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经济文化化:是指经济文化一体化过程中,由于二者的相互作用于相互交融,经济生产的重心已由物质领域拓展到精神层面,从而形成了市场经济下具有新质内容经济综合体。
文化经济化:就是将文化资源中的商品属性剥离出来,使文化要素成为活性因子,促进经济增长,即成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经济的特征:A、经济发展以文化内容为主导B 、社会生产方式以人文精神为主导C 、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D 、文化经济的内涵和外延本身突出了以人为本文化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文化科学和应用经济学,它按照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国民经济运行变化的一般规律性,探寻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矛盾关系以及文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动规律,以求在文化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按照产业运动的特殊规律性,制定科学的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的政策,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需求:即人们为了满足各种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
文化需求的类型:1、商品性需求:通过购买手段,支付一定的价格,以货币交换方式实现的需求。
2、表达性需求:输出型的文化需求的高级形态,体现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可以界定每个人都是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和文化消费品的提供者。
各种“选秀”节目,超女、快男3、非商品性需求:无需支付价格就可以实现的需求。
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
文化需求的特点:1、多样性(1)主体多样性:个人、国家、企业(2)地区多样性海洋文化、草原文化(3)时间差异的多样性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4)形势差异的复杂性奥运会时期金融危机2、弹性(1)概念:弹性原是物理学名词,指一种物体对外部力量的反应程度.在经济学中,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
弹性的大小可用弹性系数来表示。
弹性系数是因变量变动的比率与自变量变动的比率的比值。
(2)影响文化需求有诸多因素。
价格、人们的收入水平及休闲时间是主要因素。
文化经济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文化经济学:是研究文化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律,揭示文化经济对于现代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丰富人们关于文化和经济的理论系统与政策系统,实行新的社会主义和国民经济发展模式,正日益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成为一个崭新的科学领域;2.实证分析:旨在判明文化经济及其结构、组织、资源、投资等在一定条件下是如何运行、如何重组的,通常运用统计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对象的运动趋势做出判断和描述,阐明客观对象“是怎样”的命题;3.原创性文化生产:这是文化生产者作家、艺术家、理论家等以个体性精神劳动形式,独立地按照个人的意愿,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宇宙等的看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即所谓的创作或写作,是整个文化生产过程的前形态——原创形态;这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形态,决定了文化经济的存在与发展;4.第三种形态:以原创作品形态直接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但绝不是机械化、社会化的生产,而是以个体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原创态生产;这一类文化产品,唯有它的原创性才使它具有艺术的和商业的价值;文稿拍卖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手稿拍卖,都属于这一类形态;5.文化消费:文化商品运动的价值实现方式,是社会文化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标志人类文明存在的一种尺度,也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动力形态;它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即是对以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6.精神文化资源:包括文化遗产以及教育、科学、文学艺术、道德、法律、宗教、民俗等精神产品中所蕴含、可用于文化生产和活动的诸多重要内容和形式;7.文化市场调查:是文化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经营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去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文化市场营销方面的情报资料;从而掌握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便对文化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提出方案或建议,供企业决策人员进行科学的决策时作为参考的一种活动;8.公共文化产品:即所谓文化的公共物品,因无法实现谁消费谁付费的原则,市场机制在公共文化产品运行中基本失灵,非赢利性,即公益性是它的主要品性;进入公共领域的公共文化产品有相当一部分也是以商品形态出现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同时存在,这样公共文化产品就出现两大类型:一类即完全意义上的“公共文化产品”,是非商品性的;另一类是相对意义上的“公共文化产品”,即失去着作权保护进入公共领域的文化产品;9.产权价格:是现代社会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用以约定判断文化商品价值标准的特殊货币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对作品的着作权,即对精神生产者的原创成果的知识财产权的法律认定来实现的;10.文化投资:是一定的经济主体为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在这种经济活动中金融投资的运用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而文化投资也指一种特种资金文化金融投资;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实力,文化投资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数量;11.文化环境分析:文化环境是关于文化发展的生态系统;对于不同的战略主体而言,由于所处的文化地位不同,他们的文化环境构成状况也是不一样的,因而也就决定了对文化环境分析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省、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应当基于对周边环境——各种文化环境的综合分析上;12.优劣机威分析SWOT分析:“优劣机威分析”是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的简称,也称“SWOT分析”;这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目标选择和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路线,是文化发展战略目标选择和确定的不可或缺的方法论;二、简答题1、文化和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文化产业日渐成为国民经济取得发展的重要力量,这种力量将使世界的经济秩序和文化秩序发生深刻改变,文化的经济因素和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杠杆作用,使文化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2、文化的经济因素对经济基础工程的起着“软化”作用,推动着现代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软化”;2、文化产业知识和智力的密集性:文化产业是以知识和智力密集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它的形成和发展,在微观上表现为单位产品的价值构成中,物质、能源消耗的比重减少,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比重急剧增加;在宏观上表现为文化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和从事文化工作的劳动者在全社会就业中所占比例的迅速提高;3、文化对经济的软化作用:在现代商品生产中,文化因素能增加现代商品中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降低有形投入,增加无形投入,促使世界经济模式向柔性结构转化;能改变就业结构,拉动物质产业结构调整重组,文化生产和消费迅速普及,从而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结构和投资环境起到了深度“软化的”作用;4、文化生产的核心形态:原始性文化生产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形态;这是文化生产者作家、艺术家、理论家等以个体性精神劳动形式,独立地按照个人的意愿,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宇宙等的看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即所谓的创作或写作,是整个文化生产过程的前形态——原创形态;5、文化产业主要特征:①产品的精神性;人类的精神构成了文化产品的基本内核,精神内容的生产始终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和价值源头;②消费的娱乐性;在消费形式上,文化产业提供的价值主要是大众娱乐功能,人们消费文化产品的主要和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娱乐功能;③产业的依附性;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文化产业对物质生产力水平和政策、制度环境有更大的附属性和依赖性;6、现代文化生产的特征:①较高的知识、技能和智能的综合性;②高度的创造性和探索性;③文化和知识的再生产性;④过程和结果的双重存在性;7、现代文化生产高度的创造性和探索性:现代文化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通过自己的成果,满足人们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多种文化消费层次的需要,其中既包括休闲时的审美娱乐需要,也包括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索需要;它要靠文化生产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前人的基础上,把人类关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探寻和研究推向更深广的空间领域,并以此促进文明的传承和积累;8、如何消除两种价值的矛盾及价格与价值的不平等性:对现代文化生产中价格与价值的差额从市场以外的渠道寻求补偿,即政府的适当投资和社会赞助;这种“补偿”虽然并不一定就能使价值规律恢复完整性,但是可以使它的两种调节功能中的一种得以恢复;9.文化需求基本规律:文化需求规律是人们对文化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运动、变化关系的内部联系;其具体表现为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递减,随价格下降而递增的逆向运动关系;文化需求的基本规律主要表现为:在影响文化需求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文化需求与人们可支配的收入水平与余暇时间成正比,与文化商品的价格成反比;10、决定、影响文化供求的因素有哪些:决定文化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商品的价格、人们可支配的收入水平和余暇时间,影响文化需求的因素还包括:人口的构成和流动;地理环境;政治因素;决定文花供给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商品的价格,影响文化供给的因素还包括: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文化产品的生产周期;文化经济政策;11、文化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向形成的原因:文化商品供求关系由不均衡到均衡的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原因:1、文化生产和消费相制约规律,任何生产都是为了消费,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2、文化商品供求双方自身的矛盾运动,也要求两者趋于均衡,已形成良性循环机制;12、如何理解文化供给与需求的价值取向的背反性矛盾指的是文化商品供求关系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的商业票房价值和社会的文化审美价值之间的不平衡状况;这种不平衡状况,主要表现在由文化商品的特殊构成而形成的两种不同的价值评估指标,在引导文化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造成的两种效益的分离和两种价值的倒挂;13、文化消费的特点:①文化消费内容的精神性;②文化消费能力的层次性;③文化消费时间的延伸性;④文化消费对人的灵魂的塑造性;⑤文化消费对社会文明的促进性;14、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消费战略:①加强对文化消费者的指导,不断提高其文化消费能力;②建立有利于文化消费的市场拉动机制;③积极开发并适度开放国内文化消费市场,大力拓展国际文化消费市场;15、文化市场的特点:①经营内容以精神文化产品为主;②交换行为伴随着精神传播活动;③交换过程一般不发生所有权转让;16、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所要遵循的原则:①与文化消费目的相一致的资源效能原则,即根据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效能;②与文化生产目的相一致的机会成本原则,即用一定的文化资源生产某种文化产品时所得到的收益不能低于它的机会成本;17、宏观调控文化市场的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相比,法律手段具有更大的权威性、规范性、科学性、稳定性,各项文化市场的法律、法规中,不仅规定了建设和管理文化市场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管理内容,而且规定了处罚方法;这种强制性既可以保证国家提倡的、保护的以及允许的各项文化事业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健康地向前发展,又能够用强有力的手段取缔那些有害于人民的文化经营活动;18、政府有哪些调控文化市场的经济手段1实行倾斜的文化投资政策;①各级财政要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拨款;②开征文化事业建设费,用于扶持文化事业发展;2实行差别税收政策:①国家对物质商品和文化商品征收的税种税率应有所区别;②国家在文化系统内部也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3实行弹性的价格政策:①价格杠杆对文化生产的调节;②价格杠杆对文化消费的调节;4实现有效的社会赞助政策;5实行优惠的文化奖励政策;19、开拓文化市场,扩大文化经营的决策的依据:开拓文化市场,扩大文化经营的决策的依据是文化市场调查,即文化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经营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去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文化市场营销方面的情报资料;从而掌握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便对文化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提出方案或建议,供企业决策人员进行科学的决策时作为参考的一种活动;不进行文化市场调查,不掌握文化市场信息,不了解文化市场动向,开拓和发展文化市场就无从谈起;20文化商品的特点①与生俱来的知识产权性,这是文化商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本质特征;②内在意义价值的潜隐性;③意义世界魅力的永久性;④价值量构成的不确定性; 21、文化商品内在意义价值的潜隐性:文化商品,尤其是一些文化经典作品,在问世之初常常可能处在生命孤独的状态,即无法在文化市场上得到承认,而其内在价值却会随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能力的普遍提高而逐步释放出来,这就是文化商品内在意义价值的潜隐性;这些文化商品给不同时代的人们以不同的启迪,这些启迪又不断丰富它们的意义内涵,这就是经典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有的甚至被演绎再创作成为不同类型的作品——文化商品形态的根本原因;22、文化商品的社会运作机制:探测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唤起和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行为,并且有效地组织文化商品生产,使之尽可能地达到低成本高产出,是使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商品,实现价值的重要手段;文化商品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程度越高,它的市场价值和营造社会文化生态的价值的实现往往也就越大;23、文化商品的文化形态是什么①相对独立的物化形态,它既有独立的物质形态,又有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②与文化生产过程共时存在的行为形态的文化商品;③向其他产业提供文化附加值;④以着作权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形态;⑤拥有前四种形态全部价值,以虚拟的方式存在;24、如何理解文化商品价格对价值的不完全表现文化商品在其价值的形成和社会的实现过程中经历了两次价值判断和价值构成;“产权价格”是它的前价值判断,以社会个别劳动时间为基础;“市场价格”是它的后价值判断,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这两者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文化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系统;正是文化商品价值和价格运动的这样一种现实性表现,导致文化商品的价格很难准确地反映文化艺术产品的价值;25、文化商品价格制定的依据①以成本为主要依据;只有以成本为依据,以合理的利润为指导以上缴一定的税金为参照,才能全面反映文化商品的价值才能有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体系,才能促进文化的扩大再生产;②以供求关系为指导;供求关系是文化商品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运动的基本关系;③按质定价;按质定价具有文化商品价格制定的合目的性和合法律性;④遵循国家在一定时期制定的文化经济政策,以确保整个文化市场合理、科学地运行;26、文化投资的特点①文化投资的生产和非生产的双重组合性;②文化投资的较长周期性;③文化投资实施的连续性和波动性;④文化投资收益形态的物质与精神价值的多样统一性;27、文化产业集团的主要运作机制:①专业化的发展机制;就是突出主攻方向,加大核心竞争能力;凭借专业优势进行扩展;②多领域拓展的竞争机制;就是把重心转移到竞争比较少的新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开拓发展空间;③复合网络式管理机制;就是把虚拟的电子网络技术与实体的人力、财力、物力结合起来的新机制;三、论述题1、论述现代文化生产的性质和特征:1、现代文化生产的产业性质:由原创态走向商品化,由个体手工操作走向社会化生产,新技术革命给文化商品带来的文化价值的增值,使得现代文化生产远远超出了它的传统认定的意义而具备了现代产业的性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表现出高度的叠合,文化艺术与企业密切结合与交融;2、现代文化生产的生产劳动性质:现代文化生产的社会生产力化,以及它在这个过程中以知识的无形投入而给现代经济带来巨大的附加值,不仅使它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迅速地发展成为一个丰富的产业系统而且在实践中确证了它的生产劳动性质;现代文化生产仍然是生产商品和剩余价值的劳动,这种生产具有直接的目的性,它决定了现代文化生产的生产规律:按社会发展需要并通过文化市场,以法人资格独立进行生产;3、现代文化生产的特征:①较高的知识、技能和职能的综合性;②高度的创造性和探索性:③文化和知识的再生产性;④过程和结果的双重存在性;2、论述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的基本规律文化需求的基本规律主要表现为:在影响文化需求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文化需求与人们可支配的收入水平与余暇时间成正比,与文化商品的价格成反比;由于余暇时间与文化需求构成正相关关系,余暇时间的多寡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文化需求的量的变化,因此,休闲和休闲产业就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和国家文化生活与文化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成为社会文明程度发展的一个标志;文化供给规律主要指商品性文化供给规律;文化商品的工具规律主要表现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文化供给与文化商品价格的变化成正比;3、论述文化消费结构的合理性:1、确定文化消费结构合理化的标准:1要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要妥善确定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的比例关系;3应产生整体性的文化效果;4要形成健康的消费风气;2、逐步实现合理文化消费结构的办法:1要逐步调整第三产业结构和文化生产结构;2要制定合理的文化消费品价格体系;3要加强文化消费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4、论述提高文化消费水平的途径:1、提高文化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新的文化消费内涵;如今,知识经济的发展使较高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越加强烈,消费群体不断壮大,但适应居民这种消费的供给还相当有限,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数不多;2、提高文化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文化消费具有的崇尚个性、强调差异的特点,决定了它对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闲暇时间、文化程度及性别、年龄等具有敏感性;事实上,文化消费水平与居民文化程度呈正比例关系;3、改善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环境一是指硬件环境,包括文化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情况;二是指软件环境,包括服务质量和营销手段等;目前文化消费环境相对来说还比较差,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1文化消费服务水平不高2垄断高价认为地提高了文化消费的价格门槛;3与文化消费相关的设施建设严重滞后;5、论述文化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1、引导文化资源配置与文化需求相适应;文化市场根据需求变化调节者文化资源在行业间的配置,从而使文化资源的配置在总体上与文化需求相适应、相一致;2、均衡文化供求矛盾;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生产和消费同时存在、相互需要;市场连接着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部过程,市场运动集中表现为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的规律性运动,推动文化产品的供求由不平衡趋向大体上的平衡;3、为政府宏观指导文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政府合理调控文化资源流向,最基本的参数文化市场上的有效供求状况及由此产生的价值信号,没有文化市场提供的全面的价值信息,政府在计划调节资源方面就会出现盲目的、偏误的和滞后的后果;6、论述文化市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主要调控手段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功能有缺陷2市场发展有盲目性3市场反馈有失真性;2、文化市场宏观调控的调控手段:主要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舆论手段;行政手段有权威性,是调控文化市场的重要手段,但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法律手段不仅具有更大的权威性,而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稳定性;舆论手段也是调控文化市场的重要手段,包括社会舆论和媒体舆论,媒体舆论是社会舆论的反映,社会舆论又支持和推动着媒体舆论;调控文化市场的经济手段主要有:1实行倾斜的文化投资政策;2实行差别税收政策;3实行弹性的价格政策;4实现有效的社会赞助政策;5实行优惠的文化奖励政策;7、论述文化作为国家财富集聚的重要形态和重要功能不同的文化特质是造就当代社会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出现差异的重要因素和力量;国家文化特质系统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全部文化心理结构,是这样的心理结构决定了它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能力方式;而当这样的方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整体性因素的时候,它就获得了作为一种力量的存在,一种影响现代国家财富积累方式的力量的存在;8、论述文化发展目标选择和优劣机威分析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是一个综合性、多层次的战略目标,是包括人民和国家的文化需要、文化经济产值水平或速度、文化的社会效益等核心要素在内的完整的战略目标体系;文化战略目标的选择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文化发展的要求和文化发展的环境、条件;发展的要求属于战略目标体系,发展的环境、条件属于文化发展的生态系统;对于不同的战略主体而言,由于所处的文化地位不同,他们的文化环境构成状况也是不一样的,因而也就决定了对文化环境分析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优劣机威分析是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的简称,也称这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目标选择和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路线,是文化发展战略目标选择和确定的不可或缺的方法论;分析优势和劣势立足于关于战略主体内在能力和条件的分析,包括五项内容:国家的文化态度和价值观;社会的融合性和凝聚力;文化的要素禀赋;文化产业组织;政府管理和领导;识别和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外部的机遇和威胁对战略主体发展的战略性影响,对于选择和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文化经济学导论
文化经济学导论文化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文化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文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领域,并讨论文化经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文化经济学的概念及起源文化经济学是文化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如何将文化因素引入经济学框架中,并以此来解释和理解经济现象。
文化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当时学者们开始意识到文化和经济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文化经济学的研究领域1. 文化产业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组织、运营和经济效益。
它探讨了文化产业如电影、音乐、艺术等如何创造经济价值,并且对就业、消费和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2. 文化消费与市场文化消费与市场研究个体和群体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选择和购买行为。
它探索了文化产品的市场化过程以及文化产品如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3. 文化创新与创业文化创新与创业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新和创业过程。
它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模式、创新能力和创新策略,以及创业者在文化经济领域中的角色和作用。
4. 文化政策与规划文化政策与规划研究政府如何制定和实施文化政策以促进文化发展和经济增长。
它关注文化政策对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创新的影响,以及政府的角色和职责。
三、文化经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1. 促进经济增长文化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发展文化产业,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
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城市和地区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游客,提高经济活力。
2. 丰富人民生活文化经济学的研究为人们提供更多选择和丰富的文化消费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它可以带来新颖的艺术作品、音乐、电影等,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
3. 促进社会发展文化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
它可以提升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激发社会创新和发展的动力。
同时,文化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文化经济学
一.1.文化经济总量增长:文化经济总量增长是指以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在递升过程中所反映的数量比例关系。
这种数量比例关系所反映的是文化经济增长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以及由这种数量的比例关系所揭示的文化经济发展趋势。
2.商品性文化需求答:商品性文化需求是指人们通过购买手段,支付一定的价格,以货币交换方式实现的需求。
根据需求动机的不同和购买结果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投资性文化需求和娱乐性文化需求,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3.文化消费答:文化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即是对以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
4、浮动价格答:浮动价格,也成“国家指导价”。
这是指物价管理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某些文化商品的价格可以在基本价格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幅度内进行浮动而形成的价格。
4、浮动价格浮动价格也是“国家指导价”。
这是指物价管理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某些文化商品的价格可以在基本价格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幅度内进行浮动而形成的价格。
5、.物态化文化生产答:物态化文化生产是运用社会化生产工具将原创性文化产品制作、加工、复制、转化为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整个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的后形态——物化形态。
其特征是将具有价值的原创态成果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化成果,是机器复制时期最主要的方式。
6、文化供给答: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为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商品和商品的数量,与文化需求相对应。
它作为文化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文化需求共同构成文化经济的基本矛盾运动。
7.产权价格答:所谓“产权价格”,是现代社会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用以约定判断文化商品价值标准的特殊货币表现形式。
它是通过对作品的著作权,即对精神生产者原创成果的知识财产权的法律认定来实现的。
8.文化投资答:文化投资是指一定的经济主体为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
文化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文化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文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文化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文化产业的运行规律以及文化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文化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文化的经济价值文化具有多种经济价值,这是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首先,文化产品和服务本身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
例如,电影、音乐、书籍、艺术品等文化产品的销售能够为创作者、生产者和销售者带来经济收入。
其次,文化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历史古迹、文化景观、民俗活动等吸引着大量游客,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再者,文化还能提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吸引投资和人才,从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以电影产业为例,一部成功的电影不仅能在票房上取得巨大收益,还能通过周边产品、版权销售、广告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价值增值。
同时,电影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特效制作、服装道具、后期制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文化产业的特点文化产业具有不同于传统产业的一些特点。
首先,文化产业具有创新性。
它依赖于创意和创新,不断推出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文化产业具有高附加值。
由于文化产品往往蕴含着创作者的智慧和情感,其价值不仅仅取决于物质成本,更多地体现在创意和品牌等无形价值上。
再者,文化产业具有融合性。
它与信息技术、制造业、旅游业等多个领域相互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
例如,动漫产业与游戏产业的融合,创造出了具有互动性的动漫游戏产品;文化与制造业的融合,产生了具有文化特色的工业设计产品。
三、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文化经济中的重要环节。
消费者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消费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人的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兴趣爱好、年龄等因素都会影响其文化消费的选择。
社会文化环境、流行趋势、媒体宣传等也对文化消费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在人们的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1、文化需求规律是人们对文化商品需求与价格之间运动、变化关系的内部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之一,需求规律反映和制约了人们对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一般关系,文化需求规律具体表现为需求量虽价格上升而递减,虽价格下降而递增的逆向运动关系。
文化需求是在人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人们对文化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是正向相关关系。
2、影响文化需求的其他因素:①人口构成和流动,人口构成包括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和职业结构,人口流动也是影响文化需求的数量、结构和运动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定地区人们的文化需求是以一定地区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的一定的流量和流速为其常态基因的②地理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产品,造成各地区、各民族物质生产方式的不同,也在这个基础上造成了不同文化性格和社会文化需求的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③政治因素,主要包括文化政策和舆论宣传导向,在对社会文化需求的宏观调控中,表现为政府对一定时期文化精神的倡导和消费取向的藏否。
3、文化供给规律及文化供给弹性:文化供给规律主要指商品性文化供给规律,文化商品的供给规律主要表现为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文化供给量和价格的变化成正比,即市场上文化商品的价格越高,供给者获利越多文化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相反,价格低,供给量就将下降。
反映文化商品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变动关系的概念,称之为文化供给价格弹性(Es=供给量变动的百分表/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弹性系数。
4、影响文化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①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
是包括文化商品生产者、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在内的一个综合概念,它对一定时期文化供给状况产生基础性的影响。
②文化产品的生产周期。
③文化商品的经济政策。
它本质上是政府行为,对文化的生产、经营起宏观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包含财政支持、优惠的经济政策、经济手段的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
5、文化消费的特点:①文化消费内容的精神性。
《文化经济学》名词解释
《文化经济学》名词解释文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文化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旨在探索文化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因素对文化变迁的影响。
下面将对文化经济学中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第一,文化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是指一社会对于什么是好与坏、重要与不重要、优与劣的共同意识和认同,是人们行为和决策的基础。
在文化经济学中,文化价值观对经济活动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会导致不同的经济行为和制度安排,进而影响经济效果和社会发展。
第二,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造、传播和消费为主要功能的产业,包括出版、影视、广播电视、广告、文化旅游等领域。
这些产业不仅仅具有经济价值,还承载着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文化多样性有着重要作用。
文化经济学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动态以及其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的贡献。
第三,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指个体或群体对于所属文化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文化认同涉及到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文化符号等方面的认同。
在文化经济学中,文化认同对于经济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个体或群体的文化认同水平会影响其对文化产品的接受程度、消费行为以及社会参与程度,进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第四,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造性思维、文化元素为核心的产业,包括设计、艺术、音乐、电影等领域。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还促进了文化创新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涉及到版权保护、文化创新政策、创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第五,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购买、使用、体验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文化需求的行为。
文化消费是文化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形式,还具有社会和文化的意义。
文化消费的水平和结构对于经济增长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文化经济学》涉及到文化价值观、文化产业、文化认同、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消费等重要名词。
文化经济学研究
文化经济学研究自古以来,文化与经济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而文化经济学则是研究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和影响的学术领域。
可以说,文化经济学是将经济学原理与文化变化、认知心理以及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相结合,以解决人类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为核心研究目标的一门交叉学科。
1. 文化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文化经济学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大量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以及文化理论家都开始认识到文化与经济活动的天然联系,并尝试提出一些理论模型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中,斯凯瑞斯、玛瑞克、博特勒等人都是早期的文化经济学代表人物。
但是,文化经济学真正兴盛起来还是在21世纪初。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文化产品、服务乃至文化符号与表征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化经济学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文化经济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规划。
2. 文化经济学的研究领域目前,文化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已经相当广泛。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领域例示:(1) 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研究文化产品与服务在市场竞争中的价格形成、消费者行为以及文化企业的经济运作机制。
(2) 文化遗产及其开发。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研究文化遗产的经济意义、保护与开发策略,以及文化旅游、博物馆、古迹保护等相关问题。
(3) 文化创意产业。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研究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与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创意类企业的管理与运营等问题。
(4) 文化与创新。
这部分内容主要研究文化因素对创新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文化因素推动更好的创新发展。
(5) 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认同。
这部分内容则是研究文化的多元性、跨文化交流与融合,以及文化在构建社会认同与价值观念上的作用。
3. 文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文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有很大不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在进行文化经济学研究时,研究人员往往需要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文化经济学定义
文化经济学定义:文化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文化科学与应用经济学,它按照政治经济学所解释的国民经济运行变化的一般规律性,探寻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矛盾关系以及文化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境的运行机制和运动规律,以求在文化的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按照文化产业运动的特殊规律,制定科学的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经济学要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文化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配置、文化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和文化经济运动规律的考察上,并通过文化生产、文化供求、文化消费、文化市场、文化商品、文化商品价格、文化资源、文化投资、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经济管理等一系列主要范畴的具体分析,深刻地揭示文化经济自身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的特殊规律生产组织:指通过复杂的分工和协调来从事为交换而协作生产的社会实体。
文化生产组织: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及服务的社会实体,还包括文化产业内部各生产企业之间的组织结构状态,以及变化发展过程。
(文化生产组织,从其生产的产品性质上,可分为公益性文化生产组织和经营性文化生产组织。
)公益性文化生产组织,是由国家或私人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文化组织。
(文化事业单位)公共文化产品,是指以整个社会为对象,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无偿或低偿获取以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
(如:街景、公园、雕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物展览... )经营性文化生产组织,是指面向市场进行文化产品生产的组织。
是一种从事文化产品生产的文化企业或文化公司。
经营性文化生产组织的特点:*具有主体地位*工业标准批量生产*营利性*社会责任文化需求定义:文化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文化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II.文化需求的类型非商品性文化需求人们无须支付货币就可以实现的需求。
这种需求主要表现为社会公益性文化需求,它是由文化生产部门无偿提供文化艺术产品实现的。
文化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1.文化经济学:是关于文化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以文化活动中的经济行为、文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主义文化经济运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2.文化商品:是文化生产经营者通过市场交换,向文化消费者提供的精神文化产品或文化娱乐服务3.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文化商品与服务的数量。
文化商品的差价关系:文化商品的差价关系是指同类文化商品因质量、地区、时间、购销环节等差别而形成的一系列差别关系。
4.文化需求:是市场上出现的对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为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而出现的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追求。
5.文化投资:是指社会通过各种渠道投入资金,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6.文化市场的调控:是指国家依据价值法则和文化生产自身的规律,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以间接或直接的形式调节控制文化市场的运行7.文化商品的价格体系:是指文化商品的价格形式以及文化商品的比价和差价关系8.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消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9.文化投资结构:是指文化投资在文化事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或为实现不同目的的投资分配比例10.文化经济政策:是党和国家为指导和调节文化、艺术事业活动和经济利益所指定的规则和措施11.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为主体对象,从事生产经营、开发建设、管理服务的部门,是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行业12.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各类文化产品与劳务数量,它说明了某一时期内劳动者及其家庭文化生活需要满足的程度。
13.文化活动的间接经济效益:文化活动的间接经济效益是指由于文化活动及其相应的社会影响力而表现为其他部门和行业的经济效益,这种间接经济效益存在着多种形式。
二、简答题1.研究文化经济学的意义答:有助于促进文化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及文化事业的繁荣。
文化经济学-学习资料
文化经济学-学习资料-011、文化需求:文化需求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
2、文化资源: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文化活动所必需的可资利用的各种文化生产要素,即为文化资源。
3、文化投资结构:文化投资结构是指文化投资在文化经济各组成部分中所含要素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
它是文化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4、文化经济管理体制:文化经济管理体制是国家或企业对文化经济实行管理的一种组织制度,它是由文化经济管理的职能划分制度、组织制度和调节制度三部分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文化经济管理体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广义上讲,具有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
文化经济宏观管理,就是对一定范围的文化经济总体及其总体运行所进行全局性的管理实施过程,包括国家文化经济总体、行业文化经济总体等。
一般而言,文化经济宏观管理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
文化经济微观管理,是指对一定的文化经济个体及其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管理实施过程,包括具有自主权的基本文化企业和单位,它们不是以一定的文化经济总系统而存在,而是以一定文化经济系统的某个要素形态而存在。
文化经济微观管理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
文化经济管理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宏观管理方面。
5、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商品和劳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即是对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的获取行为。
与其他消费一样,文化消费是社会文化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文化消费的特点1、文化消费内容的精神性2、消费能力的层次性:包括物质消费能力和文化消费能力。
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人对于文化消费有不同需求3、文化消费时间的延展性:文化消费水平越高,花费的时间越多“过年没意思了。
”4、对人的灵魂的塑造性“化”5 、对社会文明的塑造性三个方面的作用:文化消费能够增进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从而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文化消费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从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文化消费能够改善人们审美的情趣和能力,从而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文化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文化经济学文化经济学:是人们关于文化经济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人们在关于文化经济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系统学说和思想体系。
广义文化经济学研究一切文化经济现象的运动和发展规律;狭义文化经济学以个别文化领域里的文化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并解析其发展规律和特征。
2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是一定的文化生产方式的成果和具体表现形态——物化形态。
P593文化生产文化生产就是关于文化的生产,一种生产文化的活动和过程系统。
P60 4物态化的文化生产它是运用社会化生产工具将原创性文化产品制作、加工,复制、转化为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整个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的后形态——物化形态。
P635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P109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是包括文化商品生产者,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在内的一个综合概念。
它是对一定时期文化供给状况产生基础性影响的因素。
6文化需求P92人的所有需求都可以被看作是文化需求,都是人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这就是广义的文化需求。
狭义的文化需求主要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心理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文化商品的主观能动向往,追求与获取以实现精神满足。
7文化需求规律P96文化需求规律是人们对文化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运动,变化关系的内部联系。
8文化供求的调节文化供求的调节是根据文化供求关系的矛盾状况,运用一定手段进行调整,以保持基本平衡的行为。
P1159文化需求弹性在影响文化需求变化的各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反应现象就叫做文化需求弹性,它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
P9910文化供给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谁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商品的数量。
文化供给一般分为商品性供给和非商品性供给。
P10511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人实现精神心理满足的社会行为过程。
广义的文化消费指人的一切精神心理满足的社会实践。
狭义的文化消费是指人们对一切关于以文字和其他表达形式为载体的意义符号消费。
文化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1.文化经济学:是关于文化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以文化活动中的经济行为、文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主义文化经济运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2.文化商品:是文化生产经营者通过市场交换,向文化消费者提供的精神文化产品或文化娱乐服务3.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文化商品与服务的数量。
文化商品的差价关系:文化商品的差价关系是指同类文化商品因质量、地区、时间、购销环节等差别而形成的一系列差别关系。
4.文化需求:是市场上出现的对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为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而出现的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追求。
5.文化投资:是指社会通过各种渠道投入资金,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6.文化市场的调控:是指国家依据价值法则和文化生产自身的规律,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以间接或直接的形式调节控制文化市场的运行7.文化商品的价格体系:是指文化商品的价格形式以及文化商品的比价和差价关系8.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消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9.文化投资结构:是指文化投资在文化事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或为实现不同目的的投资分配比例10.文化经济政策:是党和国家为指导和调节文化、艺术事业活动和经济利益所指定的规则和措施11.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为主体对象,从事生产经营、开发建设、管理服务的部门,是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行业12.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各类文化产品与劳务数量,它说明了某一时期内劳动者及其家庭文化生活需要满足的程度。
13.文化活动的间接经济效益:文化活动的间接经济效益是指由于文化活动及其相应的社会影响力而表现为其他部门和行业的经济效益,这种间接经济效益存在着多种形式。
二、简答题1.研究文化经济学的意义答:有助于促进文化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及文化事业的繁荣。
文化经济学
三、文化需求的弹性 1、弹性? 在影响文化需求变化的各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因 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反应 现象就叫做“文化需求的弹性” 2.种类 (1)文化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量与文化商品价格之间的变化关系 文化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文化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间 的比率
属于生产性劳动(
)
(一)区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标准 一是看它是否生产剩余价值 二是看它是否生产商品 两者必须同时满足
第四章 文化需求、供给和均衡
第一节 文化需求
一、文化需求的产生及类型 1.文化需求的产生
物 质 需 求 精 神 文 化 需 求
——
付费文化需求( ) 公益免费文化需求( ) 投资性文化需求( ) 娱乐性文化需求( ) A 街头雕塑 B广场公益音乐会 C露天免费电影 D 购买古玩等艺术品 E购买影碟等 F 到酒店吃饭
文化商品 价值 的两重性
(1)
文化商品价值的两重性
文化商品的 社会整体价值判断
文化商品 生产主体的价值判断
创作主体的生命体验 创作的价值标准
能多大程度的满足 社会的精神消费需要
问题
问题
曹雪芹的《石头记》! 凡高的画!
(2)文化产品的潜在精神价值和文化商品交换价 值的两重性?
六、文化商品的价值实现机制 如何使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商品?
(2)文化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量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变化关系 文化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人们可支配收入变动的百 分比
四、影响文化需求的其他因素 除上述外,还有很多影响因素
文化经济学知识点详解
文化经济学知识点详解文化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文化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它结合了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探索经济活动中文化因素的作用。
在本文中,将对文化经济学的关键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1. 文化的经济内涵文化在经济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文化是一种资源,包括知识、技能、信仰和价值观等。
这些资源能够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等文化领域的兴盛,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正确认识和利用文化资源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文化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文化认同理论文化认同是指个人或群体对自身所属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化认同在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会影响他们对产品品牌的偏好和购买决策;企业的文化认同能够塑造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因此,了解文化认同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对企业和市场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2)文化产业理论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创意和知识为基础进行生产、加工、传播和消费的产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具有重要作用。
在文化经济学中,研究文化产业的运作机制、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等,是了解和推动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3)文化创新理论文化创新是指在文化领域中创造新的价值和实践方式。
在当今快速变革的社会环境下,文化创新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新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因此,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和实践对于推动经济的创新和转型至关重要。
3. 文化经济的政策与实践文化经济学的研究不仅关注理论探讨,也涉及到实际政策和实践的指导。
在制定文化经济相关政策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文化资源保护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资源是确保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文化经济学
参考书目:《文化经济学》(第二版)胡惠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章:文化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文化经济学的产生(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商品性质充分展现)1.文化经济学一直难以产生的原因(1)很难在经济学分析中界定文化本身的内涵和外延(文化产业的包容性和共生性决定了文化产业的界限不确定性),因而文化在经济学分析中很难界定有统一的定义。
(2)文化因素的量化在计量技术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
随着经济计量技术的发展,文化因素逐渐进入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
(3)文化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性质,文化经济学涉及范围广,知识较广,系统研究的难度较大。
2.文化产业就是文化与经济一体化最直接的产物即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就是将文化资源中的商品属性剥离出来,是文化因素成为活性因子促进经济增长,既成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文化化:指经济文化一体化过程中,由于二者相互作用和相互交融,经济生产的重心已经有物质领域扩展到精神层面,从而形成市场经济下具有新质内容的经济综合体。
2.文化经济学产生的条件(20世纪60年代自鲍谟尔和鲍文的论文《艺术表演:其经济困局》)①物质条件: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入财富型消费②知识条件:计量统计学的量化问题以及虚拟变量问题,许多经济变量可以定量化或者可以进行直接测量,如商品的需求量、收入、产量等。
还有无法定量化或者进行直接测量,职业、性别收入等。
这种用两个数字来表示对被解释变量有重要的影响而自身又没有观测数值的一类变量称为虚拟变量一般地,在虚拟变量的设置中:基础类型、肯定类型取值为1;比较类型,否定类型取值为0。
③学术条件:总结:文化经济学的产生的社会条件和知识条件决定了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文化经济学的定义定义:文化经济学是指一门将经济学分析方法应用于一切公共及私有的创作艺术、表演艺术、文化遗产及文化产业的学问。
着重研究文化部门的经济组织以及与文化相关的生产者、消费者、政府部门的行为。
文化经济学定义
文化经济学定义:文化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文化科学与应用经济学,它按照政治经济学所解释的国民经济运行变化的一般规律性,探寻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矛盾关系以及文化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境的运行机制和运动规律,以求在文化的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按照文化产业运动的特殊规律,制定科学的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经济学要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文化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配置、文化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和文化经济运动规律的考察上,并通过文化生产、文化供求、文化消费、文化市场、文化商品、文化商品价格、文化资源、文化投资、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经济管理等一系列主要范畴的具体分析,深刻地揭示文化经济自身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的特殊规律生产组织:指通过复杂的分工和协调来从事为交换而协作生产的社会实体。
文化生产组织: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及服务的社会实体,还包括文化产业内部各生产企业之间的组织结构状态,以及变化发展过程。
(文化生产组织,从其生产的产品性质上,可分为公益性文化生产组织和经营性文化生产组织。
)公益性文化生产组织,是由国家或私人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文化组织。
(文化事业单位)公共文化产品,是指以整个社会为对象,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无偿或低偿获取以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
(如:街景、公园、雕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物展览...)经营性文化生产组织,是指面向市场进行文化产品生产的组织。
是一种从事文化产品生产的文化企业或文化公司。
经营性文化生产组织的特点:* 具有主体地位* 工业标准批量生产* 营利性* 社会责任文化需求定义:文化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文化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II. 文化需求的类型非商品性文化需求人们无须支付货币就可以实现的需求。
这种需求主要表现为社会公益性文化需求,它是由文化生产部门无偿提供文化艺术产品实现的。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文化与经济的基础性关系即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同构、互动和一体化。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化的发展;文化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支配和影响着历史运动。
(一般理解)1.共生:有意义的生产活动包含人的全部活动的目的性,其既是经济的,又是文化的。
(1)“经济的”,是指它以直接的物质形态的改变满足人类自身生命存在的物质需要,而任何对于这一过程结束的存储,都是可以形成财富的;(2)“文化的”,是指它承载着人类对于生命对象的理解和思考,记载着思想、意识以及情感的过程。
从文化人类学意义上来说,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也都是文化活动,具有文化意义,这也就使得文化本身从一开始就内蕴着经济的因子,而经济也内蕴着文化的因子。
2.一体化:文化和经济作为人的生命行为和生命存在方式的过程系统和体现,统一地存在于同一的对象之中。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形成了一种原初形态的文化经济共同体,即文化经济一体化。
文化在经济中的存在,不仅存在于人的行为过程中,而且存在于人以劳动将自己对象化了的财富之中。
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例如“买椟还珠”这种现象的出现,精神消费需求实现了对于物质消费需求的本体性超越,以文化的经济价值为追求目标的产业,即文化产业应运而生,从而在全新的意义和层面上形成了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
3.同构:人类社会在生长过程中,文化和经济演进的同步性,文化结构与经济结构在质的规定性上呈现出一种力的同构关系:农耕文化与自然经济相适应,工业文化只能是以蒸汽机革命为代表的大工业经济的产物。
而每一次经济结构的革命性变动,必然伴随着一次巨大的文化革命,同样,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又必然给经济结构的革命以历史趋势的指引。
4.互动:力的同构关系决定了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性,即一定的经济结构必然有存在其中或建立其上的文化结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一定的文化结构又必然以其特殊的形态(知识和心理结构),以及由这两者构成的全部意义系统生动地表现经济结构全部的丰富性,并随着经济结构的运动变化而发生与之既适应又相互矛盾的辩证运动。
《文化经济学》课件
文化政策的制定过程
政府通过调研、分析、评估等方式,制定出符合国家 文化发展需要的政策。
文化政策的实施方式
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式,推 动文化政策的落地实施。
文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文化法规的作用
规范文化产业的市场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维 护文化市场的公平竞争。
集中式管理模式
以总部为核心,对各地分部进行 集中管理和调度,确保整个文化 产业的一致性和协同性。
分权式管理模式
赋予各地分部较大的自主权,使 其能够根据当地市场和资源灵活 调整经营策略,提高运营效率。
矩阵式管理模式
结合集中式和分权式的优点,建 立横跨各分部的协调机制,确保 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文化产业的经营策略
特点
文化市场具有多样性、地域性、民族 性等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 化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优势。
功能
文化市场具有传播文化、满足人们精 神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等功能。通过 市场机制,文化产品得以流通和传承 ,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化市场的供需关系
供给
文化市场的供给方包括文化产业企业、艺术家、个体创作者等,他们提供各种文化产品 以满足市场需求。
品牌化经营
通过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提升文化产品 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增加市场份额和消 费者忠诚度。
多元化经营
拓展文化产业的产品线和服务范围,降低单一业务 的风险,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创新驱动
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意实践,不断推出符合市 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提升竞争力。
文化产业的市场营销
目标市场定位
01
明确目标客户群体,深入了解其需求和偏好,制定针对性的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品的特点
2、创意产业人员关注自己的产品
工人所考虑的只有工资、工作条件以及所需要花 费的精力,而不会考虑到产品的式样,颜色或是 特性。 文化创造者(艺术家,演员,作家)非常注重产品的 原创性,卓越的艺术表现,以及艺术的和谐统一。 音乐家们可能会注重取得演奏的细腻性,艺术家 们可能不会特意地去迎合观众的口味而做出改变 (因此会影响到观众的消费欲望)。
文化产品的特点
4、产品的差异性 当顾客评估文化产品时,他们十分注重把它与其 他同类产品做比较。世上没有两个东西是完全相 同的,但是任何两个东西部是不同的。 尝试过两个产品之后,买方可能会认为甲种产品 比乙种产品更好,经济学家把它称之为纵向区别。 如果甲与乙销售的价格相同,那么没有人会买乙 种产品。文化产品在它们的特性、基调、风格方 面存在着不同,而这些都是独立于购买者对产品 质量评估之外的。
文化产品的特点
3、创作产品要求多种技能 生产一些文化产品一个人就足够了:如油 画 很多产品需要各种不同技能的专业人员, 每个人都可以把个人品味倾注于产品的质 量与形态中。电影拍摄工作就是很多艺术 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每人的专攻不 同,审美观点不同.喜好也不同,导演的 工作样性对创作行为意义重大。例如,一些人更喜欢演奏斯 卡拉蒂的奏鸣曲,或是选择观看一部成本低廉的电影。对 像斯卡拉蒂这样的作曲家来说,这种选择并不重要,但是 对劣质电影的版权拥有方来说,造成的影响非常巨大 并非所有的创作都能变为现实。创作一些歌曲成本低廉, 但是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创作投入却是高 昂的,如果固定(沉淀)成本达到了消费方的承受极限,就 会产生问题,剧团的管理方所制定的任何票价难以负担 《指环》的巨大投入费用,尽管音乐爱好者愿意出钱买票 这一问题说明了国家大剧院和音乐厅的财政赤字问题,也 说明了为什么一些非营利性依靠捐赠资助的组织应运而生
艺术文化经济学的独特问题
为什么梵高的画那么昂贵而其复制品却很 低廉
为什么前拉菲尔派在被完全遗忘了整整一 个世纪以后在1960年代重新振兴 为什么欧洲的公共或国家博物馆被禁止出 售他们的部分收藏品
艺术文化经济学的独特问题
怎样评估博物馆的展览,给定预算约束应 为后代拯救和保存那些建筑物 国家为什么要支持艺术 为什么有挣大钱的巨星 已售出的作品是否应受版权法的约束
文化产品的特点
5、艺术技巧的纵向区分
文化产品的质量有很大不同,消费者对此的看法 也是难以预测的。从事创意行为的艺术家们也在 技巧性、原创性,以及(或是)熟练程度上有很大不 同,尽管这一点具有一定可预知性。 训练有素的艺术家们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不同的。 好莱坞的剧作家、导演及制片人在任何时候都会 对剧作家的好坏有一致的评价,能断定出谁应属 于“一流”、谁应属于“二流” 剧作家。
文化规律还是经济规律
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因素 文化活动中的经济规律。 两者兼顾,重在文化活动中的经济规律
研究内容
文化资源配置问题 保护什么,怎样保护。 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 怎样生产 为谁生产
研究工具
价值理论 文化资本 持续性原则
文化资源利用问题:
怎样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以便生产更 多的物品 艺术家的创造性--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文化的生产和消费--文化主体的行为 文化政策--怎样干预市场
文化经济学
山东艺术学院
推荐书目
[澳]大卫•索罗斯比著,张维纶等译,《文 化经济学》。台湾:典藏艺术家庭出版社, 2003年版 [美]詹姆斯•海尔布伦,查尔斯•M•格雷著, 詹正茂等译,《艺术文化经济学》。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美]理查德•E•凯夫斯著,孙绯等译,《创 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文化产品的特点
两首歌曲、两部动作片,在消费者看来,特点和 质量可能非常相同,但它们又不完全相同。用经 济术语来说,它们具有横向区别的。当存在横向 区别的产品以同样的价格出售时,人们的偏爱程 度是不同的。 文化产品通常是横向区列与纵向区别的混合体。 油画在其大小、颜色、想像方式、制作方式方面 有很大的不同。特性越多,横向方面的区别就可 能越多:如果所有的人都认为电影乙中主角的表 演比电影甲中主角的表演出色,但是人们也会因 为其他原因而更喜欢电影甲,这就是种类多样性。
文化产品的特点
不确定性的原因:买方与卖方的信息差别问题, 例如二手汽车、食品市场。 不可预测性原则:文化产品是“经验性”产品, 买方的满意度是一个主观问题,生产厂不知道它 们的产品是否会得到顾客的认可。 复杂的文化产品(电影,通俗音乐唱片集)经历从构 思到成品等一系列阶段,当甲把半成品交给乙时, 甲对半成品的投入便属于沉淀成本,但乙还可以 决定是否需要投入。这种信息的差异说明了为什 么现今的文化产业广泛使用购买权合同。
文化产品的特点
产品质量的不同,对创造性活动提出了一系列问 题。为什么“二流”产品也有市场?电影制片人 在花费大笔酬金雇佣“一流”剧作家后,又为了 节约经费采用“二流”作曲家,这样的影片是否 能够获得成功?消费者是如何界定“一流”、“二 流”艺术家的?他们的界定与艺术家们或制片人的 见解是否一致?为什么艺术界如此关注艺术人员的 排名问题?我们是否一定要在艺术界内定出个长幼 尊卑来,经济学上对此是否有个明确的解释? 排名之所以重要,主要是牵涉到报酬的问题。
文化产品的特点
时间上的协调问题与时间对项目价值的影 响问题相互作用。投入100万美元次日便可 赚得200万美元的项目,当然要比同样投入 10年才能赚得200万的项目的利润丰厚得多。 创造性行为的经济利润与出品过程中时间 上的紧密协调与资金的迅速回收密切相关, 我将其称之为“时间的流动性”。
文化产品的特点
文化产品的特点
6、时间的重要性 人员的复杂性需要对各种人员的活动进行严密的时间协调。 音乐会的发布与筹集工作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尽管 考虑到对演员的发挥造成影响,导演还是通常打乱时间顺 序,把涉及到同一布景、地点及演员的镜头放在一起拍摄 时间上的协调问题说明了选择创造性投入时,不仅考虑投 入的质量问题,而且还考虑投入时间的可能性问题。演技 并不出众的演员如果碰巧有时间,他就可能被选中。由于 人员的复杂性,时间上的协调也需要解决工作中的停滞问 题:有些工作必不可少,他们索要高额酬金,不然就可能 在紧急时刻拒绝工作。
文化产品的特点
一些观点认为创造性灵感是对浪漫主义的继承, 艺术家的产生来源于内在需要。想像和热情是艺 术家应具有的责质,二者不能与理智和习俗混为 一谈。
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如果在某一方面需要与普通人 合作,艺术家们一般不会妥协,他们拒绝对将来 的艺术创作做出任何承诺,也不愿接受对他们的 种种限制。艺术家们就原则问题拒绝妥协,他们 所思考的往往并非利益最大化问题。
文化产品的特点
艺术家们的实际工资往往低于他们能力、技能和 教育应得的报酬。
艺术人员通常不愿意事先对他们的产品做出任何 承诺。艺术家们在创作之后都很难对他们的审美 观点进行描述,更何况是要提前把他们确定下来 艺术家作品的外在表现是为了实现内在构思,这 一事实说明了艺术作品后果不可知的原因,他也 不知道他的构思是否能够把内心想法完全表现出 来
文化产品的特点
1、需求的不确定性 没有人能确定消费者如何评价新推出的文化产品
调查和预测很少见成效,因为文化产品的成功与 否,很少能够根据过去的产品绩效判断将来的表 现 这一特性表明任何创意性产品的投入都蕴含昔巨 大的风险 电视网络也通过各渠道了解最近应该放映的剧目, 这些渠道并不能预测哪一种节目会获得成功
文化产品的特点
艺术的持久性引起版权问题。一些利润是以若干 小股资金的形式逐渐回报的,如果录制的歌曲由 电台、点歌台播放,或是在公共场所以背景音乐 的形式播出,可能没有很多人会在意。但是这些 小饯累计到一起,就会变成“大钱”,——如果 总成本允许,这项事业也是值得去他的。
当持久性文化产品刚刚问世,如何就此签订合同 也是版权所有者所要面临的问题:日后营利如何 分成一定要严格界定,反复讨价还价,有些经纪 人承担着利润收集和分配的职能。
7、文化产品的持久性
很多文化产品都是持久的:交响乐表演本身并不 是持久的,随着乐曲在演奏厅内最后一声回荡, 表演也随之结束。但是,已出版的交响乐乐谱、 由某一乐团和指挥的表演录像却是持久的。一些 作曲在出版很长时间后,才会有些乐队负责人愿 意支付版税演奏此作品,一些音乐爱好者们也愿 意花钱购买经典的音乐制品。这种持久性就是艺 术的永恒性。
第一章
绪论
课程内容
基本问题 价值理论 文化资本的持续性 文化资源的配置 外部性及政府扶持 文化交流 文化政策
绪论
文化经济学的产生 文化和文化产品的特征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文化经济学的产生
物质条件:第三产业种文化产业的崛起。 对经济学家提出的挑战:艺术家的经济地 位,文化的生产和消费,政府对扶持,文 化活动的效率等 知识条件:对文化学的研究积累了文化规 律的认识。经济学的发展为文化经济学的 产生共了方法论支持。 鲍谟尔的《艺术表演,其经济困局》标志 着文化经济学的诞生。提出了病态成本理 论,成为文化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文化产品的特点
如果只有所有这些创造投入都必须达到或超出熟 练水平时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的话,那么这一创 作过程就会更加复杂。这样的创意行为被经济学 家称为增值生产功能。 人们通常认为生产投入是可替换的。然而,在可 增值的生产关系中,如果要得到具有商业价值的 产品,每个生产投入必须到位,或是生产行为至 少达到精通或是超出精通水平。零的倍数仍然是 零,这就是迈克· 科米尔称之为关联性生产理论, 在此,我们将其称之为人员的多样性。 人员的多样性说明了特定创造性项目的人员选择 问题,以及维持项目内部人员之间的合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