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苏轼诗词鉴赏 西江月十五首

合集下载

《西江月》苏轼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西江月》苏轼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西江月①苏轼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弥弥,是水盛的样子。

③层霄,即层云。

④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 “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 “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D.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答1. B B项,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这里比作皎洁的水上月色。

2. 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⑤俯仰结合。

“弥弥浅浪”是俯视,“隐隐层霄”是仰视。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艺术手法和鉴赏诗句的能力。

作答时,指出诗词运用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常见的艺术手法有用典、烘托、渲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

6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6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6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共有《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十首古诗词,现整理分享原诗和译文如下。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江边小洲,到了日暮时分思念家乡的新愁又涌上了我这个游子的心头。

远处的原野十分空旷,天空看起来比树木还要低沉,江水极为清澈,月亮清晰地倒映在水面上,变得离人更近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天空中的乌云如同打翻了墨水一样浓密,但又没有盖住远山;暴虐的雨点如同跳动的珍珠般闯入小船里。

忽然一阵狂风卷地而来,将乌云暴雨全部都吹散了,这时望湖楼下西湖水正像天空一样清澈平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明月升起,惊醒了栖息在斜枝上的乌鹊。

清风缕缕,在半夜里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的香气中回荡着一片蛙声,它们似乎在讨论今年会有好的收成。

几颗星星在天边时显时隐,一阵微雨在山前滴答落下。

我想去以前经过的社庙树林中的茅店躲雨,在溪边小桥转弯处,那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我的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来他们农家做客。

这里风景秀丽,绿树环绕着整个村庄,青山横卧在城外。

我们打开窗户,面对着的就是农家的谷场与菜园,我们举起酒杯痛饮美酒,闲聊着农事。

等到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回到这里来,和朋友一起观赏菊花,品尝菊花酒。

第5课《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苏轼《西江月》赏析

苏轼《西江月》赏析

苏轼《西江月》赏析《西江月》是苏轼的一首著名诗歌,清新自然,咏叹离情,作者刻画了秋夜江楼,西江月盈月之壮丽景象,以及魂牵梦绕的别离之情,表现出高雅而温柔的情思,推动读者自由思考、穿越时空。

此诗歌采用感叹句开头,形象地表述了诗人的心情:“西江月何时复西江月”,使整首诗的气氛凝结而且深沉。

诗人先描写了秋夜江楼,描绘出秋风里江楼的景象:“江楼月落江楼寒,空楼阑干人初稀。

萧疏烟暗渡若耶,关山流水月照中”,几句诗就把景描写出来,把少女对着月亮的凝望表现出来。

诗人先写了破军,再写了渡口的愁绪,让人感受到不舍,情绪深沉。

接着,诗人又表述了他对分离的情绪:“归雁洛阳辞家乡,一片孤城万仞山”,让诗的主题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人在江楼客在船,两处情愁各自至”,表现了苏轼分离的情绪,而他不担心自己的离别,而是放心地把思念说出来,以期能帮助另一半度过难关。

最后,他表达了人生最强烈的愿望:“只有相思知何日,且作西江月为君看”,它将西江月当作见证永恒感情的容器,也将它当作离别的送别品,也将它当作换来的安慰和期盼。

用最熟悉的情怀表达最深刻的情感,就是苏轼《西江月》的精妙之处。

苏轼用《西江月》抒发了离别的柔情,彰显了幽思的情深。

他用殷实的情感和诗一般的美感,谱写出宏大的离别:月是把分离的见证,表达了情思无穷;它是一种属于彼此的深情,以深沉的合唱祝福彼此;它安慰分离,融入永恒,盛载着时光之舟,让爱恒久不变。

《西江月》的内涵极为深刻,处处充满情思。

诗中的每一句都把人思绪推向高潮,每一个字都给人触动瞬间的感慨,让人感受到月亮的不再,离别时苏轼所抒发的情绪洋溢其中。

今天,苏轼给我们留下了这首经典的诗歌,让我们把此诗歌作为一面旗帜,驱走痛苦,面对离别,永葆一份情思。

此诗歌不仅具有高雅的情思,而且有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巧妙地道出真挚的情怀,让苏轼,在每一个时代都得以延续流传,被世人所崇拜。

它的经典越加盛大,也愈加洗礼着人们的心灵,让读者对离别和情思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苏轼 西江月十五首

苏轼 西江月十五首

西江月十五首宋· 苏轼|| 苏轼专辑|宋时作品全文:碧雾轻笼两凤,寒烟淡拂双鸦。

为谁流睇不归家。

错认门前过马。

有意偷回笑眼,无言强整衣纱。

刘郎一见武陵花。

从此春心荡也。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

相如依旧是臞仙。

人在瑶台阆苑。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

蛾眉新作十分妍。

走马归来便面。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

领巾飘下瑞香风。

惊起谪仙春梦。

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後鞓红。

此花清绝更纤秾。

把酒何人心动。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

凭将草木记吴风。

继取相如云梦。

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

知君却是为情秾。

怕见此花撩动。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

雪芽双井散神仙。

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人间谁敢更争妍。

斗取红窗粉面。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

渡波清彻映妍华。

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

渡斜烟淡月笼沙。

远路微香趁马。

莫叹平原落落,且应去鲁迟迟。

与君各记少年时。

须信人生如寄。

白发千茎相送,深杯百罚休辞。

拍浮何用酒为池。

我已为君德醉。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

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

未转头时皆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

夜香知与阿谁烧。

怅望水沈烟袅。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

莫教空度可怜宵。

月与佳人共僚。

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

更看微月转光风。

归去香云入梦。

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

灯花零落酒花秾。

妙语一时飞动。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西江月古诗词

西江月古诗词

《西江月》是词牌名,有许多首,下面列举几首: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宋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2、《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者:苏轼宋朝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3、《西江月·遣兴》作者:辛弃疾宋朝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4、《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作者:朱敦儒宋朝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

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

明日阴晴未定。

译文: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

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

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经在命中注定的。

西江月原文翻译赏析

西江月原文翻译赏析

西江月原文翻译赏析西江月原文翻译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前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

黄沙道:是指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别枝惊鹊: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⑷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

⑺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⑻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⑼见:同“现”,显现,出现。

⑽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正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苏轼《西江月》赏析

苏轼《西江月》赏析

苏轼《西江月》赏析苏轼《西江月》赏析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赏析: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具体写作年代,大概是元丰三年(1080)。

词的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

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苏轼的几首中秋词中,本篇自有其特色。

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

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对整个人生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一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人生风度新凉”,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

“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更显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

三、四句“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紧承起句,进一步唱出了因时令风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怅。

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以哀惋的笔调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

下片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

“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力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

以上两句,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

这一结拍,是一个天涯沦落人带着血泪的人生呐喊与渲泄。

它巨大的悲剧力量,确乎令人荡气回肠。

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是这首中秋词的艺术特色。

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苏轼《西江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苏轼《西江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苏轼《西江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西江月 [27]宋苏轼春夜蕲水中,过酒家饮。

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

解鞍,曲肱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葱茏,不谓尘世也。

书此词桥柱。

照野弥弥浅浪 [28] ,横空暧暧微霄 [29] 。

障泥未解玉骢骄 [30]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31] 。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32] 。

注释:[27]《苏诗编年总案》云:元丰五年壬戌(1082)三月作。

[28]弥弥:水波荡漾貌。

[29]暧暧:云气朦胧貌。

[30]障泥:马鞯两旁下垂之饰物,用以遮挡泥土者。

玉骢:良马。

[31]琼瑶:谓月色如玉。

[32]杜宇:杜鹃。

译文: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

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评析:此词作于黄州贬所。

夜行水畔,小憩溪桥,眼目所及,无非清波浅浪,明月云霄。

如此良宵水色,怎忍让马蹄破浪,踏碎这玉样的琼田水景呢?还不如欹枕桥头,谛听杜宇的晓唱吧。

俨然是天仙化人的灵境,哪有一点羁人的怅悒?此为山行醉晓之作,仙气姗姗,有疑非尘世之感。

东坡之高旷真率,无人可及。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中进士。

父洵亦能文,世称三苏。

苏轼虽早享盛名,仕途却十分坎坷。

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却也不赞成司马光尽废新法,“不复较量厉害,参用所长”的态度,导致他迭遭贬逐。

晚年更远谪儋州(今属海南)。

徽宗立,遇赦归,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主将,诗词散文,无不精妙。

其《东坡乐府》更是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他所开创的豪放词派,清旷雄奇,气象万千,丰富了表现手法,扩大了词的领域,有着截断众流、别开风气的作用。

正像胡寅在《酒边词序》中所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苏轼《西江月》 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 原文翻译及赏析
7、妨: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9、琖:同“盏”,酒杯。
【翻译】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总结
苏轼这首词也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但这种哲理意味是通过营造一个完美的审美意境传达出来的。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与空寂的长廊,孤独的词人身影与孤独的黯淡灯光,以及由此流露出来的词人深沉的人生思考与真挚的人世之恋,读者并不感觉到说理、议论的空洞与枯燥,而是为词中深沉的情感所打动,然后体验出作者蕴含于词中的哲理趣味。另外,苏轼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然而这首词风格柔婉,可以看出苏轼的词风也有悲情婉约的一面,这种哀怨隐忍之作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赏析】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
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3、新凉:一作“秋凉”。
4、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5、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苏轼《西江月》翻译赏析

苏轼《西江月》翻译赏析

苏轼《西江月》翻译赏析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 我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此生不再梦见梅花。

[出自] 苏轼《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玉骨:形容梅花品质之美。

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倒挂绿毛:似鹦鹉而小的珍禽。

幺风:鸟名,即桐花凤,绿毛红嘴状似鹦鹉而小,又称“倒挂子”。

相传自东海来。

涴(音“沃”):沾污,污染。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译文: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疬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为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姿。

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

岭南的梅花天然洁白,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

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梅叶仍有红色。

我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此生不再梦见梅花。

赏析: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

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

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

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

“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

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

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

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时学习中,大家都有学过苏轼的古诗吧?下面小编整理了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1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弥漫的云气。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杜宇:杜鹃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

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

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

他住在黄州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

他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沉重的政治打击使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反映在创作上的思想感情和风格都有明显的变化。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此词是其中之一。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西江月翻译及赏析

西江月翻译及赏析

西江月翻译及赏析
《西江月》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学名篇,作者苏轼凭借文笔的精妙和隽永的诗词,将江湖风情融入其作品,脍炙人口,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创作的《西江月》,集中了苏轼对《江山丽水》、《沧浪亭》等作品的深刻理解。

苏轼把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情怀凝聚起来,以一种简练的形式,抒发出自言自语的感慨,营造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

《西江月》以个人感慨为主题,全篇诗歌以苏轼个人隐逸兴衰,临事分苦与乐,引以为戒,自然流露出他豪爽任性、独善其身的性格特点。

文中充满了淡淡清雅、哲理性强的美,以及苏轼心中旁白式的理想。

从文学分析上来看,《西江月》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篇幅短小,音律优美;二是文风清幽,写实真情;三是整体氛围淡雅,语言文字精致。

《西江月》充满着苏轼从容淡然的哲理性思想,他把终生所感慨的一个主题,即人生只有短暂,岁月无情,美好短暂,衰老不容侥幸,没有永恒的希望,巧妙地表达出来,令人动容。

苏轼的《西江月》把中国古典文学的抒情、悠然、省思的思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言简意赅,回味无穷。

这首小诗带给现代读者的,不单单是感怀与慨叹,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一股洒脱的空灵劲道,提醒我们要学会放下无聊的喧嚣,去欣赏身边看似平凡,
实则美丽的风景,去感受自己内心深处由苏轼赐予的信仰。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西江月-顷在黄州》顷在黄州,①春夜行蕲水中。

②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③曲肱醉卧少休。

④及觉已晓,⑤乱山攒拥,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⑦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⑧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⑨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⑩【注释】①顷:近来。

②蕲(qi其)水:这里指水名(不指蕲水县),流经湖北蕲春,注入长江。

③解鞍:指下马。

④曲肱(gong工):弯曲手臂,以臂为枕。

肱:胳膊从肘到肩的部分。

⑤及:等到。

觉:睡醒。

⑥攒(cuan)拥:密集、簇拥。

⑦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⑧障泥:马鞯,用锦或布做成,垫在马鞍下,垂在马腹两旁,以遮尘土。

玉骢:是“玉花骢”的简称。

玉花骢是唐玄宗豢养的名马,这里泛指良种马。

骢: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骄:活跃。

⑨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水中之月的美好。

⑩杜宇:杜鹃鸟。

【译文】月光照耀着旷野,蕲水中翻动着细浪,层层云朵依稀地横在天空。

马因临溪以为将渡,爱惜马鞯而显得局促不安,我却想在芳草丛中醉眠逍遥。

一溪的清风朗月,象美玉一样分外可爱,不要让马下水,怕它踏碎水中月影。

下马解鞍作枕,斜躺在绿杨桥畔,一觉睡到天明,才被杜鹃鸟啼声惊醒。

【集评】明·杨慎:“欧阳公词:‘草薰风暖摇征辔’,乃用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之语也。

苏公词:‘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暖暖微霄’,乃用陶渊明‘山涤馀霭,宇暖微霄’之语也。

填词虽于文为末,而非自选诗、乐府来,亦不能入妙。

”(《词品》卷一)明·卓人月、徐士俊:“山谷词‘走马章台,踏碎满街月。

’公偏不忍踏碎,都妙。

”(《古今词统》卷六)【赏析】本篇作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

词中描绘了作者在春夜漫行,沉醉在溶溶月色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词中称马为“玉骢”、桥名“绿杨”,溪月似“琼瑶”,旷野有“芳草”,突出已非“尘世”的心理感受,实际上是他对贬谪生活的一种排遣和抗争。

苏轼《西江月送别》翻译赏析

苏轼《西江月送别》翻译赏析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

旧官何物与新官。

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

使君才气卷波澜。

与把新诗判断。

【前言】《西江月·送别》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

上片词人诉说着自己的仕宦奔波之苦,下片那么主要写请求友人评判其湖山新诗。

全词语言平易,浑然妥贴,表达了自己仕宦途中无能为力的复杂心境。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

⑵送别:《二妙集》本及毛本词题皆作“苏州交代林子中席上作。

〞可从。

然文中之苏州,应为“杭州〞之误。

交代:交接职务。

⑶扁舟:小舟。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乃古润州治所。

⑷长安:此处代指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马首长安,谓马不停蹄地向京都进发。

⑸旧官何物与新官:孟綮《本领诗·情感第一》载陈朝乐昌公主破镜重圆诗:“此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都不敢,方验作人难。

〞这里东坡仅以其“新官对旧官〞句,借指自己是“旧官〞即将离任;“新官〞,指林子中,他接替自己任杭州太守。

⑹湖山公案:指东坡自己的吟咏西湖山景的诗作。

傅斡《注坡词》注云:“公伴杭日作诗,后下狱,令供诗帐。

此言湖山公案,亦谓诗也。

禅家以言语为公案。

〞⑺个中:此中。

下语:评说,讲说。

傅斡注:“禅家有下语之说。

〞⑻使君:指新任杭州太守的林子中。

才气卷波澜:形容林子中的才气像波涛一般壮阔起伏。

⑼判断:犹鉴别辨析。

【翻译】昨夜您的小船离开京口,今晨我的马头遥望长安。

旧官拿什么交代给新官?只有西湖、吴山、公事、案件。

杭州美景,百年来几度变迁?内含奥秘,下评语叫人为难。

新太守林大人的才气能掀起钱塘江的波澜。

把我的新诗呈给您。

请您细加指点。

【赏析】上片,“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

〞词人先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诉说着他的仕宦奔波之苦。

这句词份量沉重,内涵复杂,至少含有两层意思:其一,词人说自己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只留下一堆吟咏西湖山景的诗作了,表现了东坡的谦虚和自责精神,令人钦敬。

其实,词人这次知杭政绩斐然,尽人皆知,他不仅积极抗旱救灾,施粥送药,救活了很多贫困百姓;而且开河浚湖、兴建水利,在西湖中筑造堰闸,修建南北三十里长堤,并在堤上造六桥,置九亭,遍植杨柳芙蓉,不仅美化了风景,还方便了行旅耕作,深得人民崇敬,以至人们“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做生祠以报。

西江月灰椋鸟古诗翻译苏轼

西江月灰椋鸟古诗翻译苏轼

西江月灰椋鸟古诗翻译苏轼
《西江月》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

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

原文: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翻译: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宋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赏析

宋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赏析

宋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赏析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

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平山堂:在扬州大明寺侧,欧阳修所建。

《舆地纪胜》:“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

”。

弹指:佛教名词,比喻时间短暂。

《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又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

老仙翁:指欧阳修。

苏轼于熙宁四年于扬州谒见欧阳修,至此为九年,十年盖举成数。

龙蛇飞动:指欧阳修在平山堂壁留题之墨迹。

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是为“文章太守”、“杨柳春风”所本。

未转头时是梦:白居易《自咏》:“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

”此翻进一层,谓未转头时,已是梦幻。

翻译: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

整十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

我在平山堂前“欧公柳”的下面,写下这首词悼念文坛英杰,故扬州太守欧阳修。

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过是一场大梦呀!。

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诗词原文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诗词原文及赏析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的词意: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这两句虚实结合:明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暗写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通过写景营造出清冷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弥弥〞“隐隐〞使用叠词,两句对仗工整,在形式上构成美感。

出自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

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数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赏析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

它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可与其《记承天寺夜游》媲美。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

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

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

〞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

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

“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

说云层隐隐约约在假设有假设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

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

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

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突然活泼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苏轼描写月亮的诗

苏轼描写月亮的诗

苏轼描写月亮的诗苏轼描写月亮的诗在古代,诗人描写月亮是很经常的.,你知道苏轼有那安歇描写月亮的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描写月亮的诗,欢迎阅读。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永遇乐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中秋见月和子由苏轼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子由徐州中秋作)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诗词鉴赏:西江月十五首
【诗词】西江月十五首
年代:宋
作者:苏轼
正文:
碧雾轻笼两凤,寒烟淡拂双鸦。

为谁流睇不归家。

错认门前过马。

有意偷回笑眼,无言强整衣纱。

刘郎一见武陵花。

从此春心荡也。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

相如依旧是臞仙。

人在瑶台阆苑。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

蛾眉新作十分妍。

走马归来便面。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

领巾飘下瑞香风。

惊起谪仙春梦。

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後鞓红。

此花清绝更纤秾。

把酒何人心动。

怪此花枝怨泣,托君诗句名通。

凭将草木记吴风。

继取相如云梦。

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

知君却是为情秾。

怕见此花撩动。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

雪芽双井散神仙。

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人间谁敢更争妍。

斗取红窗粉面。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

渡波清彻映妍华。

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

渡斜烟淡月笼沙。

远路微香趁马。

莫叹平原落落,且应去鲁迟迟。

与君各记少年时。

须信人生如寄。

白发千茎相送,深杯百罚休辞。

拍浮何用酒为池。

我已为君德醉。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

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

未转头时皆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

夜香知与阿谁烧。

怅望水沈烟袅。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

莫教空度可怜宵。

月与佳人共僚。

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

更看微月转光风。

归去香云入梦。

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

灯花零落酒花秾。

妙语一时飞动。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解鞍敧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

旧官何物与新官。

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

使君才气卷波澜。

与把新诗判断。

以上苏轼作品《西江月》共15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