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归纳法基础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的使用技巧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的使用技巧在高中数学中,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用于证明一些关于自然数的命题。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命题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成立,并且在该条件下,命题在下一个自然数也成立,从而推导出该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的使用技巧对于高中数学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基本原理、典型例题以及解题技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1. 基础步骤:证明当n等于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
2. 归纳步骤:假设当n等于k时,命题成立,然后证明当n等于k+1时,命题也成立。
基于这两个原理,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关于自然数的命题。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典型例题来说明数学归纳法的具体应用。
二、典型例题例题1: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1+2+3+...+n = n(n+1)/2。
解析:首先,在n=1时,等式左边为1,右边也为1,等式成立。
接下来,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1+2+3+...+k = k(k+1)/2。
我们需要证明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归纳步骤,我们可以得到:1+2+3+...+k+(k+1) = k(k+1)/2 + (k+1)= (k^2 + k + 2k + 2) / 2= (k^2 + 3k + 2) / 2= (k+1)(k+2) / 2由此可见,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因此,根据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任意正整数n,1+2+3+...+n = n(n+1)/2。
例题2:证明2^n > n^2,其中n为正整数且n≥4。
解析:首先,在n=4时,等式左边为16,右边为16,等式成立。
接下来,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2^k > k^2。
我们需要证明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归纳步骤,我们可以得到:2^(k+1) = 2^k * 2> k^2 * 2= 2k^2由于k≥4,所以2k^2 > (k+1)^2。
21.数学归纳法
§3.5 数学归纳法【基础知识梳理】 1. 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与步骤: 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1)当_________(n 0是使命题成立的最小正整数)时命题成立;(2)在假设当n =k (k ∈N*, k ≥n 0)时命题成立的前提下,推出当_______ 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可以断定,这个命题对n 取第一个值后面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2.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①证明恒等式、不等式;②探求平面几何中的问题;③整除性的证明;④探索性问题:归纳→猜想→证明.【基础知识检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31+…+121-n <n (n ∈N*,n >1)”时,由n =k (k >1)不等式成立,推证n =k +1时,左边应增加的项数是( )A.2k -1B.2k -1C.2kD.2k +12.命题P (n )对n =k (n ∈N*)成立,则它对n =k +1也成立,现已知P (n )对n =4不成立,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 (n )对n ∈N*成立B.P (n )对n >4且n ∈N*成立C.P (n )对n <4且n ∈N*成立D.P (n )对n ≤4且n ∈N*不成立3. 凸n 边形有f (n )条对角线,则凸n +1边形有对角线条数f (n +1)为( )A.f (n )+n +1B.f (n )+nC.f (n )+n -1D.f (n )+n -2【典型例题探究】题型1.(证明恒等式、不等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222(1)(21)123...6n n n n ++++++=变式训练: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任意自然数n ,都有...+<NO.21题型2. (探究性问题:归纳→猜想→证明)在数列{}n a 中,1112(2)2()n n n n a a a n λλλ+*+==++-∈N ,,其中0λ>.(1)求123,,a a a ;(2)猜想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变式训练:比较2n 与n 2的大小(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题型3.(平面几何问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 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4)(3(21)(≥-=n n n n f变式训练:证明:平面内有n (2n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 不过同一点,证明交点的个数(1)()2n n f n -=【限时过关检测】 班级_____ 学号______姓名_____ 分数_____一、选择题( 每小题9分 )1.如果命题P (n )对n =k 成立,则它对n =k +2也成立,现已知P (n )对n =2成立,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 (n )对所有正偶数成立B. P (n )对n ≥2且n ∈N*成立C. P (n )对所有的正整数成立D.P (n )对n=1不成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1)(n +2)·…·(n +n )=2n ·1·3·…·(2n -1)”,从“k 到k +1”左端需增乘的代数式为( )A.2k +1B.2(2k +1)C.112++k k D.132++k k 3. 1111...,1232k s k k k k=++++=+++k+1则s ( ) A.122k S k ++ B.112122k s k k ++++ C. 112122k s k k +-++ D. 112221k s k k +-++ 4.k 棱柱有f(k)个对角面,则k+1棱柱的对角面的个数为( )A. 2f(k)B. k-1+f(k)C. f(k)+kD.f(k)+2二.填空题( 每小题10分 )5. 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n 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____________块.6.观察下列各式: 1=11-4 = -(1+2) ,1-4+9 = 1+2+3 ,1-4+9-16 = -(1+2+3+4)从上列各式你能猜想出的式子是__________________7.把数列{}n a 的各项排成三角形状;1a2a 3a 4a5a 6a 7a 8a 9a……记A (m,n )表示第m 行,第n 列的项,则A (10,8)= .三、解答题( 每小题16+18分 )8.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52n n- ()n N +∈能被3整除.9.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11111(2,).23n n N n n ++++<-≥∈【体验高考】1. 在德国不莱梅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期间,某商场橱窗里用同样的乒乓球堆成若干准“正三棱锥”形的展品,其中第一堆只有一层,就一个乒乓球;第2、3、4、…堆最底层(第一层)分别按图4所示方式固定摆放.从第一层开始,每层的小球自然垒放在下一层之上,第n 堆第n 层就放一个乒乓球,以)(n f 表示第n 堆的乒乓球总数,则=)3(f ;=)(n f (答案用n 表示)2.设)(x f 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x f 满足:“当2()f k k ≥成立时,总可推出(1)f k +≥2)1(+k 成立”.那么,下列命题总成立的是( )A.若(3)9f ≥成立,则当1k ≥时,均有2()f k k ≥成立 B.若(5)25f ≥成立,则当5k ≤时,均有2()f k k ≥成立 C.若49)7(<f 成立,则当8k ≥时,均有2)(k k f <成立D.若25)4(=f 成立,则当4k ≥时,均有2()f k k ≥成立。
数学归纳法
5.由 k 到 k+1 这一步,要善于分析题目的结构特点,进行适 当的变形,常用分析、添项、拆项、作差等方法.
6.用不完全归纳法给出结论,用数学归纳法给出证明是高考题 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希望同学们用心体会.
7.本节内容是选修与选考内容,在复习时要注意把握好难度 能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就可以了.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等式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1 4+4×1 6+6×1 8+…+2n21n+2 =4nn+1. 【思路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的步骤, 注意当 n=k+1 时,两边加上的项和结论各是什么.
【证明】 (1)当 n=1 时,左边=2×1 4=18,右边=18等式成立. (2)假设 n=k 时,2×1 4+4×1 6+6×1 8+…+2k21k+2=4k+k 1成立. 当 n=k+1 时, 2×1 4+4×1 6+6×1 8+…+2k21k+2+2k+212k+4 =4k+k 1+4k+11k+2=4kk+k+12k++12 =4k+k+11k+2 2=4kk++12=4[k+k+11+1] ∴n=k+1 时,等式成立. 由(1)(2)可得对一切正整数 n∈N*,等式成立.
【名师点睛】 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证 n=k+1 成立时,必须用 n=k 成立的结论,否则,就不是数学 归纳法证明.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n+2(n-1)+3(n-2)+…+(n-1)·2+n·1=16n(n+1)(n+2). 证明:(1)当 n=1 时,左边=1, 右边=16(1+1)(1+2)=1,等式成立. (2)假设 n=k 时,1·k+2(k-1)+3(k-2)+…+(k-1)·2+k·1= 16k(k+1)(k+2)成立.
(2)假设 n=2k(k∈N*)时,命题成立, 即 x2k-y2k 能被 x+y 整除. 当 n=2k+2 时,x2k+2-y2k+2=x2·x2k-y2·y2k =x2(x2k-y2k)+y2k(x2-y2) =x2(x2k-y2k)+y2k(x+y)(x-y). ∵x2(x2k-y2k)、y2k(x+y)(x-y)都能被 x+y 整除, ∴x2k+2-y2k+2 能被 x+y 整除,即 n=2k+2 时命题成立. 由(1)(2)知原命题对一切正偶数均成立. 【名师点睛】 因证明的命题对所有正偶数成立,所以归纳假 设中采用了 n=2k(k∈N*)与它相邻的是 n=2k+2.要注意体会 n =2k+2 时的变形方法.
了解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原理
了解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原理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证明方法,它在解决数列、等式、不等式等问题时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应用以及一些相关的例题。
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某个命题在某个条件下成立,然后证明它在下一个条件下也成立,以此类推,最终证明该命题对于所有条件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
基础步骤是证明当条件为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
通常需要通过计算或其他方法来证明。
归纳假设是假设当条件为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
这一步骤是为了在下一步证明中使用。
归纳步骤是证明当条件为n+1时,命题成立。
通过利用归纳假设以及其他数学推理方法,可以得出结论。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解决数列问题时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我们想证明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
首先,我们证明当n=1时,通项公式成立,这是基础步骤。
然后,假设当n=k时,通项公式成立,这是归纳假设。
最后,通过利用归纳假设和数学推理,证明当n=k+1时,通项公式也成立,这是归纳步骤。
通过这样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证明通项公式对于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还可以用于证明等式和不等式。
例如,我们想证明一个等式在所有正整数下成立,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
首先,证明当n=1时,等式成立。
然后,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
最后,通过利用归纳假设和数学推理,证明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通过这样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证明等式对于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三、数学归纳法的例题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关于数学归纳法的例题。
例题1:证明1+2+3+...+n=n(n+1)/2对于所有正整数n成立。
解:基础步骤:当n=1时,左边等于1,右边等于1(1+1)/2,两边相等。
归纳假设: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
归纳步骤:当n=k+1时,左边等于1+2+3+...+k+(k+1),根据归纳假设,等于k(k+1)/2+(k+1)=(k+1)(k+2)/2,右边等于(k+1)((k+1)+1)/2,两边相等。
数学归纳法
1数学归纳法1 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以皮亚诺的归纳原理为数学基础.由于可以证明归纳公理和最小数原理等价,所以人们常用最小数原理证明数学归纳法.我们先对最小数原理作一介绍.最小数原理 设M 是自然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则M 中必有最小数,即0n M ∃∈,使得,n M ∀∈均有0n n ≥.为了便于说明数学归纳法的其他表现形式,我们先证明如下结论: 定理1 设A 是一个非空集合, 12,,,,K A A A ⋅⋅⋅⋅⋅⋅均为非空集合,12K A A A A =⋃⋃⋅⋅⋅⋃⋃⋅⋅⋅,若1n A ∀∈,有命题()P n 成立.又在假设k n A ∀∈,命题()P n 成立的前提,能推出1k n A +∀∈,命题()P n 成立,则n A ∀∈,命题()P n 成立.证 用反证法.若结论不成立,即0n A ∃∈,使得命题()P n 不成立,因为12K A A A A =⋃⋃⋅⋅⋅⋃⋃⋅⋅⋅,所以n 属于某个i A ,令{,()}i B i n A P n =∃∈使得不成立,则B ≠∅,且B N ⊆.由最小数原理知, B 中有最小数s ,由于s 是集合B 的最小数,又1,()n A P n ∀∈成立,所以1,s >所以11s -≥.由s 的规定知, 1s n A -∀∈,命题()P n 成立,再由定理的条件知,s n A ∀∈命题()P n 均成立,这与s n A ∃∈,使得()P n 不成立相矛盾,故原假设不成立,即定理结论成立.定理2 (跳跃归纳法) 设()P n 是关于正整数n 的命题,若(1),(2),,(),(2)P P P l l ⋅⋅⋅≥均成立,又在假设()P k 成立的前提下,能推出()P k l +成立,则对于一切正整数n ,()P n 均成立.在跳跃归纳法中,人们常把整数l 称为归纳跨度.在定理1中,对集合k A 作出不同的规定,我们还可以得到如下形式的倒退归纳法. 定理 3 (倒退归纳法) 设对于00(1)n n n =≥,命题0()P n 成立,若由()P k 成立能推出(1)P k -成立, 0()k n ≤,则对于0{1,2,,}n n ∈⋅⋅⋅,命题()P n 均成立.定理4 (倒退归纳法) 若对于2,1,2,kn k ==⋅⋅⋅,命题()P n 成立.又由()P k 成立能推出(1)P k -成立,则对于n N ∈,命题()P n 均成立.除上述表现形式外,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写出不同形式的数学归纳法.3 方法解读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要注意如下几点:(1)注意归纳起点的选择.有些关于正整数n 的命题,由(1)P 成立不一定能推出(2)P 成立,由(2)P 成立也不一定能推出(3)P 成立,只有从某个0n 开始,当0k n ≥时,由()P k 成立能推出(1)P k +成立,此时归纳起点可从0n 开始,对于0(1),(2),,(1)P P P n ⋅⋅⋅-的证明则另想他法.(2)注意归纳形式的选择.归纳法有多种表现形式,应把握题型特点,选择适当的归纳法.例如,若由命题()P k 成立不易推出(1)P k +成立,而由命题()P k 成立易推出()P k l + (2)l ≥成立,这时应用跳跃归纳法.又如,若由()P k 成立不易推出(1)P k +成立,而由()P k 成立易推出(1)P k -成立,这时应选择倒退归纳法.(3)注意加强命题.有些关于自然数的命题()P n ,直接用归纳法证明()P n 成立比较困难,这时可考虑证明()P n 的加强命题()f n ,这里()f n 是()P n 的充分条件.(4)注意命题的活化.有些关于某些特定整数的命题0()P n ,直接证明比较困难时,这时可考虑证明命题()P n ,而将0()P n 看成是()P n 的特例.(5)注意创造条件用归纳假设.有些关于正整数的命题()P n ,在证明(1)P k +时不能直接运用归纳假设,这时应将(1)P k +的条件作适当的转化,使之满足归纳假设的条件,进而用归纳假设完成证明.(6)注意归纳变量的选择.有些关于双变元的命题(,)P m n ,可用双变元归纳法证明.若用单变元归纳法证明,这时应注意选择归纳变量是m 还是n .例1 试证明对任何自然数6n ≥,每一个正方形都可分成n 个正方形.证 当 6,7,8n = 时,由图1知结论成立.假设对于(6)n k k =≥时结论成立,那么对于3n k =+,我们先将正方形分成k 个正方形,图1再将这k 个正方形中的一个分成4个小正方形,从而得到3k +个正方形,即3n k =+时结论成立.由归纳法原理知结论成立.例2 设()f n 是N N ++→的映射,满足: (1)(2)2f =;(2),m n N +∀∈,有()()()f mn f m f n =; (3)当,m n N +∈且m n <时有()()f m f n <. 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 ,都有()f n n =.证 由条件(1)及(2),不难用数学归纳法证明:k N +∀∈,有(2)2k kf =.对于n N +∈,当1n =时,因为(1)f N +∈,所以(1)1f ≥.又由(3)知 (1)(2)2f f <=,所以(1)1f ≤,从而有(1)1f =.又当1n >且2()kn k N +=∈/时,必存在这样的m N +∈,使得122m m n +<<,设2,121,m m n s s =+≤≤-由于 112(2)(21)(22)(221)(2)2mm mmmmm m f f f f f ++=<+<+<⋅⋅⋅<+-<=,又 (2)mf j N ++∈,从而有(2)2,121mmmf j j j +=+≤≤-.所以 (2)2,mmf s s +=+ 所以 ()f n n =.例3 证明:存在正整数的无穷数列{}n a ,满足123,a a a <<<⋅⋅⋅使得对所有正整数n ,22212n a a a ++⋅⋅⋅+都是完全平方数.证 我们证明如下命题:存在正整数的无穷数列{}n a ,123,a a a <<<⋅⋅⋅使得对任意正整数n ,22212n a a a ++⋅⋅⋅+为奇数的平方.下面我们归纳构造满足条件的数列.对于1n =,取15a =.假设对于12,,,,k n k a a a =⋅⋅⋅已给定,满足 12,k a a a <<⋅⋅⋅<且对于222121,i i k a a a ≤≤++⋅⋅⋅+均为奇数的平方.那么对于1,n k =+ 设222212(21)k a a a m ++⋅⋅⋅+=+,取221(22),k a m m +=+则有222212122222222(21)(22)(22)2(22)1(221),k k a a a a m m m m m m m m m +++⋅⋅⋅++=+++=++++=++所以2222121k k a a a a +++⋅⋅⋅++也是奇数的平方.由归纳法原理知满足条件的数列存在.例4 设 1112n a n=++⋅⋅⋅+,求证:当2n ≥时,有2322()23n n a a a a n>++⋅⋅⋅+.分析 由2322()23k k a a a a k>++⋅⋅⋅+,推不出 231212()231k k a a a a k ++>++⋅⋅⋅++.事实上,因为22212121(),11(1)k k k k a a a a k k k +=+=+++++若用归纳假设放缩不等式,则有232123121231212212()231(1)2212()23111(1)212()()2311(1)k k k k k k k k k a a a a a k k k a a a a a k k k k a a a a a k k k +++++>++⋅⋅⋅+++++=++⋅⋅⋅++-+++++=++⋅⋅⋅++-++++312231222112()()23111(1)12()(1)231(1)k k a a a k k k k a a a k k ++=++⋅⋅⋅++-+++++=++⋅⋅⋅+-++(1)式右边比我们要证明的结论小,这说明用归纳假设放缩时已放缩过度.为此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命题的方法来证明.设()g n 是一个非负数列,我们希望能有2322()()23n n a a a a g n n>++⋅⋅⋅++, (2)下面我们分析()g n 应满足的条件.若结论成立,因为22212121(),11(1)k k k k a a a a k k k +=+=+++++用归纳假设 2322()()23k k a a a a g k k>++⋅⋅⋅++,则有232123122212()()231(1)12()(1)()(1)231(1)k k k k a a a a g k a kk k a a a g k g k g k k k ++>++⋅⋅⋅++++++⎡⎤=++⋅⋅⋅++++-+-⎢⎥++⎣⎦要 231212()(1)231k k a a a a g k k ++>++⋅⋅⋅++++,只要21()(1)0(1)g k g k k -+->+即 21(1)()(1)g k g k k +<-+. (3)也就是说,若我们想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2)式,只需证(2)式中的()g n 满足(3)式即可.现在我们取1()g n n=,容易验证()g n 满足(3)式,从而我们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加强命题:对于2n ≥,有23212()23n n a a a a nn>++⋅⋅⋅++. (4)(4)式的证明留给读者去完成.例5 设S 为一个2010元集合,N 为满足201002N ≤≤的整数,证明可以将S 的子集进行黑白染色,使得(1)任意两个白子集的并集仍是白子集; (2)任意两个黑子集的并集仍是黑子集; (3)恰有N 个白子集.证 当1n =时,S 的子集为,S ∅.对于02N ≤≤,将它们中的N 个子集染成白色,其余子集染成黑色,这种染色的结果满足3个条件.假设对于n k =,结论成立,那么对于1211,{,,,,},k k n k S a a a a +=+=⋅⋅⋅将S 的不含1k a +的子集分别记为122,,,k A A A ⋅⋅⋅,S 的含1k a +的子集分别记为122,,,k B B B ⋅⋅⋅,使得对于12ki ≤≤,有 1{}i i k B A a +=⋃.现对于满足102k N +≤≤的N ,若02k N ≤≤,则用归纳假设将122,,,kA A A ⋅⋅⋅中的N个子集染成白色,其余的子集染成黑色,使其满足题中条件(1),(2),然后将122,,,kB B B ⋅⋅⋅全染成黑色,这种染色方式恰有N 个白子集,并且任意两个白子集的并集仍为白子集,任意两个黑子集的并集仍为黑子集.若1212k k N ++≤≤,设2,12,k k N r r =+≤≤则用归纳假设将122,,,kA A A ⋅⋅⋅中的r个染成白色,其余2kr -个染成黑色,使其满足条件(1)和(2),然后再将122,,,kB B B ⋅⋅⋅全部染成白色.这种染色方式共有2k r N +=个白子集,并且任意两个白子集的并集仍为白子集,任意两个黑子集的并集仍为黑子集.综上可知,命题对一切n 均成立.特别对2010n =也成立.例6 证明:任意正的真分数mn都可以表示成不同的正整数的倒数之和.证 我们对()m n <进行归纳. 当1m =时,结论成立.假设对于m k <的正整数都成立,那么对于m k =和任意n k >,若k n ,则1k n nk=,结论成立.若k 不整除n ,设,n qk r q =-为正整数,0,r k <<则有1k kq n r r nnqnqqnq+===+.由归纳假设知,12111,sr nn n n =++⋅⋅⋅+其中121s n n n <<<⋅⋅⋅<是互不相等的正整数,所以121111,sk nqqn qn qn =+++⋅⋅⋅+其中12s q qn qn qn <<<⋅⋅⋅<,所以命题成立.例7 、设有2(1)nn ≥个球,把它们分为若干堆.我们可以任意选甲、乙两堆按照如下规则移动:若甲堆的球数1m 不少于乙堆的球数2m ,则从甲堆拿2m 个球放到乙堆中去,这样算挪动一次.证明可以经过有限次挪动把所有球合并成一堆.证明 1n =时,2个球分成堆有2种可能:一堆2个;二堆,一堆1个.结论显然成立.今假设n=k 时结论成立.即2k个球的任意分成若干堆,总可以通过有限次移动把它们合成一堆.那么对于12k +个球分成若干堆,注意到总球数是2的数倍,依各堆球的个数被2除后的余数不同而将球堆分为2类:第一类由其所含球数是2的倍数的球堆组成;第二类由其所含球数是2的倍数加1的球堆组成;设第二类共有s 堆,则我们断言s 为偶数,否则与总球数是2的倍数矛盾。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某个命题在某个基础上成立,再证明该命题在下一个基础上也成立,以此类推,最终得出该命题对所有基础都成立的结论。
这种方法在数学中被广泛应用,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我们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任意正整数n,1+2+3+...+n的和等于n(n+1)/2。
首先,我们需要证明当n=1时,该命题成立。
显然,1的和为1,而1(1+1)/2也等于1,所以当n=1时,该命题成立。
接下来,我们需要证明当n=k时,该命题成立的情况下,当n=k+1时,该命题也成立。
假设当n=k时,1+2+3+...+k的和等于k(k+1)/2。
那么当n=k+1时,我们需要证明1+2+3+...+k+(k+1)的和等于(k+1)(k+2)/2。
我们可以将1+2+3+...+k+(k+1)的和拆分为(1+2+3+...+k)+(k+1),根据我们的假设,前者的和为k(k+1)/2,后者的和为(k+1)。
将它们相加,得到(k(k+1)/2)+(k+1)=(k+1)(k+2)/2,所以当n=k+1时,该命题也成立。
通过以上的证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任意正整数n,1+2+3+...+n的和等于n(n+1)/2。
这个结论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得到,从而证明了该命题对所有基础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递推的方式,从一个基础情况出发,逐步推导出其他情况的结论。
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在于,我们只需要证明命题在某个基础上成立,并且在下一个基础上也成立,而不需要对所有情况都进行证明。
这大大简化了证明的过程,提高了证明的效率。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仅局限于求和问题。
它可以用于证明等式、不等式、恒等式等各种数学命题。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的n次方大于n,即2^n>n。
首先,当n=1时,显然2^1=2大于1,所以当n=1时,该命题成立。
数学归纳法要点讲解
《数学归纳法》要点讲解数学归纳法是用于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正确性的一种严格的推理方法.在数学竞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形式(1)第一数学归纳法设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①当0n n =(N n ∈0)时,成立;②假设),(0N k n k k n ∈≥=成立,由此推得1+=k n 时,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0n n ≥时,成立.(2)第二数学归纳法设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①当0n n =(N n ∈0)时,成立;②假设),(0N k n k k n ∈≥≤成立,由此推得1+=k n 时,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0n n ≥时,成立.2.数学归纳法的其他形式(1)跳跃数学归纳法①当l n ,,3,2,1 =时,)(,),3(),2(),1(l P P P P 成立,②假设k n =时成立,由此推得l k n +=时,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2)反向数学归纳法设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①对无限多个正整数成立;②假设k n =时,命题成立,则当1-=k n 时命题)1(-k P 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3.应用数学归纳法的技巧(1)起点前移或后移:有些命题对一切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都成立,但命题本身对也成立,而且验证起来比验证时容易,因此用验证成立代替验证,同理,其他起点也可以前移,只要前移的起点成立且容易验证就可以.因而为了便于起步,有意前移起点.而有些命题在第一步证明中,不仅要证明时原不等式成立,还要证明当时,原不等式也成立.例1 已知n *∈N ,求证:2111(123)123n n n ⎛⎫++++++++ ⎪⎝⎭≥. 分析:可结合不等式关系:111111(1)232n n +++++>≥来证明,但注意要将奠基的起点后移,即在第一步证明中,不仅要证明时原不等式成立,还要证明当时,原不等式也成立. 证明:(1)当时,原不等式显然成立,当时,不等式左边191(12)14222⎛⎫=+⨯+== ⎪⎝⎭, 右边224==,则左边>右边,∴当时,原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2111(123)123k k k ⎛⎫++++++++ ⎪⎝⎭≥成立, 则1n k =+时,1111[123(1)]1231k k k k ⎡⎤⎛⎫+++++++++++ ⎪⎢⎥+⎝⎭⎣⎦ 111123111(123)11(1)123123k k k k k k ++++⎛⎫⎛⎫=++++++++++++++++ ⎪ ⎪+⎝⎭⎝⎭2(1)11(1)12(1)2k k k k k +⎛⎫+++++ ⎪+⎝⎭≥ 2231(1)22k k k k >+++=+. 所以当1n k =+时原不等式也成立.由(1)和(2),可知原不等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2)起点增多:有些命题在由k n =向1+=k n 跨进时,需要经其他特殊情形作为基础,此时往往需要补充验证某些特殊情形,因此需要适当增多起点.(3)加大跨度:有些命题为了减少归纳中的困难,适当可以改变跨度,但注意起点也应相应增多.例2 试证:任何一个正方形都可以分割成5个以上的任意多个正方形. 分析:一个正方形分割成4个正方形是很容易的.由此猜想:若能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k 个正方形,则必能分割成(4)13k k +-=+个正方形.故第一步应对678n =,,的情形加以验证.第二步,则只需从k 递推到k +3.证明:(1)当678n =,,时,由以下各图所示的分割方法知,命题成立.(2)假设当(6)n k k k *=∈N ,且≥时命题成立,即一个正方形必能分割成k 个正方形.那么,只要把其中任意一个正方形两组对边的中点分别连结起来,即把该正方形再分割成4个小正方形,则正方形的个数就增加了3个.因而原正方形就分割成了个正方形,即当3n k =+时命题也成立.因为任何一个大于5的自然数n 都可以表示成637383()p p p p +++∈N ,,中的一种形式,所以根据(1)和(2),可知命题对任何大于5的自然数n 都成立.(4)选择合适的假设方式:归纳假设为一定要拘泥于“假设k n =时命题成立”不可,需要根据题意采取第一、第二、跳跃、反向数学归纳法中的某一形式,灵活选择使用.(5)变换命题:有些命题在用数学归纳证明时,需要引进一个辅助命题帮助证明,或者需要改变命题即将命题一般化或加强命题才能满足归纳的需要,才能顺利进行证明.例3 已知01p <<,定义11a p =+,且11n na p a +=+.试证明:对一切n *∈N ,都有1n a >.分析:显然有11a >,但若假设1k a >,则很难由递推公式11k ka p a +=+推得11k a +>.为此,必须知道小于什么数值才行. 其实,要使111k k a p a +=+>,即11k p a >-,只须11k a p<-.所以本题可转化为证明如下更强的不等式:111n a p<<-.① 证明:(1)当时,显然有11a >. 又因为211111p a p p-=<--, 所以1111a p<<-. (2)假设当()n k k *=∈N 时,111k a p <<-成立,则有 11(1)1k k a p p p a +=+>-+=, 21111111k k p a p p a p p+-=+<+=<--, 所以1111k a p+<<-,即当1n k =+时不等式①也成立. 由(1)和(2),可知对任何n *∈N ,不等式①都成立,从而原命题获证.4.归纳、猜想和证明在数学中经常通过特例或根据一部分对象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种不严格的推理方法称为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一种猜想,其正确与否,必须进一步检验或证明,经常采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完全归纳法是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极好的方法.。
数学归纳法基础
数学归纳法基础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数学命题的重要方法,它在数学推理和证明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证明一类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例如一般的等式与不等式、数列与级数、集合与函数等。
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证明基本情况成立和归纳假设成立的情况下推导出推广情况成立。
具体来说,它分为两个步骤:1. 基本情况的验证:首先证明当n取某一特定值时命题成立,这称为基本情况的验证。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证明当n等于1时命题成立。
2. 归纳假设的使用:假设当n取某一值时命题成立,然后利用这个归纳假设证明当n取这一值加1时命题也成立。
这样就能够推广命题的有效性。
二、数学归纳法的步骤数学归纳法的使用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基本情况的验证:首先证明当n等于1时,命题成立。
这一步可以通过计算、代入等方式进行。
2. 归纳假设的假设:假设当n取k时,命题成立。
这一步骤并不涉及具体的计算,而是在假设的基础上展开后续的推理。
3. 推广情况的证明:利用归纳假设推导出当n取k+1时,命题也成立。
一般来说,这一步需要通过逻辑推理、代入运算等方式进行。
4. 归纳法的完整性: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得出结论,数学归纳法是完整的。
三、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数学证明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是数学归纳法在几个经典问题中的应用: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利用归纳法可以证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n(a1+an)/2成立。
2. 幂函数的和公式:通过归纳法可以证明幂函数的和公式Sn=1+2+3+...+n=n(n+1)/2成立。
3. 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通过归纳法可以证明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关系F(n)=F(n-1)+F(n-2)成立。
四、数学归纳法的意义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证明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证明一类命题的有效性。
通过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建立数学命题的通用性,进一步推动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总结: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它通过验证基本情况和利用归纳假设推导出推广情况的成立。
9知识讲解 数学归纳法(理)(基础)1218
数学归纳法【学习目标】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思路和特点。
2.能够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1.数学归纳法定义:对于某些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常常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先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 N*,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明方法就叫做数学归纳法要点诠释:即先验证使结论有意义的最小的正整数n0,如果当n=n0时,命题成立,再假设当n=k(k≥n0,k ∈N*)时,命题成立.(这时命题是否成立不是确定的),根据这个假设,如能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就可以递推出对所有不小于n0的正整数n0+1,n0+2,…,命题都成立.2.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专门证明与正整数集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完全归纳法。
它的证明共分两步:①证明了第一步,就获得了递推的基础。
但仅靠这一步还不能说明结论的普遍性.在第一步中,考察结论成立的最小正整数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考察几个正整数,即使命题对这几个正整数都成立,也不能保证命题对其他正整数也成立;②证明了第二步,就获得了递推的依据。
但没有第一步就失去了递推的基础.只有把第一步和第二步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普遍性的结论。
其中第一步是命题成立的基础,称为“归纳基础”(或称特殊性),第二步是递推的证据,解决的是延续性问题(又称传递性问题)。
3.数学归纳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1.数学归纳法具有证明的功能,它将无穷的归纳过程根据归纳公理转化为有限的特殊演绎(直接验证和演绎推理相结合)过程.2. 数学归纳法一般被用于证明某些与正整数n(n取无限多个值)有关的数学命题。
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所有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都可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知识点二、运用数学归纳法的步骤与技巧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结论正确;(2)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2.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注意事项(1)弄错起始n0.n0不一定恒为1,也可能n0=2或3(即起点问题).(2)对项数估算错误.特别是当寻找n=k与n=k+1的关系时,项数的变化易出现错误(即跨度问题).(3)没有利用归纳假设.归纳假设是必须要用的,假设是起桥梁作用的,桥梁断了就过不去了,整个证明过程也就不正确了(即伪证问题).(4)关键步骤含糊不清.“假设n=k时结论成立,利用此假设证明n=k+1时结论也成立”是数学归纳法的关键一步,也是证明问题最重要的环节,推导的过程中要把步骤写完整,另外要注意证明过程的严谨性、规范性(即规范问题).3.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关键:运用数学归纳法由n=k到n=k+l的证明是证明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掌握由n=k到n=k+1的推证方法.在运用归纳假设时,应分析由n=k到n=k+1的差异与联系,利用拆、添、并、放、缩等手段,或从归纳假设出发,或从n=k+1时分离出n=k时的式子,再进行局部调整;也可以考虑二者的结合点,以便顺利过渡.知识点三、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类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恒等式;对于证明恒等的问题,在由证等式也成立时,应及时把结论和推导过程对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边凑的方法,以减小计算的复杂程度,从而发现所要证明的式子,使问题的证明有目的性.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整除性问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时,由到时,首先要从要证的式子中拼凑出假设成立的式子,然后证明剩余的式子也能被某式(数)整除,这是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一大技巧。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常用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当某个命题对于某个特定的数成立时,就可以推出它对于下一个数也成立。
本文将探讨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基于数学归纳原理的证明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证明当n等于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通过这个假设,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这样就完成了对于所有正整数的证明。
二、数学归纳法的步骤数学归纳法通常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基础步骤证明当n等于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
这称为基础步骤,也是归纳法的起点。
步骤二:归纳假设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
这称为归纳假设,是归纳法的关键。
步骤三:归纳步骤通过归纳假设,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这称为归纳步骤,是归纳法的核心。
三、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下面通过两个例子,来具体说明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例子一:证明1+2+3+...+n=n(n+1)/2我们首先证明基础步骤,当n=1时,等式左边为1,等式右边为1(1+1)/2=1,两边相等,命题成立。
假设当n=k时,1+2+3+...+k=k(k+1)/2成立,我们通过归纳步骤来证明当n=k+1时,1+2+3+...+(k+1)=(k+1)((k+1)+1)/2也成立。
根据归纳假设,1+2+3+...+k=k(k+1)/2,我们将等式两边加上(k+1),得到1+2+3+...+k+(k+1)=k(k+1)/2+(k+1)。
化简得到,1+2+3+...+k+(k+1)=(k^2+k+2k+2)/2=((k+1)(k+2))/2=(k+1)((k+1)+1)/2。
由此可见,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根据数学归纳法,对于所有的正整数n,等式1+2+3+...+n=n(n+1)/2成立。
例子二:证明2^n>n^2对于所有n>=4成立首先证明基础步骤,当n=4时,等式左边为2^4=16,等式右边为4^2=16,两边相等,命题成立。
数学归纳法证明
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归纳法是数学证明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其思想是通过推广某个命题在基础情形的真实性,证明该命题对于所有情形也都成立。
本文将介绍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基本原理、步骤、应用及注意事项。
一、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命题P(n)对于某个正整数n成立,并且命题P(n+1)可以由P(n)推出,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到P(n+2),P(n+3)等等的真实性,那么命题P(n)对于所有大于或等于基础情形的正整数n都成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区分基础情形和归纳情形。
基础情形是在证明的开始处,需要证明P(1)的真实性。
归纳情形是在基础情形成立的前提下,证明命题P(n)的真实性。
二、步骤1.证明基础情形:证明P(1)是真实的。
2.证明归纳情形:假设P(k)成立,证明P(k+1)也成立。
3.结论:因为所有的下一个情形都可以从上一个情形推得,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所有的n,命题P(n)成立。
三、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在各个数学分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例子:1.证明1+2+3+...+n = n(n+1)/2:基础情形:n=1时,1=1×(1+1)/2,等式成立。
归纳情形:假设1+2+3+...+k=k(k+1)/2成立,那么:1+2+3+...+k+(k+1)=(k+1)(k+2)/2因此,得证1+2+3+...+n = n(n+1)/2对于所有的正整数n成立。
2.证明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基础情形:当n=1和n=2时,斐波那契数列是1,1,也就是f1=f2=1。
归纳情形:假设当n=k-1和n=k时,斐波那契数列是fk-1和fk,则f(k+1)= fk +fk-1,其中k≥2。
因此,得证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所有的正整数n 成立。
四、注意事项1.需要正确地识别基础情形和归纳情形,确保证明的准确性。
2.需要注意证明过程中的细节,尤其是数学运算的准确性。
3.有时候需要进行二次归纳证明,即需要证明P(1)和P(2)成立,并且假设P(1)、P(2)、……、P(k-1)成立可以推出P(k)成立,那么就可以推出命题P(n)对于所有大于等于2的整数n成立。
高中数学讲义: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一、基础知识:1、数学归纳法适用的范围:关于正整数n 的命题(例如数列,不等式,整除问题等),则可以考虑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2、第一数学归纳法:通过假设n k =成立,再结合其它条件去证1n k =+成立即可。
证明的步骤如下:(1)归纳验证:验证0n n =(0n 是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时,命题成立(2)归纳假设:假设()0,n k k n n N =³Î成立,证明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3)归纳结论:得到结论:0,n n n N ³Î时,命题均成立3、第一归纳法要注意的地方:(1)数学归纳法所证命题不一定从1n =开始成立,可从任意一个正整数0n 开始,此时归纳验证从0n n =开始(2)归纳假设中,要注意0k n ³,保证递推的连续性(3)归纳假设中的n k =,命题成立,是证明1n k =+命题成立的重要条件。
在证明的过程中要注意寻找1n k =+与n k =的联系4、第二数学归纳法:在第一数学归纳法中有一个细节,就是在假设n k =命题成立时,可用的条件只有n k =,而不能默认其它n k £的时依然成立。
第二数学归纳法是对第一归纳法的补充,将归纳假设扩充为假设n k £,命题均成立,然后证明1n k =+命题成立。
可使用的条件要比第一归纳法多,证明的步骤如下:(1)归纳验证:验证0n n =(0n 是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时,命题成立(2)归纳假设:假设()0,n k k n n N £³Î成立,证明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3)归纳结论:得到结论:0,n n n N ³Î时,命题均成立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12a =,公比3q =,设n S 是它的前n 项和,求证:131n n S n S n++£思路: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化简所证不等式:321n n ³+,n k =时,不等式为321k k ³+;当1n k =+时,所证不等式为1323k k +³+,可明显看到n k =与1n k =+中,两个不等式的联系,从而想到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证明:()11311n nn a q S q -==--,所证不等式为:1313131n n n n+-+£-()()()1313131n n n n +\-£+-1133331n n n n n n n ++Û×-£×+--321n n Û³+,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验证:1n =时,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2)假设()1,n k k k N =³Î时,不等式成立,则1n k =+时,()()133332163211k k k k k +=׳+=+>++所以1n k =+时,不等式成立n N *\"Î,均有131n n S n S n++£小炼有话说: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关键的地方在于寻找所证1n k =+与条件n k =之间的联系,一旦找到联系,则数学归纳法即可使用例2(2015,和平模拟):已知数列{}n a 满足0n a >,其前n 项和1n S >,且()()112,6n n n S a a n N *=++Î(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设21log 1n n b a æö=+ç÷èø,并记n T 为数列{}n b 的前n 项和,求证:233log ,2n n a T n N *+æö>Îç÷èø解:(1)2632n n n S a a =++①()21116322,n n n S a a n n N *---=++³Î②①-②可得:()222211116333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Þ+=-0n a >Q 所以两边同除以1n n a a -+可得:13n n a a --={}n a \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131n a a n \=+-,在2632n n n S a a =++中令1n =可得:211116321S a a a =++Þ=(舍)或12a =31n a n \=-(2)思路:利用(1)可求出n b 和n T ,从而简化不等式可得:33633225312n n n +æö×××>ç÷-èøL ,若直接证明则需要进行放缩,难度较大。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
总结:归纳法的意义与未来
▪ 归纳法的教育推广
1.归纳法作为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数学教育中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 2.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归纳法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数学素养和创新 能力。
▪ 归纳法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
1.归纳法在社会科学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研究者发现社会规律和解决社会问题。 2.交叉学科的研究将会推动归纳法的发展,并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更加严谨和科学的方法支 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调整优化。
数学归纳法的重要性
1.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证明方法,能够确保数学命 题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通过数学归纳法,可以推导出许多重要的数学公式和定理, 从而推动数学学科的发展。 3.数学归纳法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思想,有助于培养数 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调整优化 。
基本原理:归纳步骤详解
▪ 归纳法的注意事项
1.在进行归纳步骤的证明时,必须严格利用归纳假设和已知条件,不能引入新的条件和假设。 2.在证明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命题的一致性和严谨性,避免出现逻辑漏洞和错误。
▪ 归纳法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应用
1.随着数学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范围和实用性不断扩大。 2.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数学归纳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等方面,为 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基础步骤详解
基本原理:基础步骤详解
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目的
1.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有限的步骤证明无限个数学命题的正 确性。 2.数学归纳法基于归纳原理,即从有限个特殊情况中推断出一般情况的正确性。
数学归纳法的正确使用方法
数学归纳法的正确使用方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用于证明一些关于自然数的命题。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命题在某个基础情况下成立,并且在命题在某个自然数成立的情况下,能够推导出命题在下一个自然数也成立,从而得出命题对所有自然数成立的结论。
在使用数学归纳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基础情况首先,需要确定命题在某个基础情况下成立。
通常情况下,基础情况是命题在最小的自然数上成立。
例如,要证明一个关于自然数n的命题P(n)对所有自然数成立,可以首先证明P(1)成立。
第二步:假设命题在某个自然数成立接下来,需要假设命题在某个自然数k上成立,即假设P(k)成立。
这一步是数学归纳法的关键,通过这个假设,可以推导出命题在下一个自然数k+1上也成立。
第三步:证明命题在下一个自然数成立在假设命题在自然数k上成立的基础上,需要证明命题在下一个自然数k+1上也成立,即证明P(k+1)成立。
这一步可以通过数学推导、运算等方法来完成。
第四步: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得出命题对所有自然数成立的结论。
通常情况下,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命题是形如“对于任意自然数n,命题P(n)成立”的命题。
需要注意的是,数学归纳法只适用于自然数的命题,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命题。
此外,在使用数学归纳法时,需要保证每一步的推导都是正确的,不能出现漏项或者错误的推理。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数学归纳法的正确使用方法。
例子:证明对于任意自然数n,1+2+3+...+n = n(n+1)/2首先,确定基础情况。
当n=1时,左边的等式为1,右边的等式为1(1+1)/2=1,两边相等,命题在基础情况下成立。
接下来,假设命题在某个自然数k上成立,即假设1+2+3+...+k = k(k+1)/2成立。
然后,证明命题在下一个自然数k+1上成立。
即证明1+2+3+...+k+(k+1) = (k+1)(k+2)/2成立。
根据假设,左边的等式可以化简为k(k+1)/2 + (k+1)。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与数量有关的定理的思想,是数学分析的重要工具。
从经典的数学原理、定理和法则的实质来看,数学归纳
法是一种很常用的封闭演算法,用于正确地说明一组事实或定理。
其
基本思想是:通过将总体中的某些特定情况研究透彻,然后运用“推广”原则,将特定推广到更一般的总体,从而可以最终得出不同问题中通
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总体规则定理。
数学归纳法最基本的步骤就是构造一系列证明例子,并用它们构造出
一个证明步骤,以便以之为基础做进一步的推演。
在首次构造的示例中,要求它的数量足够小,以免证明过程陷入困境,而且它们所说明
的定理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以便证明后面推广的定理的正确性。
其理
论框架中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定理的范围和条件,因为要对那些外在
条件等信息集成有效地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便得出结论并得出更深层
次的结论。
一般来说,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可以分成五个阶段:基本定义和原理,基本元素的证明,由单个元素的证明而推广,完全证明和推断出
正确的结论。
在证明前,应对定理做出有助于定理证明的正确分析,
尤其要确定定理的依据,并明确各个元素及其相互关系,以确保每项
元素的证明及其推理过程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最后要指出的是,数学归纳法不仅仅是推导定理所必需的,同时也是
数学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思维工具,也是创新思想的重要基石。
它
培养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为数学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学归纳法原理
数学归纳法原理
数学归纳法原理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可以用来证明某个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证明该命题在某个特定的自然数上成立,然后假设该命题在某个自然数上成立,再证明该命题在这个自然数的下一个自然数上也成立。
通过不断迭代这个过程,就可以得出该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的结论。
具体地说,数学归纳法分为两个步骤: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
在基础步骤中,需要证明该命题在某个特定的自然数上成立。
通常选择自然数1作为基础步骤的起点,即证明该命题在自然数1上成立。
在归纳步骤中,假设该命题在某个自然数n上成立,即前提条件为命题在自然数n上成立。
然后,需要证明该命题在自然数n+1上也成立,即要证明该命题在自然数n+1上成立的结论。
通过不断进行归纳步骤,不断得到下一个自然数上该命题成立的结论,就可以得出该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的结论。
数学归纳法原理在数学证明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数列、集合和整数等方面的证明中常常使用。
它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证明方法,有助于解决许多与自然数相关的问题。
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
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常用的证明方法,用于证明一个被归纳量的性质在所有自然数(或其他满足某些条件的数集)上都成立。
证明步骤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
1. 基础步骤:证明被归纳量在某个特定的自然数(通常是最小的自然数)上成立。
这是作为归纳法证明的起点,通常是一个简单且容易证明的情况。
2. 归纳假设:假设被归纳量在某个自然数上成立。
这通常是假设被归纳量在n 上成立,其中n是任意一个自然数。
3. 归纳步骤:证明在假设被归纳量在n上成立的情况下,它也在n+1上成立。
这个证明过程需要使用归纳假设,通常是通过对n和n+1的情况进行推导和分析。
整个证明可以通过重复应用归纳步骤,从而覆盖所有自然数。
当经过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后,就可以得出被归纳量在所有自然数上成立的结论。
数学归纳法步骤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用于证明一个关于自然数的命题对于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它的基本原理是:如果一个命题对于第一个正整数成立,并且当一个正整数被替换为下一个正整数时,该命题仍然成立,那么这个命题对于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如下:1. 确定命题的形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要证明的命题的形式。
一般来说,我们要证明的命题是一个关于自然数n的全称命题,即对于所有的正整数n,命题P(n)都成立。
2. 基础步骤:基础步骤是证明命题对于第一个正整数成立。
我们可以选择任意一个正整数作为基础步骤的起点,例如n=1。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证明命题P(1)成立。
3. 归纳假设:在基础步骤之后,我们需要假设命题对于某个正整数k成立,即P(k)成立。
这个假设被称为归纳假设。
4. 归纳步骤:在归纳步骤中,我们需要证明当一个正整数被替换为下一个正整数时,命题仍然成立。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证明当n=k+1时,P(k+1)也成立。
5. 完成证明:如果归纳步骤成功证明了命题对于所有的正整数都成立,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命题被数学归纳法证明了。
下面是一个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例子:例题:证明对于所有的正整数n,都有1+2+3+...+n = n(n+1)/2。
1. 确定命题的形式:我们要证明的命题是关于自然数n的全称命题,即对于所有的正整数n,1+2+3+...+n = n(n+1)/2都成立。
2. 基础步骤:我们选择n=1作为基础步骤的起点。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证明1+2+3+...+1 = 1*(1+1)/2成立。
由于1=1,所以这个等式成立。
3. 归纳假设:在基础步骤之后,我们假设当n=k时,1+2+3+...+k = k(k+1)/2成立。
这个假设被称为归纳假设。
4. 归纳步骤:在归纳步骤中,我们需要证明当n=k+1时,1+2+3+...+k+1 = (k+1)(k+2)/2成立。
为了证明这个等式成立,我们可以使用加法和乘法的性质。
数学归纳法基础
一、基础知识:1. 归纳法:由一些特殊事例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特点:特殊→一般2. 不完全归纳法: 根据事物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特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3. 完全归纳法: 把研究对象一一都考查到了而推出结论的归纳法称为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一种在研究了事物的所有(有限种)特殊情况后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又叫做枚举法.与不完全归纳法不同,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通常在事物包括的特殊情况数不多时,采用完全归纳法.4.数学归纳法:对于某些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常常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先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包含于N*,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就叫做数学归纳法。
5.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即先验证使结论有意义的最小的正整数n0,如果当n=n0时,命题成立,再假设当n=k(k≥n0,k∈N*)时,命题成立.(这时命题是否成立不是确定的),根据这个假设,如能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就可以递推出对所有不小于n0的正整数n0+1,n0+2,…,命题都成立.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1)验证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的正确性。
(递推基础)(2)证明“由n=k时命题正确可推得n=k+1时命题也正确”。
(递推的依据)(3)由以上两步骤得出结论。
以上的第一步与第二步缺一不可。
如果只有第一步证明,缺少第二步的证明,那么就只能保证当n=n0时,命题成立,至于n取其他自然数的情形,则并未证明,这种“以一代全”的证明显然有误;而如果只证明第二步,而不证明第一步,乍看似乎能由递推的特性把n取所有自然数的情形都证明了。
但细细想来,还是有问题的,试想,当n=n0时命题成立与否并未确认,那么第二步涉及的递推的基础又去哪儿寻找呢?即便有第二步的递推关系成立,则因缺少递推的基础,就使得第二步的证明尤如“空中楼阁”,很不可靠,二、数学归纳法疑难点归纳难点1:对象的无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知识:1. 归纳法:由一些特殊事例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特点:特殊→一般2. 不完全归纳法: 根据事物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特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3. 完全归纳法: 把研究对象一一都考查到了而推出结论的归纳法称为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一种在研究了事物的所有(有限种)特殊情况后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又叫做枚举法.与不完全归纳法不同,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通常在事物包括的特殊情况数不多时,采用完全归纳法.4.数学归纳法:对于某些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常常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先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包含于N*,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就叫做数学归纳法。
5.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即先验证使结论有意义的最小的正整数n0,如果当n=n0时,命题成立,再假设当n=k(k≥n0,k∈N*)时,命题成立.(这时命题是否成立不是确定的),根据这个假设,如能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就可以递推出对所有不小于n0的正整数n0+1,n0+2,…,命题都成立.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1)验证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的正确性。
(递推基础)(2)证明“由n=k时命题正确可推得n=k+1时命题也正确”。
(递推的依据)(3)由以上两步骤得出结论。
以上的第一步与第二步缺一不可。
如果只有第一步证明,缺少第二步的证明,那么就只能保证当n=n0时,命题成立,至于n取其他自然数的情形,则并未证明,这种“以一代全”的证明显然有误;而如果只证明第二步,而不证明第一步,乍看似乎能由递推的特性把n取所有自然数的情形都证明了。
但细细想来,还是有问题的,试想,当n=n0时命题成立与否并未确认,那么第二步涉及的递推的基础又去哪儿寻找呢?即便有第二步的递推关系成立,则因缺少递推的基础,就使得第二步的证明尤如“空中楼阁”,很不可靠,二、数学归纳法疑难点归纳难点1:对象的无限性。
数学归纳法所证明的是无穷个命题 P(1)、P(2)、P(3)、……、P(n)、……为真,无法一一检验,需要寻找一种好的办法来解决。
难点2:作为认识这个抽象“对象”的必要基础,学生本身递归方法的知识不够,往往把“不完全归纳法”作为“数学归纳法”,用有限来说明无限,不能理解数学归纳法所渗透的数学思想。
难点3:对数学归纳法第二步的真实作用不够明确,学生面临的心理困难主要是:①n=k时,命题P(k)到底成立还是不成立?怎样证明?②既然成立,何必用假设两个字呢?用“已知”不就得了;③假设n=K 时命题成立不就是假设原命题成立吗?把n=K时的假设P(k)与原命题P(n)混淆起来。
难点4:对数学归纳法的真实性表示困惑。
为什么证明了“两个步骤”就可以断言命题对一切自然数都成立呢?为什么只须验证“n=n0”的情况呢?为什么可以“假设n=K时结论正确”呢?难点5:具体使用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全新的证明格式,它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尤其到第二步的证明更感陌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甚至不使用)归纳假设,不能自觉的寻找P(k+1)与P(k)的递推关系。
三、学法探秘数学归纳法是证明有关自然数n的命题的一种方法,应用非常广泛,它是一种完全归纳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命题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验证n取第一个允许值n0时命题成立;第二步从n=k(k≥n0)时命题成立的假设出发,推证n=k+1时命题也成立。
其中第一步是验证命题的起始正确性,是归纳的基础;第二步则是推证命题正确性的可传递性,是递推的依据。
两个步骤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证明步骤与格式的完整与规范是数学归纳法的一个鲜明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步证明“当n=k+1时命题成立”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归纳假设”,即必须用上“当n=k时命题成立”这一条件。
因为“当n=k时命题成立”实为一个已知条件,而“当n=k+1时命题成立”只是一个待证目标。
“观察→归纳→猜想→证明”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既能发现结论,又能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考查重点。
四、证明过程中的注意要点1、证明三步骤,加强规范化数学归纳法证题格式应分三步,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第一步是正确性的基础,验证P(n0)真;第二步是传递性的依据,核心和关键,证明从前一号命题P(K)到后一号命题P(K +1)有传递性;第三步是一个递推的过程与结论。
即根据第一第二步可得P(n)对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
第三步不是对数学归纳法的证明,但直接地说明了数学归纳法的递推过程,当中传递过程的具体化:P(1)真 P(2)真P(3)真……上式能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第一步与第二步在功能上有不同的分工,但又缺一不可,服务于同一目的。
上述证明三步骤中关键是第二步,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主要集中在对第二步的理解上,学生常常会问,第二步中P(k)真是假设的条件,假设一旦不真,其推出来的结论P(k+1)岂不是毫无依据。
所以,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从各个方法突破这个教学难点,真正使学生感觉到“假设不假”这一道理,达到认识上的飞跃。
2、“假设”作条件,关键要把握正确使用数学归纳法去论证,关键之一是掌握好第二个步骤,只有运用了“假设”作为条件去推证,才能保证命题的正确性能无限地传递下去。
否则,即使证明正确,其证明方法也不是数学归纳法。
3、题型巧分类,要点要记清利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某些与自然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核心问题是用n=k时命题成立这个假设条件来证明n=k+1时命题成立。
用数学归纳法证题题型主要有五类,笔者通过摸索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对这“凑”指的是凑成假设,“变”指的是为了变型推理运算得到p(k+1)的结论,是凑成假设的目的。
4、找出差别,才能实现n=k到n=k+1的过渡数字归纳法证题由第二步的重要性使我们意识到对P(k)和P(k+1)认识清楚的必要。
典例解析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所以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
那么,当n=k+1时,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综上所述,等式对任何自然数n都成立。
说明:要证明的等式左边共2n项,而右边共n项。
f(k)与f(k+1)相比较,左边增加两项,右边增加一项,并且二者右边的首项也不一样,因此在证明中采取了将与合并的变形方式,这是在分析了f(k)与f(k+1)的差异和联系之后找到的方法。
(本质上是找的函数的差异)2、已知a1=1,a2=3,a n+2=(n+3)a n+1-(n+2)a n,若当m≥n时,a m的值都能被9整除,求n的最小值。
解法一:因为a1=1,a2=3,a n+2=(n+3)a n+1-(n+2)a n,(这个题实际考查了有关整除的知识,也是一个已知递推求通项的典例,不是典型的数学归纳法)所以a1=1,a2=3,a3=9,a4=33,a5=153,a6=873,…。
因为a5与a6都能被9整除,所以由递推关系式a n+2=(n+3)a n+1-(n+2)a n可知a5后面的所有项都能被9整除。
故n的最小值为5。
(两个9的倍数以整数线性相关,则得数仍是9的倍数)解法二:由a n+2=(n+3)a n+1-(n+2)a n可得a n+2-a n+1=(n+2)a n+1-(n+2)a n=(n+2)(a n+1-a n)=(n+2) (n+1)(a n-a n-1)=…=(n+2)· (n+1)·n·(n-1) ·…·4·3·2·(a2-a1)=(n+2)!。
所以a n=a1+(a2-a1)+(a3-a2)+(a4-a3)+…+(a n-a n-1)=1!+2!+3!+…+n!(n≥1)。
由于a1=1,a2=3,a3=9,a4=33,a5=153,并且n≥6时n!能被9整除,所以n的最小值为5。
3、求证:<;2-(n∈N,且n≥2)证明:1°)当n=2时,左边=1+=<==2-=右边,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N,且k≥2)时不等式成立,即<2-。
那么+<2-+。
由于>0所以<故+<2-这就是说,当n=k+1时,不等式也是成立的。
综上所述,不等式<2-(n∈N,且n≥2)成立。
说明:求解本题的关键在于证明:<,方法有比较法(本题中用了差比)和放缩法。
4、平面内有n个圆,其中每两个圆都交于两点,且无三个圆交于一点。
证明这n个圆把平面分成f(n)=n2-n+2个部分。
(这是数学归纳法与几何的简单结合,注意几何分析过程)证明:1°)当n=1时,平面内只有一个圆,这个圆将整个平面分成了内外两部分,即f(2)=2;而当n=1时,n2-n+2=12-1+2=2。
这正好说明当n=1时,平面内合条件的n个圆将平面分成了f(n)=n2-n+2个部分。
2°)假设合条件的k个圆将平面分成f(k)=k2-k+2个部分,那么,当n=k+1时,平面内共有合条件的k+1个圆。
原有的k个圆已经将平面分成了f(k)=k2-k+2个部分;而第k+1个圆与原有的k个圆交出2k个交点,这2k个交点将第k+1个圆分成2k段圆弧,其中的每一段圆弧必将它自身所在的区域一分为二,所以平面的区域数会在f(k)=k2-k+2个部分的基础上增加2k。
也就是说,合条件的k+1个圆分平面为f(k)+2k=k2-k+2+2k=k2+k+2个部分,而f(k+1)=(k+1)2-(k+1)+2=k2+k+2。
这说明当n=k+1时命题仍然成立。
综上所述,合条件的n个圆将平面分成f(n)=n2-n+2个部分。
5、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方程有一个根为,.(I)求,;(II)求{}的通项公式.分析:(I),.(II)据题设,即.当时,将代入整理得 (*) (处理这个题关键是这两步的代换和之后对辅助数列的构造,数学归纳法不是必用的手段)至此,解题方法的选择已不容回避:要么继续推演变形,直至求出;要么冷静思考,通过观察、归纳、提出猜想,借助于数学归纳法证明.前者需要有较强的整体把握能力和较为丰富的运算经验(如将(*)变形为,进而变形为),后者是命题者给考生预设的一条“阳光大道”,其关键在于考生是否有自主选择运用数学归纳法的意识,是否对“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想方法有足够的重视(由,,,猜想并证明,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仅仅是“例行公事”).6、给定整数,设是抛物线与直线的一个交点。
试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必存在整数,使为抛物线与直线的一个交点.分析:如果结论成立,则为方程组的解,故,即.为此只需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为了表示它与有关,以下将其表示为)也为整数即可(易证).据题设为方程组的解,所以,即,由为正整数知,为整数已不成问题.但如何由归纳假设完成递推证明,需要我们自己去建构发现之间的关系.之间一种比较简明的递推关系(不唯一)为.据此可知,仅仅验证(或说明) 为整数还不足以奠定归纳基础.能否完成对归纳基础的验证,以及作出正确的归纳假设可以看成是对数学归纳法是否真正理解的一个指标.7、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不大于,又当时,.(1)求的值;(2)设,,证明.分析:(1) ;(2) 我们很难找到除数学归纳法以外的其它方法.思路1:由知,要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由“”过渡到“”,需要有,以方便放缩.这样仅验证“”便不能奠定归纳基础(,即可能大于),需要进一步验证“”方可奠定归纳基础().于是利用归纳假设证明“”便归结为(只需)证明如下的不等式:这是一个容易证明的不等式.以上证法主要是基于利用二次函数在上的单调性,这也是必须验证“”的原因所在.下面两种证法仅需验证“”便可奠定归纳基础,但由“”到“”需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思路2 :(仅展示由“”到“”的主要思路.证法3也如此.)(归纳假设).思路3:假设时,,则当时,依的取值范围分情况处理:若,则.若,则.以上三种证法充分展示了数学归纳法的灵活性,它不仅要求解题者对数学归纳法有实质性理解,而且要求解题者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和较为丰富的解题经验.8、设数列满足(Ⅰ)当时,求并由此猜想出的一个通项公式;(Ⅱ)当时,证明对所有的,有(ⅰ);(ⅱ).分析:我们只对(Ⅱ)(ⅱ)进行分析.不可否认,由,递推出,即,借此对(ⅱ)的左端放缩是一条捷径.但这并不排斥使用数学归纳法,记(ⅱ)的左边为,我们既可以通过加强结论的方式(证)为使用数学归纳法创造条件,也可以通过构造递推关系(由易得)为使用数学归纳法创造条件.这里,数学归纳法鲜活实用而又具有创新性的一面得到充分体现.从上述各例可以看出,在数学归纳法的运用过程中,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深化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认识,使他们受到推理论证的训练,而且可以通过对一些具体题目的演练让学生体验“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每周一练:1.满足1·2+2·3+3·4+…+n(n+1)=3n2-3n+2的自然数等于()A.1 B.1或2 C.1,2,3 D.1,2,3,42.在数列{a n}中, a n=1-…,则a k+1= ()A.a k+ B.a k+ C.a k+D.a k+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奇数时,x n+y n能被x+整除”的第二步是 ( )A.假使n=2k+1时正确,再推n=2k+3正确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