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完美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完美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完美版)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1《运动和位置》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讲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讲它是(静止)的。

2、用相关于另一具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间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别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别同的)。

3、同一物体的别同部位的运动形式(别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依照物体运动路线的别同,物体的运动能够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具物体别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别变,关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歪面上运动》1、物体在歪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事情。

2、(物体的形状)、(歪面的高度)、(物体在歪面上的放置办法)会妨碍物体在歪面上的运动事情。

3、物体与歪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别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幸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1-6《比较相并且间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时刻):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1-7《我们的“过山车”》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举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能够直截了当用(软尺)来测量,也能够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思考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1、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复习提纲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doc

复习提纲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doc

复习提纲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份单元整理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一、概念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6、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7、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8、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一发芽一生长一出现花蕾一开花一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9、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0、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二、简答;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路的方向有关系吗答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路的方向没有关系。

不同方向放路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2、什么是光合作用答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3、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答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植物的叶子的作用。

答: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

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一、概念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 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先长根 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 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6、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 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7、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8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 种子→发芽→生长→出现花蕾→开花→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9、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0、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 叫直立茎 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 这样的茎叫缠绕茎 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 这样的茎叫攀缘茎 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 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二、简答;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有关系吗答 根向下生长 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没有关系。

不同方向放臵的种子 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3、什么是光合作用答 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 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4、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答 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叶子的作用。

答: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

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 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以下是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的知识点归纳整理:
1.化学家探秘:了解化学家的工作内容和实验室的常见设备。

2.种子的生活:介绍种子的形态和功能,以及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3.植株的生命之源,树叶:介绍树叶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光合作用和气孔的作用。

5.空气的“重要布置员”:认识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6.白首之交,水和空气:了解水和空气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水和空气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7.色彩之变,物质的溶解:了解溶解的概念和特点,学习常见物质的溶解实验。

8.楼房物语:了解楼房的结构和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9.不透明之迷:认识不透明和透明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10.电的起源:了解电的起源和历史,认识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11.磁场的魅力:了解磁铁的构造和磁性物质的特点,学习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12.随身伴读,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认识声音的完整和不完整。

13.繁星之谜,星座:了解星座的概念和作用,学习常见的星座和星
座故事。

14.小太阳,火花:认识火花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学习安全用火知识。

15.多媒体身影:认识多媒体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多媒体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

16.领略黑科技,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和种类,学习机器人的
原理和应用。

17.科技脚步,通信:了解通信的发展历史,学习手机和电脑的使用
方法。

18.软软的智慧,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习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知识点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上,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刘翔参加的是110米跨栏比赛,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的物体是滑动,有的物体是滚动。

改变斜面一端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发生变化。

13.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

14.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5.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16.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重点1 .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改变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

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 .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

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

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 .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4 .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 .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 .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7 .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8 .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距离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 .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 .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转动.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

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13 .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 .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后附问答题总结)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后附问答题总结)

后附问答题教材研讨题参考答案新教科版三下科学知识梳理最新整理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第1课运动和位置1 .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 .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 .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 .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 . 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 .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 . 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

最新改版三下科学知识梳理精品知识点全册精编知识点目录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位置》 (4)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 (5)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6)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7)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 (7)第6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 (8)第7课《我们的“过山车”》 (8)第8课《测试“过山车”》 (9)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1课《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0)第2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1)第3课《蚕长大了》 (12)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 (13)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 (14)第6课《蚕的一生》 (15)第7课《动物的繁殖》 (16)第8课《动物的一生》 (17)第三单元太阳、地球第1课《仰望天空》 (18)第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9)第3课《影子的秘密》 (20)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 (21)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 (22)第6课《地球的形状》 (23)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 (24)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 (24)最新改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位置1.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判断前要先选好和哪个物体(标准物)相比。

3.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相对于地面(标准物)来说,图中老鹰是运动的,蒙古包、马和白云是静止的。

4.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5.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6.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7.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东北东南北南东西西南西北(1)首先选择标准物。

(2)然后确定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方向和距离。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概念归纳整理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概念归纳整理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概念归纳整理单元一: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保持原来状态,若有力作用才会改变状态。

- 第二定律: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物体。

单元二:水的存在和变化- 水的存在形式:固体(冰)、液体(水)、气体(水蒸气)。

- 水的变化:融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降华。

单元三: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造成昼夜交替。

-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圈,造成季节的变化。

- 季节的变化:春、夏、秋、冬,由地球公转和倾斜轴产生。

单元四:动物和植物的生长- 动物的生长: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

- 植物的生长: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单元五:生态保护与环境整治- 生态保护:保护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维持生态平衡。

- 环境整治: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和修复,改善生活环境。

单元六:物质变化与能量转化- 物质变化:化学反应中,原来的物质消失,新的物质形成。

- 能量转化:能量在物体间互相转化,例如光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

单元七: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如空气、水、固体等。

- 声音的特点:音调、响度、音色。

单元八: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透明、不透明。

- 光的特性:色彩、亮度、光的速度。

单元九:影的形成和特点- 影的形成:光线被物体阻挡,形成阴影。

- 影的特点:形状与物体形状相似,颜色较暗。

单元十:磁和电- 磁: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 电:导体与绝缘体,电流的产生。

单元十一:天气变化与风速的测定- 天气变化: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风天等。

- 风速的测定:使用风速计。

单元十二:物体的重量和天平的使用- 重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 天平的使用:比较物体的重量,判断轻重。

单元十三:图形能力训练- 图形的特点:点、线、面,形状、大小、位置。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一、生物1. 植物•植物的种类和特点: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等;•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苗裔生长、开花结果;•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植物的生活习性:对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的要求。

2. 动物•动物的种类和特点: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动物的分类:按食性分类、按生活环境分类;•动物的器官和功能:呼吸器官、消化器官、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等;•动物的生活习性:进食、睡觉、运动、繁殖等。

3. 人类•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躯干、四肢、五感等;•人体的基本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住所、衣物等;•人体的卫生保健: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人体的生长发育: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

二、物质1.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固体的性质:有形状、有体积、有质量等;•液体的性质:没有固定形状、有体积、有质量等;•气体的性质: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体积、有质量等。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物理变化:溶解、熔化、凝固、蒸发、沉淀等;•物质的化学变化:燃烧、发生氧化、酸碱反应等;•物质的循环利用:水循环、空气循环、光合作用等。

3. 声音与光线•声的来源和传播: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路径;•光的来源和传播:太阳光、灯光的产生、光的传播路径;•声与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

三、力与能1. 力的作用•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动摩擦力;•重力的作用:物体的重量、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运动;•弹力的作用:弹簧的形变、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

2. 能的转化和传递•机械能的转化: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热能的传递:热的传导、热的对流、热的辐射;•光能的转化:电能和光能之间的转化。

3. 节约能源•能源的种类和利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节约能源的方法:合理使用能源、发展清洁能源;•节约能源的意义: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概况•地球的特点:有陆地和海洋、大气层的存在等;•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地球的倾斜度;•地球的气候:热带、温带、寒带。

三年级科学科教版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科学科教版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运动和位置1.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3. 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4.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5.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6.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3. 同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落地风扇有转动和摆动两种运动方式,汽车有移动、转动、滚动三种运动方式。

4. 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 运动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路线。

2. 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是曲线的,我们把它叫做曲线运动。

3. 天空中盘旋飞行的老鹰也是做曲线运动。

4.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 小球下落属于直线运动。

6. 苹果从树上垂直下落,运动路线是直线,我们把它叫做直线运动。

四、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 斜坡上的物体会像大石头从山坡上滚下去那样滚动。

2. 斜坡上的物体会像我们滑滑梯那样滑动下去。

3.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4. 观察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立方体块、小六棱柱是滑动,小球是滚动。

5. 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变高,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逐渐加快。

五、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 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快慢。

2023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书知识点归纳

2023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科学下全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1、绿色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旳生命旳。

2、植物在它们旳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旳过程。

3、不一样旳植物种子,它们旳(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似。

4、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旳观测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测和记录等等多项工作。

5、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再长出(芽和叶),植物旳根向(下)生长,根旳生长速度(快)。

6、植物旳根可以吸取土壤中旳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7、植物旳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旳养料,这些养料是植物旳绿叶依托阳光提供能量运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旳。

8、植物中旳叶绿素可以运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放出氧气。

这是植物旳光合作用。

9、植物旳叶在茎上(交叉生长)有助于接受更多旳阳光。

10、植物旳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送水分和养料旳作用。

11、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果实具有(雌蕊)发育而来旳,果实里面有种子。

12、植物旳毕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开花)、(成果)。

13、绿色植物在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4、绿色植物旳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合适旳水分)和(温度)。

15、任何植物旳茎上均有节,这是茎最基本质旳特性。

在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子来确定节旳位置,由于叶是生长在节上旳。

16、凤仙花等植物旳茎垂直地向上生长,这种茎叫直立径。

牵牛花旳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种茎叫缠绕茎。

葡萄旳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

红薯旳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第二单元17、蚕旳生命是从(卵)开始旳,一种蚕卵就是一种小生命。

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18、蚂蚁、蜻蜓、蚕、蛾旳身体同样都是由头、胸、腹三部分构成,头上有一对触觉。

胸部有三对足和翅膀,因此它们都是昆虫。

19、蚕旳毕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蚕是蚕旳幼虫、蚕蛾是蚕旳成虫。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书知识点归纳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书知识点归纳植物1.绿色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2.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3.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4.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等多项工作。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6.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7.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这些养料是植物的绿叶依靠(阳光)提供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8.植物中的叶绿素能够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放出(氧气)。

这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9.植物的叶在茎上交叉生长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11.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果实具有(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

12.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期、幼苗期、生长旺盛期、开花结果期。

13.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4.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这是茎最基本质的特征。

在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子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生长在节上的。

15.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向上生长,这种茎叫直径。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科学(三年级下册)学问点整理班级:姓名:第一章植物的生长改变★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验诞生、成长、繁殖、苍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识绿色开花植2、有些植物....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场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各不一样。

4、播种植物时要留意:要选择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暖和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要浇透。

5、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与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6、在做探讨根的作用这个试验时,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

★7、植物的根可以汲取土壤中的水分与矿物质,满意植物生长的须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第一对“叶子”与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穿插生长,是为了汲取更多的阳光。

9、植物的叶子与幼小的植物的茎大局部是绿色的。

★10、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叶子能为植物供应“食物”——养料。

植物的养料能满意植物的生长须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供应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制成的。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觉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试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数学表达式)★11、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与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汲取的水分与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局部;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局部。

12、一株凤仙花也许能结出二十来个果实,每个果实可以有十七八粒种子。

13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出现花蕾→开花→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我学会了用测量、记录、画折线图等方法来视察一株植物的生长。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5、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6、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7、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9、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10、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11、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2、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

花谢后结果,果实是花由发育来的。

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3、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14、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当我们描述运动时,需要有参照物。

2、当我们描述自己的位置时,可以参照周围的事物和坐标。

3、地图上的方向都是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指示,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移动、旋转、振动、滚动和摆动等。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5、秋千的运动形式是摆动,车轮的运动形式是滚动,行驶中汽车的运动形式是移动,钟表指针的运动形式是旋转。

6、按运动轨迹来划分运动形式,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7、抛出去的小球做的是曲线运动,上下运行的电梯做的是直线运动。

8、物体在斜坡上,可以静止、滑动或滚动等。

9、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一样。

10、斜坡的倾斜度越大,小球滚动得越快。

11、我们可以通过减小斜坡的倾斜度来减缓小木块的滑动速度,甚至让其静止不动。

12、在相同的距离里,物体运动所花时间越短,物体运动速度越快。

13、在相同的距离里,物体运动所花时间越长,物体运动速度越慢。

14、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运动得越快,它的运动距离越长。

15、甲和乙赛跑,甲在乙后面出发,10秒钟后甲赶上了乙,说明甲比乙跑得快。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1、蚕卵最开始是黄色,后来变成黑色;蚕宝宝最开始是黑色,长大后变成白色。

2、蚕宝宝以桑叶为食。

3、幼虫或幼崽从动物的卵中破壳而出叫做孵化。

4、蛇、鸡、鱼都是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的。

5、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有气室、卵白、卵黄、卵壳。

6、鸡蛋蛋黄上的小白点是胚,它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7、卵需要孵化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8、蚕宝宝是蚕的幼虫,刚刚出生的蚕宝宝叫蚁蚕。

9、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

10、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 4 次皮。

11、蚕茧的颜色有白色和黄色。

12、蚕会在蚕茧里变成蚕蛹,蚕蛹的颜色是深褐色的。

13、蚕在吐丝的时候,头部会摆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2、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6、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7、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温度、土壤和适宜的水分等条。

8、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鸡、青蛙、鱼、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动物生命的开始。

2、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些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3、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蚕能吐丝结茧,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蚕和蝴蝶等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蚕蛹经过10-1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6、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

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7、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6天;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8、影响蚕生命和变化的因素有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温度计正确的读数方法是平视。

2、测量水温的方法是:①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②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③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④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水烧开时的温度大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3、零下6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94℃;100℃读作:一百摄氏度;-20℃读作:零下二十摄氏度。

4、对一个物体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液态水降到0℃时开始凝固成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和冰的共同点是:无色、无味、透明等。

加快冰融化的方法有:把冰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放在阳光下晒;用手捂等。

6、装冰的玻璃杯外壁出现小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内的冰形成的。

7、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空气中的水
蒸气冷却变成了水滴的现象叫凝结。

8、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存在,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
第四单元磁铁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铁。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一个磁铁摔断了也有两个磁极。

3、磁铁能指南北方向。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4、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的。

磁悬浮列车就是根据同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制造的。

、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直,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6、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钢针经过磁铁沿一个方向磨擦可以变成磁铁。

7、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8、磁铁的用途和它的性质是相联系的。

9、检验没有标明南北极的磁铁可以采用悬挂法、指南针验测法、磁铁检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