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ch11 能量法
能量法
1
3Eh2 10GL2
It is therefore customary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to neglect the effect of shear in computing the strain energy of slender beams.
F 广义力
1
广义位移
基本变形下杆的应变能:(线弹性范围内)
F
V
1 2
Fl
FN2l 2EA
l
FN2 x dx
2EA
Me
V
1 2
M e
T 2l 2GI P
T 2 xdx
l 2GIP
M
V
1 M
2
M 2l 2EI
横力弯曲
M 2 x dx
2EI 0
2GI p 0
4EI 4GI p
外力功
V
W
1 2
P
A
A
PR3
2EI
3PR3
2GI p
互等定理 (Reciprocal theorems)
1. 功的互等定理
设有两组外力F1和F2分别作用于同一线弹性结构上,如 图所示,(a)、(b)分别称为结构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F1 Δ11 1
F1 dF
0
线弹性范围内:
1
1
Vc
V
F 2
➢ 余能仅具有与应变能相同的量纲,无具体 的物理意义。线弹性材料,余能数值上等 于应变能,应区分两者的概念。
应变能的普遍表达式
第3章 能量法
V F
l
l
0
M 2 ( x)dx 2 EI
F 0
l M 2 ( x) 1 M ( x) 1 dx 2M ( x) F 0 dx 0 0 F 2 EI F F 0 2 EI
V 1 即: F EI
l
0
M ( x) F 0
M ( x) dx F F 0
其中fi、δi为加载过程中荷载及位移的瞬时值。
因积分后Vε为Δi 的函数,所以有:
V dV d i i
目录
18
I、卡氏第一定理
当第i 个荷载相应的位移Δi有一增量dΔi时,外力的功
dW dV Fi d i
故:
V Fi d i d i i
说明:
线弹性、单向应力状态:
1
0
1 2 d E1 2 2E
2 1
线弹性、纯剪应力状态:
1
0
1 2 d G 1 2 2G
2 1
9
目录
例题3-1
弯曲刚度为EI的简支梁受均布荷载q作用,试求 q 梁内的应变能
A B
w
解:梁的弯矩方程:
1 1 2 M qlx qx 2 2
25
目录
II、卡氏第二定理
同样,对于同时作用有n个荷载F1,F2,…,Fn 的梁,外力的余功为:
Wc Vc i df i
Fi i 1 0 n
其中fi、δi为加载过程中荷载及位移的瞬时值。积分后Vc 为fi 的函数。 当第i 个荷载Fi 有一改变量dFi时,外力的余功增量:
dW c dVc i dFi
目录
II、卡氏第二定理
材料力学ch122能量法(2)精品PPT课件
E 1 I Fq 2 a a 3 3q8 a4Fqaa 3 3 0
F 9 qa ( )
16
qa2/2Fa
qa2/q2a2 F/ 2aB
a
Fa
aq
x2
C
AF
x1
横梁弯矩 M(x1) q2a Fx1
竖梁弯矩 M(x2)1 2qx2 2Fqax2
图乘法:M (x1)1x1x1 M (x2)1x2x2
仅在结构内部存在多余约束 -内力静不定结构
在结构内外部均存在多余约束 -混合型静不定结构
几度静不定?
静不定度判断(闭口平面刚架)
多余约束 3
轴线为单闭合曲线 的平面刚架或平面曲杆、 且仅在轴线平面内承受 外力时,为 3 度内力静 不定问题
多余约束 2
4 度静不定
§2 用力法分析静不定问题
力法要点 外静不定问题分析 内静不定问题分析
FN6
FN 2
F N1 1 , F N2 1 F N6 1
2
2
m / m'
a EA
2
2
2 FN 2
2 2
1
F
m / m' 0 得: FN 0.561F
FN3,N2,N6 0.397F,FN4 0.853F , FN5 0.603F
3. 转角计算
qCD
6 i 1
FNi F Ni li Ei Ai
力法要点
力法要点 以多余未知力为基本未知量,进行求解
力法求解思路 解除多余约束
多余约束力 相当系统 原有外载荷
静不定 结构
静定结构 基本系统
受力、变形与 原结构相当的
静定结构
结构的应力、位移
多余约束力
材料力学第8章-能量法3-1
d
FN dx d(l) = EA
0 N
Mdx d EI
0
Tdx d GI p
0 S 0
1 F d l M d F d T d
F FN T T M M dx dx dx EA EI GI p
0 N 0 0
2.力和位移应理解为广义力和广义位移。
能量法/虚功原理 单位力法 图乘法
上节回顾
1、可能内力,可能位移,虚位移 2、虚功原理
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结构,任意给它一个虚位移, 则外力在虚位移上所做的虚功,等于结构内力在虚变形上所 作的功。
W Wi
* e
e
*
外力虚功
内力虚功
l
W
Fi
5 M a 3
0 1c
2 Fa a
M
0 2c
3 a 2
Fa a 3 2 2 0 M 3c a 3
能量法/虚功原理 单位力法 图乘法
A
EI1
a
C
EI 2
a
F B
1
2Fa Fa
1
2a 5a/3
2
3a/2
-
2a/3
3
根据图乘法,自由端的挠度为:
1 1 0 0 yB 1M1c 2 M 2c EI 3M 30c EI1 2 1 Fa a 5 3 1 Fa a 2a a Fa a a EI1 2 3 2 EI 2 2 3
能量法/超静定问题 力法 例 如图超静定梁, EI为常数,试求B点的约束反力。
第八章
一、杆件的应变能
ch11-2
特点 不能脱离源电荷存在
对场中 电荷的 作用
可以脱离“源”在空间传播
F静 qE 静
F感作为产生 感 的非静电
F感 qE 感
dB 0 dt
相互 联系 力,可以引起导体中电荷
B
堆积,从而建立起静电场 .
A
E 感
B
5. 感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场存在的实验验证
取三角形回路 OAD 3 2 m B S OAD a B 4
AD OAD
d m 3 2 dB a dt 4 dt
A D
B o
A B
a
2a
取三角形回路 OBC
m B S扇OAD a 2
6 B
a
D
C
BC OBC
BC
a: ; c:
解2 :连接 oa, oc , 形成闭合回路 oac
B E 内 o
R
E内
E 感 半径
E外
c
R
oa oc 0
a
R
b
oac oa ac oc ac
通过
oac
的磁通:
3 3 2 m B dS B( S oab S扇 ) B( R ) s 12
d m 3 3 2 dB R 12 dt dt
a: ;c:
练习:p342 11 -10
已知:半径 a , 磁场
dB 0 dt
等腰梯形边长 a , 2a
求:
各边 感
, 总
B o
A B
a
ch11锋、锋生及喷流
第十一章 鋒、鋒生及噴流11.1前言在天氣圖上,我們常會看具有下述運動學(kinematics )特徵的帶狀區: 1.)(θp z orT ∇∇、ez ∇、ωz ∇&ςz ∇比附近強;部分物理量呈不連續狀況;2. 水平風切大且呈合流狀態;垂直風切亦甚明顯;3. 氣壓槽;4. 雲雨區有明顯變化;5. 該區兩側明顯由不同氣團所控制。
⇒這就是鋒(面)(fronts )。
鋒(front )乃兩密度(~溫度)與溼度等秉性不同氣團間的交界面(interface );乃一過度帶(transition zone )。
就長度而言,它滿足610~L 公尺的綜觀尺度條件,但橫得方面,鋒寬尺度510~公尺,達不到綜觀標準,所以力的平衡不盡相同。
在中緯度,通常觀到kmlatK yT 1001~11~︒-︒-∂∂kmgkgyr 1001~1--∂∂ r :混合比(mixing ratio )kmm zu 1sec1~1-∂∂但在冷暖兩種氣團交界區的相關值則可達kmKy T 10010~︒->∂∂ kmgkgy r 10010~1-->∂∂ kmm z u 1sec10~5~1->∂∂左圖為流場與溫度場的配置圖,即有一變形(deformation )場存在,可預期“沿伸展軸溫度梯度會增大”,即)0(>∂∂-nT DtD1.在左圖中,θ為位溫,p '為某一定壓面。
在p '面上,如果有0>∂∂nw 則可預期0)()(>∂∂-∝∂∂-nT DtD n DtD θ(forp p '==const.)在左圖中,當cP 南下(mT 北上)中,可預期(如圖1所示))(>∂∂-n T DtD如果是兩個反氣旋原來的T ∇並不大,但當0)(321>∂∂-⎪⎭⎪⎬⎫nT DtD 適當亦可預期)潛熱釋放()雲覆蓋狀況()路徑之地面條件(11.2 定義及特徵1. 不連續(discontinuity )設Q 為某空間函數,即),,(z y x Q ,則(1) 如在一分界上,Q 不連續(如圖),即稱為0次不連續。
第11章(能量法)
0
2
B
2
0
d
3
3B2
整个结构的余能 3 l 2 3 Al F 3l VC vC dV 2 Adl 2 V 0 2B2 3B 12 B 2 A2 cos 3 ⑵ 计算节点A的位移 VC F 2l Δ 由余能定理得 F 4 B 2 A2 cos 3
Vε1 Vε2
F11Δ F12Δ F1nΔ n F21Δ F22Δ F2 m Δ m 11 12 1 21 22 2
· 功的互等定理 第一组力在第二组力引起的位移上所作的功等于第 二组力在第一组力引起的位移上所作的功。
2. 位移互等定理 F1Δ F2Δ 1 2
弯曲构件
Vε
l
M 2 ( x )dx 2 EI
M ( x ) M ( x ) dx EI Fi
Vε M ( x )dx M ( x ) Δi l EI Fi Fi
Δi
l
组合变形构件
Vε
2 2 FN ( x ) MT ( x) M 2 ( x) dx dx dx 2 EA 2 EI 2GI P
M
解得:
B
0:
M FAy l Fa 0
M Fa FAy l l
⑵ 求梁各段的弯矩方程及对载荷的偏导数
⑵ 求梁各段的弯矩方程及对载荷的偏导数 AB段 (0 x l ) M Fa M ( x ) FAy x M ( )x M l l M ( x ) a M ( x ) x x 1 F l M l BC段 (l x l a )
Vε
2 2 FN ( x ) MT ( x) M 2 ( x) dx dx dx 2 EA 2 EI 2GI P
CH11能量均分定理
∞ 0
f (v)dv = ∫
f (v)
∞ 0
dN 1 N N dv = ∫0 dN = =1 Ndv N N
分子在整个速率区间 内出现的概率为 1 。
o
v
例:试说明下列各式的物理意义。 试说明下列各式的物理意义。
(1) f (v)dv,
v2 v1
(2)Nf (v )dv,
v2 v1
(3)∫ f (v)dv, (4 )∫ Nf (v)dv.
dN (1) f (v)dv = N
表示在速率v附近, 速率区间内分子出现的概率 速率区间内分子出现的概率。 表示在速率 附近,dv速率区间内分子出现的概率。 附近
(2)Nf (v)dv = dN
表示在速率v附近, 速率区间内分子的个数 速率区间内分子的个数。 表示在速率 附近,dv速率区间内分子的个数。 附近
∆v的概率不同,与v有关 2)不同dv概率不同,dv大概率大,与dv有关
dN f (v ) = N dv
速率分布函数 速率分布率
dN f ( v ) dv = N
∆N =
∫
∞ 0
v2 v1
f (v ) N d v
当v1=0,v2=∞时,ΔN→N,即
∫
f (v )d v = 1
20世纪 年代以后,许多实验成功地证 世纪20年代以后 世纪 年代以后, 实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规律。 实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规律。下面的实 验装置,介绍实验原理。 验装置,介绍实验原理。
B、C是两共轴圆盘, 、 是两共轴圆盘 是两共轴圆盘, 为胶片屏 S1 S2 B C 盘上各开一狭缝, 盘上各开一狭缝,两缝 金属汞蒸汽 ϕ 略错开一个ϕ角,C盘以 盘以 转动, 角速度 ω 转动,两圆 盘起到粒子选择的作用, 盘起到粒子选择的作用, A 只有一定速度的分子才 ω 能通过狭缝, 能通过狭缝,达到屏 P。 。 P 1856密勒 密勒-库士 只有当粒子穿过 B 盘后 1856密勒-库士 l 盘时, 达到 C 盘时,C 盘恰转 抽真空 过 ϕ 角,该速度的粒子 可穿过两盘, 可穿过两盘,到达屏 P , Ql和 是 变 v 不 的 则粒子的速度满足: 则粒子的速度满足: l ϕ ωl 改变ω 即可选择不同 t= = v= 速度的粒子。 ϕ v ω
材料力学 第11章 能量法讲解
A
l FAy
B FBy
(1) 应变能计算
梁的约束力
FA
FB
Me l
梁的弯矩方程
代入应变能公式
M (x)
FA x M e
x Me(l
1)
Vε
M 2(x) dx
l 2EI
1 2EI
l 0
M
2 e
(
x l
1)2 dx
M e2l 6EI
15/65
11.1 外力功与应变能 【例11-1】解
10/65
11.1 外力功与应变能
11.1.3 克拉贝依隆原理
F1Δ12 F2 Δ21
W
1 2
F1 Δ11
1 2
F2 Δ22
F1 Δ12
上式可推广到有多个广义力共同作用于线性弹性体的情况 Vε W
Vε
W
1 2
Fi Δi
上式称为克拉贝依隆原理。
式中为全部外力(F1,F2,…,Fi,…,Fn)在广义力Fi处
l GI p
M xdq
2
w M EI
12/65
11.1 外力功与应变能
M(x)
T(x) FN(x) FN(x)
11.1.4 杆件的应变能
dq
T(x) M(x)
dj
dx
dx dd
dx
dx
dVε
FN2 (x)dx 2EA
T 2 (x)dx 2GIp
M 2 (x)dx 2EI
则整个圆截面杆的应变能 Vε
FN2 (x) dx l 2EA
ch11 热力学基础
3 5 Qbc C p (Tc Tb ) R(Tc Tb ) ( pcVc pbVb ) 5 p1V1 2 2
Qcd 0
Q Qab Qbc Qcd 13 2 p1V1
方法二:对abcd整个过程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 p Qabcd Aabcd U ad b c 2p1 由于 Ta Td 故U ad 0 a p 1 13 则Qabcd Aabcd p1V1 2
(3)计算整个过程吸收的总热量有两种方法 p 方法一:根据整个过程吸 b c 2p 1 收的总热量等于各分过程 吸收热量的和。
3 Qab CV (Tb Ta ) R(Tb Ta ) 2 3 3 ( pbVb paVa ) p1V1 2 2
p1 o
a
d V1 2V1
Vd V
系统不与外界交换热量的过程。 特征: dQ = 0 过程方程(绝热方程): pV A、△U和Q的计算:
常量
V 1T 常量 p 1T 常量
Q0
m WQ U CV ,m (T2 T1 ) M
1 ( P2V2 P 1V1 ) 1
绝热线与等温线比较
p
1
4
Q1
2
T1
3 T2
o
Q2
V1 V4 V2 V3
V
23:绝热膨胀,体积由V2变到V3,吸热为零。
34:与温度为T2的低温热源接触,T2不变,体积由V3 压缩到V4,从热源放热为:
V3 m Q2 RT2 ln M V4
41:绝热压缩,体积由V4变到V1,吸热为零。
m V2 Q1 RT1 ln M V1
c
V0
2V0 V
能量法(0509)
•由拉压杆件组成的杆系的变形能:
2 1 5 4 3 P
n 2 n 2 Ni
Pi Li F Li U =∑ =∑ i =1 2 Ei Ai i =1 2 Ei Ai
•受力复杂杆(轴力沿杆的轴线变化)的变形能
x dx
q
2009-2-10 材料力学
L
FN ( x ) dx U = ∫ dU = ∫ L L 2 EA
n
n
W =
∫∑
1 0 i =1
n
1 Pi δ iα d α = ( P1δ 1 + P2 δ 2 + 2
+ Pn δ n ) = U
此式称为克拉贝依隆原理。
2009-2-10 材料力学 13
能量法与超静定系统/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
•特别注意点: 特别注意点
Pi ——广义力,力或力偶,或一对力,或一对力偶。
L
(a)
29
能量法与超静定系统/莫尔积分法
由于这一组载荷的作用,在C点发生的挠度即为所求 的 δ c 。而单位力 P0 = 1 在 P1 , P2 , , Pn 作用的过程中, 在相应的位移上所作的功为
∂U ∂M ( s ) M ( s ) ds δi = =∫ s ∂P ∂Pi EI i
式中s —沿曲杆轴线的曲线长度。
2009-2-10 材料力学 22
能量法与超静定系统/卡氏定理
(3) 桁架
∂U = δi = ∂ Pi
∑
i =1
n
F Ni L i ∂ F Ni EA i ∂ Pi
(4) 产生拉(压)、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变形的圆截面等直杆
•受力复杂的圆截面杆(扭矩沿杆的轴线为变量)
M ( x ) dx U = ∫ dU = ∫ L L 2GI p
教科版九年级上下全册物理(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2)PPT教学课件.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和效率)
能相反
D.相同质量的0℃的水比0℃的冰内能少
随堂训练
3.下列关于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D )
A.在自然界中不是所有能量都能利用 B.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 C.不同温度的物体发生热传递时,热传递的方向
只能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不会相反
D.汽车,刹车时,车的动能转化为内能,这些内 能可以收集起来,再作为车行驶的动力
热机工作时总是有能量的损失,所以热机效率始终 小于1。
讲授新课
即都可表示为:
输出有效能量 能量转化效率= 输入能量
提高能量利用中的转化效率是节能问题的核
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课堂小结
(一)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 涉及了热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的,无
法自发地沿反方向发生,除非我们耗费额外的能量提
为另一种能量总是为了某种目的:
用燃气灶烧水,目的是为了把水烧热或烧开
;并希望烧水时将天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完全传 递给水壶中的水。 使用电梯是为了把人或物体提高到一定的高
度;并希望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完全转化成人或
物体的势能。
讲授新课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这些理想都不可能发生在
所有的能量利用过程中,能量损耗不可避免 。
2.认识能量转化效率。
讲授新课
一 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思考:水能从低处往高处流吗?水能自发地从低处 往高处流吗?
如果水是自发地流
只能从高处往低处流, 同样能量的自发流向也 不是随意的,即能量的 转化具有方向性。 用抽机就能实现水从低 处往高处流。
讲授新课
1.讨论交流:这些情形可能吗? 试看分析以下过程能否实现,以及实现过程中的
例如空调可以将热量从低温的室内移至高温的室
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物理学与能源技术2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和效率教案(新版)教科版
答案:实验方案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两辆相同的汽车,一辆轻量化,一辆保持原样;2.在相同的路线和行驶条件下,分别测试两辆汽车的燃油消耗;3.对比两辆汽车的燃油消耗数据,分析轻量化对提高燃油效率的影响。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分析题、能量转化效率计算题、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方法分析题、能量转化实例分析题和能量转化问题解决题。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计算能量转化的效率,提出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策略,并解释能量转化的实质。
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2.对于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分析题,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判断能量的转化方向,并提供具体的指导。
3.对于能量转化效率计算题,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计算能量转化的效率,并提供计算方法和公式。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和效率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和效率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和效率的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重点题型整理
1.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分析题
题型说明:此类题型要求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能量转化方向性,能够根据给定的情境判断能量的转化方向。
举例: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试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方向。
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汽车的动能。
2.能量转化效率计算题
北航材料力学-第十一章1-能量法(一)
Page21
MECHANICS OF MATERIALS
➢ 关于功的互等定理的说明:
成立的前提是对于线弹性体; 两组外力之间,功的互等定理也成立;
F A
M
D
A
F D
F
FM
A
D
Page22
MECHANICS OF MATERIALS
➢ 功的互等定理的应用: F221 F112
例1:图示简支梁,已知C点处作用集中力F时,B截面转角
W
N i 1
1 2
Fi
i
F1
A
B
D
F1
F2
11
21
A
B
C
D
F1
F2
1
2
A
C
D
12
22
W
1 2
F111
1 2
F2
22
F112
Page19
若改变加载次序:
F2
A
C
12
22
F1 A
F2 C
11
21
MECHANICS OF MATERIALS
D
W
1 2
F2
22
1 2
F111
F2 21
D
W
1 2
F111
Md
W
0
Td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线弹性体
1、材料服从虎克定律 2、小变形 3、可按结构的原有几何尺寸来分析内力、
应力和位移
Page7
MECHANICS OF MATERIALS
➢ 克拉比隆定理:(线弹性体上作用有多个广义力的情况)
F1
A
B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FN l 2 l 2 l EA
26
l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F F F Fl FN 2 sin 2 tan 2 l 2
代入前一式得: 3
或:
F l EA
F F= ( /l )3 EA
(几何非线性弹性问题) 其F-间的非线性关系曲线为: 应变能为:
O
F EA l
2 BC 2 sin 45 2 2
0
当水平位移与铅垂位移同时发生时,则有(叠加)
AB 1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2 1 2 BC 2
31
桁架的应变能为
EAi2 EA 2 EA 1 2 1 2 1 1 2 1 V 1 2 li 2l 2 2 2l 2
即:
Vc WC d F
F1 0
(代表F-曲线与纵坐标轴间的面积)
F
F1
(b) dF
V W F d
0
1
V Vc F11
O
1
11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另外,也可由余能密度vc计算余能V c:
其中,余能密度vc为: vc
Vc vc d V c
i 1 0
假设与第i个荷载相应的位移有一微小增量d i , 则应变能的变化为: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V d V d i i
15
因仅与第i个荷载相应的位移有一微小增量,而与其 余各荷载相应的位移保持不变,因此,对于位移的微 小增量d i ,仅Fi作了外力功,外力功的变化为:
V d i 注意到上式与下式在数值上相等 d V i V 从而有: F i (卡氏第一定理 ) i
(a)
1 1
F1
解:设两杆的轴力为FN ,则两杆的伸长量均为:
FN 两杆伸长后的长度均为: l l l 1 EA
25
FNl l EA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l
(a)
1 1
l
F1
由图a的几何关系可知:
l l l
2
2
l l l l 1 1 l 2 l l l
B D
1
K 1/ n (n 1)
(a)
C
F1
(b)
O
1
解: 两杆轴力均为:
F1 FN 2 cos F1 两杆横截面上的应力为: F N 1 A 2 A cos
28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由已知
K
1
0
n
余能密度为: vc 所以余能为
d K d
F2 T2 M2 N d x i l 2G I d x F l 2 EI d x F i l 2 EA Fi p i T T M M F N FN dx dx dx l EA l GI l EI Fi Fi Fi p
0
1
注意到此单元体的体积为单位值,从而此时的 应变能(数值上等于上式中的W) 为应变能密度:
v 0 d
1
1
(-曲线与横坐标轴 间的面积)
O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c)
d
1
6
若取边长分别为dx、dy、dz 的单元体,则此 单元体的应变能为:
d V v d x d y d z
8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例题1 2 3
9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2. 余能 设图a为非线性弹性材料所制成的拉杆,拉杆的F- 曲线如图b 。 F
F1
(a)
(b)
O
dF
1
F
“余功Wc”定义为:
WC d F
F1 0
与余功相应的能称为余能Vc,余功Wc与余能Vc 在数值上相等。
10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3
V F d
0
1
1
0
4 1 1 1 EA F1 1 EAd 3 4 l 4 l 3
27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例 试计算图a 所示结构在荷载F1作用下的余能Vc 。 结构中两杆的长度均为l,横截面面积均为A。材料在 单轴拉伸时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如图b所示。
l
A
45
O
F B
1
A B B'
解: 设结点B的水平和铅垂位移分别为1和2, 先假设结点B只发生水平位移1 (图b)
则:
C
(a)
C
(b)
AB 1
2 BC 1 cos45 1 2
0
30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同理,结点B只发生铅垂位移2(图c)
A B
2
B''
C
(c)
则: AB 0
A
F在d上所作微功为
1
0
dW = F d
1
0
F作的总功为: d W F d W
(F-曲线与横坐标轴间的面积)
4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由能量守恒得应变能:
V W F d
0
1
(此为由外力功计算应变能的表达式)
类似,可得其余变形下的应变能:
梁受F而弯曲:
梁受 M e 而弯曲:
2.能量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1)线弹性体;非线性弹性体 (2)静定问题;超静定问题
(3)是有限单元法的重要基础
2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11.2 应变能余能
1.应变能 (1) 线弹性体的各基本变形形式下的应变能表达 式(参见上册)
F l 拉(压)杆: V=W= 2 EA
2 N
Tl 圆轴扭转: V=W= 2G I p
(代表图c中-与纵坐标轴间的面积)
1
0
d
1
d
O
(c)
12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注意: •对线弹性材料,余能和应变能仅在数值上 相等,其概念和计算方法却截然不同。 •对非线性材料,则余能V c与应变能V 在数 值上不一定相等。 •余功、余能、余能密度都没有具体的物 理概念,仅是具有功和能的量纲而已。
V = F d w
V =0 M e d
w 0
圆轴受 M x 而扭转: V =0 M x d
5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若取各边长为单位长的单元体,则作用于上、下 表面上的力为: F = 11 = = 1= 其伸长量为:
则作用于此单元体上的外力功为:
W d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19
例题1 2 3
20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11-4 用能量法解超静定系统 ——力法(结构力学)
步骤: 1. 解除“多余约束”,代之以相应的反力; 超静定结构→静定结构 2. 列变形的几何相容方程——变形比较法; 3. 卡氏定理得出物理方程(力与位移关系);
梁、刚架(忽略剪力FS,轴力FN的影响)
整个拉杆的应变能为:
V vd V vv d V
(此为由应变能密度计算应变能的表达式)
特别地,在拉杆整个体 积内vε 为常量
所以有
V vV v Al
7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说明:线弹性体的v、V 可作为非线性体的v、 V 的 特例。由于线弹性的F与或与 成正比,则F-曲 线或 - 曲线与横坐标轴围成一个三角形,其面积 等于应变能V 和应变能密度v 。
18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注意: 卡氏第一定理和余能定理既适合于线弹性体, 也适合于非线性弹性体,而卡氏第二定理 作 为余能定理的特例,仅适合于线弹性体。
所导出的位移是加力点沿加力方向的位移。
当所求位移处无相应广义力时,可在该处 “虚加”上广义力,将其看成已知外力,反 映在反力和内力方程中,待求过偏导后,再 令该“虚加”外力为0。 实际计算时,常采用以下更实用的形式:
应用卡氏第一定理得
V V 0 及 F 1 2
解得:
1 Fl EA
及
Fl ( 2 1 2 2) EA
32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例 弯曲刚度为 EI的悬臂梁受三角形分布荷载如图所 示。梁的材料为线弹性体,且不计切应变对挠度的影 响。试用卡氏第二定理计算悬臂梁自由端的挠度。
1 2 3 n
Vc Wc 0F1 i d f i
i 1
n
假设第i个荷载Fi有一微小增量dFi ,而其余荷载均 保持不变,因此,由于Fi改变了dFi ,外力总余功的 相应改变量为: dWc i d Fi 余能的相应改变量为:
V c d Vc d Fi Fi
17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注意: •卡氏第一定理既适合于线弹性体,也适合于非线 性弹性体。 •式中Fi及i分别为广义力、广义位移。
dW F i d i
•必须将V 写成给定位移的函数,才可求其变化率。
16
材料力学多媒体_孙艳
2.卡氏第二定理 — 导出“位移”的定理
设有非线性弹性的梁, 梁内的余能为:
1 2 3 n
B
由于外力余功在数值上等于余能,得
d V c d Wc
解得:
V c i Fi
(称为“余能定理”)
特别: 对线弹性体,由于力与位移成正比,应 变能V 在数值上等于余能V c , 此时上式变为:
V i (称为“卡氏第二定理”) Fi 式中的Fi 和i分别为广义力和广义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