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脑膜瘤和胶质瘤中的应用研究
弥 散 是 指 水 分子 在一 定 空 间 自由无 序 的 杂 乱 随 机 运 动 , 又称 为 布 郎 运 动 。 当水 分 子 的 运 动 不 受 限 制 时 , 向 各 个 其 方 向运 动 的概 率 相 等 , 种 不 受 限 制 向各 个 方 向运 动 都 相 这 等 的水 分 子 运 动 称 为 弥 散 张 量 的 各 向 同 性 (st p ) 空 间 i r y. oo
制 的水 分 子 弥 散 运 动 , 了解 肿 瘤 组 织 与 正 常 脑组 织 之 间微 来 观结 构 的 差 别 , 有 关 文 献 报 道 肿 瘤 的 AD 值 与 其 细 胞 密 据 C 度及 良、 恶性 有很 高 的相 关 性 L 。 3 ]
l 弥散 张量成 像的 基本原 理
1 1 磁 共 振 弥 散 加 权 成 像 ( i u i i td i gn , . df s n we h e ma ig f o g
~
磁 共 振 弥 散 张 量 成 像 ( i u i n o g g D ) df s n t s ri i , TI 是 f o e ma n
近 年发 展 起 来 的 一 种 水 弥 散 成像 技 术 , 脑 白质 纤 维 柬 改 变 对
的 敏感 性 很 高 , 过 水 分 子 的 弥 散 定 量 反 映 脑 内微 观 结 构 的 通
关 键 词 : 共振 弥 散 张 量 成 像 ; 项 异 性 分 数 ; 观 弥 散 系数 ; 白质 ;纤 维 束 磁 各 表 脑 中 图分 类 号 : 4 5 2 R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9 8 9 ( 0 7 l 一O 3 一O 1 0 — 1 4 2 0 ) 1 12 3 张量 各 向异 性 的另 一 个 指 标 。F VA 和 R 正 常 值 均 在 0 A、 A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广 西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 L OF GUA NGX I ME D I C A L UNI VE R S I TY 2 0 1 5 De c ; 3 2( 6 )
RS I
3 . O T磁 共振 弥 散 张量成 像 在脑 肿 瘤 手术 中的应 用价 值
于 最 大 限度 地 切 除 肿 瘤 及 减 少 术 后 神 经 功 能 的损 害 。
关 键 词 弥 散 张 量 成 像 ; 脑肿 瘤 ; 显 微 外 科 手 术
中 图分 类 号 : R 6 5 1 . 1 +1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9 3 0 X( 2 0 1 5 ) 0 6 0 9 8 4 — 0 3
×2 4 c m, TR 5 67 6 m s, T E 9 3 m s; T2FI AI R: F0 V 2 4 c m ×
2 0 1 2年 7月 至 2 0 1 5年 6月 , 广 西 医科 大 学 第 七 附 属 医 院神 经 外 科 对 2 O例 脑 肿 瘤 患 者 利 用 3 . O T 磁 共 振 弥 散 张 量 成像技术 ( D T I ) 指 导脑肿瘤 手术人 路的选 择 、 术 中肿 瘤 切 除
向上 的重 复取 样 率 为 1 0 0 , 矩阵 1 2 8 ×1 3 0 , 层厚 4 . 0 mm ,
( FA) 图 。利 用 连 续 追 踪 法 对 纤 维 束 进 行 追 踪 。纤 维 束 重 建 与评 判 由 2位 具 有 丰富 神 经 影 像 学 经 验 的 医师 共 l 百 = l 进行 。
例, 对 照组 2 O例 ; 实 验 组 术 前 行 MR I 平 扫 +增强及 D TI 序
弥散张量成像在检测颅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解剖关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125·· 论著 ·弥散张量成像在检测颅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解剖关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李虹,韩奕勃,呼虹宇,李婷,王帅,王义宝,仇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沈阳 110001) 摘要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 (DTI ) 技术检测颅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的解剖关系,探讨其对手术的指导作用及临床应用。
方法 采用Siemens 3.0T 磁共振成像 (MRI ) 系统,对79例颅内幕上肿瘤患者进行常规MRI 及DTI 扫描,应用DSI -Studio 软件进行后处理成像,分析颅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间的解剖关系。
分别获取肿瘤脑白质纤维区、肿瘤周围的水肿区、肿瘤周围脑白质纤维区、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纤维区的各向异性 (FA ) 分数值。
结果 所有患者的脑白质神经纤维束均有不同程度移位;肿瘤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呈浸润或破坏者,肿瘤病理结果恶性程度高;脑白质神经纤维束破坏范围及程度与肿瘤的良恶性程度有关。
在肿瘤脑白质纤维区,高级别胶质瘤FA 值与低级别胶质瘤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在肿瘤周围水肿区、肿瘤周围脑白质纤维区、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纤维区,FA 值均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结论 DTI 能在活体无创、直观地显示颅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的解剖关系,对神经外科医生为颅内肿瘤患者术前制定手术方案、预测手术风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神经纤维束; 颅内肿瘤; 胶质瘤; 神经影像学中图分类号 R739.4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0258-4646 (2020) 12-1125-05网络出版地址 https:///kcms/detail/21.1227.R.20201202.1244.028.html DOI:10.12007/j.issn.0258‐4646.2020.12.014Clinical value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intracranial tumor anatomy and peripheral white matter nerve fiber bundlesLI Hong,HAN Yibo,HU Hongyu,LI Ting,WANG Shuai,WANG Yibao,QIU Bo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First Hospital,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1,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acranial tumors and the white matter nerve fiber tracts around tumors with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and explore the guiding rol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TI in surgery. Methods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 system was used to scan 79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supratentorial tumors using conventional MRI and DTI. DSI -studio software was used to process and display the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umors and white matter fiber tracts,as well as to measure the 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 value of the designated area. Results The white nerve fiber tracts of all patients were shifted or destroyed to varying degrees,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tumors were benign or malignant according to pathological results. The mean FA value of high -grade glioma (0.236±0.029)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high -grade glioma (0.185±0.026,P < 0.05) . Conclusion DTI can non -invasively and intuitively display the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umors and white fiber tracts,allowing neurosurgeons to formulate surgical plans and accurately predict surgical risks.Keywords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white matter nerve fiber bundles; intracranial tumors; gliomas; neuroimaging颅内肿瘤的种类、级别、生长部位决定患者的预后[1]。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和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B O L D- l f V I R I 和 DT T成像结合下导航显微镜可 以独立地起到实时引导、 精确找寻病灶 、 了解周围结构的作用, 克服
采用 1 . 5 T场强 MR j系统对 3 2例脑肿瘤患者根据特定任务采集 B O L D . f MR I 数据和 D T T成像图像 资
料传入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 , 病灶精确定位后进行手术切除。 结果
全切除 5 例。 所有病灶均在导航系统下进行手术, 术后恢复 良好, 无死亡病例, 未出现术后不 良并发症。 结论 和避免术 中脑组织损伤现象 , 达到切皮层功能区与肿瘤之间的关系 , 为手 相控阵线圈, 高S N R, Z O O M 梯度线圈, MR I 磁共振成像系统 F u n c t o n t o o l 2提
术 医师 提 供 重 要 的信 息 “ 。 本 研 究 拟观 DW- E P I 序列T I 2 0 0 0 , 扫 描时 间 与扫 描 供 的 DT T 处 理 软件 , 设 置 感 兴趣 区域 , 设 置各 察B OL D — f MR I和 DT T 成 像 与 神 经 导 层数 之 间 的协调 , T E = 8 0 ms , B = 1 0 0 0 , 2 5 计 算 体素 的实 际覆 盖 物 理 空 间 ; 航 的结 合在 脑 肿瘤 患 者 外科 手术 中的应 个方 向, 优化 T E选项 , AS S E T , 1 2 8  ̄ 1 2 8 , 向异 性 系 数 阈值 F A =0 . 2 , 设 置两 主特 征 用 价 值 。报 道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法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附78例分析)
5 , 例 恶性 淋 巴瘤 2 。 行 显 微 外 科 手 术 ,3例 实 施 术 中 神 经 导 航 , 中 l 例 均 5 其 3例 行 MR+D I 像 融 合 导 航 。结 果 D I 示 脑 白质 T影 T显
维普资讯
・
2 0・ 0
中 国微 侵 袭 神 经 外 科 杂 志 ( MI J ,0 8 1( ) C NS )2 0 ,3 5
・
I 床 研 临
究
・
弥散 张量成像技术 在脑肿瘤手术 中的应 用 ( 8 分 ) 附7例 析
邹元 杰 ,刘宏毅 ,常 义 ,张 锐 ,杨 坤 ,刘 文
Z OUY aj , 1 H n y, H NGYi ti u ni LU o giC A e , o e .
D p r n o N uoug r, aj g ri optl fl t aj g dcl nvri , nig20 2 , hn e a met f ersreyN ni a H si i i e t N ni i ie t Naj 109 C i t nB n aA a d o n Me aU sy n a Abtat src:Obet eT a aeh p l d a eo f s ntno g g( Itcnqei ersr clr t n fr ri tno , jci oe l t te pi l f iui srmai DT)eh iu nuoug a t ameto a lr v v u a ev u d o e i n n i e b nu s
1.5T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HEILONGJIANG MEDICINE AND PHARMACY Ay/6424,Vol.43No.6・65・125TMRn4>qk z;1o03①,!6(,-.!"#x*+,,-.!"#154002)摘要:12:探究1.3T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部恶性肿瘤中2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417-45~2419-45在本院收治的脑部恶性肿瘤#者44例。
所有#者分别进行MRI与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的扫描,3察组44例运用DTI扫—,对照组44例运用MR)扫描,对扫描后脑部恶性、良性肿瘤的不同区域区的扩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以及两组的检测结果对比。
结果:在手术后其病理表明,44例#者中,恶性肿瘤29(,其中胶质瘤17(,转移瘤14(;良性肿瘤15(,其中脑膜瘤8(,垂体腺瘤5(,血管母细胞瘤0(,对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水肿旁蛋白区进行比较后,恶性扩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均低于良性(P< 4.45);观察组恶性肿瘤检查中敏感性、特异度及准确度均好于对照组(P< 4.45)。
结论:运用1.3T MR)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脑部恶性肿瘤#者进行诊断,可明显区分肿瘤的具体位置,增强诊断精准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1.3T MR)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脑部恶性肿瘤;应用价值./012:R739241634567:B63892:1008-0104(2020)02-0065-02661o sS!7?37,!@ m;1“、IJ、/I,W[、()、| I、。
]$3,0]$。
UFS;+23AB,-A,z l''345[]。
:;+2,-JV%,F S7MRn,-JV,U MRn[u,B7 4>qk z(DTn)l}JV$,.! 1+125TMRn4>qk z;1o03B,-W,J V$,_ s。
16;p=>1216;选择2017-05-2019-05在本院收治的脑部恶性肿瘤患者44例。
MR弥散张量成像在颅内肿瘤的应用
MR弥散张量成像在颅内肿瘤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MR弥散张量成像在颅内肿瘤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颅内肿瘤患者,手术前对患者进行MRI平扫、加强扫描、DTI、FA图(自动生成各向异性指数)以及ADC图(表现弥散系数图),计算FA以及ADC水平。
结果:(1)胶质瘤患者和正常脑实质相比较而言,肿瘤实性表现为等信号,肿瘤周围水肿表现为弱信号;脑膜瘤患者脑瘤实性表现为等信号,FA信号同样表现为等信号;淋巴瘤ADC表现为弱信号,FA表现为弱信号;神经鞘瘤ADC表现为强信号;(2)神经鞘瘤患者ADC值较高,脑膜瘤患者中FA值较高,淋巴瘤患者的ADC以及FA值和其他患者相比较低。
结论:肿瘤类型不同的FA值以及ADC值均具有显著差异,DTI和常规MRI相比较而言可对脑白质纤维束受压移位、破坏变化等情况进行更好的观察,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MR弥散张量成像;颅内肿瘤;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7-0044-02Application of MR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intracranial tumorsChen Huilian.Department of Radiology,Huizhou Municipal CentralHospital,Huizhou,Guangdong 51600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R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intracranial tumors.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tumors admitted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May 2018 were selected and MRI plainscan,enhanced scan,DTI,FA map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anisotropy index) and ADC map (representing diffusion coefficient map), FA and ADC level were performed before operation. Results (1) Compared with normal brain parenchyma, glioma patients showed isointense signals and edema around tumor showed weak signals. The solid manifestation of brain tumor in meningioma patients is isointense, and the FA signal is also isointense. Lymphoma ADC showed weak signal and FA showed weak signal. The ADC of schwannoma showed strong signal.(2) ADC value is higher in neurilemmoma patients, FA value is higher in meningioma patients, ADC value and FA value in lymphoma patients are lower than other patients.Conclusion The FA value and ADC value of different tumor type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TI can better observe the changes of white matter fiber bundle compression and destruct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RI,and provide basis for surgical treatment.【Key words】MR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Intracranial Tumors;Application EffectDTI(MR弥散张量成像)属于一种MRI技术,对水分子扩散方向特征进行描述,和常规MRI相比较而言能够对脑白质纤维的走行进行呈现,可经过相关数值对患者肿瘤特征予以了解。
弥散张量成像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越广泛地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 1 弥散张量成 像 基本原 理 在 活 体组 织 , 若其 结 构不 同将 会 影 响水 分子 弥 散的方向和速率, T 是利用组织中水分子弥散 的 DI 各 向异 性来探 测组 织微 观 结 构 的一 种 成像 方 法 , 它 能精确 描述水 分子 在三 维 空 间 中 的扩 散轨 迹 , 能 并 对 这种 扩 散 作 定 量 评 价 j T 。D I为 三 维 信 息 的采
s i MD)可 反 映 弥散 张 量 的 各 向同性 。表 观 弥 it v y,
强 区之 间 A C有显著 差异 , 为可 能是 由于恶性 D 认
散 系数 值 即 A C值 反 映水 分 子在 组 织 内的 弥散 运 D 动能 力 , 值 越 大 , 分 子 的 弥 散 运 动 越 强 。在 其 水
・
4 ・ 8
宾州医学院学报 2 1 00年 2月第 3 3卷第 1 期
B J orM, e M【Jun F
!
! 塑 .
弥散 张 量成 像 在颅 内肿 瘤 中的应 用 现 状及 进 展
马德 晶( 综述 ) 秦 东京 ( 审校 )
滨 州 医学院附属 医 院影 像科
【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 内肿瘤 颅
滨州 市
260 563
【 中图分类号】 R4 【 4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1(00 0- 4- 0 1 50 21 )1 08 3 9 0 0
弥散张量成像 ( i s nt s ai ,T ) df i no i g g D I是 f o e rm n u 在 弥散加权 成像 ( iui egtdi aig D ) d fs nw i e gn , WI 基 f o h m 础上发 展起来 的一种 利用水 分子 扩散原理 检查 活体 组织结 构 的磁 共振 成 像方 法 , 目前 唯一 可 以在 活 是 体显 示大 脑 内白质 纤维 走 向 的技术 ¨ 。 自 16 9 5年
弥散张量成像引导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价值研究
分、 全 切率和生存率上均高于对 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 0 . 0 5 ) 。结论
间。
D T I 有助 于脑功能 区肿瘤 的术前 分级评估
【 A b s t r a c t 】 0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v a l u e o f 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d i f f u s i o n t e n s o r i m a g i n g( D T I ) 一 g u i d e d f u n c t i o n a r e a g l i o m a
( 1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 四川 泸州 6 4 6 0 0 0 ; 2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四川 泸卅 l 6 4 6 0 0 0 )
【 摘
要】 目的 探讨磁 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 D T I ) 在脑功能 区胶 质瘤手术 治疗 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 析我院分别
采用传统手术 治疗 和 D T I 引导手术治疗 的脑功能区胶质瘤 患者 , 且随访 时间 > 12 4个月 。其 中观察 组 2 l 例, 术前 行增强
MR I 和D T I 检查 引导手术 ; 对 照组 1 9例 , 采用传统手术 , 术前只行增强 MR I 。术后 3天复查增强 MR I 检查肿瘤切除程度 , 术后 1月用 K a r n o f s k y 评分表评价患者 生存 质量 , 并追踪术后 2年生存 率。结果 术 前 D T I 通过 A D C值 、 F A值 等参数 可
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程华;沈洲明;宋玉萍【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年(卷),期】2017(034)011【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成像(MR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处理获得二维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图(FA)和三维DTT图,确定手术方案.手术前后进行临床评价,了解不同区域的FA值、术后肿瘤体积及手术切除程度.[结果]方向编码彩色图及DTT图可清晰显示白质纤维束和肿瘤的解剖关系,其中邻锥体束受推移15例,受浸润11例,受破坏9例.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FA值低于正常脑白质,且肿瘤病灶区FA值低于灶周水肿区,差异有显著性(P<0.05).15例低级别胶质瘤和20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肿瘤病灶区FA值均低于正常脑白质,低级别胶质瘤FA值高于高级别胶质瘤,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术后肿瘤体积、手术切除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级别胶质瘤中,5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术后4例神经功能恢复正常,1例无变化;高级别胶质瘤中,13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4例恢复正常,9例无变化;其余术前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DTT图可活体地无创反映功能区、锥体束与肿瘤的解剖关系,可最大程度地保护重要白质锥体束,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总页数】3页(P2262-2264)【作者】程华;沈洲明;宋玉萍【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盐城 224400;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盐城 224400;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盐城 22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相关文献】1.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示踪神经纤维束结合神经导航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2.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治中的初步应用3.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和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4.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5.MR弥散张量成像及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件包完成 统计学 检验 。计 数资 料应用 卡 方检验 , 计量资料应用 t 检验 , P .5 以 ≤0 0
为差 异 有 明 显 意 义 。
1 .ms , 2 ( R =4 0 m , E = 04 ) T WI T 70 s T
的应用。方法: 2 对 5例 术 前影像 学诊 断
为胶 质 瘤 并 已 出现 肢 体 运 动 功 能 障碍 的
( P) K S 评分是 由 K mo k a  ̄ y等提 出的行为 状态评分 , 这种量表可以对临床的主要特
性 进 行 研 究 , 定 患 者 执 行 能 力 和 进 行 正 测
对照组 1 。两组患者性别 、 2例 年龄 、 病灶 部位 、 病灶 体积以及 术前 肢体 运动功能障 碍等各项 指 标均 衡 性 良好 ( 别 、 龄、 性 年
累及 锥 体 束 的胶 质 瘤 , 前 可提 供 病 灶 与 术
锥体束 间的三 维可视化解剖信 息, 导术 指
个, 采集时间 34 , 2 s扫描 范 围 自桥延 沟至
技 术在 累及 锥 体 束 的 胶 质 瘤 手 术 切 除 中
况 , 自愿参加试验 。按随机化数字表将 并 患者分人试验组 l 3例 ( 常规 磁共振 序列 及 DI T 序列 扫 描 ) 和对 照组 1 2例 ( 常规 磁共 振序列扫描) 。
D I 扫 描 及 图 像 后 处 理 : 用 T 应
12 s , 2 L I ( R = 8 0 m , E = 0 m ) TF AR T 50 s T
( >0 0 ; 对 照 组 术 后 致 残 率 P .5) ②
7.% , 5 0 试验 组 2 . % ( 3 1 P<0 0 ) ③ 预 .5 ;
弥散张量成像FA值和ADC值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
弥散张量成像FA值和ADC值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王 红,马景旭,贾文霄*,王云玲,邓佳敏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是一种用于描述水分子扩散方向特征的MRI技术,较常规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脑白质纤维的走行,并能通过对相关值的分析了解肿瘤特性[1, 2]。
DTI 是目前惟一可在活体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无创性成像方法,其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研究大脑内部结构的重要工具,将在神经生理学、神经解剖学、神经外科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采用DTI 技术行三维脑白质束示踪,无创地活体显示脑肿瘤对其周围脑组织的改变,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手术治疗。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2007 年11 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行MR 检查的脑肿瘤术前患者39例,其中男29例、女10例,年龄16~75岁。
主要以颅内高压、肢体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就诊,所有患者的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胶质瘤12例包括星形细胞瘤11例(WHO分级Ⅰ~Ⅱ级3例,Ⅲ~Ⅳ级8例),少突胶质瘤(Ⅱ级1例);脑膜瘤10例(术后病理分型均为良性);淋巴瘤8例,其中原发5例,继发3例;神经鞘瘤9例,包括听神经瘤6例、三叉神经瘤2例和舌下神经瘤1例。
1.2 检查方法1.2.1 成像设备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A c hieva 1.5 T 双梯度磁共振扫描机,SENSE 8通道头线圈。
1.2.2 扫描方法扫描方法包括常规平扫、常规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及DTI扫描。
常规扫描采用常规自旋回波序列行T1WI、T2WI 和T1WI 增强扫描,增强剂为马根维显,增强剂用量为0.1 mmol/kg。
DTI 横断面扫描层面与常规MRI一致,使用弥散加权单次激发SE-EPI序列,在15各方向上施加扩散梯度,b值=0 s/mm2,b=1 000 s/mm2。
1.2.3 扫描参数TE=55.0 ms,TR=2644 ms,FOV=23 c m×23 c m,矩阵256×256,层厚6.0 mm,间隔1.0 mm,1次采集,激励次数(NEX)1,扫描时间50.2 s。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
参考文献:
[1] 段军伟,唐晓平,张 涛,等.精确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脑胶 质瘤术后残留病灶近期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 30(5):3841.
[2] 王新新,武卫周,钟士江.脑胶质瘤抑瘤因素及其常用治疗研究进 展[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27(1):7578,82.
第一作者:李 论(1986),男,辽宁鞍山人,主治医师,硕士 通信作者:许在华,Email:xuzaihua@hotmail.com
合部分各向异性图和纤维示踪图等,从而达到直观、准确地 反映白质纤维 束 特 征 的 目 的,为 患 者 的 个 体 化 诊 疗 提 供 依 据[8]。Ma等[9]研究发现,各向异性分数值的水平与肿瘤血 管密度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挤压型、浸润型、破坏型 肿瘤各向异性分数值均低于正常脑组织。这说明,磁共振弥 散张量成像检查可通过检测各向异性分数值的差异,鉴别肿 瘤实质和正常脑组织。
目前,手 术 切 除 是 神 经 外 科 对 脑 肿 瘤 治 疗 的 主 要 方 法 [13]。术前明确 了 解 肿 瘤 的 具 体 位 置、形 态 大 小、病 变 程 度,以及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解剖关系等,对手术的成功至 关重要[45]。本研 究 旨 在 探 讨 磁 共 振 弥 散 张 量 成 像 对 脑 胶 质瘤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 自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月收治的 39例脑胶质瘤患者为 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20例,女性 19例;中位年龄 457岁; 均为初发肿瘤;病理分级方面,Ⅰ级 8例,Ⅱ级 10例,Ⅲ ~ Ⅳ级21例;肿瘤 实 质 和 周 围 白 质 纤 维 束 关 系 方 面,挤 压 型 14例,浸润型 14例,破坏型 11例。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 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应用美国通用电气生产的 30T磁共振弥 散张量成像仪器进行检查。采用标准的正交头线圈,单次激 发后,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获取数据。T1 加权:TR/TE= 19500ms/476ms;T2 加 权:TR/TE =19500ms/496ms; FLAIR:TR/TE=9480ms/88ms;FOV=230mm×230mm、256× 256MatriX、每层 50mm、间距15mm、b=1000s/mm2。25个方 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弥散敏感梯度分别施加,1次采集时间为232s。采用 美国 GE30TMRI软件包,经离线张量计算后,得到部分各向异 性彩图,在彩图上选取兴趣区,计算各向异性分数值。为避免误 差,对同一患者选取 3对兴趣区,取其平均值[6]。 2 结果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的参考价值
A l t o i l H biU i r t, a dn 7 0 0, hn i a d pa o f i e H s t ee n esy B o ig0 10 C ia f v i
Abta tObet e T vla ev le o d fs ntno gn ( T )i ir ugr s c : jci oeaut t a s f iui sri ig D I nm co rey r v eh H f o e ma s
fn t n lrgo H NG Y a ,I i —c g Z A h— i . eat e t fR do g , e u ci a e in Z A u n L U J n gn , H NG S i n Dp r n a i o y t o a l m g m o l h
p rm i a r c n n e n lc p u e we e iv l e . e sg n o v d i a g o t e whi te y a d lta ta d i tr a a s l r n ov d Th insi v le n d ma e t h t ma tr e i rta t n 1 c s s, nd t ie mat r f e r c s d s l c me ti 1 fbe r c si a e a he wh t te b r ta t ip a e n n Le i n r ttly 3 i 2. so s we e o al r mo e n c s s n s b o al i 1 e v d i 11 a e a d u t tly n 4.T r wa n o e a ie hee s o p r t mo t l y v rai .Dy f n t n eo e t su c i b f r o
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叶国伟;李旭丹;邹建勋;李炜;项万青【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年(卷),期】2012(024)010【摘要】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I)技术对提高脑肿瘤的全切率的作用.方法 16例脑肿瘤患者为观察组,手术前后行行fMRI和DTI 检查;21例脑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未行fMRI与DTI检查.两组均在神经导航下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比较肿瘤全切率及致残率,观察两组手术前后Karnofsky功能评分(KPS评分).结果观察组肿瘤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fMRI及DTI可以立体形象地显示肿瘤对脑功能区及白质纤维束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脑肿瘤在导航下手术全切率,并有可能降低其术后致残率.【总页数】5页(P1090-1092,1095,封3)【作者】叶国伟;李旭丹;邹建勋;李炜;项万青【作者单位】323000浙江省丽水,丽水市人民医院;323000浙江省丽水,丽水市人民医院;323000浙江省丽水,丽水市人民医院;323000浙江省丽水,丽水市人民医院;323000浙江省丽水,丽水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相关文献】1.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对提高脑肿瘤的全切率的作用 [J], 郭艳娜2.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和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J], 雷新军;李旭丹;王慧梅;王明杰;叶碎林3.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肿瘤累及白质纤维束诊断中的应用 [J], 刘强;卢光明;张宗军;张龙江4.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结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J], 冯俊峰5.磁共振成像与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联合神经导航在岛叶胶质瘤显微手术中的效果比较 [J], 王占伟;张刚中;王富喜;徐文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张辉;贺业新;苏晋生;刘起旺;杨晓棠;祁建军【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年(卷),期】2005(021)012【摘要】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ADC值、FA值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27例术前行MR平扫、弥散张量成像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区和健侧对应部位的ADC值和FA值,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瘤周水肿区、肿瘤实质区、瘤周白质区三者之间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瘤周水肿区为最高.瘤周白质FA值高于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但后两者之间FA值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ADC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瘤周白质之间FA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合常规MR图像、ADC值、FA值有助于术前对脑膜瘤良、恶性进行鉴别.ADC值有助于区别脑膜瘤实质、瘤周水肿及瘤周白质区.【总页数】4页(P1806-1809)【作者】张辉;贺业新;苏晋生;刘起旺;杨晓棠;祁建军【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山西,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山西,太原,030001;太原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山西,太原,030009;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山西,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山西,太原,030001;太原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山西,太原,0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445.2【相关文献】1.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茆占湖2.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脑膜瘤和胶质瘤中的应用研究 [J], 陈福建;肖香佐3.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 张树雄4.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帕金森病诊断与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J], 郭龙军;梁长华5.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诊断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中的应用价值 [J], 毛珂;雷町;张恒;游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肿瘤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分为两组,其中良性肿瘤患者51例,恶性肿瘤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结果: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患者均伴有瘤周白质纤维束移位;良性肿瘤的瘤周水肿区白质纤维束多伴有水肿、浸润;恶性肿瘤白质纤维束多破坏,两组各情况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能够对脑肿瘤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其能够清晰直观地观察脑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判断脑肿瘤的良性与恶性。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脑肿瘤白质纤维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2.007【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08-01 弥散张量成像是临床可以对水分子弥散测量和成像的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映水分子的围观运动,从细胞水平研究脑部疾病。
而成人脑肿瘤所占比例较高,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左右[1],其包括良性与恶性肿瘤。
其中恶性肿瘤对化疗和放疗均有较高的耐受性,复发率较高。
因此临床准确地选择治疗方案对患者十分重要。
本文研究分析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肿瘤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分为两组,其中良性肿瘤患者51例,恶性肿瘤患者26例。
良性肿瘤患者51
例中,男性34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在19~68岁之间,平均为(48.02±7.85)岁;其中包括良性脑膜瘤28例,星状细胞瘤i 级23例。
恶性肿瘤患者26例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在28~74岁之间,平均为(50.51±6.02)岁。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进行了常规的mri检查和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开颅手术治疗确定肿瘤的性质。
1.2方法。
患者使用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方法: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序列进行横断面成像,扫描层面需平行前后连线。
b值为1000s/m2,使用15个方向弥散敏感梯度。
其中tr/te
为3401ms/81ms,视野为230*230mm,矩阵为128*128,以256*256为重建矩阵。
扫描层数为28层,层距为0mm,层厚为3.5mm,做一次激励。
扫描结束后将各个数据传入到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角阈值为
27.0,其他异性阈值为0.15,能够显示出最小纤维束长度为10.0。
1.3观察指标。
将脑肿瘤对瘤周白质纤维束的影响进行分类,包括正常、推移、水肿、浸润和破坏。
观察比较良性与恶性肿瘤白质纤维束的差异。
1.4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
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0.05时,为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x2检验。
2结果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患者均伴有瘤周白质纤维束移位;良性肿瘤的瘤周水肿区白质纤维束多伴有水肿、浸润;恶性肿瘤白质纤维束多破坏,两组各情况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结果见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患者均无白纸纤维束正常情况,且均出现了移位。
通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得知,良性肿瘤组患者发生水肿比例更高,与恶性组比较,x2=5.02,p<0.05;良性肿瘤组患者发生浸润比例高于恶性组,x2=5.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恶性组患者发生白质纤维束破坏比例高于良性组,x2=19.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颅脑肿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mri和ct等均能够进行较好的诊断和鉴别。
但是从临床经验总结发现,很多不典型病例,使用mri和ct的诊断价值并不高,会对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影响。
尤其是对肿瘤良性与恶性的定性诊断方面,更需要医生引起重视,提高诊断准确率,以更好地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而使用常规的mri、pet和meg等,尽管均被用于对肿瘤组织和周围皮质功能区进行研究,但是不能提供关于白
质纤维束的信息[2]。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一种技术,其能够在活体上显示出白质纤维束的图像,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到颅内肿瘤。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在三维空间内观察到组织的微观环境中
水分子的弥散特征,根据弥散情况分为各项同性弥散和异型弥散。
而在脑脊液中一般弥散为各向同性,在白质纤维束中为各向异性,其在平行于纤维束的方向弥散程度一般大于垂直方向。
这主要是与白质纤维束的直径、密度和神经胶质细胞密度、磷脂化程度等有关[3,4],并与神经纤维方向及结构有关。
因此,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地对水分子的不同方向弥散情况进行反应,进而判断出白质纤维束的细微结构及解剖结构,有效地显示出肿瘤对白质纤维束的影响,判断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进而对肿瘤良性与恶性进行判断。
从本次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良性组患者多发生白质纤维束的移位、水肿和浸润,患者的纤维束多较为完整,一般仅有位置和走向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纤维束的血管源性水肿。
此外,21例患者有浸润现象,是指出席那了纤维束的走行结构异常,并伴有轻度的破坏。
而恶性肿瘤患者一般对对纤维束产生完全的破坏,在瘤区一般无纤维束。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出白质纤维束的破坏,主要是由于恶性肿瘤,例如胶质瘤等,会出现大量的血管生成,
导致白质纤维束被破坏和消融,进而会影响纤维束的连续性与完整性[5]。
通过手术前对脑肿瘤患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患者白质纤维束的变化,为手术提供导航作用,并有效地避开移位的白质束。
这样手术中能够更明确患者的手术切除范围,为医生提供直观依据,保护已经变形和移位的白质束,进而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手术后生活质量,并将受损白质束切除,避免手术后复发。
综上所述,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能够对脑肿瘤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其能够清晰直观地观察脑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判断脑肿瘤的良性与恶性。
参考文献
[1]刘圣源,高宗辉.磁共振技术在神经上皮肿瘤分级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9):642-644
[2]刘泳坚,黄飚,杨万群等.弥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脑肿瘤对皮质脊髓束的损伤[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7):1049-1052 [3]林超群,曹作为.bold-fmri联合dti在侵及运动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9):21-24
[4]宋志坚,陈一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纤维束示踪技术及其在脑肿瘤诊治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10,33(1):1-5,封2 [5]邹元杰,刘宏毅,常义等.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附78例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13(5):200-203。