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新农村建设

合集下载

苏州高新开发区新农村建设分析

苏州高新开发区新农村建设分析

例 , 析 了其新农 村建设 的现状 、 因. 分 原
并提 出 了相 应 的 对 策 措 施 关键 词 : 苏 州 高新 区
城 市 化
1 . 农村经济结构 调整基本完成 。① .1 1 非农 产业发展迅速 ;②农业 内部结构调
整 基本 完成
较 大 :城 乡 社会 保 障 事 业 也 存 在 明 显 差
显 .提 高农 民 生 活 水 平 的 基 础 设 施 项 目 投 入 偏 少 : 乡社 会 事 业 发 展 差 异 明显 . 城
在 教 育 、公 共卫 生 和 文 化 事 业 方 面 差 距
问 题 的 战 略 选 择 .也 是 开 发 区面 临 的 一 项 重要 战 略 任 务 本 文 以 苏 州 高 新 区为
距。
新 农村 建 设
1 . 农 村 经 济 持 续 增 长 潜 力 不 足 苏 .2 2 州 高 新 区农 村 的 产业 结 构 调 整 为农 村 经 济 的 持 续 增 长创 造 了 条件 .但 农 村 经 济
11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成 效 显 著 在 城 市 、, 2
化 高 速 发 展 的辐 射作 用 下 .高 新 区 农 村
新农村 建设 是全 面建设 小康 社会 、 实 现 有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义 现代 化 的 必 然
基 础设 施 日益 完 善 .为村 民参 与经 济 建 、 设 过 程 、 享 经 济 发 展 成 果 、 小城 乡 差 分 缩 距 和逐 步实 现农村 现代 化夯实 了基础 。 Fra bibliotek维普资讯
聚 焦 新 农 村


江 苏省 苏州 大学商学 院( 1 ( 1 2 5) ) 2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在乡村建设行动中进一步加强乡村设计的指导意见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在乡村建设行动中进一步加强乡村设计的指导意见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在乡村建设行动中进一步加强乡村设计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日期】2022.10.18•【字号】苏住建村〔2022〕16号•【施行日期】2022.10.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在乡村建设行动中进一步加强乡村设计的指导意见苏住建村〔2022〕16号各县级市(区)住建局(委),苏州工业园区规建委: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部署。

围绕这一部署,市住建局在全省首创制定并印发符合地方实际的《苏州乡村设计导则》,率先实施“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以此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开展乡村设计工作,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为将相关机制用实、用好,结合市委主要领导关于乡村建设的批示要求,现就在全市乡村建设行动中进一步加强乡村设计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基本原则1.科学设计,统筹推进。

全市乡村及城乡结合带、城中村等地区的乡村建设要在落实上位法定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苏州乡村设计导则》,围绕工程、生态、文化、美学等要素,科学开展乡村设计工作。

乡村设计应当与村庄环境改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农房建设管理等工作的设计要求统筹安排、有机衔接,符合村庄在一定发展阶段内可预见的总体建设方向。

2.精准施策,因地制宜。

所有乡村建设行为都应当根据所在村庄本底特点开展针对性设计,实现一项目一设计、先设计后建设。

设计关注要点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的空间布局、外观造型、周边环境等,完备使用功能、兼具乡村美感、保护生态环境、集约利用资源,要在选址、用地、功能、配套上多研究,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

3.传承风貌,保护格局。

乡村建设要保持村庄原有风貌和肌理格局,塑造质朴、干净、整齐、富有江南特色的苏式水乡风貌,墙绘、卡通、标语及与传统文化冲突的内容一律减少使用,不做过多无谓的装饰,可做可不做的一律不做。

苏州工业园区部分领导在进行所谓新农村的建设中

苏州工业园区部分领导在进行所谓新农村的建设中

苏州工业园区部分领导在进行所谓新农村的建设中,利用恐吓、威胁、殴打、关押等恶劣手段,使用派出所民警、雇佣流氓打手,强迫农民出让土地、拆迁房屋,对进京上访者进行打击报复。

同时,该地区的干部有严重的裙带关系,在任用干部中任人唯亲,在承包工程中有营私舞弊行为。

苏州地区表面上的繁荣掩盖了当地政府的违纪、违法行为。

凡此种种劣行,不一而足,下面仅举一二。

(1) 过去四五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区各乡镇展开大规模的拆迁活动。

在唯亭镇,他们要求阳澄湖村村民转让粮田,以建旅游开发区之用(该地在基本农田上大建庙宇)。

期间,当地政府与村民发生多起冲突,造成多人被抓、被打。

唯亭镇政府企图征用阳澄湖村土地,遭村民抵制。

党委书记郁才根携副镇长王丽英亲自指挥上千名城管和警察,与村民发生冲突,许多前来阻挡的老人和妇女被推下水沟。

前两年的拆迁多数是通过类似暴力行为完成的。

唯亭镇南部的几个村庄在拆迁过程中,一些村民被镇政府雇佣的打手与流氓装在麻袋中,抛于野外。

很多人遭到毒打,这里很多村民是在医院签字同意拆迁的。

仅在唯亭,受害者数不胜数:唯亭元珠村马伟兴、顾秀根,政府在本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对其房屋进行强行拆除,家具被民工轰抢,一家流离失所多年;方夏村杨建明,房屋被强拆,当地政府用外地民工将杨装入麻袋,抛于桥下,杨头部受伤,缝了十四针;中心村刘阿三,与拆迁人员发生斗殴,被拘留,在拘留所中被逼签字;永久村朱老土几次动员不成,镇政府让马大毛打碎其玻璃窗,爷俩头部被打成重伤,房子被扒光;罗阿三家:城管几百将两家人员绑架,将房子扒下,电器及家具狼藉一片。

(2)园区各镇政府对于上访者均进行打击报复。

在村口架设摄像头,任何进出村子的人都会被盯梢;去北京的人会被半路拦下。

有几次当地政府人员因在火车站上强行拦截上访者甚至和铁路民警发生了冲突。

在唯亭,写上访信者会被非法关押、拘留,人数不在少:元珠村张XX、杨XX、荡浪村薄XX、阳澄湖村蒋XX、严 XX、苏XX、李XX、后戴村陆XX、张XX、青灯村王XX、孙XX等人,均被非法关押超过24小时,当地派出所已经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对于公民权利造成严重侵犯。

苏州学习心得体会(村党支部书记 3篇)

苏州学习心得体会(村党支部书记  3篇)

苏州学习心得体会**镇**村党支部书记***近日,根据镇党委安排,我有幸参加了“万名乡村干部培训示范班”,并到苏州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学习,我找到了差距,增长了见识,受到了鼓舞,开阔了思路。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这次学习考察,共安排了六堂理论课。

听取了苏州农干院讲解的《农村基层干部策略与方法》、《提高农民收入的新思路、新方法》、《苏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与探索》、《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努力破解新时期三农难题》、《土地流转与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强。

二.苏州新农村建设的感受与体会(一)更新观念,思想解放思路决定出路。

苏州人搞发展,无论什么经济形式,能搞活就行,不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行。

80年代初期,苏州人大搞的乡镇企业,如今已做大做强,最后发展成了集团公司;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他们通过因地制宜推行“三大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实现了镇级收入靠税金,村级收入靠租金,农民收入靠薪金和股金的良性收益分配格局。

而当年我们也有很多乡镇企业,比如**厂、**厂,但是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全部倒闭,而苏州的乡镇企业却越做越大,我觉得这就是创新和观念的问题。

(二)发展第一,新农村建设高标准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始终坚持发展地方经济,牢固树立“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理念。

上世纪80年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创造出苏南经济模式。

造就了一批跑供销、闯市场的能人。

苏州人将其概括为“四千四万”,“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排除千难万险”发展乡镇企业。

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雄厚的经济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工业反哺农业,苏州新农村建设飞快发展。

(三)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苏州新农村建设发展速度快,标准高,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吹出来的,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干出来的,实干可以出成绩、出经验、出办法,实干可以战胜困难,可以创造奇迹。

苏州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苏州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本次调查我们坚持听、 、 访相结合的原则 , 看 问、 以发放“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查问卷” 为主要调研方式 ,
辅以听取 睛况汇报 、 召开座谈会 、 实地考察典型、 民 农 随机访谈等具体调查方式 , 大量接触了受访地的基层 干部和普通群众 , 力争获取的信息全面、 客观、 真实、
有效 , 为总结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经验 、 存在的问 题以及提出对策建议准备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其 中
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创新文化活动载体、 丰 纸质问卷共发放问卷40 , 0 份 回收 3 1 , 8 份 其中有效问 富文化活动内容、 提高农 民文 明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 卷 3 1 , 8 份 有效 率为 10 0 %。 进展 。 ( ) 三 问卷 设计
( ) 查 方式 二 调
建设、 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 四位一体” 的系统工程 , 其 中文化建设 是社会 主义新农 村建设 的根基 和灵魂 , 关涉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动力和方向。加强新 农村文化建设 , 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 , 是缩小城乡文 化差距, 提高农民素质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 要求 , 对于解决“ 三农” 问题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有着 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 , 苏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 根据建设 文化 强市 的要 求 , 加快 农村 文化 设施 在
和 对 策 建议 。 关键词 : 农村 ; 化 ; 研 新 文 调
中图分类号 : 1 3 G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2 9 (0 9 1 - 0 3 0 10 — 7 4 2 0 ) 1 0 3 — 5
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是一项 涵盖 经济建 设 、 政治
会 主义新农村 文化 建设献计 献策 。

苏州新农村建设的历程与发展路径商榷

苏州新农村建设的历程与发展路径商榷

苏 州新 农 村 建 设 经 历 了 与 全 国 同样 的 历 程 和 发 展 阶 段。 但它在改革开放初期就依靠兴办乡镇企业 , 快速掘到 了
第一桶金, 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资金 , 使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领先 于全 省 和全 国 。
村 。07 20 年全市完成 G P 0 亿元 , 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D 7 0 5 农 1 0元。 03 0 新农村 建设成效显 著 , 农村 自来水普 及率超过 9 %, 9 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超过 9%, 2 镇村公路完成等级化
农 村 建设 的进 展 。 1 第二阶段 2 世纪 9 年代 中期 , . 2 0 0 苏州市新农村建设进
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主导和财政支持的新村建设与老村 改造全面实施 , 着力改造农村的生活环境。 要求凡是财政和 经济实力较强的镇 、 , 村 都要重新规划建设 中心村 , 集体经 济薄弱的村和已经形成产业规模 、 基础条件较好的村 , 都要 进行老村改造 , 加强环境保洁长效 管理 。 并 蒋巷村 、 康博村 等一 批现 代 化新 农 村 成为 新村 建 设 的典 范 , 甸村 、 和 梦兰 村
主义 新 农村 建设 作 为解 决 “ 三农 ” 问题 的一 个长 远 战 略和 根
本 目标 , 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 ①优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路径 ,
解 决好 城 乡协 调 发展 问题 , 免 盲 目地农 村城 镇 化 和 农 业 避 工业 化 ; 加 速现 代农 业 的发展 , 好 农 业转 型 和 升级 问 ② 解决 题 , 免农 业 问题 成 为制 约 区域 发 展 的瓶 颈 ; 大 力 培养 现 避 ③
环境污染治理和卫生医疗保健不够健全 , 农村不像农村, 城 镇不像城镇 , 缺乏新意 , 没有特色。

农村社区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农村社区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服务 用房 , 设有超 市、 信用社 、 医疗 中心 、 幼儿
浜工业小区, 近年又建立虞 山方浜工业园, 还 建 有标 准 厂房 3 0万平 方 米 ,集 贸 市场 50 90
平 方 米 , 大小 工 业企 业 2 有 8家 , 年销 售 超 过
园、 一 站式”服务 大厅 , 有餐饮 等 , 方位 “ 还 全 为社 区居 民服务。 区设 有治 安防 范措 施 , 社 装
的社 区服务 中心 ,0 3 0平方 米 的 医疗 站 , 20平 方 米 的农 10
贸 市 场 , 60 1 0 0平 方 米 的 三 星级 酒 店 。 社 区还 建 有 2 0 0
求, 积极推 行农 村社 区建 设 , 已经 受到领 导 的肯定 ,农 民
的认 同, 社会 的好 评。
80 0 0吨 的污水处 农 村 建 设 中 , 照 “ 产 发 按 生 展、 生活 宽 裕 、 乡风 文 明 、 村
容 整 洁 、 理 民 主 ”的 总 要 管
4 8家企业 , 中8家是外资 其 企 业 。社 区建有 3 0 方米 0 0平 的幼 儿 园, 6 0 有 0 0平 方米 的 农 民广场 ,还 有 60平 方 米 0
拆 迁安 居型社 区
由于道 路 建 设 ,城 镇 扩
元结构 的体制 尚未冲破 , 而 村 集体 还有 一 笔可观 的资
产 ,他们 就运 用城 镇建 社 区 的理 念 , 建设 农村 社 区, 为 作 新 农 村 建 设 的一 个 载体 , 受 到农 民的拥护 。相 城 区北 桥 镇庄基村 , 紧靠 陆墓 镇 , 村 58平 方公 里 , 全 . 2 0个村 民小组 , 52户 ,20人。该 村 20 19 50 05 年 工 业产 值 74亿 元 , 税 20 . 纳 50万元 , 可 村

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制约和对策建议

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制约和对策建议

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制约和对策建议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素有"人间天堂"之称。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也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苏州市政府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瓶颈和制约。

本文将就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制约和对策建议进行深入分析。

一、瓶颈制约1. 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苏州的乡村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而著称,但由于长期的开发建设,部分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发展。

2. 人才流失与乡村留守问题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乡村青年纷纷外出谋生,导致乡村人口大量外流。

由于农业生产工作繁重,老年人不愿意继续在乡村生活,这导致了乡村留守问题的严重加剧。

3.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这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4. 乡村产业结构单一目前苏州乡村的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多样化的产业发展,乡村经济的活力较弱。

而且,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无法吸引更多的农民返乡创业就业。

5. 政策扶持不到位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但由于实施力度不够大、政策执行不够到位,乡村振兴进展缓慢。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有效解决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政府可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严格控制农村环境污染,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

2. 实施人才引进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城市青年和留学生到乡村创业就业。

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府可以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修建更多的乡村道路、提升供水供电设施,改善乡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苏州特色田园乡村实施方案

苏州特色田园乡村实施方案

苏州特色田园乡村实施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苏州特色田园乡村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农民收入下降、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苏州特色田园乡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特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二、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1.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2.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创新创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支持农村合作社发展,推动农产品流通和营销,提高农民收入。

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1.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禁止非法占用农用地,保护耕地面积不减少。

2. 推动农村污水处理,建设生态农田,降低农业污染物排放。

3. 鼓励农村景观建设,保护乡村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四、农村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
1. 加强农村文化挖掘与保护,举办农村文化活动,提升农村文化内涵。

2. 发展农村特色旅游,利用农田、农舍等资源,开展乡村旅游活动,促进农民增收。

3. 支持农村文化创意产业,鼓励乡村文化产品开发和销售。

五、农民生活条件改善
1.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2. 支持农村社区建设,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 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帮助农民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六、资金保障与政策支持
1.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2. 制定相关政策,激励农民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3. 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政策指导和管理。

苏州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教育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

苏州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教育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

二、 苏州农民教育培训的现实瓶颈
1富余劳动力持续增加,接受教育培训的基数庞大。从 l 。 到 O 年 , 州农村耕地面积 从 3 o 2 g 年 9 5 苏 6 3 万公顷下 降 到 2, 4 8万公 顷, 降了 32 %。而同期 第—产业从业 人员从 7 下 13 1 . 万下 降到 4 3 万 , 降了 s9 %。据苏州市统计局提 01 33 38 下 73 供的数据 ,苏 州农村呈现 出农 业人口逐年下降和非农业人 口 逐年上升 的趋势 , 村失地和富余农 民不断增加 。 目前 , 农 苏州 被征地农 民为 5 万人 , 6 无业的被征地农 民有 17 万人 , O2 l 占失 地农民总数的 11 其 中就业 困难对象有 0 7 9%, . 2 万人 。与此 同 时 , 地失业人员 、 中专毕 业生 、 受本 大 复员转 业军人 等因素的 影响, 苏州农村 需安 置劳 动力数量不断累加 。有资料显示 , 苏 州城镇需要安排 就业的人数 已由过去每年 34 - 万人增加到近 l万人 。 O 加之外来劳动力不断进入苏州市求职 , 岗位明显 就业 不足 , 一些特殊群体就业 再就业难 度越来越大 。可以说 , 苏州 农村呈现劳动力总量相对过剩 , 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 尤其 在规划 、土地等制约因素非常明显的情 况下对 存量性和增量 性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 、 促进苏州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 关 系到 广大农 民能否安居乐业、 实现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 2 .农 民综合素质较差 , 接受教育培训 的难 度不小 。总体 而言苏州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历史相 比有较 大提 高 ,但由于长 期奉行工业化战略, 城市资源配置总体偏向城市 , 使得劳动力 素质与城市相比仍然有明显的差别, 许多农村人口仍处于“ 教 育隔离”“ 、信息隔离” 的滞后状态。调查数据显示: 苏州具有

苏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公正建设研究

苏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公正建设研究

各个地 : 疗因地 制宜 ,适 当发 展 乡村 企业 和第 三产业 。最 后 , 社会 主 义新农 村 以生产 发展 、生活 宽裕 、乡风 文 明 、村 容
整 洁 和 管 理 民 主 为 主 要 特 征 , 是 经 济 文 明 、政 治 文 明 、 精 神文明 和生态 文明 的有机统 一体 。 2 地 流转 匕 党 的十六 届五 中全会 通 过 的 《 共 中央关 于 制定 ‘ 中 十 五 ’: 观划的 建议》 提 出 , “ 定并 完 善 以家 庭 承包 为 基 稳 础 、统: 分结合 的双层经 营体 制 ,有 条件 的地方 可根 据 自愿 、
充满 活 力 、安定 有序 、人 与 自然和 谐 相处 ”为 总要求 。其 中 ,公平 正 义是 和谐 社会 构建 的基 本 要求 ,当然 也是 新 农 村建 设的应 有之义 。
会 主义 条件下 ,在 坚持 农 业 自然资 源 公有 和 家庭 承包 经 营 的基 础 上 ,进 行农 户承 包 经营权 的流转 、实现 农 业 的适 度 规模 经营 、以致产 业化 经营 和 农业现 代化 ;同时 适度 发 展 工业 和第 三产 业 ,从而 建 立起 的生 产发 展 、生活 宽 裕 、乡 风文 明 、村 容整 洁和管 理 民主 的新型 农村 。 首先 ,社 会 主

5 .%;有 l .%的流转是 由村 组织决 定的 ,由上级 政府决 94 61 定 的 占 2 .% ,二 者合 计 2 .%。 由数 据显 示 可见 ,在 苏 19 80 州新 农村 土地 流转 中 ,基 本上 尊重 了 农户 的 土地 流转 决 定
权 ,维 护 了 其 合 法 权 益 ,体 现 了 公 正 原 则 。
义 新 农 村 的 建 设 以 土 地 等 农 业 资 源 的 公 有 制 为 前 提 ,坚 持 土地 的家 庭承 包经 营权 。其次 ,新 农村 建 设 的经 济基 础 是 通过 农 户的土 地 等农业 资 源承 包经 营权 的 流转 ,进而 实 现 的 农业 适度 规 模 经营 、产业 化 经 营 和农 业 现 代 化 ;同 时 ,

苏州城乡一体化的启示和思考

苏州城乡一体化的启示和思考

苏州城乡一体化的启示和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差距日益明显,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州开展了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苏州的城乡一体化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苏州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让农村居民也享受到城市的便利。

例如,在农村建设公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使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 推进产业转移和农村产业发展。

苏州通过引导企业向农村转移,促进了城乡产业的融合和协调发展。

同时,苏州也大力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发挥当地的农业和旅游资源优势,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苏州将城市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确保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城市同等的公共服务。

苏州的城乡一体化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即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城乡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解决城乡差距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 1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苏州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苏州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需矛盾 . 为苏州构建 以“ 态 、 生 景观 、 闲” 休 为主要特征 的 林 业体系提供人才保 障。
3 训 内容 丰 富 . 培 调查显示 . 围绕 农 业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和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需 要 州 农 村 劳 动 力 培 训 正 在 从 适 应 性 、 量 型 向战 苏 数 略 性 、 量 型 转 变 。从 20 质 0 9年起 , 作 重 点从 农 村 劳 动 工 力 转 移 培 训 向就 地 就 近 就 业 转 变 , 由服 务 城 市 向 服 务 农 业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转 变 , 注 农 民创 业 、 业 服 务 体 系 从 关 农
6 . %. 1 6 这与苏州市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 养殖模式密不 9
可 分 ; 植 业 14 种 9 9人 , 7 . % , 训 率 为 5 . % , 占 49 6 培 5 7 可 8 见 , 植 业 面广 量 大 , 响 面 宽 , 为 农 业 和 农 村 经 济 的 种 影 作 支 柱 产 业 ,先 进 实 用 技 术 的 培 训 应 进 一 步 加 强 ;渔 业 4 0人 , 1. % , 训 率 为 5 .7 , 业 是 苏 州 农 业 5 占 70 培 3 26 % 渔 经 济 的 重 要 产 业 . 着 苏 州 工 业 经 济 的 飞 速 发 展 . 域 随 水 的 功 能 正 在 逐 步 变 化 , 训 正 在 加 快 全 市 渔 业 生 产 转 型 培 升 级 ; 业 4 人 , 1 7 培 训 率 为 3 . % , 训 正 在 林 1 占 . %, 5 41 5 培 逐 步 改 变 林 业 人 员 的知 识 结 构 , 效 解 决 林 业 人 才 的供 有
端 点 、 科 技 下 乡 、 放 明 白纸 等 多 途 径 、 形 式 的 培 送 发 多 训 ,大 大 增 强 了 农 民 参 与 培 训 的 积 极 性 。抽 样 显 示 , 5 . %的 农 民表 示 愿 意 主 动 参 与 培 训 。调 查 显 示 , 于 91 4 鉴

农业龙头企业与新农村建设

农业龙头企业与新农村建设
维普资讯
农业龙头企业 与新农村建设
● 石 建农
农业龙头企业 是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的有效载体 。 农业龙头企业是 指以生产 、 加工 、 销售 和经营 为龙头,联
结 基地和农户 ,具有较强 的辐 射带动作 用.能够促 进农
业 增效和农 民增 收的规模型 企业。农业 龙头企业 在培育
机结台 ,带动 了本地养 禽业 的发展 现在。禽 、蛋生产
奇生物 科技研究 所,今年 5 月份, 成功建 立隆 力奇 博士 后工作 站,这 为 “ 力奇 ”品牌 建设提 供了强 大的智 力 隆
支撑。
及苗禽 繁育已成为 当地的特 色农业产 业,是 当地农 民增 收的主要 渠道之一 。0 5 公 司合作农 户规模达 到5 0 20 年, 00
任务,也是核 心任务。 以经 济建设为 中心 是全面推进 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必要条件 要是没 有经济的发展 和 农民收八水平 的持续提高,就 不可能很好 地解决广大 农
地 区的上千 农户进行产业 结构调攘 。种植奶牛所 需要的
各类黄饲料 , 广大衣户每亩 增收5 0 以上 当年 以3 使 0元 头
效应逐步 凸现 无论是在 种植业 . 是养殖 业 , 州农业 还 苏
龙头企业 分别 创造 了大量 省 、市 级名牌 ,如 菊花”味 精、 “ 双喜”牛 奶 . “ 上好佳” 食品 、 “ 沙洲优 黄”等
等。特 别值得一 提的是, 隆力奇 集团依托 蛇保健 品开发
的系列 日化 用品已成为 索喻户晓 的知 名品牌。 该公司先 种鸭培育 ,鸭菌孵他 和销售 ,饲料 生产 ,肉 鸭加工为主 后与上 海医科 大学 .南 京药科大 学 、苏 州大学 ,江南大
导产业 的一 体化高科 技农业 企业 经过 多年探 索,该企

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制约和对策建议

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制约和对策建议

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制约和对策建议苏州位于中国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也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外流,苏州的乡村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乡村振兴,苏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和制约。

本文将就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制约和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瓶颈制约分析1. 资金匮乏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目前苏州的农村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补贴、银行贷款和土地流转等方式,这些资金渠道存在较大的限制和不足,造成了乡村振兴资金匮乏的现象。

2. 人才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外流导致了乡村人才的流失,很多优秀的人才留在城市发展,乡村的人才储备持续下降,这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3. 乡村基础设施落后苏州市的许多乡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如道路、供水、供电等,这直接影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4.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苏州市的农村产业结构多年来一直以传统的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二、对策建议1. 完善资金支持体系苏州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乡村振兴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领域,同时提供补贴和贷款等支持措施,加大对乡村振兴的资金支持力度。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苏州可以采取鼓励农村人才回乡创业的政策,提供创业支持和补贴措施,同时可以开展农村人才培训,提升乡村人才的整体素质。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苏州可以制定专门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乡村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条件。

苏州可以加强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和引导,鼓励发展多种经营,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5. 强化乡村治理和社会组织建设苏州可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培育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增强农村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

泾河——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泾河——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玉 山镇 泾 河 村 地 处 昆 山 市城 西 中 心地 段 ,地 理 位 置 优
越 ,交 通 发 达 ,通 信 便 捷 。 全 村 区域 面 积 2 3 方 公 里 , 有 .平
0 范 示 糟
1 个 村 民 小 组 ,5 0 农 户 , 常 住 人 口 1 0 人 , 外 来 人 口 6 3家 5 9
村新 民居
渔 河
昆泾市 山河场
村 里 的 事情 由村 民做 主
村 里 的 事情 让 村 民知 晓 村里 的 事情 让 村 民监 督
村 里 的事 情 让2 0 0 人 。泾 河 村 共 有 党 员 6 名 , 村 党 总 支 设 有 三 个 农 村 20 多 9
党支 部 和 一 个 新居 民 党支 部 。
近 年 来 , 泾 河 村 在 上 级 党 委 领 导 关 怀 下 , 以科 学 发 展
观 为 统 领 ,团 结 拼 搏 ,务 实 创 新 ,实 施 了一 系 列 强 村 富 民 实
践活动 ,取得 了可喜成绩 。 目前 ,泾河村 已形成集工 业 、商业 、房产业 与服务业 于一体 的产 业
格 局 ,村 级 经 济 连 续 5 实 现 1 % 年 5 以上 的增 长 ,村 集 体 总 资产 跨 入 了亿 元 村 行 列 。泾 河 村 先 后 获
得 了 昆山 市 、 苏 州 市 、 江 苏 省 文 明村 ,江 苏 省 生 态 村 ,苏 州 市 先 锋 村 、苏 州 市 农 业 现 代 化 示 范 村 、苏 州 市 法 治 示范 村 和 江 苏 省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示 范村 等 荣 誉 称 号 。

以城带乡建设苏南新农村演讲稿

以城带乡建设苏南新农村演讲稿

以城带乡建设苏南新农村演讲稿苏州市以城带乡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通过“以工补农”,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第二阶段,通过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第三阶段,通过推进“三个集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目前,苏州市已进入第四阶段,即以农村十项实事为抓手,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苏州市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在巩固发展乡镇工业的基础上,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集约化和农村城市化,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得到创新农业税征收方式改革提前完成。

2003年,苏州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全面取消了农业税附加,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并改征农业税,农业税不再直接向农民征收,改由镇村代缴、各市、区政府补贴。

原定这项任务分两年完成。

但由于各地认识统一,推进力度很大,在2003年已经提前全面完成。

与此同时,税费改革中政策允许分三年逐步过渡减少的“两工”统筹,也在去年全面取消,目前,苏州市农民已经实现了合同内“零负担、零交费”,人均减负增收60多元。

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加快推进。

到2004年底,全市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149个,6.94万农户、19.95万农民拥有股权。

吴中区长桥、木渎两个镇所有村都已完成社区股份制改革。

组建农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社74个,入社农民2.51万户,入社承包土地6.62万亩。

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69个,其中,建立各类种养业专业合作社183个,入社农户7726户;;建立农业专业协会129个,入会会员1.55万人;成立投资性富民合作社157家,入社农户11423户,入股股金2.46亿元,投资总额4.32亿元。

通过“三大合作”改革,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非农化的步伐,实现了农民“持股进城,按股分红”;创新了土地流转形式,保障了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土地收益;优化了农民收入结构,增加了农民来自集体的资本收益;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了村民自治进程,提高了民主管理村级事务的水平。

江苏苏州吴江区 城乡融合发展 打造现代“江村”

江苏苏州吴江区 城乡融合发展 打造现代“江村”

582021.21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围绕“一田三新”战略定位和“世界级水乡人居文明典范”总体愿景,吴江区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来建设管理乡村,以工业化的思维来发展农业,以改革创新的办法打破藩篱,有力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工农互促、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

规划引领——城乡空间融合紧扣“世界级水乡人居文明典范”,坚持通过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明确特色化发展定位,建立高效协调的城乡发展体系。

融入一体化发展大局。

紧密衔接一体化示范区“1+6+N”规划体系,按照“双核引领、两带联动、多点配合”的总体空间结构,对全域国土空间进行整体规划,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打造“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空间格局。

明确特色化发展定位。

结合吴江乡村空间格局、地形地貌、产业布局、人口结构、就业关系等实际情况,全域启动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工作,有序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村庄建设标准,确保乡村整体风貌协调统一。

紧扣现代化发展目标。

聚焦苏州市到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以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为统领,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体系,落实三年行动计划举措,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新格局。

改革集成——城乡要素流通用好“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优势,深化农村改革,有力破除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人员流动注重破除制约。

坚持以改革来巩固农村各类权益,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宅基地确权颁证等,让农民放心进城。

全区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率达到99%,土地规模化流转率达90%以上,25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登记赋码,村级集体资产全部实现了“折股量化”和“确权到户”。

同时,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苏州市户籍准入管理办法》,打通了城乡户籍无障碍迁移渠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新农村的概念在我国不断被提及,目前,我国仍旧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

然而,新农村的概念早已经不是简单的“农村建造”和“农村发展”的问题了,它是一个涵盖了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等各个方面,多个领域的复杂规划课程。

苏州在近年来已经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旧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

本文中的黎阳村,作为一个典型的苏州农村,具有极强的代表性,规划通过对上位规划的研究、农村背景的分析,着眼于村域范围的整治和居民点的集聚进行了详细的系统性规划。

笔者希望通过这一规划可以有助于黎阳村人文和经济的发展,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基础设施,从而更好更快地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1.1.1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背景自从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是一个新话题,在当今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同时对于新农村建设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要求。

由于我国当前的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已由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三产业,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有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支持的条件和能力。

如同党的十七大指出的那样,“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1],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对于新农村建设工作又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方法和新思维,“要求我们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建设重点,推行品牌化建设,利用先进生产技术,全面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因此,我国推行新农村建设的举措的恰逢其时,全国范围内也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新农村建设案例。

近年来,苏州依靠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在“工业反哺农业”上表现突出,多个新农村在规划建设之后重新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但是,与城市相比,新农村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必须要进一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1.1.3 苏州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苏州经济正处在加速发展的阶段,在新一轮的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中推动本土制造业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国际化形态不断增强。

在这个背景下,苏州将通过“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化建设提升新农村建设,以现代工业推动农村产业,以国际化城市理念塑造当今苏州新农村,从而又以苏州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化”向更宽领域、更新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实现“三农”与“三化”相互守望、齐头并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苏州出现了不少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案例,也总结出一定的适合苏州总体发展的规划要求:“不仅看收入指标更要看生活质量”、“因地制宜不做表面文章”、“‘小规划’为‘大规划’让路”、“将科技的‘腿’插入新农村建设的‘泥’”等等,表明苏州政府不会将新农村建设当做一个扶贫工程或者简单的增加投入的工作,而是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苏州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将农村未开发资源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除此之外,苏州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还注意加强新农村的民主管理以及文化宣传,鼓励村民积极投身农村建设,树立农村主人翁意识,既填满了农民的口袋,也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保留住原有的乡村特色,维持朴实美好的乡风。

苏州新农村建设要求做到生活上“城市化”甚至“国际化”,农村形态上则“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有中国特色与苏州风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1.4 吴江区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近年来,吴江区在大力发展经济,加强新城区建设的同时,政府也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以及经济支持力度:经济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村庄特色与现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一体化;政策上,注重改善民生问题,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将农民遇到的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大问题,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达到树立榜样的示范作用,从而起到了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既快又好发展的作用。

与此同时,苏州地铁四号线的建设也将为吴江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一个飞跃式发展,吴江通过地铁直接与相城区、姑苏区以及吴中区联通,不仅缩小了地理上的距离,也将在苏州近一轮的产业调整中,加快自身产业升级,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

虽然,吴江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而言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

吴江整体综合实力在苏州尚且较弱,总体环境面貌与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协调,城乡差距较大,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同时还存在,投入大,效果小,时效短的问题,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1.1.5 汾湖高新区村镇发展现状特点与问题汾湖高新区区域面积为258平方公里,人口25万。

位于江苏、浙江、上海的长三角腹地范围,是“临沪”经济圈中比较具地理优势的区域。

目前,汾湖镇高新区正以黎里古镇保护开发为中心工作,打造宜居汾湖,活力汾湖;以新城建设为平台,将汾湖打造成为“创新、创业、创意”的三创新城。

在经济建设上,汾湖近几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全区现有各类企业2800余家,基本形成装备制造、电子资讯和新型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

先后获批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省生态工业园;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标准体系认证;汾湖科创园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

然而,在技术开发区不断发展的同时,新农村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1)汾湖镇村庄的建设用地较大,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较高:村庄占地规模较大大,村庄建设用地人均达到179平方米,又因为农村居住特点,村庄向边缘蔓延的情况较为严重。

(2)工业用地上主要问题集中在工业的集聚上,汾湖高新区虽然有着较好的工业基础,但因未能将工业吸引集聚,所以一直未能形成规模,导致基础设施的严重浪费、不足与重复建设。

不少的企业零星分布在各个村庄之内,相互之间交流少,也不存在基础设施共用的可能,同时汾湖高新区内的不少企业都属于高污染与污染企业,工业的分散也为废气废水处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影响区域环境。

(3)村庄分布凌乱,大片耕地较少:村庄分布零散,自然村个数多,造成连片耕地的规模较小。

由于村庄向边缘蔓延,存在占用耕地的现象。

(4)乡村配套设施存在老旧和缺乏的问题,尤其是供、排水设施难以满足村庄内现有的需求,生活污水难以有效处理,造成区域内多处水体的污染,从而造成了环境恶化的现实状况。

(5)黎阳村位于汾湖高新区西南端,村域范围用地面积约5.05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3380亩,企业15家,现共有人口1890人。

现阶段,黎阳村民居仍旧以自然村落为主,规划较少,农民收入为务农和村中企业,收入方式单一;村中农田比例较高,交通道路多为民间小路,道路狭窄曲折,交通通达度较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农作物品种单一,多为油菜花,经济效益不高。

为适应吴江黎里高新区新一轮的规划发展,抓住发展机遇,更好的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收入,调高村民综合素质,黎阳村规划势在必行。

1.2 研究的目的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多且复杂,有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虽然说发展农村经济是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主要方面,然而,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仅仅发展经济是不够的,除了增加农民收入还要切实解决农民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因而我们要通过对黎阳村的现状和苏州新农村建设发展趋势的调查,结合黎阳村的现有资源和经济状况,征询黎阳村村民意愿,明确黎阳村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学习相关的规划条例、政策法规,制定合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将黎阳村建设成为一个乡风浓郁、人居幸福、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具有苏州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3 研究的意义(1)调整村庄空间分布,明确功能分区黎阳村居民点多为自然分散状态,土地零碎分布,导致土地利用率偏低;农业用地零碎、分散,完整的大块土地较少。

规划中对于黎阳村的土地进项整合,有利于村庄布局的合理性,提高土地利用率,完成对大块土地的开发,对完善基础设施,开发特色乡村经济,完善交通路网,维护生态环境,美化乡村风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减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黎阳村村农主要仍是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村庄范围内有15家企业,但是企业品种单一,都为喷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较大,且缺乏创新能力,内部竞争较大。

总体而言,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农业和工业发展都较为落后。

规划的意义就在于,要改变这一现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提高农业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减小城乡差距。

(3)丰富农民精神文化,提高综合素质黎阳村的新农村规划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将会提出切实要求,将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一些既具有苏州特色又带有乡村风情的文化活动,从而达到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

同时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形成特色的乡村文化,树立村民爱村意识,将新农村规划从政府行政推动,转向村民自主完成。

(4)增强农民主体地位,消除发展差异黎阳村的规划将参考村民意愿,结合当地实际,在多方交流的情况下明确村庄未来发展方向,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增进农民权益,加强农民主体地位,逐步消除农与非农的区别,不断减小城乡之间的差异。

加强农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热情,提高农民参与管理的意识,将农村管理从行政命令转变为民主管理,让农民切实感觉到自身的主体地位。

(5)对于个人的意义对于个人而言,通过对黎阳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深入了解农村现状,不仅是对本人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检验,同时也是一次参与实践和锻炼自身能力绝好机会,为将来的工作以及深入学习提供了一次较好的实习机会。

第二章规划总则2.1 规划依据(1)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2005)29号文件(2)《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苏建村[2005]125号文件)(3)《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2008)》(4)《汾湖高新区总体规划(2006-2020)》(5)《汾湖高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吴江市汾湖高新区镇村布局及居民点规划(2011-2020)》(7)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2.2 规划原则1)积极引导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在村庄集中居住,鼓励以从事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进城镇居住,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2)村庄布局应体现有利于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适度集聚、节约用地的原则。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尊重汾湖高新区的民风习俗。

满足农民小康和现代化生活的需求,促进集约经营;3)按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经济配置规模以及村庄布局规划要求进行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配置,配套水平要与村庄人口互相适应;4)与汾湖高新区总体规划和汾湖高新区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统筹协调好城乡居民点与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的关系,避免农民建房重复建房拆迁,造成浪费[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