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46、替:撤换,废弃
47、以:因为眚:过错掩:抹杀
(三)解释重要词语
1、管:钥匙
2、潜:秘密
3、国:国都,都城
4、诸:兼词,“之于”
5、劳:疲劳
6、无乃----乎:恐怕„„吧
7、勤:劳而无功
8、悖:叛离
9、与:参加
10、御:抵抗
11、是:这
12、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13、超:跳跃乘:兵车;乘:辆
14、轻:轻狂放肆
15、脱:粗疏,不谨慎
16、乘:代指“四”
你是学生,我也是学生。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
(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殽()山蹇()叔悖()心与()师甲胄()
乘()韦犒()师不腆()遽()兴原圃()
果脯()饩()牵苑囿()原轸()栾()枝
衰绖()()一眚()堕()军实唾()弃
累()臣衅()鼓稽()首阳处父()骖()乘
(二)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
4.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译:
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译:
6.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译:
7.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译:
8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译:
9.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
10.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32、何:何必,辱:屈尊
33、志:心意
34、舍:放掉
35、拘:捉拿,擒获诸:兼词,“之于”,原:原野,战场
36、暂:仓促,刹那之间免:赦免
37、堕:同“隳”,损害,毁坏
38、亡:没有
39、顾:回头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精心整理秦晋崤之战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明,百里奚之子)、西乞(子,称)!吾见师之出(出征)矣!蹇叔之子与(参加)夏后(君主,帝王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秦师遂东(向东进)。

中驾车)者三百乘。

王孙满(周襄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

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

词“四”用。

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

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曰:“寡君(谦词,我国国君)闻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经过)于敝邑(敝国),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人)。

不腆(富裕)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留居,住)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指保卫工作)。

”且(并且)使(名词,使者)遽(送信的快车;驿车)告于郑(此句说:商人弦高使人用送信的快车到郑国报信)。

郑穆公使(使者)视(察看)客馆(宾馆),则束载(束,捆束。

束载,捆束行装,收拾兵车)、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秣(喂养)马矣。

使皇武子(郑大夫)辞(辞谢。

指辞谢为保卫郑国而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等人,要他们离开)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干肉)、资(同“粢”,粮食;干粮)、饩(xi,鲜肉;一说干肉。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精编版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精编版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精编版1.战争背景:秦国和晋国是当时中国北方两个强大的国家,虽然晋国在继承性质上较为弱小,但仍然有很强的军事实力。

秦国的秦昭王统帅了强大的军队,秦晋崤之战是两国之间争夺霸权的一次决战。

2.战争起因:战争由于晋国国君楚灵王被秦灭后,为晋景公继任国君引发。

秦昭王乘机发动战争,企图将晋国吞并。

3.战争过程:秦昭王率军进攻晋国,晋国君主晋景公则在晋阳守城。

秦军包围了晋阳,晋景公见情况大不妙,转移军队到固始山抵抗。

然而,秦军通过将水泵送上山崤之下,将山洞内的水塞满,迫使晋军不得不退守山顶。

在激战中,秦军成功攻占了山顶,并围剿了晋军,最终晋军溃败,晋景公战死。

4.战争结果:秦晋崤之战是秦国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

晋国也因此受到了重大打击,其国力锐减,陷入了长期的衰落阶段。

5.影响:秦晋崤之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标志着秦国逐渐崛起为中国的霸主,为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奠定了基础。

其次,晋国作为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从此开始走向衰落,为后来的齐国和韩国等国提供了政治和战略空间。

再次,秦晋崤之战也引发了后来的一系列战争,如秦赵之战和秦魏之战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6.战争策略:秦昭王在战争中采用了一些重要的战略。

首先,他意识到山地战的优势,利用山地地形将晋军困于固始山,难以退兵。

其次,他还利用水泵技术将水导入山洞,迫使晋军退守山顶,使其易于攻击。

秦昭王的战略决策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7.李斯的贡献:李斯是秦昭王的重要谋士,在秦晋崤之战中提供了决策和策略上的支持。

他建议利用水泵技术围攻固始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李斯在后来的秦国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一位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和理论家。

总之,秦晋崤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对秦国和晋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秦国建立统一的基础,也对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地理范围产生了重要变化。

这场战争中的策略和决策也对中国军事战略和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晋肴之战》文言知识点

《秦晋肴之战》文言知识点

《秦晋殽之战》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避”,躲避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通“”,满足3.堕军实而长寇仇堕通“隳”,毁坏4.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缧”,捆犯人的绳索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通“砺”,磨砺二、古今异义君命大事古义:战争今义:重大的事情三、一词多义①超乘者三百乘(sheng) 名词,兵车乘②超乘(sheng)者三百乘量词,辆③以乘(sheng)韦先,牛十二犒数词,四④因利乘(cheng)便动词,趁着⑤公与之乘(cheng),战于长勺动词,乘车①秦师过周北门/宫车过也动词,经过②孤之过也/则知明而行无过也名词,过错过③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动词,犯错④以其境过清,不可就居(《小石潭记》)副词,过分⑤《过秦论》动词,指责,责备①击之,必大捷焉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译焉②余收尔骨焉/ 兼词,相当于“于此”,从(在)那/这里③且焉置土石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④君何辱讨焉代词,相当于“之”,译为“他们”⑤杀鸡焉用牛刀疑问代词,“怎么,哪里”⑥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不译⑦盘盘焉,囷囷焉助词,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①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语气副词,表反问(反诘),难道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商量,还是其③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恐怕④吾子取其麋鹿指示代词,那/那里⑤其一犬坐于前指示代词,其中的⑥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语,他们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他们的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若潜师以来师:发兵(2)秦师遂东东:向东进军(3)左右免胃而下下:下车(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市:做买卖(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磨砺秣:喂(6)子墨衰绖墨:染黑(7)遂墨以葬文公墨:穿黑色丧服(8)晋于是始墨墨:穿黑色丧服(9)秦伯素服郊次素服:穿素服(10)武夫力而拘诸原力:花力气2.名词作状语秦伯素服郊次郊:在郊外3.形容词作名词(1)劳师以袭远远:远方的国家(2)人险而脱险:险境4.动词用作名词(1)则束载、历兵、马矣载:装载之物(2)行则备一夕之卫卫:保卫工作(3)围之不继继:接续的部队(4)奉不可失奉:奉送的机会(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施:施舍的恩惠(6)三年将拜君赐赐:恩赐(7)寡君之以为戮戮:杀戮的对象5.使动用法(1)劳师以袭远劳:使......劳累(2)而以贪勤民勤:使......劳苦(3)以闲敝邑闲:使......安闲(3)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辱:使......受辱6.为动用法(1)蹇叔哭之哭:为......哭(2)秦人不哀吾丧而伐我同姓哀:为......哀悼五、文言句式1.宾语前置句(1)尔何知(“何”作宾语前置)(2)何施之为(“何”作宾语前置)2.状语后置句(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于东门之外”作状语后(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于周”作状语后置)(3)吾子淹久于敝邑(“于敵邑”作状语后置)(4)败秦师于殽(“于殺”作状语后置)(5)使归就戮于秦(“于秦”作状语后置)六、重点句子翻译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译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秦晋崤之战

秦晋崤之战

知识点+答案 东:名作动,向东进发(=顺流而东也) 险:形作名,险境 施:动作名,恩惠 哀:为动用法,为……哀 墨:名作动,把……染成黑色 墨:名作动,穿着黑色丧服 墨:名作动,以黑衣服为丧服 朝:名作动,上朝,朝见(=执此以朝
服:名作动,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
1字词-2使动用法 秦晋崤之战 1字词-2使动用法 秦晋崤之战 1字词-2使动用法 秦晋崤之战 1字词-2使动用法 秦晋崤之战 1字词-3意动用法 秦晋崤之战 1字词-4通假 1字词-4通假 1字词-4通假
1 无乃不可乎? 2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21] 3 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1
(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 秦国就是无礼
一时放走敌人,就成为后世几代人的祸患
这是我的罪过 这是我的错误
(如果)(我们)袭击它 派(人)向秦国报告说 (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秦穆公(听后)派(人)对他说 (蹇叔)哭着送他说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
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用四张熟牛皮作礼物
郑穆公派(人)察看宾馆 (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 (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辞谢
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
秦晋崤之战 10 则束载[30]、厉[31]兵、秣[32]马矣 秦晋崤之战 11 使皇武子[33]辞[34]焉 秦晋崤之战 12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秦晋崤之战 13 败秦师于崤 秦晋崤之战 14 君何辱[68]讨焉 秦晋崤之战 15 使归就戮于秦 秦晋崤之战 16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秦晋崤之战 17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秦晋崤之战 18 若从君惠而免之, 秦晋崤之战 19 三年将拜君赐[76] 秦晋崤之战 20 秦伯素服[77]郊次[78] 秦晋崤之战 21 不替[81]孟明 秦晋崤之战 秦晋崤之战 秦晋崤之战 秦晋崤之战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精心整理秦晋崤之战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明,百里奚之子)、西乞(子,称)!吾见师之出(出征)矣!蹇叔之子与(参加)夏后(君主,帝王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秦师遂东(向东进)。

中驾车)者三百乘。

王孙满(周襄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

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

词“四”用。

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

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曰:“寡君(谦词,我国国君)闻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经过)于敝邑(敝国),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人)。

不腆(富裕)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留居,住)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指保卫工作)。

”且(并且)使(名词,使者)遽(送信的快车;驿车)告于郑(此句说:商人弦高使人用送信的快车到郑国报信)。

郑穆公使(使者)视(察看)客馆(宾馆),则束载(束,捆束。

束载,捆束行装,收拾兵车)、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秣(喂养)马矣。

使皇武子(郑大夫)辞(辞谢。

指辞谢为保卫郑国而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等人,要他们离开)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干肉)、资(同“粢”,粮食;干粮)、饩(xi,鲜肉;一说干肉。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殽()山蹇()叔悖()心与()师甲胄()乘()韦犒()师不腆()遽()兴原圃()果脯()饩()牵苑囿()原轸()栾()枝衰绖()()一眚()堕()军实唾()弃累()臣衅()鼓稽()首阳处父())乘骖((二)通假字:辟:通()(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厌:通((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4)堕军实而长寇雠堕:通()(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通()6()乡师而哭乡:通())则束载厉兵、秣马矣(7 厉:通((三)解释重要词语、无礼则脱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15..韦先2、若潜师以来16、以乘..、国3可得也17、敢犒从者..4、穆公访诸蹇叔18、不腆敝邑..19、为从者之淹5、师劳力竭..20、居则具一日之积6、无乃不可乎.....21、且使遽告于郑7、勤而无所..客馆228、必有悖心、郑穆公使视..师9、蹇叔之子与23、使皇武子辞焉..10、以闲敝邑、晋人御师必于殽24..25、不可冀也间11、必死是..、攻之不克、余收尔骨焉12 26..13、吾其、超乘者三百乘27还也....而无礼14、秦师轻贪勤民、而以28..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9、天奉我也(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彼实构吾二君)30.(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31、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32、君何辱讨焉)..(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33、以逞寡君之志..4、其之矣、吾舍34.(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35、武夫力而拘诸原...(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36、妇人暂而免诸国吾其还也。

..(、堕37军实而长寇仇).(3)其为死君乎?()38、亡无日矣.(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而唾39、不顾.(5)吾子取其麋鹿(河40、及诸).5、为、释41左骖赠孟明.(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不朽42、死且)..(2)为吾子之将行也(君惠而免之43、若从).(3)为从者之淹(、秦伯素服郊次44 ).(4)何施之为(师而哭、乡45 ).(5)莱驹为右46、不替孟明().6一眚掩、且吾不以47大德、乘...乘者三百乘()(四)一词多义(1)超乘(1、焉)(2)超乘者三百(3)以乘韦先()1()击之,必大捷焉()、而7))余收尔骨焉((2)))君何辱讨焉(3()勤而无所((1 、且))哭而送之((22)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3)左右免胃而下()2()且使遽告于郑())(4)秦师轻而无礼(3()()死且不朽()(5)灭滑而还3 )6、以()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劳师以袭远(1())()入险而脱7(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8、之(9)劳师以袭远()(10)入险而脱()))何施之为(1 ((11)行则备一夕之卫((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12)围之不继()))吾闻之(3 ((13)奉不可失((4)夏后皋之墓也())(14)未报秦施()))犹秦之有具囿也((5(15)寡君之以为戮((五)词类活用:)(16)劳师以袭远()))若潜师以来((1()(2)秦师遂东(17)以逞寡君之志()(18)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左右免胄而下((3 )))(19)以闲敝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4)))子墨衰绖(5 (20)秦不哀吾丧(()(6)晋于是始墨()21()蹇叔哭之()))秦伯素服郊次((7 (文嬴请三帅;22()夫人请之))秦伯素服郊次(8((六)特殊句式:))尔何知!(1(2()何施之为?()3()牛十二犒师()4()使出师于东门之外()5()弦高将市于周())吾子淹久于敝邑((6 ))败秦师于肴(7()))使归就戮于秦(8(())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9(()()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10 (七)翻译下列句子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译: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秦晋肴之战 知识点

秦晋肴之战 知识点
精品PPT
3. 名作状 秦伯素服郊次(郊,在郊外)
4. 形作名 劳师(láo shī)以袭远(远,远方的国家)
5. 为动 秦不哀吾丧(哀,为动,为……哀伤)
动作名 则束载(载,行装,装载的物品)
精品PPT
焉 1、必大捷(dàjié)焉 语助词 2、余收尔骨焉 于之,在那里 3、君何辱讨焉 代三帅
精品PPT
2. 定后 牛十二犒师
3. 宾前 尔何知
4. 省略句 公使(gōngshǐ)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 舟中矣。 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使归就戮于秦
精品PPT
固定(gùdìng)结构
• 无乃不可乎?(无乃,恐怕) • 何施之为?(何……为,为什么……呢?) • 以间敝邑(bìyì),若何?(……,若何? 怎
么样?)
精品PPT
秦晋(qín jìn)殽之战
文言(wényán)知识点
精品PPT
通假字
1.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避”,躲避 (duǒbì))
2.以间敝邑(间,通“闲”,使……休息) 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通“餍”,满足) 4.堕军实而长寇雠(堕,通“隳”,损害) 5.不以累臣衅鼓(累,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6.乡师而哭(乡,通“向”)
精品PPT
词性(cíxìng)活用
1. 使动 劳师(láo shī)以袭远(劳,使……疲劳) 以间敝邑(间,使……休息) 而以贪勤民(勤,使……辛劳) 彼实构吾二君(构,使……结怨) 以逞寡君之志(逞,使……满意) 以辱二三子(辱,使……受辱)
精品PPT
2. 名作动 若潜师以来(师,出兵) 秦师遂东(东,向东进发) 左右免胄而下(下,下车)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市,做生意) 厉兵、秣马(厉,磨砺) 子墨衰絰(墨,把……染成黑色)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墨,穿黑色孝服) 先轸朝(朝,上朝(shàng cháo)) 武夫力而拘诸原(力,用尽力气) 秦伯素服郊次(素服,穿白衣)

《秦晋肴之战》文言知识点

《秦晋肴之战》文言知识点

《秦晋肴之战》文言知识点《秦晋殽之战》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避”,躲避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通“”,满足3.堕军实而长寇仇堕通“隳”,毁坏4.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缧”,捆犯人的绳索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通“砺”,磨砺二、古今异义君命大事古义:战争今义:重大的事情三、一词多义①超乘者三百乘(sheng) 名词,兵车乘②超乘(sheng)者三百乘量词,辆③以乘(sheng)韦先,牛十二犒数词,四④因利乘(cheng)便动词,趁着⑤公与之乘(cheng),战于长勺动词,乘车①秦师过周北门/宫车过也动词,经过②孤之过也/则知明而行无过也名词,过错过③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动词,犯错④以其境过清,不可就居(《小石潭记》)副词,过分⑤《过秦论》动词,指责,责备①击之,必大捷焉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译焉②余收尔骨焉/ 兼词,相当于“于此”,从(在)那/这里③且焉置土石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④君何辱讨焉代词,相当于“之”,译为“他们”⑤杀鸡焉用牛刀疑问代词,“怎么,哪里”⑥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不译⑦盘盘焉,囷囷焉助词,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①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语气副词,表反问(反诘),难道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商量,还是其③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恐怕④吾子取其麋鹿指示代词,那/那里⑤其一犬坐于前指示代词,其中的⑥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语,他们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他们的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若潜师以来师:发兵(2)秦师遂东东:向东进军(3)左右免胃而下下:下车(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市:做买卖(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磨砺秣:喂(6)子墨衰绖墨:染黑(7)遂墨以葬文公墨:穿黑色丧服(8)晋于是始墨墨:穿黑色丧服(9)秦伯素服郊次素服:穿素服(10)武夫力而拘诸原力:花力气2.名词作状语秦伯素服郊次郊:在郊外3.形容词作名词(1)劳师以袭远远:远方的国家(2)人险而脱险:险境4.动词用作名词(1)则束载、历兵、马矣载:装载之物(2)行则备一夕之卫卫:保卫工作(3)围之不继继:接续的部队(4)奉不可失奉:奉送的机会(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施:施舍的恩惠(6)三年将拜君赐赐:恩赐(7)寡君之以为戮戮:杀戮的对象5.使动用法(1)劳师以袭远劳:使......劳累(2)而以贪勤民勤:使......劳苦(3)以闲敝邑闲:使......安闲(3)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辱:使......受辱6.为动用法(1)蹇叔哭之哭:为......哭(2)秦人不哀吾丧而伐我同姓哀:为......哀悼五、文言句式1.宾语前置句(1)尔何知(“何”作宾语前置)(2)何施之为(“何”作宾语前置)2.状语后置句(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于东门之外”作状语后(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于周”作状语后置)(3)吾子淹久于敝邑(“于敵邑”作状语后置)(4)败秦师于殽(“于殺”作状语后置)(5)使归就戮于秦(“于秦”作状语后置)六、重点句子翻译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译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精心整理秦晋崤之战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明,百里奚之子)、西乞(子,称)!吾见师之出(出征)矣!蹇叔之子与(参加)夏后(君主,帝王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秦师遂东(向东进)。

中驾车)者三百乘。

王孙满(周襄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

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

词“四”用。

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

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曰:“寡君(谦词,我国国君)闻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经过)于敝邑(敝国),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人)。

不腆(富裕)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留居,住)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指保卫工作)。

”且(并且)使(名词,使者)遽(送信的快车;驿车)告于郑(此句说:商人弦高使人用送信的快车到郑国报信)。

郑穆公使(使者)视(察看)客馆(宾馆),则束载(束,捆束。

束载,捆束行装,收拾兵车)、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秣(喂养)马矣。

使皇武子(郑大夫)辞(辞谢。

指辞谢为保卫郑国而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等人,要他们离开)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干肉)、资(同“粢”,粮食;干粮)、饩(xi,鲜肉;一说干肉。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点】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点】

秦晋崤之战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

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

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

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

高中文言文《秦晋肴之战》重点词句解释

高中文言文《秦晋肴之战》重点词句解释

《秦晋殽之战》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填空“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

《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二、词法、句法知识梳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避”,躲避)2、以间敝邑 (间,通“闲”,使……得到休息)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厌,通“餍”,满足)4、堕军实而长寇雠 (堕,通“隳”,毁弃)5、乡师而哭 (乡,通“向”,对着)6、不以累臣衅鼓(累,通“缧”,绳索,此处用作动词,捆绑)(二)一词多义1、免(1)左右免胄而下(摘下,脱下)(2)妇人暂而免诸国(赦免,释放)2、乘(1)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四)(2)超乘者三百乘(前一个,兵车;后一个,一车四马为一乘)3、辞(1)公辞焉(拒绝)(2)使皇武子辞焉(辞谢,实为下逐客令)4、御(1)晋人御师必于殽(防御,狙击)(2)梁弘御戎(驾御)5、实(1)彼实构吾二君(的确,确实)(2)堕军实而长寇雠(成果)6、从(1)敢犒从者(跟随,跟从)(2)若从君惠而免之(顺从)(三)虚词1、以(1)劳师以袭远(而,连词)(2)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用、拿,介词)(3)遂墨以葬文公(来,连词)(4)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用来,连词)(5)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因为,介词)2、为(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做,动词,所为,行动,名词性短语)(2)为吾子之将行也(在,介词)(3)为从者之淹(因为)(4)莱驹为右(担任,动词)3、焉(1)公辞焉(他,代词)(2)有二陵焉(表示肯定语气,助词)(3)余收尔骨焉(于之,到那里,兼词)(4)君何辱讨焉(他们,代词)4、其(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他们的,代词)(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它,指秦军,代词)(3)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那,代词)(4)吾子取其麋鹿(其中的,指原圃中的,代词)(5)吾其还也(还是,语气副词)(6)其为死君乎(难道,语气副词)(四)重点实词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2、穆公访.之蹇叔(咨询,征求意见)3、蹇叔之子与.师(参加)4、无礼则脱.(疏忽,纪律不严)5、为从者之淹.(停留)6、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放掉,释放)7、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废弃,撤职)(五)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若潜师以来师,名作动发兵2、秦师遂东东,名作动向东出发3、左右免胄而下下,名作动下车步行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市,名作动做生意5、子墨衰绖墨,名作动染黑6、遂墨以葬文公墨,名作动穿黑色衣服7、晋于是始墨墨,名作动穿黑色衣服8、先轸朝,问秦囚朝,名作动上朝9、秦伯素服郊次素服,名作动穿素服;郊,名作状在郊外10、武夫力而拘诸原力,名作动竭尽全力11、劳师以袭远劳,使动使……劳累;远,形作名远方的国家12、入险而脱险,形作名险要的地方13、而以贪勤民勤,使动使……劳14、彼实构吾二君构,使动使……结怨15、以逞寡君之志逞,使动使……满意16、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辱,使动使……受辱(六)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秦晋崤之战》文言知识整理

《秦晋崤之战》文言知识整理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秦晋崤之战》重点文言知识编辑人:王月华第一段1、庚辰:庚辰日(干支纪日,特指鲁僖公32年12月10日)2、将殡于曲沃:状语后置句,将于曲沃殡;殡,停柩待葬(古代风俗,人死先停柩,然后择日安葬)3、卜偃:bǔyǎn,晋卜筮之官,姓郭名偃4、将有西师过轶我:过,经过;轶,越过5、必大捷焉:语气词第二段1、若潜师以来:相当于“而”表修饰2、穆公访诸蹇叔:访,咨询;诸,之于;秦穆公向蹇叔咨询这件事情3、劳师以袭远:劳,使……劳累;以,表目的,来;远,adj-n,远方的国家4、无乃不可乎:无乃……乎,固定结构,大概,恐怕……5、师之所为,郑必知之:结构助词,的6、勤而无所,必有悖心:怨恨之心7、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表反问的语气词,可译为“难道”8、公辞焉:辞,不接受;焉,代词,他的意见9、召孟明、西乞、白乙:姓百里,名视,字孟明;姓蹇,名术,字西乞;姓蹇,名丙,字白乙10、使出师于东门之外: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使之于东门之外出师11、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取独,做宾语12、公使谓之曰:对……说13、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宾语前置句,尔知何;你知道什么?你如果在中寿的年龄死去,你墓上的树也该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这是骂蹇叔早就该死了。

中寿约指活到六七十岁,蹇叔大约已七八十岁,过了中寿的年龄。

)第三段1、蹇叔之子与师:yù参与2、晋人御师必于崤:状语后置句,晋人必于崤御师3、崤有二陵焉:语气词4、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5、必死是间:省略句,必死于是间;是,指示代词6、余收尔骨焉:状语后置句,余焉收尔骨;焉,兼词,于之第四段1、秦师遂东:n-v,向东进发第五段1、左右免胄而下:偏正结构,表修饰2、超乘者三百乘:……的士兵3、秦师轻而无礼:轻,轻狂放肆;而,连词,表并列4、无礼则脱:轻慢、疏忽大意5、入险而脱:表转折第六段1、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状语后置句,郑商人弦高将于周市;市,n-v做生意2、以乘韦先:乘,古时一辆车四匹马拉,因此,乘做四字用;韦,加工过的熟牛皮;先,adj-v 作为先行礼物3、牛十二犒师:定语后置句,十二牛犒师4、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吾子,您;步师,行军;5、敢犒从者:敬词,冒昧地6、为从者之淹:因为7、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就,有假设意味8、且使遽告于郑:且,并且;遽,立即第七段1、使皇武子辞焉:辞,致辞;焉,语气词或者兼词“于之”做状语后置句2、吾子淹久于敝邑:状语后置句,吾子于敝邑淹久3、为吾子之将行也:为,使得;之,取独,做宾语4、以闲敝邑:使动第八段1、吾其还也:加强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2、灭滑而还:连词,表顺承第九段1、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以,因为2、其为死君乎: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为,因为3、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哀叹4、何施之为:何……为,固定结构,为什么呢?5、子墨衰绖:n-v染黑,衰绖都是白色,古代以白色为不利,故用墨染之以免不利。

崤之战文言知识点总结

崤之战文言知识点总结

崤之战文言知识点总结一、战争背景崤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纷争时期,各国相互争斗,争夺地盘,争取霸业。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战争成为了春秋时期政治斗争的主要手段。

崤之战的发生,也是总结了前一阶段晋国和秦国之间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矛盾和磨擦。

1.晋国与秦国的关系晋国与秦国都是春秋时期的重要诸侯国,两国之间经常发生领土、势力和利益的争夺。

在晋国实力逐渐壮大的同时,秦国也在积极扩张势力范围。

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崤之战正是这种敌对关系的产物。

2.晋国对秦国的态度晋国在这个时期,国势不断强大,对周边邻国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而对于秦国而言,晋国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所以在两国关系中,晋国对秦国采取了比较强硬的态度,也是导致崤之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军事准备晋国为了应对秦国的威胁,也在此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准备和军事演习,为进行崤之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史实分析关于崤之战的史实,我们主要依靠史书记载和历史文献的资料来进行分析和总结。

史书中有关崤之战的记载较为详细,下面我们将从史实的角度对崤之战进行详细的分析。

1.战争原因崤之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秦国对晋国的侵略。

在史书中有记载,秦国在向晋国的地盘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这引起了晋国的不满和愤怒。

因此,晋国发动了一场反击,最终在崤之战中取得了胜利。

2.战争过程崤之战的具体过程,史书中有关记载较为详细。

在战争初期,秦国的军队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在一些战场上取得了一些小胜利。

但随着战争的进行,晋国的军队逐渐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最终在崤之战中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3.战争结果崤之战的最终结果是晋国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的结果是晋国成为了春秋时期北方的霸主,而秦国则被迫接受了晋国的霸权地位。

这个结果对于当时的政治格局和各国的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认为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

三、人物分析在崤之战中,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秦晋肴之战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物超所值)

秦晋肴之战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物超所值)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统一天下的雄心。

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

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

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

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

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

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

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

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

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

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

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

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

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殽()山蹇()叔悖()心与()师甲胄()乘()韦犒()师不腆()遽()兴原圃()果脯()饩()牵苑囿()原轸()栾()枝衰绖()()一眚()堕()军实唾()弃累()臣衅()鼓稽()首阳处父()骖()乘(二)通假字:(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通()(4)堕军实而长寇雠堕:通()(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通()(6)乡师而哭乡:通()(7)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通()(三)解释重要词语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2、若潜.师以来3、国.可得也4、穆公访诸.蹇叔5、师劳.力竭6、无乃..不可乎.7、勤.而无所8、必有悖.心9、蹇叔之子与.师10、晋人御.师必于殽11、必死是.间12、余收尔骨焉.13、超乘..者三百乘.14、秦师轻.而无礼15、无礼则脱.16、以乘.韦先17、敢.犒从者18、不腆.敝邑19、为从者之淹.20、居则具.一日之积.21、且使遽.告于郑22、郑穆公使视.客馆23、使皇武子辞.焉24、以.闲敝邑25、不可冀.也26、攻之不克.27、吾其.还也28、而以.贪勤民29、天奉.我也30、彼实.构吾二君31、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32、君何辱..讨焉33、以逞.寡君之志.34、吾舍.之矣35、武夫力而拘诸原...36、妇人暂.而免.诸国37、堕.军实而长寇仇38、亡.无日矣39、不顾.而唾40、及诸.河41、释.左骖赠孟明42、死且.不朽.43、若从.君惠而免之44、秦伯素服郊次.45、乡.师而哭46、不替.孟明47、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四)一词多义1、焉(1)击之,必大捷焉()(2)余收尔骨焉()(3)君何辱讨焉()2、且(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2)且使遽告于郑()(3)死且不朽()3、以(1)劳师以袭远()(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4、其(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一秦晋崤之战一、文学常识《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集。

《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传”是解释经书的文章。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史记》称其为《左氏春秋》,《汉书》称为《春秋左氏传》,后人省称《左传》。

它多用事实解释《春秋》,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二、古今异义(1)晋文公卒死(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3)国可得也都城(4)穆公访诸蹇叔之于(5)蹇叔之子与师参加(6)夏后皋之墓也君主(7)超乘者三百乘兵车(8)无礼则脱不谨慎(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10)以乘韦先四(11)为从者之淹停留(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恩惠(1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14)秦伯素服郊次停留,等候(15)君命大事战争(16)敢犒从者冒昧(17)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尚在栏内未杀的牲畜(18)不替孟明撤换、废弃三、一词多义1、焉(1)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2)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3)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2、且(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2)且使遽告于郑(连词,并且)(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1)劳师以袭远(连词,相当于“而”)(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连词,来)(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介词,用、拿)(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介词,因为)(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介词,把)4、其(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3)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代词,代军队)(5)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5、则(1)轻则寡谋(就,连词)(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原来已经,副词)6、为(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做,动词,所为,行动,名词性短语)(2)为吾子之将行也(在,介词)(3)为从者之淹(因为)(4)何施之为(表示疑问语气,语气助词)(5)莱驹为右(担任,动词)7、乘(1)超乘者三百乘(兵车)(2)超乘者三百乘(辆)(3)以乘韦先(四)8、无(1)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不)(2)勤而无所(没有)9、过(1)秦师过周北门(经过)(2)孤之过也(过错)10、间(1)必死是间(中间)(2)以间敝邑(通“闲”,使...得到休息)(1)国可得也(得到)(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获得)12、及(1)及滑(到)(2)及诸河,则在舟中矣(追到)13、谋(1)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谋略)(2)谋及子孙(考虑)14、而(1)勤而无所(却)(2)哭而送之(表修饰0(3)左右免胃而下(表顺接)(4)秦师轻而无礼(而且)(5)灭滑而还(顺接)(6)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表顺接)(7)入险而脱(却)15、之(1)何施之为(宾前标记)(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他们)(3)吾闻之(这种说法)(4)夏后皋之墓也(的)(5)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取独)16、免(1)左右免胃而下(脱下)(2)若从君惠而免之(赦免)四、通假字:(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2)以间敝邑:通“闲”,使...得到休息(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通“餍”,满足甘心(4)堕军实而长寇雠:通“隳”损害毁坏(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6)乡师而哭:通“向”(7)则束载、厉兵、秣马矣通“砺”磨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若潜师以来:发兵(2)秦师遂东:向东进军(向东出发?)(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砺”,磨;喂饱(6)子墨衰绖:染黑(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8)晋于是始墨:穿黑色衣服(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10)秦伯素服郊次:穿白色衣服(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2、名词作状语:(1)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3、形容词作名词:(1)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2)入险而脱:险境4、动词用作名词:(1)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2)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工作(3)围之不继:后援部队(4)奉不可失:送给的好机会(5)未报秦施:恩惠(6)三年将拜君赐:恩赐(7)寡君之以为戮:杀戮的对象5、使动用法:(1)劳师以袭远:使……劳累(2)而以贪勤民:使……劳苦(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4)以逞寡君之志:使……满足(5)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6)败秦师于肴:使……败(7)以间敝邑:通“闲”,使...得到休息6、为动用法(1)秦不哀吾丧:为……哀悼(2)蹇叔哭之:为……而哭(3)可谓死君乎:为……死(4)文嬴请三帅;夫人请之:为…….请求六、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1)尔何知!(2)何施之为?2、定语后置句:牛十二犒师3、介词结构后置:(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3)吾子淹久于敝邑(4)败秦师于肴(5)使归就戮于秦七、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1、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被……)。

2、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3、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唯……是(强调语气。

如唯利是图。

“是”起宾语前置作用,无意义,“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等。

)4、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难道不、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比谁更......)何......为(为什么……......呢)何……之(如何罪之有)不亦……乎(不是……吗)以……为(把……怎么样)八、课文分析1、在秦晋崤之战中,矛盾十分复杂。

课文前四段主要写到哪些矛盾?(1)秦与郑的矛盾。

(2)秦国内部又有主张出师的反对出师的矛盾。

2、课文后面几段主要写哪些矛盾?(1)秦与晋的矛盾。

(2)晋国内部又有主张伐秦师和反对伐秦师、同意纵秦囚的矛盾。

3、文章主旨。

(1)本文着重记叙崤之战的前因后果、其意图何在?抓住首段“蹇叔论战”和末段“秦伯哭师”,并结合其各段进行分析。

秦穆公总结失败的教训,曾说原因是“孤违蹇叔”。

全文以“蹇叔论战”为纲,旨在用事实证明蹇叔具有战略眼光和军事远见。

文章通过崤之战的历史事实,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骄纵轻敌,必败;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2)文章作者对秦、晋、郑三国持怎样的态度?①在秦偷袭郑这件事上,作者抑秦扬郑。

秦潜师袭郑不义;郑国内部团结一致,并果断地采取措施,作好战备准备,使秦的野心未能得逞。

②在秦晋崤之战中,作者抑秦扬晋。

秦“劳师以袭远”,给晋以可乘之机;晋能在经过激烈争论后作出正确决策,不失时机地歼灭秦军。

③在秦晋崤之战后,作者抑晋扬秦。

晋内部矛盾更加公开化,轻失战果,招致后患;秦能吸取教训,鼓舞士所,重整军威。

从以上分析可见,作者对为争霸而战的秦、晋两方均各有褒贬,唯对郑国始终赞扬。

郑与秦、晋比较,属弱国,处于防卫地位,因而作者同情郑国,反对秦国恃强凌弱。

“弦高犒师”的故事一直为人们传诵。

4、文章写法。

(1)围绕中心选材组材。

全文蹇叔论战为中心,以秦军东进为经(线索),以秦、晋、郑三方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纬,把八个场面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地编织在一起,以印证蹇叔对战争的判断和分析的预见性。

(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

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无不性格鲜明,跃然纸上。

秦穆公的刚愎自用、知过能改,蹇叔的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原轸的忠直多谋、勇武暴烈,弦高的忠心爱国,机警灵活、王孙满的观察敏锐、聪颖过人...... 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又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的。

常为人称道的蹇叔的三段话,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谏诤秦穆公,但因说话对象不同,语气大有区别,符合特定的语境,使蹇叔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亲、丰满完美。

原轸在崤之战前与栾枝的论辩,显示了他的辩才和忠心,而在崤之战后又公开地与文嬴发生争执,并当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表现出他性格的另一方面──粗鲁暴烈,竟不顾君臣之礼。

至于弦高、皇武子、孟明的外交辞令,也是各肯特色;弦高于委婉中露锋芒,暗示郑国已知悉秦军偷袭企图,早已作好战斗准备;皇武子于幽默中寓严肃,导致“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于谦卑中藏杀机,表现出三年后将兴师报仇的决心。

5、人物性格特点蹇叔: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忠心耿耿弦高:忠心爱国,机警灵活原轸:多谋善断,忠直刚烈秦穆公:刚愎自用,知错能改王孙满:观察敏锐,聪颖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