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通信电路》第三章

合集下载

射频通信电路第三章 调频 3-2

射频通信电路第三章 调频 3-2

间接调频方案
相位与调制信号成正比
vo (t ) 的相位是
优点: 优点: 频率稳定度很高 调制信号 vΩ (t ) 的相位是
k f VΩm Ω
sin Ωt )
∆ωm m f = ∆ϕm = Ω
mf
v (t ) = Vcm cos(ω c t + m f sin Ωt )
调相波 ϕ (t ) = ωc t + k p vΩ (t )
v (t ) = Vcm cos ϕ (t ) = Vcm cos(ω c t + k pVΩm cos Ωt )
∆ω m = k f VΩm
∆ϕ (t ) = k f
∆ϕ m = k f
∆ω m = k p ΩVΩm
∆ϕ (t ) = k pVΩm cos Ωt
VΩm sin Ωt Ω
VΩm ∆ω m = Ω Ω
∆ ϕ m = k p V Ωm
③调频波的表达式 调频波的相位变化规律为 调频波的相位变化规律为: 相位变化规律
频谱的非线性搬移——与调幅不同 与调幅不同 频谱的非线性搬移
调频波的每条谱线的幅度 谱线的幅度为 B. 调频波的每条谱线的幅度为 J n (m f )Vm
J n (m f ) ——宗数为 m f 的n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 宗数为 阶
J − n (m f ) J n (m f ) = − J − n (m f ) (n为偶数时) 频谱以 (n为奇数时)
然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减少的 然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减少的 减少
导致结果:越远离载频ωC的边频的能量越 导致结果:越远离载频ω 边频的 载频 小
ωc
② 带宽 频谱结构: 频谱结构: 理论上——以载频ωC为中心,有无数对边频分量 以载频ω 为中心, 无数对边频分量 理论上 以载频 ωC,ωC±Ω,ωC±2Ω,……ωC±nΩ(n为正整数) ω nΩ( 为正整数) 远离载频 实际上——远离载频ωC的边频的能量很小 远离载频ω 的边频的能量很小 实际上 带宽 BWε = 2 LF 其中

射频通信电路第三章_调频_3-2

射频通信电路第三章_调频_3-2

(n为偶数时) 频谱以
(n为奇数时)
c 中心对称
载频
J0 (mf )Vm
第一对旁频
J1(m f )Vm
第二对旁频
J2 (mf )Vm
分析 J n (m f )
第一. 载频分量 J 0 (m f )随 m f 是变化的
特征:
m f =2.40,5.52, 8.65……,载波分量 J 0 (m f ) =0
v(t) Vm cos(ct mf sin t)
VmRe (e jmf sint e jct )
的周期函数
调频波的傅立叶展开式为 :

e jm f sin t
J n (m f )e jnt
n
J n (m f
)

1
2

e jm f

sin t
e jnt dt
v(t)

Vm Re
nJ n
(m
f
)e
j (ct nt )


Vm J n (m f ) cos(c n)t
n
分析调频波的频谱

v(t) Vm Jn (mf ) cos(c n)t n
A
.
以载频ω
为中心,有无数对边频分量
c
② 带宽
频谱结构:
理论上——以载频ω
为中心,有无数对边频分量
C
ω C,ω C±Ω ,ω C±2Ω ,……ω C±nΩ (n为正整数) 实际上——远离载频ω C的边频的能量很小 带宽 BW 2LF
n 其中 L ——边频数 对
c
F ——调制信号频率
问题:应考虑多少对边频?舍去多少? ——取决于要求精度

第3章 编码与调制

第3章 编码与调制

74HC74Q (输出)
1
0
0
曼彻斯特码编码器时序波形图
3.2 RFID常见的编码方式
3.2.1 曼彻斯特码——【软件实现方法】 编码:采用曼彻斯特码传输数据信息时,信息 块格式如下:
一个字符帧 空 闲 起 始 位 校 验 位 停 止 位 空 闲
下一字符起 始位
数据位
LSB
MSB
曼彻斯特码与2倍数据时钟频率的NRZ码对应关系:
0 0 1 1 0 1 0 0
d Z e Z
起始用时序Z
直接与起始位相 连的0用时序Z
X
X
Y
X
Y
Z
Y
(b)波形图示例
+E 0
1
0
1
0
0
1
1
通常使电脉冲宽度为码元宽度的一半。
3.1 信号和编码
3.1.3 编码
4、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曼彻斯特编码也被称为分相编码(Split-Phase Coding)。 某比特位的值是由该比特长度内半个比特周期时电平的变 化(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的,在半个比特周期时的负跳变 表示二进制“1”,半个比特周期时的正跳变表示二进制 “0”,如下图所示:
3.2 RFID常见的编码方式
3.2.1 密勒码——【软件实现方法】
起始位 数据流位 结束位
编码:从密勒码的编码规则可以看出,NRZ码可以 转换为用两位NRZ码表示的密勒码值,其转换关系 如下
密勒码 1 0 二位表示法的二进制数 10或01 11或00
3.2 RFID常见的编码方式
3.2.2 密勒码——【软件实现方法】
主要内容
3.1 信号与编码 3.2 RFID常见的编码方式 3.3 脉冲调制 3.4 正弦波调制

射频通信电路

射频通信电路

1.3.1 分布参数概念《射频通信电路》常树茂
分布参数元件是指一个元件的特性延伸扩展到一定的 空间范围内,不再局限于元件自身。
《射频通信电路》常树茂
分布参数 例子1
例1-1 如果分布电容为 CD=1pF,请计算在 f=2kHz、2MHz 和 2GHz 时,分布电容的容抗 XD。
解:分布电容 CD 的容抗 XD 为
1.2 微波的定义
微波(MW,Microwave)
自由空间中波长1mm到1m
频率300MHz至300GHz
1.2
《射频通信电路》常树茂
射频通信系统
利用更宽的频带和更高的信息容量; 通信设备的体积进一步减小; 解决频率资源日益紧张的问题; 通信信道频率间隙增大,减小干扰; 小尺寸天线,高增益,移动通信系统
趋肤深度定义
1 f
趋肤效应
《射频通信电路》常树茂
•图 2-1 交流状态下铜导线横截面电流密度对直流 情况的归一化值
趋肤效应
《射频通信电路》常树茂
铜的电导率为 6.45107 S / m ,导磁率=0,则在 f=1kHz、1MHz 和 1GHz 的频率下,趋肤深度分别为
f 1kHz 2.0mm f 1MHz 63m f 1GHz 2.0m
/4DQPSK
0.6~3W 0.6~3W
IS-95 869~894 824~849 50MHz CDMA/ FDMA 1250kHz 55~62 20 15960 FDD 12288kbps
BPSK/OQPSK
0.2~2W 0.2~2W
GSM 935~960 890~915 50MHz TDMA/ FDMA 200kHz 8 124 992 FDD 271kbps GMSK 2~20W

《射频通信电路》习题及解答精细版.doc

《射频通信电路》习题及解答精细版.doc

习题1:1.1本课程使用的射频概念所指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解:本课程采用的射频范围是30MHz~4GHz1.2列举一些工作在射频范围内的电子系统,根据表1-1判断其工作波段,并估算相应射频信号的波长。

解:广播工作在甚高频(VHF )其波长在10~1m 等1.3从成都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700km 。

如果要把50Hz 的交流电从成都输送到上海,请问两地交流电的相位差是多少?解:8443100.65017000.283330.62102v kmf k k λθπ⨯===⨯10==⨯10∆==1.4射频通信系统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解:1.射频的频率更高,可以利用更宽的频带和更高的信息容量2.射频电路中电容和电感的尺寸缩小,通信设备的体积进一步减小3.射频通信可以提供更多的可用频谱,解决频率资源紧张的问题4.通信信道的间隙增大,减小信道的相互干扰 等等1.5 GSM 和CDMA 都是移动通信的标准,请写出GSM 和CDMA 的英文全称和中文含意。

(提示: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

) 解:GSM 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的缩写,意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CDMA 英文全称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意为码分多址。

1.6有一个C=10pF 的电容器,引脚的分布电感为L=2nH 。

请问当频率f 为多少时,电容器开始呈现感抗。

解:11 1.1252wL f GHz wC π=⇒==既当f=1.125GHz 时,电容器为0阻抗,f 继续增大时,电容器呈现感抗。

1.7 一个L=10nF 的电容器,引脚的分布电容为C=1pF 。

请问当频率f 为多少时,电感器开始呈现容抗。

解:思路同上,当频率f 小于1.59 GHz 时,电感器呈现感抗。

1.8 1)试证明(1.2)式。

2)如果导体横截面为矩形,边长分别为a 和b ,请给出射频电阻R RF 与直流电阻R DC 的关系。

射频通信电路复习提纲(2005)

射频通信电路复习提纲(2005)

射频通信电路复习提纲绪论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了解通信系统中信号通过信道传输的基本特点。

理解通信设备的主要单元电路功能。

第一章,选频回路与阻抗变换1、了解滤波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掌握串并联谐振回路的阻抗表达式,幅频特性()Z j ω、相频特性()Z ϕω、谐振频率0ω、Q 值、通频带BW 0.7。

2、掌握系统级联中阻抗匹配对性能影响的结论,掌握变压器、电容、电感分压电路的阻抗变换特性。

3、掌握L 型阻抗变换网络计算。

理解T 型、∏型阻抗变换网络的概念。

4、了解传输线的基本特性、反射系数的概念和Smith 圆图的概念,了解用Smith 圆图进行阻抗匹配网络设计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5、掌握传输线变压器的概念和基本特性(能量传递、电平隔离),能用传输线变压器实现宽带阻抗变换。

6、了解集中选频滤波器和集成电感的原理与应用。

第二章,噪声与非线性失真1、理解电子电路中噪声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掌握电阻的热噪声计算方法及噪声等效电路,了解BJT 和FET 晶体管的主要噪声来源。

2、掌握噪声系数的定义和简单电路的噪声系数计算方法。

掌握等效噪声温度的定义及其与噪声系数的关系。

3、掌握多级放大器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了解改善系统噪声系数的方法。

4、了解非线性电路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了解阻塞、交调、互调的出现原因和现象,了解1dB 压缩点、IIP 3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5、掌握幂级数分析法及其应用(条件和实例)。

6、掌握折线分析法及其应用(条件和实例)。

7、掌握开关函数分析法及其应用(条件和实例)。

8、掌握时变参量分析法及其应用(条件和实例)。

9、了解模拟乘法器的概念和典型用途(运算、变增益放大、调幅及检波、混频、鉴相)10、了解差分对电路的传递特性。

掌握双差分模拟乘法器的电路组成、传递特性、小信号和大信号下的近似特性、扩展线性范围的方法。

11、了解灵敏度的定义,掌握接收机灵敏度的计算方法。

了解动态范围的定义。

第三章,调制和解调1、 了解调制与解调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陈邦媛《射频通信电路》绪论课件

陈邦媛《射频通信电路》绪论课件

1
2 多途径传 输造成的 多径衰落
3 敞开信道 收到的各 种干扰
4
介质损耗
移动接收 中的多普 勒频移和 频谱色散
射频前端电路
模拟通信机
数字通信机
手机的射频前端电路
射频电路设计要求
1、良好的选择性 2、低噪声、高动态范围 3、接收机对杂散频率信号有良好的抑制能力
4、本振信号应具有低的相位噪声
5、发射机必须严格限制带外衰减
模拟或 数字, 低频
调制/解调
通带信号
高频、 窄带
调制的目的:1、有效的发射
2、有效的利用频带
载波信号: vc (t ) Vcm cos(ct )
调幅
基带信号 控制载波 幅度
调频
基带信号 控制载波 频率
调相
基带信号 控制载波 相位
无线频段划分
无线频段划分
频谱的典型应用
无线信道的恶劣环境
1
2 3 4
功能电路种类多、模块多
线性和非线性电路均有、以非 线性电路为主 小信号、大信号工作状态均有 且混杂 不同频率信号共同作号、系统、电路三个方面来理解课程内容
信号—所传输的信号形式、特征
系统—系统方案、衡量指标、组成模块 电路—实现各种功能的电路原理
2.抓住性能指标:
模拟电路完成的不仅是功能,更重要的是指标
3.学会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 4.抓住高频电路的特征 5.学会工程近似
4
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射频/微波的特点
射频(Radio Frequency)/微波(Microwave)
无线电频谱中占据某一特殊频段的电磁波。
电子线路
模拟电子线路
数字逻辑电路
高频电子线路

射频通信电路黄卡玛射频网络

射频通信电路黄卡玛射频网络

《射频通信电路》
4.1.3 混合矩阵和转移矩阵
v2=0
V z jI0Z0 sin b z I z I0 cos b z
+ i1 v1
端口I
Z0 bl 网络TL
i2 + v2
端口II
B
v1 i2
v2 0
jZ0 sin bl
D i1 cos bl
i2 v2 0
《射频通信电路》
RF Network
《射频通信电路》
4.1.2 阻抗矩阵和导纳矩阵
vv11
Z11
Z
21
Z12 Z22
ii12
电流电压
Z11
v1 i1
,
i2 0
Z12
v1 i2
i1 0
,
Z 21
v2 i1
,
i2 0
Z 22
v2 i2
i1 0
电流=0 O.C. (Open circuit) Impedance Matrix
《射频通信电路》
4.1.3 混合矩阵和转移矩阵
vi21
h11 h21
h12 h22
vi12
h11
v1 i1
v2 0
,
h12
v1 v2
,
i1 0
h21
i2 i1
,
v2 0
h22
i2 v2
i1 0
适合于描述有源器件
Hybrid Matrix
多端口?
《射频通信电路》
4.1.3 混合矩阵和转移矩阵
i1 0
Z
两端口射频网络A
Z12
v1 i2
i1 0
Z,
Z 21
v2 i1

射频通信电路(03)

射频通信电路(03)

01
衡量射频通信电路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通常以dBm为单位进
行表示。
误码率
02
评估射频通信电路在接收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概率,以百分比形
式表示。
动态范围
03
描述射频通信电路在接收不同强度信号时的性能表现,以dB为
单位进行表示。
抗干扰性能指标评价方法
抗干扰能力
衡量射频通信电路在干扰环境下保持正常通信的能力,以dB为单位 进行表示。
01
02
03
04
射频芯片选择
根据通信协议和频率范围选择 合适的射频芯片,考虑其集成 度、功耗、灵敏度等参数。
滤波器设计
根据通信频段和带外抑制需求 设计滤波器,选择合适的滤波
器类型和拓扑结构。
阻抗匹配网络设计
实现射频芯片与天线之间的阻 抗匹配,优化信号传输效率。
电源管理电路设计
为射频芯片提供稳定的电源电 压,降低电源噪声对通信性能
抗干扰技术
扩频技术
采用直接序列扩频、跳频扩频和跳时扩频等技术,扩展信号的频 谱宽度,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隐蔽性。
自适应滤波技术
利用自适应滤波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抑制干扰和噪声 ,提高信号质量。
分集接收技术
通过空间分集、频率分集和时间分集等技术,接收多个独立支路的 信号并进行合并处理,提高信号的接收可靠性和稳定性。
引入先进的调制技术
采用高阶调制技术,如QAM、OFDM等,提高频谱利用率和传输 速率。
降低功耗优化措施
1 2
选择低功耗器件
选用具有低功耗特性的射频器件,如低功耗放大 器、低功耗混频器等,以降低电路整体功耗。
优化电源管理
采用智能电源管理技术,如动态电压调整、功率 因数校正等,降低电源损耗和提高电源效率。

射频通信电路1-11

射频通信电路1-11
V V V f1
f2
2
f1 )
等效噪声带宽

Si(f)

2 S ( f ) H ( f ) 2 df Vno i 0
2

2 S H ( f ) 2 df Vno i 0


H(f)
So(f)
2
S o ( f ) Si ( f ) H ( f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L H ( f ) df / H ( f 0 ) 2
Vi Ro
蔡竟业 jycai@
解:该电路电压增益 输入信号功率
Psi
Ro Gp Rs Ro
输入噪声功率
输出信号功率 电路噪声系数
Pni 4kTRs B
Pso G p Psi
2
输出噪声功率 Pno 4kT ( Rs // Ro ) B
Psi / Pni 4kT ( Rs // Ro ) B Rs Ro F Pso / Pno 4kTRs B Ro
蔡竟业 jycai@
• 香农(C.E.Shannon)信息容量极限理论
I=B log2(1+S/N) 或 I=3.32 Blog10(1+S/N) I为信息容量,单位b/s, B为通信系统信号带宽,单位Hz, S/N为信噪功率比。
决定通信系统性能(信息容量,质量)的 两个重要参数:通信系统信道带宽和通信信 号信噪比(干扰噪声功率谱)!
2 4kTRB Vno
2 4kTB / R In
电阻R热噪声源的资用噪声功率
No 4kTBR / 4 R kTB
PN结的散粒噪声特性
S I ( f ) 2qI o
闪烁噪声特性 SV ( f ) K / f o

《射频通信电路设计》第四章

《射频通信电路设计》第四章

Y Z
1
导纳矩阵与阻抗矩阵的关系
《射频通信电路》刘长军
4.1.2 阻抗矩阵和导纳矩阵
两端口射频网络 的阻抗矩阵[Z] 和导纳矩阵[Y]
v1 Z11 i1 v2 Z , Z 22 i2 Z
i1 0
i2 0
v1 Z12 i2
i1 0
v2 Z , Z 21 i1

1
2
0 1
1 A AA AB AC jC 1
0 1 1 0
j L 1 jC 1 2
0 1
1 2 LC2 j L 3 2 j C C j LC C 1 LC 2 1 2 1 1
Y12
v2 0
i1 v2

v1 0
i1 Z 21i1 Z 22 i2
v1 0
Z 22 Z 1 Y11 22 Z Z11 Z 22 Z12 Z 21 Z Z11 21 Z12 Z 22
Y12
Z 1 12 Z11 Z Z 21 Z 22 Z12
《射频通信电路》刘长军
4.3.2 网络分析的应用
《射频通信电路》刘长军
4.3.2 网络分析的应用
1 1 1 YF R 1 1
cos l ATL j 1 sin l Z0
jZ 0 sin l cos l
Y Y ' Y ''
《射频通信电路》刘长军
4.2.3 网络的级联
i1 iA1 , v1 v A1 i2 iB 2 , v2 vB 2
iA 2 iB1 , v A 2 vB1

射频通信电路1-5章

射频通信电路1-5章

第一章 1-1158.0dB 16)67.661026.0(112=-=⨯⨯+=S将kHz 1000±=f f 及kHz 6400=f 代入 得 Q =20kHz322006400dB3===Qf BW1-2 (1) H 53.41056)102(11122720μπω=⨯⨯⨯==-CL67.6615.010dB300===BWf QdB 13.18124.067.661026.011)(21122000-==⎪⎭⎫⎝⎛⨯⨯+=⎪⎪⎭⎫⎝⎛-+=f f f Q S(2)当kHz 300dB 3=BW 时33.333.010dB30===BW f Q e回路谐振电导512701055.1033.3310561021--⨯=⨯⨯⨯===πωρee e Q C Q G (s )回路空载谐振电导512700001027.567.6610561021--⨯=⨯⨯⨯===πωρQ C Q G (s )并联电导5501028.510)27.555.10(--⨯=⨯-=-=G G G e (s ) 并联电阻 Ω=⨯==-K 9.181028.5115G R1-3H06.2)2(11211μπ==C f LH .)(μπ742212222==C f L2’2C 2 v 1v 3 L 2C 3L 3C 1L 1H 68.0)2(13233μπ==C f L1-4(a)LCf π210=(b)LCf π210=(c) )(21211L L C f +=π(d) 2121LCf π= 1221CL f π=2121221C C C C Lf +=π1-5由于回路为高Q ,所以回路谐振频率kHz 5.465103901030021216120=⨯⨯⨯=≈--ππLCf回路的损耗电阻Ω=⨯⨯⨯⨯==-4.1110010390105.4652630πωQ Lr回路的谐振阻抗Ω=+=K 114)1(20Q r R P考虑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后回路的总谐振阻抗为f 0x ff 0xff 2xff 1f 1 xff 2Ω==∑K 42||||L P S R R R R回路的有载Q 值为 372104203=⨯==∑Lf R Q e πρ通频带kHz56.12375.4650dB3===eQ f BW在kHz 10=∆f 处的选择性为:dB 47.5532.05.465203711211220-→=⎪⎭⎫ ⎝⎛⨯+=⎪⎪⎭⎫ ⎝⎛∆+=f f Q S e1-6回路特性阻抗 Ω=⨯⨯⨯==-159101001021211270ππρCf回路谐振阻抗 Ω=⨯==k 9.15100159Q R P ρ由SPLR P R R P 21221+=可求得336.02=P信号源内阻S R 折合到回路两端为:Ω===k 20)8.0(8.12221'P R R SS 负载电阻L R 折合到回路两端为:Ω===k 86.8)336.0(1222'P R R LL回路总谐振阻抗∑R 为ms226.0112.005.00629.086.812019.1511111''=++=++=++=∑LSPR R R R即Ω=∑k 43.4R回路有载Q 值为 8.271591043.43=⨯==∑ρR Q e回路的通频常 MHz 359.08.27101060dB 3=⨯==eQ f BW1-7由于eQ f BW 0dB 3= 所以回路有载5010201036dB30=⨯==BWf Q e回路谐振时的总电导为ms .020501015910211660=⨯⨯⨯⨯==-∑πωeLQG (即)Ω=∑K R 50回路的空载电导为ms .01010==LQ Gpω(即K R P 100=)信号源内阻折合到回路两端的电导值为ms .'010=-=∑p S G G G由于S S G P G 2'=,所以电容接入系数为:1.001.0101001.033'2=⇒=⨯==--P G G PSS回路总电容PF 15910159)1028.6(1162620=⨯⨯⨯==-LC ω∵接入系数2211C C CC P ==ωω所示PF15902==PC C11C C P =-,所以PF 1769.01591==C1-8PF 40'022=+=C C C因此回路的总电容为PF 3.18402040205''2121=+⨯+=+⋅+=∑C C C C C C i回路谐振频率rad/s 1026103.18108.01171260⨯=⨯⨯⨯==--∑LCω回路的空载谐振阻抗为Ω=⨯⨯⨯⨯===-k 9.20100108.0102667000LQ Q R P ωρ电阻0R 对回路的接入系数为31'211=+=C C C P考虑了i R 与0R 后的谐振阻抗∑R 为)ms(5.9k 17.05)31(1019.201111202Ω=++=++=∑R PR R R iP回路有载品质因数为281017.0130≈⨯⨯==-∑L R Q e ωρ回路通频常 1.48MHzrad/s .dB=⨯=⨯==77310930281026eQ BWω1-9设回路的空载∞=0Q ,设P 为电容接入系数211C C C P +=,由于有最大功率传输,∴ 333.02=→=P P R R L S∵ 100dB 3=→=e eQ Q f BW∵ L R Q e 0ω∑= →Ω==∑k 5.4||2P R R R L S可得: H 48.41010162105.4630μπω=⨯⨯⨯⨯==∑eQ R LPF221048.4)10162(11626202121=⨯⨯⨯⨯==+⋅=-πω∑LC C C C CPF 66333.0222===PC C ∑PF331=C1-10 4010251069dB300dB 3=⨯==→=BW f Q Q f BW e e,∵∑=C i e XR Q →25.14050==∑C X则必有25.12<C X ,由2R 与2C 组成的并联支路Q 大于4以上,则12>>Q ,此题可用高Q 计算。

《射频通信电路》第〇章射频通信电路

《射频通信电路》第〇章射频通信电路

04
射频通信电路的设计与实 现
系统设计
01 02
系统架构
射频通信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两部分。发射机负责将 信息调制到射频信号上并发送出去,而接收机则负责接收信号并将其还 原为原始信息。
调制解调方式
描述了用于信息传输的调制解调方式,如振幅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 制等。
03
频段选择
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频段,如低频、中频、高频和微波频段。
嵌入式系统开发
02
描述了用于实现射频通信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包括微控制器和
相关软件的开发。
软件测试与优化
03
介绍了对软件实现的测试和优化方法,以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05
射频通信电路的挑战与解 决方案
噪声和干扰
01
02
03
04
噪声和干扰是影响射频通信电 路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噪声来源包括自然噪声和人为 噪声,如雷电、电气设备等。
干扰可能来自其他无线通信系 统、电磁辐射等。
解决方案包括采用低噪声放大 器、滤波器、天线隔离等技术
降低噪声和干扰的影响。
频率规划和频谱管理
01
频率规划和频谱管理是确保射频通信电路正常工作的关键环节。
02
频率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种通信系统的需求,避免频率冲突和干扰。
03
频谱管理涉及频谱的分配、使用和保护,以确保无线通信系统的正常 运行。
硬件实现
射频器件
介绍实现射频通信所需的硬件器件,如天线、滤 波器、功率放大器和混频器等。
电路板设计
描述了用于安装和连接射频器件的电路板设计, 包括布局、布线和电磁兼容性考虑。
测试与验证
介绍了对硬件实现的测试和验证方法,以确保其 性能和可靠性。

射频通信电路分析

射频通信电路分析
绪 论
前期课:微波技术, 电子线路 内 容:微波电路理论,应用技术, 半导体知识,通信系统概念
2
本课的相关课程与技术
相关课程:
电磁场 -- 基础课
电场磁场分布,电波传播 滤波器、匹配、 阻抗变换
微波技术--无源电路 分布参数、传输线、微波网络、 射频电路--有源电路 放大、振荡、变频、滤波、收发信机
20
§1.2 BJT硅双极型微波晶体管
特征频率
B E B E B
P+
PN+结 PN结
P+
N+
P+ P 型 基区 N 型 型型 型 Si N+ 衬底
N+
功率增益 最高振荡频率 噪声系数
型 型型 C
c b
E
Ic
C
Ib
e
B
21
1. 特征频率 fT
fT ≈ f β
5~10GHz
Ic β= Ib
Vce = 0
有源电路定义: • 中国习惯指含半导体器件的各种电路 • 英文书刊: active circuit 仅指有高频能量增长的电路 如:放大器、振荡器 passive circuit 指无能量增长的电路
如: 混频器、检波器、开关、限幅器 信息工业领域: 信息采集 ----
信息传输 ---- 信息处理
3
一、 微波频段划分与应用领域
单片集成是最终方向
五、设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三次上机实验课
14
六、课程要求
星期一下午交上周作业并取回上周所交作业 顾洪明、庞云波:东主楼11区222房间 电话: 62781443 平时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20%
15
参 考 书

射频通信电路(03)

射频通信电路(03)
第三章
调制与解调
第三章 内容目录 3.1 什么是调制和解调 3.2 模拟调制
幅度调制与解调、模拟调频与解调
3.3 数字调制的基本概念
二元信号和多元信号、基函数、信号星座图 相关检测器、相干与非相干解调
3.4 二元数字调制
BPSK BFSK
3.5 正交幅度调制
QPSK调制、0QPSK与π/4QPSK调制、MSK调制 QPSK调制、0QPSK与π/4QPSK调制、MSK调制
其瞬时频率表达式为: dϕ t ω (t ) = = ω c − m p Ω sin Ωt = ω c − ∆ω m sin Ωt dt ∆ω m = m p Ω 为最大频偏
2010-112010-11-20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5
3.2 模拟调制 普通调幅波AM 普通调幅波AM
数学表达式: 载波 调制信号 已调波幅度
vc (t ) = Vcm cos ω c t vΩ (t ) = VΩm cos Ωt Vm (t ) = Vcm + KvΩ (t ) = Vcm (1 + = Vcm (1 + ma cos Ωt ) KVΩm cos Ωt ) Vcm
ϕ (t ) = ω c t + K f VΩm cos Ωt + ϕ 0 = ω c t + m p cos Ωt + ϕ 0
其中ωc为载波频率,Kp为调相灵敏度,mp= ∆ϕm= KpVΩm为 最大相偏。PM信号的表达式为:
v(t ) = Vm cos(ω c t + m p cos Ωt + ϕ 0 )
3.2 模拟调制 调频波的表示式
调频波的频率受调制信号控制变化,瞬时频率表达式为: ω (t ) = ω c + K f vΩ (t ) 单音频调制下vΩ(t)=VΩmcosΩt ,FM信号的频率为:

《射频通信电路设计》学习笔记

《射频通信电路设计》学习笔记

1.3 射频电路设计的特点1.3.1 分布参数集总参数元件:指一个独立的局域性元件,能够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提供特定的电路性能。

在低频电路设计中,可以把元件看作集总参数元件,认为元件的特性仅由二传手自身决定,元件的电磁场都集中在元件内部。

如电容、电阻、电感等;一个电容的容抗是由电容自身的特性决定,不会受周围元件的影响,如果把其他元件靠近这个电容器,其容抗不会随之产业化。

分布参数元件:指一个元件的特性延伸扩展到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不再局限于元件自身。

由于分布参数元件的电磁场分布在附近空间中,其特性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同一个元件,在低频电路设计中可以看作是集总参数元件,但是在射频电路设计中可能需要作为分布参数元件进行处理。

例如,一定长度的一段传输线,在低频电路中可以看作集总参数元件;在射频电路中,就必须看作分布参数元件。

分布电容(C D):指在元件自身封装、元件之间、元件到接地平面和线路板布线间形成非期望电容。

分布电容与元件眯并联关系。

分布电感(L D):指元件引脚、连线、线路板布线等形成的非期望电感。

分布电感通常与元件为串联关系。

**在低频电路设计中,通常忽略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对电路的影响。

随着电路工作频率的升高,在射频电路设计中必须同时考虑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影响。

分布电容容抗计算公式:X D=1/ωC D=1/2πƒC D分布电感感抗计算公式:X D=ωL D=2πƒL D如:分布电容C D=1pF,其在ƒ=2kHz、2MHz和2GHz时的容抗:ƒ=2kHz时:X D=79.6MΩƒ=2MHz时:X D=79.6KΩƒ=2GHz时:X D=79.6Ω (接近与射频电路标准阻抗Z0=50Ω,并联影响明显)又如:分布电感L D=1nH,其在ƒ=2kHz、2MHz和2GHz时的感抗:ƒ=2kHz时:X D=12.6×10-6Ωƒ=2MHz时:X D=12.6×10-3Ωƒ=2GHz时:X D=12.6Ω (接近与射频电路标准阻抗Z0=50Ω,串联影响明显)1.3.2 λ/8设计准则随着工作波长变短,电路板上不同位置电压的相位差变大,因此必须考虑电压和电流空间分布的变化。

射频通信电路:第三讲 射频指标

射频通信电路:第三讲 射频指标

GakTe B
T0
Te = (F −1)T0
无源网络噪声系数
无源网络:输入、输出端均匹配的无源有耗网络,例如 LC匹配网络等,损耗L,工作带宽B
由信号源内阻RS产生的输入噪声功率:
Ni = kTB
由等效输出阻抗Ro产生的输出噪声功率: NO = kTB
F = No = 1 = L GaNi Ga
无源有耗网络的噪声系数在 数值上等于它的损耗
级联网络的噪声系数(Friis公式)
级联网络间均匹配,带宽均为B
输入噪声功率:
Ni = kT0B
( ) 第一级输出噪声功率: N1 = NiGPA1 + N A1 = kB T0 + Te1 GPA1
第二级输出噪声功率:
No
=
GPA2 N1
+
N A2
=
kB(T0
+ Te1
+
Te 2 GPA1
)GPA1GPA
N
任何真实工作环境下,噪声(至少是热噪声) 总会伴随信号一起出现
噪声功率与需要考虑的带宽有关 信噪比越高,信号越不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
噪声系数定义(原始)
(SNR)i
有噪 网络
(SNR)o
输入端
输出端
噪声系数:系统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信噪比的比值
=
=
S S
⁄ ⁄
( ) = 10log
噪声系数定义(扩展)
习题( 2011年期末考题)
G1=10dB NF1=2dB
G2
(SNR)o,min = 20dB
NF2=4dB
Ta = 250K B=30kHz
求级联系统灵敏度
第一步:转换为线性值

射频通信电路基础

射频通信电路基础

3× 1 0 -1 7
-7 (3 .8 ~ 7 .8)× 10
c f
第二章 复习内容

高频电路中的元器件; 高频电路中的基本电路;


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 电子系统噪声概念

高频电路中的元器件


R、C、L 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 变压器(普通高频变压器、传输线变压器) 石英晶体、压电陶瓷、集中滤波器(声表 面波滤波器)
元器件的高频分布参数作为重点关注内容
高频电路中的基本电路
X

LC串联谐振回路
0
1 LC
(a) |ZS|
容性
感性
L
0
0
r C
(b)



LC并联谐振回路
0
1 1 1 2 Q LC
. I . IR R0 |z p|/R 0 1 . + IL . U L - 0 (a) (b) 1/ 2
第一章 复习内容

建立基本通信概念;
巩固加深信号的时频域分析方法; 认识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掌握无线电波谱 的划分方法;


信号的时频域分析
无线电波 1 05
红外线 可见光 1 01 0
紫外线 1 01 5
X射线 1 02 0
宇宙射线 1 02 5 f/Hz
/m
3× 10 3 3× 1 0 -2 3× 1 0 -7 3× 1 0 -1 2
c
模拟调制方法
调幅: 调频: 调相:
U m (t ) Uc kaU cost
(t ) o k f u (t )
(t ) ot k pu (t ) o
d (t ) (t ) dt (t ) t (t ) dt o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3 - 1
3.2 无耗传输线的基本特性 3.2.1 传输特性 1. 相位常数
V ( z ) = V + e − kz + V − e + kz I ( z ) = I + e − kz + I − e + kz
k = kr + jki = α + j β
k = j β = jω LC
dz ω vp = = dt β
ω 1 vp = = β LC
vp =
TEM模式
考虑到 k = ω εµ ,得
ω
k
=
1
εµ
=
1
1
ε 0 µ0
ε r µr
=
c
ε r µr
<c
vp =
1
µε
=
c
εr
3.2.1 传输特性
3. 相波长 相波长λp是指同一个时 刻传输线上电磁波相 位相差为2π时的距离
λ0 = = λp = β f εr
3.1.3 传输线方程 基本方程
dV ( z ) + ( R + jω L ) I ( z ) = 0 dz dI ( z ) + G + jωC V z = 0 ( ) ( ) dz
(1) (2)
d 2V ( z ) dz 2
− k 2V ( z ) = 0
k = kr + jki =
TEM模 模
3.1.1 常用传输线种类 1. 双线传输线
2. 同轴线 3. 微带传输线
1. 双线传输线
双线传输线应用: 双线传输线应用: 50Hz~60Hz的电源线 50Hz~60Hz的电源线 几百兆赫兹的电视天 线馈线 100Mbps局域网的网线 100Mbps局域网的网线
TEM模式 双线传输线的结构
3.2.1 传输特性
5. 无耗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分 布
V ( z ) = V + e − j β z + V − e j β z V + − jβ z V − jβ z e − e I ( z ) = Z0 Z0
(V + )2 (V − )2 1 1 * = P ( 0) P ( z ) = Re V ( z ) I ( z ) = − 2 Z 2 Z0 0
分布电容C 导体之间的电压在周围产生电场 导体之间的电压在周围产生电场, 分布电容C—导体之间的电压在周围产生电场,表明导体之间存在电容
3.1.3 传输线方程 单元电路分析
I ( z ) − V ( z + ∆z )( G ∆z + jω C ∆z ) = I ( z + ∆z )
V ( z + ∆z ) + ( R∆z + jω L∆z ) I ( z ) = V ( z )
120
(Ω)
微带线的特征阻抗计算
微带线横截面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微带线横截面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y 导导1 t
εr µr
介介介介
W h
O 导导2
x
微带线的等效相对介电常数ε 概念: 微带线的等效相对介电常数 eff概念: 使用一种均匀介质来代替微带传输线上面的空气和下面的基板材料, 使用一种均匀介质来代替微带传输线上面的空气和下面的基板材料, 而微带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保持和代替前一样。 而微带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保持和代替前一样。这样的均匀介质的相 对介电常数称等效相对介电常数。 对介电常数称等效相对介电常数。
传输线和Smith圆图 第三章 传输线和 圆图 传输线理论是“ 传输线理论是“场”的分析方法 和“路”的分析方法之间的一座 桥梁
Smith圆图是传输线理论中分析 是传输线理论中分析 问题和求解问题的一种直观简单 的图解方法
3.1 传输线基础
传输线及其种类: 传输线及其种类: 传输线(波导) 传输线(波导)——用来引导电磁波做定向 用来引导电磁波做定向 传播的一种导波结构 导行电磁波(导波) 导行电磁波(导波)——在传输线引导下定向传 在传输线引导下定向传 播的电磁波 传输线的种类——TEM模传输线和非TEM模传输线 TEM模传输线和非TEM模传输线 传输线的种类 TEM模传输线和非TEM
ZL
V ( −l ) = V ( 0 ) cos β l + jZ 0 I ( 0 ) sin β l V ( 0) sin β l I ( −l ) = I ( 0 ) cos β l + j Z0
2. 同轴线
同轴线的应用: 同轴线的应用: 射频信号源 射频功率计 频谱分析仪 网络分析仪 有线电视网 卫星地面接收站 高速局域网
3. 微带传输线
特点: 特点: 结构简单 轻巧 易于连接器件 价格低
3.1.2 传输线等效电路
分布电阻R 电流流过导体时 电流流过导体时, 分布电阻R—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热产生损耗 分布电导G 介质有损耗 介质有损耗, 分布电导G—介质有损耗,因而存在漏电流带来的损耗 分布电感L 电流流过导体在周围将产生磁场 电流流过导体在周围将产生磁场, 分布电感L—电流流过导体在周围将产生磁场,表明导体具有电感
微带传输线特征阻抗Z W/h的关系 微带传输线特征阻抗Z0与W/h的关系
微带传输线特征阻抗Z 微带传输线特征阻抗Z0与er的关系
微带传输线线宽W增加,特征阻抗Z 下降。 微带传输线线宽W增加,特征阻抗Z0下降。 微带传输线基板介电常数ε 增加,特征阻抗Z 微带传输线基板介电常数 r增加,特征阻抗Z0下降。
所以传输线特性阻抗Z0为:
对于无耗传输线(R=G=0),特性阻抗为: 对于无耗传输线(R=G=0),特性阻抗为: Z ),特性阻抗为
0
三种典型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三种典型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1. 平行双线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2. 同轴线的特征阻抗 3. 微带线的特征阻抗
b Z0 = ln εr a 60
D Z0 = ln ε r 2a
u =W h
η 0 = 120π
的误差不大于0.01% 当u≤1 时,Z0√εeff 的误差不大于0.01% 1000时 的误差不大于0.03% 当u ≤1000时, Z0√εeff 的误差不大于0.03%
微带线特征阻抗与介质基板参数的关系
1000
1000
100
100
10
10
1 0.1 1 10
1 0 20 40 60 80 100
查表法
微带线特性阻抗Z 微带线特性阻抗 0和相对等效介电常数与尺寸的关系
软件法 微带线的工程设计方法之二 软件法
多 公司 微带电 的软 件 许 多公司 已 开发出了 很好的 计算 微带 电 路 的软件 。 如 AWR 的 输入微带的物理参数和拓扑结构, Microwave Office, 输入微带的物理参数和拓扑结构 , 就能很快 得到微带线的电性能参数,并可调整或优化微带线的物理参数。 得到微带线的电性能参数, 并可调整或优化微带线的物理参数。
∂V ( z, t ) ∂ = − R + L I ( z, t ) ∂t ∂z ∂I ( z , t ) = − G + C ∂ V z , t ( ) ∂z ∂t
∂ (VI ) ∂z
∂V ∂I ∂I 2 ∂V 2 = I +V = − I R + IL − V G + VC ∂z ∂z ∂t ∂t ∂ 1 2 1 2 2 2 = − I R − V G − LI &#R + jωL
I− = −
(6)
k V− R + jωL
比较(2)式和(6)式得:I + = 比较( 式和(
又因: 又因: = kr + jki = k
( R + jω L )( G + jωC )
V+ V− R + jω L Z0 = + = − − = I I G + jω C
= L C
2π vp
例3 - 2
O Ez(z, t)
λ
λ
2
t1 = 0 t 2 =
λ
3 λ 2
z
T T t3 = 4 2
3.2.1 传输特性 4. 坡印廷定理
dV ( z ) + ( R + jω L ) I ( z ) = 0 dz dI ( z ) + G + jωC V z = 0 ( ) ( ) dz
所谓特性阻抗Z 是指传输线上入射波电压V 和入射波电流I 所谓特性阻抗Z0是指传输线上入射波电压V+ 和入射波电流I+之 比,或反射波电压V-和反射波电流I-之比的负值。 或反射波电压V 和反射波电流I 之比的负值。
(4)式代入(1)得: I ( z ) = 式代入(
k (V + e − kz − V − e kz) R + j ωL
5. 无耗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分布 传输线上坐标点处的 电压和电流幅值可 表示为: V ( 0) + Z I ( 0)
0 + V = 2 V − = V ( 0 ) − Z 0 I ( 0 ) 2
传输线上任一点的电压和电流表达式为:
V ( z ) = V ( 0 ) cos β z − jZ 0 I ( 0 ) sin β z V (0) sin β z I ( z ) = I ( 0 ) cos β z − j Z0
微带线的工程设计方法
由上述综合公式和分析公式可以看出: 计算公式极为复杂。每一个电路的设计都 使用一次这些公式是不现实的。经过几十 年的发展,使得这一过程变得相当简单。 微带线设计问题的实质就是求给定介质基 板情况下阻抗与导带宽度的对应关系。目 前使用的方法主要有: 查表法和软件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