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波动方程的积分解
波动方程的解析求解
波动方程的解析求解波动方程是描述波动现象的一种数学模型,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
它描述了波的传播和变化规律,并可以通过解析方法得到具体的解。
波动方程可以写作:∂²u/∂t² = c²∇²u其中,u表示波动的物理量,t表示时间,c为波的传播速度,∇²表示Laplace算子。
解析求解波动方程是指通过代数运算、微积分工具等数学方法,直接得到方程的解析解。
相对于数值方法,解析求解具有精确性和通用性的优势。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波动方程的解析求解方法。
一、分离变量法:对于边界条件和初值条件满足特定形式的波动方程,可以通过分离变量法求解。
具体步骤为将未知函数拆分成时间和空间两个变量的乘积形式,代入方程后将时间和空间两部分分别等于一个常数,得到一组关于常数和变量的常微分方程。
通过求解这组方程并考虑边界条件,可以得到波动方程的解析解。
二、傅里叶变换法: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将函数分解成频域分量的方法,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波动方程,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解析解。
具体步骤为将波动方程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的代数方程,再将其反变换回时域,即可得到原方程的解析解。
三、格林函数法:格林函数是波动方程的特殊解,可以用来表示波在某一点的传播规律。
通过构造波源函数和格林函数的卷积,可以得到波动方程的解析解。
这种方法常用于求解具有一定边界条件的波动方程,可以得到空间中任意一点的解析解。
四、变量替换方法:对于一些特殊形式的波动方程,如球坐标系或柱坐标系下的波动方程,可以通过将自变量进行适当的变换,得到新的形式,进而求解原方程。
这种方法可以简化方程的形式,使求解变得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波动方程的解析求解方法主要包括分离变量法、傅里叶变换法、格林函数法和变量替换方法等。
这些方法对于特定形式的波动方程都有适用性,能够得到精确的解析解。
在实际问题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波动现象的特性和规律。
波动方程及其解法
波动方程及其解法波动方程是常见的偏微分方程之一,它描述的是波的传播和变化。
而在实际问题中,如声波、光波、电磁波等的研究中,波动方程的解法是被广泛使用的。
本文将介绍波动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
一、波动方程的基本概念波动方程最基本的形式是一维波动方程,其数学表达式如下:$\frac{\partial^2 u}{\partial t^2}=c^2\frac{\partial^2 u}{\partial x^2}$其中,$u(x,t)$表示波的位移,$c$是波的速度。
可以看出,波动方程是一个描述时间和空间之间关系的方程。
在这个方程中,偏微分算子表达了波动的传播和变化的规律。
二、波动方程的解法1. 分离变量法分离变量法是解波动方程的最常见方法之一。
其主要思想是,将变量$x$和$t$分离出来,分别让它们满足不同的微分方程。
如一维波动方程可以假设其解为$u(x,t)=X(x)T(t)$,将其代入波动方程可得:$XT''=c^2X''T$进一步变形,可得:$\frac{T''}{c^2T}=\frac{X''}{X}$由此得到两个方程:$\frac{T''}{c^2T}=-\omega^2$$X''=-\omega^2X$其中,$\omega$为角频率,$-\omega^2$为分离出来的常数倍。
对于这两个微分方程,可以分别求解。
2. 叠加原理在叠加原理中,可以将波看做是多个波的叠加。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特定场合下的波动方程求解。
例如,在弹性绳的研究中,可以将弹性绳的振动看作是多个波的叠加。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不同的波求解,并把它们的解加起来成为最终的解。
3. 直接积分法直接积分法是一种基本的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波动方程的求解。
在直接积分法中,可以通过对波动方程进行积分,逐步求解出波的变化规律。
这种方法的实现需要考虑初值条件的限制,而条件的不同可能导致问题的复杂性。
第四章 波动方程的积分解
第四章 波动方程的积分解4.1非其次标量亥姆霍兹方程的积分解电磁波问题的求解,都可以归结为求解其次或非其次标量或矢量波动方程。
对这类二阶偏微分方程,一般可以采用微分法和积分法。
在电磁波问题中,有源区的时谐电磁场满足非其次亥姆霍兹方程:()()()22r k r f r φφ∇+=- (4-1)考虑在体积V 中,Φ和Ψ标量场和二阶导数连续,在包围体积V 的封闭截面S 上标量场Φ和Ψ的一阶导数存在,由标量格林函数:()22-d ()d VSV S φψψφφψψφ∇∇=∇-∇⎰⎰⎰⎰⎰ (4-2)建立了标量场Φ和Ψ在闭合界面内的体积分和闭合界面上的面积分关系。
格林函数满足齐次亥姆霍兹方程。
()()220g r k g r ∇+='r r ≠ (4-3)整理以上三个算式得()()d [()()]d Vs s g r f r V g r g r S φφ+=∇-∇⎰⎰⎰⎰⎰ (4-4)'[]d -[dS-()dS]n s s s gg g S g r a e R φφφφ∂∇-∇==∇∂⎰⎰⎰⎰⎰⎰ (4-5) 积分结果为()'''''''''''1()d d 44jk r r jk r r jk r r V S e e e r f r V r r S n n r r r r r r φφφππ------⎛⎫∂∂ ⎪=-- ⎪∂∂--- ⎪⎝⎭⎰⎰⎰⎰⎰()() (4-6)电磁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绕射现象。
标量基尔霍夫公式可以用来近似计算电磁波通过电屏上孔径的绕射场,但需要假定条件: (1) 封闭面上除口径面外,标量场及其法向导数为零。
(2) 在口径面上,标量场及其法向导数等于无障碍物时的入射场。
可以看出,基尔霍夫近似必然导致在口径面的边缘场发生突变,从而产生突变。
但基尔霍夫近对物理光学的许多绕射问题仍然给出了许多满意的答案。
波动方程能量积分1
dE(t) = 0. dt
证明:对n=2的情形,对应的能量积分为
∫ ∫ ∫ E(t) = 1 2
Ω
(ut2
+ a2 (ux2
+
u
2 y
))dxdy
+
1 a2σ
2
Γ
u 2 dS .
上式关于t求导,并利用(5.10)中的方程,边界条件和 格林公式,有
∫ ∫ ∫ dE(t) = dt
[ut utt + a2 (uxuxt + uyuyt )]dxdy + a2σ u ut dS
= ϕ , ut t
+
=0
uyy ) = 0
=ψ , (x,
y
(t > 0, )∈Ω
⎪⎪⎪⎩⎛⎝⎜
∂u ∂n
+σu
⎞ ⎠⎟
Γ×[ 0,∞ )
=
0,
(x , y) ∈ Ω),
∫∫ ∫∫ 此时E0(t)
=
1 2
Ω
u (x, y,t)2 dxdy, E0 (0)
=
1 2
Ω
ϕ (x,
y)2 dxdy
∫∫ ∫ E(0)
⎝Ω
g
(
x,
y
)
2
dxdy
⎞1/ ⎟
2
,
⎠
g (⋅, ⋅)
L2 (Γ)
=
⎛ ⎜ ⎝Γ
g ( x,
y)2 dS
⎞1/ 2 ⎟. ⎠
18
证明:记ϕ =ϕ1 − ϕ2 ,ψ =ψ1 −ψ 2 , u = u1 − u2 于是u (x, y,t)满足如下的定解问题
⎧ ∂ 2u ⎪⎪⎪⎨u∂tt =20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四章
∇2ϕ
−
με
∂2ϕ ∂t 2
=
−
1 ε
ρ
矢量位和标量位满足(分离出的两个独立)的方程, 称为达朗贝尔方程
间接方法:A. 求解两个达朗贝尔方程 B. 达朗贝尔方程 + 洛仑兹条件
9
4.3 电磁能量守恒定律
讨论电磁场的能量问题,引入坡印廷矢量, 得到反映电磁能量守恒关系的坡印廷定理。
一、电磁场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
=
d dt
V
(1 2
μ
|
v H0
|2
+
1 2
ε
|
v E0
|2 )dV
+
σ
V
|
v E0
|2
dV
20
根据
v E0
或
v H0
满足的边界条件,左端被积函数
v (E0
×
v H
0
)
⋅
evn
|S
=
(evn
×
v E0
)
⋅
v H
0
|S
=
v (H
0
×
evn
)
⋅
v E0
|S
=
0
即
∫ ∫ d
dt
V
(1 2
μ
|
v H0
|2
+
∂2Ez ∂y 2
+
∂2Ez ∂z 2
− με
∂2Ez ∂t 2
=0
解波动方程,可求出空间中电磁场场量的分布。
(直接求解波动方程的过程很复杂)
4
4.2 电磁场的位函数
一、矢量位和标量位
∇ ⋅ Bv = 0
波动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求波长
波动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求波长波动方程是描述振动和波动现象的一般性方程。
它在物理学、工程学、地球科学等广泛应用,用于研究波动传播、波长测量以及波动特性的分析等。
波动方程的一般表达式如下:∇²φ = (1/c²) ∂²φ/∂t²其中,φ为波函数,∇²为拉普拉斯算子,c为波速,∂²φ/∂t²为波函数随时间的二阶导数。
在这个方程中,拉普拉斯算子描述了空间中的波动传播,∇表示空间导数运算符。
而波速c则决定了波的传播速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取。
波函数随时间的二阶导数则表示了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描述了波动的动力学性质。
在求解波动方程时,常用的方法有分离变量法、格林函数法、数值模拟等。
其中,分离变量法是一种常用且简洁的求解方法。
通过假设波函数可分解为时间和空间的乘积形式,将波动方程分解为两个方程,分别关于时间和空间进行求解。
而格林函数法则通过引入格林函数,将波动方程转化为积分方程进行求解。
数值模拟则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通过离散化和数值逼近的方法求解波动方程。
在实际应用中,波长是波动现象中的重要参数。
它描述了波动的空间特性,表示波动在空间中一个完整波动的距离。
波长的求解方法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波动问题。
例如,对于简谐波,波长可以由波速和频率求得。
波速为单位时间内波动传播的距离,而频率表示波的振动次数,而他们的乘积便是波长。
对于复杂的波动现象,波长的求解则需要使用更加复杂的方法,如利用相位差或者频谱分析等。
波动方程与波长的研究在物理学、工程学、地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用于分析和解释声波传播的机制,预测地震波传播的路径和特性,优化声学设备的设计,研究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以及调控电磁波的传播等。
同时,波长的测量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测量波动的特性,可以推导出波长,并应用于实际的测量、定量分析和工程设计中。
总而言之,波动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是描述波动现象的重要方程。
微波技术 第四章 规则波导理论
第四章规则波导理论前面介绍了几种无色散的TEM波传输线,它们在结构上都属于双导体系统。
其中平行双线是用在米波波段和分米波低频端的一种传输线;同轴线是用在分米波~厘米波段的一种传输线;带状线和微带是最近2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平面传输线,它们在微波集成电路(MIC)中做传输线或元器件之用,是属于厘米波高频端的一种传输线。
当频率再升高时,上述几种传输线出现了一系列缺点,致使它们失去了实用价值。
比如,随着频率的增高,趋肤效应显著,因而导体热损耗增加;介质损耗和辐射损耗也随之增加;横向尺寸减小,功率容量明显下降,加工工艺也愈加困难。
上述缺点促使人们寻找一种新的,适用于更高频率,具有大功率容量的传输手段,于是产生了波导管。
实际上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33年就已在实验室内被证明,采用波导管是行之有效的微波功率的传输手段。
现代雷达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波导作为其高频传输系统。
波导管的使用频带范围很宽,从915MHz(微波加热)到94GHz(F波段)都可使用波导传输线。
本章所讲的“波导”是指横截面为任意形状的空心金属管。
所谓“规则波导”是指截面形状、尺寸及内部介质分布状况沿轴向均不变化的无限长直波导。
最常用的波导,其横截面形关是矩形和圆形的。
波导具有结构简单、牢固、损耗小、功率容量大等优点,但其使用频带较窄,这一点就不如同轴线和微带线了。
导行波理论不仅用于分析各类波导传输线本身,还是下面分析谐振腔、各种微波元件等的理论基础。
§4-1 电磁场基础同前面讨论同轴线、双线传输线所用的“路”的方法不同,本章所讨论的规则波导采用的是“场”的方法,即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利用边界条件导出波导传输线中电、磁场所服从的规律,从而了解波导中的模式及其场结构(即所谓横向问题)以及这些模式沿波导轴向的基本传输特性(即所谓纵向问题)。
一、麦克斯韦方程麦克斯韦总结了一系列电磁实验定律,得出一组反映宏观电磁现象所服从的普遍规律的方程式,这就是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波动方程求解方法
常用的波动方程求解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伪谱法、积分方程法等。
1、有限差分方法由于适应性强,计算快速,因此是最先发展起来而且使用范围最广的数值方法,有限差分方法最大的弱点之一就是会产生数值频散。
有限差分法采用差分算式近似逼近偏导数运算,从而使波动方程的偏导数运算问题转化成差分代数问题,最后通过求解差分代数方程组得到近似解结果。
有限差分法的差分算式本身就是一种局部点运算,不需要考虑原函数中所求点值在邻域范围上的函数的变化情况,而只需要用到所求点值附近点上的值,所以能够很好的适用于复杂情况, 但是难保模拟精度。
有限差分方法有较高的空间域分辨率,而在频率域上分辨率反而会极低,稳定性同时还受到网格间距和时间步长的影响。
同时,虽然有限差分法还伴随有数值频散的问题,但是计算速度较快。
有限差分法目前主要有以下三大类:规则网格方程、弹性方程和交错网格方程。
有限差分法的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用差分代替微分方程中的微分,将连续变化的变量离散化,从而得到差分方程组的数学形式:(2)求解差分方程组。
在第一步中,通过网格剖分法,将函数定义域分成大量相邻而不重合的子区域。
通常采用的是规则的剖分方式,最常用的是正方形网格。
这样可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实现和减少计算的复杂性。
网格线划分的交点称为节点。
若与某个节点P 相邻的节点都是定义在场域内的节点,则P 点称为正则节点;反之,若节点P 有处在定义域外的相邻节点,则P 点称为非正则节点。
在第二步中,数值求解的关键就是要应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求得特定问题在 所有这些节点上的离散近似值。
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有限差分方法包括:基于位移 波动方程的二阶中心差分法和基于一阶速度-应力波动方程的高阶交错网格法, 前者算法简单,易于实现,但差分精度具有局限性,最后得到的是节点上z x ,分量的位移离散近似值,后者算法稍复杂,但可以提高差分精度,最终得到的是节点上的位移速度离散近似值。
波动方程
1.1 波动方程的形式一维波动方程(描述弦的振动或波动现象的)()t x f x u a t u ,22222=∂∂-∂∂ 二维波动方程(例如薄膜振动)()t y x f y u x u a t u ,,2222222+⎪⎪⎭⎫ ⎝⎛∂∂+∂∂=∂∂ 三维波动方程(例如电磁波、声波的传播)()t z y x f z u y u xu a t u ,,,222222222+⎪⎪⎭⎫ ⎝⎛∂∂+∂∂+∂∂=∂∂ 1.2 波动方程的定解条件(以一维波动方程为例)(1)边界条件 ①第一类边界条件(又称Dirichlet 边界条件):弦振动问题中,弦的两端被固定在0=x 及l x =两点,因此有()0,0=t u ,()0,=t l u 。
②第二类边界条件(又称Neumann 边界条件):弦的一端(例如0=x )处于自由状态,即可以在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上自由滑动,未受到垂直方向的外力,此时成立0=∂∂=ox xu。
也可以考虑更普遍的边界条件()t xu x μ=∂∂=0,其中()t μ是t 的已知函数。
③第三类边界条件:弦的一端固定在弹性支承上,不放考虑在l x =的一端,此时边界条件归结为0u =⎪⎭⎫ ⎝⎛+∂∂=l x u x σ。
也可以考虑更普遍的情况()t u x lx v u =⎪⎭⎫⎝⎛+∂∂=σ,其中()t v 是t 的已知函数。
1.3 利用叠加原理求解初值问题 初值问题()()()()⎪⎪⎩⎪⎪⎨⎧+∞<<∞=∂∂==+∞<<∞>=∂∂-∂∂)x -(,,:0t x 0,-t ,,22222x t u x u t x f x u a t u ψϕ (1) 利用叠加原理求解上述初值问题,叠加原理表明由()t x f ,所代表的外力因素和由()()x x ψϕ,所代表的初始振动状态对整个振动过程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可以分解为单独只考虑外力因素或只考虑初始振动状态对振动过程所产生的影响的叠加。
第四章.积分变换法---求解偏微分方程
记作:F [ f ( x)] = f (k ) ,即
F [ f ( x)] = f (k ) = ∫
f f(x): (k ) 的傅里叶逆变换
∞ −∞
f ( x) e −ikx dx
记作: f ( x) = F −1[ f (k )] ,即
1 F [ f (k )] = f ( x) = 2π
−1
∫
∞
9
可以证明: 如果定义在 (−∞, ∞) 的函数在任一有限区间上满足 狄利克莱条件,且绝对可积( ∫ | f ( x) |dx 有界),则在
−∞ ∞
f(x)的连续点处,傅里叶积分存在:
1 f ( x) = 2π ⎡∞ ⎤ ikx −ikξ ∫∞ ⎢−∫∞ f (ξ )e dξ ⎥ e dk − ⎣ ⎦
——对于发生了任意位移x 0 的函数,其傅里叶变换 − ikx 等于 f(x)的傅里叶变换乘以一相位因子 e 0 证明:由定义:
F [ f ( x − x0 )] = ∫ f ( x − x0 ) e −ikx dx
−∞ u = x − x0 ∞
=
∫
∞
−∞
f (u ) e −ik (u + x0 ) du
频率域 波矢域
e − ikx
↔Leabharlann 412.1 傅里叶变换 一、傅里叶级数和复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 一个以2l为周期的函数f(x),若在区间[-l, l]满足 狄利克莱条件:(1)连续或只有有限个第一类间断 点;(2)只有有限个极值点,则 f(x) 在[-l, l]上可展开 为傅里叶级数
a0 ∞ nπ x nπ x + bn sin ) f ( x) = + ∑ (an cos 2 n =1 l l
大学物理-波动方程
2
谱方法的优点是精度高,适用于大规模问题求解, 且能够处理复杂的边界条件和初值条件。
3
谱方法的缺点是计算量大,需要较高的编程技巧 和计算资源,且对非线性问题的处理较为困难。
06 波动方程在物理中的应用
声波传播
声波传播
波动方程可以描述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通过求解波动方程,可以得到声波的传播 速度、振幅和相位等信息。
有限差分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易于编程实现,适用于规则区域的问题求解。
有限差分法的缺点是对不规则区域和边界条件的处理较为复杂,且精度相对较低。
有限元法
01
有限元法是一种将连续的波动问题离散化为有限个相互连接的子域(即有限元 )的方法,通过将波动方程转化为有限元方程组,然后求解该方程组得到波动 问题的数值解。
大学物理-波动方程
contents
目录
• 波动方程概述 • 一维波动方程 • 二维波动方程 • 三维波动方程 • 波动方程的数值解法 • 波动方程在物理中的应用
01 波动方程概述
波动方程的定义
波动方程是描述波动现象的基本数学 模型,它描述了波动在空间和时间上 的变化规律。
波动方程通常表示为偏微分方程,其 中包含未知函数(如波动位移或速度 )及其偏导数。
地震定位与测深
利用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可以进行地震定位和测深,以了解地球内 部结构和构造。
地震灾害评估
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可以为地震灾害评估提供重要信息,如地震烈度、 震源深度和地表破裂带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偏微分方程的形式
三维波动方程通常采用偏微分方程的形式,包含了波动传播的空间 和时间信息。
三维波动方程的解法
物理学中的波动方程解析
物理学中的波动方程解析波动是物理学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波动方程是描述波动现象的数学方程。
在物理学中,探索和解析波动方程是研究波动现象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波动方程的概念、求解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一、波动方程的概念波动方程是描述波动现象的数学方程,通常可以用偏微分方程的形式表示。
对于一维波动,其波动方程可以写作:∂²u/∂t² = v² ∂²u/∂x²其中,u是波动的位移,t是时间,x是空间坐标,v是波速。
这个方程描述了波动的传播规律,通过求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获得波动的解析表达式。
二、波动方程的解析求解方法波动方程的解析求解方法主要有分离变量法、变量分离法和叠加法等。
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都是通过将波动方程转化为一些较简单的方程,然后逐步求解,最终得到波动的解析表达式。
1. 分离变量法分离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求解波动方程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波动方程中的变量分开,并将其作为多个方程来求解。
例如,对于一维波动方程,我们可以将其分离为两个一维方程,一个关于时间的方程,一个关于空间的方程。
然后,对这些方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叠加原则得到波动的解析表达式。
2. 变量分离法变量分离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求解波动方程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假设波动的解可以表示为两个变量的乘积形式,然后将波动方程中的变量分离。
例如,对于一维波动方程,我们可以假设波动的解可以表示为u(x, t) = X(x)T(t),然后将波动方程中的x和t分离,并将其化简为两个分别关于x和t的常微分方程。
最后,通过求解这些方程,可以得到波动的解析表达式。
3. 叠加法叠加法是一种常用的求解波动方程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波动方程中的初始条件分解为一系列简单波的叠加,然后利用叠加原理求解波动方程。
例如,对于一维波动方程,我们可以将初始条件分解为一组正弦波的叠加,然后将这些正弦波的解表达式代入波动方程进行计算,最终得到波动的解析表达式。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四版)习题集:第4章时变电磁场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四版)习题集:第4章时变电磁场第4章时变电磁场在时变的情况下,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励,在空间形成电磁波,时变电磁场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电磁场的波动方程描述了电磁场的波动性,本章首先对电磁场的波动方程进行讨论。
在时变电磁场的情况下,也可以引入辅助位函数来描述电磁场,使一些复杂问题的分析求解过程得以简化。
本章对时变电磁场的位函数及其微分方程进行了讨论。
电磁能量一如其它能量服从能量守恒原理,本章将讨论电磁场的能流和表征电磁场能量守恒关系的坡印廷定理。
本章在最后讨论了随时间按正弦函数变化的时变电磁场,这种时变电磁场称为时谐电磁场或正弦电磁场。
4. 1 波动方程由麦克斯韦方程可以建立电磁场的波动方程,揭示了时变电磁场的运动规律,即电磁场的波动性。
下面建立无源空间中电磁场的波动方程。
在无源空间中,电流密度和电荷密度处处为零,即0ρ=、0=J 。
在线性、各向同性的均匀媒质中,E 和H 满足的麦克斯韦方程为t ε=?EH (4.1.1) tμ=-?HE (4.1.2) 0?=H (4.1.3) 0?=E (4.1.4)对式(4.1.2)两边取旋度,有()()tμ=-E H 将式(4.1.1)代入上式,得到22()0t με+=?EE利用矢量恒等式2()()=??-?E E E 和式(4.1.4),可得到2220tμε??-=?EE (4.1.5)此式即为无源区域中电场强度矢量E 满足的波动方程。
同理可得到无源区域中磁场强度矢量H 满足的波动方程为2220tμε??-=?H H (4.1.6)无源区域中的E 或H 可以通过求解式(4.1.5)或式(4.1.6)的波动方程得到。
在直角坐标系中,波动方程可以分解为三个标量方程,每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场分量。
例如,式(4.1.5)可以分解为222222220x x x xE E E E x y z tμε++-= (4.1.7) 222222220yyyyE E E E x y z t με++-= (4.1.8)222222220z z z zE E E E x y z t με++-= (4.1.9)在其它坐标系中分解得到的三个标量方程都具有复杂的形式。
波动方程 极值原理 -baijiahao
波动方程极值原理-baijiahao
在物理和工程中,波动方程是一种用来描述波动现象的基本方程,例如声波、光波、水波等。
极值原理是用来研究波动方程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涉及到求解波动方程的极值问题。
首先,我们来介绍波动方程。
波动方程是一种偏微分方程,通常用来描述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波的传播和变化。
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为:(∂²u/∂t²= c²∂²u/∂x²)其中\(u\)是波的函数,\(t\)是时间,\(x)是空间位置,(c\)是波速。
这个方程描述了波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传播和变化规律。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极值原理。
极值原理是用来研究波动方程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涉及到求解波动方程的极值问题。
极值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一个波函数在某个时间和空间位置达到极值(极大值或极小值),那么这个极值点一定是波动方程的解。
因此,通过求解波动方程的极值问题,我们可以找到波函数的解。
在实际应用中,极值原理可以用来求解波动方程的初值问题和边界值问题。
对于初值问题,我们需要给定波函数在初始时刻的值,然后利用极值原理求解波函数的演化过程。
对于边界值问题,我们需要给定波函数在边界上的值,然后利用极值原理求解波函数在整个空间中的分布。
总之,极值原理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波动方程的解。
通过求解波动方程的极值问题,我们可以找到波函数的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波动现象。
波动方程的积分解
对于上式使用付氏变换得:
1 ( p, t ) 2
jwt ( p , ) e d
(3-2)
其中 p, 为谱函数。将上式带入齐次波动方程得:
1 2 1 2 jwt ( p, )e d 2 2 C
2 jwt ( P , ) e d 0
(3-19)
它表示的是由P点和它相对S2平面对称点P’所产生的两 个球面在空间一点处波场之差,如图3-5。当该点在平 =0。因此式(3-18) 面S2上时,R’=R”,所以波函数 中的第2项为零。
有:
1 ( p, ) s dS 4 s2 2 n
(3-20)
因为相对于P和它的对称 点,平面S2的法线方向 相反,有:
设在一个区域 的封闭曲面S上.已知位移位 ,它
的方向导数 n
,要求确定区域中任意一点P的位移位
(P,t) 。波的震源可能于曲面S以外,其作用等价于在S 曲面上给出的边界条件 和 n ,显然,待求的位函数
满足齐次波动方程:
1 2 2 0 c t
2 2
(3-1)
为波长。则式(3-21)变为: exp( jKR) R 2 Kj n R n 代入式(3-20)得:
(3-22)
jK r R j exp cos R, n d s ( p, ) S2 rR
边界条件代替了震源的作用。
应当指出的是,根据克希霍夫积分,在t瞬时,内
部空间任一观测点P上的波函数由S曲面上的波函数及
r 其法向偏导数在 t 时的值来确定,所需延迟时间 c r c 为振动由S曲面上的任意点到观测点P的传播时间。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6)
' J (r ') ' g J (r ') e x
其中
g g g ey ez x ' y ' z '
g g g ' J (r ') J (r ') ' x ' x ' x ' g g g ' J (r ') ' J (r ') J (r ') ' y ' y ' y '
k j
1
V
2
J (r ') j J m (r ') ' J (r ') ' ' gdV '
(4-27)
如果场点在远区,即 R r r ' ,上式被积函数中对自由空间格林函数的运算可以 简化。
因为பைடு நூலகம்
e jkR 1 'g ' ( jk ) geR 4 R R k2 11 3k 3 ' g e x jk e R j 2 3 ( x x ') g x ' RR R R R k2 11 3k 3 ' g e y jk e R j 2 3 ( y y ') g y ' RR R R R k2 11 3k 3 ' g e z jk e R j 2 3 ( z z ') g z ' RR R R R
辐射磁场与辐射电场具有以下关系
H
E;
H
E
(4-36)
应用辐射矢量,对于夫琅和费区,矢量磁位和矢量电位表示为
A
jkr e L 4 r jkr Am e N 4 r
(4-37a) (4-37b)
由式(4-34),式(4-36)及上式可得到在远区电磁场与矢量位的关系为
J S en H
代入式(4-41)得 E (r ) j J (r ') g J m (r ') ' g ' g dV ' V 上式变为
et H j 利用对偶原理,口径边缘线磁荷与口径电场之间的关系为 e E lm t j 根据式(4-25),口径边缘线电荷与线磁荷産的电磁场为 1 j E (r ) l (r ') ' gdl ' et H ' gdl '
r
(4-29)
同理可得辐射磁场为 H (r ) j jkr m e J (r ') J m (r ') er er J (r ') er e jkr'e dV ' 4 r V
r
(4-30)
定义辐射矢量 L J (r ')e jkr' er dV '
V
(4-31) (4-32)
N J m (r ')e jkr' er dV '
V
在圆球坐标系中,辐射矢量可用其分量表示为 L er Lr e L e L N er N r e N e N 远区辐射电场式(4-29)可用辐射矢量的分量简洁的表示为 jkr E j e L N 4 r jkr E j e L N 4 r 式中 L J (r ')e jkr' er dV '
' J (r ')
' J (r ')
g g g ' J (r ') J (r ') ' z ' z ' z '
以及 g g ' J (r ') dV J (r ') x ' x ' dS V S 如果电流在有限区域,总可取积分区域包含电流分布区域,并使上式右边的积分曲面 上电流为零,从而使上式积分也为零。因此 E (r )
4.1 非齐次标量亥姆霍兹方程的积分解
在电磁波问题中,有源区的时谐电磁场或 矢量位函数的直角坐标分量或德拜位满足 非齐次标量亥姆霍兹方程
惠更斯原理
绕射场(衍射场)
4.2 非齐次矢量亥姆霍兹方程的积分解
4.3 辐射场和辐射矢量
对于源分布在无限大均匀空间区域中的情况,电磁场仅由源确定,如果已知源分布, 电磁场可由式(4-24)中通过对源的体积分计算。本节讨论式(4-24)在远区的近似表示式。 将式(4-24)重写如下: (4-24a) E(r ) j J (r ') g J m (r ') ' g ' g dV ' V m (r ') m H (r ) j J (r ') g J (r ') ' g ' g dV ' V 因 J j , 式(4-24a)可改写为 1 2 m E (r ) k J (r ') j J (r ') ' ' J (r ') ' gdV ' j V 对于上式积分中的第三项,因 (4-24b)
第 4 章 波动方程的积分解
第3章 基本波函数
*3.1 标量波函数 *#3.2 平面波,柱面波和球面波用标量基本波函数展 开 3.3 理想导电圆柱对平面波的散射 3.4 理想导电圆柱对柱面波的散射 3.5 理想导电劈对柱面波的散射 3.6 理想导电圆筒上的孔隙辐射 3.7 理想导电圆球对平面波的散射 3.8 理想导电圆球对球面波的散射 *3.9 分层媒质上的电偶极子 *3.10 矢量波函数
S
也可采用由标量基尔霍夫公式(4-10)得到的矢量基尔霍夫公式
1 E (r ) 4 1 H (r ) 4
jk r r ' e jk r r ' e E (r ') E ( r ') dS ' r r ' n n r r ' S
(4-39a)
jk r r ' e jk r r ' e H (r ') H (r ') dS ' r r ' n n r r ' S
(4-39b)
式(4-25)与式(4-39(是一致的,可以由式(4-25)导出式(4-39)。利用式(4-25)计算电磁场需 要已知封闭面 S 上的场,如果要计算口径衍射场,仍可利用前面介绍基尔霍夫近似假 设。但是由于基尔霍夫近似假设忽略了口径面以外的导体表面上的表面电流,所以计 算结果是挖的,只是在口径面的线远大于昔结果才较为可信。当不满足这一条件是发 生较大的误差,甚至会导致错误的结果。由于基尔霍夫近似假设在口径的边缘不满足 全电流连续性原理,因此,提高计算的精确度,认为在口径的边缘存在线电流和线, 以维持电流和磁流连续性,因而在计算口径的衍射场必须计算口径边缘线电流和线磁 流的辐射场。
(4-42) 利用矢量恒等式 A B C A C B A B C 和 A B C A C B A B C
V
(4-33) (4-34)
(4-34a) (4-34b)
(4-35a) (4-35b) (4-35c) (4-35d)
L J (r ')e jkr' er dV '
V
N Jm (r ')e jkr' er dV '
V m N J (r ')e jkr' er dV ' V
所以
J (r ') ' ' g J x
'g Jy ' g Jz 'g x ' y ' z '
11 3 1 jk J k 2 ( J e R )e R jk ( J e R )e R g RR R R 1 J m ' g jk R J m eR g 对于辐射场,仅保留 1/ R 项,得: E (r )
E j At jZAtm er
H j Atm j
(4-38a) (4-38a)
Z
er At
式中
At A e A e
m Atm Am e A e
称为矢量位橫向分量, Z / 为波阻抗。
4.4 口径衍射场(自习)
衍射现象是波动过程中当波遇到如孔、缝隙待 障碍物的线度与波长可以比拟时所发生的不籤 几何光学规律的现象。衍射现象用几何光学不 能解释。关于光波衍射的最早的理论就是惠更 斯原理,其数学开工是标量基尔霍夫公式。但 是,对于电磁波的衍射问题,波的矢量不能被 忽略。计算电磁波的衍射可利用Stratton-Chu 公式得到的矢量基尔霍夫公式
下面讨论口径边缘的线电流和线磁流与口径场的关系。 按基尔霍夫近假设,设表面电流 J S 仅存在于口径面 A 上,封闭面上口径面以外的 其余曲面 S 上无表面电流,如图 4-4 所示。根据电流连续性原理,电流密度 J 与电荷密 度 的关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