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数学考点总复习课件1

合集下载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10.2排列、组合应用题(第1课时)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10.2排列、组合应用题(第1课时)

• 4.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 ⑤ _________,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 并成一组 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 5.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 ⑥ ______________,叫做从n个不同元 所有组合的个数 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⑦ m Cn ____ . m n n 1 n 2 n m 1 A=⑧ ____________________. n • 6. m n n 1 n 2 n m 1 C =⑨ ____________________. • 7. n m m 1 m 2 2 1
14
题型2
• • • • • • • • •
(2)方程要有实根,需Δ=b2-4ac≥0. 当c=0时,a、b可在1、3、5、7 2 中任取2个,有 A 4 个; 当c≠0时,b只能取5、7. 2 b取5时,a、c只能取1、3,有 A 2 个; b取7时,a、c可取1、3或1、5, 2 有2 A 2 个. 故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共有 2 2 2 A4 A2 2 A2 18 个.
A5 A4
5 4
6
• 2.若2n个学生排成一排的排法数为x,这 2n个学生排成前后两排,每排各n个学生 的排法数为y,则x、y的关系为( ) C • A. x>y B. x<y • C. x=y D. x=2y • 解:第一种排法数为 ,第二种排法数 2n A2 n 为 n n = 2 n ,从而x=y.
25
• 2.元素相邻用“捆绑法”,即将必须相邻的元 素“捆”在一起当作一个元素进行排列. • 3.元素相离用“插空法”,即把可相邻元素每 两个元素留出一个空位,将不能相邻即相离的 元素插入空位中进行排列. • 4.定序元素用“除法”,即n个元素的全排列 中若有m个元素必须按一定顺序排列,这m个 元素相邻或不相邻都可以,

2013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 1[2].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2013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 1[2].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又∵“p 或 q”为真,“p 且 q”为假, ∴p 真 q 假或 p 假 q 真. [8 分]
主页
①当 p 真,q
1 1 c|c> 且c≠1=c| <c<1. 假时,{c|0<c<1}∩ 2 2
[10 分] ②当 p 假,q
1 c|0<c≤ =∅. 真时,{c|c>1}∩ 2 1 c| <c<1. 的取值范围是 2
主页
含有逻辑联结词命题的真假 判断
例 1 已知命题 p1:函数 y=2x-2-x 在 R 上为增函数, p2:函数 y=2x+2-x 在 R 上为减函数, 则在命题 q1:p1∨p2,q2:p1∧p2,q3:(綈 p1)∨p2 和 q4: p1∧(綈 p2)中,真命题是________.
先判断 p1 和 p2 的真假,然后对用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复合 命题进行真假判断.
主页
失误与防范
1.p∨q 为真命题,只需 p、q 有一个为真即可,p∧q 为 真命题,必须 p、q 同时为真. 2.p 或 q 的否定为:非 p 且非 q;p 且 q 的否定为:非 p 或非 q. 3.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是 全称命题. 4.简单逻辑联结词内容的考查注重基础、注重交汇,较 多地考查简单逻辑与其他知识的综合问题, 要注意其 他知识的提取与应用, 一般先化简转化命题, 再处理 关系.
主页
规范解答 ∵函数 y=cx 在 R 上单调递减,∴0<c<1.[2 分]
即 p:0<c<1,∵c>0 且 c≠1,∴綈 p:c>1. 又∵f(x)=x -2cx+1
2
[4 分]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10.6相互独立事件和独立重复试验(第2课时)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10.6相互独立事件和独立重复试验(第2课时)
1 2 3 4 5
1024
8
题型5 求概率的取值问题 • 2. 一位学生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从他家到 学校有5个交通岗,假设他在交通岗遇红 灯是相互独立的,且首末两个交通岗遇到 红灯的概率均为p,其余3个交通岗遇到红 1 灯的概率均为 .若该学生至多遇到一次红 2 5 灯的概率不超过 ,求p的取值范围 18 • 解:该学生至多遇到一次红灯指没有遇到 红灯(记为事件A)或恰好遇到一次红灯(记 为事件B),则
9
2
• (1)分别求甲、乙、丙三台机床各自加工的 零件是一等品的概率; • (2)从甲、乙、丙加工的零件中各取一个检 验,求至少有一个一等品的概率.
• 解:(1)设A、B、C分别表示甲、乙、丙三台 机床各自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的事件,据题意, A、B、C相互独立,且 • • •
P(A B) 1 4 1
5

甲、乙两人各射击1次,击中目标的 概率分别是 2 和 3 ,假设两人射击是否击中目 3 4 标,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每人各次射击是否击 中目标,相互之间也没有影响. • (1)求两人各射击4次,甲恰好击中目标2次, 且乙恰好击 中目标3次的概率; • (2)假设某人连续2次未击中目标,则中止其射 击,求乙恰好射击5次后被中止射击的概率.
(1 - x ) x 3 3
1
2
y 3 4
1 3
1 3
2 3
x 1 3
,解得
x y
1
2
.
12
y
x
2 3
题型6 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决策作用
• 3. 经统计,某大型商场一个结算窗口每天排队 结算的人数及相应的概率如下: • 排 队 人 0~ 6~1 11~1 16~ 21~2 25 人 以 5 0 5 20 5 数 上 • 0.1 0.25 0.25 0.2 0.05 概率 0.1 5 • (1)每天不超过20人排队结算的概率是多少? • (2)一周7天中,若有3天以上(含3天)出现超过15 人排队结算的概率大于0.75,商场就需要增加 结算窗口,请问该商场是否需要增加结算窗口?

2013届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第六讲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课件

2013届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第六讲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课件
4 解之得 1 m . 3 4 原不等式解集为 1, . 3
[反思感悟] (1)若函数f(x)是增函数,则f(x1)<f(x2)⇔x1<x2,函 数不等式(或方程)的求解,总是想方设法去掉抽象函数的符 号,化为一般不等式(或方程)求解,但无论如何都必须在定 义域内或给定的范围内进行. (2)在解答过程中易出现不能正确构造f(x2-x1)的形式或不能将 不等式右边3转化为f(2)从而不能应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导致此种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熟练掌握单调性的含义及没弄 清如何利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者不能正确地将抽象不等 式进行转化.
类型四
Hale Waihona Puke 抽象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解题准备:抽象函数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研究这类函数性质 的根本方法是“赋值”,解题中要灵活应用题目条件赋值 转化或配凑.
【典例4】 函数f(x)对任意的a、b∈R,都有f(a+b)=f(a)+f(b)1,并且当x>0时,f(x)>1. (1)求证:f(x)是R上的增函数; (2)若f(4)=5,解不等式f(3m2-m-2)<3.
2.直接法:运用已知的结论,直接得到函数的单调性.如一次函 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均可直接说出. 了解以下结论,对直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有好处: (1)函数y=-f(x)与函数y=f(x)的单调性相反;
(2)当f(x)恒为正或恒为负时,函数
单调性相反;
1 y f ( x)
与y=f(x)的
f ( x1 ) f ( x2 ) ③ 0; x1 x2 f ( x1 ) f ( x2 ) ④ 0. x1 x2 其中能推出函数y=f(x)为增函数的命题为________.
答案:①③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2.10图像变换与对称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2.10图像变换与对称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15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16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17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18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1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y (lgx | lgx |); 2 1 |x| (1) y ( ) . 2 (2)
25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解法2:(定量判断)
只要取 h H ,
V0 H 由图象可知 f ( )> 2 2 2
(V0为水瓶容水容量), B
即可排除A、C、D,从而选B
26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题型三:函数图象的应用及对称问题
35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参考题
y log 1 x 题型 图象变换问题
1.将函数 的图象沿x轴向右平移1 个单位长度得图象C1,图象C2与C1关于原点 对称,图象C3与C2关于直线y=x对称,
2
求图象C3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36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23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向高为H的水瓶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 水量V与水深h的函数关系的 图象如右图所示,那么水瓶 的形状是( )
24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10.5等可能性事件和互斥事件的概率(第1课时)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10.5等可能性事件和互斥事件的概率(第1课时)
3 4
2
1
3
19
• 15名新生中有3名优秀生, • 随机将15名新生平均分配到3个班级中去. • (1)每班各分配到一名优秀生的概率是多少? • (2)3名优秀生分配到同一班的概率是多少?
20
• 解: (1)每班分配到1名优秀生和4名非优 秀生,甲班从3名优秀生中任选1名,从12 1 名非优秀生中任选4名,共有C 142 种方法; C3 乙班从剩下的2名优秀生中选1人,从剩下 的8名非优秀生中选4名,共有 种方 1 4 C 2C8 法;最后剩下的1名优秀生和4名非优秀生 给丙班,有 种方法,将15名新生平 1 4 C1 C 4 均分到甲、乙、丙三个班级共有 5 5 5 C 15 C 10 C 5 种不同的分法. • 所以每班各分配到一名优秀生的概率为 C C C C C C 25 • . P
1 4 1 4 1 4 3 12 2 8 1 4
C 15C 10 C 5
5
5
5
91
21
2 • (2)3名优秀生都分到甲班,共有 C 33 C 12 • 种分法,乙班从剩下的10名之中选5 5 3 名10 ,剩下的5名给丙班,共有C 2 C 5 C 5 C C 3 12 10 5 种不同分法,同理,三名优秀生都分到 乙班、丙班方法数均为2 5 5 . 3 C 3 C 12 C 10 C 5 • 所以3名优秀生都分到同一班级的概率 为 . 6
17
• 解:(1)3个景区都有部门选择可能出现 的结果数为 C 42 A33 .4个部门选择3个景区 可能出现的结果数为34.记“3个景区都 有 部 门 选 择 ”( A为 C事 A 件 4 9A1 , P ) 3 则 . • (2)解法1:恰有2个景区有部门选择可能 2 1 2 2 C 3 ( C 4 A2 C 4 ) 的结 果数为 ,记“恰有 2 个 景C区 有 部C门 选4 择 ” 为 事 件 A2, (C A ) 1 P( 则A ) . 3 27

2013届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第二十八讲 等差数列》课件

2013届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第二十八讲 等差数列》课件

(2)a1+a2+a3+a4=124,an+an-1+an-2+an-3=156,Sn=210,
求项数n; (3)S4=1,S8=4,求a17+a18+a19+a20的值.
(a1 a19 ) 19 ( a3 a17 ) 19 10 19 [解] 1 S19 95. 2 2 2 2 a1 a 2 a 3 a 4 a n a n 1 a n 2 a n 3 a1 a n a 2 a n 1 a 3 a n 2 a 4 a n 3 4 a1 a n 280 a1 a n 70. (a1 an )n 而 Sn 210 n 6. 2
类型三
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解题准备:若m+n=p+q(m,n,p,q∈N*),则
am+an=ap+aq,Sk,S2k-Sk,S3k-S2k,…构成的是公差为k2d
的等差数列,从中我们可以体会运用性质解决问题的方便 不简捷,应注意运用.
【典例3】在等差数列中,Sn表示{an}的前n项和, (1)a3+a17=10,求S19的值;
第二十八讲等差数列
回归课本
1.等差数列的定义及等差中项 (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不前一项的差都等亍同一
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等差数
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定义的表达式为an+1an=d(n∈N*).
(2)对亍正整数m、n、p、q,若m+n=p+q,则等差数列中 am、an、ap、aq的关系为am+an=ap+aq;如果a,A,b成等

2013届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第三十八讲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

2013届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第三十八讲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

2.三种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 平面上的两点P1(x1,y1),P2(x2,y2)间的距离公式
| PP2 | ( x1 x2 )2 ( y1 y2 ) 2 . 1
特别地,原点(0,0)不任一点P(x,y)的距离
| OP | x 2 y 2 .
(2)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P0(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 (3)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典例3】求经过直线l1:3x+2y-1=0和l2:5x+2y+1=0的交点, 且垂直亍直线l3:3x-5y+6=0的直线l的方程. [分析]本题可先求出交点坐标,然后由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求 得;也可由直线系方程,根据直线间位置关系求得.
3 x 2 y 1 0 [解]解法一 : 先解方程组 ,得 5 x 2 y 1 0 l1、l2的交点 1, 2 , 3 5 再由l3的斜率 求出l的斜率为 , 5 3 于是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求出l : 5 y 2 ( x 1), 即5 x 3 y 1 0. 3
解法二:∵l⊥l3,故l是直线系5x+3y+C=0中的一条,而l过l1、 l2的交点(-1,2), 故5×(-1)+3×2+C=0.由此求出C=-1, 故l的方程为5x+3y-1=0.
解法三:∵l过l1、l2的交点,故l是 直线系3x+2y-1+λ (5x+2y+1)=0中的一条, 将其整理,得 (3+5λ )x+(2+2λ )y+(-1+λ )=0. 3 5 5 1 其斜率 代入直线系方程即得l的 ,解得λ = , 2 2 3 5 方程为5x+3y-1=0.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10.6相互独立事件和独立重复试验(第1课时)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10.6相互独立事件和独立重复试验(第1课时)

.
5
• • 即油罐被引爆的概率为
解法2: P 1 - C 5 ( ) ( ) - C 5 ( ) ( ) 3 3 3 3 11 232 1 . 243 243
1 1 4 0 0
2
1
2
1
232
.
243
21
• • • • • • • •
(2)当ξ=4时记为事件A,则 , 当ξ=5时,意味着前4次射击只击中一 次或一次也未击中,记为事件B, 则 2 1 3 1 4 1 , 1 P(B) C4 ( ) ( ) 3 3 9 所以所求概率为 3
上至多遇到两次红灯”, 所以事件B的概率为 P(B)=P(B0)+P(B1)+P(B2)= 8 . 9 点评: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计算直接按公 式计算即可.
16
甲、乙两名职业围棋手进行围 棋比赛,已知每赛一局甲获胜的概率为0.6, 问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还是五局三胜制对甲 更有利? 解:(1)当采用三局两胜制时, 设A1表示事件“甲净胜第一、二局”, A2表示事件“前两局甲、乙各胜一局, 第三局甲获胜”,则P(A1)=0.62=0.36, 1 P ( A2 ) C 2 0.6 0.4 0.6 0.288 . 因为A1、A2互斥,所以甲获胜的概率为 P(A1+A2)=P(A1)+P(A2)=0.36+0.288=0.648. 17
3
• 1. 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或A)发 生的概率①_________,这样的两个事件 没有影响 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 2. 事件A、B是相互独立事件,它们同时 发生记作②_____.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 A· B 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的③____,即P(A· B)=④__________. P(A)· P(B) 积

2013届高考一轮数学复习理科课件(人教版)第1课时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直观图

2013届高考一轮数学复习理科课件(人教版)第1课时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直观图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直角梯形 ABCD 中,AB=2, BC= 2+1,AD=1, 1 ∴面积为2(2+ 2)×2=2+ 2.
【答案】 2+ 2
第八章
第1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第八章
第1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2 之间的关系是 S′= 4 S,本题中直观图的面积为 a2,所 a2 以原平面四边形的面积 S= =2 2a2. 2 4
【答案】 B
第八章
第1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探究 3 对于直观图,除了解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外, 还要了解原图形面积 S 与其直观图面积 S′之间的关系 2 S′= S,能进行相关问题的计算. 4
【解析】 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规 则可知,在 x 轴上(或与 x 轴平行)的线段,其长度保持不 变;在 y 轴上(或与 y 轴平行)的线段,其长度变为原来的 一半,且∠x′O′y′=45° 135° (或 ),所以,若设原平面 1 2 2 图形的面积为 S, 则其直观图的面积为 S′= · · S= S. 2 2 4 可以得出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S 与它的直观图的面积 S′
第1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其中旋转轴叫做所围成的几何体的 轴 ;在轴上的这 条边叫做这个几何体的 高 ;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 面叫做这个几何体的 底面 ;不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 曲面叫做这个几何体的 侧面 ,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这 条边都叫做侧面的 母线.
第八章
第1课时
高考调研
第八章
第1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3)正棱锥的性质: ①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 等腰三角形 ,各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 斜高. ②棱锥的高、斜高和斜足与底面中心连线组成一个直 角三角形;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 一个直角三角形.

2013届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第四模块 三角函数 第十六讲 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课件

2013届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第四模块 三角函数 第十六讲 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课件

与 角的终边相同的角. 3
6 7
[解] (1)由α是第三象限角得 3 π+2kπ<α< +2kπ(k∈Z) 2 3 -2kπ<-α<-π-2kπ(k∈Z).
2

+2kπ<-α<π+2kπ(k∈Z). 2
∴-α的终边在第二象限; 3 由π+2kπ<α< +2kπ(k∈Z) 2 得2π+4kπ<2α<3π+4kπ(k∈Z). ∴角2α的终边在第一或第二象限或y轴的非负半轴上.
切线.
注意:当角α的终边与x轴重合时,正弦线、正切线分别变成 一个点,此时角α的正弦值和正切值都为0;当角α的终边
与y轴重合时,余弦线变成一个点,正切线不存在,此时
角α的正切值不存在.
考点陪练
1.已知集合A={第一象限角},B={锐角},C={小于90°的 角},下列四个命题:①A=B=C,②AC,③CA,④
在y轴非负半轴上
在y轴非正半轴上 在x轴上
{α|α=k·360°+90°,k∈Z}
{α|α=k·360°-90°,k∈Z} {α|α=k·180°,k∈Z}
在y轴上
{α|α=k·180°+90°,k∈Z}
注意: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 一个象限,即为象限界角(或轴线角).
4.终边相同的角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β|β=α+k·360°,k∈Z}或S={β|β=α+2kπ,k∈Z}, 前者α用角度制表示,后者α用弧度制表示.
c 2 解法一 : 扇形周长c 2r l 2r r. r 2 1 1 c c2 1 2 S扇 r 2 2 2 2 4 4 2 c2 1 c2 ≤ , 2 4 4 16

2013届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第三十六讲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

2013届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第三十六讲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

类型三
反证法
解题准备:1.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方法,在数学研究和考 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丌成立,经过正 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
原命题的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反证法的理论依据是逻辑规律中的排除律:一个事物是A或 ,二者必居其一,反证法即证明结论的反面错误,从而结论 A 正确.
s in 1 c o s
.
[ 证 明 ]统 一 为 角 , 利 用 弦 函 数 公 式 化 简 . 要 证 明 2 s in 2 ≤ s in 1 c o s 成立, s in 1 c o s
只 要 证 明 4 s in c o s ≤
0 , , s in 0 . 只 要 证 明 4cos ≤ 1 1 c o s .
证 法 七 : ( 解 不 等 式 法 ) a 、 b R , a b , 关 于 x 的 不 等 式 : a (b a ) x , 0 , 等 价 于 x b x 0 , x 0 或 x b. b x b b (b x ) 又 , b 0 , Ý R , 原 不 等 式 成 立 . 证 法 八 : (求 值 域 )令 y m a by y 1 am bm ,将 命题 转 化 为函 数 的 值域. a x

3
时 取 等 号.
4 (1 c o s ) 成 立 . sin 1 c o s 成 立.
不 等 式 2 sin 2 ≤
[反思感悟]在解决问题时,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 到中间结论Q,根据结论的特点转化得到中间结论P,归结为 证明P、Q乊间的关系,通常用分析式求和得, 4b2+4c2+4a2-4ac-4ab-4bc≤0, ∴2a2+2b2+2c2-2ab-2bc-2ca≤0, ∴(a-b)2+(b-c)2+(c-a)2≤0, ∴a=b=c,这不题设a,b,c互丌相等矛盾, 因此假设丌成立,从而命题得证.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2.11函数的应用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2.11函数的应用

某食品厂购买面粉,已知该厂每天需 用面粉6吨,每吨面粉的价格为1800元,面 粉的保管等其他费用为平均每吨每天3元, 购面粉每次需支付运费900元.若提供面粉的 公司规定:当一次购买面粉不少于100吨时, 其价格可享受9折优惠(即原价的 90%),问 该食品厂是否考虑接受此优惠条件?请说 明理由.
25
P= t+20(0<t<25,t∈N*) -t+100(25≤t≤30,t∈N*). (2)描出实数对(t,Q)的对应点如图所示.
31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从图象发现:点(5,35),(15,25),(20, 20),(30,10)似乎在同一条直线上,为此假 设它们共线于直线l:Q=kt+b. 由点(5,35),(30,10)确定出l的解析式 为:Q=-t+40. 通过检验可知,点(15,25),(20,20)也 在直线l上. 所以日销售量Q与时间t的一个函数关系 式为:Q=-t+40(0<t≤30,t∈N*).
可增加2x%(0<x<100),而分流出的从事第三
产业的人员,平均每人每年可创造产值1.2a万
元.在保证第二产业的产值不减少的情况下,分
流出多少人,才能使该市第二、三产业的总产 值增加最多? 18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设分流出x万人,为保证第二产 业的产值不减少,必须满足: (100-x)· (1+2x%)≥100a. a·
6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1.电信资费调整后,市话费标准为:通话 时间不超过3 min收费0.2元,超过3 min以后, 每增加1 min收费0.1 元,不足1 min按1 min付费,则通话费 s(元)与通话时间t (min)的函数图象 可表示成图中的( )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课件1 理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课件1 理

7 若将本例(2)中点 A 变为 A′( ,2),则|PA′|+|PM|的 2 最小值是多少?并求此时点 P 的坐标.
7 【解】 点 A′( ,2)在抛物线内部, 2 则|PA′|+|PM|≥|A′M|, 当且仅当 P、A′、M 三点共线即直线 PA′垂直于 y 轴时 取等号, 7 ∴|PA′|+|PM|的最小值为 . 2 此时点 P 的纵坐标 y=2. 代入 y2=2x,得 x=2, 因此,点 P 的坐标为(2,2).
【解】 (1)将(1,-2)代入 y2=2px,得(-2)2=2p· 1, 所以 p=2. 故抛物线 C 的方程为 y2=4x,其准线方程为 x=-1.
(2)假设存在符合题意的直线 l,其方程为 y=-2x+t.
y=-2x+t, 由 2 得 y2+2y-2t=0. y =4x,
因为直线 l 与抛物线 C 有公共点, 1 所以 Δ=4+8t≥0,解得 t≥- . 2 5 . 5 |1×2-2×1-t| |t| 又点 A(1,-2)到直线 l 的距离 d= = , 5 5 另一方面,由直线 OA 与 l 的距离 d= |t| 5 = ,则 t=± 1. 5 5 1 1 因为-1∉[- ,+∞),1∈[- ,+∞), 2 2 ∴ 所以符合题意的直线 l 存在,其方程为 2x+y-1=0.
从近两年的高考看,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性 质是高考的热点,且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中档 题目,有时也与向量、不等式等综合命题,以解答题的形式出 现,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探究能力.
创新探究之九 以抛物线为背景的创新题 (2011· 湖南高考)已知平面内一动点 P 到点 F(1,0)的距离 与点 P 到 y 轴的距离的差等于 1. (1)求动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 (2)过点 F 作两条斜率存在且互相垂直的直线 l1,l2,设 l1 与轨迹 C 相交于点 A,B,l2 与轨迹 C 相交于点 D,E, → EB → 求AD· 的最小值.

2013届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第五模块平面向量 第二十三讲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课件

2013届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第五模块平面向量 第二十三讲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课件

答案:C
4.已知平面上不共线的四点O, A, B, C.若OA 3OB 2OC 0, | AB | 则 等于( ) | BC | 1 1 A. B. C.1 D.2 3 2 解析 : OA 3OB 2OC 0 (OA OB) 2(OC OB) 0 | AB | BA 2 BC 0 BA 2 BC , 2. | BC |
答案:D
5.已知 ABC的三个顶点A、B、C及平面内一点P满足 PA PB PC 0, 则P点是 ABC的( ) A.外心 C.重心 B.内心 D.垂心
解析 : 以PA、P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PBD.如图所示, 则 PA PB PD,即PD PC , C、P、D三点共线且 | PC | | PD |, 又AB、PD互相平分,| PC | 2 | PO |, 即P为重心.
(4)相等向量是指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相反向量是指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规定零向量的相等向量是0,零
向量的相反向量是0.
(5)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叫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长度为 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2.向量的线性运算 (1)向量加法的定义
已知向量a、b,如图,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 AB a, BC b,再
平行四边形法则.
(4)向量的减法 向量a加上向量b的相反向量叫做a与b的差,记作a-b,若 则a b BA. OA a, OB b, (5)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 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λa|=|λ||a|,当 λ>0时,λa与a方向相同;λ<0时,λa与a方向相反;λ=0时 ,λa=0.

2013届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第二十九讲等比数列》课件

2013届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第二十九讲等比数列》课件
余两个量.解题时,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基本量间的关系,然后 利用方程组的思想求解.
【典例2】设数列{an}为等比数列,且a1>0,它的前n项和 为80,且其中数值最大的项为54,前2n项的和为6560.求 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设数列的公比为q,由Sn 80,S2n 6560, 得q 1, 否则S2n 2Sn . a1 (1 q n ) 80, 1 q a1 (1 q 2 n ) 6560. 1 q ① 得q n 81. ② ① ②
(1)数列{
Sn n
}是等比数列;
(2)Sn+1=4an.
n2 [证明] 1 a n 1 Sn 1 Sn , a n 1 Sn . n n 2 Sn n Sn 1 Sn .整理得nSn 1 2 n 1 Sn , 所以 S n 1 2 S n . n 1 n Sn 故 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n
a1 q 1
=kqn-k(k=
是常数,且q≠0,q≠1)⇔{an}是等比数列.
考点陪练
1.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Sn=an-2(a是不为0的实数),那么 数列{an}( )
A.是等比数列
B.当a≠1时是等比数列 C.从第二项起成等比数列 D.从第二项起成等比数列或成等差数列
解析:由数列中an与Sn的关系,当n=1时,a1=S1=a-2;当 n≥2时,an=Sn-Sn-1=(a-1)an-1,经验证n=1时,通项公
解析 : 设 a n 公比为q, 1 1 a 2 2, a 5 a 2 q , q . 4 2
3
1 b n a n a n 1 ,b n 是首项为8,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4 1 8[1 ] 4 32 1 4 n . Sn 1 3 1 4

2013届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第十模块 概率与统计 随机抽样 用样本估计 总体 变量间的相互关》课件

2013届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第十模块  概率与统计   随机抽样 用样本估计 总体 变量间的相互关》课件

1 [( x1 x ) 2 ( x2 x ) 2 ( xn x ) 2 ], 其中s 2 表示样本 n 方差, s表示样本标准差.
5.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
(1)当自变量的取值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随机性,这两个
变量乊间的关系叫做相关关系.
如果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在由小到大 ,这种相关称为正相关;反乊,如果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 另一个变量的值在由大到小,这种关系称为负相关.变量间 的这种关系不函数关系丌同,它是一种非确定关系.
×n=7,n=15,选B.
2.(2010·湖北)将参加夏令营的600名学生编号为
:001,002,…,600.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
本,且随机抽得的号码为003.这600名学生分住在三个营区,
从001到300的第Ⅰ营区,从301到495在第Ⅱ营区,从496到 600在第Ⅲ营区,三个营区被抽中的人数依次为( ) A.26,16,8 C.25,16,9 B.25,17,8 D.24,17,9
第三种方式抽样的步骤如下:第一步,分层.因为若按成绩分,其
中优秀生共150人,良好生共600人,普通生共250人,所以在
抽取样本时,应该把全体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二步,确定各
150 600 250 , , , 10 10 10
个层次抽取的人数.因为样本容量不总体的个数乊比为 100:1000=1:10,所以在每个层次中抽取的个体数依次为 即15,60,25;第三步,按层次分别抽取.在优秀生中 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15人;在良好生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法 抽取60人;在普通生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5人.
法,若有某些层面应抽取的个体数目丌是整数时,可作适当
的绅微调整.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10.4二项式定理(第1课时)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10.4二项式定理(第1课时)
14
(1 x ) (1 x )
15
- 1
(1 x )
16
1
• • • • • •

(| x |
1
- 2)
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
3
• 解法1:
得到常数项的情况有: ①三个括号中全取-2,得(-2)3; 1 ②一个括号中取|x|,一个括号中取 | x | , 一个括号中取-2,得 C 1C 1 (-2) -12, 3 2 所以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2)3+(-12)=-20.
24
• 3.有关求二项展开式中的项、系数、参 数值或取值范围等,一般要利用通项公 式求解,结合方程思想进行求值,通过 解不等式求取值范围. • 4.求展开式中的系数和,一般通过对a、 b适当赋值来求解;对求非二项式的展 开式系数和,可先确定其展开式中的最 高次数,按多项式形式设出其展开式, 再赋值求系数和.
|x| 1 1 1 1 3 (| x | - 2) (| x | - 2)(| x | - 2) (| x | - 2) |x| |x| |x| |x|
.
15
• 解法2: (| x | - 2 ) ( | x | |x| • 设第r+1项为常数项, 1 r r r • 则 T r 1 C 6 (-1) ( ) ( |x| •
18
• 点评:求展开式中的系数和问题,一般采 用赋值法:即把式子看成某字母的函数, 再结合所求系数式子的特点,分别令字 母取一些常数0,1,-1等,便可求得系数和.
19
• • • • • •
已知 (1+x)+(1+x)2+(1+x)3+… +(1+x)8=a0+a1x+a2x2+a3x3+…+a8x8, 则a1+a2+a3+…+a8=_____. 502 解:令x=1, 则a0+a1+a2+…+a8=2+22+…+28=510. 令x=0,则a0=8,所以a1+a2+…+a8=502.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2.3函数的值域(第1课时)

2013届高考理科数学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课件:2.3函数的值域(第1课时)
5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二、求函数值域的基本方法 1. 配方法——常用于可化为二次函数的问 题. 2. 逆求法——常用于已知定义域求值域 (如分式型且分子、分母为一次函数的函数).
6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3. 判别式法——可转化为关于一个变量的一 元二次方程,利用方程有实数解的必要条件, 建立关于y的不等式后求出范围.运用判别式方 法时注意对y的端点取值是否达到进行验算.
17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1)解法1:(逆求法)
1 x 1 5y 由 y 解出x,得 x . 2x 5 2y 1
因为2y+1≠0,
所以函数的值域为{y|y≠-12,且y∈R}.
解法2:(分离常数法)
7 7 因为 y 1 2 , 又 2 0, 所以y≠-12. 2 2x 5 2x 5 1 即函数的值域为{ y | y ,且y R}. 2
.
1 {x | x }. 函数 2 y x 1 2x
的定义域为
1 ( ,] 2
因为函数 1 x 递增函数, 2
所以当
ymax , 2 1 . 时, ( , ] 2
26
在 1
上为单调
故原函数的值域为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参考题
若存在x∈[2,5],使等式 x 1 a x成 立,求a的取值范围.
29
2
x 1
1 的值域为( ) ( , 1) 3 1 B. [ , ) 3 D. 1 1 1 1 , 1 2
3 x 1 3
故选C.
9
·高中总复习(第1轮)·理科数学 ·全国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1)由 A×B={(a,b)|a∈A,b∈B}的含义可知 A ={1,2},B={2}. (2)设 A={a1,a2,a3},B={b1,b2,b3,b4},则在 B 中 与 ai(i=1,2,3)组合的元素均有 4 个, 故共有 3×4=12 个元素.
【点评】 本题属于创新型的概念理解题.准确理解 A×B 是 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
备选例题
(1)已知全集 U=R,集合 M={x|-2≤x-1≤2}和 N= {x|x=2k-1,k=1,2,3„}的关系的韦恩图如图所示,则阴影 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1,3} .
(2)某班共 30 人,其中 15 人喜爱篮球运动,10 人喜爱 乒乓球运动,8 人对这两项运动都不喜爱,则喜爱篮球运动 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 12 人.
【解析】(1)由题意,M={x|-1≤x≤3},N={正奇数}, 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M∩N={1,3},故填{1,3}.
(2)方法 1:设所求人数为 x 人,则只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 数为 10-(15-x)=x-5, 故 15+x-5=30-8⇒x=12. 方法 2:由韦恩图可知,阴影部分共有 15+10+8-30=3 人, 故喜爱篮球但不喜爱乒乓球的有 15-3=12 人.

集合的基本关系及应用
【例 1】(1)已知集合 P={x|x2≤1},M={0},则集合 P、M 的关系为__________. (2)若集合 A={x|x2+2x-8<0},B={x|5-m<x<2m-1}. (ⅰ)若 A∩B=A,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ⅱ)若 U=R,A∩(∁UB)=A.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2m-1≤-4 由 数 轴 得 , 5 - m≥2m - 1 或 5-m<2m-1 5-m≥2 ,解之得 m≤3. 5-m<2m-1

【点评】(1)判断两集合的关系常有两种方法:①化简集合, 从表达式中寻找集合间的关系;②用列举法表示集合,从 元素中寻找集合关系; (2)已知集合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集合间的关系 转化为元素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常用 韦恩图、数轴直观分析; (3)“A⊆B”中包含“A=B”,注意所列不等式可取 “=”,“AB”中不包含“A=B”,但不等式也可能取 “=”,应检验,固根而不失根.
3.设全集 U={x|x 是小于 8 的质数},A={3,5},则∁UA=( ) A.{1,2,7} C.{2,7} B.{1,2,7,8} D.{4,5,6,7}
【解析】全集 U={2,3,5,7},所以∁UA={2,7}.
4.设集合 P={3,log2a},Q={a,b},若 P∩Q={0}, 则 P∪Q=( A.{3,0} C.{3,0,2} ) B.{3,0,1} D.{3,0,1,2}
【解析】A={-4,3}.因为 A∪B=A,所以 B⊆A, 即 B=∅或 B={-4}或 B={3}. 若 B=∅,则 k=0; 1 若 B={-4},则 k=4; 1 若 B={3},则 k=-3. 1 1 所以由实数 k 组成的集合是{-3,0,4}.

集合的创新与应用
【例 3】对于集合 A、B,我们将{(a,b)|a∈A,b∈B} 记作 A×B.例如: A={1,2}, B={3,4}, A×B={(1,3), 则 (1,4), (2,3),(2,4)}. (1)已知 A×B={(1,2),(2,2)},则集合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2)若 A 有 3 个元素,B 有 4 个元素,则 A×B 共含有 __________个元素.
素材3
(1)定义集合运算: A*B={z|z=xy, x∈A, y∈B}, A={1,2}, 设 B={0,2},则集合 A*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A.0 C.3 B.2 D.6 )
(2)已知 P={a|a=(1,0)+m(0,1),m∈R},Q={b|b=(1,1) +n(-1,1),n∈R}是两个向量集合,则 P∩Q=( A. {(1,1)} C. {(1,0)} B. {(-1,1)} D. {(0,1)} )
6 两个集合A与B之间的关系:
7常用数集的记法:
2.集合的运算及运算性质
【要点指南】 ①属于“”;②不属于“”; ③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④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法; ⑤空集、有限集、无限集; ⑥2 ;⑦2 -1;⑧且;⑨{x | x A且x B};
n n
⑩或; {x | x A或x B}; {x | x U 且x A}
【解析】(1)易知 P={x|-1≤x≤1},M={0},0∈P, 所以 M⊆P(或 MP). (2)易知 A={x|-4<x<2}. (ⅰ)若 A∩B=A,则 A⊆B;
5-m≤-4 由数轴可得 ,解之得 m≥9. 2m-1≥2
(ⅱ)由 A∩(∁UB)=A,得 A⊆∁UB,所以 A∩B=∅,
1.(2011· 江西卷)若全集 U={1,2,3,4,5,6},M={2,3},N ={1,4},则集合{5,6}等于( A.M∪N C.(∁UM)∪(∁UN) ) B.M∩N D(∁UM)∩(∁UN)
【解析】由(∁UM)∩(∁UN)=∁U(M∪N)={5,6},可知选 D.
2.(2011· 广东卷)已知集合 A={(x,y)|x,y 为实数,且 x2+y2=1},B={(x,y)|x,y 为实数,且 x+y=1},则 A∩B 的元素个数为( A.4 C.2 ) B.3 D.1
由此可得 a=1 或 a≤-1. (2)因为 A∪B=B,所以 A⊆B,即 B={-4,0},由(1) 之④可知,a=1.
【点评】解决此题应注意:①A∩B=B 即 B⊆A;②A∪B =B 即 A⊆B;③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④对于一元二次 方程,别忘了判别式的约束.
素材2
设集合 A={x|x2+x-12=0},B={x|kx+1=0},若 A∪B =A,求由实数 k 组成的集合.

集合的运算
【例 2】 已知 A={x|x2+4x=0}, B={x|x2+2(a+1)x
+a2-1=0}. (1)若 A∩B=B,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若 A∪B=B,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A={-4,0}. (1)因为 A∩B=B,所以 B⊆A,即 B=∅或 B={-4}或 B ={0}或 B={-4,0}. ①若 B=∅,由 Δ=4(a+1)2-4(a2-1)=8(a+1)<0,解得 a<-1.
1.理解集合语言、把握元素的特征是分析解 决集合问题的前提. 2.化简集合(具体化、一般化、特殊化)是求 解集合问题的基本策略. 3.注意集合元素的三要素(尤其是互异性)、 不忘空集是解集合问题与防止出错的诀窍.
4.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补集思想、转换化 归是解集合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
② ________ .
3 集合中元素的性质:③ 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集合的表示法: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素材1
(1)下面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 ③④ ①{0}=∅; ②0∈∅; ③∅⊆{∅}; ④∅∈{∅}.
.
(2)若 A={(x,y)||x+2|+ y+1=0},B={-2,-1},则 必有( ) B.AB D.A∩B=∅
A.BA C.A=B
【解析】(1){0}表示含有一个元素 0 的集合,{0}≠∅;0 与∅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0∉∅; {∅}表示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 故正确的命题有③④. (2)因为 A={(-2,-1)},表示点集,B={-2,-1}, 为数集,两个集合不可能有公共部分,故选 D.
【解析】由题意知,A、B 都为点集,A∩B 即为直线与 圆的交点所组成的集合.
x2+y2=1 x=0 x=1 方法 1:由 ⇒ 或 , x+y=1 y=1 y=0
故 A∩B={(0,1),(1,0)},故选 C. 方法 2: 由几何法易知直线 x+y=1 与圆 x2+y2=1 相交, 且有两个交点,故选 C.
【解析】 (1)因为 z=xy,x∈{1,2},y∈{0,2},故 xy=0,2,4, 从而 A*B={0,2,4},故集合 A*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6.故选 D. (2)方法 1:由已知可得 P={(1,m)},Q={(1-n,1+n)},
1=1-n n=0 再由交集的含义,有 ,得 ,从而 P∩Q= m=1+n m=1
{(1,1)},故选 A.
方法 2:本题可以利用向量的几何意义解决. 依题意, P={a|a=(1,0)+m(0,1), m∈R}, Q={b|b=(1,1) +n(-1,1),n∈R},所对应的点的集合是 P={(x,y)|x=1}, Q={(x,y)|x+y=2},则 P∩Q={(1,1)},所以答案为 A.
了解集合、空集与全集的含义,理解集合
之间的包含与相等,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 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与补集,能运用韦 恩图和集合语言解决有关问题.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 一般的,某些指定的对象集中在一起就构成了
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这个集合的元素.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① ________ ,
Δ=8a+1=0 ②若 B={-4},由 知,无解. 2 16-8a+1+a -1=0
Δ=8a+1=0 ③若 B={0},由 2 ,解得 a=-1. a -1=0 Δ=8a+1>0 ④若 B={-4,0},由-2a+1=-4 2 a -1=0
,解得 a=1.
【解析】由题意,0∈P⇒log2a=0⇒a=1; 又 0∈Q⇒b=0, 即 P={3,0},Q={0,1},故 P∪Q={3,0,1}.
5. 若非负整数 a,b 满足|a-b|+ab=1,记集合 M={(x, y)|x=a, y=b}为“极点集合”, 则“极点集合 M”的子集个数 为 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