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构造裂缝分布规律及其预测
储层地质学裂缝
第五章储层裂缝裂缝是油气储层特别是裂缝性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更是良好的渗流通道。
世界上许多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储集层即为裂缝性储层。
作为一种特殊的孔隙类型,裂缝的分布及其孔渗特征具有其独有的复杂性,它不象正常孔隙那样通过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岩心分析能够较为容易地预测和评价。
由于裂缝的存在对油气储层的勘探和开发会导致很大的影响,因而对油气储层中裂缝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章主要介绍裂缝系统的成因、裂缝的基本参数、孔渗性以及裂缝的探测和预测方法。
第一节裂缝的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所谓裂缝,是指岩石发生破裂作用而形成的不连续面。
显然,裂缝是岩石受力而发生破裂作用的结果。
本节分别从力学和地质方面简要介绍裂缝的成因分类及分布规律。
一、裂缝的力学成因类型在地质条件下,岩石处于上覆地层压力、构造应力、围岩压力及流体(孔隙)压力等作用力构成的复杂应力状态中。
在三维空间中,应力状态可用三个相互正交的法向变量(即主应力)来表示,以分量σ1、σ2、和σ3别代表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图5-1)。
在实验室破裂试验中,可以观察到与三个主应力方向密切相关的三种裂缝类型,即剪裂缝、张裂缝(包括扩张裂缝和拉张裂缝)及张剪缝。
岩石中所有裂缝必然与这些基本类型中的一类相符合。
图5-1 实验室破裂实验中三个主应力方向及潜在破裂面的示意图图中A示扩张裂缝,B、C表示剪裂缝1.剪裂缝剪裂缝是由剪切应力作用形成的。
剪裂缝方向与最大主应力(σ1)方向以某一锐角相交(一般为30°),而与最小主应力方向(σ3)以某一钝角相交。
在任何的实验室破裂实验中,都可以发育两个方向的剪切应力(两者一般相交60°),它们分别位于最大主应力两侧并以锐角相交(图5-1)。
当剪切应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便产生了剪切破裂,形成剪裂缝。
根据库伦破裂准则,临界剪应力与材料本身的粘结强度(τo)及作用于该剪切平面的正应力(σn)和材料的内摩擦系数(μ)有关,即,τ临界=τo+μσn剪裂缝的破裂面与σ1-σ2面呈锐角相交,裂缝两侧岩层的位移方向与破裂面平行,而且裂缝面上具有“擦痕”等特征。
阐述裂缝预测技术
阐述裂缝预测技术0引言20世纪60年代,我国陆续在松辽盆地、四川盆地、吐哈盆地等多个地区发现工业性裂缝油气藏,这些油气藏储量巨大,有着很大的开发潜力,有的单井日初产可达上百吨。
该类油气藏的大量发现,使之作为一种新的油气藏类型,成为今后重要的一个勘探新领域,也成为新增油气储量的重要来源。
这种裂缝型油气藏有多种类型,目前常见的有致密砂岩裂缝型、泥岩裂缝型、碳酸盐岩裂缝型、变质岩裂缝型和火山岩裂缝型等。
油气藏的构造裂缝不仅是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也是形成油气藏的主要动力学诱因,但裂缝型油气藏具有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严重、低渗透、储集空间复杂多变等特点,加大了裂缝性油气藏的勘探技术方法识别和评价难度。
对于储层评价的前提条件是对裂缝发育带的准确预测,这对识别裂缝型油气藏具有重要作用,开展裂缝预测评价技术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裂缝的测井技术方法评价通过测井技术资料分析进行裂缝评价,开展裂缝型油气藏的识别,是当前油气藏勘探工作中广泛采用的方法。
油气藏中裂缝的存在,会使勘探中常规测井曲线等资料出现异常响应,产生一些数据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分析就可识别裂缝的相关特征。
具体裂缝预测评价时,通过获取的岩心资料标定不同地层结构的测井响应,对测井曲线上的不同响应特征进行分析,计算每种测井响应形成的模糊概率,从而对裂缝发育段的具体情况用不同响应的联合模糊概率来进行预测和评价。
裂缝的长宽度、产状、密度、泥浆侵入深度、充填性状及地层流体类型等多种因素,决定了裂缝发育段在电阻率曲线上的特征。
低角度裂缝会使曲线形状尖锐,深浅侧向读数降低,显示准“负差异”现象;垂直裂缝及高角度裂缝会使深浅侧向之间相对增大,显示准“正差异”现象。
当滑行波沿岩石骨架传播时,裂缝的存在会导致纵波首波出现变化,时差变大;当裂缝出现进一步发育时,变化会出现更大的变化,首波能量会出现严重衰减,从而引起周波跳跃。
密度补偿曲线能够体现地层密度的不同变化,从而反映裂缝造成井壁不规则的程度。
裂缝发育和分布的基本规律
裂缝发育和分布的基本规律
裂缝发育和分布的基本规律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裂缝是岩石中的一种结构形态,由于地质作用和地质力学因素的影响,岩石中会发生裂开、断裂和裂缝的形成。
裂缝的发育和分布是影响岩石物性和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裂缝的发育规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裂缝的形态规律,即裂缝的形状、长度、宽度等参数的分布规律;二是裂缝的时空规律,即裂缝的发育时间、空间位置等规律。
裂缝的形态规律与岩石的成因、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地质作用等有关。
不同类型的岩石在裂缝的形态规律上存在差异。
例如,在火成岩中,裂缝主要呈放射状和并列状;在沉积岩中,裂缝主要呈网状和断裂状。
此外,裂缝的形态规律与地质作用有关,如构造变形和地震等地质作用会导致裂缝的发育和变形。
裂缝的时空规律受到地质历史、地形地貌、构造运动以及岩石成因等因素的影响。
地质历史和构造运动是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
裂缝的分布在地形地貌上也有一定规律,如山区和地下水丰富的地区裂缝发育较为显著。
岩石成因也会影响裂缝的发育,例如在含水盐岩中,由于溶蚀作用的影响,裂缝会在特定位置集中分布。
综上所述,裂缝的发育和分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规律与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对于地质学和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1 -。
地裂缝发育规律及防控措施精品资料
地裂缝发育规律及防控措施
《煤田地质与勘探杂志》2016年第二期
摘要:
地裂缝灾害的发生直接影响着太原盆地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掌握地裂缝的发育规律和成因机理对减少灾害损失显得尤为必要。以地质环境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太原盆地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从主控因素的角度将区内地裂缝划分成采空塌陷成因、地下水超采成因、地震成因、断裂活动成因4种类型。系统分析了各类型地裂缝的力学形成机制,据此提出了防治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环境条件改善、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参考。
2地裂缝发育特征
太原盆地地裂缝于1974年在榆次县修文镇首次发现,近40a相继在平遥、介休、文水等县多处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至今已发现145处(不包含隐伏地裂缝),其中129处仍处于活动或间断活动状态。初步统计,该区地裂缝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39亿元,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图1、表1)。
地下建筑结构裂缝处理及防治
地下建筑结构裂缝处理及防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建筑的建设日益增多,地下结构裂缝的出现也越来越普遍。
一旦出现地下建筑结构裂缝,就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安全、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妥善处理和防治地下建筑结构裂缝是非常重要的。
一、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成因1.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或构造缺陷;2. 地下水位变化或水压力变化导致不均匀应力产生;3. 地震、重型机械振动和冲击等造成结构受力波动;4. 支护体失稳或沉降变形导致结构应力变化;5. 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结构热胀冷缩。
二、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形式1. 声裂缝:主要是由于材料质量和结构的初始缺陷是造成的, 这种裂缝相对单纯,深度和长度一般较小,不影响地下建筑的完整性。
2. 几何裂缝:多发生在地下结构与表面构筑物之间的接触处, 主要是由于地下结构的位移而造成的, 这种裂缝的深度和长度较大, 不但会影响地下建筑的完整性, 还有可能导致表面构筑物的损坏。
3. 宏观裂缝:多发生在地下建筑的整个墙面或者地面上,是影响地下建筑完整性的常见形式, 裂缝的长度和深度往往达到较大的范围。
三、地下建筑结构裂缝处理方法1. 裂缝注浆法:先将地下建筑结构的裂缝进行清理、加固或钻孔,然后将专用的注浆泵,将浆料注入到裂缝中,保证裂缝的高效填补和修补,并达到加固地下建筑结构的目的。
2. 钢筋加固法:将钢筋按照一定的填充方式加入到地下建筑结构裂缝之中,钢筋可以有效的增强地下建筑的抗拉性能,还能有效的提高地下建筑结构的整体强度。
3. 后张法: 利用钢筋张力及混凝土自身抗压强度配合使用, 将先制作出钢筋梁, 再计算需要的张力, 将其中一端固定,然后用张力将另一端向外拉伸, 以此来达到地下结构的加强抗拉目的。
4. 加固清理法:清理出裂缝,然后打开混凝土表面2-3cm 的深度, 然后将砂浆和其他辅助材料进行搅拌, 然后将这种材料饼进深度为2-3cm的混凝土处, 就能完成加固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目的。
地下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地下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根据国内外的调查资料,引起裂缝有两大类原因,一种由外荷载(如静、动荷载)的直接应力和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其机率约20%;一种是结构因温度、膨胀、收缩、徐变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其机率约80%。
裂缝发生与材料、设计、施工和维护有关,现作以下分析。
1 材料缺陷在变形裂缝中收缩裂缝占有80%的比例,从砼的性质来说大概有:1.1 干燥收缩研究表明,水泥加水后变成水泥硬化体,其绝对体积减小。
每100克水泥水化后的化学减缩值为7~9ml,如砼水泥用量为350kg/m3,则形成孔缝体积约25~30L/m3之巨。
这是砼抗拉强度低和极限拉伸变形小的根本原因。
研究表明,每100克水泥浆体可蒸发水约6ml,如砼水泥用量为350kg/m3,当砼在干燥条件下,则蒸发水量达21L/m3。
毛细孔缝中水逸出产生毛细压力,使砼产生“毛细收缩”。
由此引起水泥砂浆的干缩值为0.1%~0.2%;砼的干缩值为0.04%~0.06%。
而砼的极限拉伸值只有0.01%~0.02%,故易引起干缩裂缝。
1.2 温差收缩水泥水化是个放热过程,其水化热为165~250J/g,随砼水泥用量提高,其绝热温升可达50~80℃。
研究表明,当砼内外温差10℃时,产生的冷缩值εc=△T/α=10/110-5=0.01%,如温差为20~30℃时,其冷缩值为0.02%~0.03%,当其大于砼的极限拉伸值时,则引起结构开裂。
1.3 塑性收缩砼初凝之前出现泌水和水份急剧蒸发,引起失水收缩,此时骨料与水泥之间也产生不均匀的沉缩变形,它发生在砼终凝之前的塑性阶段,故称为塑性收缩。
其收缩量可达1%左右。
在砼表面上,特别在抹压不及时和养护不良的部位出现龟裂,宽度达1~2mm,属表面裂缝。
水灰比过大,水泥用量大,外加剂保水性差,粗骨料少,振捣不良,环境温度高,表面失水大等都能导致砼塑性收缩而发生表面开裂现象。
储层裂缝识别和预测方法
素分析 和认识 裂缝的分布规律来预测裂 缝的发育 程度 ,定量 预测 是在 确定裂缝 的成 因机制 和分 布规律 的基础
文章编号:1 0 —7 4 ( 0 0 20 0 -8 0 03 5 2 1 )0 -0 50
I DENTI CATI FI oN AND PRED I CTI N F RESERVoI FRACTU RES o o R
DONG i g c ua 。 XU n. n Pn .h n Ya bi , L i TAO e IFe , Zh n
l i m dl go ' trdrsro ,ad dn mi l n l i o rl g(eevi) h ri l eerho a — o c o e n f a ue eevi n ya c ay s f ii g i i fc r a a s d ln rsro .T ecic sac nf e r ta r 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 2 卷第 2期 9
DOI 1 . 9 9 J I S 1 0 — 7 4 2 1 . 2 0 2 : 0 3 6 / . S N. 0 0 3 5 . 0 0 0 . 0
储 层 裂 缝 识 别 和 预 测 方 法
董 平川 徐 衍 彬 李 飞。 陶 珍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2 4 1 0 2 9;2 .大庆油 田有 限责任公 司勘探开发研究 院 黑龙 江 大庆 13 1 6 72;3 .塔里木 油田公司开发事业部 ,新疆 库 尔勒 8 10 4 00)
裂缝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
作者简介:季玉新,高级工程师,1967年生;1988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石油物探专业;长期从事物探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工作,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地址:(100083)北京市学院路31号。
电话:(010)82312643。
E 2mail :jiyx @裂缝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季玉新(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处理解释中心) 季玉新.裂缝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天然气工业,2007,27(增刊A ):4202423. 摘 要 裂缝性油气藏有着巨大的勘探潜力,在实际生产中发现了不少裂缝性的油气藏,且都有高产井发现。
裂缝性储层,各向异性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
为此,在研究和开发这些先进的裂缝预测技术的基础上,选择了两个典型裂缝性油藏为研究区,根据研究区的裂缝储层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技术,预测了目的层的裂缝方位和分布密度,圈出了目标储层的最有利区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将来裂缝性储层的勘探工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技术应用思路,将会带来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题词 裂缝方位 构造应力 方位角 地震勘探 反演一、裂缝储层的特点及技术思路 地壳中所有大小不同的断裂,可以广义地归结到裂缝的概念,包括伴有岩层位移的宏观裂缝,如巨大的断裂,逆掩断层和小型断裂(一般正断层和逆断层),以及地层没有明显位移的岩石小裂缝(微裂缝)。
地层中裂缝发育与否的信息,无非从岩石力学特征、应力应变特征、地震测井等观测数据中表现出来,根据目前的技术现状和目标区的储层裂缝特征,利用综合裂缝储层预测技术来进行裂缝储层的预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新老探区往往首先具有大量翔实而准确的构造信息资料,从地质力学的角度入手,研究地质构造运动过程和对裂缝形成的作用,对于油田在裂缝性油藏尤其是构造裂缝为主的油区来说,这将是最快速、直接和有效的技术。
然后,从含有丰富地下地质信息的地震资料研究入手,在进行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和正演模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属性的优势,得到裂缝储层的地震属性特征,用高质量地震资料做好多方位角地震信息处理,用研究的多方位地震定量计算目的层的裂缝方位和分布密度,圈出目标储层的最有利区域。
地下室结构裂缝产生成因分析及处理
地下室结构裂缝产生成因分析及处理作者:于月华马帅烈来源:《建筑遗产》2013年第20期摘要:地下室作为建筑的一个部分,是充分利用建筑空间的体现,然而,地下室结构的裂缝问题成为了影响地下室使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地下室结构裂缝产生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地下室;结构;裂缝;成因;处理一、前言地下室结构的裂缝问题成为了影响建筑使用效果和安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所以,必须对地下室结构裂缝的成因和应对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提高地下室的使用性能。
二、地下室结构裂缝的常见部位一般,常见施工裂缝部位,主要有:1、地下室底板裂缝。
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底板一般较厚,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化热高,与环境气温温差大,或养护不当,裂缝严重的可导致底板渗漏。
若混凝土温度较高时,突然浇冷水养护,也会产生无规则的多条微裂缝。
2、地下室外挡土墙裂缝。
由于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普遍较高,采用C40、C45,甚至C50、C60,这样水泥用量多达500~550公斤/立方米,势必造成混凝土收缩量大,不易养护,地下室外挡土墙又很长,因此往往形成多条较有规律的竖向裂缝,肉眼可明显地看到收缩裂缝形状。
3、地下室阴角裂缝。
在地下室施工完后,通常在外墙截面刚度变化处,平面形状转折处的阴角存在结构竖向裂缝,由顶部向下开裂,上宽下窄,这是由于收缩应力和沉降、温度应力等共同作用,在角部形成集中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所造成的。
三、常见裂缝成因1.技术方面导致的裂缝在房屋建筑初步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影响,导致结构设计不合理、变形缝设置位置和伸缩不当,从而忽略了温度和刚度的影响,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过早的承受了拉压应力,最终产生了垂直、水平和斜裂缝等。
2.塑性变化导致的裂缝。
在地下室墙板浇筑初期由于两侧模板还没有拆除,混凝土裸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很小,不会发生大面积失水现象,因此,此时发生的塑性裂缝主要表现为塑性沉降裂缝。
混凝土浇筑后,在重力和振动成型作用下,其中的粗骨料等密度大的颗粒缓慢沉降密实,水泥浆、水、气泡等轻质成分则上浮到混凝土面层,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因沉降而使体积缩小,由于混凝土沉降时受到结构钢筋、对拉螺栓、预埋件以及大的粗骨料等构件物质的局部阻碍或约束,在截面、钢筋密集等的结构变化处,由于混凝土本身各部位相对沉降量相差过大,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而此时混凝土抗拉强度又很小,因而很容易产生裂缝。
地下室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技术措施
地下室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技术措施摘要:目前地下室结构的施工已不断地普及,但地下室结构裂缝也普遍存在。
近年来对地下室结构中最常见的裂缝及分布规律的总结、地下室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和对结构裂缝在实际操作中所采取的预防技术措施,对减少和避免地下室结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可操作意义。
关键词: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顶板裂缝;后浇带裂缝;预防技术措施。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basement structure construction has constantly popular, but the basement structure crack is widespread. In recent years to the basement structure is the most common cracks and distribution law of summary,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the tear in the basement and structure of the crack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echnical measures taken to prevent, to reduce and avoid the cracking of the basement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has certain actual operational significance.Keywords:basement concrete wall crack; Roof crack; Of the pouring belt crack; Prevent technical measures.一、地下室结构中最常见的裂缝及分布的规律地下室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地下室顶板裂缝、后浇带裂缝等。
储层裂缝表征及预测研究进展
0引言裂缝性油气藏是近年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如何对裂缝进行准确表征,对不同类型裂缝的识别、分布规律的预测以及如何建立更加贴近实际的裂缝性油气藏地质模型,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2]。
为此,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努力,最早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对露头、岩心、薄片等地质分析来对裂缝特征进行描述,如Van Golf-Racht [3]在薄片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裂缝孔隙度、渗透率以及体密度的计算方法,Ruh -land 提出裂缝强度等概念[4]。
随测井技术的发展,利用常规测井数据分析,总结出了一系列数学统计方法:神经网络法、多元统计、灰色关联等,罗贞耀、戴俊生等[5,6]提出了裂缝物性参数计算方法。
在裂缝预测方面,主要有数值模拟、非线性理论预测等方法,包括构造曲率法、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二维、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物探方法等[2,7]。
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分析储层裂缝表征及预测研究进展唐诚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录井分公司,四川绵阳621000摘要全面、准确对致密储层的裂缝网络进行定量表征及预测影响着裂缝性油气田的高效开发。
在系统调研国内外裂缝研究成果且详细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地质分析、测井识别、构造曲率法及应力场模拟、地震裂缝检测、非线性理论方法等着手,总结出了储层裂缝表征及预测研究的进展。
研究表明,根据成因将储层裂缝划分为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两大类,构造缝包括区域性裂缝、局部构造缝和复合型构造缝,局部构造缝指与断层和褶皱相关的裂缝;非构造缝主要分为收缩缝和与表面有关的裂缝两大类及9个亚类,裂缝类型不同,其特征及成因机理也不同。
采用地质分析与测井解释相结合,建立露头、岩心与测井的识别模式对裂缝进行准确识别。
利用地质、测井和构造应力等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对裂缝参数进行定量计算。
详细阐述并分析了多种裂缝预测方法的优缺点,最终指明了储层裂缝研究的不足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裂缝性储层;裂缝表征;裂缝识别;裂缝预测中图分类号P618.13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3.21.013Progress in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PredictionTANG ChengGeologic Logging Company of Southwest Petroleum Bureau,Sinopec,Mianyang 621000,Sichuan Prvovince,China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to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and quantitativelydescribe and predict fracture.Base on the basis of the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of fractures research findings around the world,from geological analysis,log fracture identification,curvature method,tectonic stress simulation,seismic fracture prediction and so on,the progress of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prediction are summarized.It is shown that the reservoir fractur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including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fracture according to their origin.The structural fracture includes regional fracture,local fracture and complex structural fracture,in which the local structural fracture is related to fracture of fault and fold.The non-structural fractur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contraction fracture and related fracture of surface,which have 12sub-types.Every type of fractures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The main identification of fracture is combination of geological analysis and log interpretation,and then pattern recognition of outcrop,core and well logging will be established.Also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method for fracture is proposed using geological,logging and tectonic stress data.With the aid of those bases,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methods for detection and prediction of the fracture distribution are discussed.Finally the shortcoming and development of fracture research are pointed out.Keywords fractured reservoir;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fracture identification;fracture prediction收稿日期:2013-01-28;修回日期:2013-03-18作者简介:唐诚,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石油地质录井与信息技术研究,电子信箱:110880280@近年来裂缝研究的进展与不足,为今后裂缝研究指明方向。
裂缝预测原理
裂缝预测原理裂缝预测原理是地质学、地理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通过对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分析,预测地表岩体或土壤的裂缝形成和发展趋势,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参考。
一、裂缝的形成原因1.地球自然因素:地震、火山活动等;2.生物因素:演替、树根活动、地貌变化等;3.人为因素:工程施工、水利工程、采矿、地下盗采等。
二、裂缝预测方法1.地面形貌分析法:根据地表形貌、岩石构造等分析裂缝的存在可能性;2.地球物理探测法:如电法、磁法、重力法等对地下岩体结构进行探测;3.地震学方法:根据地震活动预测裂缝的产生,如震源破裂、地震前兆等;4.地质测量和水文地质方法:以地质构造和水文格局为依据,分析地下水的流向和压力分布,预测裂缝的形成。
三、裂缝预测原理裂缝预测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地质构造、地下水的流向、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分析裂缝形成的可能性及发展趋势。
裂缝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性、断裂带等密切相关,对于不同地区裂缝预测的建立都会针对其具体情况而开展,指导地质环境下的施工、水利工程建设、矿产勘探等。
四、裂缝预测的应用裂缝预测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研究,也是一种实际应用。
它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及早预测裂缝的形成可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其次在工程建设方面,裂缝的形成会对工程结构造成严重威胁,预测出裂缝的形成轨迹及时采取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减小工程建设的风险;最后,裂缝的形成会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影响,因此能及早预测裂缝的产生,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源环境。
综上所述,裂缝预测原理是一种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它对地球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日益完善,裂缝预测定会向着更为精准、便捷和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处理与防治
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处理与防治地下建筑是指在地下或低于地面的建筑物,如地下室、地下停车场、地铁站等。
由于地下建筑所处的环境条件特殊,地下水位高,土质湿润,同时还受到很大的地表荷载作用,容易引起结构的裂缝。
本文将就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处理与防治进行探讨。
一、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原因1. 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位高会对地下建筑的结构产生一定的水压作用,超过结构的承载能力,导致结构产生裂缝。
2. 土质的影响:地下土层受到外荷载的压力和地下水的浸润,容易发生变形和沉降,进一步导致结构产生裂缝。
3. 地震力的影响:地震是地下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地震力的作用会使结构受到横向和纵向的应力,从而引起结构的破坏。
4. 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地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结构的稳定性,如果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规范,就容易引发结构的裂缝。
二、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分类地下建筑结构裂缝一般分为水平裂缝、垂直裂缝和斜裂缝三种。
1. 水平裂缝:一般是由于土层的沉降或挤压产生的,常见于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等结构。
2. 垂直裂缝:一般是由于结构受力不均匀产生的,如地震力或地表荷载作用产生的。
3. 斜裂缝:一般是由于结构的错位或扭曲引起的,如地下管道的脱落或变形。
三、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处理和修复方法1. 补充水泥浆:对于小型的水平裂缝,可以使用补充水泥浆进行填充,但需要注意选材和施工方法,确保补充水泥浆的粘结性和耐水性。
2. 粘结剂或密封材料:对于裂缝较大的地下建筑结构,可使用粘结剂或密封材料进行填充。
粘结剂和密封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柔性和耐水性,能够适应结构的变形和防止水分渗透。
3. 加固结构:对于严重裂缝的地下建筑结构,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加固的方法可以包括外加钢筋、增加剪力墙或进行斜撑等,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防治措施1. 合理设计:在地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地下水位、土质条件和地震力等因素的影响,合理确定结构的荷载、强度和抗震能力,预防裂缝的产生。
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处理与防治
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处理与防治地下建筑结构的裂缝是指地下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裂缝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地下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还可能导致地下水、土壤等渗入,严重破坏地下建筑的稳定性和功能。
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处理与防治可以分为预防、设计和施工三个方面。
首先,在地下建筑结构的预防阶段,需要从设计上考虑各种力学因素,合理选择地下建筑结构的材料和施工工艺,并加强地下水的排水和控制,以减少土体的变形和沉降,避免裂缝的产生。
此外,还需要对地下建筑进行地质勘探和地下水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地下水位和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其次,在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地下建筑的使用要求和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地下建筑的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
在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应遵循力学原理,合理计算和分析地下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变形,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裂缝的产生。
最后,在地下建筑结构的施工阶段,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
在地下建筑结构的施工中,应注意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修复施工中的问题,避免因施工不当导致裂缝的产生。
除了上述防治措施外,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处理与防治还需要注重维护和管理。
首先,需要定期对地下建筑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裂缝,避免裂缝扩大和加剧。
定期维护可以包括对地下建筑的防水处理、漏水处理和裂缝修复等。
其次,需要加强地下建筑结构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测体系,定期对地下建筑结构进行检测和监测,及时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防治。
总之,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处理与防治需要从预防、设计、施工和维护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在每个阶段都加强管理和控制,才能有效地减少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并保证地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外墙裂缝分析及防治
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外墙裂缝分析及防治摘要:针对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外墙裂缝问题展开分析,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控制。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外墙;裂缝;控制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土地日益紧俏,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超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地下空间进一步开发,而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外墙裂缝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难题,地下室外墙开裂不仅会引起地下室渗漏,还会危及结构的安全性,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正常使用性,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控制裂缝从而保证结构安全。
本文分析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外墙开裂的原因并提出控制裂缝的措施。
1 地下室外墙裂缝特征及产生的主要原因1.1常见地下室外墙裂缝的主要特征[1,5](1)从裂缝形状看,绝大多数裂缝为竖向裂缝,缝长接近墙高。
从裂缝宽度形状看,缝中间宽,两头尖,呈枣核形。
从裂缝分布位置看,外墙中间裂缝数量较多,靠近外墙两端裂缝数量较少。
(2)裂缝大多出现在拆模施工后或在气候突变且温差较大的时,裂缝的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增多。
(3)一般来说裂缝的宽度通常都在0.3mm以下。
(4)地下室外墙暴露在大气中的时间越长,裂缝数量增加越多,但裂缝宽度变化不大。
1.2裂缝成因[1-4]分析据王铁梦教授研究表明,混凝土工程中的裂缝主要有两类原因引起,一类是荷载引起的,约占20%,另一类是变形变化(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约占80%。
而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外墙的裂缝主要是由变形变化引起的,主要原因如下:(1)地下室外墙受到底板的约束较大,因此地下室外墙的配筋中要适量配抗裂钢筋,以提高地下室外墙钢筋混凝土的变形能力。
合理抗裂钢筋的配置需要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而实际工程地下室外墙的水平钢筋配筋率总体偏低。
(2)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坍落度过大,易引起混凝土离析而造成墙体混凝土均质性差,导致混凝土在硬化时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裂缝;拆模后养护不及时,散热表面积大,容易引起墙体内外温差大,且拆模后若不及时回填土,表面水份蒸发过快,容易引起干缩裂缝。
地下裂缝预测方法
地下裂缝预测方法地下裂缝预测方法: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
地裂缝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自50年代后期发现,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活动明显加强,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过量抽汲承压水导致的地裂缝两侧不均匀地面沉降进一步加剧了地裂缝的活动。
地裂缝常常直接影响城乡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
地裂缝所经之处,地面及地下各类建筑物开裂,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
地裂缝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自50年代后期发现,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活动明显加强,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过量抽汲承压水导致的地裂缝两侧不均匀地面沉降进一步加剧了地裂缝的活动。
地裂缝常常直接影响城乡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
地裂缝所经之处,地面及地下各类建筑物开裂,破坏路面,错断地下供水、输气管道,危及一些著名文物古迹的安全,不但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因此需要实时检测地裂缝的发展,以预防灾难的发生。
由于研究水平逐渐提高,地裂缝监测工作不断发展完善。
除应用常规地质调查、考古方法、物探方法和工程勘察等手段调查空问展布特征,分析发展演化规律,活动周期及其迁移规律等活动情况外,还通过定点位移测量监测地裂缝现今活动发展情况;同时结合现今地应力场、现今地形变场监测,配合岩土体力学性质和模拟实验,深部地壳构造特征探测,以及地下水动态观测等方法,调查地裂缝控制因素。
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还应用爵频大地电场仪确定地裂缝延伸情况;应用浅层高分辨纵反射法,调查地裂缝活动区第四系覆盖层中的断层位置及其活动情况。
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储层裂缝组合模式及分布规律
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储层裂缝组合模式及分布规律
克拉苏构造位于中国南海东部,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区域。
该区域的下超深层储层储层厚度较大,储层类型复杂,常常伴随着复杂的裂缝系统。
为了更好地了解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储层中裂缝的组合模式及分布规律,我们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储层裂缝主要由拉张和剪切裂缝组成。
其中,拉张裂缝主要沿着沉积构造面和油气运移通道发育,其形态多样,有网状、弧形、直线状、股状等不同的形式。
而剪切裂缝则沿着沉积构造面两侧分布,为滑移型和折裂型裂缝,裂缝面常具有镶嵌状红铁矿、白云母质等特征。
其次,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储层裂缝组合模式多样,包括单裂缝、多裂缝、网状裂缝、节理裂缝等多种类型。
其中,断裂带为多裂缝的主要组合形式,其次是单裂缝和网状裂缝,这些裂缝组合形态对油气的储集、迁移和聚集具有重要影响。
最后,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储层裂缝的分布规律主要受控于沉积构造、荷重、变形作用和油气活动等多个因素。
裂缝的分布常常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随着构造的复杂增大而变化多样。
而盐岩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障碍,对裂缝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储层裂缝组合模式及分布规律十分复杂,需要针对不同的形态和规律采取相应的勘探和开发技术,为后续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处理与防治
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处理与防治地下建筑结构裂缝是指地下建筑物中的裂缝,由各种因素引起,对地下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处理与防治是地下建筑工程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
本文将从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成因、分类和处理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成因1.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是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土壤中的含水量增加,土体膨胀导致结构产生应力变化,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相反,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土体脱水收缩,也会导致结构应力变化,从而引起裂缝。
2. 土体周围填充材料的变化:地下建筑结构周围的填充材料的变化也会引起裂缝的产生。
例如,如果地下建筑周围的填土进行了挖掘或者填充等工程活动,填充材料的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地下建筑结构的变形,引起裂缝。
3. 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震引起的震动会导致地下建筑结构产生应力变化,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4. 地下建筑物的设计或施工质量问题:地下建筑物的设计或施工质量问题也是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常见原因。
例如,土壤压力计算不准确、土体基本参数选择不合理、施工中的不规范操作等,都会导致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
二、地下建筑结构裂缝的分类地下建筑结构裂缝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以下是常见的分类方法:1. 按照裂缝的形状分类:地下建筑结构裂缝可以分为线裂缝、网状裂缝、弧形裂缝等。
线裂缝是指裂缝沿一条直线延伸,网状裂缝是指裂缝呈交叉分布的网状结构,弧形裂缝是指裂缝呈弧形分布。
2. 按照裂缝的发展时间分类:地下建筑结构裂缝可以分为新裂缝和旧裂缝。
新裂缝是指在地下建筑完成后出现的裂缝,旧裂缝是指在地下建筑完成之前已经存在的裂缝。
3. 按照裂缝的宽度分类:地下建筑结构裂缝可以分为宽裂缝和窄裂缝。
宽裂缝是指裂缝的宽度大于等于1.5毫米,窄裂缝是指裂缝的宽度小于1.5毫米。
裂缝地质特征
裂缝地质特征裂缝地质特征裂缝是地球表面或地下岩石中的裂隙或断裂,是地质学中一种常见的地质特征。
它们可以在不同的地质过程中形成,如构造活动、地震、岩石收缩和岩浆活动等。
裂缝的形成对地表和地下的地质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裂缝的地质特征以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裂缝地质特征主要包括裂缝的形态、分布、方向和尺寸等。
裂缝的形态可以分为直线状、弓形、环状等多种形式。
直线状裂缝通常是由于地壳构造活动引起的,如断层活动、地震等。
弓形裂缝则可能是由于地下岩石收缩或热胀冷缩引起的。
环状裂缝则通常是由于岩浆活动造成的,如火山喷发时岩浆的上升和喷发过程中引起地壳的断裂。
裂缝的分布通常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可以是线状、网状、块状等。
线状裂缝通常沿着断层线或构造线分布,网状裂缝则是由于多个断层或构造线交错形成的。
裂缝的方向也具有一定的规律,通常与地壳构造活动有关。
裂缝的尺寸可以从微观到宏观不等,从毫米到数米甚至数十米。
裂缝的形成对地质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裂缝的形成会改变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和分布。
当地下岩石中存在裂缝时,地下水会沿着裂缝流动,形成地下水通道。
这些地下水通道可以促进地下水的循环和交换,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裂缝的形成还可能导致地层的变形和破坏。
当地下岩石中存在裂缝时,地层就会变得不稳定,可能会引起地层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此外,裂缝还会影响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当地下岩石中存在裂缝时,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会降低,容易发生岩石破碎和崩塌。
这对地下工程建设和地下矿山开采都会带来困难。
裂缝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构造活动、地震、岩石收缩和岩浆活动等。
构造活动是裂缝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当地壳发生构造运动时,地壳中的岩石会产生应力和变形,从而形成裂缝。
地震也是裂缝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地震是地壳中的应力释放的结果,当地壳中的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地震,地震过程中地壳中的岩石会发生断裂,形成裂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裂缝形态分类
开启裂缝
开启裂缝指不具有成岩物质填充的裂缝 . 其识别标志是沿裂缝存在氧化染色或李泽冈环带 . 在薄片 原始有效应力沿破裂面法线 和扫描电镜照片中, 开启裂缝很少变形 . 开启裂缝的渗透率与原始裂缝宽度、 的分量、 破裂面的粗糙度及接触面积有关, 是岩石基质粒度分布的函数 . 2.2 变形裂缝 变形裂缝是原始裂缝滑动形成的裂缝, 或被断层泥充填, 或有镜面擦痕 . 被断层泥充填的裂缝是由研 磨和滑移运动造成的, 裂缝两壁之间通常被细粒磨蚀物充填 . 充填物降低了横向渗透率, 且由于断层泥有 较高含水饱和度, 纵向渗透率也降低 . 在岩心和露头上, 被断层泥充填的裂缝通常易于观察, 这是因为断 层泥物质通常比岩石更抗风化, 如在砂岩中出现浅色凸起的线状特征 . 被断层泥充填的裂缝主要发育于 孔隙性砂岩中, 但在页岩和石灰岩中也有出现 . 擦痕面是沿破裂面或断层面摩擦滑动形成的磨光面或条 或者是由于颗粒熔融产生的玻璃质形成的, 擦 纹面 . 擦痕面或者是由于围岩的碎裂作用或粉末化形成的, 痕面降低了横向渗透率 . 事实上, 变形裂缝常常是既有断层泥, 又有擦痕面 . 2.3 被矿物充填的裂缝 被矿物充填的裂缝指那些被次生或成岩矿物充填或 “堵塞” 的裂缝 . 这些次生胶结物经常是石英或碳 酸盐矿物, 或二者兼而有之 . 充填矿物对流体运移起阻碍作用 . 有时一个裂缝经历过多期多次充填, 如美 国 Tuscarora 砂岩中变形裂缝的充填可划出 4 个充填期 . 2.4 孔洞裂缝 孔洞裂缝指裂缝周围基质溶蚀造成的孔洞 . 它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中的不整合和喀斯特地层中 .
[3] 的、 挤压的) (5) ; 与层面滑动相伴生的裂缝 .
3.2
裂缝在断裂带及其附近的分布 断裂带中以伴生缝为主, 断层附近则是诱导缝的发育部位 .
3 . 2 . l 断裂带中裂缝分布 [3] 许多学者研究证实构造缝和断裂之间不是质的区别, 而是量的区别 . 断裂的形成与构造缝的形成 具有相似的过程, 断裂与裂缝仅仅是规模大小存在差别 . 在断裂带中构造缝的分布: (l)分布方向与断层 分布方向一致; (2)在断层带中央部位构造缝的密度最大, 裂缝带的宽度一般不超过 40 m. 3 . 2 . 2 断裂活动诱导构造缝的分布 这种裂缝在构造地质学中称为断层的低序次构造 . 它的分布是由断层活动引起的次级构造应力场与 岩石力学性质所决定的 . 总的分布规律是: (l ) 与主干构造以一定交角分布, 这个交角取决于岩石力学性
常于个别地层范围内消失 . 构造缝是一种透入性裂缝, 其特征是: ( 1) 分布广泛, 延伸稳定; ( 2) 分支少, 长 度大; (3) 张裂缝往往粗糙、 弯曲, 剪裂缝平整光滑; (4) 构造裂缝常见有擦痕; (5) 构造裂缝发育于不同岩性 的岩石中, 而岩性缝只于细粒岩层中发育 .
收稿日期: 审稿人: 付 广 2000 - 01 - 15; 作者简介: 孙焕泉 (1965 - ) , 男,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油气田勘探方面的研究 .
5
预测实例
大芦湖地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博兴洼陷北部, 是正理庄—樊家鼻状构造的一部分, 起伏较小,
属低渗 研究区北、 南、 东三面被同沉积断层所包围 . 主要储油气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中部 4 ~ 7 砂层组, 透储层, 因此, 裂缝是储层物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 本区构造经历了早第三纪断陷—坳陷过程, 晚第三纪披 覆沉降过程 . 主要经历了东营沉积末 NW— SE 向挤压—剪切、 晚第三纪末 EW 向挤压两期构造变形作用 . 通过对岩心观测及古地磁定向, 发 现大芦湖油田沙三段地层裂缝与盆 地南缘下第三系五图组地层裂缝十 分 相 似, 都 发 育 4 组 裂 缝: NNW ( NlO W ) ; 近 EW, ( ) ; NE N45 NW (N45 W) , 近 向 微 裂 缝 在 . NW SN 镜下也有发现 . 分别采用有限单元 构造应力场与普通光弹方法对本区 构造 裂 缝 预 测 . 预 测 结 果 见 图 l . 沿南缘断层为裂缝发育带, 裂缝走 向与断层小角度相交 . 东北部、 东 南部以 NW 向张、 张剪裂缝为主; 其 余地区以 NE 向压剪裂缝、 NW 向张 剪裂缝为主, 这些地方裂缝密度较 断层带明显低 . 在现今应力场条件 下, 通 过 裂 缝 活 动 性 分 析, 认为
4
构造应力场分析与裂缝预测
[4] 构造应力场分析有正演与反演两种方法 , 可以用有限单元数值法和光弹摸拟法完成 . 通过反演 !l , 确定裂缝的类型与方向; 计算应变能, 推断裂缝的密度 . !2 , !3 的大小与方向,
(l) 确定边界条件 . 包括: 岩石力学参数 (弹性模量, 杨氏模量等) 、 边界几何形态、 岩层纵向结构 . (2) 边界载荷的反演 . 包括: 以区内构造形迹及其组合特征, 反推构造变形应力场; 例如, !定性反演, 主体构造为北北东雁列式背斜, 那么外力应为反时针直扭; 对研究区内岩石裂缝定量实 " 定量外力反演, 验测试, 获得定量控制点, 然后在边界加力, 使之达到破裂强度值, 得到研究区内应力状态, 可以 “定量” 评 价裂缝分布、 密度 .
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DAOING PETROLEUM INSTITUTE
第 24 卷 VOI. 24
第3期 NO. 3
2000 年 9 月 Sept. 20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下构造裂缝分布规律及其预测
孙焕泉1 ,王加滢2
( 1. 胜利石油管理局 地质科学研究院, 山东 东营 摘 黑龙江 大庆 257015;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开发处, 163453 )
构造缝与岩性缝的 要: 裂缝种类繁多, 成因复杂, 给预测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 阐述了地下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
・ 83 ・
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 24 卷
2000 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1
0
引言
裂缝是岩石地层中十分普遍的构造, 它对地下岩层中流体的运移与储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然而,
在裂缝的研究中始终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关于裂缝的宽度、 密度, 更为突出的是组系分布问
[1] 题 并给出了预测方法 . . 文中介绍了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
1
!"!
地下构造裂缝鉴别
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的鉴别 通过间接或某些直接手段取得的裂缝分布情况往往包含有人工裂缝, 故在进行天然裂缝分析之前应
・ 84 ・
第3期
孙焕泉等: 地下构造裂缝分布规律及其预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质、 断层位移规模; (2) 在断层附近出现, 距离断层越近, 密度越大 .
图l 应力场裂缝预测结果
近 EW 向裂缝应有活动趋势 . 注水开发时 EW 向水进最快, 说明预测裂缝确实存在 . NW, NE,
参考文献:
[l] 迈杰鲍尔 . 裂缝性油气田开发特性 [M] . 黄 希译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l986 . [2] 纳尔逊 . 天然裂缝性储集层地质分析 [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柳广第译 . 北京: l99l . [3] 斯麦霍夫 E M. 裂缝性油气储集层勘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陆定宝等译 . 北京: l958 . [4] 陈子光 . 岩石学 . 构造应力场 [M] 地质出版社, . 北京: l986 .
・ 85 ・
(3) : Distribution law of underground structural fissures and their forecasting/2000, 24 83 ~ 85 SUN Huan-guan1 ,WANG Jia-ying2 ( 1 . Geolog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engli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Bureau , Dongying , Shangdong 257015,China ;2 . Dept of Deuelopment ,Daging Oil Field Corp . Ltd ,Daging ,Heilongjiang 163453,China ) Abstract:There are many types of fissures and their causes are complicated,it is diffcult to forecast fissure .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issures and fissure fractured,structural and Lithological fissure,divides structured fissures into associated fissures and induced fissures,intruduces their distribution laws . The former is controlled by regional stress field,the latter is controlled by areal stress field,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forecastion fissures by structural stress field of limited unit and common photoelastic method,forecasts the structural fissures in Daluhu region,the result tallies with the actural effect of waterflooding . Key words:structural fissure;fissure shape;fissure type;fissure foreca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