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OsMAPK17—1基因的分离及转基因研究
水稻OsMPK1基因在改良水稻抗病性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水稻OsMPK1基因在改良水稻抗病性中的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石平,马海港,陈洁
申请号:CN201710669352.X
申请日:20170808
公开号:CN109112148A
公开日:
201901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水稻OsMPK1基因在改良水稻抗病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包含水稻抗病相关基因OsMPK1的DNA片段的分离克隆和功能验证。
OsMPK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该蛋白的编码产物为一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超量表达OsMPK1的转基因植株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抵抗能力显著增强。
申请人:华中农业大学
地址: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张红兵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水稻真菌性病害研究进展
水稻真菌性病害研究进展作者:彭海峰宫殿凯代贵金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4期摘要:水稻是最基本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生存质量的高低,但就现状来讲,水稻病害的多样性和抗药性已经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控制水稻的病害发生对水稻产量至关重要。
综合阐述水稻真菌性病害发生的致病机制,以及针对发病情况的防治对策,为指导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稻;病害;研究展望1 研究背景水稻作为全球最基本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生存质量的高低。
但水稻病害的多样性和抗药性已经对水稻产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由真菌引发的各种病害更是成为了水稻高产的致命威胁,也成为了当前科研人员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
水稻真菌性病害有许多类型,其中尤属稻瘟病与纹枯病的危害性最强。
全球每年由水稻病害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足以养6 000万以上人口,导致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这样的状况就要求人们在加强日常防治的同时,积极寻求更为有效的防治手段和技术。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成熟,特别是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使得抗真菌类蛋白基因、拮抗微生物等成为了水稻真菌类病害防治的全新突破口。
因而病害的抗性遗传、抗病种质资源的发掘、抗性基因的定位和克隆及其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已成为水稻科研上的重要课题。
2 水稻病害致病机制1)稻瘟病是具有非常强破坏性的水稻病害,被形象地叫为干颈症或鬼掐颈。
如果播种前种子上感染了这种病菌,一旦下种很容易引发苗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若是温度在15℃以上,再加上湿度较大,就会为病菌的扩散提供温床,并大肆侵入植株组织吸收营养,对植株正常细胞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植株叶片就会生成梭形病斑,随后叶片枯萎,最终影响水稻正常发育生长,降低水稻产量。
2)由真菌引起的纹枯病是全球性分布的真菌病害,俗称花足秆、烂脚瘟。
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的一个融合群。
该病最初在植株基部靠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灰绿色病斑,并逐步扩大为如同云彩的花纹,一旦湿度达到一定高度,病菌就会快速繁衍,并向植株上部侵蚀,最终多发生空瘪粒,甚至白穗,而易发生倒伏现象。
水稻OsCOI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遗传转化
水稻OsCOI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遗传转化水稻OsCOI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遗传转化引言: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以及病虫害的侵袭,水稻的产量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
因此,通过遗传工程的手段,改良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以及提高产量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稻OsCOI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遗传转化的方法与意义。
一、水稻OsCOI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1. 基因序列获取:首先,我们需要获取水稻OsCOI基因的完整序列。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我们可以在公共数据库中查询到该基因的序列信息。
2. PCR扩增: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引物并将水稻OsCOI基因扩增出来。
在PCR反应体系中,我们还需要加入适当浓度的dNTPs、Taq聚合酶以及缓冲液等试剂。
3. 酶切与连接:将扩增出来的水稻OsCOI基因与表达载体进行酶切,使两者能够具有互补的黏性末端。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DNA连接酶将水稻OsCOI基因与表达载体连接起来。
4. 转化大肠杆菌:将连接好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中,通过筛选和培养,可以得到带有水稻OsCOI基因的大肠杆菌。
5. 提取载体: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出带有水稻OsCOI基因的载体。
可以使用溶解裂解法、玻璃珠破碎法等不同的方法进行载体提取。
二、水稻OsCOI基因的遗传转化1. 感受器准备:在水稻培养基中加入适当浓度的激素,促使水稻愈伤组织的形成。
然后,将愈伤组织与表达载体进行共培养。
2. 培养基筛选:根据表达载体中的抗性标记基因,在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抗生素。
只有带有水稻OsCOI基因的愈伤组织可以存活下来。
3. 愈伤组织再生:将带有水稻OsCOI基因的愈伤组织进行再生培养,促使其形成幼苗。
4. 控制培养:在培养条件的控制下,使幼苗正常生长。
5. 地上部移栽:将生长良好的幼苗移栽到含有适宜养分的培养基中。
中国科学家分离出控制水稻产量的单基因
contents •研究背景及目的•实验方法与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附录目录研究背景及目的过去的研究已经鉴定了许多与水稻产量相关的基因,但是这些基因的复杂调控机制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家致力于研究水稻产量基因的调控机制,为提高全球粮食产量做出贡献。
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对于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至关重要。
研究背景鉴定控制水稻产量的关键基因。
了解该基因如何调控水稻产量。
通过研究该基因的表达模式,为今后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目的实验方法与过程分离出控制水稻产量的单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和作用机制。
实验目标实验材料实验设计选用水稻品种,建立突变体库,通过杂交等方法构建重组近交系。
采用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生物化学等手段进行实验。
030201实验设计功能研究通过转基因等方法,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表达分析检测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不同品种中的表达情况。
基因克隆通过基因克隆技术,获得控制产量的基因的DNA序列。
构建突变体库通过化学诱变等方法建立水稻突变体库,筛选出与产量相关的突变体。
基因定位利用遗传图谱和分子标记等技术,将控制产量的基因定位到具体的染色体位置。
实验流程利用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挖掘。
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统计方法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控制水稻产量的单基因的作用机制和功能。
结果解释数据分析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中国科学家成功分离出控制水稻产量的单基因。
基因分离该基因被定位在水稻的第9染色体上。
基因定位该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水稻产量呈正相关。
基因表达实验结果基因调控机制研究还发现该基因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和激素的调控。
基因功能研究通过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它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密切相关。
基因应用前景该基因的发现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有望为提高水稻产量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水稻遗传转化实验学习体会
水稻遗传转化实验学习体会
水稻(Oryzasativa)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近年来,DNA重组技术、遗传操作技术、水稻基因图谱的研究取得了显著发展,美国Monsanto公司2000年4月、Syngenta公司2001年2月先后宣告完成粳稻日本晴(Nipponbare)基因组测序草图。
我国也已宣布完成籼稻9311的序列框架图。
目前以大规模分离、鉴定基因组序列功能为特征的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而这一研究之后必然是依托于高效的水稻遗传转化体系,因此水稻遗传转化研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水稻遗传转化体系已比较完善,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PEG 法、花粉管通道法等方法均在水稻遗传转化中应用并获得转基因植株,但目前用的最多的方法是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
禾谷类作物由于不是农杆菌的天然宿主,曾一度限制了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
基因枪法由于其没有宿主限制,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都能进行有效地转化,因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水稻小分子RNAos-miR171b基因以及在增加水稻产量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水稻小分子RNAos-miR171b基因以及在增加水稻产量中的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燕飞,袁泉,佟爱仔,彭杰军,鲁宇文,赵晋平,郑红英,林林,程晔,陈剑平
申请号:CN201611156326.9
申请日:20161214
公开号:CN108220292A
公开日:
2018062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水稻小分子RNA os‑miR171b以及在调控水稻穗长及增加产量中的应用。
本发明从水稻日本晴中高通量测序得到microRNA osa‑miR171b,用该microRNA构建到前体基因pre‑miR528序列中。
该microRNA前体在水稻中过量表达os‑miR171b后,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对照相比,超表达株系穗变长,结实量增加。
因此,在水稻中超表达os‑miR171b对于促进水稻产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这为水稻高产分子育种提供新的资源和研究方法。
申请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310025 浙江省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向庆宁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水稻OsSAMT1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
水稻OsSAMT1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胡亚军;刘雄伦;江南;周波;戴良英;王国梁【期刊名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9(035)004【摘要】采用RT-PCR法从水稻中成功克隆了1个水杨酸甲酯转移酶基因(OsSAMT1),构建了该基因的超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粳稻品种日本晴,获得10个转基因阳性植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基因组中共有12个OsSAMT1的同源基因,它们分别属于第6和第11号染色体上的2个基因族,而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的OsSAMT1基因与第6号染色体上的同源基因具有更高的相似性.【总页数】4页(P362-365)【作者】胡亚军;刘雄伦;江南;周波;戴良英;王国梁【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水稻基因组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水稻基因组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水稻基因组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上海,200233;湖南农业大学,水稻基因组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水稻基因组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5【相关文献】1.水稻PFP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 [J], 雷东阳2.水稻OsOle1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 [J], 姚清国;李晓芹;李晓兵;段书德3.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水稻无机焦磷酸化酶基因OsIP1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 [J], 张亚芳;余永旗;左示敏;娄丽娟;陈宗祥;潘学彪4.水稻OSNADK3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 [J], 吴丽丽;周丛义;高永生;丛悦玺;陈坤明;郭万里5.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31(t)候选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 [J], 杨青;王春台;刘学群;谭艳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过表达OsMPK17激酶蛋白质增强了水稻的耐旱性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20, 46(1): 20 30 /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TSHPA9E-mail: zwxb301@DOI: 10.3724/SP.J.1006.2020.92007过表达OsMPK17激酶蛋白质增强了水稻的耐旱性马金姣1兰金苹1,2张彤1陈悦1郭亚璐1,3刘玉晴1燕高伟1魏健1窦世娟1杨明1李莉云1刘国振1,*1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1; 2河北北方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河北张家口 075000; 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广东深圳518116摘要: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质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 在水稻逆境应答反应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表达纯化了水稻OsMPK17蛋白质, 制备了特异性抗体, 对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蛋白质样品进行免疫印迹分析, 发现OsMPK17蛋白质在干旱胁迫下诱导表达, 提示该蛋白质在干旱胁迫应答中发挥作用。
对脱落酸和茉莉酸甲酯处理的离体叶片蛋白质分析发现, OsMPK17蛋白质表达丰度下降, 提示该蛋白质的功能发挥可能受激素调控。
为此, 构建了过表达OsMPK17蛋白质的载体, 转化水稻后筛选获得了OsMPK17蛋白质过表达的纯合株系。
田间种植鉴定结果表明, 转基因株系的株高变矮、穗长变短、结实率降低。
种子萌发期拟旱(PEG-6000)处理条件下, 过表达OsMPK17株系的种子长势明显比野生型好, 根长与芽长均显著大于野生型。
幼苗期失水试验表明, 转基因植株的失水率低于野生型。
在土培干旱胁迫后恢复浇水的试验中, 过表达OsMPK17蛋白质的转基因水稻生长也好于野生型。
综上, 过表达OsMPK17蛋白质提高了水稻的耐旱性。
本研究增进了对水稻OsMPK17基因功能的了解。
水稻OsWRKY17基因定位表达载体的构建
水稻OsWRKY17基因定位表达载体的构建王小兰;唐馨;刘忠渊【摘要】[目的]研究水稻OsWRKY17基因的生理生化特性,确定OsWRKY17蛋白在植物中的定位.[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OsWRKY17全序列设计引物,进行Os WRKY17的RT-PCR扩增,克隆了该基因,将该片段与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质粒载体pBinG-FP重组,将构建正确的表达载体pBinGFP-OsWRKY17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蕾浸泡法转化到拟南芥中.[结果]经菌落PCR与酶切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OsWRKY17基因与GFP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pBinGFP-OsWRKY17,并成功将OsWRKY17基因整合到拟南芥的基因组中,获得了抗性植株.[结论]OsWRKY17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为研究该基因的生理生化特性奠定了基础.%[Objective] To study the 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of OsWRKY17 in rice and identify the subcellular location of Os-WRKY17. [Method] The primer of the OsWRKYYl gene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OsWRKY17 full length sequence in Genbank and cloned by RT - PCR. The cloned fragment was then recombined with th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of plasmid vector pBinGFP.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BinGFP - 0sWRKY17 was transformed into Arabidopsis through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train GV3101. [Result] Colony PCR and digestion identification proved that the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pBinGFP - OsWRKY17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by the fusion of Os-WRKY1 and GFP,and the expression vector was successfully transformed into the genome of Arabidopsis,obtaining resistant plant. [Conclusion]Construction of OsWRKYM expression vector established the foundation for study the 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s-WRKY17.【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03【总页数】3页(P1318-1320)【关键词】OsWRKY17基因;GFP基因;表达载体【作者】王小兰;唐馨;刘忠渊【作者单位】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WRKY转录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在植物中特有转录调控因子,因其N端含有由WRKYGQK组成的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而得名。
生长素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调控的研究进展
生长素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调控的研究进展康书静;钱前;朱丽【摘要】水稻根系是非常重要的吸收营养和水分的器官,其生长与发育受多个植物激素协同调控。
本文综述了生长素对水稻根形态建成调控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影响生长素合成的YUCCA基因是通过控制生长素在植株体内的浓度来改变根的形态。
而生长素运输主要通过调控生长素输出载体PIN和生长素输入载体AUXI的极性分布,影响侧根和不定根的发育,以及根的向重性。
此外,TIR1、Aux/IAA与ARF互作在生长素信号转导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其他激素可以通过信号转导途径影响生长素的分布,调控根系统的建成。
但目前水稻相关基因的克隆进展缓慢,对生长素调控网络认识还不够清晰。
因此,更为深入的研究水稻生长素相关基因将对理解水稻根系发育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Rice root is the main organ for nutrient and water absorption,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re regulated by several plant hormones collaboratively. Of which,auxin is the extensively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elucidat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rice root architecture by analyzingthe regulating genes that have been clone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root shape is altered by auxin biosynthesis genes that regulate auxin concentration. Auxin transport regulate the devel-opmentof lateral root and crown root through controlling auxin influx and efflux. Auxin signal transduction, which affects the root sys-tem, is regulated by TIR1、Aux/IAA and ARF. Besides the distrubition of auxin is influenced by acting with other plant hormones. However,these cloned root shape genes in rice is still insufficient, and the outline of molecular regulation networkof auxin is not clear. 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further underst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uxin in rice root by screening and collecting rice auxin mutants with root mutations.【期刊名称】《中国稻米》【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水稻;根形态建成;生长素;基因;分子机制【作者】康书静;钱前;朱丽【作者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6;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杭州310036;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6;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植物的根具有吸收、固着、合成、储藏和繁殖等生理功能,是植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器官。
水稻化学诱导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的分离和分析的开题报告
水稻化学诱导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的分离和分析的开题报
告
一、研究背景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基因表达调控。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涉及水稻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的基因表达可以通过一些化学诱导剂来实现。
然而,目前对于这些化学诱导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的研究仍不详细,因此本研究旨在分离和分析水稻化学诱导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以期对水稻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深入认识。
二、研究目的
1. 分离和克隆水稻化学诱导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
2. 对分离到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究其调控机制。
3. 验证化学诱导剂对目标基因表达的诱导效果,并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基因表达的差异。
三、研究方法
1. 实验材料
本实验选用适应于化学诱导的水稻品种,以化学诱导剂2,4-D和SA为诱导剂,正常生长条件为对照组。
2. 分离和克隆化学诱导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
采用PCR扩增或基因克隆技术,分离水稻化学诱导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
3. 生物信息学分析
对分离到的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功能注释、启动子序列分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等生物信息学分析。
4.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以qPCR为手段,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目标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四、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能够成功分离和克隆化学诱导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并对基因调控机制进行深入探究。
同时,本研究将为理解水稻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也有望为水稻的品种改良和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水稻OsAS2基因的分离及其在拟南芥和水稻中的功能分析的开题报告
水稻OsAS2基因的分离及其在拟南芥和水稻中的功
能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OsAS2基因是水稻中一个重要
的基因,对水稻的发育和生长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目前对该基因的功
能及其调控机制仍存在许多未知之处。
本研究旨在分离水稻OsAS2基因,并通过基因功能分析揭示其在拟南芥和水稻中的生物学功能。
二、研究方案
1.水稻OsAS2基因的克隆与分离: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准确预测OsAS2基因的位置和序列,并利用PCR方法从水稻基因组中扩增该基因。
2.基因克隆与构建表达载体:将克隆得到的OsAS2基因片段按照客
体表达载体的要求进行操作,结合略突变等技术对这一基因进行构建,
以确保该基因的表达有效性。
3.转化拟南芥和水稻: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构建的表达载体
转化到拟南芥和水稻中,以获得转基因株系。
4.表型分析:观察转基因拟南芥和水稻的发育情况,并从形态、器官、生长速率等层面对其进行表型分析,以全面了解OsAS2基因在这两
种植物中的功能。
5.基因表达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转基因拟南芥
和水稻中OsAS2基因的表达情况。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水稻OsAS2基因的分离和功能分析,揭示其在植
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与机制,对于深入理解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基
因调控网络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研究成果也可以为水稻的种质改良和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数据。
水稻OsbolA1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稻OsbolA1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意义水稻 (Oryza sativa L.) 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满足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需求,提高水稻产量是当今农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OsBolA1 基因已被证实与水稻开花时间和产量密切相关。
该基因是水稻中一个新的成员,属于膜结合蛋白家族,在水稻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因此,对 OsBolA1 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水稻的培育及品种改良提供依据和基础。
2. 研究内容与方法(1) OsBolA1 基因克隆从水稻基因库中,利用PCR技术克隆得到OsBolA1 基因序列,并进行测序验证。
(2) OsBolA1 基因表达利用相关的蛋白质表达向量,将克隆得到的 OsBolA1 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中,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 BL21(DE3) 中表达。
采用 SDS-PAGE 和 Western blotting 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情况。
(3) OsBolA1 基因功能研究利用获得的重组蛋白,进一步开展亲和层析、GST Pull-down 和免疫共沉淀等技术,探究 OsBolA1 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制。
3. 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可完成 OsBolA1 基因的成功克隆、表达和纯化,进一步探明该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理,为水稻产量提高和品种的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1) 难点:OsBolA1 基因在水稻中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需要设计适当的实验方案,以确定其功能及调控机制。
(2) 创新点:通过揭示 OsBolA1 基因在水稻中的作用机制,为水稻产量提高和品种改良提供了更解决方案,并为其它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水稻早衰突变基因Ospse的克隆及功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稻早衰突变基因Ospse的克隆及功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水稻是人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保障了全球数十亿人的食品安全。
但是,水稻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产量下降。
因此,研究水稻早衰机制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早衰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生理现象,包括叶片老化、排空和萎蔫等症状。
早衰对植物的发育和生产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对相关基因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以及对环境适应的反应。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水稻早衰突变基因Ospse,并研究其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和机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克隆Ospse基因通过T-DNA插入突变库筛选推测Ospse基因。
利用PCR扩增方法,从水稻总基因组DNA中特异性扩增Ospse基因或其启动子或其他调控元件,并进行克隆和鉴定。
2. 体外培养研究Ospse的功能将Ospse基因克隆到植物转化载体中,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转化水稻愈伤组织,经过筛选、培养和鉴定后,得到Ospse基因转化水稻愈伤组织。
以未转化的水稻愈伤组织作为对照,比较转化和未转化组织之间在生长和发育方面的差异,研究Ospse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和机制。
3. 植物生理指标检测检测Ospse转化水稻愈伤组织与未转化组织在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片脱水度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以揭示Ospse基因参与的生理过程和调控机制。
同时,还将对转化水稻愈伤组织和未转化组织的幼苗进行形态学分析和比较。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本研究对水稻早衰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制定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型策略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Ospse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和机制,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并为改善水稻的生产性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预期结果是:成功克隆Ospse基因,探究其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为水稻早衰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海 南大 学环境 与植物 保 护 学院 .海南 海 口 5 7 0 2 2 8
摘 要 O s MA P K 1 7 - 1作 为 一 种 M A P激 酶 .受 多 种 生 物 和 非生 物 胁 迫 的诱 导 ,且 对病 原 菌 的 侵 染 有 一 定 的 防卫
作 用 为 研 究 水 稻 O s M A P K1 7 - 1基 因 的 功 能 .通 过 R T — P C R方法分离 O s MA P K 1 7 一 J基 因 全 长 c D N A,分 别 构 建
热 带作 物 学 报 2 0 1 3 ,3 4 ( 8 ) :1 4 9 0 — 1 4 9 7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T r o p i c 7 — 1基 因的分 离及转基 因研究
XI AO W e n f a n g ,CHEN Ya n , W ANG De f e ng ,FU Xi ume i ,
XI AO Xi a o r o n g ,L I Xi u q i o n g z ,P ANG J i n h u a n ,CHE N Yi n h u a
关键 词
水 稻 :O s M A
7 - J 基 因 :遗 传 转 化 ;过 表 达 载 体 ;R N A i 载 体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S 5 l 1
I s o l a t i o n o f Ri c e Os M AP Kl 7 - 1 Ge n e a n d I t s Ge n e t i c T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Ab s t r a c t O s MA脒 J 7 — 1 .a MAP Ki n a s e i n r i c e .i S i n d u c e d b y v a r i o u s b i o t i c a n d a b i o t i c s t r e s s a n d i n v o l v e d i n t h e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p l a n t d e f e n s e r e s p o n s e s .T o r e s e a r c h t h e f u n c t i o n s o f r i c e g e n e Os MAP K1 7 — 1 ,t h e f u l l l e n g t h
过表达与 R N A i 植 物 表 达 载 体 .采 用 农 杆 菌 介 导 法 以粳 稻 日本 晴 为 受 体 进 行 遗 传 转 化 ,P C R检 测 具 有 潮 霉 素 抗
性 基 因 的转 基 因水 稻 植 株 .结 果 表 明 :O s M AP K1 7 - 1基 因 及 R N A i 片段 均 已 整 合 到 水 稻 基 因 组 中 。利 用 P C R 和 R T — P C R 的方 法 对 转 基 因后 代 进 行筛 选 .获得 过 表 达 和 R N A i 转 基 因纯 系各 1 个 ,模 拟 干 旱 处理 结 果 表 明 ,R N A i 株 系在 干 旱处 理 下 比对 照更 有利 于根 的 生 长 .这 些结 果 为 进一 步研 究 O s M AP K1 7 - 1 基 因的 功 能 奠定 了基 础 。
2 I n s t i t u t e f o Mi c r o b i o l o g y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f o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 0 0 1 0 1 ,C h i n a
3 C o l l e @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H a i n a n U n i v e r s Ha i k o u ,Ha i n n a 5 7 0 2 2 8 ,C h i n a
w e r e c o n s t r u c t e d wi t h mo d i i f e d p C AMB I A1 3 0 0 a n d p T C K3 0 3 a s f r a me wo r k p l a s mi d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wi t h t h e
c DNA o f O s K1 7 — 1 w a s i s o l a t e d b y R T— P C R a mp l i i f c a t i o n .t h e o v e r —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RNA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v e c t o r s
1 Ha i n a n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S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T r o p i c a l B i o r e s o u r c e , Ha i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H a i k o u , Ha i n a n 5 7 0 2 2 8 , C h i n a
肖文 芳 , 一 ,陈 艳 ,汪德 锋 ,符 秀 梅 ,
肖晓蓉 ,黎秀琼 ,庞金环 ,陈银华件
I海 南大 学 热 带生物 资 源可持 续利 用重 点 实验 室 ,海 南海 口 5 7 0 2 2 8
2 中国科 学院微 生物研 究 所 ,北 京 1 0 0 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