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视域下官僚制形成机制探微

合集下载

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解读中国古代官僚制的经济基础——一项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解读中国古代官僚制的经济基础——一项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双 府与 经 轿
竹t毒 踣l
从 土地 有 曲 角 发船 读 审 圉 言 官 傣 曲坯 墓 础

项基于新制度经济学 的分析
口 厉 进 伟
【 惠 州 学 院 。广 东 惠州 5 1 6 0 0 7 )

要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的 产 权 理 论 认 为 。 产权 具 有 残 缺 性 和 可 分 割 性 的 特 征 。 运 用 产 权 理 论 对 中 国 古代 土 地 制 度
制 的经济 基础 。

中 .研究 者 普遍 注意 到从 经济 基础 特别 从 是土 地 所有
制 的角 度分 析 中 国古 代官 僚制 的形 成 和长 期存 在 的原 因。 这是 由于在 商品 经济 不发 达 、 农 业 经济 占主导 地位

关 于中国古代帝 国社会 土地所有 制问题 的讨论
的中国古代社会 。传统农业生产关系的核心主体是劳
动 者 与土地 的结 合 问题 .以土地 为 中心 的土地 所 有权
关 系是 农业 生产 中一 切关 系 的基 础 .决定 着 整个 中国
i 竹t与垃
敢 府 与 经 疥
分 作 为封地 交给卿 大夫 使用 外 , 不得 任 意处 置 . 更不得 随意买卖 。 然而 , 对 于 中国古 代从秦 朝 开始 到清末 结束 的帝 国社会 阶段 的土地 所有 制 问题 ,学术界 却 一直存
在 着土地 私有 制与 土地 国有 制这两 种不 同的观 点
土地 制 度 。 “ 东 方一 切 现 象 的基 础 是 不存 在 土 地 私 有 制。 这 甚至是 了解 东方 天 国的一把 钥匙 。 这是 东方 全 部
政治 史和宗 教史 的基础 。 ”“ 如果 不是私 有 土地 的所 有

制度的隐蔽逻辑——《官僚制》读后

制度的隐蔽逻辑——《官僚制》读后

制度的隐蔽逻辑——《官僚制》读后制度的隐蔽逻辑——《官僚制》读后未之园在描述,解释一种制度的现状及其变迁时,人们通常采取文化,历史的向度。

在“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时代里,经济学则为制度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路径。

而在阅读完《官僚制》一书后,笔者以为官僚制度也能在结构和功能主义的视角中为整个制度解释提供一把钥匙,也应该在制度解释中占有一席之地。

《官僚制》一书的作者毕瑟姆是英国利兹大学政治学教授,专于马克思和韦伯的比较研究。

《官僚制》一书已经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高等教育最权威的社会科学教材之一,自引进我国以后也受到知识界的重视。

提到官僚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政府拖拖拉拉,恣意横行,拥有不受监督的权力却同时又非常低效,总之官僚制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普遍具有贬义的色彩。

既然官僚制为千夫之所指,却又为何拥有那么顽强的生命力以至人类政治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无能摆脱其统治呢?形式上千差万异的官僚制度是否可能具有某种共性呢?其权力来源是怎样的,又是怎样运作的呢?归纳起来,这些问题可以划归为三个问题:即官僚制与效率的关系,官僚制的权力来源,官僚制与民主的关系。

一由于这些问题对于理解我们的社会和制度都非常重要,所以各个学科的学者都将官僚制纳入自己的研究对象,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范式。

作者在此书的第一章里首先就归纳了三种主要的研究范式对于官僚制与效率的关系的分析:(一)组织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研究社会中各种形式的组织的一般共性和提升组织效率的可能条件。

韦伯认为各种组织的理性化结果就是采用了官僚制。

他总结了官僚制所具有的四个最主要的特征:层级制,连续性,非人格性,专业化。

换言之,官僚制是一种专业分工的结果,是一种严格程序理性的产物。

在官僚制中,人成了组织机器的一个零部件,严格按照规章办事,没有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这种机械化的科层制固然能够高效的完成既定的任务,但却缺乏应变能力,因此具有相当大的保守性。

(二)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关注组织的收入来源,将官僚制界定为一个非市场的组织,它依靠拨款而非市场获得收入。

官僚制的困境与创新研究论文

官僚制的困境与创新研究论文

官僚制的困境与创新研究论文官僚制是指由一组官员带领的组织或机构,这些官员通常通过命令控制实现目标。

官僚制相对其他组织形式很容易提供稳定的预测和执行保证,但同时也被认为容易产生腐败、创新受限、经济不稳定等方面的困难。

本文旨在探讨官僚制在困境中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的创新研究。

官僚制困境的原因包括:一是信息不对称。

在官僚制中,权力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中。

这些人相似的背景和经验使他们倾向于相信相同的事情,这样就会导致决策上的错误导致团队犯错。

二是利益倾向。

在官僚制中,有一个封闭的社会网络,这种网络通常会制定一些不利于组织整体的策略。

三是缺乏激励。

在官僚制中,领导者注重管理的效率,但通常会忽略员工的需求,这样就会导致员工缺乏激励,从而对工作缺乏热情。

四是byzantine风险。

这种风险来源于翻译的错误、社交引销和其他磨损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沟通距离扩大,从而造成错误的决策。

面对这些困境,我们需要创新研究官僚制。

首先我们要在官僚制中强调信息共享。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困境,应该通过加强交流和信息共享促进同事之间的关系。

这将有助于产生更多的想法、发现更多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其次,我们需要信任和合作。

尽管利益倾向是官僚制的普遍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信任和合作向利益共享的方向发展。

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组织中,大家都有机会参与到决策中,相应的,任何人都有机会获得更好的经验和机会。

第三,激励机制也是一个必要的工具,它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供员工wider和更好的机会从而实现个人的长远收益和组织目标的长远需求。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来解决byzantine风险。

例如,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简化信息采集和处理,减少翻译错误的机会,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支持组织内的运作。

总之,官僚制困境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合作与信任、激励机制和新技术的应用来应对这些挑战,为组织发展的长远利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析官僚制理论及其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启示意义.doc

浅析官僚制理论及其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启示意义.doc

浅析官僚制理论及其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启示意义4200字浅析官僚制理论及其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启示意义一、官僚制度理论(一)官僚制的含义韦伯所讲的官僚制度并不具有贬义,这里指的官僚制是一种中性词汇,指的是一种组织形式,他认为这种组织形式是最现代、最有效率的。

经常不被人们了解的是,官僚制度的出现是为了反对以前的各种管理体系(例如君主制和独裁制)中存在的屈辱和残酷,以及反复无常的主观判断。

①在过去,阶级意识和裙带关系占据了主导,专制的统治者的意愿就是唯一的法律,他们随心所欲地控制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不仅如此,如果没有优越的家世背景,就无法在任何领域出人头地。

而韦伯讲的官僚制度以法定的权利为组织的基础,试图避免对雇员的剥削,力图创造一个公平的世界。

但这种模式是一种理想的标准模式,而不是真实存在的。

(二)官僚集权组织的基础韦伯指出,统治是权力的特殊形式。

权力是社会组织内在的运行线索或关系链,它能够使得组织的运行在有序化中进行。

②基于权威合法性的方式,韦伯将组织权力划分为三种类型,即神授的权力、传统的权力、法理型的权力。

韦伯的官僚制是以法理型权力为基础的,法理型权力是建立在合法的规章制度和规则命令基础之上的,而统治者只能在制度允许的、合理的权限范围内进行管理,人们依照规则制度去办事。

这样,人们的行为有了一套合理的标准行为模式去服从,从而摆脱了过去无计划、无系统的传统模式,人们的行为越来越专业化、合理化,社会组织不断得到合理化的完善。

二、官僚制的优点与特征理性官僚制以法理型权力为基础,与它所替代的管理体系相比,理性官僚制的优点显而易见。

官僚制度既是理性的,又是有效率的,然而要想获得这些优点,首先就要了解它的特征。

这些优点和特征包括:(一)法制化、非个人化现代行政管理必须依据合理合法的法律规则进行,人们维护利益和行使职权都要在合理的限度内,统治者发布的命令要服从非个人化的制度。

下属服从的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职位拥有的非个人化的权力。

从新制度经济学探析我国税收征管的优化

从新制度经济学探析我国税收征管的优化

从新制度经济学探析我国税收征管的优化作者:杜明玲张唯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税收是我国财政资金收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而做好税收征管制度的建设和优化对我国税收事业相关工作开展水平的有效提升具备重要的促进意义。

本文针对从新制度经济学探析我国税收征管的优化问题展开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中国税收征管优化税收征管制度是我国当代税收事业顺畅有序开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制度保障条件,做好税收征管实务工作领域有关制度的建设完备以及充分执行,是完成现代税收事业发展目标的准备性基础。

从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新制度经济学流派经济学者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凭借其理论体系中极具特色的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给我国当前阶段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事业的有序推进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视角,围绕我国当代税收征管工作的优化问题展开简要论述。

一、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观点和税收征管针对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历史发展版图中的流派结构展开分析,可以发现新制度经济学流派及其理论分支在发展时间沿革层次的短暂性。

2009年现代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流派阵营中的代表性学者威廉姆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在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体系中,新制度经济学学术阵营关注和阐发的有关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问题,已经获得了当代世界经济学研究领域主流话语体系的充分关注。

从经济学流派分支的历史发展路径角度展开具体分析,尽管可以发现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成长发展时间层次的有限性,但是这一宏观经济学流派却凭借其在分析和关注具象化经济学问题和社会学问题过程中的独特视角,有效促进了我国现有宏观经济学研究人员对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分析能力的大幅提升。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威廉姆斯的获奖尽管对我国当代宏观经济学学术研究工作的阵营结构具备深刻影响,但是他的获奖在制度经济学学术阵营中却并非突破性事件,早在1991年和1993年,现代西方制度经济学发展阵营中的重要代表学者科斯和诺思就已经凭借在以交易成本理论为代表的经济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取得的学术贡献而获取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方学者视角下官僚制之利弊

西方学者视角下官僚制之利弊

西方学者视角下官僚制之利弊官僚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并非新鲜事物,遥远的文明古国里就存在了,比如中国。

然而,现代意义上的官僚显然异于彼。

有美国学者称,不懂得官僚的含义,就不懂得现代社会。

许多西方专家和学者甚至把官僚当作“现代”的同义语或代名词。

由此,官僚在西方现代社会的地位可见一斑。

西方学者所谓官僚的实质指向是官僚制。

西方学者对官僚制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认识褒贬不一,其中不乏针锋相对之观点的激烈碰撞和冲击。

正是理论火花的不断摩擦,才促使对官僚制利弊的认识更加透彻和明晰。

标签:西方学者;现代社会;官僚制;理性西方官僚制是指以法理权威为统治基础,以科层制为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以专业化、技术化和非人格化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组织模式。

官僚制以其卓越的理性精神和空前的技术优势超越了以往社会管理体制文明,一举成为现代社会占支配地位的组织形态和现代政府的经典模型,在西方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而,官僚制自身的机制缺陷却导致官僚制的异化,致使官僚制在实践中走向了反面,官僚主义由此滋生。

面对官僚制运行中产生的反功能,西方学界甚至有人提出“摒弃官僚制”。

一方面,官僚制因其所衍生的官僚主义而被诟病。

另一方面,官僚制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迄今为止最为有效的政府组织管理形式。

官僚制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模式,随着信息化、科技化的发展开始遭受越来越多的批判,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仍是最重要的行政组织形式,或许无法从根本上真正摒弃官僚制。

一、关于官僚制的弊端揭示官僚制最早的发明者是法国经济学家德·古尔内(M.de Gournay)。

自德·古尔内提出以来,官僚制在西方国家相当长时间是被当作贬义来使用的。

法国哲学家德·格里姆(Baron de Grimm)在1764年7月1日的一封信中写道:“法国法律的真正精神是官僚制,……在这里,公职(办事员,秘书,监察员和主管人)的委任,不是为了促进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确立的目的,似乎倒成了使这些公职得以存在。

《理解中国官僚体制的三个视角》笔记_周雪光_11.10

《理解中国官僚体制的三个视角》笔记_周雪光_11.10

《理解中国官僚体制的三个视角:制度、⽂化与组织》讲座记录周雪光 2018.11.10一、导言中国官僚制度需要复合的角度。

因此选取三个角度:韦伯、费孝通、马奇(分别对应制度、文化与组织三种不同视角)•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官僚体制?o中国国家治理面临的挑战:o中欧版图面积相似,人口中国却是两倍——>理解中国国家治理的难度,可以类比将欧洲作为统一国家来治理o中国文明延续的一大原因?——中国官僚体制•改革开放以后中央财政支出占比更小,地方财政支出更大。

•困惑与问题:o中国政府的主导角色§国家的组织基础§经济发展§官僚制国家o困惑:两重性§创新与保守:政府运作同时具有两面性§正式与非正式:基层政府在运作中,很大程度又是使用非§高度反应与松散关联: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反应高度敏感,传达执行不过夜;但很大程度上又表现松散关联(组织学),并非有机、等级紧密的制度,反复批示反复无法解决。

o改革开放之前:“官员种沉闷的循规蹈矩,不情愿去采取主动,低水平的技术和管理技能,以及因政治路线的经常性变动所导致的失望和玩世不恭……”(讲改革开放之前的情况,Harding 1981:375)o改革开放之后:看到中国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上的强大推动力,对比非常鲜明•研究问题:三个视角o韦伯的视角:比较-制度§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官僚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什么位置 o费孝通的视角:官僚行为的文化渊源o马奇的视角:在组织上是怎么运作的。

有组织的无序(organized anarchy)•中国官僚体制非常庞大,只能盲人摸象式认知,拼凑起来各个角度的样子,看到多面体的中国官僚体制。

二、 韦伯的视角•韦伯式组织在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中的角色•发展经济学(Acemoglu, shleifer),政治学(Moe),社会学(Evans)都在借用韦伯的框架研究•中国官僚体制在形式上和韦伯提出的样子非常像,但是在对比细节时有很多差异,因此韦伯自己也在比较制度上提出中国和韦伯式的官僚体制的区别•正当性(也译作合法性),任何权力都有为自己的正当性辩护的必要•三位一体的理论架构o合法性基础-权威类型-支配形式o传统、克里斯马、法理o权威类型:传统权威(如:家长制)、克里斯马权威、法理权威o支配形式:家产君主制、卡利斯马制、法理民主制•官僚体制在支配形式中的角色地位o这里的支配形式就接近于现在讲的国家治理模式,用什么逻辑来治理国家 o与民主制关系o与君主制关系•韦伯:官僚制与民主政体关系o官僚制与民主制紧密相关•“官僚制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近代出现的大众民主制度”,基于抽象规则来行使权威,非人格化不带情感,不徇私情不通融,憎恶“特权”,反对“因事而异”。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古代官员选拔体制演变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古代官员选拔体制演变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古代官员选拔体制演变我国历代的选官制度按照发展脉络,分为以下四种:一,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期;二,察举制,从春秋开始到汉武帝时期形成;三,九品中正制,曹丕所创立至隋唐;四,科举制,隋朝至1905年;这四个阶段我来简单解释一下:1,世卿世禄制所谓世卿世禄制是奴隶主贵族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分封亲属做官的一种制度,又因其可是世袭,因此又称为世官制。

这种制度的简单理解就是一种亲(有血缘关系)贵合一的用人制度。

卿是一个官名,是奴隶主政权对高级官员的一种称呼,这里注意与秦汉封建社会中的“卿”不是一个概念。

禄就是“卿”的工资。

这种可以世世代代做大官、领高工资的人是一个固定的圈子。

你是这个圈子里的人,你就能做官,就是特权阶层。

至于其他阶层基本没有“越界”的可能。

世卿世禄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周公辅成王。

周公辅成王周武王灭商后两年就去世了,成王十三岁继位,由于年龄尚小就由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旦来辅佐。

七年后,归还政权与成王。

周公尽心辅佐成王,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以此留下“周公吐哺”的史学佳话。

叔叔是“卿”,侄子是“王”,这就是亲贵合一的用人制度和政权特色。

在夏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最高统治者能有效统治的区域是很小很小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王实际上能有效控制的也就都城附近的土地,再稍远的地方王是管不来,所以只能派他的亲信去管理。

那么对于王来说,谁他最放心呢?当然是和他有血缘关系的叔伯子侄了。

当然,还有极少数没有血缘关系的大功臣,比如被封在山东的姜子牙。

春秋兵士剧照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越来越多地主阶级成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这个新诞生的阶层在政治上没有丝毫的权利,为了获得自己的权益他们只能改变这种世卿世禄的现象。

于是,地主阶层要求打破亲贵合一的现状,呼吁礼贤下士,世卿世禄制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2,察举制察举制即规定由地方官考察其辖区内的士人再举荐给朝堂,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考察和举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探析

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探析


马克斯 · 韦伯 “ 官僚制 ” 理论探析
谭 融
摘 要 :马克斯 · 韦伯的官僚制 理 论 研 究 源 于 1 9世纪以来欧洲理论家的政治与行政思 想 。 他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 从理性主义出 发 建 构 其 “ 理想官僚制” 的 理 论 模 型。 韦 伯 的 研究涉猎多个领域 , 思想中充满深刻的宗教 、 文化与政治内涵 。 尽管马克斯 · 韦伯的官僚 制理论受到来自诸方面 的 质 疑 , 然 而 迄 今 为 止, 尚无人能够超过他有关官僚制理论的思 他的 “ 理想官僚制 ” 理论依然是发达国 家 和 发 展 中 国 家 改 革 发 展 政 府 行 政 系 统 的 重 要 考, 理论基础 。 关键词 :马克斯 · 韦伯 ;理想官僚制 ;理性主义 , ) 马克斯 · 韦伯 ( 是西方国家最具影响的社会科学家之一 , 也 M a x W e b e r 1 8 6 4-1 9 2 0 是现代文化比较研究的先驱 。 他一生致 力 于 考 察 世 界 诸 种 宗 教 的 经 济 伦 理 观 , 试图从比 较的角度 , 探讨世界各主要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与该民族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 系 。 通过对中国和印度宗教 、 古代犹太教以及 伊 斯 兰 教 的 研 究 , 提出“ 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这
“ ) 阿尔布罗还认为 , 马克思主义 的 创 始 人 犹 太 裔 德 国 人 卡 尔 · H. 马克思( 的思想对 K a r l H. M a r x 。 但是 , 韦伯的影响 , 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 马克思对韦伯的影响并不是关于官僚制的论述 , 而是关于人的 。 ) 异化的一般论题 。 对这一理论 , 韦伯在其理性化的理论中有所推进 ( 阿尔布罗 , 1 9 9 0: 4 0 ) 关于行政组织发展进 1 9 世纪德国经济社会史学者古斯塔夫 · 冯 · 施莫勒 ( G u s t a v v o n S c h m o l l e r 也是马克斯 · 韦伯理性官僚制理论的来源之一 。1 施莫勒应邀编纂了 《 普鲁 程的研究 , 9 世纪 9 0 年代 , ( ) , 士文件汇编 》 这是一系列有关普鲁士行政制度史的文件的汇 集 。 施 莫 勒 为 之 写 了 序 言 , 同年还 1 8 9 4 做了有关德国官员体制的讲演 , 被视为德国现代公共行政兴起的 卓 越 阐 释 。 施 莫 勒 认 为 , 社 会 由 领 袖、 职事人员和群众三部分组成 , 社会发展依赖于这三个组成部分的不断分化 ; 国家间的结构差别源于各国 中这三者重要性的变异 。 施莫勒指出 , 官僚制的特征即地位与薪金的等 级 制 以 及 在 自 由 契 约 基 础 上 人 认为 “ 官位体系 , 在各个时期的某些特定的国家 中 , 完 成 了 伟 大 的、 确实是无可比 们为行政目标效力等 , 拟的成就 ; 即使在它尚未达到无与抗衡的权威地位的地方 , 它也已经成了现代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 。 诚然 , “ , 素” 他也承认 , 必须时时保持警惕 , 以保证官员的高度素质 , 防止官僚制的危险 ” 并提出官僚制 “ ( ) 由正规行政过程中的病态性偏失构成 ” 的看法 。 阿尔布罗 , 1 9 9 0: 4 1 4 2 - 在上述问题上 , 韦伯继承了施莫勒的观点 , 所不同的是 , 他重新建构了官僚制的理论框架 , 为官僚制 的研究和思考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 他力图通过把官僚制等同于现代 官 员 体 制 而 使 这 一 概 念 中 性 化 , 并且提出了控制官僚系统这一本质问题 。 反映出韦伯对现代行政机构发展的深刻的矛盾心理 , 一方面 , 他欣赏它 , 确信它是智力的成就 , 它的发展不可抗拒 ; 另一方面 , 他感 到 忧 虑 , 认为它在侵害着个人和民 族的优良性格 。 ) 此外 , 著名的意大利政治理论家加埃塔 诺 · 莫 斯 卡 ( 和罗伯特·米歇尔斯( G a e t a n o M o s c a R o b e r t

论官僚制的实践困境及其反思

论官僚制的实践困境及其反思


韦伯 的官僚制理论
德 国社会 学家 马克斯 ・ 韦伯 ( 1 8 6 4
二、官僚 制的实践 困境
2 0 世纪7 O年代 以来 ,随着全球化 、
2 .官僚 制在 一定 程度上会滋 生腐败
在 层 级 森 严 、 过 分 理 性 化 的 官 僚
1 9 2 0 )从理 论上对长 久 以来存在 于 国 市场 化、信 息化 以及知识经 济时代 的到 组织 中行政 权力实 则掌控在少数 人的手 家政 治体 系中 的官僚 制作 出了系统 的分 来 ,以信息技术 为基础 的新文明改变 了 中,等级制在 一定程度 上会造成 领导集 倘 若 作 为 理 析和 总结 ,提 出 了官僚 制 的概念 ,阐述 原有 的社会政 治、经济运 行模 式 ,同时 权 专 断 , 下属 迎 合 奉 承 。 “

官僚制 “ 合 理 性 ”的 内涵 ,并 提 出 了其 也 使 官 僚 制 自身 存 在 的 缺 陷 以及 与 时 代 性经济人 的政府行政 人员经受不 住权力 存在 和发展 的条件 。在 韦伯的官僚 制理 发 展 不 相 适 应 的 问 题 逐 渐 显 露 出 来 。 由 诱 惑 , 过 度 干 预 市 场 经 济 的 资源 配 置 , 论 中, “ 官 僚 制 ”一 词 剔 除 了感 情 色 彩 , 完全 是中性 的、法理社 会的组织形 式。
越 官僚 制的理论层 出不穷 ,官僚主 义和 腐败 问题 目益 出现 。本 文首先 简述 了官僚 制理论 ,其 次论述 了官僚 制的 实践 困境 ,最后在反 思官僚 制 实践 困境的基础 上 ,提 出进一步 完善我 国官僚制 的建议 。
【 关键词 】 官僚制 实践困境 行政改革 组织管理 组织文化
此 ,英 国、美 国、澳 大利亚 、新 西兰 、

官僚制再探析

官僚制再探析

官僚制再探析摘要:官僚制是工业社会的一朵奇葩,它以其稳定、严格、精确、可靠的管理取代了早期人格化的行政模式,构成了传统行政模式的一大理论支柱。

但是当社会发展进入后工业时代时,官僚制内在的痼疾逐渐凸显出来,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关键词:官僚制;价值;弊病一、官僚制及其价值“官僚制”一词由法文bureau和希腊文kratos复合而成,本意是指实施管理的社会行政机构。

与汉语中官僚主义不同,在管理学中,官僚制是一个中性词,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命令—服从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在韦伯的官僚制中,对合理性的追求是其核心所在,也是建构官僚制的一个基本原则。

韦伯从权威的角度出发剖析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把它们分为个人魅力型、传统型和法理型三种。

其中前两种只具备合法性而不具备合理性,只有法理型组织是建立在对于正式制定的规则与法令的正当行为的要求之上的,同时兼备了合法性与合理性。

韦伯的理性官僚制正是这样一种组织形式。

作为一种工业文明时代的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组织内部合理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的明确职责权限并以法规的形式严格固定下来,并且只在本职范围内完成工作。

第二,组织内部划分为若干层级,实行层级节制,等级与权力一致,各职位按照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指挥统一的指挥链条。

第三,组织内部要根据合理合法的原则制定一整套稳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以保证整个组织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明确性,使各机构各成员各司其职,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

第四,在官僚制组织中,一切重要的决定和命令都应形成正式的文件下达,并且要记录在案,以便于上级对下级加强控制,明确下级机构及其成员的任务、要求和应履行的权责。

第五,实行非人格化的管理,官员间的从属关系是由严格的职务或任务等级序列决定的,权力关系并不具有权力的个性特点,而是基于职务本身的组织构造,完全排除了个人的情感纠葛。

官僚制

官僚制

中国新阶段发展的官僚制【摘要】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组织理论在公共行政学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官僚制的纵观分析以及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们可以找出符合中国发展的官僚制度。

纵观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运动,官僚制所包含的理性精神并不因为改革而被摒弃, 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了新生, 它为我国的行政组织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韦伯官僚制理性唐斯行政组织改革中国国情现实意义【正文】官僚制的出现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如古代中国、古罗马、拜占庭帝国等都曾建立起高度完善的官僚制组织体制, 创造过古代辉煌的文明, 但是这并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官僚制。

官僚制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学者V ·德顾耐于1745 年在描述普鲁士的政府形式时提出的。

在19 世纪, “官僚制”这一术语充满了贬义, 各国学者用这个术语去斥责专制官员的繁文缛节、狭隘头脑和专横态度。

而真正从学术上系统地分析“官僚制”一词、把它看作一种组织和体制并将之完善为一个社会学分析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20 世纪初,马克斯·韦伯对官僚制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韦伯现代官僚制是一种纯粹理想类型的官僚制,韦伯官僚制的理想性体现在韦伯抛弃了对官僚制进行“价值关联”的考虑上。

他“放弃了西方若干世纪以来普遍采用的以叙述制度的价值规范为主的研究方式,转而以合理主义价值立场和类型化比较研究与发生学因果分析相结合的‘理想类型’的方法论”。

韦伯把公职人员预设为“行政动物”,剥去了他们的所有感情价值和政治情感,以“价值无涉”的研究理论,用刚性的制度和法律建筑起现代官僚制的理论大厦,并开创了独特的官僚制研究范式。

“价值无涉”使韦伯官僚制充满了学术上的浪漫色彩和理想上的崇高预期。

因此,在西方官僚制没有招致人们的贬义理解。

20 世纪初,为了避免人们对韦伯提出的官僚制产生误解,有人将韦伯的官僚制翻译为“行政组织体系”、“科层制”或“集权制”。

经济学视阈中的官僚制研究_解析安东尼_唐斯的官僚经济理论

经济学视阈中的官僚制研究_解析安东尼_唐斯的官僚经济理论

自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以后,对官僚制的探析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安东尼·唐斯率先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官僚制的有关问题,创立了官僚经济理论,成为公共选择学派的一大理论基础。

唐斯1957年在《民主的经济理论》中第一次引入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实证分析了政党、政府与选民的最优化行为后,又于1966年在《官僚制内幕》中通过对官僚组织和官僚动机、行为模式进行经济学分析以预测官僚行为。

唐斯的官僚组织和官僚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汇集成唐斯官僚经济理论,其理论中心是:政府的任何政策行为,不管是最大化全社会的福利或仅仅为某一部分社会成员谋福利,都取决于将政府成员的自利及与这种自利相联系的制度安排;对政府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必须置于一个特定的政治制度中,而且经济学的分析必须与政治学的分析结合起来。

一、官僚组织的生命周期理论唐斯研究发现,每一个官僚组织都有着起源、发展和消亡的生命周期。

他认为,从起源上看,官僚组织以四种不同方式形成:一是官僚组织可由韦伯所称的魅力型组织演变而来;二是社会中的一个或多个群体有意创立的官僚组织,以求实现他们认同的特殊职能;三是新官僚组织可能从现存的官僚组织中产生;四是官僚组织可通过“企业精神”设立,如果一个群体所拥护的政策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就能设立和运作一个大型的非市场组织。

官僚组织的发展演化也遵循着某种规律。

一般而言,新官僚组织为了生存下去,必须不断地向那些能够影响其有效资源的团体展现其所提供服务的价值,并且它必须迅速组织起来将脆弱的、分散的外部支持变为一种常规化的支持。

因此,新生官僚组织创立之始,与达到其生存基准之间存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间隔,通常新官僚组织在其规模和职能的相对社会地位快速发展一段时间后达到这个基准。

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加速效应,因为任何整体快速成长的组织都因能产生更多的晋升机会而吸引权力攀登者。

当新生官僚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因社会职能的相对重要性降低而减速发展。

当官僚组织在快速发展后,总体规模在一定时期内依然相对稳定,那么它的组织成员的平均年龄将随着官僚组织的发展而上升,于是产生官僚组织的渐进保守主义定律[1]21,即一个官僚组织变得越成熟,它就越不可能死亡,因为它的领导人会改变组织的主要目的。

如何合理认识“官僚制”

如何合理认识“官僚制”

如何合理认识韦伯“官僚制”理论2007级公共管理(2)专业木权之在现代公共行政的研究来说,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运动基本上对官僚制持否定态度的,然而官僚制与官僚制理论作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在实践中作为一种国家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的方式有着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韦伯为这种制度进行了一定的定义,指出所谓“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一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组织机构的“理想类型”并提出了官僚制的“合理性”。

一、探寻官僚制的历史源流官僚制是一个国家中的官僚组织和行为体系,是国家政治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对社会实行统治和管理的工具,是在社会统治和支配行为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制度化的社会组织现象。

官僚制的出现是社会分工的结果,随着国家范围的扩大,国家政治和经济职能的增加,为了实现政治权力的有效运作,就出现了国家职能分化的趋势。

国家政治统治和管理领域中的分工使官僚呈现出职业化的趋势,才为从社会中选拔从事这一职业活动的人才提供合理的思维路向。

比如,我国封建社会就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专门从事统治和管理人才的做法,就是这种合理的思维路向的明确反映。

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已经存在了官僚制的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

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就出现了一个专门的食禄阶层,它标志着官僚开始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士人阶层的思维纳入管理技术与功利主义的科层官僚制的轨道,于是以郡县制代替封建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它的惟一选择。

特别是隋唐科举制的兴起,使中国古代官僚成为一种比较典型的前现代官僚制形式,成了“特别现代的、和平的和官僚体制化的社会最完美的代表”。

二、官僚制的存在方式韦伯作为一个社会学家,对官僚制的研究使人们一目了然地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官僚制的性质、历史地位,领悟官僚制的发展方向。

根据韦伯的看法,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威做基础。

适当的权威能消除混乱,带来秩序,没有这种权威的组织就无法实现组织目标。

论官僚制的形成背景及其合理性危机

论官僚制的形成背景及其合理性危机

收稿日期:)%%$ + "% + )! 作者简介:束顺民 # "!2,— ’ ,男,江西九江人,杭州商学院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 !" —
国外行政
的,与现实的公权运行相矛盾的,容易招致自我否定。官僚制较 之于旧的政府体制,是高效率的,但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进一步 发展,现代科技的产生,资本全球运作的出现,官僚制又是低效 率的源泉。这正是官僚制本身所内含的矛盾,这种矛盾也决定 了官僚制的内在危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对其发展 前景的悲剧性看法,导致了对官僚制合理性的广泛质疑。
共管理领域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但官僚制在其发展进程中内在缺陷日益显现。官僚制在现代社会中的专业化危机、
服从性危机、民主危机、信息危机和使其面临重大的合理性质疑。
关键词:官僚制;背景;合理性;危机
中图分类号:(&%& + ,-%. # )%%, ’ %, + %%!" + %$
)%%, 年 2 月
DEAEF )%%,
行政论坛
*34565789:85;< =95>?6<
总 第 -, 期 @<6<9:A BC/ -,
论官僚制的形成背景及其合理性危机
束顺民
# 杭州商学院 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 ’
提 要:官僚制作为—种高度理性化的组织模式,它的产生有其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背景。自其诞生以来,一直在各国公
马克斯·韦伯等西方学者在批判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 中存在的诸多缺陷的基础上,吸收了泰罗的科学管理主义思想, 主张建立以法理权威为基础,以科层结构、非人格化、连续性和 专业分工为基本特征的稳定、正规化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负责 组织、指挥、控制和调节公共事务,这就是官僚制 # 也常称为科层 制 ’ 的基本理论构想。官僚制的诞生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其 特定的原由。

《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原理》读书报告

《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原理》读书报告

《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读书报告格桑央拉1200016971【摘要】官僚制一词于18世纪初出现,19世纪被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各个领域。

伴随着其不同的发展历程,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

而在当今社会民主化的浪潮下,人们普遍的反思官僚制,官僚制的发展与革新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主要从尼斯·坎南的《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出发,概括了尼斯·坎南的官僚制,以及自己对官僚制的看法,最后试图对尼斯·坎南的官僚制模型进行简要的评价。

【关键制】官僚制官僚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一、尼斯·坎南的官僚制尼斯·坎南认为,在市场导向的私人部门里,一个在市场导向的私人部门里,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就要使公司尽可能地多赚钱,企业利润增加,个人薪金也随之增加,相反,官僚则往往关注于官位的特权、公共声誉、权力和官职,因为对他们来说,增加货币收益的机会微乎其微。

他认为权力、地位等都与官僚的预算规模大小呈正相关。

因此他得出结论:官僚的目标是追求他(她)的预算最大化。

如图1,是尼斯·坎南的官僚模型。

横轴代表官僚的产出Q,V代表控制预算的立法提案人认定的每一Q水平的总价值。

V的斜率代表产出的边际社会效益,C代表提供每一产出水平的总成本,斜率代表每单位产出的边际成本。

假设官僚知道提案人会接受任何总收益大于总成本的项目。

该任官僚bc建议的产出是Q bc,这回事在C不超过V的约束条件下,使官僚机构规模最大化的产出水平。

但是Q bc不是效率产出,效率产出要求,只有当产出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的时候,才能生产一单位产出,因此效率产出是Q*,此时C与V的斜率相等,因此官僚要建立尽可能大的帝国,这种欲望最终导致无效率的庞大的官僚组织。

官僚会努力宣传其活动,以便提高提案人对官僚机构收益的评价,使V曲线向上移动。

1在《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官僚制被定义为同时具有以下两方面特征的组织:第一,这些组织的所有者和被雇佣者并不挪用收益与成本之差的任何一部分作为个人收入。

官僚制的经济学分析——读米塞斯《官僚体制》

官僚制的经济学分析——读米塞斯《官僚体制》

官僚制的经济学分析——读米塞斯《官僚体制》
赵琦
【期刊名称】《公共管理评论》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官僚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治理工具。

从经济学的视角,米塞斯战略性地以利润管理和官僚管理为分析工具,区分了官僚制和市场体制的动力机制。

前者的核
心是利润动机与核算,后者的核心是计划与控制。

官僚制是中性的,但扩张追求分配
最大化的企业部门将着力追求其自身分配份额的最大化而不是企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从而导致了官僚制下人员冗余、低效率等不良后果。

米塞斯坚持动态的经济
观和正义的原则,反思政府干预是否得当。

他认为,政府干预对利润动机的破坏是官
僚制扩张的根源,并且,如果没有民主和宪政的制约,官僚制度的扩张就成为必然,并可能成为肆意侵害公民自由和主权的工具,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和心理后果。

因此,米塞斯认为官僚管理并不适用于经济生产和分配领域。

【总页数】10页(P127-136)
【作者】赵琦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35.2-5
【相关文献】
1.官僚体制的基本要素解构——评《经济与社会》中的"官僚体制统治" [J], 龙海波
2.现代官僚制的经济性和工具性——马克斯·韦伯的现代官僚制理论及启示 [J], 束赟
3.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理性行政的必然 [J], 安姝
4.官僚制的经济学分析——读米塞斯《官僚体制》 [J], 赵琦
5.苏联社会的官僚体制、国家所有制和国有化 [J], 斯·佩列古多夫;欣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官僚制的思考

对官僚制的思考

对官僚制的思考提起官僚制,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政府拖拖拉拉,恣意横行,拥有不受监督的权力却同时又非常低效,将其统称为官僚之风,总之官僚制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普遍具有贬义的色彩。

人人都在抱怨官僚制,但又无疑又离不开官僚制。

通过对一些关于官僚制的文章的阅读和学习,我对官僚制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韦伯看来,他所谓的“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官僚制具有以下特征:法律规范是整个组织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唯一依据;科层制、专业化和技术化的组织系统;集权化,按照权力运行方式形成层层节制;效率化,实现组织运行的效率化。

官僚化制度被视为现代化过程的关键制度,其权力来源于人们的工具理性和效率追求。

官僚制组织与其他形式的组织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官僚制的上述特点使得其在技术层面上明显超越任何团契行政、荣誉行政和业余行政方式;官僚化还提供了一种最大的可能性-----按照纯客观的考虑去贯彻行政职能专业化的原则,具体的执行由接受了专业训练并通过不断实践积累了专长的官员分头负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货币经济和薪金制是官僚制发展成为可能,此外,法律的不断完善也为官僚制的广泛运用创造了条件。

在理想化的状态下,官僚制具有如此强的吸引力,尤其在经济全球化面前,社会形势更加的纷繁复杂,对于后现代化国家来说,官僚制具有很强的诱惑力,我国也不例外。

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官僚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很多人认为官僚制和民主是相互对立的。

韦伯认为官僚制行政总是倾向于排斥公众,尽可能隐蔽它的信息和行动不受批评;并且在官僚机器的运转中,官僚制是把“共同体行动”改造为理性安排的“社会行动”的特定手段,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理性组织与知道下的行动就总是会优于任何其他类型的集体行为,也会优于和它对立的社会行动,彻底实现了官僚化行政的地方,随之产生的支配体系实际上是不可摧毁的;个体的官僚不可能摆脱官僚机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不过是一部无休止运转的机器上的一个小齿轮,这部机器为他规定了一条实质上是固定的行进路线。

官僚制的困境与创新

官僚制的困境与创新

官僚制的困境与创新汇报人:日期:•官僚制概述•官僚制的困境•官僚制创新的重要性目录•官僚制创新的途径与方法•官僚制创新的实践案例•总结与展望01官僚制概述官僚制是一种以等级为基础、以规则为约束、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定义官僚制强调规则、程序和层级结构,注重组织效率和稳定性,但也容易导致僵化和缺乏创新。

特点官僚制的定义与特点官僚制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后来在欧洲的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官僚制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组织形式,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

发展历史官僚制在组织管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现代社会的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

影响官僚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自由和创新精神,也容易导致组织僵化和腐败现象。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官僚制也需要不断适应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02官僚制的困境官僚制组织通常具有多个层级,导致信息传递缓慢,决策过程冗长。

层级过多程序繁琐缺乏灵活性官僚制强调规则和程序,但过度的规则和程序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官僚制组织往往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030201效率低下官僚制组织的决策过程通常涉及多个层级和部门,导致决策时间过长。

决策过程复杂官僚制组织中的员工往往缺乏工作动力和激励机制,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缺乏激励机制由于官僚制组织中的信息传递不畅,可能导致决策者无法充分了解情况,从而做出缓慢的决策。

信息不对称决策缓慢资源浪费人力浪费官僚制组织中的人员通常被分配到固定的职位和任务,可能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物力浪费过度的规则和程序可能导致物资和设备的浪费。

财力浪费由于决策缓慢和资源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资金浪费。

官僚制组织中的员工往往遵循既定的规则和程序,缺乏创新思维。

思维僵化官僚制组织中的员工往往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激励机制。

缺乏激励机制由于官僚制组织中的信息传递不畅,可能导致员工无法了解最新的技术和趋势,从而影响创新能力。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潜规则产生原因及遏制途径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潜规则产生原因及遏制途径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潜规则产生原因及遏制途径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潜规则是指在规范、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非正式行为规范和交往方式。

它一般不公开、难以明确和制止,对于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潜规则隐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和不足,是规范不完善、制度缺失的表现。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推进,潜规则问题在企业、政府等各个领域中愈加突出,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如何研究潜规则、探究潜规则产生的原因及遏制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旨在研究潜规则产生的原因及遏制途径。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理论探讨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探讨潜规则的成因,分析规范不完善、制度缺失等因素对潜规则的造成的影响。

同时,探讨潜规则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2. 实证分析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各个领域的实践案例,深入剖析潜规则产生的内在机制,解析潜规则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影响。

3. 提出对策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探索遏制潜规则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意义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出发,探究潜规则产生的原因及遏制途径,具有以下意义:1. 理论意义探讨规范不完善、制度缺失等因素对潜规则的影响,为深化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2. 实证意义通过实证分析,深入剖析潜规则产生的内在机制、实践问题及其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3. 实践意义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有助于遏制潜规则的发展,增强社会公正性和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第10期2012年5月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10 No.10May 2012 DOI:10.3969/j.issn.2095-333X.2012.10.029制度经济学视域下官僚制形成机制探微*朱德威(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摘 要:官僚制是韦伯的重要管理思想之一,对管理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影响巨大,了解官僚制形成机制对把握当下中国管理发展路向具有重要意义。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考察可知,在社会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分工的背景下,人们喜欢追逐交易成本最低的制度形态,而官僚制正是各种管理制度形态充分竞争后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制度经济学;官僚制;形成机制;交易成本;社会分工中图分类号:C9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3X(2012)10-0098-03 官僚制又称“科层制”(bureaucracy),是指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主线的管理方式和组织体系。

官僚制对整个社会组织形态和管理的影响巨大,所以学界对其也是极为关注。

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关于官僚制管理的争论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但是这些争论或者研究却似乎总是忽视了官僚制的形成机制这一问题,就是韦伯本人也没有深究这个问题[1]。

对官僚制形成机制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更加深入地阐述官僚制的特征和运作模式,而且也可以对是否应该超越官僚制、官僚制能否超越这些问题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基于制度经济学维度考察官僚制形成机制问题,笔者认为:官僚制并不是一个完全人为设置的制度形态,其制度形态符合“优胜劣汰”的法则,符合节约交易成本的原则,是经济选择的必然结果。

一、官僚制理论概述正如学者们业已指出的那样,官僚制并不是由韦伯本人首次提出的,而且其理论基础也并不完全源于韦伯的理论体系。

在产业革命时期,早期官僚制就曾被用来组织和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尔后,韦伯于20世纪初对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系统化的理性官僚制理论,从而奠定了现代管理与组织理论的基础。

根据韦伯的阐释,官僚制组织具有“专门化、等级制、规则化、非人格化、技术化以及公、私分明化六大特征”[2]。

正是由于这六大特征,在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化大生产及其工业组织管理中,官僚制发挥了重大作用,其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下现代企业和一切大型社会组织管理复杂化的需要,否定了传统的封建管理模式,最终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完备的理性法律和适应社会变化的崭新伦理原则一起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而官僚制的六个特征又和制度经济学中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原则暗合,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官僚制与社会分工首先,社会分工带来制度化要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扩展,成员交往程度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动物应付竞争的办法是分化,人类应付竞争的办法是分工。

劳动分工是物竞天择的产物,而非人类自主选择的结果。

但随着劳动分工的进一步发展,集体感情却变得脆弱和模糊,个体意识越来越摆脱了集体意识的羁绊,这就需要一个加之其上的体制来维持社会个体分工之上的合作。

因此“管制是专业化分工与生俱来的附属物”[3],制度和制度化的方向是社会分工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其次,制度化能降低信息成本。

分工愈细,愈会导致知识的块状分布。

虽然每个社会个体对自身所处的领域会很熟悉,但是对自身以外的领域则缺乏全面的知识,所以个体的信息搜寻成本必然会随之增加[4],可是信息搜寻成本并不能像生产成本那样*收稿日期:2012-03-06;修订日期:2012-03-27作者简介:朱德威(1983-),男,广东韶关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E-mail)283884292@qq.com。

提供生产资料直接投入生产,以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

对整个社会而言,信息搜寻成本是对资源配置的浪费,因此信息搜寻成本是一个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

体制作为能够提供较全面信息的工具,将被选择用于有效地降低信息搜寻成本。

由于体制的公共性和权威性,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在信息收集、掌握、整理、加工、发布等各个方面都是如此。

在体制之下,对信息的垄断不再是私人行为,所有的关系到各方利益的信息都将成为公共品而存在,体制下的每个成员都有权利获得信息,这样就加强了原来各个分工专业的块状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把信息搜寻成本降到了最低。

再次,官僚制是制度化的目标。

社会分工导致每个个体掌握的技能不同,这就决定了由公众共同来管理公共事务的高成本。

为了有效降低成本,必须安排专业化的人才来掌握公共事务,但是公共事务有不同的性质和种类,而这些专业化的人才对于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也并不是面面俱到的,因此又需设置不同的职能部门来具体解决某类问题,这样就必须建立系统的结构体系来协调各个职能部门,这就是官僚制的肇始。

最后,官僚制是体制进化的结果。

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生存竞争的必然结果,对于更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同时又存在着负面的影响,导致了人类生存的块状分布,这种块状分布并不单单指的是职业的分布,还包括生存技能、人生经验、生活方式和水平以及其所占有的各种知识等。

社会分工的成本是基于一种机械的社会结合而导致的后果,块状的社会分布缺乏横向的联系,而体制可加强块状社会分布之间的横向联系,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因此体制就毫无疑问地被建立起来了。

但体制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分工带来的成本,与此同时,社会分工在不断细化,成本随之不断地提高,因此,要求体制也要不断地进步发展,要更加准确和精致化,导致官僚制应运而生。

三、官僚制与交易成本在制度经济学中,交易成本的定义为:“在人们靠市场来交易产权、运用资源的成本。

它们包括收集信息的成本、缔约成本、监督成本和强制履约的成本。

”[5]其他制度经济学著作中对交易成本的定义也大概如此,著名制度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交易成本包括发现和通知交易者的费用、谈判费用、签订合同以及保证合同条件的履行而进行的必要的检查的费用等。

一般认为其包括搜寻费用、谈判费用和实施费用。

”[4]张五常的定义更加直接,他认为:“交易成本就是制度成本,其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

简言之,就是一切不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6]从以上交易成本的三个定义来看,都包括了信息成本、谈判及缔约成本、履约成本和监督成本。

因有关信息成本的问题已在前文阐述过,下文着重从谈判及缔约成本、履约成本和监督成本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官僚制是如何降低社会成本的问题。

首先,官僚制可以有效降低谈判及缔约成本。

德姆塞茨认为:“谈判成本是外部性问题内部化的主要成本。

降低因某一项排他权所产生的谈判成本,就可以用很低的成本,使绝大部分外部性问题得到内部化。

因此降低谈判成本的途径有:(1)变产权分散为产权集中;(2)产权调整;(3)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分离;(4)所有权的分散化。

”[6]这里的谈判成本包括了体制内各部门的协调成本和官僚制与制度外的环境的谈判及协调成本,如官僚制体制所制定的政策与民意的相符程度等。

以上所述四种降低谈判成本的方法在官僚制中都有充分的反映:(1)变产权分散为产权集中。

在官僚制中对事物进行分类管理,就是将同类性质的职责和权能归属于同一个职能部门实行对口管理;此外官僚制金字塔形的层级分布,将会使下一层的产权有效地向上一层集中,最终达到金字塔顶端的集权。

(2)产权调整。

产权调整其实就是管理者对其所能掌控的资源进行调度分配的行为;另一层含义就是对体制内各职能部门的编制的调整和其权限范围的调整。

(3)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分离。

这一点在官僚制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分离也正是“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要求,在整个官僚制体制当中,都充当了经营者和代理人的角色,他们对所有者负责,并受其监督。

(4)所有权的分散化。

这是分权的要求,其要求对权力进行分散。

这其实是对官僚制与外部关系的要求,要求在整个官僚制内部建立起与外部分权环境相匹配的各个系统,而事实上官僚制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其次,官僚制可以降低履约成本。

从前文对官僚制六大特征的介绍可以看出官僚制在降低履约成本上的优势。

这六大特征都有利于提高体制的精确程度,有利于提高履约的效率和质量,而效率的提高和质量的保证以及体制的精确对于降低其运作成本而言也是必然的。

最后,官僚制可以降低监督成本。

制度经济学中的监督成本主要来自“委托—代理”问题,其形成99 第10期朱德威:制度经济学视域下官僚制形成机制探微于降低谈判成本引致的产权调整过程中,即产权调整过程中所需的激励约束成本。

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认为:如果代理人得知,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为细节不是很了解或者保持着“理性的无知”(信息不对称),因而自己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而不受惩罚,那么代理人就会受到诱惑而机会主义地按照自己利益行事,并忽略了委托人的利益[5]。

在信息不对称的体制当中这种情况极容易存在。

官僚制由于其彻底的制度化、程序化和理性化,能够增加人们行为的可预见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和防止那些投机行为的发生,同时,官僚制具有非人格化的职业趋向,可以有效地抑制机会主义的渗透。

四、官僚制与现代管理发展路向官僚制这一组织形式体现了科学精神、法制精神与理性精神,抛弃了经验管理过程中的人治因素,避免了任性专断和感情用事,带来了理性与效率。

但是官僚制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按照经济规律自然选择的结果,制度形态中的交易成本决定了它的基本模式和特征的最优选择,它作为一种“理想型态”站在了一个让现存的和其他历史上任何的制度形式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这完全是因为官僚制符合“成本最低”这条经济学最原始的原则,“精确、迅速、明确、精通档案、持续性、保密、统一性、严格的服从、减少摩擦、节约物资费用和人力,在由训练有素的具体官员进行严格官僚体制的、特别是集权体制的行政管理时……能达到最佳的效果”[7]。

当前管理学界却存在着一种声音,认为应该超越官僚制管理甚至废除官僚制管理。

从上文的分析和官僚制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官僚制管理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制度化管理,既然现阶段的管理仍不能超越制度化,那就应该考虑如何优化官僚制的问题。

和人类任何其他制度一样,官僚制固然有其不足的一面,但在人类还没有摒除一切罪恶和贪欲之前、在科技还没有发达到可以控制人们的欲望之前、在道德还没有让每个人都达到圣人境界之前,奢谈废除或超越官僚制都为时尚早。

现阶段,官僚制仍是最符合人性的一种制度,一种最精确的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