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艺术比较复习材料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材料解析
名词解释:1.世界文学:世界文学是超越民族文学的文学研究,更多指涉本国文学之外的世界其他民族文学。
2.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
3.平行研究:平行研究主要由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构成,即辨别其中的类似或差异,以及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平行研究的具体对象包括主题、文体、风格、技巧、原型、神话、思潮和文学史等。
其主要关注点在文学性上,力图通过求同辨异,把握文学发展、艺术创作文本结构等方面的规律以及作品的审美特点和价值等。
用逻辑推理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进行研究;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人物、情节、风格等文学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
4.法国论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5.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6.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7.主题学: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门类,它主要用变异学去研究同一母题、题材、意象、情境、套语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的流传、演变和成因,以及它们在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处理,从而去理解这些不同作家的各自风格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相互之间的交往、影响及其文化的异质特征。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4、欧洲中心主义:比较文学研究刚好诞生于19世纪末欧洲帝国主义的强盛时期,并无可辩驳地与之联系在一起,早期比较学者的跨文化视野是靠当时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拓展出来的,当时的欧洲在对世界发号施令,帝国主义的地图为当时的文化视野提供了通行证,然而满怀浪漫主义和乌托邦理想的比较学者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一点。
由于眼界、学养的局限以及欧洲中心主义的心理痼疾,比较文学的开创者们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这门学科限定在印欧语系之内,从而忽略了非西方文学的存在以及东西文学交流互动的价值和意义。
5、美国学派: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的比较文学学派,认为比较文学不再是文学史的一支,而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的文学研究,反对单纯追求“事实联系”的比较文学研究,主张用大规模综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
这一学派开启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先河,代表人物有韦勒克、亨利·雷马克等。
6、平行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作为美国学派极力倡导的研究方法,平行研究是指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平行研究关注的是“文学性”和作品的美学价值,其理论前提是不同的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存在着共同的文学规律,这使文学具有了“可比性”。
平行研究大大开拓了比较文学的疆域,拓宽了比较文学的视野,提升了比较文学的高度,克服了影响研究画地为牢的局限。
7、教堂山会议(哪一年那个地方内容是什么,对法国主义的挑战):指在1958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召开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次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以韦勒克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对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理论的僵化的、保守的实证主义提出了质疑,提出了恢复比较文学研究的“人文主义精神”,注重文学审美价值关系的平行研究,从此美国学派作为比较文学学派的一支开始与法国学派一起受到国际比较文学界的重视,并丰富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中外名著比较知识点总结
中外名著比较知识点总结名著作为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中外名著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内涵。
本文将对中外名著进行比较,总结一些知识点。
1. 古希腊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古希腊文学中的《荷马史诗》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经》可以作为比较的对象。
两者都是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传承着各自文化的精髓。
a) 题材和文化背景:《荷马史诗》描述了古希腊的英雄事迹,反映了古希腊社会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诗经》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b) 叙事手法和形式:《荷马史诗》以叙事为主,注重描写英雄间的对抗与挣扎;《诗经》以歌辞为主,通过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表达情感和思想。
c) 价值观和思想内涵:《荷马史诗》中体现出以荣誉、英雄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诗经》则强调忠诚、孝顺、仁爱等传统的中国价值观。
2. 莎士比亚戏剧与中国元曲莎士比亚戏剧作为西方戏剧的代表,与中国元曲有着相似之处。
两者均以戏剧形式表达人性、社会和政治的冲突,以及对爱情的追求。
a) 剧情和表演风格:莎士比亚戏剧以复杂的情节、丰富的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为特点;中国元曲侧重于表达意境和情感,善用词汇、音韵、舞蹈和音乐等手段进行艺术表现。
b) 主题和思想内涵:莎士比亚戏剧关注人性的复杂性,探讨爱情、权力、背叛等主题;中国元曲强调爱情的纠葛、社会的阶层差异以及命运的无常。
c) 语言和诗歌性:莎士比亚戏剧运用精彩的对白,以及韵律紧凑的诗歌来表达人物情感;中国元曲则通过曲调、曲词的协同演绎,营造出独特的韵味和节奏感。
3. 高尔基小说与鲁迅小说高尔基和鲁迅作为两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
他们的小说作品在揭示社会问题和呼唤人民觉醒方面有着共通之处。
a) 反映社会现实:高尔基的小说揭示了俄国工人阶级和贫苦人民的生存境况,探讨了社会阶级冲突和革命斗争;鲁迅的小说则透过对旧中国社会的描写,批判了封建道德、尖锐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较⽂学复习资料⽐较⽂学复习资料整理⽐较⽂学绪论1、定义:⽐较⽂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学⽐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跨越中⽂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学变异研究、平⾏研究和总体⽂学研究为基本⽅法论,其⽬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学规律和⽂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学的发展。
2、⽐较⽂学的基本特征是:跨越性(跨国、跨⽂明、跨学科);四⼤研究领域是:实证性影响研究、⽂学变异研究、平⾏研究、总体⽂学研究。
3、三⼤学派及其主要代表⼈物、代表作和代表观点:(1)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四⼤代表⼈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巴尔登斯伯格:《⽐较⽂学:名称与实质》,加强实证性,加强科学性,使⽐较⽂学研究落到实处,强调⽤具体材料⽀持研究。
梵·第根:《⽐较⽂学论》,“⽐较”两个字应该全部摆脱美学含义,取得⼀个科学的含义;将⽐较⽂学研究划分为“物质”和“形态”两类,由此产⽣“流传学”、“媒介学”和“渊源学”。
卡雷:《⽐较⽂学评论》,⽐较⽂学“精确化”⼯作,⽐较⽂学不是并列的平⾏⽐较,⽽是实证性的关系研究,是⽂学史的⼀个分⽀。
基亚:《⽐较⽂学》,坚持⽐较⽂学是“国际⽂学关系史”,重视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联系必需是事实上存在⽽不是任意猜测。
(2)美国学派:平⾏研究。
代表⼈物:韦勒克、雷马克、韦斯坦因。
韦勒克:《⽐较⽂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联系的研究⽅式发起攻击,主张进⾏跨学科和平⾏研究,把⽂学史、⽂学批评和⽂学理论综合在⼀起,正视“⽂学性”问题。
雷马克:《⽐较⽂学的定义和功⽤》,提出⼀个关于⽐较⽂学的定义,全⾯⽽集中地代表了美国学派的主张;批判法国学派“实证主义”保守态度,主张开展“跨学科研究”。
韦斯坦因:《⽐较⽂学与⽂学理论》,建⽴发展以“⽐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类学”等领域,扩展⽐较⽂学研究领域。
中外文学精读复习资料
1弹歌《吴越春秋》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代人民游猎生活,体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力。
2芣苢《诗经周南》作品采用了叠章复沓的形式,在反复的咏唱中,准确地传达出那欢快的劳动节奏。
语言质朴无华,自然天成。
3氓《诗经卫风》(1)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的配合使用,是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
一二五章是以赋的手法叙述了女主人公与诗中被称为“氓”的男子从相爱、结合到遭虐待、被抛弃的过程。
三四两章开头均用了起兴的句子。
用桑叶未落时肥硕润泽的形象,暗喻当初女主人公年轻貌美、两人情深意浓的情形;用桑叶零落时枯黄衰败的形象,暗喻眼下女主人公容颜憔悴、男子情衰减的情形。
第六章采用了比的手。
连淇水都有岸,低湿之地都有边,可是“氓”却放荡无拘。
这是反比。
(2)成功地展示子男女主人公的鲜明形象,是这首诗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
女主人公对爱情是忠贞专一的,吃苦而劳,刚强的性格。
通过婚前婚后的对比,也生动地展示了男主人公虚伪、狡狯、卑鄙、自私、粗暴、无情无义的情格特征。
4硕鼠《诗经魏风》这首怨刺诗表达了人民对统治者重敛盘剥的怨恨情绪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形象的比喻,是讽刺的重要手段之一。
5蒹葭《诗经秦风》最大的特点是善于营造艺术氛围,创造出纯美的意境。
其次,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形式,使感情的抒写不断深化。
而且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
6无衣《诗经秦风》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层层递进,极有层次地展出了出征将士同心同德、共同杀敌的高昂战斗情绪。
从外到内,由个体到整体。
7春晋殽之战《左传》失败的原因:以贪勤民,劳师以袭远,骄兵必败以及秦穆公的刚愎自用。
秦穆公:一方面利令智昏,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知错能改,善于用人。
8叔向贺贫《国语》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廉洁奉公,于国家,于自己都有利。
中外文学史,外国部分复习资料
外国的文学简答题参考答案1.简述希腊神话的主要特点。
①神人同形同性。
希腊神话很早就摆脱了兽形妖灵阶段。
其神祇,是高度人格化的,互有血缘关系,七情六欲齐全,充满人本思想。
②是世界神话中保存得最完整,也是最丰富多采的:成系统,故事情节完整、生动,文学化程度高。
充满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2.荷马史诗的结构把漫长的时间、众多的人物、纷繁的事件和丰富的生活画面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和某一段时间上,以点带面,铺展故事情节时再加上许多插曲。
如《伊利昂记》:10年——51天——4天决战,以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结构全篇;《奥德修记》:10年——40天——后五天,倒叙,两条线索(历险、寻父),结局大团圆。
3.荷马史诗中的阿基琉斯是个怎样的人物?阿基琉斯是希腊联军中最勇敢善战的骁将。
他蛮勇、固执、容易冲动,极端重视个人尊严、荣誉和友情。
他宁做英雄而早夭,不做庸人而长寿,虽清楚知道自己的悲剧命运,但仍坚定走向战场;他可以为一个女俘与联军统帅阿伽门农闹翻而罢兵休战,并对联军的失利作壁上观;但也因为友人的被杀,与主帅尽释前嫌,重上战场。
他为友复仇时极为残忍,但又并非全然铁石心肠,最终还是将敌人的尸体交还给他的老父。
4.为什么说但丁的《神曲》思想上具有二重性?但丁是新旧交替时代的诗人,其思想充满宗教思想体系和人文主义新思想萌芽之间的矛盾,故具有二重性。
具体表现在:对封建君主和教会:激烈抨击的同时,又寄予希望;对世俗生活:肯定现世同时期望来世;对禁欲主义、旧礼教既摈弃又认同;对人的理性智慧:一方面肯定理性,赞美人的才能智慧和自由意志,同时又认为神智高于人智;对人类文化:对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先哲既称颂崇敬又按基督教观点视其为异教文化和异教徒5.简析唐·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
唐·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唐·吉诃德》的主人公。
他年过半百,却迷恋骑士小说,并且按骑士传奇行事冒险,脱离现实,荒唐可笑,是书呆子典型;但另一方面,他有着善良的动机、崇高的理想和渊博的学识,则又似乎是理想主义者。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考试归纳版)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得以诞生。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成立的一个标志是法国学派强调影响研究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的提出。
2.比较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最早使用比较文学这一术语的是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
●最早使比较文学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年,他出版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
●在意大利,1871年,桑克蒂斯开始主持比较文学的讲座。
●1827年,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是歌德.●1877年,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于匈牙利的克劳森堡,名为《世界比较文学报》.●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意大利学者克罗齐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和理性发起挑战。
●1937年,戴望舒译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也是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
●在西方著名的比较文学学者中,巴斯奈特是宣判比较文学夭折的第一人.●翻译文本研究:勒菲弗尔“操控理论"3. 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他们提出了要去掉比较文学的随意性,加强实证性;放弃无影响关系的平行比较,而集中研究各国的关系史;摆脱不确定的美学意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关键所在)4.法国文学批评家布吕奈尔最早把实证主义用于文学研究,强调把一部作品对另一部作品的影响提到首位。
5.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
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
6.基亚在《比较文学》一书中专设形象学研究——“人们眼中的异国”一章,这是对形象学研究进行确认的最早的一部概论性专著.7.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代表人物有雷马克、艾德礼、勃洛克。
8.美国学派将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结合,典型代表——韦斯坦因的专著《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中外文学精读重点资料
中外文学精读重点资料一、中外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文学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艺术表达形式,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外文学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风格。
中文文学以汉字作为表达工具,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情感的细腻描绘和思想的深度探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以《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为代表,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结构。
外国文学则以不同语言为表达工具,以各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为基础,呈现出多元的文学形态。
例如,英国文学以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作家为代表,以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和优美的语言风格著称。
二、中外文学的经典作品1.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和人生的空虚无常。
(2)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宋江等108位英雄的形象描绘了抗击封建压迫的斗争历程。
(3)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孙悟空等人物形象展示了佛教思想和人性的修炼之路。
2.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1) 莎士比亚的作品: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以深刻的人物心理描写和复杂的情节结构著称。
(2) 狄更斯的作品: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有《雾都孤儿》、《双城记》等,以揭示社会黑暗面和关怀弱势群体为特点。
(3) 马克·吐温的作品: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以幽默风趣和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见长。
三、中外文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1. 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阅读一部作品时,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2. 注重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的分析: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情节结构的解读,能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3. 多角度思考和解读: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多重意义,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解读,能够发现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复习提纲)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复习提纲)第一个时期 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一.含义:18末19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的张扬。
二.背景:三.概况:四.特点:⑴表现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的特点。
⑵各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英法两国成就最高。
第二个时期 19世纪中期至末期: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原因:2.特点:敢于面对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
3.概况二、民族音乐派的音乐1.背景:2.特点:作品旋律、节奏带有民族特点,形成民族派音乐。
3.概况:三、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的绘画1.背景:2.特点:现实主义绘画以写实的手法来表达一切,是一种接近人民的艺术。
早期印象主义绘画对“光”和“色”效果追求,是绘画技法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3.概况:第三个时期 19末20初:具有共融性的文学艺术一、世界的文学1.背景:2.概况:3.特点:现实主义文学(交流与融合);无产阶级文学。
二、音乐:音乐的变奏三、美术:立体派绘画1.兴起:是20世纪以后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现代艺术流派,2.特点: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集合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集合空间,由于画面破坏人的正常视觉,给人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3.毕加索:⑴国籍:西班牙。
⑵地位: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立体派画家。
⑶成就:①“黑人时期”:被认为第一幅立体主义绘画的是《亚威农少女》。
②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弹曼驼铃的少女》《少女雕像》《有藤椅的景物》③“新古典主义时期”:震撼画坛名作《格尔尼卡》,受到西班牙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敬。
第四个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与时俱进的文化艺术一、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2.特征: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与时俱进,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概况:二、形形色色的当代美术1.特点: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
2.概况:三、风靡全球的摇滚乐1.形成:摇滚乐是美国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的融合。
中外文学比较
中外文学比较主题上,中国文学像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流淌着千年的智慧。
《论语》里讲仁爱,像大河里的一股清泉,滋润着中国人的心。
外国文学呢,像一片广阔的海洋,波涛汹涌又充满神秘。
《哈姆雷特》那复杂的人性挣扎,就像海洋里的漩涡,深深吸引着读者,你不觉得这很奇妙吗?人物塑造方面,中国文学里的英雄像巍峨的高山。
就说关羽,忠肝义胆,那形象像高山一样屹立不倒,让人敬仰。
外国文学的英雄呢,更像闪耀的星辰。
像超人,在城市上空飞翔,用超能力拯救世界,那光芒照亮了整个城市,多耀眼啊。
情节发展上,中国文学有的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
《红楼梦》情节推进,就像画家一笔一笔勾勒、渲染,慢慢展现出大家族的兴衰,细腻得很。
外国文学有的像坐过山车。
《基督山伯爵》情节跌宕起伏,一会儿在谷底,一会儿在高峰,让读者的心像在过山车上一样,上上下下,刺激吧?情感表达中,中国文学的爱情像涓涓细流。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含蓄而深沉,像细流慢慢渗透到人们心里,那化蝶的结局,像在细流上盛开的花朵,美极了。
外国文学的爱情像热烈的火焰。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的爱情,像火焰一样燃烧,哪怕面对家族的仇恨,也无法阻挡,这种热情能把人融化呢。
文化内涵上,中国文学是一座古老的宝库,装满了民族的精神财富。
古诗词里的意境,像宝库中的珍宝,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中国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外国文学像一个多彩的万花筒,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思想。
《百年孤独》里那魔幻的情节,像万花筒里的奇妙图案,展示着拉丁美洲独特的文化,你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吗?叙事手法上,中国文学有像讲故事的老奶奶一样娓娓道来的。
《聊斋志异》里一个个故事,就像老奶奶在夏夜给孩子们讲鬼故事,充满神秘和趣味。
外国文学有像侦探揭秘一样的。
《福尔摩斯探案集》,一点点抽丝剥茧,让读者跟着福尔摩斯的思路走,像在迷宫里找出口,紧张又有趣。
对人性的剖析,中国文学像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的善恶。
《水浒传》里的人物,有善良正义的,也有奸诈邪恶的,像镜子里不同的影像,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比较文学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这样界定的:“比较文学是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
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比较研究。
在题材上鲁迅的《狂》是受果的《狂》的影响。
另一方面,鲁迅的《狂》的思想主题是受尼采的部分精神人格影响。
●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以巴登思贝格和梵.第根等为代表人物的比较文学研究学派。
它的基本特征是注重历史意识,崇尚考证,强调事实联系。
法国学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资料,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为比较文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影响研究领域。
它的缺点是,1.研究始终局限于西欧文化系统和文化遗产范围内;2.过分拘泥于实证主义方法,强调事实联系,忽视对文学作品的美学分析;3.考证中流露出法国文学优于其他国家文学的民族沙文主义。
●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以韦勒克、雷马克和奥尔德里奇等为代表人物的比较文学研究学派。
它强调,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不是史料研究;应该将文化引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注意文学的美学含义与文学批评的审美原则。
美国学派在平行研究领域和跨学科研究领域上有重大贡献。
作为对法国学派的反拨,美国学派的研究领域过于宽泛,可能导致这一学科特殊性消失。
●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指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的根基在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
影响研究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
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作家作品的实际联系和影响,2.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互相呼应,3.文学史的外来渗透和对外影响。
●影响比较文学的“影响”概念强调外来性,它关注的是外来因素的影响。
指的是,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例如,鲁迅的小说无论是体裁内容还是结构形式都与中国传统小说迥然不同。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和文化之间的比较,探索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之处。
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文学涉及多种文学传统,例如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等等。
为了更好地复习比较文学,下面将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方法。
1. 文学史纵向比较比较文学的核心是对不同文学传统和时期之间的比较,因此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时期,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或现代主义时期,详细了解其中的文学作品和思潮。
然后,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进一步理解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影响。
2. 文学流派横向比较另一个重要的比较文学方式是对不同文学流派的横向比较。
通过选择一个具体的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或奇幻文学,可以深入了解该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然后,选择其他不同流派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题材、风格和结构等方面的异同。
这样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流派的发展和特点。
3. 文学主题比较除了比较时期和流派之外,比较文学还可以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比较。
例如,可以选择“爱情”这一主题,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描写方式和表达手法。
通过比较,可以观察到不同文学传统和文化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进一步加深对比较文学的理解。
4. 多维度比较比较文学不仅仅局限于文本层面的比较,还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作品进行比较。
例如,可以从社会背景、文化语境、作者背景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通过综合多个维度的比较,可以揭示作品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和影响,拓展对比较文学的理解与认识。
5. 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最后,作为复习比较文学的重要方法,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深入研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不同文学传统和时期的代表作品,在实践中感受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同时,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将为比较文学的复习提供具体的材料和例子。
中外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复习资料
中外文学一名词解释1人文主义:用人性反对神权,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反对教会的神权;用个性解放、个人幸福来反对禁欲主义,政治上人文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意义2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兴起于德国,并在19世纪初期盛行于欧美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他们的作品想像丰富,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对丑恶的的社会现实的厌恶使他们往往寄情山水,讴歌自然;浪漫主义作家批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作品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主人公常常活动于奇异的自然环境或富有异国情调的遥远的部落。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其次是戏剧和小说。
代表作家有:拜伦、雨果、普希金、惠特曼等。
3“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的一条规则,即时间、地点、情节的整一律。
“三一律”规定一出戏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三一律”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戏剧结构严谨、情节集中,冲突能迅速展开,达到高潮;但同时它又容易束缚剧作家的手脚,导致人物形象公式化、概念化,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古典主义:是17世纪盛行于法国,后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主张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
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克制个人感情,服从国家整体利益;思想上崇尚理性,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创作上强调模仿古人,大量从古代文学中选取题材;艺术形式上对各种体裁有严格界定。
古典主义的主要成就是悲剧和喜剧。
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拉辛等。
5启蒙文学: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文学是这一运动的组成部分。
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它把所谓“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反映资产阶级和平民的思想感情;启蒙作家常常借用古典主义的文学形式,给它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也创造了不少新的文学形式,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一些清规戒律,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导言: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揭示文学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比较文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比较文学导论》 - 张东树著《比较文学导论》是一本比较文学的入门教材,由张东树教授撰写。
本书系统介绍了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为初学者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学习资料。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了解比较文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 - 季羡林著《比较文学研究方法》是季羡林先生的经典之作,是对比较文学研究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和总结的著作。
本书详细阐述了比较文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文本比较、文化比较、历史比较、意象比较等。
该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不同方法的应用,提升比较文学研究的能力。
3. 《比较文学概论》 - 王士元著《比较文学概论》是一本系统介绍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的教材,由王士元教授编写。
本书详细介绍了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同时,该书还梳理了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包括文学与文化、文学与语言、文学与心理等。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比较文学研究的内涵和外延。
4. 《比较文学与东西方文化传统》 - 叶浴钢著《比较文学与东西方文化传统》是一本探讨比较文学与文化传统关系的重要著作,由叶浴钢教授撰写。
本书通过对比东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文学作品,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同时,该书还深入探讨了比较文学在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中的作用,为读者拓宽了视野。
5. 《比较文学研究导读》 - 陈文新、胡解福主编。
中外文学比较
中外文学比较一、简答题1.中外神话分别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l 西方的神话中,赞美崇拜的不是救苦救难的“德者”,而是叱咤风云的“力者”。
而“力”的最高形式是战争。
(王位都是通过战争取得的,而不是“禅让”。
神是征服世界。
这种力有双重含义:一是战场的英雄,二是赛场上的运动员。
)(在斯巴达城邦里,生下来的婴儿如果体质过弱或残疾的,就要被处死)(英雄观、战争观,一定要经历艰难险阻)l 中国则是三皇五帝式得圣德。
中国神话中的神为人们所称赞的是因为他们锲而不舍,救世拯民的努力以及熔铸在精神品质中的“德行”。
l 西方是“崇力”,中国是“崇德”。
中国神话中创世女娲、天辟神盘古、夸父、文化英雄神农、后羿、治理水的大禹,他们为了整体的利益毫无顾虑的做出自我牺牲,成为美德与贤能的化身。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致使妻子变成了石头)l (西方的神缺少“伦理”,而中国的神是缺少“性”,这些神几乎是没有亲人,就算是有家庭也会为了社会责任而置之不顾)(性:兄妹的结合,是为了人类的繁衍而不是为了性欲的满足)。
2.对照一下中外创世神话,谈谈其异同和影响。
创世、造人:是关于宇宙是怎么来的、人自身又是从何而来这一重大话题的想象异:伏羲女娲与亚当夏娃神话是地处亚洲两端的古代华夏民族和古希伯莱人的神话。
在故事建构上它们有着相同的叙事模式和视角。
在文化身份上,伏羲女娲神话代表着农耕文明,亚当夏娃神话表现为游牧文化;在哲学意义上,伏羲女娲神话反映着东方阴阳和谐、人本主义精神,而亚当夏娃神话则显示着西方二元分立的哲学思想;在美学追求上,伏羲女娲神话流溢着宁静空灵之美,亚当夏娃神话则激荡着悲壮理想之情。
中国人讲究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女娲造人,一造一大群,形成中国人的群体意识,不提倡独来独往,难以忍受孤独。
中西思维方式不一样,西方是“of”的方式,我们是“的”的方式。
“的”就是小的从属于大的,“of”首先关注个体。
上帝造人首先造出亚当和夏娃,都是有名有姓的,而我们的女娲造人一搅就一大群。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西文学艺术比较复习【课件】共34页PPT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西文学艺术比 较复习【课件】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西文学艺术比较复习【课件】共34页文档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比较文学复习资料在学习比较文学时,复习资料是我们的得力助手。
它们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
然而,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并不容易。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比较文学复习资料,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教科书。
教科书是学习的基础,它们提供了系统的知识框架和基本概念。
教科书通常由专家编写,内容全面、准确。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对比较文学的整体认识,了解不同文学传统的发展和特点。
此外,教科书还提供了许多例子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
然而,教科书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教科书只能涉及到比较文学的一部分内容,对于一些细节和深入的分析可能会不够全面。
此外,教科书的语言通常比较正式和学术化,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除了教科书,参考书也是比较文学复习的重要资料。
参考书是由专家撰写的专题性书籍,它们通常更加深入地探讨了某个特定的文学问题或作品。
参考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和研究成果。
它们通常包含了大量的引用和注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然而,参考书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篇幅和深度的限制,参考书可能只涉及到某个特定的问题或作品,对于整体的比较文学知识可能不够全面。
此外,参考书通常比较专业化,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还有一些其他的复习资料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比较文学。
例如,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可以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这些资料通常比较深入和专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此外,文学评论和书评也可以提供不同的观点和解读,帮助我们拓宽思路和加深理解。
然而,这些资料通常比较专业和学术化,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由于研究领域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和评论家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解读,我们需要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估。
综上所述,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有很多种类,每种都有其优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学艺术比较复习材料第一讲导论中西艺术的基本差异从总体上讲,中国艺术体现出强烈的写意性、程式化和整体感、运动感,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和谐。
西方艺术则体现出强烈的写实性、科学性和真实感,在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的同时,常常也表现出偏重形式的倾向。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分别对中西艺术迥异的总体风格加以把握,那就是中国艺术的“写意”与西方艺术的“写实”。
具体体现为:心物感应与模仿现实中和婉约与激情奔放抽象写意与具象写实中西艺术比较的主要内容中西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比较中西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比较中西语言艺术(文学)比较中西表情艺术(音乐、舞蹈)比较中西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电视)比较第二讲中西建筑比较中西传统建筑的基本差异木质材料为主;石质材料为主梁柱式的弹性结构体系;拱券式的穹顶结构优美的线条造型;崇高的立体几何造型整齐灵活的平面布局;开放单体的空间格局绚丽而淡雅的色彩;外观宏大冷峻理性简洁丰富的雕塑装饰;室内装饰华丽繁琐细腻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建筑与自然的对抗1.建筑材料差异⏹我国古代建筑普遍采用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中国建筑也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西方建筑是以石为本位的建筑,与之相比较,中国的土木建筑具有温和、平缓、轻捷、实用的艺术特征,表现的是一种入世的生活气息。
而西方采用的主要材料都是冷而硬、厚而且沉、庞大的石块,追求的是一种高大、宏伟、神秘、威严和震慑的效果,体现的是一种弃绝尘寰的宗教出世精神。
⏹中国传统建筑用木材,不追求其永久性,是非永恒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基础中非永恒观决定的。
而在西方,那里是石头的史诗,追求建筑的永久性。
2.建筑结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梁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
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
西方建筑从古罗马开始就采用拱券结构来架构建筑同梁木结构相比:1、拱券结构带来的大跨度的穹顶和拱顶可以形成很大的建筑内部空间,部分室外活动(如祭祀活动)可以转向室内;2、建筑内部空间艺术得以发展,与外部空间同等重要;3、可获得很强的集中式内部空间;4、穹顶与拱顶的组合可以构成很复杂的空间组合3.中西建筑造型差异中国建筑高度和空间都控制在适合人居住的尺度范围内,以人体为建筑的尺度,即使是皇宫、寺庙也不能造得太大。
造型上中国建筑讲究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平稳,注重水平线条。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
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整体上中国的建筑都追求一种流动轻盈的线条美。
西方建筑每每以巨大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度来强调建筑艺术的永恒与崇高。
它们具有严密的几何性,常常以带有外张感的穹隆和尖塔来渲染房屋的垂直力度,形成傲然屹立,与自然对立的外观特征。
4.中西建筑布局差异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
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
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常常以建筑群的形式存在。
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5.中西建筑外观色彩差异中国古代建筑的外观色彩非常丰富。
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
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
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
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朴素淡雅的色调在中国古建筑中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如江南的民居和一些园林、寺观,以洁白的粉墙、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清新秀丽。
北方山区民居的土墙、青瓦或石板瓦也都使人有恬静安适之感。
西方建筑外观简洁雅致,形象冷峻、极富理性气质,造型壮观,装饰不多,外墙平坦,而内部装饰却非常华丽,形成内外对比。
6.中西建筑装饰差异中国古建筑的雕塑一般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的。
题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龙凤题材更被广泛采用。
雕塑的材料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砖有瓦,有金有银,有铜有铁。
另一类是在建筑物里面或两旁或前后的雕塑,它们大多是脱离建筑物而存在的,是建筑的保藏物或附属物。
建筑物内的雕塑多为佛、道寺院内的佛、道教内容。
西方建筑的的外观装饰简洁雅致,而室内装饰华丽、繁琐、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
装饰尽显富贵之态,有大量的雕塑、壁画、诸神的雕刻等等。
7.中西的建筑与自然关系的差异中国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
中国古代建筑中有一种讲究阴阳五行的“堪舆”之学,也就是看风水之学,其中虽然夹杂了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但剔去其糟粕,仍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
特别是其中讲地形、风向、水文、地质等部分,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
石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质感生硬、冷峻,理性色彩浓,缺乏人情味。
在建筑的形体结构方面,西方古典建筑以夸张的造型和撼人的尺度展示建筑的永恒与崇高,以体现人之伟力。
第三讲中西园林比较什么是园林园林是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工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世界各国的园林形态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它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自然、艺术和工程技术规律,主要由地形地貌、山水泉石、动植物、广场、园路及建筑小品等要素组合、建造的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空间境域。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世界上有三大园林体系,即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无论是东方园林还是西方园林都是由山水植物建筑四个要素综合而成,再由园路来贯穿始终。
中国系统(东方园林):①中国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分江南和岭南),②日本园林;欧洲系统(欧洲园林):古罗马园林、意大利园林、法国古典园林、英国风景式园林;西亚系统(阿拉伯式园林):波斯伊斯兰园林、西班牙伊斯兰园林、莫卧尔园林(印度阿拉伯园林)。
1.中西造园理念差异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主要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天人合一”,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由于受空间所限,喜好欣赏小景,偏爱把玩细部,往往使得有些园林空间局促拥塞,变化繁冗琐碎。
西方古典园林,受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推崇艺术高于自然,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讲究条理与比例、主从与秩序。
更加注重整体,而不强调玩味细节。
但因空间开阔,一览无余,意境显得不够深远,同时人工斧凿痕迹很重。
2.中西园林的美学追求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主要表现为一种外在的形式美。
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
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西方人强调人定胜天、人与自然的对立,故要改造自然、利用自然。
对于自然造景材料的处理,西方园林没有去表现它们原有的自然美,而是突出了人对它们的改造和加工,是通过这些自然之物来强化人工雕琢的艺术性,在西方园林景观中自然因素完全被人工化了,它强调规整、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
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古典园林所创造的风景形象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有理而无定势,“虽由人做,宛自天成”,强调人与自然的可比性、协调性、和谐性,以自然来补充人工的不足。
中国园林的美不局限于风景形象的外在形式,它还寄寓于风景包涵丰富的内涵上,例如:植物花卉的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含蓄、内敛、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
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活泼、规则、奢侈、热烈。
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
西方园林讲究的是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可以这么说中国园林基本上自然的、写意的、重想象;而西方园林基本上是直观的、重人工、重规律。
3.中西园林组景方式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景方式,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即分区设景。
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景异。
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
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
单是基本的组景手法,就达十余种之多,如: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分景、接景等。
赏景以近距离的小景把玩为主,全景式的远观因借为辅。
中国园林的设计常常突出幽深曲折的特点,许多园林的入口处都有一座假山或壁照,挡住游览者的视线,绝不让你对园中风景一览无余,还常常把全园分成若干小园或景区,从而达到小中见大、变化多致的美学追求。
中国整个园林的设计,往往也是有层次、有变化,虚实相生,曲折含蓄,咫尺山林,韵味无穷,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雅趣,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出无限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