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物理4-2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物理5-4人教版
第二模块 第5章 第4单元一、选择题图71.如图7所示,物体A 的质量为m ,置于水平地面上,A 的上端连一轻弹簧,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现将弹簧上端B 缓慢地竖直向上提起,使B 点上移距离为L ,此时物体A 也已经离开地面,则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 .提弹簧的力对系统做功为mgLB .物体A 的重力势能增加mgLC .系统增加的机械能小于mgL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由于将弹簧上端B 缓慢地竖直向上提起,可知提弹簧的力是不断增大的,最后等于A 物体的重力,因此提弹簧的力对系统做功应小于mgL ,A 选项错误.系统增加的机械能等于提弹簧的力对系统做的功,C 选项正确.由于弹簧的伸长,物体升高的高度小于L ,所以B 选项错误.答案:C图82.如图8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由静止释放,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始终保持以速度v 匀速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过一会儿能保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对于物块从静止释放到相对静止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动机做的功为12m v 2B .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 v 2C .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12m v 2D .电动机增加的功率为μmg v解析:由能量守恒,电动机做的功等于物体获得的动能和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故A错;对物体受力分析,知仅有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由动能定理,知B 错;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等于摩擦力与传送带对地位移的乘积,而易知这个位移是木块对地位移的两倍,即W =m v 2,故C 错;由功率公式易知传送带增加的功率为μmg v ,故D 对.答案:D图93.轻质弹簧吊着小球静止在如图9所示的A 位置,现用水平外力F 将小球缓慢拉到B 位置,此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整个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系统的弹性势能不变B .系统的弹性势能增加C .系统的机械能不变D .系统的机械能增加解析:根据三力平衡条件可得F =mg tan θ,弹簧弹力大小为F 弹=mgcos θ,B 位置比A 位置弹力大,弹簧伸长量大,所以由A 位置到B 位置的过程中,系统的弹性势能增加,又由于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增加.答案:BD图104.如图10所示,一小球从光滑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进入光滑水平面又压缩弹簧.在此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最大值分别为E p 和E k ,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E p ′,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A .E p =E k =E p ′B .E p >E k >E p ′C .E p =E k +E p ′D .E p +E k =E p ′解析:当小球处于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当小球刚滚到水平面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此时动能最大;当小球压缩弹簧到最短时动能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最大.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E p =E k =E p ′,故答案选A.答案:A5.节日燃放礼花弹时,要先将礼花弹放入一个竖直的炮筒中,然后点燃礼花弹的发射部分,通过火药剧烈燃烧产生的高压燃气,将礼花弹由炮筒底部射向空中.若礼花弹在由炮筒底部出发至炮筒口的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W1,克服炮筒阻力及空气阻力做功W2,高压燃气对礼花弹做功W3,则礼花弹在炮筒内运动的过程中(设礼花弹发射过程中质量不变)() A.礼花弹的动能变化量为W3+W2+W1B.礼花弹的动能变化量为W3-W2-W1C.礼花弹的机械能变化量为W3-W2D.礼花弹的机械能变化量为W3-W1解析:由动能定理,动能变化量等于合外力做的功,即W3-W2-W1,B正确.除重力之外的力的功对应机械能的变化,即W3-W2,C正确.答案:BC6.飞船返回时高速进入大气层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接近地面时,减速伞打开,在距地面几米处,制动发动机点火制动,飞船迅速减速,安全着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动发动机点火制动后,飞船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减小B.制动发动机工作时,由于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飞船的机械能增加C.重力始终对飞船做正功,使飞船的机械能增加D.重力对飞船做正功,阻力对飞船做负功,飞船的机械能不变解析:制动发动机点火制动后,飞船迅速减速下落,动能、重力势能均变小,机械能减小,A正确,B错误;飞船进入大气层后,空气阻力做负功,机械能一定减小,故C、D均错误.答案:A图117.如图11所示,具有一定初速度的物块,沿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一个恒定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这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那么,在物块向上运动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物块的机械能一定增加B.物块的机械能一定减小C.物块的机械能可能不变D.物块的机械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解析:机械能变化的原因是非重力、弹簧弹力做功,本题亦即看成F与Fμ做功大小问题,由mg sin α+F μ-F =ma ,知F -F μ=mg sin30°-ma >0,即F >F μ,故F 做正功多于克服摩擦力做功,故机械能增大.答案:A8.如图12所示,分别用恒力F 1、F 2先后将质量为m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同一粗糙的固定斜面由底端拉至顶端,两次所用时间相同,第一次力F 1沿斜面向上,第二次力F 2沿水平方向,则两个过程( )A .合外力做的功相同B .物体机械能变化量相同C .F 1做的功与F 2做的功相同D .F 1做的功比F 2做的功多图12解析:两次物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相等,则两次的加速度相等,末速度也应相等,则物体的机械能变化量相等,合力做功也应相等.用F 2拉物体时,摩擦力做功多些,两次重力做功相等,由动能定理知,用F 2拉物体时拉力做功多.答案:AB9.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 0滑至斜面底端.已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恒定.若用F 、v 、x 和E 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如下图所示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物体在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作用,其合力为恒力,A 正确;而物体在此合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v =at ,x =12at 2,所以B 、C 错;物体受摩擦力作用,总的机械能将减小,D 正确.答案:AD二、计算题图1310.如图13所示,斜面的倾角为θ,质量为m 的滑块距挡板P 的距离为s 0,滑块以初速度v 0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求滑块经过的总路程.解析:滑块最终要停在斜面底部,设滑块经过的总路程为s ,对滑块运动的全程应用功能关系,全程所产生的热量为Q =12m v 20+mgs 0sin θ又全程产生的热量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即 Q =μmgs cos θ解以上两式可得s =1μ(v 22g cos θ+s 0tan θ).答案:1μ(v 22g cos θ+s 0tan θ)11.如图14甲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AB 前,有一粗糙水平面OA ,OA 长为4 m .有一质量为m 的滑块,从O 处由静止开始受一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F 只在水平面上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滑块与OA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g 取10 m/s 2,试求:(1)滑块到A 处的速度大小.(2)不计滑块在A 处的速率变化,滑块冲上斜面的长度是多少?图14解析:(1)由图乙知,在前2 m 内,F 1=2mg ,做正功,在第3 m 内,F 2=0.5mg ,做负功,在第4 m 内,F 3=0,滑动摩擦力F f =μmg =0.25mg ,始终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全程列式得:F 1l 1-F 2l 2-F f l =12m v 2A-0即2mg ×2-0.5mg ×1-0.25mg ×4=12m v 2A解得v A =5 2 m/s(2)冲上斜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L ·sin30°=0-12m v 2A所以冲上AB 面的长度L =5 m 答案:(1)5 2 m/s (2)5 m12.电机带动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匀速传动,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由静止轻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足够长),若小木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图15所示,当小木块与传图15送带相对静止时,求: (1)小木块的位移; (2)传送带转过的路程; (3)小木块获得的动能; (4)摩擦过程产生的摩擦热;(5)电机带动传送带匀速转动输出的总能量. 解析:(1)小木块的加速度a =μg 小木块的位移l 1=v 22a =v 22μg .(2)小木块加速运动的时间t =v a =vμg传送带在这段时间内位移l 2=v t =v 2μg .(3)小木块获得的动能E k =12m v 2.(4)因摩擦而产生的热等于摩擦力(f )乘以相对位移(ΔL ),故Q =f ·ΔL =μmg (l 2-l 1)=12m v 2.(注:Q =E k 是一种巧合,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这样).(5)由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得,电机输出的总能量转化为小木块的动能与摩擦热,所以E总=E k +Q =m v 2.答案:(1)v 22μg (2)v 2μg (3)12m v 2 (4)12v 2 (5)m v 2。
2024 年下半年物理天天练 4
2024 年下半年物理天天练 4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一密闭容器内的气体温度从0℃加热到100℃,若保持体积不变,则气体的压强将()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2. 下列哪个物理量属于矢量?()A. 质量B. 速度C. 时间D. 温度3.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哪个力对其做功?()A. 重力B. 摩擦力C. 支持力D. 静摩擦力4. 下列哪个现象属于光的折射?()A. 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B. 镜子中的像D. 月食5. 下列哪个物理量属于标量?()A. 力B. 位移C. 动能D. 力矩6. 下列哪个现象属于电磁感应?()A.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磁场B. 磁场变化产生电流C. 电流产生热量D. 电流产生光7. 下列哪个物理量属于功率?()A. 力B. 位移C. 时间D. 功8. 下列哪个现象属于机械波?()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B. 光在水中传播C. 地震波D. 水波9. 下列哪个物理量属于密度?()A. 质量C. 物质D. 单位体积10. 下列哪个现象属于热传递?()A. 火炉加热房间B. 热水壶中的水沸腾C. 冰块融化D. 热气球升空二、判断题:1.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4.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 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试题部分三、计算试题: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²,求物体运动5秒后的速度。
2. 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20N的力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3. 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从高度10m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4.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4N的摩擦力作用,求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
2024年高三上册物理第四单元基础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4年高三上册物理第四单元基础专项练习(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下列哪个物理量是不变的?A. 速度B. 加速度C. 位移D. 时间A. 质量B. 速度C. 摩擦力D. 重力3. 下列哪种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A. 自由落体运动B. 匀速圆周运动C. 竖直上抛运动D. 平抛运动4.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秒后速度达到8m/s,求物体的加速度。
A. 2m/s²B. 4m/s²C. 6m/s²D. 8m/s²5. 在平抛运动中,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与竖直方向上的速度的关系是:A. 水平方向速度大于竖直方向速度B. 水平方向速度小于竖直方向速度C. 水平方向速度等于竖直方向速度D. 水平方向速度与竖直方向速度无关6.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行,下列哪个因素会影响物体滑行的加速度?A. 斜面倾角B. 物体质量C. 物体速度D. 空气阻力7. 在简谐振动中,下列哪个物理量是周期性的?A. 位移B. 速度C. 加速度D. 动能8. 下列哪种现象可以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A. 人推墙,墙也推人B. 地球吸引苹果,苹果也吸引地球C. 船靠岸时,缆绳对船的拉力9.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A.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两个力大小不等,方向相同C.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两个力大小不等,方向相反10.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下列哪个物理量与感应电动势成正比?A. 磁场强度B. 导体长度C. 导体速度D. 磁通量变化率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物体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2. 在平抛运动中,物体的水平位移与竖直位移相等。
()3.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 动能和势能之和在保守力做功的系统中始终保持不变。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4-2人教版
第4章第2节1.印染工业常用亚氯酸钠(NaClO2)漂白织物.亚氯酸钠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ClO-2,其中HClO2是漂白剂的有效成分,ClO2是有毒气体.各组分含量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pH为()A.3.0B.4.0~4.5C.6.5~7.0 D.9.0解析:选择的原则有二:①HClO2浓度较大,②污染物浓度较小,故结合图可知B项符合条件.答案:B2.下列溶液能使红色花瓣快速褪色的是() A.稀盐酸B.新制氯水C.氯化钙稀溶液D.生理盐水解析:能使花瓣快速褪色的只有新制氯水,因其余物质均不具有强氧化性.答案:B3.氰气分子式为(CN)2,其性质与卤素相似,在化学上称为类卤化合物,以下关于(CN)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与活泼金属直接发生化学反应B.易溶于水也易溶于NaOH溶液C.是一种有毒气体D.可用HCN溶液与MnO2混合加热制取解析:卤素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其他几种说法都可根据氯元素对应的性质进行判断.答案:B4.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管道漏气则遇氨就会产生白烟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生成1 molN2有6 mol电子转移解析:根据题给反应知,其产物HCl遇NH3生成白色固体NH4Cl,A正确;从方程式看Cl元素化合价降低,氮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Cl2为氧化剂,B正确;且生成1 molN2时,转移6 mol电子,故D正确;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C错误.答案:C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氯气与水反应:Cl 2+H2O2H++Cl-+ClO-B.氯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Cl-+Ag+===AgCl↓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D.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Cl2+2OH-===Cl-+ClO-+H2O解析:在Cl2与水的反应中,生成的HClO是弱酸,不可拆开,正确的应为Cl2+H2O H ++Cl-+HClO.答案:A6.氯化溴是由两种卤素互相结合而成的卤素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与Cl2相似,能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能与水反应:BrCl+H2O===HBrO+HCl.下列有关BrCl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较强的氧化剂B.是一种化合物C.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D.BrCl与水反应中,BrCl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解析:BrCl的化学性质与Cl2相似,应是较强的氧化剂,可氧化KI生成I2,I2遇淀粉变蓝.BrCl由两种元素组成,显然属于化合物.BrCl分子中,Cl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故电子对偏向Cl,使Cl显-1价,Br显+1价,根据反应BrCl+H2O===HBrO+HCl,BrCl 中各元素化合价未变,故此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7.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参加反应的Cl2与被氧化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11∶3C.3∶1 D.5∶1解析:设ClO-和ClO-3分别为1 mol和3 mol,则被氧化的Cl2为2 mol,再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被还原生成Cl-的Cl2共为(1+3×5)/2=8 mol,参加反应的Cl2共8 mol+2 mol=10 mol.所以选D.答案:D8.CsICl2是一种碱金属的多卤化物,这类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既可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Cs显+3价,I和Cl均显-1价B.Cs显+1价,Cl显+1价,I显-1价C.在CsICl2溶液中通入氯气,有单质碘生成D.在CsICl2溶液中通入SO2,有硫酸生成解析:Cs为第ⅠA族,化合价为+1价,因Cl的非金属性强于I,故I为+1价,Cl 为-1价,又因I的价态较高,故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所以只有D正确.答案:D9.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I-、NH+4、Cu2+、SO2-3,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呈无色,则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①肯定不含I-②肯定不含Cu2+③肯定含有SO2-3④可能含有I-A.①③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解析:原溶液为无色溶液说明肯定不含Cu2+;由于亚硫酸根离子的还原性强于碘离子,因此加入的少量溴水先和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2-3+Br2+H2O===SO2-4+2Br -+2H+,反应后溶液呈无色,因此③和④也正确.答案:D10.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A 为浓盐酸,B 为MnO 2,C 中盛品红溶液,则C 中溶液褪色 B .若A 为醋酸,B 为贝壳,C 中盛澄清石灰水,则C 中溶液变浑浊C .若A 为浓氨水,B 为生石灰,C 中盛AlCl 3溶液,则C 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D .实验仪器D 可以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解析:用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 2,反应需要加热,A 错误;贝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 3,与醋酸反应生成的CO 2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正确,NH 3·H 2O 不能溶解Al(OH)3,C 错误;D 有较大的容积,可起防止倒吸的作用,D 正确.答案:BD11.(1)我们每天食用的碘盐,主要成分就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氯化物.请写出NaCl 的电子式________.(2)聚四氟乙烯与聚氯乙烯为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的单体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3)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工业上用Cl 2与石灰乳反应制备.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药品KBr 、KI 、NaI 均为白色固体.若试剂瓶的标签已模糊不清,请设计实验检验出KI ,完成表格.解析:(1)NaCl 的电子式为Na+[··Cl ····]-. (2)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分别由CF 2=CF 2、CH 2=CHCl 加聚生成,因此CF 2=CF 2、CH 2=CHCl 分别是聚四氟乙烯和聚氯乙烯的单体.(3)Cl 2与Ca(OH)2发生反应制漂粉精的离子方程式为: Cl 2+Ca(OH)2===Ca 2++Cl -+ClO -+H 2O.(4)先利用焰色反应检验出NaI ,再用AgNO 3和稀HNO 3根据反应生成沉淀的颜色不同检验KBr 、KI.答案:(1)Na +[··Cl ······]- (2)CF2=CF 2CH 2=CHCl(3)Cl 2+Ca(OH)2===Ca 2++Cl -+ClO -+H 2O(4)火焰呈黄色的为NaI 再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加入HNO 3酸化的AgNO 3溶液 12.某化学研究小组的成员经过学习得知,Cl 2与H 2O 发生下列化学反应,并且HClO 具有比Cl 2更强的氧化性.Cl 2+H2O HCl+HClO他们为了探究新制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而进行了科学实验:先观察了氯水的外观性质以后,又用胶头滴管将该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边滴边振荡,并连续观察现象,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而得无色溶液.以下的一些问题需要请你来配合回答:(1)请写出新制饱和氯水中含有氯元素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不再进行更多的实验,请说明能快速判断氯水中含有Cl2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预测,实验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们又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究竟是上述中的①还是②,在此之前先做了实验预案的设计.请你简述实验的方法、现象和结论.解析:(1)由Cl 2+H2O HCl+HClO可知,溶于水的Cl2,一部分转化成了HCl和HClO,另一部分以Cl2的形态溶解于水中.(2)氯水因Cl2的存在而显浅黄绿色,氯水显浅黄绿色就是其中含有Cl2的依据.(3)溶液的红色是酚酞与NaOH相互作用的结果.若没有酚酞,NaOH溶液呈无色;若没有NaOH,酚酞溶液也呈无色.由“(1)”中的分析可知,新制的氯水中既含有以显强酸性为主的HCl,又含有以显强氧化性为主的HClO.(4)若是氯水中的HCl中和了NaOH而使红色褪去,则溶液中还有酚酞,故可应用验证酚酞存在的方法来证明之;若是氯水中的HClO氧化了酚酞而使红色褪去,则溶液中就没有酚酞了,故可应用验证酚酞不存在的方法来证明之.答案:(1)Cl2、HCl(或Cl-)、HClO(2)氯水显浅黄绿色(3)①HCl中和了NaOH②HClO漂白(氧化)了酚酞(4)取无色溶液3 mL盛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2滴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若溶液复现红色,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而不是②;若溶液仍为无色,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②而不是①.13.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反应物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1)要将C装置接入B和D之间,正确的接法是:a→________→________→d.(2)实验开始先点燃A 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 ,让Cl 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 处的酒精灯.Cl 2通过C 装置后进入D ,D 装置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 2和HCl(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C 装置发挥更好的作用,可向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 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 ,移去两个酒精灯,由于余热的作用,A 处仍有少量Cl 2产生,此时B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量筒量取20 mLE 中溶液,倒入已检查不漏水的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10 mLCCl 4,盖好玻璃塞,振荡,静置于铁架台上(如图),等分层后取上层液和下层液,呈黄绿色的是________(填“上层液”或“下层液”),再装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________(填“上层液”或“下层液”).(5)在A 、B 、C 、D 、E 装置中有一处需要改进,说明需要改进的理由并在方框中画出改进后的装置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连接的关键是C 装置的作用,由于D 中反应生成了CO 2和HCl ,有氢元素存在,说明有水参加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Cl 2+C +2H 2O=====△4HCl +CO 2,C 装置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而且Cl 2从C 中出来带出水蒸气,因此应该是长进短出.(2)C 中提供水蒸气,烧杯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有利于水蒸气生成.(3)K 关闭,此时B 相当于量气装置,生成的气体将B 中的NaCl 溶液压入漏斗中.(4)此步操作是卤素单质的萃取,Cl 2易溶于CCl 4,而使CCl 4层呈黄绿色,Cl 2无漂白性,上层液主要是Cl 2和水反应生成的HCl 和HClO ,HClO 具有漂白性,可以使有色布条褪色.(5)由于D 中反应生成了极易溶于水的HCl ,E 装置不正确,会造成E 中水倒吸,可以用一个倒置的小漏斗防止倒吸.答案:(1)c b (2)2Cl 2+C +2H 2O=====△4HCl +CO 2 加入的浓硫酸溶于水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试管中的水变为水蒸气,从而提供足量的水蒸气供D 中反应需要 (3)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贮存少量Cl 2,避免Cl 2对环境造成污染 (4)下层液 上层液 (5)D 中反应生成的HCl 气体极易溶于水,易发生倒吸,如图所示。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4-2随堂人教版
第二编第四章第2节1.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夜揭傒斯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1)诗人作此诗的时令是何时?首句的“冻”字可否用“映”“点”“著”等替换?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时令当在凉秋。
如用“映”“点”“著”等替换,前两句便带上平叙味道,使全篇旨意由言愁转化为言幽。
诗人首句着一“冻”字,意在强调自己冷峭的心情。
(2)最精彩的当是末句五字。
“一叶落”的声音足够细微,馆中人却能清晰地辨闻,足见夜之静,而一个“时”字,更将漫漫长夜中难眠人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一句不仅沟通了虚馆内外的情况,而且传达出诗人愁苦的心绪,可谓神来之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还荆州皇甫曾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再想象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情景,表达牵挂之情;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百嘉村见梅花龚鼎孳[注]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物理2章末综合检测人教版
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关于物体之所以能静止在斜面上的原因,同学之间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图1A.物体所受的重力小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B.物体所受的下滑力小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弹力的合力小于或等于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物体所受的弹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的合力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解析:物体受重力、弹力、摩擦力这三个力,故B错;这三个力合力为零,所以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故A错;但摩擦力不一定就是最大静摩擦力,故D错.答案:C2.如图2所示,在水平力作用下,木块A、B保持静止.若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木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图2A.3个或4个B.3个或5个C.4个或5个D.4个或6个解析:木块B静止,必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A给的压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这4个力,斜面给的摩擦力可有可无,故C正确.答案:C3.如图3所示,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同学,分别静止于水平地面的台秤P、Q上,他们用手分别竖直牵拉一只弹簧秤的两端,稳定后弹簧秤的示数为F,若弹簧秤的质量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甲同学处于超重状态,乙同学处于失重状态B.台秤P的读数等于mg-FC.台秤Q的读数为mg-2FD.两台秤的读数之和为2mg解析:甲、乙均静止(无加速度),故A错;对甲、乙分别受力分析可知,台秤P的读数等于mg+F,台秤Q的读数为mg-F,故BC错,D对.答案:D4.如图4所示,倾角为30°,重为80 N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一根弹性轻杆一端垂直固定在斜面体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2 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斜面有向左运动的趋势B.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为80 NC.球对弹性轻杆的作用力为2 N,方向竖直向下D.弹性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2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解析:把小球、杆和斜面作为整体受力分析可知,仅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且二力平衡,故A、B错;对小球受力分析知,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杆给的竖直向上的弹力(杆对小球的力不一定沿杆),故C对D错.答案:C5.如图5所示是给墙壁粉刷涂料用的“涂料滚”的示意图.使用时,用撑竿推着粘有涂料的涂料滚沿墙壁上下缓缓滚动,把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上.撑竿的重力和墙壁的摩擦均不计,且撑竿足够长,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一定距离处缓缓上推涂料滚,设该过程中撑竿对涂料滚的推力为F1,涂料滚对墙壁的压力为F2,则()A.F1增大,F2减小B.F1增大,F2增大C.F1减小,F2减小D.F1减小,F2增大解析:如图6,设撑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涂料滚的重力为G.涂料滚受力平衡,对其受力分析可得,推力F1=G/cosα,涂料滚对墙的压力等于墙对涂料滚的弹力,则F2=G tanα,撑竿上升过程α角变小,则F1减小,F2也减小,故C正确.图5 图6答案:C6.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着一竖直立柱,某人通过柱顶的定滑轮将200 N 的重物拉住不动,已知人拉着绳的一端,绳与水平地面夹角为30°,则定滑轮所受的压力大小为( )图7A .400 NB .200 3 NC .300 ND .200 N解析:两绳对定滑轮作用力如图8,图8F =mg =200 N 由几何关系 F 合=2F cos30°=200 3 N滑轮受的压力F N =F 合=200 3 N. 答案:B7.如图9中弹簧测力计、绳和滑轮的重量均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物体的重力都是G ,在图(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是F 1、F 2、F 3,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9A .F 3>F 1=F 2B .F 3=F 1>F 2C .F 1=F 2=F 3D .F 1>F 2=F 3解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与其挂钩相连的细线的拉力大小,对三种情况下的物体各自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题图(甲)中F 1=G ,题图(乙)中F 2=G cos30°,题图(丙)中F 3=G,故B正确.答案:B8.如图10所示,一个重为30 N的物体,放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静止不动,若用F =5 N的竖直向上的力提物体,物体仍静止,下述结论正确的是()图10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2.5 NB.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减小5 NC.斜面受到的压力减小5 ND.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减小5 N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没施加F前,摩擦力F f=G sinθ=15 N,支持力F N=G cosθ=15 3 N,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大于等于G=30 N.施加F后,摩擦力变为F f=(G-F)sinθ=12.5 N,支持力变为F N=(G-F)cosθ=12.5 3 N,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大小变为G-F=25 N,故A、B对C错;物体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合外力始终为0,故D错.答案:AB9.如图11所示,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斜劈A,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劈与竖直墙壁之间放置一光滑球B,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在球B上施一通过球心的力F,系统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1A.B所受合外力增大B.B对竖直墙壁的压力增大C.地面对A的摩擦力减小D.A对地面的摩擦力将小于B对墙壁的压力解析:球B始终静止,则其所受合外力始终为0,故A错;以A、B为整体受力分析可知,墙给B的压力始终等于地面对A的摩擦力,故D错;对B受力分析易得墙对B的压力变大,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C错.答案:B10.如图12所示,将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图12A.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μ>tanθ,滑块将下滑B.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μ<tanθ,滑块将减速下滑C.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μ=tanθ,拉力大小应是2mg sinθD.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μ=tanθ,拉力大小应是mg sinθ解析:由μ=tanθ条件可知μmg cosθ=mg sinθ,即滑动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滑块匀速上滑,滑块沿斜面方向合力为零,即拉力F拉=mg sinθ+μmg cosθ=2mg sinθ.答案:C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11.某同学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一块竖直放置的木板上钉了一枚大头针A,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拴在A上.第一次通过细线悬吊4个钩码时,橡皮筋的另一端被拉伸到O处(如图13甲);第二次在木板上固定了两个光滑小轮B和C,细绳通过两轮分别悬挂2个和3个钩码,他发现橡皮筋沿AO方向伸长但另一端O′与O还未重合(如图13乙).已知该同学使用的钩码质量均相同,为了使O′与O点能够重合,他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图13A.在小轮B、C下继续增加钩码B.将小轮B、C适当向下方移动C.将小轮B、C适当向下方移动,同时减小B、C间距D.将小轮B适当向左方移动,同时将C适当向下方移动解析:第二次O′未与O重合,说明此时两绳的合力比第一次小,为使O′与O重合,应增大合力.题中两分力大小一定,使两分力夹角减小可增大合力,可知B、C均可达到目的,故B、C正确.答案:BC12.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其中的三个实验步骤是:(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2)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3)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及细绳的方向.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指出错在哪里?在(1)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2)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3)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该实验的重要步骤,(1)中读取F1和F2时,还应描绘F1、F2的方向;(2)中在“大小”后面加“方向”;(3)中“使它的……相同”改为“把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拉至O点”.答案:(1)中读取F1和F2时,还应描绘F1、F2的方向;(2)中在“大小”后面加“方向”;(3)中“使它的……相同”改为“把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拉至O点”.三、计算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如图14所示,位于竖直侧面的物体A的质量m A=0.2 kg,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B 的质量m B=1.0 kg,绳和滑轮间的摩擦均不计,且绳的OB部分水平,OA部分竖直,A和B 恰好一起匀速运动,取g=10 m/s2.图14(1)求物体B 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如果用水平力F 向左拉物体B ,使物体A 和B 做匀速运动需多大的拉力?解析:(1)因物体A 和B 恰好一起匀速运动,所以物体B 受到的水平绳的拉力T 与滑动摩擦力F 1的大小相等,且等于物体A 的重力m A g .物体B 对桌面的压力F N 等于物体B 的重力m B g .所以有F 1=μF N ,F N =m B g ,解得μ=0.2. T =F 1=m A g .(2)如果用水平力F 向左拉物体B ,使物体A 和B 做匀速运动,此时水平绳的拉力T 与滑动摩擦力F 1的大小均不变,根据物体B 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有F =T +F 1=2m A g =4 N.答案:(1)0.2 (2)4 N14.如图15所示,倾角α=60°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1 kg 的物体,用k =100 N/m 的轻质弹簧平行于斜面拉着,物体放在PQ 之间任何位置都能处于静止状态,而超过这一范围,物体就会沿斜面滑动.若AP =22 cm ,AQ =8 cm ,试求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取g =10 m/s 2)图15解析:P 、Q 两点应是静摩擦力最大的两个临界位置,在P 点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受力分析如图16(1)所示.图16F f =F 1-mg sin α①在Q 点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受力分析如图16(2)所示. F f =F 2+mg sin α②设弹簧原长x ,则有F 1=k (0.22-x )③ F 2=k (x -0.08)④由①②得⎩⎪⎨⎪⎧F f =F 1-mg sin αF f =F 2+mg sin α所以2F f =F 1+F 2=k (0.22-0.08)F f =12×100×0.14 N =7 N.答案:7 N15.如图17所示,轻杆BC 的C 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 点通过水平细绳AB 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 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 =30 kg ,人的质量M =50 kg ,g 取10 m/s 2.试求:图17(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 (2)轻杆BC 和绳AB 所受的力. 解析:(1)绳对人的拉力为mg ,所以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F N =Mg -mg =(50-30)×10 N =200 N方向竖直向上.(2)定滑轮对B 点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2mg ,杆对B 点的弹力方向沿杆的方向,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 AB =2mg tan30°=2×30×10×33N =200 3 NF BC =2mg cos30°=2×30×1032 N =4003 N答案:(1)200 N (2)400 3 N 200 3 N16.如图18所示,一根弹性细绳劲度系数为k ,将其一端固定,另一端穿过一光滑小孔O 系住一质量为m 的滑块,滑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当细绳竖直时,小孔O 到悬点的距离恰为弹性细绳原长,小孔O 到水平地面的距离为h (h <mgk),滑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试求当滑块静止时,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图18解析:设滑块静止时离开O 的距离为x ,离开O 的水平距离为r ,在此位置处受到4个力的作用,如图19所示.图19F N =mg -F cos α,F sin α=F f ,F =kx 刚好静止时,F f =μF Ncos α=h x ,sin α=r x ,r =μ(mgk-h )这表明,滑块可静止于以O ′为圆心,以μ(mgk-h )为半径的圆区域内的任意位置处.答案:可处于以O ′为圆心,以μ(mgk-h )为半径的圆区域内的任意位置处17.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一条质量不计的皮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端,另一端绕过一中间有一圈凹槽的圆柱体,并用与斜面夹角为β的力拉住,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20所示.不计一切摩擦,圆柱体质量为m ,求拉力F 的大小和斜面对圆柱体的弹力F N 的大小.某同学分析过程如下:图20将拉力F 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进行分解. 沿斜面方向:F cos β=mg sin α①沿垂直于斜面方向:F sin β+F N =mg cos α②问:你同意上述分析过程吗?若同意,按照这种分析方法求出F 及F N 的大小;若不同意,指明错误之处并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图21解析:不同意.平行于斜面的皮带对圆柱体也有力的作用,其受力如图21所示. ①式应改为:F cos β+F =mg sin α③由③得F =mg sin α1+cos β④将④代入②,解得F N =mg cos α-F sin β=mg cos α-mg sin βsin α1+cos β答案:不同意.①式应改为F cos β+F =mg sin αF N =mg cos α-mg sin βsin α1+cos β。
古田中学07届高三物理天天练4
古田中学07届高三物理天天练41. 如图所示,有三块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透明材料(图中的Ⅰ、Ⅱ、Ⅲ)恰好拼成一个正方形。
从E 点垂直于边射入的单色光在F 处发生全反射,在G 、H 连续发生两次折射后射出。
若该单色光在三块材料的传播速率依次为v 1、v 2、v 3,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v 3>v 1>v 2B.v 2>v 3>v 1C.v 3>v 2>v 1D.v 1>v 2>v 32.(内江市06届第一次模拟)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其振幅为A 。
图中所示的质点P 从此时刻起,经过41周期后通过的路程为S ,则关于此波的传播方向以及S 与A 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波向右传播,则S<A B. 若波向左传播,则S >A C. 若波向右传播,则S>AD. 若波向左传播,则S<A3.(成都06届2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地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太阳照亮地球的范围要比有大气层时略小些B .对烧红的铁块发出的光做光谱分析,会发现其谱线只分布在连续光谱中红光所在区域C .原子核能发生ß衰变,说明原子核内含有电子D .太阳能是指在太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断地发生核聚变释放的核能,其核聚变的反应方程是4 1 1H —→ 4 2He + 2 0-1e4.(乐山二次调查研)如图所示,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直立圆筒形导热的气缸中,活塞上堆放细沙,活塞处于静止。
现对气体缓慢加热,同时逐渐取走细沙,使活塞缓慢上升,直到细沙全部取走。
若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可忽略,则在此过程中 ( ) A. 气体对外做功,气体温度可能不变 B.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小 C. 气体压强可能增大,内能可能不变D. 气体从外界吸热,内能一定增加5.(湖南06百校联考)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两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μ≠0),用轻弹簧将两物块连接在一起.当用水平力F 作用在m 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α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 .若用水平力F /作用在m 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α/=2α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F /=2FB .x /=2xC .F />2FD .x /<2x6.(06海淀三模)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 原来是闭合的,当R 1、R 2的滑片刚好处于各自的中点位置时,悬在空气平行板电容器C 两水平极板间的带电尘埃P 恰好处于静止状态。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物理4-5人教版
第二模块 第4章 第5单元一、选择题1.发射人造卫星是将卫星以一定的速度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场一般选择在尽可能靠近赤道的地方,如图3所示,这样选址的优点是,在赤道附近( )A .地球的引力较大B .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C .重力加速度较大D .地球自转角速度较大解析:若将地球视为一个球体,则在地球上各处的引力大小相同,A 错;在地球上各处的角速度相同,D 错;在地球的表面附近,赤道的半径较大,由公式v =ωr 可知,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B 对;在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最小,C 错.答案:B2.我国探月的“嫦娥工程”已启动,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将登上月球.假如宇航员在月球上测得摆长为l 的单摆做小振幅振动的周期为T ,将月球视为密度均匀、半径为r 的球体,则月球的密度为( )A.πl 3GrT 2B.3πl GrT 2C.16πl 3GrT 2D.3πl 16GrT 2解析:由单摆的振动可求得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根据月球表面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月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可求得月球的密度.设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T =2πl g ′.根据万有引力F =GMmr 2和重力近似相等,GMm r 2=mg ′,即g ′=GM r 2,ρ=M V =M 43πr 3,联立可得ρ=3πl GrT 2.答案:B3.宇宙飞船到了月球上空后以速度v 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如图4所示,为了使飞船落在月球上的B 点,在轨道A 点,火箭发动器在短时间内发动,向外喷射高温燃气,喷气的方向应当是( )A .与v 的方向一致B .与v 的方向相反C .垂直v 的方向向右D .垂直v 的方向向左解析:因为要使飞船做向心运动,只有减小速度,这样需要的向心力减小,而此时提供的向心力大于所需向心力,所以只有向前喷气,使v 减小,从而做向心运动,落到B 点,故A 正确.答案:A4.宇宙中两个星球可以组成双星,它们只在相互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球心连线的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双星间的距离在不断缓慢增加,设双星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双星间的万有引力减小B .双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增大C .双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增大D .双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增大解析:距离增大万有引力减小,A 正确;由m 1r 1ω2=m 2r 2ω2及r 1+r 2=r 得r 1=m 2rm 1+m 2,r 2=m 1r m 1+m 2,可知D 正确.F =G m 1m 2r 2=m 1r 1ω2=m 2r 2ω2,r 增大F 减小,因r 1增大,故ω减小,B 错;由T =2πω知C 正确.答案:B5.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 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 .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A .0.5B .2C .3.2D .4解析:设人的质量为m ,在地球上重力为G 地′,在星球上重力为G 星′.由G Mm R 2=G ′得R =GMm G ′,则R 星R 地=M 星·G 地′M 地·G 星′= 6.4×600960=2,故选B.答案:B6.某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9倍,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一半,若从地球表面高h 处平抛一物体,射程为60 m ,则在该星球上,从同样的高度以同样的初速度平抛同一物体,射程应为( )A .10 mB .15 mC .90 mD .360 m解析:由平抛运动公式可知,射程s =v 0t =v 02h g ,即v 0、h 相同的条件下s ∝1g,又由g =GM R 2,可得g 星g 地=M 星M 地(R 地R 星)2=91×(21)2=361,所以s 星s 地=g 地g 星=16,选项A 正确.答案:A7.土星外层上有一个环,为了判断它是土星的一部分还是土星的卫星群,可以通过测量环中各层的线速度v 与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R 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A .若v ∝R ,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B .若v 2∝R ,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C .若v 2∝1R ,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D .若v 2∝1R,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解析:如果土星外层的环是土星的一部分,它们是一个整体,角速度固定,根据v =ωR ,可知v ∝R ,选项A 正确.如果环是卫星群,则围绕土星做圆周运动,则应满足G Mm R 2=m v 2R ,可得v 2=GM R ,即v 2∝1R,选项D 正确.答案:AD8.据报道“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飞行器的圆形工作轨道距月球表面分别约为200 km 和100 km ,运行速率分别为v 1和v 2.那么,v 1和v 2的比值为(月球半径取1700 km)( )A.1918B.1918C.1819D.1819解析: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 r 2=m v 2r ,v =GMr.v 1/v 2=r 2/r 1=18/19,故选C. 答案:C9.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某物体由距月球表面高h 处释放,经时间t 后落到月球表面(设月球半径为R ).据上述信息推断,飞船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率为( )A.2Rh tB.2Rh tC.Rh tD.Rh 2t解析:设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0,则h =12g 0t 2,设飞船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率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0=m v 2R ,两式联立解得v =2Rht,选项B 对.答案:B10.下表是卫星发射的几组数据,其中发射速度v 0是燃料燃烧完毕时火箭具有的速度,之后火箭带着卫星依靠惯性继续上升,到达指定高度h 后再星箭分离,分离后的卫星以环绕速度v 绕地球运动.根据发射过程和表格中的数据,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B .离地越高的卫星机械能越大 C .离地越高的卫星环绕周期越大D .当发射速度达到11.18 km/s 时,卫星能脱离地球到达宇宙的任何地方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A 正确.对B 选项,由于卫星的机械能除了与高度有关外,还与质量有关,所以是错误的;由G Mm r 2=m 4π2T2r 知,离地面越高的卫星周期越大,C正确;从列表中可以看出,11.18 km/s 的发射速度是第二宇宙速度,此速度是使卫星脱离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成为太阳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但逃逸不出太阳系,D 错误.答案:AC 二、计算题11.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然后经飞船与火箭分离准确入轨,进入椭圆轨道,再经实施变轨进入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飞船在离地面高度为h 的圆形轨道上,飞行n 圈,所用时间为t .已知地球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 求地球的质量和平均密度.解析:设飞船的质量为m ,地球的质量为M ,在圆轨道上运行周期为T ,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 (R +h )2=m (R +h )4π2T 2 ①由题意得T =tn②解得地球的质量M =4n 2π2(R +h )3Gt 2③又地球体积V =43πR 3 ④所以,地球的平均密度ρ=M V =3πn 2(R +h )3Gt 2R 3.答案:4n 2π2(R +h )3Gt 2,3πn 2(R +h )3Gt 2R 312.某航天飞机在地球赤道上空飞行,轨道半径为r ,飞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设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在某时刻航天飞机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上方,求它下次通过该建筑物上方所需的时间.解析:用ω表示航天飞机的角速度,用m 、M 分别表示航天飞机及地球的质量,则有GMmr2=mrω2.航天飞机在地面上,有G MmR 2=mg .联立解得ω=gR2r 2,若ω>ω0,即飞机高度低于同步卫星高度,用t 表示所需时间,则ωt -ω0t =2π所以t =2πω-ω0=2πgR 2r 3-ω0若ω<ω0,即飞机高度高于同步卫星高度,用t 表示所需时间,则ω0t -ωt =2π所以t=2πω0-ω=2πω0-gR2 r3答案:2πgR2r3-ω0或2πω0-gR2r3。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物理1-3人教版
第一模块 第1章 第3单元一、选择题1.自由下落的物体第n 秒内通过的位移与第(n -1)秒内通过的位移之差为( )A .9.8 mB .4.9(2n +1) mC .3(n +1) m D.n 2n 2-1m解析:Δx =x n -x n -1=aT 2(a =g ,T =1 s) Δx =9.8 m. 答案:A2.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时候,为了排除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v t 随着下落高度h (位移大小)是均匀变化(即:v t =kh ,k 是个常数)的可能性,设计了如下的思想实验:在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的直线运动中,∵v =v t2(式中v 表示平均速度);①而h =v ·t ② 如果v t =kh ③成立的话,那么,必有:h =12kht ,即t =2k=常数.t 竟然是与h 无关的常数,这显然与常识相矛盾.于是,可以排除速度v t 是随着下落高度h 均匀变化的可能性.关于伽利略这个思想实验的逻辑及逻辑片语,你做出的评述是( )A .全部正确B .①式错误C .②式错误D .③式以后的逻辑片语错误解析:本实验是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因此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不明确,①式不能直接使用.B 正确.答案:B3.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的大国,节约能源刻不容缓.设有一架直升机以加速度a 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起飞,已知飞机在上升过程中每秒钟的耗油量V 0=pa +q (p 、q 均为常数).若直升机欲上升到某一定高度处,且耗油量最小,则其加速度大小应为( )A .p /qB .q /p C.p +q p D.p +q q解析:直升飞机以恒定加速度上升到某一高度,所用时间和加速度的表达式为h =12at 2,t =2h a ,总耗油量V =V 0t =p 2ha +q 2h a =q 2h ⎝⎛⎭⎫p q a +1a ,当p q a =1a时总耗油量最小,此时a =qp,B 正确.答案:B4.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A ,同时在某高度有一物体B 自由下落,两物体在空间相遇(并非相碰)的速率都是v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物体A 的上抛初速度大小是相遇时速率的2倍B .相遇时物体A 上升的高度和物体B 已下落的高度相同C .物体A 和B 的落地时间相同D .物体A 和B 的落地速度相等解析:A 、B 两物体加速度相同(同为g ),故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相同.两物体从开始运动到相遇,B 的速度增加了v ,A 的速度相应减少了v ,所以知A 上抛时速度为2v ,即A 对.由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的对称性知,落地时A 、B 两物体速度相等,即D 也对.答案:AD5.一物体从高x 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t 到达地面,落地速度为v ,那么当物体下落时间为t3时,物体的速度和距地面的高度分别是( )A.v 3,x 9B.v 9,x 9C.v 3,89xD.v 9,33x 解析:根据运动学公式v =gt 得,速度v 与时间t 成正比,所以下落t3时的速度为v ′=v ·t 3t =v 3. 根据公式x =12gt 2得,下落位移h 与时间的平方t 2成正比,所以下落t3时下落的高度为x ′=x ·⎝⎛⎭⎫t 32t 2=19x .所以距地面高度x 距=x -x ′=x -19x =89x .答案:C6.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运动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则刚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可能是图5中的( )解析:因为各个球是间隔相等时间落地的,且都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 =12gt 2可得各球初始离地高度之比h 1∶h 2∶h 3=…=12∶22∶32∶…故C 图正确.答案:C7.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正下方的盘子里,调节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n 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 ,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 ,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设人耳区别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 s ,声速度为340 m/s ,则( )A .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34 mB .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为34 mC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2hn 2t2D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2h (n -1)2t 2解析:设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Δt ,此即每滴水下落的运动时间Δt =tn -1,又因为h =12gΔt 2,则g =2h Δt 2=2h (n -1)2t 2.注意,人耳距水龙头及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对测量都没有影响,故选项D 正确.答案:D8.某物体以3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5 s 内物体的( ) A .路程为65 mB .位移大小为25 m ,方向向上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D .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 ,方向向上解析:初速度为30 m/s ,只需要3 s 即可上升到最高点,位移为h 1=302/20 m =45 m ,再自由下落2 s ,下降高度为h 2=0.5×10×22 m =20 m ,故路程为65 m ,A 对;此时离地面高25 m ,位移方向竖直向上,B 对;此时速度为v =10×2 m/s =20 m/s ,速度改变量为50 m/s ,C 错;平均速度为255m/s =5 m/s ,D 错.答案:AB 二、填空题 9.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得到如图6的一段纸带.测得AB =7.65 cm ,BC =9.17 cm.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 Hz ,则打B 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 m/s.如果实验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公认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解析:B 点的速度就是AC 段内的平均速度.v B =AB +BC 2t =(7.65+9.17)×10-2 m2×0.02 s =2.10m/s.图7答案:2.10 下落过程中存在阻力等10.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如图7所示.图中OA 表示测得的时间,矩形OAED 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则图中OD 的长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P 为DE 的中点,连接OP 且延长交AE 的延长线于B ,则AB 的长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解析:以OD 为速度轴,以OA 为时间轴建立坐标系,由几何知识可知矩形OAED 和△AOB 面积相等,故OB 为物块运动的v -t 图线,由图线特点可知OD 、AB 的物理意义.答案:OA 段时间中点时刻的速度 物块到达路程末端时的速度 三、计算题11.有一种“傻瓜”相机的曝光时间(快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估测相机的曝光时间,有位同学提出了下述实验方案:他从墙面上A 点的正上方与A 相距H 0=1.5 m 处,使一个小石子自由落下,在小石子下落通过A 点时,立即按动快门,为小石子照相,得到如图8所示的照片.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一条模糊的径迹CD ,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是6 cm.请从上述信息和照片上选取估算相机曝光时间必要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如H 等.推算出计算曝光时间的关系式,并估算出这个“傻瓜”相机的曝光时间.(g 取9.8 m/s 2,要求保留1位有效数字)解析:该题考查了自由落体的位移公式等知识.由图示信息结合文字说明求出下落点至C 点或D 点的距离.由自由落体运动可求解出落到C 、D 两点的时间差,此时间差即为该相机的曝光时间.设A 、C 两点间的距离为H 1,A 、D 两点间的距离为H 2,曝光时间为t ,则:H 1+H 0=12gt 21① H 2+H 0=12gt 22②其中t =t 2-t 1③ 解①②③得:t =2(H 0+H 2)g -2(H 0+H 1)g代入数据得t =2×10-2 s 答案:0.02 s12.在北京奥运会上,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 m 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 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从离开平台到手接触水面,运动员可以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为多长?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运动员可视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取g =10 m/s 2.解析:如图9所示,从平台跃起,到手接触水面,运动员重心的高度变化为h =10 m解法1:将整个过程分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考虑,设运动员跃起的初速度为v 0,则v 202g =Hv 0=2gH =2×10×0.45 m/s =3 m/s故上升时间为:t 1=v 0g=0.3 s设运动员从最高点到手接触水面所用时间为t 2,则: 12gt 22=h +H t 2=2(H +h )g =2(10+0.45)10s =1.4 s故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t 为t =t 1+t 2=1.7 s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的答案为1.7 s解法2:运动员的整个运动过程为竖直上抛运动,设总时间为t ,由于运动员入水时位于跃起位置下方10 m 处,故该过程中位移为x =-h ,即:x =v 0t -12gt 2=-h其中v 0=3 m/s代入数据得:5t 2-t -10=0 t =3+20910 s =1.7 s(另一根舍去)答案:1.7 s。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物理1-2人教版
第一模块 第1章 第2单元一、选择题1.某一列车,其首端从站台的A 点出发到尾端完全出站都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站在站台上A 点一侧的观察者,测得第一节车厢全部通过A 点需要的时间为t 1,那么第二节车厢(每节车厢都相同)全部通过A 点需要的时间为( )A.22t 1 B .(2-1)t 1 C .(3-1)t 1 D .(3-2)t 1解析:以列车为参考系,观察者从A 点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每节车厢长为L ,观察者通过第一节车厢L =12at 21,通过前两节车厢2L =12at 2.通过第二节车厢所需时间t 2=t-t 1,由以上式子可解得t 2=(2-1)t 1,故选B.答案:B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A 点的速度是v A ,经过B 点的速度是v B ,C 为AB 中点,则经C 点的速度的大小是( )A.v A +v B 2B.v A v BC.v A +v B 2D.v 2A +v 2B2解析:由v 2B -v 2A =2axv 2C -v 2A =2a ·x 2得v C =v 2A +v 2B2,D 正确.答案:D3.匀速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做匀减速刹车直到停止,若测得刹车时间为t ,刹车位移为x ,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 )A .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不能求出加速度B .求出汽车刹车的加速度,不能求出初速度C .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加速度及平均速度D .只能求出汽车刹车的平均速度解析:汽车匀减速到零,其逆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 =v 02=x t =a t2,可以求初速度、加速度及平均速度.答案:C4.A 与B 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 、B 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 )A .两质点速度相等B .A 与B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C .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D .A 与B 的位移相等解析:由题意可知二者位移相同,所用的时间也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再由v =v A2=v B ,所以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选B 、C 、D.答案:BCD5.某驾驶员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在以80 km/h 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 m 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 km/h 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24 m 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于这两种速率,驾驶员所允许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使用刹车,车速不变)刹车产生的加速度都相同,则允许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 )A .0.5 sB .0.7 sC .1.5 sD .2 s解析: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t ,加速度为a ,则v 1t +v 212a =x 1,v 2t +v 222a=x 2.由以上两式并代入数值解得t =0.7 s ,故选项B 正确. 答案:B6.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 .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 ;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 ,由此不可..求得 ( )A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 .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D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解析:如图4,x 3-x 1=2aT 2,可求得a ,而v 1=x 1T -a ·T2可求.x 2=x 1+aT 2=x 1+x 3-x 12=x 1+x 32也可求,因不知第一次闪光时已运动的时间和位移,故初速度v 0不可求.所以选D.答案:D 7.一人看到闪电12.3 s 后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340 m/s ,光速为3×108 m/s ,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 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A .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 .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C .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 .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解析:由于光速为3×108 m/s ,故光传播到人的时间可忽略,C 错;而x =12.3×3351000km=12.3×13 km =4.1 km ,此种方法可行,B 正确A 错误.而当声速增大2倍后,x =12.3×2×3351000km =8.2 km ,再用此法不行,故D 错.答案:B8.一列车队从同一地点先后开出n 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排成直线行驶,各车均由静止出发先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同一速度v 后改做匀速直线运动,欲使n 辆车都匀速行驶时彼此距离均为x ,则各辆车依次启动的时间间隔为(不计汽车的大小)( )A.2v aB.v 2aC.x 2vD.x v 解析:取相邻两车考虑:以后一辆车开始运动时为计时起点,设经时间t 达到匀速运动,则前一辆车已经运动的时间为t +Δt .设两车加速的时间为t 0,前、后两车的位移分别为:x 前=v2t 0+v (t +Δt -t 0)x 后=v2t 0+v (t -t 0)由x 前-x 后=x 即v 2t 0+v (t +Δt -t 0)-v2t 0-v (t -t 0)=x 得Δt =xv . 答案:D 二、计算题9.据国外报道,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可以发射小型人造卫星的超级大炮,它能够将一个体积约为2 m 3(底面面积为0.8 m 2)、质量为400 kg 的人造卫星从大炮中以300 m/s 的速度发射出去,再加上辅助火箭的推进,将卫星最终送入轨道.发射部分有长650 m 左右的加速管道,内部分隔成许多起气室,当卫星每进入一个气室,该气室的甲烷、空气混合气体便点燃产生推力,推动卫星加速,其加速度可以看作是恒定的.请估算一下这种大炮的加速度的大小.(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根据v 2-v 20=2ax 得v 2=2ax ① 又v =300 m/s ② x =650 m ③联立①②③得a =69.2 m/s 2. 答案:69.2 m/s 2 10.因测试需要,一辆汽车在某雷达测速区,沿平直路面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一段时间后,又接着做匀减速运动直到最后停止.下表中给出了雷达测出的各个时刻对应的汽车速度数值.求:(1)汽车匀加速和匀减速两阶段的加速度a 1、a 2分别是多大?前4 s 内汽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1=Δv 1Δt 1=6-32-1m/s 2=3 m/s 2汽车做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a 2=Δv 2Δt 2=2-49-8 m/s 2=-2 m/s 2知大小为2 m/s 2(2)由表可知匀加速的最大速度是v =12 m/s根据运动学规律,匀加速的位移x 1=v 2-02a 1=24 m同理可求得匀减速的位移x 2=0-v 22a 2=36 m所以总位移x =x 1+x 2=60 m. 答案:(1)3 m/s 2 2 m/s 2 (2)60 m11.如图5所示,一辆长为12 m 的客车沿平直公路以8.0 m/s 的速度匀速向北行驶,一辆长为10 m 的货车由静止开始以2.0 m/s 2的加速度由北向南匀加速行驶,已知货车刚启动时两车相距180 m ,求两车错车所用的时间.解析:设货车启动后经过时间t 1时两车开始错车,则有x 1+x 2=180 m其中x 1=12at 21x 2=v t 1解之可得t 1=10 s设货车从开始运动到两车错车结束所用时间为t 2,在数值上有 x 1′+x 2′=(180+10+12) m =202 m.其中x 1′=12at 22x 2′=v t 2解得t 2=10.8 s故两车错车时间Δt =t 2-t 1=0.8 s. 答案:0.8 s12.上海磁悬浮列车已于2003年10月1日正式运营.据报道,列车从上海龙阳路车站到浦东机场车站,全程30 km.列车开出后先加速,直到最大速度432 km/h ,然后保持最大速度行驶50 s ,立即开始减速直到停止,恰好到达车站.假设列车启动和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恒定,列车做直线运动.试由以上数据估算磁悬浮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北京和天津之间的距离是120 km ,若以上海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方式行驶,最高时速和加速度都相同,由北京到天津要用多长时间?解析:列车的最大速度v =432 km/h =120 m/s ,匀速行驶的位移为x 0=v t =6000 m .列车加速阶段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因此加速段与减速段通过的位移应相等,设为x 1,所用的时间相等,设为t 1,则x 1=x -x 02=12×103 m所用时间t 1=x 1v 2=200 s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x2t 1+t 0=66.7 m/s若磁悬浮列车以相同的加速度和最大速度从北京到天津,则加速段和减速段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位移相同,其余的位移是其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通过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为t ′=x ′-2x 1v=800 s ,北京到天津所用时间t =t ′+2t 1=1200s =20 min. 答案:66.7 m/s 20 min。
2022年高三物理同步测控优化训练4 新人教版必修2
更上一层楼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平抛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平抛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B 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C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D 平抛运动是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变化的曲线运动解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g ,方向竖直向下,故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答案:C2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6-3-8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 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 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这个实验( )图6-3-8A 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B 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C 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D 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解析:通过这个实验只能观测到两球同时落地答案:B3决定平抛运动飞行时间的因素是( )A 初速度B 抛出时的高度C 抛出时的高度和初速度D 以上都不对解析:由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同时性可知,竖直方向的运动时间就是平抛运动的时间 答案:B42022重庆理综如图6-3-9,在同一竖直面内,小球a 、b 从高度不同的两点,分别以初速度v a 和v b 沿水平方向抛出,经过时间t a 和t b 后落到与两抛出点水平距离相等的6-3-9gh t 2 10 m800 m )的物体也在同一地方同时以10 m/的水平速度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有( )A 子弹和物体同时落地B 子弹落地比物体迟C 子弹水平飞行距离较长D 无法确定解析:决定一个平抛运动在空中运动总时间的因素是抛出时的竖直高度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答案:AC7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B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都是相等的C 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D 落地时间和落地时的速度只与抛出点的高度有关解析:从平抛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着手考虑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恒定,它是一个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关系可得:Δv=gΔt ,即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故B 正确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及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且落地时间g h t 2=,落地速度为 gh v v v v y x 22022+=+=,所以C 对,答案:ABC综合·应用8如图6-3-10所示,火车车厢在水平轨道上以速度v 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u ,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到小球的运动轨迹应是(图中箭头表示列车运动的方向)( )图6-3-10解析:因为v >u ,故小球相对地的速度大小是v-u ,方向向西,与火车同向,因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答案:D9(经典回放)图6-3-11为用频闪摄影方法拍摄的研究物体做平抛运动规律的照片,图中A 、B 、′为A 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 运动的轨迹;BB′为B 球以速度v 被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CC′为C 球自由下落的运动轨迹通过分析上述三条轨迹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6-3-11解析:应该从比较A 、B 、C 三球的运动规律入手仔细观察照片可以发现,B 、C 两球在任一曝光瞬间的位置总在同一水平线上,说明平抛运动物体B 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特点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同;而A 、B 两小球在任一曝光瞬间的位置总在同一竖直线上,说明平抛运动物体B 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特点与匀速直线运动相同所以,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答案: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t 、3t 内竖直下降的距离之比为_________,通过的水平距离之比为_________解析: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则由h=21gt 2得t 、2t 、3t 内竖直下降距离之比为h 1∶h 2∶h 3=1∶4∶9,水平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由=v 0t 得1∶2∶3=1∶2∶3答案:1∶4∶9 1∶2∶311试根据平抛运动原理设计“测量弹射器弹丸出射初速度”的实验方案,提供的实验器材为:弹射器(含弹丸,如图6-3-12所示)、铁架台(带有夹具)、米尺图6-3-12(1)画出实验示意图;(2)认真安装弹射器;(3)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并在示意图中用字母标出)为_______;(4)由于弹射器每次射出的弹丸初速度不可能完全相等,在实验中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5)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及平抛运动的原理,可知使弹丸做平抛运动,通过测量下落高度可求出时间,再测出水平位移可求出其平抛的初速度答案:1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2弹射器必须保持水平,以保证弹丸初速度沿水平方向;3应测出弹丸下降的高度和水平射程,如图所示;4在不改变高度的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水平射程,得出水平射程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5因为221gt y =,所以g y t 2=;又=v 0t,得:g y x t x v /20==12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 cm 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6-3-13中a 、b 、c 、d 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 0=__________(用L 、g 表示),其值是__________图6-3-13解析: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c=cd 知,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相等,设为T ,竖直方向相邻两点间隔之差相等,Δ=L ,则Δ=at 2得:L=内,水平位移为=2L 知v 0=Lg g L L T s 2/2===2×8.91025.12⨯⨯- m/=0.70 m/答案:Lg 2 0.70 m/13某同学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没有记下小球的抛出点(空间坐标系原点O )和沿竖直方向的O 轴,只画出了与初速度方向平行的O 轴和一段小球运动的轨迹,如图6-3-14所示如何只用一把刻度尺进行测量,从而求出小球抛出时的速度图6-3-14解析:在轨迹曲线上取A 、B 、C 三点,使相邻两点间的轴方向上的距离相等,即AB =BC =Δ,则从A 到B 和从B 到C 所用时间相等,设为T ,则在竖直方向A 和B 两点间的距离AB 与B 和C 两点间的距离BC 之差BC -AB =gT 2,则T=g y y AB BC -由平抛运动水平方向(轴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有v 0=Δ/T=Δ/gy y AB BC -,由上式可知,只要用直尺测出Δ、BC 、AB ,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 0142022全国理综Ⅱ如图6-3-15所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道ABC ,其半径R =0.5 m ,处放一小物块,给它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 0=5 m/,结果它沿CBA 运动, 通过A 点,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D 点,求C 、=10 m/2图6-3-15解析:本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据此我们可以求解A 处的速度,小物块由A 点水平抛出做平抛运动,依据A 的高度可以求取平抛运动的时间,从而求得水平位移,即C 、D 间的距离设小物体的质量为m,经A 处时的速度为v ,由A 到D 经历的时间为t ,有222121mv mv =2mgR ① 2212gt R = ② =vt ③ 由①②③式并代入数据得=1 m。
新疆吐鲁番地区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考试(备考卷)完整试卷
新疆吐鲁番地区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考试(备考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以下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B.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C.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不一定指向圆心D.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变化的运动第(2)题一个质点在恒力F的作用下由O点开始运动,在O、A两点的速度方向如图所示,在A点的速度方向与x轴平行,则恒力F可能( )A.沿x轴正方向B.沿x轴负方向C.沿y轴正方向D.沿y轴负方向第(3)题小明测得兰州地铁一号线列车从“东方红广场”到“兰州大学”站的图像如图所示,此两站间的距离约为( )A.980m B.1230m C.1430m D.1880m第(4)题已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是平分线上的一点,,在四点分别固定四条长度均为的通电直导线,四条直导线都垂直于三角形所在平面,导线中的电流均为,电流方向如图所示,若导线在点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则放在点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和方向正确的是( )A.,沿方向B.,沿方向C.,沿方向D.,沿方向第(5)题在某装置中的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通过不可伸长的绝缘轻质细线,连接成边长为d的正三角形,如图甲所示。
小球质量为m,带电量为,可视为点电荷。
初始时,小球均静止,细线拉直。
现将球1和球2间的细线剪断,当三个小球运动到同一条直线上时,速度大小分别为、、,如图乙所示。
该过程中三个小球组成的系统电势能减少了,k为静电力常量,不计空气阻力。
则()A.该过程中小球3受到的合力大小始终不变B.该过程中系统能量守恒,动量不守恒C.在图乙位置,,D.在图乙位置,第(6)题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
某中学的科技小组设想嫦娥五号的登月轨道方案如图所示,环月轨道I为圆形轨道,环月轨道II为椭圆轨道,远月点记为P点,近月点记为Q点(图中未标出)。
湖南省永州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真题(备考卷)完整试卷
湖南省永州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真题(备考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我国的天宫空间站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
如图,若空间站离地球表面的高度约为400k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天员相对空间站静止时所受合力为零B.航天员在空间站内所受重力为零C.空间站相对地球表面是静止的D.空间站在轨运行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第(2)题如图所示,甲、乙、丙为三个光滑轨道,甲是水平轨道,乙是向下凹的圆弧轨道,丙是向上凸的圆弧轨道,三个轨道水平方向距离相同,图中虚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现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从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到达轨道的右侧,三个小球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轨道上的小球先到达右侧B.乙轨道上的小球先到达右侧C.丙轨道上的小球先到达右侧D.三个轨道上的小球同时到达右侧第(3)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射线对生命物质有较强的作用,过量的射线辐射会引起生物体的病变B.著名的月地检验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遵从相同的规律C.红外遥感技术利用了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的特点D.人类第一次实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产生碳原子核和中子第(4)题如图所示,在真空中固定两个等量的异号点电荷+Q和-Q,O点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MN为过O点的一条线段,且M点与N点关于O点对称。
P点与M点关于两点电荷的连线对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N两点的电势相等B.M、N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将试探电荷从M点沿直线移到P点的过程中,电荷所受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D.将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M点沿直线移到N点的过程中,电荷的电势能一直减少第(5)题绳上质点P在外力作用下从平衡位置开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绳上各点依次上下振动。
四川省资阳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考试(自测卷)完整试卷
四川省资阳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考试(自测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甲所示,一个上端开口内壁光滑的导热汽缸静止在地面上,一不计厚度的轻质活塞静止在汽缸正中央,下端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的初始压强为,温度为。
汽缸顶端两侧各有一个卡口,活塞到达顶端不会离开汽缸。
现对封闭气体用电热丝缓慢加热。
气体的压强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封闭气体对外放热B.当气体温度达到时,活塞到达汽缸顶端C.D.,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单位面积器壁的碰撞次数减少第(2)题如图,建筑工地上的打桩过程可简化为:重锤从空中某一固定高度由静止释放,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碰撞,并以共同速度下降一段距离后停下来。
则( )A.重锤质量越大,撞预制桩前瞬间的速度越大B.重锤质量越大,预制桩被撞后瞬间的速度越大C.碰撞过程中,重锤和预制桩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D.整个过程中,重锤和预制桩的总动量保持不变第(3)题2022年1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发表联合声明,表达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决心。
有关核反应和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弹是利用核聚变释放出核能,氢弹是利用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原理B.目前人类获得核能有两条途径,即裂变和聚变C.当铀块的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时就会发生链式反应放出巨大能量D.原子核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发生聚变,说明核聚变过程只能吸收能量第(4)题救援机器人的手臂前端装有铁夹。
在某次救援活动中,救援机器人用铁夹抓着两个重力都为G的水泥制品,使之保持静止状态,铁夹与水泥制品及水泥制品间的接触面竖直,如图所示。
若水泥制品受铁夹的最小压力为N时,才能使水泥制品不滑出铁夹,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A.两水泥制品间动摩擦因数B.两水泥制品间动摩擦因数可以求出C.铁夹与水泥制品间动摩擦因数D.铁夹与水泥制品间动摩擦因数第(5)题一游客在武夷山九曲溪乘竹筏漂流,途经双乳峰附近的M点和玉女峰附近的N点,如图所示。
湖南省永州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测试(自测卷)完整试卷
湖南省永州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测试(自测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7.0×104 J,气体内能减少1.3×105 J,则此过程( )A.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2.0×105 JB.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2.0×105 J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6.0×104 JD.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6.0×104 J第(2)题磁悬浮地球仪内部存在永磁铁,当底座通电后地球仪可以悬浮在空中,用手转动地球仪,可生动地展现地球在太空中的形态。
若用手触碰地球仪使其偏离平衡位置少许,底座中的霍尔元件能检测到磁场的变化,松手后,负反馈机制会使地球仪重新回到平衡位置不掉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仪悬浮时处于失重状态B.地球仪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C.地球仪能够持续转动是因为具有惯性D.地球仪利用磁场将南北极锁定,使其只能绕地轴旋转第(3)题如图乙所示为某小型发电站高压输电示意图,图甲为升压变压器输入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在输电线路起始端接入I、Ⅱ两个互感器,两互感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分别为200:1和1:20,电压表的示数为220V,电流表的示数为5A,两电表图中未标出,输电线路总电阻r=20Ω,所有变压器及互感器均视为理想变压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互感器I是电流互感器,互感器Ⅱ是电压互感器B.输电线路上损耗的功率为200kWC.升压变压器的匝数比为D.用户使用的用电设备增多,用户端电压U4保持不变第(4)题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的氢(设所有氢原子处于n=3的能级),氢原子吸收光子后,最多能发出频率为ν1、ν2、ν3、ν4、ν5、ν6、ν7、ν8、ν9、ν10、的十种光谱线,且ν1<ν2<ν3<ν4<ν5<ν6<ν7<ν8<ν9<ν10,已知朗克常量为h,则E的数值可能等于( )A.h(ν1+ν2)B.h(ν4—ν1)C.h(ν10-ν7)D.hν10第(5)题火星是近些年来发现最适宜人类居住生活的星球,我国成功地发射“天问一号”标志着我国成功地迈出了探测火星的第一步。
新疆吐鲁番地区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真题(备考卷)完整试卷
新疆吐鲁番地区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真题(备考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硼中子俘获疗法是肿瘤治疗的新技术,其原理是进入癌细胞内的硼核()吸收慢中子,转变成锂核()和α粒子,释放出γ光子。
已知核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释放的γ光子的能量为E0,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为B.核反应过程中亏损的质量会转化为能量C.核反应中释放出的核能为D.释放的γ光子在真空中的动量第(2)题已知氘核质量为,氚核质量为,氦核质量为,中子质量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取,氘核摩尔质量为,相当于。
关于氘与氚聚变成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式为B.氘核的比结合能比氦核的大C.氘核与氚核的间距达到就能发生核聚变D.氘完全参与聚变释放出能量的数量级为第(3)题如图甲所示是一个“简易电动机”,一节5号干电池的正极向上,一块圆柱形强磁铁吸附在电池的负极,将一段裸铜导线弯成图中所示形状的线框,线框上端的弯折位置与正极良好接触,下面弯曲的两端与磁铁表面保持良好接触,放手后线框就会转动起来。
该“简易电动机”的原理图如图乙所示。
关于该“简易电动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上往下看,该“简易电动机”逆时针旋转B.电池的输出功率大于线框转动的机械功率C.线框①、②两部分导线电阻在电路中是串联关系D.“简易电动机”由静止到转动起来的过程中,线框中的电流增大第(4)题如图所示,在水平直导线正下方,放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
现给直导线通以向左的恒定电流,不计其他磁场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磁针保持不动B.小磁针的N 极将向下转动C.小磁针的N极将垂直于纸面向外转动D.小磁针的N极将垂直于纸面向里转动第(5)题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等于0,加速度一定等于0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小,加速度一定小C.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一定大D.物体的速度在减小,加速度也一定在减小第(6)题一群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能发出多种不同频率的光,将这些光分别照射到图甲电路阴极K的金属上,实验只测得3条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模块第4章第2单元一、选择题1.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10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两球同时落到地面.则这个实验()图10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一条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二条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解析:该题考查对平抛运动及其分运动的理解,同时考查探究问题的思维能力.实验中A球做平抛运动,B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地说明A球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和B 球相同,而不能说明A球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对.答案:B2.从水平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B.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解析:在匀速飞行的飞机上释放物体,物体有一水平速度,故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C对D错;飞机的速度与物体水平方向上的速度相同,故物体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且相对飞机的竖直位移越来越大,A、B错.答案:C3.甲、乙两球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的不同位置,甲比乙高h,如图11所示,将甲、乙两球分别以v1、v2的速度沿同一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条件中有可能使乙球击中甲球的是()图11A.同时抛出,且v1<v2B.甲迟抛出,且v1>v2C.甲早抛出,且v1>v2D.甲早抛出,且v1<v2解析:两球在空中相遇,水平位移相等,即v 甲t 甲=v 乙t 乙,但t 甲>t 乙,则需要v 甲<v 乙,甲要早抛出才可以,故只有D 项正确.答案:D 4.一物体从某高度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大小为v ,则它运动的时间为( ) A.v -v 0g B.v -v 02gC.v 2-v 202g D.v 2-v 20g解析:物体平抛运动的时间t =v yg ,由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可知v y =v 2-v 20,故只有D 正确.答案:D5.物体做平抛运动,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的正切值tan θ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是下图所示中的(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的正切值tan θ随时间t 的变化的关系式.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tan θ=v y v 0=g v 0t ,因为gv 0为定值,则tan θ与t 成正比,故B正确.答案:B6.如图12所示,高为h =1.25 m 的平台上,覆盖一层薄冰,现有一质量为60 kg 的滑雪爱好者,以一定的初速度v 向平台边缘滑去,着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45°(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由此可知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图12A .滑雪者离开平台边缘时的速度大小是5.0 m/sB .滑雪者着地点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是2.5 mC .滑雪者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0.5 sD .着地时滑雪者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是300 W 解析:着地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45°,故v y =v 0=2gh =2×10×1.25 m/s=5.0 m/s ,A 正确;x =v 0t =v 02h g =5×2×1.2510 m =2.5 m ,B 正确;飞行时间t =2hg=0.5 s ,C 正确;着地时滑雪者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P =mg v y =60×10×5.0 W =3000 W ,D错误.答案:D7.如图13所示,在同一竖直面内,小球a 、b 从高度不同的两点(h a >h b )分别以初速度v a 和v b 沿水平方向抛出,经过时间t a 和t b 后落到与两抛出点水平距离相等的P 点.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图13A .t a >t b ,v a <v bB .t a >t b ,v a >v bC .t a <t b ,v a <v bD .t a <t b ,v a >v b解析:由于物体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h =12gt 2,t =2hg,因h a >h b ,故t a >t b ;因t =xv ,由于水平方向x a =x b ,t b <t a ,所以v b >v a ,故A 项正确.答案:A8.如图14所示,在一次空地演习中,离地H 高处的飞机以水平速度v 1发射一颗炮弹欲轰炸地面目标P ,反应灵敏的地面拦截系统同时以速度v 2竖直向上发射炮弹拦截,设拦截系统与飞机的水平距离为x ,若拦截成功,不计空气阻力,则v 1、v 2的关系应满足( )图14A .v 1=v 2B .v 1=Hxv 2C .v 1=H x v 2D .v 1=xHv 2解析:炮弹拦截成功,即两炮弹同时运动到同一位置,设此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为h ,则x =v 1th =v 2t -12gt 2H -h =12gt 2由以上各式联立解得:v 1=xHv 2答案:D9.如图15是某次实验中用频闪照相方法拍摄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如果图中每个方格的边长l 表示的实际距离和闪光频率f 均为已知量,那么在小球的质量m 、平抛的初速度大小v 0、小球通过P 点时的速度大小v 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g 这四个未知量中,利用上述已知量和图中信息( )图15A .可以计算出m 、v 0和vB .可以计算出v 、v 0和gC .只能计算出v 0和vD .只能计算出v 0和g解析:竖直方向:据Δy =5l -3l =gT 2可求出g ;水平方向:v 0=x T =3lT,P 点竖直方向分速度v y =v =3l +5l 2T,故P 点速度大小v =v 20+v 2y ;无法求出小球质量m .故B 正确. 答案:B 二、计算题10.用下述方法可测出子弹的速度:让子弹水平射出,在离枪口A 水平距离为x 远处竖直立两块相距ΔL 的薄纸,测出薄纸上两弹孔的竖直距离Δh ,则可求得子弹的速度,如图16所示,子弹的速度为多大?图16解析:设AC 竖直间距为h ,子弹过B 点有:h -Δh =12g (x 2v 0)①子弹过C 点有:h =12g (x +ΔL v 0)2②由①②得v =gΔL Δh +(x +ΔL2)答案:gΔL Δh +(x +ΔL2)11.一架飞机以恒定的速度沿水平方向飞行,距地面的高度为H =500 m ,在飞行过程中释放一个炸弹,炸弹着地时即刻爆炸,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小为13km/s ,炸弹受到的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从释放炸弹到飞行员听到爆炸声经过的时间t =13 s ,求(1)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2)炸弹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解析:(1)炸弹在空中做平抛运动,沿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时间为t 1=2Hg=2×50010s =10 s ,因此可知炸弹落地爆炸后声音的传播时间为t 2=(13-10) s =3 s ,声音沿直线传播距离为x =v 声t 2=1000 m ,炸弹落地时飞机在其正上方500 m 处.由几何关系可知:在炸弹落地后的3 s 内飞机飞行的水平距离为:x =L 2-H 2=500 3 m =866 m所以飞机的飞行速度为:v =xt 2=288.7 m/s(2)炸弹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与飞机速度相同.设落地时的速度为v ′,则由 v y =2gHv ′=v 2+2gH =305.5 m/s. 答案:(1)288.7 m/s (2)305.5 m/s12.国家飞碟射击队在进行模拟训练时用如图17所示装置进行.被训练的运动员在高H =20 m 的塔顶,在地面上距塔水平距离为l 处有一个电子抛靶装置,圆形靶可被以速度v 2竖直向上抛出.当靶被抛出的同时,运动员立即用特制手枪沿水平方向射击,子弹速度v 1=100 m/s.不计人的反应时间、抛靶装置的高度及子弹在枪膛中的运动时间,且忽略空气阻力及靶的大小(g 取10 m/s 2).图17(1)当l 取值在什么范围内,无论v 2为何值靶都不能被击中? (2)若l =100 m ,v 2=20 m/s ,试通过计算说明靶能否被击中?解析:(1)若抛靶装置在子弹的射程以外,则不论抛靶速度为何值,都无法击中.H =12gt 2, x =v 1tl >x =v 12Hg=200 m即l >200 m ,无论v 2为何值都不能被击中.(2)若靶能被击中,则击中处应在抛靶装置的正上方,设经历的时间为t 1,则:l =v 1t 1,t 1=l v 1=100100s =1 s.y 1=12gt 21=12×10×12 m =5 m y 2=v 2t 1-12gt 21=20×12 m -12×10×12m =15 m. 因为y 1+y 2=5 m +15 m =20 m =H, 所以靶恰好被击中. 答案:(1)l >200 m (2)恰好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