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人物传记练习题六的题目及答案

人物传记练习题六的题目及答案

人物传记练习题六的题目及答案第一篇:人物传记练习题六的题目及答案高考人物传记练习题六十一、叶圣陶在四川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

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

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

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

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

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

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

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

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

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

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

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

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

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

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

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和练习答案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和练习答案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和练习(答案)一、《明史·于谦传》1.B (延:邀请)2.B(因为。

A为:第一个“对”;第二个“成为”。

C乃:第一个“于是,就”;第二个“才”。

D之:第一个是代词;第二个是助词“的”。

)3.C(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4.B(A和尚没有向朝廷作推荐,而是于谦自己考上了进士;C于谦被从监狱里放出来不是因为受到王振的器重;D向皇上请示不是体现于谦处事谨慎,为是爱护百姓。

)5.①顾佐任都御史,对下属很严厉,惟独对于谦很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超过顾佐自己。

②等到英宗(宣德皇帝)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参考译文]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对他很惊奇,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

”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

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

顾佐任都御史,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很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超过顾佐自己。

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高煦的罪行。

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

高煦伏在地上发抖,自称罪该万死。

皇帝很高兴。

班师回到北京,给于谦的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

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

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担此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各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都全部上疏提出。

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三个姓杨的主持朝政,都很器重于谦。

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复,都是“三杨”主办的。

但于谦每次进京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

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权,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冒犯过王振。

人物传记阅读分类专练及答案

人物传记阅读分类专练及答案

人物传记阅读分类专练与答案人物传记阅读训练(一):筛选整合信息要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莫言自述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

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

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

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

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了。

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

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

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

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

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呼吸大地发出的气味。

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

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

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

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死人非常多。

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

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

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

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历年高考实用类人物传记真题集(后附参考答案)

历年高考实用类人物传记真题集(后附参考答案)

高考实用类人物传记精选真题集训精选篇目1:科学巨人玻尔( 2014年新课标Ⅰ卷)玻尔|科学家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

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

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

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

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

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

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

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

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与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

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的。

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做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

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

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

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

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

文言人物传记练习

文言人物传记练习

文言人物传记练习一、《赫连达传》赫连达字朔周,盛乐人。

性刚鲠,有胆力。

少从贺拔岳征讨有功,拜都将。

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军中大扰。

赵贵建议迎太祖,诸将犹豫未决。

达曰:“宇文夏州昔为左丞,明略过人,一时之杰。

今日之事,非此公不济。

赵将军议是也。

达请轻骑告哀,仍迎之。

”诸将或欲南追贺拔胜,或云东告朝廷。

达又曰:“此皆远水不救近火,何足道哉?”贵于是谋遂定,令达驰往。

太祖见达恸哭,问故,达以实对。

太祖遂以数百骑南赴平凉,引军向高平,令达率数骑据弹筝峡。

时百姓惶惧,奔散者多。

有村民方扶老弱,驱畜牧,欲入山避难,军士争欲掠之。

达曰:“远近民黎,多受制于贼,今若值便掠缚,何谓伐罪吊民!不如因而抚之,以示义师之德。

”乃抚以恩信,民皆悦附,于是迭相晓语,咸复旧业。

太祖闻而嘉之。

悦平,加平东将军。

太祖谓诸将曰:“当清水公遇祸之时,君等性命悬于贼手,虽欲来告,其路无从。

杜朔周冒万死之难,远来见及,遂得共尽忠节,同雪仇耻。

虽藉众人之力,实赖杜子之功。

劳而不酬,何以劝善!”乃赐马二百匹。

达固让,太祖弗许。

六官初建,授左遂伯。

出为陇州刺史。

保定初,迁大将军、夏州总管、三州五防诸军事。

达虽非文吏,然性质直,遵奉法度,轻于鞭挞,而重慎死罪。

性又廉俭,边境胡民或馈达以羊者,达欲招纳异类,报以缯帛。

主司请用官物,达曰:“羊入我厨,物出官库,是欺上也。

”命取私帛与之。

识者嘉其仁恕焉。

寻进爵乐川郡公。

建德二年,进位诸国,薨。

子迁嗣。

(《周书•赫连达列传》)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此公不济济:成功B 、虽藉众人之力藉:凭借C 、劳而不酬,何以劝善劝:劝解D、识者嘉其仁恕焉嘉:褒扬2、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 、达请轻骑告哀——我赫连达请求率轻骑去报告哀讯。

B、今若值便掠缚——现在如果遇到(百姓)便掠夺和捆绑他们。

C、于是迭相晓语——于是百姓都轮流互相转告。

D、虽欲来告,其路无从——虽然想来向我报告,可路上没有跟从他一起来的人。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人物传记类(10)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人物传记类(10) Word版含答案.doc

人物传记类课后练习(10)1.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题。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

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

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联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胜也。

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

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

”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

太宗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与百胜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

”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

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

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胜,愿陛下慎之。

”太宗大悦,赐绢二百段。

四年,累迁中书侍郎。

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尽诚规谏,至台龙逢、比干,竟不免孥戮。

为君不易,为臣极难。

我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触之则杀人。

人主亦有有逆鳞,卿等遂不避触,名进封事。

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国之储副,自古所重,必择善人为之辅佐。

太子年在幼冲,志意未定,朕若朝夕见之,可得随事诫约,今既已委以监国,不在目前,知卿志怀贞愨,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

”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

时太子承乾有足疾,不能朝谒,好昵近群小。

太宗谓正伦曰:“我儿疾病,乃可事也。

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

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

”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

承乾抗表闻秦。

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

冀其有惧,或当反善。

”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

后承乾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由是配流州。

[注](1)起居注:指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

高考复习专题之人物传记阅读相关练习答案

高考复习专题之人物传记阅读相关练习答案

高考复习专题之人物传记阅读相关练习答案(一)《黄永玉:大师之境》1.(1)率真、睿智:一位画家在聊天中向黄老倾诉心中的苦楚时,黄老叼着烟斗听着,从丝丝青烟中飘出两个字:“揍他!”;将一大幅书法作品挂在客厅里,“人活了八十岁了,如果再不承认老奸巨猾就太不谦虚了!”这些都体现了他的率真和睿智。

体现他的率真。

(2)仗义、正直。

为两位遭保长迫害的学木刻的穷朋友报仇,干掉保长浪迹天涯了。

(3)淡泊名利、重情重义。

弘一法师李叔同去世,黄永玉在庙里嚎啕大哭;为了怀念帮助过他的前辈,出版了《比我老的老头》,记述了张乐平、沈从文、聂绀弩等十几位早年帮助过他的前辈;中国慈善总会授予他“慈善家”称号,因多年好友黄苗子夫人郁风大姐的去世而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之中,根本没有心情去参加颁奖晚会。

2. 主观上:①自身的素质和天赋②率真的个性;客观上:①文化渊源:姑公即大文学家沈从文的父亲非常喜欢他,少年黄永玉整日和姑公泡在一起。

②艺术家的交往:他和沈从文、张乐平、齐白石、弘一法师等艺术大家有缘分,得到他们的帮助,深受他们的影响,在他的艺术生涯中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 ①贡布里希是在强调艺术家是艺术存在的先决条件,艺术家的品位决定了艺术的品位。

②要搞真正的艺术,先要做真正的人。

③本文作者引用这句话的目是为了说明黄永玉是真正的艺术家。

(二)《莫言——不倦的探索者》1.答案 AE解析:B项原文说“和大多数普通文学爱好者一样”的只是“文学之路也是从阅读和模仿开始的”,也并没有说是“必由之路”。

C项文中“对小说中的故乡有了新的理解”,而不是“对故乡和文学有了新的理解”;“渐渐地你就会有一种能力了,把别人的故事变成你自己的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一样”,是说莫言把国内、国外故事变成发生在高密县的故事。

D项文中说“莫言是世界级的作家,可能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原文不是肯定的。

2. (1)从主题看,展现了乡土中国的历史和命运。

人物传记阅读专题练习(有答案)

人物传记阅读专题练习(有答案)

人物传记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黄永玉:大师之境黄永玉,中国艺术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一个罕见的本质意义上的真正艺术人。

十多年前,一位画家在聊天中向黄老倾诉心中的苦楚:年轻貌美的妻子和别人好了,他戴了“绿帽子”,眼含热泪,一脸的无辜无奈和委屈。

黄老叼着烟斗听着,从丝丝青烟中飘出两个字:“揍他!”太有性格、太有意思的一位老人家!黄永玉嗜烟,尤其对烟斗情有独钟。

无论是挥毫题字,还是泼墨作画,无论是登台演讲,或是闲庭信步,他的烟斗总是须臾不离手。

也许这总在他身侧飘绕着的缕缕青烟,也是他灵感与睿智的来源吧!黄永玉小的时候姑公(黄永玉的姑公即大文学家沈从文的父亲)非常喜欢他。

少年黄永玉整日和姑公泡在一起,练拳,举石锁,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12岁那年,黄永玉独身一人离开了故乡湘西凤凰,从此这位土家族汉子就开始了游侠式的生活……倚仗着健壮的身体和一身过人的好功夫,他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行侠仗义,广交天下朋友。

在福建泉州,他结交了学木刻的两位穷朋友。

不久,两位朋友都惨遭保长的迫害:一位的老婆被保长凌辱了,一位被抓了壮丁。

黄永玉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连夜干掉了保长,替朋友报了仇,此后又浪迹天涯了。

文化的渊源和自身的素质加之良好的天赋对黄老的艺术起了决定的作用,而上天赐予他特有的“缘分”更为他的艺术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且不谈他和沈从文、张乐平、齐白石等艺术大家的缘分,单说他和一位出家人的奇遇就让他在其艺术生涯中受益匪浅了。

那是在60多年前的福建,年轻气盛的黄永玉在一座山庙前盛开着的玉兰树上摘花,树下站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和少年黄永玉聊了起来,谈美术知识、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四天后,老和尚侧身躺在破旧的木床上,如平常睡觉姿态一般,仙逝了。

他给黄永玉留下了一幅书法条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

”这位老和尚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一代宗师去了,留下黄永玉在庙里嚎啕大哭……曾经有好友问黄老,在他那么多专长里,他最喜欢哪个?黄老说,我最喜欢的是文学,第二是雕刻,第三是木刻,第四是绘画。

初二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答案及解析1.(12分)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世祖①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②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

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

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

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宾客故人,日满其门。

二十年秋,振旅③还京师。

将至,故人多迎劳之。

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

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④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

”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谅⑤为烈士,当如此矣。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注释】①世祖:东汉光武帝刘秀。

②隗嚣(wěi xiāo):字季孟,建武二年被封为西州大将军。

③振旅:整队班师。

④伏波将军路博德:伏波将军是古代一种封号,路博德是西汉武帝朝名将。

⑤谅:确实,实在。

【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无从致书以观B.俯身侧耳以请C.则以纸帖之D.策之不以其道【答案】C【解析】C与例句都是“用”;A为表结果的连词;B为表目的的连词;D为介词,按照。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诸兄奇之()②嚣使援奉书洛阳()③日满其门()④裁封数百户()【答案】(4分)①对……感到奇怪、认为……奇怪②书信③每天④通“才”,仅仅【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这里“奇”为词类活用,意动用法,认为……奇怪;“裁“为通假字,通“才”,仅仅。

初一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共11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卿今当涂掌事( )(2)及鲁肃过寻阳( )(3)未尝识书具( ) (4)父利其然也( )【答案】(1)当涂:当道,当权。

(2)过:到。

(3)尝:曾经。

(4)利:以……为利,认为……有利可图。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过” 是到之意。

“利”利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利”。

注意识记。

常常考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

(2)自是指物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答案】(1)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2)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题目:中学历史人物传记题专项练习题与答案详解

题目:中学历史人物传记题专项练习题与答案详解

题目:中学历史人物传记题专项练习题与答案详解练题一:秦始皇的统一战争1.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代是()A. 春秋战国时期B. 西周时期C. 东汉时期D. 其它正确答案:A. 春秋战国时期解析: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结束了战国时代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2. 秦始皇建立的个人政权被称为()A. 帝国主义B. 君主专制C. 民主制度D. 共和制度正确答案:B. 君主专制解析:秦始皇建立的政权是一种君主专制制度,由他个人掌握最高权力,对国家实行集权统治。

3.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手段之一是()A. 实行儒家思想B. 推行法家思想C. 提倡道家思想D. 发展思想正确答案:B. 推行法家思想解析:秦始皇提倡法家思想,以法律掌握国家权力,实行集中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练题二:汉武帝时期的改革与发展1. 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政策有()A. 实行均田制B. 推行富国强农政策C. 扩大对外贸易D.打击商人阶级正确答案:B. 推行富国强农政策解析: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推行富国强农政策,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国家财富。

2. 汉武帝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连接哪两个国家的贸易路线?()A. 中国和印度B. 中国和日本C. 中国和埃及D. 中国和罗马正确答案:D. 中国和罗马解析:汉武帝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和罗马帝国的贸易路线,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

3. 汉武帝时期出现的科技发明有()A. 造纸术B. 指南针C. 酒精D. 手工艺正确答案:A. 造纸术、B. 指南针解析:汉武帝时期出现了许多科技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练题三:唐太宗李世民与开元盛世1.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制度是()A. 君主专制B. 宪政制度C. 共和制度D. 权臣专制正确答案:A. 君主专制解析: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君主专制,他个人拥有最高权力,并高度重视中央集权。

2. 开元盛世中的文化氛围是()A. 古代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 华夏文化的复兴C. 军事扩张为主要目标D. 宗教的广泛传播正确答案:A. 古代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解析:在开元盛世中,古代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人物传记类(18)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人物传记类(18) Word版含答案.doc

人物传记类课后练习(18)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岁己未,河朔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

厌禳小数【注】,靡不为之,竟无验。

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

是物不死,旱胡得止?”帅闻,以为然。

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

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

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

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

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

人情初不怿也。

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

人无复议驴。

【注】厌禳:古人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

小数:小法术。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2)人情初不怿也()(3)弥月不解()(4)岁卒以空()2.在下列加点的词中,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请诸帅而释之B.而谓我之愆C.未几而雨D.某谢而觉3.“人无复议驴”的原因是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译文:(2)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译文:5.作者撰写本篇寓言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答: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魏兰根,巨鹿下曲阳人也。

兰根身长八尺,仪貌奇伟,泛览群书,机警有识悟。

起家北海王国侍郎。

丁母忧,居丧有孝称。

将葬常山郡境,先有董卓祠,祠有柏树。

兰根以卓凶逆无道,不应遗祠至今,乃伐柏以为椁材。

人或劝之不伐,兰根尽取之,了无疑惧。

遭父丧,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忧毁殆于灭性。

出除本郡太守,并有当官之能。

正光末,尚书令李崇为本郡都督,率众讨茹茹,以兰根为长史。

因说崇曰:“缘边诸镇,控摄长远。

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

人物传记阅读习题答案

人物传记阅读习题答案

人物传记阅读训练(一)答案一、①生活简朴:坐公交上班,穿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时还会带上两个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

参加国际会议时穿打了三层补丁的鞋,提着人造革的破书包。

住的是老旧的单元房,小客厅不到14平方米。

(列举2点即可)②爱情朴素:他们的爱情与事业紧密结合,风雨与共,相依相携。

③对国家的挚爱:一生的重大选择都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

(6分,每点2分)(4)“对国家的挚爱”是何泽慧这一代人成名成家、令后人仰慕的重要原因。

(2分)①由于抗日救亡的需要,何泽慧在德国留学时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这奠定了她一生事业的基础。

(2分)②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在祖国需要时,不顾一切及时回国,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拥有了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

(2分)③在92岁高龄时,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赢得了敬重。

(2分)人物传记阅读训练(二)答案三、汪曾祺笔下的沈从文.①他是一个有蛮劲狠劲,敢于拼搏的人。

②他是一个做事情“耐烦”,锲而不舍,对作品苦心雕琢,精益求精的人。

③他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家乡的人。

④他是一个看破人事乘除,得失荣辱置之度外,心地明净的人。

(需结合文章分析,答出三点即可)四、慧眼识英才【答案】①热爱数学,锐利进取,思维缜密;②知恩善报,对恩师非常尊敬和感激;③习惯于单枪匹马地进行自我研究,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人物传记阅读训练(三)答案五、追随我心①人生有些东西是应该放弃的,所以不要固执盲目地坚持;人生有些东西是应该坚持的,所以不要轻易地放弃。

(2分)②李开复对自己不感兴趣的政治学科没有坚持,对备受冷落的计算机领域的语音学没有坚持,对苹果、微软、SGI和Google的高职位没有坚持,他的人生一直是不断改变的过程,所以他是没有遗憾的。

(3分)③李开复一直坚持“自己设计自己”的人生信条,一直坚持“追随本心”的人生理念,一直坚持创新的意识,且从没有放弃这些坚持,即使是在人生的辉煌时期,所以他的人生是值得尊敬的,没有遗憾的。

精选人物传记试题及答案

精选人物传记试题及答案

人物传记试题及答案精选人物传记试题及答案人物传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人格引导意义,我们现在看当今社会的很多问题,答案却往往能从前人的经历里面去寻找。

因此为后人留下我们对当今社会和时代的思考,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物传记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贝多芬之吻》1985年9月,我在西德萨尔布吕肯给一些年轻的钢琴家上主修课时感到,如果我在某个学生的背上轻轻拍一下的话,他会弹得更好些。

由于他的卓越的演奏,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

这种即刻的超常发挥使自己和全班同学都大为惊奇。

仅仅几句赞扬的话对他产生了奇效。

这件事使我想起了自己得到第一次表扬的是多么高兴和自豪。

我当时7岁,爸爸让我在花园帮忙干活,我使出了全身的劲儿干完活后得到了最好的奖赏:父亲吻了一下说:谢谢你,孩子,你干得好。

60多年后父亲话仍在我耳边回响。

16岁时因和音乐老师发生了分歧使我陷入了困境。

那时,李斯特最后一个在世的学生,著名钢琴家埃米尔冯索尔先生来到布达佩斯,要求我为他演奏一曲。

他认真听了我演奏的巴赫C大调《托卡塔曲》后,让我再弹几曲。

我尽全力演奏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悲怆》和舒曼的《蝴蝶》。

最后,当我结束演奏时,冯索尔先生站起身并在我的前额上吻了一下说:我的孩子,当我在你这么大时成了李斯特先生的学生。

在我的第一课后,李斯特先生吻了我的前额说:好好记住这个吻,它是贝多芬先生听完我的演奏后给我的吻,我已等了许多年,现在我认为你应得到它。

在我的一生中没有比冯索尔先生对我的赞扬更有意义的事了。

贝多芬之吻奇迹般地使我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并帮助我成为的钢琴家。

不久,我将把它传给最有资格获得的人。

赞美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一支蜡烛。

我为它永远发挥着自己神奇的作用而惊叹不已!试题:1、第一段中作者举了几个事例说明赞美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一支蜡烛?2、为什么60年后父亲的话仍在我耳边回响?3、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贝多芬把贝多芬之吻给了,把贝多芬之吻给了,又把贝多芬之吻给了我。

初三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

初三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

初三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共10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②,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③,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阿:古地名。

②鄄(juan):古地名③饰诈:掩饰,欺诈。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闻寡人之耳者_____(2)期年之后______(3)誉言日至_____ (4)田野不辟______【答案】(1)使……听到(2)满一年(3)赞誉(4)开垦【解析】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如“闻”这里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听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略(2)这是你用丰厚的钱财贿赂我身边的人来求得好名声啊!【解析】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人物传记类练习(5)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人物传记类练习(5)

人物传记类课后练习(5)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

甚隘而深,若小舟然。

名之曰烟艇。

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然舟之非屋也。

以为似欤。

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

遂谓之屋。

可不可邪?’陆子曰:‘不然,新丰非楚也,虎贲②非中郎也,谁者不知,意所诚好而不得焉。

粗得其似,则名知矣。

因名以课实,子则过矣。

而予何罪?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沓霭之间,未尝一日忘也。

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伐荻钓鱼而卖芰芡,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之下。

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之哉!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陆游《烟艇记》)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名之曰烟艇名:取名,命名B.穷达异矣穷:贫穷C.而不能不眷于此也眷:喜爱D.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扣:拍,敲击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B.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沓霭之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纳烟云日月之伟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而不能不眷于此也业精于勤荒于嬉3.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陆游以“烟艇”命名自己的居室,以寄托自己的志趣,填补自己“求之不得”的缺憾。

B.文章采用借题发挥的手法,即借小屋的命名,抒发作者“身在魏阙,心存江湖”的隐逸志趣。

C.“伐荻钓鱼而卖芰芡,……顾不乐哉!”是古代隐士生活的缩影,因为作者素怀壮志,所以,从全文来看,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否定的态度。

D.有人评价这篇文章有“弦外之音”,即表面作旷达语,实际寓有陆游“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牢骚。

八年级英语人物传记练习题40题

八年级英语人物传记练习题40题

八年级英语人物传记练习题40题1<背景文章>Isaac Newton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cientists in history. He was born in 1642 in Woolsthorpe, England. Newton showed great interest i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from a young age.Newton is best known for his laws of motion and universal gravitation. His work on these laws revolutionized the field of physics. The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states that every particle in the universe attracts every other particle with a force tha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product of their masses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m.Newton's work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His ideas and theorie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modern physics and continue to be studied and applied today.Newton also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mathematics. He developed the calculus, which is a powerful tool for solving problems in physics, engineering, and other fields.1. Isaac Newton was born in _____.A. 1641B. 1642C. 1643答案:B。

“古代人物传记”综合应用 巩固练习

“古代人物传记”综合应用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基础积累1.下列加红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肉袒.(tǎn)列观.(guān)衣.(yì)褐盆缶.(fǒu)B.渑.(miǎn)池刎.(wěn)颈旄.(máo)节旃.(zhān)毛C.篆.(zhuàn)文阉.(yān)竖煴.(wēn)火阏氏..(yān zhī)D.昆邪..(hún xié)绯.(fēi)衣排摈.(bìn)赤虬.(qiú)2.下列加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比……怎么样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佯为:装作C.苟信然..,则天之高邈信然:相信是这样D.上下肃然,称为政理..政理:政治清明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因泣下霑衿C.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D.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4.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左右欲刃.相如A.而相如廷.叱之B.且庸人尚羞.之C.宜皆降.之D.天雨.雪,武卧啮雪5.下列各句中加红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宣言..复然。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苏君今日降,明日C.举孝廉不行..在。

..。

D.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6.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我为赵将。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何以汝为见?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200多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C.《后汉书》《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D.“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初一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

初一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

初一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1.文言文阅读(共18分)《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_,它是由北宋 ______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分)【答案】《资治通鉴》、司马光【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填空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不要把“司马光”写成“司马迁”。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2】解释下列字词:(4分)①辞:②涉猎:③刮目相待:④遂:【答案】辞:借口涉猎:粗略了解刮目相待:用心眼光重新看待别人遂:于是【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本题中有多字词,要注意每个字都要解释清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答案】我难道是要你研究经学成为掌管经书的官员吗?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再也不是以前吴国的那个阿蒙了。

【解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治经”“博士”“才略”“非”,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4】用原文回答:(4分)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答案】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解析】疏通文字,了解内容,针对问题在文中搜寻有关内容,第一问用自己的话回答,第二句要摘引原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初二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

初二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

初二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1.阅读《宋史•杨时传》,完成后面问题。

(14分)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①,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②。

于熙、元之际,河、洛③之士翕然④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⑤,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⑥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注释】①属(zhǔ)文:写文章。

②绝学:宏伟独到的学术。

③河、洛:黄河与洛水,也指这两条河之间的地区。

④翕(xī)然:统一或协调的样子。

⑤寝门:内门。

⑥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

程门四大弟子之一。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 ) ②时盖年四十 ( )③颐既觉 ( ) ④侍立不去(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以师礼见颢于颍昌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遂以名楼(《黄鹤楼》)C.一儿以日初远(《两小儿辩日》)D.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答案】(1)(4分)①以……为师,师从,拜某人为师②大概,大约③已经,……以后④离开(2)(2分)B【解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如,虚词“以”的用法;实词“师”的意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答案】(2分)时/ 河南程颢与弟颐/ 讲孔、孟绝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传记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梁衡快二十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

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

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瞬间,我就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

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

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茵,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

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

我们的车像撒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路边闪过金色的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

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

那首歌就诞生在这里,青海湖边这片被称为金银滩的草原。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它细密而柔软,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

草地上虫草、人参果、秦艽等中药材随处可见。

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过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挥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

老鹰发现了什么,在低空一圈圈地盘旋。

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当年二十六岁的王洛宾采风到这里,十七岁的卓玛姑娘用鞭子轻轻地抽了他一下,含羞拍马远去。

这倩影绕心三日,挥之不去,终于幻化为一首美丽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永远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

卓玛一辈子也没有想到她那轻轻的一鞭会抽出一首世界名曲。

当后人听着这首歌时,总想为它注释一个具体的爱情故事,殊不知这里不但没有具体的爱,就是在作者的实际生活中也没有找到过歌唱着的甜蜜。

王洛宾好像生来就负有一种使命,总是去追寻美丽,美丽的旋律,美丽的情感。

王洛宾是美令智昏,乐令智昏,他认为生活甚至生命就是美丽的音乐。

他一入社会就直取美的内核,而不知这核外还有许多坚硬的甚至丑陋的外壳。

他一生屡屡受挫,他活了八十多岁,有三年是坐国民党的监狱,有十五年坐共产党的监狱,又有十五年的时间是被控制使用,直到1982年六十九岁时,才正式平反,恢复正常人的生活,1992年七十九岁时,中央电视台首次向社会介绍他的作品。

这时,全社会才知道那许多传唱了半个世纪的名曲原来都是出自这个白胡子老头儿。

这时,离他的生命终点只剩下两三年的时间。

王洛宾的生命是以歌为主线的,信仰、工作,甚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成了歌的附属,就像一棵树干上的柔枝绿叶。

1937年,他到西北,这本是一次采风,但他被那里的民歌所迷,就留下不走了。

他在马步芳和共产党的军队里都服过役,为马步芳写过歌,也为王震将军的词配过曲,他只知音乐而不知其余。

他像草原上一只渴急的黄羊,见到一点水光,就拼命地向这唯一的目标冲去,至于路边的石块荆棘,他全没有看见。

在音乐的感召下,他是一个勇敢的先锋,而对音乐之外的一切,他却是不屑一顾。

在劳改服刑时他宁可用维持生命的一个小窝头,去换取人家唱一曲民间小调。

他也曾灰心过,有一次他仰望厚墙上的铁窗,抛上一根绳,挽成一个黑洞似的套圈,就要通向另一个世界时,一声悠扬的牧歌,轻轻地飘过铁窗。

他分明看到了铁窗外的白云红日,嗅到了原野上湿润的草香。

他终于没有舍得钻进那个死亡隧道,三两下扯掉了死神递过来的接引之绳。

我们至今不知道这是哪一位牧人的哪一首无名的歌,这也是一根“卓玛的鞭子”,又一回轻轻地抽在了王洛宾的心上。

这一鞭,为我们抽回来一只会唱歌的老山羊,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二、三自然段的描写,表现了草原的美丽,回应文题,暗示清爽纯净的自然美、悠悠清静的人性美是王洛宾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B.王洛宾热爱音乐,成就巨大,是一位音乐奇才,背负美的情感使命,信仰、工作、生活都是歌的附属。

C.王洛宾为了音乐,不屑世俗,只认音乐,不管对象,他为王震将军写过歌,也为马步芳的词配过曲。

D.王洛宾与音乐有割不断的情缘,音乐成就了王洛宾,音乐救过王洛宾的命,他也曾用救命的窝头换一曲民间小调。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4分) ( ) ( )A.“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霎间,我就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一句表明作者既有实现夙愿的喜悦,又有历经艰辛到达目的地的欣慰。

B.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往往都是甜蜜的,美好的。

作者远赴青海湖,是因为现实中找不到美丽的草原、动人的风情。

C.作者写王洛宾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其实道出了现在的人们不能创作出伟大音乐作品的原因。

D.文章以“追寻”为明暗两条线索,明写了作者对遥远的青海湖金银滩美景的追寻,暗写了作者对王洛宾歌中美好生活的憧憬。

3.本文题目是“追寻那遥远的美丽”,请你根据全文内容,探究题目的意蕴。

(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才徐志摩余杰①1933年11月19日午后2时,一架司汀逊式小型运输机展翅北飞,把它的身影投射在深秋斑斓的大地上。

忽然,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雾铺天盖地,飞机顿时迷失了航向。

经过几分钟艰难的飞行,飞机撞到了泰山北麓的白马山上,“轰”的一声巨响,紧接着一团冲天大火,挟裹着浓烟坠落山下……这架飞机上有一位特别的乘客——现代诗坛的“夜莺”徐志摩。

在烈焰中,这位年轻的诗人结束了他35岁的生命,而他的灵魂已飞向天外,逍遥地“云游”去了。

②“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从头到脚都充满了浪漫气息的天才诗人。

他的一生,如同他热烈崇拜的拜伦、雪莱、济慈一样,彻底奉献给了远在云端的理想。

我感到惊奇的是,在那被鲁迅形容为“处处是非人间的黑暗”的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单纯”信仰的诗人?我始终觉得他不像一个纯粹的中国人。

因为中国人很少像他那样快快乐乐、认认真真地做梦。

中国人都是世故的、乡愿的、滑头的。

而在徐志摩的眼里,生命如同一注清泉,处处有飞沫,处处有闪光;生命也像一段山路,处处有鲜花,处处有芳草。

不幸的是,错乱的时代与困苦的现实一天天侵蚀着他明朗的心房,他渴望像孩子那样哭,像孩子那样笑,但生活却强迫他长大。

他的歌声越来越低沉,他的目光越来越黯淡,他的笑容越来越稀疏,他的诗作越来越晦涩。

一只秃笔去,一只秃笔回,再无当年剑桥的神采飞扬。

生活的牵制、政治的压迫、舆论的指责、友人的背离……团团地包围住了这位坚持浪漫理想的诗人。

“你们不能更多地责备我,我觉得我已是满头的血水,能不低头已算好的。

”是的,一辈子徐志摩没有绝望过,也没有怨恨过谁。

在最悲壮的那一幕到来之前,尽管现实的黑暗一点点地吞噬着他那理想的新月所放射的清辉,他还是在痛苦中竭尽全力挣扎着,写诗、作文、教书、办刊物、开书店,甚至实验农村乌托邦计划……作为一个诗人,他注定像蚕一样用生命结成雪白的茧,在茧成的那天羽化飞升而去;作为一个诗人,他也注定像荆棘鸟一样,衔着锐利的荆棘,在只有一弯新月的夜晚,不断为理想而鸣唱,直到满嘴鲜血淋漓,直到生命的终了。

③徐志摩是为了艺术,为了自由,为了美而生活的。

“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奋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痛苦,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徐志摩反复地陷到了情感和人事的漩涡之中,每一次的挣扎反而加速漩涡的运转。

徐志摩本不该来到这么一个世界的,就好像一粒沙落进眼睛里肯定会被流出的眼泪冲走一样,他只能被当作异端。

不设防的城市往往招致最猛烈的攻击,这是一种他怎么也参不透的逻辑。

进入30年代以后,徐志摩开始感到,尽管诗歌弱小的翅膀在那里扑腾,还是没有力量带整份的累赘往天外飞。

“太丑恶了,我们火热的胸膛里有爱不能爱;太下流了,我们有敬仰之心不能敬仰;太黑暗了,我们要希望也无从希望。

太阳给天狗吃去,我们只能在天边的黑暗中沉默着,永远的沉默着!这仿佛是经过一次强烈的地震的悲惨,思想、感情、人格,全被震成了无可收拾的碎片,再也不成系统,再也不得连贯,再也没有发现。

”当每个聪明的成年人都对皇帝的新衣赞不绝口的时候,那个喊出“什么也没有看见”的孩子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一点上,徐志摩很像安徒生———既深味人世的苦楚,又保持不老的童心。

然而,长不大的彼得·潘毕竟只是一个遥远的神话,徐志摩则是一棵无法与土地告别的树。

追求了一辈子的美,突然发现面前傲然开放的是一朵恶之花。

我们无法揣度他当年的心态,而好友梁遇春的回忆录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徐志摩拿着一枝纸烟向一位朋友借火时说的话:“Kissing the fire”。

(吻火)人世间的经验好比是一团火,许多人都敬鬼神而远之,隔江观火,拿出冷酷的心境去估量一切,不敢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火焰里去,因此这个暗淡的生活,简直没有一点光辉。

“只有徐志摩肯亲吻这团生龙活虎的烈火,火光一照,化腐朽为神奇,遍地开满了春花,难怪他天天惊异着,难怪他的眼睛跟希腊雕像的眼睛相似,希腊人的生活就像他这样吻着人生的火,歌唱人生的传奇。

”还是梁遇春看得真切透彻,徐志摩的血液里,真有希腊人天真好奇的因子呢。

④“飞”是徐志摩理想的象征。

在诗歌《云游》中,他写道:“脱离了这世界,飘渺的/不知到了哪儿,仿佛有/一朵莲花似的云拥着我/拥着我到极远的地方去/唉,我真不希望再回来/人说解脱,或许那就是罢!”⑤于是,他真的不回来了,真的解脱了。

这是一个他早已洞悉的宿命。

我不得不相信宿命的存在。

否则,这个沼泽地一样的世界上,怎么会有徐志摩这样一个不湿鞋袜的人来走一遭呢?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A.徐志摩世故圆滑,但执著地追求理想,沉醉于自己编织的梦中,不像是纯粹的中国人。

B.徐志摩一生追求美而未成,心里非常失望和痛苦,《云游》就是为表达这种心境而写的。

C.徐志摩生活在一个错乱的时代,困苦的现实一天天地将他的激情消磨殆尽,让他陷入绝望。

D.徐志摩后期认识到诗歌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足够的力量能肩负起世上的种种累赘。

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一篇评传,本文多处引用徐志摩的诗歌和语言,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文学性,也让读者能够走进徐志摩复杂的内心世界。

B.文章第一段划横线的句子用了拟人的手法,除了照应结尾“飞”是徐志摩理想的象征外,也表达了对其诗才的高度赞美。

C.徐志摩在生活中是个谈吐诙谐的人,比如他用“kissing the fire”(吻火)来代指借火点香烟,想象丰富,充满生活的趣味。

D.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言辞中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如结尾用了对比的手法升华主题,主要表达了对徐志摩悲剧命运的同情。

6.作者认为,徐志摩在沼泽是的世上走了一遭,但是鞋袜未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