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几种类型。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或者说,是用来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等于什么、具有什么属性或属于什么范围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里,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式。这种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信陵君窃符救赵》)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表示停顿,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
粟者,百姓之所种
博鸡者袁人
3、“……,……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
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原君》)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4、“……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5、“者”、“也”都不用,主谓直接连接。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赤壁之战》)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雁荡山》)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
6、用动词“为”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此为何若人?(《公输》)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黄生借书说》)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与妻书》)
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7、用“是”作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琵琶行》)
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
二、被动句
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训俭示康》)
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
2、在动词前面用“见”表示被动。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武帝使中郎将苏武使匈奴,见留二十年不降。(《汉书·燕刺王传》)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3、“受……于”表被动
无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在动词前加介词“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何也?《屈原列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为乡里所患。(《周处》)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这种句式自产生后,成了古汉语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5、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6、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意念上的被动)。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曹军破,必北还。
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候)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