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分类讨论问题解题策略

合集下载

初一数学分类讨论题

初一数学分类讨论题

初一数学分类讨论题(原创版)目录1.初一数学分类讨论题的概述2.分类讨论题的解题技巧3.举分类讨论题的实例进行解析4.如何提高初一数学分类讨论题的解题能力正文一、初一数学分类讨论题的概述初一数学分类讨论题是一种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进行分类讨论的题型,它能够有效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分类讨论题在初一数学中占有较大比重,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对于提高初一数学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类讨论题的解题技巧1.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在解答分类讨论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所求,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梳理,为分类讨论做好准备。

2.合理分类,避免重复和遗漏分类讨论的关键在于将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合理分类。

分类时,要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确保每种情况都得到了讨论。

3.逐步推导,注意逻辑严谨在分类讨论过程中,需要根据已知条件逐步推导出结论。

在推导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逻辑严谨,确保每一步都符合数学原理。

三、举分类讨论题的实例进行解析例题: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 10√2 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解:首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等于边长的√2 倍。

因此,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10 厘米。

然后,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为 100 平方厘米。

所以,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100 平方厘米。

四、如何提高初一数学分类讨论题的解题能力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分类讨论题的解答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在解题过程中迅速找到解题思路。

2.多做练习,总结解题经验通过不断地做题,可以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提高分类讨论题的解题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

3.学会灵活运用解题技巧在解答分类讨论题时,要善于运用解题技巧,如合理分类、逻辑推导等,以提高解题效率。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研究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研究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研究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在高中数学解题中十分常见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从而得出更加准确、严谨的解答。

一、分类讨论思想的概念及特点分类讨论指的是将问题分成若干个独立的情况,并对每种情况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全面、深入的结论的思维方式。

分类讨论思想的特点是:有目的性、有系统性、有针对性、有全面性、有严谨性。

此外,分类讨论还要注意分类的互斥性和完备性。

1. 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函数,可以采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确定它的解析式。

例如,已知函数f(x)如下:$$f(x)=\begin{cases}x^2+1,&x\geqslant 0\\2x+1,&x<0\\\end{cases}$$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函数在x=0处存在“分界点”,如果使用同一种方法求解,就会产生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将问题分为x≥0和x<0两种情况,对每种情况分别求解。

2. 组合数学问题。

组合数学中很多问题也可以使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求解。

例如,假设有n个格子要涂黑,但是其中的一些格子不能被涂黑。

我们可以考虑将格子分成两类:可以涂黑和不能涂黑的。

然后,对于可以涂黑的格子,我们可以使用组合数学的知识求解涂黑的方法数;对于不能涂黑的格子,我们可以先对它们进行计数,再将它们从总数中减去,得出最终的结果。

3. 几何问题。

几何问题中也常常需要使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例如,对于一个梯形,如果我们要计算它的面积,需要先确定底边长和高,这就需要对梯形进行分类讨论。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梯形分成上底和下底相等和上底和下底不相等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它们的面积,最终将两者相加即可得到梯形的面积。

三、分类讨论思想的教学策略针对分类讨论思想的教学,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1. 举例法。

在讲解分类讨论思想时,可以通过举一些对应的数学问题进行解析,让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加深对分类讨论思想的理解。

例析分类讨论的几种常用方法

例析分类讨论的几种常用方法

综上 , a 的取值范围为
a| -
1 1 < a < 或 a <- 2 . 3 2
五、 根据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分类讨论 在立体几何中 , 由于所给图形位置的不 确定性 , 要根据所给出的问题的条件进行分 类讨论 . 例 5 已知斜三棱柱 AB C - A 1 B 1 C1 的底 面是直角三角形 , ∠BAC = 90 ° , 且 B C1 ⊥ AC,
即 2 ( 2 - 1 ) > 4 tan 11. 25 ° . 综上 , 此扇形内接矩形的面积的最大值 为 2 ( 2 - 1) . 以上就是解决分类讨论问题常见的几种 方法 , 总之 , 分类讨论就是一种“ 化整为零 , 各 个击破 , 再积零为整 ” 的解题思想和解题策 略 , 但同时还应注意 : 分类要求标准统一 , 不 遗漏 , 不重复 , 分层次 , 不越级讨论 , 解题步骤 大致为 : ( 1 ) 确定分类标准 , 正确进行分类 ;
2
( 2 ) 当 1 < x ≤ 2 时 , 原不等式可化为 ( 3 - x ) ≥ - 1, log 1 x + log 1 3 3
三、 根据定理 、 公式 、 法则 、 性质的限制条 件分类讨论 数学中的一些定理、 公式、 法则往往也有一些 严格的限制条件 , 如均值不等式 ; 零与负数没有对 数;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 极限的运算法则等 等. 解决这类问题时 , 要根据问题中所给的有关定 理、 公式、 法则所给定的限制条件进行讨论. 例 3 设首项为 1, 公比为 q ( q > 0 ) 的等
分析 首先应根据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 式对 q讨论 , 然后再根据极限的定义对 q 进行 讨论 . 设所求等比数列为 { an } , 公比为 q ( q >

例谈分类讨论的类型及解题策略

例谈分类讨论的类型及解题策略

例谈分类讨论的类型与解题策略湖南中方县第一中学(418005)杨自西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有多种情况,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求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

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

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所以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本文就分类讨论的若干类型及解法作一总结,供参考.1.数学中的某些概念、定理、性质、法则、公式是分类定义或分类给出的,在运用它们时要进行分类讨论.例1. 设0<x<1,a>0且a≠1,比较|log a (1-x)|与|log a (1+x)|的大小.分析: 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底数a 有关,可分两类讨论.解: ∵ 0<x<1 ∴ 0<1-x<1 , 1+x>1当0<a<1时,|log a (1-x)|-|log a (1+x)|=log a (1-x)-[-log a (1+x)]=log a (1-x 2)>0;当a>1时,|log a (1-x)|-|log a (1+x)|=- log a (1-x)- log a (1+x)=- log a (1-x 2)>0 由①、②可知,|log a (1-x)|>|log a (1+x)|.例2. 已知集合A 和集合B 各含有12个元素,A∩B 含有4个元素,试求同时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集合C 的个数: ①. C ⊂A ∪B 且C 中含有3个元素; ②. C∩A≠φ .分析: 由已知并结合集合的概念,C 中的元素分两类:①属于A 元素;②不属于A 而属于B 的元素。

并由含A 中元素的个数1、2、3,而将取法分三种.解:C 121·C 82+C 122·C 81+C 123·C 80=1084.另解:(排除法): C 320- C 012·C 38=1084.评注:本题是“包含与排除”的基本问题,正确地解题的前提是正确分类,达到分类完整及每类互斥的要求.并且要确定C 中元素如何取法.2.研究含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问题,由参数值的“量变”而导致结果发生“质变”,因而也要进行分类讨论.例3.(2003年北京西城模拟试题)解关于x 的不等式ax 2-2≥2x-ax(a ∈R).分析: 含参的一元不等式的解集问题,先讨论二次项系数,再对开口方向讨论,再对其两根大小进行分类讨论.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ax 2+(a-2)x-2≥0,(1)a=0时,x ≤-1,即x ∈(-∞,-1].(2)a ≠0时,不等式即为(ax-2)(x+1)≥0.① a>0时, 不等式化为0)1)(2(≥+-x ax , 当⎪⎩⎪⎨⎧->>120a a ,即a>0时,不等式解为),2[]1,(+∞--∞a . 当⎪⎩⎪⎨⎧-≤>120aa ,此时a 不存在. ② a<0时,不等式化为0)1)(2(≤+-x ax , 当⎪⎩⎪⎨⎧-<<120aa ,即-2<a<0时,不等式解为]1,2[-a 当⎪⎩⎪⎨⎧-><120aa ,即a<-2时,不等式解为]2,1[a -. 当⎪⎩⎪⎨⎧-=<120aa ,即a=-2时,不等式解为x=-1.综上: a=0时,x ∈(-∞,-1); a>0时,x ∈),2[]1,(+∞--∞a; -2<a<0时,x ∈]1,2[-a ; a<-2时,x ∈]2,1[a-; a=-2时,x ∈{x|x=-1}. 评述:本题分类讨论后采用分列式归纳结论,即针对变量分类讨论的,且在不同条件下问题有不同的结论,归纳结论时应采用分列式.例4.(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设a 为实数,函数1||)(2+-+=a x x x f ,R x ∈(1)讨论)(x f 的奇偶性;(2)求)(x f 的最小值.解:(1)略;(2)(i )当a x ≤时,43)21(1)(22++-=++-=a x a x x x f . 当21≤a ,则函数)(x f 在],(a -∞上单调递减,从而函数)(x f 在],(a -∞上的最小值为1)(2+=a a f . 若21>a ,则函数)(x f 在],(a -∞上的最小值为a f +=43)21(,且)()21(a f f ≤. (ii )当a x ≥时,函数43)21(1)(22+-+=+-+=a x a x x x f 若21-≤a ,则函数)(x f 在],(a -∞上的最小值为a f -=-43)21(,且)()21(a f f ≤-若21->a ,则函数)(x f 在),[+∞a 上单调递增,从而函数)(x f 在),[+∞a 上的最小值为1)(2+=a a f . 综上,当21-≤a 时,函数)(x f 的最小值为a -43; 当2121≤<-a 时,函数)(x f 的最小值为12+a ; 当21>a 时,函数)(x f 的最小值为a +43. 评述: 分类讨论的的原则:①不重复;②不遗漏;③分层次,不越级讨论.含参问题,结合参数的意义及对结果的影响而分类讨论.3.在研究几何问题时,由于图形的变化(图形位置不确定或形状不确定),引起问题结果有多种可能,就需要对各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例5.设一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2x-y+1=0, 2x+y-5=0,求此双曲线的离心率. 分析:由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不能确定其焦点位置,所以应分两种情况求解.解:(1)当双曲线的焦点在直线y=3时,双曲线的方程可改为1)3()1(222=---by a x ,一条渐近线的斜率为2=ab , ∴ b=2.∴ 555222==+==a a a b ac e . (2)当双曲线的焦点在直线x=1时,仿(1)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斜率为2=b a ,此时25=e . 综上(1)(2)可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255或. 例6.已知方程kx 2+y 2=4,其中k 为实数,对于不同范围的k 值,分别指出方程所代表图形的类型,并画出曲线简图.分析:由圆、椭圆、双曲线等方程的具体形式,结合方程kx 2+y 2=4的特点,对参数k 分k>1、k =1、0<k<1、k =0、k<0五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由方程kx 2+y 2=4,分k>1、k =1、0<k<1、k =0、k<0五种情况讨论如下: ① 当k>1时,表示椭圆,其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a =2,b =2k; ② 当k =1时,表示圆,圆心在原点,r =2; ③ 当0<k<1时,表示椭圆,其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a =2k,b =2; ④ 当k =0时,表示两条平行直线 y =±2;⑤ 当k<0时,表示双曲线,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所有五种情况的简图依次如下所示:y y y y y后,找出满足条件的条件或结论.4.含有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的排列组合问题,其解题的基本策略,就是按照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的特征进行恰当的划分,转化为最基本、最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然后结合加法原理或乘法原理完成解答.例7.(1999年全国高考题)在一块并排10垄的田地中,选择2垄分别种植A、B 两种作物,每种作物种植一垄,为有利于作物生长,要求A、B两种作物的间隔不小于6垄,则不同的选垄方法共有种.解:分类讨论:(1)先考虑作物A种植在第一垄时,作物B有3种种植方法;(2)再考虑作物A种植在第二垄时,作物B有2种种植方法;(3)又当作物A种植在第三垄时,作物B有1种种植方法。

浅析分类讨论问题的基本分类和解题策略

浅析分类讨论问题的基本分类和解题策略

浅析分类讨论问题的基本分类和解题策略摘要: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方法,也是中学数学中经常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突出考查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周密性,以及认识问题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体现“着重考查数学能力”的要求。

因此分类讨论是历年数学高考的重点与热点,而且也是高考的一个难点。

本文旨在浅析分类讨论问题的基本分类和解题策略。

关键词:分类讨论不重不漏基本分类解题策略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所研究对象的性质差异,分各种不同的情况予以分析解决。

分类讨论题覆盖知识点较多,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分类思想和技巧;同时方式多样,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及很强的综合性。

树立分类讨论思想,应注重理解和掌握分类的原则、方法与技巧,做到“确定对象的全体,明确分类的标准,分层别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分析讨论”。

分类讨论是历年数学高考的重点与热点,而且也是高考的一个难点。

本文将通过分类讨论的基本分类给出相应的解题策略。

分类讨论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明确讨论对象,确定对象的范围;第二,确定分类标准,进行合理分类,做到不重不漏;第三,逐类讨论,获得阶段性结果;第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以下通过对分类讨论问题的基本分类,总结相应的解题策略。

类型一:代数中的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思想在代数中的应用较多,如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等。

例1:解关于x的不等式。

小结: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圆与圆相切分内切和外切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总得来说,分类讨论的原则有两点:(1)每次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同一的。

分类讨论问题的难点在于什么时候开始讨论,即认识为什么要分类讨论,又从几方面开始讨论。

只有明确了讨论原因,才能准确、恰当地进行分类与讨论。

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掌握所用的概念、定理、定义,考虑问题要全面。

函数问题中的定义域、方程问题中根之间的大小、直线与二次曲线位置关系中的判别式等等,常常是分类讨论划分的依据。

(2)每次分类的对象不遗漏、不重复、分层次、不越级讨论。

小学数学实际问题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实际问题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实际问题解题策略小学数学解题策略是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

熟练掌握解题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也能提高我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抽象归纳法将问题中的具体数据抽象出来,运用归纳法、综合法等方法,得出一般规律,从而得到问题的解答。

例如:已知若干个数的前三项依次为6、12、24,求这些数的通项公式。

解题思路:用a代表首项,用q代表公比。

由题设得:a=6,aq=12,aqq=24。

将它们代入公式aq (n-1),得到q=2。

然后用aq (n-1)代入已知的前三项,即可得到通项公式an=6 x 2^n-1。

2.分类讨论法当问题中存在多种可能性时,可以先进行分类讨论,然后再分别解决每种情况,最后得出问题的解答。

例如:12个小球中有4个红球,2个黄球和6个蓝球。

现从中任取3个球,取出的3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是多少?解题思路:我们可以将问题分为两种情况来讨论:红球被选中、红球没有被选中。

情况1:红球被选中。

此时我们需要在4个红球中选取1个,再在8个非红球中选取2个。

所以这种情况下的概率为4/12 x 8/11 x 7/10 = 14.55%。

最后,将两种情况的概率相加即可得出问题的解答,即14.55% + 28.73% = 43.28%。

3.逆推法通过已知的终点情况,向回推导出起点情况,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家到学校有7个路口,他有3个相同的卫生球可以选择丢在这7个路口中。

现在假设小明家离学校的最短距离为4个路口一段,求小明可能丢球的方案数。

解题思路:假设小明最少走到第4个路口时选择丢球,那么他会面临两种情况:在前三个路口一个也不丢,或在前三个路口任意一个路口丢一个卫生球。

对于第一种情况,他在剩下4个路口中随意丢3个球;对于第二种情况,他在剩下2个路口和所在的第4个路口中选择任意的3个位置进行丢球。

因此,小明可能的方案数为7C3 + 3 x 6C2 = 35 + 45 = 80。

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策略与研究

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策略与研究

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策略与研究低塘中学 曾凯学会解题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熟练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能否顺利解题的基础,深刻理解数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思想是能否顺利解题的关键。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它揭示着数学对象之间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学生总结归纳数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条理化,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概括性。

解答分类讨论问题时的解题策略: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漏不重、分类互斥;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怎样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呢? 下面本文结合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题归纳以下几类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重要题型:一、 分类讨论思想解决“数与代数”问题1、根据参数的不同取值范围引起的分类讨论例1(2010年新疆)已知c b a ,,为非零实数,且满足k ba c c abc b a =+=+=+,则一次函数)1(k kx y ++=的图像一定经过( )A 第一﹑二﹑三象限B 第二﹑四象限C 第一象限D 第二象限解:①若0≠++c b a ,则由等比定理性质得:021)(2)()()(>=++++=+++++++=c b a c b a c b c a b a c b a k ,从而有0231>=+k , 此时)1(k kx y ++=的图像经过第一﹑二﹑三象限②若0=++c b a ,则有c b a -=+,b c a -=+,a c b -=+,此时01,1=+-=k k 从而知)1(k kx y ++=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综合①和②得,)1(k kx y ++=的图像一定经过第二象限,故选D点评:分式方程、代数恒等式变形以及一些综合题型中常会出现由分母是否为零引起的分类讨论,此时要注意“分而治之”。

2、根据分式是否有意义引起的分类讨论例2(2009年牡丹江)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311x a x x--=-无解,则a = .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x-1), 得 (x-a)x-3(x-1)= x(x-1),整理,得:(a+2)x =3.当a+2=0,即a =-2 时,新方程无解,那么原方程也一定无解;当x=0 时,原方程无解,此时(a+2)×0 = 3,方程无解;当x=1 时,原方程无解,此时(a+2)×1=3, a=1。

分类讨论的解题策略

分类讨论的解题策略

分类讨论的解题策略《分类讨论》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语文中经常考的写作文,所以在审题的时候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审题立意:《分类讨论》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语文中经常考的写作文,所以在审题的时候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审题立意之最佳选材( 1)描写人物外貌,开头往往要提到对象的姓名、特点。

描写外貌一般都用一些什么词语? 2、审题立意之好素材:二、明确范围:《分类讨论》这篇文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的,一是从整体的角度上来讲述的,二是从微观的角度上来讲述的,第一点我们主要从整体的角度上来谈,我们可以通过找材料来找答案,而第二点则是我们需要通过微观的角度来找答案,通过仔细的阅读文章,可以发现《分类讨论》这篇文章的说话范围非常的广泛,它既可以指导我们进行社会实践,也可以教育我们如何做事,因此,可以从生活当中寻找素材。

三、确定中心:确定中心有助于解决如何组织文章结构的问题,它能使文章的各部分安排得有条不紊,有主有次,重点突出。

那么确定中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呢? 1、不可缺少:文章要紧扣住一个中心,运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表达方式把要写的内容叙述清楚。

2、不能游离:必须围绕中心把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不能喧宾夺主:必须为中心服务。

4、不可拖泥带水:不可绕圈子。

四、提出问题:这篇文章为了使同学们更加明白文章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提出了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五、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为了完善文章的表达,即是为了使文章内容充实,重点突出。

六、注意事项:分类讨论写法指导一、提炼话题:根据文章内容及结构特点,找准文章的话题,就可以运用以下句式表达:××式。

2、审题立意:抓住文章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不要跑题,要把文章的中心思想阐述出来,这是我们写文章最后要追求的目标。

我们知道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由论据来证明的,所以我们在选择论据的时候要注意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要与文章相符合;二是要典型;三是要新颖。

常见的分类讨论问题解题策略

常见的分类讨论问题解题策略

常见的分类讨论问题解题策略(仅供教师参考)许多数学问题由于受某些因素的限制,例如概念的不同,位置的不同,范围的不同,性质的不同等,不能按统一的方法、统一的标准或同一的公式来进行处理,这就需要我们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然后进行讨论.分类讨论的思想法是一种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整合结论的解题策略.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中,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将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因果关系、局部与整体的逻辑关系揭示得一清二楚,刻画得十分准确.在解决对象为可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形式的数学问题中有着广泛和重要的作用.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贯穿于高中数学的各个部分,形式多样、综合性强,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条理性、深刻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引起分类讨论的因素:(1)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定义的;(2)涉及运算的数学定义、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3)涉及题中所给的限制条件或研究对象的性质而引起的;(4)涉及数学问题中参变量的不同取值导致不同结果而引起的;(5)涉及的几何图形的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引起的;(6)一些较复杂或非常规的数学问题,需要采用分类讨论的解题策略解决的.在解题中,我们要明确分类的原因是什么?对象是什么?掌握好分类的原则,这被称之为逻辑划分.同时,我们有要把握好分类讨论的时机,重视分类讨论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分类讨论的基本原则:(1)按引起讨论的原因分类;(2)不重复、不遗漏;即每一类均是定义域的真子集,任何两类的交集为空集,所有各类的并集为定义域;(3)每一类中自变量的取值对结论的影响是相同的;(4)分类应是最少的.12▲分类讨论的基本步骤:(1)确定讨论对象和研究的全域范围; (2)按照科学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 (3)逐类进行讨论; (4)归纳总结讨论的结果.每当我们努力解决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时,如果能出现一个非常惊人的转折:它把这各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的部分,通过简单的方法就能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真正的一种数学美.它展现了“建筑”结构上的“优美”,又让你体验了人类在追求的完美的目标,即数学的“简洁美”,清晰易懂和不失数学的严格性.因为人类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尽可能地用简洁而基本的词汇去解释世界.下面就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举例说明:一.按元素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分类讨论例1:已知非空集合({},log 0,0,1a M x y y t a a =-+=>≠且,(){}22,3N x y xy =+=,当MN =∅时,求t 得取值范围.解:设圆心()0,0到直线l o g 0a y t -+=的距离为d ,则MN d =∅⇔d =>当1a >时,log 3a t >,故3t a >或30t a -<<; 当01a <<时,3t a ->或30t a <<.点评:本题根据对数中底数的定义及性质进行分类,解决了不等式解的问题.例2:已知函数()c o s 23s i nc o s 2f x a x a x x a b =--++的定义域为0,2π⎡⎤⎢⎥⎣⎦,值域为[]5,1-,求常数,a b 的值.3解:化简函数表达式得()2cos 223f x a x a b π⎛⎫=--++ ⎪⎝⎭,210,2,cos 21233323x x x πππππ⎛⎫≤≤∴-≤-≤∴-≤-≤ ⎪⎝⎭, 当0a >时,()3b f x a b ≤≤+,31255a b a b b +==⎧⎧∴⇒⎨⎨=-=-⎩⎩; 当0a <时,3()a b f x b +≤≤,12351b a a b b ==-⎧⎧∴⇒⎨⎨+=-=⎩⎩. 点评:本题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进行分类,解决了函数的值域问题.二.按概念、定理、公式进行分类讨论:例3:已知直线l 经过点(3,1)P -,且被圆2225x y +=截得的弦长为8,求直线l 的方程.解:当l 的斜率不存在时,即l 垂直于x 轴时,如图所示,22225916AE r OE =-=-=,4,8AE AB ∴==,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3x =-;当l 的斜率存在时,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13y k x -=+,原点到直线的距离3OE =,即3OE ==,解得43k =,则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43150x y -+=; 综上,直线l 的方程为3x =-或43150x y -+=.点评:本题根据斜率的存在性进行分类,也可不分类直接设直线的法向量,但计算相对要繁琐一些.4例4:如图,过点()0,B b -作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弦BM ;(1)记()2BM f y =,写出()f y 的表达式; (2)求弦长BM 的最大值.解:(1)设(),M x y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 则()222BM x y b =++,又由22221x y a b+=得()22222a x b y b =-,()()2222222222212a a BM b y y b y by a b b b ⎛⎫∴=-++=-+++ ⎪⎝⎭[]234222221,,a b a y y b b b a b a b ⎛⎫⎛⎫=--+∈- ⎪⎪--⎝⎭⎝⎭; (2)220,10a a b b>>∴-<,2BM ∴有最大值,又[],y b b ∈-,∴当322b b a b≤-时,即a ≥,则最大值在二次函数的顶点取到,即当322b y a b =-时,4222maxa BMa b =-; 当322b b a b>-时,即a <,则最大值在二次函数的端点取到,即当y b =时,22max4BMb =;综上,2max2,a BM b a ⎧≥=<⎩. 点评:本题利用变量y 的有界性,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进行分类,从而解决了该函数的最值问题.5例5: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前n 项和为()0,1,2,n S n >=;(1)求公比q 的取值范围;(2)设2132n n n b a a ++=-,{}n b 的前n 项和为n T ,试比较n S 与n T 的大小.解:(1)0n S >,可得110a S =>,且0q ≠,∴当1q =时,10n S na =>,成立;当1q ≠时,()1101n n a q S q-=>-,即()10,1,2,1nq n q->=-,解得()()()1,00,11,q ∈-+∞;综上,q 的取值范围是()()1,00,q ∈-+∞;(2)由2132n n n b a a ++=-,得232n n b a q q ⎛⎫=- ⎪⎝⎭,232n n T q q S ⎛⎫∴=- ⎪⎝⎭,则()2311222n n n n T S q q S q q S ⎛⎫⎛⎫-=--=+- ⎪ ⎪⎝⎭⎝⎭,又0n S >,∴当()11,2,2q ⎛⎫∈--+∞ ⎪⎝⎭时,n n T S >;当12q =-或2q =时,n n T S =;当()1,00,22q ⎛⎫∈- ⎪⎝⎭时,n n T S <.点评:本题根据等比数列中公比q 进行分类,划分的标准为1q =与1q ≠,公比1q =常常是等比数列求和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部分,必须要加以足够的重视.例6:已知222223231111n n n S r r r r r r r r ⎛⎫⎛⎫⎛⎫⎛⎫=-+-+-++- ⎪ ⎪ ⎪ ⎪⎝⎭⎝⎭⎝⎭⎝⎭,记62n n T S n =+,1nn n T W T -=,其中0r ≠,求lim n n W →∞的值.解:()2462246211112n n n S r r r r n rr r r ⎛⎫=+++++++++- ⎪⎝⎭, 当1r =时,0n S =,则2,,lim 11n n nn nT n W W n →∞==∴=-, 当1r ≠时,()()()()22222222222111111221111nn n n n n r r r r r r S n n r r r r+⎛⎫- ⎪--+⎝⎭=+-=----, 则()()()22222111nn nnr r T r r +-+=-,22242222241n n n nn n nr r r W r r r r+++-+-=-+-, 若01r <<时,21lim n n W r→∞=; 若1r >时,2lim n n W r →∞=;综上,22101lim 111n n r r W r r r →∞⎧<<⎪⎪==⎨⎪>⎪⎩点评:本题先根据等比数列的不同取值来进行求和,再进一步根据公比的范围来求极限.例7:已知偶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若()f x 在[)0,+∞上是增函数,且102f ⎛⎫= ⎪⎝⎭,求解关于x 的不等式()log 0,(0,1)a f x a a >>≠. 解:()f x 是偶函数,()()()log log log a a a f x f x f x ∴=-=,则有()1log 2a f x f ⎛⎫> ⎪⎝⎭,7又()f x 在[)0,+∞上是增函数,1log 2a x ∴>,即1log 2a x >或1log 2a x <-, 若1a >,则x >或0x <<若01a <<,则0x <<或x >.点评:本题涉及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应按底数进行分类.三.按参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分类讨论:例8:解关于x 的不等式20,x aa R x a -<∈-. 解:当2a a >,即01a <<时,解集为{}2x a x a <<; 当2a a =,即0a =或1a =时,解集为∅;当2a a <,即0a <或1a >时,解集为{}2x a x a <<.点评:本题根据涉及参数a 及2a 的大小,求解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分类标准的划分.例9:设集合()21M a ⎧⎫=≤-⎨⎬⎩⎭,{}23310N x x ax a =-+-≤,且M N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对于集合:M ()2222121,221x a a x a a a ⎡⎤-≤-⇒∈--+⎣⎦,对于集合:N ()()1310x x a ⎡⎤---≤⎣⎦, 当311a -<时,即23a <时,[]31,1N a =-, 此时要满足M N ⊆,则2213102211a a a a a -≥-⎧⇒=⎨-+≤⎩;8当311a ->时,即23a >时,[]1,31N a =-, 此时要满足M N ⊆,则[]22111,222131a a a a a -≥⎧⇒∈⎨-+≤-⎩;当311a -=时,即23a =,此时{}15,,139M N ⎡⎤==⎢⎥⎣⎦,不满足M N ⊆. 综上,{}[]01,2a ∈.点评:本题根据参数a 的大小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例10:设a 为任意实数,函数()21,f x x x a x R =+-+∈, (1)讨论()f x 的奇偶性; (2)求()f x 的最小值.解:(1)当0a =时,()()()21f x x x f x -=-+-+=,则()f x 为偶函数; 当0a ≠时,()()221,21f a a f a a a =+-=++,显然()()f a f a-≠且()()f a f a -≠-,则()f x 既非奇函数又非偶函数; (2)当x a ≤时,()2213124f x x x a x a ⎛⎫=-++=-++ ⎪⎝⎭,若12a ≤,则()f x 在(],a -∞上,单调递减,则()2min 1f f a a ==+, 若12a >,则min 1324f f a ⎛⎫==+ ⎪⎝⎭;当x a ≥时,()2213124f x x x a x a ⎛⎫=+-+=+-+ ⎪⎝⎭,若12a ≤-,则min 1324f f a ⎛⎫=-=-+ ⎪⎝⎭,9若12a >-,则()f x 在[),a +∞上,单调递增,则()2min 1f f a a ==+;综上,当12a ≤-时,min 34f a =-+;当1122a -<≤时,2min 1f a =+;当12a >时,min 34f a =+.点评:本题根据所含有绝对值符号,作为分类的依据,去掉绝对值符号的主要策略是,先找零点,然后将定义域划分成几个子区间,再在各个子区间上去掉绝对值进行求解.例11:实系数方程22240x kx k a -+-=的两根为12,x x ,求()12f a x x =+的解析式.解:,k a R∈,12,x x ∴同为实根,或互为共轭虚根,()2244416k k a a ∆=--=,当0a ≥时,两根为实根,则2124x x k a ⋅=-,若204k a ≤≤,则120x x ⋅≥,则()12122f a x x x x k =+=+=,若24k a >,则120x x ⋅<,则()12121f a x x x x =+=-==;当0a <时,两根为共轭虚根,则()1212f a x x x =+=====;综上,()2220440k ka k f a a a ⎧≤≤⎪⎪⎪=>⎨⎪⎪<⎪⎩10点评:本题根据判别式对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进行讨论.例12:已知函数()2f x x x =-,实数a 为何值时,集合(){sin x M x f x a ==-解:()2sin sin f x =即213sin ,24x a x ⎛⎫-=- ⎪⎝⎭根据图像可知,当34a -当304a -=或1344a <-<当3144a -=,即1a =时,有三解,即此时为三元集; 当31044a <-<,即314a <<时,有四解,即此时为四元集. 点评:本题在分类的同时还要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问题由难变易,由大变小,条理清晰.四.按图形的位置或形状不确定进行分类:例13:与不共面的四点等距离的平面有_________________个.解:当四个点中,有一个点在所求平面的一侧,另三个点在所求平面的另一侧,这样的平面有4个;当四个点中,有两个点在所求平面的一侧,另两个点在所求平面的另一侧,这样的平面有3个;综上,满足条件的平面共有7个. 点评:本题按照四点的不同位置进行分类,很好的解决了图形的不确定性.例14:已知常数0a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4,4AB BC a ==,O11为AB 中点,,,E F G 分别在,,BC CD DA 上移动,且BE CF DG BC CD DA==,P 为GE 与OF 的交点,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使P 到这两点距离之和为定值?若存在,求出这两点的坐标及此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由题意知,()()()()2,0,2,0,2,4,2,4A B C a D a --, 设(),01BE CF DG k k BC CD DA===≤≤, 则()()()2,4,24,4,2,44E ak F k a G a ak ---,直线OF 的方程为()2210a x k y +-=,直线GE 的方程为()2120a j k x y a --+-=, 由这两个方程,消去k 得点(),P x y 的坐标满足方程222220a x y ay +-=, 即()222112y a x a -+=; 当212a =时,点P 的轨迹为圆弧,所以不存在符合条件的两点; 当212a ≠时,点P 的轨迹为椭圆的一部分,点P 到该椭圆焦点的距离之和为定长, 若212a <时,点P到该椭圆的焦点,a a ⎛⎫⎫ ⎪⎪ ⎪⎪⎝⎭⎭的距离之和为定值2, 若212a >时,点P到该椭圆的焦点0,,0,a a ⎛⎛+ ⎝⎝的距离之和为定值2a .点评:本题根据参数2a 的取值进行分类,2a 值的不同直接影响点P 轨迹的形状.12 例15:已知直线y kx =与直线(),0y kx k =->分别与椭圆221Ax By +=,(),,a b R A B +∈≠相交于,C E 和,D F 两点; (1)用,,A B k 表示四边形CDEF 的面积S ; (2)当k 在区间(]0,1上变化时,求面积S 得最大值t ;(3)当21ABt >时,求A B的取值范围. 解:(1)由椭圆和直线的对称性可知,四边形CDEF 为矩形,若设(),C m n ,则4S mn =,22222222141x y kx k A Bk S A Bk Ax By ky A Bk ⎧=⎪=⎧⎪+⇒⇒=⎨⎨++=⎩⎪=⎪+⎩; (2)4S A Bk k =≤=+,当且仅当A Bk k =,即k =时,等号成立;(]0,1k ∈,∴当01A B <≤时,max S =; 当1A B>时,24k S A Bk =+在(]0,1上单调递增,∴当1k =时,max 4S A B =+;综上,0141A B t A A B B<≤=⎪>⎪⎩+; (3)当01A B <≤时,2441ABt AB AB =⋅=>恒成立,(]0,1A B∴∈; 当1A B >时,13 ()(221611407A B A ABt AB B A B A B =⋅>⇒+-<⇒∈-++,(1,7A B ⇒∈+; 综上,(](0,11,74A B ∈+点评:本题根据基本不等式取最值得条件进行分类,特别要注意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若娶不到这个最值,则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来解决值域问题.例16:现有,,,A B C D 四个长方体容器,,A B 的底面积均为2a ,高分别为a 和b ,,C D 的底面积均为2b ,高分别为a 和b ,其中a b ≠,现规定一种游戏规则,每人一次从四个容器中取出两个盛水,盛水多者为胜,问先取者有没有必胜的方案?若有的话,有几种?解:根据题意可知,,,,A B C D 四个容器的容积分别为3223,,,a a b ab b , 从四个容器中任取两个的取法有246C =,按游戏规则可分为三种情形:(1)先取,A B ,后取,C D ;(2)先取,A C ,后取,B D ;(3)先取,A D ,后取,B C ;也可交换前后顺序,共6种;0,0,a b a b >>≠,由不等式性质可证明3322a b a b ab +>+,所以先取,A D 为必胜的方案.点评:本题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形进行分类,若游戏规则改变,则分类方式也将改变.。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与运用分类讨论法解含参数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解析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与运用分类讨论法解含参数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解析

第59讲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分类讨论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特别是对于含参数字母的问题,由于这类问题的结论大多数是随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故问题的解答不唯一,因此,当解题进行到某一步后不能再以同一方式处理或统一的形式叙述,这时就必须根据参数字母不同的取值范围区别对待,即必须在参数字母总的取值范围(全集)内正确划分成若干个分区域(子集),在各个分区域内方能继续进行解题,有些含参数讨论题,由于所含的参数不止一个,故这类问题要通过多级分类逐级讨论,即在每一个类中还可以继续划分更小的类,直到每一类中能使问题得到解决为止.当然,分类讨论不局限于字母参数,也有对具体问题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数学之美在于简捷,分类要力求简捷.分类讨论的解题步骤如下:(1)确定讨论的对象;(2)确定讨论对象的取值范围(全集)(3)划分子区域(子集);(4)对于参数字母多于一个的问题则要进行逐级分类,解题时要特别注意讨论的层次,避免重复讨论或讨论不全等现象;(5)对每个子区域讨论的结果整合起来作出结论.其中第(5)步非常重要,分类是把整体化为部分,整合是把各部分加以归纳总结,有“分”必有“合”,因为我们研究的是问题的全体,所以必须做到有“分”有“合”,先“分”后“合”,这不仅是分类与整合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过程,也是分类与整合思想的本质属性,数学思维应当注重过程的严谨性与周密性.使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的分类标准,所选择的分类标准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向,尽量合理(2)一旦选定一种分类标准,就必须从同一标准出发,对讨论对象分类层次分明,不重(3)当讨论的对象不止一种时,应分层次进行,分大类时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一大类中再分几小类另有统一的标准.(4)注意把握问题发展的本质趋向,根据解题形势发展的需要,选择分类讨论的时机.(5)在重视分类讨论思想应用的基础上,应防止“逢参就论”的倾向,能整体处理,可避免讨论的则尽量避开,才是解题的上策.本讲就从近年来的高考真题来看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典型例题【例1】已知函数()2()2ln(1)2f x x ax x x =+++-.(1)若0a =,证明:当10x -<<时,()0f x <;当0x >时,()0f x >; (2)若0x =是()f x 的极大值点,求a .【分析】 第(1)问通过求导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即可证明;第((2)问,根据函数取得极值的条件,建立关于a 的式子求解.在求解过程中,两问都需要实施分类讨论,第(1)问需要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分类讨论,第(2)问必须对参数a 的取值范围进行分类讨论. 【解析】(1)证明当0a =时,'()(2)ln(1)2,()ln(1)1x f x x x x f x x x=++-=+-+. 设函数'()()ln(1)1x g x f x x x==+-+,则'2()(1)x g x x =+. 当10x -<<时,'()0g x <;当0x >时'()0g x >. 故当1x >-时,()(0)0g x g =,且仅当0x =时,()0g x =,从而'()0f x ,且仅当0x =时,'()0f x =,()f x ∴在(1,)∞-+单调递增.又(0)0f =,故当10x -<<时,()0f x <;当0x >时,()0f x >.(2)①若0a ,由(1)知,当0x >时,()(2)ln(1)20(0)f x x x x f ++->=,这与0x =是()f x 的极大值点矛盾.②若0a <,设函数22()2()ln(1)22f x xh x x x ax x ax==+-++++.由于当||min x ⎧⎪<⎨⎪⎩时,220x ax ++>,故()h x 与()f x 符号相同. 又(0)(0)0h f ==,故0x =是()f x 的极大值点.当且仅当0x =是()h x 的极大值点,()()2'22222(12)1()12x ax x ax h x x x ax++-+=-+++()()22222461(1)2x a x ax a x ax x +++=+++如果610a +>,则当6104a x a -+<<,且||min x ⎧⎪<⎨⎪⎩时,'()0h x >,故0x =不是()h x 的极大值点.如果610a +<,则224610a x ax a +++=存在根10x <,故当()1,0x x ∈,且||min x ⎧⎪<⎨⎪⎩时,'()0h x <,故0x =不是()h x 的极大值点.如果610a +=,则()3'22(24)()(1)612x x h x x x x -=+--,则当(1,0)x ∈-时,'()0h x >;当(0,1)x ∈时,'()0,0h x x <∴=是()h x 的极大值点,从而0x =是()f x 的极大值点.综上,16a =-. 【例2】已知{}n a 是首项为2,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n S 为它的前n 项和. (1)用n S 表示1n S +; (2)是否存在正整数c 和k ,使得12k k S cS c+->-成立.【分析】本例第(2)问属于探索性问题,解题时需要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由于题中含有双参数,k c ,必须轮流分类讨论,应注意思路清晰、讨论到位. 【解析】(1)由1412n nS ⎛⎫=-⎪⎝⎭,得()*111141222n n n S S n ++⎛⎫=-=+∈ ⎪⎝⎭N . (2)要使12k k S c S c +->-,只要3220k kc S c S ⎛⎫-- ⎪⎝⎭<-,()*131414,220.222k kk k k S S S S k ⎛⎫⎛⎫=-∴--=-∈ ⎪ ⎪⎝⎭⎝⎭N故只要()*322k k S c S k -<<∈N ①, ()*1133,221,22k k k S S k S S +>∈∴--=N又4k S <故要使①式成立,c 只能取2或3. 当2c =时,12,S =∴当1k =时,k c S <不成立,从而①式不成立.当2k 时,2352,22S c -=>由()*1k k S S k +<∈N 得13322,22k k S S +-<- 故当2k 时,32,2k S c ->从而①式不成立. 当3c =时,122, 3.S S ==∴当1,2k k ==时,不成立,从而①式不成立.33132,24S c -=>又13322,22k k S S +-<-∴当3k 时,32,2k S c ->从而①式不成立.综上所述,不存在正整数c 和k ,使12k k S cS c+->-成立.【例3】设m R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向量(),1a mx y =+,向量(),1b x y =-,a b ⊥,动点(),M x y 的轨迹为E .(1)求轨迹E 的方程,并说明该方程所表示曲线的形状; (2)已知14m =,证明: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轨迹E 恒有两个交点,A B ,且(OA OB O ⊥为坐标原点),并求出该圆的方程; (3)已知14m =,设直线l 与圆222:(12)C x y R R +=<<相切于1A ,且l 与轨迹E 只有一个公共点1B ,当R 为何值时,11A B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分析】 第(1)问,在求得的轨迹方程中显然含有参数m ,必须对m 的取值分类讨论确定其轨迹;第(2)问,由于是任意一条切线,必定要对其斜率存在与否进行分类讨论;第(3)问,引入直线必然含有双参数,且圆C 中尚有参数R ,由于解题得法,反而避免了分类讨论. 【解析】(1)()(),,1,,1a b a mx y b x y ⊥=+=-,2210,a b mx y ∴⋅=+-=即22 1.mx y +=当0m =时,方程表示两直线方程,方程为1y =±; 当1m =时,方程表示的是圆;当0m >且1m ≠时,方程表示的是椭圆; 当0m <时,方程表示的是双曲线.(2)当14m =时,轨迹E 的方程为2214x y +=,设圆心在原点的圆的一条切线为y =,kx t +解方程组22,1,4y kx t x y =+⎧⎪⎨+=⎪⎩得224()4x kx t ++=.()222148440.k x ktx t +++-=即要使切线与轨迹E 恒有两个交点,A B ,则()()()222222Δ641614116410,k t k t k t =-+-=-+>即22410,k t -+>亦即2t 241,k <+且12221228,144414kt x x kt x x k ⎧+=-⎪⎪+⎨-⎪=⎪+⎩2121212()()y y kx t kx t k x x =++=+()()22222222122224484.141414k t k t t k kt x x t t k k k --++=-+=+++要使OA OB ⊥,需使12120x x y y +=.即222222224445440,141414t t k t k k k k ----+==+++ 225440,t k ∴--=即22544t k =+且2241,t k <+亦即2244205k k +<+恒成立.又直线y kx t =+为圆心在原点的圆的一条切线,∴圆的半径为()222224145,115k t r r k k +====++所求的圆为224.5x y +=当切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切线为x =与2214x y +=交于点或⎛ ⎝,也满足OA OB ⊥.综上所述,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2245x y +=,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轨迹E ,,.A B OA OB ⊥恒有两个交点且(3)当14m =时,轨迹E 的方程为2214x y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t =+. 直线l 与圆222:(12)C x y R R +=<<相切于1,A 由()2知R =,即()2221t R k =+①l 与轨迹E 只有一个公共点1B ,由()2知2214y kx tx y =+⎧⎪⎨+=⎪⎩得224()4,x kx t ++= 即()222148440k x ktx t +++-=有唯一解,则()()()222222Δ641614116410,k t k t k t =-+-=-+=即22410k t -+=②由①②得2222223,41.4R t RR k R ⎧=⎪⎪-⎨-⎪=⎪⎩此时,,A B 重合为111(,)B x y .12221228,144414kt x x k t x x k ⎧+=-⎪⎪+⎨-⎪=⎪+⎩中22212122441616,.143t R x x x k R --=∴==+ 点()111,B x y 在椭圆上,22211214143R y x R -∴=-=,故222111245.OB x y R =+=-在直角三角形11OA B 中,222221111224455.A B OB OA R R R R ⎛⎫=-=--=-+ ⎪⎝⎭()2211244,21,2,54 1.R R A B R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即当()1,2R =时,11A B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第60讲 运用分类讨论法解含参数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在求解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中,由于含有参数,而参数取不同值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而需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即选择一个标准,依次分成几个能用不同形式去解决的小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体现了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积零为整――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典型例题【例1】设a 为实数,函数()21,f x x x a x =+-+∈R .(1)讨论()f x 的奇偶性; (2)求()f x 的最小值.【分析】讨论函数的奇偶性必须对0a =和0a ≠进行分类讨论,去掉绝对值符号必须对x a 和x a 进行分类讨论,求函数的最值又必须进一步对a 的取值与二次函数对称轴的关系进行分类讨论,三次讨论层层深入.【解析】()1当0a =时,()()2()1f x x x f x -=-+-+=,此时()f x 为偶函数,当0a ≠时,()21f a a =+,而()221f a a a -=++,()()()(),.f a f a f a f a ∴-≠-≠-∴此时函数()f x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2)对x a -去掉绝对值号进行讨论:①当x a 时,()2213124f x x x a x a ⎛⎫=-++=-++ ⎪⎝⎭,若12a ,则()f x 在(],a ∞-上单调递减,()(]()2, 1.f x a f a a ∞∴-=+在上最小值为若12a >,则()f x 在(],a ∞-上的最小值为1324f a ⎛⎫=+ ⎪⎝⎭,且()12f f a ⎛⎫< ⎪⎝⎭. ②当x a 时,()22131.24f x x x a x a ⎛⎫=+-+=+-+ ⎪⎝⎭若12a -,则()f x 在[),a ∞+上的最小值为1324f a ⎛⎫-=- ⎪⎝⎭,且12f ⎛⎫- ⎪⎝⎭().f a若12a >-,则()f x 在[),a ∞+上单调递增,()[)()2, 1.f x a f a a ∞∴+=+在上的最小值为综上所述,当12a -时,()f x 的最小值为3;4a -当1122a -<时,()f x 的最小值为21a +;当12a >时,()f x 的最小值为34a +. 【例2】 (1)若()()lg 2lg 1kx x =+仅有一个实数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2)函数()2212log 21(0,0)xx x x y aa b b a b =+-+>>,求使y 为负值的x 的取值范围.【分析】 第()1问是含参数的对数方程仅有一个实根,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首先转化为方程与不等式的混合组,而所得的是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由判别式结合混合组中两个不等式进行分类讨论,从而获解.第(2)问,当原问题转化为指数不等式时,必须对底数的取值在()0,1还是()1,∞+进行分类讨论,别忘了特殊情况0a b =>的讨论.【解析】()1由题意知20,10,(1)kx x kx x ⎧>⎪+>⎨⎪=+⎩即()20,10,210kx x x k x ⎧>⎪+>⎨⎪+-+=⎩①②③,对③式由求根公式得((12112,222x k x k =-=-④2Δ4004(0,).k k k k k =-⇒=或不合题意应舍去 ①当0k <时,由(3)式得12121220,,10,x x k x x x x +=-<⎧∴⎨=>⎩同为负根.又由④式知1210,10,x x +>⎧∴⎨+<⎩原方程有一个解1.x②当4k =时,原方程有一个解112kx =-=. ③当4k >时,由(3)式得12121220,,10,x x k x x x x +=->⎧∴⎨=>⎩同为正根且12x x ≠,不合题意,舍去.综上可得,0k <或4k =为所求. (2)()222212log 210(0,0),211x x x x x x x x a a b b a b a ab b +-+<>>∴+-+>,即2220.x x x x a a b b +->两边同除以2xb ,得2210,1x x x a a ab b b ⎛⎫⎛⎫⎛⎫+->∴>-+ ⎪ ⎪ ⎪⎝⎭⎝⎭⎝⎭1xa b ⎛⎫<-- ⎪⎝⎭(舍去).(0,1,log 1;a baa b x b >>>∴>-若则若0a b =>,则1,1xa ab b ⎛⎫== ⎪⎝⎭,而1 1.x -+<∴∈R ;若0a b <<,则(01,log 1bax b α<<∴<-+. 综上所述,当a b>时,(log 1;a ax a b >-+=时,;x a b ∈<R 时,log a bx <(-1).【例3】(1)已知函数()y f x =的图像与函数(0xy a a =>且1a ≠)的图像关于直线()()()()()1,21,,22y x g x f x f x f y g x ⎡⎤⎡⎤==+-=⎣⎦⎢⎥⎣⎦对称记若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2,∞+B.()()0,11,2⋃C.1,12⎡⎫⎪⎢⎣⎭D.10,2⎛⎤ ⎥⎝⎦(2)关于x 的方程()222110x x k ---+=,给出下列4个命题:①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2个不同的实根; ②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4个不同的实根; ③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5个不同的实根;④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8个不同的实根.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A.0B.1C.2D.3【分析】第(1)问,由于底数a 末确定,必须对a 的值在()0,1还是()1,∞+进行分类讨论,若采用换元法,则必须在a 的不同范围内结合对数函数单调性确定新元的范围;第(2)问,若考虑去掉绝对值符号,则必须对x 的取值范围分类讨论,在进一步解答过程中又必须对参数k 的取值分类讨论.【解析】(1)已知函数()y f x =的图像与函数(0xy a a =>且1a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对称,则()log a f x x =.记()()()()()()221log log 21log a a a g x f x f x f x x ⎡⎤=+-=+-⎣⎦.①当1a >时,()y g x =.在区间1,22⎡⎤⎢⎥⎣⎦上是增函数,log a y x =为增函数,令t =1log ,log ,log 22a a a x t ⎡⎤∈⎢⎥⎣⎦,要求对称轴log 211log 22a a --,矛盾;②当01a <<时,()y g x =在区间1,22⎡⎤⎢⎥⎣⎦上是增函数,log a y x =为减函数,令t1log ,log 2,log 2a a a x t ⎡⎤=∈⎢⎥⎣⎦,要求对称轴log 211log 22a a --,解得1,2a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0,2⎛⎤ ⎥⎝⎦,故选D . (2)解法一 关于x 的方程()222110x x k ---+=可化为()()222110(1xx k x ---+=或1x -)①或2221)(1)+0(11)x x k x -+-=-<<(②①当2k =-时,方程①的解为方程②无解,原方程恰有2个不同的实根;②当14k =时,方程①有两个不同的实根±方程②有两个不同的实根±即原方程恰有4个不同的实根;③当0k =时,方程①的解为1,±方程②的解为0x =,原方程恰有5个不同的实根;④当29k =时,方程①的解为方程②的解为,即原方程恰有8个不同的实根,故选A.解法二 根据题意,可令()210x t t -=,则原方程化为20t t k -+=①,作出函数21t x =-的图像,结合函数的图像可知,当0t =或1t >时原方程有两个不同的根;当01t <<时,原方程有4个根;当1t =时,原方程有3个根,于是:①当2k =-时,方程①有一个正根2t =,相应的原方程的解有2个; ②当14k =时,方程①有两个相等的正根12t =,相应的原方程的解有4个; ③当0k =时,方程①有两个不等根0t =或1t =,故此时原方程有5个根; ④当104k <<时,方程①有两个不等正根,且此时方程①有两个正根且均小于1,故相应满足原方程的解有8个,故选A . 【例4】已知函数()()()e2e e 2.72xx a f x x x --=+-≈.(1)当2a =时,证明:函数()f x 在R 上是增函数; (2)若2a >时,当1x 时,()221exx x f 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例是含参数的函数的单调性问题与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第(1)问,在证明单调性过程中对x 的取值分类讨论;第(2)问,为了解决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必须研究新构造的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必须对参数a 的取值范围分类讨论,分类要合理,不重不漏,符合最简原则.总之,分类讨论思想的本质是“化整为零,积零为整”,思维策略与操作过程是:明确讨论的对象和动机→确定分类的标准→逐类进行讨论→归纳结论→检验分类是否完备(即分类对象彼此交集为空集,并集为全集). 【解析】(1)证明当2a =时,()()()2e2e ,xx f x x x f x --=+-的定义域为R .()()()()222e e e 2e 1e e x x x x x x f x x x x ------'=-++-=--()()()11e 1e 1e 1x x x x ---=--+.()11,10,e 10,0;x x x f x ---'∴当时()11,10,e 10,0.x x x f x -<-<-<'∴当时()(),0,.x f x f x ∴∴'R 对任意实数在上是增函数(2)当1x 时,()221exx x f x -+恒成立,即()222e 310x ax x x ---+-恒成立. ()()()()()()2222e 311,23e 1.x a x a h x x x x x h x x --=--+-=--'设则 ()()212323e 10,,.22x a ax x x ---===令解得①当3122a <<,即23a <<时,有∴要使结论成立,则()232331551e 10,e 0,e 1,e .2242a a a a h h ----⎛⎫=-+=-+ ⎪⎝⎭即552,3ln ,3ln 322a a a -∴-<解得;②当3,22a =即3a =时(),0h x '恒成立,()h x ∴是增函数,又()11e 10h -=-+>,故结论成立; ③当322a >,即3a >时,有∴要使结论成立,则()221e10,23024aa a h h a -⎛⎫=-+=-+- ⎪⎝⎭,即22e 1,8120.a a a --+解得2,26,36a a a ∴<. 综上所述,若2a >时,当1x 时,()221e xx x f x -+恒成立,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53ln62a -.。

例析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步骤

例析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步骤

分类讨论思想是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是指把所有研究的问题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分成若干类,将问题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来逐一进行讨论、解答.当题目不能用同一方法求解或统一的形式表示时,就需根据含参变量不同的取值,将问题划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进行分类讨论,最后汇总所得的结果,得出结论.分类讨论思想常用于解答涉及多种不同情况的函数、向量、不等式、方程、解析几何等问题,尤其在解答含参问题时,灵活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可以使解题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有条理.通常,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有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要讨论的对象及其取值范围.第二步,明确分类的标准,如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的符号、绝对值内部式子的符号、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参数的符号、图形的位置等.第三步,按照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对各种情形进行逐层逐级的讨论.要特别注意各个层级之间的差异,避免出现重复计算或者遗漏任何情况.第四步,将各层级讨论的结果加以综合,得出结论.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将“大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通过求得各“小问题”的结果,得到“大问题”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必须做到有“分”有“合”,先“分”后“合”.现结合下面一道题,谈一谈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步骤和技巧.例题:已知函数f(x)=(2+x+ax2)ln(1+x)-2x.(1)若a=0,证明:当-1<x<0时,f(x)<0;当x>0时,f(x)>0;(2)若x=0是f(x)的极大值点,求a的值.解:(1)对函数f(x)=(2+x+ax2)ln(1+x)-2x求导,可得:f′(x)=ln(1+x)-x1+x.设函数g(x)=f′(x)=ln(1+x)-x1+x,则g′(x)=x(1+x)2,当-1<x<0时,g′(x)<0;当x>0时,g′(x)>0.又因为g′(0)=0,故当x>-1时,g(x)≥0,即g(x)=f′(x)≥0,因此,当x>-1时,f(x)单调递增,又因为f(0)=0,故当-1<x<0时,f(x)<0;当x>0时,f(x)>0.(2)①若a≥0,由(1)知,当x>0时,f(x)≥(2+x)ln(1+x)-2x>0=f(0),显然不符合x=0是f(x)的极大值点这一条件,故不成立;②若a<0,设函数h(x)=f(x)2+x+ax2=ln(1+x)-2x2+x+ax2,可得h′(x)=x2(a2x2+4ax+6a+1)(x+1)(ax2+x+2)2,h(0)=f(0)=0,当||x<minìíî1时,2+x+ax2>0,故h(x)与f(x)的符号相同.(i)若6a+1>0,则当0<x<1-6a4a,且||x<minìíî1时,h′(x)>0,故x=0不是h(x)的极大值点;(ii)若6a+1<0,则1+6a+4ax+a2x2=0的根x1<0,故当x∈(x1,0)且||x<minìíî1时,h′(x)<0,故x=0不是h(x)的极大值点;(iii)若6a+1=0,则h′(x)=x3(x-24)(x+1)(x2-6x-12)2,则当x∈(-1,0)时,h′(x)>0;当x∈(0,-1)时,h′(x)<0,即x=0是h(x)的极大值点,故x=0是f(x)的极大值点.综上可知,a=-16.本题的难度较大.对于第一个问题,需分-1<x<0和x>0两种情况讨论导函数的符号,以根据导函数与函数单调性之间的关系判断出函数的单调性,求得函数的最值,进而证明结论.对于第二个问题,需分a=0、6a+1>0、6a+1<0、6a+1=0几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以判断x=0是不是h(x)的极大值点,进而确定0的值.在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时,要合理地选择分类的标准.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方向就会不同.若选择的分类标准不恰当,则有可能使计算变得更加繁琐.在确定分类标准后,要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分类,并明确分类的层次,这样才能确保得到正确的答案.(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中学)解题宝典42。

谈谈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步骤

谈谈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步骤

分类讨论思想是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把所有研究的问题分成若干类,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按不同情况分类,然后再逐一进行讨论、求解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是解答复杂问题的重要工具,尤其对于一些结论不唯一,表示形式不唯一,含有参数的复杂问题,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求解最为有效.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步:1.明确研究的对象.仔细分析题意,明确哪些变量、参数可直接影响所求的结果,据此确定研究的对象.常见的研究对象有参数、自变量、绝对值内部式子、方程的根,函数的定义域、直线的位置、角度等.2.明确分类标准.在确定了需要讨论的对象后,就可以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按照其特征将所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全部罗列出来.常见的分类标准有概念、公式、定理的应用条件,代数式的意义,曲线的范围等.3.逐级讨论.在分类后,原先的复杂、困难的问题已经被分为若干个简单、容易的子问题,把所有子问题逐个逐级进行解答,计算出结果即可.当子问题也无法解答时,需要对子问题进一步分类,并且依然要遵循分类标准统一的原则,分类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任何一种情况.4.得出结论.最后需要将所有子问题的结果进行汇总,得到完整的结论.下面举例说明.例1.已知集合M ={a 2,a +1,-3},N ={a -3,2a -1,a 2+1},若M ∩N ={-3},求a 的值.解:因为M ∩N ={-3},所以-3∈N ={a -3,2a -1,a 2+1},(1)若a -3=-3,则a =0,此时M ={1,0,-3},N ={-3,-1,1},M ∩N ={-3,1},故不满足题意;(2)若2a -1=-3,则a =-1,此时M ={}1,0,-3,N ={}-4,-3,2,M ∩N ={}-3,满足题意;(3)若a 2+1=-3,此方程无实数解;所以a =-1.对于集合中求参数的值和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通常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求解.往往需讨论集合中元素的取值,集合是否为空集,含参方程是否有解.只有明确参数的不同取值会导致哪些不同的结果,找到进行分类讨论的原因,才能确定问题研究的对象和分类原则,合理进行分类.例2.设函数f ()x =a ln x +x -1x +1,其中a 为常数,试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解:由题意可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对其求导可得f ′()x =ax 2+()2a +2x +ax (x +1)2,(1)当a ≥0时,f ′()x ≥0,则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增,(2)当a <0时,令g ()x =ax 2+()2a +2x +a ,可得∆=4()2a +1,①当a =-12时,∆=0,f ′()x ≤0,则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减,②当a <-12时,∆<0,f ′()x <0,则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减,③当-12<a <0时,∆>0,所以f ′()x ≤0,设x 1,x 2()x 1<x 2是函数g ()x 的两个零点,则x 1=-()a +1+2a +1a ,x 2=-()a +1-2a +1a,因为x 1=0,所以x ∈(0,x 1)时,g (x )<0,f ′()x <0,则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减;当x ∈(x 1,x 2)时,g (x )>0,f ′()x >0,则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增;当x ∈(x 2,+∞)时,g (x )<0,f ′()x <0,则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减.综上可知:当a ≥0时,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增,当a ≤-12时,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减,当-12<a <0时,函数f ()x 在æèççöø÷÷0,-()a +1+2a +1a ,思路探寻46(-()a+1-2a+1a,+∞)上单调递减,在(-()a+1+2a+1a,-()a+1-2a+1a)上单调递增.含参函数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函数的概念或性质的限制,需要分类讨论参数的取值或取值范围;二是当参数为函数的系数时,需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此时要根据函数图象及函数对应方程的判别式来确定分类讨论的分界点.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当二次项的系数a>0时,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上;当a=0时,该函数为一次函数;当a<0时,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下.二次方程ax2+bx+c=0的判别式∆又决定了二次函数的零点的个数,如下表所示.因此,在讨论二次函数的零点时,可以分∆>0、=0、例3.已知函数f()x=ln xx+1+1x,当x>0且x≠1时,f()x>ln xx−1+k x,求k的取值范围.解:f()x-(ln x x-1+k x)=11-x2[2ln x+()k-1()x2-1x],令h()x=2ln x+()k-1()x2-1x()x>0,则h′()x=()k-1()x2+1+2xx2=k()x2+1-(x-1)2x2,(1)当k≤0时,由h′()x=k()x2+1-(x-1)2x2可知,当x≠1时,h′()x<0,h()1=0,当x∈()0,1时,h()x>0,可得11-x2h()x>0,当x∈()1,+∞时,h′()x<0,可得11-x2h()x>0,所以当x>0且x≠1时,f()x-æèöøln xx-1+k x>0,即f()x>ln xx-1+k x,(2)当0<k<1时,x∈æèöø1,11-k,()k-1(x2+1)+2x>0,所以当x∈æèöø1,11-k时,h()x>0,可得11-x2h()x<0,与题意不相符;(3)当k≥1时,此时h′()x>0,可得11-x2h()x<0,与题意不相符;综上所述,k的取值范围为(-∞,0].解答含参不等式问题,通常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对不等式的二次项系数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的根来进行分类讨论.若含参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存在两个根,则需要讨论两根的大小关系,进而确定解集.例4.设F1,F2为椭圆x29+y24=1的两个焦点,点P为椭圆上一点,已知点P,F1,F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且|PF1|>|PF2|,则PF1|PF2|=________.解:(1)若∠PF2F1=90°,则|PF1|2=|PF2|2+|F1F2|2,又|PF1|+|PF2|=6,|F1F2|=25,解得|PF1|=143,|PF2|=43,可得|PF1||PF2|=72.(2)若∠F1PF2=90°,则|F1F2|2=|PF1|2+|PF2|2,所以|PF1|2+(6-|PF1|)2=20,又|PF1|>|PF2|,可得|PF1|=4,|PF2|=2,所以|PF1||PF2|=2.综上可知,|PF1||PF2|=72或2.要求|PF1||PF2|,需寻找满足|PF1|>|PF2|的条件,分两种情况讨论Rt△PF1F2的直角所在的位置.解答几何问题,经常要讨论图形中点、直线、曲线的位置,图形的形状、角的取值范围等.总之,对于某些不确定的数量、不确定图形的形状或位置、不确定的结论等,都需运用分类讨论思想,通过分类讨论,保证其完整性,使之具有确定性.分类讨论思想是解答含参集合问题、含参函数问题、含参不等式问题、含参解析几何问题、含参数列问题的重要工具.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技巧和步骤,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思路探寻47。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其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研究者对于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也日益深入。

分类讨论思想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

本文将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类讨论,并探讨其优势和适用性。

一、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1.策略分类讨论。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特点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

例如,对于一道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可以采用逆向思维、逻辑推理、抽象分析等不同的策略进行分类讨论,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2.方法分类讨论。

在教学中,可以将解题方法进行分类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解决线性方程组问题时,可以分类讨论高斯消元法、矩阵法、代入法等不同的解题方法,以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题。

3.概念分类讨论。

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可以将不同的概念进行分类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几何学习中,可以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进行分类讨论,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不同的几何概念。

二、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知识整合中的应用1.知识分类整合。

数学学科知识广泛而深入,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联系和应用。

例如,在学习表格的统计学时,可以将频数、频率、平均数等相关概念进行分类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2.融合分类思维。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密切联系,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

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帮助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将其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应用性。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概念时,可以将函数与物理学中的变化率、化学中的化学反应速率等相关概念进行分类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函数的概念。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策略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策略
1 .教学思想陈旧。长期以来 , 受“ 传道 、 授业 、 解惑” 的传 统影响 , 部分教师教学思 想陈 旧, 沿袭传统 的教学理念 , 以传 授 知识作 为主要教学 F l 标, 他们只注莺知识的传授 , 而忽视
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交点的个数与△的符号有关 ,因此要分 A> O 、 A= 0两 种 情 况 分 析 : A> O ,即 k ≠2时 ,有 两 个 交 点

总之 , 分类 讨沦思想作为一种罩要 的思想方法 , 对于培 养学生思想的缜密性 、 严谨性具有蕈要意义 , 我们数学教 师 在数学解题 中要循 序渐进地渗透分类 讨论的思想方法 , 以提 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 作 者单 位 : 江 苏省 滨 海县 八 巨初 级 中 学 )
例4 :已知 AA B C的边 A B = 6 , A C = 2 、 / , B C边 的高 A D = 3 。( 1 ) 求 B C的长 ; ( 2 )  ̄ l f 果有一个正方形的一边 在已知 AA B C边上 , 另外两个顶点在 A C 、 B C上 , 求这个正方 形的面
积, 、
分析 : 过 AA B C的顶点 A 向对边 作 垂 线 , 垂足可以在 B C 卜, 也可能在 B C的延长线 要分两种情况进行 讨沦。( 如
『 皋 I )
分析: 此题 中等号左右两边都有绝对值符号 , 而又未给 实数 a 的取值范 , 因而无法直接去掉绝对值 。可根据“ 零 点分段 ” 的方 法 , 令l a + l I = 0 , l a 『 _ 0得 a = 一 I 和a = O 。 再分 a < 一 1 、 l ≤a < O 、 a ≥0 进 行 讨 沦.
A . a 为任 f u 』 数 B . a ≥0 C . a ≤0 D . a ≠0

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分类讨论策略

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分类讨论策略

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分类讨论策略高中数学中分类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题策略,在分类讨论中,通过不断地对题目的知识点进行化整为零、归类整理,将题目包含的多种知识点与情况逐次分析,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1.分类讨论的含义与解题步骤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分类讨论的应用十分广泛。

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同一标准,或同一运算,或同一类型来概括的问题,因此,需要分成若干个局部问题去解决,需要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这就是分类讨论思想。

一般地来说,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不等式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定义、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直线的斜率等,这类问题要以定义所受的限制条件来分类。

二是,由数学运算、定理、公式引起的分类,如除法运算中除式不为零,在实数集内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对数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还是负数等。

三是,由函数性质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最值问题。

四是,由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分类讨论,如角的终边所在象限,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

五是,由参数的变化范围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含参数的方程或不等式,直线的点斜式或斜截式方程等。

在对数学问题的研究与解答中,分类讨论可以依据题给数据的共性与特性进行划分,具体步骤为:首先要明确讨论的对象与解题中心,这里要全面审题,将已知条件进行罗列;其次要根据已知条件进行科学分类,其分类的标准可以根据条件的属性、数量等进行确定,要做到不重不漏;最后要对解题过程进行总结。

2.分类讨论在解题中的应用与思考例题已知mR,求函数f(x)=(4-3m)x2-2x+m在区间[0,1]上的最大值。

解析:由于当4-3m=0时,f(x)是一次函数,当4-3m0时,f(x)是二次函数,因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不同,求最大值的方法也不同,所以应对m分类讨论。

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三个步骤

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三个步骤

知识导航分类讨论思想是指对问题中所包含的每一种情况分门别类进行讨论,再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整合,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的一种思想.在解答高中数学问题时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化繁为简”“化整为零”,有效地降低解题的难度,提升解题的效率.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合理分类高中数学问题中通常包含着多种情况,解答时需要将其中所包含的每一种情况罗列出来,合理进行分类.在分类时,要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例1.已知函数y=f(x)在定义域[-1,1]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求证:对任意x1,x2∈[-1,1],有[f(x1)+f(x2)](x1+x2)≤0.解析:由[f(x1)+f(x2)](x1+x2)≤0可知f(x1)+f(x2)、x1+x2的取值直接决定[f(x1)+f(x2)](x1+x2)的符号,而f(x1)+f(x2)的正负也是由x1、x2来决定的,所以我们需要对x1+x2的符号进行讨论.需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分x1+x2=0、x1+x2<0、x1+x2>0三种情况讨论.证明:若x1+x2=0,显然原不等式成立.若x1+x2<0,则-1≤x1<-x2≤1,因为f(x)在[-1,1]上是减函数且为奇函数,所以f(x1)>f(-x2)=-f(x2),所以f(x1)+f(x2)>0.所以[f(x1)+f(x2)](x1+x2)<0成立.若x1+x2>0,则-1≤x2<-x1≤1,同理可证f(x1)+f(x2)<0.所以[f(x1)+f(x2)](x1+x2)<0成立.综上所述,对任意x1,x2∈[-1,1],有[f(x1)+f(x2)](x1+x2)≤0恒成立.只有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类,才能避免出现重复分类或者遗漏分类的情况.常见的分类有对含参不等式中的参数分大于、等于、小于0等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含有绝对值的代数式中的绝对值,分大于或等于0、小于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对一元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分大于、等于、小于0三种情况讨论;对直线与圆椎曲线的位置,分相交、相切、相离三种情况讨论,等等.第二步,分类讨论在完成分类之后,我们要对不同的类别分别进行讨论,完成相应的计算或推理,得到每一个类别的讨论结果.在分类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逐类、逐级进行讨论,不能将各层级、类别弄混淆.在讨论完后,还要用该类、级的标准检验、筛选结果.例2.已知函数f(x)=1-ln x+a2x2-ax(a∈R),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解:函数f(x)的定义域为(0,+∞),f′(x)=-1x+2a2x-a=(2ax+1)(ax-1)x.①若a=0,则f′(x)<0,f(x)在(0,+∞)上单调递减.②若a>0,则当x=1a时,f′(x)=0,当0<x<1a时,f′(x)<0;当x>1a时,f′(x)>0.故f(x)在æèöøa,1a上单调递减,在æèöø1a,+∞上单调递增.③若a<0,则当x=-12a时,f′(x)=0,当0<x<-12a时,f′(x)<0;当x>-12a时,f′(x)>0,故f(x)在æèöø0,-12a上单调递减,在æèöø-12a,+∞上单调递增.综上所述,当a=0时,f(x)在(0,+∞)上单调递减;当a>0时,f(x)在æèöøa,1a上单调递减,在æèöø1a,+∞上单调递增;当a<0时,f(x)在æèöø0,-12a上单调递减,在æèöø-12a,+∞上单调递增.解答本题需灵活运用分类讨论思想.由于函数式中含有参数,所以需要对参数a进行分类讨论,分a=0、a>0、a<0三种情况,讨论每种情形下导函数f′(x)与0之间的关系,判断出函数的单调性.而为了明确f′(x)与0之间的关系,又需要再对x的取值进行讨论,分0<x<-12a、x>-12a两种情况讨论.最后用该类、级的标准检验、筛选结果.第三步,归纳得出结论在完成分类讨论之后,需要将分级、分类得到的阶段性结果进行汇总,得到最终的答案.分类讨论思想在解答高中数学问题中应用广泛,在解答函数、概率、不等式等问题中经常要用到.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步骤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类、讨论并归纳,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中学)39。

分类讨论解题策略(学生版)

分类讨论解题策略(学生版)

专题02导数中分类讨论解题策略导数之所以难是因为加入了参数使得确定的函数变的不确定,因此对参数进行讨论进而确定出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趋势图像是高考中每年必考的内容,分类讨论思想在任何专题中都可能出现,很多老师反复提醒要做到不重不漏,可是要做到不重不漏的前提是在做题之前就应该知道该题目分类讨论的依据是什么,今天我们重点来看看如何把握导数中常见的分类讨论依据。

如果没有参数,我们对复杂函数求最值的程序是:那么既然设置参数了,导函数也必定含有参数,则分类讨论就出现了,因为导函数含有参数,那么对导函数求根的时候有没有根?有几个根?如果有两个根,则两根大小如何确定?如果题目的参数设置不是在函数上而是在定义域上,则函数是能够准确作出趋势图像的,但是定义域有参数就意味着可以左右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单调区间和最值都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导数中分类讨论题目主要分成这两大类,第一:参数在函数上,第二:参数在定义域上,若函数和定义域都有参数,如果是相同的参数还好说,如果是不同的参数,题目就麻烦了。

根据高考出题形式,今天主要讨论参数在函数上的类型,在复杂函数形式设置上有两种常见的方向,一种是导函数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或者类二次函数的形式,另一种是非二次函数的形式,可能里面涉及了三角函数,指数对数等。

题型一:导函数是二次函数或者类二次函数形式的既然是二次函数的形式,那么必须考虑二次函数参数的设置,若参数在二次项的系数上则若系数为零,则导函数就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若不是零,则继续按照二次函数形式求根;若参数在一次项的系数上,则二次函数开口确定,对称轴不确定;若参数在常数项上,则开口和对称轴都是确定的,但是∆不确定,因此二次函数是否有根也不确定,故二次函数形式的导函数讨论流程如下:①如若二次函数或高次函数的最高次系数存在参数,则需对参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但是有一类除外,即如果二次函数各项符号均相同(同正同负)时则可以直接判定,例'221y ax a =++,可直接判断出当0a ≥时,'0y >,再例'221y ax a =---,则可直接判断出当0a ≥时,'0y <,此时不需要对参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除此之外均需对参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求导函数求导函数的根解不等式求得单调区间根据定义域求极值和最值②若二次函数最高次不为零时,则需对二次函数的判别式进行讨论,讨论的目的是判断导函数是否有根,从而确定原函数极值点的个数;③若二次函数能解出两根,但是两根有一个存在参数或两根都存在参数,则需分别讨论两根的大小关系;④若原函数有限定的定义域,则还需要讨论极值点和定义域端点的位置关系。

典中点《提分练习17 分类讨论思想的四种常见题型》

典中点《提分练习17 分类讨论思想的四种常见题型》

《提分练习17 分类讨论思想的四种常见题型》典例剖析例已知AD为等腰三角形ABC的腰BC上的高,∠DAB=60°,求△ABC中各内角的度数.解题秘方: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时,关键要确定分类标准,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本题中,由于条件中只给出BC为腰,因此顶角可能为∠B,也可能为∠C,所以解答时,需按顶角的不同情况分类进行解答.提示:分类有图①、图②、图③三种情况,解答过程略.答案:△ABC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0°,75°,75°或150°,15°,15°或120°,30°,30°.分类训练题型1 分类讨论思想在求等腰三角形边长中的应用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4 cm.(1)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求腰长;(2)已知其中一边长为6 cm,求其他两边长.题型2 分类讨论思想在求三角形角的度数中的应用2.已知BD,CE是△ABC的高,且直线BD,CE相交所成的角中有一个角为45°,求∠BAC的度数.题型3 分类讨论思想在求完全平方式的字母系数中的应用3.二次三项式29x kx-+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求k的值.题型4 分类讨论思想在求分式方程的字母系数中的应用4.若关于x的方程12212(1)(2)m mx x x x++=----无解,求m的值.参考答案1.解:(1)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2x cm.根据题意,得x+2x+2x=24,解得x=4.8.故腰长=2×4.8=9.6(cm).(2)因为长为6 cm的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所以要分两种情况计算.当长为6 cm的边为腰时,底边长为24-6×2=12(cm).因为6+6=12(cm),所以长为6 cm的边为腰时不能组成三角形,舍去.当长为6 cm的边为底边时,腰长为(24-6)÷2=9(cm).因为6 cm,9 cm,9 cm可以组成三角形,所以三角形其他两边长均为9 cm.点拨:(1)可以通过设未知数来进行计算,列出方程,通过求方程的解从而求出答案,其中体现了方程思想.(2)要注意分两种情况考虑,因为题目中没有说明6 cm长的这条边究竟是腰还是底边,所以应该分成两种情况考虑:一种是6 cm长的边为腰,另一种是6 cm长的边为底,体现了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并且计算结果还要注意检查是否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解:本题中没有图形,△ABC的形状不确定,应分两种情况如图①,△ABC 是锐角三角形.∵BD,CE是△ABC的高,∴△BOE,△BAD都是直角三角形.∴∠A+∠2=90°,∠1+∠2=90°.∴∠A=∠1=45°,即∠BAC=45°.如图②,△ABC是钝角三角形.∵BD,CE是△ABC的高,∴△ABD,△OBE都是直角三角形.∴∠1+∠2=90°,∠O+∠2=90°.∴∠1=∠O=45°.∴∠BAC=180°-∠1=180°-45°=135°.综上所述,∠BAC为45°或135°.点拨:在解几何题目时,若题目中没有图,一般需要在草稿纸上画出示意图.本题没有图形,因此不能确定△ABC是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所以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否则容易漏解.3.解:因为二次三项式29x kx-+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所以-kx=2x×3或-kx=-2x×3,解得k=-6或6.点拨:本题运用了分类讨论思想求解.这是由完全平方公式出现两数和或差的平方所决定的,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否则容易出现漏解现象.4.解:将原分式方程去分母,得x-2+m(x-1)=2m+2,则(m+1)x=3m+4.(1)当m≠-1时,x=341 mm++.∵原方程无解,∴x=1或x=2.∴341mm++=1或341mm++=2.∴m=32-或m=-2.∴当m=32-或-2时,原方程无解.(2)当m+1=0,即m=-1时,3m+4≠0,所化的整式方程无解,则原方程也无解.综上所述,m的值为32-或-2或-1.点拨:考虑问题要全面,不仅要考虑化成的整式方程的解使最简公分母的值为0时原分式方程无解,而且要考虑到化成的整式方程无解时原分式方程也无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分类讨论问题解题策略(仅供教师参考)许多数学问题由于受某些因素的限制,例如概念的不同,位置的不同,范围的不同,性质的不同等,不能按统一的方法、统一的标准或同一的公式来进行处理,这就需要我们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然后进行讨论.分类讨论的思想法是一种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整合结论的解题策略.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中,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将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因果关系、局部与整体的逻辑关系揭示得一清二楚,刻画得十分准确.在解决对象为可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形式的数学问题中有着广泛和重要的作用.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贯穿于高中数学的各个部分,形式多样、综合性强,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条理性、深刻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引起分类讨论的因素:(1)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定义的;(2)涉及运算的数学定义、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3)涉及题中所给的限制条件或研究对象的性质而引起的;(4)涉及数学问题中参变量的不同取值导致不同结果而引起的;(5)涉及的几何图形的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引起的;(6)一些较复杂或非常规的数学问题,需要采用分类讨论的解题策略解决的.在解题中,我们要明确分类的原因是什么?对象是什么?掌握好分类的原则,这被称之为逻辑划分.同时,我们有要把握好分类讨论的时机,重视分类讨论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分类讨论的基本原则:(1)按引起讨论的原因分类;(2)不重复、不遗漏;即每一类均是定义域的真子集,任何两类的交集为空集,所有各类的并集为定义域;(3)每一类中自变量的取值对结论的影响是相同的;(4)分类应是最少的.12▲分类讨论的基本步骤:(1)确定讨论对象和研究的全域范围; (2)按照科学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 (3)逐类进行讨论; (4)归纳总结讨论的结果.每当我们努力解决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时,如果能出现一个非常惊人的转折:它把这各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的部分,通过简单的方法就能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真正的一种数学美.它展现了“建筑”结构上的“优美”,又让你体验了人类在追求的完美的目标,即数学的“简洁美”,清晰易懂和不失数学的严格性.因为人类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尽可能地用简洁而基本的词汇去解释世界.下面就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举例说明:一.按元素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分类讨论例1:已知非空集合(){},log 0,0,1a M x y y t a a =-+=>≠且,(){}22,3N x y xy =+=,当M N =∅ 时,求t 得取值范围.解:设圆心()0,0到直线l o g 0a y t -+=的距离为d ,则M N d =∅⇔d =>当1a >时,log 3a t >,故3t a >或30t a -<<; 当01a <<时,3t a ->或30t a <<.点评:本题根据对数中底数的定义及性质进行分类,解决了不等式解的问题.例2:已知函数()c o s 23s i nc o s 2f x a x a x x a b =--++的定义域为0,2π⎡⎤⎢⎥⎣⎦,值域为[]5,1-,求常数,a b 的值.3解:化简函数表达式得()2cos 223f x a x a b π⎛⎫=--++ ⎪⎝⎭,210,2,cos 21233323x x x πππππ⎛⎫≤≤∴-≤-≤∴-≤-≤ ⎪⎝⎭ , 当0a >时,()3b f x a b ≤≤+,31255a b a b b +==⎧⎧∴⇒⎨⎨=-=-⎩⎩;当0a <时,3()a b f x b +≤≤,12351b a a b b ==-⎧⎧∴⇒⎨⎨+=-=⎩⎩.点评:本题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进行分类,解决了函数的值域问题.二.按概念、定理、公式进行分类讨论:例3:已知直线l 经过点(3,1)P -,且被圆2225x y +=截得的弦长为8,求直线l 的方程.解:当l 的斜率不存在时,即l 垂直于x 轴时,如图所示,22225916AE r OE =-=-=,4,8AE AB ∴==,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3x =-;当l 的斜率存在时,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13y k x -=+,原点到直线的距离3OE =,即3OE ==,解得43k =,则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43150x y -+=; 综上,直线l 的方程为3x =-或43150x y -+=.点评:本题根据斜率的存在性进行分类,也可不分类直接设直线的法向量,但计算相对要繁琐一些.4例4:如图,过点()0,B b -作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弦BM ;(1)记()2BM f y =,写出()f y 的表达式; (2)求弦长BM 的最大值.解:(1)设(),M x y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 则()222BM x y b =++,又由22221x y a b+=得()22222a x b y b =-,()()2222222222212a a BM b y y b y by a b b b ⎛⎫∴=-++=-+++ ⎪⎝⎭[]234222221,,a b a y y b b b a b a b ⎛⎫⎛⎫=--+∈- ⎪⎪--⎝⎭⎝⎭; (2)220,10a a b b>>∴-< ,2BM ∴有最大值,又[],y b b ∈- ,∴当322b b a b ≤-时,即a ≥,则最大值在二次函数的顶点取到,即当322b y a b =-时,4222max a BM a b =-;当322b b a b >-时,即a <,则最大值在二次函数的端点取到,即当y b =时,22max4BMb =;综上,2max2,a BM b a ⎧≥=<⎩. 点评:本题利用变量y 的有界性,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进行分类,从而解决了该函数的最值问题.5例5: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前n 项和为()0,1,2,n S n >= ; (1)求公比q 的取值范围;(2)设2132n n n b a a ++=-,{}n b 的前n 项和为n T ,试比较n S 与n T 的大小.解:(1)0n S > ,可得110a S =>,且0q ≠,∴当1q =时,10n S na =>,成立; 当1q ≠时,()1101n n a q S q-=>-,即()10,1,2,1nq n q->=- ,解得()()()1,00,11,q ∈-+∞ ;综上,q 的取值范围是()()1,00,q ∈-+∞ ;(2)由2132n n n b a a ++=-,得232n n b a q q ⎛⎫=- ⎪⎝⎭,232n n T q q S ⎛⎫∴=- ⎪⎝⎭,则()2311222n n n n T S q q S q q S ⎛⎫⎛⎫-=--=+- ⎪ ⎪⎝⎭⎝⎭,又0n S > ,∴当()11,2,2q ⎛⎫∈--+∞ ⎪⎝⎭ 时,n n T S >;当12q =-或2q =时,n n T S =;当()1,00,22q ⎛⎫∈- ⎪⎝⎭时,n n T S <.点评:本题根据等比数列中公比q 进行分类,划分的标准为1q =与1q ≠,公比1q =常常是等比数列求和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部分,必须要加以足够的重视.例6:已知222223231111n n n S r r r r r r r r ⎛⎫⎛⎫⎛⎫⎛⎫=-+-+-++- ⎪ ⎪ ⎪ ⎪⎝⎭⎝⎭⎝⎭⎝⎭ ,记62n n T S n =+,1nn n T W T -=,其中0r ≠,求lim n n W →∞的值.解:()2462246211112n n n S r r r r n rr r r ⎛⎫=+++++++++- ⎪⎝⎭ ,当1r =时,0n S =,则2,,lim 11n n nn nT n W W n →∞==∴=-, 当1r ≠时,()()()()22222222222111111221111nn n n n n r r r r r r S n n r r r r+⎛⎫- ⎪--+⎝⎭=+-=----, 则()()()22222111nn nnr r T r r +-+=-,22242222241n n n nn n nr r r W r r r r+++-+-=-+-, 若01r <<时,21lim n n W r→∞=; 若1r >时,2lim n n W r →∞=;综上,22101lim 111n n r r W r r r →∞⎧<<⎪⎪==⎨⎪>⎪⎩点评:本题先根据等比数列的不同取值来进行求和,再进一步根据公比的范围来求极限.例7:已知偶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若()f x 在[)0,+∞上是增函数,且102f ⎛⎫= ⎪⎝⎭,求解关于x 的不等式()log 0,(0,1)a f x a a >>≠. 解:()f x 是偶函数,()()()log log log a a a f x f x f x ∴=-=,则有()1log 2a f x f ⎛⎫> ⎪⎝⎭,7又()f x 在[)0,+∞上是增函数,1log 2a x ∴>,即1log 2a x >或1log 2a x <-, 若1a >,则x >0x <<;若01a <<,则0x <<x >.点评:本题涉及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应按底数进行分类.三.按参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分类讨论:例8:解关于x 的不等式20,x aa R x a -<∈-. 解:当2a a >,即01a <<时,解集为{}2x a x a <<; 当2a a =,即0a =或1a =时,解集为∅;当2a a <,即0a <或1a >时,解集为{}2x a x a <<.点评:本题根据涉及参数a 及2a 的大小,求解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分类标准的划分.例9:设集合()21M a ⎧⎫=≤-⎨⎬⎩⎭,{}23310N x x ax a =-+-≤,且M N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对于集合:M ()2222121,221x a a x a a a ⎡⎤-≤-⇒∈--+⎣⎦,对于集合:N ()()1310x x a ⎡⎤---≤⎣⎦, 当311a -<时,即23a <时,[]31,1N a =-, 此时要满足M N ⊆,则2213102211a a a a a -≥-⎧⇒=⎨-+≤⎩;8当311a ->时,即23a >时,[]1,31N a =-, 此时要满足M N ⊆,则[]22111,222131a a a a a -≥⎧⇒∈⎨-+≤-⎩; 当311a -=时,即23a =,此时{}15,,139M N ⎡⎤==⎢⎥⎣⎦,不满足M N ⊆. 综上,{}[]01,2a ∈ .点评:本题根据参数a 的大小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例10:设a 为任意实数,函数()21,f x x x a x R =+-+∈, (1)讨论()f x 的奇偶性; (2)求()f x 的最小值.解:(1)当0a =时,()()()21f x x x f x -=-+-+=,则()f x 为偶函数; 当0a ≠时,()()221,21f a a f a a a =+-=++,显然()()f a f a -≠且()()f a f a -≠-,则()f x 既非奇函数又非偶函数;(2)当x a ≤时,()2213124f x x x a x a ⎛⎫=-++=-++ ⎪⎝⎭,若12a ≤,则()f x 在(],a -∞上,单调递减,则()2min 1f f a a ==+, 若12a >,则min 1324f f a ⎛⎫==+ ⎪⎝⎭;当x a ≥时,()2213124f x x x a x a ⎛⎫=+-+=+-+ ⎪⎝⎭,若12a ≤-,则min 1324f f a ⎛⎫=-=-+ ⎪⎝⎭,9若12a >-,则()f x 在[),a +∞上,单调递增,则()2min 1f f a a ==+;综上,当12a ≤-时,min 34f a =-+;当1122a -<≤时,2min 1f a =+;当12a >时,min 34f a =+. 点评:本题根据所含有绝对值符号,作为分类的依据,去掉绝对值符号的主要策略是,先找零点,然后将定义域划分成几个子区间,再在各个子区间上去掉绝对值进行求解.例11:实系数方程22240x kx k a -+-=的两根为12,x x ,求()12f a x x =+的解析式.解:,k a R∈,12,x x ∴同为实根,或互为共轭虚根,()2244416k k a a ∆=--=,当0a ≥时,两根为实根,则2124x x k a ⋅=-,若204k a ≤≤,则120x x ⋅≥,则()12122f a x x x x k =+=+=,若24k a >,则120x x ⋅<,则()12121f a x x x x =+=-==;当0a <时,两根为共轭虚根,则()1212f a x x x =+=====;综上,()2220440k ka k f a a a ⎧≤≤⎪⎪⎪=>⎨⎪⎪<⎪⎩10点评:本题根据判别式对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进行讨论.例12:已知函数()2f x x x =-,实数a 为何值时,集合(){sin x M x f x a ==-解:()2sin sin f x =即213sin ,24x a x ⎛⎫-=- ⎪⎝⎭根据图像可知,当34a -当304a -=或1344a <-<当3144a -=,即1a =时,有三解,即此时为三元集; 当31044a <-<,即314a <<时,有四解,即此时为四元集. 点评:本题在分类的同时还要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问题由难变易,由大变小,条理清晰.四.按图形的位置或形状不确定进行分类:例13:与不共面的四点等距离的平面有_________________个.解:当四个点中,有一个点在所求平面的一侧,另三个点在所求平面的另一侧,这样的平面有4个;当四个点中,有两个点在所求平面的一侧,另两个点在所求平面的另一侧,这样的平面有3个;综上,满足条件的平面共有7个. 点评:本题按照四点的不同位置进行分类,很好的解决了图形的不确定性.例14:已知常数0a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4,4AB BC a ==,O11为AB 中点,,,E F G 分别在,,BC CD DA 上移动,且BE CF DGBC CD DA==,P 为GE 与OF 的交点,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使P 到这两点距离之和为定值?若存在,求出这两点的坐标及此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由题意知,()()()()2,0,2,0,2,4,2,4A B C a D a --, 设(),01BE CF DGk k BC CD DA===≤≤, 则()()()2,4,24,4,2,44E ak F k a G a ak ---,直线OF 的方程为()2210a x k y +-=,直线GE 的方程为()2120a j k x y a --+-=, 由这两个方程,消去k 得点(),P x y 的坐标满足方程222220a x y ay +-=,即()222112y a x a -+=; 当212a =时,点P 的轨迹为圆弧,所以不存在符合条件的两点; 当212a ≠时,点P 的轨迹为椭圆的一部分,点P 到该椭圆焦点的距离之和为定长, 若212a <时,点P到该椭圆的焦点,a a ⎛⎫⎛⎫ ⎪ ⎪ ⎪ ⎪⎝⎭⎝⎭的距离之和为定值2,若212a >时,点P到该椭圆的焦点0,,0,a a ⎛⎛-+ ⎝⎝的距离之和为定值2a .点评:本题根据参数2a 的取值进行分类,2a 值的不同直接影响点P 轨迹的形状.12例15:已知直线y kx =与直线(),0y kx k =->分别与椭圆221Ax By +=,(),,a b RA B +∈≠相交于,C E 和,D F 两点;(1)用,,A B k 表示四边形CDEF 的面积S ; (2)当k 在区间(]0,1上变化时,求面积S 得最大值t ; (3)当21ABt >时,求AB的取值范围. 解:(1)由椭圆和直线的对称性可知,四边形CDEF 为矩形,若设(),C m n ,则4S mn =,22222222141x y kx k A Bk S A Bk Ax By k y A Bk ⎧=⎪=⎧⎪+⇒⇒=⎨⎨++=⎩⎪=⎪+⎩; (2)4S ABk k=≤=+,当且仅当ABk k =,即k =时,等号成立;(]0,1k ∈ ,∴当01AB<≤时,max S =;当1AB>时,24k S A Bk =+在(]0,1上单调递增,∴当1k =时,max 4S A B =+;综上,0141A B t A A B B<≤=⎪>⎪⎩+;(3)当01A B <≤时,2441ABt AB AB =⋅=>恒成立,(]0,1AB∴∈; 当1AB>时,13()(221611407A B AABt AB B A BA B =⋅>⇒+-<⇒∈-++,(1,7AB⇒∈+; 综上,(](0,11,7AB∈+ 点评:本题根据基本不等式取最值得条件进行分类,特别要注意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若娶不到这个最值,则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来解决值域问题.例16:现有,,,A B C D 四个长方体容器,,A B 的底面积均为2a ,高分别为a 和b ,,C D 的底面积均为2b ,高分别为a 和b ,其中a b ≠,现规定一种游戏规则,每人一次从四个容器中取出两个盛水,盛水多者为胜,问先取者有没有必胜的方案?若有的话,有几种?解:根据题意可知,,,,A B C D 四个容器的容积分别为3223,,,a a b ab b ,从四个容器中任取两个的取法有246C =,按游戏规则可分为三种情形: (1)先取,A B ,后取,C D ; (2)先取,A C ,后取,B D ;(3)先取,A D ,后取,B C ;也可交换前后顺序,共6种;0,0,a b a b >>≠ ,由不等式性质可证明3322a b a b ab +>+,所以先取,A D 为必胜的方案.点评:本题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形进行分类,若游戏规则改变,则分类方式也将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