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误差理论
误差理论
当数字末端的0不作为不效数 字时,要改写成用10n来表示
• 例:24600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应表 示为: • 2.46×104
• 分析化学中还经常遇到PH,logK等对 分析化学中还经常遇到PH,logK等对 PH 数值, 数值,其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小数部 分数字的位数, 分数字的位数,因整数部分中说明该数 的方次。 PH值为12.68, 值为12.68 的方次。如PH值为12.68,即 [H+]=2.1× M,有效数字是两位 有效数字是两位, [H+]=2.1×10-13M,有效数字是两位, 而不是四位。 而不是四位。
误差和偏差
• 由于“真实值”无法准知道,因 由于“真实值”无法准确知道, 此无法计算误差。在实际工作中, 此无法计算误差。在实际工作中, 通常是计算偏差( 平均值代替真 通常是计算偏差(用平均值代替真 实值计算误差,其结果是偏差) 实值计算误差,其结果是偏差)
四、精密度和偏差
• 1.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 1.精密度 结果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精密度用偏差表 结果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用偏差表 示) • 2.偏差 系指测得的结果与平均值之差。 2.偏差 系指测得的结果与平均值之差。 • 偏差越小,说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越高。所以 偏差越小,说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越高。 偏差的大小是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高低的尺 偏差常用绝对偏差 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 度。偏差常用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 表示。 和相对平均偏差表示 和相对平均偏差表示。
偶然误差
(1)测量仪器:
仪器构造上无法达到理论上的要求;例如水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时 , 水准仪的视准轴不水平,会对水准测量结果影响等. (2)观 测 者: 人的感官上的局限性、操作技能、工作态度; 仪器的安置\瞄准\读数 (3)外界条件:观测时所处的外界环境,如风力、温度、 日照、湿度、气压、大气折光等。
长度小0.006m,这种误差的大小与所量的直线长度
成正比, 而且正负号始终一致.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系统误差
二、误差的种类
测量误差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 1.系统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一观测量进行多次观测, 若各观测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系统性,或者具有一定的规 律性,或为一常数,这种误差就称为系统误差。 例如:2)、定线误差: 传统的距离测量中,距离较长,需要进行分 段丈量. 必须进行直线定线. LAB-SAB>0 系统误差
二、误差的种类
测量误差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 2.偶然误差: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一观测量进行多次观测,若 各观测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表现出偶然性,即单个误差而言,该 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性,但就大量的误差而言,具有一定 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就称为偶然误差。
Δ
例如: 1)、距离测量 D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水准仪I角对测量高差的影响---系统误差
a1 a
视准轴 水准管轴
i
i
b1 b B
A
SA
SB
hAB ( a1 b 1 )
i
S A
SB
SA=SB时,△hAB=0
总结:系统误差具有积累性,可以利用其规律性对 观测值进行改正或者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加以抵消 或消弱.
第5章 误差理论
多次观测中寻找偶然误差的规律:
对358个三角形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观测了全部内角, 三角形内角之和的真值为180°,观测值为三个内角之和 (i +i+ i),因此其真误差(三角形闭合差)为:
i = 180°– ( i + i+ i)
观测数据统计结果列于 表5-1,据此分析三角形 内角和的真误差 i 的 分布规律。
算术平均值为何是该量最可靠的数值?可以用偶然 误差的特性来证明:
49 19
证明算术平均值是最或然值
按真值计算各个 观测值的真误差: 将上列等式相加, 并除以n,得到:
[] X [l ] n n 根据偶然误差特性: [ ] 0 lim n n
[l ] X lim n n
49
10
偶然误差的特性
1.有界性:在有限次观测
中,偶然误差不超过一定 数值; 2.趋向性:误差绝对值小 的出现的频率大,误差绝 对值大的出现的频率小; 3.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 正负误差频率大致相等; 4.抵偿性:当观测次数无 限增大时,由于正负相消, 偶然误差的平均值趋近于 零。用公式表示为:
按观测值的改正值计算中误差
Δ 9 4 4 16 1 0 16 9 4 9 72
2
第一组观测 观测值 l Δ -3 180°00ˊ03" -2 180°00ˊ02" +2 179°59ˊ58" +4 179°59ˊ56" -1 180°00ˊ01" 180°00ˊ00" 180°00ˊ04" 179°59ˊ57"
2
lim
n
Δ12 Δ22 Δn2 n
误差理论第五章最小二乘法
12
2 1
22
2 2
L
2 n
2 n
最小
由于结果只是接近真值的估计值,因此上述条件又可
表示为:
v12 v22 L vn2 最小
2 1
22
n2
引入权的符号p,上式又可表示为:
n
p1v12 p2v22 L pnvn2 pivi2 最小
5
i 1
因此,等精度测量的最小二乘原理表示为:
解得:
y0 c 1999.97mm
d / y0 0.0000183/0 C
例5.2、由测量方程:3x y 2.9, x 2y 0.9, 2x 3y 1.9,试求x、y的最小二乘法处理。
见笔记P56
17
二、不等精度测量线性参数最小二乘处理的正规方程
不等精度测量时线性参数的误差方程仍如等精度,只 在进行最小二乘法处理时,要按加权残余误差平方和 为最小,即:
④求残余误差;
⑤计算直接测量量的精度(标准差);
⑥求各估计量的标准差。
11
一、等精度测量线性参数最小二乘处理的正规方程
线性参数的误差方程为:
v1 l1 a11x1 a12x2 a1t xt
v2
l2
a21x1 a22x2
a2t
xt
vn ln an1x1 an2 x2 ant xt
y1 a11x1 a12 x2 L a1t xt
y2
a21x1 a22 x2 L M
a2t
xt
yn an1x1 an2 x2 L ant xt
其误差方程式为:
v1 l1 (a11x1 a12 x2 L a1t xt )
v2 l2 (a21x1 a22 x2 L M
测量学习题05 误差理论基础
习题五一、填空题1、真误差是指,其表达式为。
2、误差的来源有、、三个方面,按误差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和两种。
3、评定观测值精度主要采用、和。
4、用6″级经纬仪按测回法测量某一角度,欲使测角精度达到±5″,则测回数不得少于。
5、在等精度观测中,设观测值中误差为m,观测次数为n,则最可靠值的中误差为。
6、水准测量中,设一测站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5mm,若1km有15个测站,则1km的高差中误差为。
7、误差传播定律是描绘和中误差关系的定律,它的表达式为。
8、在等精度观测平差中,最可靠值采用,其表达式为,在不等精度观测平差中,最可靠值采用,其表达式为。
9、在一组观测值中,单位权中误差为±3mm,某观测值的权为4,则该观测值中误差为。
二、简答题1、何为系统误差?它有什么特性?在测量工作中如何消除或削弱?2、何为偶然误差?偶然误差能否在测量工作中消除?它的统计特性有哪些?3、什么叫中误差?为什么中误差能够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在一组等精度观测中,中误差和真误差有何区别?4、试用偶然误差的特性来证明:在等精度观测中,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可靠值。
5、设有Z1=X1+X2,Z2=2X3,若X1、X2、X3均独立,且中误差相等,问Z1、Z2的中误差是否相等,说明原因。
6、什么叫做权?它有什么含义?权与中误差之间的关系怎样?7、已知某正方形,若用钢尺丈量一条边,其中误差为m=±3mm,则正方形的周长中误差为多少?若用钢尺丈量4条边,则周长的中误差又是多少?试计算说明。
8、什么叫做权倒数传播定律?它描绘的是一种什么关系?它与误差传播定律有什么联系?三、选择题1、用水准仪观测时,若前、后视距不相等,此因素对高差的影响表现为(),在一条水准线路上的影响表现为()A 、偶然误差,偶然误差B 、偶然误差,系统误差C 、系统误差,偶然误差D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2、当误差的大小与观测量的大小无关时,此时不能用()来衡量精度A 、相对误差B 、中误差C 、绝对误差D 、容许误差()3、用30 米长的钢尺丈量距离(该尺经过检验后其实长度为29.995m ),用此尺每量一整尺就有0.005m 的尺长误差,则这种误差属于A 、偶然误差,且符号为(-)B 、系统误差,且符号为(-)C 、偶然误差,且符号为(+ )D 、系统误差,且符号为(+ )4、由于测量人员的粗心大意,在观测、记录或计算时读错、记错、算错所造成的误差,称为()A 、偶然误差B 、系统误差C 、相对误差D 、过失误差5、在相同条件下,对任何一个量进行重复观测,当观测次数增加到无限多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为零,这说明偶然误差具有A、对称性B、有界性 C 、大小性D、抵偿性6、中误差反映的是()。
第五章误差理论
第五章误差理论选择题中误差反映的是( A )。
A)⼀组误差离散度的⼤⼩B)真差的⼤⼩C)似真差的⼤⼩D)相对误差的⼤⼩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m,其往返较差为+20mm,则相对误差为(C )。
A.;B.;C.往返丈量直线AB的长度为:其D AB=126.72m,D BA=126.76m相对误差为( A )A.K=1/3100;B.K=1/3200;C.K=在等精度观测的条件下,正⽅形⼀条边a的观测中误差为m,则正⽅形的周长(S=4a)中的误差为(C )A.m;B.2m;C.4m丈量某长⽅形的长为α=20,宽为b=15,它们的丈量精度(A )A相同;B.不同;C.不能进⾏⽐较衡量⼀组观测值的精度的指标是( A )A.中误差;B.允许误差;C.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在距离丈量中,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A )A.相对误差;B.中误差;C .往返误差下列误差中(A )为偶然误差A.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B.横轴误差和指标差;C.⽔准管轴不平⾏与视准轴的误差若⼀个测站⾼差的中误差为,单程为n个测站的⽀⽔准路线往返测⾼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B )A.;B.C.在相同的观条件下,对某⼀⽬标进⾏n个测站的⽀⽔准路线往返测⾼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B )A.;B.;C.对三⾓形进⾏5次等精度观测,其真误差(闭合差)为:+4″;-3″;+1″;-2″;+6″,则该组观测值的精度( B )A.不相等;B.相等;C.最⾼为+1″经纬仪对中误差属( A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中误差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B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中误差⼀条直线分两段丈量,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和,该直线丈量的中误差为(C)A.;B. ;C.某基线丈量若⼲次计算得到平均长为540m,平均值之中误差为0.05m,则该基线的相对误差为( C )A.0.0000925;B.1/11000;C.1/10000下⾯是三个⼩组丈量距离的结果,只有( B )组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低于1/5000的要求A.100m0.025m;B.200m0.040m;C.150m0.035m对某量进⾏n次观测,若观测值的中误差为m,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C )A. ;B.m/n;C.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来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公式是( C )A.B.;C.基线丈量的精度⽤相对误差来衡量,其表⽰形式为( A )A.平均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B.丈量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C.平均值中误差与丈量值之和之⽐下列误差中(AB)为偶然误差。
第5章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础知识
5.1 测量误差概述 5.2 衡量精度的指标 5.3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5.4 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 5.5 不等精度观测的最或然值及其中误差
§5.1 测量误差概述
大量实践表明,当对某一未知量进行多次 观测时,无论观测仪器多么精密,观测进行得
多么仔细,观测值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例如,
2 2 2 2 mZ A12 m12 A2 m2 An mn
§5.3.2 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
例1 量得某圆形建筑物得直径 D=34.50m, 其中误差mD 0.01m,
求建筑物得圆周长及其中误差。
解:圆周长:
P D 3.1416 34.50 108.38 中误差:
将以上各式两边平方、取平均,可得
Z 2 x12 x22 xn 2 n f2 f 2 ... f 2 xi x j 1 fi f j k 1 2 n k k k k i, j
i j
因 x 的观测值 l 彼此独立,则 xi x j 在 i j 时亦为偶 i i 然误差。根据偶然误差第4特性,上式末项当 k 时趋近于 零,故:
测量某一平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其观测值之
和常常不等于理论值180°。这说明测量结果
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
§5.1.1 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作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外界环境、观 测者的技术水平和仪器本身构造的不完善等原因,都 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通常把测量仪器、观测者 的技术水平和外界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 条件。观测条件不理想和不断变化,是产生测量误差 的根本原因。通常把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 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称为不等精 度观测。
第五章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Δi = Li - X ( i = 1,2,…,n)
|误差区间| (〃) 0.00 ~ 0.50 0.50 ~ 1.00 1.00 ~ 1.50 1.50 ~ 2.00 2.00 ~ 2.50 2.50 ~ 3.00 3.00 ~ 3.50 3.50 ~ ∞ ∑ Δ 为负值 个数 V 频率ω 121 0.148 90 0.110 78 0.095 51 0.062 39 0.048 15 0.018 9 0.011 0 0 403 0.493 Δ 为正值 个数 V 频率ω 123 0.151 104 0.127 75 0.092 55 0.067 27 0.033 20 0.024 10 0.012 0 0 414 0.507 总数 244 194 153 106 66 35 19 0 817
(例 ) 水准测量在水准点1~6各点之间往返各测了一次,各 水准点间的距离均为1km,各段往返测所得的高差见 下表。求:往返测较差的中误差?单程观测的高差测 量中误差? 测段 高差观测值(m)
往测h 返测h
d h h
+3 -3 +5
dd 9 9
1~2 2~3 3~4
-0.185 +1.626 +1.435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多次 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 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
2.系统误差的特点:
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但可通过 一般的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例如:钢尺尺长误差、 钢尺温度误差、
水准仪视准轴误差、 经纬仪视准轴误差。
实践表明,对于在相同条件下独立进行的一组观测 来说,不论其观测条件如何,也不论是对一个量还是对 多个量进行观测,这组观测误差必然具有上述四个特性。 而且,当观测的个数n愈大时,这种特性就表现得愈明 显。偶然误差的这种特性,又称为统计规律性。
大学物理误差理论
多源误差综合
研究多源误差的综合影响和作用机制, 提高系统误差的评估和控制水平。
智能化误差处理
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法,实现 误差的智能化识别、评估和补偿。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产生原因
随机误差的产生通常与测量条件、环 境因素、测量者的操作习惯等偶然因 素有关。
减小方法
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取多次测量 的平均值来减小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定义
产生原因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系统本身的不完善、 测量设备的不准确、测量方法的局限性等 因素引起的测量结果偏差。
系统误差的产生通常与测量设备、测量方 法、环境条件等有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和重复性。
特性
粗大误差具有明显性和不可预 测性,通常表现为异常值或离 群值。
减小方法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识别并 剔除粗大误差,通过加强操作 规范和数据审核来避免粗大误
差的出现。
误差的传递与合成
误差传递
误差的传递是指一个测量结果中包含的各个误差分量对最终 结果的影响。通过误差传递公式,可以计算出各个误差分量 对最终结果的贡献。
特性
减小方法
系统误差具有重复性、规律性和可预测性 ,即多次测量的结果呈现相同或相似的偏 差,可以通过校准和修正来减小。
可以通过校准测量设备、改进测量方法、 控制环境条件等方法来减小系统误差。
粗大误差
定义
粗大误差是由于测量过程中出 现异常情况或人为错误引起的
明显偏差。
产生原因
粗大误差的产生通常与测量者 的疏忽、操作错误、记录错误 等有关。
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包括A类和B类两种,A类方法基于多 次测量结果,B类方法基于经验和标准。
误差理论
2.2.4 标准正态分布(u分布)
如果以标准偏差σ为单位表示随机误差,引入变量u
u
x
f (u )
1 e 2
u2 2
标准正态分布,记为N(0,1)
16
2.2.5 积分概率
随机变量在区间[a, b]上出现的概率,对应的积分为:
P[a, b] f (u ) du
a
b
根据附录1标准正态分布表以及正态分布曲线左右对称,总 概率为1. 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任何区间上的概率。例如 P[-u, 0]= P[0, u] P[-u, u]= 2 P[0, u] P[-u1, u2]= P[0, u1]+ P[0, u2] P[u, ∞]= P[0, ∞]-P[0, u]=0.5000-P[0, u]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随机现象 决定性现象
2.2.2 测量值的正态分布
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这样的数学模型。 正态分布又称高斯分布。正态分布密度函数为:
1 f ( x) e 2
( x )2 2 2
11
正态分布曲线 • 正态分布曲线以直线x=为对称轴。 • 当x=时, 概率密度f (x)最大,说明测量值落在的邻域内的概率最大。 曲线左右两侧快速单调下降(概率密度快速减小),并分别以横轴为渐近线 (概率密度渐趋于零),说明测量值落在两侧各点邻域内的概率依次快速 减小,且极大和极小的测量值出现的概率极小。 这些揭示了测量值虽然分散但却向集中的趋势,同时也表明决定了正 态分布曲线在横轴的位置。
12
σ相同而不同时(2>1)的 正态分布曲线
相同而σ不同时(σ1>σ2)的正 态分布曲线
正态分布曲线上有两个拐点,可以证明两个拐点到对称轴x=的距离均为σ。 • 如果σ小(精密度高),则两个拐点间距(2σ)小,曲线左右两侧收得拢, 显得“瘦高”,说明测量值比较集中。 • 如果σ大(精密度差),则两拐点间距大,位置低,曲线左右两侧张得开, 显得“扁平”,说明测量值比较分散。 显然,σ决定了正态分曲线的形状,曲线形状则生动直观地表明了测量值 的离散程度。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本章摘要:本章主要介绍测量误差的种类;偶然误差的统计特征和处理⽅法;精度的含义;评定测量精度的指标;不同精度指标表达的意义及其适⽤范围。
§5-1 测量误差及分类摘要内容:学习误差理论知识的⽬的,使我们能了解误差产⽣的规律,正确地处理观测成果,即根据⼀组观测数据,求出未知量的最可靠值,并衡量其精度;同时,根据误差理论制定精度要求,指导测量⼯作选⽤适当观测⽅法,以符合规定精度。
讲课重点: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与观测值分类、测量误差及其来源、测量误差的种类、偶然误差的特性及其概率密度函数。
讲课难点:偶然误差的特性及其概率密度函数。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测量误差的概念⼈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总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这种误差在对变量进⾏观测和量测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称为测量误差。
⼆、测量与观测值通过⼀定的仪器、⼯具和⽅法对某量进⾏量测,称为观测,获得的数据称为观测值。
三、观测与观测值的分类1.同精度观测和不同精度观测观测条件:构成测量⼯作的要素包括观测者、测量仪器和外界条件,通常将这些测量⼯作的要素统称为观测条件。
同精度观测: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即⽤同⼀精度等级的仪器、设备,⽤相同的⽅法和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由具有⼤致相同技术⽔平的⼈所进⾏的观测称为同精度观测,其观测值称为同精度观测值或等精度观测值。
反之,则称为不同精度观测,其观测值称为不同(不等)精度观测值。
2.直接观测和间接观测直接观测:为确定某未知量⽽直接进⾏的观测,即被观测量就是所求未知量本⾝,称为直接观测,观测值称为直接观测值。
间接观测:通过被观测量与未知量的函数关系来确定未知量的观测称为间接观测,观测值称为间接观测值。
(说明:例如,为确定两点间的距离,⽤钢尺直接丈量属于直接观测;⽽视距测量则属于间接观测。
)3.独⽴观测和⾮独⽴观测独⽴观测:各观测量之间⽆任何依存关系,是相互独⽴的观测,称为独⽴观测,观测值称为独⽴观测值。
误差理论
P31-32
一.概念
1.误差 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δ=x-a (1-1) 其中: δ—测量误差 x —测量结果(由测量工具得到) a—被测量的真值(客观存在)
2.真值 与给定的特定量的定义一致的值。 任何量在特定的条件下都有客观的实际值, 即真值。
3.约定真值
真值无法得到,常采用约定真值。 有时把多次测量结果去掉明显的偏离数值后, 取平均值当作约定真值。Fra bibliotek岗位分类
粮油及制品检验(包括粮食加工品、食用油、 油脂及制品); 糕点糖果检验(包括糕点、糖果制品、水果 制品、方便食品、饼干、速冻食品、薯类和 膨化食品); 乳及乳制品检验;
白酒果酒黄酒检验(含葡萄酒、其他酒); 啤酒检验; 饮料检验;瓶(桶)装饮用水类;碳酸饮料 (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 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 罐头食品检验; 肉蛋及制品检验(包括肉制品、蛋制品);
调味品、酱腌制品检验(含食糖、蔬菜制 品); 茶叶检验; 冷冻饮品;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水产制品(干制.盐渍.鱼糜.水产调味品、水 生动物油脂及制品、风味鱼制品、生食水产 品、水产深加工品 ) 淀粉及淀粉制品; 豆制品; 蜂产品。
三.误差的分类
根据特点和性质分为: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粗大误差
1.系统误差 概念 具有确定性规律
2.随机误差 概念 无确定性规律
3.粗大误差 概念 一般由粗心大意造成。
标准溶液配制用水 教材上“二级水”应为“三级水”
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时,须两人进行实 验,分别各做四平行,每人四平行测定结果 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 [C,Rss(4 ) 」的相对值0.15%,两人共八平行 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 极差[C.Rs5(8)」的相对值0.18%。取两人八 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第5章 误差理论
内容提要:
§5.1 §5.2 §5.3
测量误差概述 衡量精度的指标(中误差)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5.1 测量误差概述
一、观测值误差
定义:观测值与其真实值(即“真值”)
之间的差异。
公式: Δi=Li-X
真值
真误差
观测值
二、观测误差的来源
误差来源:观测者、仪器(工具)、外界条 件、观测方法
术平均值取近于零。
lim n
[] n
0
此外,在测量工作中还要注意避免粗差
(gross error)(甚至错误)的出现。
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
特性1(有限性) 在一定观测条件下的有限个观测中,误差的绝对值不超过一定限值
特性2(单峰性) 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大,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小
特性3(对称性)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频率大致相等
n
n
则:算术平均值x中误差M为:
举例
* 误差传播定律
设函数 Z F(x1, x2,, xn ) xi 为独立观测值,
则有全微分
dZ
F x1
dx1
F x2
dx2
F xn
dxn
转换成中误差关系式即误差传播定律:
mZ
F x1
2
m12
F x2
2
m22
F xn
2
mn2
(D往 D返 ) / 2
三、极限误差或容许误差
常以两倍或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
Δ允 = 2m 或 Δ允 = 3m
极限误差(Δ极限)和容许误差(Δ容)
极限误差:
绝对值大于3σ的真误差出现的概率很小 (0.27%),因此可以认为±3σ是真误差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观测值分为: 其观测值分为: 直接观测值,间接观测值, 直接观测值,间接观测值, 独立观测值, 独立观测值,非独立观测值
3、误差的性质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s)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
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系统性, 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系统性,或者在观测过程 中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为一常数。 中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为一常数。
v=l−x
∆−v = x− X =δ
[∆∆ ] = [vv ] + 2δ [v ] + nδ 2
n→∞
时
[v ] = 0
则
[∆∆ ] = [vv ] + δ 2
n n
[l] − X = [l − X ] = [∆] δ = x−X =
n n n
则 观测值中误差
2
[∆∆ ] = [vv ] + [∆∆ ]
§5.5 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误差传播定律 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 阐述各独立观测值中误差与其函数值中误差之 间的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间的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一、倍数函数的中误差 设倍数函数为: = Kx Z 式中 K—常数;
x —未知量的直接观测值;
= K (x + ∆
当观测值
• 仪器误差: 如:i角误差、尺长误差等,一般 仪器误差 角误差、尺长误差等, 角误差 由于仪器校正不完善所致; 由于仪器校正不完善所致; • 观测误差 如:照准误差、读数误差等,由 观测误差: 照准误差、读数误差等, 于观测者感官有限所致; 于观测者感官有限所致; • 外界条件误差 如:地球曲率、大气折光等。 外界条件误差: 地球曲率、大气折光等。
•偶然误差(random errors) 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
如果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表现出偶然性, 如果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表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 误差看, 误差看,该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
•粗差(gross error) 粗差( 粗差
错误
§5.2 、偶然误差的特性
测量中的被观测量客观存在一个真实值。 测量中的被观测量客观存在一个真实值。当不存 在粗差和系统误差的情况下, 在粗差和系统误差的情况下,偶然误差实际上就 是观测值与真值的差值,即真误差。 是观测值与真值的差值, 真误差。 真误差 = 观测值 - 真值
………………………………..
∆
2 Zn
=∆
2 xn
+∆
2 yn
± 2∆ xn ∆ yn
等式两边相加,并除以n,得
[ ∆ Z ∆ Z ] [ ∆ x ∆ x ] [ ∆ y ∆ y ] 2[ ∆ x ∆ y ] = + ± n n n n
[∆ Z ∆ Z ] = [∆ X ∆ x ] + [∆ Y ∆ y ]
未知量, 的观测值为 ,相应真误差为
Z = F (l1 − ∆1 , l 2 − ∆ 2 ,⋅ ⋅ ⋅ln − ∆ n )
按泰勒公式展开
∆Z j
2
∂F 2 k ∂F 2 k ∂F 2 k 2 2 2 = ( ) ∑ ∆1 j + ( ) ∑ ∆ 2 j + L + ( ) ∑ ∆ nj ∂x1 j =1 ∂x2 j =1 ∂xn j =1
a、 b
2
是等精度观测,其中误差
m读 。根据和差函数关系,得
m站 =
m读 + m读 =
2
2m 读
n 个站高差总和
h AB = h1 + h2 + ⋅ ⋅ ⋅ + hn
,而每一测站高差中误差都是
2 2
m站,所以
2
mhAB = m站 + m站 + ⋅ ⋅ ⋅ + m站 = n m站 = 2n m读
即水准测量高差的中误差的大小,与测站数的 平方根成正比。
…………….
通常算术平均值x作为最后结果。
∆ n = ln − X
上列等式相加并除以 n得 [ ∆ ] = [ l ] − X n n 因为
[∆] lim =0 n→∞ n
即
则
[l ] X = lim n→ ∞ n
lim x = X
n→ ∞
当
n→∞
时,算术平均值等于真值。
所以算术平均值也称为最或是(然)值。
∆
偶然误差的特性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 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 的概率大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偶然误差的数学期望(算术平均值)为零, 偶然误差的数学期望(算术平均值)为零,即:
∑∆
lm i
i= 1 n→ ∞
n
i
根据上面推导方法,可得出函数Z的中误差为:
例2 设在A、B两点水准路线长度L间进行水准测量, 共安置 站,每个测站后视读数 与前视读 的中误差均为 m 数
n
a
b
读
试求一个测站所测高差的中误差 站高差总和的中误差 m hAB 。 【解】 一个测站的高差 两个水准尺读数 都是
m 站及 n
,
h = a −b
二、和或差函数的中误差 设某一量Z为两个独立观测值 之和或差的函数,则函数式为: Z 当观测值
x
与
y
(1)
= x ± y
则函数Z也将产生真误差∆
x 、y 分别含有真误差 ∆x 、 y ∆
Z
时
,有:
Z + ∆ Z = (x + ∆ x ) ± (y + ∆ y )
将两式相减,得
(2)
∆Z = ∆x ± ∆ y
二、观测值的改正数 观测值与算术平均值的差值称为观测值的改 正数
v
vi = li − x
则
因为
[v ] = [l ] − nx
因为
[l] x=
n
那么
[v] = 0
§5.4 衡量精度的标准 一、观测精度的衡量
两组距离观测的结果
3.867 3.860 3.866 3.862 3.868 3.870 3.865 3.877
【例3】 用L长的钢尺丈量边长D,共丈量了n个尺段,各尺 段丈量误差均为m,计算边长D及其的中误差。 1、 列函数式
2、求中误差
mD = ±
nm
四、非线性函数 其中
Z = F ( x1 , x2 ,⋅ ⋅ ⋅ xn )
xi = li − ∆ i
x1 , x2 ,⋅ ⋅ ⋅ xn 是可直接观测的未知量,Z为待求
m=±
[∆∆]
n
m —观测值的中误差,
亦称均方误差
注意:1、中误差不等于真误差 2、中误差值的大小反映了这组观测值精度的 高低即:每个观测值都具有这个精度。
【 例 1】 甲、已两组对同一三角形的内角各进行了9测回的 观测,观测结果及三角形内角和的真误差列于表。 试比较这两组观测值的质量。
甲组 乙组
§5.4 衡量精度的标准
一、中误差 设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任一未知量进行了 n 次观测,其观测值分别为 L1 ,L2 …… Ln
若该未知量的真值为X,相应的n个观测值的真误 差为:Δ1,Δ2,Δ3……Δn
为了避免正负误差互相抵消和明显地反映观 测值中较大误差的影响,通常是以各个真误差的 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作为评定该组每一观测值 的精度的标准,即
含有误差 Δx时,则函数Z也将产生
Z + ∆
真误差Δz,即
Z x
)
将两式减得 ∆ Z = K∆ x
如果对未知量观测 上式相同的式子,即
n次,则可写出n个与
∆ Z 1 = K∆ x1 ∆ Z 2 = K∆ x 2
………………
∆ Zn = K∆ xn
将上式两边平方相加,并除以n,得
[∆ Z ∆ Z ] = k 2 [∆ X ∆ X ]
n n n
即
m
Z
2 Z
= m
2 x
+ m
2 y
m
= ±
m
2 x
+ m
2 y
1.如果函数Z为n个独立观测值的代数和,即 Z
Z = x1 ± x 2 ± ⋅ ⋅ ⋅ ± x n
根据上面推导方法,可得出函数Z的中误差为:
2.如果函数Z为n个独立观测值的代数和,即 Z
Z = k 1 x1 ± k 2 x 2 ± ⋅ ⋅ ⋅ ± k n x n
第五章
观测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概念
一、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什么是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 误差的性质和分类 误差的消除
1、测量误差的定义
直线丈量时,对同一段距离丈量若干次,得出的结果相同吗? 直线丈量时,对同一段距离丈量若干次,得出的结果相同吗? 观测水平角时,对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观测,内角和是多少? 观测水平角时,对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观测,内角和是多少?
n n n
2
m
[vv ] + m =
n
2
n
m=±
[vv]
n −1
二、相对误差 在距离丈量中,评定丈量距离精度不能用绝对误 距离丈量中 差来衡量,用相对中误差来表示其精度。 差来衡量,用相对中误差来表示其精度。 相对误差 K =
D往 − D返 D平
1 = 相对中误差 K = D N
m
三、容许误差 通常以三倍中误差为偶然误差的限差, 通常以三倍中误差为偶然误差的限差,即△限 m,在实际工作中 在实际工作中, = 3 m, 在实际工作中 , 有的测量规范规定以二倍中 误差作为限差, 误差作为限差,即 △容 =2m
n n
根据中误差定义,上式可写成
m =K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