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一)》优秀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一)》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理解并掌握《牛郎织女》的相关生词和词语。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
2.理解相关生词和词语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把握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运用相关词语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牛郎织女》故事的图片和文字。
2.教师准备:熟悉故事内容,准备相关教学案例。
3.学生准备:提前背诵故事,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4.材料:包括课本、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牛郎织女》的主题,让学生猜测故事背景。
第二步:学习故事1.逐段讲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解释生词和词语的含义。
2.让学生朗读故事,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第三步: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
2.学生之间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步:小结与拓展1.教师进行故事的小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作业或延伸阅读,拓展故事的主题。
六、教学反馈1.教师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馈。
2.鼓励学生展示优秀的作业和表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是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一)》优秀备课教案的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培养其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一)》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一)》教案
《牛郎织女(一)》是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勤劳善良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并且相识和结婚的故事。
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学生能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正确读写“稀罕、监狱、酿酒”等词语;2. 学生能快速默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3. 学生能理解神话故事所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的情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同怒,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引领学生树立强烈的正义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揣摩神话故事所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的情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同怒,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引领学生树立强烈的正义感。
同时,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从神话到科学的理解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意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9《牛郎织女(一)》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9《牛郎织女(一)》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一)》是一篇经典的民间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故事。
这篇故事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牛郎织女(一)》是对这个故事的改编,语言朴实,情节紧凑,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故事情节,对于民间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篇故事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教育意义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体会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和道德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和道德观念。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想象和拓展。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情节进行创编。
四. 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和道德观念。
2.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想象和拓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情节进行创编。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体会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和道德观念。
同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忆起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利用课文中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问答或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体会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和道德观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想象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牛郎织女(一)教案(优秀3篇)
牛郎织女(一)教案(优秀3篇)六年级语文《牛郎织女》教案篇一一、复习导入1、谈谈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
(照看周到、善解人意)2、具体说一说。
检查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叙述。
二、学习第三段1、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
指名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2、看看书上是怎样叙述”微弱的星光下面“老牛说话的情景的。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说的话。
三、学习第四段1、轻读课文5~7自然段,思考:(1)牛郎是怎么找到织女的?(2)牛郎和织女在交谈中会说些什么?联系上文,想象着说。
(3)其她仙女有何想法?2、第5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注意”找到“的过程:“翻过。
来到。
忽然。
传来。
循者笑声望去,只见。
过了一会儿。
”3、练习说交谈的过程。
同桌分角色,也可以一人单独叙述。
指名分角色说说。
4、众仙女佩服织女的勇气。
找出上文中与“勇气”有联系的词句--第5自然段“机会难得”。
5、:相知--相知--相守。
四、学习第五段1、轻读第五段,圈出表现老牛高兴的词语。
(眉开眼笑)2、读出老牛的高兴。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老牛在故事中的作用。
五、练习用“原来”造句1、读两句例句,体会相同的位置与用法。
(表示发现真实情况)2、联系生活,打开思路。
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自问自答。
(1)新学期:有同学转入、转出。
这位新同学是谁呀?......(2)上课时:有同学迟到,询问原因。
xxx今天怎么迟到啦?(3)马路上:围着一圈人,看个究竟。
......3、注意细节,写具体。
文中例句1:“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4、拓展,另一种意思。
(起初,没有经过改变的)(1)结合数学中的应用题。
如:仓库中原来有96吨煤,现在又运来18吨,问现在仓库中共有多少吨煤?(2)联系“新学期”。
xxx原来是xxx小学的学生,现在转到了我们班,与我们一起学习、生活。
六、作业1、预习《牛郎织女(二)》2、把故事讲给爷爷、奶奶或村上的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20牛郎织女(一)心眼好,能吃苦牛郎中有横向双箭头织女心地善良,留在人间向上箭头老牛(眉开眼笑)《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认识“嫂、恳”等11个生字,会写“郎、爹”等14个字,正确读写“嫂子、剩饭”等词语。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能体会课文中描写牛郎与老牛亲密关系的语句,感受牛郎的勤劳善良。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 学习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如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牛郎织女之间的美好爱情,体会民间故事所表达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生字,理解并积累描写人物的词句。
-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牛郎织女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 理解民间故事中神奇的想象,体会其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牛郎织女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 教师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或《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片段,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故事吗?(民间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一)》。
2.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如“牛郎和织女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等,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初读要求-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 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反馈- 认读生字。
- 课件出示生字:嫂、恳、筛、歹、罕、梭、监、狱、酿、瞌、落(多音字:落là、luò、lào)。
- 指名认读,正音。
如“筛”是翘舌音,“恳”是前鼻音等。
-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 认读词语。
- 课件出示词语:嫂子、剩饭、床铺、亲密、稀罕、好歹、梭子、监狱、酿酒、瞌睡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带有神话色彩,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文章情节明朗,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是学习记叙文的好例子。
二、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民间故事的知识及产生的历史背景;积累词语;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培养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解决生字词;感受人物形象;情境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学生善良的品性和对恶势力憎恶的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情境表达。
教学难点: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三、教材处理1、介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思考深度不够,因此本文以明晰情节为引导,以谈感受为切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掌握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创设情境激发其想象力。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明晰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最后进行联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四、说教法“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让学生谈对人物喜欢与否,角度开放,学生也敢于发言,同时进行将想法转换成文字的训练;设置问题讨论人物形象代表的意义;用情境表达延伸想象空间。
五、说学法在自主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达到生字词最大限度的解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畅谈感受和情境表达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及时记录的书写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节日就是历史文化的最好载体,同学们,你所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学生发言)其实,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背后的壮美而动人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牛郎织女(一)》2(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牛郎织女(一)》2(部编版)一、教学内容•课文内容:《牛郎织女(一)》•学习目标:1.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2.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3.学会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二、教学重点•理解《牛郎织女(一)》的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的意思;•简单复述故事。
三、教学难点•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含义;•推测生字词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课文《牛郎织女(一)》的教材;•生字词卡片;•板书:关于牛郎织女的图片或故事梗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介绍中国传统故事《牛郎织女》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想要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
2. 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牛郎织女(一)》,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逐句跟读。
3. 阅读理解(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4. 合作探究(1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让他们展开讨论《牛郎织女(一)》中的经典情节,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想法。
5. 拓展延伸(10分钟)老师播放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多角度了解这个故事,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
6. 总结梳理(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自主复述《牛郎织女(一)》故事。
七、反思与改进本节课的设计侧重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牛郎织女(一)》的教案设计,希望教师们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确保教学有效进行。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中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能够简单叙述故事情节。
2.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语文。
3.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能够通过课本中的配图和描述,理解文本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探究课文中的隐含意义。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1.2.1 教学重点•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形象化描述牛郎织女的形象;•通过故事内容体味古代文化带给我们的人文关怀。
1.2.2 教学难点•了解传统文化背景下故事情节的理解;•牛郎织女人物形象的描述和理解;•文本中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1.3 教学方法•听、说、阅读、写、感受、体会和创新。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8分钟)1.利用多媒体工具或者黑板上挂一个板报。
板报上画一户农家,黄昏时分,半天已黑,家里的灯亮了,娃娃奶奶围在一起,听奶奶讲古话闹,气氛压阵;2.讲述牛郎织女的古代故事背景,例如,业数万年的古代传说,这个时候,天上的牛郎和织女相互爱慕,天后搞了个月宫有个筛子,牛郎喂了牛,持起他的角杯得以爬上高原,而织女通过天桥去到了世俗的世界,在世俗的故事中,牛郎和织女过上了平凡又神奇的日子,等等。
1.4.2 学习(35分钟)1.朗读课文,让学生寻找课文细节,课文特色;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还原故事情节;3.通过课文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生词,日常用语的意思。
1.4.3 拓展(12分钟)1.开始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进行围绕着故事的讨论,听取大家的思考和想法;2.利用语文课程的“小知识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中经典的文化渊源。
1.4.4 课堂任务(15分钟)1.利用课堂时间和学生之间进行设计,每个学生可轮流表达课文中的细节描述;2.每名学生都可分享内容、思考话题和评价作业成果。
1.5 学习评价1.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否提高;2.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牛郎织女》故事背景和内容。
2.学习《牛郎织女》故事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
2.理解《牛郎织女》中的感情表达和价值观。
3.运用所学词语和表达进行阅读和讨论。
三、教学内容1.《牛郎织女》故事背景介绍《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由于桥梁被天神拆除而无法相会,最终通过努力和悲情,得以在七夕之夜相会的故事。
2. 重要词语解析•牛郎:指一个年轻的牧童。
•织女:指一个年轻的女子,精通织布技艺。
•桥梁:连接两岸的建筑物。
3. 故事情节梳理1.牛郎与织女分隔两岸。
2.天神拆除桥梁,使得两人无法相会。
3.牛郎和织女心怀悲伤,终日思念。
4.牛郎借助牵牛星和织女星相会,但只能在每年的七夕夜晚。
5.牛郎和织女在七夕之夜相会,但只能短暂相聚。
四、教学活动安排1.课前导入:通过谈论爱情和思念的情感,引入《牛郎织女》故事。
2.课堂阅读:学生课文朗读,理解故事情节。
3.课文分析:分组讨论重要词语和表达含义。
4.情感体验:学生表演牛郎织女相遇的片段,加深理解和感受。
5.课堂点评:教师总结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和价值观。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自行阅读《牛郎织女》相关材料,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和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牛郎织女》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有了初步了解,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文化传承意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
以上是本次《牛郎织女(一)》教案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故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0课《牛郎织女(一)》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熟练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 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教学难点: 1. 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2. 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所读故事。
三、教学准备1.课文《牛郎织女(一)》教材2.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牛郎织女的形象3.课堂板书:关键词语及人物关系图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2. 学习课文(20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3.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牛郎织女的故事,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关系。
4. 课堂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陈述他们的讨论结果,学生互相交流,补充彼此的理解。
5. 总结(5分钟)总结牛郎织女的故事内容,强调关键词语,并鼓励学生背诵故事片段。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牛郎织女的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需要加强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下节课可以增加相关语言游戏训练,提高语言技能。
以上是《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美丽的中国传统故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9《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9《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一)》是一篇经典的民间故事,描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悲美传说。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故事,理解其中的寓意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民间故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篇故事的深入理解和其中的寓意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体会故事所表达的爱情和亲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并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和人物形象。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课文: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3.学习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牛郎织女的传说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文本,让学生自由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可以是对故事情节的描述,也可以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
10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
故事讲述了牛郎从小遭哥嫂虐待,和老牛相依为命。
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和织女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下一儿一女。
可是,他们却被王母娘娘用一道天河相隔拆散,从此天各一方。
最终,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
《牛郎织女(一)》是故事的前半部分。
虽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围绕牛郎的成长经历“童年——成人——成家”展开情节。
本文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是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彩、积极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补充相关故事情节,并进行演出;引导学生从民间故事中吸取正能量,感受牛郎和织女善良、勤劳的品质和真挚的爱情;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故事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和对封建家族残暴统治的揭露。
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嫂、恳、筛”等12个生字,会写“郎、爹、辆”等14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3.想象并补充有关故事情节,进一步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在抓住故事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难点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情节的特点,复述故事。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语:在我国民间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故事,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牛郎和织女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凄美动人,至今还广为流传。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一)》是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
课文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不能相聚的悲剧,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语言、体会人物情感、学习课文写作手法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神话传说类的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人物情感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倾听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体会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学会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人物情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人物情感和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课文插图: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相关资料:关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音频,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然后简要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且能够演一演。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时的重难点围绕着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民间故事”开展,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难点是让孩子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如何让故事更有新鲜感。
三、教学过程《牛郎织女(一)》一、回顾情节。
回顾上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课文按照牛郎“童年——成长——成人”的成长经历展开情节。
并且复述老牛与牛郎的相处过程,为后文的创造性复述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1.第一课时我们学习了复述故事,那么这一堂课我们要选择故事中有想象空间的地方,练习创造性复述。
2.以课后习题为例,选取“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和“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这两个情节进行创作,并且演一演。
三、学习探究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同时通过对“狼和小羊”的片段对比,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方法,即“大胆想象,为故事增添合理的故事情节”,细致描绘主人公的形象,为其添加动作或者表情等。
2.实际演练通过学习,让学生们选择情节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在角色分配、补充相应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的、进行引导。
四、演一演,评一评选择两个小组进行表演,并且提示没有参与表演的同学仔细观看,针对他们所用的创造性复述方法,进行点评。
在学生点评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些常用的评价词语,作为提示,引导学生组织清晰有序的语言进行表达。
五、总结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民间故事”,鼓励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把本堂课的方法学以致用,将这些千百年的智慧结晶口耳相传下去。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一篇民间故事。
故事讲述了牛郎从小遭哥嫂虐待,和老牛相依为命。
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织女组成幸福美满的家庭。
课文篇幅较长,结构清晰,围绕牛郎的成长经历“童年——成人——成家”展开情节。
课文情节曲折生动,想象丰富,突显了民间故事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目标】1.会认“嫂、恳、筛”等10个生字,一个多音字“落”,会写“爹、嫂、郎”等14个生字。
2.通过大胆想象,增添细节描写,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
3.读懂故事,在梳理概括情节中感受牛郎织女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依据主要信息,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品格培养目标】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知古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通过阅读、想象、交流,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喜欢阅读民间故事。
【安全教育点】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生讲民间故事《田螺姑娘》预设1:你讲的很流畅,声音再放开一点就好了。
预设2:你讲的很有感情,再加上一点动作表演就好了。
预设3:大家读的书可真多!谢谢大家认真聆听我今天的分享。
【设计意图】拓展积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1. 七夕节是哪天?是讲和谁的故事呢?2.根据新课堂的“课堂助学”,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根据学生的学情点拨字词。
重点关注没学过的生字。
(爹嫂歹罕妻婚)【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能动性,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了解作者读35页下面小字,简介叶圣陶。
《牛郎织女》是叶圣陶先生写的吗?再次关注“整理”,了解民间故事时代久远、口口相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人们的美好愿望这一特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语:这个故事孩子们比较熟悉,我们来找一找故事的主要人物吧!1.梳理文中有哪些主要人物?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关系:默读课文,教师根据课后练习1,提示孩子们如何划分课文段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3、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难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讲故事了。
播放《喜鹊搭桥》的对话。
2.课前回顾:本文体裁是什么?(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这些故事大都具有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并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探究故事:(从民间故事的特点入手)(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简单复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孤苦伶仃,结识,织女生活美满,不幸降临,鹊桥相会)(二)鲜明的人物性格1.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2.你对故事中的'各个人物一定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和同桌交流交流,并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3.如果你能和故事中的人物对话,你想对————说——————。
(三)丰富的想象力找出故事中超越了现实的想象的内容。
(四)表达的情感师生共同总结。
三、结束: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并呼吁学生仰望星空,许下心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四、作业布置:把《牛郎织女》讲给家人听,并阅读一则其它民间故事,来校讲给同学听。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重点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案模板第【2】篇〗【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相关的投影片,影音文件;2.生字词小黑板;3.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资料;4.一张夏夜星空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着重强调“酿”的读音;“妻”的书写笔顺;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别组词。
四、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结束):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织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五、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嫂、恳、歹”等词语。
3.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民间故事朴素的语言,练习以不同的口吻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嫂、恳、歹”等词语。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民间故事朴素的语言,练习以不同的口吻复述故事。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听过哪些民间故事呢?(预设: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这些故事,你能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吗?嗯,说的真好,让我们很容易就了解到故事的大概内容。
今天,我们再一次学习一则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去看看他们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学做民间故事的传播者,学着讲好故事。
(4)预习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牛朗”“老牛”“津津乐道”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朗、嫂”的写法和笔顺。
(4)课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哪些是幻想出来的?(5)通过主要人物,理清关系,简单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哪些内容比较重要?是我们在复述中需要特别讲清楚的?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0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
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初读时不流于形式,就要从字、词、篇上,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进行初读,从而整体感知课文。
各个自然段列出小标题,为复述课文做好铺垫。
本文人物性格鲜明,适合让学生评论。
让学生做人物评论员,评论文中人物。
只要找准理由,找足依据就好。
待他很不好。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衬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人物,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阅读的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人物,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1 .牛郎的哥嫂:待牛郎很不好。
课件出示句子: 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 “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
老人家留下一 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
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 别的归我。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 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 紧离开这儿。
天还早,能走就走吧读上面的句子,你觉得牛郎的哥嫂是怎样的人? (很坏、狠毒、不念亲情)这一描写的意图是什么? (衬托牛郎的可怜)2 .老牛:与牛郎很亲密。
(感受牛郎与老牛亲密的 感情以及老牛为牛郎着想的心理)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 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
牛渴了,他就牵着 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
夏天天气热, 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
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
思考:牛郎为什么对老牛这么好? “牛郎照看那头 老牛很周到。
每天放牛,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 它吃嫩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 上游,去喝干净的水抓住“很好”“嫩嫩的青草” “上游”“干净的水”这些词,有感情地读出牛郎对老牛的无微不至,指生读。
(注意排比句表达的 情感) 师:在故事中老牛发挥了什么作用?(给牛郎做媒, 这是一头知恩图报的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9《牛郎织女(一)》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9《牛郎织女(一)》优秀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牛郎织女(一)》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课文《牛郎织女(一)》的教材。
2.精心设计的教学课件。
3.图片或幻灯片等辅助教学工具。
4.板书工具、彩色粉笔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生动的故事引入《牛郎织女(一)》的背景。
•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的习俗。
第二部分:学习课文(20分钟)
•让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
•解释生词并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模仿跟读。
第三部分:课文理解(20分钟)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主题和寓意。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部分:语文练习(1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
第五部分:课后拓展(10分钟)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相关作品,如插图、漫画、小说等。
•布置作业,让学生对《牛郎织女(一)》进行深入思考和阅读。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以上是《牛郎织女(一)》优秀教学设计,希朐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线,课件出示:生活很苦,人称牛郎——照看周到,老牛亲密——长大分家,赶出家门——老牛说话,指点机会——来到森林,见到织女——相遇相知,结为夫妻。
(2)学生看主线,自由练习复述,同桌之间相互复述。
(3)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4)小结复述课文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白蛇传》,并运用本文所学方法练习复述。
小结:故事稍长,想要快速的读懂,要注意探寻出主人公,围绕主人公探寻主要情节,就可以读懂课文,概括主要内容了。
三、精读感悟,感知人物形象。
1.整体感知人物形象:说说在你的眼中牛郎和织女是一位怎样的人,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表达,想好了写下来。
织女:勤劳善良、心灵手巧……
牛郎:憨厚老实、勤,能发挥想象补充有关情节内容。
难点:抓住人物描写,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以及织女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素材。
学生准备: 预习课本。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民间故事。
1.关于《牛郎织女》你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2.你了解民间故事吗?(交流: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流传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经典的人物形象,寄托了美好的情感(板书),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这些故事以口头讲述的形式流传下来,后来一般又经过了文人的整理、加工和修改,一直流传至今。《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诗经中就有过记载,而且汉代还发现过雕琢的石像,如此推算大概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传说,这个民间故事不仅被写成诗,写成书,拍成戏等,人们还把他们相会的日子农历七月七日定为“七夕节”,这备受人们喜爱的故事必定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整理的——《牛郎织女(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理清思路。
1.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大家把这些生字新词牢记在心中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
2.课文讲述了牛郎和织女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牛郎与织女)围绕这两个人物,故事的主要情节是怎样的?浏览课文,讨论交流:故事是怎样开始、发展、结局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牛郎织女(一)
课时
2
班级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会认“嫂、恳”等11个生字,会写“郎、爹”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嫂子、剩饭”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以及织女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4.能发挥想象补充有关情节内容,并能进行表演。
描写牛郎的句子:
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妈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
他没名字,人家见他每天放牛,就叫他牛郎。
(3)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牛郎很可怜、命运悲惨)从哪里体会到的?
指导学生抓住“都死了”“很不好”“吃剩饭”“穿破衣裳”“在牛棚里睡”“没名字”等词语来体会。
思考:牛郎为什么对老牛这么好?“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它吃嫩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干净的水。”抓住“很好”“嫩嫩的青草”“上游”“干净的水” 这些词,有感情地读出牛郎对老牛的无微不至,指生读。(注意排比句表达的情感)
师:在故事中老牛发挥了什么作用?(给牛郎做媒,这是一头知恩图报的牛。)
(5)评价,小结复述方法。
复述要分四步走:
①熟读文章,把握主要内容,画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②按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给文章拟定小标题,并列出提纲。
③把内容前后连接起来,完整地进行复述。
④可根据文章内容,对某些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地复述。
2.练习复述全文。发挥想象把相关情节说得更具体一些。
个性思考部分
教学反思
2.谁能根据故事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现在,我们已经理清了顺序,知道了故事大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用你的慧眼去品评人物。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人物值得我们学习呢?
二、感悟其他人物。
文中还有一些角色他们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呢?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些角色的句子,思考,交流。
读上面的句子,你觉得牛郎的哥嫂是怎样的人?(很坏、狠毒、不念亲情)这一描写的意图是什么?(衬托牛郎的可怜)
2.老牛:与牛郎很亲密。(感受牛郎与老牛亲密的感情以及老牛为牛郎着想的心理)
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
四、布置作业。
1.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2)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2.将本课要求的会写字抄写在作业本上。
个性思考部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一)》。昨天我们读了课文,理清了故事的顺序,谁来说一说故事顺序是怎样的?
(1)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描写织女和牛郎的有关句子。
(2)指名学生说出相应段落。
描写织女的句子: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
出示彩霞图片,学生欣赏彩霞的美。
师:我们每天看到的美丽朝霞和晚霞,五颜六色、美不胜收的云霞,美不美?这都是出自织女的手艺,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彩霞的美,读出织女的了不起。
根据学生的交流,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生活很苦,人称牛郎。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照看周到,老牛亲密。
第三部分(5~8自然段):长大分家,赶出家门。
第四部分(9~13自然段):老牛说话,指点机会。
第五部分(14~16自然段):来到森林,见到织女。
第六部分(17~21自然段):相遇相知,结为夫妻。
学生讨论后明确:老牛向牛郎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6)读到这里,老师心里就有了疑问:织女是天上的仙女,牛郎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穷苦的放牛郎,织女为什么要嫁给牛郎呢?
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促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所以,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让织女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从而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4)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古人说:父母不在,长兄为父,老嫂比母,这句话阐明了兄长要肩负教育、培养弟妹的责任。可是这牛郎的哥嫂却待他很不好。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衬托牛郎的可怜。
(5)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找出有关语句画出来。
老牛说:“明天黄昏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是一片树林,树林前边是一个湖,那时候会有些仙女在湖里洗澡。她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这个好机会你可别错过了。”
三、练习复述故事。
1.以第14~18自然段为例,指导复述。
(1)自由读这一部分内容,看看每段写了什么?(标划重点的词句)
(2)交流,板书:来到树林——看到姑娘——织女走来——互诉身世。
(3)看板书同桌相互说。要求:越详细越好,加入自己对人物的评价。
(4)指名说,要求:看着板书内容,可以发挥想象,加上自己的语言,让故事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