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加热工艺简述

合集下载

10钢的热处理工艺

10钢的热处理工艺

形变热处理
高温形变热处理是把钢加热至奥氏体化,保温一段时间,在该温度下进行塑性变形,随后淬火处理,获得马氏体组织。
高温形变热处理的应用??碳钢、低合金结构钢及机械加工量不大的锻件或轧材。
根据性能要求,高温形变热处理在淬火后,还需要进行回火。高温形变热处理的塑性变形是在奥氏体再结晶温度以上的范围内进行的,因而强化程度(一般在10%~30%之间)不如低温形变热处理大。
1.过热
2.过烧
3.氧化
4.脱碳
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造成奥氏体晶粒粗大的缺陷
淬火加热温度太高造成奥氏体晶界出现局部熔化或发生氧化的现象
淬火加热时工件与周围的氧等发生的化学反应
淬火加热时,钢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等发生反应生成含碳气体逸出
第三节 其他类型热处理
钢的表面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
(2)渗碳后的组织 常用于渗碳的钢为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如20、20Cr、20CrMnTi、12CrNi3等。渗碳后缓冷组织自表面至心部依次为:过共析组织(珠光体+碳化物)、共析组织(珠光体)、亚共析组织(珠光体+铁素体)的过渡区,直至心部的原始组织。
(3)渗碳后的热处理 渗碳后的热处理方法有:直接淬火法、一次淬火法和二次淬火法。
从经济性原则考虑,正火的生产周期短,操作简单,工艺成本低,在满足使用和工艺性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
第二节 钢的淬火与回火
一、淬火 将钢加热到Ac1或Ac3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以获得马氏体(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1.淬火应力
与渗碳相比,渗氮温度低且渗氮后不再进行热处理,所以工件变形小。 为了提高渗碳工件的心部强韧性,需要在渗氮前对工件进行调质处理。

钢的热处理工艺

钢的热处理工艺

钢的热处理第一章钢的热处理热处理工艺包括:将钢材或钢制件加热到预定温度,在此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

然后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下来,达到热处理所预定的对钢材及钢制件的组织与性能的要求。

1□□钢的加热1.1□制定钢的加热制度加热温度、加热速度、保温时间。

1.1.1加热温度的选择加热温度取决于热处理的目的。

热处理分为:淬火、退火、正火、和回火等。

淬火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细小的马氏体组织,使钢具有高的硬度;退火及正火的目的是获得均匀的珠光体组织,因此其加热温度不同。

在具体制定加热温度时应按以下原则:热处理工艺种类及目的要求;被加热钢材及钢制件的化学成分和原始状态;钢材及钢制件的尺寸和形状以及加热条件来制定。

对于碳钢及低合金钢的加热温度:亚共析钢淬火温度:A C3以上30~50℃;过共析钢淬火温度:A C3以上30~50℃;亚共析钢完全退火:A C3以上20~30℃;过共析钢不完全退火:A C3以上20~30℃;正火A C3或A CM以上30~50℃;1.1.2加热速度的选择必须根据钢的化学成分及导热性能;钢的原始状态及应力状态;钢的尺寸及形状来确定加热速度。

如钢的原始状态存在着铸造应力或轧煅热变形残余应力时,在加热是应特别注意。

对这类钢要特别控制低温阶段的加热速度。

钢的变形与热裂倾向是以钢的化学成分及原始状态不同而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a) 低碳钢比高碳钢热烈倾向小;b) 碳钢比合金钢变形开裂倾向小;c) 钢坯和成品件比钢锭变形和开裂倾向小;d) 小截面比大截面的钢变形和开裂倾向小。

1.1.3钢在加热时的缺陷a) 过热:过热就是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使奥氏体晶粒过分长大。

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在冷却时产生粗大的组织,并往往出现魏氏组织,结果是钢的冲击韧性、塑性明显下降。

已过火的钢可以在次正火或退火加以纠正。

b) 强烈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保温时间过长,使氧或硫沿晶界渗入钢中或者钢中的硫与氧在高温下溶解于奥氏体中,在冷却过程中硫或氧以化合物形态沿粗大的奥氏体晶界析出。

钢的热处理工艺

钢的热处理工艺

3)分级淬火 ) 概念 将奥氏体状态的工 件首先淬入略高于钢的 Ms点的盐浴或碱浴炉中 保温,当工件内外温度 均匀后,再从浴炉中取 出空冷至室温,完成马 氏体转变。
4)等温淬火 ) 将奥氏体化后的工 件在稍高于Ms温度的盐 浴或碱浴中冷却并保温 足够时间,从而获得下 贝氏体组织的淬火方法。
(5)钢的淬透性 ) 1)淬透性的概念 ) 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钢的淬透性大小用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透层深 度来表示。 度来表示。 通常采用从淬火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区距离作为淬透层 深度。 深度。 2)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 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 以外, 除Co以外,所有溶于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都提高淬透性。 以外 所有溶于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都提高淬透性。 奥氏体的均匀性、 奥氏体的均匀性、晶粒大小及是否存在第二相等因素都 会影响淬透性。 会影响淬透性。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分类 据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将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分为三类: 第一类 高频感应加热淬火 常用电流频率:80~1000kHz 淬硬层深度: 0.5~2.0mm 应用:适用于中小模数的齿轮及中小尺寸的轴类零件等。 第二类 中频感应加热淬火 常用电流频率:2500~8000Hz 淬硬层深度: 2~10mm 应用:适用于较大尺寸的轴和大中模数的齿轮等。 第三类 工频感应加热淬火 电流频率:50赫兹 淬硬层深度:可达10~15mm 应用:适用于较大直径零件的穿透加热及大直径零件如轧辊、 火车车轮等的表面淬火。
二、正火
概念 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后空冷的热 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后空冷的热 临界温度以上 空冷 处理工艺。 处理工艺。 亚共析钢的加热温度为Ac3+30℃~50℃ 过共析钢的加热温度为Accm+30℃~50℃。

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

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
A3—Ac3—Ar3
A1—Ac1—Ar1
Acm —Accm —Arcm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临界温度
2.奥氏体的形成(以共析钢为例)
(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 (2)奥氏体晶核的长大;
(基本过程)
(3)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4)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共析钢中奥氏体形成过程示意图
a)形核;b)长大;c)残余渗碳体溶解;d)奥氏体均匀化
铁素体+渗碳体
组织特征:
铁素体 ——长成针片状,互不平行,有一定角度,形成分枝; 渗碳体 ——呈粒状或细小短条状分布在铁素体片内。
a)形成温度范围
350℃ ~ Ms
b)组织——下贝氏体(B下)
形态呈黑色针叶状
C)性能
硬度可达45 ~ 55HRC 具有较高的强度及
下贝氏体组织 630 ×
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4秒


6秒



8秒


15秒
对于亚共析钢、过共析钢的奥氏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程: 1.亚共析钢:
F+P→F+A→A 2.过共析钢:
Fe3C + P → Fe3C + A → A
3.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晶粒的长大主要是依靠较大晶粒吞并较小
晶粒和晶界迁移的方式进行的。
晶粒的吞并与长大过程 为了防止晶粒长的粗大,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一、表面淬火 1.定义
是将钢件的表面层淬透到一定的深度,而心部仍 保持未淬火前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方法。 2.方法(快速加热)
火焰加热、感应加热、电接触加热、激光加热等 表面淬火方法。 目前生产上最常用是:

1-钢的加热工艺

1-钢的加热工艺

一.钢的加热工艺1.为什么钢在轧制或锻造前必须进行加热?钢经过加热,性质会变得比较柔软,具有较大的塑性和较低的强度,容易延伸和变形。

钢对外力的抵抗能力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减弱。

如以常温为标准,那么800︒C时它将减为常温的30%,1000︒C时减为20%,1100︒C时减为14%,而1200︒C时减为4%左右。

所以为了易于进行轧制或锻造,对钢进行加热是十分必须的,加热温度一般以1100~1200︒C为宜。

轧制经过加热的钢锭和钢坯可以提高轧机产量、减少电耗、减少轧辊的磨损。

2. 对钢的加热有哪些要求?钢的加热是整个热加工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加热操作的好坏对产品质量、数量、节约能源及设备的安全均有重要影响。

因此,钢的加热应当满足下列要求:a)加热温度应该达到规定的温度,且不产生过热和过烧;b)坯料的加热温度应沿长度、宽度和整个断面均匀一致;c)钢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氧化烧损应最少。

3. 什么叫加热温度差,钢加热的允许温差应该是多少,温度差过大有什么不好?加热温度差是指加热终了时在钢锭或钢坯断面上存在的温度不均匀性。

要求钢锭或钢坯在加热终了时沿整个断面温度完全均匀一致是比较困难的。

在保证产品质量和轧制顺利的前提下,允许存在一定的温度差。

允许温差以坯料断面每米厚度(或直径)所具有的温度差来表示。

对于一般轧机,温度差不大于150~300℃/m;对于无缝钢管穿孔,温度差应不大于80~100℃/m 。

对加热温度低和变形抗力较大的坯料,允许的加热温差应取下限。

钢锭或钢坯的加热温度差一般情况下无法捡检,通常只能通过坯料钻孔试验制订合理的加热制度来保证。

但利用先进技术,可以通过建立加热炉数学模型计算出在炉钢坯的截面温度差并在计算机里实时显示出来。

产生加热温度差太大的主要原因是加热速度太快和均热时间太短,应该延长加热时间和均热时间。

4. 什么叫钢的加热制度?在钢的加热过程中,炉子操作必须遵守的各种规定总称为加热制度。

钢的热处理工艺

钢的热处理工艺
的含碳量为 0.6~1.4% ,正火组织中不 出现先共析相,只存在伪共析珠光体和 索氏体。对于亚共析钢,正火后组织中 析出的铁素体数量较少,珠光体数量较 多,且珠光体片间距较小;对于过共析 钢,正火可以抑制先共析网状渗碳体的 析出。
12
正火工艺较简单、经济,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
(1)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碳量〈0.25 %的低碳钢及低合金钢,退火后硬度过低,正火处理 可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2)消除中碳钢热加工缺陷 中碳结构钢铸、锻、轧及焊件,热加工后易出现魏氏组织、晶粒 粗大等过热缺陷和带状组织,正火可消除,达到细化晶粒、均匀组织、 消除内应力的目的。 (3)消除过共析钢网状碳化物
16
(1)热应力及其变化规律
工件在加热和冷却时,由于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导致热胀冷缩的不 一致而产生的内应力称为热应力。 以圆柱 工件为例分 析热应力的 变化规律 到了冷却后期,表层温度的 降低和体积的收缩已经终止,而 心部体积继续收缩,由于心部受 到表层的牵制,应力逐渐转变为 拉应力,而表层则受到压应力。 当整个试样冷至室温时,内外温 差消失,冷却后期的应力状态被 保留下来成为残余应力。 因此,工件淬火冷至室温时, 由于热应力引起的残余应力 表层
炉冷至略低于 Ar1的温度等温处理。如此多次反复加热和冷却,最后冷 至室温,以获得球化效果最好的粒状珠光体组织。
一次球化退火 等温球化退火
往复球化退火
8
T10钢球化退火组织 ( 化染 ) 500
9
(4)扩散退火
扩散退火 又称 均匀化退火 ,是将铸锭、铸件加热至 Ac3 或 Accm 以上 150 ~ 300℃,保温 10 - 15h ,然后随炉缓慢 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温度)所需要的时间,而且取决于组织转变所需要的时间。完全退火 保温时间与钢材的化学成分、工件的形状和尺寸、加热设备类型、装 炉量以及装炉方式等因素有关。 退火后的冷却速度应缓慢,以保证奥氏体在Ar1温度以下不大的 过冷条件下进行珠光体转变,避免硬度过高。碳钢< 200℃/h ,低合 金钢<100℃/h,高合金钢<50℃/h。出炉温度在600℃以下。 将奥氏体化后的钢很快降至稍低于 Ar1 温度等温,使奥氏体转变 为珠光体,在空冷至室温,称为等温退火。 等温退火适用于高碳钢、合金工具钢和高合金钢等,可以显著缩 短退火时间;但不适合大截面工件和大批量炉料。

铸钢件常见热处理工艺

铸钢件常见热处理工艺

按加热和冷却条件不同,铸钢件的主要热处理方式有:退火、正火、均匀化处理、淬火、回火、固溶处理、沉淀硬化、消除应力处理及除氢处理。

1.退火:退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Ac3以上20~3(FC,保温一定时间,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是为消除铸造组织中的柱状晶、粗等轴晶、魏氏组织和树枝状偏析,以改善铸钢力学性能。

碳钢退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铸钢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共析铸钢为珠光体,过共析铸钢为珠光体和碳化物。

适用于所有牌号的铸钢件。

2,正火:正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Ac3温度以上30~50。

C保温,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的目的是细化钢的组织,使其具有所需的力学性能,也是作为以后热处理的预备处理。

正火与退火工艺的区别有两个:其一是正火加热温度要偏高些;其二是正火冷却较快些。

经正火的铸钢强度稍高于退火铸钢,其珠光体组织较细。

一般工程用碳钢及部分厚大、形状复杂的合金钢铸件多采用正火处理。

正火可消除共析铸钢和过共析铸钢件中的网状碳化物,以利于球化退火;可作为中碳钢以及合金结构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以细化晶粒和均匀组织,从而减少铸件在淬火时产生的缺陷。

3淬火:淬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奥氏体化后(AC。

或Ac•以上),保持一定时间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有水冷淬火、油冷淬火和空冷淬火等。

铸钢件淬火后应及时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淬火应力及获得所需综合力学性能铸钢件淬火工艺的主要参数:Q)淬火温度:淬火温度取决于铸钢的化学成分和相应的临界温度点。

原则上,亚共析铸钢淬火温度为Ac o以上20~30℃,常称之为完全淬火。

共析及过共析铸钢在Ac o以上30~50℃淬火,即所谓亚临界淬火或两相区淬火。

这种淬火也可用于亚共析钢,所获得的组织较一般淬火的细,适用于低合金铸钢件韧化处理。

(2)淬火介质:淬火的目的是得到完全的马氏体组织。

为此,铸件淬火时的冷却速率必须大于铸钢的临界冷却速率。

钢铁热处理四种工艺

钢铁热处理四种工艺

钢铁热处理四种工艺
一、正火:是将钢材放置在一定的温度的炉膛中经过固定的时间进行加热,使钢质进行结构变化,以改变所需的特性。

二、淬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相对较高),在此坚持一定时间后迅速冷却,以达到硬化钢件的效果。

三、回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再放回冷却室里进行冷却,使钢件达到柔韧度的要求。

四、正反复淬脆火热处理:是将钢件加热到一定温度,机械加工后反复经过淬火和回火处理,来达到钢件更大的韧性和强度。

钢的热处理工艺知识大全

钢的热处理工艺知识大全

钢的热处理工艺知识大全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的方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工艺它能提高零件的使用性能,充分发挥钢材的潜力,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此外,热处理还可改善工件的工艺性能﹑提高加工质量﹑减小刀具磨损。

钢的热处理方法可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表面热处理等五种。

热处理方法虽然很多,但任何一种热处理工艺都是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所组成的,因此,热处理工艺过程可用在温度一时间坐标系中的曲线图表示,如下图所示,这种曲线称为热处理工艺曲线。

退火与正火一、退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2)细化晶粒,均匀钢的组织及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

(3)消除钢中的残余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

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1)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到完全奥氏体化(AC3以上30~50℃),随之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工艺方法。

在完全退火加热过程中,钢的组织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变为细小而均匀的平衡组织(铁素体+珠光体),从而达到降低钢的硬度、细化晶粒、充分消除内应力的目的。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结构钢的铸件、锻件、热轧型材等,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件,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因过共析钢完全退火需加热到AC CM以上,在缓慢冷却时,钢中将析出网状渗碳体,使钢的力学性能变坏。

(2)球化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一定时间,以不大于50℃/H的冷却速度随炉冷却下来,使钢中碳化物呈球状的工艺方法。

球化退火适用于共析钢及过共析钢,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

这些钢在锻造加工后进行球化退火,一方面有利于切削加工,同时为最后的淬火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加热工艺

加热工艺

加热工艺金属的加热工艺包括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速度、炉温制度、炉内气氛等。

1、钢的加热目的①钢的加热目的是提高金属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便于轧制。

②使金属锭或坯内外温度均匀由于金属内外的温度差,使其内部产生应力,应力会造成轧材时的废品或缺陷;③改变金属的结晶组织金属经过冷加工以后,组织结构改变,处于加工硬化状态,需要加热进行热处理,达到所要求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2、制订加热工艺的依据板坯的加热工艺包括板坯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特殊材质的板坯还应考虑它的升温速度,制定加热工艺的主要依据是:①钢的化学成分、奥氏体区温度范围和它的导热、导温性能;②板坯尺寸和轧制过程中的温降,使整个轧制过程能在要求的温度区间内进行;③对含有碳氮化合物的钢,加热阶段应充分将这类化合物溶解到它的高温金相组织中;④考虑加热能耗和轧制能耗,力求取得综合的节能效果;⑤炉型结构对加热炉温度的限制条件;3、对板坯加热的要求①获得理想的加热温度,保证轧制在控轧工艺规定的温度内进行;②加热板坯的纵向和横向断面的温差小;③炉底水管“黑印”,一般应小于30℃;④氧化烧损低;⑤烧损低,表面氧化铁皮容易清除。

4、加热温度加热温度指金属加热完毕出炉时的表面温度。

加热是为了改善金属内部结晶组织,加热温度主要根据热处理工艺要求来决定。

加热温度主要根据加热工艺要求,由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等性质来确定。

最合理的加热温度,应使金属获得最好的塑性和最小的变形抗力,这样有利于热加工,提高产量,减少设备磨损和动力消耗1)低碳钢:根据钢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变化,低碳钢最合适的加热温度范围是在单相奥氏体区内,即AC以上30~50℃,固相线以下100~150℃,为防止过热过烧,并能保证必要的终轧温度, 3一般采用1150~1250℃。

2)低合金钢钢的加热范围受加入的合金元素的影响。

合金元素加入钢中,有的形成了合金碳化物(NbC、Vc、TiC等)提高了钢的熔点,有的扩大了奥氏体区,提高了固相线,有的缩小了奥氏体区,使固溶体的熔点改变,有的形成了低熔点的化合物,有的明显提高了钢的高温变形抗力。

热轧钢工艺流程

热轧钢工艺流程

热轧钢工艺流程
《热轧钢工艺流程》
热轧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制造、汽车工业等领域。

其制造工艺流程经过多道工序,需要严格的控制和操作。

以下是热轧钢的工艺流程:
1. 高温加热
首先,原材料经过高温加热,使其达到足够的软化程度,以便下一步的加工。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以确保钢材达到适当的塑性。

2. 粗轧
经过高温加热后的钢坯进入粗轧机,经过辊压、拉伸等工序,将其加工成厚度较大的钢板。

3. 精轧
经过粗轧后,钢板进入精轧机,经过多次辊压和调整,使其厚度和宽度达到要求。

4. 冷卷
经过精轧后的钢板需要进行冷卷,使其表面光滑,尺寸精确。

5. 加工
经过冷卷后的钢板需要进行切割、切边等加工工序,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以上即是热轧钢的工艺流程,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控制和操作,以确保钢材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也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钢筋热轧工序

钢筋热轧工序

钢筋热轧工序钢筋热轧是一种常见的钢材加工工艺,用于将钢材加热至高温状态后通过轧制机械进行塑性成形和表面调整的过程。

本文将对钢筋热轧工序进行详细介绍。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钢筋热轧工艺之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准备。

首先,选择优质的钢坯,确保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然后,通过锯床将钢坯切割成适当长度的小段,以便于后续的处理。

二、加热将切割好的钢坯送入加热炉进行加热处理。

加热炉采用高温燃烧器,将钢坯加热至适当温度,通常在1000℃以上。

加热的温度要根据具体钢材的成分和要求来确定,以保证后续的轧制工艺能够顺利进行。

三、轧制经过加热处理的钢坯进入热轧机械,经过高压辊和轧辊的作用,进行塑性变形和调整截面形状。

轧制过程中,钢筋逐渐拉伸,长度增加,同时截面积减小。

温度的升高有助于提高钢材的延展性,使得轧制更加容易进行。

四、冷却经过热轧后,钢筋仍然处于高温状态,需要进行冷却处理。

通常采用水冷或空冷的方式进行冷却。

冷却的目的是将钢筋温度快速降低,以使其达到正常室温状态,并锁定其结构和性能。

五、验收经过热轧和冷却处理后,钢筋需要进行验收。

验收过程中,需要对钢筋的尺寸、形状和物理性能进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探伤、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等。

六、打包和出厂通过验收合格的钢筋进行打包,通常采用钢带或托盘包装,并标记相关信息,以便于运输和使用。

最后,发货给客户或者出厂。

综上所述,钢筋热轧工序是一套复杂而关键的加工工艺。

通过前期准备、加热、轧制、冷却、验收以及打包和出厂等环节,确保钢筋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规定要求。

只有严格执行热轧工序,才能生产出品质优良的钢筋,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

1-钢的加热工艺

1-钢的加热工艺

一.钢的加热工艺1。

为什么钢在轧制或锻造前必须进行加热?钢经过加热,性质会变得比较柔软,具有较大的塑性和较低的强度,容易延伸和变形。

钢对外力的抵抗能力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减弱。

如以常温为标准,那么800C时它将减为常温的30%,1000C时减为20%,1100C 时减为14%,而1200C时减为4%左右.所以为了易于进行轧制或锻造,对钢进行加热是十分必须的,加热温度一般以1100~1200C为宜。

轧制经过加热的钢锭和钢坯可以提高轧机产量、减少电耗、减少轧辊的磨损。

2. 对钢的加热有哪些要求?钢的加热是整个热加工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加热操作的好坏对产品质量、数量、节约能源及设备的安全均有重要影响。

因此,钢的加热应当满足下列要求:a)加热温度应该达到规定的温度,且不产生过热和过烧;b)坯料的加热温度应沿长度、宽度和整个断面均匀一致;c)钢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氧化烧损应最少.3. 什么叫加热温度差,钢加热的允许温差应该是多少,温度差过大有什么不好?加热温度差是指加热终了时在钢锭或钢坯断面上存在的温度不均匀性.要求钢锭或钢坯在加热终了时沿整个断面温度完全均匀一致是比较困难的。

在保证产品质量和轧制顺利的前提下,允许存在一定的温度差。

允许温差以坯料断面每米厚度(或直径)所具有的温度差来表示.对于一般轧机,温度差不大于150~300℃/m;对于无缝钢管穿孔,温度差应不大于80~100℃/m 。

对加热温度低和变形抗力较大的坯料,允许的加热温差应取下限。

钢锭或钢坯的加热温度差一般情况下无法捡检,通常只能通过坯料钻孔试验制订合理的加热制度来保证。

但利用先进技术,可以通过建立加热炉数学模型计算出在炉钢坯的截面温度差并在计算机里实时显示出来。

产生加热温度差太大的主要原因是加热速度太快和均热时间太短,应该延长加热时间和均热时间。

4。

什么叫钢的加热制度?在钢的加热过程中,炉子操作必须遵守的各种规定总称为加热制度.钢的加热制度的内容包括坯料加热温度、断面允许的温度差、各阶段允许的加热速度、温度制度和加热时间等。

钢的热处理工艺

钢的热处理工艺
冷拉、冷挤压成形工件。
工艺参数
加热温度:一般碳钢和低合金钢600-700℃;温度太高,晶粒
粗化,温度太低,再结晶不充分。
保温时间: 1-3h。
冷却速度:随炉冷至500℃,出炉空冷。
1. 退火分类与常用工艺
去应力退火
冷变形后的金属在低于再结晶温度加热,以去除由于形
变加工、锻造、焊接等所引起的应力,但仍保留冷作硬
2.3. 正火工艺
双(多)重正火:对工件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正火。
AC3+(150-200)℃
AC3+(30-50)℃
温度/℃
Ac3
时间
工艺说明
@ 含有粗大组织或魏氏组织的锻件和铸件,如20Mn、
20CrMoV、15Cr等低合金钢铸件。
@ 第一次正火消除组大组织。
然 后 冷 至 A r1- ( 2 0 - 3 0 ) ℃ , 并 在 此 温 度 等 温 较 长 时 间 , 随 后 炉 冷 至
550℃后空冷的工艺。
温度/℃
AC1+(10-30)℃
.
Ac3
Ac1
Ar1-(20-30)℃ 550℃
随炉缓冷
时间
空冷
与普通球化退火相比,退火周期短,球化组织均匀,
适用于大件。
冷却速度:缓冷至500℃以下出
炉空冷, 大件、易畸变件冷至
200-300℃再出炉空冷 。
小结
01
退火得到接近平衡的组织, 是生产中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退火种类繁多, 目的各不相同, 工艺差别较大; 大部分
退火工艺有3个基本特点, 一是加热温度在Ac1以上, 二
是慢冷, 三是得到珠光体型转变产物。
- 2 0 8 H B W , 球 化 级 别 2 - 3 级 。 加 工 路 线 : 备 料 - 锻 造 - 球化退火-车削

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

这一章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钢的热处理的一些知识。

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来改变钢的组织,从而改变钢机械性能的工艺,称为热处理。

热处理是强化金属材料,充分发挥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工艺,是改善材料加工性能的重要手段。

利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可以改变钢的组织。

钢的组织不同,其力学性能就有差异。

按照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热处理可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此外,还有通过改变钢表面的化学成分,从而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化学热处理。

●热处理的这三个阶段,可以用工艺过程曲线来表示。

第一节钢在加热时的转变一、加热温度的确定●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加热。

●铁碳合金相图是确定加热温度的理论基础。

●钢的加热程度就是奥氏体的形成过程,这种组织转变可以称为奥氏体化。

●在奥氏体化中,原来的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渗碳体等转化为奥氏体组织。

●注意:加热时,钢的组织实际转变温度往往是高于相图中的理论相变温度;冷却时,也往往低于相图中的理论相变温度。

●在热处理工艺中,不加热时的临界点分别用AC1、AC3、ACCm表示;而冷却是的临界点分别用Ar1、Ar3、Arcm表示。

二、奥氏体化过程以共析钢为例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是一个从新结晶的过程。

由于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晶包类型不同,含碳量差别很大,转变为奥氏体必须进行晶包的改组和铁碳原子的扩散。

奥氏体化大致可分为四个过程,如图所示。

1.奥氏体形核奥氏体的晶核上首先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上形成的。

2.奥氏体长大奥氏体一旦形成,便通过原子扩散不断长大。

3. 残余渗碳体溶解由于铁素体的晶格类型和含碳量的差别都不大,因而铁素体向奥氏体的转变总是先完成。

当珠光体中的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后,仍有少量的渗碳体尚未溶解。

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这部分渗碳体不断溶入奥氏体,直至完全消失。

4.奥氏体均匀化刚形成的奥氏体晶粒中,碳浓度是不均匀的。

原先渗碳体的位置,碳浓度较高;原先属于铁素体的位置,碳浓度较低。

钢的热处理基本工艺

钢的热处理基本工艺

钢的热处理基本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1.退火——加热到一定温度,经保温后随炉冷却。

2.正火——加热到一定温度,经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

3.淬火——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的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以快速冷却(即大于临界冷却速度)。

4.回火——将淬火后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临界点以下的某一温度,经长时期保温后缓慢冷却。

可分为:⏹①低温回火(150~250℃)目的是消除和降低淬火钢的内应力及脆性,提高韧性,使零件具有较高的硬度(58~64HRC)。

⏹主要用于各种工、量、模具及滚动轴承等,如用T12钢制造的锯条、锉刀等,一般都采用淬火后低温回火。

⏹②中温回火(350~500℃)中温回火后工件的硬度有所降低,但可使钢获得较高的弹性极限和强度(35~45HRC)。

主要用于各种弹簧的热处理。

⏹③高温回火(500~650℃)通常将钢件淬火后加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

经调质处理后的零件,既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即综合力学性能较好(25~35HRC)。

主要用于轴、齿轮、连杆等重要结构零件。

如各类轴、齿轮、连杆等采用中碳钢制造,经淬火+高温回火后,即可达到使用性能的要求。

⏹一般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强度和硬度下降,而塑性韧性上升。

型(芯)砂——芯砂的性能要求比普通型砂的综合性能要高。

1)分型面的确定分型面是指上、下砂型的接触表面。

2)分型面确定的原则:⏹①分型面应选择在模样的最大截面处;⏹②应使铸件上的重要加工面朝下或处于垂直位置;⏹③应使铸件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同一砂箱内,以减少错箱和提高铸件精度。

典型浇注系统一般包括:外浇口、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等冒口:主要起补缩作用。

同时还兼有排气、浮渣及观察金属液体的流动情况等。

一般安放在壁厚顶部。

四、熔炼设备⏹铸铁——冲天炉;⏹铸钢——电弧炉;⏹有色金属——坩埚炉。

离心铸造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所以组织致密,无缩孔、气孔、渣眼等缺陷,因此力学性能较好。

铸造空心旋转体铸件不需要型芯和浇注系统,铸件不需要冒口补缩,省工省料、生产率高、质量好、成本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的加热工艺一、钢的加热工艺制度加热工艺制度包括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加热时间、加热制度等。

1、加热温度钢的加热温度是指钢料在炉内加热完毕出炉时的表面温度。

确定钢的加热温度不仅要根据钢种的性质,而且还要考虑到加工的要求,以获得最佳的塑性,最小的变形抗力,从而有利于提高轧制的产量、质量,降低能耗和设备磨损。

实际生产中加热温度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来确定。

①加热温度的上限和下限碳钢和低合金钢加热温度的选择主要是借助于铁碳平衡相图。

当钢处于奥氏体区其塑性最好,加热温度的理论上限应当是固相线AE(1400~1530℃),实际上由于钢中偏析及非金属夹杂物的存在,加热还不到固相线温度就可能在晶界出现熔化而后氧化,晶粒间失去塑性,形成过烧。

所以钢的加热温度上限一般低于固相线温度100~150℃。

碳钢的最高加热温度和图3-1 Fe-C合金状态图(其中指出了加热温度界限)1—锻造的加热温度极限;2—常化的加热温度极限;3—淬火时的温度极限;4—退火的温度极限理论过烧温度见表1-1。

加热温度的下限应高于A c3线30~50℃。

根据终轧温度再考虑到钢在出炉和加工过程中的热损失,便可确定钢的最低加热温度。

终轧温度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很大,终轧温度越高,晶粒集聚长大的倾向越大,奥氏体的晶粒越粗大,钢的机械性能越低。

所以终轧温度也不能太高,最好在850℃左右,不要超过900℃,也不要低于700℃。

表1-1②加热温度与轧制工艺的关系实际生产中,钢的加热温度还需结合压力加工工艺的要求。

如轧制薄钢带时为满足产品厚度均匀的要求,比轧制厚钢带时的加热温度要高一些;坯料大加工道次多要求加热温度高些,反之小坯料加工道次少则要求加热温度低些等。

这些都是压力加工工艺特点决定的。

高合金钢的加热温度则必须考虑合金元素及生成碳化物的影响,要参考相图,根据塑性图、变形抗力曲线和金相组织来确定。

目前国内外有一种意见,认为应该在低温下轧制,因为低温轧制所消耗的电能,比提高加热温度所消耗的热能要少,在经济上更合理。

2、加热速度钢的加热速度通常是指钢在加热时,单位时间内其表面温度升高的度数,单位为℃/h。

有时也用加热单位厚度钢坯所需的时间(min/cm);或单位时间内加热钢坯的厚度(cm/min)来表示。

钢的加热速度和加热温度同样重要。

下面分述它们对加热速度的影响:A 在加热初期,钢坯表面与中心产生温度差。

表面的温度高,热膨胀较大,中心的温度低,热膨胀较小。

而表面与中心是一块不可分割的金属整体,所以膨胀较小的中心部分将限制表面的膨胀,使钢坯表面部分受到压应力;同时,膨胀较大的表面部分将强迫中心部分和它一起膨胀,使中心受到拉应力。

这种应力叫做“温度应力”或“热应力”。

显然,从断面上的应力分布来看,表面与中心处的温度应力都是最大的,而在表面与中心之间的某层金属则既不受到压应力也不受到拉应力。

可以证明,钢坯加热时的温度应力曲线与温度曲线一样,也是呈抛物线分布。

加热速度愈快,内外温差愈大,产生的温度应力也愈大。

当温度应力在钢的弹性极限以内时,对钢的质量没有影响,因为随着温度差的减小和消除,应力会自然消失。

当温度应力超过钢的弹性极限时,则钢坯将发生塑性变形,在温度差消除后所产生的应力将不能完全消失,即生成所谓残存应力。

如果温度应力再大,超过了钢的强度极限时,则在加热过程中就会破裂。

这时温度应力对于钢坯中心的危害性更大,因为中心受的是拉应力,一般钢的抗拉强度远低于其抗压强度,所以中心的温度应力易造成内裂。

如果钢的塑性很好,即使在加热过程中形成很大的内外温差,也只能引起塑性变形,以任意速度加热,都不会因温度应力而引起钢坯断裂。

如果钢的导热性好(或导热系数高),则在加热过程中形成的内外温差就小(因Δt=qS/2λ),因而加热时温度应力所引起的塑性变形或断裂的可能性较小。

低碳钢的导热系数大,高碳钢和合金钢的导热系数小,因而高碳钢和合金钢在加热时容易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而且这些钢在低温时塑性差、硬而脆,所以它们在刚入炉加热时,容易发生因温度应力而引起的断裂。

如果被加热坯料的断面尺寸较小,则加热时形成的内外温差也较小;断面尺寸大的钢坯,因加热时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容易因温度应力而导致钢坯变形或断裂。

根据上述分析,可概括下列结论:(1)在加热初期,限制加热速度的实质是减少温度应力。

加热速度愈快,表面与中心的温度差愈大,温度应力愈大,这种应力可能超过钢的强度极限,而造成钢坯的破裂。

(2)对于塑性好的金属,温度应力只能引起塑性变形,危害不大。

因此,对于软钢温度在500~600℃以上时可以不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

(3)允许的加热速度还与金属的物理性质(特别是导热性)、几何形状和尺寸有关,因此,对大的高碳钢和合金钢加热要特别小心,而对薄材则可以任意速度加热而不致发生断裂的危险。

B 在加热末期,钢坯断面同样具有温度差。

加热速度愈快,则形成的内外温度差愈大。

这种温度差愈大,可能超过所要求的烧透程度,而造成压力加工上的困难。

因此,所要求的烧透程度往往限制了钢坯加热末期的加热速度。

但是,实际和理论都说明,为了保证所要求的最终温度差而降低整个加热过程的加热速度是不合算的。

因此,往往是在比较快的速度加热以后,为了减少这一温差而降低它的加热速度或执行均热,以求得内外温度均匀。

这个过程叫做“均热过程”。

C 钢坯表面的温度是和炉温相联系的。

炉温过高给准确地控制钢坯表面温度带来困难。

特别是当发生待轧时,将因炉温过高而造成严重氧化、脱碳、粘钢、过烧等。

这在连续加热炉上常是限制快速加热的主要因素。

上述的两个温度差(加热初期为避免裂纹和断裂所允许的内外温差和加热末期因烧透程度的要求内外温差)都对加热速度有所限制,以及准确地控制钢坯达到所要求的加热温度所需要的加热时间,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制定加热制度的主要基础。

一般低碳钢大都可以进行快速加热而不会给产品质量带来什么影响。

但是,加热高碳钢和合金钢时,其加热速度就要受到一些限制,高碳钢和合金钢坯在500~600℃以下时易产生裂纹,所以加热速度的限制是很重要的。

3、加热时间钢的加热时间是指钢坯在炉内加热至达到轧制所要求的温度时所必须的最少时间,通常,总加热时间为钢坯预热、加热和均热三个阶段时间的总和。

要精确的确定钢的加热时间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它受很多因素影响,目前大都根据现有炉子的实践大致估计,亦可根据推荐的经验公式计算。

钢的加热时间采用理论计算很复杂,并且准确性也不大,所以在生产实践中,一般连续式加热炉加热钢坯常采用经验公式:τ=CS式中τ——加热时间,h;S——钢料厚度,cm;C——每厘米厚的钢料加热所需的时间,h/cm。

对低碳钢C=0.1~0.15对中碳钢和低中合金钢C=0.15~0.2对高碳钢和高合金钢C=0.2~0.3对高级工具钢C=0.3~0.4在实际生产中,钢坯的加热时间往往是变化的。

这是因为加热炉必须很好地与轧机配合。

在生产某些产品的过程中,炉子生产率小于轧机的产量时,常常为了赶上轧机的产量而造成加热不均,内外温差大,甚至有时为了提高出炉温度而将钢表面烧化,而其中间温度尚很低,造成加热质量很差。

若炉子生产率大于轧机的产量时,则钢在炉内的停留时间大于所需要的加热时间,造成较大的氧化烧损量,这些情况均不符合加热要求。

如遇到上述情况,应对炉子结构及操作方式作合理的改造或调整,使炉子产量和轧机产量相适应。

4、加热制度所谓加热制度是指在保证实现加热条件的要求下所采取的加热方法。

具体的说,加热制度包括温度制度和供热制度两个方面。

对连续式加热炉来说,温度制度是指炉内各段的温度分布。

所谓供热制度,对连续加热炉是指炉内各段的供热分配。

从加热工艺的角度来看,温度制度是基本的,供热制度是保证实现温度制度的条件,一般加热炉操作规程上规定的都是温度制度。

具体的温度制度不仅决定于钢种、钢坯的形状尺寸、装炉条件,而且依炉型而异。

加热炉的温度制度大体分为:一段式加热制度、两段式加热制度、三段式及多段式加热制度。

这里重点介绍三段式加热制度。

三段式加热制度是把钢坯放在三个温度条件不同的区域(或时期)内加热,依次是预热段、加热段、均热段(或称应力期、快速加热期、均热期)。

这种加热制度是比较完善的加热制度,钢料首先在低温区域进行预热,这时加热速度比较慢,温度应力小,不会造成危险。

当钢温度超过500~600℃以后,进入塑性范围,这时就可以快速加热,直到表面温度迅速升高到出炉所要求的温度。

加热期结束时,钢坯断面上还有较大的温度差,需要进入均热期进行均热,此时钢的表面温度不再升高,而使中心温度逐渐上升,缩小断面上的温度差。

三段式加热制度既考虑了加热初期温度应力的危险,又考虑了中期快速加热和最后温度的均匀性,兼顾了产量和质量两方面。

在连续式加热炉上采用这种加热制度时,由于有预热段,出炉废气温度较低,热能的利用较好,单位燃料消耗低。

加热段可以强化供热,快速加热减少了氧化和脱碳,并保证炉子有较高的生产率,所以对许多钢坯的加热来说,这种加热制度是比较完善与合理的。

这种加热制度适用于大断面坯料、高合金钢、高碳钢和中碳钢冷坯加热。

二、加热的目的及要求钢坯在轧制前进行加热,是钢在热加工过程中一个必须的环节。

对轧钢加热炉而言,加热的目的就是提高钢的塑性。

钢在常温状态下的可塑性很小,因此它在冷态下轧制十分困难;通过加热,提高钢的温度,可以明显提高钢的塑性,使钢变软,改善钢的轧制条件。

一般说来,钢的温度愈高,其可塑性就愈大,所需轧制力就愈小。

例如: 高碳钢在常温下的变形抗力约为600MPa,这样在轧制时就需要很大的轧制力,消耗大量能源,而且制造困难,投资大,磨损快。

如果将它加热至1200℃时,变形抗力将会降至30MPa,比常温下的变形抗力低20倍。

钢的加热应满足下列要求:(1)加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规定的温度范围,防止产生加热缺陷。

钢的加热应当保证在轧制全过程都具有足够的可塑性,满足生产要求,但并非说钢的加热温度愈高愈好,而应有一定的限度,过高的加热温度可能会产生废品和浪费能源。

(2)加热制度必须满足不同钢种、不同断面、不同形状的钢坯在具体条件下合理加热。

(3)钢坯的加热温度应在长度、宽度和断面均匀一致。

三、加热缺陷的预防与处理钢在加热过程中,往往由于加热操作不好,加热温度控制不当以及加热炉内气氛控制不良等原因,使钢产生各种加热缺陷,严重地影响钢的加热质量,甚至造成大量废品和降低炉子的生产率。

因此,必须对加热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或减少缺陷产生的办法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改进加热操作,提高加热质量,从而获得加热质量优良的产品。

钢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钢的氧化、脱碳、过热、过烧以及加热温度不均匀等。

1、钢的氧化钢在炉内加热时,由于炉气中含有大量O2、CO2、H2O,钢表面层要发生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