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训书目提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國古代家訓書目提要
《顏氏家訓》最棒的家訓,魏晉時期的
《顏氏家訓》七卷二十篇。北齊黃門侍郎顏之推撰。此書“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
之推字介,琅琊人士,生處南北朝時期,時值南北分裂割據,戰爭頻繁,兵連禍結,之推一生而三化,後人謂其“自取身榮,不存國計”,故此,顏氏此書,雖乍玄乍釋,時而說“神仙之事,未可全誣”,時而說“歸周、孔而背釋宗,何其迷也”,但其“留此二十篇之目的”還是在於“務先王之道,紹家世之業”。
今觀其書,於世故人情深明利害,且質而明,詳而要,平而不詭。是以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道曰“古今家訓,以此為祖”;袁衷《庭幃雜錄》言“六朝顏之推家法最正,相傳最遠”。且顏氏對於佛教之流行,玄風之複扇,鮮卑語之傳播,俗文字之盛興,均有較為翔實之記載。此書對於研究南北諸史、漢書、儒道兩家的經典釋文和《文心雕龍》均可做參考。音辭一篇尤為治音韻學者所當措意。雖然如此,書中不乏男尊女卑之古見,亦有侈談因果、全身免禍、明哲保身之思想,此則當與之推一生命運相聯繫。
書《隋志》不著錄,《唐志》、《宋志》俱作七卷,今本止二卷。錢曾《讀書敏求記》載有宋鈔淳熙七年嘉興沈揆本七卷。以閣本、蜀本及天臺謝氏所校五代和凝本參定,末附考證二十三條,別為一卷,且力斥流俗並為二卷之非。今沈本不可複見,無由知其分卷之舊,姑從明人刊本錄之。然其文既無異同,則卷帙分合,亦為細故,惟考證一
卷佚之可惜耳。今人王利器撰有《顏氏家訓集解》,並附各本序跋、顏氏傳及其全部佚文,迄今為止,最為完備。
《帝範》唐朝的家訓(帝訓)
《帝範》四卷。唐貞觀二十二年太宗文皇帝禦撰,以賜太子者也。言簡意賅,論證有據,凡帝王之細,安危興廢,鹹在茲焉。
新、舊《唐書》皆雲四卷。晁公武《讀書志》僅載六篇。陳振孫《書錄解題》亦題曰一卷。此本載《永樂大典》中,凡一十二篇,首尾完具。後有元吳萊跋,謂征南夷時,始見完書。考其事在泰定二年。蓋此書南宋佚其半,至元乃複得舊本,故明初轉有全文也。《唐書·藝文志》載有賈行注。而《舊唐書·敬宗本紀》稱:寶曆二年,秘書省著作郎韋公肅注是書以進,特賜錦彩百疋。是唐時已有二注。今本注無姓名,觀其體裁,似唐人注經之式。而其中時稱楊萬里、呂祖謙之言,蓋元人因舊注而補之。其詞雖不免冗贅,而援引頗為詳洽,足資參考。惟傳寫多所脫誤,《四庫全書》謹旁考諸書,一一厘訂,各附案語于下方,仍依舊史,厘為四卷,以複其舊。
《家範》北宋仕宦家訓第一
《家範》十卷,宋司馬光撰。
司馬光,字君實,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著有《資治通鑒》等書。
自顏之推作家訓以教子弟,其議論甚正,而詞旨氾濫,不能盡本諸經訓。至狄仁傑著有《家範》一卷,史志雖載其目,而書已不傳。光因取仁傑舊名,別加甄輯,以示後學準繩。首載《周易》家人卦辭、《大學》、《孝經》、《堯典》、《詩》思齊篇語則,即其全書之序也。其後,自治家至乳母,凡十九篇,皆雜采史傳事可為法則者。亦間有光所論說與朱子《小學》。義例差異而用意略同。其節目備具,切于日用,簡而不煩,實足為儒者治行之要。朱子嘗論《周禮》,師氏雲:至德以為道本,明道先生以之敏德,以為行本。司馬溫公以之觀於是編,其型方訓俗之規,尤可以概見矣。
主要版本有明萬曆間刻本,清《四庫全書》本,《留余草堂叢書》本;朱氏評點本,見載于《朱文端公藏書》及《洪氏唐石經館叢書》中。
《袁氏世範》第二棒的家訓,南宋時期的
《袁氏世範》三卷三篇。宋袁采撰。一名《俗訓》。
袁采,字君載,信安人,宋孝宗隆興元年進士,以廉明剛直、德才兼備稱,仕至監登聞檢院,陳振孫《書錄解題》稱:采嘗宰樂清,修縣誌十卷。詳細事蹟已不可考。
于任樂清縣令之時,撰《袁氏世範》一書以厚人倫而美其俗。此書共三卷,分睦親、處己、治家三門。《四庫全書提要》曰:“其書於立身處世之道反復詳盡,所以砥礪末俗者,極為篤摯。雖家塾訓蒙之書,意求通俗,詞句不免於鄙淺,然大要明白切要,使覽者易知易從,固不失為《顏氏家訓》之亞也。”其語頗有見地,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如話家常。全書易學易懂,易知易從,義理精微,清新雅致。時人評此書“行之一時,垂諸後世也”。
明陳繼儒嘗刻之秘笈中,字句訛脫特甚。今以《永樂大典》所載宋本互相校勘,補遺正誤。《四庫全書》從《文獻通考》所載,勒為三卷。
《戒子通錄》南宋以前家訓的集大成者
《戒子通錄》,宋劉清之撰。清之字子澄,號靜春,臨江人。紹興二年進士。光宗時知袁州。《宋史》本傳稱其生平著述甚多,是書其一也。其書博采經史群籍,凡有關庭訓者,皆節錄其大要,至於母訓閫教,亦備述焉。史稱其甘貧力學,博極群書。故是編采摭繁富,或不免於冗雜。然其隨事示教,不憚於委曲詳明,雖瑣語碎事,莫非勸戒之資,固不以過多為患也。元虞集甚重其書,嘗勸其後人刻諸金 。後崔棟複為重刻。顧自宋以來,史志及諸家書目皆不著錄。惟《文淵閣書目》載有二冊,亦無卷數。外間傳本尤稀。今謹據《永樂大典》所載,約略篇頁,厘為八卷。所引諸條,原本於標目之下各粗舉其人之始末,其中間有未備者,今並為考補增注,以一體例。惟自宋以前時代錯出,頗無倫次,蓋一時隨手摘錄,未經排比之故。今亦姑存其舊焉。
《溫氏母訓》母親對孩子的教誨,明清時期的女訓
《溫氏母訓》一卷,明溫璜錄其母陸氏之訓也。
璜初名以介,字于石,號石公,後以夢兆改今名,而字曰寶忠,程人。崇禎癸未進士,官徽州府推官,事蹟見《明史邱祖德傳》,乾隆四十一年賜諡忠烈。璜有遺集十二卷,此書其卷末所附錄,語雖質直,而頗切事理。末有跋語,不著名氏,稱原集繁重,不便單行,乃錄出再付之梓。案:璜于順治乙酉起兵,與金聲相應以拒王師。凡四閱月,城破,抗節以死,其氣節震耀一世,可謂不愧於母教。又高承埏《忠節錄》載:璜就義之日,慨然語妻茅氏曰:"吾生平學為聖賢,不過求今日處死之道耳。"因繞屋而走。茅氏曰:"君之遲留,得無以我及長女寶德在乎。"時女已寢,母呼之起,女問何為,母曰"死耳"。女曰:"諾。"即延頸受死,璜手刃之。茅氏亦臥床引頸待刃,璜複斫死,乃自剄。知其家庭之間,素以名教相砥礪,故皆能臨難從容如是,非徒托之空言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