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代数第二版课件§4[1].6_初等矩阵
高等代数PPT (15)
第一章矩阵及其初等变换1.2 Gauss消元法与矩阵的初等变换1.2.4初等矩阵四. 初等矩阵例1.112006000013015422A212645230100252100026013045 25230451030125002010126530140 1325141625221,2A 单位阵行左乘互换所得矩阵1,2A 的将行互换25A 单位阵行左乘所得矩阵25A 将的行153A 单位阵行倍乘加到第左行153A 的行倍加到第将行初等矩阵: 对单位矩阵作一次初等变换所得到的矩阵i 行j 行三种初等矩阵:1111111001ij P,,j i j i 行互单换位阵的列互换i 行i 行j 行1111ij P c c11i P c c0ci i c c 行单位阵的列i c j j c i 行加到行单位阵的列加到列定理:对A 作一次行(列)初等变换, 相当于在A 的左(右)边乘上相应的初等矩阵.左乘行右乘列应用:1.A 经有限次行初等变换得B , 则存在有限个初等矩阵E 1, …, E k , 使得2.A 经有限次列初等变换得B , 则存在初等矩阵E 1, …, E k , 使得3. A 经有限次初等变换得B , 则存在初等矩阵P 1, …, P k , Q 1, …, Q t 使得12kB AE E E 111k k k B P P AQ Q Q 11k k B E E E A例2.设矩阵则B = ( )111213131211122122232322212231323333323132,,a a a a a a a A a a a B a a a a a a a a a a a123110100001010,110,010,001001100P P P23133123A P APB AP PC AP PD AP P 分析:A B 经由列初等变换得到B A 右乘列变换相应的初等矩阵1121,1,3A A A 将的第列加到第列得再将的列互换i P右乘对应列变换12:1P 第列加到第列21:2P 第列加到第列31,3P :列互换12,A AP 1323B A P AP P。
高等代数第4章矩阵1,2,3节
B 18 6,
例
1 4 T A 2 5 ; 2 8
18 B . 6
T
转置矩阵的运算性质
1 A
T T
A;
T
2 A B AT BT ;
a11 a 21 A a m1
a12 a 22 am1
a1 n a2n a mn
x1 x2 X , xn
b1 b2 B . bm
性质:1.( AB)C A( BC )
2.k ( AB) (kA)B A(kB) 3. A( B C ) AB AC ( B C ) A BA CA
4. Em Amn Amn , Amn En Amn
5.( kEm ) Amn kAmn , Amn ( kEn ) Amn
全相等
k 0 0 0 k 0 的方阵, 称为数量矩阵. (8)形如 记作 kE (或kEn ). 0 0 k
(9)方阵
1 0 0 0 1 0 E En 0 0 1
4.2.2 矩阵的数乘
数k与矩阵A的乘积记作kA, 规定为
ka11 ka12 ka1n ka21 ka22 ka2 n kA [kaij ] . kam1 kam1 kamn 性质: 1.1的数乘:1 A A 2.数乘结合律: ) A k (lA) (kl 3.数乘分配律: l ) A kA lA (k
定义n阶方阵的k次幂为: Ak AA A 显然: Ak Am Ak m k个A
高等代数课件PPT之第4章矩阵
0
1
–1
–1
0
1
1
–1
0
石头 剪子 布
乙方
石头 甲
剪子 方
布
0 1 1 答案 : 1 0 1 .
1 1 0
2.矩阵的线性运算(矩阵加法、 数乘) (1)矩阵相等
定义 设有两个m×n矩阵
a11
A
a21
am1
a12 a22
am2
总利润:862.5元
C矩其(1阵中)定AA义c与Baaij 12B设11的a矩i1乘baa阵 1积12j22是a一Ai 2b个2 jmaaa×i 12j ssnm矩sa阵,bbiBs12b11sCj bbbi12sj22ascinki b.j kjmbbn12nn,
a m1 i
a1m,22,, m; aj ms1,2,bs,1n
矩阵,也就是一个数.
4 1 0
例8
求
矩
阵A
1 2
0 1
3 0
21与B
1
2
1
1 0 3
3的 1
乘 积AB.
4
解
4 1 0
C AB
1 2
0 1
3 0
1
2
1
2
1
1 0 3
3 1 4
14 01 32 11 11 01 30 13 10 0 3 31 14
24 11 0 2 21
30
32
34
利润矩阵
由已知得
B
15
17.5
20
1220.5
总3.问A利B题2333润80241W:10521的这2L18330销一C售天31560F8利内7B1106.润,O5 总最0322B2和A小5711是号1.22这275500..多55牛里 设9少仔为7A.?裤5A23915872778.05..65521432.5(
高等代数ppt课件
2)如果g(x) ︳f(x),那么g(x)就是f(x)与g(x)的一个最大公因式;
§4.2 最大公因式
一、最大公因式的概念
1、公因式:如果多项式(x) 即是 f (x)的因式,又是g(x)的因式, 则称(x)为 f (x) 和 g(x) 的公因式。
3) f (x)g(x) = g(x) f (x);
4) (f (x)g(x)) h(x)=f (x)(g(x) h(x)); 5) f (x)(g(x)+h(x))=f (x)g(x)+f (x) h(x).
关于多项式的和与积的次数,我们有
引理4.1.1 设f (x),g(x)是F[x]中非零多项式.则 (i) 当f (x)+g(x)≠0时,
deg( f (x)+g(x))≤max{deg f (x),deg g(x)}. (ii) deg( f (x)g(x)) = deg f (x)+deg g(x). 推论4.1.2 设f (x), g(x) , h(x) ∈F[x]. (i) 如果f (x) g(x)=0,那么f (x) =0,或者 g(x)=0; (ii) 如果f (x) g(x) = f (x) h(x),且f (x)≠0,那么g(x) =h(x).
这里当m<n时, bm+1=…=bn= 0.
多项式f (x)与g(x)的积f (x)g(x)是指多项式 c0+c1x+c2x2+…+ckxk+…+cn+mxn+m,
其中 ck= aibj i jk
k=1,2,3, …,n+m.
对多项式g(x) = b0+b1x+b2x2+…+b m1x m1+bmxm, 所谓g(x) 的负多项式-g(x) 是指多项式
高等代数-高代矩阵
解法2
1
( AB)T
BT AT
7
4 2 2 2 0 0
1 0 17 3 14 13 .
1 3 1 1 2 3 10
48
四、对称矩阵和反对称矩阵
设 A为n阶方阵
A为对称矩阵
AT A
A为反对称矩阵 AT A
aii 0
aij a ji aij a ji
49
? 注:A, B是对称矩阵,AB是对称矩阵
(A
B)k
Ak
C
1 k
Ak
1
B
Ck2 Ak2B2
...
Bk
AB BA .
35
例5
设
A
0
1
0 1 ,
求 Ak .
0 0
解
A2
0
1
0
10
1
0 1
0 0 0 0
2 2 1 0 2 2 .
0
0
2
36
2
A3 A2 A 0
2 2
1 1 2 0
y1 a11x1 a12 x2 a1n xn ,
y2 a21x1 a22 x2 a2n xn ,
ym am1 x1 am2 x2 amn xn .
表示一个从变量x1, x2,, xn 到变量 y1, y2,, ym的 线性替换. 其中aij为常数.
16
y1 a11x1 a12 x2 a1n xn ,
a12 a22
a1n a2n
ann
a11
a21 a22
.
an1 an2 ann
i j, aij 0
i j, aij 0
14
三、矩阵与线性变换
高等代数第四章 矩阵PPT
矩阵的定义
定义1 由 m n个数aij i 1,2, ,m; j 1,2, ,n
排成的m行n 列的数表
a11 a12 L
a21
a22
L
M M
am1
am2
L
a1n
a2n
M
amn
称为 m n矩阵. 简记为 A Amn
aij
mn
aij
.
这m n个数称为A的元素,简称为元.
高等代数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第四章 矩 阵
1、矩阵概念的一些背景
矩阵是线性代数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也 是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武 器之一。
2020/3/25
第四章 矩阵
1 1
高等代数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矩阵在密码学中的应用实例 古罗马皇帝恺撒首先使用了这样一种密码:在保 留明文中的大小写、空格及标点符号的前提下, 把明文中的每一个字母转化为英文字母表中的第 4个字母。人们为了纪念恺撒德,就把这种密码 称为恺撒密码。但是恺撒密码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即每个字母与经过转化后的字母分别在明文和密 文出现的频率是相通的。1929 年,Hill 提出了 一种克服恺撒密码缺陷的密码,该密码以矩阵变 换的方法建立字母组间的对应关系,该方法的诞 生从此使密码学进入了以数学方法处理问题的新 阶段。
b2n M bsn
称为A和B的和,记为C=A+B。
注 1)矩阵的加法就是矩阵对应的元素相加。相加 的矩阵必须要有相同的行数和列数
2)矩阵加法满足
结合律:A+(B+C)=(A+B)+C; 交换律: A+B=B+A。
2020/3/25
高等代数课件PPT之第1章多项式
2.多项式的运算 设f (x),g(x)为数域P上的一元多项式,不妨令
f ( x ) ai x i , g( x ) b j x j
n m i 0 j 0
加法: f (x)g(x) (ai bi ) x i , 当n m 乘法:f (x)g(x) anbm x n m (anbm1 an1bm ) x n m1 a0b0
其中r(x)=0或 (r(x))< ( g(x) ).
余式
称上式中的q(x) 为g(x) 除f (x)的商, r(x)为g(x) 除f (x)的余式.
(带余除法)定理证明
存在性 若f(x)=0 , 取q(x)=r(x) =0即可.以下设f (x)0. (f(x))=n,( g(x) )=m. 对 f (x) 的次数n作数学归纳法. 当n<m时,取q(x)=0, r(x) = f (x), 有 f (x) = q(x) g(x) + r(x) ,结论成立.
例1
a b 2 (a、b是有理数)的数 所有形如 Q( 2 ) . 构成一个数域
(ii)对四则运算封闭.事实上
解 (i) 0,1 Q( 2 );
, Q( 2 ),设 a b 2 , c d 2 , 有 (a c) (b d ) 2 Q( 2 ) (ac 2bd) (ad bc) 2 Q( 2 ) 设 a b 2 0,则a b 2 0且 c d 2 (c d 2)(a b 2) a b 2 (a b 2)(a b 2) ac 2bd ad bc 2 2 2 Q( 2) 2 2 a 2b a 2b
i 0
n m s0
高等代数(绪论)讲解PPT课件
开方术”里,充分研究了数字高次方程的求正根法,
也就是说,秦九韶那时候就得到了高次方程的一般
解法。
17
2020年9月28日
在西方,直到十六世纪初的文艺复兴时期,才由 有意大利的数学家发现一元三次方程解的公式—— Cardan公式。
在数学史上,三次方程的根的公式应归功于从 1496到1526年在意大利的波伦亚(Bologna)大学当教 授的Scipione del Ferro.他发现的精确年代并不知道, 但是我们知道在1541年前不久,意大利数学家塔塔里 亚(Niccolo Tartaglia)或许已知道有del Ferro的解但又 独自地发现了它。
序结构: 集合上的顺序关系,----如: 数的大小, 个子的高矮等 → 序代数, 格论等;
拓扑结构: 集合上连续性等----如: 曲线与直线 的关系 →数学分析,点集拓扑,代数拓扑等
三大结构的相互重叠, 组合构成各个不同 的数学分支,构成现代数学这座高楼大厦.
10
2020年9月28日
数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科学世界中拥有100多 个主要分支学科的庞大的“共和国”。
2020年9月28日
高等代数
1
任课教师
汪仲文,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数统学院副院长, 喀什师范学院首届“教学名师” 。
本科,1994年毕业于喀什师范学院数学系
硕士,2006年毕业于新疆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博士, 201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办公地点:3号楼210室 办公电话:2891005 电子信箱:
12
2020年9月28日
二、代数发展简史
“代数”一词最初来源于公元9世纪阿拉伯数学家、
天文学家阿尔•花拉子米(约780-850,唐朝)一本著
代数方法 第四章__高等代数选讲之矩阵
分析 因为可逆矩阵的定义式是矩阵相乘可交换次序 的等式,所以可将等式进行恒等变形,变成 CD E(或
DC E )的形式,此时有 DC E(或 CD E )。利用 此可证明矩阵乘积可交换的命题。
由 AB A B 得 AB A B O ,即 AB A B E E 于是有 A E B E E 证 因为 A E 与 B E 为 n 阶方阵,则由上式知 A E 可逆 且 B E 为 A E 的逆矩阵,从而有 B E A E E 即 BA A B E E 故
A
k T
k
T
k 1
T T
k 1
A
注
当 A 可分解为 A T 时,可知 r A 1.
方法4 分块对角矩阵求方幂:对于分块对角矩阵
A1 A AN A1k 有 Ak
A' A, AA' A2 0
2 2 a11 a12 a12n 0 2 2 2 a21 a22 a2 n 0 则有 2 2 2 an1 an 2 ann 0
又 aij R 则有 aij 0, i, j 1,2,n
xy y2 yz
xz 1 1 1 yz 1 1 1 z 2 1 1 1 1,于是 T x2 y 2 z 2 3.
例2.
12
13
14
15
AB 例3、设 A, B 为 n 阶方阵,且 AB A B ,证明: BA.
3
T 例3、设 A 是 n 阶矩阵,满足 AA E,且 A 0 ,
高等代数课件
对于一个线性变换,如果存在一组基 使得该线性变换在这组基下的矩阵表 示是恒等变换,那么这组基是这线性 变换的一个基底。
CHAPTER 02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的秩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高斯消元法
通过消元将线性方程组转化为求解单变量方程,是求解线性方程 组的基本方法。
克拉默法则
适用于系数行列式不为零的线性方程组,通过展开式求解。
特征值的计算方法与性质
计算方法
特征多项式f(λ)=|λE-A|,其中E为单位矩 阵,A为给定矩阵。通过求解f(λ)=0得到 的根即为特征值。
VS
性质
特征多项式f(λ)的根即是特征值,f(λ)的阶 数即是矩阵A的阶数。f(λ)无重根,则A有 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特征向量的应用与性质
应用
在矩阵理论中,特征向量的应用广泛,如求解线性方程组、判断矩阵的稳定性、求矩阵的秩等。
性质
对于可逆矩阵A,其逆矩阵的特征向量是A的特征向量的倍数。对于相似矩阵,它们的特征向量是相互正交的。
CHAPTER 04
行列式与高阶矩阵
行列式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行列式是n阶方阵所有行列的n个代数余子 式的乘积之和,具有丰富的性质。
详细描述
行列式是一种特殊的n阶方阵的函数,其值 按照排列方式决定。行列式的定义可以推广 到任意阶数。行列式具有以下性质
递推公式法:利用递推公式,将高阶行 列式转化为低阶行列式,以便计算。
行列展开法:利用代数余子式的性质, 将行列式按照某一行或某一列展开,转 化为低阶行列式,以便计算。
详细描述
化简法:利用行列式的性质,化简行列 式,将其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以便计 算。
高阶矩阵的运算与性质
线性代数(第二版)第一节矩阵的概念
含 0 和 1 . 如果 F 中的任意两个数(这两个数也可以 相同)的和、差、积、商(除数不为零)仍然是 F 中的数
则 F 就称为一个数域.
根据上面的定义,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不是一个 数域,因为任意两个整数的商(除数不为零)不一定是 整数. 而由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Q、全体实数组成 的集合 R 和全体复数组成的集合 C 都是数域,分别 称为有理数域、实数域和复数域. 在本书中主要涉及 的数域是实数域 R,故若无特别说明,各章中所涉及 的数均为实数. 若是指任意数域,则用 F 表示.
为零矩阵, m n 零矩阵记为 Om n ,在不会引 起混淆的情况下,也可记为 O.
(3) 方阵
行数和列数相同的矩阵称为方阵.例如
a11
A
a21
a12
a22
a1n
a2
n
.
an1 an2 ann
A 称为 n n 方阵,常称为 n 阶方阵或 n 阶矩阵, 常简记为 A= ( aij )n .
(4) 对角矩阵 主对角线上的元不全为零,其余的元全都为 零的方阵称为对角矩阵,如
a11
A
a22
.
ann
主对角线
为 n 阶对角矩阵, 其中未标记出的元全为零, 即 aij = 0 , i j , i, j = 1, 2, … , n ,
对角矩阵常记为 A = diag( a11 , a22 , … , ann ). 例如
1 .1 所 示 .
成绩 学生
课程
表 表 1 1 .. 1 1 数学
期 期 末 末 考 考 试 试 成 成 绩 绩 表 表语文英语 Nhomakorabea甲
高等代数第二版课件§4[1]4_矩阵的逆资料
,且
1
A
T 1
A
E,
1 T
.
证明:
A
T
T
A
1
T
AHale Waihona Puke AT E
T
A
1
A
A
1 T
.
(5) 若
A
可逆,则有
1
1
1 A
A
1
.
1
证明: A A
E A A
1
1 A
1
A
.
(6) 若A可逆,则 (7) 若A可逆,则
A
亦 可逆,且
1
使得
AA
1
1
A
A E,
则矩阵 A
称为 A 的可逆矩阵或逆阵.
一、可逆矩阵的概念
定义 设A为n级方阵,如果存在n级方阵B,使得
AB=BA=E
则称A为可逆矩阵,称B为A的逆矩阵.
注: ① 可逆矩阵A的逆矩阵是唯一的,记作
② 可逆矩阵A的逆矩阵
A
1
1
A
1
.
也是可逆矩阵,且
A
1
*
2)
A a 1a 2
an ,
,n)
∴ 当 ai 且由于
a1 a2
0 ( i 1, 2 ,
时,A可逆.
1 a 1 1 a2 an
an .
1
1 1
E 1
A
1
BA
1 2 2 1
1 . 2
高等代数4.6 初等矩阵
主要内容
一、初等矩阵的定义 二、初等矩阵的性质 三、两个矩阵的等价关系 四、求逆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法
这一节我们来建立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矩阵乘法 的联系,并在这个基础上,给出用初等变换求逆矩 阵的方法.
1/ 66 4/33 5/ 66
731///212212.
例 5 用初等行变换法解矩阵方程
AX = B ,
其中
5 1 5
8 5
A 3 3 2 , B 3 9 .
解
1 2 1
0 0
5 1 5 8 5 (A| B) 3 3 2 3 9
在第二章第五节我们看到,用初等变换可以化 简矩阵. 如果同时用行与列的初等变换,那么还可 以进一步化简. 为了方便,我们引入:
三、两个矩阵的等价关系
1. 定义
定义 14 矩阵 A 与 B 称为等价,如果 B 可以
由 A 经过一系列初等变换得到. 记为 A ~ B .
2. 等价关系的性质 (i) 反身性 A ~ A; (ii) 对称性 若 A ~ B, 则 B ~ A; (iii) 传递性 若 A ~ B, B ~ C, 则 A ~ C.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有初等矩阵 P1 , … , Pl , Q1,…,Qt 使
A = P1 P2 … Pl B Q1 Q2 … Qt .
(1)
n 级可逆矩阵的秩为 n ,所以可逆矩阵的标准 形为单位矩阵;反过来显然也是对的. 由 (1) 即得
定理 6 n 级矩阵 A 为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矩阵等价的有关结论
1) 定理5 任一 s n 矩阵 A 都与一形式为
0 1 0 0 0 0 0 0 0 Er 0 0 0 0 0
1 0 0
的矩阵等价,称之为 A 的标准形, 且主对角线上1 的个数 r 等于R(A)(1的个数可以是零).
三、利用初等变换求逆阵
原理: 当 A 0时,由 A P1 P2 Pl,有
Pl 1 Pl 1 P11 A E , 及 1 Pl 1 Pl 1 P11 A E 1 Pl 1 Pl 1 P11 E A1 , 1
Pl 1 Pl 1 P11 A Pl 1 Pl 1 P11 E 1 1
一、初等矩阵 二、等价矩阵 三、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
一、初等矩阵
定义 由单位矩阵 E 经过一次初等变换得到的
矩阵,称为初等矩阵.
三种初等变换对应着三种初等方阵:
1. 对调两行或两列; 2. 以数 k 0 乘某行或某列; 3. 以数 k 乘某行(列)加到另一行(列)上去.
1、 对调两行或两列
E A 1
即对 n 2n 矩阵 ( A E ) 施行初等行变换, 当把 A 变成 E 时,原来的 E 就变成 A1 .
1 例1 设 A 2 3 1 解 A E 2 3
2 3 2 1 , 求 A 1 . 4 3 2 3 1 0 0 2 1 0 1 0 4 3 0 0 1
推论1 两个 s n 矩阵A、B等价 存在 s 级可逆矩阵P及 n 级可逆矩阵Q, 使 B PAQ.
由此得定理5的另一种叙述: 对任一 s n 矩阵A,存在可逆矩阵 Pss , Qnn , 使
E 0 PAQ r ,其中 r R( A) . 0 0
推论2 可逆矩阵可经一系列初等行(列)变换化成 单位矩阵.
1 1 k 第i行 P ( i , j ( k )) 第j行 1 1
(倍数加)
初等矩阵的性质
1 初等矩阵皆可逆,且 其逆仍为初等矩阵.
P ( i , j )1 P ( i , j ),
1 P ( i ( k )) P ( i ( )), k
1 i A j m
k j j m
1
另两种情形同理可证.
具体的左右乘与初等行列变换的关系如下.
P ( i , j ) A : 对换 A 的 i , j 两行; AP ( i , j ): 对换 A 的 i , j 两列. P ( i ( k )) A :用非零数 k乘 A 的第 i 列; AP ( i ( k )) :用非零数 k 乘 A 的第 i 列.
1 r1 2r3 0 r2 5r3 0 1 r2 2) ( 01 A r3 1) ( 0
以数 k 0 乘单位矩阵的第期 i 行 ( ri k ), 得 初等矩阵
1 1 P ( i ( k )) k 1 1
பைடு நூலகம்第i 行
(非零乘)
3、以数k 0乘某行(列)加到另一行(列)上去
以 k 乘 E 的第 j 行加到第 i 行上 ( ri krj ) [或以 k 乘 E 的第 i 列加到第 j 列上 (c j kci ),
A P ( i , j( k )) A : 的第 j 行乘以 k加到第 i 行 ;
AP ( i , j( k )) :A 的第 i 列乘以 k 加到第 j 列.
二、等价矩阵
定义 若矩阵B可由A经过一系列初等变换得到,
则称A与B等价的. 注: ① 矩阵的等价关系具有: 反射性、对称性、传递性. ② 等价矩阵的秩相等.
2) 矩阵A、B等价
存在初等矩阵 P1 , P2 , , Ps , Q1 , Q2 , , Qt , 使
B P1 P2 Ps AQ1Q2 Qt .
3) n 级方阵A可逆
A的标准形为单位矩阵E.
A与单位矩阵E等价.
4) n 级方阵A可逆
定理6
A能表成一些初等矩阵的积, 即 A Q1Q2 Qt .
1
P ( i , j ( k ))1 P ( i , j ( k )).
2. 引理:
设A是m n矩 阵, 对 施 行一 次初 等行 变换 , A 相 当于 在 的 左边 乘一 个相 应的 阶 初等 矩阵 ; A m 对A施 行一 次初 等列 变换 , 当于 在 的 右边 相 A 乘 一个 相应 的 阶 初等 矩阵 。 n
对调 E 中第 i , j 两行,即 ( ri r j ),得初等方阵
1 1 0 1 1 P (i , j ) 1 1 0 1 1
第i 行
第 j 行
(交换)
2、以数 k 0 乘某行或某列
证明: 具体验证即可
设A按行分块,对 施行倍加变换,将 的第j行 A A k倍加到第 行上,即 i
1 i k j ri kr j j m 1 1 i i 1 k P i , j(k ) A j 1 1 m
1 2 3 1 0 0 r r r2 2r1 1 2 0 2 5 2 1 0 r3 3r1 0 2 6 3 0 1 r3 r2
r1 r2
r3 r2
1 0 2 1 1 0 r 2r 3 1 0 2 5 2 1 0 0 0 1 1 1 1 r2 5r3 0 0 1 3 1 1 3 3 23 1 1 2 0 0 1 0 0 1 1 03 0 12 1 2 r 2) 2 ( 6 5 ( r3 1) 1 1 3 2 2 5 5 3 . 2 12 1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