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3 数学归纳法习题课 苏教版选修2-2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3 数学归纳法学案 苏教版选修2-2
—————————— 教育资源共享 步入知识海洋 ————————2.3 数学归纳法数学命题.数学归纳法一般地,对于某些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我们有__________公理: 如果(1)当n 取第一个值__________时结论正确;(2)假设当________(k ∈N *,且k ≥n 0)时__________,证明当__________时结论也正确. 那么,命题对于从n 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 预习交流1做一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 =n (n +1)2(n ∈N *),从k 到k +1时,左端增加的式子为________.预习交流2用数学归纳法应注意哪些步骤?答案: 预习导引数学归纳法 (1)n 0(例如n 0=1,2等) (2)n =k 结论正确 n =k +1预习交流1:提示:k +1预习交流2:提示: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只完成步骤(1)而缺少步骤(2),就作出判断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因为单靠步骤(1)无法递推下去,即n 取n 0以后的数时命题是否正确,我们无法判定.同样,只有步骤(2)而缺少步骤(1),也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缺少步骤(1)这个基础,假设就失去了成立的前提,步骤(2)也就没有意义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二步,即n =k +1时为什么成立.n =k +1时成立是利用假设n =k 时成立,根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 =k +1时成立,而不是直接代入,否则n =k +1时也成假设了,命题并没有得到证明.用数学归纳法可证明有关的正整数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正整数问题都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学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或不等式证明12-22+32-42+…+(2n -1)2-(2n )2=-n (2n +1).思路分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时要注意等式两边的项数随n 怎样变化,即由n =k 到n =k +1时,左右两边各增添哪些项.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2+13×4+…+1(2n -1)×2n =1n +1+1n +2+…+1n +n.可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关于自然数n 的恒等式,证明时两步缺一不可,第一步必须验证,证明n =k +1时成立,必须用到假设n =k 成立的结论.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有n 个圆,其中每两个圆都相交于两点,并且每三个圆都不相交于同一点,求证:这n个圆把平面分成f (n )=n 2-n +2个部分.思路分析:由k 到k +1时,研究第k +1个圆与其他k 个圆的交点个数问题.证明:凸n 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f (n )=12n (n -3)(n ≥4).(1)几何问题常常是先探索出满足条件的公式,然后加以证明,探索的方法是由特殊猜出一般结论.(2)关键步骤的证明可以先用f (k +1)-f (k )得出结果,再结合图形给予严谨的说明. (3)几何问题的证明一要注意数形结合,二要注意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三、归纳—猜想—证明已知等差数列{a n },等比数列{b n },且a 1=b 1,a 2=b 2(a 1≠a 2),a n >0(n ∈N *). (1)比较a 3与b 3,a 4与b 4的大小,并猜想a n 与b n (n ≥3)的大小关系;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的正确性.思路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应注意由n =k 到n =k +1时的变化情况,增加哪些项是难点,注意观察寻找规律.数列{a n }满足S n =2n -a n ,n ∈N *.(1)计算a 1,a 2,a 3,a 4,并由此猜想通项公式a n ;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中的猜想.观察、归纳、猜想、证明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既需要探求和发现结论,又需要证明所得结论的正确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观察特殊事例时要细,要注意所研讨特殊事例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关系不明时应适当变形,由观察、归纳、猜想得到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需要由数学归纳法证明.1.设f (n )=1+12+13+14+…+12n -1,则f (k +1)-f (k )=________.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 +a 2+…+a n +1=1-a n +21-a(n ∈N *,a ≠1),在验证n =1成立时,左边所得的项为__________.3.已知数列11×2,12×3,13×4,…,1n ×(n +1),…的前n 项和为S n ,计算得S 1=12,S 2=23,S 3=34,…,由此可猜测S n =________.4.平面内原有k 条直线,它们的交点个数为f (k ),则增加一条直线后,它们的交点个数最多为________.5.求证:1n +1+1n +2+…+13n >56(n ≥2,n ∈N *).答案:活动与探究1:证明:(1)当n =1时,左边=12-22=-3, 右边=-1×(2×1+1)=-3, ∴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时等式成立,即12-22+32-42+…+(2k -1)2-(2k )2=-k (2k +1)成立. 则当n =k +1时,左边=12-22+32-42+…+(2k -1)2-(2k )2+[2(k +1)-1]2-[2(k +1)]2=-k (2k +1)+(2k +1)2-(2k +2)2=(2k +1)(k +1)-4(k +1)2=(k +1)[2k +1-4(k +1)]=(k +1)(-2k -3) =-(k +1)[2(k +1)+1]=右边, ∴当n =k +1时,等式成立.由(1)(2)可知对于任意正整数n ,等式都成立. 迁移与应用:证明:(1)当n =1时,左边=11×2=12,右边=12,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时,等式成立,即11×2+13×4+…+1(2k -1)×2k =1k +1+1k +2+…+12k, 则当n =k +1时,11×2+13×4+…+1(2k -1)×2k +1(2k +1)(2k +2)=1k +1+1k +2+…+12k +1(2k +1)(2k +2)=1k +2+1k +3+…+12k +⎝ ⎛⎭⎪⎫12k +1-12k +2+1k +1=1k +2+1k +3+…+12k +12k +1+12k +2=1(k +1)+1+1(k +1)+2+…+1(k +1)+k +1(k +1)+(k +1),即当n =k +1时,等式成立.根据(1)(2)可知,对一切n ∈N *,等式成立.活动与探究2:证明:(1)当n =1时,即一个圆把平面分成2个部分f (1)=2,又n =1时,n 2-n +2=2,∴命题成立.(2)假设当n =k (k ≥1)时,命题成立,即k 个圆把平面分成f (k )=k 2-k +2个部分,那么设第k +1个圆记作⊙O ,由题意,它与k 个圆中每个圆交于两点,又无三圆交于同一点,于是它与其他k 个圆相交于2k 个点.把⊙O 分成2k 条弧,而每条弧把原区域分成2部分,因此这个平面的总区域增加2k 个部分,即f (k +1)=k 2-k +2+2k =(k +1)2-(k +1)+2.即n =k +1时命题成立.由(1)(2)可知,对任何n ∈N *命题均成立. 迁移与应用:证明:(1)当n =4时,f (4)=12×4×(4-3)=2,四边形有两条对角线,命题成立.(2)假设当n =k 时命题成立,即凸k 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f (k )=12k (k -3)(k ≥4),当n =k +1时,凸k +1边形是在k 边形基础上增加了一边,增加了一个顶点A k +1,增加的对角线是以顶点A k +1为一个端点的所有对角线,再加上原k 边形的一边A 1A k ,共增加的对角线条数(k +1-3)+1=k -1.f (k +1)=12k (k -3)+k -1=12(k 2-k -2)=12(k +1)·(k -2)=12(k +1)[(k +1)-3], 故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由(1)(2)可知,对于n ≥4,n ∈N *命题都成立.活动与探究3:(1)解:设a 1=b 1=a ,公差为d ,公比为q ,由a 2=b 2,得a +d =aq .① ∵a 1≠a 2,a n >0,∴a >0,d >0.由①,得d =aq -a ,q =1+d a>1.∴b 3-a 3=aq 2-(a +2d )=aq 2-a -2a (q -1)=a (q -1)2>0. ∴b 3>a 3.∵b 4-a 4=aq 3-(a +3d )=a (q -1)(q 2+q -2)=a (q -1)2(q +2)>0, ∴b 4>a 4.猜想出b n >a n (n ≥3,n ∈N *).(2)证明:①当n =3时,由(1)可知已证得b 3>a 3, ∴n =3时猜想成立.②假设当n =k (n ∈N *,k ≥3)时,b k >a k 成立. 则当n =k +1时,∵b k +1=b k q ,a k +1=a k +d ,∴b k +1-a k +1=b k q -a k -d =b k ⎝ ⎛⎭⎪⎫1+d a -a k -d =(b k -a k )+db k a -d =(b k -a k )+d (b k -a )a .∵q =1+da>1,且b 1=a >0,∴{b n }为递增数列.∴b k >a . ∴b k -a >0.又b k -a k >0,∴(b k -a k )+d (b k -a )a>0.∴b k +1-a k +1>0.∴b k +1>a k +1. ∴n =k +1时,猜想也成立.由①和②可知,对于n ∈N *,n ≥3猜想成立.迁移与应用:(1)解:当n =1时,a 1=S 1=2-a 1,∴a 1=1.当n =2时,a 1+a 2=S 2=2×2-a 2,∴a 2=32.当n =3时,a 1+a 2+a 3=S 3=2×3-a 3,∴a 3=74.当n =4时,a 1+a 2+a 3+a 4=S 4=2×4-a 4,∴a 4=158.由此猜想a n =2n-12n -1(n ∈N *).(2)证明:当n =1时,a 1=1,结论成立.假设n =k 时,结论成立,即a k =2k-12k -1,那么n =k +1时,a k +1=S k +1-S k =2(k +1)-a k +1-2k +a k =2+a k -a k +1,∴2a k +1=2+a k .∴a k +1=2+a k 2=2+2k-12k -12=2k +1-12k. 这表明n =k +1时,结论成立,∴a n =2n-12n -1.当堂检测1.12k +12k +1 2.1+a +a 23.n n +14.f (k )+k 5.证明:(1)当n =2时,左边=13+14+15+16>56,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2,k ∈N *)时命题成立,即 1k +1+1k +2+…+13k >56, 则当n =k +1时,1(k +1)+1+1(k +1)+2+…+13k +13k +1+13k +2+13(k +1)=1k +1+1k +2+…+13k +⎝ ⎛⎭⎪⎫13k +1+13k +2+13k +3-1k +1>56+⎝ ⎛⎭⎪⎫13k +1+13k +2+13k +3-1k +1>56+⎝ ⎛⎭⎪⎫3×13k +3-1k +1=56,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1)(2)可知,原不等式对一切n ≥2,n ∈N *均成立.。
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2)配套习题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1 Word版含解析
直接证明明目标、知重点.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会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直接证明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的证明通常称为直接证明.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式..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通常称为综合法..分析法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和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吻合为止,这种证明方法通常称为分析法.[情境导学]证明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上一节学习的合情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就是要证明的,并且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较多的证明数学问题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这一节我们将通过熟悉的数学实例,对证明数学问题的方法形成较完整的认识.探究点一综合法思考请同学们证明下面的问题,总结证明方法有什么特点?已知,>,求证:(+)+(+)≥.证明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因此(+)+(+)≥.小结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通常称为综合法.思考综合法又叫由因导果法,其推理过程是合情推理还是演绎推理?答因为综合法的每一步推理都是严密的逻辑推理,其推理过程为条件→结论(条件)→结论(条件)→结论(条件)→结论.因此所得到的每一个结论都是正确的,不同于合情推理中的“猜想”,所以综合法是演绎推理.例在△中,三个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求证:△为等边三角形.证明由于,,成等差数列,有=+,①由于,,为△的三个内角,所以++=π.②由①②,得=,③由,,成等比数列,有=,④由余弦定理及③,可得=+-=+-,再由④,得+-=,即(-)=,从而=,所以=.⑤由②③⑤,得===,所以△为等边三角形.。
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2)配套习题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Word版含解析
合情推理的妙用
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关于合情推理的试题多与其他知识联系,以创新题的形式出现在考生面前.下面介绍一些推理的命题特点,揭示求解规律,以期对同学们求解此类问题有所帮助.
一、归纳推理的考查
.数字规律周期性归纳
例观察下列各式:===,…,则的末四位数字为.
解析∵===,
末四位数字为末四位数字为末四位数字为末四位数字为末四位数字为,…,
由上可得末四位数字周期为,呈规律性交替出现,
∴=×+末四位数字为.
答案
点评对于具有周期规律性的数或代数式需要多探索几个才能发现规律,当已给出事实与所求相差甚“远”时,可考虑到看是否具有周期性.
.代数式形式归纳
例设函数()=(>),观察:
()=()=,
()=(())=,
()=(())=,
()=(())=,
……
根据以上事实,由归纳推理可得:
当∈*且≥时,()=(-())=.
解析依题意,先求函数结果的分母中项系数所组成数列的通项公式,由,…,可推知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又函数结果的分母中常数项依次为,…,故其通项公式为=.
所以当≥时,()=(-())=.
答案
点评对于与数列有关的规律归纳,一定要观察全面,并且要有取特殊值最后检验的习惯.
.图表信息归纳
例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比如:
图()
图()
他们研究过图()中的,…,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的,称图()中的,…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
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①②③④
分析将三角形数和正方形数分别视作数列,则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数字是上述两数。
山东省高二数学内容目录
山东省高二数学内容目录高二数学目录主要包括了高二数学必修三以及高二数学选修2-1、选修2-2、选修2-3的课程目录。
涵盖了高二整个数学的课程,供高二的学生参考使用。
必修三目录第一章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1.2基本算法语句1.3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割圆术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统计2.1随机抽样2.2用样本估计总体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三章概率3.1随机事件的概率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选修2-1目录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选修2-2目录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变化率与导数و1.2导数的计算探究与发现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定积分的概念信息技术应用曲边梯形的面积1.6微积分基本定理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阅读与思考平面与空间中的余弦定理。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人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阅读与思考代数基本定理小结选修2-3目录第一章计数原理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1.2排列与组合探究与发现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3二项式定理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小结。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阅读与思考这样的买彩票方式可行吗探究与发现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正态分布信息技术应用p.e对正态分布的影响第三章统计案例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2020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 数学归纳法讲义 2-2
2.3 数学归纳法1.数学归纳法的内容如下:一个错误!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1)错误!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0=1或n0=2等)时结论正确,(2)错误!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能够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那么可以断定错误!这个命题对n∈N*且n≥n0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2.数学归纳法的步骤中,第一步的作用是错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的作用是错误!递推的依据.3.数学归纳法实质上是错误!演绎推理法的一种,它是一种错误!严格的证明方法,它只能错误!证明结论,不能发现结论,并且只能证明错误!与正整数相关的命题.4.常把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结合起来,形成错误!归纳—猜想-证明的思想方法,既可以错误!发现结论,又能错误!给出严格的证明,组成一套完整的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时,两步错误!缺一不可,并且在第二步的推理证明中必须用错误!归纳假设,否则不是数学归纳法.对数学归纳法本质的理解数学归纳法可能与同学们以前所接触的证明方法差别很大,为了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可对比以下问题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1)有n个骨牌排成如图所示的一排,现推倒第一张骨牌,会有什么现象?(2)要使骨牌全部倒下,骨牌的摆放有什么要求?(骨牌的间距不大于骨牌的高度)(3)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摆放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前一张骨牌倒下,适当的间距导致后一张骨牌也倒下)(4)如果推倒的不是第一张骨牌,而是其他位置上的某一张骨牌,能使所有的骨牌倒下吗?(5)能够成功地推倒排成一排的骨牌的条件是什么?(通过观察和思考,可以得到的结论是:①第一张骨牌被推倒;②若某一张骨牌倒下,则其后面的一张骨牌必定倒下)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运用类比的方法,我们不难将推倒骨牌的原理进行迁移、升华,进而得到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步骤:(1)当n=1时,结论成立;(2)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证明n=k+1时结论也必定成立.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证明只能用数学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0的初始值一定为1.()(3)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答案(1)×(2)×(3)√2.做一做(1)已知f(n)=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则f(n)共有________项,f(2)=________。
苏教版高二数学选修2-2 推理与证明.数学归纳法 学案
高中数学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3 数学归纳法互动课堂 苏教版选修2-2疏导引导一、数学归纳法的概念与注意事项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1)归纳法: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通常叫做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在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时,如果先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例如n 0=1或n 0=2)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 ∈N *,k≥n 0)时命题成立,并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因为证明了这一点,就可以断定这个命题对于n 取第一个值n 0后面的所有正整数也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时结论成立;(2)假设当n=k(k ∈N *,k≥n 0)时结论成立,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成立.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以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从n 0开始的所有自然数n 都成立.3.数学归纳法是专门证明与自然数集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完全归纳法,是对不完全归纳法的完善.证明分两步,其中第一步是命题成立的基础,称为“归纳奠基”;第二步解决的是延续性问题又称“归纳递推”.数学归纳法用框图表示如下:4.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命题注意以下几点:(1)两个步骤缺一不可.(2)在第一步中,n 的初始值不一定从1取起,也不一定只取一个数(有时需取n=n 0,n 0+1等),证明应视具体情况而定.(3)第二步中证明n=k+1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否则就会打破数学归纳法步骤间的严密逻辑关系,造成推理无效.(4)证明n=k+1成立时,要明确求证的目标形式,一般要凑出归纳假设里给出的形式,以便使用归纳假设,然后再去凑出当n=k+1时的结论,这样就能有效减少论证的盲目性.(5)用数学归纳法可证明有关正整数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正整数问题都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学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数学归纳法的理论根据是皮亚诺的归纳公理:任何一个正整数集A ,若(1)1∈A;(2)由k ∈A 可推出k+1∈A,则A 含有所有的正整数.二、运用数学归纳法时易犯的错误1.在证明命题的第一步时,是验证使命题成立的最小正整数n ,因此,n 不一定是1. 如证明凸n 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为f(n)=21n(n-3),第一步要验证n=3.因为边数最少的凸n 边形是三角形.又如证明对于足够大的正整数n ,总有不等式2n >n 3.虽然n=1时,21>13不等式成立,但是n=2,3,…8,9时,不等式均不成立,所以第一步要验证n=10时不等式成立.此外,即使第一步是验证n=1,但n=1时,所验证的式子不一定是一项.如证明1+2+3+…+n+(n+1)+(n+2)=2)3)(2(++n n ,n=1时,等式左边有三项,即1+2+3. 2.第二步中,归纳假设起着“已知条件”的作用,在证明n=k+1时,一定要运用它,否则就不是数学归纳法.如在证明等式1-2+4-8+…+(-1)n-1·2n-1=(-1)n-1·32n +31时, 第二步假设n=k 时等式成立,即1-2+4-8+…+(-1)k-1·2k-1=(-1)k-1·3132+k , 则当n=k+1时,有1-2+4-8+…+(-1)k-1·2k-1+(-1)k ·2k =31)2(1)2(11=----+k +(-1)k ·321+k 成立, 这种证明根本就没有用到归纳假设,而是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直接算出来,因此是套用数学归纳法步骤的一种伪证,这是利用数学归纳法证题之大忌.又如有人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2+<+n n n (n ∈N *)时,第二步如下: 假设n=k 时,不等式成立,即12+<+k k k ,则当n=k+1时,4423)1()1(222++<++=+++k k k k k k =(k+1)+1,所以n=k+1时不等式成立.由(1)、(2)知,不等式12+<+n n n (n ∈N +)成立. 以上证明过程是错误的.错在n=k+1时,直接用放缩法而没有使用归纳假设.3.注意由n=k 到n=k+1的证明过程中,待证式中的项数的变化.如在证明不等式11312111>++++++n n n (n ∈N *)时,第二步假设n=k 时,不等式成立,即 11312111>++++++k k k , 则当n=k+1时,有123112311312111>++>++++++++k k k k k 成立,从而得证. 在这里,错以为由n=k 到n=k+1时,只增加一项.事实上,本题由n=k 到n=k+1时增加的项是431331231+=+++k k k ,而减少的项是11+k .象这种每一项都与n 有关的“和、差、积、商”式,由n=k 到n=k+1时一定要仔细计算其增加和减少的项数.4.注意不要机械套用数学归纳法中的两个步骤,要明确在递推步骤中,两步相差的是否为1.例如有人证明当n 为正奇数时,7n +1能被8整除时是这样证的:(1)当n=1时,7+1=8能被8整除.命题成立.(2)假设n=k 时命题成立.即7k +1能被8整除.则当n=k+1时,7k+1+1=7(7k +1)-6不能被8整除.由(1)、(2)知n 为正偶数时,7n +1就不能被8整除.上述证法机械套用数学归纳法中的两个步骤,而忽略了n 是正奇数的条件.事实上,第二步证明应如下:假设n=k 时命题成立,即7k +1能被8整除,则当n=k+2时,7k+2+1=72(7k +1)+1-72=49(7k +1)-48.因7k +1能被8整除,且48能被8整除.所以7k+2+1能被8整除,所以当n=k+2时命题成立.由(1)、(2)知当n 为正奇数时,7k +1能被8整除.数学归纳法应用广泛,可证明恒等式、不等式、整除问题、几何问题等.证整除问题时,要注意“添”项、“减”项技巧,同时还应注意数或式的整除性知识.证几何问题时,关键在于寻找由n=k 到n=k+1时的递推公式,同时应用到一些几何图形的性质.如一些几何计数问题应抓住所划分的线段、平面、空间的个数与交点、交线间的关系等.活学巧用1.比较2n 与n 2的大小(n ∈N +).解析:当n=1时,21>12,当n=2时,22=22,当n=3时,23<32,当n=4时,24=42,当n=5时,25>52,猜想:当n≥5时,2n >n 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n=5时,25>52成立,(2)假设n=k(k ∈N *,k≥5)时2k >k 2,那么2k+1=2·2k =2k +2k >k 2+(1+1)k >k 2+110-++k k k k C C C =k 2+2k+1=(k+1)2. ∴当n=k+1时,2n >n 2.由(1)(2)可知,对n≥5的一切自然数2n >n 2都成立.综上,得当n=1或n≥5时,2n >n 2;当n=2,4时,2n =n 2;当n=3时,2n <n 2.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4)22(21861641421+=+++⨯+⨯+⨯n n n n . 证明:(1)当n=1时,左边=81421=⨯,右边=81,等式成立. (2)假设n=k 时, )1(4)22(21861641421+=+++⨯+⨯+⨯k k k k 成立. 当n=k+1时,)42)(22(1)22(21861641421++=+++⨯+⨯+⨯k k k k =)2)(1(4)1()2)(1(41)2()2)(1(41)1(42+++=++++++++k k k k k k k k k k k =]1)1[(41)2(41+++=++k k k k . ∴n=k+1时,等式成立.由(1)(2)可得对一切正整数n ∈N *,等式成立.3.已知a n =n131211++++ (n ∈N *),是否存在n 的整式q(n),使得等式a 1+a 2+…+a n-1=q(n)(a n -1)对于大于1的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证明你的结论.解析:假设存在q(n),去探索q(n)等于多少.当n=2时,由a 1=q(2)(a 2-1),即1=q(2)(1211-+), 解得q(2)=2.当n=3时,由a 1+a 2=q(3)(a 3-1),即1+(211+)=q(3)(31211++-1), 解得q(3)=3.当n=4时,由a 1+a 2+a 3=q(4)(a 4-1),即1+(211+)+(31211++)=q(4)(14131211-+++), 解得q(4)=4.由此猜想q(n)=n(n≥2,n∈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2,n∈N *时,等式a 1+a 2+…+a n-1=n(a n -1)成立.①当n=2时,由以上验证可知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k(k≥2,k∈N *)时等式成立,即a 1+a 2+…+a k-1=k(a k -1),则当n=k+1时,a 1+a 2+…+a k-1+a k=k(a k-1)+a k =(k+1)a k -k=(k+1)a k -(k+1)+1 =(k+1)(111-++k a k )=(k+1)(a k+1-1). ∴当n=k+1时,等式亦成立.由①②知,对于大于1的自然数n ,存在整式q(n)=n,使得等式a 1+a 2+…+a n-1=q(n)(a n -1)总成立.4.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12(4-n ,数列{b n }的通项满足b n =(1-a 1)(1-a 2)…-a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b n =nn 2112-+. 证明:(1)当n=1时,a 1=4,b 1=1-a 1=1-4=-3,b 1=21112-+⨯=-3成立. (2)假设当n=k 时等式成立,即b k =kk 2112-+, 那么b k +1=(1-a 1)(1-a 2)…-a k )(1-a k+1)=b k (1-a k+1) =)1(211)1(2])12(41[21122+-++=+--+k k k k k . 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1)(2)可以断定,对任何正整数n ,b n =n n 2112-+都成立. 5.试判断下面的证明过程是否正确: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4+7+…3n-2)=n 21(3n-1) 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1∴当n=1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k 时命题成立,即1+4+7+…(3k-2)=k 21(3k-1) 则当n=k+1时,需证 1+4+7+…3k-2)+[3(k+1)-2]=k 21(k+1)(3k+2)(*) 由于左端等式是一个以1为首项,公差为3,项数为k+1的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其和为21(k+1)(1+3k+1)=21(k+1)(3k+2) ∴(*)式成立,即n=k+1时,命题成立,根据(1)(2)可知,对一切n ∈N *,命题成立.解析:以上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是错误的.在证明当n=k+1时等式成立时,没有用到当n=k 时命题成立的归纳假设,故不符合数学归纳法证题的要求.第二步正确的证明方法是:假设当n=k 时命题成立,即1+4+7+…3k-2)=k 21(3k-1),则当 n=k+1时,1+4+7+…(3k-2)+[3(k+1)-2]=k 21 (3k-1)(3k+1)=21(3k 2+5k+2) =21(k+1)(3k+2)=21(k+1)[3(k+1)-1] 即当n=k+1时,命题成立.6.证明(n+1)(n+2)…(n+n)=2n·1·3…(2n-1),其中n∈N*.证明:(1)当n=1时,左边=1+1=2,右边=21·1=2,等式成立.(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k+1)(k+2)…(k+k)=2k·1·3…(2k-1).则当n=k+1时,(k+1+1)(k+1+2)…(k+1+k-1)(k+1+k)(k+1+k+1)=(k+2)(k+3)…(k+k)(2k+1)(2k+2)=(k+1)(k+2)…(k+k)·2(2k+1)=2k·1·3…(2k-1)·2(2k+1)=2k+1·1·3…(2k-1)(2k+1)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1)、(2)可知,对一切n∈N*,等式成立.。
高中数学选修2-2 同步练习 专题2.3 数学归纳法(原卷版)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3 数学归纳法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 边形的内角和S =(n -2)π对于n ≥n 0的正整数n 都成立”时,第一步证明中的起始值n 0应取 A .2 B .3 C .4D .52.已知为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若已假设,且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要用归纳假设再证 A .时等式成立 B .时等式成立C .时等式成立D .时等式成立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则当时,应当在时对应的等式的两边加上 A .B .C .D .4.设()()*111122f n n n n n=++⋅⋅⋅+∈++N ,那么()()1f n f n +-= A .121n + B .122n +C .112122n n +++ D .112122n n -++ 5.当是正整数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从到等号左边需要增加的代数式为 A . B . C .D .二、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311111n n c c c c cc c++-+++++=≠-,当1n =时,左边为__________.7.对于不等式<n+1(n ∈N *),某同学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主要过程如下:(1)当n =1时,<1+1 ,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不等式成立,有<k+1,即k 2+k <(k+1)2, 则当n =k+1时,=<==(k+1)+1,所以当n =k+1时,不等式也成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出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 ①证明过程全部正确;②n =1的验证不正确;③n =k 的归纳假设不正确;④从n =k 到n =k+1的推理不正确. 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11223212nnn n ++++>≥∈-N ,的过程中,由“”到“”时,左边增加了__________项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9.求证:++…+=1-(其中n ∈N *).10.证明:.11.求证:n3+(n+1)3+(n+2)3(n∈N*)能被9整除.12.试比较2n+2与n2的大小(n∈N*),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13.在数列中,,其中.(1)计算的值;(2)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最新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本章归纳整合课件
4.三种证明方法的总结 在解决问题时,经常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 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到中间结论Q;根据 结论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到中间结论P.若由P可以推出 Q成立,就可以证明结论成立.在证明一个问题时,如果 不容易从条件到结论证明时,采取分析的方法或者是间 接证明的方法——反证法.有时证明一道题需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寻找它成立的充分条件.
3.反证法 (1)定义:一般地,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 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 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用反证法导出的矛盾主要有:①与假设矛盾;②与数 学公理、定理、定义、公式或与已被证明了的结论矛盾; ③与公认的简单事实矛盾. (3)步骤:①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②作出命题结论相 矛盾的假设;③由假设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 出矛盾的结果;④否定假设,从而间接的证明了结论.
(2)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①通过观察一系列情形发现 某些相同的性质.②从已知的相同的性质中推出一般性 命题. 2.类比推理 (1)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 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 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 理.类比的结论不一定为真,在一般情况下,如果类比 的相似性越多,相似性之间越相关,那么类比得到的结 论也就越可靠.
本章归纳整合
知识网络
要点归纳 (一)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 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 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 理.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 理.显然归纳的个别情况越多,越具有代表性,推广 的一般性命题也就越可靠,应用归纳推理可以获得新 的结论.
近年高中数学第2章推理与证明第3节数学归纳法学案理苏教版选修2-2(2021年整理)
2018高中数学第2章推理与证明第3节数学归纳法学案理苏教版选修2-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中数学第2章推理与证明第3节数学归纳法学案理苏教版选修2-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中数学第2章推理与证明第3节数学归纳法学案理苏教版选修2-2的全部内容。
第3节 数学归纳法一、学习目标: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二、重点、难点能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和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三、考点分析:数学归纳法中的归纳思想是比较常见的数学思想,因此要重视。
数学归纳法在考试中时隐时现,且较隐蔽,因此在复习中应引起重视。
只要与自然数有关,都可考虑使用数学归纳法,当然主要是恒等式、等式、不等式、整除问题、几何问题、三角问题、数列问题等联系得更多一些。
一、数学归纳法的定义:由归纳法得到的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常采用下面的证明方法: (1)先证明当n =n 0(n 0是使命题成立的最小自然数)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 =k (k ∈N*, k ≥n 0)时命题成立,再证明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就证明这个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数学归纳法.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1)证恒等式; (2)整除性的证明;(3)探求平面几何中的问题; (4)探求数列的通项; (5)不等式的证明. 特别提示(1)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两步缺一不可;(2)证题时要注意两凑:一凑归纳假设;二凑目标。
例1 已知n n n n n f 21312111)(+++++++=,则)1(+n f 的值为( ) A. )(n f +)1(21+n B 。
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2课件: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3
数学归纳法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阶 段 二
1.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重点) 2.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命题.(难点) 3.归纳递推的论证.(易错点)
[基础· 初探] 教材整理 数学归纳法 阅读教材P88,完成下列问题. 数学归纳法公理 对于某些与 正整数 有关的数学命题,可以用数学归纳法公理:如果 (1)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0=1,2等)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 n=k+1 时结论也正确. 那么,命题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2)猜想:f(n)=2n(n∈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 ①当n=1时,f(1)=21=2,所以猜想正确. ②假设当n=k(k≥1,k∈N*)时猜想正确,即f(k)=2k, 那么当n=k+1时,f(k+1)=f(k)· f(1)=2k· 2=2k 1,
+
所以,当n=k+1时,猜想正确. 由①②知,对任意的n∈N*,都有f(n)=2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3+(n+1)3+(n+2)3能被9整除(n∈N*).
【精彩点拨】 在第二步时注意根据归纳假设进行拼凑. 【自主解答】 (1)当n=1时,13+23+33=36能被9整除,所以结论成立;
(2)假设当n=k(k∈N*,k≥1)时结论成立, 即k3+(k+1)3+(k+2)3能被9整除. 则当n=k+1时, (k+1)3+(k+2)3+(k+3)3=[k3+(k+1)3+(k+2)3]+[(k+3)3-k3] =[k3+(k+1)3+(k+2)3]+9k2+27k+27 =[k3+(k+1)3+(k+2)3]+9(k2+3k+3). 因为k3+(k+1)3+(k+2)3能被9整除,9(k2+3k+3)也能被9整除, 所以(k+1)3+(k+2)3+(k+3)3也能被9整除,即n=k+1时结论也成立. 由(1)(2)知命题对一切n∈N*成立.
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复习与小结课件
25+55>23·52+22·53,将上述不等式在左右两端仍为两项和的情况下加以推
广,使以上的不等式成为推广不等式的特例,则推广的不等式可以
是
.
(2)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
1∶4,类似地,在空间内,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
体积比为
.
1 (3)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对于bn= n (a1+a2 +…+an),则数列{bn}也
高中数学 选修2-2
一、知识回顾
本章知识结构:
推理 推 理 与 证 明
证明
合情推理 演绎推理 直接证明
间接证明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综合法 分析法 数学归纳法
反证法
基础知识过关
(1)合情推理包括 (2)
它是一种由
推理、
推理.
称为归纳推理;
到
,由
到
的推理.
(3) 它是一种由
称为类比推理;
到
的推理.
(4)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①
二、数学运用
例3 已知A,B,C∈(0,1), 求证:(1-a)b, (1-b)c, (1-c)a不能同时大于
1
.
4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p则q”时,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导出非p为真,即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 (2)导出q为真,即与假设“非q为真”矛盾; (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
当遇到否定性、惟一性、无限性、至多、至少等 类型问题时,常用反证法.
二、数学运用
例4 已知数列{an},an ≥0, a1 =0,an+12+an+1 -1= an 2(n∈N*)
记Sn = a1 +a2+…+an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教案 苏教版选修22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 合情推理第1课时归纳推理(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认识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能利用归纳推理进行简单的推理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经历归纳推理概念的获得过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让学生通过欣赏一些伟大猜想产生的过程,体会如何利用归纳去猜测和发现一些新的结论,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体会归纳推理在日常活动和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养成认真观察事物、发现探索新知识的良好思维品质.●重点难点重点:归纳推理的含义与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难点:运用归纳推理得到一般性的结论,做出猜想.归纳推理是“推理与证明”一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突出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模块中,归纳推理就显得格外的举足轻重了.为了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发现特殊实例的共性,抓住本质特征,作出合理猜想.(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关于归纳推理的教学,建议以学生熟悉的实例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例如“猜职业”、“哥德巴赫猜想”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并借助例题具体说明在数学发现的过程中归纳猜想的作用、采取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教育,让学生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了解数学发展中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得出归纳推理的意义和特点.⇒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式中归纳推理的一般规律.⇒通过例2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图形中归纳推理的特点与思路.⇒学习例3及其变式训练,求解简单实际问题的归纳推理并体会应用的广泛性.⇒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课标解读1.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能用归纳推理进行简单的推理(重点、难点).2.体会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归纳推理结论的真假(易错点).归纳推理【问题导思】1.(1)若a1=1,a2=2,a3=3,a4=2,…你能猜想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吗?(2)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提示】(1)a n=n(n∈N*);(2)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2.在解决上述问题时,经历了怎样的思维过程?【提示】列出部分→归纳现象→得出结论.1.推理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得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称为推理.2.归纳推理(1)归纳推理的定义: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的结论,像这样的推理通常称为归纳推理.(2)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如图:实验、观察―→概括、推广―→猜测一般性结论.3.归纳推理的特点(1)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几个已知的特殊现象,归纳所得的结论是尚属未知的一般现象,该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容的范围.(2)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猜测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3)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推理.代数中有关数、式的归纳推理已知数列{a n}满足a1=1,a n+1=2a n+1(n∈N*).(1)求a2,a3,a4;(2)归纳猜想数列通项公式a n,并证明结论的正确性.【思路探究】由a1=1求a2的值,进而求a3,a4→分析a1,a2,a3,a4的特征→猜想a n→数学证明【自主解答】(1)由a1=1,且a n+1=2a n+1(n∈N*),令n=1,得a2=3,令n=2,n=3,进而得a3=7,a4=15,(2)由a1=21-1,a2=22-1,a3=23-1,a4=24-1.可归纳猜想,得a n=2n-1(n∈N*).证明如下:由a n+1=2a n+1,得a n+1+1=2(a n+1).∴{a n+1}是以2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 n+1=2·2n-1=2n,因此a n=2n-1.1.在数列中,常用归纳推理猜测通项公式或前n 项和公式;要认真观察数列中各项数字间的规律,分析每一项与对应的项数(序号n)之间的关系,这是解题的关键.2.归纳推理具有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功能,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1)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共同的特征;(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猜想).已知:1>12;1+12+13>1;1+12+13+14+15+16+17>32;1+12+13+…+115>2;…根据以上不等式的结构特点,请你归纳一般结论. 【解】 1=21-1,3=22-1,7=23-1,15=24-1,…猜想不等式的左边共有2n -1项,最后一项的分母为2n-1,右边为n 2,由此可得一般性结论.1+12+13+…+12n -1> n 2(n∈N *).几何图形、图表中的归纳推理数一数图2-1-1中的凸多面体的面数F 、顶点数V 和棱数E ,然后用归纳推理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2-1-1【思路探究】 先找出凸多面体的面数、顶点数和棱数,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再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自主解答】正方体:F=6 V=8 E=12;三棱柱:F=5 V=6 E=9;五棱柱:F=7 V=10 E=15;四棱锥:F=5 V=5 E=8;两个同底面的四棱锥组成的组合体:F=8 V=6 E=12;通过以上观察发现F,V,E满足F+V-E=2.所以归纳得:在凸多面体中,面数F、顶点数V和棱数E满足以下关系:F+V-E=2.1.在几何中随点、线、面等元素的增加,探究点数、线数、面数等满足的关系及相应的线段、交点、区域部分图形等的增加情况常用归纳推理解决,通过比较,寻找规律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2.应用归纳推理,注意两点:(1)从图形的数量规律入手,寻找数值变化与数量关系;(2)从图形的结构变化规律入手,找到图形的结构每发生一次变化后,与上一次比较,数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两种花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图2-1-2所示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6个图案中有条纹的正六边形的个数是多少?图2-1-2【解】法一有菱形纹的正六边形个数如下表:图案 1 2 3 …个数 6 11 16 …由上表可以看出有条纹的正六边形的个数依次组成一个以6为首项,以5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第6个图案中有条纹的正六边形的个数是6+5×(6-1)=31.法二由图案的排列规律可知,除第一块无纹正六边形需6个有纹正六边形围绕(图案1)外,每增加一块无纹正六边形,只需增加5块菱形纹正六边形(每两块相邻的无纹正六边形之间有一块“公共”的菱形纹正六边形).故第6个图案中有菱形纹的正六边形的个数为:6+5×(6-1)=31.实际问题中的归纳推理蜜蜂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杰出的建筑师,单个蜂巢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一个正六边形.如图2-1-3所示,为一组蜂巢的截面图,其中第一个图有1个蜂巢,第二个图有7个蜂巢,第三个图有19个蜂巢,按此规律,以f(n)表示第n个图的蜂巢总数.图2-1-3试给出f(4),f(5)的值,并求f(n)的表达式.(不要求证明) 【思路探究】 根据前三个图形,找出正六边形增加的规律.【自主解答】 由图形可知:每个图形最外面有6×(n-1)个正六边形:f(4)=f(3)+18=19+18=37,f(5)=f(4)+24=37+24=61, 因为f(2)-f(1)=7-1=6, f(3)-f(2)=19-7=2×6, f(4)-f(3)=37-19=3×6, f(5)-f(4)=61-37=4×6, … …所以当n≥2时,有f(n)-f(n -1)=6(n -1). 以上各式相加,当n≥2时,f(n)-f(1)=6[1+2+3+…+(n -1)], ∴f(n)=f(1)+6×(n -1)n 2=3n 2-3n +1.1.在本例中,应注意两点:(1)图形的特点,每个图形从宏观上看均为一大正六边形,每一边上均有n 个小正六边形,(2)式的变化,通过式子,寻求f(n)与f(n -1)的关系,转化成数列问题.2.利用归纳推理,可以使我们对许多实际问题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掌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他的1228年版的《算经》一书中记述了有趣的兔子问题:假定每对大兔子每月能生一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子过了一个月就可以长成大兔子,如果不发生死亡,那么由一对大兔子开始,一年后能有多少对大兔子呢?我们依次给出各个月的大兔子对数,并一直推算下去到无尽的月数,可得数列:1,1,2,3,5,8,13,21,34,55,89,144,233,…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此数列中,a1=a2=1,当n≥3时,请归纳出a n与a n-1间的递推关系式.【解】因为2=1+1,3=1+2,5=2+3,8=3+5,…逐项观察分析每项与其前几项的关系易得:从第三项起,它的每一项等于它的前面两项之和,即a n=a n-1+a n-2(n≥3,n ∈N*).归纳不完整致误对任意的正整数n,猜想2n与n2的大小关系.【错解】当n=1时,21>12;当n=2时,22=22;当n=3时,23<32.归纳猜想:当n=1时,2n>n2;当n≥2时,2n≤n2.【错因分析】对于2n与n2,n仅取1,2,3来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这不具有代表性,忽略了对n>3时情形的归纳.【防范措施】进行归纳推理时,防止归纳的局限性,可多考查一些特殊情形,从中寻找规律,发现一般性的结论.【正解】当n=1时,21>12;当n=2时,22=22;当n=3时,23<32;当n=4时,24=42;当n=5时,25>52;当n=6时,26>62.归纳猜想:当n=1或n≥5时,2n>n2;当n=2或4时,2n=n2;当n=3时,2n<n2.1.归纳推理是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应用归纳推理可以发现新事实,获得新结论,为学习研究提供方向.2.我们在进行归纳和猜想时,要善于从变化的特殊性中寻找出不变的本质和规律.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1.由数列1,10,100,1 000,…,猜测该数列的第n项可能是________.【解析】该数列可整理为100,101,102,103….【答案】10n-12.如图2-1-4所示的是由火柴杆拼成的一列图形,第n 个图形由n 个正方形组成.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第4个图形中,火柴杆有________根;第n 个图形中,火柴杆有________根.图2-1-4【解析】 设a n 表示第n 个图形中的火柴杆数,易知a 1=4,a 2=4+3=7,a 3=7+3=10,a 4=10+3=13….∴a n =3n +1. 【答案】 13 3n +13.(2013·陕西高考)观察下列等式: 12=1, 12-22=-3, 12-22+32=6, 12-22+32-42=-10, …,照此规律,第n 个等式可为________ 【解析】 12=1, 12-22=-(1+2), 12-22+32=1+2+3,12-22+32-42=-(1+2+3+4), …,12-22+32-42+…+(-1)n +1n 2=(-1)n +1(1+2+…+n)=(-1)n +1n (n +1)2.【答案】 12-22+32-42+…+(-1)n +1n 2=(-1)n +1n (n +1)24.已知数列{a n }的首项a 1=1,且a n +1=a n1+a n(n =1,2,3,…),试用归纳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解】 当n =1时,a 1=1; 当n =2时,a 2=11+1=12;a 3=a 21+a 2=13;a 4=a 31+a 3=14.归纳可得,数列{a n }的前四项都等于相应序号的倒数,由此可以猜测,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1n(n =1,2,3,…).一、填空题图2-1-51.如图2-1-5所示的是一串白黑相间排列的珠子,按这种规律往下排,那么第36颗珠子的颜色是________色.【解析】通过观察发现,每5颗珠子为一组,前3颗为白色,后2颗为黑色,所以36=35+1=5×7+1.得第36颗珠子一定为白色的.【答案】白2.(2013·无锡高二检测)如图2-1-6所示,第n个图形中,小正六边形的个数为________.图2-1-6【解析】a1=7,a2=7+5=12,a3=12+5=17,∴a n=7+5(n-1)=5n+2.【答案】5n+23.正整数按下表的规律排列,则上起第2 005行,左起第2 006列的数应为________.【解析】第2 006行的第一个数为2 0062,第2 005行的第2 006列的数是以2 006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的第2 007项,∴该数为2 0062+(-1)×2 006=2 005×2 006.【答案】 2 005×2 0064.(2012·江西高考改编)观察下列各式:a+b=1,a2+b2=3,a3+b3=4,a4+b4=7,a5+b5=11,…,则a10+b10=________.【解析】从给出的式子特点观察可推知等式右端的值,从第三项开始,后一个式子的右端值等于它前面两个式子右端值的和,照此规律,则a10+b10=123.【答案】1235.根据给出的数塔猜测123 456×9+7等于________.1×9+2=1112×9+3=111123×9+4=1 1111 234×9+5=11 11112 345×9+6=111 111【解析】等号右边应为n+1个“1”.【答案】 1 111 1116.定义A*B,B*C,C*D,D*B分别对应下列图形图2-1-7那么下列图形中,图2-1-8可以表示A*D,A*C的分别是________.【解析】由已知图形,抓共性不难总结出:A“|”,B“□”(大),C“—”,D“□”(小).故A*D为(2),A*C为(4).【答案】(2),(4)7.经计算发现下列不等式:2+18<210, 4.5+15.5<210,3+2+17-2<210,…根据以上不等式的规律,试写出一个对正实数a,b都成立的条件不等式:________.【解析】 ∵2+182=10,4.5+15.52=10,3+2+17-22=10, ∴不难得出,若a +b =20,a +b <210. 【答案】 若a +b =20,则a +b <2108.(2013·镇江高二检测)设函数f(x)=x x +2(x >0),观察:f 1(x)=f(x)=xx +2,f 2(x)=f(f 1(x))=x3x +4,f 3(x)=f(f 2(x))=x7x +8,f 4(x)=f(f 3(x))=x15x +16,……根据以上事实,由归纳推理可得:当n∈N *且n ≥2时,f n (x )=f (f n -1(x ))=________.【解析】 函数结果的分母中x 项系数所组成数列的通项公式,由1,3,7,15,…,可推知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2n-1.分母中常数项依次为2,4,8,16,…,其通项为2n. 又函数中,分子都是x .∴当n ≥2时,f n (x )=f (f n -1(x ))=x(2n-1)x +2n.【答案】x(2n-1)x +2n二、解答题9.在△ABC 中,不等式1A +1B +1C ≥9π成立,在四边形ABCD 中,不等式1A +1B +1C +1D ≥162π成立,在五边形ABCDE 中,不等式1A +1B +1C +1D +1E ≥253π成立,猜想在n 边形A 1A 2…A n 中的不等式,为什么?【解】 不等式左边和式个数分别为3,4,5,…时,不等式右边的数依次为9π,162π,253π,…,其分子依次为32,42,52,…,分母依次为(3-2)π,(4-2)π,(5-2)π,…. 故当不等式左边和式个数为n 个时,归纳猜想右边应为n 2(n -2)π(n≥3,n ∈N *),故所求为1A 1+1A 2+…+1A n≥n 2(n -2)π(n ≥3,n ∈N *).10.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且S n -1+1S n+2=0(n≥2),计算S 1,S 2,S 3,S 4,并猜想S n 的表达式.【解】 当n =1时,S 1=a 1=1;当n =2时,1S 2=-2-S 1=-3,∴S 2=-13;当n =3时,1S 3=-2-S 2=-53,∴S 3=-35;当n =4时,1S 4=-2-S 3=-75,∴S 4=-57.猜想:S n =-2n -32n -1(n∈N *).11.观察下列等式: ①cos 2α=2cos 2α-1;②cos 4α=8cos 4α-8cos 2α+1;③cos 6α=32cos 6α-48cos 4α+18cos 2α-1;④cos 8α=128cos 8α-256cos 6α+160cos 4α-32cos 2α+1;⑤cos 10α=m cos 10α-1 280cos 8α+1 120cos 6α+n cos 4α+p cos 2α-1. 求m -n +p 的值.【解】 观察等式可知,cos α的最高次项的系数:2,8,32,128构成了公式比为4的等式数列,故m =128×4=512;取α=0,则cos α=1,cos 10α=1,代入等式⑤,得 1=m -1 280+1 120+n +p -1,即n +p =-350.(1)取α=π3,则cos α=12,cos 10α=-12,代入等式⑤,得-12=m(12)10-1 280×(12)8+1 120×(12)6+n ×(12)4+p×(12)2-1,即n +4p =-200.(2) 联立(1)(2), 得n =-400,p =50.故m -n +p =512-(-400)+50=962.(教师用书独具)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比如:图1 图2他们研究过图1中所示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所示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则289,1 024,1 225,1 378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________.【自主解答】 记三角形数构成的数列为{a n },则a 1=1,a 2=3=1+2,a 3=6=1+2+3,a 4=10=1+2+3+4,可得通项公式为a n =1+2+3+…+n =n (n +1)2.同理可得正方形数构成的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n 2. 将289,1 024,1 225,1 378分别代入上述两个通项公 式,可得使n 都为正整数的只有1 225. 【答案】 1 225设n≥2,n ∈N ,(2x +12)n -(3x +13)n =a 0+a 1x +a 2x 2+…+a n x n,将|a k |(0≤k ≤n )的最小值记为T n ,则T 2=0,T 3=123-133,T 4=0,T 5=125-135,…,T n ,…,其中T n =________.【解析】 由T 2=0,T 4=0,…猜想T n =0(n 为偶数).T 3=123-133,T 5=125-135,…猜想T n =12n -13n (n 为奇数),因此可得T n =⎩⎪⎨⎪⎧0,n 为偶数,12n -13n ,n 为奇数【答案】 T n =⎩⎪⎨⎪⎧0,n 为偶数,12n -13n ,n 为奇数第2课时 类比推理(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认识类比推理这一种合情推理的基本方法,并把它用于对问题的发现中去.2.过程与方法正确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养成从小开始认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发现事物之间的质的联系的良好个性品质,善于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数学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完善数学的正确数学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难点:类比时寻求合适的类比对象;培养学生“发现—猜想—证明”的推理能力.(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本节教材内容要求学生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对合情推理——类比推理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类比推理在数学结论的发现、证明与数学体系构建中的作用.(1)创设恰当的教学问题情境,如鲁班锯的发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光波这一科学概念,从而提炼出类比推理的一般过程,概括出类比推理的含义.(2)分组交流,合作学习,讲练结合,将班上同学分成六个小组,分组讨论.从具体问题出发——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归纳,类比——提出猜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类比推理的过程.●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炼类比推理的一般过程和含义.⇒借助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列中定义、性质公式的类比.⇒通过例2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的类比规律.⇒通过例3及其变式训练,理解合情推理的应用广泛性并体会其作用.⇒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思想方法.⇒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学后反馈、矫正.课标解读 1.结合实例,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重点、难点). 2.区别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了解合情推理的合理性(易混点).类比推理【问题导思】已知三角形的如下性质: (1)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高与底积的12.1.试根据上述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 【提示】 (1)四面体任意三个面的面积大于第四个面的面积. (2)四面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与高乘积的13.2.上述两个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吗?【提示】不是.是从三角形的特征推出四面体的特征,两个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1.类比推理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像这样的推理通常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法.其思维过程为:观察、比较→联想、类推→猜测新的结论2.类比推理的特征(1)类比推理是两类事物之间的特殊到特殊的推理;(2)类比推理的结果是猜测性的,不一定可靠.合情推理【问题导思】类比推理与归纳推理有何本质的不同?【提示】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而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1.合情推理的含义根据已有的事实、正确的结论、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以及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称为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数学活动中常用的合情推理.2.合情推理的特点(1)合情推理的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容的范围,带有猜想的成分,因此推理所得的结论未必正确;(2)合情推理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证明的思路和方向的作用.数列中的类比推理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4,S 8-S 4,S 12-S 8,S 16-S 12成等差数列.类比以上结论有:设等比数列{b n }的前n 项积为T n ,则T 4,________,________,T 16T 12成等比数列.【思路探究】 等差数列的性质结论多与和、差有关,等比数列的性质结论多与积、商有关,注意到类比结论中出现T 16T 12这一形式与S 16-S 12对应,易得答案.【自主解答】 等比数列类比等差数列,其中积类比和,除法类比减法,于是可得类比结论为:设等比数列{b n }的前n 项积为T n ,则T 4,T 8T 4,T 12T 8,T 16T 12成等比数列.【答案】 T 8T 4 T 12T 81.运用类比推理必须寻找合适的类比对象,从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探求,充分挖掘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2.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为:(1)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用一类对象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性质,从而得出一个猜想.(3)检验这个猜想.已知命题: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且a m =a ,a n =b(m≠n,m ,n ∈N *),则a m +n =bn -amn -m.现已知等比数列{b n }(b n >0,n ∈N *),且b m =a ,b n =b (m ,n ∈N *且m ≠n ).类比上述结论,求b m +n ,并说明理由.【解】 类比得b m +n =n -m b na m.理由如下:设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 则b m +n =b m q n.又b m b n =b 1q m -1b 1q n -1=q m -n =a b . ∴q =(ab)1m -n .因此b m +n =b m q n=a (a b )n m -n =(b na m )1n -m =n -mb na m.几何中的类比推理在平面几何里,有勾股定理:设△ABC的两条边BC ,AC 互相垂直,则BC 2+AC 2=AB 2.拓展到空间,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研究三棱锥的侧面积和底面积的关系,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_.【思路探究】三角形是由直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三棱锥(四面体)是由三角形围成的封闭图形,因此三角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类比到空间为三棱锥的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自主解答】考虑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所以我们可以选取有3个侧面两两垂直的三棱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类比对象.直角三角形3个侧面两两垂直的三棱锥∠C=90°∠PDF=∠PDE=∠EDF=90°3条边的长度分别为a,b,c 4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1,S2,S3和S2条直角边a,b和1条斜边c 3个“直角面”S1,S2,S3和1个“斜面”S 类比勾股定理的结构,猜想在三棱锥中,S2=S21+S22+S23.1.解决此类问题,从几何元素的数目、位置关系、度量等方面入手,将平面几何的相关结论类比到立体几何中.2.类比与归纳推理虽然不一定正确,但都是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合理猜想的推理,为研究学习提供了一盏明灯.已知圆的方程是x 2+y 2=r 2,则经过圆上一点M(x 0,y 0)的切线方程为xx 0+yy 0=r 2.类比上述性质,可以得到椭圆x 2a 2+y2b2=1类似的性质为________.【解析】 圆的性质中,经过圆上一点M(x 0,y 0)的切线方程就是将圆的方程中的一个x 与y 分别用M(x 0,y 0)的横坐标与纵坐标替换.故可得椭圆x 2a 2+y2b2=1类似的性质为:过椭圆x 2a 2+y 2b 2=1上一点P(x 0,y 0)的切线方程为x 0x a 2+y 0yb2=1.【答案】 过椭圆x 2a 2+y 2b 2=1上一点P(x 0,y 0)的切线方程为x 0x a 2+y 0y b 2=1合情推理的创新应用我们已经学过了等差数列,你是否想过有没有等和数列呢?(1)类比“等差数列”给出“等和数列”的定义;(2)探索等和数列{a n}的奇数项和偶数项各有什么特点?并加以说明.(3)在第(2)问中,若a1=2,公和为5,求a18和S21.【思路探究】先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类比出“等和数列”的定义,然后再根据此定义探索等和数列的奇数项、偶数项及其前n项的和.【自主解答】(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和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和数列.(2)由(1)知a n+a n+1=a n+1+a n+2,所以a n+2=a n.所以等和数列的奇数项相等,偶数项也相等.(3)由“等和数列”的定义,知a1=a3=a5=…=a19=a21=2.a2=a4=a6=…=a18=a20=3.因此a18=3.S21=(a1+a2)+(a3+a4)+…+(a19+a20)+a21=5×10+2=52.1.本题通过对等差数列定义及性质的理解,类比出等和数列的定义和性质,考查学生的类比应用能力.2.从类比出新数列的定义出发,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数列规律,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运用类比的方法,由已知探究未知.设f(x)=12x+2,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可求得f(-5)+f(-4)+…+f(0)+f(1)+…+f(5)+f(6)的值是________.【解析】等差数列运用“倒序相加”求和.令t=f(-5)+f(-4)+…+f(0)+f(1)+…+f(5)+f(6)①则t=f(6)+f(5)+…+f(1)+f(0)+…+f(-4)+f(-5).②∵f(x)=12x+2,∴f(1-x)=121-x+2=2x2+2·2x=2x2(2x+2),因此f(x)+f(1-x)=12x+2+2x2(2x+2)=12=22,故①+②,得2t=12×22=62,∴t=3 2.【答案】3 2误将类比所得结论作为推理依据致误已知a1,b1,c1,a2,b2,c2都是非零实数,不等式a 1x 2+b 1x +c 1<0,a 2x 2+b 2x +c 2<0的解集分别为M ,N ,则“a 1a 2=b 1b 2=c 1c 2”是“M=N”成立的________条件.【错解】 在方程a 1x 2+b 1x +c 1=0与a 2x 2+b 2x +c 2=0中,若“a 1a 2=b 1b 2=c 1c 2”,则两个方程同解.由a 1a 2=b 1b 2=c 1c 2知两个不等式同解,故“a 1a 2=b 1b 2=c 1c 2”是“M=N”成立的充要条件.【答案】 充要【错因分析】 错解将方程的同解原理类比到不等式中,忽略了不等式与等式的本质区别.【防范措施】 类比推理是不严格的,所得结论的正确与否有待用实践来证明,解题时若直接使用类比所得结论进行推理则容易出现错误,因此要理解好类比对象的本质,忌盲目类比.【正解】 当a 1a 2=b 1b 2=c 1c 2时,可取a 1=b 1=c 1=1,a 2=b 2=c 2=-1,则M =∅,N =R ,即a 1a 2=b 1b 2=c 1c 2D /⇒M =N ;当M =N =∅时,可取a 1=b 1=c 1=1,a 2=1,b 2=2,c 2=3,则a 1a 2≠b 1b 2≠c 1c 2, 即M =ND /⇒a 1a 2=b 1b 2=c 1c 2.综上知“a 1a 2=b 1b 2=c 1c 2”是“M =N ”成立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1.进行类比推理时,要尽量从本质上思考,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否则,只抓住一点表面的相似甚至假象就去类比,就会犯机械类比的错误.2.类比推理的特点:(1)类比是由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已经获得的知识出发,推测正在研究的事物的属性,提出新问题作出新发现.(2)类比的结果是猜测性的,不一定可靠,但它有发现功能.3.要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类比推理,如等式与不等式、椭圆与双曲线的类比,特别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类比和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包括三角形与四面体、矩形与长方体、圆与球)的类比,需掌握它们的类比特点与一些常用结论.1.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则通项为b n =a 1+a 2+…+a n n 的数列{b n }(n∈N *)也是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若数列{c n }是等比数列,且c n >0(n ∈N *),则有通项为d n =________的数列{d n }(n ∈N *)也是等比数列.【解析】 “和”变“积”,“商”变“开方”. 【答案】nc 1·c 1·…c n2.下面使用类比推理恰当的序号是________.①“若a·3=b·3,则a =b”类推出“a ·c =b ·c ,则a =b ”; ②“(a ·b )·c =a ·(b ·c )”类推出“(a ·b )·c =a ·(b ·c )”; ③“(a +b )c =ac +bc ”类推出“a +bc =a c +bc(c ≠0)”;④“(ab)n=a n b n”类推出“(a+b)n=a n+b n”.【解析】①②④均错.【答案】③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xy中,二元一次方程Ax+By=0(A,B不同时为0)表示过原点的直线.类似地: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三元一次方程Ax+By+Cz=0(A,B,C 不同时为0)表示________.【解析】平面几何中的直线类比到立体几何中应为平面,“过原点”类比仍为“过原点”,因此应得到: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三元一次方程Ax+By+Cz=0(A,B,C 不同时为0)表示过原点的平面.【答案】过原点的平面4.类比圆的下列特征,找出球的相关特征.(1)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圆;(2)平面内不共线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3)圆的周长和面积可求.【解】(1)在空间中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球面;(2)空间中不共面的4个点确定一个球;(3)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可求.一、填空题1.对命题“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切于三边中点”可类比猜想: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切于四面各正三角形的________.【解析】“边的中点”类比为“各面的中心”.【答案】中心2.已知{b n}为等比数列,b5=2,则b1b2b3…b9=29.若{a n}为等差数列,a5=2,则{a n}的类似结论为________.【解析】乘积类比和,幂类比积.∴a1+a2+a3+…+a9=2×9.【答案】a1+a2+a3+…+a9=2×93.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内,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解析】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1∶8.事实上,由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知识,可知很多比值在平面上成平方关系,在空间内成立方关系.【答案】1∶84.在圆中,连结圆心和弦的中点的直线垂直于弦,类比圆的上述结论写出球的相应结论为________.【解析】平面图形中的点线关系类比到空间为线面关系,对应得出球的相应结论:在球中,连结球心和截面圆的圆心的直线垂直于截面.【答案】在球中,连结球心和截面圆的圆心的直线垂直于截面5.由代数式的乘法法则类比推导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法则:(1)“mn=nm”类比得“a·b=b·a”;。
近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第3节数学归纳法习题理苏教版选修2-2(2021年整理)
第3节2018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第3节数学归纳法习题理苏教版选修2-2第4节第5节第6节编辑整理:第7节第8节第9节第10节第11节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12节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第3节数学归纳法习题理苏教版选修2-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13节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第3节数学归纳法习题理苏教版选修2-2的全部内容。
第14节第15节数学归纳法(答题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从k到k+1左端需⋅⋅+=+nn⋅n+n⋅n n⋅)132((2⋅⋅(-)1()2增乘的代数式为()A. 2k+1 B。
2(2k+1) C. 错误! D. 错误!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错误!+错误!+…+错误!<n(n∈N*,n>1)”时,由n=k(k >1)不等式成立,推证n=k+1时,左边应增加的项数是()A。
2k-1 B. 2k-1 C。
2k D。
2k+13. 对于不等式错误!<n+1(n∈N*),某同学的证明过程如下:(1)当n=1时,错误!<1+1,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N*)时,不等式成立,即错误!<k+1,则当n=k+1时,(k+1)2+(k+1)=k2+3k+2<错误!=错误!=(k+1)+1,∴当n=k+1时,不等式成立。
则上述证法 ( )A. 过程全部正确B. n=1验得不正确C。
归纳假设不正确D。
从n=k到n=k+1的推理不正确4。
下列代数式(其中k∈N*)能被9整除的是( )A. 6+6·7kB. 2+7k-1C. 2(2+7k+1)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课 数学归纳法明目标、知重点 1.进一步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实质与步骤,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不等式、整除问题、几何问题等数学命题.2.掌握证明n =k +1成立的常见变形技巧:提公因式、添项、拆项、合并项、配方等.1.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分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两种,而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具有可靠性,必须用数学归纳法进行严格证明. 2.数学归纳法(1)应用范围:作为一种证明方法,用于证明一些与正整数n 有关的数学命题; (2)基本要求:它的证明过程必须是两步,最后还有结论,缺一不可; (3)注意点:在第二步递推归纳时,从n =k 到n =k +1必须用上归纳假设.题型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首先要清楚由n =k 到n =k +1时不等式两边项的变化;其次推证中可以利用放缩、比较、配凑分析等方法,利用归纳假设证明n =k +1时的结论. 例1 已知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2n ,求证:对任意的n ∈N *,不等式b 1+1b 1·b 2+1b 2·…·b n +1b n>n +1都成立. 证明 由b n =2n ,得b n +1b n =2n +12n, 所以b 1+1b 1·b 2+1b 2·…·b n +1b n=32·54·76·…·2n +12n .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b 1+1b 1·b 2+1b 2·…·b n +1b n =32·54·76·…·2n +12n>n +1成立.(1)当n =1时,左边=32,右边=2,因为32>2,所以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1且k ∈N *)时不等式成立, 即b 1+1b 1·b 2+1b 2·…·b k +1b k =32·54·76·…·2k +12k>k +1成立. 则当n =k +1时,左边=b 1+1b 1·b 2+1b 2·…·b k +1b k ·b k +1+1b k +1=32·54·76·…·2k +12k ·2k +32k +2>k +1·2k +32k +2=2k +324 k +1=4k 2+12k +94 k +1> 4k 2+12k +84 k +1=4 k 2+3k +24 k +1=4 k +1 k +24 k +1=k +2= k +1 +1. 所以当n =k +1时, 不等式也成立. 由(1)、(2)可得不等式b 1+1b 1·b 2+1b 2·…·b n +1b n =32·54·76·…·2n +12n>n +1对任意的n ∈N *都成立.反思与感悟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要注意两凑:一凑归纳假设;二凑证明目标.在凑证明目标时,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都可选用.跟踪训练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3+14+…+1n <1-1n (n ≥2,n ∈N *).证明 当n =2时,左式=122=14,右式=1-12=12,因为14<12,所以不等式成立.假设n =k (k ≥2,k ∈N *)时,不等式成立, 即122+132+142+…+1k 2<1-1k , 则当n =k +1时,122+132+142+…+1k 2+1 k +1 2<1-1k +1k +1 2 =1- k +1 2-k k k +1 2=1-k 2+k +1k k +1 2<1-k k +1 k k +1 2 =1-1k +1, 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综上所述,对任意n ≥2的正整数,不等式都成立.题型二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 例 2 求证:an +1+(a +1)2n -1能被a 2+a +1整除,n ∈N *.证明 (1)当n =1时,a 1+1+(a +1)2×1-1=a 2+a +1,命题显然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a k +1+(a +1)2k -1能被a 2+a +1整除,则当n =k +1时,a k +2+(a +1)2k +1=a ·a k +1+(a +1)2·(a +1)2k -1=a [a k +1+(a +1)2k -1]+(a +1)2(a +1)2k -1-a (a +1)2k -1=a [ak +1+(a +1)2k -1]+(a 2+a +1)(a +1)2k -1.由归纳假设,上式中的两项均能被a 2+a +1整除, 故n =k +1时命题成立.由(1)(2)知,对任意n ∈N *, 命题成立.反思与感悟 证明整除性问题的关键是“凑项”,先采用增项、减项、拆项和因式分解等手段,凑成n =k 时的情形,再利用归纳假设使问题获证. 跟踪训练2 证明x2n -1+y2n -1(n ∈N *)能被x +y 整除.证明 (1)当n =1时,x2n -1+y 2n -1=x +y ,能被x +y 整除.(2)假设当n =k (k ∈N *)时,命题成立, 即x2k -1+y2k -1能被x +y 整除.那么当n =k +1时,x 2(k +1)-1+y 2(k +1)-1=x2k +1+y2k +1=x2k -1+2+y2k -1+2=x 2·x 2k -1+y 2·y2k -1+x 2·y2k -1-x 2·y2k -1=x 2(x 2k -1+y 2k -1)+y2k -1(y 2-x 2).∵x2k -1+y2k -1能被x +y 整除,y 2-x 2=(y +x )(y -x )也能被x +y 整除,∴当n =k +1时,x2(k +1)-1+y2(k +1)-1能被x +y 整除.由(1),(2)可知原命题成立. 题型三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的关键是“找项”,即几何元素从k 个变成k +1个时,所证的几何量将增加多少,还需用到几何知识或借助于几何图形来分析,实在分析不出来的情况下,将n =k +1和n =k 分别代入所证的式子,然后作差,即可求出增加量,然后只需稍加说明即可,这也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的一大技巧.例 3 平面内有n (n ∈N *,n ≥2)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证明:交点的个数f (n )=n n -12.证明 (1)当n =2时,两条直线的交点只有一个, 又f (2)=12×2×(2-1)=1,∴当n =2时,命题成立. (2)假设n =k (k >2)时,命题成立, 即平面内满足题设的任何k 条直线交点个数f (k )=12k (k -1),那么,当n =k +1时,任取一条直线l ,除l 以外其他k 条直线交点个数为f (k )=12k (k -1),l 与其他k 条直线交点个数为k ,从而k +1条直线共有f (k )+k 个交点, 即f (k +1)=f (k )+k =12k (k -1)+k=12k (k -1+2) =12k (k +1)=12(k +1)[(k +1)-1], ∴当n =k +1时,命题成立.由(1)(2)可知,对任意n ∈N *(n ≥2)命题都成立.反思与感悟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时,一要注意数形结合,二要注意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跟踪训练3 有n 个圆,其中每两个圆相交于两点,并且每三个圆都不相交于同一点,求证:这n 个圆把平面分成f (n )=n 2-n +2部分. 证明 (1)n =1时,分为2块,f (1)=2,命题成立; (2)假设n =k (k ∈N *)时, 被分成f (k )=k 2-k +2部分; 那么当n =k +1时,依题意,第k +1个圆与前k 个圆产生2k 个交点,第k +1个圆被截为2k 段弧,每段弧把所经过的区域分为两部分,所以平面上净增加了2k 个区域. ∴f (k +1)=f (k )+2k =k 2-k +2+2k =(k +1)2-(k +1)+2,即n =k +1时命题成立,由(1)(2)知命题成立.1.某个命题与正整数n 有关,若n =k (k ∈N *)时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n =k +1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n =5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n =6时该命题不成立 ②n =6时该命题成立 ③n =4时该命题不成立 ④n =4时该命题成立 答案 ③解析 ∵n =k (k ∈N *)时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n =k +1时该命题成立.∴若n =5时,该命题不成立,则n =4时该命题不成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为正奇数时,x n +y n能被x +y 整除”时,第一步验证n =1时,命题成立,第二步归纳假设应写成________.答案 假设n =2k -1(k ∈N *)时命题正确,再推证n =2k +1时命题正确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n≥n 3(n ≥3,n ∈N *)第一步应验证________. 答案 n =3时是否成立解析 n 的最小值为3,所以第一步验证n =3时是否成立.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2n +1)=(n +1)(2n +1)时,从“n =k ”到“n =k +1”,左边需增添的代数式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2k +2)+(2k +3)解析 当n =k 时,左边共有2k +1个连续自然数相加,即1+2+3+…+(2k +1),所以当n =k +1时,左边共有2k +3个连续自然数相加,即1+2+3+…+(2k +1)+(2k +2)+(2k+3).所以左边需增添的代数式是(2k +2)+(2k +3). [呈重点、现规律]1.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包括等式、不等式、数列问题、整除问题、几何问题等.2.证明问题的初始值n 0不一定,可根据题目要求和问题实际确定n 0.3.从n =k 到n =k +1要搞清“项”的变化,不论是几何元素,还是式子;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一、基础过关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3+…+(n +3)= n +3 n +4 2(n ∈N *),验证n =1时,左边应取的项是________.答案 1+2+3+4解析 等式左边的数是从1加到n +3.当n =1时,n +3=4,故此时左边的数为从1加到4.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n 2+1对于n ≥n 0的自然数n 都成立”时,第一步证明中的起始值n 0应取________.答案 5解析 当n 取1、2、3、4时2n >n 2+1不成立,当n =5时,25=32>52+1=26,第一个能使2n>n 2+1的n 值为5.3.已知f (n )=1+12+13+…+1n (n ∈N *),证明不等式f (2n )>n 2时,f (2k +1)比f (2k)多的项数是________. 答案 2k解析 观察f (n )的表达式可知,右端分母是连续的正整数,f (2k )=1+12+…+12k ,而f (2k +1)=1+12+…+12k +12k +1+12k +2+…+12k +2k .因此f (2k +1)比f (2k)多了2k项.4.若f (n )=1+12+13+…+12n +1(n ∈N *),则f (1)=________.答案 116解析12n +1相当于一个通项,把n =1代入12n +1得12×1+1=13.所以f (1)=1+12+13=116.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5n-2n能被3整除”的第二步中,当n =k +1时,为了使用归纳假设,应将5k +1-2k +1变形为______________.答案 5(5k-2k)+3×2k6.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1,S n =n 2a n (n ∈N *).依次计算出S 1,S 2,S 3,S 4后,可猜想S n =________________. 答案2nn +1解析 S 1=1,S 2=43,S 3=32=64,S 4=85,猜想S n =2n n +1. 7.已知正数数列{a n }(n ∈N *)中,前n 项和为S n ,且2S n =a n +1a n,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 n =n-n -1.证明 (1)当n =1时,a 1=S 1=12(a 1+1a 1),∴a 21=1(a n >0),∴a 1=1,又1-0=1,∴n =1时,结论成立. (2)假设n =k (k ∈N *)时,结论成立,即a k =k -k -1. 当n =k +1时,a k +1=S k +1-S k =12(a k +1+1a k +1)-12(a k +1a k) =12(a k +1+1a k +1)-12(k -k -1+1k -k -1) =12(a k +1+1a k +1)-k . ∴a 2k +1+2ka k +1-1=0, 解得a k +1=k +1-k (a n >0), ∴n =k +1时,结论成立.由(1)(2)可知,对n ∈N *都有a n =n -n -1. 二、能力提升8.k (k ≥3,k ∈N *)棱柱有f (k )个对角面,则(k +1)棱柱的对角面个数f (k +1)=f (k )+________. 答案 k -1解析 三棱柱有0个对角面,四棱柱有2个对角面[0+2=0+(3-1)];五棱柱有5个对角面[2+3=2+(4-1)];六棱柱有9个对角面[5+4=5+(5-1)];….猜想:若k 棱柱有f (k )个对角面,则(k +1)棱柱有f (k )+k -1个对角面.9.对于不等式n 2+n ≤n +1 (n ∈N *),某学生的证明过程如下:①当n =1时,12+1≤1+1,不等式成立.②假设n =k (n ∈N *)时,不等式成立,即k 2+k ≤k +1,则n =k +1时, k +1 2+ k +1 =k 2+3k +2<k 2+3k +2+ k +2 = k +2 2=(k +1)+1,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上述证明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过程全部正确; ②n =1验证不正确; ③归纳假设不正确;④从n =k 到n =k +1的推理不正确. 答案 ④解析 从n =k 到n =k +1的推理中没有使用归纳假设,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证题要求. 10.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3+…+1 n +1 >12-1n +2.假设n =k 时,不等式成立.则当n =k +1时,应推证的目标不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2+132+…+1k 2+1 k +1 2+1 k +2 2>12-1k +3解析 观察不等式中的分母变化知,122+132+…+1k 2+1 k +1 2+1 k +2 2>12-1k +3. 11.求证:1n +1+1n +2+…+13n >56(n ≥2,n ∈N *). 证明 (1)当n =2时,左边=13+14+15+16>56,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2,k ∈N *)时命题成立, 即1k +1+1k +2+…+13k >56. 则当n =k +1时,1 k +1 +1+1 k +1 +2+…+13k +13k +1+13k +2+13 k +1 =1k +1+1k +2+…+13k +(13k +1+13k +2+13k +3-1k +1)>56+(13k +1+13k +2+13k +3-1k +1)>56+(3×13k +3-1k +1)=56, 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由(1)和(2)可知,原不等式对一切n ≥2,n ∈N *均成立.12.已知数列{a n }中,a 1=-23,其前n 项和S n 满足a n =S n +1S n+2(n ≥2),计算S 1,S 2,S 3,S 4,猜想S n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解 当n ≥2时,a n =S n -S n -1=S n +1S n+2.∴S n =-1S n -1+2(n ≥2).则有:S 1=a 1=-23,S 2=-1S 1+2=-34,S 3=-1S 2+2=-45,S 4=-1S 3+2=-56,由此猜想:S n =-n +1n +2(n ∈N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n =1时,S 1=-23=a 1,猜想成立.(2)假设n =k (k ∈N *)时猜想成立, 即S k =-k +1k +2成立, 那么n =k +1时,S k +1=-1S k +2=-1-k +1k +2+2=-k +2k +3=- k +1 +1k +1 +2. 即n =k +1时猜想成立.由(1)(2)可知,对任意正整数n ,猜想均成立. 三、探究与拓展13.已知递增等差数列{a n }满足:a 1=1,且a 1,a 2,a 4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2)若不等式(1-12a 1)·(1-12a 2)·…·(1-12a n )≤m 2a n +1对任意n ∈N *恒成立,试猜想出实数m 的最小值,并证明.解 (1)设数列{a n }公差为d (d >0),由题意可知a 1·a 4=a 22,即1(1+3d )=(1+d )2, 解得d =1或d =0(舍去).所以a n =1+(n -1)·1=n . (2)不等式等价于12·34·56·…·2n -12n ≤m2n +1,当n =1时,m ≥32;当n =2时,m ≥358; 而32>358,所以猜想,m 的最小值为32. 下面证不等式12·34·56·…·2n -12n ≤322n +1对任意n ∈N *恒成立.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证明 (1)当n =1时,12≤323=12,命题成立.(2)假设当n =k 时,不等式,12·34·56·…·2k -12k ≤322k +1成立,当n =k +1时,12·34·56·…·2k -12k ·2k +12k +2≤322k +1·2k +12k +2,只要证322k +1·2k +12k +2≤ 322k +3, 只要证2k +12k +2≤12k +3,只要证2k +12k +3≤2k +2, 只要证4k 2+8k +3≤4k 2+8k +4,只要证3≤4,显然成立. 所以,对任意n ∈N *,不等式12·34·56·…·2n -12n ≤322n +1恒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