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新庄小学闫东小学科学养蚕实践说课
小学劳动实践养蚕教案
小学劳动实践养蚕教案一、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养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 通过养蚕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养蚕的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养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蚕盒、蚕食、清洁用品等。
三、活动过程:1. 教学导入:教师通过PPT、视频等资源,向学生介绍养蚕的基本知识,包括蚕的生长发育过程、食性、生活习性等。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养蚕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具体步骤如下:a. 学生在蚕盒内放入适量的蚕食,供蚕宝宝食用。
b. 观察蚕宝宝的生活习性,记录它们每天的饮食、活动情况。
c. 定期清理蚕盒,保持卫生,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d. 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记录它们从小蚕到成熟蚕的变化。
3. 交流分享: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进行交流分享,共同探讨养蚕的乐趣和收获。
4.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养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反思自己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延伸:1.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养蚕经历和感悟写成作文,参加学校组织的作文比赛。
2. 学生可以在家中继续养蚕,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五、活动注意事项:1. 学生在养蚕过程中要注重安全,避免用手直接触摸蚕宝宝。
2. 定期观察蚕宝宝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教师。
3. 活动过程中,学生要遵守纪律,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次养蚕劳动实践,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养蚕的基本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体验劳动的乐趣,增强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养蚕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合作能力,我校组织开展了小学生养蚕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蚕的习性,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各个阶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合作能力。
3. 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4. 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习性;准备养蚕所需的器具,如蚕卵、蚕盒、饲料、水等。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蚕的基本知识,为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3. 班级准备: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实践活动。
四、活动过程1. 开场介绍活动开始,教师向学生介绍蚕的基本知识,包括蚕的名称、习性、生长过程等,让学生对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分组养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蚕卵、蚕盒、饲料、水等养蚕所需材料。
组长负责分配任务,组员按照要求进行养蚕。
3.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每天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观察内容包括:蚕的颜色、形态、食欲、排泄物等。
4. 养蚕技巧教师针对学生在养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教授养蚕技巧,如如何喂食、如何保持蚕盒的清洁等。
5. 交流分享各小组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蚕的生长过程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蚕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蚕的变化。
7. 总结收获活动结束后,各小组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活动成果1. 学生掌握了蚕的生长过程和习性。
2. 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体验了劳动的乐趣,培养了责任感。
4. 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得到增强。
六、活动反思1.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小学实验养蚕教案
小学实验养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来源于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第16课《养蚕》。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掌握家蚕的形态结构特点,认识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明白养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知道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发育过程,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难点:如何正确饲养家蚕,观察并记录家蚕的发育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家蚕图片、实物家蚕标本、养蚕视频。
学具:记录本、笔、放大镜、观察盒、家蚕饲养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家蚕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家蚕图片,记录家蚕的形态结构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家蚕的发育过程,强调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家蚕标本,进一步了解家蚕的形态结构。
5.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养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享各自的见解。
6. 观看视频:播放养蚕视频,让学生了解养蚕的具体操作步骤。
7.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有关家蚕发育过程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家蚕的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家蚕的发育过程,并画出家蚕的形态结构图。
2. 写一篇关于养蚕的观察日记,记录家蚕的成长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家蚕的发育过程和养蚕的注意事项。
但在课堂上,对于家蚕发育过程的讲解,可以更加详细一些,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了解它们的发育过程和生活习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发育过程,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养蚕实践课程教案
养蚕实践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养蚕实践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及其重要性。
2. 学习如何养蚕,包括蚕的饲养、环境要求等。
3. 掌握蚕的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点,促进学生对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责任意识。
教学内容:1. 蚕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2. 蚕的饲养要求:适宜温度、湿度、饲料等。
3. 蚕的观察和记录:外观特征、生长速度、蜕皮等。
4. 蚕的保健知识:疾病防治、繁殖等。
教学准备:1. 蚕的卵、桑叶、饲养箱等。
2. 观察记录表格和图表。
3.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素材。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蚕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养蚕实践的好奇心。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蚕的生命周期是什么样的吗?它们为什么重要?探究: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只蚕的卵和一些桑叶。
4. 学生观察蚕的卵并记录其外观特征。
5. 学生饲养蚕的幼虫阶段,确保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饲料。
6. 学生观察和记录蚕的生长过程,包括蜕皮、体长增长等。
总结:7. 学生将观察和记录的结果整理成图表或报告形式,展示给全班。
8.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蚕的生命周期及其重要性,并与之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拓展:9. 学生讨论蚕的保健知识,包括疾病防治和繁殖方法。
10.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与养蚕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展示给全班。
评估:11.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总结报告和展示内容进行评估,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延伸:12. 学校可以组织参观蚕养殖场,让学生亲身体验养蚕的实践活动。
13.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来进行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对养蚕实践的认识。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素材。
2. 蚕的卵、桑叶、饲养箱等。
3. 观察记录表格和图表。
教学反思:1. 教师在引入部分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学生对养蚕实践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
2. 在探究部分,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养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来养蚕》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的教材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蚕的生长过程以及与蚕相关的科学知识。
教材以养蚕为主题,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身边的动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养蚕这一主题较为特殊,很多学生可能没有亲身经历过,对于蚕的生长过程和习性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掌握与蚕相关的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对身边生物的关爱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蚕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观察与实践:分发蚕宝宝,让学生亲自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记录蚕的食量、蜕皮等现象。
3.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过程,总结蚕的特点。
4.知识拓展:讲解蚕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丝绸的制作过程。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反思自己在观察、实践过程中的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蚕的生长过程–幼虫(蚕宝宝)–成虫(蚕蛾)2.蚕的特点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等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评价学生对蚕的特点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通过反思总结,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自我认知能力。
小学科学16养蚕教案
小学科学16养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6课《养蚕》,详细内容如下:1. 了解蚕的发育过程和生活习性;2. 学习如何喂养蚕宝宝,观察蚕的吐丝、结茧、化蝶过程;3. 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蚕的发育过程,掌握养蚕的基本方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蚕的发育过程及生活习性的理解;2. 教学重点:养蚕方法的掌握,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宝宝、桑叶、放大镜、养蚕盒等;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蚕宝宝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2. 新课:介绍蚕的发育过程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学习养蚕方法;3. 实践:分组观察蚕宝宝,动手喂养,记录观察过程;4. 讲解:讲解蚕吐丝、结茧、化蝶的过程,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蚕的发育过程图,加深理解;六、板书设计1. 养蚕2. 内容:a. 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b. 蚕的生活习性:喜食桑叶,喜温暖湿润环境c. 养蚕方法:保持清洁,喂食桑叶,注意温度和湿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蚕文化,参观蚕桑基地,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蚕的发育过程及生活习性的理解;2. 教学重点:养蚕方法的掌握;3. 实践环节:分组观察蚕宝宝,动手喂养,记录观察过程;4. 情感目标: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
一、蚕的发育过程及生活习性的理解1. 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这一过程是蚕生命周期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讲解蚕的变态发育特点,如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生活习性上的差异。
小学实验养蚕教案
小学实验养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学习养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蚕卵或小蚕2. 养蚕箱或养蚕盒3. 养蚕饲料(如桑叶)4. 放大镜5. 笔记本教学步骤:1. 引入:向学生介绍蚕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养蚕的兴趣。
2.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份养蚕箱或养蚕盒。
3. 观察蚕卵: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蚕卵,引导学生注意蚕卵的外观特征。
4. 孵化蚕卵:将蚕卵放在温暖的地方,让学生观察蚕卵的孵化过程,记录孵化时间和数量。
5. 喂养蚕:引导学生学会给蚕喂食,注意饲料的清洁和适量,培养学生对蚕的关心和责任感。
6. 观察蚕的生长:定期观察蚕的生长情况,记录体重和体长,引导学生注意蚕的生长变化。
7. 学习蚕的吐丝过程:让学生观察蚕吐丝的过程,解释蚕丝的用途和价值。
8. 结茧化蛹:观察蚕结茧化蛹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
9. 总结:让学生分享养蚕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总结养蚕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评价:1. 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和特点,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养蚕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3. 评价学生对蚕丝用途和生命周期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蚕的生态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2. 组织学生参观蚕丝工厂,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
注意事项:1. 在养蚕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蚕的疾病和伤害。
2.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养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特点,还能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同时,学生也能学会关心和责任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小学养蚕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校决定开展小学养蚕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体验农耕文化,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掌握蚕的养殖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传承农耕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活动内容1. 蚕的生长过程介绍(1)让学生观看蚕的生长过程视频,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2)教师讲解蚕的生长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2. 蚕的养殖方法(1)让学生了解蚕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饲料等。
(2)教师演示蚕的饲养方法,如如何给蚕喂食、清理蚕沙等。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负责养殖一定数量的蚕。
(2)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进行蚕的养殖实践。
4. 观察记录(1)学生每天观察蚕的生长状况,记录数据。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了解蚕的生长规律。
5. 交流分享(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养殖经验。
(2)各小组代表分享养殖成果,交流心得。
6. 亲子活动(1)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体验养蚕过程。
(2)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蚕的养殖任务。
四、活动实施1. 活动前准备(1)收集蚕卵、饲料、饲养器具等。
(2)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流程。
(3)邀请专家进行指导。
2. 活动实施(1)教师讲解活动内容,强调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每组负责养殖一定数量的蚕。
(3)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
3. 活动总结(1)教师点评各小组养殖成果,颁发奖项。
(2)学生撰写活动心得,分享收获。
(3)整理活动资料,存档备查。
五、活动效果通过本次小学养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蚕的生长过程,掌握了蚕的养殖方法,提高了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合实践养蚕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及其特征。
- 掌握养蚕的基本方法,包括选种、饲养、病虫害防治等。
- 理解蚕丝的来源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学会关爱生命。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环境1. 教室:用于讲解理论知识、展示图片和视频。
2. 实验室:用于进行养蚕实验操作。
3. 校园空地:用于放置蚕室和观察蚕的生长。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蚕的生命周期、养蚕方法、蚕丝的应用等。
2. 实验器材:蚕卵、桑叶、蚕室、温度计、湿度计、显微镜等。
3. 图片和视频:展示蚕的生长过程、蚕丝的制作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理论讲解与观察1. 导入:- 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你们知道蚕吗?蚕有哪些特点?” - 展示蚕的生命周期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蚕的生命周期:- 详细讲解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 强调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3. 讲解养蚕方法:- 讲解如何选种、饲养、病虫害防治等。
- 强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蚕生长的重要性。
4. 观察蚕:- 组织学生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 引导学生思考蚕在不同阶段的变化。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蚕的生命周期和养蚕方法。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第二课时:养蚕实验与探究1. 分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部分蚕的饲养。
2. 准备蚕室:- 指导学生如何搭建蚕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饲养蚕:- 分发蚕卵和桑叶,指导学生如何饲养蚕。
- 强调定时喂食、观察蚕的生长情况。
4. 实验操作:- 利用显微镜观察蚕的组织结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蚕的世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蚕的世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蚕的世界引言: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蚕的生命周期、生活习性以及丝绸的生产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自然的认识。
任务目标:1. 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基本知识;2. 探究蚕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3. 了解丝绸的生产过程;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动植物的关心与保护意识。
任务步骤:第一步:观察与讨论1. 让学生观察一本关于蚕的图片书籍或者班级中养殖的蚕,通过观察蚕的外观、行动以及蚕茧等特点,让学生对蚕有初步了解。
2. 学生根据观察的蚕外观,讨论蚕类是否属于昆虫类,为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蚕的特点,如蚕躯干细长,有六只腿等。
3. 学生讨论蚕的生命周期,帮助他们了解从卵到蛹再到成虫的全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蚕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和习性。
第二步:实践活动1. 在教室或者学校内设置蚕的养殖箱,供学生观察和照料。
学生们轮流负责喂食蚕,并记录蚕的生长情况和变化。
2. 鼓励学生观察蚕的排泄物,了解蚕用丝进行结团排泄的习性。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蚕会选择用丝来排泄,这对蚕有什么好处。
3. 组织学生进行蚕茧的观察和研究。
学生可以观察蚕茧的形态、颜色和质地,了解蚕茧是丝绸的原材料。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丝绸的生产过程。
第三步:学习与总结1.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与蚕相关的科普文章或者故事书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的能力。
2. 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蚕的生命周期展板。
展板除了包含蚕的各个阶段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外,也可以加入蚕茧的实物样本和有关丝绸的知识。
3. 学生进行小组报告,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和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
第四步:拓展与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对丝绸的生产过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丝绸生产基地、丝绸博物馆或者观看相关的纪录片,加深学生对丝绸的认识和了解。
小学科学16养蚕(教案)
小学科学16养蚕(教案)养蚕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养蚕,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了解蚕的生态习性,学会观察和护理蚕的过程。
下面是一份关于小学科学16养蚕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2. 掌握养蚕的方法和要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资料展示蚕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过程。
2. 一些桑叶和蚕的饲养箱。
3. 学生实验用的纸巾、画笔和颜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课件,向学生介绍蚕的外貌和生活环境。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蚕的生态习性:让学生观察蚕的各个部位,了解它的特点和功能。
提问:(1)蚕的体形是什么样子的?(2)蚕有几只腿?在哪些地方使用?(3)蚕的食物是什么?为什么只吃桑叶?(4)蚕在什么时间里能大量食物,快速生长?3. 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将一些蚕放在饲养箱里,和学生一起观察蚕的生长过程。
让学生用画笔和颜料画出蚕的形状和颜色,加强对蚕特征的记忆。
4. 养蚕实验:将蚕放在饲养箱中,向学生讲解养蚕的方法和要领。
提问:(1)为什么我们要在饲养箱中养蚕?(2)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健康生长?(3)我们应该如何喂养蚕?多久喂一次?(4)蚕的粪便应该如何清理?5. 讨论如何保护蚕的生长环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如何保护蚕的生长环境,为蚕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6. 延伸活动:让学生观察蚕未来的发展过程,帮助它们完成蜕变并成长为蛹和蛾。
7. 总结:让学生回顾整个养蚕的过程,总结蚕的特点和生命周期。
四、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动作、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对蚕特征的描述和总结能力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蚕的认知和理解。
教师还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养蚕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探索并解决问题。
我们来养蚕(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我们来养蚕一、活动背景在农村,养蚕是一项重要的家庭副业,也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
蚕丝作为一种天然纤维,具有柔软、光泽、保暖、透气的特点,被广泛用于纺织品行业。
通过学习蚕丝的生产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蚕丝的价值和用途,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蚕的生命周期;2.学习蚕丝的生产过程,了解蚕丝的用途;3.掌握养蚕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4.了解蚕丝产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
三、活动过程1.分组进行养蚕: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养一盆蚕茧。
教师提供一些蚕的蛹和白绸子,让学生自行发挥想象,制作一个可以养蚕的容器。
学生可以用瓶子、碗、塑料袋等材料制作容器,探索养蚕的最佳方法。
2.观察记录蚕的生长过程:学生每天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记录蚕的变化。
学生可以画图、拍照、写日记等方式记录养蚕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小组。
3.学习蚕丝的生产过程:教师播放蚕丝的生产过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探索蚕丝是如何制成的。
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展示、图片等形式介绍蚕丝的用途和产业前景。
4.制作蚕茧制品:学生可以利用班级或家庭中剩余的蚕茧,制作靠垫、毯子、玩偶等小物件,让学生体验蚕茧的制作过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5.参观蚕茧加工厂: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蚕茧加工厂,让学生了解蚕丝的加工过程和制品的销售情况。
学生也可以和工作人员交流,了解蚕丝行业的发展前景。
6.知识分享和汇报: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养蚕经验和制品制作过程,进行小组内和班级间的知识分享和汇报。
学生也可以在学校的科技节或校际比赛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成果。
四、活动收获通过参与本次活动,学生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蚕的生长过程,掌握蚕的生命周期,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和用途。
2.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蚕蛹容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学生通过制作蚕茧制品,体验蚕茧的制作过程,增加学习趣味性和动手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的养蚕经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的养蚕经历养蚕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一项十分有趣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通过亲身参与养蚕活动,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蚕的生命周期、观察和记录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养蚕经历,包括我对养蚕活动的理解、我的参与和收获,以及此次活动对我个人和团队的影响。
养蚕活动一开始,老师给每个人发放了一只蚕宝宝,大小只有一颗花生豆,用纱布袋装着。
蚕宝宝在袋子里不停地爬动,我觉得它们好奇又可爱。
老师告诉我们,我们要用桑叶喂养蚕宝宝,并要天天给它们换新鲜的桑叶。
于是,我便兴高采烈地去找桑叶了。
每天早上,我都要带着新鲜的桑叶来到教室。
我将桑叶小心地放入蚕宝宝的纱布袋中,它们会蠕动,上下爬行,似乎在感谢我给它们提供了美食。
我用小本子记录下每只蚕宝宝的大小,颜色和活动情况,还画下了它们不同时期的生长变化。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发现蚕宝宝在经历蛹化之前会不断地吃食物,身体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这种观察和记录的过程让我更加了解了蚕的生命周期和成长过程。
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我每天都要照顾蚕宝宝,为它们换桑叶,确保它们生活环境的舒适和干净。
随着时间的推移,蚕宝宝变成了蚕茧,它们蜕变成成熟的蚕茧之后就不再进食。
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然界中的生命循环和变化。
当我完成了任务之后,我和我的同伴们一起分享了我们的养蚕经历。
我们展示了我们记录的数据和绘制的图片,并且互相讨论了我们的观察结果。
通过交流,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蚕和蚕茧的新知识。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独特观察和发现,在分享中我们加深了对蚕宝宝生长过程的理解。
这次养蚕经历不仅仅是一项活动,它给我个人和团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培养了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通过记录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我学会了仔细观察和认真记录,这是我之前从未有过的体会。
其次,我通过养蚕活动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每天给蚕宝宝换桑叶和记录数据,让我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技巧。
劳动实践课养蚕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习性。
- 学会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掌握养蚕的基本方法。
- 能够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数据分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物的兴趣,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体会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二、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地点学校实验室或教室五、教学材料1. 蚕卵、桑叶、蚕具(蚕盒、温度计、湿度计等)。
2. 观察记录表、讨论记录表。
3.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养蚕基础知识1. 导入新课- 展示蚕的生命周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蚕是如何从卵变成蚕宝宝的?2. 讲授新课- 讲解蚕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 介绍蚕的习性:食桑叶、喜温喜湿、生长速度快等。
- 讲解养蚕的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蚕卵、准备桑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
3.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蚕卵、桑叶和蚕具。
- 指导学生进行养蚕操作,包括蚕卵的选择、桑叶的准备、蚕盒的摆放等。
4. 观察记录- 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
第二课时:蚕的生长变化与数据分析1. 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蚕的生命周期和习性。
2. 讨论分享- 学生分组讨论:在养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3. 数据分析- 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分析蚕的生长变化规律。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如蚕的生长速度、蜕皮次数等。
4. 总结反思- 学生总结养蚕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如何更好地照顾蚕?如何提高养蚕的成功率?5.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
- 组织学生进行养蚕比赛,评选出养蚕小能手。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的能力。
小学实验养蚕教案
小学实验养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材中“养蚕”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蚕的发育过程、蚕的食物、养蚕的基本方法、观察蚕的吐丝结茧过程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发育过程,掌握蚕的食物和养蚕的基本方法。
3. 通过养蚕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关爱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蚕的发育过程、观察蚕的吐丝结茧过程。
重点:蚕的食物、养蚕的基本方法、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卵、桑叶、放大镜、养蚕盒、观察记录表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蚕卵、桑叶等,引导孩子们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关系?”让孩子们猜测并讨论。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蚕的发育过程、蚕的食物和养蚕的基本方法,引导孩子们关注蚕的生长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养蚕活动,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4. 观察蚕的吐丝结茧过程(10分钟)教师指导孩子们观察蚕的吐丝结茧过程,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蚕的发育过程2. 蚕的食物3. 养蚕的基本方法4. 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蚕的发育过程。
(2)养蚕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2. 答案:(1)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2)问题及解决方法:例如,蚕的食物变质,解决办法是及时更换新鲜的桑叶;蚕生病,解决办法是请教家长或老师,为蚕治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孩子们的参与度较高,能积极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但在养蚕过程中,部分孩子对蚕的照顾不够细心,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蚕丝制品”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蚕丝的用途,增强他们对蚕的关爱。
(2)观察其他昆虫的发育过程,进行对比,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蚕的发育过程及观察蚕的吐丝结茧过程。
小学科学养蚕(课件)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
小学科学养蚕(课件)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科学养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言:科学养蚕是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养蚕这一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了解丝绸的产生过程,并且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本文将介绍养蚕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并能够通过实验了解丝绸的生产过程。
2.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蚕是一项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 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养蚕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共同观察、记录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蚕的生命周期: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学生能够了解蚕从卵到蛹再到成虫的生命周期。
2. 蚕的生活习性: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了解蚕的饲养环境、食物需求和特殊的产茧行为。
3. 丝绸的生产过程:通过实验和调查,学生可以了解蚕丝的来源和丝绸的生产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方法:1. 观察与记录:学生可以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产茧行为等,同时用图表、文字等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2. 实验与探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究蚕的生活习性和丝绸的生产过程。
a. 实验一:不同温度对蚕的生长影响的实验。
将蚕放在不同温度下观察,观察蚕的生长速度和产茧行为的变化。
b. 实验二:不同食物对蚕的生长影响的实验。
给蚕提供不同的食物,观察蚕的生长和产茧情况。
c. 实验三:丝绸的提取实验。
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丝绸的提取过程,并体验一把自己动手做丝绸的乐趣。
3. 小组合作:学生可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
学生可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和实验感想,激发思维的碰撞与创新。
4. 总结与展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和展示,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成果。
小学综合实践《识蚕养蚕》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识蚕养蚕》教案识蚕养蚕:小学综合实践教案引言:《识蚕养蚕》是一节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通过学习养蚕的基本知识和实践养蚕的过程,学生能够了解蚕和蚕丝的生命周期、价值和作用,以及栽培过程中的技巧。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一教案的设计和实施。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生命周期、特点及养蚕的基础知识。
2. 学习观察和记录蚕的生长过程,并掌握相关养蚕技巧。
3. 探讨和认识蚕丝的价值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 蚕的特点和生命周期介绍:- 学生观察和讨论蚕的外形、习性和特点。
-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蚕的生命周期,让学生了解从卵到蚕茧的过程。
- 引导学生思考蚕有哪些特殊的适应能力。
2. 养蚕环境和材料准备:- 学生学习了解蚕的生长环境和所需食物。
- 分组讨论并设计合适的养蚕环境。
- 学生根据设计的养蚕环境,准备所需的材料如桑叶和蚕宝宝。
3. 实践养蚕:- 学生按照养蚕环境的要求,将桑叶放在养蚕箱中。
- 学生观察蚕茧的生长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 学生参与蚕茧的收获和处理过程,并了解蚕丝的分离过程。
- 学生学习如何保护蚕丝,保存种子蚕茧。
4. 蚕丝的制作与应用:- 学生了解蚕丝的价值和应用。
- 学生参与蚕丝的制作过程,体验手工技能。
- 学生展示并分享制作的蚕丝产品,如丝绸、围巾等。
5. 总结和讨论:- 学生总结养蚕的过程和所学知识。
- 分组讨论并分享养蚕经验,交流观察结果与感想。
- 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利用蚕丝资源。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蚕的外形和生命周期,让学生直接感知和认识蚕的特点。
2. 实践法:学生参与养蚕全过程,实际操作养蚕箱和处理蚕茧。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养蚕环境和分享养蚕经验。
4. 信息技术法:引入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蚕丝的制作过程。
《养蚕》综合实践活动技术方案
《养蚕》综合实践活动技术方案一、活动背景我们正在进行市级课题“科学探究与综合实践结合教学方式研究”的开展与实施,“养蚕”活动可以把综合实践与科学课充分整合,综合实践课可以依据科学课的教材,科学课可以利用综合实践课的探究学习模式。
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爱动手,但又缺乏一些指导,不善于思考问题,大部分学识不会搜集整理资料,不会做科学的记录。
选择养蚕为学生体验活动考虑到养蚕活动的可操作性强。
与其它类活动比较,养蚕有着场地、设施硬件要求不高,技术要领容易把握,能较快大范围普及等特点,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
蚕儿虽小,但在养育过程中需要学习的科技知识却相当丰富。
养育的一个多月里,学生可以了解生命丰富的形态变化,了解形态变化中丰富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开动脑筋,大胆尝试,获得教益。
同时,养蚕过程还可以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养育”对于一个生命成长的意义,能够由物及人产生爱与奉献的联想,达到引人向善的目的。
因此,感悟生命的神奇伟大,享受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还可以在体验养蚕酸甜苦辣中发现人生真谛,学会关爱,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生活。
二、活动目标养蚕实践性非常强,孩子们对养蚕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非常适合孩子喜爱、饲养和探究小动物的天性。
开展以饲养和观察蚕为主题的活动,可以培养小学生悉心呵护小动物的爱心,培养孩子细心、耐心、克服困难的品质。
1、使小学生通过养蚕实践活动,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对蚕的特点作详细的了解。
2、通过书本、上网、请教他人,收集与蚕相关的资料,并学会做资料卡片。
3、学写观察日记,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5、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珍爱小生命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设计(总)一阶段问题:饲养前我们要准备些什么?问题1:什么样的盒子适合养蚕?问题2:蚕吃什么?问题3:从哪儿得到蚕卵?开展的活动:观察蚕卵;装饰“蚕宝之家”二阶段问题:饲养开始后我们要干什么?写观察日记和电子日记(出生日记,蜕皮日记,吐丝日记……)了解蚕的身体结构(制作一张蚕宝宝卡片)观察蚕吐丝,了解蚕蛹。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教学案例-----养蚕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教学案例-----养蚕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养蚕一、活动背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种桑养蚕带来的不仅是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也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值得学生了解和探索。
养蚕活动原本只是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中的一项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是该年级第二单元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安排。
但对于远离江南农村的新疆儿童来说,“养蚕”是一项既能激发儿童创造兴趣,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宽,又易于儿童动手操作,调动家庭亲情的教育活动。
学校附近有卖蚕卵,以及周围种植了桑树,条件较便利,在注重其科学性认知的同时,充分发掘养蚕活动的人文与道德内涵,使之适宜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对儿童进行施教。
二、准备阶段选择养蚕作为学生体验活动,对于养蚕场地、设施硬件要求不高,技术要领容易把握,能较快大范围普及等特点,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
学生听得到、看得到、问得到、想得到、也做得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以“蚕的一生”为切入口,让学生在实践中查找相关资料,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记录下这个过程中的喜怒哀乐,逐步培养学生自我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三、活动实施活动时间:2015年4月15日—2015年6月30日。
活动对象小学四、五年级学生。
四、活动内容:(一)“让我们一起了解蚕桑”。
(时间:2015年4月)1.了解养蚕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蚕的悠久历史,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利用蚕丝来织丝绸。
2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人工养蚕。
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就有大量的蚕丝和丝织品运往国外,有“丝绸之国”之称。
外国人学到养蚕抽丝技术已比我们晚了两千多年。
中国丝绸在国际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外国人争相购买,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起了重要作用。
2.指导学生养蚕,讲解养蚕相关资料创设情景(二)、实施阶段1、确定目标(1)过程与方法●了解蚕的发展历史,蚕的成长过程,讨论蚕的一生的变化●能通过图片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小学实验养蚕教案
小学实验养蚕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实验养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特征。
2. 学习如何正确养蚕并观察其生长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准备:1. 蚕的蛹、蛹壳、蚕茧等实物或图片。
2. 蚕的饲料(桑叶或人工饲料)。
3. 放大镜、显微镜等实验用具。
4. 实验记录表格或笔记本。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蚕的相关知识,如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特征等。
2. 展示蚕的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操作:3. 将蚕的饲料放在容器中,让学生观察蚕的食物。
4. 引导学生将蚕放入容器中,并提醒他们注意观察蚕的行为和变化。
5. 学生每天观察蚕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并观察蚕茧的形成过程。
6. 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蚕的细节特征,并进行绘画或描述。
讨论与总结: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8. 引导学生总结蚕的生命周期和特征,并与之前的知识进行对比。
9.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蚕的重要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如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蚕的保护等方面。
11. 学生可以进行蚕的饲养实验,比较不同饲料对蚕生长的影响。
12. 学生可以制作有关蚕的展板或小册子,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蚕知识的理解程度。
3. 通过学生制作的展板或小册子评估他们对蚕知识的整理和呈现能力。
教学延伸:1. 将蚕与其他昆虫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进一步了解蚕丝的应用领域,如纺织、医疗等。
3. 组织学生参观蚕丝加工厂或相关展览,拓宽他们的视野。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在引入活动中,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推动学生头脑风暴,自 定小组宣传材料,进一 步加强小组协作,家校 联动
4.进行多学科教师交流会, 制定学科协作记录评价 培养合作框架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感谢您的观看
演讲者:闫东
师小结、表扬好的方 面,指出需改进的地 方,撰写本次实践专 题报告。
Part 3
说创新
材料创新,线上交流,电 子线上评价,多学科元素。
Part 3 说创新
01.材料创新
1.彩色蚕卵—激发兴趣 2.蚕用饲料—弥补桑叶缺乏
03.评价考核创新
1.钉钉家校本,随时布置图 片视频作业,生动鲜明 2.优化大师线上分组计分点 评,及时有效。
掌握科学方法
弘扬科学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生命 周期的认识和对生命的热爱; 2.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 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2.实验内容
实验 目的
观察法 放大法
亲历养蚕过程 准确记录了解 蚕的一生
器材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实践记录解决问题
彩色蚕卵、蚕用饲料 放大镜、羽毛
02.交流合作创新
1.钉钉视频会议集中交流 2.微信钉钉小组讨论
04.多学科元素
1.养蚕日记布置对应语文学科 2.画图记录,提高画画水平。
1.材料创新
2.交流合作创新
线上随时交流沟通指导
视频会议阶段性交流展示
3.评价考核创新
班级优化大师及钉钉等教学软件的应用
小组打分点评 评价竞赛
可家校本线上提交 图片视频文稿
原理 方法
实验 步骤
分析 交流
回归课本 贯穿整章知识
阶段性交流分析 总结性交流分析
类比 总结
3.实验方法
1.观察有顺序有重点。 2.有记录且记录客观。 3.观察主题少。
放大镜放大观察
由蚕的一生类比到昆虫的一生。
4.实验过程
提出问题
组建小组, 确定子课题
01
02
搜集交流整理信息
依据子课题 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交流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 的核心理念。
05
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04
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 方式
4.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教学重点
掌握养蚕的方法
教学难点
坚持观察记录蚕的生长状况
Part 2
说实验
目标明确,内容合理,方 法适当,过程科学,评价 及时有效。
Part 2 说实验
1实验目标
2实验内容
2 自我评价优缺点
3
3.改进措施
1.小学科二级目标
1.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下二级目标
2.自我评价优缺点
1.流程设置基本合 理,符合科学实践
基本模式
2.评价及时有效, 且留有详细线上记 录,便于分析总结
3.有助于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 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养蚕实践说课
演讲者:闫东
目录
CATALOG
01
02
03
04
说教材
说实验
说创新
说反思
Part 1
说教材
依据最新科学课程标准, 剖析教材,抓好重难点。
Part 1 说教材
教材分析 0 1
选题依据
学情分析 0 2
小学科学
0 3 课程标准
实验教学
0 4 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及选题依据
教材学段
最新版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二 单元“动物的一生”。
教材剖析
动物的一生,出生—成长—繁殖—死亡, 以蚕的一生感悟动物一生的,贯穿章节。
选题依据
比较典型的实践性实验活动,过程较长 比较有挑战性,考验综合教学能力。
2.学情分析
学情 分析
三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在9-10岁,在小学教育中正 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 变化,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 期。
4.实验过程
计划及记录表格
5.实验评价
1 交流
2 评比
3 总结
交流学生以小组对本 组的活动成果(观察 记录、摄影作品、征 文、标本)进行展示 交流,共同交流养蚕 的发现,展示学生有 创意的记录形式,畅 谈活动收获。
(1)“谁的蚕结得 茧最大”比赛(以蚕 茧所形成的最大椭圆 截面长轴短轴之和为 标准) (2)“养蚕活动” 小组优胜奖及小组优 秀奖(以优化大师评 分为准)。
三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 心理发展过程来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 少年期。
学生的生活范围进一步扩大,可以单独行动,完 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可以尝试部分教师引导的简单实践实验活动,并 在被认可与成功中体会到自我激励陶醉的愉悦。
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提高坚持毅 力,增强搜集信息整合信息,提高协作能力。
家校本提交阶段性 智能统计
最佳学生最佳小组 进步学生等智能评比
评价加分记录 汇总及分析
4.多学科元素
观
画
察
图
日
任
记
务
写
及
作
美
及
术
语
教
文
师
教
点
师
评
点
辅
评
导
辅
提
导
高
提
绘
升
画
观
水
察
平
写
作
能
力
Part 3
说反思
核心素养自我评价,改进 提升自我思考。
Part 4 说反思
说反思
1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依据核心素养 自我评价及改 进下一次课程
3实验方法
4实验过程
5实验评价
1.实验目标
2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坚持 写观察日记; 2.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 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3.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 资源共享; 4.使用钉钉及班级优化大师实时 上交点评交流评价。
理解学科知识
1 知识与能力
1.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2.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初步掌握 养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3.提高搜集和整理资料,观察记录能力。
06 05
04
交流、总结、评比
当蚕宝宝完成了它的整个生长发育 周期后,组织 “我与蚕宝宝共同 成长”成果展评.
阶段性交流总结展示
每周一次,找出不足,交流展示照片, 日记总结,手抄报等材料
03
实践观察记录
填写“夏新庄小学养蚕实践活动 方案及记录表
制定活动计划
填写小组活动计划表交流、 分享资料,做好养蚕计划,明确养蚕注意事项
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领域和主要概念
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
生命的主要特征:1、个体的维持2、生命的延续 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适应 环境以维持生存生命有周期,有生有死,通过繁殖延续后代。
地球科学
技术
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02
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03
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二、基本理念
价值,发掘自身潜力
1.未引入 假设探究过程
2学生自主性 仍可加强
3.缺乏对外宣传交 流渠道
4.未制定多学科 合作方案
3.改进措施
1.下一次课程尝试引入养 蚕实践实验变量,补全假 设过程,进行实验探究性 实践活动
2.抛弃本次设定的详细 记录表,只进行范例讲 解,引导学生组内设计 活动计划,实践记录及 成果展示内容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