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能彻底清除中耳炎病灶吗
【偏方】急慢性中耳炎中医效验良方,含经典验方及民间偏方
【偏方】急慢性中耳炎中医效验良方,含经典验方及民间偏方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症见耳部持续性隐隐疼痛,听力下降,耳鸣。
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会变成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很难治愈,常会导致耳聋。
中医将中耳炎为“耳脓”“耳疳”,认为本病是由肝胆湿热、邪气盛行而引起。
治疗时,有虚实之分。
实证表现为耳内胀闷,耳痛耳鸣,面色红赤,耳道脓液黄稠,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虚证表现为耳道流出脓色清稀,耳聋耳鸣,面色萎黄,头昏眼花,四肢乏力。
方一王氏二陈汤加味【主治】: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病程2周~1个月,病程较短,耳膜内陷不明显,光锥可部分存在。
鼓膜可呈琥珀色,声导抗示'B'或'C'型,抽出液清淡,苔薄黄或薄白。
治宜清热疏风化痰。
基本方:半夏10g,陈皮6g,白芥子6g,茯苓10g,枳壳10g,白僵蚕10g,浙贝母10g,桔梗6g,石菖蒲6g,生甘草6g。
偏于风热合银翘散加减;偏于风寒合荆防败毒散加减。
【中期】:病程1~3个月,耳膜内陷明显,光锥消失,声导抗示多为“B'型,苔腻或黄或白。
治宜健脾利湿化痰。
基本方:半夏10g,陈皮10g,白芥子10g,茯苓10g,桔梗10g,石菖蒲6g,枳壳10g,白僵蚕10g,薏苡仁30g,生甘草6g。
抽出液黏稠可加竹茹10g;苔黄加金银花15g、黄芩10g;苔白加白术10g、炒扁豆10g。
【后期】:病程>3个月,耳膜内陷,并有干燥状,锤骨外突明显,苔薄偏干。
治宜温肾涤痰。
基本方:制附子10g,半夏6g,白芥子6g,茯苓10g,熟地黄15g, 山茱萸12g,山药12 g,桔梗6g,枸杞子12g,生甘草6g。
【用法】:分期治疗,水煎服,日一剂。
10日为1个疗程。
【编按】:所用方为王氏二陈汤出自《外科症治全生集》﹐由半夏、陈皮、白芥子组成,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必用之方。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中医养生方法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中医养生方法导言:耳鼻喉科是专门研究耳鼻喉相关疾病的医学领域。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耳鼻喉问题。
中医养生方法,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综合治疗的特点,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来预防和治疗耳鼻喉疾病。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耳鼻喉科疾病,并探讨中医养生方法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作用。
第一部分:耳科疾病1. 耳聋耳聋是指听觉受损,听力下降的一种病症。
中医认为,耳聋主要与肾虚、脾胃失调等因素有关。
针对耳聋,中医重视补肾壮腰、养阴益气的方法。
常用的养生方法包括:食补中药材如山药、枸杞子、黑芝麻等,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心情稳定,避免过度疲劳等。
2. 中耳炎中耳炎是指中耳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
中医认为,中耳炎与肺热、湿邪侵袭有关。
预防和治疗中耳炎的中医养生方法包括: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粗粮;避免冷饮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环境。
第二部分:鼻科疾病1. 鼻窦炎鼻窦炎是指鼻腔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
中医认为,鼻窦炎多由气滞、湿邪郁闭引起。
中医养生方法主要包括:多喝温开水,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寒冷和潮湿环境;保持充足睡眠和良好的心情。
2.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指受到特定过敏原刺激后,鼻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中医将过敏性鼻炎归结为肺气不宣、湿邪内蕴。
治疗和预防过敏性鼻炎的中医养生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清洁卫生,适当增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第三部分:喉科疾病1. 声带息肉声带息肉是喉部黏膜上的良性肿瘤。
中医认为,声带息肉主要与肺燥、肺火上炎等有关。
中医养生方法主要包括:保护喉部,避免过度用声;多喝水、多吃水果等润喉的食物;避免吸烟和喝酒等刺激性物质。
2. 咽炎咽炎是指咽部黏膜的炎症。
中医认为,咽炎多与肺热、肺燥有关。
中医养生方法包括:多喝温开水,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避免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结语:通过本文介绍,我们了解了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中医养生方法。
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哪几类
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哪几类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受到感染或炎症刺激导致的疾病,是儿童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中耳炎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辨证论治。
以下将介绍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哪几类。
1. 风寒型分泌性中耳炎风寒型分泌性中耳炎是由寒邪侵袭引起的炎症反应。
其主要症状包括耳鸣、耳聋、耳痛、发热、流脓等。
中医认为,寒邪侵袭耳部会导致耳道阻塞,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辨证分析:患者舌质苍白,脉象偏缓,并伴有寒冷症状。
治疗方法为温散寒邪、活血化瘀,常用药物如苍耳子、白芷、小儿豉豆、当归等。
2. 风热型分泌性中耳炎风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是由风热侵袭引起的炎症反应。
其主要症状包括耳痛、耳鸣、耳聋、发热等。
中医认为,风热侵袭耳部会导致耳道发炎、充血、肿胀,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辨证分析:患者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偏数,并伴有发热症状。
治疗方法为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常用药物如连翘、银翘、小儿退热颗粒、小檗碱等。
3. 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是由湿热蕴结引起的炎症反应。
其主要症状包括胀满感、疼痛、耳鸣、耳聋、分泌物增多等。
中医认为,湿热蕴结耳部会导致耳道和鼓膜充血,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辨证分析:患者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偏滑,并伴有湿热症状。
治疗方法为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常用药物如黄连、黄柏、白茅根、知母等。
4. 气滞血瘀型分泌性中耳炎气滞血瘀型分泌性中耳炎是由气滞和血瘀导致的炎症反应。
其主要症状包括耳聋、耳痛、耳鸣、分泌物增多等。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会导致气血不畅,耳道郁阻,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辨证分析:患者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象偏涩,并伴有气滞症状。
治疗方法为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常用药物如桃仁、红花、三七、青蒿等。
以上是中医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的主要类型,每个类型在临床表现和辨证治疗上有所不同。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医提倡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
中耳炎耳朵疼怎么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耳炎耳朵疼怎么治疗
导语: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发作的时候,非常地疼痛,我们常常可以感觉到耳朵正在承受着巨大的折磨。
中耳炎耳朵疼让很多人都感到痛苦,尤其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发作的时候,非常地疼痛,我们常常可以感觉到耳朵正在承受着巨大的折磨。
中耳炎耳朵疼让很多人都感到痛苦,尤其是一些小孩子更是如此,那么中耳炎是否有治疗方法呢?只有治疗好了中耳炎,中耳炎耳朵疼的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办法,那么治疗中耳炎的办法有哪些?
中耳炎常见治疗方法
一、传统药物治疗法
一般药物疗法主要是通过抗菌、排脓、消肿以达到缩小穿孔的目的,但是很多患者的情况都不一定一样,如果都用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有些患者有化脓的,有穿孔的,而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实现穿孔的愈合,并且难以治中耳炎,极易复发。
主要原因是药物治疗不能彻底清除炎性病灶,鼓膜未修复导致中耳鼓室进水、继发炎症。
二、中耳炎中医外治疗法(外敷疗法)
中医认为,耳部疾病是由于致病邪毒侵犯,使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失调,从而发生病理变化,具体到中耳炎,即为肝胆湿热、邪气盛行所致。
当机体正气旺盛,邪气便不易侵犯而发生病,因此,中耳炎疾病的发生是正邪斗争的反映,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的结果。
在耳病中,致病之外邪多见于风、热、湿邪;脏腑功能失调,多为肝、肾、心、脾等。
中药中耳炎散就是就是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理论体系下,经二十多种中药炮制而成,早年多采用此方法。
现在我们已经对治疗中耳炎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可以通过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治疗中耳炎
中医学认为小儿为稚阳之体,易受风、湿、热邪侵袭,或肝胆湿热,循经上注,壅塞耳窍,或久病之后,正气虚损,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积热于耳而致。
常见症状为发病后,较大儿童可喊耳痛,在婴幼儿则常表现为啼哭不止,抓耳摇头,或时从睡中惊醒,哭闹不安,病情严重者常可出现高热惊厥。
鼓膜穿孔流脓后,上述症状常渐消退。
转为慢性后,表现为耳朵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听力减退,常呈传导性耳聋。
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以拇指对准耳垂后翳风穴,先点后按1~3分钟。
(2)以拇指峰反复弹拨双侧太溪穴各15次,再按揉1分钟。
(3)以拇、中指点揉风池穴1~3分钟。
(4)患儿俯卧,家长以掌根直推脊柱两侧,重点推肾俞穴。
反复操作1~3分钟。
2.随证加减(1)风热侵袭型:多见于急件中耳炎。
症见初起耳痛较轻。
继而加重,呈跳痛或针刺样痛,婴幼儿则为哭闹不安,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舌质稍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加: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
②清大肠100次,退六腑100次。
③按揉合谷、曲池穴各1分钟。
④搓擦涌泉100次。
(2)肝胆湿热型:多见于急性中耳炎已流脓或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症见耳内疼痛,持续流脓,脓多而稠,有腥臭气,伴发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
常用手法:①清肝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
②揉内劳宫100次,清小肠200次。
③按揉三阴交穴1分钟。
④推下七节骨300次。
(3)肝肾阴虚型:多见于慢性中耳炎。
症见耳内流脓,脓液稀薄,时出时止,缠绵不愈,听力减退,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
常用手法:①补肝经200次,补肾经200次。
②推擦涌泉穴50次。
③按揉三阴交1分钟。
④按揉肝俞、肾俞各1分钟。
按摩方法二1.常用手法(1)清大肠100次,退六腑100次,清天河水200次。
(2)清肝经100次,补肾经300次,揉小天心300次。
(3)按揉风池、外关、三阴交各1分钟。
(4)掐双侧太冲穴各15~20秒。
中医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方法有哪些胆脂瘤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关于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方法是比较多的,中医治疗胆脂瘤中耳炎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哦!那么中医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十一种中医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方法,想要了解相关学问的伴侣可以来看看哦!下面请大家看具体的介绍。
1、耳灵散:冰片、玄明粉、硼砂各1g,硇砂0.3g,研粉,吹耳。
2、枯轻散:枯矾10g,轻粉2g,雄黄10g,研粉,用于耳内息肉,可吹或醋调涂息肉上,或用耳钳咬除息肉后涂于根部。
3、四色散:黄连15g晒干研末过80目筛,青黛10g、银珠10g、冰片5g研后与黄连末混研匀,每日吹耳1~2次。
4、麝香枯矾散:麝香3g,枯矾15g,乌贼骨(草纸包裹煨黄或在火中烤黄)15g,硼砂3g,冰片2g,共研细末,过120目筛,每次吹入0.1g,每日3次。
5、麝香酊:麝香1g,75%酒精10ml:将麝香溶入酒精内,密封7日后滴耳,每次1~2滴、间日1次。
6、胡桃油:将胡桃仁晒干研末,蒸熟加压取油5ml,加冰片1.5g,黄连粉1g,拌匀后滴耳,每次滴入0.1ml,每日1~2次。
7、黄柏液:黄柏30g,加水250ml,煎半小时,滤去渣,浓缩至20ml,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
8、塞耳:冰片霜:用两个平口瓷碗,将冰片适量放入碗内,碗口上下相对,白胶布密封,碗底用武火薰烤3~5分钟,冷却后开封,将碗边之霜刮下入药。
用时以棉球沾霜塞入耳内,每日2次。
9、灌洗:银花15g,黄连6g,生大黄15g,半伎莲20g,加水300ml,浓煎成100ml,去渣,澄清备用。
以吸管吸药滴入耳内,至灌满时侧耳倾出,并以干棉球吸干耳内余液,每日早、中、晚各1次。
10、药捻疗法:红升丹G0g,冰片3g,麝香1.5g,共研细末,装瓶蜜封。
用脱脂棉搓成长2~3cm,直径1mm的棉捻,消毒后以75%酒清浸湿,在药粉中沾匀,放入外耳道底部,应距鼓膜2mm,每日1次,一般2~4次可愈。
老中医推荐偏方治疗中耳炎有奇效
老中医推荐偏方治疗中耳炎有奇效中耳炎是由溶血性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侵入中耳引起的一种常见病。
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八童,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也有发生,经常由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
中耳炎以耳内有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因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用耳卫生所致,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部分患者有轻度耳痛。
黄柏核桃油方【原料】核桃油120克,黄柏、五倍子各9克,薄荷油1克,冰片4.5克。
【制作法】先将黄柏、五倍子切片,用核桃油炸至焦黄,去渣过滤,冷却后入冰片细粉,加薄荷油搅拌均匀,装入瓶内备用。
【用法】先用棉签蘸3%双氧水洗去耳内胀液及痂皮,再以75%酒精棉球消毒患处,然后滴油少许入耳内,每日3~5次。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适用于肝经湿热上攻引起的耳鸣耳聋、耳内生疮、肿痛刺痒、破流脓水、久不收敛等。
滴耳夏酒【原料】生半夏50克,白酒150克。
【制作法】将生半夏研成细粉,置容器中,加入白酒浸泡24小时,取上清液即成。
【用法】先将患耳洗净,滴入药酒数滴,每日1~2次。
效)消疖肿。
适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银黄半枝洗方【原料】半枝莲20克,金银花、生大黄各15克,黄连6克。
【制作法】取以上4味药加水300毫升,煎煮至100毫升,去渣澄清,备用。
【用法】用吸管吸取药液滴入耳内,待药液灌满时侧耳倾出,并用消毒药棉卷吸干耳内余液,如法连续灌洗3次,每日早、中、晚各灌洗3次。
【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于慢性中耳炎。
五倍子机吹耳方【原料】五倍子30克,枯矾6克。
【制作法】先将五倍子烧存性,与枯矾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取少许药末,用纸卷或竹管吹入耳内。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燥湿止痒。
适用于耳内卒然作痛。
石菖蒲方【原料】石菖蒲9克,鸡蛋3枚。
【制作法】石菖蒲去皮,酒炒,加鸡蛋水煎。
【用法】温服,每日1~2次。
【功效】收湿敛疮。
适用于耳流脓血者。
蛋黄油冰片方【原料】冰片粉2克,鸡蛋3个(取蛋黄)。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医药治疗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医药治疗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发生炎症,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中,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急性炎症,伴随有中耳腔积液。
中医学认为,该疾病是由外邪侵袭所致,以湿邪为主,兼有风、热、瘀等因素所致。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原则中医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则是疏风祛湿、利水除痰。
具体来说,中药应当用于宣肺化痰、清热祛湿、解毒止痛等方面,以调整患儿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维护健康。
中医药方1. 桑白皮汤组成:桑白皮30g、连翘15g、黄芩10g、三七10g、生甘草3g、地龙3g、白术2g、陈皮3g、枳壳2g。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透窍。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50~100毫升。
2. 三妙丸组成:地蒲、荆芥、葛根、薄荷、草果、人工牛黄等药材。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止痛,利咽开窍。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3克。
可用冷开水送服或用草药汁送服。
3. 地骨皮汤组成:地骨皮、黄芩、银花、白芷仁等药材。
功效:祛湿清热,解毒止痛。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
4. 荆防败毒散组成:荆芥、连翘、板蓝根等药材。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止痛,通利咽喉。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
5. 四神汤组成:人参、桂枝、白术、甘草等药材。
功效:补气健脾,活血通络。
使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
总结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的小儿疾病之一,采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患儿的身体状况。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坚持中药饮片治疗,同时合理调节膳食,加强营养,改善患儿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合理选择中药方,以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治愈耳痛一则
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治愈耳痛一则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常用于治疗耳痛。
下面是一则与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治愈耳痛的案例。
某日,小明(化名)突然感到耳朵疼痛难忍,疼痛感伴随着耳嗡耳鸣,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工作。
他立即去医院做了耳科检查,经过检查发现他没有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明显异常,但耳痛的原因并未明确。
医生建议他试用中药治疗。
小明选择了中成药治疗,医生为他开了小柴胡汤合附子汤的处方。
他按照医生的嘱咐,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了治疗。
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
它的主要成分有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干姜、甘草和附子。
这些药物通过祛瘀活血、解表行痹的作用来治疗耳痛。
小明每天服用两次,每次20克。
经过连续服用两天后,他开始感觉到了明显的改善。
耳痛的感觉减轻了许多,耳鸣和耳嗡也有所缓解。
他的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不再因为耳痛而感到烦躁不安。
小明继续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服用中药,连续服用了一周后,他的耳痛基本痊愈。
他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发现他的耳朵没有明显异常。
小明感到非常高兴,他对中药治疗的效果深感满意。
经过治疗过程的调查和研究,医学界认为小柴胡汤合附子汤对耳痛的治疗效果较好,这主要是因为该方剂具有以下作用:1. 清热解毒:柴胡和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清除耳朵内的炎症和毒素,有利于疏通耳道。
2. 祛瘀活血:附子和黄芩具有祛瘀活血的作用,能够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耳部伤口的愈合。
3. 安神止痛:甘草和干姜具有安神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耳鸣耳嗡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方剂,治疗耳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如果有耳痛的症状,一定要先去医院就诊,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后再选择中药治疗。
服用中药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频次,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中医怎么治疗外耳道炎
中医怎么治疗外耳道炎外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耳朵疾病。
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关于外耳道炎有哪些治疗方法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医治疗外耳道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外耳道炎的方法1、清洁耳道仔细清除外耳道内的脱屑、耵聍和炎性分泌物。
脱屑、炎性分泌物,可用小吸引管轻轻吸出。
小而硬的耵聍宜用耳镊取出。
大而硬的耵聍应先用3%碳酸氢钠液滴耳,1日4次,待耵聍软化后,用外耳道冲洗法清除。
2、单纯性外耳道炎先用3%过氧化氢液将外耳道洗净,并用消毒棉签拭干。
随后将氧氟沙星滴耳液滴于患耳,每日3次,数日后可控制炎症。
3、外耳道疖发生于外耳道外端的软骨部,为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
耳痛甚剧,可有体温升高。
待疖肿成熟,脓液穿破组织向外排出后,耳痛可骤减。
4、弥漫性外耳道炎按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口服相应有效的抗生素。
彻底清除外耳道分泌物和痂皮,并使用地塞米松—氯霉素滴耳液,以达到抗菌、消炎、消肿的目的。
5、坏死性外耳道炎积极控制血糖,抗感染,局部清除坏死病灶。
6、外耳道真菌病清除外耳道分泌物,滴用2%水杨酸乙醇、2%麝香草酚乙醇等抗真菌药物,每日3次,连用2周。
局部可使用制霉菌素粉加等量硼酸粉混合剂。
外耳道炎的症状表现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火热、痛苦、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
可能是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肌肤腐烂。
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有不适感和痒感,并有大批排泄物。
病程长患者可能因外耳道肌肤增厚而听力减退。
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痒的应注意与霉菌性外耳道炎相差异。
外耳道炎会有哪些危害1、疾病的预兆:外耳道炎非常容易反复发作,会导致其他疾病的产生,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贫血、缺少维生素、糖尿病等。
因此,当外耳道出现灼热、疼痛等不适感或痒感,并出现少量分泌物时,应立即去正规的耳鼻喉医院进行就诊,以免更大疾病的发生。
2、急性转为慢性:急性外耳道炎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得当则会转为慢性。
一旦转化为为慢性外耳道炎,则耳部经常会产生不适感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听力将逐渐减退,导致外耳道的皮肤产生充血或增厚的症状,外耳鼓膜会变得浑浊不清,或由于鼓膜上皮受损,其表面会出现少量的肉芽。
中耳炎:不让小毛病酿成大危害
炎夏时节,暑热逼人,游泳、吹空调是人们防暑的最佳选择。
水里泡一泡,空调吹一吹,凉爽是来了,可是稍不注意身体的不适也会随之而来,最常见的要数中耳炎。
中耳炎看似小毛病,但每次炎症的发作对娇嫩而敏感的中耳都是一次“打击”,多次炎症发作会导致慢性中耳炎,耳中可能形成肉芽或胆脂瘤,甚至出现致命、致残性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脑积水、面神经麻痹、颈深部脓肿等。
本期名医谈病,我们为您介绍中西医如何诊治中耳炎——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一连串病程的统称。
其中,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的急性感染引起,可分为非化脓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两类。
中耳炎常见的症状包括长时间发热、耳闷、耳痛、听力下降或发烧、呕吐、腹泻等。
化脓性中耳炎在数天内还会出现鼓膜穿孔、流脓,或耳后乳突区皮肤肿胀、潮红、明显压痛等。
小毛病,危害大您或许会认为,中耳炎无非就是耳朵流脓、耳鸣、耳痛等病症,最严重也就耳聋,不会像眼睛失明的后果那么严重,更不会危及生命。
其实不然,中耳炎若不及时治疗是很有可能危及生命。
1.若化脓性中耳炎不及时治疗,人体会出现发热、怕冷、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全身性中毒反应,耳痛尤其剧烈。
如果是小儿,往往会使患儿从睡梦中痛醒、哭闹不安,当咳嗽、喷嚏、吞咽时,疼痛还会加重。
2.由于鼓室相隔头颅很近,若不及时治疗中耳炎,很有可能并发如脑膜炎、脑脓肿、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病症造成生命威胁,尤其是那些严重高热、呼吸衰竭的患者必须紧急处理,不然很有可能死亡。
3.中耳炎也能导致癌症发生,变成中耳癌。
中耳癌临床上所表现的症状有持续性耳痛、耳鸣、重听,剧烈时放射到面部、颞部或乳突部,流出恶臭水样血性分泌物,耳内有菜花样新生组织。
这往往指导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周祖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 钟 诚整 理:赵 欣中耳炎:不让小毛病酿成大危害是因为中耳炎患者并发胆脂瘤或乳突炎后也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久而久之就恶化成癌。
中耳炎给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还远不止这些,它还会并发乳突炎、面瘫、败血症、痉挛、记忆力减退等严重程度不一的疾病。
中医治疗耳朵疾病的基本原则
中医治疗耳朵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治疗耳朵疾病的基本原则其实挺有趣的。
说到耳朵,我们都知道,它不仅是听觉的器官,也是我们平衡的关键。
可是,耳朵有时候就像个小孩子,常常会惹点麻烦,发炎、堵耳、甚至耳鸣,真是让人头疼。
中医在这方面的智慧,真是值得一聊。
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耳朵可不是独立的小岛,而是身体整体的一部分。
你看,耳朵有时疼痛,可能是肾虚、肝火旺盛,甚至脾胃不和,这些看似没关系的地方,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再说了,很多朋友听到中医,脑海中就浮现出针灸、推拿的场景,除了这些,草药也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治疗耳鸣的时候,常用到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
想想,耳朵里的小不适就像一锅水在煮,太热了就得加点凉水,给它降温。
穴位按摩也是个绝招,耳朵周围有很多穴位,轻轻一按,真能让你觉得清爽,痛感也会减轻,简直就像是给耳朵做了个水疗。
很多人对中医的疗效半信半疑,常常想,哎,真的有用吗?很多时候,耳朵的疾病跟我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现代人总是熬夜、吃快餐、压力大,这些小坏习惯可真是耳朵的“死敌”。
所以,调理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治病的根本。
就像俗话说的,“病从口入”,好好吃饭,少吃点辣的、油腻的,耳朵才会乖乖听话。
再说饮食,中医讲究的是五味调和,想要耳朵健康,可以多吃一些对肾有益的食物,比如黑芝麻、核桃、海带。
听起来是不是挺简单的?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门道。
咱们也不能只依赖药物,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像太极、散步,既能放松心情,也能促进血液循环,耳朵自然更舒服。
更重要的是,保持好心情,心情愉快,身体才会更健康,耳朵也能安安静静。
此外,中医还有个重要原则,就是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身体状况不同,耳朵的问题也各有千秋,治疗的方法自然也不一样。
有的人可能需要针灸,有的人则可能通过食疗解决。
不同的季节,耳朵的疾病也会有所不同。
夏天可能是上火,冬天则是寒湿,这时候中医的调理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冬天可以喝点生姜红糖水,暖和身体,耳朵也会感到舒适。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及秘方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及秘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甚至骨质的化脓性炎症,属耳科常见病。
临床上将此病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本病属中医“耳疳”,“脓耳”,范畴。
病因病理中医学认为凤热邪毒侵袭,风热蕴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延络入耳,灼伤肌膜,腐烂而成脓.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
或胆经素有郁热,循径入耳,灼伤肌膜而腐烂成脓所致.或过食肥甘厚味,使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蕴,循经上犯,停聚耳内,蒸灼耳膜化腐而致。
或思虑过度,暗伤脾胃,运化不健,水湿内停湿邪上犯,上围耳窍.或先天不足或房室过度,以致肾元亏损,精不养耳,以致耳窍空虚,外邪乘虚而入同时又因耳窍空虚,不能抗邪外出,致使邪毒内停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虽经治疗,但治疗方法不当,如用药量不足,治疗不彻底致使细菌产生耐药而转为慢性。
或因鼻咽部及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性病灶经咽骨管感染所致.最常见的致病菌的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本病病理变化分三型,单纯型表现为鼓室各处粘膜显著增厚,炎症常蔓延至鼓房处,鼓室内常发生纤维组织粘连,鼓膜中央性穿孔者,锤骨柄多腐烂消失,听骨亦常坏死;坏死型表现为炎症重,病变超出鼓室粘膜外,侵及骨壁或环骨部。
鼓室内常发生肉芽组织,口久可变为息肉;胆脂瘤型鼓膜表现上皮及外耳道皮肤上皮向穿孔处增长,上皮脱落,积集成团,破坏骨部,使成空腔。
穿孔周围之鼓膜增厚而打瘢痕。
治疗(一)普通xx 疗法常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保持外耳道通畅,避免耳内进水,注意预防感冒。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1.肝胆火热急性发作,耳深部痛,头痛,听力下降。
发热,面红目赤,小便黄赤。
检查见鼓膜充血,穿孔,流脓较多。
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胆郁热,利湿开窍。
[方药]xx 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克,黄芩12克,当归12克,柴胡7克,泽泻12 克,山栀子12 克,车前子12 克,生甘草12克,木通12 克,滑石25 克,淡竹叶12克,党参16克,白扁豆12克,白术12 克。
『耳集』中药方:治中耳炎流水化脓久治不愈
『耳集』中药方:治中耳炎流水化脓久治不愈
[方一]
桑蚕蛹一只(焙干),银珠、冰片、生石膏(烧熟)各5克,共研为粉末,密封备用。
用时取少许不油调入药内,再点入耳内,一般一次即愈。
提供人:佚名
[方二]
高度三花酒一瓶,用吸管吸三花酒滴入耳中,一两分钟后,侧头倒出,再次滴入,倒出,反复几次。
每天数次,数日可痊愈,之后再滴数日。
开始时会有点痛,如果不痛了,就表示好转了。
提供人:唐民焕
[方三]
指甲灰、枯矾、冰片各等分共研细末,将患耳用温水洗净,将药末吹入耳内。
[方四]
大黄10克,枯矾3 克,研细末用植物油调匀,清洗耳道将药滴入耳内。
来源:摘自《广西中医验方选集》一书。
提供人:秦延祥
[方五]“耳朵草”治中耳炎
恭城龙虎关下2公里的实乐山村中,山民在房下屋角栽培一种草药,瑶语为“病耳朵”。
那药草形状如耳朵,粉褐色的叶片阴阳两面和茎上都长有细毛,匍匐蔓生。
该村72岁的王显堂老人说,耳朵若红肿流脓出水,摘两片用手搓揉,搓出粉红色的水汁放进耳朵里,每天两三次,两三天即痊愈。
他在宅院里种了20来年了,远近的村民乃至湖南的患者都过来寻觅求医,屡试不爽。
提供人:周公。
耳炎清的功效与作用
耳炎清的功效与作用耳炎清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苍术、白术、茯苓、荆芥、薄荷、白芷、桔梗、龙脑、没药、大腹皮、大黄、地龙等多种草药。
耳炎清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化痰散结的功效,适用于各种外耳道炎、中耳炎、耳下腺炎等耳部疾病的治疗。
耳部感染是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外耳道炎、中耳炎等。
外耳道炎是指外耳道及其邻近皮肤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耳朵疼痛、耳道瘙痒、耳垢增多等。
中耳炎则是指中耳腔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耳朵疼痛、听力下降、耳鸣等。
这些疾病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影响生活质量。
而耳炎清正是可以有效治疗这些耳部疾病的良药。
耳炎清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耳炎多由外邪侵袭引起,因此耳炎清中的苍术、白术、茯苓等草药可以清热解毒,消除体内的病邪。
此外,耳炎清中还含有荆芥、薄荷、白芷等草药,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可以缓解耳痛和其他症状。
除了清热解毒和祛风除湿外,耳炎清还具有化痰散结的功效。
中医认为耳炎多由痰湿阻滞引起,耳炎清中的桔梗、龙脑、没药等草药可以化痰散结,通利经络,帮助排除体内的湿邪。
此外,耳炎清中的大腹皮、大黄、地龙等草药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耳部的肿胀和疼痛。
耳炎清是一种中药制剂,其使用方法和剂量一般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可以将耳炎清制成药酒或者药水,然后用棉签蘸取液体,涂抹在患耳上或者滴入外耳道中。
使用时应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耳炎清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研究发现,耳炎清具有抗菌、抗炎和抗过敏等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并减轻炎症反应和过敏症状。
因此,耳炎清不仅可以治疗耳炎,还可以用于治疗耳鸣、耳聋以及其他与耳部有关的疾病。
除了治疗耳部感染外,耳炎清还可以用于预防和保健。
根据中医理论,耳炎清可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化痰散结,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一些人可以在没有耳部疾病的情况下,适量服用耳炎清,以达到保护耳部健康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能彻底清除中耳炎病灶吗?
能通过中医治疗彻底清除病灶吗?我多次去过上海五官科医院,都讲无法根治呵?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给你谈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
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
一般在急性炎症开始后6--8周,中耳炎症仍然存在,统称为慢性。
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
有部分中耳炎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根据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三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
下面揭示就诊指南:
1)确定中耳炎的类型。
1.单纯型--最常见,多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
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检查见鼓膜中央部穿孔。
2.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
组织破坏较广泛,特点是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
3.胆脂瘤型--但非真性肿瘤,耳内流脓量少,可有白色鳞片、豆渣样物,恶臭。
有时可出现头痛及听力明显下降。
2)应请耳鼻咽喉科医生详细检查耳内,区别上述类型。
3)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4)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5)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2.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6)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
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
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
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
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7)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8)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
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9)以下介绍二则成功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秘方:
1.用蝉蜕10克,冰片1克,轻粉2克。
将蝉蜕烘干,研极细末,加入冰片、轻粉,研细。
先将患耳用双氧水清洗干净,再吹入适量药粉,每日1次。
2.取全蝎(带尾)6克,白矾60克,冰片3克。
先将白矾用铝勺煅制,研为细末。
全蝎焙干,同冰片、白矾3味混合,研极细末备用。
用前先以双氧水将耳内洗净,后用笔管或麦秆将药末吹敷耳内。
每日2次。
全蝎解毒散结,白矾消炎燥湿,冰片清热止痛,3味成药有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