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江苏省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七 1 第1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重点专题整合突破:专题十五:力学实验和创新

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重点专题整合突破:专题十五:力学实验和创新

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重点专题整合突破专题十五:力学实验与创新专题定位:力学实验考查形式为多知识点覆盖和组合,考查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对学生探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考查点:①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如弹簧测力计、打点计时器、游标卡尺;①以纸带或者光电门为测量工具的实验,如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①以弹簧为测量工具的实验,如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等应考策略:1.熟知各种器材的特性.2.熟悉课本实验,抓住实验的灵魂——实验原理,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熟知两类误差分析.题型一:以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为测量工具的力学实验【知识回扣】2.测量值=固定刻度整毫米数+半毫米数+可动刻度读数(含估读值)×0.01 mm.【题型突破】1、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 cm;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主尺读数3.7 cm,即37 mm,游标尺读数为15,所以读数为:37 mm+15×120mm=37.75 mm=3.775 cm.由F=kΔx得:k=FΔx=mgx2-x1=0.100×9.803.775-1.950×10-2N/m=53.7 N/m.【答案】 3.77553.72、在一次实验中,张华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某长方体工件的厚度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可判断其厚度为________ mm;该学生用下列某种仪器测得该工件的宽度为 1.275 cm.则该同学所用的仪器可能是________.(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①螺旋测微器①10分度游标卡尺①20分度游标卡尺①50分度游标卡尺解析: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部分读数为1.5 mm,可动刻度部分最小分度值为0.01 mm,可动刻度部分读数为20.0×0.01=0.200,因此工件厚度为1.700 mm.若用某种仪器测出的工件的宽度为1.275 cm=12.75 mm,由于以毫米为单位,小数点后有两位有效数字,测量仪器不可能是①螺旋测微器和①10分度游标卡尺,又由于最后一位是5,只有20分度的游标卡尺最后一位才是0或5,所以应是①.【答案】1.700①题型二:以打点计时器或光电门为计时工具的力学实验【知识回扣】1. 计时仪器的测量方法2. (1)由纸带确定时间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 s)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若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Δt =0.02×5 s =0.10 s. (2)求解瞬时速度利用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打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如图甲所示,第n 点的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甲(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乙如图乙所示,因为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所以a =a 1+a 2+a 33=x 4+x 5+x 6-x 1-x 2-x 39T 2. 【题型突破】3、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 Hz 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__(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 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 表示).(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使θ=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9.80 m/s 2.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2位小数).[审题指导] (1)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得出μ的表达式.(2)认真读题,注意g 用9.80 m/s 2来计算,而不能习惯性用10 m/s 2来计算.(3)利用逐差法,精准计算加速度值.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及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体现了科学探究与科学推理的核心素养. (1)对铁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μmgcos θ=ma ,解得μ=gsin θ-agcos θ.(2)利用逐差法可得a =[76.39-31.83-31.83-5.00]×10-29×0.12 m/s 2=1.97 m/s 2,由于θ=30°,g =9.80 m/s 2,则μ=0.35.【答案】(1)gsin θ-agcos θ (2)0.35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将弹簧放置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左端固定,右端在O 点;在O 点右侧的B 、C 位置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计时器(图中未画出)与两个光电门相连.先用米尺测得B 、C 两点间距离s ,再用带有遮光片的滑块压缩弹簧到某位置A ,静止释放,计时器显示遮光片从B 到C 所用的时间t ,用米尺测量A 、O 之间的距离x.(1)计算滑块离开弹簧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求出弹簧的弹性势能,还需要测量________. A .弹簧原长 B .当地重力加速度C .滑块C(含遮光片)的质量(3)增大A 、O 之间的距离x ,计时器显示时间t 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解析:(1)滑块离开弹簧后做匀速运动,则速度的大小为st.(2)弹簧的弹性势能完全转化成滑块的动能,即E p 弹=12mv 2,故除了测量速度外,还要测量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3)增大x ,弹簧弹性势能增大,滑块离开弹簧后的速度增大,故从B 到C 所用的时间减小. 【答案】(1)st (2)C (3)B题型三:“橡皮条、弹簧”类实验 【知识回扣】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实验原理要测出每次悬挂重物的重力大小G 和弹簧伸长的长度x ,建立G x 坐标,描点作图探究. (2)操作关键①实验中不能挂过多的钩码,使弹簧超过弹性限度.①作图像时,不要连成“折线”,而应尽量让坐标点落在直线上或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原理使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2)操作关键①每次拉伸结点位置O必须保持不变;①记下每次各力的大小和方向;①画力的图示时应选择适当的标度.【题型突破】5、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1)图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7.73 cm;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为________cm;(2)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下列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B.随意增减钩码,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3)图丙是该同学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弹力F的关系图线,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OA,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图乙的示数为14.66 cm,所以弹簧的伸长量为(14.66-7.73) cm=6.93 cm.(2)为了得到较多的数据点,应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弹簧的长度和钩码的总重力,即A正确.(3)不遵循胡克定律,说明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答案】(1)6.93 (2)A (3)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6、某实验小组要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选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主要步骤如下:(1)实验时,为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在未连接橡皮筋时将木板的左端用小木块垫起,使木板倾斜合适的角度,打开打点计时器,轻推小车,得到的纸带应该是________(填“甲”或“乙”).(2)使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由静止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3)再用完全相同的2条、3条……橡皮筋作用于小车,每次由静止释放小车时橡皮筋的________(填写相应实验条件),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2W 、3W……(4)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别求出小车每次获得的最大速度v 1、v 2、v 3…… (5)作出W v 图像,则下列符合实际的图像是________.解析:(1)平衡摩擦力后,小车应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纸带应该是乙. (3)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做功成倍数增加,每次橡皮筋形变量相同. (5)由动能定理可知W =12mv 2,应选D.【答案】(1)乙 (3)伸长量(形变量、长度)都相同(5)D7、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放置、贴有白纸的木板上固定有两个轻质小滑轮,细线AB 和OC 连接于O 点,细线AB 绕过两滑轮,D 、E 是细线与光滑滑轮槽的两个切点.在细线末端A 、B 、C 三处分别挂有不同数量的相同钩码.设所挂钩码个数分别用N 1、N 2、N 3表示.挂上适当数量的钩码,当系统平衡时进行相关记录.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进行多次实验.(1)下列关于本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有________.a.需要利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b.①EOD不宜过大c.两滑轮的轴心不必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d.每次实验都应使细线的结点O处于同一位置(2)每次实验结束后,需要记录的项目有N1、N2、N3的数值和________.(3)该同学利用某次实验结果在白纸上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结果处理图,则根据你对本实验的理解,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还需对该图作出如下完善:________.解析:(1)用钩码的个数可以代表拉力的大小,因此不需要测量钩码的质量,故a错误;①EOD若太大,导致其合力较小,增大了误差,故①EOD不宜过大,故b正确;只要便于记录通过滑轮的力的方向即可,两滑轮的轴心不必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故c正确;该题应用了物体的平衡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不需要每次实验都使细线的结点O处于同一位置,故d错误.(2)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必须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即标记结点O的位置,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图示,因此从力的三要素角度出发,要记录钩码的个数和记录OC、OD和OE三段细线的方向.(3)本实验是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故应将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合力,与真实的合力进行比较而去判断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由图乙可知,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还需要过O点作出与F OC等大反向的力F′.【答案】(1)bc(2)OC、OD、OE三段细线的方向(3)过O点作出与F OC等大反向的力F′题型四:力学创新实验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根细线系住钢球,悬挂在铁架台上,钢球静止于A 点.光电门固定在A 的正下方,在钢球底部竖直地粘住一片宽度为d 的遮光条.将钢球拉至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可由计时器测出,取v =dt 作为钢球经过A 点时的速度.记录钢球每次下落的高度h 和计时器示数t ,计算并比较钢球在释放点和A 点之间的势能变化大小ΔE p 与动能变化大小ΔE k ,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1)用ΔE p =mgh 计算钢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大小,式中钢球下落高度h 应测量释放时的钢球球心到________之间的竖直距离. A .钢球在A 点时的顶端 B .钢球在A 点时的球心 C .钢球在A 点时的底端(2)ΔE k =12mv 2计算钢球动能变化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遮光条宽度,示数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cm.某次测量中,计时器的示数为0.010 0 s .则钢球的速度为v =________ m/s.(3)下表为该同学的实验结果:他发现表中的ΔE p k 由.(4)请你提出一条减小上述差异的改进建议.解析:(1)高度变化要比较钢球球心的高度变化.(2)毫米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毫米下一位,由v=dt代入数据可计算出相应速度.(3)从表中数据可知ΔE k>ΔE p,若有空气阻力,则应为ΔE k<ΔE p,所以不同意他的观点.(4)实验中遮光条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于钢球经过A点时的速度,因此由ΔE k=12mv2计算得到的ΔE k偏大,要减小ΔE p与ΔE k的差异可考虑将遮光条的速度折算为钢球的速度.【答案】(1)B(2)1.50(1.49~1.51都算对) 1.50(1.49~1.51都算对)(3)不同意,因为空气阻力会造成ΔE k 小于ΔE p,但表中ΔE k大于ΔE p(4)分别测出光电门和球心到悬点的长度L和l,计算ΔE k时,将v折算成钢球的速度v′=lL v.9、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B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第一次实验,如图(a)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h、M距离地面的高度H、M与P间的水平距离x1;第二次实验,如图(b)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的距离L、M与P′间的水平距离x2.(1)在第二次实验中,滑块到M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2)通过上述测量和进一步的计算,可求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A.h的测量B.H的测量C.L的测量D.x2的测量(3)若实验中测得h=15 cm、H=25 cm、x1=30 cm、L=10 cm、x2=20 cm,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解析:(1)滑块在桌面右端M 点的速度大小为:v 1=x 1t ,v 2=x 2t① 由竖直方向有:H =12gt 2① 由①①式求得:v 2=x 2g 2H① (2)第一次测的速度为:v 1=x 1g 2H ① 滑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由动能定理:-μmgL =12mv 22-12mv 21① 由①①①式可得:μ=x 21-x 224HL由表达式可知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B 、C 、D.(3)μ=x 21-x 224HL =0.32-0.224×0.25×0.1=0.5【答案】(1)x 2g 2H(2)BCD (3)0.5。

(江苏专用)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七选考模块第一讲分子动理论固体、液体、气体及热力学定律

(江苏专用)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七选考模块第一讲分子动理论固体、液体、气体及热力学定律
数值求解,并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2.牢记以下几个结论 (1)热量不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 (2)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产生的,压强
本 课 内 容 结 束 大小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和分子密集程度有关;
(3)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的内 能只与温度有关;
(4)温度变化时,意味着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随之变化, 并非物体内每个分子的动能都随之发生同样的变化。
(7)若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斥力增大,引力减小,合力
为斥力。
( ×)
本 课 内 容 结 束 (8)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 r0 时,分子间的距离
越大,分子势能越小。
( ×)
(9)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
伏加德罗常数。
(√)
(10)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某种气体的密度,就可以求出该种气
解析:气体放出热量,若外界对气体做功,温度升高,其分 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故 A 正确;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 动,但它可以说明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本 课 内 容 结 束 B 正确;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
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 C 正确;某固体或液体的摩尔 体积为 V,每个分子的体积为 V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 为 NA=VV0 ,而气体此式不成立,故 D 错误。 答案:ABC
本 课 内 容 结 束 解析:空气的绝对湿度就是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来表
示的,所以当日空气的绝对湿度是 1.1×103 Pa。相对湿度= (空气中的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47.8%。 答案:1.1×103 Pa 47.8%
考点三 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一)理清知识体系

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一编 核心专题突破 专题7 热学(选考) 专题七 热学(选考)

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一编 核心专题突破 专题7 热学(选考) 专题七 热学(选考)
验定律列方程求解。
(2)若气体质量一定,p、V、T均发生变化,则选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列式求
解。
命题角度2关联气体问题
与活塞、液柱相联系的“两团气”问题,要注意寻找“两团气”之间的压强、
体积或位移关系,列出辅助方程,最后联立求解。
命题角度3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问题
命题角度4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综合问题
温馨提示气体等压膨胀(压缩)时,气体对外界(外界对气体)做功W=pΔV。
0

可知当体积
增大时,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变少,分子的密集程度变小,A错误;气体压强
产生的原因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持续的、无规则撞击,压强增大并
不是因为分子间斥力增大,B错误;普通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
情况下才能看作理想气体,C错误;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大量气
体分子的速率呈现“中间多、两边少”的规律,温度变化时,大量分子的平均
板和冷热两端管等构成。高压氮气由喷嘴切向流入涡流室中,然后以螺旋
方式在环形管中向右旋转前进,分子热运动速率较小的气体分子将聚集到
环形管中心部位,而分子热运动速率较大的气体分子将聚集到环形管边缘
部位。气流到达分离挡板处时,中心部位气流与分离挡板碰撞后反向,从A
端流出,边缘部位气流从B端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内外气体对活塞的压力差大于重力沿汽缸壁的分力,故汽缸内气体缓慢地
将活塞往外推,最后汽缸水平,缸内气压等于大气压。汽缸、活塞都是绝热
的,故缸内气体与外界没有发生热传递,汽缸内气体压强作用将活塞往外推,
气体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得:气体内能减小,故缸内理
想气体的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减小,并不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2020版新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京津鲁琼专用讲义:专题七 第1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新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京津鲁琼专用讲义:专题七 第1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 Word版含答案

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本部分属于高考必考内容,每个实验都有可能考查,但纸带类问题为命题的重点.由于实验考查“来源于大纲,而又不拘泥于大纲”的特点,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把握实验的灵魂——原理,只有在原理性内容掌握之后,才能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2019·高考全国卷Ⅰ)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探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 、B 、C 、D 、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________点.在打出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 根据题述,物块加速下滑,在A 、B 、C 、D 、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A 点.根据刻度尺读数规则可读出,B 点对应的刻度为1.20 cm ,C 点对应的刻度为3.15 cm ,D 点对应的刻度为5.85 cm ,E 点对应的刻度为9. 30 cm ,AB =1.20 cm, BC =1.95 cm, CD =2.70 cm, DE =3.45 cm.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T =5×150s =0.10 s ,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打出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v C =BC +CD 2T ≈0.233 m/s.由逐差法可得a =CD +DE -(AB +BC )4T 2,解得a =0.75 m/s 2. [答案] A 0.233 0.75纸带的三大应用(1)由纸带确定时间: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便于测量和计算.(2)求解瞬时速度:利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打n 点时的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如图所示,a =(x 4+x 5+x 6)-(x 1+x 2+x 3)(3T )2.K1.(2018·高考北京卷)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 .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b .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 (t =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T 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2中A 、B 、C 、D 、E 、F …所示.c .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 、B 、C 、D 、E …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v 1、v 2、v 3、v 4、v 5…d .以速度v 为纵轴、时间t 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3所示.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 .电压合适的50 Hz 交流电源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 .刻度尺D .秒表E .天平(含砝码)(2)在图3中已标出计数点A 、B 、D 、E 对应的坐标点,请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 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 -t 图象.(3)观察v -t 图象,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依据是________.v -t 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4)描绘v -t 图象前,还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Δx Δt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Δt 的要求是________(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Δx 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5)早在16世纪末,伽利略就猜想落体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为此他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斜面实验”,反复做了上百次,验证了他的猜想.请你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利用伽利略“斜面实验”检验小球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解析:(1)打点计时器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故选A ;打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已知的,故不需要秒表;计数点间的距离需要用刻度尺测量,故选C ;由于不需要知道小车和重物的质量,故不需要天平(含砝码).(2)先标出计数点C 对应的坐标点,连线时要让尽量多的点在一条直线上.(3)依据v -t 图象是直线(斜率一定),即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v -t 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加速度.(4)Δx Δt 表示的是Δt 内的平均速度,只有当Δt 趋近于零时,Δx Δt才表示瞬时速度.因此若用Δx Δt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对Δt 的要求是越小越好;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Δx 越大,Δx 的测量误差就越小,算出的速度的误差就越小,因此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Δx 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有关.(5)如果小球的初速度为0,其速度v ∝t ,那么它通过的位移x =0+v 2t ,故推出x ∝t 2.因此,只要测量小球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小球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答案:(1)A C (2)如图所示 (3)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加速度 (4)越小越好 有关 (5)如果小球的初速度为0,其速度v ∝t ,那么它通过的位移x ∝t 2.因此,只要测量小球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小球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2018·高考全国卷Ⅰ)如图(a),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 cm ;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 kg 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 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 实验所用的游标卡尺最小分度为0.05 mm ,游标卡尺上游标第15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题图(b)所示的游标卡尺读数为3.7 cm +15×0.05 mm =3.7 cm +0.075 cm =3.775 cm.托盘中放有质量为m =0.100 kg 的砝码时,弹簧受到的拉力F =mg =0.100×9.8 N =0.980 N ,弹簧伸长量为x =3.775 cm -1.950 cm =1.825 cm ,根据胡克定律F =kx ,解得此弹簧的劲度系数k =F x=53.7 N/m. [答案] 3.775 53.7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之间关系的三点注意(1)实验中的外力是钩码的重力提供,要注意钩码的个数和弹簧秤的限度.(2)橡皮条、弹簧的弹力大小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满足胡克定律,实验的数据处理中一般选用图象法.(3)图上的连线不一定通过所有的数据点,应尽量使数据点合理地分布在线的两侧.2.(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B .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C .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D .用几根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2)若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①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图乙中,请作出F -L 图线. ②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 0=________ cm ,劲度系数k =________ N/m.(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某同学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 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 ,把L -L 0 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 ,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________.解析:(1)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否则弹簧会损坏,故A 正确.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要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使钩码的重力等于弹簧的弹力,要待钩码平衡时再读数,故B 正确.弹簧的长度不等于弹簧的伸长量,故C 错误.拉力与伸长量之比是劲度系数,由弹簧决定,同一弹簧的劲度系数是不变的,不同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一般不同,故D 错误.(2)①作出F -L 图线,如图所示.②弹簧处于原长时,弹力为零,故弹簧的原长L 0=5 cm ;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F =k (L -L 0),故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劲度系数k =ΔF ΔL = 2.00.15-0.05N/m =20 N/m. (3)当竖直悬挂时,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弹簧会有一段伸长量L 1,但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为0(F =0),结合弹簧弹力的特点可得,F =k (L -L 0-L 1)=k (L -L 0)-kL 1=kx -kL 1,其图象只可能是C 图.答案:(1)AB (2)①图见解析 ②5.0 20 (3)C(2018·高考天津卷)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所用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1)具体操作前,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关于实验操作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A.橡皮条应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B.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C.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D.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的拉力必须都小于只用一个测力计时的拉力(2)该小组的同学用同一套器材做了四次实验,白纸上留下的标注信息有结点位置O、力的标度、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及表示力的作用线的点,如下图所示.其中对于提高实验精度最有利的是________.[解析](1)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橡皮条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两分力的大小也不一定小于合力,A、D项错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每次实验需保证合力与分力作用效果相同,结点O必须在同一位置.但重复实验时,可以改变合力的大小,故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B项正确;使用测力计测力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方向,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C项正确.(2)为了减小画图时表示力的方向的误差,记录各个力的方向时,需要确定相对较远的两个点,然后连线确定力的方向,A项错误;根据纸张大小,选择合适的标度,使图尽量大,所以B项正确,C、D项错误.[答案](1)BC(2)B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中的两点说明(1)本实验中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具有等效替代关系,两次拉橡皮条时结点O完全重合,以保证力F1,F2的合力与F的作用效果相同.(2)实验过程中要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拉力方向.3.(2017 ·高考全国卷Ⅲ)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 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_N.(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 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①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②F 合的大小为________N ,F 合与拉力F 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若F 合与拉力F 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1)由测力计的读数规则可知,读数为4.0 N .(2)①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 ②由图可知F 合=4.0 N ,从F 合的顶点向x 轴和y 轴分别作垂线,顶点的横坐标对应长度为1 mm ,顶点的纵坐标长度为20 mm ,则可得出F 合与拉力F 的夹角的正切值为0.05.答案:(1)4.0 (2)①F 1、F 2和F 合如图所示②4.00.05热点题型四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 ,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A 、B 、C 、D 、E 、F 、G 这些点的间距如图中标示,其中每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打C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平衡好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根据小车的加速度a 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 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 -F 图线如图丙所示,此图线不通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某次利用上述已调整好的装置进行实验时,保持砝码盘中砝码个数不变,小车自身的质量保持不变(已知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质量),在小车上加一个砝码,并测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a ,调整小车上的砝码,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数据,以小车上砝码的质量m 为横坐标,相应加速度的倒数1a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如图丁所示的1a-m 关系图线,实验结果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如果图中纵轴上的截距为b ,图线的斜率为k ,则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解析] (1)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0 s ,s 1=9.50 cm 、s 2=11.00 cm 、s 3=12.55 cm 、s 4=14.00 cm 、s 5=15.50 cm 、s 6=17.05 cm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知打C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v C =s 2+s 32T ,代入数值得v C =1.18 m/s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s 4+s 5+s 6)-(s 1+s 2+s 3)9T 2,代入数值得a =1.50 m/s 2.(2)平衡摩擦力后,F =0时就产生了加速度,说明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3)当小车上无砝码时,小车加速度为a 0=1b,设小车的质量为M ,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F =Ma 0=M b ;图丁中图线的函数关系式满足1a=km +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M )a ,可解得M =b k ,F =1k.[答案] (1)1.18 1.50 (2)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3)1k b k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两点体会(1)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一般会要求根据数据画出图象,根据图象分析误差原因或根据图象斜率和截距等得出相关物理量.(2)在实验中如果发现一个量x 与另一个量y 成反比,那么,x 就应与1y成正比,可以将反比例函数的曲线转化为正比例函数的直线进行处理.4.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甲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 =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2)将n (依次取n =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 -n 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 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 ,绘制s -t 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3)对应于不同的n 的a 值见下表.n =2时的s -t 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乙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 -n 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5)利用a -n 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_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 =9.8 m ·s -2).(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A .a -n 图线不再是直线B .a -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C .a -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解析:(3)实验中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小车初速度为零,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s =12at 2,结合图乙得加速度a =0.39 m/s 2. (5)由(4)知,当物体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得加速度a 与n 成正比,即a -n 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a -n 图象的斜率k =0.196 m/s 2,平衡摩擦力后,下端所挂钩码的总重力提供小车的加速度,nm 0g =(M +Nm 0)a ,解得a =m 0g M +Nm 0n ,则k =m 0g M +Nm 0,可得M =0.45 kg.(6)若未平衡摩擦力,则下端所挂钩码的总重力与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小车的加速度,即nm 0g -μ[M +(N -n )m 0]g =(M +Nm 0)a ,解得a =(1+μ)m 0g M +Nm 0·n -μg ,可见图线截距不为零,其图线仍是直线,图线斜率相对平衡摩擦力时有所变大,B 、C 项正确.答案:(3)0.39(0.37~0.41均可)(4)a -n 图线如图(5)0.45(0.43~0.47均可) (6)BC(2017·高考北京卷)如图1所示,用质量为m 的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直流电源B.交流电源(2)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把长木板右端垫高B.改变小车的质量在不挂重物且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A.计时器不打点B.计时器打点(3)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将打下的第一个点标为O.在纸带上依次取A、B、C…若干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得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为x1、x2、x3…如图2所示.实验中,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从打O点到打B 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______________,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________.(4)以v2为纵坐标,W为横坐标,利用实验数据作出如图3所示的v2-W图象.由此图象可得v2随W变化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功与能的关系,动能的表达式中可能包含v2这个因子;分析实验结果的单位关系,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________________.(5)假设已经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图4中正确反映v2-W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解析](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源,故选B.(2)实验中,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时,应先不挂重物,把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在小车后面挂上纸带,接通电源,在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给小车一个初速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则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3)实验中,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F 大小为mg ,从打O 点到打B 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Fx 2=mgx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v B =x AC 2T =x 3-x 12T. (4)由题图3可知,v 2=kW ,斜率k =v 2W ,其单位为m 2·s -2·J -1.又1 J =1 N·m ,1 N =1 kg·m·s -2,故1 J =1 kg·m 2·s -2,故J -1=kg -1·m -2·s 2,因此斜率k =v 2W 的单位为1kg ,故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质量.(5)假设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对由小车和重物组成的系统,其动能增加量为ΔE k =(m +M )v 22,考虑到我们按重力做功W =mgx ,有ΔE k =(M +m )v 22=W ,即v 2=2M +m W ,故v 2-W 的图象斜率k =2M +m,保持不变,故选项A 正确. [答案] (1)B (2)A B (3)mgx 2x 3-x 12T (4)v 2=kW ,k =(4.5~5.0) m 2·s -2·J -1 质量 (5)A探究动能定理的三点说明(1)不是直接测量对小车做功,而是通过改变橡皮筋条数确定对小车做功W 、2W 、3W …(2)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横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平方为纵坐标,作出v 2-W 图线,分析这条直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5.(2019·青岛高三第二次联考)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1)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合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1,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 1……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如图2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 -v 图象如图3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 于v 的关系符合实际的图是________.解析:(1)小车的速度应从匀速运动部分取纸带,可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4 cm 0.02 s=2.00 m/s. (2)根据W =12m v 2,可得W 是关于v 的二次函数,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可知应选C. 答案:(1)2.00 (2)C(2019·临沂模拟)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 ,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五个点A 、B 、C 、D 、E ,测出A 点距起点O 的距离为s 0=19.00 cm ,点A 、C 间的距离为s 1=8.36 cm ,点C 、E 间的距离为s 2=9.88 cm ,g 取9.8 m/s 2,测得重物的质量为m =1 kg.(1)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_.A .图甲中两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B .实验前,手应提住纸带上端,使纸带竖直C .实验时,先放开纸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 .数据处理时,应选择纸带上距离较近的两点作为初、末位置(2)选取O 、C 两点为初、末位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是________J ,打下C 点时重物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根据纸带算出打下各点时重物的速度v ,量出下落距离s ,则以v 22为纵坐标、以s 为横坐标画出的图象应是下面的________.(4)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略大于增加的动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解析] (1)图甲中两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实验前手应提住纸带上端,并使纸带竖直,这是为了减小打点计时器与纸带之间的摩擦,选项A 、B 正确;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纸带,选项C 错误;数据处理时,应选择纸带上距离较远的两点作为初、末位置,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选项D 错误.(2)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为ΔE p =mg (s 0+s 1)=2.68 J ,由于重物下落时做匀变速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任意时间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知,打下C 点时重物的速度为v C =s 1+s 24T=2.28 m/s. (3)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可以得出mgs =12m v 2,即gs =12v 2,所以v 22-s 图线应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选项C 正确.(4)在实验过程中,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阻力、空气阻力是存在的,克服阻力做功损失了部分机械能,因此实验中重物减小的重力势能总是略大于增加的动能.[答案] (1)AB (2)2.68 2.28 (3)C (4)重物受到空气阻力(或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存在阻力)验证机械能守恒的三种方法(1)利用起始点和第n 点计算,代入gh n 和12v 2n ,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gh n =12v 2n ,则说明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正确的.(2)任取两点A 、B 测出h AB ,算出gh AB 和(12v 2B -12v 2A)的值,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gh AB =12v 2B -12v 2A ,则说明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正确的. (3)图象法,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 ,并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v 2,然后以12v 2 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12v 2-h 图线.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 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6.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0 Hz 、30 Hz 和40 Hz.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 ,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他题给条件进行推算.(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f 和图(b)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打出C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2)已测得s 1=8.89 cm ,s 2=9.50 cm ,s 3=10.10 cm ;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 2,实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由此推算出f 为________Hz.解析:(1)利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打点计时器打出B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v B =s 1+s 22T =(s 1+s 2)f 2;打出C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v C =s 2+s 32T =(s 2+s 3)f 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C -v B T=(v C -v B )f =(s 3-s 1)f 22. (2)根据题述,重物下落受到的阻力为0.01m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0.01mg =ma ,解得a =0.99g .由(s 3-s 1)f 22=0.99g ,解得f =40 Hz. 答案:(1)(s 1+s 2)f 2 (s 2+s 3)f 2 (s 3-s 1)f 22(2)40 热点题型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卷:力学基础实验与创新实验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卷:力学基础实验与创新实验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卷----力学基础实验与创新实验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G 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f =50 Hz 的交流电源.(1)打下E 点时纸带的速度v E =________(用给定字母表示);(2)若测得d 6=65.00 cm ,d 3=19.00 cm ,物体的加速度a =________ m/s 2;(3)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f >50 Hz ,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和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d 5-d 3)f10(2)3.00 (3)偏小【解析】:(1)由于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T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 E =d 5-d 310T =(d 5-d 3)f 10.(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 =aT 2可得a =x DG -x AD (3×5T )2=(d 6-d 3)-d 3(3×0.1 s )2=3.00 m/s 2. (3)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f >50 Hz ,则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Δx =aT 2得,测量的加速度值和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偏小.2、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L 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L 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

(2)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

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L 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用L 、L 1和g 表示)。

高中物理第二轮复习目录

高中物理第二轮复习目录
二轮专题复习 物理 全国版
1
目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 专题提升
专题一 力与物体的运动 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 第2讲 力和直线运动 第3讲 力与曲线运动
2
目录
CONTENTS
专题二 动量与能量 第1讲 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 第2讲 动量和能量观点的应用
3
目录
CONTENTS
专题三 电场与磁场 第1讲 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 第2讲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7
目录
CONTENTS
第二部分 应考技巧指导
一、高考物理中常用的“八大”解题方法 二、高考必须记牢的“六个”物理模型
8
4
目录
CONTENTS
专题四 电路和电磁感应 第1讲 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第2讲 电磁感应规律及其应用
专题五 近代物理初步题六 物理实验及创新实验 第1讲 力学实验 第2讲 电学实验
6
目录
CONTENTS
专题七 选考模块 第1讲 选修3-3 分子动理论 固体、液体和气体 热力 学定律 第2讲 选修3-4 振动与波动 光的折射和反射 电磁波 相对论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突破 专题九 实验技能与创新(1)力学实验与创新课件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突破 专题九 实验技能与创新(1)力学实验与创新课件
2 a=0.39m/s2.
【答案】0.39
难点突破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
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 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解析】根据描点法可得如图所示图线.
【答案】见解析图
难点突破
(5)利用a-n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_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 力加速度取g=9.8 m·s-2).
难点突破
典例精析 【例1】如图甲为某同学用力传感器去探究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的实 验情景.用力传感器竖直向下拉上端固定于铁架台的轻质弹簧,读出不同拉力下 的标尺刻度x及拉力大小F(从电脑中直接读出).所得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难点突破
拉力大小 F/N
标尺刻度 x/cm
0.45 0.69 0.93 57.02 58.01 59.00
∠EOD若太大,导致其合力较小,增大了误差,故∠EOD不宜过大,故b正 确;
只要便于记录通过滑轮的力的方向即可,两滑轮的轴心不必处于同一条水平 线上,故c正确;
该题应用了物体的平衡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不需要每次实验都使细 线的结点O处于同一位置,故d错误.
【答案】bc
难点突破
(2)每次实验结束后,需要记录的项目有N1、N2、N3的数值和____________. 【解析】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必须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即 标记结点O的位置,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图示,因 此从力的三要素角度出发,要记录钩码的个数和记录OC、OD和OE三段细线的方向. 【答案】 OC、OD、OE 三段细线的方向
难点突破
(1)位移传感器(B)属于_______.(填“发射器”或“接收器”) 【解析】位移传感器(B)属于发射器. 【答案】发射器 (2)甲组实验把重物的重力作为拉力F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该实验中实际是:mg=(M+m)a,要满足mg=Ma,应该使重 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重物的质量. 【答案】 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重物的质量 (3)图中符合甲组同学作出的实验图象的是______; 符合乙组同学作出的实验图象的是________.

2020版江苏省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专题七 1 第1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

2020版江苏省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专题七 1 第1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

(建议用时:60分钟)1.(2017·高考江苏卷)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的质量为M =200.0 g ,钩码的质量为m =10.0 g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 的交流电.(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选择某一点为O ,依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Δx ,记录在纸带上.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 ,其中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 1=________ m/s.(3)将钩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取g =9.80 m/s 2,利用W =mg Δx 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利用E k =12M v 2算出小车动能,并求出动能的变化量ΔE k .计算结果见下表.k(4)实验结果表明,ΔE k 总是略小于W .某同学猜想是由于小车所受拉力小于钩码重力造成的.用题中小车和钩码质量的数据可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F =________N.详细分析:(1)挂钩码前,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表明此时已消除了摩擦力的影响.(2)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 1=(2.06+2.50)×10-20.2m/s =0.228 m/s.(3)根据题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作图.(4)由于W =mg Δx ,ΔE k =F Δx ,则有F =ΔE k W mg =4.24-2.004.50-2.14×0.01×9.8 N ≈0.093 N. 答案:(1)小车做匀速运动 (2)0.228 (3)如图 (4)0.0932.在做“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G 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f =50 Hz 的交流电源.(1)打下E 点时纸带的速度v E =________(用给定字母表示);(2)若测得d 6=65.00 cm ,d 3=19.00 cm ,物体的加速度a =________ m/s 2;(3)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f >50 Hz ,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和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详细分析:(1)由于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T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 E =d 5-d 310T =(d 5-d 3)f 10.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 =aT 2 可得a =x DG -x AD(3×5T )2=(d 6-d 3)-d 3(3×0.1 s )2=3.00 m/s 2. (3)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f >50 Hz ,则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Δx =aT 2 得,测量的加速度值和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偏小.答案:(1)(d 5-d 3)f 10(2)3.00 (3)偏小 3.(2019·宿迁二模)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一定时,验证小车加速度a 与合力F 的关系.(1)除了电火花计时器、小车、砝码、砝码盘、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 .220 V 、50 Hz 的交流电源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 .刻度尺D .秒表E .天平(附砝码)(2)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A .调整长木板上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B .在调整长木板的倾斜度平衡摩擦力时,应当将砝码和砝码盘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C .在调整长木板的倾斜度平衡摩擦力时,应当将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连在小车上(3)某同学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由此得到小车加速度的大小a =________ m/s 2.(4)在本实验中认为细线的拉力F 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mg ,由此造成的误差是________(选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设拉力的真实值为F 真,小车的质量为M ,为了使mg -F 真F 真<5%,应当满足的条件是m M <________. 详细分析:(1)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处理纸带时要用刻度尺测出计数点间的距离,还要用到天平测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故选A 、C 、E.(2)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能挂盘;要保证细线和纸带与木板平行,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若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纸带上的点间距是均匀的,即说明平衡了摩擦力,故选A 、C.(3)由图知AC =6.40 cm ,CE =8.80 cm ,CE -AC =a (2T )2,得a =CE -AC 4T 2=15 m/s 2. (4)小车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砝码和砝码盘也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细线的拉力F 一定小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mg ,此误差不可避免,为系统误差;小车与砝码和砝码盘都在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砝码和砝码盘有mg —F 真=ma ,对小车有F 真=Ma ,代入mg-F真F真<5%,得mM<5%.答案:(1)ACE(2)AC(3)15(4)系统误差5%4.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乙中的示数为________N.(2)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是________.(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下同)A.细线应尽可能长一些B.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C.细线AO与BO之间的夹角应尽可能大于90°D.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方向,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图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B.图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C.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D.本实验将细绳都换成橡皮条,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详细分析:(1)弹簧测力计每1 N被分成10格,每一小格为0.1 N,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80 N;(2)细线应尽可能长一些,能更加准确的记录力的方向;实验通过作出弹簧的弹力和重物的重力这三个力的图示,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重物的重力必须要知道;细线AO与BO之间的夹角适当大一点,不一定必须大于90°;只要验证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重物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上即可,每次只需保证O点保持静止即可,没必要每次都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在本实验中,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而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出的力F是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本实验将细绳都换成橡皮条,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答案:(1)3.80(3.79~3.81)(2)CD(3)BCD(4)B5.(2019·苏州模拟)某同学利用图甲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得到了如下表的数据:((1)设一条橡皮筋拉长到固定长度所做的功为W0,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橡皮筋所做的功W与小车速度v关系的图象.(2)由图象大致可判断出W与v的关系可能是________.详细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橡皮筋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有关,并且做功越多,小车获得的速度越大.据描点法可知,W与v的图线为抛物线,如图所示.(2)由图象大致可判断出W与v的关系可能是W∝v2.答案:(1)见解+析图(2)W∝v26.(2019·南通模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1)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________.A.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B.速度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C.速度变化量与高度变化量(2)除带夹子的重物、纸带、铁架台(含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________.A.交流电源B.刻度尺C.天平(含砝码)(3)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 A、h B、h 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设重物的质量为m.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ΔE p=____________,动能变化量ΔE k=________.(4)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________.A.利用公式v=gt计算重物速度B.利用公式v=2gh计算重物速度C.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D.没有采用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5)某同学想用下述方法研究机械能是否守恒,在纸带上选取多个计数点,测量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h,计算对应计数点的重物速度v,描绘v2-h图象,并做如下判断:若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请你分析论证该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详细分析:(1)重物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故该实验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在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A项正确.(2)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故要选A ,需要测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还需要刻度尺,选B ,根据mgh =12m v 2-0可将等式两边的质量抵消,不需要天平,不需用C. (3)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为ΔE p =-mgh B ,动能的变化量ΔE k =12m v 2B =12m ⎝ ⎛⎭⎪⎫h C -h A 2T 2. (4)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是因为重物下落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C 正确.(5)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在重物下落h 的过程中,若阻力f 恒定,根据mgh -fh =12m v 2-0,则v 2=2⎝⎛⎭⎫g -f m h 可知,v 2-h 图象就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要想通过v 2-h 图象的方法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还必须看图象的斜率是否接近2g .答案:(1)A (2)AB (3)-mgh B 12m ⎝⎛⎭⎫h C -h A 2T 2(4)C (5)不正确,理由见解+析 7.(2019·常州模拟)如图所示为“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为:A .在地面上依次铺白纸和复写纸.B .确定重锤对应点O .C .不放球2,让球1从斜槽滑下,确定它落地点位置P .D .把球2放在立柱上,让球1从斜槽滑下,与球2正碰后,确定球1和球2落地点位置M 和N .E .用刻度尺测量OM 、OP 、ON 的长度.F .看m 1OM +m 2ON 与m 1OP 是否相等,以验证动量守恒.上述步骤有几步不完善或有错误,请指出并写出相应的正确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分析:为使小球离开轨道时的初速度相等,每次释放小球时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故步骤D 不完善;两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它们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 相等,若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有m 1v 1=m 1v ′1+m 2v ′2,两边同乘以t 得m 1v 1t =m 1v ′1t +m 2v ′2t ,即为m 1OP =m 1OM +m 2(ON -d ),故步骤F 错误.答案:D 不完善,小球1应从斜槽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F 错误,应验证m 1OP =m 1OM +m 2(ON -d )8.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 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 ,长木板下垫着薄木片以平衡摩擦力.(1)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已标在图上).A 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 ”“BC ”“CD ”或“DE ”).(2)已测得小车A 的质量m 1=0.4 kg ,小车B 的质量为m 2=0.2 kg ,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 ·m/s ,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 ·m/s.详细分析:(1)从纸带上打点的情况看,BC 段既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又表示小车有较大速度,因此BC 段能较准确地描述小车A 在碰撞前的运动情况,应选用BC 段计算小车A 碰前的速度.从CD 段打点的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稳定,而在DE 段内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用DE 段计算A 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2)小车A 的碰撞前的速度v 0=BC 5T =10.50×10-25×0.02m/s =1.050 m/s , 小车A 在碰撞前的动量p 0=m 1v 0=0.4×1.050 kg ·m/s =0.420 kg ·m/s.碰撞后A 、B 的共同速度v =DE 5T =6.95×10-25×0.02m/s =0.695 m/s , 碰撞后A 、B 的总动量p =(m 1+m 2)v =(0.2+0.4)×0.695 kg ·m/s =0.417 kg ·m/s.答案:(1)BC DE (2)0.420 0.417。

2020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一讲 力与物体平衡

2020版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一讲 力与物体平衡
102+402 N=10 17 N,物体 A 对斜面体 B 的作用力增加(10 17 -40)N,选项 B 错误。把物体 A 和斜面体 B 看作整体,分析受力, 由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斜面体 B 的支持力不变,摩擦力增加 10 N, 选项 C、D 正确。 答案:CD
3.(2018·海安县实验中学模拟)如图所示,放置
考点三 动态平衡问题
动态平衡问题是高考的重点。物体在缓慢移动过程中均 处于平衡状态,但物体所受的某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 化,使结果出现一些不确定性,这是此类问题常失分的主要 原因。针对此类问题,只要按照以下思维流程,准确分析各 力特点,合理选取解题方法,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一)分门别类选方法——针对破解动态平衡问题
A. 3mg
B.mg
3 C. 2 mg
1 D.2mg
()
[思维流程] [答案] B
题点全练
1.(2018·扬州模拟)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 内,用甲、乙两个弹簧秤通过细线拉着 一个钩码,使之处于静止状态。若保持 甲弹簧秤拉力的方向不变,缓慢地调节 乙弹簧秤,使两细线之间的夹角增大一些,则 A.两拉力的合力可能增大 B.甲弹簧秤的示数一定增大 C.甲弹簧秤的示数可能减小 D.乙弹簧秤的示数一定增大
(三)掌握摩擦力的三类“突变”
类型一 “静—静”突变
静摩擦力为被动力,当物体的受力情况发生变化时, 其运动趋势方向可能发生突变,静摩擦力的方向也随之发 生突变,而突变的时刻往往发生在静摩擦力为零的时刻。
[例1]兴趣课堂上,某同学将完全相同的
甲、乙两个条形磁铁水平放在粗糙的水平木
板上(N 极正对),如图所示,并缓慢抬高木
=10 m/s2,则
()
A.物体 A 受到斜面体 B 的摩擦力增加 8 N

2020版江苏省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七 2 第2讲 电学实验与创新

2020版江苏省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七 2 第2讲 电学实验与创新

第2讲 电学实验与创新本部分在高考试题中每年都出现,实验原理、仪器的选择、电路的分析是高考的重点. 在备考过程中要:(1)掌握基本仪器的原理和使用;(2)掌握基本的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思想,如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及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3)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如图象法、平均值法等.涉及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故障分析、实物图的连接是实验命题的重点.热点题型一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2019·高考全国卷Ⅰ)某同学要将一量程为250 μA 的微安表改装为量程为20 mA 的电流表.该同学测得微安表内阻为1 200 Ω,经计算后将一阻值为R 的电阻与该微安表连接,进行改装.然后利用一标准毫安表,根据图(a)所示电路对改装后的电表进行检测(虚线框内是改装后的电表).(1)根据图(a)和题给条件,将图(b)中的实物连线.(2)当标准毫安表的示数为16.0 mA 时,微安表的指针位置如图(c)所示.由此可以推测出所改装的电表量程不是预期值,而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18 mAB .21 mAC .25 mAD .28 mA(3)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大于1 200 ΩB .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小于1 200 ΩC .R 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小D .R 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大(4)要达到预期目的,无论测得的内阻值是否正确,都不必重新测量,只需要将阻值为R 的电阻换为一个阻值为kR 的电阻即可,其中k =________.[详细分析] (1)量程为250 μA 的微安表改装成量程为20 mA 的电流表,量程扩大了80倍,需要将定值电阻与微安表并联,然后根据题图(a)的原理图连线.(2)当标准毫安表示数为16.0 mA 时,对应的微安表读数为160 μA ,说明量程扩大了100倍,因此所改装的电表量程是25 mA ,选项C 正确.(3)当标准毫安表示数为16.0 mA 时,对应的微安表读数应为200 μA ,而实际测量时微安表读数为160 μA ,实际测量时微安表读数偏小,若R 值计算无误,而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则说明微安表实际内阻大于1 200 Ω,选项A 正确,B 错误;若微安表内阻测量无误,而R 值计算错误,则并联接入的电阻的阻值偏小,R 的分流较大,导致微安表中电流较小,选项C 正确,D 错误.(4)预期目的是将量程为250 μA 的微安表改装成量程为20 mA 的电流表,量程扩大80倍,根据并联电路规律有I g R g =79I g kR ;当标准毫安表示数为16.0 mA 时,对应的微安表读数为160μA ,量程扩大了100倍,根据并联电路规律有I g R g =99I g R ;联立解得k =9979. [答案] (1)连线如图所示 (2)C (3)AC (4)9979多用电表测电阻的“五步”“一注意”(1)多用电表测电阻的五步骤①选倍率:一般要选择比被测电阻的估计值低一个数量级的倍率,如估计值为200 Ω,就应该选“×10”的倍率.②进行欧姆调零.③将红、黑表笔接被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④读出指针示数乘以倍率,得测量值.⑤测量结束后,将选择开关扳到“OFF”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2)多用电表测电阻的注意点:用欧姆挡测电阻时,如果指针偏转角度太小(即指针所指的欧姆刻度值太大),应该适当增大倍率重新调零后再测量;如果指针偏转角度太大(即指针所指的欧姆刻度值太小),应该适当减小倍率重新调零后再测量.1.(2019·高考全国卷Ⅲ)某同学欲将内阻为98.5 Ω、量程为100 μA的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并进行刻度和校准,要求改装后欧姆表的15 kΩ刻度正好对应电流表表盘的50 μA刻度.可选用的器材还有:定值电阻R0(阻值14 k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 50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00 Ω),电阻箱(0~99 999.9 Ω),干电池(E=1.5 V,r=1.5 Ω),红、黑表笔和导线若干.(1)欧姆表设计将图(a)中的实物连线组成欧姆表.欧姆表改装好后,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应为________Ω;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填“R 1”或“R 2”).(2)刻度欧姆表表盘通过计算,对整个表盘进行电阻刻度,如图(b)所示.表盘上a 、b 处的电流刻度分别为25和75,则a 、b 处的电阻刻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3)校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欧姆表指针指向________k Ω处;将红、黑表笔与电阻箱连接,记录多组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及欧姆表上对应的测量值,完成校准数据测量.若校准某刻度时,电阻箱旋钮位置如图(c)所示,则电阻箱接入的阻值为________Ω.详细分析:(1)由题知当两表笔间接入15 k Ω的电阻时,电流表示数为50 μA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 g 2=E R g +r +R x +R 0+R,代入数据解得R =900 Ω,所以滑动变阻器选择R 1. (2)欧姆表的内阻R ′g =R g +r +R 0+R =15 k Ω,当电流为25 μA 时有I g 4=E R ′g +R ′x ⇒R ′x =3R x =45 k Ω;当电流为75 μA 时有3I g 4=E R ′g +R ″x ⇒R ″x =13R x =5 k Ω.(3)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欧姆表指针指向0处.题图(c)中电阻箱读数为35 000.0 Ω.答案:(1)如图所示 900 R 1 (2)45 5(3)0 35 000.0热点题型二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2017·高考全国卷Ⅰ)某同学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使用的器材有:小灯泡L(额定电压3.8 V ,额定电流0.32 A);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3 k Ω);电流表A(量程0.5 A ,内阻0.5 Ω);固定电阻R 0(阻值1 000 Ω);滑动变阻器R (阻值0~9.0 Ω);电源E (电动势5 V ,内阻不计);开关S ;导线若干.(1)实验要求能够实现在0~3.8 V 的范围内对小灯泡的电压进行测量,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2)泡的电阻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灯丝的电阻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用另一电源E 0(电动势4 V ,内阻1.00 Ω)和题给器材连接成图(b)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R 的阻值,可以改变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闭合开关S ,在R 的变化范围内,小灯泡的最小功率为________W,最大功率为________W.(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详细分析](1)要实现在0~3.8 V的范围内对小灯泡的电压进行测量,则滑动变阻器需要设计成分压接法;电压表V应与固定电阻R0串联,将量程改为4 V.由于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约为12 Ω,所以需将电流表外接.(2)由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可知,随着电流的增加小灯泡的电阻增大.根据电阻定律可知,灯丝的电阻率增大.(3)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为9.0 Ω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最小,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最小,把滑动变阻器视为等效电源内阻的一部分,在题图(a)中画出等效电源E′0(电动势4 V,内阻1.00 Ω+9.0 Ω=10 Ω)的伏安特性曲线,函数表达式为U=4-10I(V),图线如图中Ⅰ所示,故小灯泡的最小功率为P min=U1I1=1.75×0.225 W≈0.39 W.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小为零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最大,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最大,在题图(a)中画出电源E0(电动势4 V,内阻1.00 Ω)的伏安特性曲线,函数表达式为U=4-I(V),图线如图中Ⅱ所示,故小灯泡的最大功率为P max=U2I2=3.68×0.318 W≈1.17 W.[答案](1)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2)增大增大(3)0.39 1.17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电路的连接方式(1)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因为小灯泡(3.8 V,0.3 A)的电阻很小,与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串联时,电流表的分压影响很大.(2)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目的是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能从0开始连续变化. 2.(2019·高考全国卷Ⅱ)某小组利用图(a)所示的电路,研究硅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的正向电压U 与温度t 的关系,图中V 1和V 2为理想电压表;R 为滑动变阻器,R 0为定值电阻(阻值100 Ω);S 为开关,E 为电源.实验中二极管置于控温炉内,控温炉内的温度t 由温度计(图中未画出)测出.图(b)是该小组在恒定电流为50.0 μA 时得到的某硅二极管U -t 关系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保证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为50.0 μA ,应调节滑动变阻器R ,使电压表V 1的示数为U 1=________mV ;根据图(b)可知,当控温炉内的温度t 升高时,硅二极管正向电阻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电压表V 1示数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此时应将R 的滑片向________(填“A ”或“B ”)端移动,以使V 1示数仍为U 1.(2)由图(b)可以看出U 与t 成线性关系.硅二极管可以作为测温传感器,该硅二极管的测温灵敏度为|ΔU Δt|=________×10-3 V/℃(保留2位有效数字).详细分析:(1)实验中硅二极管与定值电阻R 0串联,由欧姆定律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U 1=IR 0 =50.0 μA ×100 Ω=5.00 mV ;由图(b)可知,当控温炉内温度升高时,硅二极管两端电压减小,又图(b)对应的电流恒为50.0 μA ,可知硅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变小,由“串反”规律可知,定值电阻R 0两端电压增大,即电压表V 1示数增大,应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以减小电路中的电流,从而使电压表V 1示数保持不变,故应将R 的滑片向B 端移动.(2)由图(b)可知⎪⎪⎪⎪⎪⎪ΔU Δt =0.44-0.3080-30 V/℃=2.8×10-3 V/℃. 答案:(1)5.00 变小 增大 B (2)2.8热点题型四 决定导线的因素(2019·高考江苏卷)某同学测量一段长度已知的电阻丝的电阻率.实验操作如下:(1)螺旋测微器如图1所示.在测量电阻丝直径时,先将电阻丝轻轻地夹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再旋动______(选填“A ”“B ”或“C ”),直到听见“喀喀”的声音,以保证压力适当,同时防止螺旋测微器的损坏.(2)选择电阻丝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电阻丝的直径.(3)图2甲中R x 为待测电阻丝.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滑动变阻器接入图2乙实物电路中的正确位置.图2 (4)为测量R x ,利用图2甲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5组电压U 1和电流I 1的值,作出的U 1-I 1关系图象如图3所示.接着,将电压表改接在a 、b 两端,测得5组电压U 2和电流I 2的值,数据见下表:22(5)由此,可求得电阻丝的R x =______Ω.根据电阻定律可得到电阻丝的电阻率.[详细分析] (1)A 起固定作用,便于读数;B 为粗调,调节B 使电阻丝与测微螺杆、测砧刚好接触;然后调节C ,C 起微调作用.(2)电阻丝电阻R =ρL S,测量一段电阻丝的电阻,S 为这段电阻丝的横截面积,而不是某位置处的横截面积,故应在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电阻丝的直径以减小误差.(4)把U 2和I 2的数据在方格纸中描点连线,如答案图2所示.(5)结合题图3中图线的斜率可知R 0+R x +R A =49.0 Ω,R 0+R A =25.5 Ω,解得R x =23.5 Ω.[答案] (1)C (2)不同 (3)如图1所示 (4)如图2所示 (5)23.5(23.0~24.0都算对)测金属丝电阻率的三点说明(1)在求R x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①用R x=UI②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2)电流表外接法: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阻值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3)电流控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温度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3.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6 Ω,先用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以及金属丝的直径d,接着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金属丝的电流I,计算出它的电阻,再根据电阻公式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的金属丝外,还有如下供选择的实验器材: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为4.5 V,内阻很小;电流表A1:量程0~0.6 A,内阻为0.125 Ω;电流表A2:量程0~3 A,内阻为0.025 Ω;电压表V1:量程0~3 V,内阻为3 kΩ;电压表V2:量程0~15 V,内阻为15 k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2 A;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 A;开关,导线若干.要求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1)在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________,应该选用的电压表是________,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填器材符号).(2)根据所选的器材,在如图所示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3)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用字母表示).详细分析:(1)电源电动势约为4.5 V ,被测金属丝电阻约为6 Ω,干路中的最大电流约为0.75 A ,故电流表选A 1,电压表选V 1,滑动变阻器R 1 的最大允许电流0.2 A 太小,影响测量的范围,所以滑动变阻器选R 2.(2)待测金属丝电阻较小,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要求能测得多组数据,故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3)由R =U I 及R =ρl S ,又S =π⎝⎛⎭⎫d 22=πd 24,得ρ=RS l =U I ·πd 24l =U πd 24Il. 答案:(1)A 1 V 1 R 2 (2)见解+析图 (3)U πd 24Il热点题型四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018·高考江苏卷)一同学测量某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如图甲所示是该同学正准备接入最后一根导线(图中虚线所示)时的实验电路.请指出图中在器材操作上存在的两个不妥之处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实验测得的电阻箱阻值R 和电流表示数I ,以及计算的1I数据见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R -1I关系图象.由图象可计算出该干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V ;内阻为________Ω.(3)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测量结果,在测出上述数据后,该同学将一只量程为100 mV 的电压表并联在电流表的两端.调节电阻箱,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33 A 时,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干电池的电动势应为________V ;内阻应为________Ω.[详细分析] (1)在连接电路前,首先要断开开关,电路中串联的电阻箱或滑动变阻器阻值要调节到最大,所以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①开关未断开;②电阻箱阻值为零.(2)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先在坐标图中画出数据点,然后用直尺过尽可能多的点画出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对图甲,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 =I (R +r ),变化成R =E ·1I -r ,对照作出的R -1I 图象,可知R -1I图象的斜率等于电池的电动势,可得E =1.4 V ;R -1I图象在纵轴的截距的绝对值等于电池的内阻,可得r =1.2 Ω. (3)根据电压表的读数规则,图丙中电压表读数U =66 mV ,由题述知I =0.33 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流表内阻R A =U I=0.2 Ω.对图甲,考虑到电流表内阻,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 =I (R +r +R A ),变化成R =E ·1I -(r +R A ),对照作出的R -1I 图象,可知R -1I图象的斜率等于电池的电动势,可得E =1.4 V ;R -1I图象在纵轴的截距的绝对值等于电池的内阻与电流表内阻之和,可得电池的内阻为1.0 Ω.[答案] (1)①开关未断开 ②电阻箱阻值为零 (2)如图所示 1.4(1.30~1.44都算对)1.2(1.0~1.4都算对) (3)1.4[结果与(2)问第一个空格一致] 1.0[结果比(2)问第二个空格小0.2]用实验数据求E 、r 的处理方法(1)列方程求解:由U =E -Ir 得⎩⎪⎨⎪⎧U 1=E -I 1rU 2=E -I 2r,解得E 、r . (2)用作图法处理数据,如图所示.①图线与纵轴交点为E ;②图线与横轴交点为I 短=E r; ③图线的斜率表示r =|ΔU ΔI |.4.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现备有下列器材:A .被测干电池一节B .电流表1:量程0~0.6 A ,内阻r =0.3 ΩC .电流表2:量程0~0.6 A ,内阻约为0.1 ΩD .电压表1:量程0~3 V ,内阻未知E .电压表2:量程0~15 V ,内阻未知F .滑动变阻器1:0~10 Ω,2 AG .滑动变阻器2:0~100 Ω,1 AH .开关、导线若干伏安法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的影响,测量结果存在系统误差,在现有器材的条件下,要尽可能准确地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在上述器材中请选择适当的器材(填写器材前的字母):电流表选择__________,电压表选择_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择________.(2)实验电路图应选择下图中的__________(填“甲”或“乙”).(3)根据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U -I 图象,则在修正了实验系统误差后,干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____V ,内电阻r =__________Ω.详细分析:(1)因为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伏左右,故电压表选择D ;通过电源的电流不超过0.6 A ,因B 电流表的内阻已知,故电流表选择B ,滑动变阻器选择F.(2)因电流表内阻已知,故实验电路图应选择图中的甲.(3)电池的电动势E =1.5 V ,内电阻r =ΔU ΔI-R A =⎝ ⎛⎭⎪⎫1.5-1.00.5-0.3 Ω=0.7 Ω. 答案:(1)B D F (2)甲 (3)1.5 0.7热点题型五 创新实验(2018·高考全国卷Ⅰ)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探究在25~80 ℃范围内某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所用器材有:置于温控室(图中虚线区域)中的热敏电阻R T ,其标称值(25 ℃时的阻值)为900.0 Ω;电源E (6 V ,内阻可忽略);电压表V(量程150 mV);定值电阻R 0(阻值20.0 Ω),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为1 000 Ω);电阻箱R 2(阻值范围0~999.9 Ω);单刀开关S 1,单刀双掷开关S 2.实验时,先按图(a)连接好电路,再将温控室的温度t 升至80.0 ℃.将S 2与1端接通,闭合S 1,调节R 1的滑片位置,使电压表读数为某一值U 0;保持R 1的滑片位置不变,将R 2置于最大值,将S 2与2端接通,调节R 2,使电压表读数仍为U 0;断开S 1,记下此时R 2的读数.逐步降低温控室的温度t ,得到相应温度下R 2的阻值,直至温度降到25.0 ℃.实验得到的R 2-t 数据见下表.(1)在闭合S 1前,图(a)中R 1的滑片应移动到________(填“a ”或“b ”)端;(2)在图(b)的坐标纸上补齐数据表中所给数据点,并做出R 2-t 曲线;图(a)图(b)图(c)(3)由图(b)可得到R T在25~80 ℃范围内的温度特性.当t=44.0 ℃时,可得R T=________Ω;(4)将R T握于手心,手心温度下R2的相应读数如图(c)所示,该读数为________Ω,则手心温度为________℃.[详细分析](1)题图(a)的电路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在闭合S1前,R1应该调节到接入电路部分的阻值最大,使电路中电流最小,即题图(a)中R1的滑片应移到b端.(2)将t=60 ℃和t=70 ℃对应的两组数据画在坐标图上,然后用平滑曲线过尽可能多的数据点画出R2-t曲线.(3)根据题述实验过程可知,测量的R2的数据等于对应的热敏电阻R T的阻值.由画出的R2-t曲线可知,当t=44.0 ℃时,对应的R T=450 Ω.(4)由画出的R2-t曲线可知,当R T=620.0 Ω时,手心温度t=33.0 ℃.[答案](1)b(2)如图(3)450(4)620.033.05. (2019·扬州模拟)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先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实验过程中操作规范,测量准确,得到一系列数据,如图乙中的散点.该实验小组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丙所示,将小灯泡L的玻璃罩敲碎,灯丝保存完好,仍然置于灯座上,取一个大小合适的玻璃杯,将灯座倒扣在杯沿上,在玻璃杯里慢慢加水,使得突出的灯丝刚好完全没入水中,电路的其余部分均不接触水,再将该灯座依然接入图甲中小灯泡L处,这样接通电路以后,灯丝不至于热到发光,温度可以基本控制在25 ℃.实验过程中操作规范,测量准确,得到一组数据,如图丁中的一组散点.已知水的电阻远大于灯丝的电阻.(1)请在图乙上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K1;曲线K1表明,随着电压升高,小灯泡的电阻________(填“越来越小”“基本不变”或“越来越大”).(2)请在图丁上描绘小灯泡灯丝的伏安特性曲线K2;曲线K2表明,随着电压升高,水中灯丝电阻________(填“越来越小”“基本不变”或“越来越大”).(3)对比两次实验表明,在同样的电压值下,曲线K1的电流值基本都远远小于曲线K2的电流值,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细分析:(1)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相连,如图1所示;图I-U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由图1可知,随着电压升高,电阻越来越大.(2)同理作出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电阻基本保持不变.(3)由两I-U图象可知,在同样的电压下,曲线K1的电流值基本都远小于曲线K2的电流值,即曲线K1的电阻值明显大于曲线K2对应的电阻值,原因是描绘曲线K2时灯丝保持恒温,而描绘曲线K1时灯丝的温度高于描绘曲线K2时灯丝的温度,而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答案:(1)如解+析图1所示越来越大(2)如解+析图2所示基本不变(3)描绘曲线K2时灯丝保持恒温,而描绘曲线K1时灯丝的温度发生变化,且一直高于描绘曲线K2时灯丝的温度(建议用时:60分钟)1.(2018·高考全国卷Ⅱ)某同学组装一个多用电表.可选用的器材有:微安表头(量程100 μA,内阻900 Ω);电阻箱R1(阻值范围0~999.9 Ω);电阻箱R2(阻值范围0~99 999.9 Ω);导线若干.要求利用所给器材先组装一个量程为1 mA的直流电流表,在此基础上再将它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直流电压表.组装好的多用电表有电流1 mA和电压3 V两挡.回答下列问题:(1)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并标出R1和R2,其中*为公共接线柱,a和b分别是电流挡和电压挡的接线柱.(2)电阻箱的阻值应取R1=________ Ω,R2=________ Ω.(保留到个位)详细分析:(1)微安表头改装成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小电阻,电流表改装成一个电压表需要串联一个大电阻,所以并联的电阻箱应为R 1,串联的电阻箱应为R 2,电路如答案图所示.(2)微安表头改装成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小电阻R 1=I g r g I -I g=100 Ω,电流表改装成一个电压表应串联一个大电阻R 2=U -I g r g I=2 910 Ω. 答案:(1)如图所示 (2)100 2 9102.(2019·徐州模拟)为了精确测量一电阻的阻值R x ,现有以下器材:蓄电池组E ,电流表A ,电压表V ,滑动变阻器R ,电阻箱R P ,开关S 1、S 2,导线若干.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a .闭合S 1,断开S 2,调节R 和R P ,使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适当,记下两表示数分别为I 1、U 1;b .保持S 1 闭合、R P 阻值不变,闭合S 2,记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分别为I 2、U 2.(1)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如图乙所示的实物连成电路.(2)被测电阻的阻值R x =________(用两电表的示数表示).(3)由于电流表、电压表都不是理想电表,则被测电阻的阻值R x 的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详细分析:(1)如图所示.(2)由题意易知R P =U 1I 1,又R P 、R x 并联的阻值为R 并=U 2I 2,又1R P +1R x =1R 并,联立解得R x =U 1U 2U 1I 2-U 2I 1. (3)若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不是理想电表,则在分析时应考虑电压表的内阻,即在第(2)问的分析中U 1I 1表示的就是R P 和R V 并联时的总电阻,结合后面的分析可知此时R x 的测量值仍等于真实值.答案:(1)见解+析图 (2)U 1U 2U 1I 2-U 2I 1(3)等于 3.(2017·高考全国卷Ⅲ)图(a)为某同学组装完成的简易多用电表的电路图.图中E 是电池;R 1、R 2、R 3、R 4和R 5是固定电阻,R 6是可变电阻;表头G 的满偏电流为250 μA ,内阻为480 Ω.虚线方框内为换挡开关,A 端和B 端分别与两表笔相连.该多用电表有5个挡位,5个挡位为:直流电压1 V 挡和5 V 挡,直流电流1 mA 挡和2.5 mA 挡,欧姆×100 Ω挡.(1)图(a)中的A 端与________(填“红”或“黑”)色表笔相连接.(2)关于R 6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在使用多用电表之前,调整R 6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左端电流“0”位置B .使用欧姆挡时,先将两表笔短接,调整R 6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右端电阻“0”位置C .使用电流挡时,调整R 6使电表指针尽可能指在表盘右端电流最大位置 (3)根据题给条件可得R 1+R 2=____________Ω,R 4=____________Ω.(4)某次测量时该多用电表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若此时B 端是与“1”相连的,则多用电表读数为________;若此时B 端是与“3”相连的,则读数为________;若此时B 端是与“5”相连的,则读数为________.(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详细分析:(1)A 端与电池正极相连,电流从A 端流出,A 端与黑表笔相连.(2)使用多用电表前,应机械调零,即应调整“指针定位螺丝”,使指针指在表盘左端电流“0”位置,与R 6无关,选项A 错;使用欧姆挡时,需要红、黑表笔短接,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右端电阻“0”位置,选项B 对;使用电流挡时,B 端与“1”或“2”相连,与R 6无关,C 错.(3)B 端与“1”“2”相连时,该多用电表挡位分别为直流2.5 mA 挡、直流1 mA 挡,如图1所示,由电表的改装原理可知,B 端与“2”相连时,有I 2=I G +I G r GR 1+R 2,解得R 1+R 2=160 Ω;B 端与“4”相连时,如图2所示,多用电表为直流电压1 V 挡,表头并联部分电阻R 0=I G r GI 2,R 4=U 4I 2-R 0=880 Ω.(4)B 端与“1”相连时,电表读数为1.47 mA ;B 端与“3”相连时,多用电表为欧姆×100 Ω挡,读数为11.0×100 Ω=1.10×103 Ω;B 端与“5”相连时,多用电表为直流电压5 V 挡,读数为147.5250×5 V =2.95 V.答案:(1)黑 (2)B (3)160 880 (4)1.47 mA 1.10×103 Ω 2.95 V4.(2019·镇江检测)某同学做“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1)该同学先用多用电表粗测小灯泡的电阻,他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打到欧姆挡“×1”倍率挡处,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则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为R =________ Ω.(2)他根据测量结果连接好了如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请根据图乙画出实验电路图. (3)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了两组电流表和两组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中的①②③④所示,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 ,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 ,所示读数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两组数据得到的电阻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详细分析:(1)根据多用电表读数的规则可知,小灯泡的电阻为R =10 Ω.(2)从实物图中可知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采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故电路图如图所示.(3)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 ,所以每小格的分度值为0.02 A ,故①的读数为0.10 A ,②的读数为0.24 A ;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 ,则每一小格表示0.1 V ,所以③的读数为2.00 V ,在④中电压表接0~3 V 量程时,指针在0~1 V 之间,固定刻度值是0.2 V ,估读数为0.07 V ,则总读数为0.27 V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①④为同一组数据,故得到的电阻为R 1=U 1I 1=0.270.10 Ω=2.7 Ω;②③为同一组数据,故得到的电阻为R 2=U 2I 2=2.000.24Ω≈8.3 Ω.答案:(1)10 (2)见解+析图 (3)0.10 A 0.24 A 2.00 V 0.27 V 2.7 Ω 8.3 Ω。

2020江苏高考物理二轮讲义:专题一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

2020江苏高考物理二轮讲义:专题一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

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真题再现(2019·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一只气球在风中处于静止状态,风对气球的作用力水平向右.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绳的拉力为T,则风对气球作用力的大小为()A.Tsin αB.Tcos αC.T sin αD.T cos α详细分析:选C.以气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气球在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即风对气球作用力的大小为F=T sin α,C正确,A、B、D错误.考情分析命题研究近几年江苏卷单独对该部分的考查较少,但在综合题型中都有涉及,本讲知识属于基础知识,需熟练掌握受力分析与静态平衡【高分快攻】1.受力分析的4种方法假设法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的假设,然后分析该力存在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整体法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相互关联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隔离法将所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受力分析动力学分析法对加速运动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求解3.两大思维方法对比【典题例析】(2019·高考全国卷Ⅲ)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Ⅰ、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Ⅰ、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则( )A .F 1=33mg ,F 2=32mgB .F 1=32mg ,F 2=33mg C .F 1=12mg ,F 2=32mg D .F 1=32mg ,F 2=12mg [详细分析] 分析可知工件受力平衡,对工件受到的重力按照压紧斜面Ⅰ和Ⅱ的效果进行分解如图所示,结合几何关系可知工件对斜面Ⅰ的压力大小为F 1=mg cos 30°=32mg 、 对斜面Ⅱ的压力大小为F 2=mg sin 30°=12mg ,选项D 正确,A 、B 、C 均错误. [答案] D【题组突破】角度1 受力分析的方法1.(2019·南京模拟)如图,一个L 形木板(上表面光滑)放在斜面体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木块相连.斜面体放在平板小车上,整体一起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各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 形木板受4个力的作用B .斜面体可能只受2个力作用C .木块受2个力作用D .斜面体不可能受平板小车对它的摩擦力作用详细分析:选D.先把L 形木板、木块、斜面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小车的支持力,选项D正确;隔离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其受重力、L形木板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沿斜面向上)三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选项C错误;隔离L形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其受重力、斜面体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沿斜面向下)、木块的压力、斜面体对它的摩擦力5个力作用,选项A错误;隔离斜面体进行受力分析,其受4个力作用,选项B错误.角度2解决共点力平衡的方法2.(2019·高考天津卷)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跨海大桥正式通车.为保持以往船行习惯,在航道处建造了单面索(所有钢索均处在同一竖直面内)斜拉桥,其索塔与钢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钢索的数量可减小索塔受到的向下的压力B.为了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可以适当降低索塔的高度C.索塔两侧钢索对称且拉力大小相同时,钢索对索塔的合力竖直向下D.为了使索塔受到钢索的合力竖直向下,索塔两侧的钢索必须对称分布详细分析:选C.增加钢索的数量,索塔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增大,A错误;当索塔受到的力F一定时,降低索塔的高度,钢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减小,则钢索受到的拉力将增大,B错误;如果索塔两侧的钢索对称且拉力大小相同,则两侧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钢索的合力一定竖直向下,C正确;索塔受到钢索的拉力合力竖直向下,当两侧钢索的拉力大小不等时,由图可知,两侧的钢索不一定对称,D错误.角度3“动杆”“定杆”和“死结”“活结”问题3.(2019·南通二模)如图甲所示,轻杆OB可绕B点自由转动,另一端O点用细绳OA拉住,固定在左侧墙壁上,质量为m的重物用细绳OC悬挂在轻杆的O点,OA与轻杆的夹角∠BOA =30°.乙图中水平轻杆OB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另一端O装有小滑轮,用一根绳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图中∠BOA=30°,求:(1)甲、乙两图中细绳OA的拉力各是多大?(2)甲图中轻杆受到的弹力是多大?(3)乙图中轻杆对滑轮的作用力是多大?详细分析:(1)由于甲图中的杆可绕B 转动,是转轴杆(是“活杆”),故其受力方向沿杆方向,O 点的受力情况如图(a)所示,则O 点所受绳子OA 的拉力F T1、杆的弹力F N1的合力与物体的重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在直角三角形中可得,F T1=mg sin 30°=2mg ;乙图中是用一细绳跨过滑轮悬挂物体的,由于O 点处是滑轮,它只是改变绳中力的方向,并未改变力的大小,且AOC 是同一段绳子,而同一段绳上的力处处相等,故乙图中绳子拉力为F ′T1=F ′T2=mg .(2)由图(a)可知,甲图中轻杆受到的弹力为F ′N1=F N1=mg tan 30°=3mg .(3)对乙图中的滑轮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由于杆OB 不可转动,所以杆所受弹力的方向不一定沿OB 方向.即杆对滑轮的作用力一定与两段绳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图(b)可得,F 2=2mg cos 60°=mg ,则所求力F ′N2=F 2=mg .答案:(1)2mg mg (2)3mg (3)mg角度4 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4.(多选)(2019·苏州模拟)如图,弹性轻绳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连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a ,小球a 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绳连接质量相同的小球b ,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小球b 施加一个力F ,使弹性轻绳与竖直方向成30°角,两球依然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性绳的长度一定增加B .a 、b 间细绳上的张力可能减小C .力F 的值可能大于mgD .力F 的值可能小于12mg 详细分析:选BC.以小球a 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根据作图法分析得到,a 、b 间细绳上的张力可能减小,故B 正确;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根据作图法分析得到,弹性绳的张力可能减小,所以弹性绳的长度可能减小;当小球施加的力F与弹性轻绳垂直时,所用的力F最小,F min=2mg sin 30°=mg,故C正确,A、D错误.命题角度解决方法易错辨析连接体的受力分析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杆中的受力分析根据受力平衡条件确定杆的方向注意杆端有无铰链绳中的受力特点力沿绳方向且只能收缩绳中有无结点是绳中力改变的关键点平衡中的临界问题极限法或假设法不能找准临界状态的条件平衡中的极值问题图解法或数学表达式法不能分析极值出现的时机动态平衡问题【高分快攻】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把“动”化为“静”,“静”中求“动”,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过程与处理方法如下:注意:(1)如果物体所受的力较少,可以采用合成的方法.(2)如果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动态平衡,若其中的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外两个力的方向都发生变化,可以用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求解.(3)如果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并且还有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此时可用图解法分析,即可以通过画出多个平行四边形来分析力的变化.【典题例析】(多选) (2019·无锡高三质量检测)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详细分析]只要物块a质量不变,物块b保持静止,则连接a和b的细绳的张力就保持不变,细绳OO′的张力也就不变,选项A、C错误.对物块b进行受力分析,物块b受到细绳的拉力(不变)、竖直向下的重力(不变)、外力F、桌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则物块b受到的支持力和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选项B、D正确.[答案]BD【题组突破】角度1解+析法的应用1.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详细分析:选A.以O点为研究对象,设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物体的重力为G,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可知,F=G tan θ,T=Gcos θ,随着O点向左移,θ变大,则F逐渐变大,T 逐渐变大,A项正确.角度2图解法的应用2.(2019·常州质检)如图所示,一小球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一切摩擦,如果把挡板由竖直位置绕 O 点缓慢转至水平位置,则此过程中球对挡板的压力 F 1和球对斜面的压力 F 2的变化情况是( )A .F 1先增大后减小,F 2一直减小B .F 1先减小后增大,F 2一直减小C .F 1和 F 2都一直在增大D .F 1和 F 2都一直在减小详细分析:选B.法一(力三角形法):小球初始时刻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因挡板是缓慢转动的,所以小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转动过程中,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挡板的弹力组成的矢量三角形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重力 G 的大小、方向均不变,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F ′2的方向始终不变),由图2可知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2不断减小,挡板对小球的弹力F ′1先减小后增大,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选项B 正确.法二(解+析法):设斜面倾角为α,挡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如图3所示,则由平衡条件可得:F ′1sin β+F ′2cos α=G ,F ′1cos β =F ′2sin α,联立解得 F ′1=G sin αcos (β-α),F ′2=G cos α+sin αtan β.挡板缓慢转至水平位置,β由0逐渐增大到π2,当β=α时,cos (β-α)=1,F ′1最小,所以 F ′1先减小后增大;β增大过程中 tan β随之增大,F ′2不断减小,故选项B 正确.角度3 相似三角形法的应用3.(2019·淮安二模)如图所示,质量均可忽略的轻绳与轻杆承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轻杆A 端用铰链固定,滑轮在A 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不计),轻杆B 端吊一重物G ,现将绳的一端拴在杆的B 端,用拉力F 将B 端缓慢上拉(均未断),在AB 杆达到竖直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绳子越来越容易断B .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C .AB 杆越来越容易断D .AB 杆越来越不容易断详细分析:选B.以B 点为研究对象,它受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其中一个是轻杆的弹力T ,一个是绳子斜向上的拉力F ,一个是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F ′(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G ),根据相似三角形法,可得F ′OA =T AB =F OB,由于OA 和AB 不变,OB 逐渐减小,因此轻杆上的弹力大小不变,而绳子斜向上的拉力越来越小,选项B 正确.命题角度解决方法 易错辨析 一个力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图解法 不能在三角形中找到变化的量 一个力不变,另一个力大小不变画圆法 不能准确画出矢量三角形 一个力不变,另一个力大小、方向都变 相似三角形法要正确画出力的三角形和边的几何三角形 电学中的共点力平衡问题【高分快攻】1.涉及电场力、磁场力的平衡问题的解题思路(1)记忆口诀:一场二弹三摩擦,各力方向准确画.(2)思维导图2.解题常见误区及提醒(1)安培力方向的判断要先判断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再用左手定则判断,同时注意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2)电场力或安培力的出现,可能会对压力或摩擦力产生影响.(3)涉及电路问题时,要注意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使用.【典题例析】(2019·高考全国卷Ⅰ)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详细分析]对P、Q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在水平方向上整体所受电场力为零,所以P、Q必带等量异种电荷,选项A、B错误;对P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匀强电场对它的电场力应水平向左,与Q对它的库仑力平衡,所以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选项D正确,C错误.[答案] D如图所示,一长为10 cm的金属棒ab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水平地悬挂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 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弹簧上端固定,下端与金属棒绝缘.金属棒通过开关与一电动势为12 V的电池相连,电路总电阻为2 Ω.已知开关断开时两弹簧的伸长量为0.5 cm;闭合开关,系统重新平衡后,两弹簧的伸长量与开关断开时相比均改变了0.3 cm.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判断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并求出金属棒的质量.详细分析:依题意,开关闭合后,电流方向从b到a,由左手定则可知,金属棒所受的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下.开关断开时,两弹簧各自相对于其原长伸长了Δl1=0.5 cm.由胡克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得2kΔl1=mg①式中,m为金属棒的质量,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g是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F=IBL②式中,I是回路电流,L是金属棒的长度.两弹簧各自再伸长了Δl2=0.3 cm,由胡克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得2k(Δl1+Δl2)=mg+F③由欧姆定律有E=IR④式中,E是电池的电动势,R是电路总电阻.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m=0.01 kg.答案:方向竖直向下0.01 kg(建议用时:2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2019·泰州二模)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着一个三角形木块abc,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m1>m2,如图所示,若三角形木块和两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A.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B.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因m1、m2、θ1、θ2的数值均未给出D.以上结论都不对详细分析:选D.法一(隔离法):把三角形木块隔离出来,它的两个斜面上分别受到两物体对它的压力F N1、F N2,摩擦力F1、F2.由两物体的平衡条件知,这四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 N1=m1g cos θ1,F N2=m2g cos θ2F1=m1g sin θ1,F2=m2g sin θ2它们的水平分力的大小(如图所示)分别为F N1x=F N1sin θ1=m1g cos θ1sin θ1F N2x=F N2sin θ2=m2g cos θ2sin θ2F1x=F1cos θ1=m1g cos θ1sin θ1F2x=F2cos θ2=m2g cos θ2sin θ2其中F N1x=F1x,F N2x=F2x,即它们的水平分力互相平衡,木块在水平方向无滑动趋势,因此不受水平面的摩擦力作用.法二(整体法):由于三角形木块和斜面上的两物体都静止,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如图所示.设三角形木块质量为M,则竖直方向受到重力(m1+m2+M)g和支持力F N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无任何滑动趋势,因此不受水平面的摩擦力作用.2.(2019·高考全国卷Ⅱ)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3,重力加速度取10 m/s2.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 500 N,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A.150 kg B.100 3 kgC.200 kg D.200 3 kg详细分析:选A.设物块的质量最大为m,将物块的重力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分解,由平衡条件,在沿斜面方向有F=mg sin 30°+μmg cos 30°,解得m=150 kg,A项正确.3.(2019·常州一中联考)如图所示,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于斜面向上.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F2>0).由此可求出() 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详细分析:选C.设斜面倾角为θ,斜面对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f,当F取最大值F1时,最大静摩擦力F f沿斜面向下,由平衡条件得F1=mg sin θ+F f;当F取最小值F2时,F f 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得 F 2=mg sin θ-F f ,联立两式可求出最大静摩擦力F f =F 1-F 22,选项 C 正确.F N =mg cos θ,F 1+F 2=2mg sin θ,所以不能求出物块的质量、斜面的倾角和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4.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 cm 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 cm.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 cm ;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A .86 cmB .92 cmC .98 cmD .104 cm详细分析:选B.将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时,由数学知识可知钩码两侧的弹性绳(劲度系数设为k )与竖直方向夹角θ均满足sin θ=45,对钩码(设其重力为G )静止时受力分析,得G =2k ⎝⎛⎭⎫1 m 2-0.8 m 2cos θ;弹性绳的两端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时,对钩码受力分析,得G =2k ⎝⎛⎭⎫L 2-0.8 m 2,联立解得L =92 cm ,可知A 、C 、D 项错误,B 项正确.5.如图,两个轻环a 和b 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a 和b 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 、b 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为( )A.m2 B .32m C .mD .2m详细分析:选C.由于轻环不计重力,故细线对轻环的拉力的合力与圆弧对轻环的支持力等大反向,即沿半径方向;又两侧细线对轻环拉力相等,故轻环所在位置对应的圆弧半径为两细线的角平分线,因为两轻环间的距离等于圆弧的半径,故两轻环与圆弧圆心构成等边三角形;又小球对细线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下,由几何知识可知,两轻环间的细线夹角为120°,对小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由三力平衡知识可知,小物块质量与小球质量相等,均为m ,C 项正确.6. 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F 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2- 3B .36 C.33D .32详细分析:选C.当拉力水平时,物块做匀速运动,则F =μmg ,当拉力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时,物块也刚好做匀速运动,则F cos 60°=μ(mg -F sin 60°),联立解得μ=33,A 、B 、D 项错误,C 项正确.7.如图所示,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且斜向右上方,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图中未画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以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左上方的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匀强磁场的方向可能垂直于纸面向外B .小球一定带正电荷C .电场强度大小为mgqD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mgq v详细分析:选C.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合力为零,假设小球带正电,则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小球受到的洛伦兹力沿虚线但方向未知,小球受到的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与洛伦兹力不可能平衡,故小球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不成立,小球一定带负电,选项B 错误;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小球受到的洛伦兹力一定斜向右上方,根据左手定则,匀强磁场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纸面向里,选项A 错误;根据几何关系,电场力大小qE =mg ,洛伦兹力大小q v B =3mg ,解得E =mg q ,B =3mgq v,选项C 正确,D 错误.8.(2019·扬州模拟)质量为m 的四只完全相同的足球叠成两层放在水平面上,底层三只足球刚好接触成三角形,上层一只足球放在底层三只足球的正上面,系统保持静止.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A .底层每个足球对地面的压力为mgB .底层每个足球之间的弹力为零C .下层每个足球对上层足球的支持力大小为mg 3D .足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66详细分析:选B.根据整体法,设下面每个球对地面的压力均为F N ,则3F N =4mg ,故F N =43mg ,A 错误;四个球的球心连线构成了正四面体,下层每个足球之间的弹力为零,B 正确;上层足球受到重力、下层足球对上层足球的三个支持力,由于三个支持力的方向不是竖直向上,所以三个支持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之和等于重力,则下层每个足球对上层足球的支持力大小大于mg3,C 错误;根据正四面体几何关系可求,F 与mg 夹角的余弦值cos θ=63,正弦值sin θ=33,则有F ·63+mg =F N =43mg ,33F =F f ,解得F f =26mg ,F =66mg ,则μ≥26mg 43mg =28,所以足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28,故D 错误. 9.三段细绳OA 、OB 、OC 结于O 点,另一端分别系于竖直墙壁、水平顶壁和悬挂小球,稳定后OA 呈水平状态.现保持O 点位置不变,缓慢上移 A 点至D 点的过程中,关于OA 绳上的拉力变化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一直增大B .一直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详细分析:选D.可运用动态图解法,由图可知,当 OA 与 OB 垂直时,OA 上的拉力最小,故 D 正确.10.(2019·徐州模拟)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圆环上,一根细线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手拉住.现拉动细线,使小球沿圆环缓慢上移,在移动过程中手对线的拉力F和环对小球的弹力F 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F减小,F N不变B.F不变,F N减小C.F不变,F N增大D.F增大,F N减小详细分析:选 A.对小球受力分析,其所受的三个力组成一个闭合三角形,如图所示,力三角形与圆内的三角形相似,由几何关系可知mgR=F NR =FL,小球缓慢上移时mg不变,R不变,L减小,故F减小,F N大小不变,A正确.二、多项选择题11.(2018·高考天津卷)明朝谢肇淛的《五杂组》中记载:“明姑苏虎丘寺塔倾侧,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游僧每天将木楔从塔身倾斜一侧的砖缝间敲进去,经月余扶正了塔身.假设所用的木楔为等腰三角形,木楔的顶角为θ,现在木楔背上加一力F,方向如图所示,木楔两侧产生推力F N,则()A.若F一定,θ大时F N大B.若F一定,θ小时F N大C.若θ一定,F大时F N大D.若θ一定,F小时F N大详细分析:选BC.木楔两侧面产生的推力合力大小等于F,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F N=F2sin θ2,由表达式可知,若F一定,θ越小,F N越大,A项错误,B项正确;若θ一定,F越大,F N越大,C项正确,D项错误.12.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挂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绳的右端上移到b ′,绳子拉力不变B .将杆N 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C .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D .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详细分析:选AB.设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2α,绳子的拉力大小为F ,由平衡条件可知,2F cos α=mg ,所以F =mg2cos α,设绳子总长为L ,两杆间距离为s ,由几何关系L 1sin α+L 2sin α=s ,得sin α=s L 1+L 2=sL ,绳子右端上移,L 、s 都不变,α不变,绳子张力F 也不变,A 正确;杆N 向右移动一些,s 变大,α变大,cos α变小,F 变大,B 正确;绳子两端高度差变化,不影响s 和L ,所以F 不变,C 错误;衣服质量增加,绳子上的拉力增加,由于α不会变化,悬挂点不会右移,D 错误.13.(2017·高考全国卷Ⅰ)如图,柔软轻绳ON 的一端O 固定,其中间某点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 .初始时,OM 竖直且MN 被拉直,OM 与MN 之间的夹角为α⎝⎛⎭⎫α>π2 .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A .MN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 .MN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 .OM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 .OM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详细分析:选AD.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重物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可利用平衡条件或力的分解画出动态图分析.将重物的重力沿两绳方向分解,画出分解的动态图如图所示.在三角形中,根据正弦定理有G sin γ1=F OM 1sin β1=F MN 1sin θ1,由题意可知F MN 的反方向与F OM 的夹角γ=180°-α,不变,因sin β(β为F MN 与G 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故OM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当β=90°时,OM 上的张力最大,因sin θ(θ为F OM 与G 的夹角)逐渐增大,故MN 上的。

2020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七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讲义

2020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七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讲义

力学实验与创新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本部分属于高考必考内容,每个实验都有可能考查,但纸带类问题为命题的重点.由于实验考查“来源于大纲,而又不拘泥于大纲”的特点,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把握实验的灵魂——原理,只有在原理性内容掌握之后,才能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热点题型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装置图操作要领考查热点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平行:细绳、纸带与长木板平行②靠近: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①考装置:器材装配正误②考读算:读纸带计数点间位移;计算瞬时点计时器的位置③先后: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④适当:悬挂钩码要适当,避免纸带打出的点太少或过于密集速度;计算加速度③摩擦力:无须平衡(木板平放或斜放均可)④远小于:无须满足(悬挂钩码质量与小车质量)(2019·高考全国卷Ⅰ)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探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________点.在打出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 根据题述,物块加速下滑,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A点.根据刻度尺读数规则可读出,B点对应的刻度为1.20 cm,C点对应的刻度为3.15 cm,D点对应的刻度为5.85 cm,E点对应的刻度为9. 30 cm,AB=1。

20 cm, BC=1.95 cm, CD=2.70 cm, DE=3.45 cm.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T=5×错误! s=0。

10 s,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v C=错误!≈0。

通用版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十实验及拓展创新第1课时力学实验课件

通用版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十实验及拓展创新第1课时力学实验课件

解析 纸带上由O点到D点所对应的运动过程中,盘和砝码受到的重力所做功的表
达式:W=mgx4; 打 D 点时的速度:vD=x52-Tx3, 则小车动能的改变量:ΔEk=12M(x52-Tx3)2=Mx85-T2 x32;
由于实验中存在系统误差,所以盘和砝码受到的重力所做功W大于小车动能的改变
量ΔEk.
三个端点到结点O的距离分别为L1=9.40 cm,L2=8.40 cm,L3=7.40 cm.若三根橡皮筋产生 的弹力分别为F1、F2、F3,图中已作出F1的图示.
(1)请根据F1的大小比例分别作出F2和F3的图示,并根据平
行四边形定则画出F2和F3的合力F合;
(2)请在图中画出与F2和F3共同作用效果相同的力F的图示.
第一部分 专题十 实验及拓展创新
高考命题轨迹
高考命题点 长度测量及读数
命题轨迹
2017 3卷22
力的研究
2018 1卷22
2019 3卷22
情境图 17(3)22题
18(1)22题
“纸带类” 2016 1卷22,3卷23
实验
16(1)22题 16(3)23题
“纸带类” 2019 1卷22,2卷22
拓展训练5 (2019·全国卷Ⅰ·22)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 下滑时的运动进行探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8所示.已知打点 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 点未画出.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__A____点.在打出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0_.2_3_3___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_0_._7_5____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本部分属于高考必考内容,每个实验都有可能考查,但纸带类问题为命题的重点.由于实验考查“来源于大纲,而又不拘泥于大纲”的特点,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把握实验的灵魂——原理,只有在原理性内容掌握之后,才能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热点题型一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019·高考全国卷Ⅰ)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探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 、B 、C 、D 、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________点.在打出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详细分析] 根据题述,物块加速下滑,在A 、B 、C 、D 、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A 点.根据刻度尺读数规则可读出,B 点对应的刻度为1.20 cm ,C 点对应的刻度为3.15 cm ,D 点对应的刻度为5.85 cm ,E 点对应的刻度为9. 30 cm ,AB =1.20 cm, BC =1.95 cm,CD =2.70 cm, DE =3.45 cm.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T =5×150s =0.10 s ,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打出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v C =BC +CD 2T ≈0.233 m/s.由逐差法可得a =CD +DE -(AB +BC )4T 2,解得a =0.75 m/s 2.[答案] A0.233 0.75纸带的三大应用(1)由纸带确定时间: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便于测量和计算.(2)求解瞬时速度:利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打n 点时的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如图所示,a =(x 4+x 5+x 6)-(x 1+x 2+x 3)(3T )2.1.(2018·高考北京卷)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T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2中A、B、C、D、E、F…所示.c.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v1、v2、v3、v4、v5…d.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3所示.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含砝码)(2)在图3中已标出计数点A、B、D、E对应的坐标点,请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t图象.(3)观察v -t 图象,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依据是________.v -t 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4)描绘v -t 图象前,还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Δx Δt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Δt 的要求是________(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Δx 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5)早在16世纪末,伽利略就猜想落体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为此他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斜面实验”,反复做了上百次,验证了他的猜想.请你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利用伽利略“斜面实验”检验小球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详细分析:(1)打点计时器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故选A ;打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已知的,故不需要秒表;计数点间的距离需要用刻度尺测量,故选C ;由于不需要知道小车和重物的质量,故不需要天平(含砝码).(2)先标出计数点C 对应的坐标点,连线时要让尽量多的点在一条直线上.(3)依据v -t 图象是直线(斜率一定),即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v -t 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加速度.(4)Δx Δt 表示的是Δt 内的平均速度,只有当Δt 趋近于零时,Δx Δt 才表示瞬时速度.因此若用Δx Δt 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对Δt 的要求是越小越好;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Δx 越大,Δx 的测量误差就越小,算出的速度的误差就越小,因此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Δx 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有关.(5)如果小球的初速度为0,其速度v ∝t ,那么它通过的位移x =0+v 2t ,故推出x ∝t 2.因此,只要测量小球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小球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答案:(1)A C (2)如图所示 (3)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加速度 (4)越小越好 有关 (5)如果小球的初速度为0,其速度v ∝t ,那么它通过的位移x ∝t 2.因此,只要测量小球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小球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热点题型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018·高考天津卷)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所用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1)具体操作前,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关于实验操作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A.橡皮条应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B.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C.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D.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的拉力必须都小于只用一个测力计时的拉力(2)该小组的同学用同一套器材做了四次实验,白纸上留下的标注信息有结点位置O、力的标度、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及表示力的作用线的点,如下图所示.其中对于提高实验精度最有利的是________.[详细分析](1)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橡皮条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两分力的大小也不一定小于合力,A、D项错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每次实验需保证合力与分力作用效果相同,结点O必须在同一位置.但重复实验时,可以改变合力的大小,故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B项正确;使用测力计测力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方向,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C项正确.(2)为了减小画图时表示力的方向的误差,记录各个力的方向时,需要确定相对较远的两个点,然后连线确定力的方向,A项错误;根据纸张大小,选择合适的标度,使图尽量大,所以B项正确,C、D项错误.[答案](1)BC(2)B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中的两点说明(1)本实验中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具有等效替代关系,两次拉橡皮条时结点O完全重合,以保证力F1,F2的合力与F的作用效果相同.(2)实验过程中要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拉力方向.2.(2017 ·高考全国卷Ⅲ)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 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_N.(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 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①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②F 合的大小为________N ,F 合与拉力F 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若F 合与拉力F 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详细分析:(1)由测力计的读数规则可知,读数为4.0 N .(2)①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 ②由图可知F 合=4.0 N ,从F 合的顶点向x 轴和y 轴分别作垂线,顶点的横坐标对应长度为1 mm ,顶点的纵坐标长度为20 mm ,则可得出F 合与拉力F 的夹角的正切值为0.05.答案:(1)4.0 (2)①F 1、F 2和F 合如图所示②4.00.05热点题型三 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 ,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A 、B 、C 、D 、E 、F 、G 这些点的间距如图中标示,其中每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打C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平衡好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根据小车的加速度a 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 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 -F 图线如图丙所示,此图线不通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某次利用上述已调整好的装置进行实验时,保持砝码盘中砝码个数不变,小车自身的质量保持不变(已知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质量),在小车上加一个砝码,并测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a ,调整小车上的砝码,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数据,以小车上砝码的质量m 为横坐标,相应加速度的倒数1a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如图丁所示的1a-m 关系图线,实验结果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如果图中纵轴上的截距为b ,图线的斜率为k ,则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详细分析] (1)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0 s ,s 1=9.50 cm 、s 2=11.00 cm 、s 3=12.55 cm 、s 4=14.00 cm 、s 5=15.50 cm 、s 6=17.05 cm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知打C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v C =s 2+s 32T ,代入数值得v C =1.18 m/s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s 4+s 5+s 6)-(s 1+s 2+s 3)9T 2,代入数值得a =1.50 m/s 2.(2)平衡摩擦力后,F =0时就产生了加速度,说明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3)当小车上无砝码时,小车加速度为a 0=1b,设小车的质量为M ,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F =Ma 0=M b ;图丁中图线的函数关系式满足1a=km +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M )a ,可解得M =b k ,F =1k. [答案] (1)1.18 1.50 (2)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3)1k b k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两点体会(1)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一般会要求根据数据画出图象,根据图象分析误差原因或根据图象斜率和截距等得出相关物理量.(2)在实验中如果发现一个量x 与另一个量y 成反比,那么,x 就应与1y成正比,可以将反比例函数的曲线转化为正比例函数的直线进行处理.3.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甲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 =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2)将n (依次取n =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 -n 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 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 ,绘制s -t 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3)对应于不同的n 的a 值见下表.n =2时的s -t 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乙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 -n 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5)利用a -n 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_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 =9.8 m ·s -2).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A .a -n 图线不再是直线B .a -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C .a -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详细分析:(3)实验中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小车初速度为零,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s =12at 2,结合图乙得加速度a =0.39 m/s 2. (5)由(4)知,当物体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得加速度a 与n 成正比,即a -n 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a -n 图象的斜率k =0.196 m/s 2,平衡摩擦力后,下端所挂钩码的总重力提供小车的加速度,nm 0g =(M +Nm 0)a ,解得a =m 0g M +Nm 0n ,则k =m 0g M +Nm 0,可得M =0.45 kg.(6)若未平衡摩擦力,则下端所挂钩码的总重力与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小车的加速度,即nm 0g -μ[M +(N -n )m 0]g =(M +Nm 0)a ,解得a =(1+μ)m 0g M +Nm 0·n -μg ,可见图线截距不为零,其图线仍是直线,图线斜率相对平衡摩擦力时有所变大,B 、C 项正确.答案:(3)0.39(0.37~0.41均可)(4)a -n 图线如图(5)0.45(0.43~0.47均可) (6)BC热点题型四 探究动能定理(2019·高考江苏卷)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1)有两种工作频率均为50 Hz 的打点计时器供实验选用:A .电磁打点计时器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择______(选填“A ”或“B ”).(2)保持长木板水平,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实验中,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在砝码盘中慢慢加入沙子,直到小车开始运动.同学甲认为此时摩擦力的影响已得到消除.同学乙认为还应从盘中取出适量沙子,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看法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3)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后,在砝码盘中加入砝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松开小车,小车运动.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的一段如图2所示.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纸带上A 点的速度v A =________m/s.(4)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 ,再测出纸带上起点到A 点的距离为L .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可用ΔE k =12M v 2A算出.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实验中,小车的质量应________(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接近”)砝码、砝码盘和沙子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合力做的功可用W =mgL 算出.多次测量,若W 与ΔE k 均基本相等则验证了动能定理.[详细分析]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小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实验时误差小,故选B.(2)在砝码盘中慢慢加入沙子直至小车开始运动,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此时砝码盘和沙子的总重力大于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平衡摩擦力过度;轻推小车,小车做匀速运动,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此时砝码盘和沙子的总重力等于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消除了摩擦力的影响,看法正确的是同学乙.(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用刻度尺量出A 左侧第一个点与A 右侧第一个点之间的距离l =1.24 cm ,再除以0.04 s ,可得v A =0.31 m/s.(4)本实验中砝码的重力应该是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只有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砝码以及沙子的总质量时,才可以将砝码的重力当成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答案] (1)B (2)乙 (3)0.31(0.30~0.33都算对) (4)远大于探究动能定理的三点说明(1)不是直接测量对小车做功,而是通过改变橡皮筋条数确定对小车做功W 、2W 、3W …(2)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横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平方为纵坐标,作出v 2-W 图线,分析这条直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5.(2019·淮安高三第二次联考)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1)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合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1,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 1……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如图2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 -v 图象如图3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 于v 的关系符合实际的图是________.详细分析:(1)小车的速度应从匀速运动部分取纸带,可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4 cm 0.02 s=2.00 m/s.(2)根据W =12m v 2,可得W 是关于v 的二次函数,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可知应选C. 答案:(1)2.00 (2)C热点题型五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019·连云港模拟)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 ,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五个点A 、B 、C 、D 、E ,测出A 点距起点O 的距离为s 0=19.00 cm ,点A 、C 间的距离为s 1=8.36 cm ,点C 、E 间的距离为s 2=9.88 cm ,g 取9.8 m/s 2,测得重物的质量为m =1 kg.(1)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_.A .图甲中两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B .实验前,手应提住纸带上端,使纸带竖直C .实验时,先放开纸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 .数据处理时,应选择纸带上距离较近的两点作为初、末位置(2)选取O 、C 两点为初、末位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是________J ,打下C 点时重物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根据纸带算出打下各点时重物的速度v ,量出下落距离s ,则以v 22为纵坐标、以s 为横坐标画出的图象应是下面的________.(4)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略大于增加的动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详细分析] (1)图甲中两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实验前手应提住纸带上端,并使纸带竖直,这是为了减小打点计时器与纸带之间的摩擦,选项A 、B 正确;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纸带,选项C 错误;数据处理时,应选择纸带上距离较远的两点作为初、末位置,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选项D 错误.(2)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为ΔE p =mg (s 0+s 1)=2.68 J ,由于重物下落时做匀变速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任意时间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知,打下C 点时重物的速度为v C =s 1+s 24T=2.28 m/s. (3)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可以得出mgs =12m v 2,即gs =12v 2,所以v 22-s 图线应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选项C 正确.(4)在实验过程中,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阻力、空气阻力是存在的,克服阻力做功损失了部分机械能,因此实验中重物减小的重力势能总是略大于增加的动能.[答案] (1)AB (2)2.68 2.28 (3)C (4)重物受到空气阻力(或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存在阻力)验证机械能守恒的三种方法(1)利用起始点和第n 点计算,代入gh n 和12v 2n ,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gh n =12v 2n ,则说明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正确的.(2)任取两点A 、B 测出h AB ,算出gh AB 和(12v 2B -12v 2A )的值,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gh AB =12v 2B -12v 2A,则说明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正确的. (3)图象法,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 ,并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v 2,然后以12v 2 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12v 2-h 图线.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 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5.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0 Hz 、30 Hz 和40 Hz.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 ,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他题给条件进行推算.(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f 和图(b)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打出C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2)已测得s 1=8.89 cm ,s 2=9.50 cm ,s 3=10.10 cm ;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 2,实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由此推算出f 为________Hz.详细分析:(1)利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打点计时器打出B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v B =s 1+s 22T =(s 1+s 2)f 2;打出C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v C =s 2+s 32T =(s 2+s 3)f 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C -v B T=(v C -v B )f =(s 3-s 1)f 22. (2)根据题述,重物下落受到的阻力为0.01m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0.01mg =ma ,解得a =0.99g .由(s 3-s 1)f 22=0.99g ,解得f =40 Hz. 答案:(1)(s 1+s 2)f 2 (s 2+s 3)f 2 (s 3-s 1)f 22(2)40 热点题型六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m A>m B)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甲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甲中O 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__ cm;(2)在以下选项,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________(填选项序号).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E.测量水平槽面相对于O点的高度(3)实验中,关于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小B.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越小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轨道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详细分析](1)如题图所示,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落点圈在里面,由此可见圆心的位置是65.7 cm.(2)小球做平抛运动时飞行时间相同,所以可以用水平位移的大小关系表示速度的大小关系.实验中要测量的数据有:两小球的质量m1、m2,三个落点到O点的距离x1、x2、x.所以选项A、B、D正确.(3)入射小球的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碰前速度越大,相碰时内力越大,阻力影响越小,可以较好地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有利于减小误差,故选项C正确.[答案](1)65.7(2)ABD(3)C抛体法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三点注意(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2)安装:如例7图甲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3)找点: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6.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和B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 A、m B.②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③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④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⑤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 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上式中算得的A、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上述实验数据能否测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若能,请写出表达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