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革命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在经历了19世纪的苦难与动乱之后,20世纪的中国进入到一个革命的时代,一个波澜迭起的革命时代。
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先后被革命浪潮所掀翻,退出历史舞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出现稳定局面,由此走上了稳步开展的道路。
革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回首百年,有人感慨,如果走代价较小的改进之路该有多好,遂有“辞别革命”之说,亦有提倡“回到康有为”“回到孔孟道统”等等说法。
然而,历史选择并非由一个理想化的愿望所决定,任何事后的讨论都应该回归历史现场,观察其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其影响,而不应脱离具体时空作臆测与推理。
革命不是人为的任意选择一般而言,在社会轉型过程中,改进总是比革命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
因此,选择改进、防止暴力对抗为一般常情。
然而,古今中外的历史说明,革命与改进的发生皆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不取决于个人或群体的良好愿望。
当社会矛盾锋利到改进缺乏以应对时,革命便不可防止地发生了。
当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之时,革命又绝非任何好事者所能煽动。
20世纪中国革命思潮的兴起与开展,并成为一波波不可阻遏的洪流,并不是中国人有激进的偏好,也不是少数人煽动所致,而是由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所面临的危机所触发的。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陆沉,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外不能抵抗强敌,内不能维持民生,国家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历史是给了改进时机的。
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到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再到辛丑之耻后的清末新政,清朝统治者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自救运动,试图通过局部的改进来挽救将倾之大厦。
客观地说,清末十年的改进不能说毫无成就。
然而,清政府的改进和社会期待落差巨大。
清政府期望通过细枝末叶的改进,将无所不包的君权法制化,为专制君权披上现代的外衣。
1908年8月公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赋予了皇帝极大权力。
1911年5月“皇族内阁”的出台,那么向社会公开了清廷皇族的集权之心,使人们对预备立宪的前途丧失信心。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应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对中国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一、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打击,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们获得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力,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谁想做皇帝和复辟帝制,都会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二、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三、辛亥革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设工厂,开银行成为社会风气,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在短短几年内有了显著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逐渐发展壮大。
四、促进社会风气,风俗习惯和思想方面的积极转变。
皇权神圣被打破,民族意识觉醒,社会新风气正逐渐养成。
五、推动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高涨。
辛亥革命使更多亚洲被压迫的民族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统治,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但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仍是不彻底的胜利,最终还是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控制着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一项——民族主义。
而民权,民生却没有真正付诸实践。
而民族主义也只是完成了“驱除鞑辱”一项,其他帝国主义势力却没触动。
这给了封建军阀袁世凯勾结帝国主义,达到其复辟帝制的企图,使他们有机可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失败。
二、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缺乏具体行动。
没有提出明确反帝口号,幻想以妥协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支持。
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换取支持。
而且革命目标只限于清帝,“清帝退位”就专制已除,给袁世凯有机可乘,对反封建不彻底。
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精选】
历史史观的总结归纳近几年我国引进了多种史观来纠正我们过去历史研究的弊端,这些史观被大量的运用到我们的历史教学中,高考题中也出现了大量与之有关的题目,因此影响了我们备考的方向,在这里我将各种史观及典型的题目总结如下:一、现代化范式(现代化史观)的主要观点及典型试题1、主要观点现代化范式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
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要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2、用“现代化范式”指导的命题“现代化史观”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总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
在我国,现代化史观的创立者是已故著名史学家罗荣渠先生。
罗先生指出: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具体地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进程(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95页)。
例题1,2011年滨州二轮模拟.(25分)一般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变化,同时也是世界化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大批技术发明者、新机器的制造者。
这与英吉利民族特有的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材料二“……我们将看到,尽管产业革命开始在英国(而且就是在那里,也只是一部分地区),那并不是由于英国人的大智大勇、善于创新和经营有道,相反却是印度、中国、和新大陆殖民地等全球发展的结果。
换言之,产业革命是全球各种力量的历史产物。
如何看待近代的革命与改良
如何看待近代的革命与改良在近代中国,革命和改良是两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效果。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革命和改良都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意义。
首先,革命和改良都是为了回应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历史性挑战。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革命和改良都是为了寻找解决这些危机的途径而提出的。
革命主张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一个新的政治制度,以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而改良则主张在不改变现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渐进的改革措施,逐渐完善现有制度,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国民素质。
虽然革命和改良的手段和方法不同,但它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救亡图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其次,革命和改良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革命虽然采取了暴力手段,但它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新的政治体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革命,中国建立了共和制度,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转型。
而改良则在保持现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渐进的改革措施,逐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改良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然而,革命和改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局限性。
革命虽然能够迅速推翻旧有的政治制度,但它在建立新的政治体制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风险。
革命容易引发暴力冲突和社会动荡,也容易导致民族分裂和社会分裂。
同时,革命的成果往往容易被掌握实权的人所篡夺,难以实现真正的民主和公正。
而改良虽然能够稳步推进现代化进程,但它在改革过程中往往受到既得利益集团和传统观念的阻力,进展缓慢且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此外,改良也往往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正义。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的革命和改良都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
虽然它们在手段、目标和结果上存在着不同之处,但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红色革命精神的历史意义
中国红色革命精神的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大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培育出来的伟大革命精神。
它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崇高性,集中体现和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
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平凡历程中,形成和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精神资源。
阿q对于革命的理解
阿Q对于革命的理解阿Q是生活于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农村的一个普通雇农,所以阿Q 的思想中带有一些封建的传统观念,虽然他也有要求革命的一面,但是他假想的革命的目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在书中,阿Q对辛亥革命一无所知,只能凭借自己想法来主观臆测辛亥革命。
所以在他看来,革命党就是在造反,而造反就是在打家劫舍,就是要欺压他,所以阿Q对革命深恶痛绝。
但是当辛亥革命的风刚刚吹到未庄,赵太爷就威风扫地,连城里的举人老爷也悄悄地连夜把家私运到乡下来。
阿Q从他的阶级地位出发本能的感到,革命既然使统治者惊恐万状,那么革命对他肯定有利,于是,他就强烈地“神往”革命。
但是现在的阿Q对革命依旧没有正确的认识,他认为革命就是“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在他的心目中,革命就是把地主的财产转变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闯进赵太爷、钱太爷的家里随意地占有他们的一切财物,还可以选一个女人做自己的老婆。
另外,阿Q的革命还包含着农民式的狭隘报复,要把自己的仇人都杀头,取代他们作为统治者,在这里明显体现出一种落后的农民革命观。
但如果革命党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他们是会真正的觉悟起来的。
但是,阿Q在对革命“神往”之后,还是那么糊涂。
直到临死之前,他那可悲可笑的精神胜利法和封建正统观念依然没有改变。
所以阿Q 至死也没有觉醒,阿Q的悲惨结局,既表明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也显示出农民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这两个方面又是互相联系的,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应该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他们的政治经济要求应该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然而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却忽略了这些,结果让封建势力窃取了革命胜利果实,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
小说真实地描写了这场“换汤不换药”的情景,“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只不过是改换了一个名称。
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很显然,这场革命并没有给社会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农民阶级的命运没有丝毫的改变。
中国革命的悲剧悲剧与革命
中国革命的悲剧悲剧与革命威廉斯的革命悲剧理论建立在20世纪现实经验的基础上,那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所造成的稳定的共同体和普遍信仰的丧失,长期的动荡和无序,现实社会各种联系的丧失,人们希望的幻灭。
威廉斯看到了连接悲剧与革命的关键,那就是真实的苦难和和社会的无序状态。
一、漫长的革命:现代悲剧与革命从日常的意义上看待悲剧与革命的联系是明显的,革命的年代显然是暴利、变动以及普遍苦难的年代。
威廉斯从悲剧的角度来理解革命,他认为马克思早期的革命思想是具有悲剧性的:“必须建立一个具有根式连接的阶级……必须建立一个不要求传统地位而只要求人的地位这样的社会领域……”(P67)马克思的革命构想使政治的革命变成了普通人的革命。
威廉斯不仅看到了革命起源的悲剧性,并认为革命的行动同样是悲剧的,“因为它的斗争对象既不是上帝或无生命的物体,也不是简单的社会制度和形式,而是其他的人。
”(P69)这个问题在革命观念的发展中始终是一个无声的状态。
威廉斯毫不留情地讽刺性了那些虚情假意地提倡和平反对革命的主张,“如果我们相信社会变革应该采取和平的手段,我们就无法理解自己正在那些参与军备竞赛并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军事联盟里干些什么。
”(P70)就在威廉斯撰写此书的时候,英国的军事力量正在镇压南阿拉伯半岛“持不同政见的部落居民。
”“局部骚乱”、“灌木林火战争”和朝鲜、苏伊士、刚果、古巴以及越南等地弥漫着硝烟的形形色色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战争,面对这些血淋淋的真实的历史,我们怎能不产生一种普遍的人类的悲剧感呢?如果说革命是悲剧性的,并且会带来无序和混乱,那我们还要不要革命?威廉斯在这一点上,对革命是持肯定的态度的:“如果一个社会实质上无法在不改变现有基本人际关系的前提下吸纳它的所有成员(整个人类),那么这个社会就是需要革命的社会。
”(P68)威廉斯说,我们必须将革命看成整个行动的一部分,把实际的解放看作与令我们厌恶的恐怖现象共同存在,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正视并参与到无序当中去,以求它早日终结。
读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心得体会
读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心得体会不知道大家度过伟大的中国革命没有?伟大的中国革命,这是以费正清视角展开的一部中国现代史。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读后感范文篇1费正清是世界上最负声望的中国问题观察家,是美国最具权威的汉学专家、中国史泰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中国研读、旅行、教学。
主要著作有;《美国与中国》、《伟大的中国革命》、《观察中国》及《中国;传统变迁》等。
费正清先生曾经这样说道:了解中国,人人都说,为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是重要的;但是谁为这件事做了些什么呢?总应该有人把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把19世纪的中华帝国,同1911年以后的中华民国和1949年以来的人民共和国联系在一起。
然,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有几人能够真正了解并理解个中的奥妙呢?《伟大的中国革命》这本书是以费正清视角展开的一部中国现代史。
时间跨度从晚清的1800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85年,历时185年。
这185年间,中国真是发生了旷古未有的大变局:一向雄居世界之林的东方大国强国一下子变得衰老贫弱落后了;西方的坚船利炮在不觉中轰到了京都;闭关自守的国门洞开;国土几被列强瓜分;和外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绵延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土崩瓦解;西方文化传入国内;大小起义不断爆发;体制革新社会变法;军阀混战帝制复辟;国共联合又分裂;共产党一统天下;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搞活经济东方大国重新崛起等等。
费正清先生从宏观的历史和世界角度看待中国革命,横向和美国的比较,中国人口众多而相对自然资源缺乏,同时传统的社会价值观、文化和体制束缚着现代化的变革脚步,占统治地位的上层士绅和文字书写的制度,儒教控制了整个教育事业,使普遍民众无法得到适应他们实际需要的正式教育,群众只需从事能用锄头耕地,文字和思想都是少数精英和统治者的特权,他们侧重于引经据典并由他们制定出有关儒教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约束民众的行为和扼杀思想,形成中华帝国表面上的统一。
如何看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由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和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这种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
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有资产阶级参加,而且这个革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的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一般的保护私有财产,具体的说就是要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保护之,所以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一、关于中国近代两大革命任务和两大基本任务的关系中国近代两大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两大基本任务则是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
革命任务是从中国人民斗争史的角度来说的,基本任务是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说的。
二者紧密联系,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在中国近代时期,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才能争取民族独立;而要实现国家富强,就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对于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
民族不独立,根本谈不上、也不可能实现国家富强。
二、关于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性质是由革命任务所决定的,而革命任务则又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
比如,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势力,主要进行的是反封建,因此其革命性质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
而俄国十月革命是要推翻刚刚建立的资产阶级统治,因而其革命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从争取独立的角度看,性质是属于民族解放运动;从清除阻碍中国进步发展的中外反动势力,尤其是清除在中国已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实现国家富强的角度看,性质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勇气,决定了它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关于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说法
关于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说法近代中国民族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从晚清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系列革命运动。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外来侵略、内忧外患、国家危机等严重问题,民族革命成为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从多个角度来看,近代中国民族革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影响:1. 外来侵略与民族意识觉醒,近代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剥削,这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
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是必须争取的。
2. 领导者与运动,在近代中国民族革命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领导者和运动组织,如孙中山、黄兴、陈独秀等。
他们通过组织革命团体、发起革命行动和制定革命纲领等方式,推动了中国的民族革命进程。
3. 革命思潮与理论,近代中国民族革命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革命思潮和理论,如民主、共和、马克思主义等。
这些思潮和理论为中国的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4. 革命战争与抗日战争,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经历了多次武装斗争,包括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等。
其中,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而进行的一场全面抗战,对中国民族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民族革命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后,中国逐渐走上了共和的道路,建立了中华民国。
随后,中国经历了土地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民族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革命运动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谈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
谈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领导的一场具有彻底性、全局性和现代性的革命。
它是中国共产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个阶段,是为实现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而进行的一场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及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国家繁荣。
这个任务是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条件下确定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项措施都必须围绕这个任务展开,包括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土地革命、打击远东资本主义的经济操作、组建人民军队等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其最根本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那一系列先进的革命理论和原则,这些理论和原则经过中国社会实践的检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得到了证实和发展。
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奠定了基础。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提出并贯彻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的前奏,也是中国共产奠基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基础。
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认识
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认识1.引言1.1 概述中国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运动,以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民主立宪政府为目标。
这场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对于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民主革命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
中国人民普遍感到国家的危机和民族的屈辱,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如何振兴中华民族。
这些思想家和革命家开始呼吁民主和平等的价值观,提倡废除帝制,建立新的政治体制。
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政治改革,旨在消除帝制、建立起一个民主的政治制度。
这包括废除帝制,设立国民大会,制定宪法等,以实现人民的选择和参与。
其次是社会改革,旨在打破封建社会的束缚,推行平等和自由的社会制度。
这包括废除封建特权,保护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等。
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认识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
首先,它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中国民主革命通过废除帝制、建立民主政治体制,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它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付出的努力。
中国民主革命的推动者们不仅仅是政治家和军事统帅,更是广大人民的集体行动,他们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坚持不懈地奋斗。
最后,中国民主革命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逐渐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相结合,成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先导。
中国民主革命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
它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中国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它也开启了中国共产的统治时代,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中国民主革命也对其他国家的民主运动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为亚洲和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认识需要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和影响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
这场革命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如何看待中国革命道德
如何看待中国革命道德引言:道德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中国革命道德作为一个历史时期下的特殊道德体系,对中国的革命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道德内涵、评价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探究如何看待中国革命道德。
一、历史背景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特定背景下进行的。
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受到了列强侵略、封建道德束缚和自身封建统治的影响,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着不平等、不公正的现象。
面对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国革命道德应运而生,成为激励和指导中国革命的伦理准则。
二、道德内涵中国革命道德体系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革命牺牲精神、社会公正和人民意识。
爱国主义是中国革命道德体系的灵魂,它要求人们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革命牺牲精神强调个人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愿意为了革命的胜利而舍弃自己的利益。
社会公正是道德体系的重要理念,它要求在社会制度建设和资源分配上实现公平和正义。
人民意识则是中国革命道德的基础,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和觉醒,以及人民的利益至上。
三、评价中国革命道德在中国革命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革命道德对团结和凝聚人民起到了重要作用,促使革命领导者和广大群众形成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认同。
其次,中国革命道德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对民族复兴的追求,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同时,革命牺牲精神的传承也促使了中国革命的坚定信念与不断奋进。
另外,中国革命道德在推动社会公正和人民意识觉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道义支撑。
然而,中国革命道德也存在一些限制和问题。
首先,中国革命道德受到了时代背景的限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其次,中国革命道德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偏颇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有时候会发生某些人利用道德来达到私利的情况。
此外,中国革命道德在个人行为规范方面的强调可能会忽视一些其他重要的道德价值如友善、尊重、宽容等,使得整个道德体系显得不够完整。
对中国革命的认识
对中国革命的认识中国革命是指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过程,即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运动,以及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的进程。
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同时也影响了世界的发展和历史。
中国革命始于20世纪初,在经过数十年的革命斗争以及革命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20世纪50年代,中国革命由毛泽东思想正式领导,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中国经历了革命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革命多元维度地影响着中国,它改变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和价值观,使中国在政治上从封建社会走向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社会。
它使中国从农业国家转变为经济大国,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地提高,中国实现了军事发展和技术前沿的跃进,改革开放不断向好发展,中国正在加快步伐进入现代化的新时代。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核心思想。
它体现了毛泽东深刻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创新,它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它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马克思主义凝聚成一个统一的纲领,以实现中国革命的理想。
毛泽东思想以其对中国革命本质的洞悉和准确的把握,激发了中国革命的热情,同时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
中国革命也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和历史。
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世界输出了自己的文化,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经验也对全球的历史流变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革命的发生使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经验和理念在全球政治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了世界的进程。
总之,中国革命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在毛泽东思想的领导下,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也影响了世界的发展和历史。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起了核心的作用,它既是促进中国革命的强有力的思想支撑,又是引领中国发展的精神支持。
发展中的中国革命,将继续推动中国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世界的发展。
《红星照耀中国》20道题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20道题读书笔记摘要:一、引言二、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介绍三、读书笔记的20道题目概述四、题目1-5的解答与分析五、题目6-10的解答与分析六、题目11-15的解答与分析七、题目16-20的解答与分析八、总结与启示正文:一、引言《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的情况。
该书被认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重要史料,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创作背景发生在抗日战争前夕,中国国内局势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此时,红军长征已结束,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陕北,开始建立抗日根据地。
作者斯诺在这个特殊时期来到中国,深入陕北革命根据地,了解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层,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
三、读书笔记的20道题目概述以下是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20道题目,主要包括对书中人物、事件、思想的理解和感悟:1.斯诺在书中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2.书中描述的红军长征的意义何在?3.毛泽东的形象是如何展现的?4.书中提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还有哪些?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内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6.斯诺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印象如何?7.红军战士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如何?8.书中反映的中国农村社会状况是怎样的?9.斯诺是如何看待中国革命的?10.书中提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理念是什么?11.中共中央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略方针是什么?12.斯诺对毛泽东的访谈中,毛泽东谈到了哪些问题?13.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14.书中描述的红军战斗场面有哪些?15.斯诺在书中如何评价中国革命的前景?16.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政策是什么?17.斯诺在书中提到的中国民间传说和故事有哪些?18.书中反映的中国社会矛盾和问题有哪些?19.斯诺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纪律?20.书中的斯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有哪些?四、题目1-5的解答与分析1.斯诺在书中的角色和作用是客观、真实地报道中国革命的情况,让世界了解中国革命的真相。
中国革命道的主要内容
中国革命道的主要内容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变化和发展,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走上了以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为主要内容的中国革命之路。
中国革命道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待,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
政治变革是中国近代以来最重要的内容,也是革命道的基础和根本。
中国政治变革的重要性在于,在巩固国家统一、政体改革的过程中,赋予国家社会的新的意义与价值观。
政治变革的方式有很多,从一党制的建立到民主政体的建立,从帝国政权的消亡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从宪法制度的制定到法律改革等等。
政治变革不仅有利于推进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有利于维护个人和集体权利,而且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
经济变革是中国近代以来最突出的内容。
从农业产业到工业产业、从传统经济形式到市场经济形式,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曲折的。
经济变革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实现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过程中,推动中国社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从西方经济学中引进的资本主义理论,到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经济变革也是多样而有趣的。
社会变革是中国近代以来最重要的内容,也是革命道的最终目标。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社会都有着巨大的变化,从改变社会结构到改变社会秩序,从认同社会规范到社会关系的改变等等。
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有助于形成全新的社会秩序和新的社会观念,而且也为实现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社会公正奠定了基础。
社会变革的内容有很多,从思想自由、宗教自由到民族平等,从财产分配、教育公平到社会保障等等。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中国革命道的主要内容有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三个方面。
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在确立国家统一、改革政体的过程中,既可以赋予国家新的意义,也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推进社会的发展。
会变革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可以形成社会新的秩序,而且也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公正。
总而言之,中国革命道的主要内容就是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
中国革命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革命的发展历程心得
中国革命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革命的发展历程心得革命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我深刻认识到革命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以下是我对中国革命发展历史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充满挑战和曲折。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经历了多次革命的尝试和失败。
这些革命的曲折经历表明革命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过程,不可简单看待。
需要充分分析当前的社会状况、政治因素以及国际环境,以制定合适的革命策略。
其次,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彰显了人民的力量。
革命的成功与否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参与。
中国革命历史中,广大的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奋斗和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再次,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凸显了领导力的重要性。
革命运动需要有坚强、明智的领导者来发起和组织。
众多的革命领导者如孙中山、等,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他们的思想、理论和实践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指导和动力。
最后,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也告诉我们革命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独立。
中国革命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封建和实现民主、平等的社会制度。
这种追求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精神,深深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和斗志。
总之,通过学习中国革命的发展历史,我认识到革命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历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同时,人民的力量、领导力、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因素。
我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革命历史中的经验将继续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如何看待中国革命
如何看待中国革命——中国革命的必然性与进步性摘要:近代中国,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近代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革命,主要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革命的分析,探讨中国革命的必然性与进步性关键词:中国革命、必然性、进步性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我们不得不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祖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政府统治时期,最为轰轰烈烈的汉人复国运动及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一帆风顺地围桂林、围长沙、下武汉、下南京而定都天京。
太平军的足迹踏过了大半个中国,大大地震撼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但最终被清朝联合列强镇压下去,后来其余部仍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太平天国所到之处都恢复了华夏衣冠,废除裹脚等恶习,女子的地位得以和男子同等,是近代中国民主的开端。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
那么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进步的影响呢?第一、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并且提出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深远的影响和激动人心的革命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伟大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的作用。
第四、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
论述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论述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伟大意义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中国革命推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以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
这一政治制度的确立,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政治权利和自由,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中国革命的胜利还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为建设一个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社会奠定了基础。
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革命结束了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实现经济独立和自主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革命后,中国经济实现了从封建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和调控。
中国通过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渐走上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三,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中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革命推翻了封建文化的桎梏,倡导了民主、科学、大众的文化理念。
中国革命后,中国文化开始走向现代化,吸收了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的文化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精神食粮,同时也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革命结束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迫,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生活和新希望。
中国革命后,中国社会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人民的福利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中国革命的胜利还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会,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更体现在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生活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中国革命——中国革命的必然性与进步性摘要:近代中国,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近代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革命,主要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革命的分析,探讨中国革命的必然性与进步性关键词:中国革命、必然性、进步性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我们不得不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祖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政府统治时期,最为轰轰烈烈的汉人复国运动及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一帆风顺地围桂林、围长沙、下武汉、下南京而定都天京。
太平军的足迹踏过了大半个中国,大大地震撼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但最终被清朝联合列强镇压下去,后来其余部仍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太平天国所到之处都恢复了华夏衣冠,废除裹脚等恶习,女子的地位得以和男子同等,是近代中国民主的开端。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
那么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进步的影响呢?第一、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并且提出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深远的影响和激动人心的革命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伟大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的作用。
第四、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
第五、集中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阻止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迅速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企图,使他们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他们决不可能直接统治如此英勇坚强的中国人民,从而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第六、它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
在十九世纪中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各国进行侵略的时候,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太平天国革命,则是这次亚洲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洪峰,它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改良运动。
1895年4月,日本逼迫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一千三百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迫害维新派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它的进步意义在于,首先,戊戌变法是在中国历史上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其次,它还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在当时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最后,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之后全国各省纷纷响应革命,宣布了独立。
1912年元旦,孙中山到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他在任职的3个多月时间内,颁布了30多件有利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文件,公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些具有革命性、民主性的法令法规,指明了中华民国建国的方向。
但是,革命政权很快被袁世凯所篡夺,革命形势发生逆转。
虽然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但是辛亥革命仍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真正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
即是,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但同时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
孙中山在国民党的革命活动遇到挫折之后寻求与共产党的合作,发动了国民大革命,进行北伐战争。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沉重打击了割据的军阀势力。
国民大革命的进步意义在于,首先,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其次,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航程有重要的作用。
一是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二是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它一雪中华民族的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解放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1949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使它必须进行革命。
首先,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太紧太深,它们不希望中国富强,也不希望中国通过改良而改变现状;其次,中国的封建实力根深蒂固、力量强大,不经过巨大的革命风暴无法将它摧毁;再次,改良本身的弱点及改良过程中的失误,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改良的流产。
因此中国近代的革命,不是革命者任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要残酷压迫下,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产物。
不革命,中国将无法取得进步,改良的道路走不通,近代各种改良的失败即说明了这一点。
近现代中国革命经历了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我认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是进步的、必要的。
我们不是没有想过通过变法来救亡图存,甚至是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我们十分钦佩戊戌六君子的慷慨赴义,可是这样的牺牲让我们认识到,想通过改良的方法来救中国是行不通的。
我们不能依靠清政府,而是要依靠人民大众。
于是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要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来救中国。
不可否认,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是中华民国却错误地将帝国主义列强当作了朋友,孙中山先生甚至发表了《告各友邦书》,承认各个不平等条约的有效,期望换来帝国主义的支持。
这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妥协性。
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给人民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尽管如此,我国的社会性质虽然没有改变,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政府,为中国的未来带来了希望。
但毕竟由于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导致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事实证明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然就在这时,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西主义,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打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五四运动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具备的特点,它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无产阶级是革命性最彻底的阶级,也因为如此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进行革命斗争,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线。
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终于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不再受压迫,不再是帝国主义的傀儡。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