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矫治后下切牙内收与牙槽骨厚度变化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青春生长减速期安氏ⅡⅠ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颏唇部的变化

青春生长减速期安氏ⅡⅠ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颏唇部的变化

青春生长减速期安氏ⅡⅠ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颏唇部的变化陈玉玲;李洋淑;魏艳华;苏杰华;张端强【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oft and hard tissue's change of ch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class Ⅱ division Ⅰ patients after adolescence growth spurt. Methods Twenty class Ⅱ Ⅰ patients after adolescence growth spurt were studied. The first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premolars were extracted and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fixed appliance. The cephalometric changes of the soft and hard tissue chin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upper and lower incisors' protrusion was reduced, the vertical facial height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ngle of facial convexity was reduced, the chin groove angle was increased, the chin groove was more depressed and the thickness of soft tissue chin was increased. Conclusion The profile of chin soft tissue develeped after treatment in class Ⅱ division Ⅰ patients after adolescence growth spurt. The changes may be resulted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development.%目的初步探讨青春生长减速期安氏ⅡⅠ类错(牙合)患者减数治疗前后的颏唇部软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20例青春生长减速期安氏ⅡⅠ类错(牙合)患者,拔除上下颌四个第一前磨牙,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颏唇部软硬组织在X线头颅侧位片上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上下切牙突度减小,面部垂直高度显著增加,软组织面凸角减小、颏沟倾角、颏部凹陷程度及软组织颏厚度增加.结论青春生长减速期安氏ⅡⅠ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后软组织侧貌的改善是正畸治疗和生长发育相互作用的结果,矫治中还应注重垂直向上的控制.【期刊名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45)004【总页数】4页(P291-294)【关键词】错(牙合),安氏Ⅱ类;青春期;正畸学,矫正;放射摄影术,牙科;头部;唇【作者】陈玉玲;李洋淑;魏艳华;苏杰华;张端强【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福州,350002;永安市立医院,口腔科,永安,366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福州,3500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福州,3500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05;R323.1;R816.98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它对于患者的侧貌美观影响很大,是促使多数患者要求矫治的首要原因。

拔牙矫治上颌前突患者上前牙内收前后牙根及牙槽骨变化的CBCT测量

拔牙矫治上颌前突患者上前牙内收前后牙根及牙槽骨变化的CBCT测量

拔牙矫治上颌前突患者上前牙内收前后牙根及牙槽骨变化的CBCT测量作者:尹莉尹琳胡淳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第13期[摘要] 目的探讨通过CBCT观察拔牙矫治上颌前突的患者在内收前后上前牙牙根吸收及牙槽骨改建的情况。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的正畸患者40例,均采用拔牙矫治。

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CBCT,观察上前牙牙根吸收及牙槽骨改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测量。

结果内收后,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牙根长度为(11.35±1.02)mm、(11.97±0.90)mm,短于治疗前的(12.16±1.12)mm、(13.02±1.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唇侧牙槽骨高度为(3.03±0.40)mm、(2.31±0.85)mm,低于治疗前的(3.60±0.40)mm、(3.38±0.8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腭侧牙槽骨高度为(5.01±1.26)mm、(4.79±1.11)mm、(3.44±0.68)mm,高于治疗前的(2.49±0.70)mm、(3.01±0.52)mm、(2.58±0.7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颌中切牙、尖牙唇侧根中部牙槽骨厚度为(1.51±0.28)mm、(1.32±0.23)mm,高于治疗前的(0.97±0.23)mm、(1.04±0.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腭侧根中部牙槽骨厚度为(0.37±0.13)mm、(0.45±0.18)mm、(0.63±0.21)mm,低于治疗前的(1.67±0.40)mm、(1.09±0.30)mm、(1.66±0.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成年牙周病患者矫治前后牙槽骨高度变化的研究

成年牙周病患者矫治前后牙槽骨高度变化的研究

r d o r p swee tk n i a h p t n fr d at r o to o t r a e t a d t e c a g s o le lr h ih r a iga h r a e n e c ai t b oe a f rh d n i t t n . n h h n e f av oa e g twe e e e n e c em
l e ll eg to p s irte h d c e d at e t n ,b t e d f r n e w sn t g i c f r f rt ame t a v o i h ih o tro e t e r a e f rt ame t u h i ee c a o in f a t eoe a d a e e t n . l " f e s e r t s in b n t r
p t nswi e o o t i a e a e t t p f d n a d s s M e h d F f e d l p t n s wi e o o t ie s e e s lce . P o a c i h i l e to s ie n a ut ai t t e t p f d n a ds a e w r ee td h i l n a r mi
b o i y b e tr d t o xe t a s r t n ma e rso e o s me e tn . p o
【 e od 】 Pr dna dsae O hdni t a et A vo e t K yw r s e oot i s; r oo t et n; l l h i i l e t cr m ea r g h
【 关键词 】 牙周病 ; 正畸治疗 ; 牙槽 骨高度 【 中图号 】 R 8. 【 735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3 (070-16 3 06 7X 20 )2 0- 6 0 0

安氏Ⅱ类2分类错

安氏Ⅱ类2分类错

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上颌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研究刘爱青;张继东;缪羽;袁强【摘要】目的以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技术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与正常人群上颌前牙区的牙齿唇侧骨壁厚度进行测量并对比研究,为临床上正畸牙移动范围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30例(男女各半),另选取正常体检人群30名为对照组(男女各半),年龄均为18~25岁。

全部研究对象拍CBCT,并通过软件对上颌前牙区每颗牙齿的3个位点(根颈、根尖、根中)唇侧骨壁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同一样本左右两侧同名牙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性别同名牙对比结果显示:安氏Ⅱ类2分类错组与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在多个位点骨壁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组与对照组间对比结果,中切牙和侧切牙的L1、L3,尖牙的L1、L2、L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和正常人群左右同名牙的牙槽骨壁厚度基本对称,男性骨壁较女性更厚。

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上颌前牙区牙颈部与根中部的唇侧骨壁厚度相比正常人更薄。

【期刊名称】《口腔疾病防治》【年(卷),期】2016(024)011【总页数】5页(P651-655)【关键词】安氏Ⅱ类2分类错;厚度;牙槽骨;上颌骨;锥形束CT【作者】刘爱青;张继东;缪羽;袁强【作者单位】[1]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科,内蒙古自治区包头014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DOI]10.12016/j.issn.2096⁃1456.2016.11.006安氏Ⅱ类2分类错可表现为前牙内倾性深覆、面下1/3过短、颏唇沟较深,然而目前对此类错上颌前牙牙槽骨特征的相关研究及报道较少。

本研究以锥形束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测量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上颌前牙区牙齿的唇侧骨壁厚度,通过研究了解此类人群在上述指标中与正常人群是否存在差异,以期为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矫治提供更加全面的临床依据。

正畸力内收前牙对牙槽骨吸收程度不同后牙的影响

正畸力内收前牙对牙槽骨吸收程度不同后牙的影响

正畸力内收前牙对牙槽骨吸收程度不同后牙的影响孙志涛;汪钰程;崔玉美;孙阳【摘要】目的通过有限元法模拟不同程度的后牙牙槽骨吸收状态,分析骨吸收情况下的牙周应力分布和总位移趋势,以便为临床施加合适的矫治力提供指导.方法在建立正常牙槽骨高度(1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删减单元格获得后牙牙槽骨高度水平均衡降低2、4、6 mm的2、3、4号模型;在各模型上进行模拟加载,加载力1.47 N,分析在施加矫治力的情况下,各模型后牙组牙的牙周膜初应力及牙齿初始总位移的分布情况.结果随着牙槽骨高度的降低,后牙组牙总位移增加,牙周膜Von Mises应力逐渐增大,当牙槽骨吸收达4 mm时,应力值和牙齿初始总位移值明显增加.结论对于伴有牙槽骨丧失的患者,应当避免受力或显著减小受力,避免造成牙周组织不可逆的损伤和牙根、牙槽骨的持续吸收.【期刊名称】《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37)003【总页数】5页(P265-269)【关键词】正畸力;内收前牙;牙槽骨;有限元【作者】孙志涛;汪钰程;崔玉美;孙阳【作者单位】日照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日照 276800;临沂市中心医院口腔矫形科,临沂 276000;青岛市口腔医院修复科,青岛 266000;日照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日照276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牙周病是由多因素所致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牙周病可引起继发性错畸形及功能紊乱,而错畸形反过来又会因为牙齿拥挤、咬合功能紊乱及早接触等原因,损害牙周组织或加重牙周病的发展。

随着社会审美意识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美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正畸矫治的成人患者也越来越多。

成人患者大多伴有牙周组织健康问题,因此对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诊断和治疗原则的研究也迅速发展。

针对以上情况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很有临床意义。

牙周支持组织高度的降低,可造成牙齿冠根比失调,通过正畸力内收前牙时,所施加的矫治力大小和组成与牙周支持组织健康的患者必然有很大区别,而有限元恰好可通过逆向工程和动态仿真来模拟这种力学研究。

牙槽骨厚度与正畸治疗相关性研究进展

牙槽骨厚度与正畸治疗相关性研究进展

牙槽骨厚度与正畸治疗相关性研究进展正畸治疗过程中牙根的移动能力和范围决定了矫治最终效果。

牙齿移动量,移动方向与牙根周围牙槽骨厚度密切相关。

骨量不足将大大增加骨开窗骨开裂,牙根吸收或前牙区美观欠佳,牙周组织破坏等风险。

影响骨厚度的相关因素为牙位,错(牙+合)类型,牙槽骨高度,密度,牙周生物型等。

本文对牙槽骨厚度与正畸治疗的密切联系及影响牙槽骨厚度的因素做一综述。

标签:牙槽骨厚度;骨开窗;骨开裂;牙周病;美学区域正畸牙齿移动理论为“牙槽骨跟随牙齿移动”,即受压侧骨吸收,张力侧骨新生。

正畸过程中牙槽骨改建不仅受不同加力方式和唇舌肌力量的影响,而且受到牙槽骨形态的限制。

恰当牙齿移动量是矫治成功与矫治效果稳定的关键,过度的舌倾或内收都有可能导致牙根与骨皮质接触,阻碍牙齿移动,对牙槽骨厚度的错误评估可能会导致牙齿过度移动而形成骨开窗骨开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甚至可能造成牙根吸收。

因此,明确牙根位于牙槽骨中的位置和其唇舌向骨厚度对于正畸牙移动方向和量具有重要意义。

1牙槽骨厚度对于正畸的意义1.1美学区域:美学区域指的是大笑时暴露的包括牙龈,牙齿和相关软组织。

美学区域尤其是上前牙美学区域是面部容貌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献指出种植窝预备完成后唇侧骨壁至少大于2mm,才能为唇侧软组织附着提供良好的支持,得到理想美学效果。

研究表明拔牙后4个月内垂直吸收2~4.5mm,水平向吸收5~7mm。

牙龈退缩是正畸治疗中常见的问题,牙槽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吸收导致牙龈乳头的丧失和牙龈轮廓的改变,而唇侧骨板厚度被认为是唇侧牙槽骨吸收的关键。

前牙的扩弓,转矩的均可能使原本菲薄的颊侧骨板迅速吸收造成牙龈退缩,必要时需要对牙龈组织退缩区域进行骨组织和软组织成形术,足够的宽度和厚度是维护牙龈健康的重要条件。

因此上前牙区的骨厚度与正畸后前牙美学区域的形态有密切联系。

在正畸临床中,患者的主诉多为对前牙美观的改善。

美学区域牙槽骨厚度是正畸医生应该矫治方案设计的关键。

骨性Ⅲ类错牙合牙弓、基骨弓的特点及其矫治

 骨性Ⅲ类错牙合牙弓、基骨弓的特点及其矫治

骨性Ⅲ类错牙合牙弓、基骨弓的特点及其矫治摘要目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家族遗传倾向显著,乳牙早失或滞留、口腔不良习惯等因素也可引起,Ⅲ类骨面型影响患者咀嚼、言语功能,不利于颜面美观。

骨性Ⅲ类错牙合牙弓与基骨弓的协调性对正畸疗效的稳定及侧貌美观极其重要。

本文就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牙弓与基骨弓的特点及临床矫治作一综述。

关键词骨性Ⅲ类错牙合牙弓基骨弓一、骨性Ⅲ类错牙合牙弓、基骨弓形态特点既往国内外学者对骨性Ⅲ类错牙合与Ⅰ类错牙合患者模型对比分析两者牙弓形态特点,所得结果有所差异。

孙留振等人发现: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上颌牙弓前段长度发育不足。

范向飞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下颌尖牙区牙弓宽度大于正常牙合,上颌尖牙区牙弓宽度小于正常牙合。

Slaj等人研究发现Ⅲ类错牙合患者尖牙区及前磨牙区牙弓宽度最大。

Suk等人发现下颌尖牙间牙弓宽度及磨牙间牙弓宽度大于正常牙合。

Chen等测量Ⅲ类错牙合患者与Ⅰ类错牙合患者模型,发现Ⅲ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基骨弓宽度窄于Ⅰ类错牙合患者,下颌基骨弓宽度两者无明显差异。

二、骨性Ⅲ类错牙合牙弓与基骨弓形态的协调牙弓形态与基骨弓形态的协调性与正畸疗效的稳定性,咀嚼功能及微笑美学息息相关。

受遗传因素、口周肌肉等因素影响。

既往研究用曲线形态对牙弓及基骨弓形态进行描述,研究结果发现牙弓形态与基骨弓形态高度相关,特别是尖牙及磨牙区,且尖牙区变异系数较磨牙区高。

刘颖等测量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牙弓及基骨弓宽度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上、下颌尖牙区牙弓宽度差小于正常牙合对应区域牙弓宽度差,上、下颌双尖牙区及磨牙区基骨弓宽度差小于正常牙合对应区域基骨弓宽度差。

孙留振等人发现该类错牙合患者上颌牙弓与基骨弓长度小于与正常牙合,双尖牙及第一磨牙区差异显著;下颌牙弓与基骨弓长度大于正常牙合,第一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区差异显著;下颌牙弓、基骨弓宽度大于正常牙合,第一磨牙区差异显著。

三、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表现为上颌后缩,下颌发育过度,或两者兼有;侧貌软组织特征主要表现为面下1/3凹陷,下颌及颏部前突,颏唇沟浅。

安氏Ⅱ类1分类病人正畸前后唇部软组织变化评估

安氏Ⅱ类1分类病人正畸前后唇部软组织变化评估

安氏Ⅱ类1分类病人正畸前后唇部软组织变化评估作者:孙君君侯凤春牛树强张倩倩邓晓瑜于艳玲来源:《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04期[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安氏Ⅱ类1分类病人拔牙矫治前后唇部软组织形态变化,探讨唇部软组织形态与切牙后退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40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人,分为青少年组与成人组,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与正面相照片,对10个软硬组织指标进行测量,比较矫治前后唇部软组织与切牙位置变化。

结果矫治后,随着切牙内收,青少年组及成人组上唇突度及下唇突度均明显减小(t=2.432~10.154,P[关键词]错猞,安氏Ⅱ类;正畸学,矫正;唇;年龄因素近年来,病人正畸治疗的目标从牙齿扩散到整个口腔颌面部,容貌外观的改善成为正畸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美观越来越受到正畸医生和病人的重视。

软组织侧貌的改变是评价正畸治疗改善病人美观的重要标准。

在正畸治疗中,主要通過前牙内收,改变前牙的突度和位置,整平骀曲线,纠正前牙区的覆骀覆盖来调整上下唇部的位置,从而改善病人的侧貌和获得良好的唇齿关系。

研究表明,唇部软组织形态的改善对面部美观具有显著作用,唇部软组织形态是面部特征及软组织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之一。

针对以上前牙唇倾、上下唇前突、常伴有开唇露齿、上唇发育不足、面下1/3不协调等为主要特征的安氏Ⅱ类1分类人群,既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矢状向骨性关系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于正畸治疗中病人年龄和生长发育对唇部外形的影响研究较少。

有研究表明,病人年龄越小,唇部向前生长越多,随着年龄增大,生长潜力变小,唇部内收量增多。

本研究将安氏Ⅱ类1分类病人的正貌与侧貌相结合,分析拔牙矫治前后切牙内收和唇部软组织突度、厚度、长度的变化及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年龄组病人唇部软组织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分析、治疗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3-2016年,青岛市口腔医院诊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骀畸形病人40例,其中青少年20例(青少年组),成人20例(成人组)。

牙槽骨厚度与正畸治疗相关性研究进展

牙槽骨厚度与正畸治疗相关性研究进展

牙槽骨厚度与正畸治疗相关性研究进展作者:洪建梅胡江天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7年第03期[摘要]正畸治疗过程中牙根的移动能力和范围决定了矫治最终效果。

牙齿移动量,移动方向与牙根周围牙槽骨厚度密切相关。

骨量不足将大大增加骨开窗骨开裂,牙根吸收或前牙区美观欠佳,牙周组织破坏等风险。

影响骨厚度的相关因素为牙位,错(牙+合)类型,牙槽骨高度,密度,牙周生物型等。

本文对牙槽骨厚度与正畸治疗的密切联系及影响牙槽骨厚度的因素做一综述。

[关键词]牙槽骨厚度;骨开窗;骨开裂;牙周病;美学区域[中图分类号]R7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7)03-0129-03正畸牙齿移动理论为“牙槽骨跟随牙齿移动”,即受压侧骨吸收,张力侧骨新生。

正畸过程中牙槽骨改建不仅受不同加力方式和唇舌肌力量的影响,而且受到牙槽骨形态的限制。

恰当牙齿移动量是矫治成功与矫治效果稳定的关键,过度的舌倾或内收都有可能导致牙根与骨皮质接触,阻碍牙齿移动,对牙槽骨厚度的错误评估可能会导致牙齿过度移动而形成骨开窗骨开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甚至可能造成牙根吸收。

因此,明确牙根位于牙槽骨中的位置和其唇舌向骨厚度对于正畸牙移动方向和量具有重要意义。

1牙槽骨厚度对于正畸的意义1.1美学区域:美学区域指的是大笑时暴露的包括牙龈,牙齿和相关软组织。

美学区域尤其是上前牙美学区域是面部容貌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献指出种植窝预备完成后唇侧骨壁至少大于2mm,才能为唇侧软组织附着提供良好的支持,得到理想美学效果。

研究表明拔牙后4个月内垂直吸收2~4.5mm,水平向吸收5~7mm。

牙龈退缩是正畸治疗中常见的问题,牙槽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吸收导致牙龈乳头的丧失和牙龈轮廓的改变,而唇侧骨板厚度被认为是唇侧牙槽骨吸收的关键。

前牙的扩弓,转矩的均可能使原本菲薄的颊侧骨板迅速吸收造成牙龈退缩,必要时需要对牙龈组织退缩区域进行骨组织和软组织成形术,足够的宽度和厚度是维护牙龈健康的重要条件。

拔牙矫治后下切牙内收与牙槽骨厚度变化关系研究

拔牙矫治后下切牙内收与牙槽骨厚度变化关系研究
o u t 1 5 e a s e s , ma nd i b u l a r s e c o n d p a i r a n d t h e f i r s t p a i r o f ma x i l l a r y t e e t h p u l l o u t 1 5 c a s e s ,n o t c o r r e c t ma n d i b l e o f d e n t a l p e o p l e p u l l 1 5 c a s e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s e t u p t o hr t e e g r o u p s A , B, C, r e s p e c iv t e l y b e f o r e nd a a f t e r t h e re t a t me n t s wi h t X t h r um s h a d o w d e t e c t i o n nd a a n a l y s i s . Re su l t :A ,B t wo ro g u p s o f p a ie t n t s ,
t h e r o o t o f p o i n t B nd a lv a e o l a r p o i n t re a a o f t h e t h i c k n e s s o f t h e lv a e o l a r b o n e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l o w e  ̄ P < O . 0 5 ) ; C g r o u p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lv a e o l a r b o n e t h i c k n e s s n o t
临J ; } 与 实践 L i n c h u a n g y u s h i j i a n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第l 1 卷 第2 8 期( 总 第2 1 6 期) 2 0 1 3 年1 0 月

恒牙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矫正前后的临床分析

恒牙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矫正前后的临床分析

恒牙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矫正前后的临床分析
张文忠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5(21)6
【摘要】目的:探讨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矫正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15岁的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牙合)11例,采用直丝弓技术,进行拔牙矫治,矫正前后进行头颅侧位片测量,数据做统计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矫正后上切牙明显内收,下切牙位置基本不变或轻微唇倾,上下颌骨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改变均不显著,但下颌骨有后下旋转的倾向.上唇明显内收,下唇变化不明显.结论: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矫正主要通过上下切牙前后移动代偿,矫正深覆盖,深覆(牙合),掩饰颌骨间的差异,真正的颌骨畸形并未得到实质的矫正,严重的畸形仍需手术治疗,提示应早期对颌骨进行生长改良.
【总页数】2页(P612-613)
【作者】张文忠
【作者单位】510280,广州市,广东省口腔医院正畸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
【相关文献】
1.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分析 [J], 雷磊;陈幼新
2.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颌(牙合)面变化 [J], 晋长伟;林久
祥;徐宝华
3.不同拔牙模式矫正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分析 [J], 任倩
4.Jasper Jumper矫治器治疗恒牙(牙合)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疗效观察 [J], 黄臻;伍军;郑莹;桑婷
5.Jasper Jumper矫治器治疗恒牙(牙合)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疗效观察 [J], 黄臻;伍军;郑莹;桑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畸简答题

正畸简答题

矫治中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因素1. 施力的强度和时间;只有力的强度适宜,牙周组织才能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产生类似于牙生理性移动的效果。

临床最适力的表征:①无明显自觉疼痛,只有发胀的感觉②叩诊无明显反应③松动度不大④移动的牙位或颌位效果明显⑤X线片示,矫治牙的根部及牙周无异常。

2. 机体的条件①年龄②影响骨吸收和形成的因素③血液供给的影响。

恒牙期牙列的拥挤的矫治原则恒牙期解决牙列拥挤的方法主要是增加骨量或减少牙量。

一般来说,轻度拥挤可采用扩弓或者是推磨牙向后的方法获得所需间隙。

重度拥挤采用拔牙矫治。

中度拥挤可拔牙可不拔牙的边缘病例应结合颅面硬软组织形态,选择合适的手段,能不拔牙时尽可能不拔牙,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也可以选择邻面去釉的方法。

牙齿倾斜移动的主要组织学反应;单根牙其牙周其变化呈现2个压力区和2个牵引区;双根牙的牙周组织出现4个压力区和4个牵引区。

近牙冠区与对侧根尖区的牙周组织是承受着同一种性质的矫治力。

一般牙支点的位置被认为是在牙根中1/3与牙根尖1/3的交界处。

如自唇侧加力于前牙时,牙冠向舌侧倾斜,这时唇侧牙周组织变化上下不同。

支点冠方的牙周膜纤维拉紧伸长,牙周间隙增宽,骨质增生,支点根方的牙周膜纤维压缩松弛,牙间隙减小,骨质吸收。

舌侧的变化则与之相反。

倾斜移动的最大压力与张力区是在压根尖和牙颈部。

替牙期矫治适应症有:前牙反牙合;后牙反牙合或锁牙合;第一恒磨牙严重移位;个别牙的严重错位;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紊乱;口腔不良习惯未被破除所造成的各种错合畸形;上恒中切牙间隙在单尖牙已萌出情况下仍未关闭者.矫治力的分类按矫治力的作用时间来分①持续力:轻力,持续温和、衰减缓慢、比较恒定的力。

②间歇力:力量较大、持续时间短,衰减很快的力。

③间断力:间断的、大小较恒定的矫治力,如戴用口外弓。

按矫治力的作用效果分①正畸力:只使牙齿移动的力,力量较小。

②矫形力:能影响颌骨形态、生长的力,力量较大。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掩饰性治疗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掩饰性治疗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掩饰性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指由于上下颌发育不调导致磨牙近中关系、前牙反牙合(或对牙合)的一类错牙合畸形。

本文仅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掩饰性治疗的适宜指征及其治疗方法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作一定的参考。

标签: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掩饰性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牙牙合畸形,常表现为上颌较短及后缩,下颌较长且前突,前牙反牙合或对牙合,上下颌第一磨牙呈近中关系等畸形,常呈现出面中部的凹陷及新月型面型,严重破坏软组织的协调性。

对患者的容貌、心理和牙合功能的影响较大。

临床中针对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所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正畸掩饰性治疗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但基于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时间及费用问题拒绝手术的患者并不少见,且目前临床上对于成年骨性III 类错牙合患者的手术与非手术指针尚没有明确的定论。

1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掩饰治疗掩饰性治疗是非手术治疗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常用方法。

Proffit[1]指出:掩饰性治疗指对于生长发育后期的患者,通过移动牙齿使之相对于其支持骨发生移位,以代偿其骨骼关系不调,是临床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

徐宝华[2]认为:掩饰性矫治是指骨性安氏Ⅱ类或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通过拔牙矫治和牙齿移动,达到正常的磨牙关系和切牙覆牙合、覆盖关系。

即通过正畸治疗的牙齿移动来掩饰上下颌骨间关系的不协调。

2 掩饰性治疗的适宜指征正畸掩饰性治疗适用于生长发育已经结束的成年患者。

Profit[1]指出骨性安氏Ⅲ类非手术的适宜指证为:①年龄较大,生长改良不能成功;②轻度Ⅲ类骨面型;③牙齿排列相当整齐;④良好面部垂直比例。

徐宝华[2],段银钟[3]指出骨性安氏Ⅲ类非手术的适宜指证为:①已过了生长改良的年龄;②轻度及某些中度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③牙列拥挤不明显;④较好的垂直和横向面部比例。

从上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国内对骨性安氏Ⅲ错牙合治疗的适应症放得更宽一些,临床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

正畸治疗中两种内收上前牙方式对牙齿及下颌骨垂直向位置的影响

正畸治疗中两种内收上前牙方式对牙齿及下颌骨垂直向位置的影响

正畸治疗中两种内收上前牙方式对牙齿及下颌骨垂直向位置的影响作者:郭陈琳郑梦钰胡耀政陈建明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3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討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在拔牙矫治中以微种植体支抗及Ⅱ类牵引内收上前牙对切牙、磨牙及下颌骨垂直向位置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回顾了57例成人正畸治疗患者资料,其中治疗组(29例)以微种植体压低内收上前牙,对照组(28例)使用Ⅱ类牵引。

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重叠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上切牙出现压低,上磨牙垂直向位置无明显变化,下磨牙出现伸长。

对照组中上切牙及上下磨牙均伸长。

对照组中FH-MP增加和PogH减小,治疗组正好相反;提示对照组治疗后下颌出现顺时针旋转,而治疗组无明显旋转。

结论:上颌微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切牙及磨牙垂直向控制有一定的帮助,可以避免下颌骨顺时针旋转,有利于骨性Ⅱ类侧貌的改善。

[关键词]微种植体;Ⅱ类牵引;牙齿位置;下颌骨位置;垂直向控制[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3)09-0115-05Vertical Position Changes of Teeth and Mandible Following Different Upper Incisors Retraction Techniques in Orthodontics TreatmentGUO Chenlin,ZHENG Mengyu,HU Yaozheng,CHEN Jianming(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 Affiliated Stomatology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Oral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Guangzhou Key Laboratory of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of Oral Regenerative Medicine,Guangzhou 510182,Guangdong,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valuate incisors, molars and mandibular vertical position changes in the adult Skeletal Class Ⅱ extraction patients by two upper incisors retraction means of mini-implant and class Ⅱ inter-maxillary elastics. Methods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the data of 57 patients undergoing adult orthodontic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29 cases) was treated with mini-implant anchorage, and control group (28 cases) was treated with class Ⅱ intermaxillary elastics without mini-implant anchorage. The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cephalograms were traced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teeth and mandibular position.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upper incisors were intruded and the lower molars were extrud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no significant vertical change of upper molars was observed.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vertical movement of upper incisors and molars. FH-MP was increased and PogH wasdecrea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significantly revers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outcome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certain degree of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mandibular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revers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 Mini-implant anchorage is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the vertical movement of upper incisors and molars, and can avoid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mandible, which would improve the profile of Skeletal Class Ⅱ patients.Key words: mini-implant anchorage; Class Ⅱ intermaxillary elastics; dental position; mandibular position; vertical control改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的侧貌是正畸治疗最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临床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主要目的。

正畸牙移动对牙槽骨形态及骨密度的影响观察

正畸牙移动对牙槽骨形态及骨密度的影响观察

正畸牙移动对牙槽骨形态及骨密度的影响观察发表时间:2019-04-24T11:29:49.3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6期作者:李涛[导读] 观察正畸牙移动对牙槽骨形态及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行接受正畸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使用直丝托槽以及多型号Ni-Ti弓丝行正畸治疗,比较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正畸治疗后牙槽骨形态以及骨密度变化情况。

李涛(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医院云南曲靖 655000)【摘要】目的:观察正畸牙移动对牙槽骨形态及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行接受正畸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使用直丝托槽以及多型号Ni-Ti弓丝行正畸治疗,比较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正畸治疗后牙槽骨形态以及骨密度变化情况。

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正畸治疗后牙槽骨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未发生出血、牙根吸收等不良反应。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正畸治疗6个月后上颌、下颌牙槽骨密度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数据差异明显,P<0.O5。

结论:正畸治疗对牙槽骨形态影响小,牙槽骨密度明显提高。

【关键词】正畸;牙移动;牙槽骨形态;骨密度【中图分类号】R78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6-0139-02近些年我国调查研究显示牙周疾病若迁延不治可对上、下牙颌咬合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牙体长期受力不均致使牙列排列不齐,牙列拥挤,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牙周疾病治疗效果[1]。

现阶段正畸治疗原理为牙槽骨可随牙齿移动而移动,从而改善患者口腔牙齿美观度,间接提升患者颜面美观[2]。

本次研究观察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96例行接受正畸治疗患者,正畸治疗后牙槽骨形态、骨密度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96例行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中男(56例)女(40例)比例为7:5,患者年龄最小为20岁,年龄最大为37岁,中位年龄为(26.12±1.12)岁,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青少年患者前牙内收过程中牙槽骨改建情况的锥形束CT研究

青少年患者前牙内收过程中牙槽骨改建情况的锥形束CT研究

青少年患者前牙内收过程中牙槽骨改建情况的锥形束CT研究刘映鸿;周泽渊;赵奎;唐曹敏;王军【摘要】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研究双颌前突的青少年患者前牙内收过程中前牙区牙槽骨改建情况及特点。

方法 选取无正畸治疗史双颌前突并且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青少年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2~18岁),分别在内收前后1个月拍摄CBCT,测量上下颌每一颗前牙牙根颈1/3、中1/3、尖1/3处唇舌侧牙槽骨厚度,以及上中切牙切缘、牙根颈1/3、中1/3、尖1/3矢状向上内收前后移动的距离,利用SPSS 16.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青少年患者上下颌前牙区牙槽骨在前牙内收过程中总体表现为唇侧牙槽骨厚度增加,舌侧牙槽骨厚度减少。

其中上颌中切牙根颈1/3及中1/3、上颌侧切牙根颈1/3及尖1/3、下颌中切牙根中1/3、下颌侧切牙根尖1/3、下颌尖牙根中1/3及尖1/3在内收后其牙槽骨厚度表现为增加;上颌尖牙尖1/3、下颌尖牙颈1/3在内收后其牙槽骨厚度表现为减少;其余位点牙槽骨厚度表现为不变。

结论 青少年患者前牙内收过程中,前牙发生受控制的倾斜移动,内收后,前牙区牙槽骨总体表现为唇侧牙槽骨厚度增加,舌侧牙槽骨厚度减少。

前牙内收后多数位点表现为随牙齿移动牙槽骨厚度增加。

%n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morphometric changes in the alveolar bone of the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anterior regions after retraction in adolescents. Methods The sample size comprised 30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class 1 bimaxillary protrusion (12 males and 18 females, age: 12–18 years old) and were treated by extracting four first premolars.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was performed 1 month before and 1 month after the retraction. For each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anterior tooth, the labial andpalatal alveolar plates at cervical 1/3, middle 1/3, and apical 1/3 levels for bone thickness changes during the retraction of the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anterior regions were checked. The movements of cervical 1/3, middle 1/3, and apical 1/3 levels of the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were measured.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with SPSS 16.0. Results For the adolescents, alveolar bone thickness increased on the labial side and decreased on the palatal side. The alveolar bone thicknesses of cervical 1/3 and middle 1/3 of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cervical 1/3 and apical 1/3 of maxillary lateral incisor, middle 1/3 of mandibular central incisor, apical 1/3 of mandibular lateral incisor, and middle 1/3 and apical 1/3 of mandibular canine all increased after retraction. By contrast, the alveolar bone thickness of the apical 1/3 of maxillary canine and the cervical 1/3 of mandibular canine decreased after retraction.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other region. Conclusion During retraction, a controlled tipping movement occur in adolescents. After retraction, the alveolar bone thickness of the labial side increase, whereas that of the palatal side decrease. Moreover, the thicknesses of major areas in the alveolar bone significantly increase.【期刊名称】《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7页(P78-84)【关键词】双颌前突;牙槽骨;内收;锥形束CT【作者】刘映鸿;周泽渊;赵奎;唐曹敏;王军【作者单位】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口腔医院四川大学;正畸科,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 445双颌前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畸形,其矫治方法通常为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用于内收前牙,从而达到减小软组织突度,形成良好侧貌的目的[1-2]。

锥形束CT评价成人安氏Ⅱ1类拔牙后上前牙内收前后牙槽骨变化

锥形束CT评价成人安氏Ⅱ1类拔牙后上前牙内收前后牙槽骨变化

锥形束CT评价成人安氏Ⅱ1类拔牙后上前牙内收前后牙槽骨变化姜委杰; 刘珺; 刘昌翠; 张晨【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9(023)019【总页数】5页(P2986-2990)【关键词】安氏Ⅱ1类错; 上前牙内收; CBCT; 牙槽骨形态; 锥形束CT【作者】姜委杰; 刘珺; 刘昌翠; 张晨【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泰安市口腔医院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6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牙槽骨:指上颌骨下缘、下颌骨的上缘镶嵌牙根的部位。

上、下颌骨的牙槽突部分,由骨皮质、骨松质和固有牙槽骨构成,又称牙槽突,包围牙根部的颌骨突起。

容纳牙齿的窝称为牙槽窝,两牙之间的牙槽骨称牙槽间隔,多根牙的根间牙槽骨称根间骨隔。

牙槽骨结构和其他骨骼基本一致,有骨皮质和骨松质。

其内壁称固有牙槽骨,如多孔的骨板,又叫筛状板。

牙周膜的血管神经穿过筛状板的小孔与骨髓相连。

为骨骼中变化最活跃的部分,随着牙齿的发育、乳牙的替换、恒牙的移动而改建的。

锥形束CT: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T)自诞生以来,CT扫描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维CT从单一探测器的平行束递增发展到多探测器扇形束旋转扫描;三维CT则从最早的单排螺旋CT发展为多排探测器扫描同时给出8-16层数据的多层螺旋CT,近几年使用面阵探测器的锥形束CT也逐渐进入实用阶段。

相对于其他的几何结构,锥形束CT系统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数据采集时间短、射线利用效率高等显著优势。

0 引言 Introduction安氏Ⅱ类错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颅颌面部畸形,约占所有错畸形的26%,其中安氏Ⅱ1类患者约占63.4%[1]。

患者常表现为前牙唇倾、深覆盖、深覆、牙列拥挤、微笑线过高,牙龈暴露严重等[2],此外患者可伴有关节症状,疼痛、弹响及开口型异常等[3],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微种植钉内收前牙时前牙区牙槽骨厚度改建情况

微种植钉内收前牙时前牙区牙槽骨厚度改建情况

微种植钉内收前牙时前牙区牙槽骨厚度改建情况庄师懿;林汤毅;周昕;耿忠楷;陈行素;陈文静【摘要】微种植钉现已成为正畸医生支抗的首要选择,它用于改善患者凸面型能取得良好的成果,最近几年已普遍应用于临床.随着CBCT仪器的成熟与普及,该文研究微种植钉内收前牙时,通过CBCT影像技术测量牙槽骨厚度的改建情况.%Micro-implant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of anchorage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when retracing the upper and lower anterior teeth.It is used to improve the convex profile and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In recent years,the micro-implan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With the maturity and popularity of 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construction of alveolar bone thickness when retracting anterior teeth by CBCT.【期刊名称】《口腔医学》【年(卷),期】2017(037)006【总页数】3页(P570-572)【关键词】微种植钉;牙槽骨厚度;CBCT【作者】庄师懿;林汤毅;周昕;耿忠楷;陈行素;陈文静【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苏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在错牙合畸形中双颌前突是比较常见也是患者就诊原因较多的一类错牙合畸形,通常通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并且内收前牙的方法,选择微种植钉作为支抗,内收上下切牙来实现侧貌和牙列的改善,与此同时前牙相对应的牙槽骨也发生了改建。

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牙槽骨厚度及牙根牙槽骨交角的相关性研究

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牙槽骨厚度及牙根牙槽骨交角的相关性研究

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牙槽骨厚度及牙根牙槽骨交角的相关性研究袁洁;文勇;黄海云;徐欣;姜宝岐【摘要】目的运用锥形束CT测量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牙槽骨厚度以及牙根与牙槽骨的位置关系,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口腔美学修复、种植方案选择、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名牙周健康的志愿者,男性16名,女性24名,年龄范围23~34岁,平均(26.30±2.29)岁.运用锥形束CT间接显影法测量受试者的上颌前牙区唇侧釉牙骨质界处牙龈厚度,牙槽嵴顶根方l、3、5 mm处牙槽骨厚度,以及牙根与牙槽骨所成交角.结果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平均厚度为(1.08±0.34)mm,牙槽骨平均厚度为(0.79±0.29)mm,牙根与牙槽骨交角均值为18.01°±8.96°;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与牙龈厚度有正相关关系(r=0.293,P=0.001),尖牙处唇侧牙槽骨厚度与牙根牙槽骨交角呈正相关关系(r=0.457,P=0.003).结论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薄,牙根与牙槽骨存在一定角度,唇侧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具有相关性;种植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种植位点牙龈厚度、牙槽骨厚度及牙根在牙槽骨内的位置方向,选择合理的术式以期获得良好的种植功能及美学效果.【期刊名称】《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6)004【总页数】5页(P389-393)【关键词】牙龈厚度;牙槽骨厚度;牙根牙槽骨交角;口腔种植【作者】袁洁;文勇;黄海云;徐欣;姜宝岐【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牙科,杭州310016;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山东省口腔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12;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山东省口腔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12;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山东省口腔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12;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山东省口腔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种植治疗的长期成功需要满足功能及美学两方面的要求[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牙矫治后下切牙内收与牙槽骨厚度变化关系研究
作者:陈湘伟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28期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拔牙矫治后下切牙内收与牙槽骨厚度变化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取安氏Ⅱ1类错颌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4个第一双尖牙拔除者15例、下颌第二双与上颌第一双尖牙拔除者15例、未矫治下颌的非拔牙患者15例,分别设置为A、B、C三组,在矫治前后分别采用X线进行检测与分析。

结果:A、B两组患者根尖处、B点与牙槽点区域的牙槽骨厚度均大幅降低(P
【关键词】切牙内收;拔牙矫治;牙槽骨;厚度
中图分类号 R78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8-0014-02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在诊疗过程中追求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口腔类病症以及口腔医学美学的不断发展下,人们为相对地增加颏部突度,从而使侧貌面型得到进一步优化,常常会通过拔牙矫治的方法来促使下切牙内收[1]。

而切牙内收则会导致局部牙槽骨相应发生改建,相关研究表明接受拔牙矫治的患者硬组织颏上近50%的厚度会随之变小[2]。

根尖处牙槽骨厚度自身过于薄弱或者一旦变小,根尖则会与骨皮质接触甚至刺破后者而导致不良后果,所以下切牙内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限制。

基于此,本次研究探讨了患者接受拔牙矫治后下切牙内收程度与牙槽骨厚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对临床诊断与矫治有所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矫正治疗的安氏Ⅱ1类错颌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10~14岁,平均12.3岁。

取其中4个第一双尖牙拔除者(15例)为A组、下颌第二双与上颌第一双尖牙拔除者(15例)为B组、未矫治下颌的非拔牙患者(15例)为C组,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患者头颅侧位片在治疗前后均较为清晰,并附有完整的临床记录;(2)拔牙前均属安氏Ⅱ1类错颌(典型),接受矫治后患者磨牙关系均属安氏Ⅰ类;(3)所有患者均排除颅面部严重不对称、先天牙缺失、系统性疾病;(4)患者均无显著的TMJ症状、无正畸史。

1.3 方法
在一段连续时间内采用双盲法来描记和测量所有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定点与测量均以傅民魁、Tanaka、五沢文夫等研究方法为参照(图1、图2和图3),以经过翼上颌裂点的一条腭平面垂线为主要的测量参考线[3]。

为有效控制误差,将在14 d后重新进行第二次测量,确保两次测量误差值不超过0.1 mm。

以Dahlberg’s计算方法作为本次测量误差计算的参考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矫治前后A、B、C三组变化通过配对t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对矫治前后的测量值进行分析,各测量值变化量与下切牙内收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变量Pearson分析法,P
2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A、B两组患者根尖处、B点与牙槽点区域的牙槽骨厚度均大幅降低(P
3 讨论
对于正畸治疗来说,保持侧貌的协调与均衡是其主要目标之一,而在面下1/3的构成中,颏部是重要一部分[4],患者侧貌会因颏部缺陷而受到较大影响,大多数正颌患者更倾向于颏成形术,以此促使侧貌颏部获取更佳突度。

本次研究中A、B组患者经矫治后B点、根尖点处以及牙槽点区域的牙槽骨厚度均大幅减少,而未接受矫治的C组患患者牙槽骨厚度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发现,行第一双尖牙矫治方案后,B点区域牙槽厚度降低与下切牙内收程度呈正相关;行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方案后,根尖点区域牙槽骨厚度减低与下切牙内收程度呈正相关,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不同拔牙模式下患者下切牙内收量不同所造成的。

而在矫治过程中A组患者下切牙主要表现为整体移动以及倾斜移动,B组患者则主要为控根移动和整体移动,二者牙槽骨中的牙根具有不同移动量,由此导致骨吸收比例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牙槽骨中的牙槽嵴顶是最易吸收的部位,但并未发现A、B两组与牙槽点区域的牙槽骨厚度减低存在相关性,究其原因应为本次研究所选择的测量方法所致,牙槽嵴顶在牙槽骨吸收后降低,而矫治后测量所得厚度则是牙槽骨降低高度后的宽度,因而二者不存在相关性。

据相关研究发现,下切牙出现矢状向移动会造成唇舌向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以及牙根吸收,这种现象在下颌联合并表现为窄长型时具有更高的发生概率[5]。

由此可见,下颌联合的牙槽骨厚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而临床在矫治此类病例时应保持足够的谨慎态度,对于
前突和拥挤应视其具体情况考虑,不能一概采取双尖牙拔除处理,应遵循个性化矫治原则,并确认患者颏部牙槽骨是否具有合适的厚度,若患者颏厚度偏薄则应慎重采取拔牙矫治方案;若必须作拔牙矫治则应确保拔牙位置选择的合理性,防止切牙内收过度而造成不良影响[6]。

综上所述,拔牙矫治患者下切牙出现内收后,根尖与B点处牙槽骨厚度随之会大幅减低,其厚度减小幅度与内收程度呈正比,因而临床在诊疗设计过程中应给予充分关注。

参考文献
[1]张晟,麦理想,刘从华,等.台阶式垂直闭合曲内收上颌切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46(7):417-421.
[2]裴金莹,凌丽娟,惠雯婷,等.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结构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3):398-402.
[3]李佳岭,李小兵,李佳园,等.内收下切牙对下切牙区牙槽骨改建的影响[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1,38(4):392-394,398.
[4]郭军,杨永进,蔡兴伟,等.种植体支抗结合片段弓矫治成人下颌牙列拥挤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20-122.
[5]韩剑丽,刘进,葛元输,等.安氏Ⅰ类错(牙合)儿童上颌切牙唇腭侧齿槽厚度的CBCT 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28(8):497-500.
[6]宋丽娟,伍军.下切牙内收与牙槽骨厚度变化间的相关分析[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2,19(4):223-225.
(收稿日期:2013-07-13)(编辑:程旭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