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相关标准总览

合集下载

RFID国内外标准规范汇总

RFID国内外标准规范汇总

1、国内行业标准:①、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信部无[2007]205号);②、GB/T 29768-2013《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2014年5月实施)③、GB/T 28925-2012《信息技术射频识别 2.45GHz空中接口协议》④、GB/T 28926-2012《信息技术射频识别 2.45GHz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⑤、GB/T 29266-2012《射频识别13.56MHz标签基本电特性》⑥、GB/T 29261.3-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3部分:射频识别》⑦、GB/T 29261.4-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4部分:无线电通信》⑧、GB/T 29272-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方法》⑨、SB/T 10772-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支持安全协议的800/900MHz空中接口通信协议》2、国内军工标准:①、军用射频识别信息服务符合性测试方法GJB 7389-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 ofinformation servi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②、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访问和管理应用接口GJB 7388-2011 Application interface ofreader access and management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③、军用射频识别惟一标识编码解析系统接口GJB 7387-2011 Unique identification coderesolv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④、军用射频识别信息共享服务接口GJB 7386-2011 Information share service interface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⑤、军用射频识别信息服务体系架构GJB 7385-2011 I nformation service architecture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⑥、军用射频识别数据转换协议GJB 7384-2011 Data translation protocol for military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⑦、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接口协议第1部分:800/900MHz GJB 7383.1-2011 Readerinterface protocol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Part 1:800/900MHz⑧、军用射频识别标签数据结构通用要求GJB 7382-2011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ag datastructur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⑨、军用射频识别现场检测设备通用规范GJB 7381-2011 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local testequipment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⑩、军用射频识别设备的系统性能测试方法GJB 7379-2011 System performance test method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⑪、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第2部分:2.45GHz GJB 7378.2-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ir interface Part 2:2.45GHz⑫、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第1部分:800/900MHz GJB 7378.1-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ir interface Part 1:800/900MHz⑬、军用物品唯一标识GJB 7375-2011 Military unique identification for item⑭、军用射频识别术语GJB 7374-2011 Terms of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⑮、军用无源射频识别标签通用规范GJB 7373-2011 G 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passi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⑯、军用有源射频识别标签通用规范GJB 7372-2011 G 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acti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⑰、军用物资和装备自动识别标识符GJB 7371-2011 Identifier for an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military material and armament⑱、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通用规范GJB 7380-2011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⑲、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2部分:2.45GHz参数GJB 7377.2-2011 Air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Part 2:2.45GHz parameters⑳、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1部分:800/900MHz参数GJB 7377.1-2011 Air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Part 1:800/900MHz parameters21、军用射频识别标签惟一标识GJB 7376-2011 Unique identification for military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22、军用射频识别标签和读写器安全测试与评估方法GJB 7370-2011 Securitytest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andreader23、军用射频识别系统安全通用要求GJB 7369-2011 General requirements ofsecurity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3、ISO/IEC标准:①、货运集装箱的ISO 6346 (编码、ID和标识符号),ISO 10374(自动标识)、ISO 18185(安全电子封印)、ISO 17363(货运标签);②、用于动物的ISO 11784(代码结构)、ISO 11785(技术概念)、ISO 14223(扩展代码结构和编码);③、标识“接近”卡的ISO/IEC 14443-1(物理特点)、ISO/IEC 14443-2(射频和功率) 、ISO/IEC14443-3(初始化和防碰撞);④、标识“邻近”卡的ISO/IEC 14443-4 (传输协议)、ISO/IEC 15693-1 (物理特点)、ISO/IEC15693-2 (空中接口和初始化)、ISO/IEC 15693-3(防碰撞和协议);⑤、货物管理的ISO/IEC 15961(数据协议: 应用接口)、ISO/IEC 15962(数据协议: 数据编码规则)、ISO/IEC 15963(唯一标识符)、ISO/IEC 18000-1(参考结构)、ISO/IEC 18000-2(135 kHz以下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3(13.56 M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4(2.45 G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6(860 MHz - 960 M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7(433 MHz时的空中接口)、TR 18001(应用要求)、TR 18046(性能测试方法)、TR 18047(一致性测试方法);⑥、ISO/IEC 18000-6:2010Information technology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management -- Part 6: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 960 MHz;⑦、ISO/IEC 18046-3-2012(标签UHF性能测试标准);⑧、ISO/IEC TR 18047-6-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capture techniques — RFID device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 Part 6:Tesmethod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 at 860 -960MHz PART C;⑨、ISO/IEC 24753( ISO/IEC 15962数据能力扩展);⑩、实时定位的ISO/IEC 24730-1 (应用编程接口API规范)、ISO/IEC 24730-2(2450MHz 的RTLS空中接口协议规范)、ISO/IEC 24730-3 (433MH的RTLS空中接口协议规范);⑪、RFID通用体系架构的ISO/IEC 24791;4、EPC global标准:①、EPC射频识别协议——1类2代超高频射频识别——用于860MHz到960MHz频段通信的协议,第1.2.0版(EPC TM Radio-Frequency Identity Protocols Class-1 Generation-2UHF RFID Protocol for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 960 MHz Version 1.2.0);②、EPC global tag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test methods v1.1.0。

RFID使用的标准介绍

RFID使用的标准介绍

ISO14443-3
PCDPICC帧延时 TYPE A
ISO14443-3
PICCPCD帧延时 PICC的最后一个调制发送到PCD的第一个暂停(pause)发送时间间隔 至少为1172/fc (1172/13.56M=86.43us)。
在两个连续的REQA命令起始位之间,至少要保证7000/fc的时间间隔。 帧格式有以下三种:
说明
在初始化和反冲突期间的波特率都为 fs(13.5M)/128=106K
1位”帧同步“(帧 每个字节有1个起始 起始,帧结束标记) 位和1个结束位
ISO14443-3
ISO/IEC14443的这一部分规定了邻近卡(PICCs)进入邻近耦合设备(PCDs)时 的轮寻,通信初始化阶段的字符格式,帧结构,时序信息。REQ和ATQ命令内容, 从多卡中选取其中的一张的方法,初始化阶段的其它必须的参数。
TYPE A
ISO14443-3
ANTICOLLISION and SELECT COMMAND 这两个命令是防碰撞环时使用,命令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选择命令,1字节。 ----有效位地址,即NVB。 ----根据NVB描述的0到40个有效位数据。 ANTICOLLISION发送使用位导向防碰撞帧发送。 SELECT使用标准帧发送。 如果卡唯一ID号(UID)有效数据位40位(即NVB=70h),命令就是SELECT 命令,否则是ANTICOLLISION命令。 如果PICC卡传送完全部UID,卡就会从READY状态转为ACTIVE状态。同 时发出传输完全部UID的响应命令SAK。否则PICC卡还是在READY状态。 HALT COMMAND HALT命令用标准帧发送,格式如下。
TYPE A
ISO14443-3

RFID标准规范名称汇总(含军标)

RFID标准规范名称汇总(含军标)

1、国内行业标准:①、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信部无[2007]205号);②、GB/T 29768-2013《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2014年5月实施)③、GB/T 28925-2012《信息技术射频识别 2.45GHz空中接口协议》④、GB/T 28926-2012《信息技术射频识别 2.45GHz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⑤、GB/T 29266-2012《射频识别13.56MHz标签基本电特性》⑥、GB/T 29261.3-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3部分:射频识别》⑦、GB/T 29261.4-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4部分:无线电通信》⑧、GB/T 29272-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方法》⑨、SB/T 10772-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支持安全协议的800/900MHz空中接口通信协议》2、国内军工标准:①、军用射频识别信息服务符合性测试方法GJB 7389-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 ofinformation servi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②、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访问和管理应用接口GJB 7388-2011 Application interface ofreader access and management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③、军用射频识别惟一标识编码解析系统接口GJB 7387-2011 Unique identification coderesolv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④、军用射频识别信息共享服务接口GJB 7386-2011 Information share service interface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⑤、军用射频识别信息服务体系架构GJB 7385-2011 I nformation service architecture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⑥、军用射频识别数据转换协议GJB 7384-2011 Data translation protocol for military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⑦、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接口协议第1部分:800/900MHz GJB 7383.1-2011 Readerinterface protocol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Part 1:800/900MHz⑧、军用射频识别标签数据结构通用要求GJB 7382-2011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ag datastructur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⑨、军用射频识别现场检测设备通用规范GJB 7381-2011 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local testequipment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⑩、军用射频识别设备的系统性能测试方法GJB 7379-2011 System performance test method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⑪、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第2部分:2.45GHz GJB 7378.2-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ir interface Part 2:2.45GHz⑫、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第1部分:800/900MHz GJB 7378.1-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ir interface Part 1:800/900MHz⑬、军用物品唯一标识GJB 7375-2011 Military unique identification for item⑭、军用射频识别术语GJB 7374-2011 Terms of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⑮、军用无源射频识别标签通用规范GJB 7373-2011 G 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passi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⑯、军用有源射频识别标签通用规范GJB 7372-2011 G 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acti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⑰、军用物资和装备自动识别标识符GJB 7371-2011 Identifier for an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military material and armament⑱、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通用规范GJB 7380-2011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⑲、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2部分:2.45GHz参数GJB 7377.2-2011 Air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Part 2:2.45GHz parameters⑳、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1部分:800/900MHz参数GJB 7377.1-2011 Air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Part 1:800/900MHz parameters21、军用射频识别标签惟一标识GJB 7376-2011 Unique identification for military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22、军用射频识别标签和读写器安全测试与评估方法GJB 7370-2011 Security testingan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and reader23、军用射频识别系统安全通用要求GJB 7369-2011 G eneral requirements of security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3、ISO/IEC标准:①、货运集装箱的ISO 6346 (编码、ID和标识符号),ISO 10374(自动标识)、ISO 18185(安全电子封印)、ISO 17363(货运标签);②、用于动物的ISO 11784(代码结构)、ISO 11785(技术概念)、ISO 14223(扩展代码结构和编码);③、标识“接近”卡的ISO/IEC 14443-1(物理特点)、ISO/IEC 14443-2(射频和功率) 、ISO/IEC14443-3(初始化和防碰撞);④、标识“邻近”卡的ISO/IEC 14443-4 (传输协议)、ISO/IEC 15693-1 (物理特点)、ISO/IEC15693-2 (空中接口和初始化)、ISO/IEC 15693-3(防碰撞和协议);⑤、货物管理的ISO/IEC 15961(数据协议: 应用接口)、ISO/IEC 15962(数据协议: 数据编码规则)、ISO/IEC 15963(唯一标识符)、ISO/IEC 18000-1(参考结构)、ISO/IEC 18000-2(135 kHz以下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3(13.56 M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4(2.45 G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6(860 MHz - 960 M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7(433 MHz时的空中接口)、TR 18001(应用要求)、TR 18046(性能测试方法)、TR 18047(一致性测试方法);⑥、ISO/IEC 18000-6:2010Information technology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management -- Part 6: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 960 MHz;⑦、ISO/IEC 18046-3-2012(标签UHF性能测试标准);⑧、ISO/IEC TR 18047-6-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capture techniques — RFID device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 Part 6:Tesmethod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 at 860 -960MHz PART C;⑨、ISO/IEC 24753(ISO/IEC 15962数据能力扩展);⑩、实时定位的ISO/IEC 24730-1 (应用编程接口API规范)、ISO/IEC 24730-2(2450MHz 的RTLS空中接口协议规范)、ISO/IEC 24730-3 (433MH的RTLS空中接口协议规范);⑪、RFID通用体系架构的ISO/IEC 24791;4、EPC global标准:①、EPC射频识别协议——1类2代超高频射频识别——用于860MHz到960MHz频段通信的协议,第1.2.0版(EPC TM Radio-Frequency Identity Protocols Class-1 Generation-2 UHF RFID Protocol for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 960 MHz Version 1.2.0);②、EPC global tag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test methods v1.1.0。

rfid技术三大标准

rfid技术三大标准

三大RFID技术标准简介目前RFID技术存在三个标准体系:ISO标准体系、EPC Global标准体系和Ubiquitous ID标准体系。

(1)ISO标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以及其他国际标准化机构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是RFID国际标准的主要制定机构。

大部分RFID标准都是由ISO(或与IEC 联合组成)的技术委员会(TC)或分技术委员会(SC)制定的。

RFID领域的ISO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1]技术标准(如射频识别技术、IC卡标准等)[2]数据内容与编码标准(如编码格式、语法标准等)[3]性能与一致性标准(如测试规范等标准)[4]应用标准(如船运标签、产品包装标准等)(2)EPC Global标准体系EPC Global是由美国统一代码协会(UCC)和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于2003年9月共同成立的非盈利性组织,其前身是1999年10月1日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的非盈利性组织Auto-ID 中心,以创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为自己的使命。

为此,该中心将与众多成员企业共同制订一个统一的、类似于Internet的开放技术标准,在现有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商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旗下有沃尔玛集团、英国Tesco等100多家欧美的零售流通企业,同时有IBM、微软、飞利浦、Auto-ID Lab等公司提供技术研究支持。

EPC Global致力于建立一个向全球电子标签用户提供标准化服务的EPC Global网络,前提是遵循该公司制定的技术规范。

目前EPC global Network技术规范1.0版给出了所有的系统定义和功能要求。

EPC Global已在加拿大、日本、中国等国建立了分支机构,专门负责EPC码段在这些国家的分配与管理、EPC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EPC相关技术在本土的宣传普及以及推广应用等工作。

EPC Global提出的“物联网”体系架构由EPC编码、EPC标签及读写器、EPC中间件、ONS服务器和EPCIS服务器等部分构成。

RFID的ISO IEC标准-2(1)

RFID的ISO IEC标准-2(1)

工作频率在860-930MHz,定义了阅读器和应答 器之间的物理接口、协议、命令及防碰撞机制。
标准包含两种通信模式:TYPE A和TYPE B。阅
读器应支持两种模式,并能在这两种模式之间切换, 应答器向阅读器的信息传输基于反向散射的工作方 式。
1. 阅读器向应答器的数据传输
阅读器向应答器传输的 数据编码采用脉冲间隔编码, 通过定义脉冲下降沿之间的 不同时间宽度来表示4种符号 (0,1,SOF,EOF)。
2.阅读器到应答器的通信 数据编码与传输
数据编码采用脉冲位置调制,由阅读器选择其一: •256中取1的PPM方式 (P162 图6.18)
2.阅读器到应答器的通信 数据编码与传输
4中取1的PPM方式(P163 图6.19)
2.阅读器到应答器的通信 数据编码与传输
4中取1的PPM方式(P163 图6.19)
6. 防碰撞
当阅读器开始接收一个或多个应 答器响应时,将等待应答器响应和完 整接收,并等待一个额外时间t2.
6. 防碰撞
阅读器再发送EOF, 进入时隙2。
6. 防碰撞
阅读器在发送后续EOF启 动下一个时隙前,它要等待一 个时间t3。
6. 防碰撞
在时隙2,无VICC应答,VCD未检 测到VICC的应答的SOF,因此VCD 通过发送EOF,进入时隙3。
1. 阅读器向应答器的数据传输
在传送帧前,阅读器建立一个未调制的载波(至少 300us的静默时间),接着传送SOF、数据位、EOF构成。 在发送完EOF后,阅读器必须继续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载 波以提供应答器能量。ASK调制,调制系数为30%
2.应答器向阅读器的数据传输
采用FM0编码,编码时字节中的高位先编码。数字0时 ,在位起始和位中间都有电平的跳变;数字为1时,仅在位 起始时电平跳变。

rfid 技术标准

rfid 技术标准

rfid 技术标准RFID技术标准。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通过电磁场自动识别目标对象的技术。

它由天线、读写器和标签三部分组成,具有非接触、高效率、大容量、抗干扰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零售、制造等领域。

为了确保RFID技术的可靠性和互操作性,制定了一系列的RFID技术标准。

首先,ISO/IEC 18000系列标准是RFID技术的国际标准,它包括了RFID系统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标准。

在ISO/IEC 18000系列标准中,定义了不同频段下的RFID系统参数、数据传输协议、标签识别机制等内容,为RFID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

其次,EPCglobal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它制定了一系列的RFID标准,其中最著名的是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标准。

EPC标准主要用于商品追踪管理,通过为每个商品分配唯一的电子产品编码,实现了商品的全球唯一标识,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另外,国内也制定了一些RFID技术标准,如GB/T 29768-2013《RFID标签通用技术要求》、GB/T 29769-2013《RFID读写器通用技术要求》等。

这些国家标准对RFID系统的性能、接口、通信协议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为国内RFID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除了上述标准外,还有一些行业标准,如汽车行业的ISO 18000-6C标准、物流行业的ISO 18000-6B标准等,这些标准针对特定行业的应用场景,对RFID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

总的来说,RFID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RFID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标准化的技术规范可以提高RFID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降低了系统集成和应用的成本,促进了RFID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因此,各国政府、国际组织、行业协会等应继续加强合作,推动RFID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为RFID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第9讲RFID标准

第9讲RFID标准

注:一张IC卡只需选择两种方法之一。符合标准的阅读器必须同时支持这两种 传输方式,以便支持所有的IC卡。
TYPE A 的pause波形
载波幅度
110% 100% 90%
为保证对PICC的不间断 的能量供应,载波间隙 的时间为2~3μs
60%
5% 5% t1 t2 60% t4 90% 100% 110% t2 t1 t3 t3 t4 条件
标签识别 数目
264 264
125kHz4kHz 134.2kH64 64
CRC—16 CRC—16
ISO/IE C 180003
Mod 1
13.56kHz7kHz
ASK, PPM
Manchester
64
CRC—16
264
Mod 2 Mod 1
13.56kHz7kHz 2400~ 2483.5MHz


隐私问题

目前,RFID还未形成统一的全球化标准,市场为多种标 准并存的局面,但随着全球物流行业RFID大规模应用的开 始,RFID标准的统一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 RFID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和后台数据库网络应用系统两 大部分组成。目前已经发布或者是正在制定中的标准主要 是与数据采集相关的,其中包括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 空气接口、读写器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协议、RFID标 签与读写器的性能和一致性测试规范、以及RFID标签的数 据内容编码标准等。后台数据库网络应用系统目前并没有 形成正式的国际标准,只有少数产业联盟制定了一些规范, 现阶段还在不断演变中。 RFID标准争夺的核心主要在RFID标签的数据内容编码标 准这一领域。目前,形成了五大标准组织,分别代表了国 际上不同团体或者国家的利益。
76.8, 384

rfid标准的分类

rfid标准的分类

rfid标准的分类
RFID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物流、零售、医疗等。

在RFID系统中,标准化是确保各个系统兼容并保证互操作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RFID标准的分类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应用领域划分的RFID标准
1. 物流标准:ISO/IEC 18000-1 ~ 18000-6
2. 零售标准:EPCglobal GS1标准
3. 车辆认证标准:ISO 10374
4. 军事标准:MIL-STD-129,MIL-STD-130等
二、射频范围划分的RFID标准
1. 低频RFID标准:LF 125KHz,134.2KHz
2. 高频RFID标准:HF 1
3.56MHz
3. 超高频RFID标准:UHF 860MHz-960MHz
4. 微波频段RFID标准:2.45 GHz
三、标签类型划分的RFID标准
1. 无源RFID标准:ISO/IEC 18000-2
2. 半主动RFID标准:ISO/IEC 18000-3
3. 主动RFID标准:ISO/IEC 18000-4
四、工作模式划分的RFID标准
1. 读写模式RFID标准:ISO/IEC 18000-4
2. 读模式RFID标准:ISO/IEC 18000-6
综上所述,RFID标准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划分,如应用领域、射频范围、标签类型、工作模式等。

标准化的RFID系统有助于不同公司或组织之间进行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对于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际RFID标准

国际RFID标准

国际化RFID常用协议标准射频标签的通信标准是标签芯片设计的依据,目前国际上与RFID相关的通信标准主要有:ISO/IEC 18000标准(包括7个部分,涉及125KHz, 13.56MHz, 433MHz, 860-960MHz, 2.45GHz等频段),ISO11785(低频),ISO/IEC 14443标准(13.56MHz),ISO/IEC 15693标准(13.56MHz),EPC标准(包括Class0, Class1和GEN2等三种协议,涉及HF和UHF两种频段),DSRC标准(欧洲ETC标准,含5.8GHz)。

a) ISO/IEC 14443 近耦合IC卡,最大的读取距离为10cm.ISO/IEC14443协议的读写器读取距离较近,基本为近距离。

其中,ISO/IEC 14443A主要应用在生产自动化、门禁考勤、安防、一卡通和产品防伪等领域;ISO/IEC 14443B主要应用是我国的二代身份证;b) ISO/IEC 15693 疏耦合IC卡,最大的读取距离为1m.ISO/IEC 15693协议读写器读取距离较远,可远距离通信。

它的应用范围较广,生产自动化、医疗管理、珠宝盘点、资产管理、停车场管理和产品防伪、门禁考勤、会议签到、无障碍通道、资产管理、物流及供应链、图书管理、医药管理和门禁门票等领域。

现在按频率对一些常用标准做一些简单介绍(并附带介绍一下接触式IC卡的协议标准):1、ISO 7816:对接触式IC卡进行了一些规范。

2、125KHz~135KHz:ISO18000-2,对低频识别RFID进行了一些规范。

举例:EM4100:只读低频芯片。

EM4469/4569:11个块,44个字节,512bit存储空间。

ATA5567:7个块,28个字节,330bit存储空间。

ATA5567是e5550、e5551、e5554、T5557的升级产品。

e5550、e5551、e5554、T5557是德国TEMIC公司生产的芯片,1998年美国爱特梅尔公司(简称为ATMTL)收购德国TEMIC公司,ATA5567就是ATMEL新生产的一款芯片。

rfid 国内标准

rfid 国内标准

rfid 国内标准
国内目前已有一些关于RFID技术的标准。

例如,首个RFID(电子标签)国家标准《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发布,这是我国首个基于自主创新的RFID国家标准。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些射频读写器的通用技术规范,包括《射频读写器通用技术规范——频率低于135kHz》(AIMC0003—2006)、《射频读写器通用技术规范——频率为(AIMC0004—2006)》、《射频读写器通用技术规范——频率为》(AIMC0005—2006)、《射频读写器通用技术规范——频率为UHF(860~960MHz)》(AIMC0006—2006)、《射频读写器通用技术规范——频率为433MHz(AIMC0007—2006)》。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咨询RFID行业协会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关于RFID技术的相关标准解析

关于RFID技术的相关标准解析

关于RFID技术的相关标准解析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非常多,从传感器技术到通信技术,从嵌入式微处理节点到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自动控制、通信、计算机等不同的领域,是跨学科的综合应用。

目前介入物联网领域主要的国际标准组织有IEEE、ISO、ETSI、ITU-T、3GPP、3GPP2等,这些标准组织在物联网总体架构、感知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应用技术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标准,今天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关于射频技术RFID的标准。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的骑车中,厂家便可以追踪这辆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将标签附着在药品包装上,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

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就是防止数只牲畜或宠物使用同一个身份)。

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进入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用来征收路段与停车场的费用。

某些射频标签附在衣物、个人财物上,甚至植入人体内,由于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读取个人信息,这项技术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的忧患。

【RFID的相关标准】国际标准: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负责制定。

ISO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制订国际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提供一种机制。

国家标准:由工业与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

行业标准:由国际、国家的行业组织制定,例如: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与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制定的用语物体识别的EPC标准。

此外,还有设计道德、伦理、健康、数据安全、隐私等的规范。

【标准的作用】1.确保协同工作的进行,规范经济的实现,工作实施的安全性。

2.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解决编码、通信、空中接口和数据共享问题,最大程度的促进RFID技术及相关系统的应用。

RFID的ISO IEC 标准

RFID的ISO IEC 标准
3
RFID标准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 • 技术(接口和通信技术,如空中接口、防碰撞方 法、中间件技术、通信协议) • 一致性(数据结构、编码格式及内存分配) • 电池辅助及与传感器的融合 • 应用(如不停车收费系统、身份识别、动物识别、 物流、追踪、门禁等)
4
ISO/IEC概述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国际标 准的制定,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各成员国和技 术委员会进行情报交流,共同研究有关标准化的问题。国际电 工委员会(IEC)成立于1906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 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
15
ISO/IEC 11785 规定相关的技术准则,包括应答器数据的传输方法 和阅读器的规范。阅读器的工作频率134.2kHz±1.8kHz。 应答器的工作方式可以是全双工/半双工方式或时序方 式。
全双工:收发可以同时的。 半双工:收和发不能同时。
16
ISO/IEC 11785 规定相关的技术准则,包括应答器数据的传输方法 和阅读器的规范。阅读器的工作频率134.2kHz±1.8kHz。 应答器的工作方式可以是全双工/半双工方式或时序方 式。
2
标准的作用
• 确保协同工作的进行,规模经济的实现,工作实 施的安全性以及其他许多方面。
• RFID标准化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制定、发布和实 施标准,解决编码、通信、空中接口和数据共享 等问题,最大程度的促进RFID技术及相关系统的 应用。
• 标准采用过早,有可能会制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采用过晚,可能会限制技术的应用范围。
32
阅读器
对于全双工/半双工应答器,应答数据如果在50ms 内没有全部传输完,则载波可延迟至100ms。
对于时序应答器,为保证时序应答器可把识别数据 全部传输完,停顿时间可以最多延长到20ms。

ISOIECRFID技术标准概述

ISOIECRFID技术标准概述

ISO/IEC RFID技术标准概述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以下简称RFID)。

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

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ISO/IEC是信息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标准化组织之一.ISO/IEC认为RFID是自动身份识别和数据采集的一种很好手段,制定RFID标准不仅要考虑物流供应链领域的单品标识,还要考虑电子票证、物品防伪、动物管理、食品与医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应用领域。

基于这种认识,ISO/IEC联合技术委员会JTC委托SC31子委员会,负责所有RFID通用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即对所有RFID应用领域的共同属性进行规范化;委托各专业委员会负责应用技术标准的制定,如ISO TC104 SC4负责制定集装箱系列RFID标准的制定,ISO TC 2 3 SC19负责制定动物管理系列RFID标准,ISO TC122和ISO TC104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制定物流与供应链系列应用标准[1]。

所有标准的制定工作,可以由技术委员会委托某些专家起草标准草案,也可以由企业或者专家直接提交标准草案,然后按照ISO标准化组织制定标准的程序进行审核、修改直至最后批准执行.目前ISO RFID所有标准草案都可以在网站http://www。

中找到。

一、通用RFID技术标准ISO/IEC的通用技术标准可以分为数据采集和信息共享两大类,数据采集类技术标准涉及标签、读写器、应用程序等,可以理解为本地单个读写器构成的简单系统,也可以理解为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其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而信息共享类就是RFID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所必须的技术标准,如软件体系架构标准等。

图1 ISO RFID 标准体系框图在图1中,左半图是普通RFID标准分层框图,右半图是从2006年开始制定的增加辅助电源和传感器功能以后的RFID标准分层框图。

RFID相关标准总览

RFID相关标准总览

RFID相关标准总览【RFID射频快报2005年11月29日】标准能够确保协同工作的进行,规模经济的实现,工作实施的安全性以及其他许多方面。

RFID标准化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解决编码、通信、空气接口和数据共享等问题,最大程度的促进RFID技术及相关系统的应用。

但是,如果标准采用过早,有可能会制约技术的发展进步;如果采用太晚的话,则可能会限制技术的应用范围,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以及不必要的开销。

事实上,RFID的相关标准涉及到其许多具体的应用,例如:不停车收费系统,宠物标识,货物集装箱标识以及智能卡应用等。

而RFID主要用于物流管理等行业,需要标签能够实现数据共享。

目前,许多与RFID有关的ISO标准正在研制当中,主要包括可回收货运集装箱,可回收运输单品,运输单元,产品包装,产品标识以及电子货柜封条等。

从GS1(电子商务、物品标识、数据同步交换方面的全球标准化组织)、EPC Global及ISO到国家与地方的众多组织(如日本UID等)以及US IEEE和AIM Global等都已参与到RFID相关标准的研制当中。

由于WiFi,WiMax,蓝牙,ZigBee,专用短程通信协议(DSRC)以及其他短程无线通信协议正用于RFID系统或融入到RFID设备当中,这使得RFID等的实际应用变得更为复杂。

此外,RFID当中“接口间的接口”近距无线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的采用有其根源所在:因其用到了RFID设备通常采用的最佳频率。

引用业界某专家的分析来说,RFID与标准的关系可以从处理一下几个问题来说:(1)技术—如接口和转送技术。

比如,中间件技术—RFID中间件扮演RFID标签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中介角色,从应用程序端使用中间件所提供一组通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即能连到RFID读写器,读取RFID标签数据。

RFID中间件采用程序逻辑及存储再转送(Store-and-Forward)的功能来提供顺序的消息流,具有数据流设计与管理的能力。

RFID常用国际标准

RFID常用国际标准

1.2技术标准——国际标准ISO 11785ISO 11785技术标准规定了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读写器规范,以便激活电子标签的数据载体。

制定该技术标准的目的足使范围广泛的小同制造商的电子标签能够使用一个共同的读写器来询问。

动物识别用的符合国际标准的读写器能够识别和区分使用全双工/半双工的系统(负载调制)的电了标签和使用时序系统的电子标签。

(1)需求在标准中规定了134.2kHz±1.8kHz作为读写器的T作频率。

发送场为电了标签提供了能量供应,因此被称为“活化场”(如图9.4所示)。

活化场周期地每50ms接通一次,然后每30ms断开一次。

在50ms的接通过程中,等待着全双工/半双工电子标签的可能的应答,场内的时序电子标签需要活化场对它的充电电容器充电(如图9.5所示)。

如果在活化场的作用范围内存在一个全双工/半双工电子标签,那么这个电子标签在场的工作区间发送它的数据。

在接收数据时,假如数据在第一个50ms内没有全部被传输,则工作区间可以延长到100ms。

在活化场作用范围内的时序电子标签在3ms的暂停时间内便开始传输数据。

为了允许把数据记录全部传输完,暂停时间最多可以延长到20ms。

如果可移动的或固定的读写器互相邻近工作,那么有很大的可能性,一个读写器在另外一个读写器的3ms暂停过程中发送它的活化场。

结果是没有一个读写器能够接收到时序电子标签的数据信号。

由于与时序电子标签的场强相比活化场相当强,这种效应出现在数倍于读写器正常的阅读半径的范围内。

可移动的和固定的读写器可以通过扩大暂停时间到30ms来检测周围范围内第二个读写器(B)的可能存在。

如果第二个读写器(B)的活化场在30ms暂停时间内被接收到,则标准规定:当先前检测到的读写器(B)于下一个3ms的暂停后重新接通其活化场之际,应立即接通读写器(A)的活化场,最长为50ms。

这样,两个相邻的读写器之间的某种程度的同步是可能的。

因为数据只从电子标签向读写器传输,所以单独的一个电子标签可由两个移动的读写器同时读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FID相关标准总览【RFID射频快报2005年11月29日】标准能够确保协同工作的进行,规模经济的实现,工作实施的安全性以及其他许多方面。

RFID标准化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解决编码、通信、空气接口和数据共享等问题,最大程度的促进RFID技术及相关系统的应用。

但是,如果标准采用过早,有可能会制约技术的发展进步;如果采用太晚的话,则可能会限制技术的应用范围,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以及不必要的开销。

事实上,RFID的相关标准涉及到其许多具体的应用,例如:不停车收费系统,宠物标识,货物集装箱标识以及智能卡应用等。

而RFID主要用于物流管理等行业,需要标签能够实现数据共享。

目前,许多与RFID有关的ISO标准正在研制当中,主要包括可回收货运集装箱,可回收运输单品,运输单元,产品包装,产品标识以及电子货柜封条等。

从GS1(电子商务、物品标识、数据同步交换方面的全球标准化组织)、EPC Global及ISO到国家与地方的众多组织(如日本UID等)以及US IEEE和AIM Global等都已参与到RFID相关标准的研制当中。

由于WiFi,WiMax,蓝牙,ZigBee,专用短程通信协议(DSRC)以及其他短程无线通信协议正用于RFID系统或融入到RFID设备当中,这使得RFID等的实际应用变得更为复杂。

此外,RFID当中“接口间的接口”近距无线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的采用有其根源所在:因其用到了RFID设备通常采用的最佳频率。

引用业界某专家的分析来说,RFID与标准的关系可以从处理一下几个问题来说:(1)技术—如接口和转送技术。

比如,中间件技术—RFID中间件扮演RFID标签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中介角色,从应用程序端使用中间件所提供一组通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即能连到RFID读写器,读取RFID标签数据。

RFID中间件采用程序逻辑及存储再转送(Store-and-Forward)的功能来提供顺序的消息流,具有数据流设计与管理的能力。

(2)一致性。

主要指其能够支持多种编码格式,比如支持EPC,DOD等规定的编码格式,也包括EPCglobal所所规定的标签数据格式标准。

(3)性能—尤其是指数据结构和内容,即数据编码格式及其内存分配。

(4)电池辅助及传感器的融合。

目前,RFID同传感逐步相融合,物品定位采用RFID 三角定位法以及更多复杂的技术,还有一些RFID技术中用传感代替芯片。

比如,能够实现温度和应变传感的声表面波(SAW)标签用于RFID技术中。

然而,几乎所有的传感器系统,包括有源RFID等都需要从电池获取能量。

标准总览(一)ISO/IEC相关RFID标准ISO/IEC已出台的RFID标准主要关注基本的模块构建,空中接口,涉及到的数据结构以及其实施问题。

具体可以分为技术标准、数据内容标准、一致性标准及应用标准四个方面。

图:ISO/IEC已制定的RFID相关标准其中,ISO18000系列含括了有源和无源RFID技术标准,主要是基于物品管理的RFID 空中接口参数。

ISO 17363 至17364 是一系列物流容器识别的规范,它们还未被认定为标准。

该系列内的每种规范都用于不同的包装等级,比如货盘、货箱、纸盒与个别物品。

目前在我国常用的两个RFID标准为用于非接触智能卡两个ISO标准:ISO 14443,ISO 15693。

ISO 14443和ISO 15693标准在1995年开始操作,其完成则是在2000年之后,二者皆以13.56MHz交变信号为载波频率。

ISO 15693读写距离较远,而ISO 14443读写距离稍近,但应用较广泛。

目前的第二代电子身份证采用的标准是ISO 14443 TYPE B协议。

ISO 14443定义了TYPE A、TYPE B两种类型协议,通信速率为106kbit/s,它们的不同主要在于载波的调制深度及位的编码方式。

TYPE A采用开关键控(On-Off keying)的曼切斯特编码,TYPE B 采用NRZ-L的BPSK编码。

TYPE B与TYPE A相比,具有传输能量不中断、速率更高、抗干扰能力列强的优点。

RFID的核心是防冲撞技术,这也是和接触式IC卡的主要区别。

ISO 14443-3规定了TYPE A和TYPE B的防冲撞机制。

二者防冲撞机制的原理不同,前者是基于位冲撞检测协议,而TYPE B通信系列命令序列完成防冲撞。

ISO 15693采用轮寻机制、分时查询的方式完成防冲撞机制。

防冲撞机制使得同时处于读写区内的多张卡的正确操作成为可能,既方便了操作,也提高了操作的速度。

ISO技术委员会及联合工作组TC104/SC4主要处理有关ISO/IEC贸易应用方面,如货运集装箱及包装,制定了RFID电子封条(ISO 18185)、集装箱标签(ISO 10374)和供应链标签(ISO 17363)等标准。

(二)EPCglobal标准EPCglobal主要关注的是:物理对象系统标识的数据载体/内容;"物联网"自动识别基础架构最低性能;网络数据交换准—如对象名解析系统(Object Numbering System,ONS);其中EPCglobal的第二代(Gen2)RFID标签标准已在今年6月作为ISO18000-6 Part C 部分的提案修改稿在没有作任何大的技术改动的情况下通过了ISO委员会的第一轮投票,最后的通过要在今年底明年初完成。

RFID相关标准在中国在RFID技术发展的前10年中,有关RFID技术的国际标准的研讨空前热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JTCl SC31下级委员会成立了RFID标准化研究工作组WG4。

而中国RFID有关的标准化活动,由信标委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分委会对口国际ISO/IEC JTC1 SC31,负责条码与射频部分国家标准的统一归口管理。

条码与物品编码领域国家标准主管部门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射频领域国家标准主管部门是信息产业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该领域的技术归口由信标委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负责。

中国ISO/IEC JTC1 SC31秘书处设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挂靠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于2003年开始组织其射频工作组的业内资深专家开始跟踪和进行ISO/IEC18000国际标准的研究,目前已完成标准草案的工作,ISO18000相关国标制定工作今年国标委正式立项后,明年相关国标将会看到这一系列基础标准。

RFID相关标准的社会影响因素(1)无线通信管理—如ETSI(RFID 射频快报注:欧洲电信标准协会),FCC(RFID射频快报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等相关要求;(2)人类健康—主要是ICNIRP(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委员会),一个为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机构提供有关非电离放射保护建议的独立机构的相关要求,目前许多国家使用其推荐的标准作为该国的放射规范标准。

其主要是有关工作频率、功率、无线电波辐射等对健康的影响标准。

(3)隐私。

隐私问题的解决基于同意原则,即用户或消费者是否能够容忍的程度。

(4)数据安全—OECD (RFID射频快报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发布有关文件,规定了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的指导方针。

与ISO 17799(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践代码)相似,并不强制要求遵从这些指导方针,但这些指导方针却为信息安全计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RFID相关标准的推动力(1)大零售商(如沃尔玛、麦德龙等)的要求。

随着RFID标签价格下降,沃尔玛与其供货商继续商议,寻找在他们更多分店及分销中心接收供货商更多RFID贴标货品的可行性。

我们来看一下最新的沃尔玛RFID要求进度表:沃尔玛要求时间前100家供应商贴RFID标签2005年1月前前300家供应商贴RFID标签2006年1月前前600家供应商贴RFID标签2007年1月前Gen2开始取代Gen1标签2006年中期由此可以看出,沃尔玛对应用RFID 和EPC标识的决心。

而世界第三大零售商麦德龙集团(Metro Group)也计划在供应链上采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并在其德国莱茵博格市(Rheinberg)的一家“未来商店”里大量应用RFID。

英国大零售商Tesco也已将RFID技术应用于Sandhurst商店以跟踪DVD的销售,并在年初将这一类型的芯片尝试使用在Cambridge商店的Gilette剃须刀的出售上。

最近的一次计划中,公司打算将RFID技术覆盖整个商店和所有产品,除了对item-level产品的跟踪,还要包括如茶杯和常用工具等普通产品。

所有的产品,包括化妆品,电池,以及移动通讯设备等等,都会在英国全国范围内被Tesco的RFID技术跟踪。

(2)美国国防部(DOD)的推动。

美国国防是RFID在军事国防应用上的主动力。

今年,美国国防部在RFID应用上公布了对其供应商的详细指导方针,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开始接收贴有带RFID电子标签的物品。

美国国防部也采用EPC编码作为其供应商军需物资惟一标识,为与民用系统的EPC标识相区别,EPCglobal专门给其分配一个标头(Header)。

(3)RFID设备安装—ETSI TG342004年9月ETSI就发布了EN 302 208标准,规定了865 MHz至868 MHz波段中UHF (RFID射频快报注:欧洲RFID所用超高频段)段RFID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2005年3月第一次RFID Plugtests™测试在ETSI总部进行,测试关注的焦点是码头仓库库门环境下的多解读器同时识读。

(4)AIM REG2004年11月,AIM(RFID射频快报注: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其在中国对口协会为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和CompTIA宣布为发展RFID的第三方认证而合作。

AIM的REG小组(RFID射频快报注:RFID Experts Group,RFID专家组)已经提供从物理硬件安装和现有业务整合进行认证和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