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及实施细则20080123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并对空间图形库、地质灾害数据库的结构、数据格式、图层、视图工程文件的命名及图元编号的结构等做了规定。
该要求适用于1:50000~1:250000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及空间数据库建设。
也可供其它比例尺地质灾害数字化图件编制参考。
2.引用标准及规定为保证数字化成果的共享,本技术要求的编写引用了部分标准和技术规定构成为本要求的条文,引用标准及规定为:GB/T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GB12328-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DZ/T0197-1997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3.基本术语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 图元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
3.2 图素空间信息中的各种实体类型,由代表各类实体的若干图元构成。
3.3 图层为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空间数据,将一类图素或性质相近的一组图素的空间数据放在一个要素层(图层)中,同一图层具有相同的属性结构。
每个不同的要素层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一幅地图往往由若干个图层组成。
为便于区分,我们将具有相同属性结构的一个图形文件要素层称为‘图层’(或称‘物理图层’);将在同一要素层中细分的层称为‘内部图层’(或称‘逻辑图层’)。
13.4 图类地质灾害图内信息的专业分类。
3.5 数据项属性数据和数据库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单元。
3.6 数据类型定义数据项所表现的数据属性,如:字符型C,数值型N等。
3.7 属性表描述空间实体基本属性的数据集合。
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区调)设计书是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任务书并参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测区的具体情况编制而成,经审查认定后的设计书(附有审查认定) 是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质量监控、任务完成状况和成果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1:250000区调的基本任务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制订的《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以下简称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1:250000区调是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其目的任务是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通过填制1:250000比例尺的地质图件,查明区内地层、古生物、岩石(含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及混杂岩等)、构造以及其它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的普查,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的勘查,为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推动国际地学前缘学科发展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地学基础性资料和依据,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区域地质信息。
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以往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各地也不尽相同,要在有限的资金保证和统一质量要求下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对1:250000区调进行分类指导。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以往研究程度,对当前安排的1:250000区调工作分为三类:。
1:250000区域地质水文调查技术要求2004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DD 2004—01 1∶2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1∶250000 Regional Hydrogeologic Survey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1∶2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内容、技术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资料整理、图件编制、报告编写与提交成果的要求及方法。
1.2本《技术要求》是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程序、设计编写、调查实施、成果编制、质量监控、成果提交、验收与评审的主要依据。
1.3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1∶2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开展其它比例尺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也可参照。
2 引用标准GB 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T 13727—92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 10202—88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GB/T 14175—93 水文地质术语GB/T 14497—93 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文件要求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5218—94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44—86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55—87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DZ/T 0124—94 水文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DZ/T 0128—94 地下水资源数据文件格式DZ/T 0133—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 0148—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 0151—95 区域地质调查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 0181—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3 术语与定义3.1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regional hydrogeologic survey为调查区域地下水类型、埋藏、分布、形成条件、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区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域环境地质问题所进行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工作。
1∶250000 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
1∶250000 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中国地质调查局DD2001—021∶250000 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二00 一年六月八日前言"1:250000 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规定了1:250000 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调查内容、技术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编制、地质调查报告编写、评审验收和最终成果提交办法。
考虑到我国西藏大部分和新疆、青海、内蒙古尚有部分地区未开展过中比例尺(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其它省、市、自治区虽均己全面进行过1:200000 区域地质调查, 但随着近年地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原我国中比例尺填图成果和相关技术方法已显陈旧,亟需更新; 我国的中比例尺地形图和数字地理底图数据库数据,已由过去的1:200000 改为按国际1:250000 分幅进行;又考虑到国土资源部将1:250000 比例尺地质图定位于我国新一轮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地质图件的实际情况, 特编制此"技术要求",其目的是使不同调查程度、不同地域的1:250000 图幅,按统一要求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以确保达到相应的地质调查研究水平。
本技术要求是在原地质矿产部1976 年颁发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暂行规范(1:200000)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DZ/T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GB958-8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等规范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1996-2000 年启动的多幅1:250000 区域地质调查及地质填图方法研究的初步成果编制而成。
本技术要求自生效之日起,作为我国1:250000 区域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附录A ~ D 是标准的附录;其它附录是提示的附录。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起草。
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区调)设计书是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任务书并参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测区的具体情况编制而成,经审查认定后的设计书(附有审查认定) 是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质量监控、任务完成状况和成果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1:250000区调的基本任务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制订的《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以下简称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1:250000区调是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其目的任务是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通过填制1:250000比例尺的地质图件,查明区内地层、古生物、岩石(含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及混杂岩等)、构造以及其它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的普查,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的勘查,为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推动国际地学前缘学科发展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地学基础性资料和依据,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区域地质信息。
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以往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各地也不尽相同,要在有限的资金保证和统一质量要求下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对1:250000区调进行分类指导。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以往研究程度,对当前安排的1:250000区调工作分为三类:(一)对青藏高原、大兴安岭等中、大比例尺填图空白区或对原仅进行过中比例尺填图,但原填图资料已显陈旧(指迄今约二、三十年前的填图成果)的地区,为实测区;(二)对80年代所完成的1:200000区调,或己有部分大比例尺(主要指1:50000)填图成果(一幅1:250000图幅中己完成约1/3以上1:50000填图面积)的地区,为修测区;(三)对一幅1:250000图幅中己完成约3/4以上1:50000填图面积,并作过1:50000片区总结工作的地区,在片区总结成果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图幅中的主要问题,采取片区——修测。
数字填图系统中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质量控制与操作技巧
数字填图系统中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质量控制与操作技巧田洋;谢国刚;王令占;涂兵;曾波夫【摘要】数字填图系统(RGMAP)利用PRB数据流"栈"与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的关系,创建PRB数据流"栈"与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继承和传递的技术,实现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的技术流程.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流程可分为:地质字典库→1:2.5万野外手图库(单条路线)→1:2.5万图幅PRB库(路线总图)→1:2.5万实际材料图库→1:2.5万投影到1:5万图库→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库七个阶段.本文按建库流程,分析各阶段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探讨不同阶段质量控制要点及相应操作技巧,从而提高数据库建立的质量与效率.【期刊名称】《华南地质与矿产》【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6页(P77-82)【关键词】数字填图系统;空间数据库;质量控制;操作技巧【作者】田洋;谢国刚;王令占;涂兵;曾波夫【作者单位】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武汉,430205;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武汉,430205;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武汉,430205;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武汉,430205;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武汉,43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2数字填图系统(RGMAP)自1999年在青藏高原、东北、中南等地区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已应用于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和资源量估算等多个领域,成为野外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工具[1~2]。
同时,数字填图系统通过创建PRB 数据流“栈”与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继承和传递的技术,实现了最终解释成果表达与空间数据库建库的技术流程[3~7],具体是通过野外手图库、图幅PRB库、实际材料图库、数字剖面库不同阶段数据库互通的方式来创建地质图空间数据库[8]。
1∶5万数字填图系统中空间数据库建立以1∶2.5万野外路线调查为基础,数据量大,工作周期长,如何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空间数据库建立是数字填图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笔者结合湖北1∶5万火烧坪等幅数字填图项目数据库建立的实际经验,介绍1∶5万建库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及操作技巧,以提高数字化生产效率与质量。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5.野外工作技术要求5.1地质矿产填图技术要求5.1.1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是提高测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地质特征,大致查明成矿条件,发现新矿(化)点,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基本要求(1)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1:2.5万遥感解译成果、遥感影像图,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2)地质矿产填图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地质矿产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必须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4)地质矿产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对做过1:5万区调的地区,可根据区域矿产调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修测的主要任务是实测矿产和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区和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
对于未开展1:5万区调的地区,地质填图应达到1:5万地质简测程度。
(5)地质矿产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万比例尺,野外手图应为1:2.5万比例尺,无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1:2.5万比例尺。
使用GPS定点。
(6)地质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及矿化作用等特征。
(7)矿产研究程度: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石特征、矿石工业利用性能等。
5.1.3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1)沉积岩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基本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
1:25万区域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流程
三、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
(六)图层整理
地质界线(_GEOLINE.wl):包括地质界线、参加 拓扑的水体界线、完整的断层(隐伏断层和遥感解译 断层中未经地质勘查证实的作为整饰线)
地理线(_LINE_GEOGRAPHY.wl):包括所有的水
体界线 ,从地理底图中直接拷贝。
火山岩岩性界线放整饰图层
(八)拓扑建立
利用RGMAP软件系统提供的“拓扑错误检查”功能,反复进
行线拓扑处理与错误检查,直至无任何错误(因断层而造成的
悬挂线不是错误)后方可造区;
为保证最终的_GEOPOLYGEN文件和_GEOLINE文件的线弧
一致性,除区属性外,区的其它编辑都要在_GEOLINE文件中
修改,再线转弧段得到_GEOPOLYGEN文件
一、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
断层对象类从地质界线( _GEOLINE.wl )中提取 图幅基本信息从标准图框(_MAP_FRAME.wl )中提取 其它10个对象类皆从地质体面实体 (_GEOPOLYGON.wp)中提取
一、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
(四)独立要素类
是一个不属于任何 要素数据集的要素 类
1、清除微短线 2、清线重叠座标及自相交
3、清除重叠线
4、自动剪断线 5、线拓扑错误检查
6、线转弧段 在其他下拉菜单下执行线转弧 段的操作,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输入需新建的区文件名称(如 构造变形带)
把新建的区文件添加进来
7、拓扑重建,即 可以生成区图形
与综合要素类区文件合并 则临时区文件中的内容合并到综合要素类文件 中并赋予了该文件的属性结构
(一)软硬件环境
硬件要求:硬件设备必须满足工作要求。
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规定
二、1∶10 000基础地理数据生产与建库总体技术纲要(截至2009年7月1日)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标 准 名 称 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 类与代码 1∶10000数字高程模型(DEM) 生产技术规定 1∶10 000数字高程模型(DEM) 产品检测与评价 1∶10 000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生产技术规定 1∶10 000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产品检测与评价 1∶10 000数字栅格地图(DRG) 生产技术规定 1∶10 000数字栅格地图(DRG) 产品检测与评价 简要说明 规定了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矢量数据分类与代码, 适用于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10 000数据库数据采集。 规定了1∶10 000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采集技术、生产 工艺流程、作业规程及其质量控制要求。 规定了1∶10 000数字高程模型数字产品的检测方法和 质量评价要求。 规定了基于航空影像的1∶10 000数字正射影像图的采 集制作技术、生产工艺流程、作业规程及其质量控制 规定了基于航空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产品的检测方 法和质量评价要求。 规定了1∶10 000数字栅格地图的生产制作技术、生产 工艺流程及其作业规程。 规定了1∶10 000数字栅格地图产品检测方法和质量评 价要求。 规定了1∶10 000数字线划图生产的技术要求、质量控 1∶10 000数字线划图(DLG)生 制、工艺流程,适用于1∶10 000数字线划图数据采集 产技术规定 、更新与建库。 1∶10 000数字线划图(DLG)产 规定了1∶10 000数字线划图产品检测方法和质量评价 品检测与评价 要求。 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规定了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原则 设计规范 、内容、方法和要求。 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规定了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的内容、技 建库技术规定 术指标、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作业要点。 1∶10 000地名数据库设计与建 规定了1∶10 000地名数据库建库的设计过程、技术要 库技术规定 求及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规定了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验收工作的基本 验收技术规定 要求。
1∶2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回朔性建库工作方法
1∶2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回朔性建库工作方法作者:余若同熊豫佳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4期余若同熊豫佳(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30)摘要:针对现正数字填图系统逐渐完善,大量野外工作完成,区调项目结束,并建立基于5万细则版本的数据库。
该文针对中国地调局战略远景矿产调查成果提交要求下的数字填图建库方法进行了简单讨论。
关键词:数字填图区调矿调建库中图分类号:p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253-01数字填图(RGMAPPING)软件是中国地调局规定在今后区调矿调工作中必须使用的软件。
主要分为PRB库、实际材料图库、空间数据库等过个子模块,而空间数据库则是区调矿调最终成果的数字体现,其对原始文件属性继承、线区文件的拓扑关系、属性建立等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那么针对原来基于5万细则版本建立的数据库,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回朔性建库。
1 前期准备工作建立相应文件夹,在文件夹中建立:误差校正、原始文件夹、标框、数据编辑处理等文件夹,便于后期工作。
建立标准图框标准图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检查原数据的图框与新图框是否吻合。
(2)数据在投影变换时,需拷贝标准图框的TIC点及投影参数;(3)在检查线弧一致性时,需要把内图框作为检查要素之一。
标准图框一旦进行编辑处理,TIC及投影参数就会丢失。
2 数据源分析(1)对原数据进行拓朴、属性、线划质量等各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建库流程。
一般数据分两种,一是符合2.0标准的数据,二是符合制图标准的数据。
数据源分析包括:数据的坐标系统、地质界线与多边形的套合、数据的拓朴是否正确,属性检查。
以此来判断数据符合哪一类,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
下面着重说明符合制图数据的建库流程。
(2)误差校正:把原数据拷贝到误差校正文件夹中,若新生成的标准图框与原数据的图框吻合很好,无需误差校正,若有差别,需做误差校正。
提取内图廓线及公里网。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2001-06-01发布2001-06-01试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前言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旨在对以图件为基础的地质信息(传统的文字报告及图件),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信息数字化,为基础地质研究、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建设、制定区域规划、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提供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实现全国基础地学数据信息共享及信息社会化服务,提高其利用程度和使用价值,并为地质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供数据源。
为使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在统一规范的框架内正常有序的开展,确保该项工作的完成,特制定了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主要参考“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DZ/T 0197-1997]”国家行业标准,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同时参考并引用其它相关标准,结合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实际而制定。
特别感谢李晨阳、李裕伟、姜作勤等同志在工作指南起草和执行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工作指南详细规定了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有关图层划分、工作流程、属性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文件格式,以及质量保证要求、成果汇交办法等。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归口。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工作指南主要起草人:杨东来肖志坚李军李超岭李景朝田文新解立业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信息资料处负责解释。
目录1 适用范围(1)2 引用标准(1)3 术语定义(1)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2)4.1图元编号(2)3.2 TIC点编号规则(2)5、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2)5.1 图层命名规则(2)5.2 属性表命名规则(3)5.3 数据项名及代码(3)6 图层划分(3)7.属性表格式与说明(2)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2)7.2 水系图层(4)7.3 交通图层(5)7.4 居民地图层(5)7.5 境界图层(6)7.6 地形等高线图层(7)7.7 地层图层(8)7.8 火山岩图层(12)7.9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18)7.10侵入岩(包括变质变形侵入体)图层(19)7.11 脉岩图层(27)7.12 围岩蚀变图层(28)7.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29)7.14 断层图层(32)7.15构造变形带图层(33)7.16 矿产图层(35)7.17 产状符号图层(37)7.18其它图元图层(38)8 元数据文件格式(44)9 工作流程(44)9.1 项目组织(46)9.2 资料准备(46)9.3 图件扫描(48)9.4 图形矢量化(48)9.5 点线编辑(48)9.6 图面检查(48)9.7 图形校正(49)9.8 建立拓扑(49)9.9 建立分层文件(50)9.10 属性编辑(50)9.11 属性录入(50)9.12 属性一致性检查(50)9.13 图面整饰(50)9.14 投影转换(50)9.15 成果输出(51)10 质量监控(52)10.1质量监控体系(52)10.2 数据质量监控(52)11 成果汇交(59)11.1 成果汇交内容(59)11.2 汇交数据文件格式(60)11.3 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内容(61)11.4 成果汇交注意事项(62)11.5 验收数据检查方法(63)11.6 检查评分方法(68)11.7 数据复核(70)12 1:25万和1:5万野外区调成果的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方法(71) 12.1 建库原图(71)12.2 主要工作流程(71)附录A :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附件 1 :空间数据库工作日志表附件 2 :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报告编写提纲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1 适用范围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适用于1:250000—1:50000地质图按图幅进行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检索、输出和共享,其它比例尺地质图建立空间数据库可参照使用。
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新疆部分)方法探讨
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新疆部分)方法探讨
孙海芳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17(029)003
【摘要】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其目的是要对以前地质图资料进行规范整理和数字化,以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支撑,将以前传统方式制作的图件建立起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提高地质图数据资料的利用效率和数据挖掘价值.作为基础性、公益性的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后的地质部分资料可以广泛应用到地质项目的立项申请、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成果总结以及靶区优选等实际工作中,必将为地质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我们新疆地区自2006年开始一直在不断探索与完善建库方法,就建库方法做探讨和总结.
【总页数】5页(P94-97,101)
【作者】孙海芳
【作者单位】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新疆昌吉83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6
【相关文献】
1.华东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J], 马明;吴涵宇;陈刚
2.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数据质量控制研究与实践--以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例 [J], 张振芳;赵佳;王岳明
3.东北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与集成 [J], 康庄
4.华东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J], 马明;吴涵宇;陈刚
5.GeoMap在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J], 杨亚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库工作主要技术要求-贵州地质环境信息网
1:50万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及相关技术要求(Ver1.0)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前言本文档仅适用于各省1:50万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基本工作原则和建库工作技术要求,本文档由项目牵头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负责提出。
本“1.0”版本主要规定了数据库建设总体原则、数据内容选择、建库要求等内容,主要用于工作部署和工作量安排。
建库技术支持网站: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信息化建设专版。
建库技术支持邮箱:chenhui@lirm@ 目录一、数据库建设总体目标 (1)二、数据库建设总体原则 (1)三、数据库建设基本要求 (2)(一)地理底图的确定 (2)1.统一地理底图说明 (2)2.问题说明 (3)(二)专业图层的相关要求 (4)1.主要图层的确定 (4)2.地质灾害(环境地质问题)分布图层 (4)3.岩土体类型分区内容 (5)4.环境地质分区类型 (5)四、空间数据库分层 (6)五、其他相关要求及说明 (7)六、附件一:空间数据库建设属性结构说明 (9)(一)图元内部属性 (9)1.点图元 (9)2.线图元 (9)3.面图元 (9)(二)成果图层内部属性结构 (10)1.环境地质分区图层的属性结构 (10)(三)地质灾害及环境地质问题内部属性结构 (10)1.地震震中 (10)2.崩塌危害 (11)3.雪崩 (11)4.滑坡危害 (12)5.泥石流 (12)6.地面沉降范围 (13)7.地面沉降等值线 (14)8.塌陷 (14)9.地裂缝 (14)10.水土流失 (15)11.土地沙化沙漠化 (15)12.盐渍土分布区 (16)13.沼泽化土壤分布区 (16)14.海水入侵 (16)15.海岸线变迁 (17)16.水库渗漏 (17)17.水库淤积 (17)18.河流淤积 (18)19.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 (18)20.地下水污染 (18)21.坑道地下工程突水 (18)22.瓦斯爆炸和岩爆 (19)23.湿陷性黄土 (19)24.软土 (19)25.膨胀土 (20)26.冻土 (20)27.特殊土危害 (20)28.地方病 (21)(四)数据代码定义表 (21)七、附件二:岩土体类型划分及表示方法 (29)(一)岩体类型划分及表示方法 (29)(二)土体类型的划分及表示方法: (29)(三)岩土体类型分类 (31)(四)地貌形态成因分类 (40)(五)岩体结构面和结构体及结构类型的划分 (44)八、附件三:空间数据库建设图例说明 (47)一、数据库建设总体目标建立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以最新完成的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按照空间数据库的要求建立空间数据库系统,为各级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宏观辅助决策和管理信息,切实作到为国家经济建设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及行使国土资源管理上的职能,为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提供有效信息资源。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流程与技术要求
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操作流程数字填图系统RGMAPGIS(3.0版)建立了基于地理数据库模型的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相应发布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20050303(送审稿),提出了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地质图对象分类、编码要求及数据项描述内容。
一、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及建库工作流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以地理数据库数据模型和PRB数据模型为基础,提出建立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技术要求。
1、地理数据库数据模型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和使用地理要素数据,而按照模型和规则组合起来的地理要素数据集。
GeoDatabase在地理相关模型的基础上,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扩展:支持复杂网络、支持要素类之间的关系Relationship、支持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
GeoDatabase对地理要素类和要素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几何网络、属性表对象、注释类等进行有效管理。
GeoDatabase把地理数据组织成层次型的数据对象。
包括对象类Object Classes、要素类Feature Classes,要素数据集Feature Datasets。
一个对象类在地理数据库中是一个表Table,存储非空间数据。
一个要素类是具有相同几何类型和相同属性的要素的集合。
一个要素数据集是共享空间参考系统的要素类的集合。
GeoDatabase使空间要素的定义更接近现实世界,这种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使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扩展,具有用户定义的特征。
2、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基于PRB数据模型和地理数据库数据模型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将地质图对象划分为基本要素数据集、综合要素数据集、外挂表数据集、图式图例(工程)等5个要素数据集,包括15个基本要素类、11个对象类、8个综合要素数据集构成。
基本要素数据集:1地质体面实体GEOPYGON2地质界线GEOLINE3脉岩DIKE4蚀变(点)ALTERA TION5矿产地MINERAL_PNT6产状A TTITUDE7样品SAMPLE8照片PHOTO9素描SKETCH10化石FOSSIL11同位素年龄ISOTOPE12火山口CRA TER13钻孔DRILLHOLE14泉SPRING15河流海岸线COASTING综合要素数据集:16构造变形带TECOZONE17蚀变带(面)ALTERA TION18变质相带METAMOR_FACIES19混合岩化带MIGMA T20矿化带MINERAL_ZONE21火山岩岩相VOLCA_FACIES22滑坡体23标准图框MAP_FRAME对象数据集:24沉积(火山)地层单位STRA TUMS25侵入岩岩石年代单位INTRU_LITHO_CHRONO26侵入岩谱系单位INTRU_PEDIGREE27变质岩地(岩)层单位METAMORPHIC28特殊地质体SPECIAL_GEOBODY29非正式地层单位INF_STRA TA30断层FAULT31脉岩DIKE_OBJECT32戈壁沙漠DESERT33冰川与终年积雪FIRN_GLACIER34面状水体与沼泽W A TER_REGION外挂表数据集35图式图例(工程)36图切剖面CUTTING_PROFILE37综合柱状图SYHTHETICAL_COLUMN38图例LEGEND39其它3、数字填图系统RGMAP不同阶段数据的继承在不同PRB阶段数据存放、交换和传递过程中,数据继承如下:(1)PRB野外手图库完全继承了PRB原型库的数据结构与内容;(2)图幅PRB库完全继承了PRB野外手图库的空间数据结构与内容,并共享PRB野外手图库非结构化的数据;(3)PRB实际材料图部分继承了PRB图幅库的空间数据结构,采用线—线,面—线属性自动复制技术实现部分继承;4空间数据库部分继承实际材料图库的空间数据结构,包括13个野外数据采集层及geopoly.wp,geoline.wl。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前言本技术要求附录A -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D-E是资料性附录。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联合起草。
主要起草人:张克信于庆文李超岭葛梦春杨东来朱云海张智勇孙广瑞黄志强本技术要求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张洪涛、周家寰、邓志奇、王平、谭永杰、庄育勋、翟刚毅、其和日格及标准化中心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引言“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数字填图要求”)是从地质填图中应用计算机野外数据采集技术入手,在确定地质填图空间数据表达的基础上,遵循传统地质填图的规律,在不约束地质工作者地质调查思维的前提下,既能满足计算机处理的需要,又能保证地质工作者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观测数据,达到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以计算机野外数据采集和空间数据存储与表达技术为手段,通过填制不同比例尺的数字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古生物、矿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普查,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勘查,为国家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等提供基础性区域地学数据库,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数字区域地质信息。
本“数字填图要求”对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中的野外数据采集装备、各类数字化资料(地形、前人地质资料、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准备、野外数字地质调查内容与精度、野外数字地质剖面测量、野外PRB基本过程与PRB 字典、PRB数据操作与质量、野外调查原始数据库的形成、数字地质填图中多元数据整合、数字地质图编制与成果表达、数据库建设等技术与方法进行了规定。
是数字区域地质调查设计编审、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编制、质量监控、地质调查报告编写、野外成果和最终成果评审验收、数字填图成果提交和资料归档的依据。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目录(一)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技术要求 (6)(二)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 ...... 6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设计编写要求 ....................................................... 6 (四)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6)(五)矿产资源普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 ............. 6 (六)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 ............. 6 (七)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 ............. 9 (八)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 ............... 13 (九)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 ........... 16 (十)区域重力调查设计编写要求 .................................................................. ........................... 20 (十一)矿产地球物理勘查设计编写要求 .................................................................. ............... 20 (十二)航空物探测量设计编写要求 .................................................................. ....................... 23 (十三)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设计书编写要求 ............................................................................. 23 (十四)矿产地球化学勘查设计编写要求 .................................................................. ............... 25 (十五)遥感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 ............... 25 (十六)航空遥感(摄影)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 ....... 26 (十七)地质调查方法技术研究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26)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是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开展项目工作的依据。
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及操作技巧
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及操作技巧张广宇;刘英才;康庄;代雅建【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2(21)1【摘要】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是地质调查成果数字化、信息化及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基础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以1∶25万铁岭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例,对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及模型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流程以及在属性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技巧,以此为利用RGMAP系统建立数据库提供借鉴.%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atial database of regional geologic map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igit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for the geological survey.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1:250 000 geologic map of Tiding Sheet, this paper expatiates the model and stand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atial database. The constructing process and operating skills of the digital geologic database are also introduced. It would hopefully provide references for others in the building of spatial database with RGMAP.【总页数】8页(P165-172)【作者】张广宇;刘英才;康庄;代雅建【作者单位】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4;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4;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8【相关文献】1.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新疆部分)方法探讨 [J], 孙海芳2.华东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J], 马明;吴涵宇;陈刚3.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数据质量控制研究与实践--以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例 [J], 张振芳;赵佳;王岳明4.东北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与集成 [J], 康庄5.华东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J], 马明;吴涵宇;陈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李永军编2003年4月于西安前言为了保证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顺利进行,确保项目野外工作、室内整理、报告编写等各环节有章可循,做到所有调查成果格式统一、表述统一、图式统一,提高地质调查项目的成果质量,现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管理有关制度和规范、标准及技术要求,制定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项目各填图组、专题组要严格执行本细则有关规定,并在工作中进一步修改、补充,使其更加完善。
本细则未涉及的有关内容参照下列有关要求等执行。
执行本细则中,应参照执行的有关标准、技术要求指南有:1.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2.ZB/T D10004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3.GB/T14158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4.DZ/T0158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5.DZ/T0151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6.GB958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7.DZ/T0179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8.DT/T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9.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1:50000数据库技术规定10.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项目管理制度汇编11.魏家庸等,1991,《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2.房立民等,1991,《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3.高秉章等,1991,《花岗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4.周维屏等,1993,《1:50000区域地质填图新方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本细则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如发现不妥请及时告知项目技术负责,以便修改、完善。
一、剖面测制(一)实测剖面1.实测剖面的目的任务地质剖面是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
无论实测或修测图幅都必须按统一规定布臵实测剖面,通过地质剖面实测,建立各类地质体(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混杂岩等)建造顺序(地质体内部和地质体之间的相对顺序),合理确定区域地质填图中各类地质建造体的填图单位,最大限度地提取各项区域地质调查所需指数(如时代指数、古环境指数、古气候指数、岩质指数、土质指数、水质指数、环境污染指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及实施细则(2007)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12月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及实施细则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12月目录1.前言 (1)2.引言 (1)3.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4.引用文件 (2)5.工作流程 (2)6.质量监控体系 (3)7.统一的系统库和代码库 (4)8.生产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 (4)8.1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 (4)8.1.1 无属性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与质量控制 (5)8.1.1 无属性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与质量控制 (6)8.1.2 有属性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技术要求 (17)8.2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技术要求 (19)9.元数据文件格式 (19)10.成果报告 (20)10.1成果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20)10.2成果报告质量要求 (20)11.成果汇交 (21)11.1成果汇交的内容 (21)11.1.1 成果数据 (21)11.1.2 彩色喷墨图 (21)11.1.3 其它资料 (21)11.1.4 成果汇交注意事项 (22)11.2汇交数据的文件格式 (22)12.成果数据质量检查验收 (26)12.1计算机数据检查及记分方法 (26)12.1.1 计算机检查内容 (26)12.1.2 计算机检查缺陷类型 (27)12.1.3 计算机检查记分方法 (28)12.2地质图图面检查及记分方法 (28)12.2.1单幅地质图图面检查内容 (28)12.2.2 单幅地质图图面错误类型 (28)12.2.3 单幅地质图图面记分方法 (29)12.3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检查及记分方法 (29)12.3.1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检查内容 (29)12.3.2 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评价及记分方法 (29)附录A1∶2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质量检查表目录 (35)附录B质量监控表实例(单独文件) (35)附录C《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数据项说明(单独文件) (35)附录D1∶2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属性卡片目录 (42)1.前言《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及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是根据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需要,参照《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分省)建设实施细则》、《地质数据产品质量检查评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任务书总【2004】001-02等相关文档,在开展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
本细则分为12个部分,包括质量监控体系、生产技术流程、元数据文件格式,成果报告,成果汇交及成果质量检查等内容。
本细则的主要起草人:张振芳、张明华、李超岭、张智勇、李丰丹、刘畅等细则起草过程中,发展研究中心刘荣梅、王成锡、章浩;北京市地质研究所赵佳;河北区调所苏灵芬;宜昌地矿所李莉、万永泉;天津地矿所陈安蜀;成都地矿所邓昌荣;吉林地调院刘冶兵等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表示忠心感谢!2.引言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截止200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300多幅1∶25万区调工作。
区调工作先后采用“传统填图”和“数字填图”2种方法,早期的“传统填图”要求按照《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建立空间数据库。
为了与后期基于“数字填图”技术完成的图幅数据相衔接,且2005年《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推出后,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要求按照该标准建立。
为此,需要将已经完成成果汇交的数据重新整理。
经查看2005年以前汇交的数据基本分为2种类型:按照《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建库而未进行质量检查的数据和只有空间数据而无属性数据的数字制图数据。
这2种类型的数据全部基于“传统填图”方法,目前尚没有采用“数字填图”方法完成的图幅汇交资料。
但是,玉林幅、民和幅和阿荣旗幅3幅“数字填图”试点图幅已于2005年年初完成成果验收,其数据可用于建库试验。
通过对上述各类图幅的建库试验提出该细则,用以指导和规范1∶2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库工作。
3.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细则》详细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成果数据建立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成果报告的内容及编写要求、成果汇交及成果数据质量检查等;也规定了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适用于指导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全过程,以便提高成果数据的质量、精度,最大限度减少错误、减小误差,满足全国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的需要。
《细则》主要参考《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同时参考并引用其它相关标准,结合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试验及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实际而制定。
《细则》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4.引用文件《细则》参考了如下标准和文件,下列标准和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细则》的引用而成为本《细则》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GB/T 9649.XX-XXXX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含GB/T 9649.1-35)GB/T 17412.1-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2-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958-99 区域地质图图例GB/T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GB/T13923-92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报批稿《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报批稿《地质数据质量检查评价》报批稿5.工作流程工作流程主要用于对建库方法和过程进行指导,见图5-1。
基于1∶25万地质图成果数据包括基于“数字制图”技术和基于“数字填图”技术两种类型,他们的建库流程不同,见附图1和附图2。
图5-1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流程图6.质量监控体系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制度:1.建立工作日志制度:建立完整的工作日志表,每个作业人员每天必须按要求填写工作日志,将每天的工作内容全面、完整地记录下来,并由作业组长签名认可。
2.建立自互检制度:建立完整的自互检表,每个作业人员完成一幅图都要进行100%的自检,并将自检结果和修改处理结果如实、完整地记录下来,由作业组长签名认可。
在自检的基础上,由项目负责人安排其他作业人员进行100%互检,并将互检结果和修改处理结果如实、完整地记录下来,由作业组长签名认可。
3.抽检制度:建立项目组负责人抽检制度,抽检比例不小于30%。
4.阶段性检查制度:对建库的每个阶段性成果要进行严格检查把关,如原始数据的完整性检查;拓扑一致性检查;有属性数据的属性与图元之间关联一致性检查等。
5.专(兼)职质检员制度(建议):各生产单位至少指定一名具有地质图建库经验的人员作为质检员,负责该单位数据产品生产过程及成果的质量检查,并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7.统一的系统库和代码库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将采用基于MAPGIS的RGMAPGIS平台,RGMAPGIS的系统库是按照GB958-99组织的,此外增加了地理内容,地理内容与国家1∶25万地形图MAPGIS数据的系统库一致,包含了西安80坐标版中所有代码对应的线型和子图。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将使用RGMAPGIS的系统库,如有特殊项需要增加,各工作单位要向项目组提出申请,经批准确认后方可增加在指定的位置,原预留号区间至2007年12月30日作废。
同时,项目组还提供汇总的建库中需要填写的代码——《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代码汇编》,如有特殊项需要增加,报项目组核实备案,项目组将及时报有关部门和专家审定后并统一更新,在审定之前,各专题项目组可暂用临时代码,审定通过后必须用新的代码替换。
8.生产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鉴于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包括基于“数字制图”技术的数字化地质图(只有图形没有属性的制图数据、既有图形又有属性并符合《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的数据库数据)和基于“数字填图”技术的数字地质图(采用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形成的数据)两种数据,这两种数据在按照《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建库时的流程不同(附图1和附图2),以下将分别介绍各类数据的建库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
8.1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数字化地质图包括无属性和有属性两种情况,其建库工作流程如下图,以下分别介绍这两类数字化地质图的建库流程与质量控制。
8.1.1 无属性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与质量控制此类数字化地质图数据称为“制图数据”。
(1)软硬件环境硬件要求:硬件设备必须满足工作要求。
软件要求:软件采用RGMAPGIS6.5或RGMAPGIS6.7版本。
(2)质量监控文档准备质量监控将贯穿整个建库过程,在建库工作实施之前,要求准备监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质量监控文档(附录B)。
(3)建库资料收集完整、齐全而又有效的第一手资料是建立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的前提,也是对地理信息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因此,要全面收集建库图幅的有关资料(包括汇交资料的全部电子文件、汇交的地质纸图、野外原始记录卡片、记录本等)。
资料收集主要有以下两类:✧图形资料:MAPGIS格式图形数据、成果图。
✧文字资料:区域地质报告、原始资料、说明书、科研专题报告等,修编、修测图幅还要收集区调工作过程中依据的相关资料。
(4)质量预检建库之前,需要对收集到的制图数据进行质量预检,其目的是确认将用于建库的制图数据的正确性。
质量预检的方法为将制图数据打印输出,与成果图进行逐一对照检查,主要检查以下内容:✧制图数据中点、线、面的完整性(多余或遗漏);✧制图数据中点、线、面相对位置的正确性。
通过对制图数据进行初步的质量检查,确定此数据是否与成果图数据一致,能否用于建库。
如果发现制图数据存在严重缺陷,且能够判定不是输出成果图的数据,需有关部门要求资料汇交单位提供用于输出全要素地质图的最终数据,否则,要对地质图进行扫描,重新矢量化。
如果经过初步的质量检查确定该数据与成果图数据一致,可用于以下的建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