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宁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萝卜硫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研究
萝卜硫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研究之阿布丰王创作制药132 王翠翠 13435212摘要:萝卜硫素(Sulforaphane)又称莱菔硫烷,是一种异硫氰酸盐,是迄今为止蔬菜中发现的抗癌活性最强、效果最好的物质.通过抑制I型酶诱导II型解毒酶起到抗癌作用.萝卜硫素只是众多具有抗癌活的异硫氰酸酯衍生物中的一种,因此,关于异硫氰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关键字:萝卜硫素合成抗癌活性人们一直认为多食蔬菜、水果可以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生(包括癌症).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蔬菜中存在的一些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尤其是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如:胡萝卜、西兰花、椰菜及菠菜等[1-3] .1992年塔拉雷最先宣布从花椰菜中提取出来一种诱发phase酵素的超强物质,叫做萝卜硫素,研究标明能够减低对老鼠胸部肿瘤的形成,阻止致癌物质的活动[4].英国科学家1997年初的一次抗癌蔬菜研究结果标明,西兰花和布鲁塞尔芽菜中含有十分丰富的葡萄糖异硫氰酸盐类的辅助化合物 ,从葡萄糖异硫氰酸盐中分解出了萝卜硫素.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年夜学医学院的 Brassiea Chemoopmteetion实验室发现西兰花含有年夜量的异硫氰酸盐,而且这种异硫氰酸盐可激活人体自身的抗癌物质“PhaseTwoEnzymes”[5].这种酶能中和可疑致癌物质,防止致癌物质破坏健康细胞内的遗传因子[4].日本的农业研究院亦暗示异硫氰酸盐能阻止黑色素癌细胞的生长.其中,萝卜硫素是活力最强的一类异硫氰酸盐,它的抗癌作用已在年夜鼠的乳腺癌中获得充沛证明[6] .萝卜硫素是葡萄糖莱菔子苷经黑芥子硫酸苷酶酶解或酸水解发生的异硫氰酸盐衍生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77.29,分子式C6H11S2NO.1、合成制备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萝卜硫素衍生物是迄今为止很有效的抗癌成份,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市场前景.现有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化学法和酶法.1.1 天然植物中提取是从葡萄糖莱菔子苷水解混合物中分离,年夜都采纳溶剂萃取法,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与质谱、反向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结合对之进行纯度鉴定.DavideBerteli等就是采纳这种方法获得萝卜硫素,其过程为:青花椰菜的葡萄糖莱菔子苷有机溶剂萃取粗制萝卜硫素固体萃取精制萝卜硫素产量较高,但步伐繁琐,耗资年夜,不适合年夜规模生产.对这种状况,Nathan等提出了利用色谱从西兰花脱脂种子中同时分离纯化萝卜硫素和萝卜硫素腈的方法.其过程如下这个产量是比力高的,故对实现萝卜硫素的工业化生产意义重年夜.干种子已烷脱脂,干燥脱脂种子酶解水解物亚甲基氧化物萃取萝卜硫素干燥后用质量分数5%丙酮腈溶解且用过量已烷洗涤移入制备型HPLC 纯化的萝卜硫素与萝卜硫素腈1.2 化学法合成用立体化学中手性合成的方法合成,途径如图2所示.可是此种方法是从立体化学的角度来合成生产萝卜硫素,过程简单却难以控制反应条件,故实际中一般很少用,难以工业化.1. 3酶法生成现有研究都是从十字花科蔬菜中提取萝卜硫素前体,经水解获得萝卜硫素,如图3所示.其中,水解条件对葡萄糖异硫氰酸盐的水解至关重要,因为就萝卜硫素的前体——葡萄糖莱菔子苷来说,其水解产物有4种,最罕见的是萝卜硫素与萝卜硫素腈,pH、温度、水化水平、金属离子(Fe2+、Fe3+ )、硫醇等对两者的比例有很年夜影响.1.4 化学法与酶法结合合成十字花科蔬菜中,甘蓝种子中所含葡萄糖菜菔子苷较多,约占1%~2%,其他类型的葡萄糖异硫氰酸盐,约占甘蓝中葡萄糖异硫氰酸盐总量的40%~50%.虽然可以用 HPLC从葡萄糖异硫氰酸盐混合物中分离出葡萄糖莱菔子苷[8],可是工业化仍待商榷.鉴于这些原因,Iori和 Bemardi等设计了从葡萄糖甘油三芥酸酯(从芝麻菜种子中获得,其中葡萄糖甘油三芥酸酯约占3%)动身制备萝卜硫素的途径见图 4.在这种方法中,从葡萄糖甘油三芥酸酯到葡萄糖莱菔子苷是选择氧化法反应,反应效率高,可望实现萝卜硫素的工业化.2 、萝卜硫素的抗癌作用十字花科蔬菜中的抗癌成份异硫氰酸盐对啮齿类植物肝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胃癌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尤其对肺癌、食管癌、前胃癌作用明显,实验证明它们可以诱导 Phase II(致癌因子解毒)酶类的发生,从而起到抗癌作用[8-10].这些酶类(例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醌还原酶、环氧化物酶)可以通过摧毁致癌因子的活性中心或将它们与内源配基结合起来的方法,加速将其排出体外.资料证明,萝卜硫素是通过对致癌物的代谢调控机制起作用[15].美国翰斯霍普金斯年夜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鼠试验证明:许多植物体内普遍存在一种系统,用来抵当食品和环境中有毒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依赖于PhaseII酶数量的显著增加.此酶可消除有害化学物质,抑制其损伤 DNA,从而到达抗癌症效果.而萝卜硫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烈的PhaseII酶诱导剂[11],其作用过程1)PhaseII酶基因的转录.转录发生对人体有益的 PhaseII酶[12],如 GST、NAD(PH)-醌还原酶,这些酶可以解除亲电子致癌物质的毒性作用,干扰其对DNA的结合及破坏,减少N7-甲基鸟嘌呤、O6-甲基鸟嘌呤等加成物的形成[13];同时抑制 Phase I酶发生,如降低P450酶的水平或抑制其催化活性,从而影响活性致癌终产物的形成.2)PhaseII酶作用于机体自身的抗癌系统[14].通过此系统,可①阻断致癌物发生致癌效应所需的代谢途径,阻止致癌物或其代谢物进入靶细胞,同时起到清除致癌物作用;抑制癌细胞的分裂与生长,阻断循环途径;增进其他可杀死癌细胞的卵白质分泌,阻断致癌物诱导癌症的作用[15].②萝卜硫素可能对致癌物发挥作用的启动发生作用,在癌症形成早期使基因发生突变,另外还有一些抑制酶具有双重阻癌或抑癌功能,对有毒物进行降解,从而起到抗癌效果.肿瘤细胞实验标明,以萝卜硫素为干预药物,中、高浓度的萝卜硫素不单抑制了A549肺癌细胞、SGC-7901胃癌细胞和PANC-1胰腺癌细胞三种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也改变了细胞的周期,并诱导了DNA的断裂,诱导三种肿瘤细胞逐步凋亡.异硫氰酸酯衍生物萝卜硫素具有很强的抗癌活性;是一种 PhaseII酶诱导剂,可在降低Phase I酶的水平或抑制其催化活性的情况下,提高Phase Ⅱ酶的相对含量.它不单存在于西兰花中,而且还存于其他的十字花科蔬菜中,原料易得,因此,从中提取或用化学法合成萝卜硫素,研制和生产保健食品具有深远意义.国外已从上世纪中叶就开始研究萝卜硫素的生产方法及其生理活性,而我国对此的相关研究及报道甚少,财富化生产进程刚刚起步,所以我们加强对这种天然的、具有很强防治癌症效果的物质的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开发抗癌新药提供科学依据,符合国际上对药物绿色、环保、无毒的要求,从而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绿色蔬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使财富化发展有章可循.参考文献:[1]ASHIMA K,KANT PHD,ARTHUR SCHATZKIN,eta1.Aprospectivestudyofdietqualityandmortalityinwomen[J].J ournalofAmerican MedicalAcademy,2000,283:2109-2115.[2]CHERYL L,PERRY PHD,MAUREEN T.et al.How well dotheirdietary paterns meet the healthy people 2010 objectives[J].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2002,156:431—437.[3] SMITH—WARNER SA,SPIEGELMAN D,YAUN SS,et01.Intake offruits and vegetables nda risk ofbreastcancer:a pooled nalaysisofcohortstudies[J].JAMA,2001,285:769—776.[4]FOWKE J H,LONGCOPE C,HEBERT J R.Brassica vegetableconsmnption shifts estrogen metabolism in healthy postmenopausalwomen[J].CancerEpidemiolBionuu'kersPrev,2OOO,9:773—779.[5] COVER C M,HSIEH S J,TRAN S H,et al.Indole-3-carbimlinhibits the expression ofcyclin-dependentkinase—6andinducesa G1 cell cycle arrest of human breast cancercells independent of estrogen receptor signaling[J].J Biol Chem,1998 ,273:3838-3847.[6] 李志邈,曹家树 .蔬菜的抗癌特性 [J].南方园艺,200l,4:4—6.[7]何洪巨,陈杭,SCHN1TZLER W H.芸薹属蔬菜中硫代葡萄糖苷鉴定与含量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OO2,35(2):192—197. [8]GRAHAM PB,YONGPINGB,GARYW.Sulforaphaneanditsdu—tahioneconjugatebutnotsulforaphanenitrile induce UDP一 u — curonsyltransferase(UGT1A1)andglutathionetransferase(GS~A1)inculturedcels[J].Carcinogenesis,20O2,23(8):1399—1404.[9]SRINIBAS D,AMRISH K T,HAPdlT K.Cancermodulation by u—cosinolates:areview[J].CurrentScience,2OOO,79(12):1665—1671.[10]陈谦,张小智.食道癌的化学预防[J].肿瘤防治研究,2O03,30(2):165—169.[11]ZHANG Y,KENSLER T W ,CHO C G,et al.Anticarcinogenic activities of sulforaphane and structurally related syntheticnorbomylisothiocyanates[J]ProcNatlAcadSciUSA,1994,91(8):3147—3150.[12]DINKOVA — KOS3"OVA A T,HOLTZCLAW W D,COLE R N,eto1.Directevidence thatSulfhydryl groupsofKeaplarethe sensors regulating induction ofphase2 enzymes thatprotect againstcarcinogensand oxidants[j].Proc Natl Acad SciUSA,2002,99(18):11908—11913.[13]HECHTSS.Inhibitionofcarcinogenesisbyisothiocyanates[J].DrugMet ab Rev,2OOO,32(3—4):395—413.[14] ZHU M,ZHANG Y,COOPER S,et01 .Phase I1enzyme ind ucer,sulfomphane,inhibits UVB - induced AP - l activation in humankeratinocytesbyanovelmechanism[J].MolCarcinog,20O4,41(3):179— 186. [15]MIS1EWICZ I,SKUP1NSKA K, KASPRZYCKA —GUITMAN T Sulforaphane and 2—-oxohexyl isothiocyanate induce cellgrowth arrestand apoptosis in L-1210 leukemia and ME - l8melanonm cells [J].OncolRep.20O3,10(6):2045—2050.。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投稿攻略-发表论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一、发表说明本团队专注于论文写作与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发表300起,具体价格信息联系:本团队并非任何杂志编辑中心,本中心是专业代发论文的机构,与各个杂志社具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就是我们通过我们的特殊渠道将论文送给杂志社我们特定的内部人处理论文,保证较高的上稿率,以解决投稿人投稿后焦急的等待与石沉大海的结局。
通过我们可以较为容易达到发表的目地,当然,论文的质量也是重要的基础。
二、期刊简介如下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药科大学主办的药学类综合刊物,1956年创刊,双月刊,96页。
国际标准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
主要刊登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中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生物技术、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学科的原始研究论著。
本刊自1992年起分别被国内权威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列为药学类核心期刊:具有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
进入“CA千种表”、“国际药学文摘”等国内外主要权威检索数据库。
屡获国空教育部、新闻出版署、科技部等各种奖项。
据2001年中国科技信息所最新统计,在2832种中国科技期刊中,本刊影响因子为0.565,被引频次为564,名刊中国高等学校学报第1位、中国药学期刊第6位,在药学期刊界享有较高声誉。
本刊突出创新成果、前导预测、科研跟踪、权威评述,具有“药学前沿”、“获奖成果”,“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技术交流”,“综述”等品版栏目,因此具有前瞻性、权威性、创新性、实用性、发行数量大、出版周期短的物点。
本刊坚持以高学术品味示人,为医药科技人员报道新成果,提供新思路,应用新方法,开拓一新视野架起了科技交流的桥梁。
本刊按照国际标准编排,并印有英文版权页,目次及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本刊可以免费为贵刊提供每期样刊。
药学前沿中药调节内质网应激的研究进展论文培氟沙星C-3羧基等排体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Ⅷ).均三唑硫醚酮缩氨基硫脲衍生物信息2015年获批的11个重磅炸弹药物(1)论文含聚多价适配体的长链DNA用于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输信息2015年获批的11个重磅炸弹药物(2)论文一种快速检测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应用信息2015年1~6月中国药科大学获得授权专利情况论文黄酮类化合物GL—V9对人胃低分化黏液腺癌细胞株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信息2015新版《中国药典》发布共收载药品5608种论文Fas途径参与大黄酸诱导HK-2细胞凋亡信息中国药科大学五个专业人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论文多肽mPEG—SC20k—HM-3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综述基于红细胞的载药系统研究进展专论药品数据保护制度对药品可及性负效应研究——基于美国拉莫三嗪案例的实证分析药学前沿MDM2与MDM4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开通论文“快速通道”药学前沿以c-Met为肿瘤治疗靶点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信息2014年美国上市的抗肿瘤新药药学前沿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的临床转化研究进展论文N-杂环取代苯并呋喃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信息2014年全球上市新药(1)论文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处方及体外释放机制信息2014年全球上市新药(2)论文脑脉利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荣获江苏科技期刊“金马奖”精品期刊奖、创新团队奖综述炎性细胞因子与胃癌的关系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投稿须知药学前沿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定量技术及其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再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药学前沿FLT3激酶抑制剂及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论文新型法尼基硫代水杨酰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信息网络环境下《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论文猪牙皂的化学成分信息中国药科大学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抗血栓一类新药获得临床批件综述自组装多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药学前沿中药调节内质网应激的研究进展论文培氟沙星C-3羧基等排体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Ⅷ).均三唑硫醚酮缩氨基硫脲衍生物信息2015年获批的11个重磅炸弹药物(1)论文含聚多价适配体的长链DNA用于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输信息2015年获批的11个重磅炸弹药物(2)论文一种快速检测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应用信息2015年1~6月中国药科大学获得授权专利情况论文黄酮类化合物GL—V9对人胃低分化黏液腺癌细胞株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信息2015新版《中国药典》发布共收载药品5608种论文Fas途径参与大黄酸诱导HK-2细胞凋亡信息中国药科大学五个专业人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论文多肽mPEG—SC20k—HM-3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综述基于红细胞的载药系统研究进展专论药品数据保护制度对药品可及性负效应研究——基于美国拉莫三嗪案例的实证分析药学前沿B-Raf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信息本刊副主编王广基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论文3-取代雌二醇-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信息我校副校长孔令义教授一项目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论文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新趋势国内外抗肿瘤药物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氟喹诺酮C-3羧基等排体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均三唑-噁二唑甲硫醚曼尼希碱衍生物新趋势2013年FDA认定的突破性药物(1)论文卡维地洛-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表征新趋势2013年FDA认定的突破性药物(2)论文GC法测定痛宁凝胶中冰片和薄荷脑的含量专论我国罕用药可及性现状及其市场准入制度分析其他《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投稿须知药学前沿中药代谢组学研究进展信息中国药科大学两项科技成果喜获教育部科技奖励药学前沿糖尿病状态下CYP450s酶活性改变及其在糖尿病病情发展中的作用论文氟喹诺酮C-3羧基等排体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V.环丙沙星酰腙的合成及构效关系信息2014年药物市场展望(1)论文HPLC法同时测定怀牛膝中3种甾酮类成分信息2014年药物市场展望(2)论文千层纸素诱导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的凋亡作用综述外排体作为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药学前沿Sigma受体拮抗剂在治疗成瘾性药物滥用致神经毒性中的研究进展新药审评技术化药原料药当前药学审评技术要求初探论文3-羟基-4-喹诺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增殖活性信息2014年1-5月FDA批准新药一览论文10种苦竹属竹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比较研究信息2013年全球Top15制药企业核心产品论文氨基酸衍生物类凝胶因子的合成及成胶能力评价信息PhRMA:2014全球精神疾病药物研发进展论文温敏型黄体酮原位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药信息2014年全球在研新药情况分析(1)论文黄芩苷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缓解吗啡耐受信息2014年全球在研新药情况分析(2)论文新型前药类S1P1激动剂Syl978的药理活性专论药品生产企业资源重组视角下的新版GMP政策转型升级建议信息2009-2014年FDA批准的儿童用药药学前沿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新型法尼基硫代水杨酸/羟基肉桂酸偶联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信息2013年上市新药销售额Top15论文核壳型磁性APTES-Fe3O4纳米涂层柱的制备及应用信息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之制药企业名单论文UPLC法同时测定胆木中6种成分的含量信息药物研发:变化带来机遇(1)论文汉黄芩素抑制IL-6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侵袭转移作用信息药物研发:变化带来机遇(2)论文评价大鼠离体肝灌流模型稳定性的方法信息2014全球在研新药情况论文两种蟾蜍EDF-1cDNA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综述阿司匹林抵抗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氟喹诺酮C-3羧基等排体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Ⅵ.均三唑-酰腙甲硫醚衍生物综述基于抗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抗菌肽研究进展药学前沿药代动力学新技术与新理论的研究进展论文取代非环核苷混膦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信息2014年1月-11月中国药科大学获得授权专利情况(1)论文银杏内酯B mPEG-PLA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和体外性质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开通论文“快速通道”论文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建立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模型信息2014年1月-11月中国药科大学获得授权专利情况(2)综述渗透泵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药学前沿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论文3,4-二取代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HIV-1逆转录酶的抑制活性新信息2013年有望上市的在研药物论文盐酸决奈达隆纳米晶体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信息我刊编委楼凤昌教授与江苏康缘药业合作研发的新药银杏内酯与银杏内酯注射液获新药证书论文UPLC同时测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8种成分的含量新信息全球生物药研发最新进展论文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有关物质的LC-MS初步鉴定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论文白杨素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的抑制作用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被评为2013-2014年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药学前沿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研究新进展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刊登"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论文位居全国前列论文罗丹宁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信息2012年最畅销的20个药物(1)论文透明质酸修饰的地塞米松核壳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信息2012年最畅销的20个药物(2)论文法莫替丁共晶提高溶出度的研究信息FDA即将批准的新药论文比格犬经口给予雄黄和牛黄解毒片后血浆中砷化学态的研究信息美国在研的生物药及疫苗论文多西他赛磺丁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大鼠药代动力学信息中国药科大学两项科研成果荣获201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论文大麻素受体激动剂WIN55,212-2抑制脑缺血再灌后胶质瘢痕的形成简报GC/MS法研究淡竹沥的主要化学成分综述γ-氨基丁酸A型受体转运的胞内调节机制及其功能研究进展其他从专利角度分析我国药学类高等校院的技术创新现状——以中国药科大学为例药学前沿不对称小分子催化合成的最新进展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论文氨基甲酸酯-异山梨醇-丁苯酞开环物三联体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信息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医药”项目入选江苏省第一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论文二球悬铃木树皮的化学成分信息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在中国药科大学成立论文青阳参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信息2013年1-5月FDA批准新分子实体药物论文基质金属蛋白酶S1结合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信息2013年1-4月FDA批准的新复方制剂论文RGD肽修饰紫杉醇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信息2013年十大在研抗肿瘤药物论文长春瑞滨脂质体与长春瑞滨注射液在荷瘤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综述药物分布容积的预测方法论文阿哌沙班衍生物的合成及Ⅹa因子抑制活性信息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制药企业名单论文聚乙二醇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信息2013年全球新药研发概况(1)论文寡肽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的体外研究信息2013年全球新药研发概况(2)论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信息中国药科大学举办校企战略联盟座谈会论文沉默CC型趋化因子受体5对人乳腺癌细胞黏附及迁移的影响信息强生公司未来研发的新药论文aprK基因敲除的氨甲酰妥布霉素工程菌的构建信息2013年全球新药研发概况(3)综述抗肿瘤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论文噁唑烷酮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Ⅹa因子抑制活性信息2013年生物技术公司25强排行榜论文藤黄酸胺基醇酯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被《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为来源期刊论文CYP1A2抑制剂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信息中国药科大学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喜获丰收论文丹酚酸C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信息2013年至今FDA批准上市新药的2018年销售额预测论文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和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用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刊再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论文牛蒡多糖的降血糖活性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网站再次荣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称号综述慢性病治疗性B细胞疫苗的研究进展药学前沿多维谱效关系在中药研究中的进展信息2013年中国药科大学获得授权专利情况(1)药学前沿肿瘤靶向药物输送载体研究的分析和展望信息2013年中国药科大学获得授权专利情况(2)药学前沿纳米结晶制剂产业化研究进展论文氟喹诺酮C-3羧基等排体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Ⅲ.均三唑噘二唑甲硫醚衍生物新趋势全球药品市场现状和发展态势论文基于透明质酸-紫杉醇前药的载药胶束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业动态2013年全球制药企业市值15强论文异鼠李素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综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茚并异喹啉类化合物研究进展技术交流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头孢呋辛酯微粒的工艺研究新趋势未来5年基因药品销售将大幅增加药学前沿抗结核新靶点及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论文二氟代苯甲亚砜基乙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信息2012年有望获得FDA批准的热点药物论文HPLC手性固定相法拆分恩替卡韦光学异构体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召开2011年度编委会论文皮细胞三维培养芽生模型的构建信息2012年新药研发展望(1)论文数字胃肠道模型的建立及在硝苯地平缓释片人体吸收预测中的应用信息2012年新药研发展望(2)药学前沿糖肽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再次入选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药学前沿PARP抑制剂与合成致死信息2011年美国FDA批准新药论文刺芒柄花素氮芥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信息2011年美国FDA批准新药(2)论文蝴蝶戏珠花茎的化学成分(英文)信息2012年1~2月美国FDA批准新药论文两面针与毛两面针药材中5种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信息第六届国际分子模拟与信息技术应用学术会议论文稳定沉默TRB3细胞模型及TRB3启动子报告基因的建立综述Rho/ROCK通路与NADPH氧化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信息本刊编委段金廒教授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论文新型三环类地氯雷他定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与分子对接信息2012年3~4月FDA批准新药论文长春新碱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信息2012年全球在研的抗肿瘤药物论文硫酸氢氯吡格雷异构体的手性拆分及其限量检查信息中国药科大学“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课题“十一五”任务通过验收论文中国健康志愿者口服奈必洛尔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信息2012年有望上市的新药论文奥硝唑对映体对小鼠中枢抑制作用研究信息2012年上市新药介绍技术交流超声促水溶-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胶囊壳中铬的含量综述中药复杂成分解析与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获奖成果中药资源化学研究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论文一氧化氮供体型CDDO类似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简报注射用多西他赛磺丁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综述亲水作用色谱在体内药物定量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论文Corey内酯中间体2-氧代三环[2.2.1.0~(3,5)]庚烷-7-羧酸的新拆分方法信息2012年中国药科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论文白蛋白包覆阳离子脂质纳米载体的制备及静脉注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信息2012年中国药科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论文紫杉醇温敏原位水凝胶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信息2012年7月美国FDA批准新药论文代谢组学研究甲硝唑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机体代谢的影响信息2012年中国药科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论文发酵乳酪乳清中生物活性肽对3T3-L1小鼠脂肪细胞PPARγ mRNA表达及NF-κB活性的影响信息2012年8月美国FDA批准新药论文抗甲胎蛋白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条件的优化及活性鉴定综述药物的共晶与盐药学前沿竞争性内源RNA(ceRNAs)研究进展——RNA对话的新机制信息2012年9月FDA批准新药概况论文来那度胺及其氨基糖偶联物的合成及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荣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论文整合素αvβ3小分子拮抗药的二维定量构效关系信息2012年世界新药研发观察论文复方烟酸辛伐他汀双层缓释片的制备及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信息我国未来新药研发重点瞄准四大疾病论文细胞内p53蛋白LC-MS/MS定量方法及其应用信息2012年10月FDA批准新药概况论文p-ERK1/2在一氧化氮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信息2012年11月FDA批准新药概况论文阿奇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信息2012年世界新药研发观察(二)论文利用五特征转基因小鼠获得的全人源抗VEGF单抗的抑制血管生成及抗肿瘤活性(英文)综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信息未来5年全球最具潜力新药预测药学前沿动态拆分技术在手性药物及手性化合物制备中的应用论文取代苯甲酰胍与曲美他嗪偶联物的合成及对Na+/H+交换器-1的抑制活性综述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与血液的相互作用药学前沿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论文蛇床子素二苯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抑制微管蛋白聚合作用综述新型阳离子聚合物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专论对我国中药品种保护现行制度的思考药学前沿干细胞定向分化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论文2甲-氧基雌二醇-RGD肽缀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管生成作用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论文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信息FDA将批准的新药(2011年2季度)论文赤灵芝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信息中国国际临床肿瘤药学大会论文大蒜素亚微乳注射液的制备与质量评价信息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论文手性固定相HPLC法分离测定匹多莫德对映异构体信息国际癌症新药研发趋势论文天花粉蛋白抗小鼠H22肿瘤作用的研究信息中国药科大学新增三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论文RANKL/OPG系统与大鼠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发病的关系及^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的干预作用综述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药学前沿抗糖尿病药物:一种可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方法论文两亲性聚合物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β-环糊精的合成、表征及载药性能信息2010全球生物制药R&D排行榜论文普拉格雷类似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信息2010全球生物制药R&D排行榜(2)论文烷基化白蛋白的合成、表征以及对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的负载信息亚洲生物仿制药市场动态论文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法测定灵芝药材中核苷类成分信息2011中国500强中的医药企业榜单论文LC-MS/MS法对法罗培南钠中有关物质的研究信息世界在研糖尿病新药论文丹参水溶性成分含量变化对大鼠离体心肌能量代谢调节的影响信息“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资金投向呈现立体化论文2-甲基-3-羟基蒽醌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机制综述量子点脂质体技术的应用进展论文新型齐墩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信息2011年6月份美图FDA批准的新药论文利伐沙班衍生物的合成及Xa因子抑制活性信息具有开发潜力的抗帕金森病药论文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胃内滞留片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辑部被教育部评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论文熊果酸对脂多糖诱导的THP-1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网站荣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称号综述不同化学结构药物与hERG钾离子通道的相互作用药学前沿高灵敏度焦磷酸测序平台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论文金雀异黄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潜在的雌激素受体调节活性信息2011年中国药科大学获得授权专利情况论文尿刊酸修饰壳聚糖载基因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体外性质信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论文奥沙米特片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信息2011年中国药科大学获得授权专利情况(2)论文糖尿病对乳腺癌耐药蛋白表达和功能的组织特异性损伤作用信息10个正在开发的热点治疗性疫苗论文山绿茶总黄酮抑制实验性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观察信息10个正在开发的热点治疗性疫苗(2)论文盐胁迫对胶霉毒素生物合成基因gliT表达的影响简报紫杉醇高产菌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定信息。
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的合成、抗癌活性研究以及自组装构建药物自传递系..
摘要Bola型两亲分子是一类中间为疏水链,两端为亲水头基的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不仅本身具有独特的结构,还能在界面和溶液中形成各种稳定的纳米自组装体,因而可以用于构建包括药物载体在内的各种新型功能性材料。
药物自传递系统是指药物分子不借助其它外加载体材料,本身能形成纳米自组装体从而实现药物靶向递送的一种递药系统。
构建药物自传递系统一方面能改善递药体系的载药率,另一方面免除了外加载体的使用,因而能避免载体引起的毒副作用。
槲皮素是一种具有广泛天然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高血压和抗炎等广泛的药理活性。
鉴于其极具潜力的药物应用价值,槲皮素在药物发现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论文课题基于bola型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槲皮素潜在的药理活性,首次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以及质谱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确认。
然后,我们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上测试了这类化合物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活性,发现了一系列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并做了进一步的构效关系分析和抗癌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因结构中疏水烷基链的长度差异和刺激响应性基团的不同,其抑制肿瘤细胞的能力会有所差异。
同时这类化合物也被发现可以通过抑制HSF1以及Bcl-2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并对抗细胞耐药性。
接下来,我们探究了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的自组装性质,并研究了该类化合物形成的纳米自组装体载药和释药的能力。
综上,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发展了一类结构独特且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的新型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该类化合物能形成纳米自组装体的特性使其能够作为药物自传递系统在肿瘤等重大疾病的靶向治疗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分子自组装,药物自传递系统,抗肿瘤活性ABSTRACTBolaamphiphilic molecules are compounds which contain two hydrophilic head groups connected via a hydrophobic chain. Thanks to their uniqu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bolaamphiphiles are able to form various hierarchically stable self-assemblies at the interfaces and in solutions hence to be applied as func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drug delivery carriers.Drug self-delivery means that the drug itself can form nanosize self-assemblies as delivery system to transport the drug to the target tissues.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carrier-assistant) drug delivery system, the drug self-delivery system has been granted with higher drug loading, less adverse effect thanks to be free of additional carrier.Quercetin is a kind of flavonoids widely available from natural sources. It possesses of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tumor, anti-virus, antihypertension and anti-inflammation etc, therefore to attract more attention in medicinal and pharmceutical research.In the work of this thesis, taking the unique structure of bola compound and the bioactivity of quercetin, a series of bola quercetin-lipid conjugates have been designed,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1H-NMR, 13C-NMR and MS etc. Then the antiproliferation activity of these synthetic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on various cancer cells, which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bola structure and the hydrophobic chain length on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e bola compounds. Moreover, these compounds could down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HSF1 and Bcl-2, indicating their ability to fight against drug resistance and induce apoptosis. Then we studied the self-assembly of these bola lipid-quercetin conjugates and assessed their ability to form the drug self-delivery system.In summary, we developed a series of novel bola quercetin-lipid conjugates, which not only exhibited potent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against cancer cells and induced apoptosis, but also possessed promising self-assembly ability to construct drug self-delivery system. Our studies therefore highlighted the great potential of these compounds for future application in treating cancer and other life-threatening diseases.Keywords: Bola lipid-quercetin conjugates, Self-assembly, Drug self-delivery system, Anticancer study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I)缩略词 (VII)1 绪论 (1)1.1 Bola型两亲性分子 (1)1.1.1 两亲性分子以及其自组装 (1)1.1.2 Bola型分子 (2)1.2 药物自传递系统 (4)1.3 槲皮素的研究现状 (8)1.3.1 槲皮素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9)1.3.2 槲皮素的生物活性 (10)1.3.3 槲皮素衍生物的合成策略研究 (11)1.4 小结 (15)2 研究目的以及合成路线设计 (17)2.1 研究目的以及意义 (17)2.2 合成路线设计 (17)3 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的化学合成 (21)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3.2 实验操作 (21)3.2.1 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I的合成 (21)3.2.2 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II的合成 (27)3.2.3 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III的合成 (35)3.2.4 非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IV类)的合成 (38)3.3 结果与讨论 (41)3.4 小结 (46)4 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47)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7)4.2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研究 (48)4.3 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48)4.3.1 Hochest 33342染色实验 (48)4.3.2 流式细胞荧光分选实验 (49)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3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49)4.4 结果与讨论 (50)4.4.1 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结果分析 (50)4.4.2 诱导细胞凋亡研究 (53)4.4.3 调控细胞凋亡通路研究 (54)4.5 小结 (55)5 Bola型槲皮素类脂衍生物的自组装及载药释药能力评价 (57)5.1 实验仪器和材料 (57)5.2 纳米自组装体的制备以及表征 (57)5.2.1 纳米自组装体的制备 (57)5.2.2 纳米自组装体临界聚集浓度的测定 (57)5.2.3 纳米自组装体粒径的表征 (58)5.3 纳米自组装体的载药与释药 (58)5.4 结果与讨论 (59)5.4.1 纳米自组装体的形态以及性质研究 (59)5.4.2 纳米自组装体的载药释药能力评价 (62)5.5 小结 (64)6 结论与展望 (67)致谢 (69)参考文献 (71)附录 (77)已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77)VI缩略词缩略词英文全称中文释义CAC Critical aggregation concentration 临界聚集浓度DCM Dichloromethane methylene chloride 二氯甲烷DDSs Drug delivery systems 药物传递系统DLS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动态光散射DMF N,N-Dimethylformamide N,N-二甲基甲酰胺DMSO Dimethyl sulfoxide 二甲基亚砜DOX Doxorubicin 阿霉素DSDSs Drug self-delivery systems 药物自传递系统DTX Docetaxe 多西他赛EGCG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没食子酸酯EPR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实体瘤高通透滞留效应FACS 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 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法FADD 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 protein 死亡结构域蛋白GSH Glutataione 谷胱甘肽HCPT 10-hydroxycamptothecin 喜树碱HSE Heat shock element 热休克原件HSF Heat shock factor 热休克因子HSP Heat shock protein 热休克蛋白ICG Indocyanine green 吲哚菁绿LA Lactobionic acid 乳糖酸OA Oleate acid 油酸脂OEGCG Oligomerized EGCG 低聚没食子酸酯PBS Phosphate buffer saline 磷酸缓冲盐溶液PEG Polyethylene glycol 聚乙二醇PTX Paclitaxel 紫杉醇RO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活性氧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扫描电子显微镜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透射电子显微镜THF Tetrahydrofuran 四氢呋喃TNFR Tumor necrosis factor 肿瘤坏死因子UA Ursolic acid 熊果酸VII1 绪论1.1 Bola型两亲性分子1.1.1 两亲性分子以及其自组装两亲性分子是由亲水与疏水基团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一类分子(图1.1)[1]。
抗肿瘤药物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设计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1舢留∞h“神数.-
lm●●c出-on
o,
舯●料mo吖咖—强
“91.3^‘锏^舛赡两删船舾秘瞄・i细嘶・xpmsai锄or幻p0岫觥K-etvay
1.2鬼臼毒素衍生物的研究历史
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James Black先生曾说过:新药发现的最有效途径是基于旧药的
F’哪口~^鹪oc删h lremtry(:cnD●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弧新
签字日期:Ⅺ够年,J月也日
…名:白乙
签字日期≯辟/2月形日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一章文献综述
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 1)又叫鬼臼素、鬼臼毒、鬼臼脂素是从鬼臼类植物中分离
得到的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nJ,鬼臼类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西藏、陕西、 四川等地12l。鬼臼毒素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820年,当时美洲鬼臼和喜马拉雅山区鬼臼的干 燥根茎被当地人用作利胆剂和泻药,1820—1942年鬼臼类植物的根茎的水不溶性提取物鬼 臼树脂被列入美国药典.1861年Bentley发现了鬼臼毒素的抗肿瘤活性.1880年Podwyssotzki
肉瘤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症亦有一定的疗效【引。
R
R 2 Me
R。 H Etoposide
3吼H瑜・融
OMe
.№卜臣渊Etopopt髓
OH
Podophyllotoxin 1
Fig.1.1.Podophyllotoxin,Etoposide,Teniposide and Etopophos
此外,还有NK一611(5)、GL-311(6)、TOP.53(7)、F11782(8)等多个化合物正在进行
are
of the derivatives exhibit antitumur activity.All the target
罗丹宁衍生物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罗丹宁衍生物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乔春华
申请号:CN201110003962.9
申请日:20110110
公开号:CN102058585A
公开日:
201105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抗肿瘤药物领域,涉及一种以罗丹宁为母环的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抗癌药物的应用,所述以罗丹宁为母环的衍生物的结构通式为:,式中,R选自:L-型天然氨基酸的侧链、D-型非天然氨基酸的侧链、C~C的开链脂肪烷基、C~C的环状脂肪烷基、C~C的芳香烷基;R 选自:氢原子、卤素、苯基、联苯、C~C的取代苯基、C~C烷基;R选自:磺胺基、各种取代的磺酰基。
所述以罗丹宁为母环的衍生物对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申请人:苏州大学
地址: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陶海锋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含3-羧烷基罗丹宁衍生物的抗菌化合物[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含3-羧烷基罗丹宁衍生物的抗菌化合物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朴虎日,郑昌吉,孙良鹏,苗京,徐丽丽
申请号:CN201110213051.9
申请日:20110720
公开号:CN102391262A
公开日:
2012032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类含3-羧烷基罗丹宁结构的新型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其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表现出显著的抗菌活性,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诺氟沙星有更好的抑菌效果,因此具有制备成抗菌药物的潜质,本发明为研制新的抗菌药物提供了先导化合物,其合成方法简单,合理,生产成本低。
申请人:延边大学
地址:133002 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罗丹宁衍生物及其用途[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罗丹宁衍生物及其用途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花建丽,毛江毅,郭福领,贺楠楠,武文俊,应伟江,田禾申请号:CN201210003358.0
申请日:20120106
公开号:CN102532121A
公开日:
2012070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罗丹宁衍生物及其用途。
所述的罗丹宁衍生物:以含多环芳环基或/和多环芳杂环基的基团为电子给体,以2-(1′,1′-二氰基)罗丹宁作为电子受体;或以含多环芳环基或/和多环芳杂环基的基团为电子给体,以2-(1′,1′-二氰基)罗丹宁作为电子受体,以共轭芳杂环基为桥链基,所获得的罗丹宁衍生物,它们均具有独特的光电化学性能,可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敏剂的应用。
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
地址:200237 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陈淑章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硕士论文--丹皮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福建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丹皮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姓名:康建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药物化学指导教师:林友文2011-03丹皮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中文摘要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创伤和消化系统疾病等的防治及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一直是医学界追求的最主要目标。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癌细胞的分化异常及增殖过度密切相关,而且也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减少相关。
因而开发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新药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思路。
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显示丹皮酚在体内、外实验中均具有抗肿瘤作用,并且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本文以间苯二酚为原料,经乙酰化、甲基化两步合成丹皮酚。
然后以丹皮酚为先导,以丹皮酚的酮羰基与胺类化合物的胺基缩合,合成一系列丹皮酚席夫碱衍生物,并以席夫碱为配体合成了丹皮酚及其衍生物金属配合物。
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1、丹皮酚合成:以间苯二酚为原料,通过乙酰化得到2,4-二羟基苯乙酮,应用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相转移催化剂与碘甲烷甲基化,直接用水蒸气蒸馏得到丹皮酚,总收率68.32%,目标化合物通过UV、IR等表征。
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
2、合成12个丹皮酚类衍生物:其中8个席夫碱衍生物分别是N’-[1-(2,4-二羟基苯基)亚乙基]苯甲酰肼(B1)、双(2’.4’-二羟基-α-甲基苄基)-二亚胺(B2)、双(2’,4’-二羟基-α-甲基苄基)-乙二亚胺(B3)、双(2’,4’-二羟基-α-甲基苄基)-1,3-丙二亚胺(B4)、5-甲氧基-2-[1-(丙亚胺基)乙基]苯酚(P1)、双(2’-羟基-4’-甲氧基-α-甲基苄基)-二亚胺(P2)、双(2’-羟基-4’-甲氧基-α-甲基苄基)-乙二亚胺(P3)、双(2’-羟基-4’-甲氧基-α-甲基苄基)-1,3-丙二亚胺(P4);以及4个金属配合物:CuB1、CuPae、RuP3、RuP4。
《芦荟大黄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芦荟大黄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一、引言近年来,肿瘤治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作为一种天然化合物,因其具有抗肿瘤、抗炎等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合成芦荟大黄素衍生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二、芦荟大黄素衍生物的合成1. 材料与方法(1)原料与试剂实验所需的芦荟大黄素、有机溶剂、催化剂等均为市售产品,纯度符合实验要求。
(2)合成步骤以芦荟大黄素为原料,通过酯化、酰胺化等反应,合成一系列芦荟大黄素衍生物。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芦荟大黄素与酸酐进行酯化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然后,将酯类化合物与胺类化合物进行酰胺化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
2. 结果与讨论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合成了一系列芦荟大黄素衍生物。
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确认了其结构。
同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进一步了解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三、抗肿瘤活性研究1. 材料与方法(1)细胞株与试剂选用人胃癌细胞株、人肝癌细胞株等作为实验细胞。
MTT法、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方法。
(2)实验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芦荟大黄素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研究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周期、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合成的一系列芦荟大黄素衍生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
其中,某些衍生物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芦荟大黄素本身。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这些衍生物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周期阻滞、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变化。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衍生物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肿瘤细胞内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四、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了一系列芦荟大黄素衍生物,并研究了其抗肿瘤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这些衍生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周期阻滞、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变化。
基于串联反应构建优势骨架和抗肿瘤药物发现
基于串联反应构建优势骨架和抗肿瘤药物发现基于优势骨架的多样性导向合成(privileged-substructure-based diversity oriented synthesis,p DOS)是构建高质量类药性小分子化合物库的有效策略,发现和构建具有反应活性的优势骨架是该策略的关键。
本论文基于多种串联反应构建了优势骨架并通过表型筛选发现了药物先导物,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基于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串联反应构建了新型螺环吡唑酮抗肿瘤骨架并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2)通过有机小分子催化的异罗丹宁与α,β-不饱和醛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发展了高效构建手性优势骨架4,5-二取代异罗丹宁的方法;(3)通过氧化还原-氨基化-芳构化-Friedel-Crafts酰基化串联反应快速构建了吡咯[1,2-b]异喹啉-10(5H)-酮优势骨架并发现了新型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一、基于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串联反应构建新型螺环吡唑酮抗肿瘤骨架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串联反应构建新型螺环吡唑酮及其抗肿瘤构效关系研究表型筛选在药物发现中日益受到重视。
相比于基于靶点的药物筛选,表型筛选可以直接评估化合物在细胞整体水平的活性。
高质量的类药性小分子化合物库是表型筛选的物质基础,将高质量类药性小分子库与表型筛选相结合,以发现新的药物先导物,进而阐明其作用机制,有着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了构建高质量的小分子化合物库,本课题组前期将药物分子中普遍存在的优势骨架与发散性有机催化的串联反应整合,发展了发散性有机催化的不对称串联反应策略(DOCA)。
通过简单易得的手性吡唑四氢吡喃半缩醛高效的合成了立体结构多样性的骨架,并成功发现了新型螺环吡唑酮抗肿瘤骨架。
在此基础上,本课题通过设计合成了不同取代基、不同立体构型的新型螺环吡唑酮对其进行了初步构效关系研究,发现了一个高活性抗肿瘤化合物。
(二)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串联反应构建新型吡唑酮螺环己二烯酮骨架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通过简单易得的手性吡唑四氢吡喃半缩醛高效合成了新型吡唑酮螺环己二烯酮抗肿瘤骨架。
一系列褪黑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炎和抗癌活性研究
一系列褪黑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炎和抗癌活性研究一系列褪黑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炎和抗癌活性研究褪黑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激素,能够调节人类的睡眠和觉醒周期,促进褪黑素受体的激活,从而影响多种生理功能。
此外,褪黑素还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褪黑素的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褪黑素衍生物,并对其抗炎和抗癌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对褪黑素结构的组成部分进行改变,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取代基的褪黑素衍生物。
这些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和酶催化合成。
化学合成方法通常利用有机合成化学反应,通过改变原料物分子结构上的取代基,来实现对目标物分子结构的改变。
酶催化合成方法则利用特定的酶催化剂,在生物体内对目标物分子进行特异性反应,实现目标物的合成。
通过这些合成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有效地调控褪黑素衍生物的结构,从而调整其生物活性。
其次,研究人员对一系列褪黑素衍生物的抗炎活性进行了评价。
炎症是一种生物体对损伤或感染的一种免疫应答,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一系列炎症性疾病。
研究表明,褪黑素衍生物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并发挥抗炎作用。
例如,某些褪黑素衍生物可以通过抑制核因子-kB(NF-κB)通路的激活,阻断炎症反应过程,从而减轻炎症症状。
此外,一些褪黑素衍生物还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释放,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
最后,研究人员还对一系列褪黑素衍生物的抗癌活性进行了研究。
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研究发现,褪黑素衍生物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癌作用。
一方面,褪黑素衍生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通过干扰细胞周期的调控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另一方面,褪黑素衍生物还能够诱导癌细胞凋亡,通过调节癌细胞的凋亡信号通路来促使癌细胞死亡。
总之,近年来,在褪黑素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一系列褪黑素衍生物,并对其抗炎和抗癌活性进行研究,不仅促进了对褪黑素衍生物结构与活性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种黄酮衍生物前药及合成和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100857.2(22)申请日 2020.10.15(71)申请人 天津科技大学地址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第13大街29号(72)发明人 滕玉鸥 崔姗姗 赵连波 郝磊 傅玉鹏 程严 芦逵 王栋 郁彭 (51)Int.Cl.A61K 47/60(2017.01)A61K 47/54(2017.01)A61K 47/61(2017.01)A61K 31/4709(2006.01)A61P 35/00(2006.01)C08G 65/333(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黄酮衍生物前药及合成和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应用(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酮衍生物前药,具体是以人体的条件必需氨基酸酪氨酸为连接臂,利用酪氨酸三种不同化学性质的官能团:氨基、羧基和酚羟基,分别连接聚乙二醇单甲醚、黄酮衍生物和肿瘤相关糖抗原,将黄酮衍生物修饰为具有靶向性且理化性质更佳的前药。
本发明提供的黄酮衍生物前药对多种肿瘤细胞,包括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结肠癌细胞HCT ‑116表现出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可望开发成新的抗肿瘤药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页CN 112168976 A 2021.01.05C N 112168976A1.一种黄酮衍生物前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药由L-酪氨酸、黄酮衍生物I、聚乙二醇单甲醚和肿瘤相关糖抗原制得;其中,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的分子量为300~100000Da;所述肿瘤相关糖抗原为T抗原、Tn抗原、TF抗原、sTn抗原、sLe x抗原等及它们的氟代衍生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酮衍生物前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药的结构通式为:其中,TACAs为肿瘤相关糖抗原,R为羟基,氨基,乙酰氨基或烷基;n=4~2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酮衍生物前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肿瘤相关糖抗原为Tn抗原,所述前药结构式为:其中,n=4~2000。
【CN109908134A】一种利用红曲色素组份及其衍生物制备的抗癌制剂【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86041.4(22)申请日 2019.04.10(71)申请人 福州大学地址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福州大学城学院路2号福州大学新区(72)发明人 郑允权 任真真 郭养浩 石贤爱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代理人 蔡学俊(51)Int.Cl.A61K 31/365(2006.01)A61K 31/352(2006.01)A61K 31/4355(2006.01)A61K 47/36(2006.01)A61K 47/38(2006.01)A61K 47/40(2006.01)A61P 35/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利用红曲色素组份及其衍生物制备的抗癌制剂(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红曲色素组份及其衍生物制备的抗癌制剂。
其是利用红曲色素组份,包括红斑胺(Rubropunctamine)、红曲红胺(Monascorubramine)、红曲素(Monascin)、红曲黄素(Ankaflavin)、红斑素(Rubropunctatin)、红曲红素(Monascorubrine)、莫娜斯佛瑞尔A (M o n a s f l u o r e A )和莫娜斯佛瑞尔B (Monasfulore B)及其衍生物与纳米淀粉、纳米纤维素或纳米糊精共同制成的纳米级抗癌制剂,其可极大提高红曲色素组份及其衍生物在水中的分散性和光稳定性,克服其水溶性和光稳定性不佳的问题,同时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性能和抗癌活性。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CN 109908134 A 2019.06.21C N 109908134A1.一种利用红曲色素组份及其衍生物制备的抗癌制剂,其特征在于:将红曲色素组份或其衍生物与药物载体制成所述抗癌制剂;所述药物载体为纳米淀粉、纳米纤维素或纳米糊精。
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肿瘤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
然而,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单一的治疗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因此,寻找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靶点抗肿瘤药物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丹皮酚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天然生物碱,已经被证明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因此,对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有望为开发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的多靶点抗肿瘤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拟设计合成多个不同结构类型的丹皮酚及其衍生物,通过生物学活性筛选,探讨其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合成一系列丹皮酚及其衍生物:通过化学手段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结构类型和修饰基团的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包括单一化合物和复合化合物。
2. 生物学活性评价: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小鼠移植瘤实验评价合成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3. 作用机制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技术,探讨合成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包括细胞周期调控、凋亡通路、信号转导等。
研究意义:
本次研究有望为开发具有较高安全性和良好抗肿瘤活性的多靶点抗肿瘤药物提供新思路。
具体意义如下:
1. 增加了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化合物库的规模和多样性,为寻找具有更优良的抗肿瘤活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 通过研究化合物的作用机制,揭示了丹皮酚及其衍生物作为抗肿瘤化合物的作用模式和具体机制,为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高良姜素含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高良姜素含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罗焱;尤朋涛;杨敏;刘焱文;刘丹【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7(029)004【摘要】Galangin,a naturally occurring bioflavonoid,has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However,few literatures on its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have been reported.In the present study,five nitrogen-containing galangin derivative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the structures of the synthesized derivativ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 NMR,13C NMR and MS,then the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these derivatives were assayed by MTT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against human prostatic carcinoma cell line PC-3 of 2-phenyl-3,5,7-trihydroxy-8-(morpholinomethyl)-4H-chromen-4-one 2c (IC50 11.37 μmol/L) and 2-phenyl-3,5,7-trihydroxy-8-(piperazin-1-ylmethyl)-4H-chromen-4-one 2d (IC50:13.57 μmol/L) were more potent than galangin (IC50:41.66 μmol/L) while the compound 2d exhibited the highest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against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line Lovo with about 5.22-fold more potent than galangin.The increase of the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these derivatives was possibly relat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 into the 8-site of galangin.%高良姜素是一种天然来源的黄酮醇类化合物,药理作用广泛,但尚未有关于其结构修饰的研究报道.本文以高良姜素为原料,设计、合成了5个高良姜素含氮衍生物,并对其结构进行1H NMR、13C NMR及MS表征;然后采用MTT法测试结构修饰产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苯基-3,5,7-三羟基-8-(吗啉甲基)-4H-色烯-4-酮(2c)和2-苯基-3,5,7-三羟基-8-(哌嗪-1-甲基)-4H-色烯-4-酮(2d)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IC50:11.37和13.57 μmol/L)显著优于高良姜素(IC50:41.66 μmol/L),分别提高了3.66倍和3.07倍;化合物2-苯基-3,5,7-三羟基-8-(哌嗪-1-甲基)-4H-色烯-4-酮(2d)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较高良姜素提高了5.22倍.该系列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的增强可能与8-位上含氮杂环的引入有关.【总页数】4页(P575-578)【作者】罗焱;尤朋涛;杨敏;刘焱文;刘丹【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武汉430065;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4【相关文献】1.岩白菜素含氮衍生物的仿生合成 [J], 孙科;王继良;邹澄;赵庆;余琴;张荣平2.新型含游离羟基鱼藤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J], 何海;姜志辉;周杏子;贺胜;吴新荣3.含1-[4-二-(4-氟苯)甲基]哌嗪官能团的1,2,3-三氮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J], 莫松;丁勇;张刚;张震;杓学蓓;李清寒;杨学军4.含1,2,3-三氮唑基团的新型四氧杂杯[2]芳烃[2]嘧啶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J], 吴鑫; 余永波; 安琳; 黄统辉5.含1,2-苯并噻嗪结构的咪唑并[1,2-b] [1,3,4]三氮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J], 王新;赵小美;张平平;汲霞;胡国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类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四类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及意义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伤是导致许多疾病的重要因素,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因此,开发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许多天然产物已被证明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然而,完全的理解其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四类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以深入了解其潜在的药理作用机制。
2. 研究对象本研究将选择四类天然产物进行研究,包括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类黄酮和生物碱。
这些天然产物被广泛分布于植物中。
3.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通过文献查阅、实验室分离、化学结构表征和体外实验等方法研究四类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
具体来说,主要研究内容包括:3.1 茶多酚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茶多酚是茶树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其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已得到充分证明。
本研究将通过不同的体外实验方法评估茶多酚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探索其可能的抗肿瘤机制。
3.2 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其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已被广泛研究。
本研究将进一步研究不同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并探讨其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3.3 类黄酮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类黄酮是植物中的一类重要生物活性成分。
本研究将通过体外实验方法评估不同类黄酮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并分析其结构和活性之间的关系。
3.4 生物碱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生物碱是一类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
本研究将通过实验室分离、化学结构表征和体外实验等方法,研究不同生物碱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并探索其潜在的药理作用机制。
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文献查阅、实验室分离、化学结构表征和体外实验等方法,具体的技术路线包括:4.1 文献查阅通过文献查阅了解目前天然产物抗氧化和抗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物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设计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抗肿瘤药物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设计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
当前,化学疗法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治疗癌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鬼臼毒素(MMAE)是一种强效的肿瘤毒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导致其死亡。
然而,MMAE存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上的问题,其中包括快速代谢和不利的毒副作用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人们对鬼臼毒素衍生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通过对MMAE结构的修改和合成设计,已经成功制备出了具有更好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的衍生物。
这些衍生物包括:鬼臼双肽编码抗体药物联合物、鬼臼毒素前体、鬼臼毒素与植物毒素的杂交物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并合成一系列新的鬼臼毒素衍生物,并评估它们的抗肿瘤活性和生物学特性,为开发更有效的肿瘤治疗药物提供参考和指导。
3. 研究内容(1)对鬼臼毒素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并设计一系列具有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的鬼臼毒素衍生物。
(2)采用有机合成化学方法,合成目标衍生物,并利用一系列物理化学手段将合成物进行表征。
(3)通过细胞实验和体内实验,评估目标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和生物学特性,并与原始的鬼臼毒素进行对比分析。
4.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成果将对开发更好的肿瘤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新合成的鬼臼毒素衍生物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可以减少药物的代谢和不良反应,并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本研究还将对肿瘤治疗领域的其他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5.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有机合成化学方法,结合细胞实验和体内实验,评价目标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和生物学特性。
(1)设计并合成目标衍生物。
(2)对合成的衍生物进行性质表征,包括物理化学性质、分子结构和药效学活性等。
(3)采用细胞实验,测定目标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和抗肿瘤能力,包括细胞毒性、细胞增殖抑制和促进细胞凋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