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算专题 常用方法和技巧1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一些技巧及高考计算题型突破
在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15%左右,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经常会说计算题的得分率不是太高,大家在心理上对计算题不太重视,使得每次考试都会有不少考生在计算方面失分太多。
高一化学中计算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一定能达到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下面就谈一谈解答计算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和技巧
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技巧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彭科忠化学计算永远面临着思维求异和解法优化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注重考查考生审题思路是否敏捷、清晰、縝密,解题过程是否细心、耐心,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应试的心理素质。
对同一道题运用不同的化学思想、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即形成不同的求解思路,因此要注重解题技巧的掌握:“巧”的前提是“变”,“变”的前提是“思”。
解计算题常用的几个方法技巧:(一)极值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就是先将思路引向极端状况,使问题简化以顺利得出结论,然后再回过头来认识现实问题的方法,常用来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实际计算时常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
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肯定一个大于平均值,一个小于平均值,才能符合条件,从而可以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此方法在有机计算中比较常见。
(二)差量法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叫差量法。
因无须考虑变化的过程,所以可使问题简化。
但应注意,只有当差值与使态量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时,且化学计量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才能用差量法。
其关键是分析出引起差量的原因。
1、差量法是根据题中的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量求解的方法。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正比求解。
3、对固体、液体而言,差量可以是质量差、粒子个数之差;对气体,差量还可以是同温、同压下的体积差。
(三)守恒法所谓“守恒”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量之间的等价关系,推理得到正确答案的方法。
常用的守恒包括: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
2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总数守恒。
3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数守恒。
4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守恒。
5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总数守恒。
6溶液稀释浓缩混合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守恒。
(四)关系式法应用于多步连续反应(即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
化学常见解题方法总结
化学常见解题方法总结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解题是不可避免的一项重要任务。
面对各种类型的化学问题,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方法,以便能够高效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化学解题方法,并对其进行简要介绍和示例分析。
一、化学计算问题解题方法化学计算问题主要涉及到题目中给定的数据,要求我们根据各种已知的信息计算出所需要的结果。
常见的化学计算问题解题方法包括:1. 单位换算法:在计算中,经常需要将一个单位转换为另一个单位。
例如,将摄氏度转换为华氏度或开尔文度,或将摩尔转换为克等。
在解题时,首先要明确给定的单位和目标单位,然后利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计算。
2. 平衡化学方程式法:当题目给出了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方程式时,我们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所包含的物质的量比关系进行计算。
例如,已知一定量的反应物,要求计算生成的产物的物质的量。
3. 氧化还原反应法: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是核心。
通过观察反应物和产物的电荷差异,可以确定电子转移的数量,从而计算出物质的量。
此外,还需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方程式来计算物质的量。
4. 摩尔浓度计算法: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通常用mol/L表示。
在计算摩尔浓度时,需要按照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进行计算。
5. 理想气体定律法:理想气体定律是描述理想气体行为的基本定律,包括波义尔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
在计算气体的性质或者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时,可以利用理想气体定律进行计算。
二、化学实验问题解题方法化学实验问题通常涉及到实验步骤、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常见的化学实验问题解题方法包括:1. 实验方法分析法:通过分析题目中给出的实验步骤,从中找到关键点和主要步骤,根据化学原理进行推理和解答。
例如,根据实验条件和结果,判断反应类型、生成的产物以及反应机理。
2. 数据处理和分析法:在化学实验中,常常需要处理实验数据和进行数据分析。
例如,通过实验数据绘制图表、计算平均值或标准差,并进行数据比较和结果解释。
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1.读题与理解在解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明确问题是要求求解物质的摩尔数、质量、体积等,还是需要计算溶解度、浓度等。
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信息,包括化学方程式、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
2.确定所需数据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所需要的数据,并将其整理出来。
通常包括已知数据和未知数据,已知数据可以通过题目给出的条件来确定,而未知数据则是需要解题的答案。
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如果题目中给出了化学方程式,那么可以利用该方程式进行计算。
首先要平衡方程式,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是正确的。
然后根据已知数据和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未知数据。
4.利用摩尔计算和物质的量和质量关系进行计算在化学计算中,摩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摩尔质量是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原子质量的单位质量,摩尔体积是气体的一个摩尔所占据的体积。
利用摩尔计算和物质的量和质量关系,可以进行物质的摩尔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等。
5.考虑物质的量守恒和溶解度在一些题目中,需要考虑到物质的量守恒和溶解度等因素。
例如,在涉及到溶解度的计算题中,要根据溶解度表确定溶解度常数,然后根据已知物质的量计算溶质的溶解度。
6.注意单位的转换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确保所使用的单位是相互兼容的。
如果需要进行单位换算,可以借助于化学常数表或计算器。
7.检查计算结果计算完成后,要仔细检查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首先要检查计算的单位是否正确,是否满足题目给出的要求;其次要检查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是否符合化学常识。
8.给出完整的答案最后,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给出完整的答案,包括数值和单位。
有时候还需要给出解题的步骤和计算过程,以便审题人员理解和评判。
以上是解决化学计算题的一般技巧,具体题目的解答可能还需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不同类型和难度的题目需要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和计算方法,加强理解和实践,多进行练习和模拟,才能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技巧。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N2+3H2
ΔV 2 b-a
Page
11
3.(2018· 烟台统考)反应 2A(g)
xB(g)+2C(g),在恒温下达到平衡时,容器内
的压强增加了 30%,A 转化了 20%,则 x 值为( C ) A.1 C.3 B.2 D.4
解析: 选 C 容器内的压强增加了 30%, 即物质的量增加了 30%, 设原来有 2 mol A,则 2A(g) 2 xB(g)+2C(g) x 2 Δn x 2×30% mol
2×20% mol 列式解得 x=3。
Page
12
关系式法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在多 解答连续反应类型计算题的捷径——关系式法 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 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 算题的前提。多步反应中建立关系式的方法:
+ 如 Al2(SO4)3 、 NH4NO3 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为 3c(Al3 + ) + c(NH + ) + c (H )= 4 - - - 2c(SO2 ) + c (NO ) + c (OH )。 4 3
注意:一般情况下,列电荷守恒等式时不能忽略 H+、OH-,但在计算时,酸性 溶液中常可忽略 OH-,碱性溶液中常可忽略 H+。
Page
8
解析:本题根据固体质量差计算尤为简捷: H2+CuO=====Cu+ 80 g 64 g
△
H2O 18 g 9 (x-y)g 8
Δm 16 g x g-y g
说明: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用 z g H2 进行计算,因为用去的 H2 并非全部参加了反 应;不可只用 x g 进行计算,因为 CuO 未全部参加反应;不可只用 y g 进行计算, 因为 y g 是 CuO 和 Cu 的质量和。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1.守恒法
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与技巧,也是高考试题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
守恒法中有三把“金钥匙”——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它们都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淡化中间过程,利用某种不变量(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不变,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建立关系式,从而达到简化过程、快速解题的目的
2.极值法
对混合体系或反应物可能发生几种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的计算,我们可假设混合体系中全部是一种物质,或只发生一种反应,求出最大值、最小值,然后进行解答。
3.差量法
化学反应中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或不相同)而产生物质的量差量、质量差量、气体体积差量、气体压强差量等,差量法就是利用这些差量来列出比例式,从而简化计算步骤,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4.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将多个连续反应转化为一步计算。
建立关系式的依据有两种,一是依据连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建立,二是依据化学反应
中原子数目守恒建立,如用氨气制取硝酸,关系式为NH
3~HNO
3。
5.估算法
化学题尤其是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而不是运算技能,所以其中的计算量应该是较小的,有时不需要计算出确切值,通过逻辑推理,确定出结果的大致范围,结合题给信息,直接得出答案,做到“不战而胜”。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技巧与方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技巧与方(一)、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
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
例1: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二)、关系法: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
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
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例 1.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解:(三)、守恒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因此原子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例 1.某不纯的烧碱(Na2CO3 )样品中含有Na2CO3 3.8%、Na2O 5.8% 、NaOH 90.4%。
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8.75%的盐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
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多少克?解:(四)、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
通过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就符合要求,这样可以避免过多计算,准确而快捷地选到正确答案。
例 1.测知Fe2O3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为50%,则加一种氧化物可能是:A MgOB Na2OC CO2D SO2解:(五)、规律法: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的,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机物分子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系式等,甚至于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用各种通式和公式,可大幅度减低运算时间和运算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整版)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 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 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
它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质量差、 浓度 差、溶解度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 1】把 22.4g 铁片投入到 500gCuSO 4 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 洗涤、 干燥后称其 质量为 22.8g ,计算(1)析出多少克铜?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解析“充分反应”是指 CuSO 4 中 Cu 2+ 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 FeSO 4 溶液, 不能轻 率地认为 22.8g 就是 Cu ! (若 Fe 完全反应,析出铜为 25.6g), 也不能认为 22.8-22.4=0.4g 就是铜。
分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溶解 56gFe ,就析出 64g 铜,使铁片质量增加 8g(64-56=8) ,反过来看:若铁片质量增加 8g ,就意味着溶解 56gFe 、生成 64gCu ,即“差 量” 8 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 (也可是物质的量)成正比。
所以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已 知“差量”22.8-22.4=0.4g 求出其他有关物质的量。
设:生成 Cu x g , FeSO 4 y gFe+CuSO 4 =FeSO 4+Cu 质量增加 56 152 64 64-56=8y x 22.8-22.4=0.4故析出铜 3.2 克铁片质量增加 0.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必减轻 0.4g ,为 500-0.4=499.6g 。
【巩固练习】将 N 2和 H 2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器内,达到平衡时, NH 3 的体积分数为 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时总压强之比为 1∶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温度、体积一定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 比。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复习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复习化学计算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化学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化学实验和计算题的问题。
了解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对于学习化学和备考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进行复习。
一、摩尔计算摩尔是用来表示物质的数量的单位,化学计算中常用摩尔来进行计算。
在化学方程式中,摩尔的概念非常重要,它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关系。
例如,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已知反应物的摩尔数,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进而计算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
摩尔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基础,大家要熟练掌握。
二、质量计算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质量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摩尔计算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可以轻松地进行质量计算,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在质量计算中,还需要注意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三、体积计算在一些化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的体积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
体积计算也是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之一。
在体积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摩尔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计算。
同时,体积计算还需要考虑到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压力和温度,这对于体积计算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溶液浓度计算溶液浓度是溶质溶于溶剂中的比例。
在化学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摩尔数来计算溶液的浓度。
溶液浓度计算常用的单位有摩尔/升、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等。
在溶液浓度计算中,还需要注意到浓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条件下浓度的变化。
五、热量计算在一些化学反应中,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热量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热量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反应的热量变化。
热量计算也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需要注意到放热和吸热的情况,以及热量与其他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以上就是高中化学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的复习内容。
化学计算常见解题技巧
化学计算常见解题技巧1.守恒法一切物质的组成与转化均遵循着“守恒”规则。
例如:(1)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总数守恒。
(2)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守恒。
(3)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4)化学反应后的总能量守恒。
(5)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6)氧化还原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7)溶液稀释、浓缩、混合前后溶质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守恒。
由于上述守恒关系不随微粒的组合方式或转化历程而改变,因此可不追究中间过程。
直接利用守恒关系列式计算或观察估算的方法即守恒法。
2.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某些物理量的变化进行有关计算的一种方法。
差量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
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3.关系式法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的式子。
在多步反应的计算中,通过叠加化学方程式或利用原子守恒关系,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完成,正确提取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题的关键。
4.平均值法混合物中某一量的平均值,必大于各组分中相应量的最小值而小于相应量中的最大值,这一原理称为平均值原理。
平均值法就是根据上述原理进行求解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有关混合物的计算,只要设法找出各组分的平均值,并根据题意迁移平均值含义,就会大大简化解题步骤,做到化繁为简。
平均值的特点是“抓中间,定两边”,适用于求有关混合物组成的分析判断。
一般思路是先求出混合物的有关平均值,然后根据平均值规律判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平均值通常是求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摩尔质量及平均原子个数等。
5.极值法极值法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是把研究的对象和问题,从原有的范围缩小到较小范围或个别情形来考查的一种思维方法。
该方法的使用可使问题由难变易、由繁变简。
化学计算
►主题三 差量法 【解题策略】 反应前后的物质中包含有未参加反应的物质
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 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叫差量法。只有当差值 与始态量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时,且化学计算的差值 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才能用差量法。 (1)差量法是根据题中的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量来求解 的方法。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 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 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比例求解。 (3)对固体、液体而言,差量可以是质量差、微粒个 数之差;对气体而言,差量还可以是同温、同压下的体 积差。
[解析] C 设此铅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PbxOy,13.7 g 铅氧 化物中氧原子的质量是 m(O),则: PbxOy~yO~yCO2~yCaCO3 16y 100y m(O) 8.0 g m(O)=1.28 g,则 m(Pb)=13.7 g-1.28 g=12.42 g。 mPb mO 故 x∶y= ∶ =3∶4。 MPb MO
方法技巧 用关系式法解题的关键是 建立关系式,而建立关系式的一般途径有 :①利用粒子守恒建立关系式;②利用化 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建立关系 式;③利用化学方程式的加和建立关系式 等。
返回目录
►
主题二 终态法(整体思维法) 【解题策略】 终态法是利用逆向思维方式,以与待求量相 关的物质(离子、分子或原子)在变化终态的存 在形式为解题的切入点,找出已知量与待求量 之间的关系,不考虑中间变化过程的一种快捷 有效的解题方法。
3. a g 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 把 加入过量 NaOH 溶液。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 的质量仍为 a g,则原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 A A.70% B.52.4% C.47.6% D.30%
化学计算题的技巧和方法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解化学计算题的技巧和方法一、复习内容和要求1.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1)守恒法:包括原子个数守恒、质量守恒法主要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的守恒等。
(2)差量法:运用前后量的差,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关系直接求解。
2.化学计算的常用技巧(1)定量问题定性化;(2)近似估算;(3)运用整体思维,化繁为简;(4)利用图象解题等等。
二、解题方法和技巧:1.守恒法:例1、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
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1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2% B.24% C.20% D.30%解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Mg元素的质量守恒,建立Mg元素和MgSO4的质量关系可求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MgSO4的质量,即可求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Mg ~ MgSO424 12010g×48%=4.8g x1.实验室中有一瓶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经测定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则原氢氧化钠固体中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A.32% B.46% C.51%D.65%2.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在放置过程中会缓慢分解。
某100g含氢元素l0.7%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经实验测定已变成纯净物,则放置过程中产生氧气的总质量为( )A.5g 8.89.3g C.3.7g D.10.7g3.过氧化氢溶液长期存放会因分解而使溶液质量减轻。
实验室有一瓶质量为100g的过氧化氢溶液,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测得溶液质量为90.9g,则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8% B.10.1% C.90.9% D.89.9%4.有一含钙32%的石灰石样品,向其中加入100g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剩余物为50g ,则该石灰石纯度为( )A.50%B.60%C.70%D.80%5.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固体样品(所含杂质不溶于水),加入20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至固体质量恰好不再增加,过滤,得滤液质量200.36g,滤渣干燥后质量为6.52g,则样品中氢氧化钡的含量为( )A.62%B.57%C.75%D.80%6. 有硫酸铜和氯化铜的混合物45.5g,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时,过滤,得沉淀的质量为24.5g,得到滤液质量121g,则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A.20%B.15%C.10%D.25%7. Cu和Fe的混合粉末若干克,与足量盐酸反应后,过滤。
专题 化学计算中的五大方法
专题 化学计算中的五大方法方法一 质量守恒法质量守恒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总质量与生成的生成物总质量相等的原理,进行有关计算。
近观近几年高考化学题,每年都对有关守恒法的计算进行考查。
其实,高考对计算的考查,更重基础、更重方法。
守恒法是解决化学计算问题常用的一种快速、简便而又准确的一种方法,在考试时既可节省时间又可提高准确率。
所谓守恒,就是指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
——————[1个示范例]——————在反应A +2B===C +2D 中,已知C 和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 g A 与B 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C ,则在此反应中参与反应的B 和生成的D 的质量之比为( )A .16∶9B .23∶9C .32∶9D .46∶9【解析】 根据A +2B===C +2D 知生成4.4 g C 时生成D 的质量为2×922×4.4 g =3.6 g ,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3.6 g +4.4 g -1.6 g =6.4 g ,故参加反应的B 与生成的D 的质量比为6.4 g ∶3.6 g =16∶9。
【答案】 A——————[1个强化练]——————1.白色固体PCl 5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PCl 5(s)PCl 3(g)+Cl 2(g)。
现将5.84 g PCl 5装入2.05 L 真空密闭容器中,在277 ℃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为1.01×105 Pa ,经测定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则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方法二 原子守恒法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物质的量不会改变,即原子守恒。
原子守恒法又可称为元素或原子团守恒法,它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物质的量不会改变,即原子守恒。
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守恒法利用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为基础,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如化合价数、正负电荷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微粒(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不用计算中间产物的数量,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一)原子个数守恒【例题1】某无水混合物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测知该混合物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a,求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化学式FeSO4、Fe2(SO4)3可看出,在这两种物质中S、O原子个数比为1:4,即无论这两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S、O的原子个数比始终为1:4。
设含O的质量分数x,则32/64=a/x,x=2a。
所以ω(Fe)=1-3a【例题2】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分析】依题意,反应产物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根据Na原子和C原子数守恒来解答。
设溶液中Na2CO3为xmol,为NaHCO3ymol,则有方程式①2x+y=1mol/L×1L②x+y=0.8mol,解得x=0.2,y=0.6,所以[CO32-]:[HCO3-]=1:3(二)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3】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如果[Na+]=0.2摩/升,[SO42-]=x摩/升,[K+]=y摩/升,则x和y的关系是(A)x=0.5y (B)x=0.1+0.5y (C)y=2(x-0.1) (D)y=2x-0.1【分析】可假设溶液体积为1升,那么Na+物质的量为0.2摩,SO42-物质的量为x摩,K+物质的量为y摩,根据电荷守恒可得[Na+]+[K+]=2[SO42-],所以答案为BC【例题4】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分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Na+]+[H+]=[HCO3-]+2[CO32-]+[OH-],因为[H+]和[OH-]均相对较少,可忽略不计。
化学必修一 计算十技巧
计算十技巧【技巧一】关系式法利用某条件,直接找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物质的量比关系。
利用关系式法,常可一步算出答案,能明显提高做题速度。
例1. 含0.4mol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例2. 一定量的铁粉和9克硫粉混合加热,待其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共收集得9克水,求加入的铁粉质量为A.14gB.42gC.56gD.28g【技巧二】差量法差量法计算的依据: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会使物质在量的方面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差值即所谓的差量,必定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所以可以进行有关计算。
其中“量”指质量、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气体的压强、相对分子质量、密度、溶解度等。
关键:寻求差量与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例3. (2009·全国理综Ⅰ,11)(2010·上海化学,27)为了检验某NaHCO3,Na2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现将m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m2g。
已知加热时发生的反应为:2 NaHCO3=△= Na2CO3 + CO2↑+ H2O,则NaH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例 4. (2009·上海化学,30)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臭氧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
实验室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3O2-放电→2O3。
将8L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6.5L,其中臭氧为__________L。
【技巧三】平均值规律(1)依据:若X A>X B,则X A>X>X B(X代表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浓度、平均含量、平均生成量、平均消耗量等)(2)应用:若已知X,可以确定X A 、X B的范围;或已知X A、X B,可以确定X的范围。
解题关键:用条件转化法、化学式变形法等,先确定平均值X,然后再推断X A、X B。
例5. 某混合气体可能由H2、O2、N2、CO2、Cl2中的两种组成,已知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该气体一定含有________ 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
化学化学计算题了解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公式
化学化学计算题了解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公式化学计算是化学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解决化学反应和化学量的问题。
化学计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运用不同的基本方法和公式进行求解。
本文将为您介绍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公式。
一、质量的计算在化学实验和化学反应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物质的质量。
质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1.1 物质的质量计算公式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的摩尔数其中,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分子中各个元素的原子量乘以相应的系数,并将它们相加得到的值。
1.2 极量和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极量 = n × m摩尔质量 = M × m其中,n表示物质的量(摩尔数),m表示物质的质量,M表示物质的摩尔质量。
二、溶液浓度的计算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制备溶液或者计算溶液的浓度。
溶液浓度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2.1 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质量浓度 = 质量 / 体积其中,质量指的是溶质的质量,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
2.2 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摩尔浓度 = 物质的量 / 溶液的体积其中,物质的量是溶质的摩尔数,溶液的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
三、化学反应中的计算在化学反应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反应物的量和生成物的量。
化学反应中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3.1 反应物的量计算公式反应物的量 = 溶液中物质的质量 / 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的系数其中,溶液中物质的质量指的是反应物在溶液中所含的质量。
3.2 生成物的量计算公式生成物的量 = 反应物的量 ×化学方程式中与所需生成物对应的系数/ 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其中,反应物的量是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中所需的量,化学方程式中与所需生成物对应的系数指的是生成物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
四、气体计算在气体反应中,我们经常需要对气体进行计算。
气体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4.1 摩尔体积计算公式摩尔体积 = 气体的质量 / 气体的摩尔质量其中,气体的质量指的是气体所含的质量,气体的摩尔质量指的是气体的摩尔质量。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84w1-w2 B. 31w1 115w2-84w1 D. 31w1
Δm 62 (w1-w2) g
样品加热发生的反应为:
△
Na2CO3+H2O+CO2↑ 106
质量差为 (w1 - w2) g ,故样品中 NaHCO3 质量为: 168w1-w2 168w1-w2 g,Na2CO3 质量为 w1 g- g, 62 62 168w1-w2 w1g- g 62 mNa2CO3 其质量分数为 = = w1 g m样品 84w2-53w1 。 31w1 当然,本题也可用常规方法,依据化学方程式直接求 解。 另解: 假设样品有 x mol NaHCO3 固体,则有:
答案 B
方法归纳 此题如单纯用 Cu、Mg 分别与 HNO3 的反应求出 合金的物质的量组成而求得沉淀的质量,那是相当繁琐的。 除用平均值计算之外,本题还可用整体思维,即沉淀的质量 为金属 Cu、 Mg 的质量加上 OH-的质量,设 Cu、Mg 的物 质的量之和为 n(Cu、Mg),由电子守恒知: n(Cu、Mg)× 2 4.48 L 0.336 L = + × 2,n(Cu、Mg)= 0.115 mol,故沉 22.4 L/mol 22.4 L/mol 淀的质量为:4.6 g+ (0.115 mol× 2)×17 g/mol=8.51 g。 另外,化学计算中还常用到守恒法、讨论法、图象分析法等, 在其它章节将陆续呈现。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差量 (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如: 2C(s)+O2(g)===2CO(g) ΔH=-221 kJ/mol 2 mol ΔV(气) 1 mol 2 mol Δn(气) 221 kJ Δm(固), 24 g
22.4 L(标况) 1 mol (2)使用差量法的注意事项 ①所选用差值要与有关物质的数值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②有关物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都要正确地使用。 (3)差量法的类型及应用 ①质量差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计算方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计算方法1. 商余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尤其是烃类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
对于烃类,由于烷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烷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烯烃及环烷烃通式为CnH2n,分子量为14n,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炔烃及二烯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3,分子量为14n-3,所以可以将已知有机物的分子量减去含氧官能团的式量后,差值除以14烃类直接除14,则最大的商为含碳的原子数即n值,余数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属的类别。
[例1] 某直链一元醇14克能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6个B、7个C、8个D、9个由于一元醇只含一个-OH,每mol醇只能转换出 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断出14克醇应有0.2mol,所以其摩尔质量为72克/摩,分子量为72,扣除羟基式量17后,剩余55,除以14,最大商为3,余为13,不合理,应取商为4,余为-1,代入分子量通式,应为4个碳的烯烃基或环烷基,结合“直链”,从而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6个.2. 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
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例2] 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A.Zn和FeB.Al和ZnC.Al和MgD.Mg和Cu将混合物当作一种金属来看,因为是足量稀硫酸,13克金属全部反应生成的11.2L0.5摩尔气体全部是氢气,也就是说,这种金属每放出1摩尔氢气需26克,如果全部是+2价的金属,其平均原子量为26,则组成混合物的+2价金属,其原子量一个大于26,一个小于26.代入选项,在置换出氢气的反应中,显+2价的有Zn,原子量为65,Fe原子量为56,Mg原子量为24,但对于Al,由于在反应中显+3价,要置换出1mol氢气,只要18克Al便够,可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18,同样假如有+1价的Na参与反应时,将它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3×2=46,对于Cu,因为它不能置换出H2,所以可看作原子量为无穷大,从而得到A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大于26,C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小于26,所以A、C都不符合要求,B中Al的原子量比26小,Zn比26大,D中Mg原子量比26小,Cu原子量比26大,故B,D为应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计算专题常用方法和技巧一、近年高考化学计算试题走向1、高考中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以下类型: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③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④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⑤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⑥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⑦有关溶液pH值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⑧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⑨以上各种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2、常见题型为计算选择题,计算填空题二、专题目标1.掌握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2.强化基本计算技能,提高速算巧解能力和数学计算方法的运用能力。
三、【经典题型】题型一:差量法的应用【例1】10毫升某气态烃在80毫升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状况(1.01×105Pa , 250C)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毫升,求此烃的分子式。
【规律总结】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巩固】1、现有KCl、KBr的混合物3.87g,将混合物全部溶解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产生6.63g沉淀物,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0.241B.0.259C.0.403D.0.487题型二:守恒法的应用【例2】Cu、Cu2O和Cu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100Ml0.6mol/LHNO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收集到224mLNO气体(标准状况)。
求:(1)写出Cu2O跟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产物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
(3)如混合物中含0.01moLCu,则其中Cu2O、Cu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4)如混合物中Cu的物质的量为X,求其中Cu2O、CuO的物质的量及X的取值范围。
【规律总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均如此。
【巩固】2、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
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成氧化铜。
溶解28.4g上述混合物,消耗1mol/L盐酸500mL。
燃烧等质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A.35gB.30 gC.20 gD.15 g题型三:关系式法的应用【例3】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毫克的碘酸钾。
为检验某种食盐是否为加碘的合格食盐,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克,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
将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0.03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
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加碘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
有关反应如下:IO3-+5I-+6 H+→3I2+3H2OI2+2S2O32-→2I-+S4O62-【规律总结】实际化工生产中以及化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涉及到多步反应:从原料到产品可能要经过若干步反应;测定某一物质的含量可能要经过若干步中间过程。
对于多步反应体系,依据若干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质与最终物质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列比例式进行计算求解方法,称为“关系式”法。
利用关系式法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中间运算步骤,避免计算错误,并能迅速准确地获得结果。
用关系式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关系式,建立关系式的方法主要有:1、利用微粒守恒关系建立关系式,2、利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合建立关系式。
【巩固】3、已知脊椎动物的骨骼中含有磷。
以下是测定动物骨灰中磷元素含量的实验方法。
称取某动物骨灰样品0.103 g,用硝酸处理,使磷转化成磷酸根。
再加入某试剂,使磷酸根又转化成沉淀。
沉淀经灼烧后得到组成为P2Mo24O77的固体(其式量以3.60 ×103计)0.504 g。
试由上述数据计算该骨灰样品中磷的质量分数。
(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以31.0 计。
)题型四:平均值法的应用【例4】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和物10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升,则混和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锌B.铁C.铝D.镁【规律总结】所谓平均值法是一种将数学平均原理应用于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
它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是:两个数Mr1和Mr2(Mr1大于Mr2)的算术平均值Mr,一定介于两者之间。
所以,只要求出平均值Mr,就可以判断出Mr1和Mr2的取值范围,再结合题给条件即可迅速求出正确答案。
常见方法有:求平均原子量、平均式量、平均摩尔电子质量、平均组成等。
【巩固】4、由10g含有杂质的CaCO3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0.1mol,则此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A.KHCO3和MgCO3B.MgCO3和SiO2C.K2CO3和SiO2D.无法计算题型五:极端假设法的应用【例5】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2.8 L(标准状况),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A.2 gB.4 gC.8 gD.10 g【规律总结】“极端假设法”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关混合物计算时采用,可分别假设原混合物是某一纯净物,进行计算,确定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巩固】5、0.03mol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A.30 B.46 C.50 D.66题型六:讨论法的应用【例6】向300mL K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白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CO2通入量不同,所得到的白色固体的组成也不同,试推断有几种可能的组成,并分别列出。
(2)若通入CO2气体为2.24L(标准状况下),得到11.9g的白色团体。
请通过计算确定此白色固体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其质量各为多少?所用的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规律总结】有一类化学计算题,由于某一条件的不确定,结果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也可能在某个范围内取值,这类题需要用讨论的方法求解。
常见的类型:1、讨论反应发生的程度;2、讨论反应物是否过量;3、讨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范围;4、讨论不定方程的解。
【巩固】6、常温下盛有10ml NO2和10 ml NO 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于水中,当向其中缓缓通入O2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残留有2mL气体,则通入O2的体积可能为多少升?三、随堂作业Ⅰ、选择题(每题有1~2个答案)1.密度为1.45g/cm3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直到沉淀完全为止,已知沉淀的质量与原硫酸溶液相等,则原硫酸溶液的浓度为A.29.6%B.42.1%C.14.8mol/LD.6.22mol/L2.在MgCl2、KCl、K2SO4三种盐的混合溶液中,若K+、Cl-各为1.5mol,Mg2+为0.5mol,则SO42-的物质的量为A.0.1molB.0.5molC.0.15molD.0.25mol3.将3.20gCu跟30.0mL10.0mol/L的硝酸反应,产物只有NO和NO2。
若反应后溶液中有a mol H+,则此时溶液中含有NO3-离子的物质的量为A.a/2 molB.2a molC.0.1a molD.(a+0.1) mol4.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0.25。
若反应前后条件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原反应物的体积比值是A.1/5B.1/4C.1/3D.1/25.3g镁、铝合金与100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所得溶液蒸干,得到无水硫酸盐17.4g,则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1 mol/LB.1.5 mol/LC.2mol/LD.2.5mol/L6.在碳酸钾中含有纯碱、硝酸钾、硝酸钡中的杂质一种或两种。
将7.8g试样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5.0g,对原样品中的杂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没有Na2CO3和Ba(NO3)2 B. 一定有Na2CO3而没有Ba(NO3)2C. 没有Ba(NO3)2但有KNO3,可能还有Na2CO3D. 没有Na2CO3 但有Ba(NO3)2和KNO37.1摩CO与2摩H2O(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CO+H2O(气) CO2+H2,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6摩CO2。
若在相同条件下将H2O(气)由2摩改为4摩,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为A.0.3molB.0.6molC.0.9molD.1.2mol8.质量为25.6g的KOH和KHCO3混合物在250o C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煅烧后排出气体,冷却,残留固体20.7g,原混合物中KOH和KHCO3的物质的量关系正确的是A.大于B.小于C.等于D.任意比9.有一氧化铁样品,用5mol/L的盐酸140mL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标准状况下0.56L氯气,亚铁离子全部转变为铁离子,则该氧化物可能的化学式为A.Fe2O3B. Fe3O4C.Fe4 O5D.Fe5O710.合成氨过程中将N2和H2按1:3体积比混合后通过合成塔。
若合成塔排出的混合气体中NH3占12%,则N2所占的体积分数应为(气体在同温同压条件测得)A.12%B.6%C.22%D.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