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教案
《迟到》教案(闫保林)
《迟到》教案(闫保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迟到》这篇文章,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生活中的道德和人际关系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迟到》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讨论和思考生活中的道德和人际关系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迟到》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启示,关注生活中的道德和人际关系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迟到》,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和人际关系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迟到》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4.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和人际关系问题。
6.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迟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生活中的道德和人际关系问题时,是否能够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和见解。
3. 评估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就课文《迟到》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写一篇读后感。
八、教学资源:1. 课文《迟到》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 生活案例集,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和人际关系问题。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迟到》的作者和背景,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五年级语文《迟到》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迟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迟到》一文,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分享、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课文,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课堂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画出生字词。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指导停顿、语气等。
3.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释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情感,体会作者的心情。
4.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5.课堂写作(1)教师给出写作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情感体验,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讲解、讨论、写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迟到》课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课文《迟到》2.生字词卡片3.写作素材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收集改进意见。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生字词掌握:教师通过设计趣味性的生字词游戏,如“生字接龙”、“猜字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词。
《迟到》备课教案
《迟到》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作者的心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错误,积极改正的品质。
(3)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作者的心情。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迟到》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教学多媒体,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迟到”的理解和经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问题: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迟到?他迟到的后果是什么?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2)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或写作练习。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主题“迟到”的思考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迟到”的小短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迟到》
五年级语文教案《迟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通过迟到事件表达的情感。
1.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2学会通过关键词句概括段落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守时的良好习惯。
3.2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感悟教育的真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1.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迟到的看法。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指导学生朗读,关注重点词语。
三、分析课文1.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作者迟到的原因。
3.分析课文第二段,感悟作者的心理变化。
四、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交流学习成果。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强调重点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交流感悟。
2.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二、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第三段,理解作者迟到后的心情。
2.分析课文第四段,感悟作者接受教育的过程。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2.家长签字确认。
六、课后延伸1.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守时的名言警句,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1在分析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请大家仔细阅读第一段,找出作者迟到的原因。
”“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明作者当时的心情?”1.2在学习生字词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对话:“请大家看看这个词‘’,你能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吗?”“这个词‘督促’,你能说说它在文中的意思吗?在生活中你是如何理解它的?”二、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作者在文中说‘我排在队伍的低着头,脸红得像一个熟透的苹果’,这句话中哪个词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到‘父亲瞪了我一眼,那一眼仿佛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你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教学过程补充:第一课时三、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小明,你能读一读这一段吗?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迟到了?”“小华,你觉得作者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2.分析课文第二段,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小丽,你能在黑板上画一画作者迟到时的心情变化图吗?”“小强,你觉得作者在等待时心里会有什么感受?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支持你的观点吗?”第二课时二、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第三段,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小王,你觉得作者在迟到后最担心的是什么?”“小李,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接受教育的过程吗?这个过程让你有什么感受?”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每组请派一个代表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
《迟到》语文教案
《迟到》语文教案《迟到》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
2、查阅作者的资料,尤其要关注有关作者成绩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1、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评价。
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
史学名著,《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3、是的,谁都会犯错,那天我就出错了?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过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2、汇报读书情况。
3、预习了,刚才我们又进行了再次阅读,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4、评价,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吗?(注意归纳)三、个性阅读,解疑品赏1、读书贵在有疑。
刚才有同学问: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狠狠地打,打得狠吗?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词句。
A 打的动作:B 打的声音:咻咻C 打的过程:D 作者的伤痕: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父亲打我究竟有多狠(出示句子)我挨打了!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2、就这样,体会着作者挨打时的心情,先读出这句话,再把她没有说出口的话讲出来。
3、小结:注意学生关注的方面和运用的读书方法。
4、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我究竟该不该打,不打不行吗?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迟到》教案三篇
【导语】⽂章以倒叙⽅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挨打的往事,写⽗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爱的理解和感受。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课⽂内容,体会⽗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中描写“我”⼼理活动的句⼦,明⽩作者对严厉的⽗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步体会⼈物的⼼理变化。
过程与⽅法 1.初读课⽂,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学会感恩,学会孝顺⽗母,激发对⽣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内容,体会⽗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中描写“我”⼼理活动的句⼦,明⽩作者对严厉的⽗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步体会⼈物的⼼理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课⽂中描写“我”⼼理活动的句⼦,明⽩作者对严厉的⽗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步体会⼈物的⼼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然段,感知⽗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然段,感知⽗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 学习1-10⾃然段,感知⽗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 ⼀、谈话导⼊,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篇课⽂《迟到》,看看⽂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齐读课题) ⼆、初读,整体感知。
1.⾃由读⽂,读准字⾳,读通句⼦。
2.再次浏览,思考:⽂章写了⼀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提出不懂的问题。
《迟到》语文教案
《迟到》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迟到》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迟到》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时间的重要性,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迟到》是一篇讲述一个人因为迟到而带来一系列麻烦的故事。
故事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经历过迟到的情况?迟到会给你们带来什么麻烦?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迟到》,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教师巡回指导。
3.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时间的重要性”的作文。
第四章: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堂写作练习,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6.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7.2 课后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对时间重要性的认识。
第八章:教学资源8.1 课文文本提供《迟到》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复习。
五年级语文《迟到》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迟到》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和理解课文《迟到》的内容。
学生能够掌握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课文的朗读和表演,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守时的意识。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对父母工作的尊重和理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迟到》的内容简介: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学生因为起床迟到而匆忙赶往学校的故事。
故事中,学生因为迟到而感到焦虑和内疚,也体会到了时间的紧迫感。
2.2 生字词的掌握: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迟到、焦虑、内疚、紧迫感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讨论关于时间的话题,引出本课的主题《迟到》。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组词等方式,学习和掌握生字词。
第四章:课堂练习与作业4.1 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2 作业布置:学生需要回家后将课文背诵给家长,并请家长签名确认。
学生需要写一篇关于“我的一天”的作文,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5.2 作业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朗读与表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课文情节的表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6.2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能力。
《迟到》语文教案教学设计5篇
《迟到》语文教案教学设计篇5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迟到的茗茗》,并知道茗茗经常迟到的真正原因。
2、要求幼儿懂得每天要按时上学,做到不迟到。
3、教育幼儿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并能连贯讲述故事。
难点:请幼儿自己制定一个作息表,并帮助自己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活动准备《迟到的茗茗》的图片、幼儿用书《迟到的茗茗》、《我的作息表》活动过程一、激趣引入——我用谈话形式来吸引幼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性。
师: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叫茗茗,他在上学时经常迟到。
老师批评他,他总是说:“不是我的.错”。
是不是茗茗的错呢?好,现在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迟到的茗茗》好吗?二、出示教学图片,采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这一环节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
1、分段讲故事。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方法和提问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先通过观察后,再鼓励我们大胆表达。
这样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并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视听觉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翻阅幼儿用书《迟到的茗茗》完整欣赏故事,使幼儿懂得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不要依赖别人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看幼儿用书的形式让幼儿完成整欣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能大胆讲述故事简单的对白,我利用幼儿用书让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
3、通过交流讨论茗茗经常迟到的原因?上学为什么不能迟到?你们也要上小学了,怎么样才能保证自己上学不迟到?等等,并引导幼儿深入分析故事帮助幼儿领悟要想不迟到,只有改变自己。
三、操作法: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作业《我的作息表》在这一环节,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的作息表能更进一步加强幼儿对时间的观念,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反思让幼儿先观察图片,再听讲故事,幼儿知道故事的内容。
交流讨论环节茗茗经常迟到的原因。
《迟到》语文教案
《迟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迟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时间的重视,明白迟到的不良后果。
(2)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理解迟到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迟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迟到》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释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迟到的含义和后果。
(2)引入课文《迟到》的主题。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迟到》。
(2)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呈现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生词和短语造句。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避免迟到。
(2)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共同总结避免迟到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课文《迟到》朗读给家长听,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次自己迟到的经历,以及迟到给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要引导学生思考迟到的后果,培养他们对时间的重视和他人的尊重。
作业布置方面,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和写短文,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继续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语文《迟到》教案
小学语文《迟到》教案小学语文《迟到》教案小学语文《迟到》教案1 教学目的:1、知道秋生是为了保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保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
理解:迟到、早晨、稻田、稻秧、赶紧、拉住、牛绳、小声、发生、表扬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运用“赶紧”说一句完好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按“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好。
懂得要保护庄稼的道理。
2、教学难点:“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
“紧、稻”是字形难点。
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与老师表扬秋生的内在联络。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1-2 两小节教学过程:一、审题激趣。
1、出示课题:你今天怎么迟到了提问:这题目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问话)(提示:课题中问句不用标点符号)。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问句?(怎么)2、你读了这个题目觉得想提出什么问题?(1、谁问谁?2、你指谁?3、为什么会迟到?4、迟到后怎么样?)二、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要求边听边标好小节。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考虑答复上面提出的问题。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碰到生字多拼几遍,分析^p 字形,读句子想意思,提出不懂得地方。
2、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用生字卡片认读字词。
四、学习课文1、2 两段。
1、学习第一段(1)、出示第一节的课文投影,看投影,这是什么地方?田里种着什么?你知道稻秧有什么作用吗?(稻秧长大了就是稻子,稻子成熟了就是谷子。
谷子碾成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了。
)(2)、秋生上学路过稻田看到了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怎么样?(秋生看见牛在吃稻秧,他想不能再让牛吃下去了,稻秧吃掉了,稻子颗粒无收了。
《迟到》教案
《迟到》教案《迟到》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迟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迟到》教案1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
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后分的写法。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
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
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
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迟到》语文教案
《迟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迟到》的内容。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会理解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宽容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迟到》的内容。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迟到》的主题。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迟到》,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并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互相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教师对课文《迟到》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写作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互相交流并评价彼此的写作成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迟到》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迟到》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故事材料。
3. 生字词的学习资料。
4. 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材料。
六、教学扩展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五年级语文迟到教案
教案1:听写《迟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迟到与时间观念的重视。
2.培养学生的听力与记忆能力。
3.提高学生写字的准确度。
教学准备:1.课件/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课文《迟到》的录音。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老师介绍《迟到》的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迟到是不好的?”Step 2:听读课文(15分钟)1.教师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故事情节。
Step 3:复述课文(15分钟)1.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复述《迟到》的故事情节。
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句子或者图画进行复述。
Step 4:听写练习(30分钟)1.教师在黑板/白板上抄写几个关键词语,如:“早操、迟到、注意时间、不快乐”等。
2.教师播放《迟到》录音,学生听写关键词语。
3.学生互相检查答案,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Step 5:写作练习(15分钟)1.学生根据《迟到》的故事情节,写一篇关于“我早晨迟到了”的作文。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者虚构的故事进行写作,要求准确地描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修改作文,最后由教师评阅。
教学延伸:1.比较不同故事中迟到的原因及其后果。
2.自编故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编写一个关于迟到的故事,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教案2:探究故事《迟到》中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描述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形象性词语的能力。
3.加深学生对于故事《迟到》的理解。
教学准备:1.课件/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故事《迟到》的文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老师提问:“你们喜欢哪些故事中的人物呢?为什么?”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人物的特点及形象。
Step 2:学习故事《迟到》(10分钟)1.教师介绍故事《迟到》的主要人物,如小明、老师等。
2.教师给学生展示人物形象的图片,进行词语描述。
Step 3:形象描写练习(30分钟)1.教师为学生展示不同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描写。
五年级语文《迟到》的教案
五年级语文《迟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亲情的珍视。
(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迟到》文本及配套练习题。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迟到》,引发学生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配套练习题。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感悟,分享自己的经历。
(2)学生交流感受,培养理解和宽容的品质。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教师推荐与《迟到》风格相近的其他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特点。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电影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
《迟到》备课教案
《迟到》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迟到》。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迟到》。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课文《迟到》。
2.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相关文章、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板书课题《迟到》,引导学生思考迟到的原因和后果。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探讨迟到的原因和后果。
(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课文的主题。
5. 课堂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迟到”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五年级语文《迟到》的教案
五年级语文《迟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观念。
(3)培养学生自律、自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创新写作。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迟到》。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迟到”的理解和经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进行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答练习题。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迟到”的短文。
3. 思考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培养自律、自省的品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迟到》教学设计迟到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
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后分的写法。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
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
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
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速读梳理,理清思路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
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
运用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质疑问难。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 2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1、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评价。
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
《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什么?是的,谁都会犯错,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细读探究,解疑品读师过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在讲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1.细读解疑。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答案吧!(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
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
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出示句子)?我挨打了!?你怎么读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读?3.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呢?直接原因(即从表面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仅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妈和爸在反复催促我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
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
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长远效果,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体现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
(可以在学课文的结尾部分再回顾,体会父亲打?我?的良苦用心。
)4.课文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爸爸??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5.讨论: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1)引导读一读爸爸送东西的三个自然段。
(2)想象回答。
?正在静默的当儿,老师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眼,向教室窗外看去?,结果怎样?(观察课文第二幅插图,想象作者当时想法和心情变化。
)(3)感情朗读,体会伟大的父爱。
从爸爸来到学校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人物心情吗?学生自由选择人物,朗读有关语句,展示自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7.读课文,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引导学生补充课前查阅的有关林海音的资料,体会爸爸对我的严厉和疼爱,让我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8.让?我?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的原因还有什么?三、配乐朗读,升华主题1.师:因为小海音读懂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所以她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由此改变的还有小海音的未来和人生。
2.师生合作感情朗读课文。
3.师:学完课文,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四、联系现实,拓展学习这篇课文是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节选,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原文。
发放材料《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阅读。
2.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同学们了解多少呢?师补充叙述林海音的文学成就,课件出示:林海音在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五、当堂练习训练语言表达:能不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对父爱的认识?父爱如山,父爱如大海,如阳光、月光、春风、春雨……六、总结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面对一些错误。
不过,?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学习生活中,只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它们,我们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最大的失败是失败了不觉悟。
——卡莱尔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
——周恩来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会犯错误。
——列宁我的最重要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
——戴维七、布置作业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写一件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
要求写出父亲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写出你是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的。
八、板书设计九、教后小记篇二:迟到教学设计(详细)迟到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严厉而深沉的爱。
懂得要正确地对待错误,改正错误。
2、学习小金钥匙。
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我改正错误的过程,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刻画父亲形象的。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孩子们听的这首歌叫《送别》是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课文《迟到》就选自《城南旧事》,经典的作品、经典的歌曲,涤荡着我们的心灵,今天我们就在《送别》歌声的引领下,再次走进经典,走进迟到。
2、生齐读课题,请孩子们打开书本。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抓住主要事件,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精读感悟:(一)抓中心句,整体把握内容。
1、那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2、出示句子: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a你能找出句子中的关键字吗?这个“严”字用了三个,似乎有点重复多余,我们把它去掉,句子的情感有什么变化?b这个“很严很严”是作者的一种感受,一种确认,是不能去掉的。
因此在读的时候语气要加重,语速要缓慢。
(抽生读,全班读)(二)感悟父亲的“严”。
1、父亲到底有多严呢?我们又该如何来体会父亲的严呢?2、课后的金钥匙给孩子们支了一招(出示金钥匙)按照金钥匙的提示,我们在体会父亲的严时,应该找哪方面的内容(学生说一说)3、那就按照你们所说的去找一找文中的语句,标画重点词语,并且在旁边作批注。
(出示阅读提示,计时:3分钟)4、学生读文,画句子,师巡视指导。
5、师:现在请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交流阅读笔记,学会倾听,学会修改。
预设:语言:a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读出催促、着急)师:这是人物的什么描写,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带着感受读一读(关注两个感叹号)。
b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关注“起”字,读出生气、命令的口气)c两句话的语气不同,要学会区别,两句话连起读。
师:孩子们读的“起”字读得真棒,一字成句,没有商量,爸真是太严了!还有语句体现父亲的严吗?动作:“爸气极了……就发出咻咻的声音”a 哪些词语突出了父亲的严呢?你能读一读吗?b你认为其中哪些词语写的最精彩,为什么?(学生谈感受读分句,说完一个后问:对于这个词语还有补充的吗?回答完后,全班齐读)师:透过你们的朗读,我放佛看到了父亲正用那鸡毛掸子狠狠地打着我,耳边也似乎听到了藤鞭子“咻咻”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