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 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形态: 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2.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例如冲沟、沙丘等3.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如盆地、沙漠等4.夷平面: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高原、平原、斜坡、悬崖、丘、冈、阜、山(巅) 峰;脊、桌地、盆地、垭、谷、阶地、穹、洞等等。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等3.什么是顺构造地貌?什么是逆构造地貌?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4.什么是地貌的年代,地貌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确定?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a切割b过渡c掩埋地貌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a.古生物法b年间法c其他方法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即指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根据剥蚀程度,分为三个阶段:a.幼年期b.壮年期c.老年期.这些只代表其阶段性,不反映时间关系,a. 幼年期地貌特点:时间上:短暂起伏迅速增加峡谷,V字型,高差大b.壮年期地貌特点:“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变宽谷c.老年期地貌特点起伏微弱,时间无限延长山坡消失,在分水岭之间残存有小小的残丘。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
1)第四纪是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冰川活动,第四纪堆积物广泛覆盖地表,人类出现。
2)地貌分类:构造、剥蚀地貌、山麓斜坡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岩溶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湖泊、沼泽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冻土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
3)山地:》5000极高山;3500—5000高山;1000---3500中山;500---1000低山。
4)河谷的发育阶段可以分为少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
主要地貌单元有河床(岩褴、壶穴、深槽、心滩与沙洲)、河漫滩、牛轭湖、阶地(按阶地成因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
5)水系地貌:树枝状、格状、平行状、放射状、环状、向心状、扇状、倒钩状、辫状、羽状。
6)岩溶地貌:溶沟、石芽、峰林、峰丛、孤峰、岩溶平原、溶蚀漏斗、溶蚀洼地、干谷和盲谷、溶洞、地下河、岩溶泉。
7)黄土地貌: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间地貌、黄土浅蚀地貌。
8)海岸地貌:海蚀崖、海岸阶地、9)风成地貌:风蚀地貌(石窝、风蚀蘑菇和风蚀柱、风蚀垄槽、风蚀洼地、风蚀谷和风城)、风积地貌(沙丘、沙垄)、荒漠地貌(岩漠、砾漠、沙漠、泥漠)。
10)冻土地貌:石海、石河、石冰川、石环、石圈、石带、冻胀丘、冰核丘、冻土阶地、热岩溶。
11)火山和熔岩地貌。
12)第四纪分期:第四纪是指约243万年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
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
中国的第四纪地层具有如下特征:1第四纪地层的分布、厚度、沉积类型、和旋回性受新构造运动制约2第四纪地层的特点受气候控制有所谓的东蓝(海洋)、西白(冰川)、南红(红土)、东北黑(沼泽土)3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复杂多样。
中国第四纪沉积物有海相、陆相、海陆过度相、构造成因、火山成因、人工堆积。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中型地貌:河谷及河谷之间的分水岭、山间盆地等。由
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
小型地貌:残丘、谷坡、沙丘、小的侵蚀沟。由外力地
质20作20/4/用12 造成。
13
三、第四纪地貌
(2)地貌的形态分类
2020/4/12
14
三、第四纪地貌
(3)地貌的成因分类
内力地貌:构造地貌 火山地貌 外力地貌:风化地貌、重力地貌、水成地貌、冰川地 貌、冻土地貌、风成地貌、岩溶地貌和黄土地貌等。
作为建筑地基时,要注意尖灭 和透镜体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及 泉水出露形成的沼泽
2020/4/12
6
4.冲积物
河流沉积物称为冲积物。根据形成条件和环境分为:河床冲 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河口三角洲冲积物。
1.碎屑物质磨圆度和分选性都较好
2.具有清楚的层理构造,
3.具有良好的韵律性,表现在剖面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沉积物 交替、重复出现
可作为良好的建筑场地
2020/4/12
11
8.风积物
干旱地区,地面无植被保护,岩石风化碎屑物被风吹扬,在风 力减弱时发生沉积形成风积物。最常见的是风成砂及风成黄土 。 1.风成砂,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具有层理和大型交错层理 2.风成黄土具有垂直节理,均匀互层理,孔隙大,具有湿陷性
2020/4/12
作为建筑地基时,要注意不均 匀沉降和土坡稳定性问题
2020/4/12
3
2.坡积物
雨水或雪水将高处的风化碎屑物质洗刷而向下搬运,或由于本 身的重力作用,堆积在平缓的斜坡或坡角处,成为坡积物。
1.坡积物的成分与高处的岩石性质往往有关 2.坡积物一般不具层理,有时局部可有层理 3.碎屑物因搬运距离可以具有磨圆性和分选性 4.坡积物厚度因坡形变化较大
第四纪地质及地貌
(2)大陆架沉积物:分布在大陆架范围内,有粗粒沉积、 砂质沉积和淤泥质沉积
(3)深海沉积物:以浮游性动植物钙质或硅质沉积为主
中国第四纪地层的一般特征
1.岩相——沉积类型的复杂性
中国的第四系主要是陆相沉积。海相沉积只限于滨海地带及 河口沉积,或者遭受第四纪海侵的地方。如华北平原第四系 河湖相沉积中,时夹薄层海相沉积。
第四纪是地史发展的最新阶段,也是生物界 发展的最新阶段,现代海陆分布及地貌起伏 形势已经形成,但新构造运动仍很强烈,气 候变化和气候波动仍很频繁,周期性地出现 过冰川活动,堆积了引人注目的大面积黄土, 特别是出现了有智能的人类,成为占有和改 造地球的主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球的历 史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崭新的时代
(2)形态测量特征:包括高度、坡度和地形的切割程度。
二.地貌的分级
星体地貌:地球整体来研究 巨型地貌:地球上的大陆与大海 大型地貌:与大地构造单元一致,是地壳长期发展
的结果,如山脉,平原,海底山脉、平原等。
中型地貌:大型地貌中次一级地貌,如河谷,山间盆地等,
是外力地质作用塑造而成的。
小型地貌:即一些地貌基本形态和较小的地貌形态组合。主
2.地貌的基本形态和形态组合
地貌的基本形态:较小的地貌形态,如冲沟、沙丘、冲积锥等
地貌的形态组合:若干地貌的基本形态组合体。可以是同一年代
同一类型的也可是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
3.地貌的形态特征和形态测量特征
(1)地貌的形态特征:地貌的基本形态具有一定的简单的几何形态 但对于地貌形态组合特征应考虑其总体的起伏特征、地形类别和空间分布等。
水成地貌:(分布最广泛与土木工程建筑关 系最密切,讲解重点)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 地貌学基本概念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名词:地貌,地貌的基本形态和组合形态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地貌的形态分为基本形态和形态组合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如阶地、冲积扇等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如河谷、洪积扇群等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和测量指标地貌的基本要素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古地形面——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的、直观上看不出来的地形面,只有通过研究才能确定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地形点—— 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测量指标①高度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从图上读取相对高度(2种地貌的比高)②坡度:坡度主要反映在地形面上一般的划分等级为:陡坡:坡角>50°中等坡:坡角25~50°缓坡:坡角<25°在堆积地貌上,不同的坡度可反映不同的成因类型。
例如:崩塌堆积物、坡积物、冲积物形成的堆积地貌坡度依次递减。
在基岩组成的斜坡上,地貌的坡度反映了不同岩石的抗风化能力的强弱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一般来讲时代较新的褶皱,往往形成顺构造地貌,即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是一致的,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时代较老的褶皱,往往形成逆构造地貌,即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是相反的,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试述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内营力--发生于地壳内部、深部,即内部的物质运动水平运动本世纪板块运动学说,喜山板块由于南美板块的推进,始新世以来,0.33~0.27cm/y,造成喜山的上升地壳升降主要是新构造运动对塑造现代地貌起了主导作用,地壳升降主要形成中小型地貌岩浆上升形成火山地形,溢出的熔岩填平地形,形成熔岩高原或平原外营力作用有2个过程削高——产生剥蚀地貌补低——造成堆积地貌什么是地貌的年代,地貌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确定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
只有等基本要素固定下来以后方能算年代任何地貌,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a. 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c. 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地貌地质年代的确定a.古生物法主要利用地貌堆积物中所含的古生物(Q)化石或其组合,直接确定地貌的年代此法适用于堆积地貌,因侵蚀地貌常无堆积物b.年间法确定的地貌在某一年间或阶段形成,确定的时间越短越好,长了则无意义主要是利用寻找地貌上最老的堆积物和剥蚀地形切割的最年轻的堆积物,其区间即为地貌形成年龄.其他方法同位素:C14法历史考古法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美国地貌学W.M.Davis提出侵蚀旋回学说,即指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根据剥蚀程度,分为三个阶段:a.幼年期幼年期地貌特点时间上:短暂起伏迅速增加峡谷,V字型,高差大壮年期地貌特点“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变宽谷c.老年期起伏微弱,时间无限延长山坡消失,在分水岭之间残存有小小的残丘。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名词解释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名词解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和生物界演化历史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侵蚀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削高以及河流中下游地区侵蚀作用等都能形成侵蚀地貌。
堆积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填低及河流下游区堆积作用等都能形成堆积地貌。
极性期:地质历史时期,地磁极性呈现一系列不等频正、反交替变化,极性时间保持在1Ma左右者,称极性期。
残积:基岩遭受风化(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后,残留原地的产物(残积物、土壤与风化壳),一般未经搬运。
剖面至下而上分为基岩带、弱风化带、中至强风化带。
地球轨道偏心率:指地球轨道椭道椭圆两焦点之间的距离与长轴的比值。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夹角,也称黄赤大距。
目前地球的黄赤交角23°26′。
岁差:在天文学中岁差是指一个天体的自转轴指向因为重力作用导致空间中缓慢且连续的变化。
顺构造地形: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地垒)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地堑)与低地相一致,此两者称为顺构造地形。
逆构造地形: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影响下,出现各类构造地貌,如褶皱山、断块山等。
丹霞地貌: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地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
单面山:组成山体的岩层倾角一般在25°以下,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倾向相反,坡陡而短,称为前坡或单斜崖,造崖层由硬岩层组成。
另一坡与岩层倾向一致,坡缓而长,称为后坡或单斜脊,它构成山地主体。
组成后坡的岩层,也是硬岩层。
由不对称的两坡组成的单面山只有从单斜崖一侧看上去才像山形,故名单面山。
猪背山:当单斜层的倾角较大,形成两坡对称的山体时,称为猪背山(脊),它多发生在已被破坏的背斜陡翼上。
地貌学与及第四纪地质学
含油层,已作出有效的成绩。
竹叶状灰岩
4、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地下水的补给、循环和排泄密
切受到地貌条件、沉积物的性质和
地质构造的控制。
浅层地下水的赋存于河床相的
砂砾层中,除了与地貌条件有关外,
主要取决第四纪堆积物的性质及其
济南豹突泉
成因类型。
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分和岩相资料,能够提供找寻和评价地
下水、工程建筑原料和工程地基的依据。
二、地貌的成因
戴维斯三要素说
地质结构 (岩石与地质构造) 营力 发育阶段 (时间和阶段) “地形是构造、作用和时
2、地貌形态组合
范围较大包括若干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 称为地貌形态组合。
一、地貌形态
3、地貌形态特征
地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按地形的形态特征 对其进行描述和分类的学科,叫做形态描述学 (Morphography)。
高原、平原、斜坡、悬崖、丘、冈、阜、山 (巅)峰;脊、桌地、盆地、垭、谷、阶地、穹、洞 等等。
1928年建立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
研究意义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第四纪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灾害与地 球环境变化和预测研究。
水利水电、农业生产、工业和民用建设、农 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道路工程、厂矿和港口 建筑、地下水勘探、砂矿勘测等 都需要进行地貌与第四纪 地质勘察工作。
地貌学与及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绪论
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
风化及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流水地貌与沉积物
第四纪气候与海面变化
岩溶地貌与堆积物
第四纪生物界
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第四纪地层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2.剥蚀平原: 地壳上升微弱、地表高差不大
的条件下,经外力的长期剥夷平成形成。特 点是地形面与岩层面不一致,堆积物很多薄 (但洼地不同)。
3.堆积平原: 地壳缓慢而稳定下来的条件下,
经各种外力作用的堆积填平成形成。特点是
地形开阔,起伏不大,堆积物厚度较大。
1) 平顶山 2) 单面山 3) 褶皱山 4) 断块山 5) 褶皱断块山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8
4.2.2山地地貌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4.2.2.2火山作用形成的山地 1)锥状火山 2)盾状火山
锥状火山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夏威夷盾状火山
9
4.2.2.3剥蚀作用形成的山地
角峰
峰林
4.2.2山地地貌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河流冲积平原、山前洪积冲积平原、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湖积平原、风积平原和冰碛平原
14
不同地貌的工程地质问题
: 1. 山地 以基岩为主,常有褶皱、断层和节理,地下水埋藏 较深,各种地质灾害现象常会出现.
2. 平原: 以土层为主,土层结构复杂,地下水埋藏浅,地基承
载力低.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15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本章知识点
【知识点】各种地貌形态的特征和成因;第四纪分期、 第四纪堆积物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重点】各类地貌及堆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 【难点】地貌及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分析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1
•地貌: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地壳表面形成各
种不同成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起伏形态。 地形: 专指地表既成形态的外部特征。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答案】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知识点)1.冰期:是第四纪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全球性降温,冰川扩大。
2.间冰期:是第四纪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夹在两个冰期之间。
3.地貌形态:是指构成地形表面的几何形状,其形态千姿百态,具有三维空间特征。
4.地貌学: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5.风化作用:是指出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和岩石,由于受到大气、温度、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6.物理风化作用:指由气温、大气、水、等因素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
7.化学风化作用:指矿物、岩石在原地以化学反应或化学变化的方式使其破碎和变化的过程。
8.生物风化作用:指由生命的活动而引起的矿物岩石破坏过程。
9.风化壳:是指由残积物构成的分布在陆地表面的不连续薄壳。
10.滑坡: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的参与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11.土层蠕动:斜坡上的表层岩屑,受温差或冻胀影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顺坡缓慢移动的现象。
12.泥流:斜坡上的厚层风化土石(或黄土、红土)被水侵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往斜坡下缓慢(有时迅速)流动的现象。
13.洪(冲)积扇:由于山麓带地形坡度急剧变缓,山地河流流速迅速减慢,其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在平面上呈扇形。
14.洪积平原: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地带,由若干个洪积扇连接成大型的向盆地、河谷、或平原缓倾斜的组合地貌。
15.牛轭湖:由于河流的裁弯取直,被废弃的那段河床的两个口后来被泥沙堆积堵塞形成。
16.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是含大量碎屑物质、密度高、粘度大、饱水的高速运动的重力流。
17.河流:是指具有固定水道的常年性线状流水,水沿着一定的路径流动,最后流入海洋或封闭的内陆湖泊。
18.河口三角洲: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降低,水流动能显著减弱,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一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课件
• 层状地貌的研究如夷平面、剥夷面、阶地及层状溶洞 的研究在区域地层对比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5)气候地层学方法
• 冷暖交替是第四纪气候的主要特点,根据这一特点, 可将第四纪地层划分成一系列的暖期地层单位和冷期 地层单位,这在区域性地层划分和对比中非常实用。
1.1.2第四纪的下限问题
地貌学
• 地球岩石圈又叫构造圈,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岩 石圈发生变形和岩浆活动,结果使地球表面起 伏不平,形成明显的地势差。外动力地质作用 在地球表面削高填低,河流中上游区域以侵蚀 为主,塑造千姿百态的侵蚀地形。下游区域以 堆积为主,形成各种堆积地形。本世纪对大洋 的深入研究表明,洋底地形同样丰富多彩,既 有绵延数万千米的洋中脊系,又有延伸数百千 米、海拔数千米的岛链和深达数千米到万余米 的深海沟系。
• 第四纪生物群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含有现代生物种属, 尽管有许多第四纪生物属种发生了明显的演化,但由 于第四纪时限短,通常是根据生物共生组合如大熊猫 ―剑齿象动物群来划分第四纪地层。
• (3)年代地层学方法
• 岩石地层学及生物地层学方法一般是区域性的,要建 立洲际性的对比必须运用年代地层学方法。年代地层 单位是指在一定地质时间内形成的所有地层。由于它 不涉及具体的岩性,有利于洲际间的地层对比,由于 这种资料依赖于测年资料,测年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对 比的精度。近年来,国际上测年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见附录2),使测年的精度和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 (3)第四纪地质现象与人类的关系特别 密切,因而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 (4)第四纪地质现象保留完整,而且其 地质过程仍在继续进行,研究这些现象 和过程,有助于揭示和理解第四纪以前 的地质历史,具有特殊的理论和方法学 的意义。
《地质学》课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2 第四纪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一、地貌分级 巨型地貌:大陆与海洋、大的内海及大的山系; 大型地貌:山脉、高原、大型盆地及海底山脉与平原; 中型地貌:分水岭、山间盆地; 小型地貌:残丘、谷坡、沙丘、小的侵蚀沟。
(2)经过多次洪水而形成的洪积扇常呈较不规则的斜交层理, 有时还夹有透镜体和条带状的细粒碎屑和粘土混合物等。
(3)洪积土中的地下水一般属于潜水。在顶部埋藏较深;在边 缘地带,地下水埋藏浅;局部低洼地段,地下水可能溢出 地表;
(4)洪积扇的厚度一般是随离沟口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返回
5 水成地貌
⑤ 坡积物在气候湿润的山区较为常见,尤其在上坡植被稀少易受 冲刷和下坡地势较平缓的山地最为常见。
坡积土
返回
一、坡积土(Qdl)的特征与工程地质评价 3.坡积土的工程地质评价 (1)坡积物常常很疏松,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尤其是新近
堆积的坡积物)。 (2)坡积物厚度变化很大,作为的地基会存在不均匀沉降
2. 地貌学——研究地壳表面各种起伏形态的 形成、发展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
3.13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1 概述 2 第四纪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3 山岭地貌 4 风化地貌 5 水成地貌
1 概述
一、地形与地貌 地形 :专指地表既有形态的某些外部特征,如
高低起伏、坡度大小和空间分布等,用地形等 高线表达。 地貌 :不仅包括地表形态的全部外部特征,还 要分析和研究这些形态的成因和发展 ,用地貌 图表达。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地表流水有片流、洪流和河流3种方式。 (1)在地面汇合成网状薄水层顺自然坡均匀流动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
河流侵蚀
河流的截弯取直作用形成,逐渐发展淤积成沼泽的、溢洪区。牛轭湖一般是泥炭、淤泥堆积的地区。
阶地
河流侵蚀
阶地由河漫滩以上算起,分别称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等等。阶地愈高,形成时代愈老。因此,一般在高阶地上土的密度就比较大,压缩性也比较低。
河间地块
河流侵蚀
河间地块本身的地质构成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河间地块的地表水分别流入各自的河流,地下水也分别补给各自的河流,地表水的分水岭常和地下水的分水岭相一致(岩溶地区除外),地下水位随地形的起伏而起伏。
成因
主要特征
山岳
冰川
冰斗
雪蚀、冰
川剥蚀
由峻峭的后壁、深凹的斗底和冰坎三部分组成。成群发育在雪线附近,不受岩性控制,是研究雪线变化的重要标志地貌。
刃脊、角峰
冰川剥蚀
在长期的冰川剥蚀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如鱼鳍、刀背状的山脊和尖锐山峰。
冰槽谷
冰川剥蚀
又称“U”形谷或幽谷。谷坡成凹形,上部陡下部缓,谷底宽阔平坦。纵剖面上的巨大起伏是区分冰川谷与非冰川谷的重要特征。
丘陵
<500
<200
基岩一般埋藏较浅,顶部常直接裸露,风化现象严重,有时表层为残积物覆盖;谷底堆积有较厚的洪积物、坡积物或冲积物,有时还有淤泥等,在边缘地带常堆积有结构松散的新近堆积物。
中等强度构造作用,
长期剥蚀切割作用
剥蚀残丘
一般常呈几个孤零屹立的小丘,其高度小,多由坚硬的岩层构成
构造作用微弱,长期
顶部堆积物的颗粒粗大,且多呈亚角形,中部颗粒较细,多为块石、碎石、砾石及砂等,尾部颗粒更细,多为细砂、粉砂、粉土和粉质粘土等,有时还有淤泥等软土。地下水位在顶部埋藏较深,向中部及尾部变浅,在尾部及边缘地带常出露地表,形成条带状沼泽地。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第一章绪论一、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由来1. 第四纪地质学()定义:研究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
第四纪特点:(1)人类出现(2)大规模的冰川作用(3)活跃的地壳运动2. 地貌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二、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研究内容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地层、古气候、生物、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1)认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拟定第四纪地质年代表。
(2)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第四纪距今只2-3,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人类出现与发展、冰期出现、全球气候的冷暖交替、频繁强烈的地壳运动、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等等。
上述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发展与演化,因此第四纪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第四纪地质学19世纪从地质学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四、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之间的关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
它们阐述地球最近代的历史。
地貌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剥蚀与堆积的关系,而目前地表形态大都形成于第四纪,第四纪地层正是近期地貌演变的天然记录,因此,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同时,也就形成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2、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区域调查、沉积物岩性、岩相分析、动力分析、地球物理方法、同位素测年、遥感遥测等新技术等,都是两者共同的研究方法。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名词解释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名词解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和生物界演化历史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侵蚀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削高以及河流中下游地区侵蚀作用等都能形成侵蚀地貌。
堆积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填低及河流下游区堆积作用等都能形成堆积地貌。
极性期:地质历史时期,地磁极性呈现一系列不等频正、反交替变化,极性时间保持在1Ma左右者,称极性期。
残积:基岩遭受风化(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后,残留原地的产物(残积物、土壤与风化壳),一般未经搬运。
剖面至下而上分为基岩带、弱风化带、中至强风化带。
地球轨道偏心率:指地球轨道椭道椭圆两焦点之间的距离与长轴的比值。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夹角,也称黄赤大距。
目前地球的黄赤交角23° 26 6。
岁差:在天文学中岁差是指一个天体的自转轴指向因为重力作用导致空间中缓慢且连续的变化。
顺构造地形: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地垒)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地堑)与低地相一致,此两者称为顺构造地形。
逆构造地形: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影响下,出现各类构造地貌,如褶皱山、断块山等。
丹霞地貌: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地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
单面山:组成山体的岩层倾角一般在25°以下,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倾向相反,坡陡而短,称为前坡或单斜崖,造崖层由硬岩层组成。
另一坡与岩层倾向一致,坡缓而长,称为后坡或单斜脊,它构成山地主体。
组成后坡的岩层,也是硬岩层。
由不对称的两坡组成的单面山只有从单斜崖一侧看上去才像山形,故名单面山。
猪背山:当单斜层的倾角较大,形成两坡对称的山体时,称为猪背山(脊),它多发生在已被破坏的背斜陡翼上。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知识点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地质学的概念: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的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
地貌学的概念: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的概念:是指约2.4百万年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
1.第四纪的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它们是造成地表主要地形起伏的动因,其发展趋势是向增强地势起伏方向发展。
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与堆积作用,其作用趋势是“削高填低”向减小地势起伏,使其往接近海洋水准面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塑造成多种多样的地表外力成因地貌。
4.顺地质构造地貌与逆地质构造地貌:凡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岩体等)与高地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等)与低地一致,称为顺地质构造地貌;反之称逆地质构造地貌。
夷平面: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的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减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地形。
风化作用:岩石和矿物在地表环境中,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
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风化壳:具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和残积物同义。
5.崩塌: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
形成条件:陡坡岩体由于近临空面释重应力产生与边坡平行的张性垂直裂隙,地下水侵入裂隙,使隙内风化加深,削弱岩体与边坡联结力,长期风化使裂隙的宽和深与日俱增,终使岩体突然发生崩塌。
6.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的参与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4.1 地貌形态及地貌单元
1.地貌形态类型是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
我国陆地地貌习惯上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 型。
地貌成因类型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目前没有统一的成因方 案,因为地形因素的复杂性。)
4.1.1 地貌形态
指地面上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起伏。
4.2.2.1 构造变动形成的山地
1.平顶山 2.单斜山 3.褶皱山 4.断块山 5.褶皱断块山
1.平顶山
平顶山是指顶部平坦而侧面通常是陡峭悬崖的隆起土地,由平层岩石经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而成,是干燥地区的独特地形
平顶山分布于美国西南部、西班牙、萨丁尼亚岛、非洲北部和南部、阿 拉伯、印度、澳洲等地,而全世界最大的平顶山是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 西部的大平顶山(Grand Mesa)。
古高原
重力作用
高平原 中法兰西平原、巴西中部 平原
低平原 华北平原、杭嘉沪平原 洼 地 吐鲁番低地、死海低地
外力堆积、洪泛、 河岸侵蚀、海蚀和 海积。
(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62)
山地的高度分类
海拔高度 (>5m00)0 5000~3500 3500~1000
1000~500 <500
切割深度 (m) >1000 1000~500 >1000 1000~500 <500 1000~500 <500
2.单斜山
单斜山是由单斜岩层构成的沿岩层走向延伸的一种山地。
3.褶皱山
褶皱山(folded mountain)是地表岩层受垂直或水平方向的构造作用力 而形成岩层弯曲的褶皱构造山地。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高大的褶皱构 造山系是褶皱地貌中最大的类型。
4.断块山
断块山(fault block mountain;faultmountain;block mountain)又称 断层山,因地壳断裂上升而形成,是受断层控制的岩块,呈整体抬升或 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断块山地的山麓地带发育断层崖、断层三角面。
地垒式断块山示意图
5.褶皱断块山
是典型的褶皱断块山
长700千米,褶皱断块山
4.2.2.2 火山作用形成的山地
火山作用形成的山地,常见的有锥状火山和盾状火山。
基拉韦厄火山是盾状火山
4.2.2.3 剥蚀作用形成的山地
4.2.3 垭口与山坡
4.2.3.1 垭口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4.2.3.2 山坡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地貌的基本要素
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 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地貌形态要素
③ ③
① ①
① ①
③
①
① 地形面
② 地形线
②
③
②
①
②
③ 地形点
平原的高度分类
海拔高度(m) >600
600~200
200~0 海平面以下
名 称 例子
地质作用特征
高 原 云贵高原、伊朗高原、蒙 剥蚀、侵蚀、谷地
4.2.3.1 垭口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1 . 构造型垭口 (1)断层破碎带型垭口 (2)背斜张裂带型垭口 (3)背斜软弱层型垭口 2 .剥蚀型垭口 3 .剥蚀堆积型垭口
4.2.3.2 山坡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按照山坡的纵向轮廓分类 (1)直线坡型 (2)凸形坡 (3)凹形坡 (4)阶梯形坡
山脚是山坡与周围平地的交界处。由于坡面剥蚀与坡脚堆积,使得山脚 迪莫啊一般并不明显,在哪里通常有一个起着缓坡作用的过渡带,它主 要由一些坡积裙,冲击裙,洪积扇及岩堆,滑坡堆积体等流水堆积地貌 和重力堆积地貌而成。
4.2.2 山地地貌的类型及工程地质的性质
根据地貌成因,山地地貌可划分以下类型。 4.2.2.1 构造变动形成的山地 4.2.2.2 火山作用形成的山地 4.2.2.3 剥蚀作用形成的山地
名称 极高山 高山 中高山 高中山 中山 低中山 中低山 低山 丘陵
地质作用特征
冰雪作用
冰雪作用 重力作用
雪冻风化
大
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 小
风化作用
4.1.2 地貌单元
地貌单元是指地貌成因 ——形态分类的单元
4.2 山地地貌
4.2.1 山地地貌形态因素
山地地貌剧有山顶,山坡,山脚等明显的要素。
山顶是山地地貌的最高部分,形态主要有尖顶,圆顶,平顶三类。山顶 呈长条状延伸时成山顶。山脊标高较低的鞍部,级项链的香山之间较低 的山腰部分称为垭口。
山坡是山地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地地区,山坡分布的地面最广。 山坡的形状有直线型,凹形,凸形以及复合型等各种类型,这取决于新 构造运动,岩性,岩体结构及坡面剥蚀和堆积的演化过程等因素。
4.3.2 剥蚀平原
剥蚀平原(plain of denudation):是指地壳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由 多种外力剥蚀作用所形成的平地。是一种非构造平原。这类平原根据外 力剥蚀作用的成因,可分为海蚀平原、河流侵蚀平原、准平原、风蚀平 原、冰蚀平原、溶蚀平原等。在上述这些平原地区,地壳上升幅度不大, 上升速度也很微弱。这类平原的范围较一般的平原为小。
图参见P117
按山坡的纵向坡度分类
4.3 平原地貌
4.1.3 构造平原 4.3.2 剥蚀平原 4.3.3 堆积平原
4.1.3 构造平原
构造平原 (tectonic plain):主要由地质构造作用造成的平原。一般指 海成平原,海成平原是由于地壳上升或海水面下降,水下原始倾斜面出 露水面形成的,平原表面还保留着很多海底特征。海成平原的地面坡度 与岩层原始倾斜一致,地势极为低平,海拔一般几米到几十米,表面几 乎没有被河川切割,如里海沿岸的平原。我国海成平原的面积很小,在 平原中不占重要地位。海成平原常与冲积平原交错分布,构成复杂的混 合类型,例如台湾西部平原。
4.3.3 堆积平原
地壳长期的大面积下沉,地面不断地接受各种不同成因的堆积物的补偿, 形成平缓的广阔平原,叫堆积平原。
4.3.3.1 河流冲积平原 4.3.3.2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 4.3.3.3 湖积平原
4.3.3.1 河流冲积平原
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 般急速,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 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 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著名的冲积平原有亚马逊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