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理论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第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18
四、垄断竞争模型
垄断竞争的概念:许多由出售相似而不相 同的产品的企业构成的市场结构。
19
四、垄断竞争模型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 产品差别:similar but not identical ➢ 每个厂商把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即
不考虑自己的价格对其他厂商价格的影响。
20
四、垄断竞争模型
5
6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
7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指 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随着单个 厂商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指单位产品的成本取决于所在行业的生产规模, 随着所在行业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逐渐下降。
8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 许多相对较小的厂商构成,且处于完全竞 争的状态。 在一个只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大厂 商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则形成了不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9
相关问题
分析下列四例,解释每例中是外部规模经济情 形还是内部规模经济 a. 美国印第安纳州艾克哈特的十几家工厂生产了 美国大多数的管乐器。 b. 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本田车要么是从日本进口的, 要么是在俄亥俄州的玛丽斯维利生产的。 c. 欧洲惟一的大型客机生产商——空中客车公司 的所有飞机都在法国土伦组装。 d. 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成为美国东北部的保险 业中心。
MR = P - Q / B 则有 MR = P - Q /( S*b) 利润最大化条件:P = c + Q /( S*b)

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分析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分析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则是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国家应专注于生产自己的绝对优势产品,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国家的产品。

2.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不同国家的机会成本差异,国家根据机会成本低的产品具备比较优势,通过贸易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3.平衡贸易理论:由伦纳德·斯蒂尔提出,认为国际贸易是由于不同国家的产品需求和供给结构不同,国际贸易是市场对比较优势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的结果。

4.规模经济理论:由保罗·罗默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由于规模经济,特别是技术进步的规模经济,使得大规模生产的成本较低,贸易能够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5.垄断竞争和产品差异化理论:由波尔·克鲁格曼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由于产品差异化和市场垄断,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产品差异化和获得市场垄断利润。

1.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允许国际贸易自由流动,取消贸易壁垒,减少相关的政府管制。

自由贸易政策可以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等,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

2.关税政策:关税政策是通过征收关税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以达到保护国内产业和促进国内产业发展的目的。

然而,过高的关税可能导致贸易不平衡,降低消费者福利,增加生产成本等,产生负面影响。

3.非关税壁垒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是指除关税之外的各种形式的贸易限制。

例如,进口配额、出口补贴、技术壁垒等。

非关税壁垒政策旨在限制进口商品,保护国内产业。

然而,这些政策可能导致贸易歧视,使国际贸易更加复杂,不利于国家整体利益。

4.贸易自卫政策:当国家面临国际贸易的不公平竞争时,有可能采取贸易自卫政策,采取反倾销措施、关税提高、出口禁令等手段,以保护国家利益。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参考资料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参考资料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国际经济学》是教育部确定的“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

了解世界上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收支差额的概念,及对其不平衡的抚平政策;产出、利率、汇率之间的相互影响。

使学生做到眼光定位于全球,解释和探讨国际经济交往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和深化的现状的理解。

二、课程教学要求1、通过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纯的,无任何限制为前提的国际贸易及贸易所能带来的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

通过国际经济学宏观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定位于实际,应用商业政策调节国际经济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如何更好的贸易,使一国的利益最大化.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国际经济交往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国际经济理论和解决国际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4、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等课程;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国际金融、跨国公司。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为1学期,开设时间为第五学期,每周2学时,计38学时。

章节教学内容课程时数分配讲授学时实践学时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4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4第三章要素禀赋,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5第四章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2第五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4第六章国际要素流动 3第七章国际贸易壁垒与出口促进4第八章汇率与外汇市场2第九章货币,利率,与汇率3第十章长期价格水平和汇率 3第十一章短期产出与汇率4合计38 0五、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主讲教材:1、冯德连主编:《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 规模经济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 规模经济

第二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产业组织要讨论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就必须理解企业的选择,结构行为与绩效的关系为什么不同的企业会形成垄断竞争?对于结构问题的切入点,就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一)企业性质的理论梳理一.企业的界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直接组合和运用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营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依法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存在背景:市场经济条件;(非市场条件下,计划经济,缺乏企业的独立性-命令指令是纵向的,生产单元是中央政府命令的执行者-也不存在产业经济问题;市场经济,价格确定是横向的,是企业的个人选择与演化)——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其实是值得商榷的,有可能是产量最大化/销量最大化(市场占有率-单个产品给企业的收益是一样的)/利润最大化(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的落差-但可能会损害其他企业利益)/利益相关者最大化即价值最大化(多个利益相关者-股东、职业经理人、雇员、消费者、各类债权人、社区环境-价值最大化)【但如果是利润最大化中的长期利润,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和追求价值最大化是一致的】——运行前提:组合生产要素;(一定要有一种要素,土地资本或者无形的技术,如果没有这些要素的组合,就不存在【组织】是最重要的,企业能够获得要素,并且能够实现核心要素、进行组合TFP)——运行基础:自主性、独立性——角色定位:法人实体或市场竞争主体(竞争主体:收益风险对称,都是企业自身的)【慈善机构做企业企业做慈善】二.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形成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传统以来)主要从技术角度对企业进行研究。

即将企业理解为生产函数,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描述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一般表示为:Q=f(X1 ,K, Xn)这是不完整的,没有触及企业的本质,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三.现代企业理论R.Coase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的发表,标志着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始。

第十五章规模经济理论

第十五章规模经济理论

LRAC
O
Q1 Q2
QO
行业
MC1 AC1 MC2 AC2
q1=q2
Q
企业
请思考
请判断下列情况是否存在内在规模经济或 外在规模经济: (1)天津的食街; (2)中关村电脑城; (3)美国的大型家庭农场; (4)利客隆商场; (5)微软公司; (6)好莱坞。
不完全竞争 (imperfect competition)
的模式不确定; 3、从整体上看,要素禀赋理论仍然有效。
获利分析
K
AI
X Y T
Z
A O
XY:比较优势的获利 YZ:规模经济的获利
I T
T’ L
马歇尔框架的基本结论
1、虽然贸易模式存在不确定性,但要素禀赋理论在整 体上继续发挥作用,各国将是充裕要素的要素服务的 净出口国;
2、同时,由于各国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相关产业会发 生地理上的集中,这种集中是贸易产生的独立源泉, 而且即使要素禀赋相同,贸易也会发生;
克鲁格曼的PP-ZZ模型
——内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基本假定:
1、企业具有内部规模经济; 2、垄断竞争市场; 3、劳动力是唯一投入。
基本等式
li=a+bxi,a>0,b>0 (1)
L= ∑li= ∑(a+bxi) (2)
Lci=xi
(3)
其中,a是固定投入,xi是企业的产出,b是 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的系数,li是企业的劳动投 入,ci是每人对产品的消费。
(3)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一个产业中有许多卖者生产具有差别的产品。
报酬递增与国际贸易
1、马歇尔框架: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概述规模收益不变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假设,即假定厂商无论生产多少数量的产品,每多生产一件产品,增加的成本总是不变的,即边际成本不变。

或者说,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增加一倍。

事实上,现代许多工业部门具有规模经济特点,即收益递增、成本递减。

规模经济愈大生产效率愈高,投入增加一倍,产出可以增加一倍以上。

举例来说,生产10辆汽车用150万元的资本投入,生产25辆汽车用300万的资本投入,投入增加一倍,产出增加了1.5倍,这就是规模经济。

很多工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它们多为资本、技术集约的大垄断公司经营。

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与艾瀚南(Helpman Elhanan)合著的《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1985)一书中提出了规模经济贸易学说。

其主要观点为:规模收益递增为国际贸易直接提供了基础,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收益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由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

[1]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的两个假设条件:1、企业生产具有规模经济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企业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如,企业参与国际贸易,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扩大生产规模,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呈下降趋势。

这种规模经济的取得,使企业增强了竞争力,提高赢利水平。

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为各国企业的市场观念和经营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模经济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企业便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更加专业化地进行产品的大规模生产。

2、国际市场的竞争是不完全的不完全竞争即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是一种垄断和竞争并存的市场结构。

在实际国际贸易中,大量的市场结构是垄断和竞争混合并存的市场,而这类市场又可分为:垄断竞争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

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的条件下,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囊括一行业的全部产品,从而使国际分工和贸易成为必然。

规模化运营方案

规模化运营方案

规模化运营方案一、规模化运营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规模化运营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管理方式,它以规模化生产和管理的方式为基础,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来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效率。

规模化运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重要手段。

规模化运营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生产规模经济理论、管理规模经济理论、规模化运营的特征与机制等。

1、生产规模经济理论生产规模经济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指出:当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时,单位生产成本将会下降。

这是因为,规模扩大将带来生产条件的改善、生产设备的充分利用、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以及生产成本的分摊。

因此,生产规模扩大能够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2、管理规模经济理论管理规模经济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指出:当企业的管理规模扩大时,单位管理成本将会下降。

这是因为,管理规模扩大将带来管理条件的改善、管理资源的充分利用、管理过程的标准化以及管理成本的分摊。

因此,管理规模扩大能够带来管理成本的下降,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3、规模化运营的特征与机制规模化运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和机制:即规模经济特征、规模经济机制、规模化运营的重要性、规模化运营的成本节约等。

上述理论和特征可以为我们提供规模化运营的理论支持,也为我们提出规模化运营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某跨国企业规模化运营的现状分析某跨国企业是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其业务遍及全球,并在各地设有工厂、分部和销售网点。

由于业务规模庞大,企业面临着许多管理问题,包括产品生产效率低、管理成本高、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一个合理的规模化运营方案来改善企业的管理状况。

1、产品生产效率低由于企业的产品类型繁多、规模庞大,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这主要是因为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生产线利用率低、生产过程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2、管理成本高由于企业的规模庞大,导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第15章规模经济理论

第15章规模经济理论

P(C)
P(AC1)
AC2
MC O MR Q1
AC
D
Q2
Q
1、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q2 A B q2* q1 q1* A B 2、考虑运输成本,必然出现相互倾销。 O
1、规模经济扩大贸易三角; 2、国际贸易促进规模经济; 3、规模经济促进产业内贸易。
Y A’
Y
A E
F C M D
B
O
X
O
N
平均成本随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1、内部规模经济:厂商的平均成本随自身生产规模 的扩大而下降。 2、外部规模经济: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 无关,与整个行业的生产规模有关。
P(C)
D2
P
S1= ∑MC1
D1
MC1 MC2
AC1 AC2
P1 P2
S1’
S2= ∑MC2
LRAC
O
Q1 行业
Q2
Q
O
化,故PP线不变。
(3)贸易使每种产品的消费人口增加了L*,
ZZ线左移。
P/W
Z’ Z
P
E P 0 b
Z E’
Z’
ci
生产:价格下降,即平均成本下降,有规模经济效应。 消费:每个人对任何一种产品的消费下降,但每种产
品的消费人口上升,产量增加。
在充分就业的假设下, 企业数(产品种类)=总劳动/企业的 劳动投入 n=L/(a+bxi),即n=1/(a/L+bci) (6) 国际贸易使消费的产品种类增加。
q1=q2
企业
Q
请判断下列情况是否存在内在规模经济或外 在规模经济: (1)天津的食街; (2)中关村电脑城; (3)美国的大型家庭农场; (4)利客隆商场; (5)微软公司; (6)好莱坞。

第四章_建设项目规模评估

第四章_建设项目规模评估

第一节 规模经济基本理论
规模经济的分类
生产规模经济:由于实行专业化生产或者流水作业, 扩大了生产批量,提高生产规模。
第一节 规模经济基本理论
经营规模经济:扩大经营规模,节约经营费用,使产 品好技术开发能力提高,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增强。
第一节 规模经济基本理论
内部经济:生产装置系统和生产经营要求最佳组合时 的生产能力或产量
土地使用权、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人员编制、设备 供应等。
第二节、生产规模及其制约因素
八、经济效益的要求
1) 亏损经济:营业收入小于总成本的规模,即 小于 QE1和大于QE2的区域
2) 起始规模:即营业收入等于总成本费用的保本最小 规模,即QE1位置
3) 合理经营规模:营业收入大于总成本费用,并保证 一定盈利水平的生产规模,应该位于QE1-QE之间。
是以项目的总成本最低、获取利润最高为追求目标, 求 企业最优生产规模的方法。
第三节、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方法
三、分步法
也叫做“逼近法”,指通过先确定起始生产规模作为 所选规模的下限,确定最大生产规模作为所选规模上限 ,然后再在上下限之间,拟定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通 过比较,选出最合理的生产规模的一种方法。
不同部门和行业对项目生产规模有不同要求:
1) 采掘业:取决于矿区地质条件及矿产资源的工业储 量和工业开采价值( 煤炭、金属与非金属矿山、石 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应根据资源合理开 发要求和资源可采储量及赋存条件等确定建设规模
)
2) 水电站:水利水电项目应根据水的资源量、可开发 量、地质条件、建设条件、库区生态影响、占用土地 ,以及移民安置 等确定建设规模。
起始规模主要受技术和设备的制约。 这时可以考虑使用规模效果曲线,对可供选择工艺和 设备进行分析,从而选择最优方案,在QE1点

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什么是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

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兼并可以在两个层次上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即产量的提高和单位成本的降低。

兼并给企业带来的内在规模经济在于:通过兼并,可以对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横向兼并,可实现产品单一化生产,降低多种经营带来的不适应;纵向兼并,将各生产流程纳入同一企业,节省交易成本等。

兼并的外在规模经济在于:兼并增强了企业整体实力,巩固了市场占有率,能提供全面的专业化生产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

规模经济理论的产生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看,亚当?斯密是规模经济理论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指出:“劳动生产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以制针工场为例,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揭示了制针工序细化之所以能提高生产率的原因在于:分工提高了每个工人的劳动技巧和熟练程度,节约了由变换工作而浪费的时间,并且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应用。

由于劳动分工的基础是一定规模的批量生产,因此,斯密的理论可以说是规模经济的一种古典解释。

真正意义的规模经济理论起源于美国,它揭示的是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性规模(典型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1),张伯伦(E H Chamberin),罗宾逊(Joan Robinson)和贝恩(J S Bain)等。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大规模生产的利益在工业上表现得最为清楚? ?大工厂的利益在于:专门机构的使用与改革、采购与销售、专门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划分(” 马歇尔还论述了规模经济形成的两种途径,即依赖于个别企业对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组织和经营效率的提高而形成的“内部规模经济”和依赖于多个企业之间因合理的分工与联合、合理的地区布局等所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他进一步研究了规模经济报酬的变化规律,即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报酬将依次经过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个阶段。

0601 现代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理论

0601 现代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理论

华盛顿的一年使克鲁格曼身心俱疲。很长一段时间,他既 不做学问,也 不问政治。不过在外人看来,他混得很不 错:年纪轻轻就成为终身教授,拿着丰厚的薪酬、常常在 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参加各种会议,甚至还写出了几篇挺好 的论文。不过,克鲁格曼的内心极为失落,他说:“和世 界上99%的人相比,我没什么可抱怨的。但我的参照对象 是同辈中最成功的经济学家,我还没有成为他们中的一 员。” 1987年,克鲁格曼开始重新恢复了创造力,他写出了大 量高质量的论文——第三世界债务减免、欧洲货币体系的 作用、贸易集团化。这些文章获得的好评打消了他对自己 研究能力的怀疑,他开始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新贸易理 论。这些成就使他获得了约翰· 贝茨· 克拉克奖。 1988年,克鲁格曼出版了《期望减少的年代》一书,该 书一出版即在美国引起轰动。他与奥伯斯法尔德合著的 《国际经济学》成为各大学和贸易公司的标准教材。各大 公司的总裁在看到他所著的书之后纷纷找上门来,请克鲁 格曼为他们作商业咨询。为此,克鲁格曼专门雇了一名经 纪人,不是为了拉更多的客户,而是为了提高价格,使商 人们望而却步。这段时期克鲁格曼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课 题——经济地理学。他雄心勃勃地想把这个课题发展成为 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并在这个领域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三)主要内容 某两种产品若存在规模经济,则其中一国会率先
对某种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取得成本优势;而另 一国则选择另一种产品,进行生产。之后,通过 国际贸易使两种产品在各国间进行分配。
A产品
规模经济
规模生产
低成本低价格
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四)图形说明——坎姆模型
如图,一国专门生产X, Y 另一国家专门生产Y,在 Ymax 规模经济的作用下,X和Y 的生产成本都会下降,然 后两国再进行交换,则双 Y2 方的福利都会增加,在图 Y1 中表现为贸易后的均衡点 E比没有分工和贸易前的 均衡点A所达到的效用水 平更高。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形成了当代贸易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克鲁格曼认为,工业产品是类似的,但不是同质的,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生产企业的规模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规模效益。

各国利用规模经济来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如果每个国家只生产几类产品,那么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就会比生产所有产品时的规模更大,才能实现国际分工的规模效益,在只生产有限种类产品的同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产品的流动,保证各国不牺牲消费的多样性。

【例题1--07年多选】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 )。

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E.外贸依存理伦
【答案】ABCD
【例题2--单选】比较优势理论是由( )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克鲁格曼
答案:B
【例题3—08单选】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是( )理论的主要观点。

A.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
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C.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
D.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
答案:C。

5-1 规模经济理论

5-1 规模经济理论

5-1规模经济理论一、生产规模的界定从工业项目评估的角度看, 生产规模是指生产要素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其衡量指标主要有产量、生产能力、产值、职工人数和资产价值等。

①工业项目:通常以年产量、年加工量、装机容量等表述;②农林水利项目:通常以种植面积、灌溉面积、防洪治涝面 积、 水库库容等表述;③交通运输项目:以运输能力、吞吐能力等表述;④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以年处理量、建筑面积、服务能力等表述。

二、规模经济理论概念: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的规模下或一定的规模区间内,企业生产最接近“最优效率”的生产规模。

按照实现领域的不同,可将规模经济区分为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和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也可分为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还可分为规模的内部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

1. 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和经营上的规模经济•生产上的规模经济是指由于实行专业化生产或流水作业,扩大了生产批量,或者采用大型高效设备,扩大了生产规模,从而使单位产品成本随着生产批量扩大或生产规模扩大而降低。

经营上的规模经济是指由于扩大经营规模,节省了经营费用,生产要素物尽其用,从而使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提高,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增强。

2. 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 工厂规模经济是从设备、生产线、工艺过程等角度提出来的,是指单一产品生产工厂的单位产品生产费用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

• 企业规模经济是扩大多种产品生产工厂的规模,单位产品生产费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平均费用产量A BC SAC 1SAC 2SAC 3LAC平均费用曲线图3. 规模的内部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达到内部经济性的规模是指生产装置系统和企业生产经营要求处于最佳组合时的生产能力或产量。

•规模的外部经济性是指实现规模内部经济性所需的外部条件,如市场的规模及其分布、资源条件、运输条件、资金筹措条件等。

4. 规模不经济——是指一个经济实体的规模过小或过大而引起的不经济。

三、规模收益变动与规模经济区间1. 规模收益变动规模收益变动有递减、递增和不变三种情况。

运用规模经济理论分析比亚迪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运用规模经济理论分析比亚迪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运用规模经济理论分析比亚迪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趋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企业,近年来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等领域不断创新和开拓。

本文将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技术创新、销售情况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技术实力:比亚迪在技术方面的表现十分出色,多项技术得到了国家级奖项的认可,包括国家科技进步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产品线丰富:比亚迪针对不同领域的需求推出了多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包括电动轿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客车等,拥有一系列底盘、动力总成等技术。

产销规模稳定增长: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规模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特别是在2019年实现了全年销售20.56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壮举。

技术创新
电池技术:比亚迪打破了传统电池的红黑极设计,提出了全新的电池负极材料LFP,大幅度降低了电池成本和成本能耗,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和借鉴。

驱动系统:比亚迪在驱动系统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推出了第二代双离合器(DHT)混合动力系统,使得车辆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能够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

未来趋势
智能化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比亚迪将加快智
能化发展,推出更多智能化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图5-3 日美韩三国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
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
主要理论模型
主要理论贡献者
关键假设
决定贸易模式的因素
古典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论
亚当·斯密
1.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 2.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济) 5.不考虑需求
02
(二)规模经济的表现形式
规模报酬变化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规模报酬变化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令生产函数Q=f(L,K)
如果f(λL,λK)>λf(L,K),规模报酬递增
如果f(λL,λK)<λf(L,K),规模报酬递减
表5-1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的ITT (%)
工业化国家
1970
1987
1999
发展中国家
1970
1987
1999
美 国
55.1
61.0
81.1
印 度
22.3
37.0
88.0
日 本
32.8
28.0
62.3
巴 西
19.1
45.5
78.8
德 国
59.7
66.4
85.4
墨西哥
29.7
54.6
97.3
1、单个厂商均衡产量的决定
Q
O
P R C
d(AR)
MR
LAC
LMC
E
Q*
P*

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国内需求增长迅速可以鼓励公司更快采用新技术, 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获得规模效益。
众多独立的买主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多的需求信息, 实行多元化生产,减少公司的风险。
若国内需求增长缓慢,国内市场较快达到饱和, 则会迫使公司提前向海外扩张,占领国际市场。
相关和支持产业与国家竞争优势
相关产业指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 销渠道和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 互补性的产业
支撑产业指某一产业的上游产业
相关和支持产业的水平对某一行业的竞争 优势有重要影响。
原因
有可能发挥群体优势 可能产生对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 可能构成有利的外在经济和信息环境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有许多相互联系的、有 竞争力的产业,该国便容易产生新的有竞争力的 产业,有竞争力的几种相关产业往往同时在一国 产生(如美国的电子检测设备和病人监测器,韩 国的录相机和录相带,丹麦的奶制品、酿制品和 工业酶等产业几乎都是相伴相生的)。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林德尔假说
• 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尔 (Staffan B. Linder)于1961年在其论文 《论贸易和转变》 提出的。
•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性来解释工业制成 品贸易发展。
一、决定需求的因素
实际需求、喜爱偏好、收入水平 需求的收入弹性:价格不变时人们对收入变化
生产要素与国家竞争优势
要素的分类
初级生产要素: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
术工人、资金等。
高级生产要素: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
育的人才和科研机构等。
波特认为:初级生产要素重要性越来越低,而高级要素对 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在特定条件下,一国某些初 级生产要素上的劣势反而可能刺激创新,使企业在可见的 瓶颈、明显的威胁面前为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而奋发努力, 从而创造出动态竞争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

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目录兼并产生发展经验总结实现途径企业竞争力内部规模经济影响因素最优经济规模外部规模经济集聚类型发展模式影响因素规模扩大兼并产生发展经验总结实现途径企业竞争力内部规模经济影响因素最优经济规模外部规模经济集聚类型发展模式影响因素规模扩大展开编辑本段兼并规模经济理论兼并可以在两个层次上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即产量的提高和单位成本的降低。

兼并给企业带来的内在规模经济在于:通过兼并,可以对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横向兼并,可实现产品单一化生产,降低多种经营带来的不适应;纵向兼并,将各生产流程纳入同一企业,节省交易成本等。

兼并的外在规模经济在于:兼并增强了企业整体实力,巩固了市场占有率,能提供全面的专业化生产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

编辑本段产生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看,亚当·斯密是规模经济理论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指出:“劳动生产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以制针工场为例,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揭示了制针工序细化之所以能提高生产率的原因在于:分工提高了每个工人的劳动技巧和熟练程度,节约了由变换工作而浪费的时间,并且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应用。

由于劳动分工的基础是一定规模的批量生产,因此,斯密的理论可以说是规模经济的一种古典解释。

规模经济理论真正意义的规模经济理论起源于美国,它揭示的是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性规模.典型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1),张伯伦(EHChamberin),罗宾逊(JoanRobinson)和贝恩(JSBain)等。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大规模生产的利益在工业上表现得最为清楚。

大工厂的利益在于:专门机构的使用与改革、采购与销售、专门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划分。

”马歇尔还论述了规模经济形成的两种途径,即依赖于个别企业对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组织和经营效率的提高而形成的“内部规模经济”和依赖于多个企业之间因合理的分工与联合、合理的地区布局等所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

他进一步研究了规模经济报酬的变化规律,即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报酬将依次经过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个阶段。

此外,马歇尔还发现了由“大规模”而带来的垄断问题,以及垄断对市场价格机制的破坏作用。

规模经济与市场垄断之间的矛盾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冲突(Marshall’sdilemma)”。

他说明企业规模不能无节制地扩大,否则所形成的垄断组织将使市场失去“完全竞争”的活力。

之后,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针对“马歇尔冲突”提出了垄断竞争的理论主张,使传统规模经济理论得到补充。

传统规模经济理论的另一个分支是马克思的规模经济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详细分析了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以大规模的生产与协作为前提的主张。

他认为,大规模生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是近代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才能组织劳动的分工和结合,才能使生产资料由于大规模积聚而得到节约,才能产生那些按其物质属性来说适于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如机器体系等,才能使巨大的自然力为生产服务,才能使生产过程变为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

马克思还指出,生产规模的扩大,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目的:(1)产、供、销的联合与资本的扩张;(2)降低生产成本。

显然,马克思的理论与马歇尔关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的论述具有异曲同工的结果.新古典经济学派则从生产的边际成本出发,认为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能达到最佳规模。

编辑本段发展规模经济理论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70年)保罗·A·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在《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生产在企业里进行的原因在于效率通常要求大规模的生产、筹集巨额资金以及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实行细致的管理与监督.”他认为:“导致在企业里组织生产的最强有力的因素来自于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

”从传统成本理论观点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大规模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企业生产成本将不断降低,直到实现适度生产规模.如再继续扩大规模,则会因管理上的不经济而导致成本增加。

对此,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哈维·莱宾斯坦(HarveyLeibenstein)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效率理论。

哈维在《效率配置和效率》一文中指出:大企业特别是垄断性大企业,面临外部市场竞争压力小,内部组织层次多,机构庞大,关系复杂,企业制度安排往往出现内在的弊端,使企业费用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难以实现,从而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这就是“X非效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企业病”.“X 非效率”所带来的“大企业病”,正是企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内在制约。

以美国学者科斯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理论则从市场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规模经济作出独到的解释。

科斯在他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指出,交易费用的存在是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科斯认为,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是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以价格机制为导向的市场每组织一笔交易都要花费一定费用,即交易成本,包括获得市场信息的成本、谈判和签约的成本、合同风险的成本等.当生产同样产品、零部件以及工艺流程阶段的人将各生产要素集中生产时,就可以减少交易数目、交易次数和交易摩擦等交易成本。

换言之,如果通过“组织”并以“权威”方式来“安排”有关活动,交易成本就会得到节省。

这里的“组织”就是企业;“权威”是指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安排”代表了“交易的内部化”。

因此,企业实际上成为市场的替代物.只有当组织交易时企业内部的管理费用等于其所节约的市场交易成本时,企业的规模扩张才会停止.此外,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的一体化问题也做了解释.科斯认为,当两个或更多企业组织的交易由一个企业来组织时,便出现了一体化,企业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交易活动内部化的过程.或者说,企业间关系结构的每一步变化,都和规模经济有关.企业间合并是否成功取决于所增加的组织费用和所节约的交易费用的比较。

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AlfredDChandler)在《看得见的手》一书中也指出:“当管理上的协调比市场机制的协调带来更大的生产力、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利润时,现代多单位的工商企业就会取代传统的大小公司.”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理论阐明了企业代替市场机制组织交易条件下,管理对规模经济的贡献.企业管理水平越高,则在相同生产条件下,管理成本越低,从而企业规模扩张程度就可以提高.可见,交易成本理论不仅是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同时也是规模经济理论的重要发展。

编辑本段经验总结规模经济理论1.规模经济理论告诉我们,通过购并活动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必然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随着对较多的人力和机器的使用,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合理和专业化;人数较多的技术培训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也都可以节约成本。

但是随着规模的继续扩大,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用图形表示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规模经济理论实质上是规模经济的工厂模型,反应的是投入与产出关系,这一模型反映的是工厂的技术经济条件,体现技术规律的要求,而企业在购并的过程中并不是以产出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即使是实现了最优的投入产出比也不是企业理想中的规模经济,因为作为一个理性的厂商,他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无论如何,生产中的规模经济也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步骤之一。

2.理论界认为规模经济至少包括三个层次,即工厂模型和众多企业在局部空间上的集中而产生的聚集经济,还有就是下文将要谈到的范围经济。

聚集经济是由外部性所引起的,表现为LAC曲线的平移,外在经济使LAC 曲线向下平移,成本节约。

外在经济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

何谓聚集经济,即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呈现局部集中特征,这种空间上的局部集中现象往往伴随着在分散状态下所没有的经济效率,产生了企业聚集而成的整体系统功能大于在分散状态下各企业所能实现的功能之和。

我们把这种因众多企业的空间聚集而产生的额外好处,称为聚集经济。

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的众多企业之所以会在某一局部空间上聚集,并形成聚集规模.通常也正是由于该空间点上存在着一家或若干家核心企业,这些企业所利用的正是该核心企业给它们带来的外部经济好处。

聚集规模经济的存在对单个企业的规模扩张的作用是双重性质的:一方面,当聚集经济表现为正的外在经济时,由于众多企业彼此都享受着外在经济的好处,亦即外部市场的交易费用是较低的,此时单个企业并不存在规模扩张的客观需要.而是产生了组织分化的倾向,即把企业组织内部的某些职能分化出去,通过外部市场交易来完成。

反之,另一方面,当聚集经济表现为负的外在经济(亦称为外在不经济)时,由于外部市场的交易费用较高,此时,聚集可能会诱使企业之间进行纵向一体化或横向联合,亦即产生组织整合的倾向,即企业规模将趋于扩大。

3.建立在多样化经营基础上的规模经济,我们称之为范围经济。

企业生产所面I临的最大制约就是市场容量不足,生产极易出现过剩。

产业内的激烈竞争对企业形成一种强大的外在压力,迫使企业千方百计地去寻求新的花色品种、新的使用功能、新的制造工艺。

企业的这种追求竞争优势的行为是通过开展R&D(研究与开发)活动来实现的,其最终结果则是形成了企业多元化经营和企业规模的扩张。

但因此而导致的规模扩张必须注意购并企业与被购并企业产品之间的关联性,这样才能产生范围经济,而且许多表面上无关的产品实际上具有关联性。

例如,夏普公司的液晶显示技术,使其可以在笔记本电脑、袖珍计算器、大屏幕电视显像技术等许多领域都比较容易获得一席之地;摩托罗拉公司建立在其无线电通讯技术专长之上的核心竞争力,使其不仅在核心业务交换机等通讯产品中享有持久的优势地位,而且在BP机、双向无线移动装置和蜂窝式电话等产品领域也遥遥领先。

以上三个理论都以购并后的生产能力为核心展开探讨,忽视了有效规模是在工厂规模经济条件下,由经营和管理等能力所决定的一个区间规模,并且受到市场的制约,利润率的最大化不仅需要成本最小化的支持,也需要企业控制好财务结构和财务费用,还要发挥对市场的影响力,争取价格自由等等。

规模经济最终必须以资本利润率的形式表现出来,检验企业规模经济与不经济的最后标准是资本利润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