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人均GDP增长速度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_何江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分析:1990~2004
近年来 , 间思 维 ( pt ikn ) 社会 科 学 空 S a a t n ig 在 i h l 的许 多 领 域 越 来 越 受 到 重 视 … 。 与 此 同 时 , s E— D 儿 E poa r sa a d t a a s ) 空 间计 量 A ( x lr oy p t l aa nl i 、 t i y s
维普资讯
《 软科学} 0 年. 0 . 期 总 8 2 6 第2 卷 第4 ( 第8期) 0
0回图 固恐围圈圃圈爨瞻 画臼 衙8
19 0 4 0— 0 9 2
张馨之 , 何 江
( 南理 工 大学 工商 管理 学院 , 州 504 ; 州 市社 会科 学院 , 华 广 16 0 广 广州 50 1 ) 140
经 济学 一 等空 间数 据 分析 方 法 取 得 了长 足 的进 展 , 并 得到 了越来 越 广泛 的应 用 , 生 了不 少 具有 启 发 产 性 的研 究成 果 , 示 出空 间 分析 方 法 的强 大 功 能 和 显
适 用性 。
元, 有助于把集聚 、 外部性denc Anal s s of e y i Chi nes Regi e onalEc onom y Gr owt h:1 9 0~2 0 9 04
Z HANG Xi—h n z i,HE Ja g in
(colfB nsA m n t t n S u hn n e i Tcnl y G a ghu5 0 4 ; Sho o  ̄i s d iir i , ot C iaU i rt o eh o g , unzo 16 0 c sao h v syf o G aghuA a e yo Sc l c ne,G a gh u50 1 ) un zo cdm oi i cs u nzo 1 0 f aSe 4
“九五”期间我国GDP 增长率真实性研究
“奇迹”还是“迷失”——“九五”期间我国GDP增长率真实性研究厉格非内容提要:我国“九五”期间真实经济增长率是个富有争议的问题。
大部分中国经济学家认为官方的数据比较准确地反映了那一时期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有的经济学家甚至称之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但也有少数国内外经济学家认为,“九五”期间我国名义经济增长率被高估了。
本文采用官方公布的实物产量数据,从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实物投资增长率和高能耗产品单产能耗是否下降这几个方面分析了是否存在中国经济增长“奇迹”。
本文结论如下:一、“九五”期间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远远低于工业产值增长率,特别是1998年;二、实物投资增长率远远低于名义投资增长率;三、“九五”时期我国能源利用率几乎没有提高;四、实际上,不存在现有经济理论尚无法解释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这种“奇迹”的出现并非政府有关部门有意为之。
关键词:中国实际GDP增长率投资增长率能源利用率一、引言能够称得上“奇迹”或“之谜”的经济现象不多,我们在上个世纪末遇上了一个。
上个世纪末,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被我国一些经济学家称为“缩长”的经济现象,即在通货紧缩情况下,经济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特别是,这一“缩长”现象还被我国一些经济学家(林毅夫,2000年)称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认为超出了现有经济理论的解释能力,并认为“......所有这一切都似乎意味着经济学家,特别是中国经济学家们有责任对“缩长”做出合理的解释”(林毅夫、龚刚2007)。
因此,重新研究“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对“九五”期间出现的“缩长”现象从理论和实证上给出一个解释,一个与目前经济学界主流不同的解释。
这一“缩长”现象之所以引人注目的原因是,导致“缩长”现象出现的一系列影响因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从理论上讲,“缩长”现象的出现,首先涉及到经济转轨过程中的问题。
以前实施计划经济的国家,在转轨的过程中无一不付出沉重甚至高昂的代价,个别国家的经济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
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全国各地区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对全国30个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首先,我们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和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并可以解释这些因子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选择了GDP总量、人均GDP、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外资吸引等指标作为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几个综合指标,用于评价各个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接着,我们可以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是将样本划分为几个相似的类别,每个类别内的样本相似度高,而类别间的相似度较低。
我们可以通过聚类分析得到若干个类别,这些类别可以代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将市自治区进行分类,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参考。
最后,我们可以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
通过对因子得分和聚类结果的比较,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综合评价。
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各个市自治区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发展机会。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经济发展策略和政策的参考。
在实施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
指标的选择应当代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权重的确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综合考虑。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可以对全国30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方法能够降低数据的维度,提取出关键的因子,并对样本进行分类。
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中国人均GDP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与预测
中 国人 均 G P数据 值 进 行 分 析 ,通 过 建 立 相关 模 D 型来 探讨 中国经济 发展 状态 和趋势 ,以揭示 我 国人 均 G P变 化 的 内在规 律性 ,并 在 此 模 型 的基 础 上 D 对 我 国 2 1- 03 0 2 1 年人 均 G P进行 短期 预测 ,使 我 1 D 们从 宏 观上 了解 中 国经 济 的发展状 况 。 同时期望 为 国家制 定科学 合 理 的经 济 发展战 略 、采 取 正确 的方 针 来 应对人 民收入水平 逐 渐升高 所带来 的一系列 社
是 依 据 变 量 本 身 的变 化 规 律 , 用 外 推 机 制 描 述 利 时 间 序 列 的 变 化 , 达 到 最 小 方 差 意 义 下 的最 优 能 预测 , 一 种 精 度 较 高 的时 序 短 期 预测 方 法 。 是
献甚少 。②大 多数学者选择使用 S S 或者 E i s PS v w e 软件进行分析 ,使用 S S A 来分析 的文章少之又少。
深 刻 和 富 有 现 实意 义 。
一
、
研 究背景及 意义
近年 来 , 国 内 外 有 一 些 学 者 对 G P的 发 展 D 规 律 及 预 测 方 法 进 行 了 研 究 。 魏 宁 、边 宽 江 等 利 用 S S 统 计 软 件 ,对 15 PS 9 2~20 陕 西 省 的 07年 G P进 行 分 析 ,并 对 陕 西 省 未来 6 G P进 行 预 D 年 D 测 。 靳 珊 对 15 90~20 06年 贵 州 的 数 据 进 行 分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论文报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一、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我国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来越明显,如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做出实证分析,以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之策。
二、经济发展水平5个指标分析1.人均GDP人均GDP是反映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从地区人均GDP看出,2019年,广东、江苏、山东、北京、上海是我国人均GDP最高的五个省市。
但是,西藏、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人均GDP仍处于较低水平,其差异主要还是来源于经济结构、资源禀赋等因素。
经过对比分析后,发现,较发达省份大部分以工业、服务业为主,而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则以农牧业为主,且拥有的资源禀赋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针对不同的区域和资源禀赋,需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2.城镇化率城镇化率是指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地区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的影响因素之一。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快速提高,截至2018年,全国平均城镇化率为59.58%。
然而,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相对较高,如上海、北京等地片区已经接近九成以上,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如西藏、新疆等地城镇化率仅为30%左右。
城镇化率的差异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其一是宏观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同,其二是地区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限制不同。
在制定新的城镇化政策时,应重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西部地区应当更加关注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而东部地区应针对科技创新、文化产业等方面下大力气。
3.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优化结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挑选出接近9个省市, 2019年的三次产业GDP占比情况:广东省第一产业为1.84%,第二产业为43.6%,第三产业为54.56%;北京第一产业为0.04%,第二产业为19.96%,第三产业为80%。
人类发展指数分析
实训过程:1老师布置和讲述实验目的和要求在老师的讲解和我的了解中,我对HDI的研究意义作了了解。
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人类发展指数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
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人类发展指数从动态上对人类发展状况进行了反映,揭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优先发展项,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政策提供了一定依据,从而有助于挖掘一国经济发展的潜力。
通过分解人类发展指数,可以发现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预警。
2确定研究区域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近代的发展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其上中下游的发展发生很大的差别,为了能够很好的研究其差异性,在试验中我选择了黄河流域(即黄河干流所流经的省份)作为研究人类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地区,通过研究对其差异做出结论,为黄河流域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建议和意见。
3搜集资料,研究资料在研究中我选择了2010年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最新的人类发展指数。
4进行数据处理与计算,分析区域差异与特征基本步骤2)数据标准化处理对每个指标都设定最小值和最大值:出生时预期寿命:25岁和85岁;成人识字率:0%和100%;为15岁以上识字者占15岁以上人口比率;综合入学率:0%和100%;指学生人数占6至21岁人口比率;4)HDI区域差异特点分析HDI∈[0,1],数值越高,人类发展水平越高,HDI≥0.8是高人类发展水平,HDI∈[0.500,0.799]是中等人类发展水平指数,HDI≤0.500是低人类发展水平。
从上表以及下图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内蒙古的HDI=0.805≥0.8是高人类发展水平,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宁夏,四川,青海的HDI∈[0.500,0.799]是中等人类发展水平指数,甘肃HDI≤0.500是低人类发展水平。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分析
基 于 Ma l mq u i s t 指数分析
霍露 萍
( 新 疆 财经 大学 ,新疆
乌鲁木 齐
8 3 0 0 1 2 )
摘 要 :文章 主 要 运 用 Ma l mq u i s t 指 数 分 析 中国 内地 除西 藏 外 的 3 0 个 省 市 区 区域 的经 济 增 长 效 率水 平 。
数达 到 最 小 , 主 要是 受 世界 经 济 和 国家 宏观 调 控 的影 响 。从各 省 市 区角度 分 析 , 内蒙古 的 M ̄ mq u i s t 指 数 达 到
最大 , 新疆最小。从东 中西部经济带的角度 分析 , 总体趋势上西部经济 带的M a l m q u i s t 指数数值高于 中部经济 带高于东部经济带的数值 , 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家政策战略的实施所引起的这种趋势。
( 2 0 0 3 ) 通过对 1 9 5 2 ~ 1 9 9 8 年 中国经 济统计数据 的 回 归分析 , 计算 了中国经济 的全要 素生产率及其 增长 率, 发现 : 在 改 革前 , 中国经 济 的 T F P 波动很大 , 1 9 7 8
年 的T F P水 平 与 1 9 5 2 年相 比 , 不 仅 没有 增 长 , 反 而 有
一
动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经济增长 , 且将除资本和劳 动之外 的影响因素归结 为技术进步。E a s t e r l y ( 1 9 9 9 )
指出 , 经 济发 达 地 区较不 发 达 地 区 资本 的投 人 大 , 然
而由于资本边 际报酬递减属性 的作用 , 发达地 区资本 报酬 的增长速度却较不发达地区低 , 从而资本会从发 达地区流 向不发达地 区, 该流 向也说明落后地 区的资 本并不匮乏 , 而缺乏资本并不是落后地区形成 的真正 原 因 。K a w a i ( 1 9 9 4 ) 的研 究 发 现 , 亚 洲 和拉 丁美 洲 的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我国各地区人均GDP的研究
0 3 1 8 l 0 3 1
0 l l 6 l 4 3 l
)‘ )P ) = 一: ( c I
) , , 则 称 =一 )
地区总数
一 ) 马尔 可夫链 。如果 时 间 , ,为 为可 列 离散 集 , 称 则
』为 离散 }
23 .
马尔科 夫预 测模 型的 求解
尔可夫预 测模 型, 利用此 模 型对 我 国各 地 区5 、 0 、 5 并 年 1年 1年后 人 均GDP 进行 了 学地 分 析和 预 测 。 科 【 关键 词 】: 马尔科 夫链 ; 均GDP 预 测模 型 人 ;
天下大 同是 中国人 几千年 来的 梦 想 , 中国改革 的领 导 者 邓小平 同志 从状 态 r 转移 的总数 , 以 表示 从状 态 i 向状态 , 数 , 车移 =,3,。 1, 5 2, 4
年, 0 1 02 , 0 2 0 3 , 0 3 0 4 , 0 4 2 0年 , 2 0 -2 0 年 2 0 -2 0 年 2 0 -2 0 年 2 0 - 0 5
2 0 -2 0 0 5 0 6,
为 { ≥ } 移 概 率 。 X 0的转 当转 移概 率 P(, 与时 间起 点 m无 关 时, imn ) 称 此 马 尔 可夫链 为 齐次 马 尔 可夫 链 , 记 岛 , 为 ) 且 ) 。当 = 时, 1 记 m1 ,为一 步转移 概率 。 ) 我们 可以将 ( ,排 成一 个矩 阵的 形式 。 ) , 』
也提 出了共 同富裕 的奋 斗 E 。 l 为全 面建 设 小康社 会 , 缩 小与 发达 国 标 尽快 家的 差距 , 必须 了解 中国各地 区的 发展 水平 和发 展趋 势 , 因此 并且需 要 从 整体上 把握 各地 区的经济发 展 , 步消 除地 区发 展不 平衡 的状 况 。 逐 本文利 用吸收 的马 尔可夫链 建立一 个描 述我 国各地 区 人均 G P 展变化 规 律 的 D发 马尔可夫分 析模 型 , 我 国各地 区人均 G P 变化 趋势 进行 预 测 , 其 对 D的 并对
中国大陆省级人均GDP增量变化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人)天津( 84 4元, )北京(0 7 . 人)上海 (50 . 、 78. 4 人 、 14 9 0 0 、 1 1 7 0元 1 ) 0 人 。 而中西部地区的人均 GD P则相对要小 ( 了湖北 (6 1 7元, 、新疆 除 29 . 0 人) (7 6 0 24 . 元从 0 ) 和西藏(5 5 0 人 ) 27. 0 较高, 其它的都要低很多, 距离全国平 均水平 (2n 6元/ 差距很大。 334 人) 由图 1 及图 1 综合分析, a b 全国人均 GD P都有较大的提高( 全国平均水 平为 6 2.8 叭 )人均 GD 8 6 元 1 , P增量较大的省份依然集中于沿海地区, 但是 内陆地区也有较大水平的提高, 如甘肃 , 重庆 , , 江西 内蒙古都有较大的提高。 2 . 各省人均 GD .2 2 P增量空间特征。下面将通过对 1 9~ 0 0年和 20 ~ 62 0 9 0 1 20 年大陆各省级人均 GD 增量做 LS 05 P IA分析 ,从而探讨大陆各省经济发 展之 间的关 系及 两个时 期 的变化 晴况 。 图 2 和 2 横轴为中国大陆各省人均 G 增量的标准化后的值 ,纵轴 a b DP 为各省人均 G P增量的空间滞后冈子的标准化后的值。综合 1 9 ̄ 0 0 D 9 62 0 年 和 2 0— 0 5年大陆各省 市自治区人均 GD 0 12 0 P增量 Moa rn散点图可得出以 下结论 :) 1中国东, 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存在差距 , 但这种差距正在逐 渐减小。 ) 2高经济水平的北京和天津相毗邻 , 经济上存在着较强的依存关系, 天津的显著} 生由此反映。 河北作为显著的低高类型区, 代表了负的空间联系。 不难理解 , 相对于其邻居北京和天津 , 河北的发展水平相彤见绌 , 河北内环京
“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探索、战略创新与路径选择
专题:“十五五”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优化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erritorial Spatial Optimization in 15th Five-Year Plan编者按区域协调发展和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是政府、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刊》长期关注主体功能区定位及优化实施。
《中国科学院院刊》编委樊杰研究员及其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的团队长期致力于地域功能理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方法、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现代空间治理体系的研究;在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研究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刊》曾分别刊登主要基于该团队研究成果的“‘十三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2016年第1期)和“‘十四五’规划的区域战略与空间治理”(2020年第7期)专题,收到多方良好反馈。
时值“十五五”即将到来,为更好地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优化实施规划》,樊杰研究员牵头开展了前期研究;目前已在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思考和战略创新、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及其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的途径、综合功能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探索,以及促进高品质空间安全和高质量空间发展良性互动的政策配套等方面形成系列成果。
基于此,本刊特组织“‘十五五’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优化”专题,旨在为研制“十五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为我国在“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发挥智库作用。
本专题由《中国科学院院刊》编委、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经济地理教研室主任樊杰研究员指导推进。
引用格式:樊杰. “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探索、战略创新与路径选择.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4, 39(4): 605-619,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321003.Fan J. Theory, strategy and path of China’s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uring 15th Five-Year Plan period.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 39(4): 605-619,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321003. (in Chinese)“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探索、战略创新与路径选择樊杰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1001903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1408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扶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等举措,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良好。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全面评估中国经济在质量、效率、动力、结构、公平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揭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和新问题,为政策制定和决策参考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对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发展目标。
然后,构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质量、创新驱动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资源环境可持续等多个维度。
接着,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
通过研究发现,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路径,以期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不断完善测度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概念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导向。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侧重于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如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经济结构优化等。
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正逐步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科学、准确地测度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成为研究的热点。
我国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时期的唯物辩证分析
我国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时期的唯物辩证分析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迅速发展,处理的不好,将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已进入这个时期,下面我将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对这一为题进行分析。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因此,面对我国已进入这个矛盾的时期,要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来看待。
从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我国进入该阶段后综合国力提升,国家有钱了,人民的口袋同样鼓起来了,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里面存在着不可忽略的问题,,总体的发展也会掩盖局部的不发展,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必然会拖累和牵制发展,但付诸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同样会影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发展快的城市比发展慢的城市钱越来越多,有钱人比穷人越来越有钱,贫富差距开始拉大,不加以处理,政府会陷入两难局面,所以说是矛盾的凸显期,国家需对这一现象发行相应政策,拉美和韩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拉美的停滞不前和韩国的改变成技术型国家,是国家更加富强。
由于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一个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个“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循环往复式上升的过程,而一个个有限的过程就组成了无限发展的世界,换言之,世界也可以被看作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的集合体。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述评
改革开放42年来及中国加入WTO 19年来,随着中国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中国依托国际及国内两个市场、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禀赋等要素,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被誉为“中国奇迹”。
1978年中国GDP 总量为3678亿元,人均GDP 385元,外汇储备1.67亿美元。
2019年中国GDP 达990865亿元,人均GDP 突破1万美元,达到70892元,外汇储备31079亿美元,最近5年均超过3万亿美元。
中国经济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因比较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政府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等多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列车的高速前进。
另一方面,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持续扩大、区域经济不协调不充分、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了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制约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也容易产生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中国相继提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旨在补齐经济发展落后区域的短板,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时至今日,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现象仍然并将长期存在,这需要持续引起重视。
因此,多角度分析形成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对于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当前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新旧动能转换顺利推进,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国力继续增强,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同时中国经济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宏观总量持续增长、微观区域差距扩大的特点。
总量来看,2019年中国GDP 总量是1978年的269.4倍,人均GDP 是1978年的184.1倍。
从1979年到2018年,中国GDP 平均增长速度为9.4%,从2001年到2018年,中国GDP 平均增长速度为9.2%。
从统计数据看,中国农业、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对外经济、国内贸易、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科学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和行业均取得巨大发展,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的调查
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的调查摘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本调查旨在了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状况,包括有关举措、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调查还发现,我国居民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知度较高,但对于与创新的重要性认识有所欠缺。
最后,建议政府进一步拓宽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中国经济自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如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环境污染的治理等。
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现阶段的重要目标。
本调查旨在了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状况及其挑战。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居民进行了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了经济发展的认知、经济增长的情况、创新能力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经济增长的情况: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过去几年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但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增长速度过快导致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2.举措: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但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力度不够大,尤其是在一些体制性问题上。
3.科技创新: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科技创新非常重要,但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我国在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4.环境保护: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环境保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但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环境保护的成果并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四、讨论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但还面临一些挑战,如环境污染和资源约束等。
2.居民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知度较高,但对于与创新的重要性认识有所欠缺。
政府需要进一步提高公众对于与创新的认识,并加大宣传力度。
中国各地区人均GDP的马尔可夫预测及变动分析
中国各地区人均GDP的马尔可夫预测及变动分析
肖振宇;王煊
【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4)004
【摘要】首先将中国各地区的人均GDP情况划分为5种状态,然后使用Markov 方法建立一个预测中国各地区人均GDP 在10年后和20年后发展状况的分析模型,利用此模型对中国各地区人均GDP的演化和变化情况进行了科学地分析和预测,它对研究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保持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均衡,实施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5页(P70-74)
【作者】肖振宇;王煊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天津,3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24.12
【相关文献】
1.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我国各地区人均GDP的研究 [J], 李焕
2.马尔可夫链在中国各地区人均GDP预测中的应用 [J], 张雅清;罗洪林
3.甘肃省各地市人均GDP的马尔可夫预测及变动分析 [J], 梁盛泉
4.马尔科夫链预测法对四川各地区人均GDP的研究 [J], 胡斌彬
5.马尔科夫链预测法对四川各地区人均GDP的研究 [J], 胡斌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区域GDP发展质量评价——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研究
中国区域GDP发展质量评价——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研究摘要:本文基于方向距离函数,对中国区域GDP的发展质量进行评价。
首先,我们构建了一个综合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指标。
然后,我们利用方向距离函数对各地区的GDP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各地区的得分情况。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方向距离函数;GDP发展质量;中国区域经济一、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较为显著。
不同地区的GDP总量、增长速度、经济结构、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影响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还影响了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
因此,对区域GDP发展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对于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区域GDP发展质量的评价主要采用绩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和指标权重法等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无法考虑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综合性,难以反映出各地区在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
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方法,以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中国各地区的GDP发展质量。
二、理论基础方向距离函数是一种用来衡量两个向量之间差异性的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各地区的GDP发展情况看作是一个向量,各指标的权重则是各向量的方向。
通过计算各地区向量与理想向量之间的距离,可以评价出各地区的GDP发展质量。
三、方法论1.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在本文中,我们构建了一个包括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综合指标体系,共计15个指标。
这些指标涵盖了各地区GDP发展的多个方面,能够全面反映各地区的发展状况。
2.计算方向距离函数通过计算各地区的GDP向量与理想向量之间的距离,可以评价各地区的GDP发展质量。
我们利用方向距离函数对各地区的GDP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并得出各地区的得分情况。
改革开放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自1978年至今,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了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状况,本文将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各项指标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揭示改革开放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以下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及增速情况:年份 GDP(亿元)增速(%)1978 3679.2 9.01980 4622.5 7.21990 6794.0 8.42000 89404.5 8.12010 401513.9 9.62020 1015986.9 2.3从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增速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2. 人均GDP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以下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及增速情况:年份人均GDP(元)增速(%)1978 381 7.51980 541 5.22000 6794 8.32010 11942 9.22020 72447 2.2从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实现了显著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 工业增加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以下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及增速情况:年份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速(%)1978 1132.6 11.01980 1472.4 7.41990 4352.6 11.32000 35677.3 12.22010 91130.4 14.02020 530258.9 2.8从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4. 对外贸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持续增加。
以下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及增速情况:年份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增速(%)1978 206.4 18.21980 298.3 14.51990 1151.4 19.42010 22000.5 32.12020 32155.7 1.9从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持续增加。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测度和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测度和分析
岳嘉欣;方雯;刘绪丹
【期刊名称】《世界经济探索》
【年(卷),期】2024(13)1
【摘要】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
任务。
以全国30个省(市、区) 2017~2021年数据为基础,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这五个方面的新的发展观念,构建一个评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并采用熵值法为这些基础指标分配权重,同时使用变异系数来解释区域内的发展不
均衡性。
目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区域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水平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不平衡态势,并且东、西部区域内部差异逐渐缩小,中部区域内部差异逐渐扩大。
【总页数】10页(P114-123)
【作者】岳嘉欣;方雯;刘绪丹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春;黑龙江省委党校哈尔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
【相关文献】
1.中国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2.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
3.新发展理念下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水平测度、时空分异与动态演变4.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空间分布及动态演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国的创业活动水平——基于探索性的空间数据分析
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国的创业活动水平——基于探索性的空间
数据分析
邹环;于亚申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参考》
【年(卷),期】2018(000)026
【摘要】本文利用2000~2015年中国31个省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创业活动及其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间的创业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与溢出效应明显;(2)区域创业储备、区域人力资本、购买力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及失业率对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域风险投资水平对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通过计算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发现,区域创业储备、区域人力资本、区域风险投资水平、购买力水平及失业率等变量溢出效应显著.
【总页数】11页(P52-62)
【作者】邹环;于亚申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24
【相关文献】
1.广东省区域创新活动空间差异分析——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 [J], 梁洁鸣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J], 张馨之;龙志和
3.中国省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1993-2013 [J], 罗建利;郑阳阳
4.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中国人口生育率空间差异研究 [J], 夏磊
5.中国互联网技术的空间扩散与区域差异——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J], 汪明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趋于收敛还是发散?
作者: 张健[1,2];何彬[1,2]
作者机构: [1]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2]吉林大学商学院,长春130012
出版物刊名: 学习与探索
页码: 153-155页
主题词: 地区收入差距;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收敛现象
摘要:对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化趋势的准确测量既体现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也是制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政策的参考依据。
如何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方法检验地区经济收敛性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从1952—2004年中国地区人均GDP数据来看,中国省际收入不存在绝对收敛现象,但是如果控制了时间和个体效应之后可能存在条件收敛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大多把省级区划单 位做为基本的区域单元,利用省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于 省级数据具有较高程度的加总性质,难以揭示省内局部地区 或跨省局部区域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及差别,而选择地级单位 做为基本区域单元,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一局限。 另外,区域数据在空间上彼此相关,这就违反了古典统计分 析中观测值相互独立的基本假设,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1], 不拘泥于古典统计分析的基本假设,用于区域经济研究时具 有更强的适用性。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采用以地级区划单位 为主的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区域增 长速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 ! Ii,t=
(xi,t- μt) m0
j
wij(xj,t- μt) 其中 m0=
j
(xi,t- μt)2 /n
(3)
上式中,xit 代表第 t 年地区 i 的观测值;μt 代表第 t 年不 同地区观测值的均值;地区 i 与地区 j 相邻。Iit 为正,表示相 似观测值在局部聚集;Iit 为负,则表示相异观测值在局部聚 集。把 Moran 散点图与 LISA 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所谓的
下面通过分析 1990- 1995、1995- 2000 和 2000- 2004 年 三个时段人均 GDP 增长速度的局部空间分布特征 (省略了 Moran 散点图),考察各地区人均 GDP 增长速度空间模式的 动态变化。我们看出,不同时段各地区人均 GDP 增长速度的
W1
W2
W3 的,但与整个
0.4876(0.001) 0.2459(0.001) 0.1491(0.001)
0.4763(0.001) 0.3446(0.001) 0.2867(0.001) 时段相比,空
1995- 2000 0.3464(0.001) 0.1452(0.001) 0.0479(0.093) 间 相 关 的 强
我们运用 Moran's I 检验各个时段人均 GDP 增长速度
的全局空间分布趋势,其结果如表 1 所示:1990- 2004 年中
国人均 GDP 增长速度的 Moran's I 统计值较大,达 0.4876,
且在统计上非常显著,表明各地区人均 GDP 增长速度存在
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
为了解人均 GDP 增长速度的全局空间分布趋势随时间
本部分运用 Moran 散点图和 LISA 来辨识各地区各个时 段 GDP 增长速度的局部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考察这种 特征如何随时间变化。
图 1 显示了 1990- 2004 年中国各地区人均 GDP 增长速 度的 Moran 散点图。70.1%的地区属于局部空间正相关类型, 其 中 High - High 和 Low- Low 类 型 的 地 区 分 别 占 34.3% 和 35.8%;29.9%的地区属于局部空间负相关类型,其中 High- Low 和 Low- High 类型的非典型地区分别占 16.1%和 13.8%。 可见,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局部空间正相关,这与全局空间分 布趋势是一致的。从聚集区的空间分布看,同类型地区的集 聚特征非常明显,High- High 类型的高增长聚集区主要集中 在东部沿海地区、内蒙古中部、四川省和重庆市;Low- Low 类 型的聚集区分布较广,覆盖了西部和中部的广大区域;而两 类非典型集聚区的规模都相对较小。
相邻是指把直接的邻居确定为相邻关系;那么,在一阶相邻
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邻居的邻居”,并将其定义为二
阶相邻关系;依次类推,三阶相邻则是指“邻居的邻居的邻
居”……。以 W 代表空间权重矩阵,可定义为:
"wij=0 if i=j $
#ij=0 if i≠j 且区域 i 与 j 相邻 $
%wij=1 if i≠j 且区域 i 与 j 相邻
统计观察
类型。High- High(或 Low- Low)是指具有较高(或较低)观测 值的地区,其相邻地区的观测值也较高(或较低)。High- High 和 Low- Low 属于局部空间正相关,Low- High 和 High- Low 则 属于局部空间负相关。Moran 散点图可以在地图上直观地反 映各个地区局部分布特征,但它不能用来检验空间分布的显 著性,而 LISA 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1.2.3 LISA(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1 概念、研究方法及数据
1.1 三个重要概念:空间相关性、空间异质性、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是空间数据分析中的两个核
心概念,为了更好的理解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首先要 澄清这两个概念。空间相关性[2](Spatial Dependence)是指不 同位置的观测值在空间上是非独立的,即 yi=f(yj) i=1,…n, i≠j。空间正相关是指数值相似与区位相似的一致性[3],表现 为相似的观测值倾向于在空间上集聚;反之,空间负相关则 表现为相异的观测值倾向于在空间上集聚。空间异质性[1][4]- [6] (Spatial Heterogeneity)是指经济行为在空间上不稳定,具体 表现为考察变量,以及模型参数和误差项方差随区位变化。
另外,基于一阶、二阶和三阶空间权重矩阵的 Moran's I 基本上都很显著,但从低阶到高阶,各个时段人均 GDP 增长 速度的 Moran's I 无一例外地明显下降,表明地区经济增长 速度的空间相关性随距离衰减。根据地理学第一定律[11],各 个地区的联系随空间距离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我们的经验 结果显示,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人均 GDP 增长速度的空间 分布符合这一规律。由此可以推断,在中国地区经济增长过 程中,相对区位和空间距离等地理因素是理解地区经济增长 速度的空间模式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2.2 局部空间分布特征
上述结果表明:第一,1990- 2004 年中国各地区人均 GDP 增长速度不仅在整个考察期内表现出了显著的空间集 聚特征,而且在各个子时段也表现出了显著的空间集聚特 征;第二,整个考察期的人均 GDP 增长速度表现出了更强的 空间相关性,而在各个较短的子时段内空间相关性相对较 弱;第三,人均 GDP 增长速度的空间相关程度在不同时段存 在明显差异,有随时间递减的趋势,这可能暗示着区域经济 增长的近邻效应有所减弱,一个地区的增长速度变得越来越 少地依赖相邻地区的经济增长。
统计观察
中国区域人均 GDP 增长速度的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何 江 1,2,张馨之 1
(1.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广州 510640;2.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 510410)
摘 要:本文运用空间统计方法——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了 1990- 2004 年中国 341 个 区域单位人均 GDP 增长速度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揭示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及其 变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应强调空间因素的重要性。最后, 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权重矩阵,S0 等于 W 的所有元素之和。Moran's I 统计量的取
值处于- 1 和 1 之间,绝对值越大表示空间相关程度越强。与
期望值 E(I)=- 1 /(n- 1)相比,I > E(I),表明存在空间正相关;
反之为空间负相关。
1.2.2 Moran 散点图(Moran Scatterplot Map)
变化的特点,我们把 1990- 2004 年分为三个时段分别予以考
察。由表 1 可以看出,人均 GDP 增长速度的 Moran's I 在这
表1
人均 GDP 增长速度的 Moran's I 检验
三个时段都
时间段
1990- 2004 1990- 1995
Moran's I ( P. Value)
是高度显著
2000- 2004 0.2838(0.001) 0.1154(0.001) 0.0213(0.001)
度有所降低;
此外,空间相关性还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1990- 1995 年人均 GDP 增长速度的 Moran's I 统计值最高,为 0.4763, 2000- 2004 年减少为 0.2838。
Moran 显著性地图(Moran significance map),与 Moran 散点
图相比,该地图仅显示那些局部 Moran's I 显著的地区,并标
示出这些地区的局部相关类型。
1.3 数据说明
本研究以 2004 年的行政区划为准,把中国划分为以地
级市为主的 341 个区域单位,考察时期为 1990- 2004 年。人
空间权重矩阵(spatial weights matrix)是确定地区之间 相互作用的关系模型。一般来说,设定空间权重矩阵可以根 据地理特征(如地区边界和距离)划分为不同的类型[7],如简 单二分相邻矩阵、基于距离临界点的二分权重矩阵、以固定 距离或固定邻居数为临界点的权重矩阵等。另外,空间权重 矩阵还可分为一阶及高阶(二阶、三阶……)权重矩阵。一阶
(1)
我们在分析中采用了基于 Rook 规则[2](拥有共同边界则
视为相邻)的一阶、二阶及三阶简单二分相邻矩阵。
1.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是以空间数据为研究对象,综合空
间统计学及现代图形计算技术,直观地分析空间相关性和异
质性的一组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包
括:Moran's I 统计量、Moran 散点图和 LISA。
LISA[10]是用于辨识局部空间分布特征的一类统计量的 总称。作为 LISA 应当满足以下两条标准:其一,针对每个地 区,LISA 可以反映空间分布特征的显著性;其二,针对所有 地区,LISA 之和与全局空间相关性统计量成比例。局部 Moran's I 统计量满足这两条标准,可以作为 LISA。局部 Moran's I 统计量的公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