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 TI 图形计算器探究一道递推数列题
TI图形计算器在高中数学③中的应用
TI图形计算器在高中数学必修③中的应用与体会珠海市斗门区一中刘瑞祥内容提要:高中数学新课标提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与学,TI图形计算器的智能画图、数据处理、编程系统等功能,为学生创设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即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出创造性。
TI的引入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工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据处理随机模拟2004年新课标的实施,促进了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也深刻地改变了数学的教与学的方式。
然而,新课标的实施也对数学的教与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例如在数学③中,算法的程序语言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统计一章中,如何使学生从大量的运算中解放出来?概率中的随机模拟如何实现?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着数学③的教与学。
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学生不可能每天都有上机实习的机会,也不可能在电脑上做作业。
学生则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工具用于完成学习任务。
TI图形计算器兼具图象功能、数形结合、多元表示及数理统计、编程功能,大大超越了传统教学技术,使得信息技术随时随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交流。
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在利用TI信息技术创设的数学学习环境中,操作、观察、试验、猜想、发现等过程变得具体而清晰,尝试错误的成份减少,数学思维的目的性增强,数学推理的逻辑基础更加稳固,数学思考更具有程序性,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学生通过自主的、积极的数学思维而成功建构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可能性,并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实现。
以下结合课堂教学谈谈利用TI图形计算器辅助数学教学的体会。
一.借助TI优化算法教学,降低教学难度,促进知识形成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本模块中,要求学生借助具体实例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与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利用TI图形计算器探索参数范围的求解问题
学 习和做数学研究的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它为数学思想与方法提 供 了可视 化 的图象 ,使组 织和 分析数 据变得 更加 直观 、简单 , 更重要 的是 T 图形计算器具有便携性和灵活性 ,这为数学 问题 I 的探 究 以及数学教 学提供 了便 利 ,为高 中新 课程改革 注入 了新 的活力 . 而利用 函数 、导数 、不等式 、方程等知识设计参数范 围
动态解析 :拖动游标 m ,观察 m 的变化 与值域 的变化的规
律.显示结果如图 1 可 以很直观地看到 ,当 厂 的值域为 R时, . ()
.
收稿 E期 :2 1- 7 2 t 0 10—5
作者简介 :邓军 民 ( 7一 ,男,湖南邵阳人 ,中学高级教师 ,主要从 事数学教 育与 中学教学研 究 1 7) 9
作图探究 : 如下步骤操作. 按
( 的值域 的子集 ,所 以只需 ( 的图象与 轴有 交点即可. ) )
s 按E ov【【 1 t cI 添加一个图形页面; 巨 2 s 按 e 【 l 2 1IJ A 插入游标 m,设定范围为一0 2 ; 2~ 0
S 作 出函数 . =o x+ m+ )+ m] 函数 A x = 3 ) l E ( 3x 2 与 ( g2 ()
( [,]( 2 ( ( }u ,。 c 1 1 ] D 0 )( +) )1 u , ) , 2 。
作图探究 :按 如下步骤操作.
s 1按 囤 匝 囡 添加一个图形页面; s 2按 田 囚 插入游标 0 ,设定范围为0 1 ; ~o
到初等 函数 图象大家都 比较熟悉 ,我们再利用数形结 合 的数 学
的 求解 问题 .
一
() 2
例 1
、
值域 问题 与参数的取值范围
TI图形计算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TI图形计算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TI图形计算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器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其中,TI图形计算器作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数学课堂中。
本文将探讨TI图形计算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一、TI图形计算器的功能与特点TI图形计算器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丰富的数学工具,通过屏幕上的可视化显示,可以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和计算过程。
TI图形计算器主要包含以下功能与特点:1. 图形显示功能:TI图形计算器能够绘制函数图像、几何图形和数据图表等,通过可视化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关系。
2. 符号计算功能:TI图形计算器能够进行符号计算,包括代数运算、方程求解、微积分、矩阵等,极大地提升了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3. 数据分析功能:TI图形计算器可以统计和分析数据,包括插值、拟合、回归分析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统计学的概念和方法。
4. 编程功能:TI图形计算器支持用户编写程序,能够实现自动计算、解题和模拟等功能,拓展了数学教学的应用。
二、TI图形计算器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函数的图像与解析:TI图形计算器可以绘制函数的图像,并且能够通过数值计算和图像分析得到函数的性质和解析式。
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图像,能够深入理解函数的变化规律、极限和中间值定理等概念。
2. 几何图形的绘制与变换:TI图形计算器可以绘制几何图形,并通过图像变换和参数的调节,帮助学生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例如,学生可以绘制不同的三角形,通过调节顶点坐标、角度和边长,来观察三角形的形状变化和角度关系。
3. 解方程和解不等式:TI图形计算器可以通过符号计算功能,帮助学生解方程和解不等式。
学生只需输入方程或不等式,计算器即可给出精确解和图像解,方便学生验证答案和学习解题方法。
4. 统计与概率分析:TI图形计算器可以进行数据的统计和概率分析。
学生可以输入数据集,计算机即可给出统计指标和图表,帮助学生分析数据的分布、相关性和趋势。
TI图形计算器实验报告-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使用TI图形计算器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北京十八中王丽敏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一)素质教育要求改革教学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使教学更好地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利用TI图形计算器辅助课堂教学,构建新型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值得尝试的研究。
(二)新课标要求注重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三)学校以及学校教师发展的需要:我校是北京市的一所区属重点中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有相当年头,由最初的设备不足到闲置,总不尽如人意。
多年来数学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不能有较大突破与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偏重教师讲,学生反复操练;重视解题教学而轻视知识形成过程,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04年我校步入北京市示范性高级中学行列。
上级领导、家长、学生对于教育资源的期望值明显增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我们的先进性、示范性,如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教学的要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四)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的招生情况决定了我校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缺乏学习热情,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
教师以传统的教学方式,用一支粉笔单纯展示数学抽象的美,对于多数学生来讲,形式过于简单,某些抽象的问题很难真正理解。
另外教材的变化,课时数的减少,各种各样的矛盾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走出低谷?如何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二、利用TI图形计算器作为信息工具辅助课堂教学的原因:TI图形计算器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功能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TI图形计算器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寻
TI图形计算器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寻蒙自县第一高级中学万庆提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TI图形计算器,有利于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开展数学实验提供了技术支持.主题词 TI图形计算器数学教学探索发现TI图形计算器是一种“掌上电脑”,其内部设置了功能强大的数学教学专用软件,如计算机符号代数系统、几何绘图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还具有程序编辑功能.与TI图形计算器相配合的“以计算器为基础的实验室”(CBL)等数据采集装置,可用来收集与处理各种数据,如位移、速度、温度、声音、光、力、电等等,并能方便地传输给图形计算器,进而用数学手段加以分析处理.我校开展对TI图形计算器的研究,已近三年的时间.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作为此课题的成员之一,在高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数学·第一册(上)》第二章《函数》和第三章《数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数学·第一册(下)》第四章《三角函数》,高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和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等章节的教学中,进行了师生共同探究,启发学生去“发现”的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探究什么?又去“发现”什么?探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种教学模式是如何具体操作的,实践下来的效果又如何呢?可以这样说,将TI图形计算器引入到高中数学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开了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给学生营造出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展现学生个性的大舞台.下面我就简单谈一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图形计算器,使学生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科学规律进行观察、思考和研究,使他们亲历各种数理知识的形成以及建立模型、探索规律的过程.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TI图形计算器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有利于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脉、动手、动嘴的机会,注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地问、多方位地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而TI 图形计算器恰恰在这方面为师生营造了他们共同需要的氛围.例如在复习《指数函数的图象》时,我让学生先作出几组函数图象,然后观察函数图象的特点,并总结每一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我在黑板上写的其中一组函数是y = 2x与y =-2x,学生利用TI图形计算器作出图象(如图1),图1一位学生在输入解析式时,输成了y = (-2) x,好一会儿,计算器也没有画出所要的图象,而是一些散点(如图2),这位学生让其他同学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出在哪里,怀疑是计算器出了问题.我发现是由于他的解析式输入错了,便要求他仔细对照黑板上的解析式,自己找出问题.他找出问题作出函数图象后,我问他:“你知道为什么计算器画不出你输入的解析式的图象吗?”“指数函数的底数a必须大于0且不等于1.”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又追问:“你知道为什么在指数函数的定义中要做如此规定吗?”他诧异地望着我摇摇头,同组的其他同学也不知如何回答.我将y = (-2)x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讨论指数函数的底数a为什么必须大于0且不等于1.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起来,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手,当那个粗心的学生也举手时,我叫起他,教室里安静了,他说:y = (-2)x不满足对一切实数x都有意义,所以计算器画不出它的图象.我表扬他积极思考,又再次强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中的底数a都必须大于0且不等于1.在这一最基本概念再次得到澄清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出现问题、检查问题、改正问题并反思问题,最终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解决问题,使自己对这一最基本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而这一次的理解之所以深刻都是缘于他们亲自尝试失败的结果.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TI图形计算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学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TI图形计算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一).TI图形计算器为学生获取信息、处理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以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多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猜想,进而由教师利用计算机演示,对同学们的猜想加以验证的方式为主.这种做法虽然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现动态效果的缺陷,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但教学过程仍然是以教师演示学生观看为主,学生仍然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的地位.他们不知道老师的课件是如何制作成的,他们的心往往被一种新奇感占据.而TI图形计算器则弥补了这一不足,真正使数学教学活动从以学生看教师表演的方式转变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演给大家看、讲给大家听的方式,真正使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人,使学生有机会表现自我,也使数学教学走向了真正的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的层面,而且为学生获取信息、处理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例如在复习《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节课时我给学生出了一道讨论题:题目:若log m5>log n5(m, n>0且m≠1, n≠1),讨论m, n, 0, 1的大小关系.在以前的教学中我都是先举一例:若log m5>log n5(m, n>0且m≠1, n≠1),比较m, n的大小,再让学生做第二问log m5>log n5(m, n>0且m≠1, n≠1),比较m, n,0, 1的大小.这一次我直接给出第二问,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做这道题,然后与本组同学讨论交流,把最后总结好的解题思路和详细解答过程讲给全班同学听.我在备课时已准备了两种方法,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一位数学成绩并不算好的学生在我出完例题不到5分钟便作出了正确答案,更令我惊讶的是她的方法竟是我未曾想到的.她的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利用TI图形计算器画出函数y=log m5的图象,如图3所示.然后根据图象确定m, n, 0, 1的大小.由图可知:(1)当0< x <1时,因为y=log x5为减函数,又由y=log m5> y=log n5,得0<m<n<1<M<N<1;< p>(2)当x>1时,y=log x5为减函数,由y=log m5> y=log n5,得0<1<m<n(3)根据图象,当log m5>0,log n5<0,得0<n<1<m此外还可以通过TI列表的方法,观察出当0<x<1、x = 1和x>1时,函数值及其的变化,如图4从上面的解题过程可以看出结合函数y=log x5的图象,m,n,0,1的大小关系竟是如此直观,而这个函数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不曾涉及的,当然更不会去关注这些初等函数以外的函数的图象.但是有了TI图形计算器,同学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又多了一条,他们认识了以往教师不可能教、自己不可能认识的函数图象,并用它有效地解决了问题.所以说TI图形计算器拓宽了学生的认知领域,为学生获取信息、处理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方法.(二).TI图形计算器为师生进行探索、发现创设了有利的情境仔细分析一下函数y=log x5不难发现,由于log x5=,所以,函数y=log x5是由y =和u(x)=log5x复合而成的,因为y关于u在(–∞, 0)和(0, + ∞)上都为减函数,而u关于x在(0, + ∞)上又为增函数,所以y关于x在(0, +∞)上是减函数.这一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学生是完全可以想到的.由此可见,TI图形计算器为师生共同进行探索和发现创设了有利的情境,只要教师善于捕捉学生中可贵的创新的闪光点,并能及时加以引导,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契机和素材.可以说是上面的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解放思维、讨论交流的机会,是TI图形计算器为师生思维过程的双向暴露提供了可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讨论,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表达见解、行为方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尊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参考文献《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整合本》教师参考资料人教社陶维林:《用新课标理念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数学通报. 2004.8。
TI—Nspire图形计算器支持下的数学探究
TI—Nspire图形计算器支持下的数学探究作者:房华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7年第01期数学探究活动是指在教学中设计的以操作观察活动、问题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问题本质的活动。
探究活动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借助于TI-Nspire图形计算器可扩大学生数学探究的主题范围,提高学生数学探究的效率。
一、学习目标第一,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理解数列的递推关系。
第二,能探索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比的关系。
第三,能探索斐波那契数列相邻三项的关系。
二、技术准备一是会生成递归数列。
二是会根据已有数列生成新的数列。
三是会绘制数列的图像。
三、探究过程1.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主题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兴趣,教师播放《达·芬奇密码》中的电影片段,利用电影中斐波那契数列的出现开头,创建活动情景,引出活动主题。
2.环节二:合作探究,了解斐波那契数列及其递推关系问题背景: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他的著作《算盘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兔子繁殖的问题。
一般而言,兔子在出生两个月后,就有繁殖能力。
如果一对兔子每月能生1对小兔子(一雄一雌),而每对小兔子在它出生后的第三个月里,又能生1对兔子。
假定在不发生死亡的情况下,由一对初生的小兔子(一雄一雌)开始,第12个月后会有多少对兔子?问题1:上述兔子繁殖问题中有什么规律,请小组合作探究规律,并完成下表:问题2:记上述问题中兔子的对数为数列an,写出数列{an} 的递推公式。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规律,笔算完成上述表格。
然后请各小组代表介绍探究过程,并反馈计算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修正完善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总结研究过程中好的思路和方法,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教师介绍这个数列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其中的每一个数称为斐波那契数。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有其方泛的应用。
借助TI图形计算器CAS功能解高考题
重 视 ,因为有 了 C S运算 ,我们可 以将烦 琐 的计算 交 给机器 , A
把机器当作草稿纸 ,在机器上进行 草稿演算 之后形成正确 的操
图 2 5
作指令 ,而系列操作 指令就是我们 数学学 习的精髓 ,即解 题步
骤与方法所构成 的算理.
( 接第2 上 8页)
识的混合 、加 工而成 的.教学 中不但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教材 的各 程 ,体会 蕴含 在其 中 的思想 方法 ,理 解数 学 问题 的本质 ,注
对数学 的概念 、定 义 、定 理 、法 则等显性知识 的学 习,更要关 条件 ,而人 的能力 和素质只能在一定 的实 践活动 中形成 和发 展.
注对 隐含在 这些知识 背后 的重要 数学思 想 、数 学方 法的学 习 , 因此 ,为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和运用新概念 、新方法解决新 问题 ,
高考 作 为选拔 性 考试 ,偏 重 于对 学生 数学 能 力与 素 养 的 维 的外部表现形式 . 熟悉数学语 言 ( 包括文 字语言 、符号语 言 、
测验 ,经 常设 置 一些开 放性 、探 索性 的试题 ,考 查 学生 创造 逻辑语 言、 图表语 言)是 阅读 、理解 和 表述数 学 问题 的基础 ,
个局部知识 按照一定 的观点和方法 组织成整体 ,熟 练掌握基础 重 培养 其数 学地 提 出问题 、分析 问题 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发
知识 ,形成知识体系 ,同时 ,还要注意知识 的发生过程 的教学 , 展创新 意识 和应 用意 识 ,提高数 学 探究 能力 、建模 能 力 和交 特 别要重视 有关 原理 、法 则 、定 理和公 式 的提炼 和推导过 程 , 流能 力 ,切忌停 留在 让学 生盲 目套 用 相关 的 定理 、法 则 和公 例题 的求解 过程 的教 学 ,学生 的素质和技能正 是在这个 过程 中 式进 行 解题 上 ,坚 决克 服 那种 “ 头去 尾 烧 中 段 ” 的做 法 , 掐
利用TI图形计算器探究2011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题
利用TI 图形计算器探究2011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城水西路广州二中数学科(510530)邓军民 (Email :gzdjm@qq .com) 2011年的广东高考数学试题充分贯彻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基本精神,立足现行高中数学教材,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突出能力立意,虽然相比2010年广东试题在难度上有所提高,但试题难度仍然比较适中.试题没有大起大落,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高中数学教学,稳中有新,稳中有进.笔者利用TI 图形计算器(机型:TMTI Nspire CX CAS −中文彩屏机),探究一下2011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题,以进一步挖掘今年考题的价值.一、方程或不等式的求解例1. (2011年广东理数第1题)设复数z 满足(1)2i z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z =A .1i +B .1i −C .22i +D .22i −解:按如下步骤操作:S1 按/~1添加一个计算页面;S2 按b3C1,在复数范围内解方程,求解z . 运算结果如右图.所以此题答案为B.点评: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一直是广东高考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点,同时,考生还要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这也是广东高考数学的一个重要考点.例2. (2011年广东理数第9题)不等式13x x +−−≥0的解集是 . 解:按如下步骤操作:S1 按/~1添加一个计算页面; S2 按b 31,求解不等式.运算结果如右图.所以此题答案为[1,)+∞.点评:绝对值不等式作为指定考试内容,近几年一直为广东高考理科数学命题组的青睐,这类问题的解决重在代数问题几何化或者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二、集合的运算例3. (2011年广东理数第2题)已知集合{(,)|,A x y x y =为实数,且221}x y +=,{(,)|,B x y x y =为实数,且}y x =,则A B ∩的元素个数为A .0B .1C .2D .3解:按如下步骤操作:S1 按/~2添加一个图形页面;S2 直接输入221()(1,)f x zeros x y y =+−作图221x y +=,或按b32,用圆的参数方程形式作图221x y +=, S3 按e ,再直接输入2()f x x =. 显示结果如右图.所以此题答案为C.点评: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这是高考所要求的,在求解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分析集合的元素是什么,譬如此题,集合的元素是点,最后问题转化为求两个图像的交点.同时此题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三、线性规划求最值例4. (2011年广东理数第5题)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上的区域D由不等式组02x y x ⎧⎪⎨⎪⎩≤≤给定.若(,)M x y 为D 上的动点,点A的坐标为,则z OM OA=⋅的最大值为A. B. C .4 D .3 解:按如下步骤操作:S1 按/~2添加一个图形页面,利用.输入不等式,作出可行域;S2 作出直线y =;S3 按b1A 插入游标z ,设定默认范围为010∼;S4 做出目标函数直线y z =+;S5 拖动游标z ,观察最优解,测量最优解的坐标,并代入目标函数求最大值. 显示结果如右图.所以此题答案为C.点评: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这是高考对线性规划的要求.这种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重要性.近几年广东高考在这个知识点考察的力度比较大,但是题目难度都不大,掌握好基础知识即可解决此类问题.四、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极值例5. (2011年广东理数第12题)函数32()31f x x x =−+在x = 处取得极小值. 解:按如下步骤操作:S1 按/~1添加一个计算页面; S2 输入函数32()31f x x x =−+; S3 利用t 键对函数求导;S4 按b31求解'()0f x >及'()0f x <; S5 按照极小值的定义判断结论. 显示结果如右图.所以此题答案为2.点评: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闭期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这是广东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对于这种基础题,掌握好极值的定义显得尤为重要.五、回归分析例6. (2011年广东理数第13题)某数学老师身高176cm ,他爷爷、父亲和儿子的身高分别是173cm 、170cm 和182cm .因儿子的身高与父亲的身高有关,该老师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预测他孙子的身高为 cm .解:按如下步骤操作:S1按/~4添加一个电子表格页面; S2 按照题意,输入数据及每列的变量名,x y ; S3按/~5添加一个数据统计页,设置好纵横轴所关联的变量,得到散点图;S4 按b462显示回归直线; S5 按按/~1添加一个计算页面,再按b62·,直接查看统计结果. 显示结果如右图.所以此题答案为185.点评: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这个知识点从2007年开始,一直是广东高考数学的重点和热点.六、解析几何例7. (2011年广东理数第19题)设圆C 与两圆22(4x y ++=,22(4x y +=中的一个内切,另一个外切.(1) 求C 的圆心轨迹L 的方程; (2) 已知点M (553,554),F (5,0),且P 为L 上的动点,求FP MP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解:由双曲线定义可知:2112||||||42||2CF CF a F F c ∴−==<==,故C 的圆心轨迹L 的方程为2214x y −=.按如下步骤操作:S1 按/~2添加一个图形页面; S2 按b32用参数方程形式画出双曲线; S3 按b71(输入点M 的坐标再按) ·; S4 用同样的方法作出点F;S5 按b72在双曲线上作一点P ; S6 按b75利用线段功能作出MFP Δ;S7 拖动点P ,由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原理可知 当点P 在x 轴下方且,,M F P 三点共线时,FP MP −取到最大值.显示结果如右图.所以此题答案为max ()||2MP FP MF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求曲线的轨迹方程、两点之间的距离、动点环境下求最值等知识, 考查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利用TI 图形计算器对2011年的广东高考理科数学部分试题的研究,我们发现今年的考题显得更为基础、生动、有趣,更具直观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努力学习的工具,优化我们的数学教学模式,这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利用类似于TI 图形计算器的手持技术辅助教学,更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基于TI图形计算器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实践与反思
基于TI图形计算器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实践与反思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对“简单线性规划“这节课,从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出发,制订教学设计,并根据设计进行了教学实践,做了实践后的反思。
本节课的核心在于让学生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简单线性区域问题,进一步利用图形计算器的几何操作系统解决非线性规划问题。
探索图形计算器对于培养、提升学生几何直观核心素养的作用,拓宽教学思路。
关键词:简单线性规划;TI图形计算器;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几何直观直观想象作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里的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
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1]。
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图形的变化分析数学问题,以此促使学生建立数和形的关系,从直观模型中分析数学问题,并探究解题思路。
作为一名高中老师,如何有效将数形结合实施于课堂呢?笔者在前一阶段开设一节市级公开课,内容为高中人教A版必修5《简单线性规划》第二课时。
本节课基于TI计算器的运用,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采用“例题+变式+拓展”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TI计算器直观展示的功能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教学效果明显。
下面是本节课的教学实录、点评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原有的平面区域的基础上,对线性规划问题的再认识,通过直线与圆、直线与圆锥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借助图形计算器,初步学会用信息技术解决平面区域规划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例一的讲解、变换,使学生熟练掌握图形计算器在解析几何上的使用。
让学生充分体验TI图形计算器在几何直观上的帮助。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探究问题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感受手持技术对学习数学的帮助,了解图形背后的原理,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例谈图形计算器处理数列问题的特点与优势
解法2 按键l D l ● l s I s( 2 — — e 输入 N q
’ 。 。 。。’… 。 。 。 。
。。警 s等 )圜 一 一 (。一i c s n) 。 一 圈 囡
( 将数列口 赋值给数组 L)2 D—l A I 1l I s T N T
+一 (
一
十。 3)
2 +( j 一… ] 3
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 作为一种有效
的教 学辅助 工 具 , 形计 算 器在 数 学 教 学 中 图
L 『
的作用 和优 势正 日益 引起 人 们 的注 意. I T 图
形计 算器 ( 下 简 称 “ ” 作 为计 算 器 的 高 以 TI) 端产 品 ( 国德 州 仪器 公 司生 产 文 以 T - 美 本 I
般计算 器 的优点 之一.
数列 多种形 式 的呈现不 仅是 源于数学 自
身 的本质 属性 , 而且 也 体 现 了“ I 特有 的数 T” 学 品质 和科技含 量.
图 1 5 图 1 6
第3 第 1 0卷 期
2 1 年 1月 01
数 学 教 学 研 究
4 1
s (i e nt ( / +i × 3) nt( 7 ) X/ , ×, 1, X, 1 0 日 只n ÷L2 s (。 。 l 1
S / )
}; : 茎 N‘ f 2 j = 茎
只 :
只 。
■
_ - -
( 水 乖 n 兀4
1 2
81 91 D 晕 on
E d n e / : s Di p ¨ 宣 , “ ) N) 、 舡 R = ( l . I , R … ,R 抒、 。 、 ’
利用TI图形计算器辅助高中函数教学
利用TI图形计算器辅助高中函数教学TI 图形计算器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函数功能、图形功能、简单编程功能和数理实验功能,是教学、学习和做数学研究的强有力的辅助工具,为高中新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函数是高中数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传统的函数教学方式方法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
而借助TI图形计算器进行函数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教学教学中,指数、对数和幂函数的图像是它们性质的直观体现,应该教会学生画它们的图像,学会观察函数的图像,借助图像研究函数性质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而TI图形计算器的函数功能、图形功能对于函数教学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1.指数、对数函数的教学(以指数函数为例)例如:画出函数y=2x与的图像,观察图像有怎样的关系?你能够得到更一般的结论吗?(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50页)分析: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是课前准备好函数图像。
这两个函数看似简单,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描点作图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图像做不好就不利于下面一般结论的思考。
而这个问题的核心不是作图,而是要发现指数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就是要研究y=ax与(a>0且a≠1)图像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借助于图形计算器画出函数图像(如图1所示):图1学生能够准确清晰地观察到y=2x与图像关于y轴对称,很自然地会猜测y=ax与(a>0且a≠1)的图像是否也关于y轴对称。
按如下步骤操作作图探究:(1)添加一个图形页面;(2)插入游标,范围是0~1;(3)做出函数y=ax与的图像(如图2所示)。
图2通过研究图像学生得到了一般的结论:函数y=ax与(a>0且a≠1)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
(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来证明这个性质)在这里可以继续借助这个图像来研究在指数函数中底数a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图3通过拖动游标改变a的大小,很直观清晰地观察到图像的变化(如图3所示)。
而这些用传统教学方法讲解起来很抽象,学生听起来枯燥而且难以理解。
TI图形计算器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运用探寻
TI图形计算器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运用探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TI图形计算器以其特有的优势开始进入数学教育技术领域,它的出现将会对数学课程改革和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主要阐述其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方面的具体应用,及由此产生的若干思考。
标签: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TI图形计算器;探索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教材的改革,信息技术走入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搞好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是我们迫在眉睫的工作。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利用TI图形计算器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一、TI图形计算器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一)中学数学教学中使用TI图形计算器符合现代教育观念建构主义教学强调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
TI图形计算器等现代信息技术就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真实的、体现数学发明与证明过程的环境中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进行实验、探究和发现。
(二)TI图形计算器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好工具TI图形计算器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函数功能、图形功能、简单编程功能和进行一些数理实验的功能,而且具有很好的交互性。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步骤: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而TI图形计算器就是一种能很好处理数据、图形等信息的工具。
二、利用图形计算器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尝试结合笔者平时教学实践,从四方面入手谈一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图形计算器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1.利用TI图形计算器的数据处理功能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在研究实际问题时,所收集到的信息往往与数据有关。
数据处理的主要目的预测。
TI图形计算器的数据统计与预测功能正好可以方便、快捷地解决这类问题。
2.利用TI图形计算器的图形功能进行研究性学习3.利用TI图形计算器的方程求解功能进行研究性学习根据实践,学生研究问题有很多都与解方程有关。
对于简单方程,学生容易解答。
用TI图形计算器破解2019年高考数学数列内容
用 TI 图形计算器破解 2019 年高考数学数列内容 TI-Nspire TM CX CAS 图形计算器作为计算器的高端产品,它不仅是一个可以求值作图的计算器,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工作室.它具有良好的符号代数系统、几何操作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程序应用与拓展系统等.它可以直观地绘制各种图形,并进行动态演示、跟踪轨迹,进行数学问题解决和数学实验,是一个可以随时随地探索科学的流动实验室. 本文利用 TI-Nspire TM CX CAS 图形计算器(OS 版本 5.0),解 2019 年全国卷数列试题.一、等差数列例 1(2019 年全国 1 卷,理数第 9 题)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 的前n 项和.已知S 4 = 0,a 5 = 5 ,则() A . a n = 2n - 5 B . a n = 3n -10C . S n = 2n 2 - 8nD . S n = 1 n 2 - 2n 2解析:先利用计算器的求解功能,计算出等差数列{a n } 的首项a 1 和公差d ,图 1 再计算出a n 和 S n ,从而本题得解.如图 1.例 2(2019 年全国 3 卷,理数第 14 题)记 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a ≠0,a = 3a ,则 S 10 = .1 2 1 5解析:由a 1≠0,a 2 = 3a 1 ,得出首项a 1 和公差d 的关系,再利用基本量法,可图 2得出S 与 S 的比值.如图 2. 10 5 例 3(2019 年全国 3 卷,文数第 14 题)记 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3 = 5, a 7 = 13 ,则S 10 = .解析:先利用计算器的求解功能,计算出等差数列{a n } 的首项a 1 和公差d ,再计算出S 10 ,从而本题得解.如图 3. 图 3小结:高考考纲要求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以上三道高考试题紧扣考纲要求,全是利用基本量法,运用解方程组的思想,求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问题进而得到解决.图形计算器强大的 CAS 代数运算系统,通过解方程组,赋值,化简,计算等手段,使得这三道等差数列高考题很容易得到解决.S4 6 二、等比数列例 4(2019 年全国 1 卷,文数第 14 题)记 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 1,S = 3 ,则 S = . 1 3 44 解析:先利用计算器的求解功能,计算出等比数列{a n } 的公比q ,再计算S n ,赋值n = 4 ,从而本题得解.如图 4. 例 5(2019 年全国 1 卷,理数第 14 题)记 S 为等比数列{a }的前n 项和.若a = 1 ,n n 1 3 a 2 = a ,则 S = . 5解析:先利用基本量法,计算出等比数列{a n } 的首项a 1 和公比q ,再计算出S 5 .如图 5.图 5例 6(2019 年全国 3 卷,理数第 5 题)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4 项为和为15 ,且a 5 = 3a 3 + 4a 1 ,则a 3 = () A. 16B . 8 C. 4 D . 2 解析:先将a 1 , a 2 , a 4 , a 5 用a 3 和q 表示,再联立方程组,计算出a 3 和q 即可.如图 6.图 6小结:高考考纲要求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以上三道高考试题紧扣考纲要求,前两题是利用基本量法,运用解方程组的思想,求出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第三题是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直接求出a 3 .图形计算器强大的 CAS 代数运算系统,同样地使得这三道等比数列高考题很容易得到解决.三、数列综合例 7(2019 年全国 1 卷,文数第 18 题)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9 = -a 5 .(1)若a 3 = 4 ,求{a n }的通项公式;(2)若a 1 > 0 ,求使得 S n ≥ a n 的n 的取值范围. 解析:(1)先利用计算器的求解功能,计算出等差数列{a n } 的首项a 1 和公差d ,再计算出a n .(略)(2)由S 9 = -a 5 得出a 1 与d 的关系,进而解出 S n ≥a n ,得到n 的取值范围.如图 7,8. 图 4图 7 图 8 小结:本题第一问是等差数列的常见考点,用基本量法,求出首项和公差,即可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第二问是数列和不等式综合题,利用图形计算器 CAS 功能,解出不等式即可.例 8(2019 年全国 2 卷,文数第 18 题)已知{a n }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a 1 = 2, a 3 = 2a 2 +16 .(1)求{a n } 的通项公式;(2)设b n = log 2 a n ,求数列{b n } 的前n 项和.解析:(1)先利用计算器的求解功能,计算出等比数列{a n } 的首项a 1 和公比q ,再计 算出a n .如图 9.(2)由b n = l o g 2 a n 得出{b n } 是等差数列,进而求出{b n } 的前n 项和.如图 10.图 9 图 10小结:本题第一问考点是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本文利用了解方程组的思想.第二问 考点是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本文利用了图形计算器的∑ 求和功能.例 9 (2019 年全国 2 卷,理数第 19 题)已知数列{a n } 和{b n } 满足a 1 = 1,b 1 = 0, 4a n +1 = 3a n - b n + 4, 4b n +1 = 3b n - a n - 4.(1)证明:{a n + b n } 是等比数列,{a n - b n } 是等差数列;(2)求{a n } 和{b n } 的通项公式.解析:(1)先利用计算器的 CAS 运算功能,计算出4a n +1 = 3a n - b n + 4 ,4b n +1 = 3b n - a n - 4 这两个式子的和与差,用定义法证明.如图 11,12.(2)解关于a n 与b n 的方程组,从而得出{a n } 和{b n } 的通项公式.图 13,14.图 11 图 12图13 图14小结:本题考点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证明,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证明一个数列或由多个数列通过四则运算构成的数列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主要是依据定义证明其相邻的两项的差(或商)是同一个常数.本文将已知递推式相加、相减并进行合理变形,得证.第二问通过解方程组,得解.总结:纵观2019 年全国1,2,3 文理共六套卷,9 道数列试题,主要考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综合试题,考点为等差(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用到的方法为基本量法,利用方程思想以及转化与化归思想.TI 图形计算器强大的CAS 运算功能,特别便于解决以上几道高考试题.。
巧用 TI 图形计算器探究一道递推数列题
当且仅当 (1 − d 2 ) = d2 即d =
1 时取等号,所以当 ∆OAB 的 2
1 1 = 2 2 m + n 2 ,按 b371 解方程组, 面积取到最大值时有 2 m 2 +n = 1 3
6 2 如图 9 所示,解得 m = ,所以存在四个符合题意的点 M (m, n) . ,n = ± ± 2 2
从笔者个人的角度来讲,如果没有得到解法一我是很难想到解法二的,在得到解法一的喜悦之余,回 头反思整个利用 TI 图形计算器探究该题的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才得到解法二的.所以利用 TI 图形计算器 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将数学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非常有效的一种研讨数学问题的方式.这个过 程包括:观察和分析给定的数学事实,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猜测、探究具有规律性的数学结论,给出 严谨的数学解释或证明. 从以上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看出,TI 图形计算器的 CAS 功能是非常强大的,给我们探究一些复杂的数 学问题可以带来很大的帮助,譬如 2012 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的解析几何解答题,也可以利用 TI 图形计算
1 与圆 O : x 2 + y 2 = 1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A、 (2) 在椭圆 C 上, 是否存在点 M (m, n) , 使得直线 l : mx + ny =
B,且 ∆OAB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 M 的坐标及对应的 ∆OAB 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TI 图形计算器 CAS 探究】按如下步骤操作:
1 2
1
2
n−2
+ 1)
n−2
(31 − 1)(31 + 1) ⋅ (32 + 1) ⋅ (32 + 1) L (32 = 31 − 1
利用TI图形计算器研究一类函数的最值
- 1 -利用TI 图形计算器研究一类函数的最值上海市罗店中学 沈涛问题:研究函数0f x tx pt =+≠()()的最值。
解析:观察函数的结构,猜测p 的正负及t 的不同取值,决定了函数图像的单调性,因而,先讨论p 的正负,再对t 的不同取值,作图研究其单调性及最值。
一、若p>0,不妨取f x tx =+()。
1.当1t ≥时,分别取3122t =,,,利用TI-83Plus 图形计算器的绘图功能,作图如下:猜想结论1:当1t ≥时,f x tx =+()单调递增,无最值;2.当1t ≤-时,分别取3122t =---,,,利用TI-83Plus 图形计算器的绘图功能,作图如下:猜想结论2:当1t ≤-时,f x tx =+()单调递增,无最值;3.当01t <<||时,分别取0.5,0.5,0.2t =--,利用TI-83Plus 图形计算器的绘图功能,作图如下:- 2 -猜想结论3:当01t <<||时,函数f x tx =+()有最小值。
解:以12t =为例,将f(x)化成f x a x b x =++-()))的形式,运用基本不等式求f(x)的最小值及此时x 的取值。
因为131244f x x x x =+=++-≥=()))当3144))x x +=-,即x =f x =min ()一般地,函数f x tx =()(r>0), 当0<|t|<1时,f x =min ()21trt x --=;当||1t ≥时,函数单调。
由于TI-83Plus 图形计算器强大方便的作图功能,为实施课堂数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可能,师生可以从不同的函数图像中观察分析,得出共性,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二.若p<0,不妨取f x tx =+()。
1.当t>1时,取2t =,利用TI-83Plus 图形计算器的绘图功能,作图如下:而,函数2f x x =+()在1(,]-∞-上有最大值,因在1[,)+∞上单调递增。
TI 图形计算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幂函数教学为例
2021年第4期教育教学1SCIENCE FANS TI图形计算器不仅仅是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教学手段,更是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TI 图形计算器,一方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学习数学。
1 TI图形计算器的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TI图形计算器,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数据收集、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1]。
除此之外,TI图形计算器还为师生交流思维过程提供了可能,能使学生的多项能力获得有效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1.1 TI图形计算器对教师的作用第一,利用TI图形计算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能够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较抽象、难懂、不易理解的数学概念,利用图像的方式生动、形象、直观地演示出来,为学生展示整个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
第二,TI图形计算器能够很好地帮助高中数学教师把整个教学活动设计成让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且TI图形计算器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简化数学计算的步骤。
此外,教师借助技术开展教学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平台探索未知的数学世界,帮助学生逐步认识数学的本质。
第三,利用TI图形计算器能够开展高效率的数学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TI图形计算器内部设有功能强大的数学教学专用软件,如计算机符号代数系统、几何绘图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还有各种程序编辑系统、CBL系统。
CBL系统具体指的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实验室”,利用这一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采集、收集和处理。
如位移、温度、光、声音等信息都能快速且便捷地传送给TI图形计算器、镀晶计算器。
TI图形计算器在辅助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TI图形计算器在辅助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上高二中黄漪卉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普遍使用科学型计算器以及各种数学教育平台,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每天置身于机房上课显然是不现实的。
TI图形计算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学使用工具,它具备符号代数系统、几何操作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可以直观地绘制各种图形,并进行动态演示、跟踪轨迹。
TI图形计算器是教学、学习和做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
它为数学思想提供可视化的图像,使组织和分析数据容易实现。
它们可以支持学生在数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更重要的是由于图形计算器的便携性、灵活性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可能,本文就笔者对TI图形计算器在辅助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运用TI图形计算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1、利用TI优化问题情境利用TI优化组合,动静结合,能更充分地发挥各种媒体深刻的表现力和良好的重现力,它所展现的信息既能看得见,又能自己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这种多层次的表现力和多样性,有利于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例如教师在讲解利用椭圆的定义作椭圆的图象时,一般的方法是利用自制教具演示.现在可以利用TI图形计算器动态演示作图过程。
椭圆的动点P是到定点F1和定点F2的距离之和为一个常数的点的轨迹。
程序开始运行后,随着P点的移动|PF1|与|PF2|的长度在随时变化,但是它们的和是一个不变的数;而且可以随时按键暂停,再按键程序继续运行,这样一来可以仔细观察图中数值的变化。
这时候可以询问学生那些是变化的?那些没有变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程序名称:PRGT1.92P2、利用TI突出重点由于TI图形计算器可以为学生创造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看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的本质,从而使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
同时,学生参与教学提供的技术支持,能更有效地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 1 ,故椭圆 C 的方程为:
x2 + y2 = 1 ,显示结果如图 8 所示. 3
1 的距离为 d ,则 ∆OAB 的面积 S5 设圆心到直线 l : mx + ny =
S=
1 (2 ⋅ 1 − d 2 ) ⋅ d = 2
1− d 2 ⋅ d ≤
2
(1 − d 2 ) + d 2 1 ; = 2 2
1 与圆 O : x 2 + y 2 = 1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A、 (2) 在椭圆 C 上, 是否存在点 M (m, n) , 使得直线 l : mx + ny =
B,且 ∆OAB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 M 的坐标及对应的 ∆OAB 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TI 图形计算器 CAS 探究】按如下步骤操作:
(an + 1) 2 + (an − 1) 2 an 2 + 1 ,所以 = (an + 1) 2 − (an − 1) 2 2an
①
(a + 1) 2 an +1 + 1 = n 2an (a − 1) 2 an +1 − 1 = n 2an
两式相除得
②
an +1 + 1 an + 1 2 a +1 a +1 , =( ) ,从而 lg n +1 = 2 lg n an +1 − 1 an − 1 an +1 − 1 an − 1
从笔者个人的角度来讲,如果没有得到解法一我是很难想到解法二的,在得到解法一的喜悦之余,回 头反思整个利用 TI 图形计算器探究该题的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才得到解法二的.所以利用 TI 图形计算器 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将数学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非常有效的一种研讨数学问题的方式.这个过 程包括:观察和分析给定的数学事实,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猜测、探究具有规律性的数学结论,给出 严谨的数学解释或证明. 从以上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看出,TI 图形计算器的 CAS 功能是非常强大的,给我们探究一些复杂的数 学问题可以带来很大的帮助,譬如 2012 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的解析几何解答题,也可以利用 TI 图形计算
第 4 页 共 4 页
( x + 1) 2 + ( x − 1) 2 ,在数列 {an } 中, a1 = 2 , an +1 = f (an ) ,求 {an } 的通项公式. ( x + 1) 2 − ( x − 1) 2
下面是笔者利用 TI-NspireTM CX CAS 中文彩屏图形计算器探索并解决此题的过程: 首先由已知条件,易知 a 2, an= = 1 +1
b1 = 1 b2 = b1 (31 + 1) = 4 b = b2 (32 += 1) 40 3 = b4 b3 (32 += 1) 3280 LL = bn bn −1 (32
n−2 2 1
+ 1) ,将以上 n 个式子相乘得:
(图 2)
第 1 页 共 4 页
bn =1 ⋅ (31 + 1) ⋅ (32 + 1) ⋅ (32 + 1) L (32
1 2
1
2
n−2
+ 1)
n−2
(31 − 1)(31 + 1) ⋅ (32 + 1) ⋅ (32 + 1) L (32 = 31 − 1
+ 1) 1 2n−2 = 3 2
( )
2
2
1 2n−1 n−1 −1 +1 bn + 1 2 3 32 + 1 . 所以 = = 2n−1 an = 1 2n−1 bn 3 −1 3 −1 2
当且仅当 (1 − d 2 ) = d2 即d =
1 时取等号,所以当 ∆OAB 的 2
1 1 = 2 2 m + n 2 ,按 b371 解方程组, 面积取到最大值时有 2 m 2 +n = 1 3
6 2 如图 9 所示,解得 m = ,所以存在四个符合题意的点 M (m, n) . ,n = ± ± 2 2
【评注】此题主要考查椭圆方程的求法、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离心率、圆的弦长公式、均值不等式 求最值等知识, 考查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 能力和创新意识,近几年广东卷对这类题的考查都是避开了韦达定理并降低了难度.利用图形计算器的
第 3 页 共 4 页
CAS 功能,我们在一种很轻松的化简求解的过程中解决了此题。 利用图形计算器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 式有利于学习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勇于质疑、勇于探究和善 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习者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an 1 ,用 TI 图形计算器的 CAS 功能做一下计算(如图 1) , + 2 2an
从 TI 图形计算器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该数列的每一项 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分子比分母大 1 ,于是,我们 只要研究其分母的规律即可,而分母依次为:
1, 4, 40,3280, 21523360, L
我们再利用 TI 图形计算器对上述新数列的前几项进行因 子分解,观察所得到的结果(如图 2) ,不难发现,在后 面的每一项的分解式子中,都可以找到前一项的所有因子,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如下规律: (图 1)
S1 考虑到 e = 1 −
b2 1 = 1− , 2 a 3
所以可设 a 2 = 3k ,= b 2 k (k > 0) ; S2 按/~1 添加一个计算页面;
2 S3 把椭圆方程变形为 x= 3k − 3 y 2 并代入椭圆 C 上的点到点 Q(0,2)的距离公式;
S4 再按 b35,调用配方命令,依题意,椭圆 C 上的点到点 Q(0,2)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3,即可解出
所以数列 lg
an + 1 是首项为 lg 3 ,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an − 1
n−1
n−1 a +1 a + 1 2n−1 32 + 1 所以 lg n . = (lg 3) ⋅ 2n −1 = lg 32 ,从而 n = 3 ,解得 an = 2n−1 an − 1 an − 1 3 −1
这是利用 TI 图形计算器探究这个递推数列而得到的结论,下面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之,考虑到利 用递推关系 a = 2, an= +1 1 赘述. 后面笔者通过反思上述解题思路,仔细观察递推式的特征,发现其分子分母和完全平方公式相关,于 是得到下面的解法: 因为 an +1 =
an 1 证明这个命题的过程很简单, 笔者在此对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就不再 + 2 2an
第 2 页 共 4 页
器的 CAS 功能进行探究并解决问题,题目如下: (2012 年广东理数第 20 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椭圆 C:
x2 y 2 + = 1(a > b > 0) 的离心率 a 2 b2
e=
2 ,且椭圆 C 上的点到点 Q(0,2)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3. 3
(1) 求椭圆 C 的方程
巧用 TI 图形计算器探究一道递推数列题
广州市第二中学 邓军民 (本文发表于华南师大《中学数学研究》2012 年第 5 期) 摘要:TI 图形计算器,是教学、学习和做数学研究的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它为数学思想提供了可视 化的图像,使组织和分析数据变得更加直观简单,更重要的是 TI 图形计算器具有便携性和灵活性,这为 数学问题的研究以及数学教学提供了便利.利用 TI 图形计算器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将数学问题化难为 易、化繁为简,是非常有效的一种研讨数学问题的方式. 关键词:图形计算器;递推数列;探究性学习;创新意识 TI 图形计算器是美国德州生产的一种现代手持技术,它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函数功能、图形功能、简 单编程功能和进行一些数理实验功能,是教学、学习和做数学研究的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它为数学思想提 供了可视化的图像,使组织和分析数据变得更加直观简单,更重要的是 TI 图形计算器具有便携性和灵活 性,这为数学问题的研究以及数学教学提供了便利.前几天在一个数学 QQ 群讨论数学问题,一位老师提 出这样一道递推数列题: 已知函数 f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