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接触初中物理的第一节,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交流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一定作用。
通过本节课,将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全节共分两个部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速。
具有如下特点:1)重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应用的联系。
2)重视科学探究活动。
3)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4)重视内容呈现的多样化。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和他人合作的精神。
4、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5、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数学、自然科学、生活阅历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物理素材和学习能力,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动手实验的能力比较强,易于接受物理这门学科。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也是学生正式学习物理知识的第一节,因此,这节课显得非常重要。
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就是第一章内容的基础,只有先掌握了这节内容,才能够学好后面的内容。
因此教材比较注意科学地编排内容,它把理论联系实际,还把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通过身边的例子把物理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物理有一种亲切感,觉得物理就在他们身边,从而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对后面的内容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②知道声音是靠介质来传播的以及介质的种类。
③知道声速以及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①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②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会和别人交流与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 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实验、合作与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养成自己去探究物理现象的习惯。
② 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靠介质来传播”以及“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难点:由于这节课是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第一节课,他们对物理知识都很陌生,而“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抽象,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学习“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有很大的障碍,因此,将“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有声音这一物理现象存在,但不是很了解。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因为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所以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几乎没什么前置技能可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
声的产生和传播说课
《第四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众所周知,声音无处不有。
坐在演唱会的现场,优美的歌声和悦耳的乐器声,给人美的享受;站在瀑布前,听到水落下时的巨大响声,让人流连忘返;中美两国领导的友好交谈,使人感到亲切和谐。
可见,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的殿堂,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为此,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声音的产生》是"声现象"的重点一节,是本章的第一节,为下面探究声音传播以及乐音和噪声知识做了铺垫。
这节课主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再进入到实验探究中去,让学生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活动中,领悟声音的奥秘。
本节教材的素材大多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三维目标: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认识声音产生的条件。
②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过程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体会实验研究方法。
②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证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领略声现象,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好习惯。
②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因此,将本节重点定为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由于很多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不容易观察,前面的学习内容没有涉及这种研究方法,为此“转化法”的渗透确定为这节的难点。
4、课时安排:1课时。
5、教具:教师演示器材:自制声音振动放大演示仪。
学生分组和演示器材:塑料尺、橡皮筋、音叉、梳子、三角板、玻璃瓶(悬挂有泡沫塑料小球)、军鼓和纸屑、铜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说课稿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是声现象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声音的特性、噪声的控制等知识的前提。
通过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学习,学生将初步建立起声学的基本概念,为进一步探究声学的奥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接着,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材内容的安排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声音的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本质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需要通过实验和直观的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对于声波的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操作不规范、数据不准确等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探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了解回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对生活中声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通过对声现象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
教学目标
从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声音出发,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 教学策略 的?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惑和好奇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看得见 的振动
观察发声的尺子,引导学生 得出发声的尺子在振动.
说话时的喉咙、敲响的音叉、播放着音乐的喇叭 的振动你看得见吗?
教学过程
同桌,你好!
感受喉咙的振动
放大纸盆的振动
放大音叉的振动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者不宜直接测量的 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仪测量的 物理量简介测量,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教学过程
寻找发声的物体中,谁在振动?
教学过程
加罩前闹钟的声音 加罩后抽气前闹钟的声音 加罩后抽气后闹钟的声音 再充入空气后闹钟的声音
3.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科学的价值和学习物理的意义。
4.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教学 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生对声现 教 象的认识主 学 要来自生活 经验. 设 计 教学 难点
知识基础
教材分析 心理特点
求知欲较强 ; 学生情况 对实验现象、 物理与生活的 联系感兴趣 . 教学目标
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
教学过程
液体和固体是否也能传播声音?你有相关的生
活体验来解答这个问题吗?
固体和液体都能传播声音
教学过程
敲响的音叉在水槽激起水纹
在介质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教学过程
空 气
液 体
固 体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速的大小还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教学过程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说课稿(精选10篇)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说课稿〔精选10篇〕篇1:小学科学《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说课稿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根本的科学探究理论,从被动承受到主动探求,在锻炼才能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
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良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良实验的配置与设计,注重效果反应,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p本节课是声音局部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局部的重点。
“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这一局部的素材刚好可以表达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
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互相作用这一大局部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
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开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学生分析^p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定根底。
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根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
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化考虑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
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四、课程目的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理解回声测距及在消费、生活中的应用。
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树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难点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
六、教法与学法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展教与学: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每一部分都是以问题开始,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
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
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
在声音的传播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现象之一,但学生对声现象的认识大都属于生活层面的感性认识。
另外,由于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科学探究”这种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声现象的感性认识,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使他们经历提出问题、制定简单的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等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培养他们提出问题以及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并最终将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11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11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1本章的章首图是大象,并给这幅图配了文字.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激发同学的爱好.虽然大象的图片不像其他一些(如锣鼓)更具有明显的声特征,但是由于立意比较新奇、奇怪,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激发同学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可能会有较好的作用.声现象丰富多彩,教材通过四幅图,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声音产生的状况,意在给同学创设一个情景,使同学可以就这几幅图或图以外其他物体发声的状况,谈谈物体发声时都要振动的共同特征.在同学争论的基础上,让同学动手做一些活动,来进一步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活动中应尽可能发挥同学的主动性,最好让同学自己想出做什么样的活动,并观测物体是怎样发声的.“想想议议”这个栏目中,应当尽量让同学相互沟通.假如同学能够说一些新颖的关于发声的现象,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爱好,而且也是熬炼同学沟通技能的机会.声音的传播,教学中应使同学体会到,要想使声音从发声地传播出去,需要要有传播的载体——介质.教材重点让同学自己探究固体传声,老师演示气体传声,同学设计液体传声.自然界中有很多现象可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有所不同.“想想做做”中,要求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是一个开放型问题,旨在开阔同学的视野,激活同学的思维,对同学设计的方法应予以鼓舞.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测和试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测和试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习活动,熬炼同学初步的观测技能和初步的讨论问题的方法.三、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通过老师、同学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同学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 留意在活动中培育同学擅长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设计教学重点通过观测和试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 1.组织、指导同学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测、仔细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2.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教学方法探究法、争论法、试验法、观测法.教具预备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斥了各种声音.精美好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宽阔的夜空,给清静的乡村夜色增加了一份漂亮.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四周事物、猎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生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深厚的爱好,这让我很兴奋.要想知道这些同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试验.推动新课(一)声的产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请每组选一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认真观测.生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生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生用鼓槌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嘹亮的击鼓声.生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动听的琴声.生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协作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l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生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生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振动生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声音产生的神秘被我们揭开了,为我们的胜利合作鼓掌[想想议议]师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诞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奇妙的发声现象吗?生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生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生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生酷热的夏天,洪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生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爆裂引起四周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生大张旗鼓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生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很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师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很好.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生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师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假如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根据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章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现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二)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生声音由发声体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生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试验证明你的猜想.生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孥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楚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师刚才这位同学设计的这个试验简约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白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ediu).生有时候似乎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师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通过试验来证明这个问题.[演示] 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减削,请同学们留意声音有什么改变.生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渐渐变小,最末直到听不到铃声.师请同学们再留意观测:让空气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改变?生随着空气渐渐进入,铃声渐渐加强.师 (启发同学思索)由上面的试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真空不能传声.师经过同学们的认真观测,仔细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事实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四周充斥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生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由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提问、解答、示范实验等。通过这些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
2.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实验、讨论、分享等。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噪声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关注噪声控制与防治。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声音的产生原理,即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和示范,确保学生能够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
3.设计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疑惑,及时解答。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课堂练习和作业,了解知识掌握情况。
2.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取他们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3.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记录教学日志。
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加强对难点知识的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能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但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和实践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知识。然而,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仍需加强,如课堂专注度、课后复习等方面。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马街中学李文顺【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接触初中物理的第五节,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总之,通过本节课将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2.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声现象》这一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人们是怎样利用和控制声音的?本章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2)使学生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好与有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2)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营造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探讨交流、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一位有激情、有活力的物理老师,我路过的学校会吹响习题的声音,那是学生成功的证明;我路过的学校会响起篮球声,那是学生健康的证明。
我常常笔落书成,那是自己奋斗的证明。
由我讲课《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已经签了观看《《无声电影》》、《孙悟空大闹天宫》》,《《草原小姐妹》》》,那么各位同仁,你们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物理之美在于认识自然,希望大家能喜欢。
今天一课我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四大核心理念:一是符合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提升思维的深度和精度。
二是运用温故知新、由此及彼的学习策略维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三是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系统思维、分类思维、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
第二:学习任务。
学习才有比较科学的正确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永远都在学习,所以学这节课我能学到什么?要求如下1、从声音产生的角度认识声音是什么及其产生条件?通过实验观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能正确区分声音的发声体是物体振动还是气流振动新课学习:在讲授新知过程中,介绍物理情景,提出物理问题。
组织学生学习探究,交流:现象1逆行火车声音停止多时捂耳窗发现火车声仍不停止现象2猫见敌藏于盒中突然掩击盒也无反应现象3拨动发梳或纸片发现梳齿或白纸呈现振动现象4据观察发生地震前动物动作异常剧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1,2,3,观察思考问题即1你要怎么验证听觉的试探?2听声音你怎样理解振动的存在?3发声体处于泥水中是否振动,听与看到振动的情况是否一致?进而引出发声体的振动特征:发声体振动发声并停止。
这时场子,节奏点,还有音量以下几点来带入例子找素材,比如金杯吧。
一般情况下“教师提出问题”目标是使学生明确物理问题,为课后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
例如教师提出问题:1观察您生活中物体发声时的运动情况,你发现了什么?2观察一支蜡烛火焰上方丝线两端与蜡烛等高,拨动发音体丝线是无法观察的,用此电源调节针压计电压使音叉发声后拨动音叉以观察发声体的运动情况,这一有趣的实验现象的变化即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补充说明社会物理学,物理学在稳固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名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科学活动,旨在激发孩子们对声音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索中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情境导入、游戏互动、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掌握声音的传播原理,明白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原理。
难点:理解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气球、塑料尺、玻璃杯、水、实验桌、椅子。
2. 学具:记录卡、画笔、实验报告单。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我会给孩子们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片,讲述一只小兔子在森林里寻找声音的来源。
动画片结束后,我会提问:“你们知道小兔子找到了声音的来源吗?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2. 探索声音的产生:我会邀请几位孩子们上台,让他们用手敲击玻璃杯、拍打气球,观察声音的产生。
然后,我会向他们解释: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实验操作:我会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个实验包。
实验包里有塑料尺、玻璃杯、水。
孩子们需要将塑料尺放入玻璃杯中,然后振动塑料尺,观察声音的传播。
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他们注意听声音的变化。
4. 成果分享:实验结束后,我会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验成果。
孩子们会发现自己手中的塑料尺振动时,杯子里的水也会产生波动,从而明白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鼓励孩子们谈谈对本节课的感悟。
同时,我会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让家长协助孩子用家里的物品(如铃铛、报纸等)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0米/秒。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说课人:新城四中许养军一、说课标解读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社八年级物理上(新教材)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对本课题新课标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这一方面给我们指定了通过什么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声的问题;另一方面给我们指定了主要学习声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二、说教材分析本节是物理课程学习第二章的第一课,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声音贴近生活,无处不在,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理现象。
三、说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
八年级学生充满活力,好奇心极强,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分析,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不同,声速不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
运用对比实验法、转换实验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实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利用废弃药瓶、纸杯制作物理教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说教法学法•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看,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年龄段,喜欢动手操作,厌倦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
所以,我引导学生让他们亲自设计实验、动手实验,使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这三个基本轨道上有效地进行物理学习活动。
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要做到在课堂上教师少说、学生多思考;教师少写、学生多动手;教师少在讲台前,多到学生中间去。
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播放Flash“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师讲解。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1、记录时,让唱 针随声音的波动 在唱片上滑动进 行刻录,记录声 音信号。 2、重放时,让唱 针在唱片上声音 轨道里滑动,产 生振动,从而发 出声音。
唱片上记录声音的沟槽
二、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 进行实验 归纳总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你还知道哪些利用固体、液体传声的实例?
我们在水面上拍手,金鱼会怎么样? 金鱼听到拍手声赶紧游向水底。 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水可以传声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关 。 声 速 与 介 质 种 类 及 介 质 温 度 有 声 音 的 传 播 需 要 介 质 。 发 声 的 物 体 在 振 动 。
教学难点
形 真 式声空声 传音不音 播在能的 。介传传 质声播 中。需 以 要 声 介 波 质 的 ,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实验探究法、演示实验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法:探究、观察、讨论。
Physics
再 见
制作: 王宗伟
你们知道有一种树叫笑树吗?笑树是怎样发出声 音的?
原来笑树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 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就像人的笑声。 根据以上例子,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声音与物体振动有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的部位振动而发出 声音的。如二胡、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是靠弓和 弦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 柱振动发出声音的。
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 中以波的形式传播,速度是V固﹥V液﹥V气, 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 度有关,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150C的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V=340m/s
五、回声
有时我们对着高山喊话,会产生回声现象,在什 么情况下会产生回声呢?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全章的基础,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是它的延伸、第三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是它的应用,所以本节知识是全章的核心内容.二、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学生知道生活中存在声音这一物理现象,但了解不够深入;技能基础: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能力都非常薄弱;思维障碍: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学生,对一些抽象物理概念很难理解,如:真空和介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速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的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声音的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知物理来源于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过程。
四、【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只有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对它的控制与应用,这是进一步学习本章其它内容的前提,这个前提的掌握与否是本章后续学习的关键,是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基础。
【教学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因为仅仅依靠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很难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借助于实验及推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知识,认知能力相对薄弱,易于形成难点.五、【教法与学法】本节课教学属于知识探究性教学。
本节课拟采用诱思探究→实验论证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导控下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亲自动手及分组实验来进行论证,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以上这些,可以概括为: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验论证→表达交流→总结归纳.六、教学策略1、综合以上分析,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类比、观察讨论,归纳概括等方法,步步诱导,层层递进,达到教学目标.在设计实验和问题时,既注重难度和梯度,又兼顾趣味性。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中的第1节内容。
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
本章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等都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从知识和技能上应该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速三个问题。
为了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和“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的新课程理念。
二、说学情分析声的产生和传播的物理原理比较抽象,不易为学生所认识,八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是以具体的、形象的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简单的、现象明显的实验,演示声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使学生了解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另外,学生在这之前已经经历过速度的学习,这对学生学习本节课“声速”部分是十分有益的。
三、说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等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五、说教法、学法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是本节教学的两个中心环节,我采用实验、质疑、引导学生观察等实验探究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
对于声速、回声的知识,我采用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得出初步的猜想或者判断,然后设立悬念、激疑,在学生中营造各持己见、百家争鸣的讨论氛围,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的问题,选出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本章节内容是学生初步运用观察实验、分析概括归纳等物理方法进行物理规律探索,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已学过声音的初步知识。
学生刚学物理不久,虽然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研究和学习物理的方法的认识还肤浅,观察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还较差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真空中不能传声实验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以下是我利用多媒体优势来突破重难点的一些过程。
引入:欣赏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与振动的关系,传统的引入方式是播放声音,让学生用听觉去感受声音的美,而利用多媒体,我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听觉神经,而且调动了学生的视觉神经,诱使学生去看,让学生不自觉的把声音与物体的振动联系起来,为突破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升华:倾听声音判断发声体的发声部位式,传统的录音机只能把声音按照顺序播放,而多媒体可以无序播放,当学生说到某些奇特的发声方式,利用多媒体,我可以直接放给学生听,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听见这种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衔接:观看声波视频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声波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的方法是以水波来比喻声波,虽然形象但是不够直接。
我用视频加动画的方式把声波传播方式演示出来,形象而生动。
从抽象到具体,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突破:观看真空铃实验视频。
本实验是本节的最重要实验,但是本实验操作起来难度很大,需要的器材的精密度高,实验耗时长,特别是效果不明显,抽气前后的声音变化不大。
为此,我借助了多媒体把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由于是真实视频,学生也非常容易接受,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结论自然理所当然。
课后作业部分,我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把有关于声音的视频,以及中国古代一些声音的成就放在我的博客上,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因为只有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 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对它的控制与应用,这是
进一步学习本章其它内容的前提。所以设计
了两个重点。
1.声音产生的原理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难点:由于这节课是学生正式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第 一节课,对物理知识很陌生,所以我针对这点制定 了两个难点。
教师提问:物体发生时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甲同学回答:我们给物体了力。 乙同学回答:物体在振动。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声音的发出是物体在振动。】 为了让学生更加感受物体振动发声,让学生感受:把一些小 纸屑放在桌上,敲打桌子,可看见纸屑在振动。
【联系生产与实际】
由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则联系生活中 早期机械唱盘,用多媒体播放早期唱片图 片,让学生知道声音的振动在社会中的运 用。
教师提问:“为什么抽气前有声音,抽气后无声音。” 甲同学:“抽气前有空气,抽气后无空气。”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 乙同学:“空气可传声,真空不可传声。”
2)液体传声(气体传声之后,问学生液体、固
体是否可传声?)
学生回答:“可以(不可以)。”
【 为了让学生能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知识存 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三)、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回去后想想有什么方法能测声速
(可查阅资料)【此题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 的独立思考,查阅资料的能力】
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感受? 丙同学:听得声音更大了。 教师引导归纳:固体传声。
4)声波
声波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抽象,所以只能 通过直观的现象来引导学生了解声波。我就 设计由生活中学生扔石头进入水中产生水波 并让学生观察水波图片,再通过类比法由水 波进入声波这一概念。让学生知道声音是以 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东华理工大学 物理系 蔡亚梅
指导老师:胡米宁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 这节课是学生正式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而声音与 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可以通过身 边的例子使这一节的知识通俗易懂,不仅使学生感 到亲切也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通过对声 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学习为下一节光的传播打下基础, 因此,学习这一节有着重要的意义。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介质分为三 种:固体、气体、液体)
1)气体传声
·让学生观察宇航员在月球中借助无线电波交谈的 情景,教师借机诱导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这 么近要借助无线电波而不直接交谈?(学生猜 想:因为不能直接交谈,没有空气。)
·实验探究:使手机发声,然后吊在瓶中,发现仍然听到手
机声音,再用抽气机进行抽气,发现听不到手机声音。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 不同现象】
三、说教法与学法
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的特点看,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 思维活跃的年龄段,喜欢动手操作,而传统教学不利于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而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焰火。”所以将引导学生们 能亲自动手设计实验,使学生能自主性、探索性、合作 性上有效积极地进行物理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 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且教师适时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 行教学、并在与学生交流的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充分 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2、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巩固练习:让一个人将耳朵贴在长水管一侧, 让一个人敲一下长水管,你会听到几次声音 【目的在于巩固本节知识,也锻炼学生的实 际能力】
甲学生:可以听到一次。
乙同学:可以听到两次。
教师:一次是哪一次?两次是哪两次? 甲学生:固体传声。
乙同学:固体、气体传声。
教师适时纠正引导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四、说过程
本节课将分成三个环节,用一个课时完成。
(一)、课题引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图中物体发声视频,请学生思考这 些声音都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使学生产生疑问,活跃 思维。从而顺利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声音怎样产生?
·为了让学生观察、感受自主探究活动来认识声音的产生机理
和感受物理就在他们身边,我将设计让学生分成几小组,用 尺子、纸张、橡皮筋等学生自己设计物体发声实验,教师适 时给予引导,让学生注意用比较法比较声音发出时与不发出 时有何不同。
4、声速
·【目的在于使学生感觉声音的有关现象在生活中 很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利用自然界中的回声现象 导入声速
为了使学生学会在资料中获取数据,让学生学会 分析数据的初 方法。
让学生看教材中的小资料并回答问题:1)固体、液 体、气体中的声速有哪些不同?2)你认为声速受温 度怎样的影响?
结论:1、固体>液体>气体
1.如何借助于实验及推理分析得出声音的产生和 传播的条件。
2.如何使学生了解抽象概念“声波”。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有声音这一物理现象存在,但 不是很了解,而且学生才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所以 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薄弱, 同时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也很难理解,如声波,因 此,针对这些方面需恰当的选择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 通过分析资料,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和温度中传播的速度不
同。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
何传播的。 ·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那谁能举例说明声音可传声?”
甲学生:“在浴缸旁敲打鱼缸,鱼游得更厉 害。”
为了更直接感受水中后,仍
能听到音乐卡发声的声音,让学
生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3)固体传声
教师:谁可用例子说明一下。 乙同学:我看电视时看见别人伏在地上听马蹄声。 为了更加证明固体可传声并让学生体会实验的乐 趣:用自制教具“土电话”(每两人一 个),让学生自己实验,教师适 时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