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光大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对操作风险的思考

合集下载

论“乌龙指”事件中的投资者保护——由“光大8·16事件”引发的思考

论“乌龙指”事件中的投资者保护——由“光大8·16事件”引发的思考
件 大多确 立 了较 为完善 的投 资者保 护体 系,其 实践 经验值得我 国借鉴 。我 国应 重点加 强 包括 内幕
交 易法律规制、证券机构 内控机制 、多项基金 并存 的补偿机 制和 源自元化纠纷 解决机 制在 内的投 资
者保 护制度建设 ,为 “ 鸟龙指”事件 中的投 资者合 法权益提供保 障。 关键词:乌龙指 ;光大 8 ・ l 6 事件 ;投资者保护 ;内幕交易;高频 交易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1 — 1 2 作者简介: 史欣媛 ( 1 9 9 1 一 ) ,女,辽宁沈 阳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 目《 新时期金融法变革 中的消费者保护研究》( 项 目编号 :1 2 AF X 0 1 2 )的资助。 ① “ 乌龙指”是股票市场中股 票交易员、操 盘手 、股 民等在进行交易 时,不小心敲错了价格 、数 目、买卖方向等 而弓 发 的事件的统称 。 ②参见 :中国财经新 闻原点 . 世纪网,h t t p:/ / www . 2 1 c b h . c o m/ 2 0 1 3 / 8 — 1 6 / x OO DE 4 Xz c 0 Mz g x O A. h t ml 2 1 。


20 1 5
南方金 融 ・ 总4 6 3期
原 因是多级 风控体 系都 未发 生作用 。前 台操 作 和 中台的风控不 能连续 有效地 结合在 一起 ,导 致 出现 “ 乌 龙指 ”时 ,风 险 控制 全 部失 效 ( 许 玉 国,2 0 1 3 ) ,令投 资 者遭受 重 创 。“ 光大 8 ・ 1 6 事 件 ”深 刻地揭露 出我 国投资者保 护存在严 重 的制 度危机 。投 资者在 “ 乌龙指 ”事件 中究 竟如何 有效地维 护合法权益 ?这 一问题 引发 了学 术界和理论界 的深人思考 和激烈 讨论 。 二 、从 “ 光大 8・ 1 6事件 ”看 我 国投 资者 保护 困境 纵观我 国的相关立法 、 科学技术 、 司法救济体 系 , 其均存 在种种漏洞 而导致 国家对 “ 乌龙 指” 事件 中的投资者保 护力度薄弱 。因此 , 加强对 “ 乌龙指 ” 事件 中的投资者保护 , 亟 须对 “ 乌龙 指” 事件 的诱导 因素 、 法律 制度 、 司法救济 等各个层面进行探 索分析 , 从而对症下 药 , 防患 于未然 , 找到一条对投 资者行之有效 的保 护路径 。 ( 一 )内幕 交 易法律 规 制 漏 洞 多。 1 . 内幕信 息界定种类范 围狭窄 。 2 0 l 4年 8 月 5日,“ 光大 8・ 1 6 事 件”终于进入开 庭审理 阶段 。在 庭审 中 ,光大证券公 司 的行 为是否构 成 内幕 交 易成为辩 论 的焦 点 。双方 当事 人关 于 “ 乌龙 指”事 件是否构 成 内幕 交 易 的争 论并 非偶然 ,实乃 我 国关 于 内幕 交易法 律规 制的不完 善在 现实交 易 中的反 映 。认定 内 幕交 易行为 的前提 是正 确界定 内幕信 息 。我 国 《 证券法 》第 7 5条 以及 《 期货交 易管理 条例 》 第 8 5 条对 内幕 信息进行 了定 义 , 并列举 了内幕信息种类 , 然 而其所列举 的种类 范围十分狭窄 。 “ 光大 8 ・ 1 6事件 ”涉及 的 内幕信 息不属 于两部法规 列举 的具体情 形 。而证 监会为 了把 光大证

“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内控反思

“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内控反思

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内控反思一个错误的交易指令,引发A股“史上最大乌龙”,也将“肇事者”光大证券推至风口浪尖。

继8月16日策略投资部套利系统出错致A股异常暴涨之后,8月18日光大证券再摆“乌龙”,其证券固定收益部交易误操,导致以超低价卖出10年期国债。

接连的乌龙事件,让光大证券的内部控制缺陷暴露无疑,也引起业界对券商内控有效性的审视。

有缺陷的“高速公路”当汽车全速行驶在一条路面窄、坡度大、视线不清的高速公路上,会酿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如果把信息系统视为一条支撑内控高效运转的高速公路,那么,光大证券的这条路显然存在先天不足。

光大证券称,“8.16事件”产生的原因是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套利的高频交易系统的订单生成和执行系统存在错误,并被“连锁触发”,“滚单”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海证券交易所。

所谓高频交易,是指利用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在毫秒之内自动集中大额买卖谋取高额收益。

而高频交易信息系统一旦出现错误,将会在短时间内给股市带来毁灭性冲击。

当26082笔订单、234亿元巨额交易在2秒钟内从高频交易系统直接发至交易所,2分钟内成交72亿元,沪指瞬间暴涨6%,创年内最大日涨幅。

一时之间,股市内外的投资者们都惊呆了。

“8.16事件”的真实原因到底是高频交易系统缺陷引发的失控,还是其原本就完全在公司风险控制系统之外“裸跑”?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方红星指出,如果信息系统基本架构、程序设计和调用、权限分配等方面存在缺陷,那就需要券商进行深刻反思和切实改进。

在信息技术时代,任何一家券商的正常运营与内控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系统这把“双刃剑”——管控得当,信息系统令内控“如虎添翼”;管控不当,则“雪上加霜”。

“尤其是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的信息系统,处理的都是大规模、高精度的复杂数据,其信息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质量、内控的有效性,是其生命力所在。

”方红星说。

方红星表示,这至少说明相关人员在专业胜任能力、尽职尽责方面存在重大问题,涉及到的券商在内控环境方面的缺陷也亟待完善。

光大证券乌龙指案例及讨论

光大证券乌龙指案例及讨论

光大证券乌龙指案例及讨论
中国光大证券乌龙案指的是光大证券在华夏银行债券的交易中,由于
误操作,导致由于买方出价高于卖方出价,导致的交易不成立,从而引发
了大量金钱损失的案件。

事件发生的经过是:2024年7月9日,华夏银行发布了一次债券发
行的询价报价,华夏银行要求4家金融机构参与报价。

不幸的是,光大证
券的分析师在参与报价时误操作,把买方出价设置的高于了卖方出价,导
致此次债券发行交易不成立,被称为乌龙案。

此案给市场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首先,该案的发生直接导致光大
证券遭受重大经济损失,自7月9日起,光大证券环比股价累计跌去了近20%,从149.34元跌至121.3元。

此外,交易不成立也给华夏银行带来了
重大经济损失,加之该案引起了市场对金融市场机构的不信任,使华夏银
行的债券发行受到了影响,影响了该银行未来的融资和偿债能力。

为了克服市场对金融机构不信任的势头,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于
2024年7月22日发布《关于处理有关华夏银行债券发行乌龙事件有关问
题的通知》,要求光大证券按照有关规定赔偿损失,并要求光大证券认真
检查有关债券发行的法律法规,改进管理,及时向华夏银行等受损方赔偿,做好营业管理。

光大证券乌龙事件案例分析

光大证券乌龙事件案例分析
2013-11-16 10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应当成为现代企业尤其是风 险系数相对较高的金融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对风险的控制不 仅面向过去,而且也面向未来;风险管理不仅贯穿于业务层次 也贯穿于管理层次;不仅贯穿于战术层次也贯穿于战略层次; 不仅贯穿于执行层次也贯穿于决策层次。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涉 及全要素、全过程、全层次、各方面的风险控制,机构必须降 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减少风险危机带来的损失,严格控制风险 事件的发生。这样才能给亿万投资者一个和谐、稳定、清澈的 投资环境,才能彻底保障人民的财产安全。
13:05
13:15 13:30 13:30 13:35 13:47 13:50 14:53 15:17 14:25
15:00 2013-11-16
2.事件特性及产生原因 本次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对拥有十几万亿市值 的中国股市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对一亿多股民 的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据不完全统计,股民在 此事件中累计损失达27亿元之巨,谁将为此买 单?这无疑是中国证券业的一个重大危机事件。 它拥有公共危机事件的普遍特性:公共性、威 胁性、不确定性......
2013-11-16
11
Thank you !
12
2013-11-16 8
证券法规法条规定,对内幕交易可没收 一、这次证监会对光大证券的处罚 三、当股指波动趋于平稳的状 二、当股民再次发现股指在权重股 其所得,并处1到5倍罚款。由此可见本 彰显新一代领导人法制治国、王子 态下,指望在股指期货中频繁 异常波动下导致连续暴跌的时候, 次对光大证券处罚的严厉程度也表现了 犯法庶民同罪的高风亮节,以儆效 套利的机构操作会越来越难, 证监会对故事整治的决心。也遵守了 大家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联合起 获利机会也将大幅减少。 尤,警示那些曾经或正在操纵股市 “决策果断”、“安全适度”、“树立 来向相关执法部门和管理层申诉请 的机构寡头违背法律的操纵后果是 四、限制机构拉抬或者打压大 权威,分级管理”的原则,树立了“科 求调查,机构无法无天任意屠宰中 难以承受的毁灭性打击!从长远意 盘股操纵股指的同时,也必然 学有序”、“以人为本”等理念。可以 小投资者的时代宣告彻底终结! 义来讲对于中国股市中长期走势健 让大熊市里本已积重难返的权 说本次处罚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归纳 康发展属于无可替代的重大利好! 重股、大盘股更加丧失活力。 起来有以下几点。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分析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分析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分析乌龙指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中国股市自2024年6月起的大幅下跌。

在一夜之间,光大证券发送了一条指令,将3100多亿元人民币的股指期货卖出。

这一巨额交易引起了市场的混乱,导致股指期货市场暂停交易。

该事件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股指期货市场,还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在事件发生后,上海和深圳股市相继下跌,并引发了全球股市的普遍回调。

这表明了中国股市的重要性和敏感性。

对于乌龙指事件的分析,首先需要看到该事件的产生源于光大证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失误。

一项交易金额如此庞大的指令显然需要进行多重审核和确认,但光大证券的内部控制系统明显存在缺陷。

这揭示了中国证券公司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暴露了一些证券公司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不重视。

其次,乌龙指事件也暴露了监管体系中的一些问题。

虽然光大证券的误操作是自身失误,但监管机构在及时发现和处理该事件上显然做得不够。

该事件发生后,监管机构对光大证券进行了处罚,但很多人认为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监管和控制,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这也凸显了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薄弱性。

此外,乌龙指事件还揭示了中国股市中投机行为的泛滥现象。

事件发生后,有人怀疑是有人故意利用乌龙指事件操纵市场,推动股市下跌。

虽然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据支持,但乌龙指事件确实凸显了投机行为在中国股市中的存在。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中国股市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监管和控制。

这包括提升对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要求,加强对交易数据的监测和分析,确保交易准确性和合规性。

此外,监管机构还应该建立更完善的市场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交易。

乌龙指事件也应该引起投资者的重视,特别是对于那些参与高频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的投资者。

投资者应该加强对自身交易系统和操作流程的控制和管理,避免类似的误操作事件。

总的来说,乌龙指事件对中国股市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揭示了中国股市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分析之光大证券乌龙事件

案例分析之光大证券乌龙事件

案例分析之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光大证券乌龙事件是指在2024年4月27日,光大证券作为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市场的基础设施运营商,在进行证券交易系统升级时发生了系统故障,导致市场交易中断长达147分钟,引发了较大的市场震荡,并造成投资者巨额损失的一起事件。

这起事件最初是由光大证券进行交易系统升级的操作失误引起的。

光大证券在升级操作过程中应该先对交易系统进行一次彻底测试,以确保系统稳定并能正常运行。

然而,由于人为的操作错误,升级过程中未进行完整的测试,导致系统在升级后无法正常运行。

当交易系统重新上线后,并未及时发现系统的错误,导致系统在交易时间开始时崩溃,无法正常提供交易功能。

由于光大证券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系统崩溃导致整个市场无法进行正常交易,引发了严重的连锁反应。

在系统崩溃后,光大证券迅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紧急修复。

在这个过程中,光大证券派出了一支专门的技术团队投入到系统修复中,并与交易所和监管机构进行沟通和合作。

经过近两个半小时的紧张修复,光大证券成功恢复了交易系统的正常运行。

但由于系统停机时间过长,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市场的混乱和投资者的恐慌,导致了股市的大幅震荡。

据统计,当天上证指数下跌 3.72%,深证成指下跌 5.31%。

光大证券乌龙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对光大证券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事件发生后,光大证券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尽力补偿受损投资者的权益。

首先,将损失最大的客户进行了直接补偿,并承诺将有力地支持客户提起投资者保护法律诉讼,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其次,光大证券将系统故障的责任全部承担,并成立了内部调查组,对事件的原因及责任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将结果向监管机构和公众进行了披露。

最后,光大证券还加强了一系列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光大证券乌龙事件的教训是系统升级和维护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并进行彻底的测试和验证。

光大证券乌龙事件给投资者、企业和监管机构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同时也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光大“乌龙指”事件

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光大“乌龙指”事件

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光大“乌龙指”事件摘要: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我国,由于市场和企业自身的原因,企业并没有对内部控制给予适当的重视。

而证券业更是需要内部控制的一个高风险行业,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深度分析光大证券"乌龙指"导致5亿赔偿的案件,使其他企业可以引以为戒。

关键词:内部控制;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概要:2013年8月16日11点05分上证指数出现大幅拉升大盘一分钟内涨超5%。

最高涨幅%,指数最高报点,盘中逼近2200点。

11点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行正常。

下午2点,光大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

事后证监会判定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属内幕交易,处以罚款逾五亿元。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暴露出了光大内部控制中的多个漏洞。

内部控制分析:一、控制环境存在缺陷在COSO制定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对控制环境的定义包括: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容量的测定、诚信与道德价值观、对胜任能力的要求等。

控制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公司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效果有着显著而关键的基础性影响。

内部控制环境决定了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控制环境,再好的内控制度都是流于形式,一切内控措施都是空谈。

在这里,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对光大控制环境进行分析,一个是涉及到经济、法律、政策、文化、技术和行业等因素的外部环境,另一个则是包涵经营理念因素、组织因素、人员因素与文化因素的内部环境(也就是COSO所强调的控制环境)。

光大事件我们必须关注的外部环境因素有:(1)政策、法律环境: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建设尚不完善,一些相关的法律制度也正在逐步的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中,市场秩序法律的执行效力不强,存在选择性执法现象,且法律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不严。

光大乌龙事件的情况及启示

光大乌龙事件的情况及启示

光大乌龙事件的情况及启示(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光大乌龙事件的情况及启示2013年8月16日11:06和11:07两分钟之内,沪指瞬间直线拉升100点,暴涨5%,2分钟内成交额约78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大盘蓝筹股一度涨停。

8月16日下午14:20,光大证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策略投资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

当天,光大证券48亿做空股指期货进行对冲,涉嫌违规。

针对这一历史罕见事件,信息科技部和系统运行部保持密切关注,现将所了解到事件全貌及对我司相关业务的启示汇报如下。

一、光大乌龙事件全貌1、媒体报道信息8月16日上午11点多,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拟以每份约元的价格购买3000万份50ETF,但下单时错录为3000万手,导致交易金额放大100倍,金额约50亿元,引发ETF基金自动购买成分蓝筹股以及其他程序化交易的资金迅速跟进场,银行石油石化等大蓝筹瞬时涨停,上证指数瞬间大涨5%。

中午停盘后,光大证券紧急应对危机。

通过光大期货增仓股指期货空单7000手,动用资金约7亿,对冲股票市值约50亿元,以化解头寸风险。

据判断光大证券只要在当天解决购买50ETF的50亿和股指期货的7亿资金问题,就可在技术层面化解这次危机,不会发生太大实际损失。

2、中国证监会关于光大证券自营交易异常情况的通报经初步核查,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被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交所,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实际成交亿元。

同日,光大证券将亿元股票转化为ETF卖出,并卖空7130手股指期货合约。

发言人表示,在核查中尚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但光大证券该项业务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信息系统管理问题较多。

上海证监局已决定先行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暂停相关业务,责成公司整改,进行内部责任追究。

光大816事件反思文库

光大816事件反思文库

光大证券“乌龙指”的罪与罚2013年8月30日,随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光大证券构成内幕交易、信息误导、违反证券公司内控管理规定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史上最严厉罚单”出炉:没收光大证券非法所得8721万元,并处以5倍罚款,共计5.23亿元,4位相关责任人终身禁入证券期货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对光大证券的处罚实行的是从严从重的原则(按处罚上限执行),且自事件发生至证监会宣布处理结果,仅有10个工作日。

为何证监会迅速认定光大证券构成内幕交易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重要节点,基本可以还原证监会上述认定基于的逻辑与事实。

一、事件回顾8月16日上午11时02分,光大证券交易员在尝试使用“重下”功能对买入订单中未能成交的24只股票进行自动补单时,存在严重错误的程序被启动,补单买入24只股票被执行为“买入24组ETF一篮子股票”,并报送至订单执行系统。

错误生成的订单中先后有234亿元订单陆续通过校验进入上交所系统等待成交并实际成交超过70亿元。

直到账户资金余额显示为负时,订单执行系统的余额校验功能才发挥作用。

11点06分,中国原本平静的股市突掀波澜,众多权重股瞬间涨停。

异常交易事件发生后,光大证券交易员根据公司《策略交易部管理制度》中关于“系统故障导致交易异常时应当进行对冲交易”的规则,开始卖空股指期货合约,并向部门总经理汇报。

11时20分左右,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向时任总裁汇报大盘暴涨可能和策略投资部的操作有关。

11时40分至12时40分左右,四名光大证券管理人员紧急商定卖空股指期货合约并予以实施。

证监会披露,光大证券在信息披露前的一个小时内,卖空7130手股指期货合约18.5亿元,用来对冲股票持仓风险。

11时50分左右,光大证券一名管理人员在对事件情况和原因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向记者否认市场上“光大证券自营盘70亿元乌龙指”的传闻。

午后开盘,光大证券宣布停牌,下午14时左右,发布公告承认是策略投资部在使用自营套利系统时出现了错误。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浅析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浅析

基础管 理漏洞
多级风控 体系失效
“乌龙指”
“乌龙指”事件浅析
如何杜绝此类事件?
券商
市场
主观上严肃认真 监管部门 客观上进行严格的风控监管
从业人员
股民
“乌龙指”事件浅析
主观
• 职业精神 •工作责任心 • 技能训练 • 道德水平 •………………
分析
券商 从业人员 监管部门
结论
客观
• 监管制度 • 惩处机制 • 程序缺陷 • 系统漏洞 •………………
如何杜绝“乌龙指”事件?
1
强化有效 外部监管
机制
2
改进企业 内控制度
3
强化从业 者职业操
守教育
乌龙指事件经过?中午光大证券董秘声称乌龙指说为子虚乌有?事件更加扑朔迷离?严重干扰市场部分人士的判断午后开市光大证券停牌乌龙指事件经过发布公告称套利系统出现问题进行相关核查和处置工作此次指数异常波动此次指数异常波动被确认为光大证券被确认为光大证券乌龙指所导致乌龙指所导致乌龙指事件浅析系统出错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浅析
▪ 阴谋说 有大资金企图干扰期指交割日结算价?
“乌龙指”事件经过
众说纷纭 …………
媒体
指数异动是由 于光大证券乌龙 指引起的。
市场
并不相信“乌 龙指”之说,指 数继续上涨。
“乌龙指”事件经过
❖ 中午,光大证券董秘声称“乌龙指”说为子 虚乌有
▪ 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 严重干扰市场部分人士的判断
“乌龙指”事件经过
会计学院 财务管理2班 组员:佗荣珍、孙乔、张可昕、庄紫琼、刘博文
事件回放
1 上证综指瞬间上涨 2 市场否认乌龙指,指数继续上涨 3 光大证券董秘称“乌龙指”子虚乌有 4 午后开市,光大证券停牌

由光大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对操作风险的思考

由光大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对操作风险的思考

由光⼤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对操作风险的思考⾦融风险管理个⼈论⽂论⽂名称:由光⼤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对操作风险的思考学院:⾦融管理学院专业:保险学号:1146036学⽣姓名:刘宏玲2013 年12 ⽉⽬录摘要 (2)1 光⼤乌龙指事件 (3)1.1 光⼤乌龙指事件始末 (3)1.2“乌龙指”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 (4)2 操作风险相关概念 (5)2.1操作风险的含义 (5)2.2操作风险的类型 (5)3有关操作风险的其他案例 (5)3.1德国最愚蠢的银⾏ (6)3.2⼤和银⾏债券投资舞弊案 (6)3.3⼏个案例的共同点 (6)4操作风险管理的建议 (7)4.1个⼈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7)4.2企业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7)4.3国家相关部门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7)5操作风险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8)参考⽂献 (9)摘要随着今年8⽉光⼤证券乌龙指事件的发⽣,风险管理问题由幕后⾛向台前⼀再引起⼈们的关注。

这是⼀个有关操作风险的事故。

但操作风险的类型太多,也很难管理,所以这篇论⽂也不可能⾯⾯俱到的解释清楚,只能以⼩见⼤,以点概⾯,仅从对光⼤乌龙指事件等⼏个案例进⾏分析来探寻背后存在的有关操作风险的问题,并提出⾃⼰的⼀些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光⼤乌龙指,操作风险,风险防范,监管研究框架:光⼤乌龙指事件发⽣(提出问题)操作风险分析(分析问题)建议(解决问题)由光⼤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对操作风险的思考1光⼤乌龙指事件1.1光⼤乌龙指事件始末图1 光⼤乌龙指事件始末资料来源:《光⼤乌龙之殇》2013年8⽉16⽇11点05分上证指数出现⼤幅拉升⼤盘⼀分钟内涨超5%。

最⾼涨幅5.62%,指数最⾼报2198.85点,盘中逼近2200点。

11点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正常。

下午2点,光⼤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门⾃营业务在使⽤其独⽴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

有媒体将此次事件称为“光⼤证券乌龙指事件”。

证券交易由本⾝的⼯作性质决定:光⼤证券“乌龙指”事件是在短时间内⽣成⾼频⾼额交易,在⽬前的技术⽔平下的每⽇风险敞⼝控制⽆法发挥作⽤,但不排除随着计算机运算能⼒的提升,风险敞⼝也可以做到实时控制。

光大证券乌龙指案例及讨论

光大证券乌龙指案例及讨论

光大证券乌龙指案例及讨论
光大证券乌龙指案例是指在2013年12月20日,光大证券股票
交易系统出现故障,导致股票价格出现错误指标,影响了市场交易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事后,监管机构对光大证券进行了罚款和责令整改。

该事件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管机构的责任: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监管机构的不足。

监管机构应当对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进行严格审核和监管,以确保交易系统的稳定、安全和公正性。

二、证券公司的责任: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的发生,也揭示了证券公司在交易系统维护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证券公司应当加强对交易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确保交易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三、市场的反应: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引起了市场的不安和恐慌,市场的交易量和股价也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市场的反应表明,交易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对市场的正常运作和投资者的信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技术的挑战: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也反映了交易系统技术的挑战。

随着交易系统的复杂化和智能化,交易系统的稳定、安全和公正性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证券公司和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交易系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交易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公正性。

总之,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是一个值得深思和反思的案例,对于证券公司、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教训。

我们应当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交易制度和监管体系,以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

浅谈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浅谈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价在 一段 时间 内只 能在这一价 格范 围内交易 的机制 ) 。 在 事件发 生之后 ,上海证监 局 已决定先 行采 取行政 监管措施 ,暂停相 关业务 ,责成 公司整改 ,进行 内部责任追 究。同时 ,中 国 证监会 决定对 光大证券 正式立案 调查 。8 月 3 O 日下午通报 了对 光大乌龙指事件的处罚决 定:此事件 被定性 为内幕交 易,对相 关四位 相关 决策责任 人徐浩 明、杨赤 忠、沈诗光 、 杨剑 波处 以终身证券 市场禁入 ,并没 收光 大 证券非法所得 8 7 2 1 万 元,并处 以 5倍罚款, 共计 5 亿 2千 3百 2 8 万 。随着徐浩明先生辞 去光大证券 股份有 限公司董 事、总裁职 务, 证监会 的大额 罚款 ,此 次高频 交易导致 的乌
龙事件可谓 告一段落 。
高频 交易在 境外市场 引起 的事件也不 时 有所 发生 ,在 美 国成 熟的市场 环境下也不 例 外 。最经典 的莫过 于美股 2 0 1 0年 5月 6目的 闪电崩盘事件 。美 国东部时间 2 0 1 0年 5月 6 目下午 2点 4 0分至 2点 4 5分的 5分钟内,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标 普 5 0 0( S &P 5 0 0 ) 指数等股票指数跌 幅均超 过 5 %,主要指数 悉 数暴 跌至 当 日最低 点。其 中道 琼斯工业平 均 指数盘 中跌 9 9 8点 ( 跌幅达 9 . 2 %) ,当时创有 史 以来最大单 日绝对跌 幅 。随 后股指迅速 反 弹 ,道琼斯工业平 均指数 当日收报 1 0 5 2 0 . 3 2 点 ,跌幅 3 . 2 0 %,S &P 5 0 0当 日报 收 1 1 2 8 . 1 5 点 ,跌 幅 3 . 2 4 %。迷 你标 普 5 0 0 指 数期 货 ( E — Mi n i S &P 5 0 0 )主 力合约 ( 6月到期的合 约 )暴跌 5 8 . 5 2点至 1 0 5 6点的盘中最低位 大部分交易所交 易基 金 ( E T F)最低 价较 5日 收盘价跌 8 %以上 , 约有 1 6 0只 E T F的最低价 几乎为零 。在 2点 4 0分至 3点短短 2 O分钟 内,涉及 3 0 0多种证券在 2 0 0 0 0多次交易以 偏离其 2 点4 0分时价值 6 0 %以上 的幅度被执 行 。在 当天 的恐慌性交 易 中,一 些股票成 交 价格严重偏离常态 ,成交价甚至低至 l美分 或更少 ,或者高达 l 0万 美元 。 道指 2 0 1 0年 5月 6 日“ 闪电崩盘” 的“ 元 凶” 其 实就 是美国资本市场流行 的程式交易 , 正是其 致使极 端市场环境 下机械 式止损滥用 促发 了电脑 交 易的 自动型 、雪崩式 杀跌,进 而出现 了这种 以瞬 间崩盘 为表象 的“ 技术性错 误” 。在美 国这样的金融业发达市场 ,程式交 易 占据 了市场总成 交量 的相 当 比重 。所谓程 式交易 ,就是指交 易员借 助计算机软 件技术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整理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整理
强化异常交易监控
监管机构加强对证券市场的异常交易监控,及时 发现并处置类似乌龙指事件的异常情况。
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光大证券在事件后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包括完善业务流程 、加强内部审计等方面,提高公司整体风险防范能力。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监管机构要求光大证券等证券公司加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教育, 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培育理性投资文化
应积极培育理性投资文化 ,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 投资理念,增强风险防范 意识。
强化投资者保护
应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力 度,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 制度,切实维护投资者合 法权益。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监管机构应对措施及效果评估
暂停相关业务并排查风险
1 2 3
立即暂停涉事账户交易
光大证券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对涉事账户进行了 暂停交易的处理,避免了乌龙指事件继续扩大影 响。
全面排查自营业务风险
监管机构要求光大证券对其自营业务进行全面排 查,包括交易系统、风险控制、人员管理等方面 ,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金融行业应加强自律机制建设,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推动行业 健康发展。
强化监管措施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及时发 现和处置风险事件。
加强跨部门协作
监管部门之间应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共同维护金融 市
02
03
完善市场机制
应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 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效率。
市场价格波动加剧
相关股票价格大幅波动
01
乌龙指事件直接导致了相关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给市场带来
了不稳定因素。
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操作风险管理案例从光大乌龙事件看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

操作风险管理案例从光大乌龙事件看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

操作风险管理案例从光大乌龙事件看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光大乌龙事件是指2024年11月23日中国光大银行(以下简称光大银行)在证券市场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交易错误,导致公司损失巨大的事件。

这起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也对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光大乌龙事件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光大银行的交易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人为操作失误。

在当天下午,一名交易员在公司交易系统上输入了51个错误的交易指令,导致光大银行遭受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此次事件暴露了金融企业在交易系统设计和操作流程上的不足,也引发了对于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的深度思考。

首先,这起事件表明金融企业在交易系统设计和操作流程上存在重大风险。

光大乌龙事件暴露了光大银行的交易系统存在技术问题的同时,也揭示了公司在操作流程方面的薄弱环节。

公司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和风险控制措施,导致错误交易指令居然能够通过交易系统并最终成交。

这提示金融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上不断提升,还需要建立更严格的操作流程和审核机制,以确保错误交易指令能够及时被发现和纠正,从而降低潜在交易风险。

其次,金融企业需要加强员工风险意识和专业素养培养。

光大乌龙事件的发生与一名交易员的操作失误密切相关。

交易员在输入错误的交易指令时,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更没有主动纠正错误。

这表明金融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和操作流程上加强风险控制,还需要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素养。

通过加强员工的风险培训和定期考核,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素养,可以减少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

此外,金融企业还应注重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

光大乌龙事件的发生部分原因是公司内部控制不到位,严重违反了证券市场的交易规则。

金融企业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制度,确保交易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通过引入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交易行为和内部流程的审核和监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防止类似失误的再次发生。

总的来说,光大乌龙事件从侧面展示了金融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的不足,同时也为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光大“乌龙指”事件浅谈企业风险管理

从光大“乌龙指”事件浅谈企业风险管理

从光大“乌龙指”事件浅谈企业风险管理作者:朱丹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18期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

这就要企业进行风险管理。

2013年,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也告诉我们落后的风险管理制度不适合现在发达的金融市场。

因此,企业风险控制问题和风险管理的完善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关键词:光大证券乌龙指风险控制风险管理金融市场是各企业、金融机构大展身手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各显神通,谋取各自的利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然而在这个市场获取利益的同时,企业风险也随之产生,这个风险不仅仅指外部的市场风险,还包括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内部产生的风险。

2013年8月16日,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发生了一件堪能载入史册的重大乌龙事件——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而这个事件就是由于企业内部风险的管理不善而导致的。

一、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一)事件过程2013年8月16日11时5分左右,我国股票市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异常事件——上证综合指数突涨5.96%,且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71支权重股也在短短2分钟内触及涨停。

该日11点29分,有新闻媒体发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今天上午的A股暴涨,源于光大证券自营盘70亿的乌龙指。

”该乌龙指是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开展ETF套利交易时出现的严重失误。

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开展ETF套利交易,先后下单234亿,成交72.7亿,涉及150多只股票。

上述交易的当日盯市损失大约为1.94亿元(以当日收盘价计算),并且致使当日上午整个A股市场瞬间增加了3400亿的市值,但是在两分钟后,指数又直线跌落,一落千丈,收盘时以下跌收场。

(二)原因分析1、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存在严重的缺陷套利策略系统存在严重的缺陷是触发光大“乌龙指”事件最直接的原因。

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的缺陷主要包括可用资金额度校验控制缺陷、订单生成系统缺陷、订单执行系统缺陷、监控系统缺陷四个方面。

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为例探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

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为例探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

379法治时空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为例探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2013年8月16日,上证指数大幅度飙升100点,最高涨幅5.62%,盘中逼近2200点。

一小时内,大盘蓝筹股和上证综指迅速回落,11时44分上交所表示系统正常运行,14时光大证券称其自营业务在运行套利系统中出现问题。

股市在一日内大起大落,给投资者和证券交易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光大证券及其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光大证券简介。

1996年4月23日,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于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1508号,法定代表人是刘秋明,经营范围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相关的财务顾问;证券自营;证券承销与保荐等,对外投资47家公司,设281处分支机构。

“乌龙指事件”简介。

2013年8月16日,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门交易员在进行第三组买入ETF成分股操作时,发现一组ETF中24只个股未申请成功,在重新下单的过程中,系统将申购24个成分股操作为24组180ETF,短时间内沪指涨幅超5%,70只股票瞬间涨停。

11时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行正常。

同日14时,光大证券发布公告表示其套利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

该事件被称为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光大证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乌龙指事件”发生前,光大证券已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公司内部设置风险管理岗位,主要负责监管经营中存在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建立了合理的公司治理架构。

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权责清晰,相互制衡;建立了以限额为核心、数量化分析评估的风险管理框架体系;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了动态业务监控体系;建立了流动性风险研究小组。

光大证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控制环境薄弱。

光大证券控制环境薄弱。

光大证券董事会部分成员在经理层担任职务,公司七名非独立董事中四人在光大集团担任职务,光大集团对光大证券拥有较强控制权;光大证券监事会是由大股东推荐人员和公司内部员工组成,大股东“一股独大”,监事会职工薪酬待遇与大股东关联紧密,监事会形同虚设;光大集团高管与光大证券高管多次在重大决策问题上产生分歧,严重的派系斗争加剧了公司内部人才流失,由此反映出光大证券控制环境薄弱,管理混乱。

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的识别

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的识别

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的识别——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为例摘要: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操作风险是不确定因素最多的。

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中的第一道步骤,正确地识别出风险才能后续对风险进行预测、评估、控制。

本文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为例,对案例进行剖析,并从风险识别的层面上对证券公司管理作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操作风险;识别;“乌龙指”一、引言根据巴塞尔协议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控制流程的不完善或者失效、人力和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导致的风险。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巴塞尔委员会认为操作风险的来源有四个方面,分别是:流程、人员、系统、外部因素。

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并称成为商业银行的三大风险。

对于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的研究远少于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

以我国为例,从立法层面上看,2014年1月颁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具体的风险颁布的管理办法,但对证券公司以及存在的风险的法律法规或办法仅限于包含在各管理办法之中。

从我国实践看,从1987年到2012年,证券公司涉及操作风险事件共57起,涉及金额达到1734476.74元(以1978年CPI=100计算)[1]。

可见,证券公司的操作风险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操作风险识别是操作风险控制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明确识别对象风险的存在性,并找出主要的风险因素,为后面的风险评估和制定管理对策奠定基础。

[2]因此证券公司应该重视对操作风险的识别。

本文将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为例。

“乌龙指”事件是一起因为操作风险导致投资人损失的案件。

操作风险来源于多个方面,一是光大证券内部控制流程缺陷,二是交易执行系统故障,三是缺乏对外部系统提供者的沟通。

在下文将通过对案件的回顾,具体来分析“乌龙指”事件因操作风险酿成不良后果的原因,并从识别操作风险的层面,对证券公司的管理提出建议:第一,优化内部控制流程,为识别风险提供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第二,定期检查、维护交易系统,识别出系统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第三,证券公司要对内外统筹兼顾,权衡与外部的第三方的利益联系,注重来自外部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风险管理个人论文论文名称:由光大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对操作风险的思考学院:金融管理学院专业:保险学号:1146036学生姓名:刘宏玲2013 年12 月目录摘要 (2)1 光大乌龙指事件 (3)1.1 光大乌龙指事件始末 (3)1.2“乌龙指”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 (4)2 操作风险相关概念 (5)2.1操作风险的含义 (5)2.2操作风险的类型 (5)3有关操作风险的其他案例 (5)3.1德国最愚蠢的银行 (6)3.2大和银行债券投资舞弊案 (6)3.3几个案例的共同点 (6)4操作风险管理的建议 (7)4.1个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7)4.2企业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7)4.3国家相关部门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7)5操作风险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8)参考文献 (9)摘要随着今年8月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的发生,风险管理问题由幕后走向台前一再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是一个有关操作风险的事故。

但操作风险的类型太多,也很难管理,所以这篇论文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解释清楚,只能以小见大,以点概面,仅从对光大乌龙指事件等几个案例进行分析来探寻背后存在的有关操作风险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光大乌龙指,操作风险,风险防范,监管研究框架:由光大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对操作风险的思考1光大乌龙指事件1.1光大乌龙指事件始末图1 光大乌龙指事件始末资料来源:《光大乌龙之殇》2013年8月16日11点05分上证指数出现大幅拉升大盘一分钟内涨超5%。

最高涨幅5.62%,指数最高报2198.85点,盘中逼近2200点。

11点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行正常。

下午2点,光大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

有媒体将此次事件称为“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证券交易由本身的工作性质决定: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是在短时间内生成高频高额交易,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的每日风险敞口控制无法发挥作用,但不排除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升,风险敞口也可以做到实时控制。

1.2“乌龙指”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1.2.1光大的内部监管机制可能不够完善从2012年光大证券的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到,在内部的监督上,光大证券已存在风险管理部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这说明光大证券本身并不注重风险的管理,从而暴露出了光大证券的内部监管机制可能存在缺失。

1.2.2系统管理问题光大原本计划在2013年完成技术上的改造,即联合业内开发商柜台系统使用大库存扩容改造。

但改造尚未完成,却发生了乌龙指事件。

证监会披露:光大证券的交易系统自2013年7月29日上线运行后到事发运行的15个交易日,其系统的订单重下功能根本没有预先测试过。

所以发生了错单的事件。

1.2.3信息披露机制可能存在问题事件刚发生时,光大在遭到群众质疑的时候仍持否定态度,没有主动站出来承认错误,而是想尽办法进行隐瞒。

市场信息不公开,不透明,这本身就会带来很多内幕交易的产生。

这给很多有不良动机的人创造了牟利的机会。

1.2.4证监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失证监会审查不严,监督不够。

没有严格的监管,就会给一些错误的发生制造了机会,况且人人都是享乐主义者,如果稍微放松了监管,在各个环节上每个人都松一点,错误积少成多,就一定会有爆发的那一天。

在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效率低下,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加强。

2操作风险相关概念2.1操作风险的含义操作风险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

广义的操作风险把市场分析和信用风险意外的所有风险都视为操作风险。

狭义的操作风险认为只有金融机构中与运营部门有关的风险才是操作风险,即由于内部控制、系统和运营过程中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导致潜在损失的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定义操作风险为“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这一关于操作风险的概念介于广义和狭义的操作风险之间,从中可以发现与操作风险密切相关的四大因素:人员、流程、系统和外部事件。

2.1操作风险的类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可以划分为以下六种类型:(i)执行风险,即执行人员不能正确理解管理人员的意图或有意错误操作等(ii)信息风险,即信息在机构内部或者机构内外之间的产生、接收、处理、储存、转移等环节出现故障(iii)关系风险,即因为产品和服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到客户与金融机构的关系(iv)法律风险,即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活动不符合所在地的法律和监管要求所导致的风险(v)人员发现,即缺乏足够合格的员工、缺乏对员工表现的掐打评估和考核等导致的风险(vi)系统风险事件,即电脑系统等出现故障所可能导致的风险。

3有关操作风险的其他案例人类的一大特点就是犯过的错误还会再犯,历史经常会被重演。

操作风险也是如此。

除了此次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以往不论哪个国家,哪个年份,也都有类似的操作风险事故的发生。

以下列举几例,通过对这几个案例的分析探求其背后拥有的共同之处。

3.1德国最愚蠢的银行2008年9月15日上午10点,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转瞬间传遍地球的各个角落。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如此明朗的情况下,德国国家发展银行(KFW)10点10分,居然按照外汇掉期协议的交易,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雷曼兄弟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了3亿欧元。

毫无疑问,3亿欧元将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那为什么连傻子都看得清楚的事情,德国国家发展银行还是让错误发生了呢?案例分析:德国经济评论家哈恩说,虽然在这家银行,上到董事长,下到操作员,没有一个人是愚蠢的。

但几乎在同一时间,每个人都开了点小差,加在一起就创造出了“德国最愚蠢的银行”这个悲剧。

实际上,只要当中有一个人认真负责一点,那么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

演绎一场悲剧,短短十分钟就已足够。

3.2大和银行债券投资舞弊案1995年9月,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员工井口俊英账外买卖美国联邦债券,造成1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的事件曝光。

为了掩盖这笔巨额亏损,井口在11年内伪造了3万多笔交易记录。

如此长时间和涉及如此大金额的伪造文件在11年后才被发现,是什么给了一个银行职员如此大的权限?案例分析:井口1977年进入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工作以后,一直从事债券保管业务。

1984年,他被提拔为债券交易员,但是,银行并没有取消其债券保管和监督的工作权限。

这种局面下,井口实际上同时垄断了债券交易和监督工作。

为了隐藏交易,井口长期卖出客户所托管的证券来填补亏损。

这种行为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通行无阻,客户与银行方面都没有发现。

1995年,井口终于没有办法继续隐瞒造成的亏损,于是向有关部门自首,事件终于被披露。

3.3几个案例的共同点这几个由操作风险带来的事故后果都很严重,每一个牵涉到的公司和个人都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究其原因,有几个共同之处。

3.3.1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意识淡薄很多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过分强调利润和效率,而忽视了风险,不能同步管控交易风险。

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自然,公司的职员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就会更加淡薄,再加上人性的懒惰,除了自身工作以外的事情几乎不会占用太大的精力去考虑,所以这就大大提高了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3.2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有些公司给某些职员的权力过大,而且管辖的范围甚广,所以就会发生“监守自盗”的现象。

通过权利的滥用来为自己谋取非法利益,漏洞会越来越大,总有一天事情会败露,但如果不及早的发现可能将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4操作风险管理的建议风险发生了就要想办法应对。

由于操作风险的人为性因素太多,所以主观性太大,控制起来也很不易。

所以操作风险的管理是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的,上至国家,中到企业,小至个人,都要做出一番努力。

4.1个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对于个人来说,尤其是交易员,更应该加强自己的风险防范意识,而且要增加责任感,这不仅仅是在为自己工作,而是关乎到很多人的利益,所以一定要慎重的对待。

此外,如果发现有任何不利的事情发生,应该及时的上报,防患于未然。

4.2企业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企业也要加强风险防范,结构也要合理的安排,不要让单独某个或几个人同时掌管很多的职务,应该将风险分散开来,或者通过保险等形式将风险转移出去。

此外,在要注重提高技术水平,监控系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创新。

效率提高了,才会更有精力去控制风险。

另外,对于员工也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奖励措施,提升他们为企业服务的积极性,对风险的管理也是一定帮助的,小鼓励可以避免大灾难。

4.3国家相关部门对操作风险的管理证监会也要加强风险管理力度,不要让任何一家企业有空子可钻。

同时也要在法律上增加这方面的管束。

5操作风险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交易效率与风险控制之间的矛盾:交易效率和操作风险控制之间是有一定矛盾性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将会以牺牲交易效率为前提,任何一项交易检查、领导审批都会降低系统处理的效率。

由于金融市场的变数太多,瞬息万变,杠杆效应太大,一秒钟可能扭转乾坤也有可能跌入地狱,所以效率的降低可能会使交易员错失获利的最优时点,给市场带来巨大损失。

参考文献徐云龙.《光大乌龙之殇》.金融参考纵横.2013金融风险管理课件.操作风险案例,第8章操作风险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