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学

合集下载

内燃机学

内燃机学

内燃机学第1章—绪论课程内容:内燃机工作过程基础理论+内燃机总体及主要零部件结构学时:64第1章概论热机:(化学能燃烧机械能)外燃机:燃料在气缸外燃烧,加热工质做功。

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加热工质做功。

包括:往复式和其它形式。

往复式主要包括:压燃式,如汽油机和点燃式如柴油机,是本课程主要内容。

历史发展:1860年莱诺依尔大气压力式的内燃机(没有压缩行程)1876年奥托 4冲程点燃式内燃机1890年本茨 2冲程点燃式内燃机1892年狄塞尔 4冲程压燃式内燃机1902年雷诺机械增压1915年波希涡轮增压器内燃机相对其它动力的优点:a. 结构简单;b. 效率较高;c. 重量体积比小;d. 成本低,使用方便,技术成熟。

内燃机分类:图1-01典型内燃机结构:点燃式发动机:图1-02、图1-03、图1-04、图1-05压燃式发动机:图1-06、图1-07内燃机学第2章—内燃机工作指标内燃机工作指标包括:动力性(功率、转速、扭距)、运转性(冷启动、噪声、排气品质)、耐久可靠性(大修时间)、经济性(燃料和润滑油消耗率)。

2.1 示功图指示性能指标示功图4冲程内燃机p-φ示功图—图2-014冲程内燃机p-V示功图—图2-02p-φ和p-V有一一对应关系,可以相互转换。

方法:用途:指示性能指标:以工质对活塞做功为基础的指标,反映燃烧过程的特征。

1.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W i: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得到的有用功发动机的p-V图—图2-03平均指示压力p mi: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工作循环所做的指示功;或一个假象的作用在活塞上的不变的压力,使活塞在一个冲程的位移中做的功为循环指示功。

用途:2.指示功率指示功率P i:单位时间做的指示功W i3.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指示热效率ηit:发动机指示功与消耗燃料热量的比值指示燃油消耗率b i: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2.2 有效性能指标有效性能指标:指示性能指标扣除摩擦及附件消耗。

高等内燃机学

高等内燃机学

高等内燃机学一、内燃机工作原理内燃机是一种将燃料在有限空间内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的装置。

内燃机通常由曲柄连杆机构、燃烧室、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等组成。

内燃机根据燃料种类、工作方式、进气方式等可以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燃气轮机等。

二、内燃机燃烧与排放内燃机燃烧过程是实现能量转换的关键环节,而排放物则是燃烧过程的副产品。

汽油机和柴油机采用不同的燃烧方式,如点燃式和压燃式。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与空气混合、点燃、燃烧、排放等过程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和优化,以实现高效的能量转换和减少环境污染。

三、内燃机传热与热负荷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需要通过冷却系统进行散发,以防止发动机过热。

传热过程涉及到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三种方式,需要对发动机的散热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

热负荷是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根据发动机类型、用途和工作条件来确定。

四、内燃机性能优化内燃机性能优化是提高发动机效率、降低油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

性能优化包括多个方面,如进气系统优化、压缩比优化、配气机构优化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先进的燃烧室设计、新型燃料等手段来提高内燃机的性能。

五、内燃机振动与噪声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和噪声,这些因素会影响乘员的舒适性和机器的可靠性。

振动的来源包括燃烧过程的不稳定、曲轴的不平衡等,而噪声则来自于进气、排气和风扇等部位。

减震器和隔音材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还需要对发动机结构进行优化,以减少振动和噪声的产生。

六、内燃机结构强度与疲劳内燃机结构强度和疲劳是影响发动机可靠性和寿命的重要因素。

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各部件会受到周期性的载荷作用,这些载荷会导致部件产生疲劳裂纹和断裂等问题。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需要对发动机结构进行优化,采用高强度材料和抗疲劳设计等手段。

七、内燃机材料与制造工艺内燃机所使用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对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13.3内燃机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3.3内燃机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3.3 内燃机学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作为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游戏在儿童学习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内燃机”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内燃机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激发幼儿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难点: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内燃机模型、图片、视频等;2. 学具:图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播放内燃机的视频,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内燃机的样子和作用;2. 观察内燃机: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内燃机模型,引导他们说出内燃机的各个部分名称;3. 讲解内燃机原理:结合图片和模型,讲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4. 动手制作:让孩子们根据图纸,制作内燃机模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5.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6. 展示和分享: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难点: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内燃机的兴趣很高,但部分孩子在制作模型时遇到了困难,下次可以考虑提供更多帮助;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内燃机工厂,让他们亲身体验内燃机的制作过程,进一步了解内燃机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内燃机”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时,我特别注意了几个关键的细节,这些细节我认为是孩子们理解内燃机原理的重难点。

情境引入的环节。

我选择了内燃机的视频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这个视频不仅仅是要展示内燃机的外观,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听到内燃机运行的声音,感受到内燃机工作的氛围。

内燃机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内燃机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内燃机学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标及内容1.1 课程设计目标《内燃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主要包括燃烧理论、热力循环、机构运动、气缸和活塞、曲轴系统、气门系统、滑动轮、燃油系统、点火和燃油喷射等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燃机工作原理、热力循环等知识,加深掌握内燃机的结构和特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分析能力。

1.2 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内燃机元件测量设计2.制作内燃机曲轴动平衡装置3.燃油系统检测与实验4.点火系统调试与实验5.内燃机基本参数测试与分析二、课程设计方案2.1 实验设备准备1.双缸四冲程内燃机2.曲轴平衡器3.手动油泵装置4.点火灯和高压电缆5.学生实验室仪表2.2 实验流程2.2.1 内燃机元件测量设计1.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和要求2.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选择测量工具和时间,进行内燃机元件测量设计3.学生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2.2.2 制作内燃机曲轴动平衡装置1.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和要求2.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选择工具和材料,进行内燃机曲轴动平衡装置制作3.学生根据制作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2.2.3 燃油系统检测与实验1.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和要求2.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燃油系统检测和调试3.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排除实验误差2.2.4 点火系统调试与实验1.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和要求2.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点火系统调试和实验3.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2.2.5 内燃机基本参数测试与分析1.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和要求2.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选择实验工具和时间,进行内燃机基本参数测试3.学生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三、课程设计总结本次《内燃机学》第三版课程设计以实际操作为基础,结合理论分析,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内燃机工作原理、特性和性能参数,对内燃机领域的专业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燃机学知识点

内燃机学知识点

内燃机学知识点好嘞,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内燃机学知识点的文案:要说内燃机,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玩意儿!就拿我小时候的一次经历来说吧,那时候跟着老爸去农村亲戚家,正好赶上他们在用一台老旧的拖拉机耕地。

那拖拉机“突突突”地响着,冒着黑烟,声音大得吓人。

我当时就好奇,这东西咋这么有劲儿呢?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内燃机在发力!咱们先来说说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简单来讲,就像一个大力士在不断地吸气、压缩、爆发和排气。

吸气的时候,就像是大力士大口大口地吸气,把燃料和空气都吸进肚子里;压缩的时候呢,就像大力士把吸进去的气使劲儿压缩,越压越紧;爆发的时候可就厉害了,就好比大力士突然发力,把积攒的力量一下子释放出来,产生巨大的能量;最后排气,就像大力士把用完的气呼出去,准备下一轮的工作。

就拿汽油内燃机来说,它主要由气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门、排气门这些部件组成。

气缸就像是大力士的房间,活塞在里面上上下下地运动。

进气门负责让燃料和空气进来,排气门则把燃烧后的废气排出去。

再说燃料的燃烧过程。

燃料和空气在气缸里混合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燃烧效果。

如果混合得不均匀,就像做菜放盐放得不均匀一样,有的地方太咸,有的地方没味道,燃烧也不充分,动力就不足啦。

而且,内燃机的效率也是个关键。

为啥有的车烧油多,有的车烧油少呢?这就和内燃机的效率有关系。

就好比两个人干同样的活,一个人轻松搞定还不费力,另一个人累得够呛还干不好,效率高的那个自然更厉害。

还有啊,内燃机的冷却和润滑也很重要。

想象一下,大力士一直在用力干活,如果身体不降温,关节不润滑,那不得累坏啦?所以内燃机也得有良好的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来保证它能长时间稳定地工作。

说到这,想起我有次坐朋友的车出去玩,开着开着车突然熄火了。

后来一检查,原来是发动机过热,冷却系统出了问题。

这可把我们折腾得不轻,大夏天的在路边等救援,热得汗流浃背。

另外,现在的内燃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越来越环保、越来越高效是大趋势。

内燃机学

内燃机学
内燃机学
江苏大学
第一章 概论
内燃机简史 热机——将燃料中化学能转化为机械功 的热力发动机 内燃机:是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而将能量释 放做功的,它的工质在燃烧前是燃油与空气 的混合气,在燃烧后则是燃烧产物。 点燃式(汽油机) 压燃式(柴油机) 内燃机的热效率高、结构简单、比质量轻、 移动方便,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 业机械、工程机械和发电时作为动力。
大气压力式内燃机
• 1860年,莱诺依尔首先发明了 一种大气压力式内燃机,煤气 和空气在活塞的上半个行程被 吸入气缸,然后被火花点燃; 后半个行程为膨胀行程,燃烧 的煤气推动活塞下行膨胀做功。 活塞上行时开始排气行程,这 种发动机在燃烧前没有压缩行 程,热效率低于5%,最大功 率为4.5kW,共生产了约5000 台。 • P-V dW = pdV
桑塔纳(普通型)轿车用的JV型发动机
桑塔纳2000型轿车发动机
采用德国Motronic电子控制多点顺序喷射系统, 即通过不同的传感器测得的参数确定发动机 的工况,再根据存储器内储存的数据或综合 特性曲线确定该工况下的最佳点火提前角、 闭合角,对喷油时刻和喷油时间进行优化控 制,精确控制空燃比在化学计量空燃比附近 很小范围内,以降低汽油机的有害排放。采 用电控汽油喷射后,直列4缸,1.78L排量发动 机的升功率由37kW/L提高到40kW/L,升转矩 由81.4N· m/L提高到83.3N· m/L。
小型点燃式发动机
• 优点结构简单、零件数少。 • 做功次数为四冲程机的一 倍,升功率比四冲程高。 • 有扫气损失,采用混合油 (将润滑油以一定比例加 入汽油中)或采用润滑油 一次性地润滑活塞、活塞 环与缸套,因此它的燃油、 润滑油消耗量,未燃碳氢 排放比四冲程发动机高。 • 用于小型轻便动力装置上。

内燃机学教学大纲

内燃机学教学大纲

内燃机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内燃机学2、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3、学分:_____4、总学时:_____5、适用专业:_____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内燃机学是一门研究内燃机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和设计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内燃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从事内燃机的设计、研发、制造、运行和维护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的1、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培养学生对内燃机领域的兴趣和关注。

2、让学生掌握内燃机的工作循环、热力过程、燃烧过程等基本原理,能够进行内燃机性能的分析和计算。

3、使学生熟悉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和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内燃机结构设计能力。

4、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解决内燃机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任务1、掌握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包括内燃机的分类、工作循环、示功图、性能指标等。

2、学习内燃机的燃烧过程和排放控制技术,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降低排放的方法和措施。

3、熟悉内燃机的换气过程和增压技术,理解换气过程的工作原理和评价指标,掌握增压系统的类型和工作特点。

4、掌握内燃机的燃料供给系统和调速系统,了解不同燃料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熟悉调速系统的作用和类型。

5、学习内燃机的润滑与冷却系统,理解润滑和冷却的作用和原理,掌握润滑和冷却系统的结构和设计要求。

6、了解内燃机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设计方法,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等,能够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

7、掌握内燃机的试验和测试技术,能够进行内燃机性能的测试和分析。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理论教学要求1、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实验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内燃机工作原理和结构。

中国内燃机学

中国内燃机学

中国内燃机学
中国内燃机学是研究内燃机原理、设计、制造和应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内燃机燃烧原理、热力循环、机械结构设计、材料工程、润滑与冷却技术、控制技术以及排放与环保等多个领域。

中国内燃机学始于二十世纪初。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西方内燃机的原理和技术,并进行仿制和模仿。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了自主研发内燃机的工作,在军工、船舶和农用机械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燃机作为一种基础动力装置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国内燃机学在理论研究、产品设计和制造、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内燃机学致力于研究发展替代燃料、节能减排以及电动化技术等关键问题。

中国内燃机学的学科门类包括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

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设立了相关的内燃机学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为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平台。

中国内燃机学的发展受到技术、资源、环保等方面的限制,但中国内燃机学仍在不断努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致力于提高内燃机的效率、减少排放、降低噪音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

内燃机学 第三版 第四版区别

内燃机学 第三版 第四版区别

内燃机学第三版第四版区别摘要:1.内燃机学的概念及发展背景2.第三版与第四版的区别概述3.第四版内燃机学的特点和优势4.针对第四版内燃机学的实用建议5.总结与展望正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内燃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内燃机学是一门研究内燃机工作原理、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学科。

在这里,我们将探讨第三版与第四版内燃机学的区别,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动态。

首先,我们要了解第三版和第四版的区别。

第三版内燃机学主要侧重于传统的内燃机技术,而第四版则更加关注创新和环保。

第四版内燃机学在继承第三版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关于新能源、节能减排和智能化方面的内容。

这反映了内燃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了解。

第四版内燃机学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能源内容丰富:第四版内燃机学增加了关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介绍,有助于读者紧跟时代发展。

2.节能减排技术突出:在第四版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内燃机节能减排的技术和方法,如燃烧过程优化、尾气后处理等,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3.智能化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第四版内燃机学加入了相关内容,让读者了解内燃机与智能技术的结合。

4.实践与应用:第四版内燃机学在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书中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分析,有助于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针对第四版内燃机学,这里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建议:1.深入学习新能源技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2.掌握内燃机节能减排技术,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3.学习智能化技术在内燃机领域的应用,提高自身技能。

4.结合实际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促进内燃机技术的发展。

总之,第四版内燃机学是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它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第四版内燃机学的特点和优势,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来。

内燃机学知识点

内燃机学知识点

内燃机学知识点1.发动机的机械损失(1)活塞和活塞环的摩擦损失(2)轴承和蔼门机构的摩擦损失(3)驱动附属机构的功率消耗(4)风阻损失(5)驱动扫气泵和增压泵的损失2.机械损失的测定办法(1)示功图法(2)倒拖法(3)灭缸法(4)油耗线法3.排放指标(1)排放物的浓度mg/m3(2)质量排放量g/km(3)比排放量g/(kW.h)(4)排放率g/kg 4.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的途径(1)采纳增压技术(2)合理组织燃烧过程,提高循环指示效率(3)改善换气过程,提高气缸的充量系数(4)提高发动机转速(5)提高机械效率(6)采纳二冲程提高升功率5.提高理论循环热效率所受的限制结构强度的限制、机械效率的限制、燃烧的限制、排放的限制6.十六烷值定义正十六烷的十六烷值为100,α-甲基萘的十六烷值为0,当柴油的自然性同正十六烷和α-甲基萘混合燃料的自燃性相并且,正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比即为十六烷值。

芳烃含量越高,十六烷值越低,排放性能越差。

十六烷值普通在40-55。

7.辛烷值异辛烷的辛烷值定为100,正庚烷为0,所含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比。

(马达法辛烷值MON、研究法辛烷值RON)8.内燃机实际循环工质的妨碍(燃烧过程中,工质的成分和质量别断发生变化)、传热损失(理论循环中,工质和燃烧室壁面是绝热的,没有热交换)、换气损失(膨胀损失、活塞推出功损失、吸气损失)、燃烧损失(燃烧速度的有限性、别彻底燃烧损失) 9.换气过程四冲程:从排气门开启到进气门关闭的整个过程。

(排气、气门叠开、进气)二冲程:从排气口打开到关闭的整个过程。

10.排气提早角:排气门在膨胀行程下止点前的某一曲轴转角位置提早开启,这一角度就叫排气提早角。

普通在30-80°CA。

排气迟闭角:排气门在上止点之后关闭的角度。

普通在10-70°CA。

排气过程分为:自由排气(排气门打开到排气下止点)和强制排气(下止点到上止点)、超临界排气和亚临界排气。

内燃机学课件第九章

内燃机学课件第九章


添加标题
性能指标随调整情况变化的特性称为调整特性,如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供油提前角调整特性等;

添加标题
性能指标随运行工况变化的特性称为性能特性,如负荷特性、速度特性和调速特性等。

添加标题
用来表示特性的曲线称为特性曲线,它是评价内燃机的一种简单、直观、方便的形式。
第二节 内燃机的负荷特性
定义
第九章 内燃机的使用特性与匹配
内燃机的特性是内燃机性能的综合反映。特性的形式有很多,除了前几章已经介绍的内燃机调速特性与调整特性(如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供油提前角调整特性)外,本章将重点介绍内燃饥的基本特性,如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等。由于内燃机是为其他动力装置或工作机械提供动力的,相互之间的配合特性不仅涉及到工作机械的性能,也与内燃机本身的特性密切相关,为此,本章将介绍内燃机与工作机械的匹配方法。
面工况:其特点是功率与转速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它们之间没有特定的关系。汽车及其他陆地运输用内燃机,都居于这种工况。此时,内燃机的转速决定于行驶速度、可以从最低稳定转速一直变到最高转速;负荷取决于行驶阻力,在同一转速下,可以从零变到全负荷。内燃机可能的工作区域就是该种类型内燃机的实际工作区域,相应的上况区域称为面工况。
对内燃机的特性及其匹配进行研究,不仅是为了评价内燃机的性能,为正确、合理地选用内燃机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影响内燃机特性各种因素的分析。提出改进特性以适应匹配要求的各种技术措施,以优化整个动力装置的性能。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内燃机的工况 第二节 内燃机的负荷特性 第三节 内燃机的速度特性 第四节 内燃机的万有特性 第五节 内燃机的功率标定及大气修正 第六节 内燃机与工作机械的匹配
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be曲线在整个速度特性的变化范围内比较平坦,两端略有上翘,同样可利用式(8—2)来解释。be在某一中间转速时最低,当转速高于此转速时,因ηm和ηit同时下降而使be上升;而当转速低于此转速时,由于充量系数Φc下降,加上燃油雾化差,涡流减弱,使得ηm的上升弥补不了ηit的下降幅度,be同样上升。在部分负荷速度特性上,燃油消耗率整体水平由于ηm较低而较外特性上的燃油消耗率曲线有所上升,但随转速的变化趋势基本与外特性相似。

内燃机学课程简介

内燃机学课程简介
如何制造加工、如何检 测性能?
改造内燃机:掌握设计 要点(各构件功用、工 作条件、破坏形式、材 料选择、主要结构形式 及尺寸)
内燃机振动噪声 内燃机热负荷
培养读图能力 和CAD绘图能力 (小规模的毕业设计)
构造实习
工艺实习
课程设计 (2周)
毕业设计 (17周)
主要授课内容: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内燃机的工作指标 第三章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 第四章 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第五章 内燃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第六章 内燃机的代用燃料 第七章 内燃机的燃料供给与调节 第八章 内燃机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 第九章 内燃机的使用特性与匹配
课程概要
英文名称: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ndamentals 学 时:60 其中实验学时:10 适用对象: 热能与动力工程 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内燃机构造等 使用教材: 周龙保. 内燃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教学形式:双语教学 参 考 书: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ndamentals
江苏大学 Jiangsu University
动力机械: 又称原动机或发动机,指将自然界能源直接转换 为机械能,并拖动其它机械进行工作的机械。
动力机械
热力发动机 (热机)
往复活塞式 (柴油机、活塞式 (转子发动机)
1、高宗英主编. 柴油机燃料供给与调节,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王建昕等. 汽车发动机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John B. Heywood,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ndamentals. 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y,1988 4、Günter P. Merker, etc. Combustion Engines Development:Mixture Formation, Combustion, Emissions and Simulation. 2011 5、 江苏大学842T课程网 :/site81/

内燃机学名词解释

内燃机学名词解释

内燃机学名词解释内燃机学名词解释压缩比:气体压缩前的容积与气体压缩后的容积之比,即εc =V V c 。

配气正时:(亦称配气相位)是指内燃机每个气缸的进、排气门从开始开启到完全关闭所经历的曲轴转角。

气门重叠角:是指发动机进气门和排气门处于同时开启的一段时间用曲轴转角来表示称为气门重叠角。

点火提前角:从点火时刻起到活塞到达压缩上止点,这段时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称为点火提前角。

喷油提前角:喷油器开始喷油时,活塞距离压缩达上止点的曲轴转角。

增压中冷:是当涡轮增压器将新鲜空气压缩经中段冷却器冷却,然后经进气歧管、进气门流至汽缸燃烧室。

偶件:一对制造精密,配合严密的零件。

喷油规律:是指在喷油过程中,单位凸轮转角、曲轴转角或单位时间从喷油器喷入气缸的燃油量。

即喷油率随凸轮转角的变化关系。

指示效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W i 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Q 1的比值,即ηit =W i指示压力、平均指示压力和有效指示压力(定义,表达式):平均指示压力是指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指示功,即p mi =W V s ;平均有效压力是一个假想的、平均不变的压力作用30τP ex 在活塞顶上,使活塞移动一个行程所做的功等于每循环所做的有效功,即p me =。

指示热效率和有效热效率(定义,表达式):指示热效率是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即ηi t =W i平均有效压力和有效燃料消耗率b e :平均有效压力是一个假想的、平均不变的压力作用在活塞顶上,使活塞移动一个行程所做的功等于每循环所做的有效功,即p me=30τP e料消耗率b e ,是指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

通常用单位千瓦小时有效功所消耗的燃料克数【g/(kw.h)】,即b e =e ⨯103。

指示功率、有效功率和升功率(定义,表达式):内燃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指示功称为指示功率,即P i =p m i V s ni30;内燃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有效功称为有效功率,即P e =p m e V s ni30;在额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汽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称为升功率,P L=P e充量系数Φc :若把每循环洗入汽缸的空气量换算成进气管状态(p s , T s )的体积V 1,其值一般要比活塞排量V s 小,两者的比值定义为充量系数Φc ,即Φc=V1过量空气系数Φa :燃烧单位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称为过量空气系数Φa ,即Φa =m 1b 0,其中m 1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空气的质量,g b 为每循环燃料供给量(kg ); l 0为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成为化学计量空燃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工业大学函授生考试试卷
课程内燃机学教师孙晓娜2013 / 2014 学年第1 学期
班级12级热工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判断题
1、汽油机压缩比比柴油机的高。

()
2、升功率指的是一个气缸的功率。

()
3、多孔式喷油器喷油系统的启喷压力一般为20MPa左右。

()
4、万有特性图中,最内层的区域是最经济区域。

()
5、发动机转速越高,机械效率也越高。

()
6、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排气管压力的这个时期,称为强制排气阶段。

()
7、在柴油机中,燃料成分在燃烧室空间的分布是均匀的。

()
8、柴油机生成的碳烟微粒比汽油机多。

()
二、单项选择题:
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A、定容加热循环B、等压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D、多变加热循环2)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3)汽油机爆震燃烧的根本原因是远端混合气()A、被过热表面点燃B、因温度过高自燃
C、受火焰传播燃烧
D、由已燃气体点燃
4)汽油机的火焰速度是()A、燃烧速度B、火焰锋面移动速度C、扩散速度D、气流运动速度
5)充气效率用于评价发动机实际换气过程完善程度,它的物理意义是反映()A、机械效率B、流动效率C、换气效率D、容积效率
三、填空题
1、工质在经历一个可逆的绝热膨胀过程中,温度。

2、废气涡轮增压器由

两部分组成,在其运转过程中,二者的转
速相等。

3、柴油的发火性用
表示,其值越高,发火性越好。

4、汽油机转速增加时,点火提前角应 。

5、发动机的外特性是指。

四、简答题
1、汽油机与柴油机相比,在燃烧过程的划分、着火方式、着火延迟期的影响、混合气的形成、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压缩比、组织缸内气流运动的目的以及燃烧过程的主要问题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2、什么叫充气系数?有哪些措施可提高充气系数?
五、作图分析题
1、画出柴油机燃烧过程的ϕ-p 图,并简述各个时期的划分?
2、绘出柴油机和汽油机的负荷特性曲线,并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