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学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热胀冷缩现象;2.掌握测量和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3.加深对热胀冷缩原理的理解;4.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槽、玻璃烧杯、水银温度计、塑料容器;2.实验材料:水银、水;3. PowerPoint或板书。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观察水银温度计的读数,引出液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体积是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2.实验(3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前分发实验步骤,并督促学生严格按照步骤进行实验;(2)实验步骤:a.将一定量的水银倒入玻璃烧杯中,记录水银初始高度;b.将玻璃烧杯放入热水槽中,加热约5分钟;c.不断观察水银的变化,记录最终的水银高度;d.将玻璃烧杯取出冷却,等待水银恢复到初始高度;e.观察水银的变化,记录最终的水银高度;(3)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同时补充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4)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热胀冷缩的原因是什么。
3.实验结果分析(25分钟)(1)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液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3)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液体的热胀冷缩曲线,并解释曲线的原因。
4.知识概括与巩固(15分钟)(1)通过讲解,对热胀冷缩进行简要概括,总结热胀冷缩的原理和应用;(2)提问学生,热胀冷缩可以用在哪些实际应用中,如汽车发动机、温度计、热水器等。
五、拓展学习。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液体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2. 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3. 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 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实验展示液体的热胀冷缩;2. 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实验材料;2. 学生准备:笔、纸、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热胀冷缩吗?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涉及到热胀冷缩的现象?”引导学生回忆并思考。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热胀冷缩的概念,并解释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的扩张收缩的区别。
2. 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个实验现象:将装有水的玻璃烧杯置于温水中,然后观察水位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3. 教师解释实验现象:热水加热烧杯时,玻璃和里面的水都受热,热胀就会使水体膨胀,水位升高;当冷却时,水体减小,水位下降。
Step 3:实验探究(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准备一个玻璃烧杯和一些冷水,将烧杯放入热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取出,然后将冷水倒入烧杯中观察变化。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变化和自己的思考。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的原因,并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特点。
Step 4: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自由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扩张收缩的区别,并将结论写在纸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Step 5:知识总结(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对液体的热胀冷缩与固体扩张收缩的区别进行总结。
Step 6: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3液体的热胀冷缩4-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液体的热胀冷缩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玩中带着愉快地心情观察实验现象,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个别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归纳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过程。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造的精神,并能尝试着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4、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学习者:
五年级(2)班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小组实验时,学生之间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魔术激趣,初步感知水的体积变化
烧开水时,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那么我们在烧开水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感知
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二)玩中探究感悟(水受热、受冷的探究)
老师做示范实验,边做边讲解过程及步骤、注意事项等
专心听、注意观察
培养观察能力
(三)自己动手做实验、在试验中得结论,拓展知识
小组自己动手做实验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四)联系生活,启发创造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凡是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像没装满的各种饮料)
自己总结实验结论
提高概括能力
六、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受热:液面上升、体积膨胀
受冷:页面下降、体积缩小
七、教学反思:
通过老师做实验,学生自己做实验,从而得出凡是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能解释生活中液体的有热胀冷缩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概括能力
液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制作简易观察液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了解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的科学概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1.学生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每组一个,一杯冷水,一杯热水,装有其他液体的杯子一个,两个小玻璃瓶,两个带小孔的瓶塞,两根吸管,记录表。
2.老师材料: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温差不大的两杯水,装满水并包有气球皮的试管2个)、学生材料一套、喷泉装置一个、温度计一个。
教学过程:一、引趣激疑:老师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引导学生思考水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然后展示温差不大的两杯水和装满水并包有气球皮的试管,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哪杯水更热。
二、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1.老师指出实验装置可能存在问题,难以清晰观察液体的体积变化。
2.学生讨论并提出改进方法,如加红水、盖紧胶塞、在液面顶端做上标记、使用塞子和细管等。
3.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完善实验装置。
三、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1.老师引导学生使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将装满红水的小瓶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液体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再放入冷水中观察液体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3.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可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胀冷缩。
接下来,我们进行实验汇报交流,结合学生交流的结果,老师将在板书上进行总结。
我们知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其他液体是否也有这种性质呢?这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老师为我们准备了醋、酱油、绿茶和牛奶等液体,让我们进行验证。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醋、酱油、茶和牛奶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说明液体普遍具有这种性质。
一探奥妙!液体热胀冷缩原理教案
液体热胀冷缩原理教案一、教材分析液体热胀冷缩原理是我们初中物理课程中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液体热胀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加强而引起的体积增大,而液体冷缩则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减弱而引起的体积减小。
在教材中,我们可以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演示的形式来介绍热胀冷缩原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二、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热胀和冷缩的基本概念。
2.理解液体热胀和冷缩原理。
3.掌握通过实验演示表现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方法。
4.培养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必要性与正确操作方法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热胀冷缩的定义及其原理。
2.实验演示技巧,例如如何选择液体材料和容器。
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实验演示、讨论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对液体热胀和冷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接着通过实验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觉地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1.热胀冷缩定义及原理(5分钟)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墙上的画一些图解或罗列出热胀冷缩概念的字眼2.实验演示 (30分钟)材料:一只较粗的玻璃杯,一只较细的玻璃杯,两只相同高度的粗口瓶,一只一次性塑料瓶,喜马拉雅岩盐,金属针。
步骤:1)在较粗的玻璃杯中倒入一定量的喜马拉雅岩盐,并加水搅拌溶解。
2)将较细的玻璃杯放入溶液中,使其与溶液表面齐平。
3)在粗口瓶中加入适量水,然后倒入一定量的喜马拉雅岩盐搅拌溶解。
4)取出较细的玻璃杯并用金属针扎一个小孔。
5)将较细的玻璃杯反过来,放在口径较大的粗口瓶中。
6)将较细的玻璃杯孔用手指遮住,倒入刚才溶解好的溶液,将手指放开。
7)在另一只同样高的粗口瓶中不加岩盐,将一次性塑料瓶放入其中。
8)将两只粗口瓶用橡皮筋绑在一起。
9)利用热水或冷水来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液体热胀和冷缩原理,并了解不同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
3.讨论 (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验的结果和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展开探讨,如:1)为什么较细的玻璃杯逐渐被挤出来?2)为什么塑料瓶没有变形,而玻璃杯逐渐变形?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热胀冷缩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了解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2)能通过对其他液体的观察,归纳出液体热胀冷缩的一般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改进实验装置,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红墨水、冷水、热水、水槽、温度计、记录表。
2、演示材料:多种液体(酒精、食用油、酱油等)、透明容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夏天,我们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如果打得太足,在太阳下暴晒,可能会发生什么?冬天,装满水的水缸为什么会破裂?2、提出问题: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3、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是温度的变化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二)探究水的热胀冷缩1、设计实验(1)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观察水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实验需要的材料和方法。
(3)介绍实验装置:平底烧瓶中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细玻璃管插入瓶塞,玻璃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
2、实验操作(1)把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2)再把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液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描述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情况。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三)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1、提出问题:除了水,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2、实验探究(1)选择酒精、食用油、酱油等液体,分别装入透明容器中。
(2)插入温度计,先测量液体在常温下的温度和液面高度,做好记录。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3液体的热胀冷缩10-教科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利用实验来验证猜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2、懂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染色水、冷水、热水、牛奶、咖啡、红糖水、绿茶等。
【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创设情景1、抛出问题:同学们,请问你们在家里有用水壶烧过开水吗?我们烧水的目的是什么呢?2、学生说出烧水是为了把水加热3、播放视频4、提出问题:加热时水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呢?(猜测:体积变大了)如果再遇冷呢?(猜测:体积变小)5、板书:猜测:加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设计意图:通过设疑,为什么水烧开时会溢出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设计实验方案1、介绍教师准备的实验器材。
(提示学生还准备了冷水和热水。
)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们经历实验的设计过程,明确实验装置的目的,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三、学生实验:水的热胀冷缩1、根据学生的设计,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
再出示实验要求。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烧瓶先放入热水中,待液面稳定后,再放入冷水中。
2、注意观察液面的变化和水的体积变化。
3、注意安全,小心使用玻璃仪器,不要直接用手触碰热水。
4、请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入记录单一。
5、实验完成的小组,请仪器归放回器材盒,然后用最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做好了。
2、学生分组实验。
3、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4、师归纳,并板书:受热体积膨胀热胀水受冷体积缩小冷缩记录单一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设计的实验方案自己动手体会水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究做铺垫。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多数液体受热后体积变大,受冷后体积缩小。
【过程与方法】1、学生探讨设计一个简易的能验证液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
2、经历用猜测、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究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全过程。
3、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明白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要用于生产、生活中。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良好的科学研究品质。
3、学习中体验快乐。
教学重点:探究水以及其他多数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1、设计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2、小组实验时,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习惯的培养。
教学准备:1、教师自身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针药瓶、小吸管、红墨水、热水瓶、小烧杯、乒乓球等。
2、为每组准备:水槽内装好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一根小吸管、红墨水、一个小针药瓶、一条干抹布、记号笔、实验报告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在家里用水壶烧过水吗?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现象?(看烧水视频,观察现象)2、交流:水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3、引入探究:要证明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就要设计一个新装置测试一下。
4、怎样设计新装置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水的体积的变化呢?二、设计实验装置1、出示提供的材料,提示:分别用提供的哪些材料替代壶嘴壶身,思考红墨水和透明细小管子的作用与好处2、小组讨论分析如何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新装置。
3、汇报总结组装方案,抽生演示装置。
4、课件展示装置图5、小组动手修改完善演示装置。
三、探究水的热胀冷缩1、预测新装置放入热水时体积发生的变化。
2、媒体出示实验要求,让学生阅读要求后进行实验探究。
3、用对媒体展示台汇报实验结果,师小结板书。
4、预测水受冷时体积发生的变化,实验探究。
5、汇报总结并用课件展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 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五下2.3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
但是,对于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专业术语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2.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实验操作和观察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理解其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液体、温度计、容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性质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的水箱、热胀冷缩的胶带等。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周三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l
液体的热胀冷缩陈止静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水受热時体积膨胀,受冷時体积缩小。
——热胀冷缩②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用实验验证热胀冷缩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科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养成小组分工合作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2.难点:用实验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三.教学准备26个锥形瓶,一壶热水,26个烧杯,2个试管,一个气球,橡皮筋若干,盐,酱油,牛奶。
将学生进行分组。
四.课堂教学设计(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1.准备两杯温度不同的热水,放入准备好的试管,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观察气球皮鼓起的现象,猜想“哪一杯水更热?”2.由观察的难易程度及现象的不明显明显引导学生改进实验,并引导学生重新设计实验。
由不易观察→易观察(二)师生互动,新课传授1.记录改进后的实验现象,并思考这样改进的好处:红墨水:有颜色,易于观察。
玻璃细管:体积增大一点点,水在细管里就上升一大截。
2.引导学生对新装置进行讨论,用前检验是否漏水,画记号。
3.让学生猜测:水受热之后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三)动手操作,深入探究1.将实验装置检查后放入热水,冷水中,分别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现象和变化的规律。
(此时完整演示一遍实验过程)2.学生思考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吗?用食用盐水,牛奶,酱油分发给学生(同时将漏水装置随机分发给学生),思考其他液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填写记录表猜测项。
3.小组分工合作开始实验。
4.试验后请学生上台汇报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同时请失败组分析实验失败原因(漏水),此时引导学生总结出其他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且借失败组强调试验前检查装置的重要性。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对本节内容总结,并针对学生问题进行补充讲解。
2.组织学生思考液体的热胀冷缩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液体在低温下会缩小,高温下会膨胀的基本情况;2.了解柿子油温度变化下的状况变化;3.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柿子油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学习通过观察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科学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欲与实验精神。
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次的学习,复习透镜。
2.授课:引导学生观察柿子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3.讲解:讲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液体的热胀冷缩起到的作用。
4.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实验类内容,在该内容之前,我们首先通过复习上一次的学习内容来进行引入,让学生更好地记住透镜的知识。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来观察柿子油的性质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拓展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并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最后的总结中,我们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还了解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对于学生的科学认识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掌握如何控制液体的体积变化;3.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实验控制,观察液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内容1.回顾气体的膨胀和收缩;2.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3.学习掌握液位管的使用方法。
2. 方法1.教师讲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进行示范实验;2.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发现反常现象并思考原因;3.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考虑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4.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整理实验用具;2.制作教学PPT。
2. 上课环节1.回顾气体的膨胀和收缩,将气体和液体的不同特性进行对比;2.讲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例如:当液体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变大,液体体积扩大,反之,液体温度降低时,液体体积缩小;3.向学生展示液位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观察液位管的液面高度变化来判断液体体积变化是否发生;4.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通过操作实验探究液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5.让学生探究如何控制液体体积的变化,例如:通过加热或冷却液体来控制其体积的变化,或在液体表面加上一层隔热材料来防止热流入或流出。
3. 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本次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原理;2.阅读相关科普文章,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及课堂提问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是否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是否掌握液体体积变化的控制方法,是否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液体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等。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采用了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液体的特性和变化规律,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学习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和观察。
4. 教学准备实验所需器材:烧杯、水银温度计、塑料瓶子、水、冷热水槽等。
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只玻璃杯,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是否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
步骤二:概念讲解1. 给学生简要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液体分子在受热时会加大振动频率,分子间的间距增大,因而体积增大,这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铁路铺轨、铝盖瓶开盖、汽车轮胎等。
步骤三:实验操作1.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一:烧杯中注入温水,并用水银温度计记录温度变化。
- 实验二:将一塑料瓶子放入冷热水槽中观察变化。
步骤四:实验观察与总结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一中温度变化对于烧杯内的液体有何影响?- 实验二中,瓶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有何变化?2. 引导学生总结:温度对液体的影响是什么?步骤五: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温度变化大的地方,例如沙漠和高寒地区,建筑物的构造要特殊设计?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集体分享。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7.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观察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瓶子、金属容器等)在热胀冷缩现象下的变化,并写下观察结果。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案教案标题: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原理。
2. 能够解释不同温度下液体的体积变化。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液体热胀冷缩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水、酒精。
2. 实验材料:不同温度的水和酒精。
3. 课件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课件或黑板上展示一张图片,展示不同温度下液体的体积变化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液体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体积变化?”4.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猜想和想法。
知识讲解:1.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原理。
2.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分子在温度升高时的运动加剧,分子间的间距变大,导致液体体积增大;在温度降低时,分子的运动减缓,分子间的间距变小,导致液体体积缩小。
3.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液体在相同温度变化下的体积变化可能不同的原因。
实验操作: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提供烧杯、温度计和水、酒精两种液体。
2. 学生依次测量不同温度下水和酒精的体积,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温度下液体的体积变化情况。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规律。
2. 引导学生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领域。
3.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液体热胀冷缩相关的问题。
拓展活动:1. 提供更多液体样品,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
2.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热胀冷缩对建筑物的影响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2. 通过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程度。
3. 评估学生在解决与液体热胀冷缩相关问题时的应用能力。
(精品教案)《热胀冷缩》讲课稿(通用12篇)
(精品教案)《热胀冷缩》讲课稿(通用12篇)《热胀冷缩》讲课稿(通用12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讲课稿,讲课稿是举行讲课预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样才干写出优秀的讲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热胀冷缩》讲课稿,欢迎大伙儿借鉴与参考,希翼对大伙儿有所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大伙儿上午(下午)好!我是第n号参赛选手梁xx,来自xx学校。
我本次讲课的主题是:上科学就要做实验;选材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讲讲我的设计思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前言的课程性质部分就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具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是啊,国人的科学素质亟待提高,别能再让外国人讲我们中国的学生基本上高分低能。
而要提高国人的科学素质,小学时期的科学教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竟然我们能让这决定性作用的一环在我们手中荒废吗?我们有啥理由别上好科学课呢?另外,课标里还提出了科学课程的六条基本理念,因时刻关系,我别能一一解读,我想强调其中一点,那算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索为核心”,而探索最重要途径算是实验。
因此,在此我郑重讲明我的一具观点,也是我本次讲课的主题,那算是“上科学,就要做实验”下面我就以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为例讲讲为啥上科学,就要做实验。
《液体的热胀冷缩》在“热”那个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对前一课的延伸,又是为后两课作铺垫。
前一课《给冷水加热》的实验中,我们发觉冷水加热后由沉变浮,但分量并没有变化,那变化的只能是体积。
由沉变浮,体积应该是变大了,而经过给加满水的试管口套上气球皮加热观看,发觉气球皮会鼓起来,但液体受热膨胀的现象并别是很明显。
而我们这一课将经过另一具实验来明显看到水受热后,体积在逐渐膨胀。
当我们经过那个实验研究和认识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后,下两课再研究气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就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了。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篇: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组准备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酱油、醋、油饮料等,记号笔、,抹布、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若干。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喜欢)2、老师也喜欢喝牛奶,但是老师有点粗心,今天早上老师把吸管插进盒子里了才发现牛奶还没有加热呢!怎么办?只好马上把这已开封的牛奶拿去加热,结果发生了奇怪的事情。
请看大屏幕!(示课件一牛奶加热的视频)3、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奇怪的现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牛奶受热后体积膨胀)4、既然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我们该用什么来验证?(实验)5、做实验必须要先确定研究对象,也用牛奶吗?你舍得吗?(引出用水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实验的公平性,我们的研究条件也要受热)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1、老师这里的材料有烧杯、带塞的烧瓶、吸管、红墨水、水等。
请同学们选出有用的材料,设计出既简便又效果明显的实验装置。
(示课件二)2、小组讨论一下。
(师下去了解学生讨论情况)3、学生汇报方案,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补充改进方案: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
改进方案二:开口太大了,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
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上就会上升一大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内容。
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现象描述)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
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4、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
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
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
)5、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
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
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前分组摆好桌椅,分发实验记录表,各组一杯冷水(出示上节课的试管气球装置在讲台桌上)1复习:上节课我们给冷水加热,为了验证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做了“试管气球皮实验”,把它放在热水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皮会有什么现象?(师出示装置。
)(气球皮鼓起)2这种现象是水受热以后什么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大还是变小?3、但是这种装置能使我们清楚地观察到水的体积变化吗?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装置1、如何改进这个实验装置?让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水受热或者受冷后的体积变化。
2、生思考,师出示器材引导:(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冷水、平底烧瓶、橡胶塞、细玻璃管、红墨水、胶头滴管、烧杯、热水)参考上节课的试管气球皮装置,在此基础上可替换或添加器材进行改装。
师指导3、组装具体指导如下:(按器材放置的顺序指导)1)试管可用平地烧瓶代替;气球皮可用橡胶塞代替;2)细玻璃管有什么作用?(口子太大,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
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
)3)红墨水有什么用?(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看的更清楚,待会可以先用胶头滴管往烧瓶里滴入红墨水再加冷水)4)水是否需要装满?为什么?(研究的是水受热或受冷的体积变化,不装满会混进太多空气干扰实验)5)最后盛放热水的烧杯不变4、师总结组装步骤:①往烧瓶里滴入红墨水②烧瓶内装满冷水③将橡胶塞和玻璃管套上④将烧瓶放入烧杯中,最后由教师来倒热水生上台组装生代表演示实验一:组装改进装置。
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1、这位同学的改进装置还有疑问吗?如果没有问题,现在先猜测一下水受热时体积如何变化?在记录单上先写上你的猜测。
时间半分钟。
2、生回答,师板书:水----受热-----体积增大?3、师演示实验二:往改进装置中倒水热胀是否真如同学们所猜测的,现在老师往烧杯里倒水,仔细观察,水受热细玻璃管里会出现什么现象?(液面上升)4、水受热液面上升是水的什么发生变化?如何变化?(体积体积增大)5、引导学生总结:水受热时体积变大,也叫体积膨胀,我们把这种现象做热胀(教师板书::水----受热-----体积增大(膨胀)板书课题:热胀)6、这个改装过的实验非常明显地验证了我们上节课的水受热体积增大的结果,那么受热膨胀的水再受冷又会发生什么奇妙的现象呢?同样我们先在记录单的猜测栏里写上水受冷以后的体积变化。
7、生猜测,师板书:水------受冷---------体积减小?8、现在让同学们近距离观察水受热液面上升的现象和水受冷后发生什么变化,这个实验如何做呢?9、师述实验步骤:1、每个小组分发一套改进后的装置,由老师给每个小组烧杯内倒入热水拿到热水后,先让装置在热水中加热,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等液面上升到一定程度,各小组同学用桌子上的冷水往热水里加使外界水温冷却,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学生实验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1、师分发实验装置、倒热水2、同学们观察并作实验记录。
3、小组汇报实验过程及现象。
(水受热液柱上升,水受冷,液柱下降)4、引导思考:上升或下降代表水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体积)5、水受热液柱上升说明体积增大、水受冷后液柱下降说明体积怎样变化?6、引导总结:水受冷后体积变小,也叫体积缩小。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冷缩。
(教书板书:受冷体积缩小)板书课题:热胀冷缩)7、小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水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8、师板画两杯水,标名一号和二号,画上烧瓶,液面上升情况不同,问:你能利用烧瓶里的水体积变化来判断哪杯水更热吗?为什么?9、温度越高,水的体积受热膨胀越大,液面上升越高。
(运用水热胀冷缩的性质判断水的冷热)9、那么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测量温度大小的仪器叫什么?(温度计)最常见的温度计是什么温度计?(出示水银温度计)温度计与它有什么相同?10、生思考回答,师总结:温度计液泡里的水银这种也是遇热水柱上升,遇热水柱下降,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四、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吗1、过渡:从这里可以了解到,水,水银着两种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那么其他的物体是否也和它们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2、逐一出示:醋、可乐、啤酒。
逐一追问:它会热胀冷缩吗?3、师单独拿出一种如:可乐。
问:要知道到底可乐会不会热胀冷缩,这个实验装置是否还可以用?4、在学生发表意见后。
师述:但在装的时候同样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灌满、密封、小心倒出…)师演示,生观察记录。
5、交流反馈实验结果,师小结板书。
6、小结:这些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五、延伸探究1、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瓶装的液体有一个共同点,为什么这些液体都不装满?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是应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师演示喷泉实验四2、现在老师同样做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热胀实验,包括刚才有些小组实验里的水没装满的情况影响了实验效果,把刚才同学们做的装满水的烧瓶里倒掉大概三分之二的水,,再用同样的方法让水受热,看看这回你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3、交流: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想法?(这样会因为空气的作用干扰实验)4、留下疑问:为什么老师的这个装置热胀的现象会这么明显呢?我的红水怎么会喷的这么高呢?(因为里面有很多空气,空气也会热胀冷缩,而且更加厉害,就把红水挤出来了!)(设计思路:喷泉现象包含了水的热胀冷缩和空气的热胀冷缩,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为下一课的探究做好铺垫。
)1、水的体积变化记录表冷热情况水受热时的体积变化水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猜测体积增大体积减小实验现象体积增大体积减小教学过程课前谈话:热牛奶1、天气冷的时候喝牛奶,我们会把牛奶连盒子一块在热水里热一热,你有没有试过?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发现?2、有时候,我们忘记了,先把管子插好了,一喝是冷的再去热。
在热的过程中,牛奶会怎样?思考过是什么原因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一、复习引入1、复习前一节课的“试管气球皮实验”,如果把一个放在热水里,另一个放在冷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师也可以再次演示。
2、问: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我们能清楚地观察到这种变化吗?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装置1、师:这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能不能把这个实验装置改进一下?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水的体积确实变大了。
2、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下去了解学生情况)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水。
改进方案二:口子太大,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
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
改进方案三:水温差明显一点。
……3、当提到改进方案二时,出示锥形瓶,套上塞子和管子。
灌满水,滴上红墨水。
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1、过渡:这个实验装置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还缺少什么?(热水)热水老师来给大家倒。
2、师述实验步骤:1、拿到热水后,先把装置放在热水中加热,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