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利用地震仪器进行地质勘探的技巧

利用地震仪器进行地质勘探的技巧

利用地震仪器进行地质勘探的技巧地震仪器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探工具,它能够帮助地质学家和地震学家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利用地震仪器进行地质勘探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技巧。

首先,地震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是地震反射法。

这种方法利用地震仪器发射出的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之间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来推断地下结构。

地震仪器会记录下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时间和强度,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地质学家可以推测地下岩层的厚度、形状和性质。

这种方法常用于油气勘探和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能够帮助寻找潜在的油气藏和水源。

其次,地震勘探中还常使用地震折射法。

这种方法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现象来推断地下结构。

地震仪器会记录下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路径和速度,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地质学家可以推测地下岩层的分布和性质。

这种方法常用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地下水资源的勘探,能够帮助预测地震、火山喷发等灾害的发生概率,并寻找地下水脉络。

除了地震反射法和地震折射法,地震勘探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技术是地震震源定位。

这种方法利用地震仪器记录到的地震波传播时间和强度数据来确定地震的震源位置。

地震仪器会记录下地震波在不同地点的到达时间和振幅,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地震学家可以计算出地震的震源位置和震级。

这种方法常用于地震预警和地震研究,能够帮助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并研究地震活动的规律。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常用技巧,地震仪器还可以用于地震波速度的测量和地震波形分析。

地震波速度的测量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推断地下岩层的密度和弹性模量,从而了解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

地震波形分析可以帮助地震学家研究地震波传播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利用地震仪器进行地质勘探的技巧有很多种,包括地震反射法、地震折射法、地震震源定位、地震波速度测量和地震波形分析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地震学家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寻找油气藏和水源,以及研究地震活动的规律。

地震勘探工程布置方案

地震勘探工程布置方案

地震勘探工程布置方案一、前言地震勘探是地球科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

它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地质层中传播的规律,通过地震仪器在地表和井下测定地震波的传播时间和能量,从而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地震勘探在地质勘探、地质灾害预测和地下资源勘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地震勘探工程中,合理的布置方案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勘探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地震勘探工程的基本原理地震勘探是通过在地表或井下放置地震仪器,监测人工产生的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过程,从而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一种方法。

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方向与地下介质的性质有关,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可以推断地下结构的分布和性质,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重要信息。

地震勘探工程主要包括勘探测线的布置、地震波发射和接收设备的设置、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步骤。

合理的布置方案可以提高勘探的效率和精度,降低勘探成本,保证工程质量。

三、地震勘探工程布置方案的设计要点1. 勘探区域的选择在进行地震勘探工程的布置方案设计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勘探区域。

选择勘探区域需要考虑地下介质的性质、勘探的目的和需求、勘探的可行性以及勘探成本等因素。

根据不同的勘探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勘探区域,如地质构造勘探、地下水资源勘探、地震灾害监测等。

2. 勘探测线的布置勘探测线的布置是地震勘探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勘探区域的地质构造、勘探深度和勘探精度的要求,需要合理布置勘探测线。

一般情况下,勘探测线的布置应使得地震波在地下尽可能地覆盖整个勘探区域,以获取较为完整的地下结构信息。

同时,勘探测线的间距和长度也需要根据勘探的深度和需求进行调整。

3. 发射和接收设备的设置地震勘探的发射和接收设备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勘探数据的采集质量。

合理设置发射和接收设备可以提高勘探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在设置发射和接收设备时,需要考虑地下介质的性质、勘探深度和勘探精度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保证勘探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来探测地下结构的方法。

通过地震勘探,可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如油气资源、地下水等。

其原理是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从而进行地质勘探。

地震勘探的原理主要包括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折射等现象。

地震波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产生,例如在地面上布设震源装置,如地震仪或爆炸物等,通过地面振动产生地震波。

地震波的传播是通过地下介质的传导来实现的。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等特性。

当地震波遇到介质边界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

反射是地震波遇到界面时一部分能量反射回来的现象;折射是地震波遇到介质边界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透射是地震波穿过介质边界后继续传播的现象。

地震勘探的方法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测井、地震勘探剖面和地震勘探阵列等。

地震勘探测井是通过在地下钻探井口并向井内注入震源来产生地震波,然后通过井中的测震仪记录地震波。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井内和井周围的地下结构信息,用于勘探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剖面是通过在地表上布设震源和接收器,在不同位置上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

这些记录的数据可以通过地震处理和解释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地质信息和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阵列是将多个地面震源和接收器布设在一定区域内,同时记录地震波的传播信息。

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和解释,可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地震监测和地震研究等。

地震勘探还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和解释来获取更详细的地下结构信息。

数据处理包括地震波形记录的处理、去除噪声等。

数据解释包括地震波传播路径的解释、地震反射地震震相的解释等。

总之,地震勘探是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一种方法。

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可以获取地质信息和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地质意义。

地震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方法
2

2
平均速度时距曲线: 平均速度时距曲线:
n ∑ hi = Va = in 1 hi ∑ Vi i =1 ;
x2 t 2 = t0 + 2 Va
2
(3)连续介质中的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4) 倾斜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 倾斜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
O*S 1 t= = MS 2 + O * M 2 V V 1 = ( X − X m ) 2 + O*M 2 V 1 = ( X − 2h sin ϕ ) 2 + (2h cos ϕ ) 2 V 1 = X 2 + 4h 2 − 4hX sin ϕ V
四、 共反射点多次叠加法
又称共深度点多次叠加和水平叠加(CDP) 又称共深度点多次叠加和水平叠加(CDP) 能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质量, 能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质量,特别是 压制一种规则干扰波(多次波) 压制一种规则干扰波(多次波)效果较好
共反射点道集:多次放炮,排列接收地下同 一点的反射,如图共中心点道集示意图。这 一点叫共反射点,接收道叫共反射点道集。
t2 X2 − =1 2 2h 2 ( 2h ) ( ) V
t0时间 : 时距曲线在 t 轴上的截距 , 在地震勘探 时间:时距曲线在t轴上的截距, 中也叫t 中也叫t0时间
2h t0 = V
t0表示波沿界面法线传播的双旅程时间。借助 表示波沿界面法线传播的双旅程时间。 t0时间 ,水平两层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 也可以写成: 时间,水平两层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也可以写成: 两层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也可以写成
倾斜界面上倾方向与X轴反向时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倾斜界面上倾方向与X轴反向时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此时OM=Xm= hsinϕ 此时OM=Xm=-2hsinϕ OM=Xm=1 t= V X + 4h + 4hx sin 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规律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探测方法、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地质解释技术、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和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等方面。

1.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是指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波动,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压缩波,在地壳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以扭动的方式传播。

当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时,遇到不同密度的岩层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这些现象是地震勘探的基础。

2.地震波探测方法地震波探测方法包括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折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的速度和时间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反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分辨率。

3.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是在野外布置观测系统,通过激发地震波并记录地震信号来进行数据采集。

室内数据采集则是在室内通过计算机系统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预处理、增益控制、滤波、叠加、偏移、反演等步骤。

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平滑处理等;增益控制包括调整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滤波包括去除高频噪声和低频干扰;叠加是指将多个地震信号进行叠加,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偏移是指将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移动,以纠正地震信号的偏移;反演是指将地震信号转换为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如速度、密度等。

5.地质解释技术地质解释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构造解释、地层解释和储层解释等方面。

构造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岩层的构造特征和形态;地层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岩层的年代、沉积环境和地层组合;储层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油气储层的性质和特征。

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

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

震记录的基本元素。
4、波阵面 —波从震源出发向四周传播,在某一时刻,把波到达时间各点所连 成的面,简称波面。 波前 —振动刚开始与静止时的分界面,即刚要开始扰动的那一时刻。同样,振动刚停止时刻有分界面 为波后。波前或波后是用面表示的,不是曲线。 特征 :在波面上各质点的振动相位相同。当振动在各 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波前的运动方向与波前本身垂直。 5、波阵面的形状决定波的类型,可分为球面、平面和柱面波等 。 平面波 --波前是平面 (无曲率 ),像是一种在极远的震源产生的。 这是地震波解析中的一种常用的假设。 球面波 --由点源产生的波,向四周传播,波面是球面。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同一个震源,在近距 离的波为球面波,在远距离的地方可看成平面波。在地震勘探中,由于传播路线长而接收点小常把地 震波看作为平面波。
9、多波多分量技术 :在相同的勘探区域,在纵波勘探的基础上,再利用横波和转换波技术。 10、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 一种通过提高震源频率, 高采样率和高覆盖次数等数据采集方法和相应 的处理技术,达到大幅度提高勘探精度的技术。
11、时间延迟地震(四维地震)技术 :在同一地方、不同时间进行重复地震数据采集和相应的处理解 释一整套技术。时间推移地震是不同时间对油气田进行地震观测、监测油气开采状态、探明剩余油气
6、波剖面 —在某时刻,以质点所在位置为横坐标,以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为纵坐标,画出某一
时刻的振动情况 (波形曲线 ),称为波剖面。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也称波剖面 .
7、波长的倒数称波数 k ,表示在单位距离上波的个数 8、地震波是一种复杂的波,是一种非正弦波。一般用 主波长、主频率 和主周期 来表征地震波。 主波长( )是在一个振动主周期时间内波前进的距离,它是波的空间分布特征量,即它与介质的大

地震勘探的基本方法

地震勘探的基本方法

V2
V1
sin i V1 V2
下倾接收的折射波时距曲线
tu
X
cos
V2
hu hd V1
cos i
X V1
sin(i
)
tou
tou
2hu V1
cos i
hd hu x sin
上倾接收的折射波时距曲线
td
X
cos
V2
hu hd V1
cos i
X V1
sin(i
)
tod
tod
2hd V1
cos i
取连续介质中的一个微元,记 射线某一小段为ds,其垂直长 度为dz,水平长度为dx。有
dx dztg (z) dz sin (z) dz pv(z)
1 sin2 (z)
1 p2v2(z)
ds
dz
dz
dt
v(z) v(z) cos (z) 1 p2v2 (z)
在早期,地震勘探采用光点和模拟磁带地震仪 采集数据,在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的地区寻找构 造圈闭,仅用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就可以胜任。
近期的地震勘探技术
1970年代以后,石油勘探面临的任务是复杂地表和/或 复杂构造探区,以及各种复杂油气藏(如地层、岩性 油藏),运动学理论无法正确解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 波场,更无法根据时间场预测地层岩性特征,这就需 要利用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与此相适应,野外数字 记录和室内数字处理技术的推广也为地震波动力学信 息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V1 V2
cos ic
V22 V12 V2
折射波的形成
穿透时间
t0
2H cos ic V1
穿透速度
U V1 V1V2
cos ic

《地震勘探原理》§4-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3精选全文完整版

《地震勘探原理》§4-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3精选全文完整版
单井最大药量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能量仍不足,可 采用小药量组合爆炸,这样还有利于激发高宽频信号,提 供分辨能力。 ⑷ 道间距(相邻两个中心道之间的距离)⊿x 通常不应该超过设计的水平分辨率的2倍。这样的目的是 使地下空间采样间隔满足设计要求,即满足空间采样定理
§4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五)多次覆盖采集参数选择
室内处理方法:水平叠加
CMP R
对于水平层状介质,假如分别在点O1 ,O2 ,…,On激发,则 可分别在对应的S1 ,S2 ,…,Sn各点接收到来自地下反射界面 上同一反射点R的反射波(R为CRP或CDP)。若对n次激发得
到的R点的各道反射波进行动静校正,使其相位一致,然
后叠加起来,便获得了共反射点R的n次叠加记录。
❖ 4.3.2.2 综合平面法 D
O1 45
M
O2
R1
R2
O1单边放炮,offset = 0, O1O2之间布置检波器接收
1 R1R2 2 O1O2Leabharlann §4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 4.3.2.2 综合平面法 D
O1 45
M
O2
R1
R2
R3
O1 、O2双边放炮,offset = 0, O1O2之间布置检波器接收
§4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shot1 shot2 shot3 shot4
offset = 2⊿x ⊿shot = 2⊿x
n =12
stati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hannel
1
5
9

001地震勘探原理及解释方法简介

001地震勘探原理及解释方法简介

为什么入射 角是直角?
信号太弱,信噪比太低
第三步:水平叠加
把同一点的反射信
S
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
号经过处理以后,进
行相加,从而可以加
强信号去除噪声
•T0=2H/V
R
多次迭加的观测系统
• 如图所示,24道接收,炮点 位于第一个检波器位置上, 每放一炮,炮点随整个排列 一起向前移动三个道间距 (d=3delt(x)),这样就组成 了四次迭加的观测系统。O1 点放炮的第19道,及其它点 放炮的13道,7道,1道均来 自共反射点R1
?
常规动校正
四次项动校正
视各向异性动校正
接 收 方 式
一点激发
多点接收
返回
几个单炮实例
不同地表条件下的单炮记录
二 进 制 增 益 控 制 系 统 实 例
随机干扰波
折射1 折射2 有效波
面波1
面波2
沙漠地表
区域异常振幅压制前后单炮记录
TR. 1--120
TR. 361--480
单炮记录
地表 基准面
第二步: 静校正
• 沿地震观测线的地形是起伏不平的。表层介质不 均匀,厚度也沿横向变化。这样势必导致反射波 因表层异常产生时差,直接歪曲地下深层的构造
形态。为此,为了消除表层影响,选择一个统一
的基准面作表层校正,由于这种校正与反射波的 传播时间无关,每一个记录道只有一个校正值,
所以称为静校正
第一步:自接自收的地震勘探
• 在地表平坦的情况下, 接收到的地震记录与 实际的地层形态一致, 此时我们看到的地震 剖面就是对应的地下 结构 • T0=2H/V
T0
H,V T0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教程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教程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教程地震勘探是石油勘探中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它通过利用地震波在地壳内的传播特性,以及地下地质构造对地震波传播产生的影响,来获取地下岩层的信息,进而推断出可能存在石油或天然气的区域。

下面将介绍地震勘探中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一、地震波概述在地震勘探中,地震波是实施勘探的基础。

地震波通常包括水平振动的横波(S波)和纵波(P波)。

P波是沿着传播方向的压缩波,而S波是沿着传播方向的横波。

这些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路径受到地下岩石的物理特性和地形的影响。

二、地震勘探常用方法1. 反射地震勘探反射地震勘探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地质勘探方法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地震波首先通过震源产生,沿着地下岩层传播,一旦遇到不同密度或声阻抗的地层边界,部分地震波将会发生反射,并返回地面,被接收器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这些反射波的特征,可以推断出地层的分布、地下构造的特征以及可能存在的石油或天然气的区域。

2. 折射地震勘探折射地震勘探是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岩石中的折射和绕射特性,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情况和存在石油或天然气的可能性。

这种方法常用于地下岩石有复杂构造或存在倾斜的情况下。

3. 井下地震勘探井下地震勘探是将地震勘探的装置和设备安装在已经钻完的井中,通过在井中产生震源和接收地震信号,来获取地层的地震数据。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已经钻井的油田或天然气田中,可以提高勘探的精度和准确性。

三、地震勘探的流程与技术1. 设计地震勘探的参数和布局在地震勘探中,需要首先根据勘探区域的地质构造和特点,确定合理的震源能量、接收器位置和工作频率等参数。

根据地下岩层的深度和目标层位,确定最佳的分辨率和有效侧向范围。

然后根据布局参数设计合理的勘探网格。

2.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地震勘探中,通过在地面或井下布设的接收器阵列,采集到的地震数据需要经过专业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噪声的剔除和数据质量的检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总结——石油大学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总结——石油大学

第一章绪论1.地球物理勘探的概念及分类概念:利用物理学原理和相关技术获取某些地质参数、特征及变化规律, 从而对地质问题经行切实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的油气勘探手段。

分类: 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2.地震勘探的概念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来定位矿藏, 确定考古位置, 获取工程地质信息的勘探方法, 它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最重要、解决油气勘探问题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3.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人工激发的弹性波在岩石中传播时, 遇到岩层的分界面便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 在它们返回地面时用高灵敏度的仪器记录, 根据波的传播路程和旅行时间, 确定发生弹性波反射或折射的岩层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状, 从而认识地下地质构造, 寻找油气圈闭。

4.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野外资料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第二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1.基本概念●各种介质的概念(1)均匀介质与非均匀介质均匀介质: 介质内每一点的物理特性参数均相同非均匀介质: 介质内的物理特性参数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2)弹性介质与非弹性介质弹性介质: 介质卸载后能够完全恢复到加载前状态非弹性介质: 卸载后不能够完全恢复到加载前状态(3)各向同性介质与各向异性介质各向同性介质: 介质参数与方向无关各向异性介质: 介质参数随方向变化而变化(4)单相与双相、多相单相: 固体、流体(油、气、水)双相: 固体骨架以及孔隙内的流体实际地下介质的特征: 非均匀、非弹性、各向异性、多相●波动、弹性波、地震波、波前、波后、波面、振动曲线(地震记录)、波形曲线(波剖面、波场快照)波动: 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波动;弹性波: 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形成弹性波;地震波: 地层中传播的弹性波;波前: 在某一时刻, 介质中刚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的面;波后:在某一时刻, 介质中刚刚停止振动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的面;波面: 介质中同一时刻开始振动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曲面;振动曲线: 即地震记录, 在某一点处质点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同一点不同时刻的位移形成的曲线);波形曲线:又叫波剖面、波长快照, 某一时刻各点的位移(同一时刻各点的位移形成的曲线);●波长、视波长、速度、视速度、周期、频率波长: 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视波长: 不是沿波的传播方向确定的波长;速度:在沿波的传播方向上, 波在单位时间前进的距离;视速度: 不是沿波的传播方向确定的速度;周期: 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频率: 周期的倒数;●体波、面波、纵波、横波体波: 振动能够在整个介质区域内传播形成的波。

地震野外采集

地震野外采集

地震野外采集是地震勘探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试验工作:包括干扰波调查、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激发条件的选择、记录条件的选择等。

数据采集:根据采集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采集方法。

但无论如何,数据采集都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如果原始数据有严重缺陷,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修补的,因此高质量的野外工作是地震勘探成功的基础。

数据处理:将野外观测所得到的地震原始资料加工处理,将地震数据变成地质语言。

地震资料解释:地质学家通过对地震数据的分析解释,确定地下岩层结构,寻找地层信息,并进行描述和分析。

在野外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采集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数据出现严重缺陷。

采集完成后,及时整理和保存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总之,地震野外采集是地震勘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为后续的地震资料解释和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地震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方法地震勘探属于大地物理勘探的一种,其主要目的就是使用地震波的传播信息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

该方法适用于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资源勘探,也可以获得地质结构、构造特征和岩石类型等重要信息。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地震勘探方法的主要步骤。

1. 设计调查方案在进行地震勘探前,必须按照区域、勘探目的、地形地貌、地质情况以及地震波源和接收器的条件制订出调查方案。

一个好的方案应该考虑到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设计地震波源的形式、录取器的分布以及测量参数等等。

2. 执行勘探工作地震勘探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施工阶段和观测阶段。

在施工阶段,需要布设地震波源和接收器。

地震波源一般包括人工炸药、重锤、地震车和振荡器等,而接收器一般分放有线和无线两种类型。

在观测阶段,需要将地震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有关区域内地质信息的数据。

3. 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分析处理是地震勘探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经过数据处理,地震图像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研究区域内地下介质的结构、厚度和岩性等重要特征。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利用地震波的干涉、偏移、反演等多种手段进行分析处理。

4. 结果解释最后一步是对勘探获得的数据进行解释。

在勘探过程中,地震记录可以通过人工解释来确定地下构造,解释包括反射界、速度、复杂结构和特殊的地球物理响应。

同时还需要借助其他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以便用于三维建模、岩石分类和裂隙分布等科学研究工作。

综上所述,地震勘探方法是一种比较全面、科学的地球勘探技术。

在研究地下构造、资源勘探等方面,地震勘探技术均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在实践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根据不同勘探目的调整方案,提高勘探效果,取得更好的勘探结果。

石油勘探地震规范

石油勘探地震规范

石油勘探地震规范地震勘探是石油勘探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通过对地下的地震波传播特征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获取地下构造与油气资源分布等信息。

在进行地震勘探工作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与标准,以确保勘探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就石油勘探地震规范进行论述,主要包括地震勘探的原理与方法、数据采集与处理、质量控制、仪器设备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1. 地震勘探的原理与方法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点,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反射、折射等现象,来获得地下构造与油气资源分布的信息。

在进行地震勘探工作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与方法:1.1 叠加全面的地震剖面:合理选择测线的布置,使得测线覆盖面积广,且各测点之间的距离均匀分布,以保证勘探结果全面而准确。

1.2 合理选择地震波源:根据勘探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勘探目标,合理选择地震波源的类型和能量大小,以提高勘探效果。

1.3 适当选择接收器参数:根据地震波传播的深度和目标层位的特征,合理选择接收器参数,并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接收到准确的地震波信号。

2. 数据采集与处理地震勘探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是保证勘探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在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规范:2.1 合理的采样周期和采样率: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和目标层位的特征,合理选择采样周期和采样率,并确保采集到足够的数据量。

2.2 数据质量控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等方面的监测与评估。

2.3 数据处理:通过采用适当的滤波、去噪等数据处理方法,提取出地震波的信号,剔除掉干扰和噪音,以获得清晰的勘探结果。

3. 规范的质量控制为了确保地震勘探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规范的质量控制。

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3.1 仪器设备标定与校准:对地震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标定和校准,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3.2 现场实时监测:在地震勘探工作进行过程中,进行现场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影响勘探结果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进。

地震勘探重点总结

地震勘探重点总结

绪 论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 地质法—岩石露头 物探法—面积覆盖、连续测量、间接 钻井法—一点、直接勘探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重力法—岩石密度差异 磁法—岩石磁性差异电法—岩石电性差异 地震勘探—岩石弹性差异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作业范围大、布局灵活、成本低等特点,是最有效的物探方法。

(3)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透射波路径 反射波路径 滑行波路径 (4)地震勘探的几种方法 折射波法 反射波法—主要的地震勘探方法 (基本原理: 回声测距原理)h=1/2vt 透射波法地震勘探的三大环节 野外采集 室内处理 资料解释 (1) 野外采集 按照预先设计的观测系统,炮点激发、检波器接收、仪器记录,得到原始地震资料(按时分道)。

数据通常记成SEGB 或SEGD 格式,班报有电子格式的和手写格式的。

这一部分工作由物探地震小队完成 (2)室内处理 将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资料转化为可用于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 包括:预处理、常规处理和特殊处理三块内容。

这部分工作由资料处理中心完成 (3)资料解释 结合地质、测井、录井、油藏工程等,进行综合解释。

多由物探研究院、物探公司、地质研究院、采油厂地质所等完成。

井间地震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地下成像资料,能分辨2-5米薄层和小断层,为描述井间精细构造、薄层砂体分布,确定储层连通性、剩余油分布等复杂地质问题,指导调整井的布署和采收率的提高,提供非常可靠的技术手段 地震勘探期望解决的问题⏹ 1、 h=1/2vt ,时间t 不仅包含有地下界面的深度信息,而且还有炮检距(x )的信息。

如何消除?-----动校正⏹ 2、地表的起伏变化、表层低速带厚度变化等如何消除?------静校正。

⏹ 3、地下地层的成层性导致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如何认识和利用速度及其差异。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一、地震勘探基本原理1.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2.光滑、理想弹性介质中的三维波动方程3.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4.地震波的散射、反射和偏折5.多层黏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6.几何地震学原理7.地震波速度及地震地质条件1.1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1.地震地质模型2.液态沦为弹性介质的条件3.人工激发震源与岩层的弹性4.常用的弹性介质模型1.3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1.3.1无限大光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平面波1.3.2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球面波1.3.3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1.3.4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1、动力学特征(动力学参数)2、运动学特征(运动学参数)3、动力学特征的彰显:远近震源处的加速度波形变化球面扩散、振动图和波剖面谱分析4、运动学的原理和定理:huygens、fermat、snell5、时间场和射线的关系6、基本概念:射线、视速度、频波关系、波数、波长动力学信息(反映动力学特征的信息)振幅、频率、波形、稀释膨胀、极化特点、连续性等特征。

运动学信息(反映运动学特征的信息)传播时间(旅行时间)、传播时间-空间距离的关系、波的传播路径、地震速度等特征 1.4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1.平面波的散射和反射2.弹性分界面上的波型转换和能量分配3.球面波的散射、反射和偏折4.地震面波1、斯奈尔定理(包含散射定理、反射定理)2、波的转换(同类波、转换波)3、能量分配zoeppritz方程(法线入射、入射自由表面、反射产生条件)4、弯曲入射光及折射波的产生(产生条件、原因)5、折射波的特点(波前为圆锥台、射线为直线、能量蔓延比反射波慢、折射盲区、屏蔽现象)6、ava曲线(临界入射前、临界入射、过临界入射)7、面波的特点(传播速度、质点位移、频散现象)1.5多层黏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1.黏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2.多层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3.地震波的簿层效应4.地震衍射波5.地震波的波导效应6.反射波地震记录道构成的物理机制黏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基本概念黏滞性介质地震薄层地层对弹性波的吸收作用薄层的干涉作用voigt黏弹性理论薄层的谐波促进作用吸收系数及特性地震纵向分辨率大地滤波促进作用地震衍射波地震子波地震横向分辨率品质因素菲涅尔拎半径波导效应地震道褶积模型1.6几何地震学原理1.6.1地震反射波运动学1.6.2地震折射波的时距曲线1.6.3地震绕射波的时距曲线1.6.4多次反射波的时距曲线1.6.5垂直时距曲线方程1.6.6τ-p域各种波的运动学特点1.6.7地震横波运动学特征1、几何地震学的有关概念:几种深度、倾角的概念,几种深度的关系,视倾角与真倾角的2、反射波时距曲面方程:时距曲面的形状3、单个水平界面、单个弯曲界面、多层界面的时距曲线单个水平界面时距曲线的特点(极小点,渐进线方程,正常时差的概念)单个弯曲界面时距曲线的特点(极小点与界面、女性主义的关系,倾角时差)界面曲率对时距曲线的影响;多层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的速度问题连续介质中波的时间场和反射波时距曲线4、地震折射波时距曲线一个水平、弯曲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时距曲线的特点、盲区、二者遇时距观测系统)多个水平层折射波时距曲线弯曲界面的折射波、穿透现象5、拖射波的时距曲线(时距曲线的特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别与联系)6、多次波时距曲线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0=2h/V1,是炮点之 下垂直反射波的走
时。
连续介质情况下 反射波时距曲线
连续介质中波的射线和等时线方程
p sin (z)
v(z)
• 定义视速度的倒数为视慢度,它就是射线参数
p.
连续介质情况下 反射波时距曲线
•取连续介质中的一个微元, 记射线某一小段为ds,其垂 直长度为dz,水平长度为dx。 有
X V3
2h2 V2
c os 2
2h1 V1
c os1
X V3
t02
折射波方法的特点
探测能力(低速层、高速层) 断层的影响 梯度层的影响
倾斜折射界面的折射波理论时距曲线
t O1M PO2 MP
V1
V2
hu hd O1Q (hu hd )tgi
V1 cosi
V2
X cos hu hd cosi
V2
V1
sin i V1 V2
下倾接收的折射波时距曲线
tu
X
cos
V2
hu hd V1
cos i
X V1
sin(i
)
tou
tou
2hu V1
cos i
hd hu x sin
上倾接收的折射波时距曲线
td
X
cos
V2
hu hd V1
cos i
X V1
sin(i
)
tod
tod
2hd V1
cos i
V1 V2
cos ic
V22 V12 V2
•折射波的形成
穿透时间
t0
2H cos ic V1
穿透速度
U V1 V1V2
cos ic
V22 V12
多个水平折射界面的折射波理论时距曲线
对于有三层介质两个水平折射界面的地质模型
t OM ' P'S2 M ''P''
V1
V3
M 'M '' P''P' V2
•应用地球物理学导 论
第二章 地震勘探
什么是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以不同岩(矿)石间的弹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 究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的传播规律,借以实现地质勘查找矿目的的 物探方法。
应用领域:主要用于油气田、煤田地质构造的勘探,地壳测深,工 程地质勘察等。
2008年在EAGE上展示的地震车
3. 室内数据处理;
4. 地震地质解释;
5.
‥ ‥等。
地震反射波勘探的基本原理
在地表附近激发的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不同介 质(地层)分界面产生向上的反射波,检测、记 录地下地层界面反射波引起的地面振动,可以解 释推断地下界面的埋藏深度,地层介质的地震波 传播速度、地层岩性、孔隙度、含油气性等。
最简单的是根据反射波到达地面的时间计算地下
在早期,地震勘探采用光点和模拟磁带地震仪 采集数据,在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的地区寻找构 造圈闭,仅用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就可以胜任 。
1复9杂7近0构年期造代的探以地区后,震,以勘石及油探各勘技种探术复面杂临油的气任藏务(是如复地杂层地、表岩和性/或
油藏),运动学理论无法正确解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 波场,更无法根据时间场预测地层岩性特征,这就需 要利用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与此相适应,野外数字 记录和室内数字处理技术的推广也为地震波动力学信 息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hu hd x sin
时距曲线的特点
1. 倾斜界面上的时距曲线仍然是直线,但直线斜
率△的t ,倒称数之不为等于视速V 度2 ,。斜在率倾的斜倒界数面为情V况*下=,△在x/上
倾、下倾方向接收到的两支时距曲线斜率不等, 下倾方向斜率为sin(i+φ),与上倾方向相比,斜 率大视速度较小;上倾方向斜率为 sin(i-φ),与 下倾方向相比,斜率小视速度较大。 2. 倾斜界面上折射波的盲区和临界距离与界面的 深度有关,因此在上倾方向和下倾方向接收时, 初至折射波的接收范围也有差异。
为零,这说明远路径的折射波和近路径的折射波同时到达
; i<φ 时,时距曲线斜率为负, V *为负,这说明较远路
径的折射波先于近路径的折射波到达,这是因为界面速度 高于覆盖层的速度,远接收点处的折射波的传播时间小于 近接收点。
反射波时距曲线
t OR RS O*S
V1
V1
4h2 X 2
V1
•当炮检距X=时,
海上地震船
岩石介质的波阻抗差异(近似为速度差异,因为速度差异大于密 度差异)是运用地震波进行勘探的物质基础,研究地震波的传播 速度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地震勘探的分支方法: 1. 折射波法; 2. 反射波法; 3. 面波法;
地震勘探技术的流程:
1. 理论研究;
2. 野外资料采集;
界面的深度,基本公式为:
H
1
vt
2
反射波法的主要优点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
查明从地表到地下数千米的整个地层剖面内各个
构造层的起伏形态,甚至是地层岩性特征。
地震勘探原理示意图
地早震期勘的探地的震方勘法探和技技术术是在运动学理论的基础 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动力学特征只被定性地利用,起辅助的作用, 这与地震勘探技术水平(包括野外资料采集仪 器和室内数据处理设备)和石油勘探对地震技 术的要求等因素有关。
•水平两层介质折射波时距曲线
t OM MP PS
V1
V2
V1
2 OM MP
V1
V2
X 2htgic 2h
V2
V1 cos ic
X V2
2h V1 cos ic
(1 V1 V2
sin ic )
X V2
2h V1 cos ic
cos2
ic
X 2h cos ic
V2
V1
sin ic
时距曲线的特点
3. 倾斜界面倾角较大时,可能出现 i+φ>=90的情况,若在
下倾方向接收,折射波将无法返回地面,因为盲区为无限 大。如在上倾方向接收,入射角总是小于临界角,无法形 成折射波。野外工作中应改变测线方向使界面视倾角与临 界角之和小于 90 °。
4. 倾斜界面情况下,在上倾方向接收,当i>φ 时, 为正 ;当i=φ 时, 趋于无穷大,即时距曲线为水平状,其斜率
这种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结合,促使地震波动力学理论 的实际应用有了飞速的发展,这些进展中最有代表性 的是亮点技术、波动方程偏移、波阻抗反演、地震模 拟等。地震勘探因此从单纯的构造研究过渡到研究岩 性、岩相甚至直接找油的新阶段。
•折射波的形成
sin ic
V1 V2
Ic为临界角
折射波的盲区
X M 2Htgic
dx dztg (z) dz sin (z) dz pv(z)
1 sin2 (z)
1 p2v2(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