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案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3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3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学生自己先预习一遍教科书,再从网络、课外读物中搜集一些关于古代中国君主与宰相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科举考试等内容的资料,基本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进一步布置学生思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些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2.新课导入秦统一以后开创了一系列新的政治制度,那么秦亡以后这些政治制度随之消亡了没有呢,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又是如何演变的呢?直截了当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内容。

3.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主要讲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部分学生自学。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四个问题: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和汉武帝的推恩令;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北宋分割限制地方权力;元朝的行省制度(1)注重补充材料,让学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口与动脑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习惯。

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然诸侯原本以大,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学习目标解读】⑴整体回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史实,加深理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等概念;⑵阅读史料,重点探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通过中外对比总结其特点;⑶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历史素养和能力。

板块一:课前预习部分板块二:课堂解决问题【问题探究一】材料一: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之败,于是刨裂疆土……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汉书》材料三: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柳宗元《封建论》【问题探究二】材料一朱熹在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材料二元朝由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统一后的疆域北到蒙古、西伯利亚,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千米。

材料三《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材料四《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且一改以前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

板块三、课后复习部分【问题探究三】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人教版必修一)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人教版必修一)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课标点击】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认知】知能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1)西汉初年:地方在很长时间内实行郡县、________并存的制度。

(2)汉武帝:颁布“________”,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1)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________,他们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2)________后形成的________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答案1.(1)封国(2)推恩令2.(1)节度使(2)安史之乱藩镇割据3.北宋(1)措施①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________,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________。

②行政上:由中央派____________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_______负责监督。

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________掌控。

(2)作用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_____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逐渐形成了________、冗兵和________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________的祸根。

(1)中央中央禁军文官通判中央(2)藩镇割据冗官冗费积贫积弱4.元朝:行省制度(1)内容①除________、山西、________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________,②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③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进行管理。

(2)影响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________,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________的开端。

答案(1)河北山东行中书省宣慰司(2)中央集权省制【迁移应用】1.《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为()A.采纳董仲舒建议B.实行郡国并行制C.颁行推恩令D.设立刺史官职2.元朝的行省制度()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时期的郡县制②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巩固和加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统一④成为后世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阅读中国某时期的一幅历史地图。

人教版必修1:第0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人教版必修1:第0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重难点精讲】【重难点“精讲”】一、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秦代: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的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汉代(1)地方: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

(2)中央: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3)汉代以后:中央监察机构有御史台、都察院等。

二、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再由中央任用。

3.科举制: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

(1)实施:隋唐以后成为主要选官制度,明清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

(2)进步性:科举制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公正。

(3)局限性: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为儒家经典,压抑了知识分子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三、行省的设置1.变迁(1)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设置了州。

(2)唐:道、州、县三级。

(3)宋:路、州、县。

(4)元:行省、路、府、州、县。

2.作用(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唐代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唐代三省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都是丞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长官议政的场所。

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实现了中央部门之间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发挥了群臣在国家管理上的作用。

这既减少了决策失误,又有利于中央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又能避免宰相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五、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秦朝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两汉建立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后设州隋唐三省六部制道、州、县三级宋朝中书门下,参知政事路、州、县元朝废三省,设中书省,实行一省制最高地方区划为行省制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制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清朝设立军机处,推行密折制沿用行省制,对边疆因地制宜地管理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皇权独尊空前加强,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压抑六、古代中国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1.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有答案)

第3课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演变(一)【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1)识记目标:推恩令;藩镇割据;北宋中央集权措施;元朝行省制度;丞相;三省六部制、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中书省、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理解目标:汉元期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时隐时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重用尚书令等削弱相权;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汉到元官吏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3)运用与感悟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及其影响的分析,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史实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主要特点;通过了解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君主专制的不断发展是汉至元特定历史条件下,有利于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有利于生产发展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集中到中央,把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人员素质。

(4)方法与过程目标: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发现历史与构建历史】二、唐宋重武与重文之困【探究历史】行政区划随时代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材料一:中国行政区划的产生,经历了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到战国时期,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1)“分土而治”和“分民而治”分别具体指什么?产生依据是什么?形成了怎样的政治特色。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1、三省六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

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

行省拥有大权,“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行省制度的创立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练习巩固:一、单项选择1、元朝的行省制度()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时期的郡县制②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巩固和加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统一④成为后世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2、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其核心是()A.重新划分部门职能,提高办事效率B.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C.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D.消解相权3、强化皇权北宋为加强皇权的最突出特点是()A . 规定事无巨细皆由皇帝裁决B . 剥夺将帅权力C . 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D . 派文官到地方任职,削减地方权力4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5、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二、材料: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皇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姓名________班级____ 主备人:蔡伯建【教学目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理解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的内容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梳理】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1、汉朝内容演进:汉初汉武帝时影响:_________越分越小,__________得到加强。

2、唐朝内容:唐中期设置很多_________,拥有较大自主权。

影响:安史之乱后,形成___________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内容:军事:行政:财政:影响:改变了唐末以来______________的局面,加强了_____________。

4、元朝内容:在地方实行____________。

中央直接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方设____________。

行省之下,分设_____________________,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___进行管理。

影响:例题:1、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①行省制②分封制③郡县制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2、下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西汉的郡国并行制D.元朝的行省制3.中国古代创立的一种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其评价有:①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度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④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一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行省制C.内阁制D.封国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专制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最高统治权集中于君主一人手中。

人教版必修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教案3

人教版必修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教案3

人教版必修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教案31. 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干识记皇帝制度、三省六部制、宋朝三司、元朝中书省等有关中央制度的历史概念以及郡国并行之、州县两机制、节度使、行省和宣慰司等有关中央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开展变化与事先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现代中央行政制度的严重革新,是中国行省制度的末尾;经过对中国现代封建民主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开展影响的剖析,培育先生运用历史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观念剖析历史效果的才干;经过引导先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演化进程,总结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育先生综合概括的才干。

2、进程与方法联络时代背景剖析各项措施,了解历史概念,并逐渐总结出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先生注重图示、引文等资料,在对历史资料的研读和剖析中,初步掌握处置历史资料的普通方法;引导先生运用图表法增强对主干知识的了解,构本钱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民主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时增强是它的开展轨迹。

这一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开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度的稳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开展提高构成了阻碍;无论是汉字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一致多民族国度的稳固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2. 教学重点/难点识记皇帝制度、三省六部制、宋朝三司、元朝中书省等有关中央制度的历史概念以及郡国并行之、州县两机制、节度使、行省和宣慰司等有关中央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开展变化与事先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现代中央行政制度的严重革新,是中国行省制度的末尾;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进程[导入新课]1、引导先生回想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概略,温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史实师:请同窗们回想一下秦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树立的?生:A、采用皇帝称号,创立皇帝制度B、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C、中央推行郡县制度师:中央三公中丞相的职能是什么?〔经过先生回答,引导先生得丞相权高位重的位置〕[讲授新课]〔一〕、中央集权的开展1.西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化剖析西汉统治者采取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是什么缘由形成的?有什么结果?汉初,中央上异样是汉承秦制,又有所开展,为稳固封建统治,实行郡国两制并行,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区分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必修一人教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秀教学导学案

必修一人教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秀教学导学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列举汉代“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⑵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⑶从中央和地方制度两个层面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探究比较3.情感态度与价值:⑴理解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

⑵体会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双基梳理】(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2)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

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束缚了人才。

【疑难精讲】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

②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

这样做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③若干强枝,守内虚外。

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镇压地方和民众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

(2)影响:①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矫正了许多流弊,消除了分裂之祸,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其进步作用。

②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明显的弊端:“冗兵”“冗官”“冗费”与日俱增,使北宋陷入“积贫”“积弱”的局势之中。

2.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的比较。

【本课知识归纳】【课内研究】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

即使在创业人刘邦去世之前,已有不少侯国,因有心和无心的差错,被削被除。

高中历史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学习目标:1.知道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了解从汉到元历朝历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3. 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消极:但后期(主要在明清)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皇权至上2.高度中央集权3.宗法等级观念影响4.制度不断完善:三个趋势,一个适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个适应:选官制度适应集权需要不断发展变化。

【重点难点突破】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

请回答:(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2)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3)《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试以西汉、唐朝、北宋、明朝为例,说明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4)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一直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西汉、北宋、元各是采取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5)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的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考点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长沙屈贾二公祠对联:“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

”其中的“策可为史”是说贾谊《治国策》可以称为“史”。

西汉的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分封建国 B.剥夺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附益之法”2.“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 副本 - 副本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 副本 - 副本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学案【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1、.识记从汉至元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化史实,特别注意汉、宋、元三朝的变化史实。

2、识记从汉至元中央机构的变化史实,特别注意隋唐及宋时期的变化史实。

3、识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理解分析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特点。

4、通过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任务】1、列举汉、唐、宋、元时期为控制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选官制度的趋势:1、选拔范围由贵族到平民,选拔标准、方式逐步趋向公平、公开、客观;2、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3、选官权逐渐由地方推选到收归中央,对官吏的控制加强材料: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⑴积极:①有利于----扩大-----提高---- ②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⑵消极: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本课小结: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

(3)选官权逐渐收归中央,对官吏的控制加强【课堂检测】1、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 C )A、削藩B、郡国制C、推恩令D、分封制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 D )A、郡县制的实行B、郡国并行制的推行C、三省六部制的推行D、行省制度的创立3、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 B )A、三省六部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4、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1.明确秦至元中央官制演变历程及趋势2.了解古代选官、监察谏议实行的目的、演变历程及作用3.知道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及特点【自主学习】A.基础知识梳理一、简述秦至元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历程?概括中央官制变化的特点和趋势?(一)演变过程1.秦朝实行制,是中枢机构中的最高的行政长官;2.汉武帝时设与三公相制衡,东汉取代了三公的权力;3.魏晋南北朝时三省出现,但是尚未构成中枢机构。

4.隋唐时期:实行制5.宋朝设置,其长官为,但相权被分割,掌管军政;财政归掌管;宰相只有权。

6.元朝废除,实行制,只设。

其长官为,六部归。

(二)特点和趋势:中央机构不断完善,通过分割或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二、唐代三省六部制是怎样运行的?对当时和后世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一)实行目的:补充,保证,维护中央集权。

(二)演变历程1.战国用制度取代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秦和汉初基本沿袭。

2.汉武帝时实行和制。

3.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世门第的高低成为选官的标准。

4.隋朝同统一以后,由于,魏晋南北朝依据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举人的制度。

隋炀帝时设立,以取士,科举制形成。

4.唐代科举制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制度。

(三)科举制创立的影响1.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的机会。

2.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3.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4.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5.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四、古代监察、谏议制度实行的目的何在?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有何影响?(一)目的:为维护,保证。

(二)演变历程:1.监察制度(指对进行监督的制度)秦代负责掌管监察;汉武帝为监督而设立;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高峰,在中央设立,地方上设立。

2.谏议制度(指对的言行决策进行监督的制度)隋唐的负责谏议和封驳;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

必修一人教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秀教学导学案

必修一人教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秀教学导学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列举汉代“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⑵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⑶从中央和地方制度两个层面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探究比较3.情感态度与价值:⑴理解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

⑵体会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双基梳理】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2)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

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束缚了人才。

【疑难精讲】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

②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

这样做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③若干强枝,守内虚外。

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镇压地方和民众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

(2)影响:①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矫正了许多流弊,消除了分裂之祸,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其进步作用。

②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明显的弊端:“冗兵”“冗官”“冗费”与日俱增,使北宋陷入“积贫”“积弱”的局势之中。

【课内研究】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

即使在创业人刘邦去世之前,已有不少侯国,因有心和无心的差错,被削被除。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

从汉至元,时间跨度大,知识点繁杂难以理清,故讲述过程中唯有承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所讲知识:中国帝制时代发展的三个线索(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官僚制的发展)和两个斗争(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如此,学生既在学习过程中复习了旧的知识,又能更清晰地理清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分析和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地方行政制度、中央政治制度、选官用官制度)演变的史实;2.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理解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认识制度衍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时代性。

3.推恩令;藩镇割据;北宋中央集权措施;元朝行省制度;丞相;三省六部制;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中书省、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重要历史概念的理清。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制度的产生原因,理清历史演变脉络,并逐步引导学生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中初步掌握历史解释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增强是其历史发展轨迹,这一制度体系的形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具备两面性,它既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但在长期政治发展过程中,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阻碍。

四、学情分析通过一、二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与矛盾聚焦点,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实与脉络,可将问题教学穿插课堂当中,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多种提问中引导学生理清中国政治制度演变脉络。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脉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设计: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设计: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设计: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 / 3高一历史-必修I第一单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编 写:何 琪 审 定:潘红玉一、【考纲课标解读】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梳理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王国问题的解决(1)汉初:地方在很长时间里还是 并存。

(2)汉武帝:措施:颁布“ ”,将王国越分越小,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影响:2.唐朝:唐中期,朝廷在地方上设置 ,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拥有很大的权力,往往发展成为 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原因目的: 。

(2)基本方针: 。

(3)具体措施:军事 ;行政 ; 财政 。

(4)影响:A 积极方面: ;B 消极方面: 。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1)内容:① ; ② ; ③ ;(2)作用: 。

二)、君主专制的加强 1.汉朝(1)措施:汉承秦制(基本沿袭秦朝制度:如 等)有所变化:汉武帝:任用身边作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 、 等,让他们参与国家大事,以削弱相权。

三公九卿外朝执行 皇帝尚书令、侍中内朝决策(2)影响: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 3.唐朝:(1)措施:完善了 制(2)职责: 省——决策机构(负责 ); 省——审议机构(负责 ); 省——执行机构(负责 )下设六部, 部(主管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部(主管户籍、土地、赋税等); 部(主管礼仪、科举); 部(主管军事); 部(主管刑狱); 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3)作用:4.宋朝:(1)措施:设立 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影响:5.元朝:设 ,是最高行政机构。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 制(内涵: ) (1)内容:(2)影响: 2.魏晋南北朝时期: 制(1)含义: (2)影响: 3.隋唐~清: 制 (1)产生、发展历程:隋朝: 唐宋元: (2)作用:三、拓展探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设计: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 / 3探究一: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度的比较探究二: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比较探究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设计

第 3 课《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学习大纲】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要点、难点】汉元期间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色【知识梳理】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西汉(1)背景:汉初郡县与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会与朝廷抗衡。

(2)举措:汉武帝公布“推恩令”。

(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获得增强。

2.北宋(1)背景: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盘据场面,连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2)举措:把地方的财政权、行政权、兵权收归中央。

(3)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盘据的场面,增强了中央集权。

3.元朝(1)推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收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

增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初步。

(2)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3)边远民族地域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1)原由:汉初,丞相集决议、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举措:汉武帝屡次换相,而且重用身旁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当尚书令、侍中等,参加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渐形成三省体系。

3.隋唐期间:确定并完美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系,相权进一步削弱。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建,今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类制度。

4.宋朝:建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履行宰相职权。

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切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大权由皇帝总揽。

5.元朝: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履行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威迫着皇权。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的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医生当官的主要门路。

2.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赖门第即可步入宦途。

3.隋唐科举制(1)形成:隋炀帝时。

(2)完美:唐宋元期间。

(3)影响: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益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材根源、提升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增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前准备〗
◇预习必修一第3课,概括从汉至元各朝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变化,填写下表。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图说汉至元政治制度那些事儿】小组合作学习
朝中央制朝初年地方实行制影响:影响及措施:
朝中央制朝地方设
影响:影响:
朝中央制朝初年管理地方的举措、、影响:影响:
◆见课本第3课的地图
朝中央设地方设立制
影响:影响:
【基础知识填空】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体现出两大矛盾
【概念解释】(口头表达训练)
1.推恩令
2.藩镇割据
3.三冗
4.行省制度
5.中外朝制度
6.三省六部制
7.二府三司
8.世卿世禄
9.察举制
10.九品中正制
11.科举制
【知识框架】
【我的疑问】
【课后作业】完成《导与练》第3课练习;思考课后“二、学习延伸”形成你的观点。

【资料】
汉初
西汉建立后,很长时间里,封国的势力一直比较强大。

大臣晁错为此请求汉景帝削去他们的“支郡”。

晁错的父亲知道后,急忙从老家赶到都城,对晁错说:“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为何也!”晁错答:“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其父说:“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回去后老人喝毒药而死,临终时说:“吾不忍见祸逮身。

”。

新2015-2016高中历史第一单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新2015-2016高中历史第一单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代(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易混易错]推恩令≠废除分封制:推恩令并不是废除分封制,它只是分割了封国的领地,从而削弱地方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

2.唐朝(1)背景: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

(2)问题: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宋代(1)措施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影响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4.元朝:行省制度(1)措施①地方设行中书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②下设路、府、州、县。

③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2)影响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归纳总结]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独立的行政体系。

(2)地方服从于中央,中央服从于皇帝。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

(4)地方权力分散。

(5)中央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考核。

[归纳总结]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独立的行政体系。

(2)地方服从于中央,中央服从于皇帝。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

(4)地方权力分散。

(5)中央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考核。

[深化探究]材料一图一图二思考(1)据图一指出西汉实行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带来了什么社会问题?(2)据图二,西汉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1)制度:郡国并行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史料导入
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中,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地位最高,权最重,常遭皇帝疑忌,故自南北朝后期以来,有时付诸阙如。

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尚书令,此后尚书令官名虽存但不实授,地位较低的左、右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

唐初……因三省长官地位显赫,朝廷不轻易授人……皇帝往往指定自己信任的和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

这些官员要例加“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号,说明他们也是宰相。

——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互动探究(1)据史料,概括指出唐朝统治者解决皇权和相权矛盾的举措。

(2)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举措的历史作用。

(3)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皇权和相权矛盾的认识。

提示:(1)设三省分散相权;任用品级、地位较低的官员担任宰相。

(2)分散相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由品级较低的官员担任宰相,能防止大权旁落。

(3)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封建中央政府内部的一对基本矛盾;相权的调整、宰相的任用都服从和服务于皇权的需要。

名师精讲
(1)中央官制演变的特点:
①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增强。

秦统一后,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独揽全国的一切政治、军事、司法等大权,丞相只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必须完全听命于皇帝;西汉时期,汉武帝不仅起用布衣为相,而且创立中外朝制度,削弱丞相的权力;东汉进一步剥夺三公权力;唐朝时将相权一分为三,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这样皇帝得以独揽大权。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在“汉承秦制”的基础上,汉朝又创立了中外朝制度;魏晋隋唐,三省六部制逐步形成并完善健全,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并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元代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同时又设立宣政院,作为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

(2)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①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愈益严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②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度,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地方行
政制度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例题1】唐太宗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三省六部制的实施能够()
A.提高行政效率B.避免决策失误
C.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君主专制
题目立意:本题旨在通过对门下省职责和作用的认识,考查对三省六部制历史作用的理解。

解题指导:本题提供的材料,旨在说明门下省通过对中书省草拟政令的驳回,能够有效地纠正中央决策的“差失”,这样做能够保证最高决策的“至当”。

因此,B项正确。

答案:B
探究点二关于隋唐科举制
史料导入
唐代魏晋门阀制度逐渐崩溃,政府开始采取科举考试制度选拔官吏,这开辟了一条普通百姓可以依靠才能入仕的途径,激励人们学习知识。

科举的地位随着录取人数的不断增加和科举出身者担任高级官吏的比重不断增大而日益重要。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互动探究(1)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门阀制度的形成与哪一选官制度相关。

(2)科举制与上述选官制度相比,在人才选拔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3)据史料,概括指出科举制实行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1)九品中正制。

(2)在选拔方式上,由自下而上举荐变为自上而下考试选拔;在选拔标准上,由按门第高低选拔到按才学选拔。

(3)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改变了封建官僚阶层的结构。

名师精讲
实施的必要性:魏晋南北朝时期,按照门第高低选拔人才的选官制度日趋腐朽,无法适应封建政治统治的需要。

实施:①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②唐代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唐代的科举考试以明经和进士两科最为重要。

作用:①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拔人才的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社会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②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③科举制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

【例题2】唐朝时广泛存在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和“焚香礼进士,嗔目得明
经”的社会现象。

上述现象表明()
A.明经科是科举考试最重要的科目B.进士科在唐朝最为受人重视
C.明经和进士是科举考试两大科目D.考中进士可以直接成为官员
题目立意:本题旨在通过对相关历史材料的认识,考查对唐代科举制的认识。

解题指导:解答材料式选择题,首先要读懂材料。

“三十老明经”,说明考中明经科较为容易;“五十少进士”,说明考中进士是非常困难的。

“嗔目”有些不屑一顾的意思,“焚香”表明了对进士的重视。

以上信息表明,唐朝时进士科很难考中,进士科最受当时的人重视。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