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比较及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比较及思考[摘要]“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大众化阶段既是高等教育的必经阶段,也是连接精英化到普及化的过渡阶段,研究该阶段对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主要分以美国为代表的国有化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私有化模式和以英国为代表的国有化为主,私有化为辅模式。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国有化模式。本文从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教授提出来的。他总结了若干个西方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精英化高等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国外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最早发起于美国,到20世纪60年代基本都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各国大众化阶段过程中既有共同点,但也表现出一些各自的不同的地方。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起步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是起步比较晚的国家,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却呈现出独特的地方。下面笔者比较分析国内外高等较大众化发展历程,总结出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以更好的解决我国大众化过程

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以英国、美国、日本为代表的三种基本大众化发展模式

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扩张主体的性质来看,我们可以把高等教育大众化分为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一种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国有化为主,私有化为辅的发展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有化发展模式;最后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私有化发展模式。下面将简单回顾一下三种发展模式的代表国家(英、美、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

1、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非大学系统(多科技术学院、新大学、继续教育院校)的扩张为主的大众化发展模式,称之为国有化为主,私有化为辅的模式。

英国是一个崇尚精英教育的国家。1963年发表的《罗宾斯报告》是英国进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志。英国教育当局的基本原则:一是在原有大学增加招生科目和人数;二是新建一批面向大众的高等教育机构。根据这个原则英国采取的具体措施有:(1)创建“新大学”。“新”既表现为主要由政府创办,强调为社会大众服务,又表现为重视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与实践能力的培养。(2)创办技术性大学。将原有的高级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提升了高等技术教育的地位。这类大学是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的主要机构之一。(3)创建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为许多在非大学机构中学习的青年颁授学位,大大促进了非大学形式高等教育的发展。(4)建立侧重于学术性教

育的大学教育体系以及侧重于职业资格培训的地方教育体系。完善了高等教育体系。这两种体系职能各异,从而规范与充实了英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办学结构。[1]通过这一些措施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1970年毛入学率为14%左右)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90年代(1995年毛入学率为48%左右)在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迈进[2]。

2、美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政府为主大力投资公立初级学院的大众化发展模式,称之为国有化模式。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历程启动与20世纪20年代,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国家。早在1862年,美国教育当局颁布《莫雷尔法案》可以看作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兆。该法案通过赠地收入大量兴办农、工、技术等初级学院,迅速兴建了一批初级高等教育机构,到后来公立州立大学的崛起,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奠定物质基础。二战后为安置退伍军人而出现的《退伍军人权力法》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契机。为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美国教育当局采取的具体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两个。第一、通过政府力量大力发展公立高等教育,建立了州立大学。州立大学的成立,一方面增加了高等教育机构,让更多的有志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加强了大学与国家的联系,其中引人瞩目的是农业与工程学科等登上了“象牙之塔”,大学开始向多学科的方向发展。第二、创建了两年制学院,

称之为“初级学院”,丰富了高等教育机构。第三、推行了选修课制度,主动适应社会与学生个性多方面的发展的需要。选修制并不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产物。但是在选修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分制却是在美国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学分制开创了多渠道多形式办学的先河,为推进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美国在1940年就使大学生人数占适龄人口的比例达到15%以上,一举进入大众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毛入学率为49%左右,基本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4]

3、日本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日本以发展私立短期大学和私立高等专科专修学校为重点的大众化发展模式,称之为私有化模式。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起步于20世纪中叶。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历程的最主要特点是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成为大众化的主力军。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日本通过颁布《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为战后的日本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高等教育方面文部省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第一,创建专修专科学校。第二,建立短期大学。这两类学校几乎都是私立的,它们的建立满足了更多有志青年的求学愿望也为日本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大学生数占适龄人口的比例由1950年的6%上升到1963年的15%。但是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中大学生数占日本大学生总数的比例由1955年的58%上升到1970年的70%。应该说,日本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是利用了民间

办学力量而实现的。[5]

4、国外三种基本发展模式的共性和特征分析

从以上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看来,尽管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动因及采取的方式略有不同,但我们仍可以从其发展历程中发现以下主要共性:一是都在原有办学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办学主体,形成了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相协调的多元化办学体制。二是各国都创建了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完善了高等教育体系,这些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建立满足社会大众的广泛需求,适应社会对多种规格人才的需求。三是采取了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式发展高等教育,一方面通过增加政府的投入、提高学生成本分担比重或利用“产业机制”达到筹措教育经费的目的,另一方面又通过短期、公平、快速的方式培养人才以扩大受教育面。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开放大学,日本的短期大学等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立大多出于这一目的,它有利于家庭贫困、文化基础较差又有接受高等教育愿望的青年学生进入高校学习。[6]

由此可见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总体特征是自下而上的自发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基本上是一个自发自觉的过程,它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教育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大学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结果。大众化的主要动因是教育民主化思潮、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公平等理论的内在要求,而且这些理论思潮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