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典故解释

合集下载

读书笔记——《资本论》

读书笔记——《资本论》

读书笔记——《资本论》读完马克思所写的《资本论》一书。

在导读中,介绍了《资本论》这本著作的作者——马克思的生平。

从我的角度来看,马克思真的是一位很厉害的人,在中学时已经开始思考人类要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在生活困苦艰难的时候还是没有退缩,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创作着这本世界名著——《资本论》。

而且马克思不单单是思想上有造诣,还参加了实际的斗争,虽然最后他因积劳而死,但是他所写的《资本论》这本著作将久久流传。

马克思曾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资本论》即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所以,贯穿《资本论》全书的中心是剩余价值。

就书的具体内容而言:在第一卷里,马克思暂时撇开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来研究资本自身的生产过程,在这一卷的中心是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而在第二卷里,马克思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来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这一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最后在第三卷里,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研究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此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本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在这三卷里,马克思诉说着他的所思所想所得,向世人分享着他的思想。

这本书正如其导读所说“《资本论》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开辟了经济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马克思生活时代的主流经济学即后来西方经济学中所谓的古典经济学,其代表人物都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系统地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进一步创立了剩余价值论,从而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而剩余价值学说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资本论》解读

《资本论》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余斌 8
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抽象劳动凝结的量即 凝结的时间量的长短决定的。简单的商品 交换是按商品内在的价值量进行的等价交 换。这种等价交换,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的发展而出现了一些变化,商品将会按 生产价格来进行等(生产)价(格)交换。 但是,一方面,商品按自身的价值量进行 等价交换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前期及此前 的商品经济时代的一般规律,并在资本主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余斌 20
货币转化为资本
(75+5+4.5)/1.75=4829% 这是非常惊人的劳动的剥削程度,它体现 了数百年来,尤其是近代以来,社会生产 力在降低劳动力商品价值上的巨大发展。 考虑到服装制造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通常要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剩余价值, 因此,T恤生产的实际剩余价值率不会低 于这一数值。按照这样一个剩余价值率, 如果一个生产T恤的工人一天工作10小时,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余斌 22
货币转化为资本
(5-1.75)/1.75=186% 因此,如果根据T恤生产工厂的财务报表 来计算工厂工人的剩余价值率,会大大低 估实际的剩余价值率。 单位商品的价值不受工资变动的影响, 但是单位商品的成本受工资变动的影响, 如果工资过低,采用机器反而使生产更贵。 发达的英国发明的机器曾经因此而只能在 相对不发达的北美使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余斌 25
生产过剩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的公式是c+v+m。 在这个公式中,不变资本c反映了资本家对 于生产资料的需求,可变资本v反映了资本 家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由于工人阶级的购 买力来源于他们的工资,因此这个v反映了 工人阶级对于商品的总需求。剩余价值m 则在资本家、经理人、资产阶级政府和其 他寄生阶级之间进行分配。由于资本主义 生产的目的是追逐剩余价值,而不是为了

《资本论》解读

《资本论》解读

《资本论》解读
《资本论》是由马克思所撰写的继《共产党宣言》之后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它探讨了资本国家的基本经济秩序,并对资本主义的结构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论点。

通过研究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与协调,以及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它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理论世界。

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来自政治经济学家古斯塔夫·恩格斯的“劳动价值论”,又称“劳动价值理论”,指的是物质财富的生产必须建立在劳动力基础之上。

恩格斯认为,劳动价值是由“所耗用的社会平均劳动量”来决定的,即一件产品的价值与它大致产生所需要的工作时间相当。

换句话说,一件商品的价值等于所需要的社会劳动量。

马克思认为,价值并不仅来源于劳动,价值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和掠夺的影响。

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分配制度不是由效率决定的,而是通过剥削和掠夺来决定的。

马克思的解释赋予资本主义社会一种有意义的结构,即剥削劳动者,然后将其财富转移到财富家庭的财富蓄积中,从而使财富不断向上流动。

这就是他将资本主义的类比比喻为“蚂蚁爬来一点,蚂蚁爬走两点” 的原因。

《资本论》以马克思浓郁的批判性理论进行研究,他以较低和较高的形式不断使劳动者被剥夺,财富不断被财富家庭汇集,这种财富蓄积在某种程度上从基本上影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效
率,扭曲了市场分配,也加剧了贫富分化的问题。

《资本论》提出了反资本主义的替代经济模式——共产主义,它的实现依赖于劳动者的自由联合,有利于为这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资本论》共37页文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资本论》共37页文档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资本论》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资本论 》导读

《资本论 》导读
2020/4/22
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 ”基本内容简介
• 马克思在“序言”中主要阐明《资本论 》的研究对象、目的和结构。
2020/4/22
• (一) 介绍《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系
马克思于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论述 了商品、价值和货币理论。这些理论成为《资本论》第 一卷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在这个基础上,《资本论》对 资本和剩余价值展开论述,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产 生、发展和灭亡规律的历史过程。所以,马克思称《资 本论》“这部著作是我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的续篇”。
2020/4/22
三、《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 ”基本内容简介
• (一)简要说明《资本论》第二版对原文 所做的修改
• (二)阐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 (三)说明《资本论》的方法论
2020/4/22
马克思认为《资本论》所运用的 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 思已经说明了自己的方法的唯物主义基 础。马克思研究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表 现在,他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看作“ 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P103),在研 究经济运动规律时,不是从观念出发, 而是从客观事实出发。
2020/4/22
•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 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 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 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 去理解;
•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 ,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2020/4/22
四、《资本论》第一卷(节选)内容提要 和马克思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 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138—139页)

资本论经典语录及解读

资本论经典语录及解读

1.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 这句话表达了马克思对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剥削和压迫现象的批判。

他指出,资本的积累是通过剥夺劳动者的权利和资源,以及殖民扩张等手段实现的。

2. "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的人权。

" 这句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剥削。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劳动者则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3.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胆大起来。

" 这句话描述了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和冒险精神。

随着利润的增加,资本家会不断扩大生产和剥削,甚至敢于违反法律。

4. "资本的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 这句话强调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中充满了剥削和压迫。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来获取财富,这个过程充满了不公平和道德沦丧。

5.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 这句话强调了理论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深入人民群众,才能引导人们走向革命和解放。

6.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这句话鼓励人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要有毅力和决心。

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7. "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和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

"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资本家对利润的渴求。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会不断扩张生产和剥削,这与自然界对真空的恐惧相似。

8. "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 这句话揭示了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会导致他们冒险和违法行为。

在利润的驱使下,资本家会忽视道德和法律,甚至敢于破坏社会秩序。

(资本论)释义

(资本论)释义

(资本论)释义《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译者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首版出版于1867年9月14日的德国汉堡。

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同时也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

马克思在这部著作里,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样就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

200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8年1月,《资本论》首次出少儿彩绘版。

释义《资本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

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人类的进化历程。

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于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

马克思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学说体系。

《资本论》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它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资本论》内容宏大,理论深奥。

我们学习《资本论》的意义是: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这就更好地提高了我们的自觉性认识,为探索具体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的运动规律打下扎实基础,作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

资本论的故事

资本论的故事

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那时候看到周围的世界,到处都是工人忙得像小蚂蚁,可富人们却富得流油。

他就想啊,这里面肯定有啥猫儿腻。

于是,他就开始了对资本主义经济这个大迷宫的探索之旅。

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社会里有个很关键的东西叫商品。

这商品就像一个个小演员,在经济的大舞台上表演。

比如说一个小面包,它可不仅仅是个能填饱肚子的东西。

它身上还带着价值呢,这个价值是怎么来的呢?是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工人辛辛苦苦种麦子、磨面粉、烤面包,这一系列的劳动都凝结在这个小面包里了。

可是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的待遇可不像他们的劳动那么重要。

那些开工厂的资本家们,就像精明的商人在市场上挑便宜货一样,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工人的劳动力。

他们给工人的工资啊,往往只是够工人勉强糊口,而工人创造出来的价值呢,大部分都被资本家拿走了。

这就好比工人种了一棵长满金果子的树,自己只能吃几个烂果子,好果子都被资本家装进兜里了。

马克思还发现了一个很残酷的事情,叫剩余价值。

这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武器。

比如说,工人一天工作8个小时,可能只需要4个小时就能创造出自己工资所对应的价值,那剩下的4个小时呢?这就是剩余劳动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创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这可都被资本家白白拿走了。

资本家就靠着这种剥削的手段,越来越有钱,而工人却越来越穷,贫富差距就像一个越拉越大的鸿沟。

《资本论》浅谈讲解共47页文档

《资本论》浅谈讲解共47页文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资本论》浅谈讲解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2000字读懂资本论

2000字读懂资本论

《资本论》内容梳理一、产生背景和意义《资本论》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过程中,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武器而诞生,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又是一部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著作。

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构想,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资本论》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反复循环的经济生产过程,即资产阶级投入资本(包括提供场地、机械和雇佣工人等),获取产品价值,榨取无产阶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然后资产阶级再将资本投入……实质上是在资本家剥削工人,榨取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过程,当中隐含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可调解的矛盾,当矛盾激化到极致时,资本主义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就如同旧中国的劳动人民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人民群众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日益激化,由此诞生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所以《资本论》是处于资本主义统治下的工人阶级的圣经。

二、中心和结构《资本论》共分为4卷,第1卷由马克思编写,第2、3卷是恩格斯通过整理马克思的手稿完成,而第4卷由于编写者托考茨基认为这一卷应当是一部与《资本论》并行的独立著作,所以他根据恩格斯的手稿重新安排结构,并删去了一些内容,并命名为《剩余价值学说史》。

《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贯穿4卷,其中,前3卷是理论部分,写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第4卷是历史部分,写剩余价值理论史,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有关理论。

三、商品和货币的产生原始人类的衣食住行都是自给自足,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们慢慢发现有些东西自己用不完,而有些东西自己不够用而且别人拥有,于是产生了物物交换。

有时候自己想要对方的产品,可自己却没有对方想要的产品,有时候即使双方拥有彼此需要的产品,但是因为双方拥有的两种物品不等价而无法完成交换,于是贝、金、银、铜等为了充当物物交换的媒介应运而生,当物物交换过程中的物品或者产品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时,就可以称该物品或者产品是商品,而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就是人们常说的货币。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资本论》
① 涵义与目的:资本周转,是资本的不断反复循 环的过程。目的是分析资本运动的中心问题, 即周转速度。 ② 衡量单位:周转时间、周转次数(第7章) ③ 横向比较:(资本构成的影响)即固定资本与 流动资本。(第8章) ④ 纵向比较: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第12、13、14章) ⑤ 结论: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是为了获得更多的 剩余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
取得原因
三、当代价值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在当代有着重要现实价值。 (一)有利于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 (二)提供了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有力工具 (三)确立了全球化时代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的指导 原则 (四)开辟了解释现实问题的科学视角 (五)呈现了唯物辩证法在经济分析中应用的经典 案例
《资本论》第一卷扉页


具体应用体现在矛盾分析法、抽象法、逻辑与 历史的统一、简单到复杂等。 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来研究资本主义,揭示出 它并不是一个永恒的制度。
(六)核心范畴
商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必须从商品开始 劳动价值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劳动二重性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枢纽 剩余价值论: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卷)
1.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商品交换产生 货币。(第一卷第一篇) 2.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货币转化为资 本:(第一卷第二篇) 3.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绝对与相对剩 余价值生产。(第一卷第三、四、五、六篇) 4.剩余价值生产的规律:资本的积累。 (第一卷第七篇)
(3)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①分析的前提:社会总产品,按实物形态分为 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按价值形态分 为c、v、m三个部分。 ②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Ⅰ(v+m)=Ⅱc ③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Ⅰ(v+m)>Ⅱc Ⅱ(c+m-m/x)>Ⅰ(v+m/x) ④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Ⅰ(v+m)=Ⅱc+Ⅰ△c+Ⅱ△c Ⅱ(c+m-m/x)=Ⅰ(v+m/x)+Ⅰ△v+Ⅱ△v

通俗易懂资本论4

通俗易懂资本论4

《资本论之通俗易懂》4-资本主义好比饮鸩止渴有一个成语叫饮鸩止渴,我想用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描述上,是比较妥的,但也有不适之处,那就是这个“鸩”太毒,喝了就死,但是对于资本主义来说,这个毒就慢的多了。

资本主义的危机来源于自身的矛盾,他越是向前发展,这种矛盾就越被激化,资本主义的前进也就是在自掘坟墓的过程。

也许你觉得说的太绝对性,但是从逻辑分析出来,事实就是这样!资本主义的矛盾在哪里呢?那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前面讲过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的区别就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区别。

资本在运行的过程中通常下来会有几种方式,一是保持原来的规模生产,也就是每年固定投入多少钱来生产,其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保持不变,通过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则被资本家全部用于个人消费。

另一种是自己消费一部分剩余价值,留下一部分剩余价值,用于扩大规模,也就是扩大再生产,一般来说扩大再生产有-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比如依靠科学进步,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还有就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它是指保持生产力、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来扩大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

那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如何导致其危机的呢?就如同上面所说,通常情况下,资本家是不会甘于现状的,剥削得来的剩余价值不会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也就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地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资本积累,这样情况一般是单个资本家的资本不断增大。

如果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来看,又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资本的集中,最常见的就是几个资本合股,组建股份公司,通过取长补短、资源整合,不断提高生产力,还有就是大鱼吃小鱼,大资本直接吞并小资本,这样的结果是单个大资本实力得到了加强。

但是不管是资本的积聚,也就是单个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还是资本的集中,最终的结果就是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进而导致傻瓜式的机器操作原来原多,需要的工人则越来越少,必然导致的是相对过剩人口产生。

《资本论》的诞生

《资本论》的诞生

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到了巴黎,他们认真地总结了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从中认识到,要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

这对于指导今后的工人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马克思领导了工人运动,他也成了巴黎“不受欢迎的人”。

1849年夏末,马克思第四次接到“驱逐出境”的命令,以前,普鲁士政府、比利时政府、法国政府均曾驱逐过他。

为此,马克思曾愤然退出普鲁士国籍,要做一个没有国籍的“世界公民”。

马克思在巴黎住在百合花大街45号,这一天,几个警察奉命向他宣读了驱逐令,这对于当时的马克思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这并不是因为法国不欢迎他,而是因为他此时正陷入“财政危机”,自己家的所有积蓄已全部用作革命经费,连家俱也早已变卖,仅有的一套银质餐具也送进了当铺。

而且,妻子燕妮又即将分娩,此时被赶走,困难可想而知。

但是,既然不为反动派所容,就只有另奔他国了。

马克思携带全家,变卖掉所有日常用品,来到了著名的雾都伦敦。

来英国之前,马克思一家是两手空空,到了伦敦,仍然是身无分文。

因此,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因为付不起房租而被迫举家迁移。

开始,他们住在伦敦安德森大街4号,每周房租6英镑,这对马克思一家来说,简直是不让他们吃饭了!因拖欠房租,房东叫来了警察,收走了马克思一家的全部东西,甚至连婴儿的摇篮、女儿的玩具也没留下。

他们搬进了累斯顿大街的一个旅馆,租金每周5镑,不久,他们又被主人赶走。

1850年5月,马克思搬进迪安大街45号,不久,又因房租迁到了这条街的28号,一家七口住在两个狭窄的小房间里。

这年的12月,马克思领到了一张英国博物馆的阅览证,从此,阅览室成了他的半个家,他每天从上午9点一直工作到下午8点左右,回到家里还要整理阅读材料所记录的笔记,一般情况,他都是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

他曾对别人说,我为了为工人争得每日8小时的工作时间,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时。

那么,马克思在伦敦博物馆里都做了些什么呢?原来他是在认真写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煌煌巨著《资本论》。

通俗易懂资本论3

通俗易懂资本论3

《资本论之通俗易懂》3-如果不垄断,资本家并非万恶!资本论,可以说贯穿其中的就是剩余价值论,资本主义最终为何会灭亡都离不开剩余价值这个理论。

我们常常听老师或者所谓的“高人”教导我们要“看破表象,掘其本质”,一个“本质”直接提高了对方的逼格,但你要知道,知道探索事物的“本质”很简单,但是真正能窥到“本质”是多么地难!整天告诉自己要看本质!本质!其实自己已经着了“本质”的相。

这里提到“本质”俩字,其实想给你打一针科学定心剂,因为对剩余价值的分析中,会让你真正感受到客观、实际的逻辑感受,将社会化大生产结构肢解,去掉连筋带肉,甚至连多余的骨头也去掉,最后就剩几根主骨,也就是能支撑整框架的骨头,这几根骨头就是“本质”了,这样的方法也是剩余价值的分析方法。

第一期说过,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除了维持自己生活的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工作时间,注意这里的必要劳动时间不是恒定的,它因时而异!比如民国时代的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可能就是一日三餐吃饱,有点休息时间,而如今的必要劳动时间可能就上升为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平时休闲时间还要玩好,在物质生活上还要有一定的精神文化生活。

剩余价值通俗点说,就是工人给资本家打工,一天只要三个小时生产的价值就够维持自己生活了,并且资本家是以工资发放的形式给工人,但是资本家要工人工作8个小时,也就是说剩余5个小时生产的价值完全归资本家,这5个小时创造的价值就叫剩余价值,简单吧!但是还没完.....剩余价值有有两种情况,一是绝对剩余价值,二是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就是工人一天只需要工作3小时就能维持自己生活,也叫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必须要劳动才能维持生存必须物资的时间,但是资本家不再安排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了,而是将工作时间延长到10个小时,也就是剩余劳动时间为7个小时了,这叫做保持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对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这种情况下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

那什么叫相对剩余价值呢!很简单,其实就是保持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不变,把3个小时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成2个小时,这样剩余劳动时间是不是相对延长了一个小时,所以剩余劳动时间从5个小时变成了6个小时,相对延长。

资本论德文

资本论德文

资本论德文
《资本论》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一部经典著作。

该书于1867年首次出版,是马克思最具影响力和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

《资本论》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和运作机制,深入剖析了劳动力、商品、货币、利润等概念,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核心是资本的积累和利润的追求,而这种追求会导致无情的剥削和社会不平等。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通过将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来实现价值的增值,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成为资本家的利润。

他进一步论述了货币和货币交换的作用,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还分析了商品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的矛盾和冲突。

他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导致了无限的扩张和竞争,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最终会导致它自身的崩溃,为新的社会形式的出现铺平道路。

除了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提出了
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

他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类解放。

总之,《资本论》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著作,不仅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还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这部著作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和经济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被广泛引用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卷典故解释1、“斐﹒拉萨尔著作中反对舒尔采—德里奇的部分,即他声称已经提出我对那些问题的阐述的‘思想精髓’的部分,也包含着严重的误解。

”(第7页)马克思在这里指拉萨尔在1864年出版的著作《巴师夏—舒尔采—德里奇先生,经济的尤利安,或者:资本和劳动》。

拉萨尔(1825—1864年)是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者。

他在该书中歪曲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一书中所阐明了的劳动价值论,认为马克思因为要使工人充分获得自己劳动所造的生产无,所以才论证一般社会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使社会共同生产成为必要。

在说明价值量时,拉萨尔完全无视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而把商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变动,归因于技术的发明或改良,以及趣味和欲望的变化。

可见,拉萨尔力图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与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理论混为一谈,抹煞马克思的这一学说在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秘密的基础上,论证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无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等革命内容,又完全曲解了马克思关于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

拉萨尔在该书中除了曲解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之外,还进行了大量的剽窃。

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揭露过。

2、“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第8页)这句话引自古罗马著名诗人昆图斯﹒贺雷西﹒弗拉克(公元前65—4年)的《讽刺诗集》第一卷第1首中的一句:“只要换一个名字,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马克思引用此话,是为了说明尽管经济落后的德国,与经济较发达的英国的情况有很大差别,但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来未来的景象,因而《资本论》以英国为例证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和机制,将普遍适用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3、“柏修斯需要一顶隐身帽来追捕妖怪” (第11页)据希腊神话说,柏修斯是最高的天神宙斯和丹娜的儿子。

他从小被养育在西里福斯岛,这个岛由柏里狄克特斯统治者。

他为了要撵走柏修斯,就派柏修斯去取美杜莎(女妖)的头。

但是,柏修斯却得到了雅典娜和赫耳墨斯的帮助。

她们给柏修斯几件宝贝,其中有一件就是这里说到的隐身帽,这帽子可以使戴者不被人看见。

经过不少惊人的冒险,柏修斯成功地割下了美杜莎的头。

马克思借用“柏修斯的隐身帽”,来讽刺当时的德国统治者。

他们与柏修斯相反,柏修斯戴隐身帽是为了不被妖魔看见,而他们利用隐身帽却把耳目遮住,去否定德国工农劳动群众所遭受的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迫。

4、商品的价值对象性不同于快嘴桂嫂,你不知道对它怎么办。

(第61页)英国莎士比亚剧本《亨利四世》对酒店女店主快嘴桂嫂有这样一段描写:她同约翰.福斯泰夫吵嘴,后者骂她是一只水獭,“因为它既不是鱼,又不是肉,是一件不可捉摸的东西。

”快嘴桂嫂反驳说:“你这样说我,真太冤枉人啦。

你们谁都知道我是个老老实实的女人,从来不会藏头盖脸的,你者恶棍!”马克思运用这个比喻是要说明:价值本身不包含自然物原子,在商品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价值不同于快嘴桂嫂。

快嘴桂嫂是“从来不会藏头盖脸的”,人们可以看见她。

5、正像基督教徒的羊性通过他和上帝的羔羊相等表现出来一样。

(第66页)传说基督是上帝的独生子,他温柔的性情似羔羊,因而基督教的教义称基督为“上帝的羔羊”,并要求教徒都应以基督的训诫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马克思运用这个比喻是为了说明商品的价值表现问题。

一个商品的价值自己不会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交换,与另一个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才能表现出来。

比如麻布与上衣等价交换时,麻布的价值性质是具体通过上衣来显示的,这犹如基督徒的羊性,因模拟基督的为人,同基督相等而显出来的一样。

6、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和昔尼克派。

(第103页)“平等派”泛指主张社会平等的人。

“昔尼克派”(音译)也译作“犬儒派”(音译),是古代希腊哲学派别之一,公元前4世纪由安提西尼创立于雅典。

这个学派的学者生活刻苦,衣食简陋,当时人讥之为“犬”。

他们反映了城邦贫民和被剥夺了部分权力的自由民对大奴隶主骄奢淫侈生活的消极反抗,他们把名利看作身外之物,认为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号召人们克制自己,独善其身而无所求,把这视为美德。

马克思用这个学派对一切抱无动于衷的态度,来比喻商品在交换时,不论交换的对方采取何种自然形态,只要他们的价值相等,便可以交换。

7、《启示录》(第105页)《启示录》是基督徒圣经《祈约》中的一篇。

马克思在这里饮用的话出自《启示录》第13章,目的是说明,随着交换关系的发展,一般等价物的特殊社会机能固定到一种商品,即货币身上,于是社会给了货币一种权力,使它作为交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马克思把货币比喻成《启示录》所说的七头十角兽,就是因为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认为货币拥有巨大的权力,货币被看成是万能的,人们拜倒在它面前,并受它的统治。

正象《启示录》中所说的,人们害怕那个由上帝和诸王给予它的七头十角兽,并且拜倒在这兽的面前,受它的控制一样。

8、从事息息法斯式的积累劳动。

(第153页)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贪婪的国王,叫做息息法斯。

他为人非常狡猾,在他统治的很多年来中,过着所谓和平的生活,享受了人间的幸福,满足了他一切欲望。

但由于他不敬神,死后被罚在地域里永远做苦工,命令他做一种把石头运上山垒起来的工作,但是石块运到山上立刻又滚下来,使他不得不永无休止地搬运。

据说这是对他的惩罚。

马克思用这个比喻说明,由于货币质的无限性和量的有限性的矛盾,使货币贮藏者追求的欲望永远没有止境。

9、“行过内部割礼的犹太人”(第176页)指割除阴茎包皮,内部割礼即净身,是犹太人的习俗和教礼。

据说实行过这种仪式的人,就成为心地洁净的人。

马克思用“行过内部割礼的犹太人”,来形容资本家心目中的商品。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资本总公式G——W——G中,货币不像在货币处藏的场合下一样,是与商品对立。

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商品,不仅不会使货币减少,相反地可以通过把商品出售获得更多的货币。

在这里,商品成了资本家赚钱的手段。

因此在资本家看来,无论商品多么难看,多么难闻,由于它是赚钱的手段,所以终究仍然像已经净身的犹太人一样,是洁净无瑕的。

10、“作为圣父同作为圣子的自身区别开来,而二者年龄相同,实际上只是一个人”(第176——第177页)基督教的教义有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的神”这样一个教条,三者指的都是耶稣。

对于上帝来说,耶稣是圣子,对于教徒来说耶稣则是圣父,对于教徒能得到启示与灵感来说,耶稣又是圣灵。

马克思用“作为圣父同作为圣子的自身区别开来”这句话,来比喻作为预付的原价值同作为剩余价值之间的自身区别。

由于G——W——G'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因此,从表面上看,作为预付的原价值“G”同作为包含剩余价值的资本“G'”是无法区别开来的。

这就像作为圣父的耶稣同作为圣子的耶稣不能区分一样。

因为前者都同样表现为货币;而后者都同样表现为耶稣。

11、“托伦斯上校。

”(第184页)托伦斯(1780——1864年),是英国军官,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自由贸易论者。

他是“通货学派”的又一个主要代表,著有《论财富的生产》(1821年)。

托伦斯只看到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一些表面现象,认为同尽量诸资本将推动不等量劳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但会有相等的交换价值。

他认为在小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和交换是按价值规律进行,而在资本出现后的条件下,价值规律就不再适用了。

推伦斯主张商品价值应由劳动量决定,但他所说的劳动是积累的劳动,也就是指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固定资本、原料和工资。

换句话说,商品的价值是由资本家生产商品所垫支的资本决定。

然而,资本家的利润又从何而来呢?托伦斯认为,利润不是由生产过程产生的,而是由交换过程,流通过程产生的,而且只有在交换和流通过程中才得以实现。

他说:“在直接或间接的交换上,消费者为购买商品而给予的各种资本部分,会比它的生产所费的更大。

”马克思在这里批判了托伦斯的这个观点,指出认为剩余价值是由消费者在价值以上对商品实行支付所产生的,这是不了解商品所有者既是卖者、又是买者的事实。

商品在高于价值以上的价格出卖是不能产生剩余价值的。

12、“这里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罢!”(第189页)这句话出自《伊索寓言》。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有5种竞技的人,平常因缺少勇气,常被周围的人非难。

一次,他外出旅行,回来后大事吹嘘,说自己在别的城市里屡次英勇地参加竞赛,在罗陀斯岛曾跳得很远,没有一个奥林匹克选手能够赶得上。

为了证实这件事,他还说,假如你们下回到那里去的话,那里的人都可以给我作证。

有一个人听后对他讲:“喂!朋友,假如这是真的,也不要什么见证。

因为这里就算是罗陀斯岛,你跳好了!”故事本身说明,一个人用不着吹嘘,说大话有其本领就在这里显示出来吧!马克思在论述为何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时指出:“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

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同时在论证货币为何转化为资本时自始自忠还必须以等价交换的原则为依据”马克思引用上述典故的意思是说,如果真有本领的话,就在遵循上述的条件下来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而用不着吹牛说大话。

13、“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第199页)边沁(1748——1832年)是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功利主义的创始人,著述极多、极广、主要有《政府论》(1789年)、《高利贷的辩护》(1787年)、《道德和立法的原理》(1789年)等。

功利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和道德理论,认为个人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基础。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在否定教会的封建道德规范时曾说过,合理的利己主义应当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主张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合理地结合起来。

边沁把这理论庸俗化,把露骨的利己主义看成是人类道德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人类生活所有领域的指导原则。

实际上他把资产者视为标准的人,认为有利于资产者的就是有利于社会的,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解释成似乎是一种互相提供方便达到共同福利的协调的社会。

当时,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都利用边沁的理论为资本主义辩护,说资本主义流通领域是自由、平等的,而交换双方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因而对双方均有利。

实际上,在流通领域的一些平等互利的假象恰恰掩盖了生产领域的残酷剥削,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区安全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

这里所提边沁,是指边沁从他的功利主义出发所鼓吹的劳资双方互利互惠的观点。

14、“在这个最美好的世界上,一切都十全十美。

”(第220——221页)这句话出自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1694——1778)的小说《老实人》。

小说的主人公曾住在威斯发里地方一个男爵的官邸里。

当时有一个“博学的大师”邦葛罗斯在那里教学。

他有一种与生活矛盾相妥协的乐观主义哲学。

他说:“显而易见,事无大小,皆系定数,万事皆有归宿,此归宿自必为最美满的归宿。

岂不见鼻子常来是戴眼镜的吗”所以我们有眼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