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开发与规划的视角谈对旅游概念的认识最终
旅游培训心得体会(精选4篇)
旅游培训心得体会(精选4篇)旅游培训心得体会1 20xx年是xx市旅游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xx市做为优秀旅游城市,承办了xxxxxx节。
借助xxxxx节这个炫丽的大舞台,xxx将抓住机遇向国际展示并提升清远形象。
市政府深知要想提升清远形象、做好xx旅游必先炼好“内功”。
由市委组织部组织的“香港理工大学文化旅游管理培训班”8月成行。
在组织部及公司领导的安排下,我做为一名旅游投资开发企业的工作人员很荣幸成为培训班的一员,赴港参加为期5天的培训课程。
本期培训在课程安排上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授课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几位专家教授从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城市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目的地前沿营销战略、旅游服务业的市场营销与管理及个角度引导我们去思考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工作及方法。
外访香港旅游发展局的座谈会则让我们从他们的实际操作中了解学习如何进行城市旅游推广。
旅游文化传播、旅游城市形象推广是门精而深的学问,在5天的培训中,专家教授们从专业角度帮我们打开了思路。
以下是我通过这次培训从3个层面总结出的心得体会:一、整合旅游资源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区域内旅游资源整合主要是指一定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旅游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章程,让旅游要素自由流动和重组,形成一个有内聚力的旅游区域,从而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传统对旅游资源的认识,局限于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虽然这样的资源观念由于市场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但需求是变化的,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的变化会引起人们对资源的认识的变化,所以旅游资源的概念在不断的向社会所有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事物发展。
现代旅游资源观应该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我们清远地区的旅游环境,我们拥有并有开发空间的有生态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会议旅游资源、休闲旅游资源、健身旅游资源、节庆旅游资源、再加上传统的以观光旅游为主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
整合上述资源,并通过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规划形成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这是我们在旅游产业开发及推广中的重要工作。
旅游规划与开发
旅游规划与开发一.名词解释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四个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2.旅游规划:以调查评价为基础、以预测和管理为手段、以优化和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过程3.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4.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资源吸引力,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生态环境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但是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最小值5.生态旅游:一是强调生态旅游是以纯天然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为目的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则强调生态旅游是通过对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来实现创造就业、增加收入以提高环保的投入、支持目的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目标6.主题公园: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地7.一般体验性评价:是以大量旅游者或专家为主体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即通过统计旅游地或旅游资源在报刊、旅游指南、旅游书籍和网络上出现的频率或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好评率,从而判断旅游资源的质量优劣和大众知晓度8.旅游形象: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借助旅游地的景观、环境氛围、服务展示、公关活动、信息传递等要素在旅游者心目中形成的综合感知形象9.旅游的功能分区:依据旅游开发地的资源分布、土地利用、项目设计等状况而对区域空间进行系统划分的过程,是对旅游地经济要素的统筹安排和布置10.环核式布局:是指旅游地空间布局以重要景观或项目为核心,相关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以及娱乐项目等全部环绕该核心景观和项目进行布局的模式二.简答(一)按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1.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一般期限较长,为10~20年,主要目的是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目标和制定发展战略,可以将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目标简单概括为确定规划对象的发展方向2.控制性详细规划:年限约10年卧左右,一般是针对规模适中的区域编制的规划。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08章 专项旅游开发
第一节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开发
一、风景名胜区概述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 三、风景名胜区开发
一、风景名胜区概述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原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国务院 批准公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6年9月19日公布并自 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是指具 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 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二、风景旅游区规划
(二)规划原则
保护优先
开发时应保护并发挥原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特点,各项设施的安排必须 服从保护景观的要求,不可损害原有景观。
强调自然
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内涵,维护景观的地方特色,强调 回归自然,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
协调一致
将各种发展需求统筹考虑,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综合 安排,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达到资源永续 利用的目的。
二、风景旅游区规划
(五)规划类型
总体规划 对规划大纲进行修改,补充调查,按总体规划编制的任务内容,完成全部规 划文件和图纸。这个阶段应特别充实专项规划和旅游规划内容,并对投资和 效益进行估算。
控制性详细规划 详细确定景区内各类用地的范围界限,明确用地性质和发展方向,提出保护 和控制管理要求,以及开发利用强度等指标,制定土地使用和资源保护管理 规定细则。
说明书及总体布局规划图; ✓ 风景名胜资源和土地利用分析说明书及分析图; ✓ 环境总容量和风景区及重要景点的游人容量分析计算和发展规划; ✓ 专项规划:对内、对外交通规划说明书及对内、对外交通规划图;生活服
务基地和生活服务设施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绿化和风景林木植被规划说 明书及规划图;给水、排水、供电、邮电通信、环境保护等公用设施,防 火、防洪等工程设施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旅游、商业、服务业、农副业、 手工艺品生产等各项事业综合发展规划及规划图等。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笔记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笔记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导论一、旅游与旅游规划缘起1. 旅游活动的起源- 早期旅游活动- 迁徙与交流:人类为了寻找食物、水源和适宜的居住环境,进行迁徙,这可以被视为早期旅游的雏形。
- 宗教朝圣:古代宗教信仰促使人们进行长途跋涉,前往宗教圣地,如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徒前往麦加。
- 古代旅游活动- 帝王巡游:古代帝王通过巡游来展示权威、视察地方治理,如中国的秦始皇巡游天下。
- 文人游学:文人墨客为了求学、交流文化,常常游历名山大川,如唐代诗人杜甫的“壮游”。
- 近现代旅游活动- 工业革命: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生产力的发展,旅游活动逐渐成为一种休闲方式,旅游业开始萌芽。
- 大众旅游:20世纪中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旅游活动开始普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休闲方式。
2. 旅游规划的概念形成- 旅游规划的定义- 旅游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涉及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资源利用、市场定位、产品开发、环境保护、社区参与等多方面的考虑。
- 旅游规划的起源- 20世纪6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旅游目的地出现了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社区冲突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旅游规划的理念和实践应运而生。
二、中外旅游规划发展历史回顾1. 国外旅游规划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 资源导向:早期旅游规划主要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如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利用。
- 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市场导向:旅游规划开始关注市场需求,强调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
- 社区参与:认识到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倡导社区参与旅游规划。
- 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全域旅游:将旅游规划从单一景区扩展到整个旅游目的地,实现全区域旅游发展。
2. 我国旅游规划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78-1990年)- 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旅游规划主要集中在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如酒店、景区道路等。
基于旅游者体验视角下对旅游App功能的研究初探
基于旅游者体验视角下对旅游App功能的研究初探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旅游App在旅行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旅游App不仅提供了游览景点、搜索餐厅、预订酒店等基本功能,还逐渐融合了AR导航、语音识别、社交分享等新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的旅行体验。
在众多旅游App中,用户常常感到困惑,难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应用。
一些App功能设计复杂,用户体验不佳;另一些App功能简单,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对于如何提升旅游App的功能性、实用性和用户体验度,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旅游者体验视角下对旅游App功能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优化旅游App的功能设计,提升用户体验,从而增加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深入研究旅游者体验视角下对旅游App功能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究旅游者体验视角下对旅游App功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深入分析旅游者在使用旅游App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为设计和优化旅游App功能提供有力支持。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旅游者体验视角下对旅游App功能的相关问题,为提升旅游App用户体验水平和优化功能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旅游App在旅行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旅游者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行程规划、导航等功能。
而基于旅游者体验视角对旅游App功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体验,可以更好地优化旅游App的功能设计,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粘性和忠诚度。
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制定个性化的功能设计和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口碑传播,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通过研究旅游App功能在旅游者体验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可以为相关企业和开发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借鉴,推动旅游科技的创新和进步。
基于旅游者体验视角下对旅游App功能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助于优化旅游服务,提升行业竞争力,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规划与开发试题和答案1
导论一、名词解释20′1、现代旅游2、旅游业3、区域规划4、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支撑体系二、判断题15′1、1841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通济隆旅行社(Thomas Cook & Son Ltd.)的成立标志着近代旅游的诞生。
2、人们通常认为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3、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对区域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因此对于其它的各类和各级的规划均具有约束性,其它规划的制定都应该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
4、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5、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
三、简答题20′1、简要说明近代旅游的发展所具有的特征。
2、制定旅游规划目标体系的原则有哪些。
四、资料分析题15′试以下图为依据,说明旅游规划与其他类型规划的关系。
五、论述题30′1、试论述工业革命对旅游的推动作用。
2、试论述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方法体系。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一、名词解释20′1、旅游资源2、旅游规划3、旅游开发4、旅游专题规划二、判断题15′1、旅游资源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2、旅游资源应按照能体现其最大经济价值的方式来开发。
3、旅游开发的取向选择与旅游资源本身的“可塑性”有关,也与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关。
4、旅游资源的评估主要是对其自然条件和可进入性条件的评估。
5、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4E”效应。
三、简答题20′1、简要介绍旅游资源的特征。
2、简要说明旅游开发的步骤3、简要说明旅游规划的特点。
4、旅游规划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四、资料分析题15′试以下图为依据,说明旅游规划的内容有哪些。
五、论述题30′1、试论述旅游开发的内容。
2、试说明旅游规划的步骤。
第二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一、名词解释20′ 1、可持续发展 2、竞争力3、旅游生命周期4、增长极二、判断题15′1、区位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的产业市场区位论的历程。
什么是旅游规划
什么是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指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旅游业在未来若干年内开发和建设的总的部署及规划,对旅游资源、设施及服务,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与利用,协调好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旅游业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效益最大化的过程。
什么是旅游策划对某一旅游组织或产品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环境等的调查、分析和论证,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方案、谋划对策,然后付诸实施,以实现旅游组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优化的运筹过程。
旅游规划与旅游策划的区别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的全局和整体出发,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
旅游策划强调的是通过创造性思维,形成可实施的明确方案,并对近期的行动进行系统安排。
旅游规划是一套法定的规范程序,旅游策划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
旅游规划需要确定发展目标,旅游策划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
我国的旅游规划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1、20世纪80年代的被动发展阶段;2、20世纪90年代的主题园阶段;3、从94年开始的旅游度假区阶段。
旅游规划能解决的核心问题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可以开发出哪些旅游产品来满足旅游市场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是旅游规划可以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什么是景区规划景区规划是指为了科学合理地保护与开发各项资源、有效经营和科学管理旅游景区,从而使景区资源价值得以充分发挥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具体部署与安排。
什么是旅游区规划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合理地保护与开发、有效地利用并经营旅游区,使多种功能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具体部署与安排。
景区旅游规划分为哪些层次景区旅游规划应包括: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景区修建性规划。
旅游策划的类型有哪些根据规模划分:可分为个别旅游策划和整体旅游策划。
根据侧重点分:可分为宏观旅游策划和微观旅游策划。
根据要素划分:可分为旅游目标策划、对象策划及方案策划等。
根据对象划分:可分为旅游企业策划、旅游事业策划和政府策划。
旅游规划的文化生态理论研究
旅游规划的文化生态理论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规划已逐渐成为地理学、社会学、生态学和文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领域。
文化生态理论作为旅游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旨在探讨旅游规划中的文化生态理论研究,通过对文化生态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深入理解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文章首先介绍了文化生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脉络,然后分析了文化生态理论与旅游规划的内在联系,最后探讨了文化生态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具体应用和前景展望。
本文旨在为推动旅游规划的科学化、文化化和生态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研究背景和意义在21世纪,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许多国家而言,旅游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提高,旅游活动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观光游览,而是更加注重深度的文化体验和生态环境的互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规划的理论和实践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文化生态理论,作为跨学科研究的产物,强调文化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它为旅游规划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生态的深入理解,旅游规划者能够更好地平衡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生态理论还强调了旅游规划中本地社区的参与和利益,有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研究旨在探讨文化生态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分析其在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区参与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深入研究,本文将总结出文化生态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成功实践和潜在挑战,为未来的旅游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这不仅对于旅游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指导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旅游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目的和任务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深入探索旅游规划与文化生态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提出一种基于文化生态理论视角的旅游规划新模式,以期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版)旅游规划与开发
完整版)旅游规划与开发结构和宏观空间结构。
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为旅游规划和开发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支持,有助于合理配置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系统的空间布局和推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文化地理学理论内涵和意义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现象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文化与地理空间的关系,强调文化景观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影响。
旅游规划和开发需要考虑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充分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
3)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和意义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障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旅游规划和开发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市场营销理论内涵和意义市场营销理论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调研和营销手段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
旅游规划和开发需要考虑到市场营销理论,深入了解客源市场需求,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旅游规划理论是研究如何使得社会经济主体保持最佳的相互关系和形态的理论,同时也是促进区域合理发展的理论依据。
它包括结构、宏观空间结构和市场范围等三个层次。
其中,市场范围的确定、旅游地的等级和均衡布局模式的制定都是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了消费者心理及其行为的模式,包括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消费行为模式和消费心理模式。
在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指导下,设计者可以根据当前旅游者的消费特点以及未来旅游消费者可能的消费行为趋势来设计相关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同时,旅游规划可以根据目标市场心理特征设计出一套引导性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实现旅游地的市场推广。
竞争力理论指一国或一公司在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___提出了“国家钻石”竞争力模式,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者、机遇以及政府等六个要素。
这个理论为旅游规划的内涵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设计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概念,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2. 学生能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学生能了解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认识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旅游资源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合理的旅游规划建议。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项目,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展示旅游规划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旅游规划与开发对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能通过学习,培养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学生能积极参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活动,体验团队合作的成功与喜悦,增强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对实践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旅游规划与开发基本概念:介绍旅游规划、旅游资源、旅游开发等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内涵和外延。
2. 旅游资源分类与特点:分析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等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3. 旅游规划原则与步骤:讲解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如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等,以及旅游规划的基本步骤,如市场调研、目标定位、产品设计等。
4. 旅游规划方法与实践:介绍旅游规划的具体方法,如SWOT分析、GIS技术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考试重点(总1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第一章旅游资源的认知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旅游产品的诸多特征是由旅游资源的特征所影响的。
旅游资源概念《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这一定义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基本一致,即“所谓旅游资源是指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和条件”。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广义——具有吸引功能的客体狭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无限化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旅游资源的内涵1)、强调旅游资源对游客产生的吸引功能——最基本属性这是其理论核心。
其范围包括自然、人文、社会环境中的所有因素;有形物质和抽象精神因素。
2)、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开发对象,是旅游产品的来源——经济属性它从经济、技术角度提出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旅游资源一般都要经过开发才能为旅游者消费;多数国家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旅游事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
3)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非经济属性旅游资源的特征•1、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1)广泛多样性,造成了对旅游资源边界无法界定,要求我们用新资源观去发现新的旅游资源或传统旅游资源新的使用价值。
•2)区域性特点,旅游资源受特定环境影响与制约,被移植后或变异或不再是旅游资源。
•只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事物和因素才能够成为旅游资源。
•应选择开发具有地方风格、突出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3)独立性和垄断性特点,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意味着资源的可模仿性极差,它难以模仿或复制。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理论
•
㈢具体实施计划
• 旅游资源开发设计的总体方案制定并通过评审之后,旅游资源的 开发进入实质性开发过程。进入开发阶段最重要的是制定好实施 开发的具体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开发。具体内容包 括:①确定开发范围和目标;②根据已有资料,提出项目的模式、 土地使用要求等;③制定建筑总体规划;④资金来源及财务预算; ⑤进行项目具体设计,画出施工图纸;⑥投标及施工;⑦反馈与 评估。
第一节
5
• ㈣综合原则 • 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是多个子系统或要素的综 合。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只有通过综合开发, 才能使吸引力各异的旅游资源结合成一个吸引 群,使旅游者能从多方面发现其价值,从而提 高旅游资源的品味,以及在旅游市场中的知名 度。旅游资源开发必须是围绕重点项目进行的 综合开发,是在通盘考虑和全面分析旅游资源 的价值、功能、规模、空间布局、开发难易程 度、市场现状等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合理配置, 最终形成系列产品和配套服务,使之产生最佳 的综合效益。
15
第二节
(四)旅游规划特点
• 1.系统性 • 2.科学性 • 3.前瞻性 • 4.层次性 • 5.综合性
16
(五)旅游规划的原则
•
•
第二节
1.以人为本原则
2.形象制胜原则
•
•
3.综合效益原则
4. 可持续发展原则
•
•
5.协调性原则
6.市场导向原则
17
旅游规划的概念与内容
旅游规划的步骤
旅游资源调查
3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第一节
• ㈠个性原则 –旅游资源贵在稀有,这也是它吸引旅游者的 根本所在。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突出个 性。这就要求在开发中尽可能的保持自然和 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尽量选择利用具有特 色的旅游资源项目;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 点,突出民族化和地方传统格调,以达到保 存和增强旅游资源本身独有的特色,并通过 各项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主题, 以此来树立当地的旅游形象。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答案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5*2=10分)1 •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査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汁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2.旅游开发: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英实质是以旅游资源为''原材料”,通过一左形式的挖掘、加工,达到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实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目的。
3•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心理及英行为模式的理论。
运用该理论研究通过访谈、市场抽样调查与统讣数据分析等渠道获得的特龙区域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包括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消费行为模式和消费心理模式),并将英应用于旅游开发规划可以指导旅游产品及线路设计、选择市场营销策略。
4.主题公园:所谓主题公园是根据某个特泄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5.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从狭义上讲是通过利用未受人类开发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从广义上讲还包括对原生态文化景观的体验性旅游活动。
6.假日旅游:所谓假日旅游是指人们利用肖假日或双休日外出旅游所引发的各种旅游消费活动的总称。
它通过探求新的生活经历、寻觅异地民俗文化、转换新鲜生活环境、调肖修养身心健康等方式,实现人们精神层面的愉悦与满足。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旅游态势“井喷型”、旅游主体“大众化”、旅游行为“无序型”、客源流向“多样型”及旅游浪潮“周期型”。
对其规划与开发应侧重于假日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假日旅游市场营销渠道的规划以及假日旅游辅助服务设施的规划。
7.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从旅游者的需要岀发,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客源市场划分为若T•子市场,以从中选岀目标市场的过程。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第一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 • • • • • 学习目标 掌握旅游系统的概念及其结构 掌握旅游规划的功能 了解旅游规划中的利益相关者 掌握旅游规划的内容和步骤 掌握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步骤
第一章
4
第一节 旅游系统
一、旅游业的系统化特征 所谓系统是指各要素以一定的目标为导向,通过相互 关联作用和反馈制约机制形成的有机整体。旅游业是 关联牲和带动性十分强的产业,其具有明显的系统性 特征。 • 首先,旅游产业在要素构成上内容广泛。 • 其次,旅游产业在运作过程中涉及诸多关系。 • 此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具有较为明确的相关目标 导向,既满足旅游者需求,同时又促进区域的发展。
• 不难看出,上述学者的阐述分别强调了旅游规划是以调查评价为基础(盖茨, 1987),以预测和调整为手段(墨菲,1985),以实现协调发展和综合效益为目标。 根据规划的概念及旅游系统的特点,本书将旅游规划定义为: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 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 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 施的动态过程。旅游规划的概念可以如图1-5表示。
第一章
14
第二节 旅游规划概述
一、旅游规划的概念
旅游规划顾名思义是对旅游的规划。郎文< Longman)词典中对规划的解 释为:制定或实施计划的过程,尤其是作为一个社会或经济单元(企业、社 区等)确立目标、政策与程序的过程。可见,所谓规划是为达到某一目标而 进行的“构想、提案、实践”这一全过程,具有连续性、增值性、可变性与 战略性特征。可以将规划的过程用图1-4表示。
第一章
5
二、旅游系统的概念
•
•
旅游景观规划探讨论文(全文)
旅游景观规划探讨论文旅游景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也是连接旅游学、景观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以及社会、经济和治理等学科领域的桥梁。
旅游景观规划既是整合“旅游区总体规划”与“旅游区详细规划”成为旅游系统整体性规划操纵的有效途径,又是实现旅游规划体系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必定选择,旅游景观规划当仁不让地成为现代旅游规划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然而,目前面对我国应运而生的“旅游景观规划公司”或“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心”,旅游景观规划的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其实践,以至出现各层次旅游规划之间脱节的现象,由此成为影响旅游景观高效利用、永续的主要障碍之一,并制约着旅游区的可持续进展。
为此,旅游景观规划研究对于解决我国旅游区规划进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推动旅游区规划进一步向前进展,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旅游景观释义“景观”一词,在自然科学中应用较广,有不同的诠释。
景观,“泛指可供观赏的景物”(《现代汉语词典》,ZG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商务印书馆,20XX)。
景观,泛指一定区域及地段内的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岩石、地貌和动物界的总和,反映一定自然地理环境内的综合特征。
“狭义的景观则是指自然区划工作中的最低级单位。
”“广义的景观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和地域性,一种景观能够充分反映这一地区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组合特征与认为影响。
”(《遥感大词典》,陈述彭主编,1990)。
20世纪70~80年代,“景观论”被引入旅游科学,出现“旅游景观”新概念。
旅游景观,是指旅游者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对特定的某一旅游时间和空间内具有旅游意义的自然(岩石、构造、大气、阳光、水分、土壤、生物)、人文(建筑、人类和诸文化形态)复合物象和现象的感知景象。
换言之,旅游景观主要包括区域中具有一定景色、景象和形态结构,可供观赏的景致、建筑和可供享受的娱乐场所等客观实体,以及能让旅游者感受、体验的文化精神现象,甚至于该区域存在的优美的环境条件以及旅游接待服务等等内容。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旅游景区是指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求,具备相应的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景区管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旅游景区管理论文篇1浅析旅游景区危机管理【摘要】通过对景区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其主要问题是由于景区开发不科学、危机管理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完善及景区与游客之间的交流沟通度不够造成的。
为了更好地管理景区危机,降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合理开发景区资源,提高对于危机的重视程度,完善应急预案,和游客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危机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景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旅游景区,危机管理,问题,建议一、旅游景区危机管理由于景区危机具有突发性、危害性、急迫性等特征,从而使得危机的处理必须要科学及时,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危机所带来的损失,维护旅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旅游景区危机不仅包括自然灾害、个人极端组织的破坏活动而且还包括人为对景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破坏行为,从而给景区或者游客造成经济上、身体上的损失,影响旅游景点的正常化开放、运行,甚至危害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更有甚者会危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景区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景区开发不科学由于旅游景区的开发大多数都是自然景色秀丽,而且具有一定的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地区。
旅游景区的选址是一项非常具有技术性的工作,如果景区选址不合理,就会引发很多不必要的自然灾害从而危及景区的运行和来景区参观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也阻碍了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但是有些景区却是以经济效率为最终的目的,没有很好地关注生态环境与景区开发之间的管理,对于旅游景区的管理方式也不科学,没有对景区开发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有的甚至为了追求经济效率,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景区周围的生态环境。
浅谈对研学旅行和旅游策划的认识
浅谈对研学旅行和旅游策划的认识在这个学期我们接触到了研学旅行和旅游策划的知识,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那接下来我就谈谈自己对研学旅行和旅游策划的认识。
首先,简单的来说旅游策划就是人去创造一个新的旅游世界,制造一个幻想,把幻想赋予到一个载体上面,最后就进行一场审美活动,这就是旅游策划。
那么开发旅游策划第一步就是要制造神话,去吸引游客的眼球,让他们对这个旅游区产生兴趣。
旅游开发要注意三个点:第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第二,艺术性。
第三,个性化——理念,结构,色彩。
例如对风景区的策划,就是把生活区打造成风景区,也就是景观设计。
首先找到一个旅游标志物,也叫符号化的吸引物,要做到符号化就是去找媒体报道。
然后进行八景设计,利用八卦去规划。
规划最重要的是规划范围,用经纬度界越、找到方位、从五行定八卦、确立景点、再命名。
最后进行五行游览。
总而言之,要做旅游策划就是要利用神话,创造神话和幻想。
我国在2014年8月21日《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研学旅行以培养和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
可见我们国家很重视研学旅行,而研学旅行也在慢慢的开展起来。
研学旅行是包含在旅游策划范畴内的,它是一门课程,上升到国家意志,具有强制性。
它也是一种感性的学习和心灵的验证。
研学旅行的主题是生命教育,而开展研学旅行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生命教育主题学习,让中小学生懂得人生命的意义和奥秘。
生命教育的三个要求就是:不自杀,不犯罪,不啃老。
要引导中小学生达到这三个要求。
其次,进行生命教育要达到“文化自信”和进行生涯发展教育,要让中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达到每个年龄阶段的要求和标准。
然后,进行生命教育要注重的是根文化和心文化。
根文化就是要把中国文化植入心里,要知道我们是在圣人的教导下成长的,要传承中华文化。
旅游项目开发策划与规划的区别
旅游项目开发策划与规划的区别一、三大差异1、概念差异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
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
规划要求从系统的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规划对象的综合的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
旅游策划,是依托创造性思维,整合旅游资源,实现资源、环境、交通与市场的优化拟合,实现旅游业发展目标的创造过程。
策划强调的是通过创造性思维,找出资源与市场间的核心关系,建构可采取的最优途径,形成可实施的明确方案,并对近期的行动进行系统安排。
2、理念差异规划是一套法定的规范程序,是对目的地或景区长期发展的综合平衡、战略指引与保护控制,从而使其实现有序发展的目标。
策划是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出发,以资源与市场对接为目标,用独树一帜和鹤立鸡群的方法解决旅游吸引力、产品、开发过程、营销等方面的独特性与操作问题;围绕旅游吸引力、商业感召力、游憩方式、营销方式、商业模式等问题的解决,旅游策划必须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
3、任务差异旅游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确定发展目标,提高吸引力,综合平衡游历体系、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关系,拓展旅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保护旅游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保证旅游地获得良好的效益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策划的基本任务则是:针对明确而具体的目标,通过各种创造性思维和操作性安排,形成游憩方式、产品内容、主题品牌、商业模式,从而形成独特的旅游产品,或全面提升和延续老旅游产品的生命力,或建构有效的营销促销方案,并促使旅游地在近期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对规划的质疑与策划的作用1、旅游规划的困境我国旅游规划编制已经普及到县、甚至乡镇。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旅游规划不能指导产业的发展,不断的要求修编。
修编后发觉,仍不能解决招商引资、营销促销、景区经营等实际问题。
旅游景区概念综述
旅游景区概念综述克瑞斯•库珀在《旅游业原理与实践》一书中指出,旅游景区是自然馈赠(包括景观、气象、植物、动物)和人工建造(历史、文化、人造设施等)两部分组成。
例如柴乐斯•戈尔德就认为景区在激励人们旅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旅游景区是旅游者出游的主要理由。
可见,此种角度主要是基于旅游景区的旅游吸引力。
美国学者C.A.Gunn就认为旅游景区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形成原因既可以是自然力作用的结果,也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本人认为该学者的定义很宽泛,且特色的衡量标准不确定,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在现实中很难说哪里是旅游景区,哪里又不是旅游景区。
不少学者就认为旅游景区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一个专门的场所,一个能够界定、能够经营的实体(JohnSwarbrooke)、为吸引游客进行相应的管理(WhlshHeron)的场所。
国内学者在翻译国外的“tourismattraction”一词时,有的翻译成旅游景点,有的翻译为旅游景区,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有的学者将旅游景区与旅游景点视为同一事物;另一种则是没有把握全文的观点而误译。
部分学者在翻译标题、摘要时,又将“旅游景区”翻译成其他的词汇,例如,有学者将“旅游景区”翻译为“tourismscenicarea”(将其译为旅游风景名胜区更合适),例如旅游景区开发中的文化营销管理探讨:以巴马长寿产业为例(岑长庆,2010)翻译为CulturalMarketingManagementinTourismScenicAreaDevelopment:ACaseStudyofLongevityIndustryinBama。
实际上,不论是英语论文译为中文为学习交流参考之用,还是中文翻译为英语为对外交流之需,科学严谨的翻译对于学科的发展、学术交流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者们在对旅游景区进行定义时,概念范围略显宽泛,不只是强调旅游景区的某一特征,但从定义的主要倾向上,仍然能够总结出概念界定的主要视角,概括起来,主要有:1、从旅游者需求或旅游产品的供给角度在《风景名胜区规划条例》(1985)中,完全以需求的角度对景区进行了定义,景区是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旅游开发与规划的视角谈对旅游概念的认识金鑫闫罗彬1.引言一个区域的旅游开发是通过对旅游资源与市场的优化配置,为旅游者塑造美好的经历,为开发商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此来促进旅游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保护[1]。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健康的发展,自然少不了相关的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制定。
而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对旅游这一概念的认识将影响整个旅游开发的过程以及相关规划的制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旅游地的发展,甚至决定了一个地区发展的成败。
可以说,对旅游的认识将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从旅游开发与规划的角度出发,对旅游概念的梳理和重新认识,这不仅有利于对旅游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刻的解析,同时对于旅游开发与规划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文从旅游开发与规划的角度出发,通过旅游概念认识对旅游开发中各种步骤和要素的影响分析,探讨出对于旅游开发与规划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正确的旅游概念的认识。
2.旅游概念的相关综述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将旅游定义为“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的活动。
其访问的主要目的不应是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暂时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一年”[2]。
而曹诗图等人认为该定义自相矛盾,其基本观点是:既强调“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等其他目的”,又强调“旅游的主要目的不应是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认为商务活动必然与从访问地获取报酬有关联[2]。
另外曹诗图等人[2]认为:该定义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理由是既然规定旅游者是“出于任何非职业原因离开常住地前往另一个国家访问的人”却又将“商务、事务、会议”这些职业活动纳入旅游活动范围,显然不能自圆其说。
其强调旅游的本质是异地消遣和审美的愉悦体验,即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去外地寻找并感受美、享受快乐的活动,是非功利性的,而不应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
认为到异地经商(商务) 、开会、会展、调研、访问、政治活动、探亲访友、看病、奔丧等就不具备消遣和审美的愉悦体验,严格地讲,这些活动不应属于旅游的范畴[3]。
因此,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会议旅游、政治旅游、探亲旅游等概念值得商榷。
可见,曹诗图等人对旅游概念的认识是一种“小旅游”的观点。
对此,彭华给出的旅游更广泛的定义:人们暂时性的异地消费活动(暂时离开工作和居住地,到异地从事的各种消费活动)。
认为只要到异地进行了消费活动也算是一种旅游。
包括了商务、会议、学习、探亲等等活动。
(出于彭华老师的授课课件)3.旅游概念的认识对于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影响分析旅游开发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吸引和招徕旅游者,并以此来增加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因此,可以认为旅游开发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不仅是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
因此,如何是地方获得最大的发展是旅游开发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旅游开发中,对旅游概念的的理解也将会通过影响旅游开发中每一步骤的进行,从而影响地方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图1.1)。
首先,在对于旅游资源的评估中,由于概念的不同,则可能导致对于旅游资源的理解出现差异。
如果只认为以消遣和审美体验为目的的异地活动才叫做旅游的话,可能会造成对于那些非物质性旅游资源的忽视。
例如,城市的行政中心功能,对其下属和邻区的各层政府机关、事业或企业的领导和办事人员的公务和政务吸引;城市在信息与科技领域中的领先地位使城市成为旅游者了解最新信息、领略最新科技或从事科技、信息交流的地方。
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科技方面的影响力,可以吸引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如果忽视掉这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利益最大化来考虑,自然没有使得旅游开发实现最优化。
其次,在客源市场分析中,对旅游概念的理解不同也会影响到对于旅游需求的判断,从而影响到对旅游市场的定位和预测。
从供需角度讲,旅游需求的产生必然要求旅游设施供给要满足于这些需求,如果只认为旅游只是以消遣和审美体验为目的的异地活动,将商务会议等排除在旅游活动之外,势必会缩小实际的需求量的预测,漏掉对于潜在游客的需求量预测,导致在旅游开发与规划中对旅游设施以及其他服务设施的供给不足,从而也会限制该地的旅游发展。
旅游设施建设是旅游开发的主要内容,要吸引和招徕旅游者,就必须以一定的旅游吸引物和相应的充足的服务设施建设为前提。
图1.1:旅游开发的一般步骤由于资源评估和客源市场分析的错位,自然就导致了之后在对各种旅游要素的规划中出现问题。
在客源市场规划方面,由于之前的市场分析出现问题,在具体的规划中也将使得市场定位出现差错,忽视了机会市场的重要性,缩小了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的预测。
在出游因子规划中,如果地方具备经济实力或者政治吸引力等要素但又未将其视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也将导致营销战略、形象策划、旅行社等规划出现偏差。
因此,在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规划时,其吸引物系统规划、旅游设施和服务规划等也会出现与客源市场不符,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等问题。
另外,在相关的支持系统规划中,诸如管理体制、政策法规、人力资源等都将受到影响。
另外,各种要素之间又相互影响,从而导致整个旅游规划出现问题。
图1.2:旅游系统规划要素[5]例如,例如广东的城市过夜旅游者70%以上是商务、公务和会议客人;观光度假旅游对广东旅游经济的贡献率不足20%。
广州大部分游客都是商务、会展旅游所带来的客源,如果将需求仅仅局限于观光休闲等具有消遣、愉悦等目的性的活动上,仅仅在景点做市场调查或混合处理调查资料,其结果将与广东实际大相径庭,也就无从分析动力组合,对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尤其是政府决策的制定毫无意义。
因此,之后所做出的相关旅游规划必然不能满足和适应广州城市的发展要求。
4.基于旅游开发与规划视角的旅游观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旅游开发与规划的角度看,以为代表的“小旅游”的观点是不合理的。
突出消遣和愉悦体验以及丰富阅历,这多少是从人类学和社会学以及文化学的角度在探讨旅游的本质,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旅游定义的探讨最终并不能为指导旅游开发实践服务,一旦放在实践意义上,这个定义的可操作性就会显得单薄。
学术的旅游确实是存在其内核的,有其产生的原动力和本质原因的,即认识世界和丰富自我的需要,因此如果只将旅游局限于学术性定义,还是有失妥当的。
旅游概念运用到应用层面上,又不得不考虑随着时代发展所必须要做的外延。
曹诗图的“商务活动必然与从访问地获取报酬有关联”是对商务活动概念的缩小,误以为此处的商务活动就是指的是要从访问地(旅游地)获取报酬的商务活动。
这其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误解,权威定义中强调的是,有一部分这样的人,他们为了商务目的离开惯常的环境,去到某些地方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并进行一些活动,而且因为所从事的活动为旅游地或者旅游场所创造了价值,所以从旅游地获得报酬,这些人不能算作旅游者,应该叫旅游地的工作人员,他们是与旅游者相对应的旅游地服务从业人员,所以将其排除在旅游者外。
并且,非职业原因是指不是为旅游地服务的职业原因,这与其后的“商务、事务、会议”显然是不矛盾的。
另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权威定义同样有其局限性,就旅游开发者的角度,即便是暂时到旅游地进行获取旅游地的报酬的商务活动,同样应该包含在旅游者的范围之内,前提是这部分人进行了旅游资源的消耗,进行了消费。
另外,旅游的经济属性,不止体现于由申葆嘉[4]所提出的论据:旅游服务诸行业的目的, 是为了赚取经济收益, 它们的活动性质显然属于经济无疑。
但是,异地暂时的经商、开会、调研等多数情况下具有甚至超过传统旅游者对旅游地的资源的消费、对旅游地经济的贡献等特征。
这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是必须要考虑和重视的,因此这并非是一种泛化。
因此,本文认为,从旅游开发与规划的角度讲,只要是到异地进行了消费,对旅游地经济具有贡献的,都可以算作是旅游活动。
因此,对于旅游的概念的理解,不仅涵盖了那些与旅游直接相关的活动,诸如观光、休闲、度假等,也包括了商务、会议、学习、探亲等可能具有潜在旅游消费的活动。
5.结论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对旅游概念的理解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看待旅游将影响旅游开发和规划中对旅游资源的评估、客源市场的分析、旅游系统中各要素的规划和具体采取的措施,从而影响到整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和地区的综合实力。
基于旅游开发视角的旅游概念确定,应以彭华的定义为最佳,但是,可以考虑将其作一些限定,限定为服务于旅游开发实践中的旅游定义。
因此,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在旅游开发和旅游规划中,对旅游的认识应具备大旅游“资源无限化”的观点,要看到一切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重视非物质性旅游资源的开发,仅仅考虑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重视社会经济动力和整个旅游大环境的的建设,才能最大地促进旅游的发展,获得效益的最大化。
这就需要在大旅游的认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分析旅游需求所产生的动力,弄清其动力机构,才能全面掌握各种潜在的需求,通过在相关规划中提供相应的适当的供给从而实现综合益的最大化。
5.参考文献[1] 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2] 张立明. 旅游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6.[3] 曹诗图,郑宇飞,黄蓉.旅游概念的哲学辨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 22(4):72-74.[4] 申葆嘉. 我的旅游观[J].旅游学刊.2008, 23(2): 12-17.[5] 钟韵,彭华.旅游研究中的系统思维方法:概念与应用[J].旅游学刊,2001,16(3):48-52.[6] 彭华.旅游规划研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1,16(2):11-13.[7] 彭华.试论旅游发展驱动机制及动力模型[J].旅游学刊.1999,14(6):39-44.[8] 彭华.旅游发展新理念回答[J].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1997(7-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