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复习一
第三章复习(一)
第三章复习(一)设计者:闫晓刚迟璐一、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难点: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二、课前复习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巴掌一)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巴掌二)三、引导自学,归纳整理(一)行程问题公式:路程=速度=时间=1、两辆汽车从相距29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的2倍还快20千米/时,半小时后两车相遇,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2、张华和李明登一座山,张华每分钟登高10米,并且先出发30分钟,李明每分登高15米,两人同时登上山顶,设张华登山用了x分钟,如何用含x的式子表示李明登山所用时间?试用方程求x的值,由x的值能求出山高吗?如果能,山高是多少米?3、在风速为24千米/时的条件下,一架飞机顺风从A机场飞到B 机场要用2.8时,它逆风飞行同样的航线要用3时,求:(1)无风时这架飞机在这一航线的平均航速;(2)两机场之间的航程。
4、王力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陈平骑自行车从B地到A地,两人都沿同一公路匀速前进,已知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时,两人还相距36千米,到中午12时,两人又相距36千米,求A,B两地间的路程。
5、一列火车匀速行驶,经过一条长300米的隧道需要20秒的时间,隧道的顶上有一盏灯,垂直向下发光,灯光照在火车上的时间是10秒。
(1)设火车的长度为x米,用含x的式子表示:从车头经过灯下到车尾经过灯下火车所走的路程和这段时间内火车的平均速度;(2)设火车的长度为x米,用含x的式子表示: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火车所走的路程和这段时间内火车的平均速度;(3)上述问题中火车的平均速度发生了变化吗?(4)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6、甲、乙两人练习赛跑,甲每秒钟跑8米,乙每秒钟跑7.5米,甲让乙先跑2秒,甲经过几秒后可以追上乙?7、小刚和小强从A,B两地同时出发,小刚骑自行车,小强步行,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而行,出发后2时两人相遇,相遇时小刚比小强多行进24千米,相遇后0.5时小刚到达B地,两人的行进速度分别是多少?相遇后经过多少时间小强到达A地?(二)工程问题公式: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1、某中学的学生自己动手整修操场,如果让七年级学生单独工作,需要7.5时完成;如果让八年级学生单独工作,需要5时完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8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复习试题一(含答案)文具店销售某种笔袋,每个18元,小华去购买这种笔袋,结账时店员说:“如果你再多买一个就可以打九折,价钱比现在便宜36元”小华说:“那就多买一个吧,谢谢.”根据两人的对话可知,小华结账时实际买了多少个笔袋?【答案】小华结账时实际买了30个笔袋.【解析】【分析】设小华结账时实际买了x个笔袋,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结合多买一个打九折后比开始购买时便宜36元,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设小华结账时实际买了x个笔袋,依题意,得:18(x﹣1)﹣18×0.9x=36,解得:x=30.答:小华结账时实际买了30个笔袋.【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2.合肥享有“中国淡水龙虾之都”的美称.甲乙两家小龙虾美食店,平时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品质相同的小龙虾,“龙虾节”期间,甲乙两家店都让利酬宾,在人数不超过20人的前提下,付款金额y甲,y乙(单位元)与人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直接写出y 甲,y 乙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小王公司想在“龙虾节”期间组织团建,在甲乙两家店就餐,如何选择甲乙两家美食店吃小龙虾更省钱?【答案】(1)y 甲=25x+200(0<x ≤20),y 乙=60(010)600(1020)x x x <≤⎧⎨<≤⎩;(2)当有16人时,两店的付款金额相同,当0<x ≤5或16<x ≤20时,在乙店吃省钱,当5<x<16时,在甲店吃省钱.【解析】 【分析】(1)根据图象,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y 甲,y 乙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即可;(2)先求出x<10时,两店付款金额相同时的人数,再求出两店付款金额都为600元时的人数,根据图象解答即可.【详解】设y 甲=k 1x+b ,y 乙=k 2x(0<x ≤10),∵x=0时,y 甲=200,x=10时,y 甲=450,y 乙=600,∴110450200k b b +=⎧⎨=⎩,10k 2=600,解得:125200k b =⎧⎨=⎩,k 2=60,由图象可知,10<x≤20时,y乙=600,∴y甲=25x+200(0<x≤20),y乙=60(010) 600(1020)x xx<≤⎧⎨<≤⎩.(2)当0<x≤10,y甲=y乙时,25x+200=60x,解得:x=407,当10<x≤20,y甲=y乙时,25x+200=600,解得:x=16,∵5<407<6,∴当有16人时,两店的付款金额相同,当0<x≤5时y甲>y乙,在乙店吃省钱,当5<x<16时,y甲<y乙,在甲店吃省钱,当16<x≤20时,y甲>y乙,在乙店吃省钱.【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读懂题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是解题关键.13.举世瞩目的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长城脚下的北京延庆开园,它给人们提供了看山、看水、看风景的机会.一天小龙和朋友几家去延庆世园会游玩,他们购买普通票比购买优惠票的数量少5张,买票共花费了1400元,符合他们购票的条件如下表,请问他们买了多少张优惠票?【答案】1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设小龙和几个朋友购买了x张优惠票,可得普通票购买了(x-5)张,根据优惠票每张80元,普通票每张120元可列出方程:80x+120(x-5)=1400,解出方程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设小龙和几个朋友购买了x张优惠票,则普通票购买了(x-5)张,根据题意列方程,得:80x+120(x-5)=140080 x +120x-600=1400200 x=2000x=10答:小龙和几个朋友购买了10张优惠票.【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找到等量关系是此类问题解题关键,比较简单,注意解出方程后再进行验算,保证正确率.14.一件商品按进价提高40%后标价,然后打八折卖出,结果仍能获利18元,问这件商品的进价是多少元?【答案】这件商品的进价是150元.【解析】【分析】设这件商品的进价是x元,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1+40%)×进价×打折=进价+利润,根据等量关系代入相应数据可得方程,再解方程即可.【详解】解:设这件商品的进价是x元,由题意得:(1+40%)x×80%=x+18,解得:x=150答:这件商品的进价是150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15.某商场开展春节促销活动出售A、B两种商品,活动方案如下两种:(1)某单位购买A商品40件,B商品20件,选用何种方案划算?能便宜多少钱?(2)某单位购买A商品x件(x为正整数),购买B商品的件数是A商品件数的2倍少2件,若两方案的实际付款一样,求x的值.【答案】(1)选用方案一更划算,能便宜260元;(2)x的值为10【解析】【分析】(1)分别求出方案一和方案二的返利,然后选择省钱的方案,求出所省的钱数;(2)分别表述出方案一和方案二返利,根据返利相等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方案一返利:40×90×30%+20×100×15%=1380(元),方案二返利:(40×90+20×100)×20%=1120(元),∵1380﹣1120=260,∴选用方案一更划算,能便宜260元;(2)设某单位购买A商品x件,则90×30%×x+100×15%×(2x﹣2)=[90x+100(2x﹣2)]×20% 解得x=10,答:x的值为1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16.在数轴上,点M、N表示的数分别为a、b,我们把a、b之差的绝对值叫做点M、N之间的距离,即MN=│a-b│.已知数轴上三点A、O、B表示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表示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那么x=_______;(2)当x是多少时,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是6;(3)若点P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时,点E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点F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且三个点同时出发,那么运动几秒时,点P到点E、点F的距离相等.秒或2秒时,点P到点E、【答案】(1)-1;(2)x=-4或2;(3)运动43点F的距离相等.【解析】【分析】(1)根据三点A,O,B对应的数,得出AB的中点为:x=(-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A点左侧或在B点右侧分别列方程求解即可;(3)设运动时间为t,分别表示出点P、E、F所表示的数,然后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表示列出绝对值方程,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解:(1)∵A,O,B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x的值是-1.故答案为:-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当P在A在左侧时,(1-x)+(-3-x)=6,解得x=-4;当P在B在右侧时,(x-1)+[x-(-3)6,解得x=2.∴x=-4或2.(3)设运动时间为t,点P表示的数为-3t,点E表示的数为-3-t,点F表示的数为1-4t,∵点P到点E,点F的距离相等,∴|-3t-(-3-t)|=|-3t-(1-4t)|,∴-2t+3=t-1或-2t+3=1-t,或t=2.解得t=43答:运动4秒或2秒时,点P到点E、点F的距离相等.3【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数轴,主要利用了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表示方法,读懂题目信息,理解两点间的距离的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7.阅读理解:若 、、A B C 为数轴上三点,若点C 到A 的距离是点C 到B 的距离 2倍,我们就称点C 是A B (,)的巧点.若 、、A B C 为数轴上三点,若点C 到A 的距离是点C 到 B 的距离一半,我们就称点C 是A B (,)的妙点.如图,点A 表示的数为1-,点B 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 到点A 的距离是 2,到点B 的距离是1,那么点C 是A B (,)的巧点,点D 是A B (,)的妙点.知识运用:(1)如图 1,点P 表示的数是4-,点 Q 表示的数是 2,点O 表示的数是0,那么点O 是(P Q ,)的( )A .巧点B . 妙点C . 无法确定(2)如图 2,,P Q 为数轴上两点,点P 所表示的数为4-,点Q 所表示的数为 2,则(P Q ,)的巧点表示的数是 ;拓展提升(3)如图 3,AB 、为数轴上两点,点A 所表示的数为40-,点B 所表示的数为20.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 从点 A 出发,以每2秒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B 停止. 当经过几秒时,P A 、和 B 其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巧点? (请直接写出结果)【答案】(1)A ;(2)8或0;(3) 当经过10秒或15或 20秒时,P A 、和B 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好点.【解析】 【分析】(1)分别求出点O 到点P ,Q 的距离,然后对照巧点和妙点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2)可设巧点表示的数为x ,利用巧点的定义建立一个关于x 的方程即可得到答案.(3)先求出点P 走完全程的时间,再分P 是A B 【,】的巧点,P 是,B A 【】的巧点,B 是A P 【,】的巧点,A 是,B P 【】的巧点四种情况分情况进行讨论即可.【详解】(1)由数轴可知O 到点P 的距离为4,O 到点Q 的距离为2,点O 到P 的距离是点O 到Q 的距离 2倍,我们就称点O 是,P Q 【】的巧点故选A(2) 设巧点表示的数为x ,根据题意有422x x +=-则有42(2)x x +=--或42(2)x x +=- 解得8x =或0x = 故答案为8或0;(3) 如图3,由题意得:2402060602PA t AB PB t ==+==-,,,点P 走完所用的时间为:60230÷=(秒), 分四种情况:①当2PA PB =时,即() 226020,2t t t =-=(秒),P 是A B 【,】的巧点,②当2PB PA =时,602221(0t t t -=⨯=,秒),P 是【B ,A 】的巧点, ③当2AB PA =时,即602215t t =⨯=,(秒),B 是A P 【,】的巧点,④当2AB BP =时,即()60260215t t =-=,(秒),A 是B P 【,】的巧点, ∴当经过10秒或15或 20秒时,P A 、和B 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巧点.【点睛】本题主要为阅读理解题,掌握题目中给出的巧点和妙点的定义并利用方程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是由一些奇数排成的数阵.(1)设框中的第一个数为x ,则框中这四个数和为 .(2)若这样框出的四个数的和200,求这四个数;(3)是否存在这样的四个数,使它们的和为8096?请说明理由.【答案】(1)若四个数和为420x +;(2)这四个数分别为45475355,,,;(3) 不存在.理由如见解析.【解析】【分析】(1)分别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出框内的四个数,然后求和即可;(2)令第(1)问求出的代数式的值为200,求出x 的值,即可得到答案;(3)令第(1)问中的代数式的值为8096,若能求出符合题意的x 值则存在,反之则不存在.【详解】(1)若第一个数为x ,则第二个数为 2x +,第三个数为8x +,第四个数为10x +,则四个数和为(2)(8)(10)420x x x x x ++++++=+;(2)设第一个数为x ,则第二个数为2x +,第三个数为8x +,第四个数为10x +,根据题意得2810200x x x x ++++++=,解得45x =,则247,8531055x x x +=+=+=,, 答:这四个数分别为45475355,,,; (3) 不存在.理由如下:设第一个数为x ,则第二个数为 2x +,第三个数为8x +,第四个数为10x +,根据题意得28108096x x x x ++++++=,解得2019x =, 因为2019在最后一列,所以2019x =不符合题意, 所以不存在这样的四个数,使它们的和为809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到规律并利用方程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9.现有学生若干人,分住若干宿舍.如果每间住4人,那么还余20人;如果每间住6人,那么有一间宿舍只住了2人.试求学生人数和宿舍间数.【答案】学生有68人,宿舍有12间.【解析】先设学生有x人,宿舍有y间,再根据“如果每间住4人,那么还余20人;如果每间住6人,那么有一间宿舍只住了2人”列出方程组,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设学生有x人,宿舍有y间.根据题意得:42064 x yx y=+⎧⎨=-⎩解得6812 xy=⎧⎨=⎩答:学生有68人,宿舍有12间.【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20.把若干个正奇数1,3,5,7,…,2015,按一定规律(如图方式)排列成一个表.(1)在这个表中,共有多少个数?2011在第几行第几列?(如57在第4行第5列);(2)如图,用一十字框在表中任意框住5个数,设中间的数为a,用代数式表示十字框中的五个数之和;(3)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能等于6075吗?若能,请写出这五个数;若不能,说明理由.【答案】(1)共有1008个数,2011在第126行第6列;(2)5a;(3)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不能等于6075,见解析【分析】(1)设共有n个数,利用奇数的表示方法得到2n﹣1=2015,解得n=1008,即在这个表中,共有1008个数;先判断2011是第1006个数,加上1006=125×8+6,所以得到2011在第126行第6列;(2)设中间的数为a,则利用左右两数相差2,上下两数相差16可表示出这5个数分别为a﹣16,a﹣2,a,a+2,a+16,然后计算它们的和;(3)由(2)的结论得到5a=6075,解得a=1215,接着判断1215在第76行第8列,由于每行有8个数,所以它的右边没有数,所以不成立.【详解】(1)设共有n个数,根据题意得2n﹣1=2015,解得n=1008,即在这个表中,共有1008个数;因为2x﹣1=2011,解得x=1006,即2011是第1006个数,而1006=125×8+6,所以2011在第126行第6列;(2)设中间的数为a,则这5个数分别为a﹣16,a﹣2,a,a+2,a+16,所以a﹣16+a﹣2+a+a+2+a+16=5a;(3)根据题意得5a=6075,解得a=1215,因为2n﹣1=1215,解得n=608,而608=76×8,即1215在第76行第8列,它的右边没有数,所以不成立,所以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不能等于6075.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审题找出题中的未知量和所有的已知量,直接设要求的未知量或间接设一关键的未知量为x,然后用含x的式子表示相关的量,找出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作答,即设、列、解、答.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左右两数相差2,上下两数相差16.。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1-2节复习
八下第三章1-2节复习考点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1.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占78%,氧气占,稀有气体占0.93%,二氧化碳占0.04%,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注意含量是分数而不是分数。
稀有气体用途:;氮气的用途:;CO2的用途:光合作用的原料;固态CO2(俗称干冰)可作制冷剂,用于冷藏、人工降雨等;还可用于灭火。
2.区分某种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考点二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①实验原理:红磷(P)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②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冒出大量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以看见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③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注意事项:(1)设计实验时,首先反应物必须是,且反应生成固体小颗粒(体积忽略不计),不能有生成,所以不用碳,硫等物质;其次为确保氧气消耗完全,应使红磷;后才能打开弹簧夹注意:可用金属铁、铝代替,但不可用金属没代替磷。
(2)误差分析A.红磷不足,会使进水量B.胶塞未塞紧,会使进水量C.未冷却至室温,会使进水量D.如果选择的物质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与其他物质反应,会使进水量E.红磷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会使瓶内部分气体逸出,进水量F.反应时,止水夹没有夹紧,气体受热膨胀从导管逸出,会使进水量2.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于水。
化学性质:具有助燃性(不可燃烧)、氧化性①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的气体。
②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在空气中,发出火焰,在氧气中,发出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气味的气体注意事项:a.硫的不要太多,防止生成物对空气造成污染b.实验应在中进行,或在瓶底部盛放溶液,以吸收生成的气体.③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在空气中,铁丝只能发出红热现象,不能燃烧;在氧气中铁丝,,放出大量的热,有产生。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单元复习卷 (1)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单元复习卷一、单选题1.关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有的力有施力物体,有的力没有施力物体B. 任何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都要发生改变C. 任何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运动状态形状都要发生改变D.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灯挂在电线下面,绳子有形变,电灯没有形变B. 绳对物体的拉力就是物体的重力C.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 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这是由于竹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3.一根弹簧,下端不挂重物时长8cm,挂上2 N的物体且静止时弹簧长10cm,则当弹簧下端再挂0.5 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是()A. 0.5 cmB. 2.5cmC. 10.5 cmD. 8.5cm4.关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推出的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动摩擦因素μ与摩擦力F成正比,F越大,μ越大B. 动摩擦因素μ与正压力N成反比,N越大,μ越小C. 动摩擦因素μ与摩擦力F成正比,与正压力N成反比D. 动摩擦因素μ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情况及材料决定5.如图所示,物体在恒定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斜向上与水平面夹角为,则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A. FB.C.D.6.一物体受F1、F2、F3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面4组力的组合中,可以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 F1=9N、F2=1N、F3=5NB. F1=8N、F2=3N、F3=15NC. F1=4N、F2=2N、F3=10ND. F1=6N、F2=10N、F3=10N7.两个力的合力为50N,其中一个力为30N,那么另一个力的大小可能是()A. 10NB. 15NC. 80ND. 85N8.如图所示,把光滑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mg分解为F1和F2两个力.图中F N为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B. 物体受到mg、F1、F2、F N共四个力的作用C. F2是物体对斜面的力D. 力F1、F2、F N这三个力的作用效果与mg、F N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9.如图所示,将一个大小为6N的力F沿相互垂直的x轴和y轴分解.已知力F与x轴的夹角θ=60°,则力F在x轴上的分力F x的大小为()A. 2 NB. 3 NC. 6 ND. 12 N10.如图所示,分解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F=6N,已知一个分力F1=4N和另一个分力F2与F的夹角为3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唯一解B. 一定有两组解C. 可能有无数解D. 可能有两组解二、多选题11.如图所示,吊车用两根等长的绳子OA和OB将质量分布均匀的铁板匀速吊离地面。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课件
(2)若企业每月产生的污水量为2040吨,为了勤俭资金,应选择哪 种购买方案?
A型
B型
价格(万元/台)
12
10
处理污水量(吨/月) 240
200
年消耗费(万元/台) 1
1
总结
解 由题意得:240x+200(10-x)≥2040, 解得:x≥1, 由(1)知x可取0,1,2,则x=1或x=2. 当x=1时,购买资金为:12×1+10×9=102(万元); 当x=2时,购买资金为:12×2+10×8=104(万元). 答:为了勤俭资金,应选购A型1台,B型9台.
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号的两边都是整式,而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并且未知数 的最高次数是一次,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的全体叫做不等式的解集,简称不 等式的解
下列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
(1) x>-3 (2) x+y≥1 (3)x2<3
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般情况先将一元一次不等式化简成ax>b或者ax<b的情势,再根据 具体题意求解,注意系数化为“1”时不等号的变化,适当情况可以 结合数轴。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列不等式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设未知数,列 出不等式;然后从不等式的解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3)在第(2)问的条件下,若每台设备的使用年限为10年,污水厂处 理污水费为每吨10元,请你计算,该企业自己处理污水与将污 水排到污水厂处理相比较,10年勤俭资金多少万元?(注:企 业处理污水的费用包括购买设备的资金和消耗费)
A型
B型
价格(万元/台)
12
10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复习题
第三单元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密度0.97g/cm3比水小,质软﹑熔点97.81℃﹑沸点882.9℃化学性质:(1)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附表1)1.钠的性质(2)与水的反应:现象方程式(3)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方程式:保存方法: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思考题:Na在空气中最终产物是什么?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现象:2.铁与水的反应反应方程式(注意产物为Fe3O4):装置注意事项:气密性好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很致密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氧化,加热融化时不滴落(镁铝的氧化膜很致密,但有一些很疏松,如:铁。
)、3.铝的性质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与冷浓硫酸:钝化(并非不反应,而是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钝化的金属还有铁,酸还可以是冷的浓硝酸;若加热也可以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优良的性能:硬度一般比它的各个成分金属的大,熔点一般比它的各个成分金属的低,当成分的配比不一样时,性能有所区别。
4.合金青铜:中国最早使用的合金,含铜84.8%、锡11.6%、铅2.8%铜合金:黄铜:含锌及少量的锡、铅、铜、铝等白铜:含镍、锌及少量的锰低碳钢:含碳量种类碳素钢中碳钢:含碳量钢:用量和用途最广的合金高碳钢:含碳量铁合金合金钢:在碳素钢中添加铬锰钨镍生铁: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工业生铁含碳量一般在2.5%--4%。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酸性氧化物(CO2、SO2、SiO2、SO3等)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成盐氧化碱性氧化物(Na2O、MgO、Fe2O3等)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1.氧化物两性氧化物(Al2O3)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成盐氧化物(CO、NO)既不能与酸反应又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活动性与金属氧化物性质的关系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能与水反应两性氧不能与水反应的的碱性氧化物化物碱性氧化物注: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Al2O3等。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因式分解--小结与复习(一)PPT课件
1、下列代数式的变形当中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 (1) 3a2+6a=3a(a+2) 是 (2) (2y+1)(2y-1)=4y2-1 否
(3) 18a3bc=3a2b·6ac 否 (4) x²+2x+1=x(x+2)+1 否
2、检验下列因式分解是否正确?
(1).2ab2+8ab3=2ab2 (1+4b) √ (2). 2x2-9= (2x+3)(2x-3) ×
4、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⑴ -a²-ab;
=-a(a+b)
⑵ m²-n²;
= (m+n)(m-n)
⑶ x²+2xy+y²
=(x+y)²
(5) 3x³+6x²y+3xy²
=3x(x+y)²
(4) 3am²-3an²;
=3a (m+n)(m-n)
(6) x²-4x(x-y)+ 4(x-y)²;
(2y-x)2
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符合公式 特征
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
平方差公式法和完全平方公式法统称公式法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一提:先看多项式各项有无公因式,如有公因式则要 先提取公因式;
二套:再看有几项,如两项,则考虑用平方差公式; 如三项,则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
(6) 已知:2x-3=0,求代数式x(x2-x)+x2(5-x)-9的值
解下列方程:
(3x- 4) ²- (3x+ 4) ²=48
若AB=0则A=0或 B=0 方法:左边 为0,右边进行因 式分解。
第三章复习(第一课时)
———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平行旋转的性质。 2、中心对称;中心对称的性质。 3、中心对称图形: 4、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的关系: 5、对比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有一条对称轴——直 直 有一条对称轴 线 沿对称轴对折 对折后与原图形重合 中心对称图形 有一个对称中心—— 有一个对称中心 点 绕对称中心旋转180O 绕对称中心旋转 旋转后与原图形重合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①2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2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2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 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⑤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 形。
例1:如图,□ABCD中,E、F分别是BC和AD边 上的点,且BE=DF,请说明AE与CF的关系,并说 明理由。
例1:如图,将点阵中的图形绕点O按逆时针 方向旋转90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
例2:如图,已知∆ABC是直角三角形,BC为 斜边。若AP=3,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 后,能与∆ACP′重合,求PP′的长。
A P′
P B C
例3:如图,直线l1⊥l2,垂足为O,点A1与点 A关于直线l1对称,点A2与点A关于直线l2对称。 点A1与点A2有怎样的对称关系?你能说明理 由吗?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 对称中心。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例2:如图,在□ABCD中,AE⊥BD, CF⊥BD,垂足分别是E、F,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浙教版九上数学第三章 圆的基本性质期末复习卷一
第三章圆的基本性质期末复习卷一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如图,A、B、C是⊙O上的三个点,⊙ABC=20°,则⊙AOC的度数是()A.10°B.20°C.30°D.40°2.如图,AB是⊙O的直径,若AC=4,⊙D=60°,则BC长等于()A.8B.10C.2√3D.4√33.如图,AB是⊙O的一条弦,OD⊙AB,垂足为C,交⊙O于点D,点E在⊙O上.⊙OAB=38°,则⊙E的度数为()A.52°B.38°C.30°D.26°4.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C是半圆上的点,D是AC⌢上的点,若⊙BOC=40°,则⊙D 的度数为()A.100°B.110°C.120°D.130°5.如图,五边形ABCDE内接于⊙O,若⊙CAD=40°,则⊙B+⊙E的度数是()A.200°B.215°C.230°D.220°(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6.如图所示,在⊙O中,∠BAC=25°,∠CED=30°,则∠BOD的度数是()A.55°B.110°C.125°D.150°7.如图,AD为⊙O的直径,AD=8,∠DAC=∠ABC,则AC的长度为()A.4√2B.2√2C.4D.3√38.如图,将含有60°锐角的三角板ΔABC绕60°的锐角顶点C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到ΔECD,若AB、CE相交于点F,AE=AF,则旋转角是()A.45°B.40°C.35°D.30°9.如图,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一点,连接AC,BC,分别以AC,B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CDE,BCFG.DE,FG,AC⌢,BC⌢的中点分别是M,N,P,Q.若MP+NQ=14,AC+BC=18,则AB的长为()A.9√2B.907C.13D.1610.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O的弦AC=BD,AC,BD交于点E,F为BC⌢上一点,连结AF,BF,AB,AD,有下列结论:①AE=BE;②若AC⊙BD,则AD=√2R;③若AC⊙BD,CF⌢=CD⌢,AB=√2,则BF+CE=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第6题)(第7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在半径为15的圆中,12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1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BC=2cm,以直角顶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再以AC为直径画弧,两弧之间形成阴影部分.阴影部分面积为cm2.13.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若四边形AOCD是菱形,⊙B的度数是.14.如图,在⊙O中,已知半径为5,弦AB的长为8,那么圆心O到AB的距离为15.如图,AB是圆O的弦,OC⊥AB,垂足为点C,将劣弧AB⌢沿弦AB折叠交于OC的中点D,若AB= 2√10,则圆O的半径为.16.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以A为圆心,AC为半径画弧,交BA的延长线于D,再以B为圆心,BD为半径画弧,交CB的延长线于E,再以C为圆心,CE为半径画弧,交AC的延长线于F,则由弧CD,弧DE,优弧EF及线段CF围成的图形(CDEFC)的周长为.(第12题)(第13题)(第14题)(第15题)(第16题)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第17~19题每题8分,第20~22题每题10分,第23题每题12分,第24题14分,共80分)17.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C,D是⊙O上的点,OC⊙BD,交AD于点E,连结BC.(1)求证:AE=ED;(2)若AB=6,⊙ABC=30°,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18.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的一条弦,且CD⊙AB于E,连接AC,OC,BC.(1)求证:⊙1=⊙2;(2)若BE=2,CD=6,求⊙O的半径的长.19.如图,已知Rt⊙ABC中,⊙BAC=90°,BC=6,AC=4√2,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与边BC交于另一点D.(1)求BD的长;(2)连接AD,求⊙DAC的余弦值.20.如图,AB、BC是⊙O的两条弦,且AB⊙BC,OD⊙AB,OE⊙BC,垂足分别为D、E,AB=BC.(1)求证:四边形DBEO是正方形;(2)若AB=2,求⊙O的半径.21.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是⊙O上的点,BC⊥AC且OD//BC,AC分别与BD,OD相交于点E,F.⌢的中点;(1)求证:点D为AC(2)若DF=7,AC=24,求⊙O的直径.22.如图,在△ABC中,AB=AC,BC为⊙O的直径,D为⊙O上任意一点,连接AD交BC 于点F ,过A 作 EA ⊥AD 交DB 的延长线于E ,连接CD.(1)求证: BE =CD(2)填空:①当 ∠EAB = ° 时,四边形ABDC 是正方形②若四边形ABDC 的面积为6,则AD 的长为 .23.已知:⊙ABC 内接于⊙O ,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点D ,且AD ⊥BC .(1)如图1,求证:∠B =∠C ;(2)如图2,点E 在AC ⌢上,连接AE ,CE ,∠ACE =13∠ACB ,求证:∠CAE =2∠ACE ;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过点A 作AF ⊥CE 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 ,若AE =5,AB =13,求AF 的长.24.如图,⊙BCE 内接于⊙O ,AB 是⊙O 的直径,弦BD 交CE 于点F ,⊙CBD=⊙ABE.(1)如图1,求证:BD⊙CE ;(2)如图2,在BF 上取一点H ,使FH=FD ,连接EH 并延长交BC 于点N 、交AB 于点G ,若⊙BEN=30°,求证:BH=12AB ;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直线OH 交BC 于点R 、交BE 于点S ,若tan⊙ABE=√35,AB=4√7,求SE 的长.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如图,A 、B 、C 是⊙O 上的三个点,⊙ABC=20°,则⊙AOC 的度数是( )A .10°B .20°C .30°D .40°【答案】D【解析】∵⊙ABC=20°,∴⊙AOC= 2⊙ABC = 40°;故答案为:D .2.如图,AB 是⊙O 的直径,若AC=4,⊙D=60°,则BC 长等于( )A .8B .10C .2√3D .4√3【答案】D【解析】∵AB 是⊙O 的直径,∴⊙ACB=90°,∵⊙A=⊙D=60°,∴⊙ABC=90°-⊙A=30°,∵AC=4,∴AB=2AC=8.∴BC=√AB2−AC2=√82−42=4√3.故答案为:D.3.如图,AB是⊙O的一条弦,OD⊙AB,垂足为C,交⊙O于点D,点E在⊙O上.⊙OAB=38°,则⊙E的度数为()A.52°B.38°C.30°D.26°【答案】D【解析】∵AB是⊙O的一条弦,OD⊙AB,∴AD⌢=BD⌢,∠ACO=90°,∵⊙OAB=38°,∴∠AOC=90°−∠OAB=52°,∴∠E=12∠AOC=26°.故答案为:D.4.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C是半圆上的点,D是AC⌢上的点,若⊙BOC=40°,则⊙D 的度数为()A.100°B.110°C.120°D.130°【答案】B【解析】∵⊙BOC=40°,⊙AOB=180°,∴⊙BOC+⊙AOB=220°,∴⊙D=110°(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度数的一半),故答案为:B.5.如图,五边形ABCDE内接于⊙O,若⊙CAD=40°,则⊙B+⊙E的度数是()A.200°B.215°C.230°D.220°【答案】D【解析】如图,连接CE,∵五边形ABCDE是圆内接五边形,∴四边形ABCE是圆内接四边形,∴⊙B+⊙AEC=180°,∵⊙CED=⊙CAD=40°,∴⊙B+⊙AED=180°+40°=220°.故答案为:D.6.如图所示,在⊙O中,∠BAC=25°,∠CED=30°,则∠BOD的度数是()A.55°B.110°C.125°D.150°【答案】B【解析】如图,连接OC,已知∠BAC=25°,∠CED=30°,由圆周角定理可得⊙BOC=50°,⊙DOC=60°,所以⊙BOD=⊙BOC+⊙DOC=50°+60°=110°.故答案为:D.7.如图,AD为⊙O的直径,AD=8,∠DAC=∠ABC,则AC的长度为()A.4√2B.2√2C.4D.3√3【答案】A【解析】连接CD∵∠DAC=∠ABC∴AC=DC又∵AD为⊙O的直径∴⊙ACD=90°∴AC2+DC2=AD2∴2AC 2=AD 2∴AC =√22AD =√22×8=4√2 故答案为:A .8.如图,将含有 60° 锐角的三角板 ΔABC 绕 60° 的锐角顶点 C 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到 ΔECD ,若 AB 、 CE 相交于点 F , AE =AF ,则旋转角是( )A .45°B .40°C .35°D .30°【答案】B【解析】由旋转的性质得出AC=EC ,⊙ECA 为旋转角,∴⊙AEC=⊙EAC= 12(180∘−∠ECA) , ∵AE=AF ,∴⊙AEC=⊙EFA=⊙EAC= 12(180∘−∠ECA) , ∵⊙EFA=⊙ECA+⊙BAC=⊙ECA+ 30° ,∴12(180∘−∠ECA)=∠ECA +30∘ ∴⊙ECA= 40°故答案为:B9.如图,C 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O 上一点,连接AC ,BC ,分别以AC ,B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CDE ,BCFG .DE ,FG ,AC⌢,BC ⌢的中点分别是M ,N ,P ,Q .若MP+NQ =14,AC+BC =18,则AB 的长为( )A .9√2B .907C .13D .16【答案】C【解析】连接OP ,OQ ,∵DE ,FG , AC⌢ , BC ⌢ 的中点分别是M ,N ,P ,Q , ∴OP⊙AC ,OQ⊙BC ,∴H 、I 是AC 、BC 的中点,∴OH+OI = 12 (AC+BC )=9, ∵MH+NI =AC+BC =18,MP+NQ =14,∴PH+QI =18﹣14=4,∴AB =OP+OQ =OH+OI+PH+QI =9+4=13,故答案为:C .10.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O 的弦AC =BD ,AC ,BD 交于点E ,F 为 BC ⌢ 上一点,连结AF ,BF ,AB ,AD ,有下列结论:①AE =BE ;②若AC⊙BD ,则AD = √2 R ;③若AC⊙BD , CF ⌢ = CD ⌢ ,AB = √2 ,则BF+CE =1.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答案】D【解析】∵AC =BD ,∴AC ⌢= BD ⌢,即 AD ⌢ + CD ⌢ = BC ⌢ + CD ⌢ ,∴AD ⌢ = BC ⌢ ,∴⊙ABD =⊙BAC ,∴AE =BE ,所以①正确;连接OA 、OD ,如图,∵AC⊙BD ,∴⊙AEB =90°,∴⊙AB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E =45°,∴⊙AOD =2⊙ABD =90°,∴⊙AO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D = √2 OA = √2 R ,所以②正确;AF 与BD 相交于G 点,如图,∵⊙AB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 = √22 AB = √22 × √2 =1,∵CF ⌢ = CD ⌢ , ∴⊙FAC =⊙DAC ,∵AC⊙DG ,∴GE =DE ,即AE 垂直平分DG ,∴AG =AD ,∴⊙AGD =⊙ADG ,∵⊙BGF =⊙AGD ,⊙AFB =⊙ADB ,∴⊙BGF =⊙BFG ,∴BF =BG ,在⊙BCF 和⊙AGE 中,{∠CBE =∠GAE ∠EBC =∠GAE BE =AE ,∴⊙BCF⊙⊙AGE (AAS ),∴CE =GE ,∴BF+CE =BG+GE =BE =1,所以③正确.故答案为:D.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要注意认真看清题目的条件和要填写的内容,尽量完整地填写答案.11.在半径为15的圆中,12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答案】10π 【解析】根据弧长的公式l=nπr 180,得到:l=120·π×15180=10π. 故答案为10π.1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B =BC =2cm ,以直角顶点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再以AC 为直径画弧,两弧之间形成阴影部分.阴影部分面积为 cm 2.【答案】2【解析】∵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B =BC =2cm∴AC =√AB 2+BC 2=2√2cm∴阴影部分面积π×(2√22)2×12−(14π×22−12×2×2)=π−(π−2)=2cm 2. 13.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若四边形AOCD 是菱形,⊙B 的度数是 .【答案】60°【解析】∵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B+⊙D=180°,∵四边形OACD 是菱形,∴⊙AOC=⊙D ,由圆周角定理得,⊙B=12⊙AOC , ∴⊙B+2⊙B=180°,解得,⊙B=60°,故答案为:60°.14.如图,在⊙O 中,已知半径为5,弦AB 的长为8,那么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答案】3【解析】作OC⊙AB 于C ,连结OA ,如图,∵OC⊙AB,∴AC=BC=12AB=12×8=4,在Rt⊙AOC中,OA=5,∴OC=√OA2−AC2=√52−42=3,即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故答案为:3.15.如图,AB是圆O的弦,OC⊥AB,垂足为点C,将劣弧AB⌢沿弦AB折叠交于OC的中点D,若AB= 2√10,则圆O的半径为.【答案】3√2【解析】连接OA,设半径为x,∵将劣弧AB⌢沿弦AB折叠交于OC的中点D,∴OC=23x,OC⊥AB,∴AC=12AB=√10,∵OA2−OC2=AC2,∴x2−(23x)2=10,解得,x=3√2.故答案为3√2.16.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以A为圆心,AC为半径画弧,交BA的延长线于D,再以B为圆心,BD为半径画弧,交CB的延长线于E,再以C为圆心,CE为半径画弧,交AC的延长线于F,则由弧CD,弧DE,优弧EF及线段CF围成的图形(CDEFC)的周长为.【答案】6π+3【解析】∵Δ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AC =BC =1,∠CAB =∠BCA =∠ABC =60°,∵以A 为圆心,AC 为半径画弧,交BA 的延长线于D ,∴AD =AC =1,∠CAD =120°,∠DBE =120°,∠FCE =120°,∴BD =AB +AD =2,∴CE =CF =CB +BE =1+2=3,∴弧CD 的长为:120°×π×1180°=23π,弧DE 的长为:120°×π×2180°=43π, 优弧EF 的长为:240°×π×3180°=4π, ∴23π+43π+4π+3=6π+3, 故答案为:6π+3.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第17~19题每题8分,第20~22题每题10分,第23题每题12分,第24题14分,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17.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C ,D 是⊙O 上的点,OC⊙BD ,交AD 于点E ,连结BC.(1)求证:AE =ED ;(2)若AB =6,⊙ABC =30°,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1)证明:∵AB 是⊙O 的直径,∴⊙ADB =90°,∵OC⊙BD ,∴⊙AEO =⊙ADB =90°,即OC⊙AD ,又∵OC 为半径,∴AE =ED ,(2)解:连接CD ,OD ,∵OC =OB ,∴⊙OCB =⊙ABC =30°,∴⊙AOC =⊙OCB+⊙ABC =60°,∵OC⊙AD ,∴AC⌢=CD ⌢ , ∴⊙COD =⊙AOC =60°,∴⊙AOD =120°,∵AB =6,∴BD =3,AD =3 √3 ,∵OA =OB ,AE =ED ,∴OE = 12BD = 32 , ∴S 阴影=S 扇形AOD ﹣S ⊙AOD = 120⋅π×32360 ﹣ 12×3√3 × 32 =3π﹣ 9√34 . 18.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一条弦,且CD⊙AB 于E ,连接AC ,OC ,BC .(1)求证:⊙1=⊙2;(2)若BE =2,CD =6,求⊙O 的半径的长.【答案】(1)证明:∵AB 是⊙O 的直径,CD⊙AB ,∴BC⌢=BD ⌢. ∴⊙A=⊙2.又∵OA=OC ,∴⊙1=⊙A .∴⊙1=⊙2.(2)解:∵AB 为⊙O 的直径,弦CD⊙AB ,CD=6∴⊙CEO =90°,CE =ED =3.设⊙O 的半径是R ,EB=2,则OE=R -2∵在Rt⊙OEC 中,R 2=(R −2)2+32 解得:R =134 ∴⊙O 的半径是R =134. 19.如图,已知Rt⊙ABC 中,⊙BAC =90°,BC =6,AC =4√2,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圆,与边BC 交于另一点D .(1)求BD 的长;(2)连接AD ,求⊙DAC 的余弦值.【答案】(1)解:过点A 作AH⊙BD 于H ,如图1所示:∵Rt⊙ABC ,⊙BAC =90°,BC =6,AC =4√2,∴AB =√BC 2−AC 2=√62−(4√2)2=2,∵12AB•AC =12BC•AH , ∴AH =AB⋅AC BC =2×4√26=43√2, ∴BH =√AB 2−AH 2=√22−(43√2)2=23, ∵AH⊙BD ,∴BH =HD =23, ∴BD =43; (2)解:过点D 作DM⊙AC 于M ,如图2所示:由(1)得:AH =43√2,BD =43,AB =2, ∴AD =AB =2,CD =BC ﹣BD =6﹣43=143, ∵12AH•CD =12DM•AC , ∴DM =AH⋅CD AC =43√2×1434√2=149, 在Rt⊙ADM 中,由勾股定理得:AM =√AD 2−DM 2=√22−(149)2=89√2, ∴cos⊙DAC =AM AD =89√22=49√2.20.如图,AB 、BC 是⊙O 的两条弦,且AB⊙BC ,OD⊙AB ,OE⊙BC ,垂足分别为D 、E ,AB =BC.(1)求证:四边形DBEO 是正方形;(2)若AB =2,求⊙O 的半径. 【答案】(1)证明:∵OD⊙AB 于D ,OE⊙BC 于E ,∴BD=12AB,BE=12BC,⊙BDO=⊙BEO=90°,∵AB⊙BC,∴⊙DBE=90°,∴四边形DBEO是矩形,∵AB=AC,∴BD=BE,∴四边形DBEO是正方形,(2)解:∵⊙ABC=90°,∴AC为直径,∵AB=BC=2,∴AC=√22+22=2 √2,∴OA=√2,∴⊙O的半径为√2.21.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是⊙O上的点,BC⊥AC且OD//BC,AC分别与BD,OD相交于点E,F.(1)求证:点D为AC⌢的中点;(2)若DF=7,AC=24,求⊙O的直径.【答案】(1)证明:∵AB是⊙O的直径,∴∠ACB=90°,∵OD//BC,∴∠OFA=90°,∴OF⊥AC,∴AD⌢=CD⌢,即点D为AC⌢的中点;(2)解:∵OF⊥AC,∴AF=12AC=12,∵DF=7,∴OF=OD−DF=OA−7,∵OA2=AF2+OF2,∴OA2=122+(OA−7)2,∴OA=19314,∴⊙O的直径为1937.22.如图,在△ABC中,AB=AC,BC为⊙O的直径,D为⊙O上任意一点,连接AD交BC于点F,过A作EA⊥AD交DB的延长线于E,连接CD.(1)求证: BE =CD(2)填空:①当 ∠EAB = ° 时,四边形ABDC 是正方形②若四边形ABDC 的面积为6,则AD 的长为 .【答案】(1)证明: ∴BC 为 ⊙O 直径,∴∠BAC =∠EAD =90° ,∴∠EAB =∠DAC =90°−∠BAD ,∵ 四边形ABDC 为 ⊙O 的内接四边形,∴∠ABE =∠ACD ,在 △ABE 和 △ACD 中,∠EAB =∠DAC ,AB =AC ,∠ABE =∠ACD ,∴△ABE ≅△ACD ,∴BE =CD(2)45;2√3【解析】(2)①当⊙EAB=45°时,四边形ABDC 是正方形.理由:∵⊙CAD=⊙BAD=45°,∴BD⌢=CD ⌢ , ∴BD=CD ,∴⊙ABC ,⊙B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BC ,∴⊙ABC⊙⊙DBC (ASA ),∴AB=AC=BD=CD ,∴四边形ABDC 是菱形,∵⊙BAC=90°,∴四边形ABDC 是正方形.又⊙CAD+⊙BAD=⊙EAB+⊙BAD=90°∴⊙EAB=⊙CAD∴当⊙EAB=45°时,四边形ABDC 是正方形.故答案为:45.②∵⊙EAB⊙⊙DAC ,∴AE=AD ,S ⊙ABE =S ⊙ADC ,∴S ⊙AED =S 四边形ABDC =6,∴12 •AD 2=6, ∴AD= 2√3 ,故答案为 2√3 .23.已知:⊙ABC 内接于⊙O ,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点D ,且AD ⊥BC .(1)如图1,求证:∠B =∠C ;(2)如图2,点E 在AC ⌢上,连接AE ,CE ,∠ACE =13∠ACB ,求证:∠CAE =2∠ACE ;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过点A 作AF ⊥CE 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 ,若AE =5,AB =13,求AF 的长.【答案】(1)证明:∵AD ⊥BC ,AD 过圆心O ,∴BD =CD ,且AD ⊥BC ,∴AB =AC ,∴∠B =∠C(2)证明:连接BE ,设∠ACE =α,则∠ACB =3α,∴∠ABC =∠ACB =3α,∵∠ABE =∠ACE =α,∴∠CBE =∠ABC −∠ABE =3α−α=2α,∴∠CAE =∠CBE =2α=2∠ACE ;(3)解:过点E 作EG ⊥AC 于点G ,在CG 上截取GH =AG ,连接EH ,∴EH =AE =5,∴∠AHE =∠EAH =2α,∴∠CEH =∠AHE −∠ECH =2α−α=α=∠ECH ,∴CH =EH =5,∵AC =AB =13,∴AH =AC −CH =13−5=8,∴AG =GH =4,∴CG =4+5=9,在RtΔAEG 中,EG =√AE 2−AG 2=√52−42=3,在RtΔCEG 中,CE =√EG 2+CG 2=√32+92=3√10, ∵S ΔACE =12AC ⋅EG =12CE ⋅AF ,∴12×13×3=12×3√10×AF ,∴AF =13√1010.24.如图,⊙BCE 内接于⊙O ,AB 是⊙O 的直径,弦BD 交CE 于点F ,⊙CBD=⊙ABE.(1)如图1,求证:BD⊙CE ;(2)如图2,在BF 上取一点H ,使FH=FD ,连接EH 并延长交BC 于点N 、交AB 于点G ,若⊙BEN=30°,求证:BH=12AB ;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直线OH 交BC 于点R 、交BE 于点S ,若tan⊙ABE=√35,AB=4√7,求SE 的长.【答案】(1)证明:连接AE ,∵AB 是⊙O 的直径,∴⊙AEB=90°∴⊙A+⊙ABE=90°∵BE⌢=BE ⌢, ∴⊙A=⊙C∵⊙CBD=⊙ABE.∴⊙C+⊙CBF=90°∴⊙BFC=90°∴BD⊙CE.(2)证明:延长EN 交⊙O 于点K ,连接OK 、BK 、DE.∵BK⌢=BK ⌢,⊙BEN=30° ∴⊙BOK=2⊙BEK=60°∵OB=OK ,∴⊙OBK 是等边三角形∴BK=BO∵BD⊙CE ,FH=FD∴ED=EH ∴⊙EDH=⊙EHD ∵BE⌢=BE ⌢, ∴⊙EDH=⊙HKB ,∵⊙KHB=⊙EHD∴⊙KHB=⊙HKB∴BK=BH ,BH=BO ,∴BH=12AB . (3)解:延长EN 交⊙O 于点K ,连接OK 、BK 、DE 、AE.作OT⊙BE , ∵AB=4√7由(2)知BO=BH ,⊙OBK 是等边三角形 ∴BO=12AB=2√7,⊙OBK=60° ∵⊙CBD=⊙ABE ∴⊙RBS=⊙OBK=60°∵BO=BH ,∴⊙BHO=⊙HOB ∵⊙CBD=⊙ABE ∵⊙BHR=180°-⊙BHO ,⊙BOS=180°-⊙BOH ∴⊙BHR=⊙BOS∴⊙BHR⊙⊙BOS∴BR=BS ∴⊙RBS 是等边三角形∴⊙OSB=60°∵OT⊙BE ∴BE=2BT ∵tan⊙ABE=√35, 设OT=√3x ,BT=5x∵OT 2+BT 2=OB 2∴(√3x)2+(5x)2=(2√7)2∴x =1∴OT=√3,BT=5∴BE=2BT=10∵tan∠OSB =OT OS =tan60∘=√3 ∴TS=1∴BS=BT+TS=5+1=6∴SE=BE -BS=10-6=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件
这件商品的售价是多少元?
60 0.4 24 售价 原价 折扣
10
这件商品的进价是多少元? 利润=售价-进价 利润=进价×利润率
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这件商品的进价是多少元? 售价=进价×(1+利润率)
这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 利润=售价-进价
售价 原价 折扣 10
利润=售价-进价
利润率
利润 进价
100%
利润=进价×利润率
售价=进价×(1+利润率)
三、综合建模:
请结合小马虎的经历,谈谈 你本节课的收获。
走进数学—— 你会发觉生活中处处都有她的身影;法国数学 家笛卡尔曾说过“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 问题,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代数问题,而 一切代数问题又都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因此, 一旦解决了方程问题,所有的问题将迎刃而 解!”
若关于 x 的方程 (m 1)x2 3x 2 是 一元一次方程,m = 1 。
则这个一元一次方程为: 3x 2
x 0是它的解吗?
解方程: 5x 3 7x 3 1
3
6
不要 漏乘
解:两边都乘以6:6 5x 3 6 7x 3 1
3
6
解方程: 5x 3 7x 3 1
3
6
解:两边都乘以6: 6 5x 3 6 7x 3 6
3
6
去分母: 2(5x 3)( 7x 3) 6
要加
括号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一天,小马虎的爸爸大马虎请人来家做
客,第一拨来了客人的 1 ,第二拨又来了客
人的
1 3
,这样才来了15个2 人,你知道大马虎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复习试题一(含答案)列方程解应用题:我校七年级某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的2倍少12人,则这个班的男生有多少人?【答案】这个班有男生20人.【解析】【分析】设这个班有男生x 人,则有女生(2x -12)人,根据男生人数+女生人数=48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设这个班有男生x 人,则有女生(2x -12)人,列方程得:21248x x +-=,解得,20x答:这个班有男生20人.【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22.你知道为什么任何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吗?下面的解答会告诉你方法.(1)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将0.7•化成分数.解:设0.7x •=.方程两边都乘以10,可得7.710x •=.由0.7x •=和7.710x •=,可得7.70.710x x ••-=-即710x x =-.(请你体会将方程两边都乘以10起到的作用) 解得79x =,即70.79•=. 填空:将0.4写成分数形式为 .(2)请你仿照上述方法把小数1.3化成分数,要求写出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的过程.【答案】(1)49;(2)1.3=113,计算见解析. 【解析】【分析】(1)根据阅读材料设0.4=x ,方程两边都乘以10,转化为4+x=10x ,求出其解即可;(2)设0.3=m ,程两边都乘以10,转化为3+m=10m ,求出其解即可.【详解】解:(1)设0.4=x ,则4+x=10x ,∴x=49. 故答案是49; (2)设0.3=m ,方程两边都乘以10,可得10×0.3=10m .由0.3=0.3333⋅⋅⋅,可知10×0.3=3.3333…=3+0.3333….即3+m=10m可解得m=13,∴1.3=11.3【点睛】本题考查了无限循环小数转化为分数的运用,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解答时根据等式的性质变形建立方程是解答的关键.23.在抗击新冠状病毒战斗中,有152箱公共卫生防护用品要运到A、B 两城镇,若用大小货车共15辆,已知这两种大小货车的载货能力分别为12箱/辆和8箱/辆,则恰好能一次性运完这批防护用品求这大小货车各多少辆?【答案】大货车8辆,小货车7辆.【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先设这15辆车中大货车有a辆,则小货车有(15-a)辆,然后即可得到相应的方程,从而可以求得这15辆车中大小货车各多少辆.【详解】解:设这15辆车中大货车有a辆,则小货车有(15-a)辆,12a+8(15-a)=152解得,a=8,则15-a=7,答:这15辆车中大货车8辆,小货车7辆.【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题目中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正确计算解答.24.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省疾控中心组织医护人员和防疫药品赶赴湖北救援,装载防疫药品的货运飞机从机场出发,以60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半小时后医护人员乘坐客运飞机从同一个机场出发,客运飞机速度是货运飞机速度的1.2倍,结果客运飞机比装载防疫药品的货运飞机迟15分钟到达湖北.(1)设货运飞机全程飞行时间为t 小时,用t 表示出发的机场到湖北的路程s ;(2)求出发的机场到湖北的路程.【答案】(1)s =600t ;(2)900千米.【解析】【分析】(1)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列出关系式即可;(2)根据货运飞机和客运飞机的路程相同列出方程求的t 的值,进而可求得路程s 的值.【详解】解:(1)由题意,得s =600t(2)根据题意可知11600600 1.2()24t t =⨯⨯-+ 解得t =1.5∴s =600t =600×1.5=900答:出发的机场到湖北的路程是900千米【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弄懂题意,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进行解答.2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 A 、B 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 56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8 千米,两车在距 A 、B 两地的中点 32 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答案】甲乙两地相距832千米【解析】【分析】设甲乙两地相距x 千米,根据两车相遇,所用时间相等即可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方程即可.【详解】甲乙两地相距x 千米,根据题意得,3232225648x x +-= 解得,x=832所以,甲乙两地相距832千米【点睛】此题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26.“雷神山”病床安装突击队有 22 名队员,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 340 张病床安装,其中高级工每人能安装 20 张,初级工每人能安装 15 张. 问该突击队高级工与初级工各多少人?【答案】该突击队有高级工2人,初级工20人.【解析】【分析】设该突击队高级工有x 人,则初级工有y 人,根据高级工+初级工=22人,x 名高级工安装的病床数+y 名初级工安装的病床数=340即可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得结果.【详解】解:设该突击队高级工有x 人,则初级工有y 人,根据题意,得:222015340x y x y +=⎧⎨+=⎩,解得:220x y =⎧⎨=⎩, 答:该突击队有高级工2人,初级工20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属于基本题型,正确理解题意、找准相等关系是解题关键.27.已知,两正方形在数轴上运动,起始状态如图所示.A 、F 表示的数分别为-2、10,大正方形的边长为4个单位长度,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个单位长度,两正方形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正方形的速度是大正方形速度的两倍,两个正方形从相遇到刚好完全离开用时2秒.完成下列问题:(1)求起始位置D、E表示的数;(2)求两正方形运动的速度;(3)M、N分别是AD、EF中点,当正方形开始运动时,射线MA开始以15°/s的速度顺时针旋转至MD结束,射线NF开始以30°/s的速度逆时针旋转至NE结束,若两射线所在直线互相垂直时,求MN的长.....【答案】(1)0,6;(2)小正方形速度2个单位/秒,大正方形速度1个单位/秒;(3)t=2,MN=3,t=6,MN=9【解析】【分析】(1)利用图象和正方形的边长即可得出;(2)设小正方形的速度是2x个单位/秒,大正方形的速度是x个单位/秒,然后列方程计算即可;(3)由题意可得若想要两射线所在直线互相垂直,则有①15°t+30°t=90°或②15°t+30°t=270°两种情况,根据两种情况分别讨论即可.【详解】(1)∵A、F表示的数分别为-2、10,大正方形的边长为4个单位长度,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个单位长度,∴D表示的数为:-2+2=0,E表示的数为:10-4=6;(2)解:设小正方形的速度是2x个单位/秒,大正方形的速度是x个单位/秒,则有2(2x+x)=2+4,解得:x=1,∴小正方形的速度是2个单位/秒,故小正方形速度2个单位/秒,大正方形速度1个单位/秒;(3)设运动时间为t,由题意可得若想要两射线所在直线互相垂直,则有①15°t+30°t=90°或②15°t+30°t=270°,①15°t+30°t=90°,解得t=2,此时小正方形运动了4个单位,D点在数字4的位置,大正方形运动了2个单位,E点也在数字4的位置,即D,E重合,∵M、N分别是AD、EF中点,∴MN=3;②15°t+30°t=270°,解得t=6,此时小正方形运动了12个单位,D点在数字12的位置,大正方形运动了6个单位,E点在数字0的位置,∵M、N分别是AD、EF中点,∴此时M点位于数字11的位置,N点位于数字2的位置,∴MN=11-2=9;综上:当t=2时,MN=3;当t=6时,MN=9.【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的动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推出对应情况是解题关键.28.姐妹两人在50米的跑道上进行短路比赛,两人从出发点同时起跑,姐姐到达终点时,妹妹离终点还差3米,已知姐妹两人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米/秒、b米/秒.(1)如果两人重新开始比赛,姐姐从起点向后退3米,姐妹同时起跑,两人能否同时到达终点?若能,请求出两人到达终点的时间;若不能,请说明谁先到达终点.(2)如果两人想同时到达终点,应如何安排两人的起跑位置?请你设计两种方案.【答案】(1)姐姐用时5350k 秒,妹妹用时5047k秒,所以不能同时到,姐姐先到;(2)姐姐后退15047米或妹妹前进3米【解析】【分析】(1)先求出姐姐和妹妹的速度关系,然后求出再次比赛时两人用的时间,从而得出结论;(2)2种方案,姐姐退后或者妹妹向前,要想同时到达终点,则比赛用时相等,根据这个关系列写等量关系式并求解.【详解】(1)∵姐姐到达终点是,妹妹距终点还有3米∴姐姐跑50米和妹妹跑47米的时间相同,设这个时间为:1k即:50471a b k == ∴a=50k ,b=47k 则再次比赛,姐姐的时间为:50350k +=5350k秒 妹妹的时间为:5047k秒 ∵532491502350k k =,502500472350k k= ∴5350k <5047k,即姐姐用时短,姐姐先到达终点 (2)情况一:姐姐退后x 米,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则:5050x k +=5047k,解得:x=15047 情况二:妹妹向前y 米,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则:5050k =5047y k -,解得:y=3 综上得:姐姐退后15047米或妹妹前进3米,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点睛】本题考查行程问题,解题关键是引入辅助元k ,用于表示姐姐和妹妹的速度关系.29.玲玲和牛牛相约在小区笔直的步行道上健步走锻炼身体.两人都从步行道起点A 向终点B 走去.牛牛出发2分钟后,玲玲出发.又过了2分钟,牛牛停下来接了5分钟的电话,玲玲则以原速继续步行,与牛牛相遇后,玲玲的速度减少到原来的4走向终点B.牛牛接完电话后,提高速度向终点B走去,1.4分5钟后刚好追上玲玲,到达终点B后立即调头以提速后的速度返回起点A(调头时间忽略不计),玲玲、牛牛两人相距的路程y(米)与牛牛出发的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牛牛开始健步走的速度为_______米/分;(2)求玲玲开始健步走的速度和牛牛提速后的速度;(3)玲玲走到终点B后,停下来休息了一会儿.牛牛回到起点A后,立即调头仍以提速后的速度走向终点B,玲玲休息1分钟后以减速后的速度调头走向起点,A两人恰好在AB中点处相遇,求步行道AB的长度.【答案】(1)70;(2)玲玲开始健步走的速度为50米/分,牛牛提速后的速度为80米/分;(3)步行道AB的长度为624米.【解析】【分析】(1)根据第1段图像即可求得牛牛开始健步走的速度;(2)根据第2段图像即可求得玲玲开始健步走的速度,根据牛牛停下接了5分钟电话及需要1.4分钟刚好追上玲玲结合玲玲的速度可求得牛牛提速后的速度;(3)设AB的长度为a米,根据两人相遇后所用时间相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根据第1段图像可知,牛牛开始健步走的速度为:140÷2=70(米/分),故答案为:70;(2)根据第2段图像可知,玲玲开始健步走的速度比牛牛慢,且两人的速度差为:(180-140)÷2=20(米/分),∴玲玲开始健步走的速度为:70-20=50(米/分),根据题意可知第3段图像为牛牛接电话时玲玲追赶牛牛,则,追赶时间为180÷50=3.6(分),∵牛牛停下接了5分钟电话,∴第4段图像对应的时间是:5-3.6=1.4(分),此时玲玲的速度变为:50×45=40(米/分), ∵牛牛需要1.4分钟刚好追上玲玲∴牛牛提速后的速度为:40×(1.4+1.4)÷1.4=80(米/分),答:玲玲开始健步走的速度为50米/分,牛牛提速后的速度为80米/分;(3)由(2)可知牛牛追上玲玲时,两人的已行路程为:70×4+40×2.8=392(米)设AB 的长度为a 米,根据题意可知:113923922218040a a a a a -++-+=+解得624a =答:步行道AB 的长度为624米.【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像的实际应用,读懂题意并结合图像正确理解两人的运动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0.通讯员骑摩托车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文件送到.他骑摩托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6千米结果早到20分钟,若每小时30千米,就迟到12分钟.求规定时间是多少.【答案】3小时【解析】【分析】设规定时间为x 小时,两次行驶路程分别表示为1363x ⎛⎫- ⎪⎝⎭和1305x ⎛⎫+ ⎪⎝⎭,列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设规定时间为x 小时,由题意得11363035x x ⎛⎫⎛⎫-=+ ⎪ ⎪⎝⎭⎝⎭ 解得3x =答:规定时间是3小时.【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两次表示出路程,由此列方程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8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复习试题一(含答案)列方程解应用题:某社区超市第一次用6000元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其中甲商品的件数比乙商品件数的2倍少30件,甲、乙两种商品的进价和售价如表:(1)该超市将第一次购进的甲、乙两种商品全部卖完后一共可获得多少利润?(2)该超市第二次以第一次的进价又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其中甲种商品的件数不变,乙种商品的件数是第一次的3倍;甲商品按原售价销售,乙商品在原售价上打折销售.第二次两种商品都销售完以后获得的总利润比第一次获得的总利润多720元,求第二次乙种商品是按原价打几折销售?【答案】(1)两种商品全部卖完后可获得1950元利润;(2)9折【解析】【分析】(1)设第一次购进乙种商品x件,则甲种商品的件数是(2x-30)件,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其解就可以;(2)设第二次甲种商品的售价为每件y元,根据第二次两种商品都销售完以后获得的总利润比第一次获得的总利润多720元,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详解】(1)设第一次购进乙种商品x件,则甲种商品的件数是(2x﹣30)件,根据题意列方程,得:30x+22(2x﹣30)=6000,解得:x=90,所以甲商品的件数为:2x﹣30=2×90﹣30=150(件),可获得的利润为:(29﹣22)×150+(40﹣30)×90=1950(元).答:两种商品全部卖完后可获得1950元利润;(2)设第二次乙种商品是按原价打y折销售,根据题意列方程,得:y﹣30)×90×3=1950+720,(29﹣22)×150+(40×10解得:y=9,答:第二次乙种商品是按原价打9折销售.【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运用.解答时根据题意建立方程是关键.解题时注意利润=售价-进价的运用.32.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区采用价格调控手段达到节水的目的,如表是调控后的价目表.价目表注:水费按月结算.(1)若该户居民8月份用水8吨,则该用户8月应交水费元;若该户居民9月份应交水费26元,则该用户9月份用水量为吨;(2)若该户居民10月份应交水费30元,求该用户10月份用水量;(3)若该户居民11月、12月共用水18吨,共交水费52元,求11月、12月各应交水费多少元?【答案】(1)20;9.5;(2)该用户10月份用水量为10.25吨;(3)11月份交16元,12月份交36元或11月份交36元,12月份交16元.【解析】【分析】(1)因为用水量为8 吨,所以计算单价分为两段,列式计算即可;先计算用水量为6吨和10吨的总价,与26对比,发现9月份用水量x的取值范围,从而列出方程求解;(2)与(1)类似,由题意得出水费30元,用水量超过了10吨,列方程求未知数即可;(3)设该户居民11月、12月共应交的水费为W元,由题意表示出11月用水量;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当0≤a≤6时,当6<a≤8时,当8<a<9时,列式表示即可.【详解】解:(1)6×2+(8﹣6)×4=20,答:该用户8月应交水费20元;设该用户9月份用水量为x吨,2×6=12,2×6+(10﹣6)×4=28,∵12<26<28,∵6<x<10,则6×2+4(x﹣6)=26,x=9.5,答:该用户9月份用水量为9.5吨;故答案是:20;9.5;(2)该用户10月份用水量为y吨,则y>10,根据题意得:6×2+(10﹣6)×4+8(y﹣10)=30,y=10.25;(3)设11月份用水x吨,12月份用水(18﹣x)吨,∵当0≤x≤6时,18﹣x>10,由题意得:2x+2×6+4×4+8[(18﹣x)﹣10]=52.即:﹣6x+92=52,(舍去),解得x=203∵当6<x≤8时,18﹣x≥10,2×6+4(x﹣6)+2×6+4×4+8[(18﹣x)﹣10]=52,解得x=7,18﹣x=11.故11月份的水费是:6×2+1×4=16(元)12月份的水费是:6×2+4×4+1×8=36(元).同理可得:11月份交36元,12月份交16元.答:11月份交16元,12月份交36元或11月份交36元,12月份交16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居民交水费问题,明确单价、用水量、总价的关系;因为单价分三种,较为麻烦,容易出错,因此计算时要耐心细致;首先要弄清每个单价部分的最大值,这样才能知道某月水费价格与水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第(3)问,不但要注意11月的用水量的范围,还要注意12月的用水量的范围.33.在“十一”期间,小明,小亮等同学随家长共15人一同到游乐园游玩,售票员告诉他们:大人门票每张50元,学生门票是6折优惠.结果小明他们共花了650元.那么小明他们一共去了几个家长,几个学生?【答案】小明他们一共去了10个家长,5个学生.【解析】【分析】设小明他们一共去了x个家长,(15﹣x)个学生,根据题意总价=家长总票价+学生总票价,列出方程解答即可.【详解】解:设小明他们一共去了x个家长,(15﹣x)个学生,可得:50x+50×0.6×(15﹣x)=650,解得:x=10.答:小明他们一共去了10个家长,5个学生.【点睛】考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关键在于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此类题目贴近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34.商场举行优惠活动,活动规则如下:①一次性购物不超过60元不享受任何优惠;②一次性购物超过60元但不超过180元,一律打九折;③一次性购物超过180元,一律打八折.(1)小刚和朋友在活动中各自单独购买了原价为a,b元()<<<的商品,则他们实际付款金额之和为元.a b60,60180(2)小明在商场分别购买了两次商品,共花费193.2元,其中第二次商品原价是第一次商品原价的4倍,那么这两次商品原价总和是多少元?【答案】(1)a+0.9b;(2)210元或230元【解析】【分析】(1)根据小刚花的钱不优惠,他的朋友打九折计算即可;(2)分三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他们实际付款金额之和为(a+0.9b)元.故答案为:a+0.9b;(2)设第一次购物的原价是x元,则第二次购物4x元.①当60<4x≤180,即15<x≤45时,由题意得x+4x×0.9=193.2,解得x=42,∴4x=168,∴x+4x=210,即这两次商品原价总和是210元;②当180<4x<240,即45<x<60时,由题意得x+4x×0.8=193.2,解得x=46,∴4x=184,∴x+4x=230,即这两次商品原价总和是230元;③当x>60时,4x>240,不合题意.综上可知,这两次商品原价总和是210元或230元.【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5.已知:如图,点A在原点左侧,点B在原点右侧,且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点B到原点距离的2倍,AB=15.(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2)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方向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先向点A方向运动,当与点P重合后,马上改变方向与点P同向而行且速度始终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重力基础概念即:重力定义、图示、符号、计算公式、重心等(详见课本P51—53)。
二、重点摘要1、重力属于性质力中的场力,即物体并不互相接触,跟距离有关系。
2、重力方向:指向地心(竖直向下)。
3、g—重力加速度 g单位:m/s² m/s²—加速度。
4、、g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
例:在南北极,g=10 N/kg 在赤道,g=9.8 N/kg 。
第二节弹力一、弹力基础概念1、弹力定义:当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变回原来状态的力叫做弹力。
2、弹力的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弹塑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力的大小:由外力决定。
4、弹力的方向:点、面、曲面。
5、弹力的作用点:接触面上。
注意:有弹力一定有接触面,有接触面不一定有弹力。
6、更多基础概念(详见课本P54—56)。
二、重点摘要1、胡克定律:F = k·△x (F—弹力;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注意:胡克定律只能应用在常值物体。
2、弹力的受力分析:弹力与面接触:画出的力的方向与接触点垂直;弹力与曲面接触:画出的力的方向指向圆心。
2、在做受力分析时,杆上的力在任意方向上,所以不可先画出来。
第三节摩擦力一、摩擦力基础概念1、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属于动摩擦力;滚动摩擦本质是既属于静摩擦力又属于动摩擦力。
3、动摩擦力产生的前提:有弹力,有正压力(正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弹力,符号—Fn)。
4、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相对运动有关,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5、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和正压力有关,表面越粗糙,μ越大。
(用Fn表示)公式即:f动 = μ· Fn 。
(μ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6、静摩擦力产生的前提:有正压力,有接触面,有相对运动趋势(使物体产生静摩擦力的外力),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反。
7、在作受力分析时,不要先把静摩擦力画出来,应先通过计算,若再没有计算静摩擦力前,各个力已经平衡,则无摩擦力,若反之,则有摩擦力。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复习资料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一、知识梳理 1.方程(1)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方程的解: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①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注意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为多项式的要加上括号;②去括号,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注意不要漏乘括号里的项,当括号前是“-”时,去掉括号时注意括号内的项都要变号;③移项,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注意移项要变号,移项和交换位置不同;④合并同类项,将同类项合并成一项,把方程化为ax=b (a ≠0) 的形式,注意只合并同类项的系数;⑤系数化为1,在方程ax=b 的两边都除以a ,求出方程的解x=ab ,注意符号,不要把方程ax=b 的解写成x=ba 。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1)读题找相等关系: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找出相等关系.(2)设出适当的未知数: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设未知数可以直接设未知数,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3)列方程:根据问题中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写出所求解的答案:求到方程的解,要检验它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如果符合实际意义,要写出完整的答案. 5.实际问题的常见类型(1)利息问题:①相关公式:本金×利率×期数=利息(未扣税);②相等关系:本息=本金+利息.(2)利润问题:①相关公式:利润率=利润÷进价;②相等关系:利润=售价-进价.(3)等积变形问题:①相关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②相等关系:变形前的体积=变形后的体积. (4)工程问题①数量关系: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②相等关系:总工作量=各部分工作量的和.(5)行程问题:①相关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②相等关系: (相遇问题)两者路程和=总路程;(追及问题)两者路程差=相距路程. 二、思想方法总结1.方程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就是把末知数看成已知数,让代替未知数的字母和已知数一样参与运算,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很多问题都能归结为方程来处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复习试题一(含答案)如图,若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b,且 a, b 满足2a ++ (b - 1)2= 0.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 AB (以下类同) .(1)求 AB 的长;(2)点C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 ,且x 是方程 2x -2=12x + 2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 p ,使得 PA+PB=PC? 若存在,求出点P 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3;(2)13-或-423. 【解析】【分析】(1)根据非负数性质求a,b,再求AB;(2)分两种情况分析:当P 在线段AB 上,PC=AB 时,PA+PB=PC ;当P 在A 左侧时,PA=BC,则PA+PB=PC.【详解】解:(1)因为2a ++ (b - 1)2= 0. 所以2a +=0,b -1=0所以a=-2,b=1所以AB=1-(-2)=3(2)解2x -2=12x + 2,得x=83 所以C 对应数83 存在,当P 在线段AB 上,PC=AB 时,PA+PB=PC即:P 对应的数83-3=13-当P 在A 左侧时,PA=BC,则PA+PB=PC即:P 对应的数-2-83=-423所以,P 对应的数13 或-423. 【点睛】考核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和数轴综合运用.数形分析问题是关键.22.电动出租车以绿色环保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下表是行驶15公里以内普通燃油出租车和纯电动出租车的运营价格:老张每天从家去单位打出租车上班(路程在15公里以内),结果发现正常情况下乘坐纯电动出租车比燃油出租车节省0.8元,求老张家到单位的路程是多少公里?【答案】老张家到单位的路程是8.2千米.【解析】【分析】设老张家到单位的路程是x 千米,根据3千米以上时,前三千米收13元,超过三千米的部分每多1千米再加2.3元,列出方程解答即可.【详解】设老张家到单位的路程是x 千米,依题意,得 ()()13 2.338230.8x x x +-=+-+,解这个方程,得:8.2x =,答:老张家到单位的路程是8.2千米.【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理解收费的办法,看清它是有哪几部分构成的.23.某商场年终搞促销活动,活动规则如下:①购物不超200元不给优惠.②购物超过200元不足500元的全部打九折.③购物超过500元,其中500元打9折,超过500元的部分打八折.(1)小敏第一次购得商品花费为180元,求商品标价为多少元?(2)小敏第二次购物花费495元,与没有促销相比,第2次购物节约了多少钱?(3)若小敏将两次购得商品合为一次购买,可以省多少钱?【答案】(1)商品标价为180元;(2)第2次购物节约了61.25元;(3)可以省97.25元.【解析】【分析】(1)分别假设没有超过200元和超过200不足500时,进行计算得出结果;(2)设第二次购物的标价为x元,分别讨论200<x<500,x>500时,建立方程求出没有促销时的花费,再减去实际消费即为节约的钱;(3)将两次购买的商品标价合并,按照③的优惠方式计算花费,然后进行比较可得结果.【详解】(1)若小敏第一次购物没有超过200元时,此时商品标价为180元,若小敏第一次购物超过200元不足500元,设商品的标价为x元,∴0.9x=180,解得:x=200,不符合题意,舍去;答:商品标价为180元;(2)设第二次购物的标价为x元,若200<x<500,0.9x=495,解得:x=550,不符合题意,舍去若x>500,∴500×0.9+0.8(x﹣500)=495,∴x=556.25,符合题意,∴第2次购物节约了556.25﹣495=61.25元;答:第2次购物节约了61.25元;(3)第一次购买用180元,第二购买用了556.25元,∴500×0.9+(556.25+180﹣500)×0.8=639,∴可以省180+556.25﹣639=97.25元,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折扣问题,关键是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24.某服装厂生产一种西服和领带,西服每套定价400元,领带每条定价50元,厂方在开展促销活动期间,向客户提供两种优惠方案:①买一套西装送一条领带;②西装和领带都按定价的90%付款.现某客户要到该服装厂购买西装40套,领带x条(x>40).(1)若该客户按方案①购买需付款______元(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若该客户按方案②购买需付款_______元(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当x=60,通过计算说明此时按哪种方案购买较为合算?【答案】(1)(50x+14000);(45x+14400);(2)按方案①购买较合算.【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列出代数式即可.(2)令x=60代入求值,即可比较.【详解】(1)400×40+(x﹣40)×50=50x+14000;(40×400+50x)×0.9=45x+14400;(2)当x=60时,50x+14000=50×60+14000=17000(元),45 x+14400=45×60+14400=17100(元),因为17000<17100,所以按方案①购买较合算.故答案为:(1)(50x+14000);(45x+14400)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要弄清题意,找到等量关系.25.数学实验室: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数轴上若点A表示的数是x,点B表示的数是-2,则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若AB=2,那么x为;(3)当x是时,代数式|2||1|5x x++-=;(4)若点A表示的数-1,点B与点A的距离是10,且点B在点A的右侧,动点P.Q同时从A.B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复习
第三章相互作用相关知识网作者谭洋一.整体知识结构以上流程图展示了,整个第三章内容的内在联系,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三章中的内容我们得注意一个基本研究力的方法、相关的概念(包括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和三种常见的宏观物体之间表现出来的力)、共点力的概念和等效替代的思想、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方法。
二.相关知识点的总结1.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方法,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A.研究此力产生的原因,也就是产生条件。
B.分析研究此力的三要素具体的表现形式。
此方法是研究高中阶段的所有力都可以采用的方法。
3.宏观物体之间常见的作用力①.重力大小在地球上随物体所在地的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物体在同一地点距离地面的高度增大而减小;物体在地面上的重力在两极出最大,赤道处最小(以上规律也是重力加速度g的变化规律)②.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向下)的理解,为了能够深刻的理解这个方向,必须结合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相关知识来理解,再次不再做理论推导,直接写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必须严格理解为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但是物体在赤道处和两极处时,由于竖直向下方向正好与指向地心的方向同向了,所以在这些特殊地点也可以说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必须指出除以上特殊地点都不能这样说。
③.重心的确定方法:若物体是一个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几何体,那么物体的重心就在其几何中心处。
(注意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若物体以上两个条件有任意一个条件不满足那么我们只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才能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
B.弹力注:①.由于弹力的复杂性,所以表格中只列举了弹簧的弹力相关的信息,其他的弹力如压力、支持力、细线拉力等同学们可以自己总结。
②.弹力产生的条件:1.相互接触;2.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
(缺一不可)③.对于弹力的有无可以利用:消除法和假设法判断(导与练书P31-33复习)④.对于弹力的方向的判断,必须找接触面,原因是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若无接触面那么一般是由细线提供的弹力(细线的弹力成为张力),其方向指向细线收缩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答案】C 【解析】 在未撤去F1之前, 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为8 N,因 此当撤去F1后,F2不足以推 动物体,因此静摩擦力为2 N, 方向向右,C正确.
5.质量为0.8kg的物块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 上,若用平行于斜面沿水平方向大小等于3N的 力推物块,物块仍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则物 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 A. 5N B. 4N C. 3N D.
10.如图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的轻绳分 别连接于C,D两点,A,B两端被悬挂在 水平天花板上,相距2L,现在C点上悬挂 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为使CD绳保持水 平,在D点上可施加力的最小值为( )
A. mg B. C. D.
10.【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要想CD水平,各绳均应绷紧,则AC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 结点C受力平衡,则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CD绳的拉力 T=mgtan30°=mg; D点受绳子拉力大小等于T,方向向左;要使CD水平,D 点两绳的拉力与外界的力的合力为零,则绳子对D点的拉 力可分解为沿BD绳的F1, 及另一分力F2,由几何 关系可知,当力F2与BD 垂直时,F2最小,而F2 的大小即为拉力的大小; 故最小力F=Tsin60°=mg;
5.【答案】A. 【解析】对滑块受力分析,受推力 F、 重力 G、支持力 N 和静摩擦力 f, 将重力按照作用效果分解为沿斜面向下 的分力 F′=Mgsin θ=4N 和垂直斜面向下 的分力 Mgcosθ=4 N;在与斜面平行 的平面内,如图,有
f=
6.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倾斜的木板上,已知木 板的倾角α分别为30°和37°(sin37°=0.6, cos37°=0.8)时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 同,则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0.6 B. 0.625 C. 0.75 D. 0.8
(3)人在竖直方向上受 重力m2g和地面的支 持力FN作用,因此有: FN=m2g 要使人不滑 动,需满足 :Ff≤Ffm=μFN 联立以上各式解 得:m1≤μm2=24 kg.
1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 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作用下 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1在 地面,m2在空中),力F与水平方向成θ 角.求m1所受支持力N和摩擦力f
【解析】(1 : ,
化简则 方法二:对物体受力分析,并正交分解, 水平方向则 竖直方向则 得 得
6.【答案】B. 【解析】当板与水平面间的倾角为 30°时,物体静止 在斜面上,对应的静摩擦力为 f1 =mgsin30°=0.5mg(N) 当板与水平面间的倾角为 37°时,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 对应的滑动摩擦力 f2 =μ•mgcos37°=0.8μmg 由:f1 =f2 解得:μ= =0.625
12.(多选)如图所示,重量为 G 的小球静止在斜面上, 下列关于重力的两个分力说法正确的是( ) A. F1 的大小等于小球对挡板的压力大小 B. F2 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大小为 C. F1 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一个分力,大小为 Gtanθ D. 由于重力的存在,物体同时受 G、F 1、F2 的作用
11.如图5所示为一轻质弹簧弹力大小和弹 簧的长度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判断,下 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 N/m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 C. 弹簧的原长为6 cm D. 弹簧伸长0.2 m时,弹力的大小为4 N
11.【答案】BC 【解析】 图线与横轴交点 为弹簧原长,即原长为6 cm; 劲度系数为直线斜率,即k == N/m=100 N/m;弹簧 伸长0.2 m时,弹力F=kx= 100×0.2 N=20 N.所以B、C 正确.
.【答案】N=(m1+m2)g-Fsinθ f=Fcosθ 【解析】m1、m2两个物体相对静 止,则可以把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 体进行分析,整体受到重力,支持 力,拉力和摩擦力,把拉力进行正 交分解,物体匀速向前运动,整体 受力平衡支持力N=(m1+m2)g-Fsinθ, 摩擦力f=Fcosθ。
15.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 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 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细 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 当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 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则 (1)绳中拉力为多少? (2)两小球的质量比 为多少
4.如图3所示,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 方向上共受三个力作用,即F1、F2和摩擦力 作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 N, F2=2 N,若撤去F1,物体仍静止不动,则物 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 A. 8 N,方向向右 B. 8 N,方向向左 C. 2 N,方向向右 D. 2 N,方向向左
【解析】(1)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受三段轻绳的拉力作用,且竖 直绳上的拉力大小等于m1g,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OB- FOAsin θ=0,FOAcos θ-m1g=0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FOA== m1g,FOB=m1gtan θ=m1g (2)人在水平方向仅受绳OB的拉力FOB和地面的摩擦力Ff作用, 根据平衡条件有:Ff=FOB=m1g,方向水平向左
7.各图中三角形的三边各代表一个力,以 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①中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B. 图②中三个力的合力为2F3 C. 图③中三个力的合力为2F1 D. 图④中三个力的合力为2F2
7.【答案】C. 【解析】根据三角形定则可知: ①中F1和F2的合力为F3,故三力 合力为2F3;②中F1和F3的合力为 F2,故三力合力为2F2;③中F2和 F3的合力为F1,故三力合力为2F1 ④中F1和F2的合力为﹣F3,故三 力合力为0.故选项A、B、D错 误,选项C正确.
12.【答案】AC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1 的大小等于小球对挡板的压力大小; 故A正确;F2是物体重力的一个分力, 不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只是大小 上相等;故B错误;F1是物体所受重力 的一个分力,由几何关系可知,其大 小为Gtanθ;故C正确;F1、F2均是重 力的分力,是重力产生的两个效果, 不是物体受到的力;故D错误;故选AC.
13.如图6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通过三段轻绳悬 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 站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人相连,轻绳OA与 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及人均处于静止 状态.已知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中的张力分别是多大? (2)人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人的质量m2=60 kg,人 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3,欲使人在水平面上不 滑动,则物体的质量m1最大 不能超过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