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回家》的学习对学校未来的思考

合集下载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培养未来的希望。

然而,在当今社会,教育似乎已经远离了原本的初衷,变得功利化、应试化、功利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需要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在阅读《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后,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通过对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分析,指出了当今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书中提到的“回到教育的原点”,就是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初衷,让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分数竞争。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创造力的人。

然而,当下的教育却更多地偏向了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排名。

这样的教育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对知识的热爱,也让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甚至失去了对自己的热爱。

这种教育不仅无法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反而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功利化、浮躁化,甚至失去了对美好的追求。

回到教育的原点,就是要让教育回归到培养人的初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品德、思维、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发挥自己的特长。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美好,培养对美好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有用的人才,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同时,回到教育的原点也意味着要改变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教育,而不是灌输式的教育。

教育应该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教育。

教育应该是一种自主的教育,而不是被动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

回到教育的原点,是一种对教育的深刻反思和积极探索。

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

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

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教育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基石,它给人们提供了了解世界、改善生活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似乎迷失了方向,远离了其本初的目标。

为了让教育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

首先,教育需要回归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尊重和自由发展。

然而,许多现代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标准化和竞争,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我们应该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并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以便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其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现代社会变化迅速,需要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来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

然而,许多教育机构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培养。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原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在面对未知的情况下自信地应对。

第三,教育需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教授理论知识,而应该关注学生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机构和企业应该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以使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最后,教育需要贯穿终身。

教育不应该止步于学校的教室,而应该贯穿人们的整个生命。

我们应该鼓励人们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平台。

只有通过终身学习,人们才能够与社会发展同步,并不断适应和成长。

总之,教育要找到回家的路,我们需要将其回归到人本主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并贯穿终身。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它对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似乎迷失了方向,远离了其本初的目标。

为了让教育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

首先,教育需要回归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个体的尊重和自由发展。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回家》含反思2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回家》含反思2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回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成长》的第四章《安全知多少》,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回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回家的路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回家的路上如何保护自己,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 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描述回家的路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回家的路上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交通安全标志卡片、回家路线图、PPT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小朋友在回家路上的情景,让幼儿观察并说出他做得正确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回家的路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如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不跟陌生人走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如何安全回家,然后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回家路线图,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 创意手工(10分钟)让幼儿利用画纸、彩笔、剪刀等材料,制作交通安全标志,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7. 互动游戏(10分钟)组织一个“我是安全小卫士”的游戏,让幼儿扮演安全小卫士,找出回家路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给出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回家的安全事项: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不跟陌生人走注意观察周围环境2. 交通安全标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回家的路线图,并标出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回家的安全事项,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原点》是一本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泰勒·甘迪编著的教育著作。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现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教育的未来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书中首先讲到了现代教育的问题,作者指出现代教育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学校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同时,作者还指出了教师在现代教育中的困境,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而且缺乏足够的支持和资源。

接着,书中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作者认为,教育应该回归到原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关于教师培训和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希望能够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提高教育的效率。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育的质量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改革的途径。

我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追求分数和成绩。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应该得到个性化的教育,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同时,我们也要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关爱,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教育回归本来读后感

让教育回归本来读后感

让教育回归本来读后感教育回归本来读后感。

《教育回归本来》是一本让人深有感悟的书籍,它深刻地揭示了当今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也对如何改善教育体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首先提到了当今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应试教育的普遍存在、学生的思维被束缚、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等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受到了限制,教育的本质被扭曲,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了真正的知识和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伤害,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比如改变教育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变教学方式等等。

这些建议都是为了让教育回归到本来的样子,让学生真正地去学习和成长,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这些建议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教育体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而当今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正是阻碍了这一点。

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教育体制,让教育回归到本来的样子。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分数和成绩。

我也会积极参与到改善教育体制的行动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意义,让教育回归到本来的样子。

总之,通过阅读《教育回归本来》,我对教育体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对如何改善教育体制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相信,只有当教育回归到本来的样子,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一起努力改变教育体制,让教育回归到本来的样子。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的原点,是一本关于教育的畅销书籍,作者是著名教育学家李启发。

这本书通过讲述教育的历史变迁、现实问题和未来走向,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神圣的事业,同时也明确了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存在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然而,现实中的教育却往往受到了种种限制和扭曲。

课堂上的应试教育、家长的唯分数论、社会的功利观念等,让教育变得功利化和片面化。

这种局面不仅严重削弱了教育的内涵和深度,也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

在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更需要能够适应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教育不能再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和灌输信息的层面,而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此外,教育的目的也是培养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担当和奉献精神的人才,而这些品质的培养需要从教育开始。

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教育回归原点的关键之一。

但是,教育回归原点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教育变得功利化和功利化。

应试教育倾向和分数至上的观念,让学生沉溺于功利的成绩追求,丧失了对知识和学习的热爱。

此外,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评价也对教育造成了压力。

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升学压力过于关注,社会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也更多以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

这种教育中的功利导向,让教育变得功利化和功利化,容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首先,学校和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教育是一个社会的基石,也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但在当今社会,教育似乎已经远离了最初的初衷,变得功利化、应试化,甚至失去了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回到教育原点》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让我深刻地思考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和升学。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教育,老师们不仅注重我们的学习成绩,更注重我们的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

他们会鼓励我们多读书、多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数。

这种教育方式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心,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不是一刀切地对待每个学生。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老师,他们总是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让我们在个性化的教育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而如今,教育似乎更多地是在追求一种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忽略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这让我感到遗憾和心痛,也让我意识到了教育需要回归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上来。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格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老师们,他们总是能够在课堂上注重培养我们的品德和情感,让我们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

而如今,教育似乎更多地是在追求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品格培养。

这让我感到心痛和无奈,也让我意识到了教育需要回归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品格培养上来。

总的来说,《回到教育原点》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也让我深刻地思考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和升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格培养。

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回归到最初的初衷,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关爱。

教育回归生活

教育回归生活

教育回归生活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培养和生活态度的塑造。

然而,在现代社会,教育似乎已经偏离了生活,变得过于功利化和理论化。

因此,我们需要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它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回归生活意味着教育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在过去,教育更注重传授知识和理论,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参与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教育回归生活也意味着教育要更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德培养。

在现代社会,学生的情感世界往往被忽视,他们的品德培养也常常被忽略。

因此,我们需要让教育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教育回归生活还意味着教育要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现代社会,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他们的身心健康常常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让教育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总之,教育回归生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一个必须要走的道路。

只有让教育更贴近生活,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和价值。

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育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回归生活

教育回归生活

教育回归生活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文明、促进社
会进步等重要使命。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教育似乎离生活越来越远,学校教育和生活似乎成了两个独立的领域。

因此,我们需要让教育回归生活,让教育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教育回归生活,首先意味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育往往
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然而,生活能力同样重要,它包括社交能力、情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让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其次,教育回归生活也意味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育往往过
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实践能力同样重要,它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最后,教育回归生活也意味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传统的教育往往过
分注重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

然而,人文素养同样重要,它能够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能够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人。

总之,教育回归生活意味着要让教育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需求,让教育真正回归生活。

教育回归校内心得体会

教育回归校内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教师,站在了三尺讲台上,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回顾过去,我深感教育的魅力和教育的力量。

而在教育回归校园的过程中,我更是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

以下是我对教育回归校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回归校园的意义教育回归校园,是指教育从线上回归到线下,从虚拟回归到现实。

这一过程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线上教育虽然方便快捷,但无法完全替代线下教育。

回归校园,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回归校园有助于学生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回归校园,教师需要面对面的教学,这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4. 促进教育公平。

回归校园,可以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

二、教育回归校园的实践体会1.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回归校园,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爱每一个学生。

2. 教学方法的创新回归校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3. 课堂管理的加强课堂管理是教育回归校园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课堂纪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4. 家校合作的加强教育回归校园,需要家校共同参与。

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形成教育合力。

三、教育回归校园的思考1. 教育回归校园,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学校要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家庭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心得体会

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心得体会

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心得体会
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让教学“回家”意味着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
生活和实际情境中,使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下面是我对如何让教学“回家”的一些心得体会:
1. 紧密联系课程标准和实际生活: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理解所教课程标准
的要求,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让
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创设情境和场景: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场景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
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问题、案例或者游戏,让学生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例如田野调查、实地考察等,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引导学生反思和交流: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
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际应用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总之,让教学“回家”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紧密联系课程
标准和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和场景、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以及引导学生反思和交流,
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应用性。

启智《回家》教学反思简短

启智《回家》教学反思简短

启智《回家》教学反思简短摘要:一、引言二、教学目标分析三、教学过程反思四、学生表现及反思五、教学策略调整六、结论正文:在近期进行的《回家》课程教学中,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总结和思考。

一、引言《回家》这一课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在授课过程中,我力求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家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明确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的内涵,认识到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珍惜家庭、关爱家人的意识;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会感恩和表达感激之情。

三、教学过程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1.课堂互动不足,学生的参与度不高;2.部分学生对家庭关系的理解较为浅薄,需要进一步引导;3.教学节奏把握不够准确,导致部分内容讲解过于匆忙。

四、学生表现及反思在本次教学中,部分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表现较为被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1.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2.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自信心;3.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吸引力。

五、教学策略调整基于本次教学反思,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以下调整:1.优化教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强化学生对家庭观念的理解;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3.加强课堂管理,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果。

六、结论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了今后的改进方向。

只有不断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回来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回来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参加了回来教育培训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

这段时间里,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回来教育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培训背景回来教育培训是我国教育部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而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

此次培训旨在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培训内容1. 教育理念更新培训期间,专家们为我们讲解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教学要与时俱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创新培训中,专家们分享了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这些方法使我认识到,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评价改革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教学评价改革的相关知识,了解到教学评价要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中,专家们强调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三、心得体会1. 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教学方法的创新培训中,我学习了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我要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的改革培训使我认识到,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教学“回家”》学习体会

《让教学“回家”》学习体会

《让教学“回家”》学习体会
通过认真阅读崔允漷教授的《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这篇文章,让我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平时的教学是基于教材教学,没有更深入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教学的家在何处?从何而来,将去何方。

只有明白“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才能明白“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是说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其实都是目标,教师才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学活动何去何从,在教学的过程中才会把握好学习的大方向,为自己的教学设计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

教学的老家是国家课程标准,教师理所当然要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

如何才能让教学回家呢?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达到教学评价的一致。

教学回家之路漫漫。

因为,真正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还有我们教师的认识问题,首先是认识不够完善和深刻,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系统学习,加深理解,其次是我们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可能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最后是教师缺乏专业的引领。

致使教学回家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文科大教研——《让学科教育回家》学习反思

文科大教研——《让学科教育回家》学习反思

教学何以“回家”——基于课程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那么,如何才能让教学“回家”呢?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

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

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

也就是说,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作品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

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一点儿浅薄的看法,还望大家多多指点!。

小学数学老师学习心得 让教学“回家”

小学数学老师学习心得 让教学“回家”

小学数学老师学习心得让教学“回家”“家”是避风的港湾,“回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可是在我认真品读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的《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这篇文章,深深地体会到让教学“回家”可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发现自己在教学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那么,对于基于课程标准下:如何才能让教学“回家”呢?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

然后,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作品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

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进而布置基于目标检测的有效作业。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使我更加明确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二是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三是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四是体现“像专家一样思考”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目标一致性。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回家教案反思

回家教案反思

回家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回家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通过反思回家教案的执行情况,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分析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并提供改进建议。

3. 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a. 复习前一堂课的重点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b.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2. 教学过程(20分钟):a. 回顾回家教案的内容,与学生一起总结重点知识和技能。

b. 针对学生在回家教案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c.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学生互动(10分钟):a.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在回家教案中的体会和困惑。

b.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合作。

4. 反思和评估(10分钟):a.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评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b. 分析回家教案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寻找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c. 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和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

5. 结束(5分钟):a.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b. 鼓励学生在回家教案中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案建议和指导:1. 在引入部分,可以通过复习前一堂课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2. 在教学过程中,要回顾回家教案的内容,与学生一起总结重点知识和技能,解答他们在回家教案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在学生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困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合作。

4. 在反思和评估部分,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评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分析回家教案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寻找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和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

回家教案反思

回家教案反思

回家教案反思教案标题: 回家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反思和总结回家教案的效果和学习成果。

2. 提供学生机会思考如何改进和优化回家教案的实施。

教案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回家教案的实施情况:a. 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完成的回家教案任务,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b. 学生可以与同学讨论回家教案的实施情况,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困惑。

2. 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反思:a. 学生可以思考回家教案对于他们学习的帮助有多大?b. 学生可以思考回家教案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它们?c. 学生可以思考回家教案中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3. 分组讨论和分享:a.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讨论彼此的回家教案反思结果,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b.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和分享结果。

4. 教师点评和指导:a.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家教案反思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和总结。

b.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技巧,帮助学生改进和优化回家教案的实施。

5. 制定改进计划:a.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回家教案反思结果,制定改进计划,明确下一步的行动和目标。

b. 学生可以将改进计划写下来,并在接下来的回家教案实施中积极实践。

6. 总结和展望:a. 学生可以总结本次回家教案反思的收获和体会。

b. 学生可以展望未来的回家教案实施,希望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和提升。

教案评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家教案反思结果、讨论和分享情况,以及制定的改进计划,评估学生对于回家教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够有效改进和优化回家教案的实施。

教案延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设计更多的回家教案反思活动,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回家教案的看法和建议,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

回家教学反思

回家教学反思

学生们对注意交通安全并不陌生,但缺乏的是对现代交通安全意识以及对珍爱生命的感悟,在本节课课前,我**引导学生**交通标志和交通违章情况,使学生获得的是亲身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警醒。

进而懂得遵守交通法规要靠自觉,具备现代交通安全意识。

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的重要,教学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突出社会性的特点。

在备课阶段一方面要深钻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上的内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关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老师也在课前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合理利用相关的社会资源,进而极大的拉进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09展不是一位教师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教师群体的共同奋斗,推动教师群体的发展需要构建良好的合作氛围,形成良好的合作群体。

“五课”系统构建了教师合作网络。

“五课”系统不仅联结了不同年级、不同教龄教师个体之间的合作,更串联起结对师徒、年级组、备课组、教研组之间的合作,同时也可以获得其他学校教师、教研员、专家的帮助。

在推动教师发展的过程中,“五课”系统整合了多方资源,大力提升公开课后教师研讨的比重,完善了教师课后反思的制度,充分利用公开课的价值,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

系统中的教师关系是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青年教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以平等的姿态寻求其他教师的帮助,团队氛围是开放的,不同教龄、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互相交流讨论,教师之间不是彼此封闭孤立的,教师们有合作的意识,并且认识到合作的重大意义。

“五课”系统指向的是教师群体的整体发展,而不是只针对几位或者某一类教师,同时由于教研成果的产生并不是经历一次循环就可以达到,教师群体的合作分享就尤为重要,教师的合作分享可以不断地为教研成果增添新的教学实例,并在不断讨论反思中渐趋完整与成熟,这样的科研状态是非常正面且积极的,有助于教师群体素质的良性提升。

【参考文献】[1]于小源.县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状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关文信.西方教育生态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监控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11).[3]任其平.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J].教育研究,2010(8).XIAOXUE JIAOXUE YANJIU在北京学习了半个月,听了十余场讲座,走访了北京十余所名校,收获了成长,开阔了视野,解决了一些教育路上的困惑,也让笔者多了一些思考,有了对师大湾里附小未来更美好的憧憬与向往。

一、教育的本质与特色教育“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药品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吃回扣的。

教育是用来育人的,不是用来拼升学率的。

”北京小学原校长吴国通教授在《教育回家》中对此多次强调,让笔者若有所思;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校还在一味地强调分数的排名?为什么每次中、高考一结束,各个学校还在张贴各自的数字百分比?结合当今社会热议的话题“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今天上学还能改变命运吗?”吴校长呈现了很多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越是发达地区,越能意识到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改变命运;越是欠发达地区,越是寄期望于通过学校教育和高考来改变命运。

”如果说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如今我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是哪里出了问题?会不会产生“教育泡沫”?明知道这种教育无益于个人、无益于社会,甚至与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意志相违背,却还是按照惯性让学生这样学下去,就像一个永远填不满还持续产生负能量的黑洞,长此以往,便会不断地陷入无效的轮回中。

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回归其本质。

吴校长的《教育基于《教育回家》的学习对学校未来的思考江西师范大学附属湾里实验小学肖刚【摘要】学校真正的特色应该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结合校情提炼出学生共性的发展元素。

如何落实学生德与才的培养,应该是未来办学实践与思考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学校未来思考治校方略172018.09回家》让笔者感悟到:“真正的教育,是激发每一个人的生命潜能,是充实每一个人的心灵营养,是促进每一个人自由地成长,是帮助每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做特色教育,这也许是“做不了第一,就做唯一”的悖论延续,成功了一批也牺牲了一批。

笔者认为,真正的特色应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结合学校校情提炼出学生共性的发展元素,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强调与延伸,使学生们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做得更好,甚至做到极致,为学生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如果仅仅是因为功利驱使给学校取一个响亮的宣传口号,再利用学生们的在校时间和精力堆积起来的质量特色,或者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而无奈地驱动,再不惜抹杀学生原有的个性与共性以迎合这响亮的口号,一批批学生的未来将被掩盖在这被架空的特色框架里,将会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所以,在做特色教育时,我们必须思考,这样的特色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吗?一味地追求这个特色教育会不会稀释和弱化其他方面的教育呢?“全人教育”“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又如何体现呢?这样的教育生态环境适合学生的长远发展吗?学校这样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走进森林可以先见大树,笔者想大树应该就是很多学校所追求的特色,那要让大树长得更好,必然离不开土壤、雨露、周边利于大树生长的一切环境元素,再与太阳的光合作用,这一切将形成一种生态,只有这样大树才能长得更好,不是吗?二、学校的教育功能与考试学校在大部分人眼中也许更多的是一个组织教学和学生考试的社会机构,《教育回家》告诉笔者:“学校的功能应以培养终身学习意识为主线、人尽其才为目的,培养思想素质与思维素质为落脚点,促进精神成长与智慧成长为标志,建立规则章程为保障。

”而不仅仅以考试拿高分为目的。

这也许是中国人从状元情结遗留下来的错觉,虽然考试是现代社会检验教育成果最常用的工具,但考试也可能会摧残学生的心灵,打击学生的自信。

教师和家长需要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考试真的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作为父母去评判孩子成长的唯一手段吗?或者说,考试是不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终极目的?这些问题的确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湾里实验小学是一所“公助民办”学校。

近期,学校一孩子家长与咨询处工作人员交流,说孩子一个学期下来,语文学习成绩没有提高,总是60多分,所以还要观望并考虑一下要不要交下学期的学费。

据调查,该学生半年以来,较开学初已有很大变化,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等都有较大改善,从之前的家长不闻不问,到通过教师家访后家长能够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孩子从少言寡语到现在乐意与人主动交流;从被动的上学到现在的主动,并有在学校很开心、快乐的体验;从不爱做作业到现在能够认真对待等,笔者认为这一切都是学校的教育功能发挥了作用,学生才取得了进步,这些在分数里面是难以体现的。

如果学生能继续保持,家庭教育能一如既往地配合,假以时日,学生的语文考试分数又怎么会不提高呢?而且,笔者坚信一定会有直线式的上升。

为何家长的眼里只有分数呢?难道分数能够代表孩子的一切吗?笔者想,这种短视与功利的家长社会上应有不少,如果学校只是一味地去满足这类家长而完全将教育异化为分数的工具或奴隶,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何得到保障?作为一名学校教育领导者,笔者常常告诉教师和孩子们,工作和学习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能以点盖面,以偏概全,盲目从众或跟风。

学校也不应是企业生产,更不是商业经营,它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笔者不希望教师们因为学生考试而迷失了自己的教育方向和初衷,不像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为了满足家长的眼前需求,一切以物化的事物为导向,而没有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享受不到作为教师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教育生活。

笔者不希望学生们因为考试分数而错过了童年最快乐的时光,看不到自己明天的不一样,不敢想象与憧憬自己的未来。

三、校长的成长与学校的未来发展此次北京学习,让笔者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治校方略182018.09一名校长,要办好一所学校,更多的是要以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出发点,以怎么样培养人为落脚点,最后以人培养得怎么样来检验学校的办学成果,这一切都与校长的眼界与思想有关。

讲课的专家或是大学教授,或是名校长,每个人都能分别从理论或实践层面表达自己的不同思想生成。

虽各成一派,但通过观察交流也能了解到他们的共性,就是热爱运动与阅读。

基于此,感觉幸福总是离他们那么近。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霍华德·金森在《幸福的密码》中提到:“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

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运动与阅读相结合,可以让人的未来发展充满无限可能。

通过这次学习和与名家近距离的接触,让笔者更加坚定地爱上了运动与阅读。

在学校的未来发展方面,我校以传承江西师大的生态人文特色和师大附小的“教育生态”理念为根本,结合湾里区的生态环境优势,确定了以“生态教育”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生态人”。

对于一个新办学校,如何落实办学理念,通过什么样的课程建设来实现培养目标,成了我校后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落实德与才的培养?如何树立孩子们的中国情怀和打开孩子们的国际视野?如何培养生态人?这一些都是我校在未来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相信,未来的教育路上笔者会遇到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为了心中的那份执着与教育梦想,碰撞出更炫丽的思维火花。

XIAOXUE JIAOXUE YANJIU【摘要】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隔阂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大。

借助“写信”的方法,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加深了解,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关键词】写信距离沟通一封信两颗心的距离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第二实验小学吕燕一封信三言两语,意却不简单;一封信只言片语,情却不简单;一封信,普普通通,却沟通了两代人;一封信,简简单单,却影响了你和我。

一、写给家长的一封信感恩节,我开展了“写给家长的一封信”的活动,要求孩子在信里畅所欲言,对父母说一些平时不敢说的话,睡觉前放在父母的床头,让父母看。

如果父母有感受,可直接写在这封信的背面。

当孩子接到这个特殊任务时,十分矛盾。

因为可以向父母说说心里话,但又害怕父母会生气。

他们都认真地参与到活动中。

第二天,我翻阅交上来的信,竟有惊人发现。

1.孩子们的信燕燕在信里说:“爸爸妈妈,我知道我的成绩不如谁谁谁好,但我也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

每一次您打击我考得不好,我就会更加努力,争取为你们争光。

虽然每一次进步不是很多,但的的确确进步了一分啊,这也是进步呀!请您看见我的进步!每一次您打击我的时候,您知道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吗?所以请您相信,您的女儿不会让您失望的!”婕婕信里写着:“每当我考到100或99分时,你就会不屑地说什么东西,只是碰碰运气,你下次考得到吗?”轩轩写着:“爸爸妈妈,其实你们的儿子已经非常努力了!原来我一面会错5个字,现在最多错2个了。

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但你们的话,总是特别伤我自尊。

而且总是不停地给我布置课外作业,我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班级兵法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